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网络技术与SDN架构设计

云网络技术与SDN架构设计
云网络技术与SDN架构设计

云网络技术与SDN架构设计

目录

1网络虚拟化的概念 (2)

2集团云网络建设挑战与目标 (6)

3基于SDN+VXLAN的网络虚拟化方案 (8)

1网络虚拟化的概念

计算虚拟化的思路是将物理服务器在逻辑层面上划分为多台虚拟的服务器,实现物理资源与逻辑资源的解耦。与这一思路一致,网络虚拟化通过将物理网络与逻辑网络解耦,实现网络资源的灵活调配。这里的网络资源,主要指逻辑网络的相关资源及路径,脱离物理网络设备的限制,能够随时被创建、删除、扩展、收缩,实现高度灵活性。在保持高度灵活性的同时,还能保证逻辑网络间的相互独立、隔离和安全。

传统的VLAN就是一种实现数据中心内部实现二层网络虚拟化的技术,它可以在物理网络的基础上划分出多个虚拟的二层网络,并为业务提供网络层的隔离。VLAN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2层和第3层。是对一个物理二层网络LAN的虚拟化成多个virtual LAN,因此一个VLAN就是一个独立的广播域。

当前集团的网络架构中,按照VLAN来划分不同的业务,为不同业务之间提供了网络上的二层隔离。在当前的数据中心规模,VLAN是一种适宜的虚拟化网络分割选项,但在服务器的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该技术会出现以下三点问题:?虚拟机迁移范围受到网络架构限制:虚拟机迁移的网络属性要求,当其从一个物理机上迁移到另一个物理机上,虚拟机需要不间断业务,因

而需要其IP 地址、MAC 地址等参数维持不变,如此则要求业务网络是

一个二层网络,当前集团使用的VLAN+IRF2的网络虚拟化技术,虽然

可以简化拓扑、具备高可靠性,提供二层虚拟网络,但在网络的规模

和灵活性上有所欠缺,只适合小规模网络构建,且一般只适用于数据

中心内部,无法将虚拟机的迁移范围扩大多个数据中心。

?VM二层联通性受限于物理网络架构:VLAN技术只能将一个物理的二层网络LAN分割为更多的虚拟LAN,即VLAN对于网络的虚拟化能力仍无

法跨越物理网络的三层边缘。对于两个处于不同物理二层网络中的VM

来说,VLAN无法为其提供虚拟网络的二层连通性。

?VLAN的静态配置问题:VLAN 技术当前为静态配置型技术,这样使得整个数据中心的网络几乎为所有VLAN被允许通过(核心设备更是如

此),导致任何一个VLAN 的未知目的广播数据会在整网泛滥,无节制

消耗网络交换能力与带宽。

上述的三大挑战,完全依赖于物理网络设备本身的技术改良,目前看来并不能完全解决大规模云计算环境下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更大范围的技术来消除这些限制,以满足云计算环境下的的网络要求。

图1 VxLAN技术原理示意图

Overlay技术是专门针对云环境下数据中心逻辑网络建设而引入的技术,在业界知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中,以及公有云的建设中成为当前基础网络的首选技术,Ovelay是一种网络架构上叠加的虚拟化技术模式,其大体框架是对基础网络不进行大规模修改的条件下,实现应用在网络上的承载,并能与其它网络业务分离,并且以基于IP的基础网络技术为主。

图2 Overlay网络概念图

?Overlay网络是指建立在已有网络上的虚拟网,逻辑节点和逻辑链路构成了Overlay网络。

?Overlay网络是具有独立的控制和转发平面,对于连接在overlay边缘设备之外的终端系统来说,物理网络是透明的。

?Overlay网络是物理网络向云和虚拟化的深度延伸,使云资源池化能力可以摆脱物理网络的重重限制,是实现云网融合的关键。

Overlay本身是网络虚拟化的一种理念,在这种理念之下有多种技术方案。IETF在Overlay技术领域提出三大技术方案:

?VXLAN:VXLAN是将以太网报文封装成UDP报文进行隧道传输,UDP 目的端口为已知端口,源端口可按流分配,标准5元组方式有利于在IP

网络转发过程中进行负载分担;隔离标识采用24比特来表示;未知目的、广播、组播等网络流量均被封装为组播转发。

?NVGRE:NVGRE采用的是RFC2784和RFC2890所定义的GRE隧道协议。将以太网报文封装在GRE内进行隧道传输。隔离标识采用24比特

来表示;与VXLAN的主要区别在对流量的负载分担上,因为使用了GRE

隧道封装,NVGRE使用了GRE扩展字段flowID进行流量负载分担,这

就要求物理网络能够识别GRE隧道的扩展信息。

?STT:STT是无状态传输协议,通过将以太网报文封装成TCP报文进行隧道传输,隔离标识采用64比特来表示。与VXLAN和NVGRE的主要

区别是在隧道封装格式使用了无状态TCP,需要对传统TCP协议进行修

改以适应NVGRE的传输。

总体比较,VXLAN技术具有最佳优势:

?L2-4层链路HASH能力强,不需要对现有网络改造(GRE有不足,需要网络设备支持)

?对传输层无修改,使用标准的UDP传输流量(STT需要修改TCP)?业界支持度最好,商用网络芯片大部分支持

目前,基于VxLAN的Overlay网络虚拟化,已成为云计算中网络的主要发展方向。

2集团云网络建设挑战与目标

随着集团IT业务的快速增长以及云计算的部署,在网络的管理、业务的支撑、绿色节能等方面对数据中心网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集中高效的网络管理要求

对于众多物理网络设备和逻辑网络设备,纯手工的配置已无法满足云的自动化的运维需求,云网络需要集中统一管理,以提高维护效率;需要快速的故障定位和排除,以提高网络的可用性。

2、高效灵活的组网需求,虚拟多租户业务支撑要求

集团下属多个科研院所,各院所科研系统对于网络要求各有差异,同时要求各院所资源能够相互独立;集团云计算需要为各院所提供虚拟私有云服务,各院所可以配置自己的子网、虚拟机IP地址、ACL,管理自己的网络资源,同时实现租户的隔离和安全保障等。

3、虚拟机的部署和迁移需求

虚拟机的部署和迁移需求,云计算数据中心部署了大量的虚拟机,并且虚拟机需要根据业务的需要进行灵活的迁移。这就需要数据中心网络能够识别虚拟机,根据虚拟机的部署和迁移灵活配合部署相应的网络策略。

集团未来的业务规划在北京实现同城的灾备,需要云网络动态感知应用,随需而动。

4、全面的数据中心IaaS要求

随着集团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实现了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虚拟化,为用户提供了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IaaS服务,但目前网络资源还无法虚拟化按需提供,未来需要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的全面IaaS服务。

3基于SDN+VxLAN的网络虚拟化方案

结合集团的现状与需求,通过SDN+VxLAN网络虚拟化技术构建集团适应云计算需求的新型智能网络,一种支持多租户隔离,自动化部署,位置解耦的云网络架构。

采用VxLAN技术可以在清河和昌平机房基于物理的三层网络构建跨中心的虚拟化大二层网络,为未来的同城灾备打好网络基础,虚拟机在同个机房内或者跨机房飘移时网络和安全策略能够自动跟随,同时消除了跨中心的二层广播域。

引入SDN控制器,为后续建设打好基础,SDN控制器接管网络,为云管理平台屏蔽异构、多类型设备的差异,实现对网络和安全设备的分租户、自动部署。通过建设混合Overlay,可将集团现有的虚拟化/非虚拟化服务器纳入VxLAN网

络,也为后续任意形态的服务器接入VxLAN网络创造条件。

当前集团的数据中心中既有物理服务器也有虚拟机,Overlay组网方案上存在网络Overlay、主机Overlay、混合Overlay三种:

?网络Overlay:有网络设备提供Overlay的报文处理、转发,性能较高,对服务器及其上的Hypervisor软件无要求,同时也可以使物理服务器进

入Overlay网络中,管理界面也较清晰。

?主机Overlay:由服务器上的Hpervisor层或其中的vSwitch提供Overlay 的报文处理、转发,部署较方便成本也相对低,但性能存在一定不足。

?混合Overlay:有统一的控制器(Controller)控制,可同时提供主机Overlay 和网络Overlay。可满足多形态服务器场景的需求,兼顾灵活性和高性能。

根据现网的软硬件设备情况,以及传统网络和Overlay网络的长期并存和演进,建议集团采用混合Overlay式组网。

集团SDN+VxLAN组网示意如下:

架构说明:

1、Underlay(物理)网络采用三层架构,底层网络是一个稳定的三层网络,无ARP广播,无环路

2、由SDN控制器实现对整个Overlay网络的管理和控制,SDN控制器与云平台集成,在云服务门户实现网络的自助和自动化服务;

3、网关设备主要提供VxLAN网关功能,支持VxLAN报文的封装与解封装,支持VxLAN和传统网络之间的互通;

4、vSwitch主要提供虚拟化VxLAN的隧道封装功能,支持VM接入到VxLAN 网络,此时vSwitch连接的物理交换机无需支持VxLAN功能;

5、由VxLAN GW实现服务器到VxLAN网络的接入,同时实现vSwitch不支持VxLAN封装的虚拟化平台的VM接入

集团采用SDN+VxLAN虚拟化网络的收益有:

1、消除网络限制

可以跨中心构建大二层网络,同时消除了4K VLAN限制;

2、虚机任意迁移

虚拟化单中心迁移、跨中心迁移网络策略的安全策略自动跟随,业务不中断;

3、IP地址灵活分配

业务IP地址与物理网络解耦,业务变动,无需改动物理网络;同时支持地址可重叠;

4、多租户

实现业务、用户多租户,多租户间安全隔离;

5、自动化

实现网络资源自动化分配;安全资源自动化分配;

通常,企业云网络规划路线,分为三个阶段建设:

第一阶段:构建VxLAN大二层网络;SDN控制器单中心部署;实现网络虚拟化和自动化配置;

第二阶段:SDN控制器跨中心集群部署,实现虚拟网络双活;实现安全虚拟化和自动化配置;

第三阶段:完善SDN网络功能,实现更多网络和安全的虚拟化和自动化配置功能;

大数据处理平台构架设计说明书

大数据处理平台及可视化架构设计说明书 版本:1.0 变更记录

目录 1 1. 文档介绍 (3) 1.1文档目的 (3) 1.2文档范围 (3) 1.3读者对象 (3) 1.4参考文献 (3) 1.5术语与缩写解释 (3) 2系统概述 (4) 3设计约束 (5) 4设计策略 (6) 5系统总体结构 (7) 5.1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系统架构设计 (7) 5.2可视化平台系统架构设计 (11) 6其它 (14) 6.1数据库设计 (14) 6.2系统管理 (14) 6.3日志管理 (14)

1 1. 文档介绍 1.1 文档目的 设计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主要功能是多种数据库及文件数据;访问;采集;解析,清洗,ETL,同时可以编写模型支持后台统计分析算法。 设计数据可视化平台,应用于大数据的可视化和互动操作。 为此,根据“先进实用、稳定可靠”的原则设计本大数据处理平台及可视化平台。 1.2 文档范围 大数据的处理,包括ETL、分析、可视化、使用。 1.3 读者对象 管理人员、开发人员 1.4 参考文献 1.5 术语与缩写解释

2 系统概述 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分为9个层次,主要功能是对多种数据库及网页等数据进行访采集、解析,清洗,整合、ETL,同时编写模型支持后台统计分析算法,提供可信的数据。 设计数据可视化平台 ,分为3个层次,在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大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和互动操作。

3 设计约束 1.系统必须遵循国家软件开发的标准。 2.系统用java开发,采用开源的中间件。 3.系统必须稳定可靠,性能高,满足每天千万次的访问。 4.保证数据的成功抽取、转换、分析,实现高可信和高可用。

集团云数据中心基础网络-详细规划设计

集团云数据中心基础网络详细规划设计

目录 1前言 (2) 1.1背景 (2) 1.2文档目的 (2) 1.3适用范围 (2) 1.4参考文档 (2) 2设计综述 (3) 2.1设计原则 (3) 2.2设计思路 (5) 2.3建设目标 (7) 3集团云计算规划 (8) 3.1整体架构规划 (8) 3.2网络架构规划 (8) 3.2.1基础网络 (9) 3.2.2云网络 (70)

1前言 1.1背景 集团信息中心中心引入日趋成熟的云计算技术,建设面向全院及国网相关单位提供云计算服务的电力科研云,支撑全院各个单位的资源供给、数据共享、技术创新等需求。实现云计算中心资源的统一管理及云计算服务统一提供;完成云计算中心的模块化设计,逐渐完善云运营、云管理、云运维及云安全等模块的标准化、流程化、可视化的建设;是本次咨询规划的主要考虑。 1.2文档目的 本文档为集团云计算咨询项目的咨询设计方案,将作为集团信息中心云计算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依据。 1.3适用范围 本文档资料主要面向负责集团信息中心云计算建设的负责人、项目经理、设计人员、维护人员、工程师等,以便通过参考本文档资料指导集团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具体建设。 1.4参考文档 《集团云计算咨询项目访谈纪要》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20988-2007) 《OpenStack Administrator Guide》(https://www.360docs.net/doc/9f5461388.html,/) 《OpenStack High Availability Guide》(https://www.360docs.net/doc/9f5461388.html,/) 《OpenStack Operations Guide》(https://www.360docs.net/doc/9f5461388.html,/) 《OpenStack Architecture Design Guide》(https://www.360docs.net/doc/9f5461388.html,/)

云计算平台详细方案设计

云计算平台详细方案设计

第1章数据中心云平台设计 1.1云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基于当前IT基础架构的现状,未来云平台架构必将朝着开放、融合的方向演进,因此,云平台建议采用开放架构的产品。目前,越来越多的云服务提供商开始引入Openstack,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研发自己的openstack版本,如VMware、华三等,各厂商基于Openstack架构的云平台其逻辑架构都基本相同,具体参考如下: 图2-1:云平台逻辑架构图 从上面的云平台的逻辑架构图中可以看出,云平台大概分为三层,即物理资源池、虚拟抽象层、云服务层。 1、物理资源层 物理层包括运行云所需的云数据中心机房运行环境,以及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设备。 2、虚拟抽象层

资源抽象与控制层通过虚拟化技术,负责对底层硬件资源进行抽象,对底层硬件故障进行屏蔽,统一调度计算、存储、网络、安全资源池。 3、云服务层 云服务层是通过云平台Portal提供IAAS服务的逻辑层,用户可以按需申请相关的资源,包括:云主机、云存储、云网络、云防火墙与云负载均衡等。 基于未来云平台的发展趋势及华北油田数据中心云平台的需求,华北油田的云平台应具备异构管理能力,能够对多种虚拟化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统一监控、统一运维,同时,云平台能够基于业务的安全需要进行安全防护,满足监控部门提出的安全等级要求。下面是本次云平台架构的初步设计,如下图所示: 图2-2:云平台总体架构图 1.2资源池总体设计 从云平台的总体架构可以看出,资源池是云平台的基础。因此,在构建云平台的过程中,资源的池化迈向云的是第一步。

目前,计算资源的池化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X86架构的虚拟化,主要的虚拟化平台包括VMware、KVM、Hyper-V等;另一种是小型机架构的虚拟化,主要的虚拟化平台为PowerVM,这里主要关注基于X86架构的虚拟化。 存储资源的池化也包括两种,一种是当前流行的基于X86服务本地磁盘实现的分布式存储技术,如VMware VSAN、华为FusionStorage、华三vStor等;另一种是基于SAN 存储实现的资源池化,实现的方式是利用存储虚拟化技术,如EMC VPLEX、华为VIS(虚拟化存储网关型)和HDS VSG1000(存储型)等。这两种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对于普通的数据存储可以尝试使用分布式存储架构,如虚拟机文件、OLAP类数据库等,而对于关键的OLTP类数据库则建议采用基于SAN存储的架构。 网络资源池化也包括两种,一种是基于硬件一虚多技术实现的网络资源池,如华为和华三的新型的负载均衡、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另一种是基于NFV技术实现的网络资源池。这两种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对于南北向流量的网络服务建议采用基于硬件方式实现的网络资源池化,而对于东西向流量的网络服务建议采用基于NFV技术实现的网络资源池化。 图2-2-1:华北油田资源池总体设计示例

浅析云计算与计算机网络

浅析云计算和计算机网络 摘要: 云计算近年发展很快,Google、Amazon、IBM和微软等互联网IT巨头纷纷把云计算定位为未来核心战略,众多企业纷纷参与,必然走近我们每个人的案头和指尖,然而云计算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正是云计算的基础。作为一种商业计算模型,云计算是基于网络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借助网络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各种类型的广域网络和局域网络组成的计算机网络共同为三种类型的云计算模式提供了基本的运行环境,云计算的最终使用者只要能够连接到网络,就可以使用类似PC终端、手机终端等各种终端形式使用云资源;而云服务开发者也可以借助网络使用各种云中的开发资源;云服务提供商则通过网络开放云计算资源。与此同时,云计算的安全环境特别重要,其中成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为云计算安全提供了保障。 一、什么是云计算和计算机网络 云计算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公认的定义,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定义: 定义一: 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 定义二: 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 定义三: 用通俗的语言来讲:“云”是基于网络的拥有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的计算机群。云计算就是使用者只需要屏幕和键盘输入指令和获得结果,而所有的数据和计算通过网络由云来完成。 定义四:相对于农耕时代的水井,现代城市使用的自来水系统就好比“云计算”。而自来水网络就是计算机网络。 相对而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已经成熟,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电缆、电话线或无线通讯将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连起来的集合。 按计算机联网的地理位置划分,网络一般有两大类:广域网和局域网。Internet网(因特网,许多人也称其为"互联网")是最典型的广域网,它们通常连接着范围非常巨大的区域。我国比较著名的中国科技信息网(NCFC)、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中国公用经济信息网(CHINAGBN)都属于广域网。局域网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例如:你所在的机关电大计算机网络就是一个局域网,我们通常也把它称之为校园网。局域网通常也提供接口与广域网相连。 从发展来看,已经经历从“终端--主机”到“主机--主机”,再从“主机--网络”到“网络--网络”等阶段,目前已经形成多种网络互连,形成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规模的互联网络,

云计算平台架构及分析

一、业务挑战 无锡华夏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于2000年1月成立,是无锡软件出口外包骨干企业。公司主要以面向日本的软件外包开发为中心,致力于不断开拓国内市场、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系统集成等业务。随着企业的发展,IT投入不断加大,随之而来的PC管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华夏目前PC总拥有数1000台,主要用于研发和测试,由于项目多、任务紧,一台PC经常要用于不同的项目开发,而每次更换都要对PC系统进行重新安装和环境搭建。根据实际统计,华夏一个员工平均每年参与4个项目的开发,也就是每年要重新搭建四次开发环境,对测试人员来说这个数量还要更多;平均每次更换环境花费时间10个小时,华夏每年大约花费4万小时用于PC系统和环境搭建,按照人均工资15元/小时,每年花费在60万左右。 除此之外,由于PC的使用寿命较短,更新升级频繁,大量的PC就意味着每年都要有很多PC需要淘汰和更新,现在这个数字大约是10台/月,而随着华夏的发展壮大,这个数字会进一步增加,这就意味着华夏每年花在PC升级和更新的费用最少在50~60万。与此同时,大量的PC也是的企业的能源消耗巨大,电力花费居高不下;按照平均180W/台,一台PC工作8小时/天,工业用电0.9元/度,华夏每年的电费就将近15万元。 与巨大的IT投入相对应的就是IT资源利用率较低,PC分布在企业各个项目小组的开发人员手中,很难进行统一的管理调度,也无从得知PC的使用情况。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对IT的需求都是不同的,我们无法得知某个正在进行的项目使用的PC资源是否有多余,无法将项目完成用不到的PC资源及时收回,以便给下一个项目小组使用,造成大量的IT资源浪费。

计算机网络技术之云计算简介

计算机网络技术之云计算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141班殷曰浩6102114004 云计算用通俗的语言来论述就是:“云”就是基于网络的拥有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的计算机群。也就是将所有的数据和计算通过网络让庞大的计算机群完成,而自己只需要屏幕和键盘输入指令和获得结果。 1云化计算的系统实现 在计算机系统中,为了简化系统处理过程的复杂性,通常是将该系统划分成2个过程:预处理过程和功能实现过程,对系统中的各种功能进行分解和抽象,得到可以预先处理的,而不需要在系统的执行过程中来处理的功能。这些可以预先处理的功能是一次性的处理,在系统的执行过程中可以直接应用预处理过程的结果来完成系统的特定功能。采用这个原则和方法,可以大大简化系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计算的云化过程所构成的系统称其为计算云化系统,它的计算量非常之大,对计算机系统的处理能力的要求非常之高。但计算云化系统是一次性的预处理系统,一旦生成了该计算的云规则,它的使命任务就将宣告完成,而不是在应用该计算时需要该系统。云的计算过程所构成的系统称为云计算系统,它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系统,对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没有过高的要求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系统工程计算中。 2云计算的主流技术 IBM在2007年推出了蓝云计算平台,为客户带来即买即用的云计算平台。它包括一系列的云计算产品,使得计算不仅仅局限在木地机器或远程服务器农场(即服务器集群),通过架构一个分布式、可全球访问的资源结构,使得数据中心在类似于互联网的环境卜运行计算。 2.1云计算平台的体系结构 云计算平台的体系结构由一个数据中心、IBMTivoliProvisioning Manager ,IBM Tivoli Monitoring ,IBMWebsphere ApplicationServer,IBM DB2和虚拟化组件所组成。 2.2“蓝云”的硬件平台和Hadoop “蓝云”的硬件平台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是蓝云使用的软件平台相较于以前的分布式平台具有不同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对与虚拟机的使用以及对于大规模数据处理软件Apache Hadoop的部署。Hadoop是网络开发人员根据Google 公司公开的资料开发出来的类似于Google FileSystem的Hadoop File System以及相应的Map/Reduce编程规范。配给LPAR,.部分CPU可以细化为一个物理CPU的L10}虚拟化的第二种实现出现在软件层。诸如Xen等技术可以在此为云计算环境提供巨大优势。“云”的当前实施主要支持Xen,但是该框架也支持其他软件虚拟化技术,比如VMW}7Y'P的ESX产品。 2.4“蓝云”的存储结构 蓝云的存储结构主要利用了SAN技术,利用SAN,可以彻底改变计算机能力和磁盘能力之间的比例。单个SAN客户机可以连接并高速访问海量数据。当需要更多的计算机能力时,可以添加更多机器。当需要更多的I/0能力时,可以添加更多SAN设备。两种能力相互独立、SAN的特性包括:快速写功能。瞬间复制功能、共享文件系统。

基于电力系统的混合云业务架构分析

基于电力系统的混合云业务架构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21T14:12:19.84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5期作者:苟详[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网络的普及和大规模的应用为现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电力系企业系统中,新研发出了混合云资源管理的模式,对于混合云的资源配给、业务容灾和运维理研究都做出了一定的分析和探究。 (四川蜀能电力有限公司高新分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网络的普及和大规模的应用为现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电力系企业系统中,新研发出了混合云资源管理的模式,对于混合云的资源配给、业务容灾和运维理研究都做出了一定的分析和探究。本文首先对混合云在电力系统应用的整体构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了解,然后则是对业务迁移的判定给出了一定的资源分配方法。最后对于电力系统的混合云业务 架构的运营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研究人员通过对混合云平台管理的模式和一些接口的弹性调度来进一步的实现对云平台的管理和经营,在一些混合云运维上以固定的基础模式来制定相关的资源调配方法,从而保证云平台在运行时的效率。 关键词:电力系统;混合云业务构架;资源配给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也给世界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信息技术和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正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对于一些大数据的处理,云计算和云储存等相关技术在一些电力企业系统中都得以广泛的运用,在面对较为复杂的计算环境的时候,人工一般是无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的,这个时候智能网络技术的发展则为一些复杂的计算环境和储存环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云服务的模式在混合云业务构架建设的时候在运营方面和资源分配方面都为企业系统提供了长远的发展前景。混合云作为一种新型IT的存在形式,在建设的时候与数据建设的时候保持着一致的目标,混合云的经营管理模式都是为一些企业提供相关的IT服务,企业在投入建设的时候对于企业相关部门的职责划分各有不同。 2 混和云构架的设计 下表是混合云总体构架设计的整体结构 在电力系统混合云业务的管理方面,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技术和框架,这种新型的电力系统管理经营模式是有OpenStack技术结合相关的系统进行平台的管理,相关系统包括应用监控、流程管理、服务系统等传统技术和管理领域,通过每一个环节的密切配合,构建出一个混合的电力系统云计算管理平台。这种云计算的数据处理和管理平台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的时候,一般是由数据中心IaaS云计算环境的中央平台进行管理和控制,这种管理平台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以下三个层面:(1)资源层:这个层面是由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软件四个部分组成的,在云计算的服务器、存储、网络等集中进行一些资源池的搭建,形成完整的一套基础性计算平台,对于业务系统的快速部署和应用迁移都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资源层的主要管理模式是通过云管理平台来进一步精确的实现电力系统的1业务与资源进行精确的匹配,最大程度上的实现每一个租户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流得到完整的审批,包括租户对资源进行申请和匹配的时候都可以进行一些自动化的操作,比如自动化的编排和自动化的交付,这些操作和管理方式即实现了IaaS的基础设施的云服务平台。 (2)平台层:在整个混合云管理层进行工作的时候,相关的平台层是要进行一些应用开发的统一测试和整个应用部署的运行环境,从而进一步的实现一些数据或者业务的统一认证和授权。在平台层需要对一些数据服务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开发,这里还有可能会出现跨平台发展可能,这些操作都是为了保证平台层的正常开发和运行,层二保证业务应用平台的数据处理和架构系统的统一,同时也为一些跨平台经营的模式或者层面提供一些基础,实现资源共享,这些操作和管理即实现了PaaS的平台云服务。 (3)业务应用层:这个经营管理层面是对电力系统的业务应用进行一些统一的开发和部署,这些都是在基于系统平台上提供的应用服务,从而实现相关的混合云业务构架的经营管理模式。 3 业务资源的分配管理 在电力系统的资源管理分配上,是有一套系统的评估方法,通过对业务数据进行及时的采集,一般需要处理的业务数据包括所属物资源和虚拟资源数据,一般都是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核算和处理。这里运用最多的便是业务所需QoS的建模定性,这里是根据所得数值的评估和一些专有服务的提供商所提供的云服务来进行相关的数值处理和评估。当专有的云服务或者公有的云服务所提供的云服务资源环境QoS<私有云资源环境QoS时,业务则被视为不适合迁至公有云。这里仍被保留在私有云内部,如果想要达到业务混合云架构部署可行性成立,需要将业务迁至公有云或者专有云。 3.1 定义业务QoS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总体架构设计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总体架构设计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体设计 (3) 1.1、项目设计原则 (3) 1.1.1、统一建设 (3) 1.1.2、相对独立 (3) 1.1.3、共建共享 (3) 1.1.4、安全可靠 (3) 1.2、建设思路 (4) 1.2.1、需求驱动 (4) 1.2.2、标准先行 (4) 1.2.3、围绕数据 (4) 1.2.4、逐步扩展 (4) 1.3、数据中心总体结构设计 (5) 1.3.1、总体逻辑体系结构 (8) 1.3.1.1、信息资源体系 (8) 1.3.1.2、支撑体系 (9) 1.3.1.3、标准规范体系 (9) 1.3.1.4、运行管理体系 (10) 1.3.1.5、安全保障体系 (10) 1.3.2、总体实施结构设计 (10) 1.3.2.1、数据中心交换共享平台及信息资源 (11) 1.3.2.2、数据接口系统区 (12) 1.3.2.3、各部门系统 (12) 1.3.2.4、综合应用 (12) 1.3.3、总体物理体系结构 (12)

第一章、项目总体设计 1.1、项目设计原则 1.1.1、统一建设 数据中心必须统一规范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标准,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和统一的前置机接口系统,可以避免重复投资,降低接口的复杂性,有效实现数据中心与业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消除社会保障系统范围内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 1.1.2、相对独立 根据数据中心的功能定位,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作必须保持业务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为此采用松散耦合方式,通过在业务部门统一配置接口系统实现数据资源整合。 1.1.3、共建共享 一方面建设数据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 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的数据来源于各个业务部门,因此数据中心的建设必须依靠各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1.1.4、安全可靠 由于社会保障数据与广大社会保障对象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数据中心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要做好系统的安全设计,防范各种安全风险,确保数据中心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同时数据中心必须采用成熟的技术和体系结构,采用高质量的产品,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容灾功能。

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

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 发表时间:2019-11-14T12:11:05.04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2期作者:姜芳 [导读] 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针对云计算的概述、网络云计算的实现、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技术使用进行简单概括,仅供参考。 摘要: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针对云计算的概述、网络云计算的实现、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技术使用进行简单概括,仅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探讨 引言 网络技术使用的范围逐渐扩大,就需要提升计算机使用的能力,进而满足现实社会发展的需求。网络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促使云计算发挥其强大的功能。而云计算的逐渐普及,可以提升计算机网络使用的效率。本篇文章是笔者对于云计算的定义、实现网络云计算的过程以及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1云计算的概述 云计算的定义众说纷纭,笔者通过对不同专家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进行整理与总结,云计算就是指网络中含有的服务层,是并行的分布系统,使用计算机来对服务支持的层次提供保障。云计算对需要使用的软件会有很强的逻辑。而从用户角度来说,互联网软件需要加强对于云计算技术的理解。云计算主要是强调网络云所存在的属性及对互联网设置进行全面重视。计算机网络云技术使用的基础设备的维护需要使用一些设备,例如秒级别或者是分钟级别的设备,降低资源浪费的概率,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互联网资源出现就过载。云计算还可以对网络进行计算与,对集成技术的也可以进行使用。云计算需要对数据进行研究与计算,保障数据资源的共享。而计算机服务对网络云计算资源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云计算按照服务属性的差异,可以将其分为共有与私有云计算。而私有云计算是为某一位客户单独建立,可以加强对客户的服务频率,提升服务质量,也可以将数据质量进行控制,保障系统应用顺利。而公有云计算主要是指一种公共平台,以供企业使用。 2网络云计算的实现 现阶段,计算机系统的处理需要对其进行简化,可以将计算机系统分为对性质与功能的预先处理,可以根据云计算系统中比较抽象的部分分为不同小环节,然后对于不同环节进行预算处理。需要预先计算数据及了解云计算功能,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检测处理结果,部分人员需要将特殊的功能进行全面公布,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将云计算系统运行的过程进行简化,提升网络云计算运行效率。云计算能力是网络云计算系统运用的一个基础部分,如果计算机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数量比较多,就可以使用处理能力强的计算机进行处理。 3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技术使用 3.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特征 由于网络云技术的规模大,可以在其中存储多种数据信息,因此,就需要大量服务器。网络云计算技术的可靠性很高,主要是由于数据在系统与云计算服务过程中,需要将数据进行备份,保障数据的安全,避免出现数据损坏。如果出现数据丢失,数据的备份就可以进行使用,保障了网络云计算数据的绝对可靠。计算机网络云技术具有虚拟性,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段内对云计算技术进行使用。由于云计算技术的使用已经逐渐普及,可以对不同用户进行识别,大部分用户的终端设备是虚拟化。云计算的功能之所以如此强大,主要是由于对于用户所使用的接受信息的终端设备没有要求,对于民众来说,是一个使用比较方便的功能。用户只需要将其设备与网络进行连接,就可以对数据文件进行上传。用户可以以自身的喜好为主选择工具,在云计算系统中输入网址之后,就可以进入系统洁面。在网络云计算技术的后台有一批管理人员,他们主要负责对计算机进行维护,还需要对其信息进行更新,保障信息安全、实效。而对于计算系统的软件也需要进行升级,保障信息数据功能的拓展,提升用户体验。通过协调维护可以有效避免云计算系统出现病毒;云计算的通用性,计算机网络云技术与不同设备可以一起使用,确保了用户交流的畅通性,用户可以一次性使用多种应用;云技术还具有高度扩展的性质,可以以用户的使用情况为参考标准,对云计算技术进行管理或者是改善。由于云计算的存储功能很大,可以对用户进行分类,如果用户是私有云计算用户,就可以给用户提供转移服务,也可以进行公有云计算服务,满足企业的需求,进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升云计算的运行效率。在同一个云计算系统中,可以实现对于用户进行差异化的服务,同时,也可以对有用户进行远程云计算服务,保障服务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3.2云计算技术的使用 云计算要进行使用,就需要创建云计算服务系统。这就需要专业人员对于云计算的一些部分进行效果调试,由于现阶段的网络云计算系统结构,还没有一个专门的云计算架构,也缺乏专业技术。通常来说,云计算服务系统会选择SAN系统,这种形态是一种集群形式。相关人员可以将数据信息存储在其中。部分人员可以将集群进行细分,分成不同的数据区块,然后将数据节点中含有的数据结构进行比较,这样做的目的是给数据访问提供便利。客户如果预先提出了访问需求,企业部分人员就可以通过节点与客户加强互动。SAN系统传输数据的能力比较快,传输数据的速度也相对较强,可以对复杂云计算的进行全面管理。如果服务商需要创建私有的云计算数据,SAN结构的扩展能力会比较强,但是有一点,此系统对计算机硬件要求会比较严格,如果成本欠缺,为了减少成本支出,可以将SAN系统与一些其他系统结合起来使用。由于云计算也需要进行系统处理,处理系统内的数据,就需要有具体的目标与任务,但是,由于部分数据计算机中是没有的。通常情况下,网络云计算中所遇到的计算机系统就是计算机系统,部分人员可以将系统不同的计算机进行组合,将其将其推广,保障网络计算机云计算的顺利运行,网络云计算的使用也可以对资源进行共享。 3.3保障数据安全 网络云计算服务主要是需要由供应商来提供的。如果想要保障云计算中数据的安全,就需要以用户的使用情况为参考标准进行访问权限的设置,进而确保资源的安全。互联网背景之下,需要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享与应用。另外,还需要进行数据信息的加密,构建网络安全防护设施,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因此,云计算技术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就需要构建安全体系,提高云计算系统中信息防护的水平。 3.4云计算应用技术 云计算数据对于计算机设备的要求变得愈加严格起来,一些计算机由于空间比较小,已经没有办法承载股太多数据信息,这就需要加

云计算网络技术

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技术 1 前言 题目并不吸引人,主要是作者犯懒,罗列了一下关键词而已,当然好处是一看就知道文章要说啥。 简单说下结构,首先讲讲云计算,其次是数据中心,再然后是网络,重点还是技术。内容是循序渐进的,可以理解前面每个词都是后面词的定语。 本文希望能够帮读者对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的网络的技术建立起全面的结构性认识,因此除了总体思路的描述外,在介绍过程中也会力争用三言两语对前面部分中涉及的每个技术点都有所说明,至少让人明白这个东东怎么来的,要干啥和怎么干。但由于受篇幅所限,无法做到很详细,大家如果对某个技术点真感兴趣时,还是去网上找些更细节的资料来理解,本文是打算没有写成一本书的。 力争做到让文档读起来不感到枯燥吧,对作者来说那是相当有挑战的。 2 云计算 最早接触这个词好像是06年了,当时也是刚刚开始接触数据中心不久,这几年眼睁睁看着它被炒作得一塌糊涂,现在已经成为非常给力的一个概念。和别人谈数据中心要是不提云计算,你还真不好意思张这个嘴。 服务器厂商在喊云计算,网络、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甚至存储厂商都在喊。大家各喊各的,让我们感觉听上去都有那么点儿味道,但下来仔细一琢磨大都还在云里雾里。看看这张网上截取的云计算产业全景图,估计没有几个能够不头晕的。

云计算的各方面定义很多,基于用户的视角来看,目的就是让使用者在不需了解资源的具体情况下做到按需分配,将计算资源虚拟化为一片云。站在高处看,当前的主流云计算更贴切于云服务,个人认为可理解为早先运营商提供数据中心服务器租用服务的延伸。以前用户租用的是一台台物理服务器,现在租用的是虚拟机,是软件平台甚至是应用程序。公认的三个云计算服务层次是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和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分别对应硬件资源、平台资源和应用资源。对于用户来说: 1、当提供商给你的是一套a 个核CPU、b G大小内存的主机、c M带宽网络以及d G大小存储空间,需要你自己去装系统和搞定应用程序,那么这就是IaaS,举例如Amazon EC2; 2、当提供的是包含基本数据库和中间件程序的一套完整系统,但你还需要根据接口编写自己的应用程序时,那么就是PaaS,举例如Google AppEngine、Microsoft Azure和Amazon SimpleDB, SQS; 3、最傻瓜的方式自然是连应用程序都写好了,例如你只需要告诉服务提供商想要的是

详解云计算技术

摘要: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当今IT界的热门技术,借助云计算,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瞬息之间,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实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效能。同时,用户可以按需弹性地使用这些资源和服务,从而实现将计算作为一种公用设施来提供的梦想。本文首先介绍了云计算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技术要点和国内外发展情况,然后分别从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应用虚拟化、平台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五个方面重点介绍虚拟化技术同云计算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1、云计算概念简介 对于云计算,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本文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大规模资源整合的思想。云计算是IT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IT界亦然。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诞生,占地十几间屋子,计算机行业也随着这个庞然大物应运而生。之后IT界开始了第一次“分”的过程,即个人电脑的诞生。随着网络的出现,IT 界出现了第一次“合”的过程,如Client/Server架构、万维网WWW、Email等都是由高性能服务器通过网络为多个客户提供服务。但是,随着用户数量不断增加,服务器端的负荷越来越重,这种模式的瓶颈由于那个年代有限的资源(如带宽、计算、存储等)而变的越发严重,所以第二次“分”的时代来临,如分布式计算、点对点P2P技术、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等。每个用户(Peer)既是被服务者同时也是服务者,大家共同分担庞大的计算、传输及存储任务。由此而诞生的企业有PPStream、YouTube、维基百科等。 为方便理解以上云的思想,可从图1的类比来进行阐述和表达。“服务器群”类似于“发电机”提供“电力”资源;虚拟技术类似于“变压装置”使电压成倍增加或降低,从而实现弹性计算;资源调度器类似于“整流装置”,可以整合各个“发电站”的电力进行集中供电;服务管理器传送云服务,类似于“电力传输设备”,可以统一提供和管理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 SaaS(软件即服务)等一系列云服务;安全监控系统类似于“保险装置”,可以保证传输过来的“电”安全可靠,不会由于异常情况(如短路)损害家电和人身安全;云电脑、云手机等终端设备类似于家电,可以通过他们获取“电”(云资源)。 2、云计算在国内外发展情况简述 尽管云计算的思想已经孕育很久,但在美国取得蓬勃发展也只是最近五六年的事情。中国近一两年也在云计算方面有了长足发展。 云计算在美国的发展情况 200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投资830万美元支持由美国七所顶尖院校提出的“网格虚拟化和云计算VGrADS”项目, 由此正式启动了云计算的研发工作。基于此项目的后续开源产品有现在着名的云计算开源软件Eucalyptus(此软件在美国已经被广泛应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云计算系统Nebula。亚马逊公司的云计算也采用了相同技术(其客户端软件EC2可以直接连入Eucalyptus 的服务器)。本文作者继续深入研发,相继推出了云点(Cloudian)系列产品(),涵盖了建设云平台所必须的各个模块,包括虚拟化、管理、调度、服务(IaaS、PaaS、SaaS)、安全、可信、云电脑和手机终端等。

金融信息云平台总体设计

金融信息云平台总体设计

目录 平台总体方案 (2) 1.1平台业务方案 (2) 1.2技术方案 (3) 1.3产品功能列表 (35)

平台总体方案 1.1平台业务方案 1.1.1业务全景图 金融信息云平台围绕中小微企业,以企业采购,销售,结算,授信,分销商管理,催收款等流程为主线,提供覆盖企业生产全流程的面向不同部门人员使用的一系列轻量应用群,在解决企业痛点需求基础上,快速扩大兰州银行存贷量,打造同业最强的对公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生态圈。 金融信息云平台面向中小微企业服务,有可复制性,填补了传统银行面向中小微企业服务空白。采用最新的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技术,充分利用银行服务优势和个人存款业务优势,面向企业不同关键人,提供一系列轻量应用,切入企业痛点,扩大存贷量。

通过以小微企业为目标,贯穿起包括企业刚需进销存、企业投融资、企业记账理财、企业协同办公、企业业务支持、信息查询等全套服务,构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平台,实现将金融产品对企业在各环节上的支持提升到新的水平,在企业转型互联网潮流中占据先机,取得行业领先优势。 1.1.2关键特性设计 金融信息云平台整体服务基于SaaS和PaaS模式设计,用户使用租用的方式享受云服务,用户不必自己搭建应用、配置硬件与软件环境。小微企业云平台提供企业常用轻应用和各种平台级基础服务,第三方平台也可以快速接入平台,快速形成服务能力。 根据小微企业设计各种基础角色,方便企业不同人群按需使用服务。拥有完善的权限管理系统,可以控制到页面菜单级别,让企业数据更加安全。 1.2技术方案 1.2.1系统设计原则 1)先进性 系统采用符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先进技术,硬件系统应选择先进、成熟、稳定、性价比高的设备;软件系统的选择与开发应建立在跟随行业发展与满足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具有易开发、易升级、易操作、易维护等特点。 2)前瞻性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充分把握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满足系统上线后的可持续运营发展与完善。 3)稳定性 系统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持续使用能力,保证全年7×24小时稳定运行,具有强大的并发处理能力及快速的扩充能力。

云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方案

云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方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2) 二、工程概述 (2) 三、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4) (一)网络结构 (4) 1、链路接入区 (4) 2、互联网接入区 (5) 3、互联网服务资源区 (5) 4、专网接入区 (6) 5、专网服务资源区 (6) 6、核心网络区 (7) 7、内网服务资源区 (7) 8、存储资源区 (8) 9、运维管理区 (9) 10、指挥中心接入区 (9) 11、物理整合区 (10) (二)虚拟化组网 (10)

一、项目背景 根据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2014年11月我区启 动了智慧城市战略发展顶层设计与规划工作。经过几个月的 努力,通过一系列调研、分析、设计与研讨,《智慧城市建 设总体规划与三年行动计划》文稿形成(以下简称“《规划》”), 并与相关部门进行了若干次的专题讨论。根据各方意见修改 《规划》于2015年4月中旬经区长办公会研究原则通过。后, 《规划》中指出“新建智慧城市云平台,与现有的“智 慧华明”云平台共同支撑智慧应用系统建设。按照“集约建 设、集中部署”的原则,将新建的智慧应用系统直接部署在 云平台,将各部门已建的非涉密业务系统和公共服务类应用 系统逐步迁移至云平台,实现智慧应用在基础层面集中共享、 信息层面协同整合、运行维护层面统一保障,有利于充分整 合和利用信息化资源。” 根据《规划》中的目标和原则,在“智慧城市”首期项 目中与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同步进行云计算数据中心工 程建设,数据中心为智慧城市的总体建设提供基于云计算技 术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智慧城市的各类业务应用提供稳定 可靠的运行环境。 二、工程概述 云计算数据中心与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选址为同一 地点,位于城市开发区津塘路与五经路交口处的“帝达东谷

云计算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

云计算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 1.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是新一代IT模式,在后端大规模、高可靠性和非常自动化(如果不是高自动化,也就显示不出云计算的意义)的云计算中心支持下,人们只要接入互联网,就能非常方便地访问各种基于云的应用和信息,并免去了安装、维护等烦琐操作(甚至包括可以自定制自己喜欢的模式、特色)” 模式 其核心概念借鉴了上面所提供的电厂模式,具体目标是整合分散在各地的服务器、存储系统以及应用程序来共享给多个用户,让用户能够像灯泡插入灯座一样来使用计算机资源,并且根据需要来付费。 技术 (1) 超大规模 “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 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2) 虚拟化 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 (3) 高可靠性 “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 (4) 通用性

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5) 高可扩展性 “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6) 按需服务 “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你按需购买;云可以像自来水,电,煤气那样计费。(7) 极其廉价 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 Web界面预约、部署、管理和回收整个开发测试环境,通过预先配置好(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开发测试软件)的虚拟镜像来快速构建一个个异构的开发测试环境,通过快速备份/恢复等虚拟化技术来重现问题,并利用云的强大的计算能力来对应用进行压力测试。它比较适合那些需要开发和测试多种应用的组织和企业,比如银行、电信和政府等。相关解决方案有IBM Smart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Test Cloud。 大规模数据处理云

云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的区别

云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的区别?如何建设? 云计算数据中心与传统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与EDC(企业数据中心)的区别是什么?传统数据中心与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区别在于应对的业务模式不同。传统IDC多数是支撑电信运营商数据业务,并有明确的跨网和区域性限制。传统EDC支撑的信息系统架构也与云计算有很多不同,例如EDC更多地支持了以商业软件为平台的特定应用信息系统,因此其规模、等级、变量相对固定。而云计算所需要的数据中心来源于互联网,但又向集成化平台演进,因此,有别于传统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软硬件分离的局面,云计算的数据中心从基础设施到计算与应用是连续和整体的,并相互关联和可适应。 云数据中心应该如何建设?目前,业内有两种常见观点。 观点一:“高投资、高性能的超算就是云计算”。 观点二:“云计算就是把一堆烂机器攒在一起提供高可靠性的服务”。 这两种观点对应了两种不同建设模式。 观点一对应的是传统建设模式。该模式注重构建高成本和高可靠性的基础设施,再实施有物理边界的简单虚拟化私有云。例如银行业数据中心以成本简单堆叠,努力提高基础设施可靠性,但由于数据中心硬件与软件系统分离,在高投入的情况下总体效率反而下降,事倍而功半。 观点二对应的另一种模式的特色是盲目追求降低初始投资成本,把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作为一种简单资源建设和经营,建立和运行低成本、低效率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从而造成初始成本虽低,但运行成本和运行风险却较高的局面,这虽然适应了目前行业快速发展的格局,但总体上并不适合云计算的长期发展和稳定服务。 这两种云数据中心建设模式都有着片面性和局限性。如同早年的互联网虽然可以承载在PSTN(公共电话网络)上运行,但却不是最佳模式一样,为云计算而建的基础设施可以运行于IDC,但却不能有效优化和发展云服务,若建立为社会服务的公共设施,云计算必须重新规划和建立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架构。 云计算基础设施应与计算平台充分整合,正如云计算行业一部经典书籍《数据中心就是计算机》(The Datacenter as a Computer)而言,云计算数据中心是自上而下的全程融合和优化,包括系统软件、芯片、存储、网络、电源、配电以及制冷,因此,新一代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充分整合了软件、服务器、网络、数据中心供电与制冷、能源等多个环节,并以一个系统和完整的体系优化了从能源到计算的总体效率。例如谷歌并未单独狭义地优化数据中心PUE,而是以软件为基础,融合了定制基础设施构架,建立了全球级规模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架构。 在落实到云数据中心的具体建设上,还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首先,在业务模式方面,基础设施需要充分适应云计算的业务发展客观规律,按照最优化效率的单位规模建立,并根据业务发展需求而高效建设,摒弃传统模式,最好不要一次性构建大规模数据中心单体多层建筑,而将采用灵活和高效率的模块化方式,将数据中心配电、制冷、供电、甚至建筑物与市电彻底分割,以云计算业务单一集群为最小单位,分布实施。

云计算技术概述

2011.6 66 云计算技术概述 彭安鑫1 石磊2 1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 250014 2山东省教育招生和考试院 山东 250014 摘要: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孕育了云计算的出现。本文介绍了云计算的发展历史,解释了云计算的确切含义、特征、分类与云架构的基本层次,阐述了云计算的关键技术,比如快速部署、资源调度,分析了云计算和网格计算等相关概念的区别,并指出云计算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云计算;云架构;服务;资源 0 引言 本文介绍了云计算的发展历史,分析了云计算的定义、特征、分类和云架构的基本层次,阐述了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和发展前景,并指出了云计算与网格计算等相关概念的区别。 1 什么是云计算 1.1 云计算的特征 通过分析云计算的定义,可以看出云计算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四点。 (1) 硬件和软件都是资源,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在云计算中,资源已经不限定在诸如处理器、网络宽带等物理范畴,而是扩展到了软件平台、Web 服务和应用程序的软件范畴。 (2) 这些资源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动态扩展和配置。 (3) 这些资源在物理上以分布式的共享方式存在,但最终在逻辑上以单一整体的形式呈现。对于分布式的理解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计算密集型的应用需要并行计算来提高运算效率;另一方面,是指地域上的分布式。云计算中的分布式资源向用户隐藏了实现细节,并最终以单一整体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4) 用户按需使用云中的资源,按实际使用量付费,而不需要管理它们。 1.2 云计算的分类 云计算可以按服务类型分类,所谓服务类型,就是指为其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通过这样的服务,用户可以获得 什么样的资源。目前业界普遍认为可以分为三类。 (1) 基础设施云(Infrastructure Cloud)。这种云为用户提供的是底层的、接近于直接操作硬件资源的服务接口。通过调用这些接口,用户可以直接获得计算和存储能力,而且非常自由灵活,几乎不受逻辑上的限制。但是用户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来设计和实现自己的应用,因为基础设施云除了为用户提供计算和存储等基础功能外,不进一步做任何应用类型的假设。 (2) 平台云(Platform Cloud)。这种云为用户提供一个托管平台,用户可以将他们所开发和运营的应用托管到云平台中。但是,这个应用的开发部署必须遵守该平台特定的规则和限制,如语言、编程框架、数据存储模型等。 (3) 应用云(Application Cloud)。这种云为用户提供可以为其直接所用的应用,这些应用一般是基于浏览器的,针对某一项特定的功能。但是,它们也是灵活性最低的,因为一种应用云只针对一种特定的功能,无法提供其他功能的应用。 云计算也可以按服务方式分类,业界按照云计算提供者与使用者的所属关系为划分标准,将云计算分为以下三类。 (1) 公有云(Public Cloud)。公有云是由若干企业和用户共享使用的云环境。在公有云中,用户所需的服务由一个独立的、第三方云提供商提供。该云提供商也同时为其他用户服务,这些用户共享这个云提供商所拥有的环境。 (2) 私有云(Private Cloud)。私有云是指为企业或组织所专有的云计算环境。在私有云中,用户是这个企业或组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