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效率.

主要内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正逐步地成长为一个发展中的现代社会.按照德国社会学家贝克( )的解释,现代工业社会也是风险社会( ).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200万年的SARS,频发

的矿难,等等一切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无一不考验着政府的行政能力.行政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

突发事件处理的高效,所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行政效率

正文 :

1 关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某些问题.

1.1 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有关含义.

2003年春,中华民族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进行一场殊死搏斗,2005年,松花江严重污染,频发的矿难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古往今来,人们不曾预料或不曾准确预料而又突然降临的事件从未停止过.人类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空发事件越加频繁.政府欲有效管理应对突

发事件,必须先弄清一些基本问题.

突发事件,顾名思义,是突然爆发的事件.当代中国学者对于突发事件的界定各不相同,介均住了

突发事件的某些特征.如突发性,情急性,危害性等.综合当代学者对突发事件的认知各表达,对突发

事件可做出如下界定:突发事件是指在某种必然因素下出人意料的发生,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损失

或影响且需要立即处理的负面事件.

根据上面对突发事件的界定,可以发现,所谓突发事件,至少包含以下基本因素:突然爆发,难以

预料,必然原因,严重后果,需紧急处理.这几个要素对突发事件来说缺一不可.

1> 突然爆发是指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出人意料,其发生时间,地点,模式,规模对于社会的影响难

以完全预料,正是基于此,才可以称为突发事件.

2>难以预料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人们不可能提前知晓.就像2001年9月21日早上,世界双子塔楼会在人们都还在匆匆忙忙的赶赴自己的办公室,有谁能预料到不久后双子塔楼会在人们眼前消失呢?

3>突发事件是指突发事件虽然突然爆发,根据哲学的矛盾,任何事件的隆重必然有存在必然的原因,总有着深刻的必然性在起作用.所以说必然性是突发事件的一个构成因素.

4>严重后果是突发事件的另一个构成要素.无论是何种方式,何种规模的突发事件,其影响都是深

远的,轻则经济损失,重则文化,甚至生命.不带来任何损失或破坏的事件不能称之为突发事件.风和

日丽突发事件都是负面事件,人们都不愿意面对接受,不愿意它们发生.

5>突发事件的发生可以说是暴风骤雨式的,所反映的问题极端重要,关系组织社会,个人的安危,

必须马上很好的处理,这也就是突发事件的需要紧急处理性.在突发事件处理中,时间就是生命,对时间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突发事件管理的有效性.

所谓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是指对于突发事件的防范处理的应急处理方案.包括突发事件的防范,应急处理,以及影响消除的处理方法.

突发事件的防范是整个突发事件管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其目的是为了有效的预防和避免突发

事件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突发事件状态及升级的预防比单纯的某一特定突发事件的解决显得更加重要.如果能够在突发事件尚未发生之前就及时把产生根源消除,这样既能够有效保障均衡的社会秩序.

突发事件的处理是突发事件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处理已发生的突发事件.处

理机制直接影响着整个突发事件处理的效果.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可以把突发事件的破坏

程度降到最低,使负面影响达到最小.应急处理机制是整个突发事件管理过程中重要的阶段.突发事

件的善后协调及反馈机制也同样重要,对于政府更好地处理突发事件也同样重要.政府想要更好地管理突发事件,更好地消除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善后协调反馈机制,对于处理政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2 行政效率的说明

什么是行政效率,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解释不一.西方行政学派从"质"的方面来衡量行政效率,即把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作为徇校准;有的从"量"的方面来衡量,认为行政效率是产出与投入或效果

与消耗之间的比率.我国学者对行政效率也尚未有共同接受的诠释.有人"认为"行政效率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行政人员在从事公共行政活动中所获得的劳动效果.社会效益是指在行政工作中所获得

的有质量的成果与耗费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之间的比率.也"有人认为"行政效率是一个行政单位在一定的时期内总投入与总产出之比."

分析行政效率时,除了将一般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考虑之外,还应考虑行政效率的价值尺度.行政效率在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过程中,行政效率除了与行政管理的目标,任务等相联系外,还与管理的目的相联系.高的行政效率不仅仅是用机关党委的投入完成既定的或较多的任务,还要考虑到它的正价值因素.行政效率的要素为效益要素,经济要素,时间要素.1.3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与行政效率的关系.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与行政效率具有很强的关系.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直接检验着行政能力.突发事件的特性决定了政府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必须要具有很缉捕防范机制,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在最短时间内,高效率的处理突发事件,能在最短时间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的反应.这些都是行政效率的效益要素,经济要素,时间要素的尽然要求.所以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与行政效率关系密切,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是政府行政效率的一个检验.

2我国当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存在的问题.

2.1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存在问题.

突发事件的预警防范是整个突发事件管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与其他阶段相比较而言,突发事件的预警防范是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方法,可以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减弱或避免政治风险减少或避免文化损失.

一般来说,预警是指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紧急指示.(<<危机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P110-111).预警机制是指为在某个特定条件下将要发生的事件或者已经发生的重大的事件给出提示信息,提示管理者针对即将,正在或者已经发生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相关的处理.社会预警机制是各个方面力量的综合发挥.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包括突发事件监测,预测,预报和预控.

由于突发事件无处不在,因此,应从回家到地方建立各级的突发事件预警系统.以国家级的预警机构建设为例,如果缺少统一的国家级突发事件管理机构,在客观上会对每年度或者一曝十寒的时间内可能产生的各种突发事件缺乏宏观性的决体考虑,对一些明显可能成为突发事件的问题缺少率先详细的预警分析,很难做到防患于未然.中国由于缺少统一的国家级紧急事务管理机构,在国家层面上没有发挥重要协调作用的专门的核心政策.协调机构,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很难做到准确的预警,致使突发事件发生后无法做出迅速回应.影响了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应对和有效控制,2003年SARS突发事件暴露出中车在应对大规模公众突发事件上,缺少足够的经验而更重要的,是缺少一个专业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

2.2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存在问题.

2.2.1"文山会海""使得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效率不高.

中国政府形成的习惯不论遇到何事,不论大事小事,不论是紧急还是非紧急,都要召开会议解决问题.虽然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召开会议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殊不知这些大会小会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是很不利.因为突发事件的发生是难以预料的而且影响面大危害严重,所以时间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是十分重要的.各种大会小会使得时间在各种会议中悄悄流逝了,这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是很不利的.

而且如此铺张地开会滋生的是享乐主义,会议腐败还表现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弊病愈演愈烈,常年各种会议不断,领导人不知疲倦的应付出场讲话.可以说这种"文山会海"不仅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是很不利的,而且对于行政效率提高也很不利.

2.2.2行政效率不高

首先,政府自身结构缺陷造成行政效率不高.我国是一个单一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层级分明.建国以来,地方政府层级设置经历了多次调整,终于形成了二三四级制并存的局面.除了这些正式层级之外,事实上还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的层级.这些层级虽不存在行政长官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但它容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际上起着正式层级建制的地方政府作用.因此,我国实际上是个层级众多的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难以尽数.按照效率效能原则,纵向层次上要尽所能适中

适宜,以缩短领导层与实施层的行政距离,便于上下沟通,降低信息的失真率,提高信息效率.实践证明,管理层次每多出一级,信息失真率会增加一倍.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168个回家中有8个国家设中央一级,没有地方政府,没有层级;25个国家仅设到3级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国家一切大包大揽,造成了我国行政组织管理幅度失调,换句话说,我国政府横向组织机构也不尽合理.1949年,当时

的政务院有35个部门,1956年上升为81个,1981年达到顶峰有100多个.1982年开始经过3年的改革,国务院机构总数减为61个.1998年进行的改革,使国务院组成部门减为29个.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存在管理幅度过大的问题.

无论是政府组织结构横向还是纵向的问题,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都是十分不利的.纵向结构太长,信息失真率过高,使得领导部门无法准确掌握信息,导致无法制定合理的应急处理机制;横向管理幅度过大,导致的问题也是很严重的,主要表现在各个政府部门之间责任互相推诿,不利于协调,统一调动,从而使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

其次,行政效率不高的另一个表面是地方政府重视不足,贯彻政策不利,甚至为了政府形象隐瞒事实真相.以安徽阜阳地区的"大头婴儿"事件为例.当医院收治第一例"大头婴儿"时,并未引起医生的

关注.当之后的"大头婴儿"不断入院后,医院将此事进行了上报,并指出是出现"大头婴儿"是因为有

毒奶粉的事实.可是并未引起当地政府的关注,当地政府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处理这件事.直到国

务院安徽省直接参与这件事的处理,当地政府才采取了一些处理措施,但是也并不彻底.追根究底,安徽阜阳地区政府开始之所以没有重视,纯粹是为了当地的政府形象,毕竟出现有毒奶粉并不是光彩的事情.关于此点,还有一个相当明显的例子,那就是矿难频发.虽然国家严格实行了安全生产大检查,

关闭一切私挖滥采的小煤矿,国有大煤矿必须经过安全生产整顿,可是矿难还是一起接一起.瓦斯爆

炸透水,塌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断的消失.2005年7月,广东特大矿难,相距不远的两个煤矿在两周之内相继发生透水事故,夺去了百十人的生命.为什么?国家的政策贯彻不利,造成了矿难频发.据报

道某些煤矿,在安全生产检查中,还在进行私自开采,甚至某些国有大煤矿也参与其中.综上,矿难频

发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次信息不对称.突发事件下信息的不完全,不及时,不准确,突发事件处理带来很大麻烦.因此,信息是影响突发事件管理成效的关键性因素,要准确的处理突发事件,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对各种社会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进行系统的扫描.目前我国政府的信息无论是收集的,还是发布的,完全对称的

是不多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尤其是因为维护政府形象而发布的不对称信息,使得突发事件对社会公众的负面心理影响更扩大了.

2.3 突发事件的善后协调处理机制存在问题

面对同类突发事件,不同的个体因为年龄,性别,认知,经历,训练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

会呈现不同的心理反映.突发事件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每个时代,它让社会秩序受到挑战,让道德,伦理,行为准则经受考验,让体制,观念管理等等接受洗礼.尽管人类已经经历了许多突发事件,但每一次面对新的突发事件,人类仍然容易失去理智.脆弱的社会心态使突发事件造成"涟漪效应",让人类承受

远远大于突发事件本身所带来的压力.

以上这些均属于政府的善后协调处理机制应处理的内容,但是目前中国政府的这些工作做的并不是很好.突发事件处理完了就完了,根本就不管社会公众的反映如何.正因为如此,使得社会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各种社会失调现象频发.这样社会公众的警惕,恐慌心理等不能减轻,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

3完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

3.1完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

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疫情的预警应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不放过蛛丝马迹,发现苗头,应立即

由国家职能部门分不同等级发生警报,同时应以中央政府的名义提出有预见的建议,以及科学,合理

的指导意见和防治方案.美国在"非典"疫情中,在国内尚无一例患者的情况下就下达了"紧急警报"和"防治指导方案".这种预警机制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对于美国来说,SARS(Severe Acide Respiratory 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同样量个重大的潜在威胁.针对SARS,美国的

CDC(Centre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在三个主要方面都采取了应对措施:研究,协作和信息发布.该中心的动作高达710万美元,这使得美国卫生官员能够建立SARS

传播的信息库,同时可以和欧洲,亚洲的同行相互交流.此次SARS,暴露了中国在应对大规模公众危机上,缺少足够的经验,而更重要的,是缺少一个专业的危机预警和处理机制,循法定的程序.清华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薛建议中国政府成立一个类似于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的危机处理机构,以立法的形式授予其对其他政府机构进行协调和高度的权力.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院副院长张成简亦称,SARS本身是一促危机,但是这也为中国进一步的体制改革提供了机会.中国政府应该吸取这

次SARS危机的教训,应该理顺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一套制度化的体系对付社会出现的各种危机.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积累和学习来锻造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提升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

3.2改革政府机构,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行政效率

行政改革就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中国的行政机构自身不科学,造成了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

低下.所以必须改革行政机构改革.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精简政.具体操作为:定机构---定机构---定人员.

在职能定位上,首先是政府职能定位.政府的职能应该定位在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政企必须分开,放弃计划的模式,将资源配置交给市场完成,政府的任务是弥补市场失灵,而不是全方位的干预.社会领域中,政府要从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将这些职能交还给社会.

其次是机构职能定位.在政府职能定位的基础上,把政府的各项职能加以划分,分给各个机构各司其职.其实就是政府内部的职能划分.

在机构设置上,要坚持"精简,统一,效率"原则.对原有机构精简,按职能进行归类,合并职能相近

相似的机构,纵向上尽量简化发明奖.机构设置科学,系统.健全,决策,执行,信息,监督四大类机构,

改革执行机构过于庞大,都督反馈系统相对薄弱的状况在人员编制上,继续完善公务员制度,按职设人,少设副职,不设虚职,职责对等.

3.3提高地方领导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地方领导干部要认清自身所肩负的神圣责任.把代表和维护人民利益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必然增加,各种价值观念和物质利益的冲突也会日趋增加,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也在增大.对此,各级地方领导要提高认识,做好随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

吸取已有的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正确应对突发事件,是徇干部素质和领导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地方领导干部要积极学习,注意吸取别的地区和单位的经验教训,认真思考相关方面

的问题,切实提高自己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预防为主,尽量避免发生各种突发事件.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必然会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或者造

成社会不稳定,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一定要把预防工作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力争把

各种突发事件排除和解决在萌芽之中.这就需要地方领导干部做大量的工作,要继承和实践党的优良传统的作风,自觉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只有这样,当发生各种突发事件时,广大人民群众才会坚定地和地方政府站在一起,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3.4 重视新闻机构等社会舆论

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广播电台的产生,大众传播(Mass Corronunication)诞生了.大众传播主

要是以文字,图像和电子等符号形式向大众进行信息传播.传播者与大众有空间距离,一般没有面对

面的联系,也不存在直接的反馈.如今大众传播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国际辆政治生活到

流行服饰,无不依赖于大众传播.大众传播已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人们思维方

式发生变化的重要力量.传播作为一顼重要的人类活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一般意义上讲,传播在预防控制和处理突发事件中起着普及知识,公众动员,真相告知,协调沟

通的作用.突发事件对组织或个人而言,可能是灾难,也可能是转机.从某种程度上讲,转机或灾难取

决于传播的好与否.

作为公众,一般很难对危机的危因作出全面的分析,大多都会倾向于将危机发生的主要责任归结

到管理部门,而管理部门对人的生命的高度关注会引起这一情形身有利方面转化,即公众会更多表现出宽容和理解,这一点对危机的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消除突发事件对社会公众的心理影响,消除突发事件的影响.

正因为社会舆论如此重要,因而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时,必须重视社会舆论的作用.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 法(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921-50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安健环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 号) 国家安监总局《安健环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GB/T 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

急预案编制导则》 《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试行)》 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相关管理规定 公司《安健环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第三条工作原则 公司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企地衔接”的要求,建立“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开展应急管理常态工作 第四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和各厂站、项目。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 第五条本制度中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具有潜伏性、复杂性、破坏性、危险性和持续性。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以及社会结构的脆弱性,社会发展环境复杂,各种社会突发事件不断发生,且逞继续发展之势。面对日益增多的突发事件,经过抗击“非典”,防治禽流感和2008年抗击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抢险救灾等公共安全事件,各级领导干部经受了应急处置的考验,从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部分干部面对突发事件措手不及、处置不力、应对失策,甚至使一些地区本该避免的事件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一、应对突发事件不利的原因 部分领导干部之所以在突发事件面前应对不力,无所作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其一,缺乏见微知著的敏锐性。主要表现为在突发事件出现之初,有的领导干部不能从偶然的、表面的、零碎的、初露端倪的、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明察秋毫,未能从蛛丝马迹中及时准确判明情况;也有的领导平时习惯于抓所谓“大事”、“要事”和面子事,不屑于抓群众反映强烈的“小事”,从而导致社会矛盾不断积累,错失了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时机,最终发展成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局面。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有的领导干部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敷衍态度,怕得罪人,怕丢乌纱帽,遇到矛盾绕道走,处置不及时,从而导致酿成大祸。 其二,缺乏驾驭全局的能动性。表现为面对突发事件,没有通盘考虑,抓不住主要矛盾,对突发事件的成因、性质、趋势未能准确判断,遇事慌张,头脑发热,急于求成,手段粗暴,从而导致顾此失彼、因小失大,贻误全局。 其三,缺乏快速反应的果断性。表现为面对来势猛、发展快的突发事件,反应慢、等待观望、放任自流,缺乏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勇气;缺乏处变不惊、大胆果断的气魄;缺乏审时度势,沉着应对的能力;缺乏令出法随、雷厉风行的作风。 其四,缺乏引导沟通的协调性。表现在组织领导上,不能在短时间内聚合各种要素,包括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第一时间内集聚到位。表现在对突发事件宣传教育疏导上,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哄、骗、推、唬的问题,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时,讲不到点子上、讲不到理上、讲不到心上,就事论事讲表面理,简单生硬讲不清理,不着边际讲不准理,似是而非讲歪理,从而带来很多“负刺激”、“负效应”。 其五,缺乏把握规律的预见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是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部分领导干部之所以应变不力,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从时空的角度观察形势和历史地看待事物发展,不善于把握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发展进程,不关注国际动态、社会发展动向、热点问题和群众思想变化,缺乏对事物发展规律性的把握和谋后而动、预后而立,造成被动应付的局面。 其六,缺乏信息公开的及时性。面对突发事件,一些领导干部仍然沿袭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管理模式,采取回避、隐瞒、掩盖的方式,缺乏信息的透明度和对公众回应的力度,从而使失实的信息或错误信息传播,使事态扩大。 二、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解决部分领导干部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考试没合格”的问题,是我们党在新形势新阶段必须努力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必须在以下七个方面提出对策。 对策一,思想认识要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冷静、理性、平和、快速处置好、应对好突发事件,对于保持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应对好突发事件,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全面落实、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断增强应对各种突发问题,辨别处理的敏锐性。以对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是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重要环节。为规范突 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根据铁路总公司、广铁集团相关规定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分部向项目分部值班室(应急办)报送突发事件信息,项目分部向建设单位报送重大突发事件信息,以及项目分部值班室(应急办) 对突发事件信息的处理。 第三条各分部应及时向项目分部值班室(应急办)报送本管段突发事件信 息。 第四条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应包括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以及后 续处置和应对措施等要素。 第五条项目分部值班室(应急办)收到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后及时审核、处理。按照重大突发事故报送标准,经领导同意后,以《中铁三局怀邵衡项目分部突发 事件信息专报》(附件1)形式报送建设单位。报送地方政府的重大突发事件信息通过电传方式报送。 第六条上级领导对上报信息作出批示或者指示的,项目分部值班室(应急办)要及时传达、落实,有关分部要及时跟踪续报有关情况并落实领导批示精神。第二章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种类和主要内容 第七条本办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事件 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其他紧急重要情况等。 (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管段内发生的台风、暴雨、冰雹、洪涝、雨雪冰

冻等气象灾害,破坏性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可能或已经影响施工生产、造成人员伤亡。 (二)事故灾难,主要包括管段内发生的火灾爆炸、高墩深水、隧道冒顶涌 水突泥、桥梁制运架、支架造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既有铁路公路运河交通,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 (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管段内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 原因疾病、集体性职业中毒、食物中毒及重大动物疫情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 命安全的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管段内发生的各类重大社会治安事件,涉外 突发公共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冲击公司机关,阻断铁路交通,非法集会和集体静坐、上访请愿、越级集体访等群体性事件。 (五)其他紧急重要情况。 1.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安全隐患,以及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兆信息。 2.管段周边不稳定的因素可能影响施工生产的信息。 3.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诱发因素,以及职工队伍倾向性的思想反映。 第八条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主要内容 (一)可能发生、即将发生、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单位和涉 及的相关人员。 (二)突发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三)突发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已采取的初步处置措施、下一步将采取的处置措施、 事故控制情况及未来走势预测。 (五)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单位、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第三章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责任制 第九条突发事件发生地分部是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发生地分部主要承担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预案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预案 为科学规范、高效有序的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建立起应急处置长效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全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特制订本预案。 一、目标任务 (一)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严重水灾、火灾,特大车祸事故、爆炸事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或严重涉医违法犯罪行为。 (二)本预案在执行中必须服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指挥,无条件服从上级主管部门的调动和安排。 (三)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四)设立对突发事件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急救设施完善,急救人才培训,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卫生防护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的储备与完善。

(五)依据国家政策,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护人员给予造当的补助和保健津贴,对于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预防与应急组织 (一)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卫生院院长 副组长:卫生院副院长 卫生院副院长 成员: 职责: 1、全面领导本镇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工作。 2、负责医疗救治重大事项的决策、督查落

实和指导工作。 3、负责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的设施、设备。 4、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应急指挥中心,决定人员疏散或隔离,并依法对疫区封锁。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办公室职责:收集、汇总突发事件伤病员情况,并及时向指挥小组报告;负责与县突发事件应急各成员单位和各医疗机构联系;及时向上级报告突发事件伤病员情况;负责落实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工作组织 1、医疗救治小组及医疗救护队 (1)医疗救治小组 组长:卫生院副院长(业务) 成员: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应急预案编制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分类和内容 第六条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 第七条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政府组织应对突发事件

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 专项应急预案是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 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 鼓励相邻、相近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应对区域性、流域性突发事件的联合应急预案。 第八条总体应急预案主要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以及应急保障的总体安排等,明确相关各方的职责和任务。 针对突发事件应对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不同层级的预案内容各有所侧重。国家层面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组织指挥机制、预警分级和事件分级标准、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应急保障措施等,重点规范国家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政策性和指导性;省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机制、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队伍物资保障及调动程序、市县级政府职责等,重点规范省级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指导性;市县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试卷90分答案

1、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是在管理过程中的一种常态的管理。 正确 错误 2、天灾人祸是百年不遇、十年不遇的,是偶然发生的。 正确 错误 3、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都是要计算成本的。 正确 错误 4、公务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就好,不需要做专门训练。 正确 错误 5、一个优秀的决策者还要善于融合不同的意见并做出选择。 正确 错误 6、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是多样性的,损害程度也是多层次性的。 正确 错误 7、法律都是正常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也不例外。 正确 错误 8、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法律、决策的制定也要按照惯常的民主程序。 正确 错误 9、法律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一旦人民的权利在无意中受到侵犯,他们有请求国家给予赔偿的权力。 正确

错误 10、有时媒体是朋友,有时媒体是敌人;有些媒体是朋友,有些媒体是敌人。 正确 错误 11、公共卫生事件不包括() 口蹄疫 禽流感 危险化学品泄露 急性职业病 12、社会安全事件不包括() 重大群体性事件 重大刑事案件 涉外突发事件 交通运输行业严重人员伤亡 13、四级国家预警级别预警颜色分别是() 红橙黄绿 红橙黄蓝 橙红黄蓝 红黄蓝绿 14、下列对于行政的紧急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在制定与执行政策时不按照法律程序办事 在制定与执行政策时不考虑程序 紧急情况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注意行政权力是否在边界限制之内 15、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危机现场中的“管理者效应”()

“鸵鸟反应” “兔子反应” “黄粱美梦反应” “出租车式的反应” 16、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人类的一半活动是在危机当中度过的”。说明天灾人祸是() 百年不遇的 可以预防的 偶然发生的 经常出现的 17、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灾难已经发生,考虑它的威胁源头没有异议 涉及到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处理,别的部门管了就是越权 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都是要计算成本的 事件发生了,追究责任是首要的 18、重大群体性事件不包括() 我驻外使领馆或机构及人员遭受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 党政机关和要害部门遭冲击、围攻 交通要道或枢纽遭阻断 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聚众闹事、群体性械斗、冲突事件及暴狱 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突发事件的爆发期政府要做的事情() 做出决策 搜集信息 组织资源

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公司系统处置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护国有资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保障企业职工和周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减少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不良影响,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公司及所属管理各单位均应制定应急管理办法、编制应急预案,并认真执行。 第二条应急管理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以人为本,减少灾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靠科学、实事求是;提高素质、协同作战的原则。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严格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快速、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救援,使事故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三条公司和所属电厂应根据电厂地理位置和当地气象特征,辨识重大地质灾害和重大气象灾害;依据国家有关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辨识出重大危险源;依据国家和行业有关电力建设和生产强制性法规和标准要求,结合企业设备设施的健康状况和在用危险化学品生产

使用情况,辨识出重大安全隐患和重大环境影响因素,组织风险评价,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设备设施损害以及重大环境影响的突发事件,编制相应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第二章重大突发事件及应急预案分类 第三条公司作为中央管理企业和上市发电公司,主要从事电源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组织电力的生产和销售。对公司上述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和风险进行辨识、分析后,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的相关定义,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分为四大类15 种。 (一)事故灾难类,包括: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重大设备、设施事故,重大施工机械损坏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重大交通事故。 (二)社会安全类,包括:重大社会治安事件,重大网络安全事件,重大涉外事件,重大金融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 (三)自然灾害类,包括:重大地质灾害,重大气象灾害。

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制度

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制度 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保障和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市建设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编制依据 本预案以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 二、事件分类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以及对我市城市建设历史资料和危害现状的科学分析。 三、事件分级 本预案所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影响范围等因素,由低到高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个级别。 (1)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需要政府统一组织协调,调度全局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紧急处臵的突发公共事件,并按照有关要求及时上报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2)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

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需要我局调度各个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联合处臵的突发公共事件,并按照有关要求及时上报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3)较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政府调度多个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处臵的突发公共事件,并按照有关要求及时上报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4)一般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需要我局调度个别部门的资源和力量进行处臵的突发公共事件。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指导全市建设系统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并有效与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对接。 五、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应急处臵工作落实到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监测网络,强化预警分析,提高防范意识,有效控制危机,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三)社会安全方面。指在县内有特别异常情况发生,以及群体性信访,10人以上有异常情况发生的(三级);损坏办公设备,工作人员受到极大威胁,严重影响办公秩序,造成部分人员受伤的(二级);部分上访人员受到意外伤害、自杀、杀人、引燃危险品、冲入办公楼实施暴力等(一级)。 (四)安全事故方面。机关工作人员外出期间发生的各种安全及交通事故。一次性发生伤人3-5人,没有死亡的,造成经济损失3-5万元的(三级);一次性发生伤亡10人以下,或死亡1人的,造成经济损失5-10万元的(二级);一次性发生伤亡大于等于10人以上,或死亡2人以上的,造成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一级)。 (五)公共卫生事件方面。主要是机关工作人员因各种疫情、饮食饮用水污染、传染病等造成中毒或受传染,出现呕吐、腹泻、头晕等不适症状,甚至出现抽搐、昏厥、心跳停止等人员伤亡严重情况,严重影响了工作秩序和安全。一次性发生职业性中毒3人以上,一次食物中毒人数5人以上的,未出现死亡病例的(三级);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疑似病例、霍乱、鼠疫等各种疫情的,一次性发生职业性中毒5人以上,食物中毒人数10人以上,出现死亡病例的(二级);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病例,有典型病历和扩散趋势的,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级)。 (六)处置工作程序。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处置要求,一旦预案启动,即刻开展相关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反应与报告 (一)实行联合办公。突发应急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进入紧急应对状态,取消工作人员休假和一般性出差,进入工作状态。 (二)开展紧急救助。针对突发应急事件发展的性质、特点、规律,根据相应级别做出应急反应。调集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 (三)逐级进行上报。对突发的应急事件,坚持分级负责,在得知时间发生后的半小时内以口头方式上报县应急办,在1小时内以书面电传等方式报县应急办。 (四)报送主要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数及原因;事件性质;事件的影响与危害程度;采取了哪些处置办法;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五)跟踪与续报。事件处置过程中,随时报告。每次应急处置完成后,都要进行综合评估,对损失进行评估,对改进工作提出建议,形成应急处置工作报告。 (六)做好善后处理。突发事件结束后,应在上级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救助情况、所采取措施效果评价、应急事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表彰应急事件处理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追究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人员的责任。

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答案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第1部分:判断题 (共10题,共20.0分; 默认单题2.0分) 1、法律都是正常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也不例外。()(2.0分) 正确 错误 2、天灾人祸是百年不遇、十年不遇的,是偶然发生的。()(2.0分) 正确 错误 3、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是多样性的,损害程度也是多层次性的。()(2.0分) 正确 错误 4、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是在管理过程中的一种常态的管理。()(2.0分) 正确 错误

5、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法律、决策的制定也要按照惯常的民主程序。()(2.0分) 正确 错误 6、有时媒体是朋友,有时媒体是敌人;有些媒体是朋友,有些媒体是敌人。()(2.0分) 正确 错误 7、法律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一旦人民的权利在无意中受到侵犯,他们有请求国家给予赔偿的权力。() (2.0分) 正确 错误 8、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都是要计算成本的。()(2.0分) 正确 错误 9、公务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就好,不需要做专门训练。()(2.0分) 正确

错误 10、一个优秀的决策者还要善于融合不同的意见并做出选择。()(2.0分) 正确 错误 第2部分:单选题 (共20题,共40.0分; 默认单题2.0分) 1、公务员情绪的稳定性是指()(2.0分) 面对突发事件必须要有平常心 面对突发事件不可以有恐惧感 面对突发事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办事能力 面对突发事件没有任何压力 2、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危机现场中的“管理者效应”()(2.0分) “鸵鸟反应” “兔子反应” “黄粱美梦反应” “出租车式的反应”

3、四级国家预警级别预警颜色分别是()(2.0分) 红橙黄绿 红橙黄蓝 橙红黄蓝 红黄蓝绿 4、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2.0分) 灾难已经发生,考虑它的威胁源头没有异议 涉及到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处理,别的部门管了就是越权 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都是要计算成本的 事件发生了,追究责任是首要的 5、公共卫生事件不包括()(2.0分) 口蹄疫 禽流感 危险化学品泄露 急性职业病 6、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是由()造成的。(2.0分)

突发事件响应机制及流程

1.4.1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一、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相关文件、条例等的精神制定本预案。第一节总则 一、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相关文件、条例等的精神制定本预案。 二、突发事件是指: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 、突发灾害性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包括地震、洪水、重大交通事故、飞行事故、重大社会治安事件等。 三、突发事件应急组织领导机构 1 、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院长 总督导: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行政副院长、业务副院长 2 、办公室 主任:主管医疗副院长(兼) 常务副主任:医务科长、院办主任 政治工作组:党办、纪检、人事科 人力资源组:人事科、院办、医务科、护理部 医疗救护组: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 医疗保障组:药剂科、总务科、器械科 后勤保障组:总务科 信息宣传组:政工办 安全保障组:保卫科 对外联系组:院办、党办

四、当发生上述所列突发事件时,医务科、总值班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甄别,由主管医疗副院长以及医务科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的人员数量,所需调用医疗救治和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情况向总指挥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由总指挥宣布本预案的启动。 五、科室、部门应参照本预案制定本科室、部门的相应措施,并有培训、检查落实情况的记录。 六、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坚持病案书写及管理制度;坚持三级查房制度:坚持会诊制度等保障医疗安全的各项行之有 效的规章制度。 第二节人员准备 一、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急诊科人员全天候准备人员,建立有效的通讯网络,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 二、夜间各科值班人员随时准各听从院总值班调遣。 三、医院根据突发事件的临床特点随时组成具有明显专业特点的专案组,安排专业人员承担主检医师工作,指导临床工作。 四、科教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应急措施的人员培训。 五、全院各部门主任,负责将《应急预案》灌输至本部门内的每一位职工(包括临时工),并定期进行演练。 六、指挥中心及医务科接到需派出医疗队任务时,白夭由科室主任根据要求迅速做出人员安排,报医务科组队;夜间由院总值班根据专业需求从值班医生中选派,并通知当事科室主任进行人员补充。 七、总务科全面负责外出医疗队的生活支援、医务科全面负责外出医疗队的业务支持。 第三节报告制度 一、任何部门及个人对突发事件必须立即据实报告医务科或院总值班,不得隐瞒、缓报、谎报告内容包括: 1 、病、伤人员数量。 2 、病伤情况。 3 、参与救治科室。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

附件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暂行) 为及时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根据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银监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关于进一步完善大型银行信息报送机制的通知》要求及我行相关规定,特制订本流程。 一、重大突发事件的范围 重大突发事件指可能对我行自身经营发展、区域或全国金融稳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 (一)违法违规经营事件; (二)被诈骗、抢劫、盗窃等外部事件; (三)因IT系统故障导致金融业务中断的事件; (四)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引发无法正常经营的事件; (五)重大涉诉事件和舆情事件; (六)客户经营出现危机引发重大风险事件; (七)其他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二、处理流程 (一)事发机构出现突发事件后,由各一级分行及时报送总行办公室和相关牵头部门。发生在总行、附属公司的突发事件,

由部门、附属公司报送分管行领导和总行办公室。 (二)总行办公室接到报告后,负责报送董事长、行长、监事长、分管行领导。牵头部门不明确时,办公室就处置突发事件的牵头部门提出建议。 (三)牵头部门在分管行领导的直接领导下,组织相关部门,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主要流程包括:1、对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等作出评估,提出处理措施;2、向行领导报告最新情况;3、指导分行做好应急处理;4、拟订媒体应答口径报办公室;5、持续向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及有关部委进行报告。 (四)如遇重大突发事件,总行可成立临时应急小组。组长由分管行领导担任,小组设在牵头部门,相关部门参与。 (五)办公室统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并协调牵头部门和相关分行应对舆情。 三、牵头部门 (一)IT系统故障等突发事件,由信息科技部牵头负责。 (二)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引发我行营业场所无法正常经营的事件,由渠道管理部牵头负责。 (三)聚众上访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由党务工作部牵头负责。 (四)外部侵害且无我行人员参与的涉案事件,由安全保卫部牵头负责。 (五)管理人员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不能正常履职,或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试行)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净水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实施和修订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公司运营部负责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公司其他负有应急预案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系统内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公司运营部负责本单位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其他负有应急预案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系统内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五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结合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 (三)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突发事件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包括组织机构、人员、经费),并能满足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七)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九)有与地方政府联动机制预案。 第六条公司的应急预案按照针对情况的不同,分为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第七条公司根据可能发生多种类型的突发事件,组织编制本单位的总体应急预案。 总体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第八条对于某一种类的突发事件,公司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一节突发事件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突发事件的界定 国际上研究危机管理的学者把危机定义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因素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从具体的危机管理角度出发,危机是指因不可抗力或突然袭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冲突以及战争、恐怖袭击或其他极端行为引发的各类事件。 对于危机事件或状态的分析,可以从事件的危害程度、事件的影响方式、事件的影响范围等三个维度考虑。 (1)灾害和灾难主要是指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由二者共同作用所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或)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损失的现象或过程。 (2)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更加强调的是事件的影响方式是突如其来的,事先难以预料,需要紧急处置。 (3)危机是全过程、全方位地来描述那些突发的有可能产生较大破坏损失的事件。 二、突发事件的特点 突发事件事件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突发性和紧急性 (二)高度不确定性 (三)影响的社会性 (四)决策的非程序化 三、突发事件管理的内涵 突发事件管理指的是为避免或减少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处理以及应对评估等管理行为,目的是为了提高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危机管理需要面对三个事实要素:

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二、必须清醒地认识我国公共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加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暴露的不和谐问题日益突出。 (一)重大自然灾害频发 (二)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三)重大传染性疾病形势严峻 (四)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 (五)传统道德文化体系的失稳 (六)全球化的冲击与挑战 三、我国突发事件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原有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危机管理模式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法律框架脆弱 (二)综合协调机构缺乏 (三)危机应对网络松散 (四)社会应对能力薄弱 (五)社会预警体系不完善 (六)专家咨询队伍薄弱 第四节我国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建设 一、突发事件发展周期管理 根据危机的发展周期,危机管理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危机预警及准备、识别危机、隔离危机、管理危机以及善后处理阶段。 每一个具体的阶段都要求危机管理者采取相应的应急管理策略和措施,准确地估计形势的发展变化,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中交孟加拉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降低事件造成的损害,保护参建各方的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文件,为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相关工作程序和方法,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参建单位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安全等事件分为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较大事件和一般事件四个等级。 第三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本项目工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实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标段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与分级 第五条突发事件的分类 突发事件是指具有发生的突然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工程进展或危及生命财产安全或造成较大政治、环境和社会影响的事件,分为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自然灾害(洪水、地震灾害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集体性职业中毒、食物中毒及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等)、群体性阻工、集体械斗等社会治安类事件、火灾、高墩、隧道内作业、箱梁制运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施工安全事故灾难。 第六条突发事件的响应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各类突发事件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分级标准按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中交和公司有关规定执行,作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

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沙河镇第三中心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制度 总则 为加强对幼儿园突发事件处置的综合能力建设,为确保师幼的 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顺利应对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少 意外事故对师幼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为妥善处理好校园火灾、 传染病、自然灾害、财产失窃、外出遇险、饮食中毒等突发事件, 提高紧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特制定本应急机制。 一、组织机构 (一)组建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园内突发性事件的 组织协调、预防处理园舍火灾、传染病、自然灾害、财产失窃、外 出遇险、饮食中毒等各项工作。 组长:刘丽霞 副组长:何宜娟庞玲朱会会 通讯员:李艳 (二)领导小组职责: ⒈召集会议,开展安全教育,部署处置工作,提出预防措施,安排以及检查。 ⒉若发生校园安全事故,负责启动应急预案。 ⒊负责对幼儿园突发性事件的监控、报告、处理安全事故等事宜。 4、组织学习,加强自身及成员的组织能力和积极应变能力。

5、面临突发事件,组长、副组长组成指挥小组,负责制定应急方案和处理措施,指挥全园教师的行动。通讯员负责联系各部门及学校有关的安全部门,必要时,联系警方及医院。成员组成行动小组,负责到场组织行动。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把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把最大限度地预 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灾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2、预防为主原则。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立足于防范,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幼儿园支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3、及时处置原则。幼儿园突发安全事故后,要立即启动工作预案,事故处理工作成员及时到岗,相关人员快速出动,及时控制局面, 解决问题。以及时、快速减少危害的扩大,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4、依法处置原则。坚持从保护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出发,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综合运用政治、法律、经济、行政 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幼儿园突发性安全事故。要 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引导师生以理性、合法 的方式表达诉求,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三、事件处理 (一)幼儿伤害事件 1.发生幼儿伤害事件后,先向园长汇报,同时通知带班教师、幼

企业应急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贵州长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和企业稳定,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促进和谐企业建设,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突发风险事件是指对集团及所属各公司、各平台的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使员工人身安全、公司正常经营和信誉面临损失、损害的各类内、外部突发风险事件。 第三条公司应对突发事件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突然发生,严重影响或可能导致或转化为严重影响生产营销市场稳定的公司紧急事件的处置。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 第五条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以下四类: (一)治理类 1、公司主要股东出现重大风险,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 2、大股东之间存在纷争诉讼,或出现明显分歧; 3、公司与社会、股东、员工之间存在纷争诉讼,包括因劳动争议引起的职工群体上访或罢工事件; 4、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涉及重大违规甚至违法行为; 5、决策管理层对公司失去控制; 6、公司资产被大股东或有关人员转移、藏匿到海外或异地无法调回; (二)经营类 1、公司董事会出现较大的决策失误; 2、公司的经营班子出现较大的经营失误; 3、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 4、公司面临退市风险; 5、公司主营业务不清晰,或无持续经营能力; 6、其它影响公司正常经营情况; (三)环境类 1、国际重大事件波及公司; 2、国内重大事件或政策的重大变化波及公司; 3、自然灾害造成公司经营业务受到影响;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3套试题含答案

1.单选题【本题型共25道题】 1.完善的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关键是制定完善的突发事件()。在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管理机制、体制和法制上下功夫。A A.应急预案 B.解决方案 C.法律法规 D.行政政策 2.()是指导和规范这些主体的危机决策行为的一系列法律制度。C A.危机决策预警 B.危机决策主体 C.危机决策制度 D.危机决策实行 3.()是指短期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事件. C A.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突发卫生事件 D.突发卫生危机 4.依法行政就是()依法行使行政权力。B A.政府 B.行政机关 C.管理者 D.公民 5.罗伯特?希斯在描述完整的危机管理过程时认为,在反应和恢复管理中强调的重点是()。B A.公众参与 B.公众认知 C.公众传播 D.公众行为

6.突发事件法制属于()法制,是整个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B A.常态 B.非常态 C.固定 D.变动 7.打击全球性恐怖活动的最重要的途径是打击到处散布恐怖的()。B A.暴力行为 B.思想观念 C.武装人员 D.意识形态 8.()是通过有组织的活动,以保护和增进人群健康的科学和技术。C A.公共医学 B.群众卫生 C.公共卫生 D.群体卫生 9.在非常规状态下,与立法、司法等其他国家权力相比,()具有某种优先性和更大的权威性,D A.法定公民权利 B.行政紧急权力 C.政府职权 D.行政权力 10.()是金融法制建设的前提。A A.金融立法 B.金融执法 C.金融司法 D.金融法案 11.应对危机的手段有许多,其中,()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C A.政治手段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第一条为及时掌握、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进一步加强公司抗御灾害及危机管理的能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公司品牌美誉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重大突发事件,是指可能与公司相关的、突然发生的,可能影响或者危及公司经营管理、正常运行或社会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重大意外事故、重大上访事件以及公司认为应当采取应急处理机制的其他重大事件。 第三条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措施到位。各支公司要遵循这一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报告和处理。 第四条办公室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归口部门,负责指导各支公司建立相应制度,并协调、检查、督促市分公司相关部门及各支公司做好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报告和应急处理工作。 第五条各支公司主要负责人是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第一责任人。各支公司要根据情况,成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第六条市分公司分管办公室的领导是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的主要责任人。市分公司办公室是负责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工作的专门机构,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要进行全过程地了解和监控,主动实施报告制度。 第七条符合下列规定情形之一的重大突发事件,各支公司要及时向市分公司办公室及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一)台风、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 (二)暴雨、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涉及或可能涉及我公司承保责任,可能造成报(估)损金额100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或者死伤人数10人(含)以上的; (三)突发性严重传染性疾病或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涉及或可能涉及我公司承保责任的; (四)特大火灾爆炸、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事故或意外交通事故等,涉及或可能涉及我公司承保责任,报(估)损金额100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或者发生死伤人数10人(含)以上,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 (五)我公司承保的飞机失事、轮船航行事故等特殊风险事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 (六)20名(含)以上被保险人或员工、相关事故受害人及其家属集体上访、静坐或采取其他过激行为,或者虽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