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787年宪法 教案

美国1787年宪法 教案
美国1787年宪法 教案

美国1787年宪法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大师们浩瀚的经典著作,而是以健全的机制约束权力。这启示我们要健全权力监督体系,规范权力运行、防治腐败。这里的“笼子”喻指1787年宪法。

一、年轻美国的窘境——宪法制定的背景

(一)美国独立战争

1607年,英国人来到北美大西洋沿岸,开始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经过不断拓殖,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人已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在此期间大批移民移居北美,其中大多数是英国人,也有不少来自欧洲其他国家,此外还有不少从非洲贩运过来的黑奴。

1、背景

(1)殖民地的统治模式是依照英国政体建立的,每个殖民地都有自己的总督和议会。总督代表英国对殖民地进行统治,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英属北美各殖民地的经济来往日益密切,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2)同时,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英语成为来自各殖民地的共同语言,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3)18世纪上半期,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得到传播,涌现出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如富兰克林和杰斐逊。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民族和民主意识日趋增强(4)18世纪中期,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迅速,北部工商业发达,中部盛产小麦,南部种植园经济繁荣。北美生产的很多产品甚至能在国际市场上与英国产品一争高低,在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中,为争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英国与法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英国虽然打败了法国,控制了北美大部分地区,但因长期的战争而导致财政困难。于是,英国政府不断地向北美各殖民增加税收,并实行高压政策,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英国希望北美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殖民地经济发展,殖民地人民不满英国的盘剥和束缚,双方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战争爆发。

2、过程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打响第一枪;1776年,托玛斯·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宣告独立;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转折点;1781年,约克镇战役——胜利;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七年战争后,英国政府为了进一步控制殖民地和镇压印第安人,派遣一万名军队常驻北美,由当地负责全部开支。1765年3月22日,英国政府为将庞大的军、政费用转嫁殖民地人,通过了印花税条例,规定北美殖民地的印刷品包括报纸、书刊、契据、执照、文凭、纸牌、入场券等均需加贴印花税票,违者罚款或监禁。伪造印花者处死刑。这种印花税额很重,它的实施损害了殖民地各阶层的经济利益,他们坚信这项法案侵犯了他们作为英国臣民“无代表不纳税”的权利(来自英国的北美殖民者们坚信,在英国国会中没有自己的直接代表,就等于剥夺了他们作为英国公民的权利,而这是不合法的)殖民地人民坚持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议会才能作出征税决定。全殖民地展开抵制英货运动,导致英国对殖民地的出口额大幅度下降。英国30个城市的商人和制造商联合向议会上书请求废除印花税法。英国议会于1766年3月18日,最后通过废除印花税条例的决议。印花税条

例废除后,英国政府为继续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与压榨,根据财政大臣唐森德的提议,国会于1767年下半年一连通过四项向殖民地征税的法案,总称《唐森德法》。税法规定自英国输往殖民地的纸张、玻璃、铅、颜料、茶叶等均一律征收进口税,还规定英国关税税吏有权闯入殖民地民宅、货栈、店铺,搜查违禁物品和走私货物。殖民地人民再度掀起抵制英货运动,重申“无代表即不纳税”的原则,并用武力反抗英国税吏的搜查与压迫。英国对北美的贸易额大幅度下降。英国遂于1770年3月被迫废除《唐森德税法》。

在17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早期之间,英国政府规定东印度公司只能将茶叶售往伦敦,并对每磅茶叶收取两先令六便士的重税。想要卖到美洲殖民地的茶叶会被那些专业运输商买走,他们会将茶叶运往美洲售卖。北美商人贩卖英国茶叶的成本由于运输商对茶叶价格的肆意提升以及汤森德税法所规定的茶税而大为增长,盈利空间被挤压。这促使北美茶叶商从荷兰进口相对便宜的茶叶,以降低成本,并获取高额利润。然而这种行为因违反了《航海法》而被英国认定为走私行为。尽管走私茶叶质量不及东印度公司的茶叶,一些爱国者仍鼓励当地人民购买走私茶叶以示对“汤森德税“”的抗议。1770年,大部分汤森德税法所规定的税务已经被取消,但茶叶税却保持不变。民众采取了多种方式来抵制茶叶税,包括不买合法进口茶叶,导致殖民地茶叶销售额的大幅下降和迅速增长的存货量。1773年,英国政府为倾销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通过《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该条例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只征收轻微的茶税。条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东印度公司因此垄断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其输入的茶叶价格较"私茶"便宜百分之五十。便宜的价格打压了本土的茶叶销售,而导致很多的走私和本地种植的茶叶商人无法生存,美国茶叶价格被操纵。该条例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纽约、费城、查尔斯顿人民拒绝卸运茶叶。1773年11月,有7艘大型商船前往殖民地,四艘开往波士顿,其他三艘分别前往纽约、查理斯顿和费城,然而纽约和费城两地的茶商拒绝接货,这两艘商船不得不开回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第一艘茶叶商船先停靠在波士顿附近由英军驻守的威廉要塞,后来在格里芬码头卸下除茶叶以外的其他货物。12月16日,波士顿8000多人集会抗议。当天晚上60 名激进民主主义者化装成印第安人上了茶船,将东印度公司三条船上的342箱茶叶全部倾倒入海。

波士顿倾茶事件以后,英国政府认为这是对殖民当局正常统治的恶意挑衅,为压制殖民地民众的反抗,1774年3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强制法令",规定英军可强行进驻殖民地民宅搜查,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地位,封闭北美最大的港口波士顿港。这些法令明显地剥夺了殖民地人民的政治和司法权利,激起了他们的联合反抗,美殖民地在费城召开了殖民地联合会议,史称“第一届大陆会议”,除佐治亚缺席外,其他12个殖民地的55名代表都参加了会议。大陆会议通过了《权利宣言》,要求英国政府取消对殖民地的各种经济限制和5项高压法令;重申不经殖民地人民同意不得向殖民地征税,要求殖民地实行自治,撤走英国驻军。如果英国不接受这些要求,北美殖民地将于12月1日起抵制英货,同时禁止将任何商品输往英国。大陆会议同时还向英王呈递了《和平请愿书》,表示殖民地仍对英王“效忠”。会后,各殖民地开始进行起义准备,训练民兵并贮藏军火。1775年4月19日,驻波士顿英军奉命去康科德查抄殖民地民兵的军火,往返途中在列克星敦附近遭民兵伏击,损失286人。列克星敦之战揭开战争序幕。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建立大陆军,任命乔治·华盛顿为总司令。在北美

殖民地宣布独立后尚没有一个正式中央政府期间,大陆会议起到了临时政府的作用。

1776年5月,在费城召开第三次大陆会议通过并且发布了《独立宣言》,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正式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断绝与英国的隶属关系,成立“美利坚合众国”。

1777年11月19日,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例》。但由于一些州不愿把自己的统治权交给一个全国政府,这个条例直到1781年才最后为十三州全体批准并生效。

1778年2月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相继参战。

1781年,北美英军主力退守南海沿岸的约克镇。华盛顿请法国海军切断了英军海上逃跑路线,同时,指挥美法联军从陆上对约克镇实施合围。在美法联军的猛烈攻击下,走投无路的英军最后只得投降。1783年9月3日英美签订美英《巴黎条约》。

(二)宪法制定的背景

1781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制定并实施了《邦联条例》。按其原则和规定,独立后的美国组成所谓的“邦联”制,国家不设元首,只是将北美十三州结成一个松散的联盟,邦联政府唯一机构是邦联国会。由各州代表组成,按照这部宪法,中央权力很小,各州保留了很大的独立性;各州享有征税、征兵和发行纸币的权力,联邦国会只有宣战和媾和,派遣对外使节,掌管邮政,调整各州关系等权力。集中反映了美国民主派、种植园和小州代表的意愿,他们认为中央权力过大会导致暴政。

邦联制的特点:真正权力在州,中央权力软弱

邦联制的弱点:政治上,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只是松散的联盟;经济上,税收贸易自由邦联政府经费摊派权在各州;军事上,国防依靠各州民兵支持

这种体制使刚刚成立的美国很快遇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能正常发挥一个主权国家的职能。

(1)政治问题:联盟松散、州权过大,中央政府软弱无能

独立战争后,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国内工业不振,农产品价格低落,纸币贬值,物价高涨,赋税沉重。有些州政府规定可以低价拍卖债务人的土地财产偿还债务,不能偿还者被捕入狱。1786年,谢司领导农民策动了起义。谢斯起义使各州认识到邦联体制的弊端和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因此谢斯起义有力的推动了美国宪法的制定。

(2)经济问题:各州自行制定关税、发行纸币,中央无权制定统一关税,无力保护本国经济利益,影响了美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国内外贸易。

(3)债务问题:由于邦联政府无权征税,使得美国政府无力偿还独立战争期间发行的大笔债务。

(4)安全问题:处于内忧外患,面临英国和西班牙的威胁,无权维持常备军,不能有效地保护国家的安全

导致这些窘境的主要原因:松散的“邦联”体制,华盛顿曾戏称当时美国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中央权力极小,对各州缺乏控制。因此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制定一部完备的宪法,已成为美国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宪法(实现民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