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检测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命题:

①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重合;②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③等腰三角形的最短边是底边;④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相等;

⑤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在△ABC中,∠BAC=90°,AB=3,AC=4.AD平分∠BAC交BC于点D,则BD的长为()

A.15

7

B.

12

5

C.

20

7

D.

21

5

3. 如图,在△ABC中,,点D在AC边上,且,则∠A的度数为()

A. 30°

B. 36°

C. 45°

D. 70°

4.(2015?湖北荆门中考)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8或10

B.8

C.10

D.6或12

5.如图,已知,,,下列结论:

①;②;

③;④△≌△.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 在△ABC中,∠A∶∠B∶∠C=1∶2∶3,最短边cm,则最长边AB的长是()

A.5 cm

B.6 cm

C.5cm

D.8 cm

7.如图,已知,,下列条件能使△≌△的是

( ) A. B.

C.

D.三个答案都是

8.(2015·陕西中考)如图,在△ABC 中,∠A =36°,AB =AC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 上截取BE =BC ,连接DE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9.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26,斜边上的中线长为2,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为( ) A.5

B.2

C.

4

5

D.1

10.如图,在△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交AB 于点E ,如果

cm ,

那么△

的周长是( )

A.6 cm

B.7 cm

C.8 cm

D.9 cm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图所示,在等腰△ABC 中,AB =AC , ∠BAC =50°, ∠BAC 的平分线与AB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 ,点 C 沿EF 折叠后与点O 重合,则∠OEC 的度数是 .

1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点恰好是此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则此三角形是___ ___三角形.

13.(2015?四川乐山中考)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已知

∠ADE=40°,则∠DBC=________°.

14.如图,在△ABC中,,AM平分∠,cm,则点M到AB的距离

是_________.

15.如图,在等边△ABC中,F是AB的中点,FE⊥AC于E,若△ABC的边长为10,则

_________,_________.

16.(2015?江苏连云港中考)在△ABC中,AB=4,AC=3,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ABD 与△ACD的面积之比是.

17.如图,已知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则

.

18.一副三角板叠在一起如图所示放置,最小锐角的顶点D恰好放在等腰直角三角板的斜边AB上,BC与DE交于点M,如果∠ADF=100°,那么∠BMD为度.

三、解答题(共46分)

19.(6分)如图,在△ABC中,,是上任意一点(M与A不重合),MD⊥BC,

且交∠的平分线于点D,求证:.

20.(6分)联想三角形外心的概念,我们可引入如下概念.

定义:到三角形的两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叫做此三角形的准外心.

举例:如图(1),若PA=PB,则点P为△ABC的准外心.

应用:如图(2),CD为等边三角形ABC的高,准外心P在高CD上,且PD=AB,求

∠APB的度数.

探究: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斜边BC=5,AB=3,准外心P在AC边上,试探PA 的长.

21.(6分)如图所示,在四边形中,平分∠.

求证:.

22.(6分)如图所示,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为边作等边△ABD,连接DC,以

DC为边作等边△DCE,B,E在C,D的同侧,若2,求BE的长.

23.(6分)如图所示,在Rt△ABC中,,点D是AC的中点,将

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D重合,连接BE,EC.试猜想线段BE和EC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4.(8分)(2015·陕西中考)如图,在△ABC中,AB=AC,作AD⊥AB交BC的延长线于

点D,作AE∥BD,CE⊥AC,且AE,CE相交于点E.求证:AD=CE.

第24题图

25.(8分)已知:如图,,是上一点,于点,的延长线交的

延长线于点.求证:△是等腰三角形.

参考答案

1.B 解析:只有②④正确.

2.A 解析:∵∠BAC=90°,AB=3,AC=4,

∴2222

BC AB AC

=+=+=,

345

∴BC边上的高=12

?÷=.

345

5

∵ AD 平分∠BAC ,∴点D 到AB ,AC 的距离相等,设为h , 则111123452225ABC S h h ?=?+?=??,解得12

7h =,

1121123 2725ABD S BD ?=??=?,

解得15

7

BD =.故选A . 3.B 解析: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

又因为,

所以,

所以

所以

4.C 解析: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2,底边长是4时,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是2,2,4,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不能构成三角形,所以不合题意,舍去;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边长是2时,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是4,4,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构成三角形,所以该三角形的周长为4+4+2=10.

5.C 解析:因为,

所以△≌△

(),

所以,

所以 ,

即故③正确.

又因为 ,

所以△≌△

(ASA ),

所以 ,故①正确. 由△≌△,知

又因为,

所以△

≌△

,故④正确.

由于条件不足,无法证得②

故正确的结论有:①③④.

6.D 解析:因为∠A ∶∠B ∶∠C =1∶2∶3,

所以△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C 为直角. 又因为最短边

cm ,则最长边

cm.

7.D 解析:添加A 选项中条件可用“A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添加B 选项中条件可用“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添加C 选项中条件可用“HL”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选D .

8.D 解析:在△ABC 中,∵ ∠A =36°,AB =AC , ∴ △ABC 是等腰三角形,∠ABC =∠C =72°. ∵ BD 平分∠ABC ,∴ ∠ABD =∠CBD =36°, ∴ ∠A =∠ABD ,∠CDB =∠A +∠ABD =36°+36°=72°, ∴ ∠C =∠CDB ,∴ △ABD ,△CBD 都是等腰三角形. ∴ BC =BD .∵ BE =BC ,∴ BD =BE , ∴ △EBD 是等腰三角形, ∴ ∠BED =

=

=72°.

在△AED 中,∵ ∠A =36°,∠BED =∠A +∠ADE ,∴ ∠ADE =∠BED -∠A =72°-36°=36°,∴ ∠ADE =∠A =36°,∴ △AED 是等腰三角形. ∴ 图中共有5个等腰三角形.

9.B 解析:设此直角三角形为△ABC ,其中

因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等于斜边上中线长的2倍,所以

又因为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624+,所以62=+b a . 两边平方,得24)(2

=+b a ,即2422

2=++ab b a . 由勾股定理知1622

2

==+c b a , 所以4=ab ,所以22

1

=ab . 10.D 解析:因为垂直平分

,所以

.

所以△

的周长

(cm ).

11.100° 解析:如图所示,由AB =AC ,AO 平分∠BAC ,得AO 所在直线是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连接OB ,则OB=OA=OC , 所以∠OAB =∠OBA =×50°=25°,

得∠BOA=∠COA=1802525130,?-?-?=? ∠BOC=360°-∠BOA -∠COA =100°.

所以∠OBC=∠OCB=

1801002

?-?

=40°.

由于EO=EC ,故∠OEC =180°-2×40°=100°.

12.直角 解析: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点恰好是此三

角形的一个顶点;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点在此三角形的内部;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13.15 解析:在Rt △AED 中,∠ADE =40°,所以∠A =50°. 因为AB =AC ,所以∠ABC =(180°-50°)÷2=65°. 因为DE 垂直平分AB ,所以DA =DB , 所以∠DBE =∠A =50°. 所以∠DBC =65°-50°=15°.

14.20 cm 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答案. 15.

2

5

1∶3 解析:因为,F 是AB 的中点,所以.

在Rt △中,因为

,所以.

又,所.

16.4∶3 解析:如图所示,过点D 作DM ⊥AB ,DN ⊥AC , 垂足分别为点M 和点N . ∵ AD 平分∠BAC ,∴ DM =DN . ∵

AB ×DM ,

AC ×DN ,

∴ . 第16题答图

17.60? 解析:∵ ∠BAC=120?,AB=AC , ∴ ∠B=∠C=

180********.22

BAC ?-∠?-?

==?

∵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D ,∴ AD=CD . ∴ 30,C DAC ∠=∠=?

∴ 303060.ADB C DAC ∠=∠+∠=?+?=?

18. 85 解析:∵∠BDM=180°-∠ADF -∠FDE =180°-100°-30°=50°,

∴∠BMD=180°-∠BDM -∠B =180°-50°-45°=85°.

19.证明:∵,

∴∥,∴.

又∵为∠的平分线,

∴,∴,

∴.

20. 解:应用:若PB=PC,连接PB,则∠PCB=∠PBC.

∵CD为等边三角形的高,∴AD=BD,∠PCB=30°,

∴∠PBD=∠PBC=30°,∴

与已知PD=AB矛盾,∴PB≠PC.

若PA=PC,连接PA,同理,可得PA≠PC.

若PA=PB,由PD=AB,得PD=BD,∴∠BPD=45°,∴∠APB=90°.

探究:若PB=PC,设PA=x,则x2+32=(4-x)2,∴ x =,即PA=.

若PA=PC,则PA=2.

若PA=PB,由图(2)知,在Rt△PAB中,这种情况不可能.故PA=2或.

21.证明:如图,过点D作DE⊥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E,

过点D作于点F.

因为BD平分∠ABC,所以.

在Rt△EAD和Rt△FCD中,

所以Rt△EAD≌Rt△FCD(HL).

所以∠=∠.

因为∠∠80°,

所以∠.

22.解:因为△ABD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60°.

所以∠∠∠∠,

即∠∠.

在△和△中,因为

所以△≌△,所以.

又,所以.

在等腰直角△中,2,故. 23.解:,BE⊥EC.

证明:∵,点D是AC的中点,∴.

∵∠∠45°,∴∠∠135°.

∵,∴△EAB≌△EDC.

∴∠∠.

∴∠∠90°.∴⊥.

24.证明:∵AE∥BD,∴∠EAC=∠ACB.

∵AB=AC,∴∠B=∠ACB.∴∠EAC=∠B.

又∵∠BAD=∠ACE=90°,

∴△ABD≌△CAE(ASA).∴AD=CE.

25.证明:∵,∴∠∠.

∵于点,∴∠∠.

∴∠∠∠∠.∴∠∠.

∵∠∠,∴∠∠.∴△是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单元测试卷

三角形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 ,若x 的值为偶数,则x 的值有 ( ) A .6个 B .5个 C .4个 D .3个 2.已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1:5:6,则其最大角度数为( ) A .60° B .75° C .90° D .120° 3.如图1,在ABC ?中,AD 平分BAC ∠且与BC 相交于点D ,∠B = 40°,∠BAD = 30°,则C ∠的度数是( ) A .70° B .80° C .100° D .110° 4.如图2,已知∠A=∠30°∠BEF=105°∠B=20°,则∠D=( ) A .25° B .35° C .45° D .30° 5.能把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分的三角形中的线段是 ( ) A .中线 B .高线 C .角平分线 D .某边的中垂线 6从某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的所有对角线把这个多边形分成了6个三角形,则此多边形的形状是( ) A . 六边形 B . 七边形 C . 八边形 D . 九边形 A B C D 图1 C A F B D E 图2

7.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为边,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 . 7cm 、 5cm 、 12cm B . 6cm 、 8cm 、15cm C . 8cm 、 4cm 、3cm D . 4cm 、 6cm 、5cm 8 四边形ABCD 中,∠A+∠C=∠B+∠D ,∠A 的外角为120°,则∠C 的度数为( ) A . 36° B . 60° C . 90° D . 120°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 9.在△ABC 中,∠A+∠B=90°,∠C=3∠B ,则∠A= ,∠B= , ∠C= . 10.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24°,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_________ . 11.已知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化简:|a ﹣b+c|+|a ﹣b ﹣c|= _________ .

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

A.10 B.12 C.2 D.1 7.如图,AB=AC, BE X AC 于点E , CF 丄AB 于点F , BE 、CF 相交于点 D ,则①△ ABE ^4 ACF;②厶BDF ^4 CDE ③点D 在/ BAC 的平分线上。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 C.①② D.①②③ DC 丄 BC , E 是 BC 上一点,/ BAE=/ DEC=60°, AB=3, CE=4,则 C.24 D.48 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 80 °则它顶角的度数是( )A. 80 ° B.80 或 20 ° 2?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如果 a >0, b >0,贝U a+b >0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 80 或 50 ° D.20 ) B. 直角都相等 D. 若 a=6,贝U |a|=|6| 34 ABC 中,/ A : / B :Z C=1: 2: A.5cm B.6cm 3,最小边BC=4cm ,最长边AB 的长是( C. 7cm D.8cm 5. 如图,在△ ABC 中,/ B=30° BC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E ,垂足为D 。若 ED=5,则 6. 如图,D 为4 ABC 内一点,CD 平分/ ACB, BE X CD,垂足为 D ,交AC 于点E,Z A=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 ADF B4 C.BE=DF D.AD // BC C.5 D.2.5 CE 的长为( ) A A.10

9?如图所示,在厶ABC 中,AB=AC, D 、E 是厶ABC 内两点,AD 平分/ BAG / EBC=Z E=60° ) C.9 D.10 / C=90° / B=30°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 交 1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A (0, 2), B (0, 6),动点C 在直线y=x 上。若以A 、 13. 如图,在等腰 Rt A ABC 中,/ C=90° AC=8, F 是AB 边上的中点,点D , E 分别在 AC , BC 边上运动,且保持 AD=CE 连接DE, DF , EF 。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 ① 厶DF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 四边形CDFE 不可能为正方形, ③ DE 长度的最小值为4; ④ 四边形CDFE 的面积保持不变; ⑤ △ CDE 面积的最大值为8。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4.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 三角形中必 M 、N 为圆心,大于寺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 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 结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 ①AD 是/ BAC 的平分线;②/ ADC=60 ;③点D 在AB 的中垂线上;④ &DAC : P,连 S\ ABC =1 : C.3 D.4 AB 、 B 、C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 1 川 / \ L 1 J C 的个数是( ) C.4 D.5 10.如图,在厶ABC 中, A.2 B.3

初中数学三角形单元检测

初中数学三角形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如图,在ABC ?中,33B ∠=?,将ABC ?沿直线m 翻折,点B 落在点D 的位置,则12∠-∠的度数是( ) A .33? B .56? C .65? D .66?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折叠的性质得到∠D=∠B ,再利用外角性质即可求出所求角的度数. 【详解】 解:如图,由折叠的性质得:∠D=∠B=33°, 根据外角性质得:∠1=∠3+∠B ,∠3=∠2+∠D , ∴∠1=∠2+∠D+∠B=∠2+2∠B=∠2+66°, ∴∠1-∠2=66°. 故选:D . 【点睛】 此题考查了翻折变换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2.如图,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 =90°,BD 是∠ABC 的平分线,DE ⊥BC 于E ,若BC =10cm ,则△DEC 的周长为( )

A.8cm B.10cm C.12cm D.14cm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AAS”证明ΔABD≌ΔEBD .得到AD=DE,AB=BE,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关系,求其周长. 【详解】 ∵BD是∠ABC的平分线, ∴∠ABD=∠EBD. 又∵∠A=∠DEB=90°,BD是公共边, ∴△ABD≌△EBD (AAS), ∴AD=ED,AB=BE, ∴△DEC的周长是DE+EC+DC =AD+DC+EC =AC+EC=AB+EC =BE+EC=BC =10 cm.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SAS、ASA、AAS和HL)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3.△ABC中,∠A:∠B:∠C=1:2:3,最小边BC=4cm,则最长边AB的长为()cm A.6 B.8 C5D.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三角形中角的度数,然后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设∠A=x, 则∠B=2x,∠C=3x,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B+∠C=x+2x+3x=180°,

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最新版含答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检测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命题: ①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重合;②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③等腰三角形的最短边是底边;④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相等; ⑤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在△ABC 中,∠BAC =90°,AB =3,AC =4.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则BD 的长为( ) A.157 B. 125 C. 207 D.215 3. 如图,在△ABC 中,,点D 在AC 边上,且 , 则∠A 的度数为() A. 30° B. 36° C. 45° D. 70° 4.(2015?湖北荆门中考)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8或10 B.8 C.10 D.6或12 5.如图,已知, , ,下列结论: ①;② ; ③ ;④△ ≌△ .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在△ABC 中,∠A ∶∠B ∶∠C =1∶2∶3,最短边cm , 则最长边AB 的长是() A.5 cm B.6cm C.5cm D.8 cm 7.如图,已知, ,下列条件 能使△≌△的是( ) A. B. C. D.三个答案都是 8.(2015·陕西中考)如图,在△ABC 中,∠A =36°,AB =AC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 上截取BE =BC ,连接DE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精品练习(有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在CD上求一点P,使它到OA,OB的距离相等,则P点是() A. 线段CD的中点 B. OA与OB的中垂线的交点 C. OA与CD的中垂线的交点 D. CD与∠AOB的平分线的交点 2.如图,在△ABC中,AB=5,AC=6,BC=4,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则△BDC的周长是( ) A. 8 B. 9 C. 10 D. 11 3.在Rt△ABC中,∠ACB=90°,D是AB的中点,若AB=8,则CD的长为() A. 6 B. 5 C. 4 D. 3 4.如图,已知直线MN∥AB,把△ABC剪成三部分,点C在直线AB上,点O在直线MN 上,则点O是△ABC的()

A. 垂心 B. 重心 C. 内 心 D. 外心 5.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AD、BC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连接AM、BM,测量∠AMB的度数,结果为() A. 100° B. 110° C. 120° D. 130° 6.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AD、BC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连接AM、BM,测量∠AMB的度数,结果为() A. 100° B. 110° C. 120° D. 130° 7.如图,在△ABC中,AB=AC,∠A=120°,BC=6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M,交AB于点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N,交AC于点F,则MN的长为( ) A. 4cm B. 3cm C. 2cm D. 1cm 8.如图,已知在中,是边上的高线,平分,交于点,,,则的面积等于(). A. B. C. D.

认识三角形精品练习题

认识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3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依次相接组成的图形称为三形。 如右的图形就是一个三角形 2、 三角形的各组成部分 3.三角形表示:“△”来表示一个三角形,如上图中,此三角形可以表示为△ABC ,或△ACB 或△BAC 等等。 4、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 2)按边分 5.三角形三边性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第三条边<两边之和 试一试: 1. △AB C 中,已知a =8,b =5,则c 为 ( ) A.c =3 B.c =13 C.c 可以是任意正实数 D.c 可以是大于3小于13的任意数值 2. 下列长度的4根木条中,能与4cm 和9cm 长的2根木条首尾依次相接围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 、4cm B 、9cm C 、5cm D 、13cm 3. 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 A.1 cm 、2 cm 、3 cm B.1 cm 、4 cm 、2 cm C.2 cm 、3 cm 、4 cm D.6 cm 、2 cm 、3 cm 4 、如图,以∠C 为内角的三角形有 和 在这两个三角形中,∠C 的对边分别为 和 5、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是5㎝,则它的第三边长为 6、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a ,7,则a 的取值范围是 ;如果这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那么它的周长是 ; 7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9㎝,第三边长是一个奇数,则第三边的长为___________,此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 8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2.5和5,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9、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条边长分别为3 cm 、4 cm 、6 cm. A B C A B C D

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标准答案

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作者:————————————————————————————————日期: 2

三角形单元测试 姓名: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评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2cm,3cm,5cm B.5cm,6cm,10cm C.1cm,1cm,3cm D.3cm,4cm,9cm 2.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 A.17 B.22 C.17或22 D.13 3.适合条件∠A= 1 2 ∠B= 1 3 ∠C的△ABC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5°,则其顶角为() A.30° B.75° C.105° D.30°或75° 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的和的2倍还大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5 B.6 C.7 D.8 6.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锐角,则此三角形的形状是()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7.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均在三角形内部 B.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小于60° C.直角三角形仅有一条高 D.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等于斜边的一半 8.能构成如图所示的基本图形是() (A) (B) (C) (D) 9.已知等腰△ABC的底边BC=8cm,│AC-BC│=2cm,则腰AC的长为() A.10cm或6cm B.10cm C.6cm D.8cm或6cm 10.如图1,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则∠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 A.∠A=∠1+∠2 B.2∠A=∠1+∠2 C.3∠A=2∠1+∠2 D.3∠A=2(∠1+∠2) - 3 -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有答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12 B.15 C.12或15 D.18 2.如图,△ABC中,AB=AC,∠A=36°,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的度数是() A.18°B.24°C.30°D.36° 3.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过角尺顶点C 作射线OC.由此做法得△MOC≌△NOC的依据是() A.AAS B.SAS C.ASA D.SSS 4.如图,△AEB、△AFC中,∠E=∠F,∠B=∠C,AE=AF,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EAM=∠FAN B.BE=CF C.△ACN≌△ABM D.CD=DN 5.已知一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底边长为4,底角为β.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不一定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两条边长分别为4,5,它们的夹角为β B.两个角是β,它们的夹边为4

C.三条边长分别是4,5,5 D.两条边长是5,一个角是β 6.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BC上,连接AD、AE,如果只添加一个条件使∠DAB=∠EAC,则添加的条件不能为() A.BD=CE B.AD=AE C.DA=DE D.BE=CD 二、填空题 7.如图,在△ABC中,AB=AD=DC,∠BAD=20°,则∠C=. 8.在等腰三角形中,马彪同学做了如下研究:已知一个角是60°,则另两个角是唯一确定的(60°,60°),已知一个角是90°,则另两个角也是唯一确定的(45°,45°),已知一个角是120°,则另两个角也是唯一确定的(30°,30°).由此马彪同学得出结论: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的度数,则另两个角的度数也是唯一确定的.马彪同学的结论是的.(填“正确”或“错误”) 9.如图所示,直线a经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分别过正方形的顶点B、D作BF⊥a于点F,DE⊥a于点E,若DE=8,BF=5,则EF的长为. 10.如图,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

八下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三 角 形 的 证 明 【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判定和性质 2? ? ? ?? ??? ???? ? ???????? ?????????????? ??)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 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 找直角() 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典型例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B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两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如图,△ABC ≌ΔAD E ,若∠B =80°,∠C =30°,∠DAC =35°, 则∠EAC 的度数为( ) A .40° B .35° C .30° D .25° 3.已知:如图,在△MPN 中,H 是高MQ 和NR 的交点,且MQ =NQ .求证:HN =PM . 【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③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腰上的高、中线也相等. 【典型例题】 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2 B.15 C.12或15 D.18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 A.80°B.80°或20°C.80°或50°D.20° 3.如图,∠MON=43°,点A在射线OM上,动点P在射线ON上滑动,要使△AOP为等腰三角形,那么满足条件的点P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4、如下图,在△ABC中,∠B=90°,M是AC上任意一点(M与A不重合)MD⊥BC,交∠ABC的平分线于点D, 求证:MD=MA. 【巩固练习】 1.如图,已知直线AB∥CD,∠DCF=110°且AE=AF,则∠A等于() A.30°B.40°C.50°D.70° 2.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E作MN∥BC交AB于M,交AC于N,若BM+CN=9, 则线段MN的长为() A.6 B.7 C.8 D.9 3.如图:E在△ABC的AC边的延长线上,D点在AB边上,DE交BC于点F,DF=EF,BD=CE, 过D作DG∥AC交BC于G.求证: (1)△GDF≌△CEF;(2)△ABC是等腰三角形.

(完整版)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知识点及测试题,文档.doc

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知识点及测试题 1.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平面图形: a、圆(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b、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由线段围成的图 形) 3.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锐角:小于 90°的角是锐角。钝角:大于 90 °的角是钝角。直角: 等于 90°的角是直角。平角=180°;周角=360° 4.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等腰三角形两腰间的夹角叫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底角。 5.等腰三角形包含: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的每个内角都是60°。 6. 三角形不易变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按角分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7 . 三角形 (有三条边)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是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按边分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是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 8.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9. 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四边形四边形内角和是360°。 10.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12.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13.平行的两条边叫做梯形的底边,上面的一条叫上底,下面一条叫下底。 14. 梯形的周长:上底 + 下底 + 腰+ 腰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15.. 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判定三角形的类型: 较小两边的平方和小于最长边的平方钝角三角形 较小两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直角三角形 较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最长边的平方钝角三角形 16..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一般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正方形 17. 四边形一般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有四条边)(两组对边都不平行的四边形)一般梯形 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梯形:等腰梯形:两条腰相等,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直角梯形:一条腰垂直于的的梯形。 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测试题 一、填空: 1.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三个角是 锐角的三角形是()。任何三角形都有()个角,()条边,()顶角。 2. 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另一条边叫();两腰的夹角叫(),底边 上的两个角叫()。 3. 三角形中三个角都相等的是()三角形,又叫()三角形。它的三天边都(),每个角都是()度。 4. 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按边分可以分为()()()。三角形是()图形,圆球是()图形。 5.三角形最多有()直角,最多有()钝角,最多有()锐角,至少有()个锐角。 6.()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最新初中数学三角形单元检测

最新初中数学三角形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6cm ,A 是正方体的一个顶点,B 是侧面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一只蚂蚁在正方体的表面上爬行,从点A 爬到点B 的最短路径是( ) A .9 B .310 C .326+ D .1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正方体的左侧面与前面展开,构成一个长方形,用勾股定理求出距离即可. 【详解】 解:如图,AB=22(36)3310++= . 故选:B . 【点睛】 此题求最短路径,我们将平面展开,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就可以了. 2.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点E ,DF ⊥AC 交AC 于点F .S △ABC =7,DE=2,AB=4,则AC 长是( )

A .4 B .3 C .6 D .2 【答案】B 【解析】 【分析】 首先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DF=DE=2,然后由S △ABC =S △ABD +S △ACD 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结果. 【详解】 解: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 ∠EAD=∠FAD DE ⊥AB 于点E ,DF ⊥AC 交AC 于点F , ∴DF=DE , 又∵S △ABC =S △ABD +S △ACD ,DE=2,AB=4, 11742222 AC ∴=??+?? ∴AC=3.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在△ABC 中,AC =BC ,D 、E 分别是AB 、AC 上一点,且AD =AE ,连接DE 并延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若DF =BD ,则∠A 的度数为( ) A .30 B .36 C .45 D .72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CA=CB ,可以设∠A=∠B=x .想办法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CA=CB , ∴∠A=∠B ,设∠A=∠B=x .

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新北师大版)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检测题A 数学八年级下册(北师大最新版本)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厘米和9厘米,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22厘米 B 、17厘米 C 、13厘米 D 、17厘米或22厘米 2、下列关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B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C 、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D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 3、如图1-Z-1所示,在△ABC 中,AC=DC=DB ,∠ACD=100°则∠B 等于( ) A 、50° B 、40° C 、 25° D 、 20 ° 4、如图1-Z-2所示,在△ABC 与△DEF 中,已有条件AB=DE ,还需要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 ≌△DEF , 不能添加的条件是( ) A 、∠B=∠E ,BC=EF B 、BC=EF ,AC=DF C 、∠A=∠ D ,∠B= ∠E , D 、 ∠A=∠D ,BC=EF 5、已知:如图1-Z-3所示,m ∥n ,等边三角形ABC 的顶点B 在直线m 上,边BC 与直线m 所夹的锐角为 20°则∠a 的度数是( ) A 、60° B 、30° C 、40 ° D 、45° 6、如图1-Z-4所示,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过点E 作MN ∥BC 交AB 于M ,交AC 于N ,若BM+CN=9,则线段MN 的长为( ) A 、6 B 、7 C 、8 D 、9 7、如图1-Z-5所示,在△ABC 中,CD 平分∠ABC ,∠A=80°,∠ACB=60°,那么∠BDC =( ) A 、80° B 、90° C 、100° D 、110° 8、如图1-Z-6所示,在Rt △ABC 中,∠C=90°,∠CAB=60°,AD 平分∠CAB ,点D 到AB 的距离 DE=3.8cm ,则线段BC 的长为( ) A 、3.8cm B 、7.6cm C 、11.4cm D 、11.2cm 9、如图1-Z-7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在第一象限,点P 在x 轴上,若以P 、O 、A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共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0、 如图1-Z-8所示,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 AD ∥BC ,CD ⊥AD ,垂足为D ,E 为AC 的中点,则∠ACD= °, AC= cm , ∠DAC= °,△ADE 是 三角形 D E B A 图1-Z-2 C C B A 图1-Z-4 B 图1-Z-5 A 图1-Z-6 x 图1-Z-8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证明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1.等腰三角形(一) 一、教学目标如: 1.知识目标: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应用这些公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是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逻辑推理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探索结论和证明结论,及合情推理与演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思路与方法,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难点:明确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否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等。 三、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回顾旧知导出公理 请学生回忆并整理已经学过的8条基本事实。其中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有以下三条: .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在此基础上回忆全等三角形的另一判别条件:1.(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并要求学生利用前面所提到的公理进行证明; 2.回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已知:如图,∠A=∠D,∠B=∠E,BC=EF. 求证:△ABC≌△DEF. 证明:∵∠A=∠D,∠B=∠E(已知), 又∠A+∠B+∠C=180°,∠D+∠E+∠F=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C=180°-(∠A+∠B), ∠F=180°-(∠D+∠E), ∴∠C=∠F(等量代换)。 又BC=EF(已知),∴△ABC≌△DEF(ASA)。D B A

认识三角形练习题好

认识三角形练习题一.选择题 1.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则它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或直角三角形 2.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4cm、9cm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4cm B。5cm C。9cm D。13cm 3.已知ΔABC的三个内角∠A、∠B、∠C满足关系式∠B+∠C=3∠A,则此三角() A.一定有一个内角为45? B.一定有一个内角为60? 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D.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5.下列各题中给出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a+1,a+2,a+3(a>0) B.三条线段的比为4∶6∶10 C.3cm,8cm,10cm D.3a,5a,2a+1(a>0) 6.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7,另一边是4,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18 B.15 C.18或15 D.无法确定 A.3 B.4 C.5 D.6 8.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周长为19cm,则该三角形的腰长为( )cm. A、3 B、8 C、3或8 D、以上答案均不对 9.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③∠A=900-∠B,④∠A=∠B=1 2 ∠ 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0.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3cm,4cm,8cm B.5cm,6cm,11cm C.5cm,6cm,10cm D.3cm,8cm,12cm 11.在下图中,正确画出AC边上高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2.若∠A=1200,∠B=2∠C,则∠C=___ 13.已知线段3cm,5cm,xcm,x为偶数,以3,5,x为边能组成______个三角形。 14.在等腰△ABC中,如果两边长分别为5cm、10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16.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10,周长恰好是6的倍数,那么第三边长为________.17.在△ABC中,∠A=40°,∠B=∠C,则∠C=. 18.在△ABC中,若∠A∶∠B∶∠C=5∶2∶3,则∠A=______;∠B=______;∠C=______.19.小华要从长度分别为5cm、6cm、11cm、16cm的四根小木棒中选出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那么他选的三根木棒的长度分别是_ 20.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3倍,则最小的锐角的度数是________ 21.如图,AB∥CD,∠BMN与∠DNM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 (1)完成下面的证明: ∵ MG平分∠BMN(),∴∠GMN=∠BMN(), 同理∠GNM=∠DNM.∵ AB∥CD(), ∴∠BMN+∠DNM=________().∴∠GMN+∠GNM=________. ∵∠GMN+∠GNM+∠G=________(),∴∠G= ________. ∴ MG与NG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2)把上面的题设和结论,用文字语言概括为一个命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单元测试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单元 测试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单元知识归纳要点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4、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 6、三角形的分类: 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长短来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7、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8、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其他两个角必定是锐角) 9、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其他两个角比定是锐角) 10、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 1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特点:两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 1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 1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 15、图形的拼组:用任意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6、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7、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大等腰三角形。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C =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 ,则∠1+∠2等于( ) A .270° B .135° C .90° D . 315° 2.如图,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按图示方式依次翻折,若DE =a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①DC ′平分∠BDE ;②BC 长为a )22( ;③△B C ′D 是等腰三角形;④△CED 的周长等于BC 的长。 A .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如图,△ABC 中,∠C=90°,AC=BC ,AD 平分∠CAB 交BC 于点D ,DE ⊥AB ,垂足为E ,且AB=6cm ,则△DEB 的周长为( ) A .4cm B .6cm C .8 cm D .10cm 4.如图,EA ⊥AB ,BC ⊥AB ,EA=AB=2BC ,D 为AB 中点,有以下结论: (1)DE=AC ;(2)DE ⊥AC ;(3)∠CAB=30°;(4)∠EAF=∠ADE 。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 .(1),(3) B .(2),(3) C .(3),(4) D .(1),(2),(4) 5.如图,△ABC 中,∠ACB=90°,BA 的垂直平分线交CB 边于D ,若AB=10,AC=5,则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为( ) A .2 B .3 C .4 D .5 6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7,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成两部分的差为3,则腰长是( ) A .4 B .10 C .4或10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7.如图,△ABC 中,AB=AC ,点D 在AC 边上,且BD=BC=AD ,则∠A 的度数为 A B C A B C B C D E C ′ E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16?当涂县四模)在一张长为8cm,宽为6cm的矩形纸片上,要剪下一个腰长为5cm 的等腰三角形(要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矩形的顶点A重合,其余的两个顶点都在矩形的边上).这个等腰三角形有几种剪法?() A.1 B.2 C.3 D.4 (第1题) (第3题) (第4题) 2.(2016春?盐城校级月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O为坐标原点,A(﹣4,0),B(0,3).若在该坐标平面内有以点P(不与点A、B、O重合)为一个顶点的直角三角形与Rt△ABO全等,且这个以点P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与Rt△ABO有一条公共边,则所有符合条件的三角形个数为() A.9 B.7 C.5 D.3 3.(2016春?重庆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AB=BC,∠B=30°,DE垂直平分BC,则∠ACD的度数为() A.30°B.45°C.55°D.75°4.(2015?达州)如图,△ABC中,BD平分∠ABC,BC的中垂线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CF.若∠A=60°,∠ABD=24°,则∠ACF的度数为() A.48°B.36°C.30°D.24°5.(2015?德阳)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B=AC=AD=AE,且AB∥ED,∠EAB=120°,则∠DCB=() A.150°B.160°C.130°D.60°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6.(2015?香坊区三模)如图,等腰△ABC中,AB=AC,∠BAC=100°,BD平分∠ABC,AD ∥BC,连接CD,则∠ADC的度数为() A.50°B.60°C.70°D.80° 7.(2015?河北模拟)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58°,∠C=100°,连接BD,E是AD 上一点,连接BE,∠EBD=36°.若点A,C分别在线段BE,BD的中垂线上,则∠ADC 的度数为() A.75°B.65°C.63°D.61° 8.(2015?昌平区二模)如图,在已知的△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 ①分别以B,C为圆心,以大于B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两点M,N; ②作直线MN交AB于点D,连接C D. 若CD=AC,∠A=50°,则∠ACB的度数为() A.90°B.95°C.100°D.105° (第8题) (第10题) (第11题) 9.(2015?泰安模拟)直线y=x+1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点C在坐标轴上,△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最多有()个. A.4 B.5 C.7 D.8 10.(2015?罗田县校级模拟)如图,在∠AOB=30°的两边上有两点P和Q在运动,且点P 从离点O有1厘米远的地方出发,以1厘米每秒运动,点Q从点O出发以2厘米每秒运动,则△POQ为等腰三角形时,两点的运动时间为()秒.

小学四年级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练习题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练习题 一、专心填一填。(20分)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26°,它的顶角是()。 2、长5厘米,8厘米,()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3、三角形具有()性。 4、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角是(),这是一个()三角形。 5、按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6、在三角形中,∠1=30°,∠2=70°,∠3=()°,它是()三角形。 7、有()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8、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30°,另两个角分别是()() 9、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形。 10、将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其中一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11、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是85°,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另一个角是()度。

12、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9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二、细心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每空1分,共计12分) 1、等边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60o。() 2、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 3、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大于直角。() 5、用三根不一样长的小棒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7、等腰三角形中有锐角三角形,也有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8、一个锐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56°、70°、64°() 9、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都是4厘米,第三条边一定大于4厘米。() 10、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1、在一个三角形中截去一个20°的锐角,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160。[ 12、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题

A B P C D O (11题图) 第一章 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ABD 和△ACE 中,有下列四个论断: ①AB =AC ;②AD =AE ;③∠B =∠C ;④BD =CE 请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判断(⊙⊙⊙→⊙的形式写出来) . 2.如图,在△ABC 中,AD =DE ,AB =BE ,∠A =80°则∠DEC = . 3.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AB =AC +CD ,则∠B 与∠C 的关系是 . (2题图) (3题图) (4题图) 4.如图,∠AOP=∠BOP=15°,PC∥OA,PD⊥OA,若PC =4,则PD = . 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其顶角的度数为 度. 6.已知:如图,在△ABC 中,AB=15m ,AC=12m ,AD 是∠BAC 的外角平分线,DE ∥AB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那么CE = cm . 7.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ADC =45°,把△ADC 沿AD 对折,点C 落在C / 的位置,如果BC=2,则 BC ′= . 8.在联欢晚会上,有A 、B 、C 三名同学站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位置上,他们在玩一个游戏,要求在他们中间放一个木凳,使他们抢坐到凳子的机会相等,试想想凳子应放在△ABC 的三条 线的交点最适当. 9.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3,腰长为1,则其底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 10.以长为1、2、2 、5、3,中的三条线段为边长可以构成 个直角 三角形. A B C D E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