影像学简答题 (4)

1 简述磁共振现象
2 何为T1加权像?在T1 WI上T1长短与MRI信号之间关系如何?
3 何为是T2加权像?在T2 WI上,T2长短与MR信号之间关系如何?
4 简述X线的防护原则。
5 简述脑fMRI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6 简述CT检查的优点。
7 简述MRI的成像的优势。
8 浅谈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
9 简述PACS的组成。
10 简述对比剂过敏反应的分类及处理原则。
11 简述少枝胶质细胞瘤的CT表现。
12 试述多发性硬化MRI表现。
13 试述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病理特点及CT特点。
14 试述垂体微腺瘤MR表现。
15 简述脑膜瘤的CT表现。
16 简述脑转移瘤发病特点及CT表现。
17 简述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及CT表现。
18 简述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理特点及CT表现。
19 试述听神经瘤的CT表现。
20 简述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征象。
21 试述髓外硬膜内肿瘤的椎管造影表现。
22 试述髓内肿瘤的常见类型及其MRI表现。
23 试述髓外硬膜内肿瘤的常见类型及其MRI表现。
24 试述椎管硬膜外肿瘤的常见类型及其MRI表现。
25 试述脊髓空洞症的CT表现。
26 简述甲状腺相关性眼眶病的CT表现。
27 试述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表现。
28 试述鼻咽癌的CT表现。
29 简述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
30 简述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
31 简述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CT表现。
32 简述甲状腺腺瘤的CT表现。
33 简述鼻窦粘膜下囊肿的CT、MRI表现。
34 试述腮腺混合瘤的MRI征象。
35 简述眶内炎性假瘤的CT表现。
36 简述胸腔积液的X线表现?
37 空洞与空腔如何区别?
38 何谓阻塞性肺气肿?X线及CT表现如何?
39 大叶性肺炎的X线及CT征象有哪些?
40 你学过的肺野内有空洞的病变有哪些疾病?并简要指出空洞的特点
41 肺脓肿的X线表现有哪些?
42 如何鉴别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瘤?
43 肺转移瘤的CT表现有哪些?
44 肺动脉栓塞的X线和CT表现有哪些?
45 简述胸腺瘤的CT表现。
46 简述肺动脉高压的基本X线表现。
47 左心室增大常见于哪些心血管疾病,在不同体位的X线表现如何?
48 简述左心房增大的X线表现。
49 简述肺充血与肺淤血的区别。
50 列表比较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X线表现有何不同?
51 简述动脉导管未闭X线表现。
52 简述法洛四联症的X线表现。
53 简述二尖瓣狭窄X线表现。
54 简述肺源性心脏病的X线表现。
55 主动脉夹层MRI征象有哪些?
56 正常空回肠的X线检查所见有何不同?
57 简述良、恶性胃溃疡的主要鉴别点。
58 简述进展期胃癌的X征象。
59 肝脓肿的CT表现有哪些?
60 简述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
61 简述肝细胞癌的CT表现。
62 胆石症的超声表现有哪些?
63 急性胰腺炎的

CT表现有哪些?
64 胰腺癌的主要CT表现是什么?
65 简述绞窄性肠梗阻的X征象。

--------------------------------
1、自旋质子置于静磁场,受相应的射频脉冲之激励,自旋质子的自旋轴偏离静磁场方向,获得横向磁距。与此同时,部分低能量的自旋质子吸收了射频脉冲的能量,跃迁为不稳定的高能量自旋质子,当射频脉冲暂停时,自旋质子又将吸收的能量按电磁波形式重新散发并恢复为低能量的质子等一系列过程即所谓“磁共振现象”。

2、在MRI成像中,两种组织间信号强度的差别主要取决于T1 驰豫时间的不同,所得图像为T1加权像(T1 WI),它反映的是组织间T1 的差别。在T1 WI图像上,T1短,则MR信号强,影像呈白色;T1长则MR信号弱,影像呈黑色。

3、 两种组织间信号强度的差别主要取决于T2弛豫时间的不同,所得图像为T2加权像(T2 WI)。它反映的是组织间T2的差别。在T2WI图像上,T2长,则MR信号强,呈白色;T2短,则MR信号弱,呈黑色。

4、防护实践正当化、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制是X线防护的3大基本原则。除此之外,实际工作中还要遵循下列原则:①时间防护,应尽可能减少在X线场内停留的时间,缩短照射时间,减少受照射的剂量;②距离防护,X线机工作时,应尽可能使工作人员远离X线源,病人与X线球管的距离不能小于35 cm;③屏蔽防护,即在X线源与人员间放置一种能吸收X线的物质,如铅玻璃、混凝土墙壁、铅围裙等,从而减弱或消除X线对人体的危害。

5、目前主要应用的是血氧水平依赖法(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BOLD)。原理:人脑对视觉、听觉的刺激,或局部肢体活动,可使相应脑功能区的血流量增加,这样静脉血中去氧血红蛋白数量亦增多。去氧血红蛋白可在血管周围产生“不均匀磁场”,使局部组织质子“相位分散”加速,从而使局部MR信号降低。临床应用:脑fMRI检查目前更多的仍在研究阶段,用以确定脑组织的功能部位。临床已用于脑部手术前计划的制定;如癫痫手术时,通过fMRI检查识别并保护功能区;了解卒中偏瘫病人脑的恢复能力的评估,以及精神疾病神经活动的研究等。

6、优点:①CT是断面图像,可对人体各个部位进行成像,能够显示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组织结构和X线平片不能反映的病变,明显扩大了影像检查范围和提高了影像诊断质量。②CT有很高的密度分辨力,能测出各种组织的CT值,对组织和病变的密度进行量化比较,以确定组织成分,推测病变性质。③CT图像清晰,解剖关系明确,彼此之间没有组织重叠,并可进行不同方位的图像重建,从而真实地反映被检部位解剖组织学及病理解剖学的状

态。④CT增强扫描,可在CT平扫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而且可通过对比增强的动态变化反映脏器的功能状态。⑤CT为无创性检查,方便、迅速,易为患者接受。

7、①高软组织对比分辨力,无骨伪影干扰;②多参数成像:可获得T1 WI T2 WI和PWI,便于比较对照;③多方位成像:可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的断层像;④流空现象:不用对比剂即可使血管及血管病变如动脉瘤及动静脉发育异常成像;⑤质子弛豫增强效应:使一些物质,如脱氧血红蛋白和正铁血红蛋白于MRI上被发现;⑥用顺磁性物质做增强扫描:如钆作对比剂可行对比增强检查,效果好,副反应少。

8、可用于肝脏病变的检出。SPIO被肝Kupffer细胞摄取后,缩短T2弛豫时间,信号降低,而肝肿瘤内没有Kupffer细胞,其信号不变,这样就达到了水落石出的效果。副反应有背痛等。纳米级的SPIO在分子影像研究中报道甚多。

9、PACS的组成:① 图像的采集;② 网络的分布;③ 图像的管理和储存;④ 图像的浏览、查询及拷贝输出;⑤ 与信息系统的集成。

10程度/主要症状/处理
轻度/潮红、头痛、恶心、轻度呕吐、荨麻疹(轻)等/不需处理,部分属生理性
中度/反复重度呕吐,荨麻疹(重),面部水肿,轻度喉头水肿,轻度支气管痉挛,轻度和暂时性血压下降/反应短暂,无生命危险,需处理,不需住院
重度/休克,惊厥,重度支气管痉挛,重度喉头水肿/有生命危险,必须马上处理,需住院
死亡/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

11、①特征性改变为瘤体内有大而不规则性钙化斑。②肿瘤多为稍低密度,也可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③少数可有囊变或出血。④无或轻度瘤周水肿,占位效应轻。⑤增强扫描多为均匀性轻度强化,少数为环形增强,恶性程度高者强化明显。

12、①以侧脑室周围和半卵圆中心多灶性异常信号为主,矢状面上呈条状垂直于侧脑室;②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和水抑制像均呈高信号;③多无占位效应;④增强后活动期病灶有强化,激素治疗后或慢性期则无强化。

13、病理:头部受外力作用紧靠颅骨内板的动脉或较大静脉窦破裂,血液进入硬膜外间隙而形成,由于内板与硬膜粘连紧密,血肿范围多局限。CT特点:①颅骨内板下方梭形或双凸透镜形高密度区,CT值40HU~100HU,边界清楚锐利;②范围局限,一般不跨颅缝;③占位征象较硬膜下血肿轻;④骨窗显示局部颅骨骨折;⑤开放性骨折血肿内可见低密度气体形。

14、①垂体增大,高度≥8mm;②垂体上缘膨胀,正常为凹面;③垂体柄向对侧移位;④瘤体偏于一侧呈T1 WI局限性低信号,T2 W

I高信号。Gd-DTPA增强检查,早期病灶呈充盈缺损,低于正常垂体,延迟病灶强化,高于正常垂体。

15、①发生部位:常见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嵴。②密度:平扫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圆形或半月形,边界清楚、光滑;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③以广基底与颅骨内板或脑膜相连。④骨改变:局限性骨质增生或破坏。⑤占位表现:中线移位等。

16、①多发生在中年以上,有原发肿瘤病史;②多位于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区,多发;③平扫呈等低密度病灶;④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环内低密度为坏死液化区,环壁不规则,厚薄不均一;⑤病灶周边常见大片指状水肿。

17、依肿瘤细胞的成熟程度,星形细胞瘤分为Ⅰ~Ⅳ级。Ⅰ级为良性,与脑实质分界较清。CT表现为:①脑实质内低密度病灶,与脑实质分界较清;②占位表现较轻;③增强后无强化或轻度强化。Ⅱ级为良恶性之间,Ⅲ~Ⅳ级恶性程度较高,呈浸润性生长,与脑实质分界不清,易发生液化坏死。CT表现:①脑实质内不均匀低密度区,与脑实质分界不清,不规则;②增强后呈斑片状或明显环形强化,环壁厚薄不均,有时可见壁结节;③占位征象及水肿明显。

18、病理特点:常由于硬膜、静脉窦撕裂出血,血液居硬膜与蛛网膜之间,由于蛛网膜无张力,血液占据硬膜下潜在间隙,范围较广泛,但厚度较薄。CT表现:①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区;②范围广泛,常跨颅缝;③占位征象明显;④常合并脑挫裂伤。

19、①肿瘤位于桥脑小脑角区,圆形或类圆形;②平扫呈低密度或稍高密度,边界清楚;③增强后明显强化;④骨窗内耳道呈锥形或漏斗状扩大;⑤第四脑室受压移位,梗阻性脑积水。

20、①产伤所致的硬膜下血肿常位于顶部硬膜下或小脑天幕附近,血肿较薄,呈高密度;②
常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脑沟、脑裂和脑池密度增高;③侧脑室内出血表现为脑室高密度铸型或脑室内出现高密度的液-液平面;④脑内血肿常表现为侧脑室周围或基底节区高密度;⑤硬膜外血肿由产伤引起,较少见。

21、①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②梗阻面呈偏心“杯口”状;③脊髓被推压移位。

22、髓内肿瘤常见为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MRI表现:①脊髓增粗、膨胀,范围较长;②T1 WI呈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囊变时信号不均匀;③病变区蛛网膜下腔变窄或闭塞。

23、髓外硬膜内肿瘤多为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MRI表现:①椎管内局灶性软组织块影,范围较局限;②脊髓受压变形、移位,肿块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狭窄;③T1 WI呈等

信号,T2 WI略高于脊髓;④Gd-DTPA增强呈明呈强化;⑤相应椎间孔扩大,肿瘤可沿神经孔向外生长,呈哑铃状。

24、硬膜外肿瘤多为转移瘤。MRI表现:①T1 WI呈低信号,T2 WI呈略高信号;②肿块界线不规则,分叶状;③患侧蛛网膜下腔变窄,脊髓受压移位;④邻近椎间盘多不受累。

25、①平扫表现为髓内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囊腔,CT值同脑脊液,相应脊髓外形膨大;②当
空洞与蛛网膜下腔相通时,CTM立即可见对比剂进入空洞内,若两者不相通,则延迟扫描对比剂可通过脊髓血管间隙或第四脑室的交通进入空洞;③伴发脊髓肿瘤时,脊髓不规则膨大,密度不均,空洞壁可较厚;④外伤后脊髓空洞症常呈偏心性,其内常可见分隔。

26、①眼外肌增大呈梭形,肌腹增大明显,而眼球附着处的肌肉正常,并以内直肌与下直肌受累较多;②受累眼外肌常为双侧受侵,少数为单侧性;③视神经增粗;④眼球突出;⑤眶脂体增多。

27、①甲状腺内大小不等、边界较清楚的低密度灶影;②低密度灶常无完整的包膜;③病灶内密度不均,增强扫描表现更明显;④常见出血及钙化。

28、①早期小的粘膜下肿瘤可表现为一侧咽隐窝变浅或咽鼓管变平;②肿瘤较大可见患侧鼻咽腔侧壁切迹变平消失,咽鼓管后壁隆起增厚,鼻咽腔变形;③病变可向周围侵犯,并可突入眶内或颅内;④常可见颈深部淋巴结肿大,双侧乳突炎(咽鼓管开口闭塞导致);⑤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中或重度强化。

29、①球内局限性高密度肿块,肿块与眼环相连;②肿块内常见不规则钙化,呈均质性或非均质性分布;③个别病例可为双眼受累,肿瘤晚期可向眶内或周围蔓延转移。

30、①通常发生在肌锥内,常伴有眼球受压前突,眶内结构变形;②肿瘤呈圆形、卵圆形,边界清楚;③增强扫描强化明显;④动态扫描呈渐进性强化为其特异性表现。

31、①鼻咽部的软组织肿块,瘤体大,边界清楚;②肿瘤呈膨胀性生长,可沿着自然孔道与裂隙扩展;③肿瘤可压迫侵蚀周围骨质,使之骨破坏;④肿物可侵及鼻窦、颅中窝等;⑤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

32、①一般为数厘米直径大小,偶可见巨大占位病变;②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病灶,有完整包膜,边界清楚;③常有出血、坏死、囊性变;④增强扫描不强化或轻度强化。

33、①多见于上颌窦;②窦腔底部或偏外侧之半圆形密度或信号均匀的肿块,边界清楚锐利;③无骨壁破坏;④CT多为水样密度;MRI示T1 WI多呈低信号,T2 WI为高信号;⑤增强扫描无强化。

34、混合瘤较小时,信号较均匀,T1 WI为等信号,T2 WI为略高信号或高信号

,周边常见低信号薄壁包膜。发生坏死、囊变时T1 WI及T2 WI信号不均匀,T2 WI高信号瘤体内一些低信号常认为是瘤体内纤维间隔和条索,极低信号为钙化,此征象常提示为混合瘤。

35、①眼环增厚,泪腺弥漫性增大,边界模糊,分辨不清;②眼外肌增粗,受累眼肌肌腹和肌附着点均明显增大;③增强扫描增厚之眼环可有强化;④眶内弥漫性占位病变。

36 胸腔积液可分为游离性胸腔积液和局限性胸腔积液。(1)游离胸腔积液根据液体量多少分少量积液、中量积液及大量积液。①站立位胸部平片积液在第4前肋之下,为少量积液,表现为肋膈角变钝或消失;②在第2前肋之上为大量积液,肺野呈致密影,患侧肋间隙增宽、横膈下降,纵隔向健侧移位;③介于两者之间为中等积液,立位胸片,液体上缘呈外高内低的弧形凹面。(2)局限性胸腔积液包括:包裹性积液、叶间积液、肺底积液。

37(1)空洞是由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而形成,如浸润肺结核、肺脓肿、肺癌等,空洞壁可为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或肿瘤组织等,在X线片上表现为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影。(2)空腔是肺内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含气的肺囊肿及肺气囊等。空腔的壁薄而均匀,周围无实变,腔内无液体。合并感染时,腔内可见液平面,空腔周围亦可见实变影。X线片上表现为较圆、壁薄的透明影。

38 阻塞性肺气肿多见于气管不完全阻塞,根据阻塞部位分为局限性与弥漫性。(1)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X线平片或CT表现为支气管阻塞以远的所属肺透亮度增高,相应部位的肺体积增大,肺纹理稀少。较大的肺叶或一侧肺的肺气肿可推压纵隔向健侧移位,患侧横膈下降等。(2)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为终末细支气管慢性炎症及狭窄,导致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肺泡过度充气。X线平片或CT表现为两肺野透亮度增高,且呼气相与吸气相肺野透亮度改变不明显,肺的外围部位可见大小不等的肺大泡,肺纹理分布稀疏等。

39 大叶性肺炎的影像表现反映了病理上4个阶段的大体形态改变。(1)充血期,病变的早期X线检查可为正常表现,或仅可见局限的肺纹理增强。CT有时可见肺内局限性磨玻璃密度阴影及淡薄片状阴影。(2)红色及灰色肝样变期,整个肺叶或肺段呈密度增高的阴影,阴影的密度均匀一致,在致密阴影内常可见含气支气管影像征。各个肺叶的实变在后前位X线胸片上有特征性的表现,在侧位胸片上很容易显示各个肺叶实变的边界,以相应的叶间裂为界。但现今典型的整个肺叶的实变很少见,多见的是肺段或不规则的实变影。(

3)消散期,表现为病变的范围逐渐减小,阴影的密度减低,呈散在斑片状阴影。(4)大叶性肺炎的常见合并症为胸腔积液,也可合并肺脓肿,少数病例可演变为慢性机化性肺炎。

40 ①肺结核:以薄壁空洞多见,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可为纤维厚壁空洞,空洞内缘多光整,空洞周围多有结节及条索状卫星灶,空洞与肺门之间常可见引流支气管。②周围型肺癌:多为厚壁空洞,内缘凸凹不平或呈结节状,外缘不规则,多呈分叶状。③肺脓肿:壁较厚,内多有气液平面,空洞外缘多模糊。

41 肺脓肿的X线表现有:(1)急性肺脓肿,吸入性肺脓肿表现为大片状模糊阴影,多位于近胸膜下的上叶后段及下叶背段;血源性肺脓肿为双肺多发斑片状或结节阴影,在两肺中下野多见。空洞形成后,内可有气液平,壁较厚,壁内缘光滑或不规则,外缘模糊。边缘有斑片浸润阴影。(2)慢性肺脓肿为边界清楚的厚壁空洞,或实性肿块内多发的小空洞。可有液平。周围可见斑片及纤维条索影。

42 主要从肿瘤的密度、边缘、周围征象以及增强扫描等几个方面鉴别:①肺癌肿块直径可在1~10cm的范围,而结核球直径多为2~3cm,少数在4cm以上;②肺癌可发生在任何部位,而结核球在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多见;③肺癌密度多较均匀,内部可见空泡征,少有钙化;结核球密度较高,可见块状或斑片状钙化;④肺癌边缘分叶及细小毛刺多见,而结核球边缘多光滑,无深分叶;⑤肺癌多见胸膜凹陷征,有的肿瘤周围可见血管纠集征,而结核球常有卫星灶;⑥增强扫描肺癌强化较明显,而结核球多无明显强化或仅有包膜强化。

43 (1)血行转移,多见于两肺中下野,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及肿块影,常呈球状。大小自1 cm至10 cm以上。病变边缘清楚。空洞少见,有则多见于鳞癌转移。病灶也可表现为两肺粟粒结节阴影。成骨肉瘤及软骨肉瘤的肺转移可有钙化。(2)淋巴道转移,在CT上显示较好,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并有结节,小叶间隔串珠状改变或增粗,小叶中心有结节灶,并有胸膜下结节。(3)约半数肺内转移病人伴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

44 (1)X线平片表现有①肺缺血改变,如病变区肺野透亮度增高,肺纹理减少;②肺血管形态改变,如栓塞动脉近端增粗,远端变细;③肺体积缩小,肺不张;④肺动脉高压改变,以及心影增大。(2)CT表现:团注动态增强CT能清晰显示血管内的低密度充盈缺损,还可显示肺梗死,表现为楔形实变影,尖端指向肺门,底边靠胸膜,有时尖端与一血管相连。

45 胸腺瘤CT表现为:①肿瘤位于前纵隔上中部,多在

主动脉弓至肺门之间的胸骨后间隙内,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影。②良性胸腺瘤,多呈圆形及卵圆形,边缘光滑。③恶性胸腺瘤轮廓常不规则,表面有许多小结节状突起。心腰部肿瘤合并双侧上纵隔增宽,心包积液或合并胸膜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或血性胸腔积液,均为恶性胸腺瘤的重要征象。④良性和恶性胸腺瘤均可有钙化,CT有助于显示胸腺瘤囊变及钙化。⑤肿瘤实性部分增强扫描有不同程度的强化。
第五章 循环系统


46 肺动脉高压X线表现为:①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增大,肺动脉及二三级分支扩张;②肺动脉外围分支变细、扭曲;③肺门处透视下见搏动增强;④常伴右心室增大。

47 左心室增大常见于心肌病变、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以及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X线表现为(1)后前位:左心室段延长,心尖向下向左延伸。(2)左前斜位:左心室段向后向下突出,与脊柱重迭,即使旋转60°时,仍不能分离。(3)侧位:食管和左心室段之间的正常三角形间隙消失,心后间隙变窄。

48 左心房增大X线表现为(1)后前位:位于肺动脉段与左室段之间左心房耳部膨凸,在心底部形成双重密度或突出右心缘形成双重边缘即所谓的双房影;(2)右前斜位(吞钡):可见食管左房段压迹明显,向后移位;(3)左侧位(吞钡):食管中段受压、移位;(4)左前斜位:增大的左房使主动脉窗变小,气管隆凸角度开大,严重者左主支气管抬高,甚至呈水平位。

49(1)肺充血是指肺动脉内血流量增多。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增多,但边缘清楚、锐利;肺动脉段凸出,透视下可见肺动脉段和两肺门血管搏动增强;肺野透亮度正常。常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如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等,亦见于体循环血量增加者,如甲亢等。(2)肺淤血是指肺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于肺内,表现为上肺静脉扩张,下肺静脉收缩;肺纹理增粗、增多,边缘模糊;肺野透亮度减低。常见原因为二尖瓣狭窄和左心衰竭等。

50 房间隔缺损与室间隔缺损的X线不同见下表: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
右心房:增大较明显/正常
右心室:增大/增大
左心房:正常/正常,晚期可稍增大
左心室:正常,可能缩小/增大
主动脉弓:缩小/正常
肺动脉段:增大较明显/增大
肺门舞蹈:较常见 /无

51 动脉导管未闭的X线表现: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增宽、主动脉结凸出,部分病例可有“漏斗征”以及左房、左室增大为本病典型X线征象

52 法洛四联症的X线表现为:心影呈靴型,肺血少,主动

脉增宽,心腰部凹陷,心尖圆隆上翘,右心室大。大约1/4~1/3患者合并右位主动脉弓;若肺动脉高度狭窄接近闭锁时,则心脏大多数呈中度以上增大。

53 二尖瓣狭窄基本表现为肺淤血、左房大及不同程度的右室扩大,心影呈“二尖瓣型”。左房增大是二尖瓣狭窄“定性”诊断最重要的X线征象;肺淤血轻重能反映二尖瓣口狭窄程度,重者可发生肺循环高压。单纯二尖瓣狭窄主要以左房中度增大为主。

54 肺源性心脏病X线表现主要包括原发肺胸疾患及继发心血管变化两个部分。(1)慢性肺胸疾患主要表现为肺纤维化与支气管病变,常见为肺气肿,X线表现为胸廓横径增大,肺内除纤维化外,明显透亮。(2)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段突出,肺动脉主干、分支明显粗大,周围肺野肺动脉骤然变细,形成残根状。(3)右心室增大:右心室以肥厚为主。

55 主动脉夹层的MRI征象为(1)SE序列显示真腔小,无或低信号;假腔大,因血流缓慢或附壁血栓,其内可见不规则混杂信号;(2)真假腔间的线状内膜片随血管呈螺旋样延伸。

56 (1)空肠,位于左上腹及中腹部,回肠多位于中下腹及右下腹,两者间无明确分界。(2)充钡后空肠皱襞呈环形排列,蠕动活跃,当肠腔排空后,粘膜皱襞呈羽毛状影像,当钡涂布少时则呈雪花状。回肠肠腔略小于空肠,蠕动慢而弱,有时可见分节现象,回肠的粘膜皱襞较少而平坦,在肠腔扩张时粘膜纹常不明显。

57 ①龛影的位置不同:良性溃疡的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外,而恶性的多位于胃腔轮廓之内;②龛影边缘:良性溃疡的龛影边缘光滑整齐,而恶性的龛影边缘不规则;③狭颈征及项圈征见于良性溃疡;④指压迹征、裂隙征、环堤征及半月征多见于恶性溃疡;⑤龛影周围粘膜改变不同:良性溃疡龛影周围粘膜均匀纠集达龛影口部,愈进口部愈细,而恶性溃疡龛影周围粘膜多突然中断。

58 进展期胃癌:根据病理分型不同,其钡餐造影检查征象特点略有不同,但共同的表现有:①胃腔内充盈缺损,缺损边缘轮廓不光整,形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表面不光滑,可形成小的溃疡龛影,以Borrmann I型多见;②腔内龛影:龛影大而浅,多位于胃轮廓之内,形态不规则,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呈大小不一尖角样指向外周,龛影周围绕以较宽的透亮带,称“环堤”征,环堤内常见结节状、指压迹状充盈缺损,上述征象称“半月综合征”,以Borrmann II型和Borrmann III型多见;③粘膜改变:胃粘膜皱襞局限性破坏、中断,周围粘膜粗大、僵直;④胃轮廓改变:胃腔变形,边缘不整齐,胃壁僵硬,病变部位蠕动减弱或消

失,胃容积小且固定,部分形成“皮革胃”。

59 (1)平扫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影,病灶边缘多不清晰,病灶中央可出现单腔或多腔的更低密度区,边缘脓肿壁呈稍高于脓腔但低于正常肝的环形带。约20%病灶可见气体或液平。(2)增强扫描脓肿壁呈环形强化,轮廓光滑,厚度均匀。(3)脓肿周围多伴有大片炎症区域,增强扫描呈大片状轻度强化。

60 (1)平扫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灶,密度较均匀,边缘清晰,4 cm以上者中央可有更低密度,偶见钙化。(2)动态增强扫描,典型血管瘤早期为边缘结节状增强,与血管等密度,其后强化向中央扩展,约数分钟后肿瘤呈等密度。部分肿瘤中心始终为低密度,少数肿瘤从中央开始强化或混合强化。

61 (1)平扫多呈不均匀低密度,边界不清,少数有假包膜。(2)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门脉期和肝实质期病灶密度迅速下降,逐渐低于正常肝,对比剂呈“快进快出”特征性表现。(3)常见门脉受侵,表现为门静脉增粗,动态增强门静脉期门脉癌栓所致的充盈缺损;(4)淋巴转移时可见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62 (1)典型表现为胆囊腔内一个或多个强回声伴后方声影,可随体位改变而移位。(2)若伴有胆囊壁增厚,则出现“囊壁—结石—声影”三合征(WES征)。(3)泥沙型结石表现为胆囊内细小的强回声光点群,后方伴声影。(4)胆囊壁间结石则为胆囊壁内见强回声光斑,后方伴彗星尾征或声影,体位改变时不移动

63 (1)平扫表现为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密度减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除胰腺增大更明显之外,还可见胰腺内更低密度的坏死区和高密度的出血灶。(2)炎性渗出常导致胰腺边缘模糊,肾周筋膜增厚。(3)增强扫描可见胰腺不均匀强化,坏死区无强化。

64 (1)平扫可见胰腺各部分比例失常,肿瘤较大使胰腺轮廓局限性隆起,肿块多为低密度影;(2)肝内胆管、胆总管、胰管呈不同程度扩张;(3)增强扫描,动脉期对胰腺癌的诊断非常重要,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灶,与正常强化胰腺的密度差加大而明确显示,静脉期肿瘤仍为低密度灶,但与正常胰腺的密度差缩小;(4)侵犯胰周血管及远处转移。

65 基本表现也是梗阻点以上的肠曲扩张充气并出现气液平面。并可出现:①“假肿瘤征”。即梗阻的肠襻内充满既不能吸收又不能排出的血性液体,在邻近充气的肠曲衬托下形成类圆形软组织的包块影,轮廓清晰,常位于下腹部且位置较为固定,因其形似肿瘤,是完全性绞窄性小肠梗阻在仰卧腹平片上较为特殊的X线表现,此征象

对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有重要意义。②“咖啡豆征”。气体通过近端梗阻点进入,但却不能排出,以致闭襻肠曲明显扩大.闭襻肠曲的内壁因水肿而增厚且相互靠拢,形成一条线状致密影。此影两侧为高度扩大而透亮的肠腔,形似咖啡豆。是不完全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重要X线征象。③ 小跨度蜷曲肠襻。充气扩大的小肠肠曲明显卷曲成“C”形,其跨度较小,不超过腹腔横径的一半。这种小跨度蜷曲肠襻可排列呈“8”字形、花瓣状、一串香蕉状等多种不同形态,本征与咖啡豆征是不完全绞窄性小肠梗阻的重要征象。④ 小肠内长液面征。在站立位腹部平片上可见扩大的小肠内有几个长的液平面,液平面最大长度较肠腔的最大直径至少长2 cm,其上方气柱低而扁。约1/3的绞窄性小肠梗阻可有此征,单纯性小肠梗阻也可见,但液平相对较短。⑤ 空回肠换位征。表现为具有较多环状粘膜皱襞的空肠曲位于下腹偏右,而环状粘膜皱襞较少的回肠位于上腹偏左,与正常排列正好相反。此征是全部或大部小肠扭转所致绞窄性肠梗阻的可靠征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