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覆土栽培技术

平菇覆土栽培技术
平菇覆土栽培技术

平菇覆土栽培技术

在平菇生产中,采用履土栽培技术,长出的平菇菇体肥大、柄短、盖厚、色亮,口感与风味俱佳,产量一般可提高30%~50%,是不需要增加投资的增产措施,是平菇栽培上的一种技术创新。

1.理论依据

平菇栽培中的水分管理,是平菇获得高产优质的一个要素,包括对培养基的水分调控,对周围湿度的水分调控,对出菇期的水分调控,以及在生长期的水分调控等等。而覆土栽培,则易于灵活地进行水分调控,可以较好地解决过干过湿的问题。

2.覆土材料选择

以土质质地疏松,毛细孔多,团粒结构好,湿不黏,干不散,蓄水力强,有机质含量高的偏碱性重壤土比较好。避免土块、沙土、生土过多。也可用改良配制土,配制方法为:取地表20厘米以内的菜园土或沟河内的表层土,整碎后去除作物残根、瓦砾、添加10%草木灰、10%棉籽壳,2%过磷酸钙,0.2%尿素,3%石灰粉,1%食盐,拌匀后喷500倍百菌清和1500倍敌敌畏,薄膜密封2天后使用。

3.覆土方法

一般采用畦床平面覆土方法。平菇满袋并经后熟期后,在栽培场地按1.2米开畦整畦,长度根据场地而定,畦床深20厘米,畦底挖松整碎,撒少量石灰粉,喷敌敌畏和甲醛消毒杀虫。菌袋脱袋后从中间切断。按接种面朝上竖排于畦床,袋间距5厘米。把备好的覆土撒满空隙,直至土层厚度2厘米。然后进行大水漫灌,使覆土层吸足水分,稍后将裸露或沉落部位补平。最后覆膜养菌。其它同规管理。这样,约7天即可现蕾,注意出菇期要保持土层湿润,根据气温、通风及出菇情况向子实体调水,调水时喷雾进行,采菇前最好不要喷水。

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食用菌实验三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学习平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 2、掌握平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 3、通过平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袋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实验原理】 袋式栽培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栽培方法。按照培养料的不同处理方式,可分为生料、发酵料、熟料、发酵熟料4种袋式栽培法。与床式栽培相比,袋式栽培在封闭条件下发菌,能有效地控制杂菌污染,提高栽培成功率;菌袋可立体堆码,能大量节约做菇床和栽培架的开支。 【实验材料】 1、食用菌品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 2、平菇配方:木屑1.5框、棉籽壳65斤、麦麸20斤、轻钙1斤、磷肥1斤。即棉籽壳60%、木屑20%、麸皮18%、轻钙1%、石灰粉1%、硫酸镁0.3%,另外加o.1%多菌灵。 3、仪器或其他用具: 75%酒精、棉球、酒精灯、接种镊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高压蒸气灭菌锅等。 【实验步骤】 1、菇房建设与消毒,平菇喜温,一般采用温室培养,菇房要保证具

有保温、加湿和通风便利。在菇房使用前,都要打扫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火菌,主要用甲醛熏蒸法消毒(①每立方米空间用10ml甲醛,将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后,氧化还原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甲醛蒸气,对密闭的空间进行杀菌消毒。②无菌室经甲醛熏蒸后,经24h人才能进入室内工作。③如还有刺激鼻眼的气味,应消除残余的甲醛气体。方法是用浓度25-28%的氨水,在室内熏蒸或喷雾,经10-30min,氨与空气中的甲醛结合,可消除残存的甲醛气体。 2、食用菌研究所已准备好塑料袋、堆制发酵好原料。 3、装袋灭菌,将发酵料装入塑料袋内.边装边压,松紧适度(手按略有弹性),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然后直接套塑料颈圈(直径 4~5cm,可用包装塑料带焊制),外加塑料薄膜封口。料袋装好后,进行高压(O 147MPa,126℃)蒸汽灭菌。在灭菌锅内摆放时,料袋间应留钉空隙。高压灭菌时间为1.5~2h。灭菌结束后,缓慢排放蒸汽,以防料袋胀裂。 4、接种,菌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从外观看,一般选用绝对无杂菌、爬壁力强、生民健壮、洁自浓密、菌龄小的种类作菌种。接种前需按常规消毒方法对接种室进行紫外线消毒,用75%酒精对双手及接种工具和塑料袋消毒,之后用石碳酸喷雾消毒1次,最好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接种。接种时料内温度应低于30℃。接种过程应迅速,以防污染,接种完成后立刻封紧袋口。接种量应尽量大,尽量放满培养料袋的洞中,保证菌丝布满培养料表面,可有效防比杂菌污染。 5、菌丝培养,培养室温度以25℃为最宜,料内温度不能超过30℃。

平菇高效栽培技术

高陵县食用菌协会交流材料—— 平菇高效栽培技术 平菇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真菌界,担子菌纲、伞菌目、多孔菌科,多孔菌亚科,香菇族,侧耳属。 一、环境条件 1、温度 4个平菇类品种的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的温度条件见表1所示, 表1 平菇类品种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的温度条件(℃) 2、其他环境条件 平菇类品种生长的水分、湿度、光照、空气和酸碱度见表2所示。 表2 平菇类品种生长的水分、湿度、光照、空气和pH值范围

二、栽培设施与设备 (一)菇房设施 1、菇房结构与建造 (1)塑料大棚 其做法是,用竹竿或铁管制作棚架结构。菇房宽为米,长度因地势而异,中部高为米。先规划出菇房的位置,在两侧相距米直立直径为2-3厘米的新鲜竹竿,将两侧的竹竿相向弯曲,在中央交接后用绳捆绑好,即形成一个拱形架,如此一排一排地制作好拱形架,在顶部和两侧放上横杆固定住拱形架,棚内中央相距米直立竹竿支撑着棚架,增加其牢固性能。另外,棚架可用铁管制作,这种棚架牢固,使用时间长。最后盖上宽为8米的白色塑料薄膜或无滴塑料薄膜,四周用土块压住,并在菇房四周开好排水沟。在夏季高温时期,需在塑料大棚上盖上遮阳网或草帘来隔热降温。 (2)日光温室大棚 该大棚是北方地区常用的菇房,利用日光照射提高棚内温度。其制作方法是:日光温室大棚规格为长50-70米,宽米。在北面砌砖墙,则可增加保温效果,在墙体上开通风窗口,东西两

侧的墙高为2米,顶部为斜坡状。南面为塑料拱棚。棚架用铁管或钢筋制作,一端固定在北墙上,另一端固定在前沿土中,形成一个弧形棚架,相距1米排放棚架。再在棚架上均匀地排放3根横杆,固定好拱形架。盖上热合成整体的塑料薄膜,接触地面部位用土块压实。再在塑料薄膜上盖上编织好的草帘,有卷帘器的大棚将草帘用绳串连好便于收卷,一端固定在北墙上,另一端自然放下并可完全盖严塑料薄膜,在东面或西面做一个缓冲间。 2、菇房内部设施 (1)活动式床架 先在地面直立一排粗竹竿或木棒,相距2米1根,每排竹竿之间相距1米,上端2米处放上横杆固定。需要进行床架栽培时,在竹竿间地面上排放砖,再排放菌袋,每排放一层菌袋后,在菌袋上排放2根竹板或竹竿,如此一层菌袋一层竹竿地码袋,即成为一排一排的菌袋墙。不需要进行床架栽培时,拆去横杆即为1个大的菇房。 (2)水泥柱铁丝床架 先制作一个水泥柱,水泥柱高为米,在水泥柱上开圆孔,孔与孔之间间距为米,孔径为3-5厘米。将水泥柱直立起来,纵向距离为米,横向间距为1米。然后在水泥柱的孔上放入1根竹竿或木棒,长度为米,最后在横杆上拉上铁丝,在铁丝上排放菌袋。

食用菌栽培技术综合性实验

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用菌栽培技术综合性实验》 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号实验名称建议学时数每组人数必选/可选 1 原种、栽培种的培育2学时4人必选 2 菌种保藏及复壮2学时4人必选 3 平菇袋栽4学时4人必选

实验一、原种、栽培种的培育 一、实验教学目的 能制作适宜培养料,独立完成接种前的准备工作,用无菌操作法准确进行原种、栽培种的接种。并通过培养观察,分析自己的接种结果。 二、实验基本原理 母种、原种、栽培种都是具有统一血缘关系的祖孙三代,品性相同,只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健壮。菌种生产就是从母种开始,到栽培种为止。原种和栽培种的培育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在接种时接的菌种级别不一样。两菌种培养基的配方可以相同,也可有所区别,由于栽培种经过了母种及原种两次的驯化,其培养基可比原种培养基更粗放些。 三、所涉及的课程及知识点 在该实验中,涉及到了农学类和生物学类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如微生物学(菌丝降解纤维素等,…)、仪器分析(……),…… 四、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1. 器具:菌种瓶、棉塞、打孔棒、菌种袋、接种耙、大镊子、酒精灯、火柴、酒精棉球、标签、高压灭菌锅、接种箱、消毒药品等。 2.材料:棉籽壳、麸皮、蔗糖、石灰粉、过磷酸钙、母种、原种等。 五、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实验内容 1、培养料的配制 2、菌种瓶及菌种袋的分装 3、原种的接种 4、栽培种的接种 (二)方法步骤 两菌种的生产过程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接种时取接的菌种不一样。 1.培养基的配制 (1)配方与配制 ①颗粒培养基(麦粒、玉米粒等) 配方:粮食粒98.5%,石膏粉1%,碳酸钙0.5%。 配制:将洗净的粮食粒洗净,用1%石灰水泡胀,文火煮沸15~20min(熟而不烂,勿破皮),捞出晾至无明水后拌入余料。原种多使用颗粒培养基。

平菇栽培技术实验

平菇栽培技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平菇的形态特征、生长过程及生活条件。 2.初步掌握平菇的栽培技术。 3. 学会测量平菇生长过程中的相关参数。 二、实验原理 平菇担孢子成熟后,就会从菌褶上弹射出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孢子开始萌发、伸长、分枝,形成单核菌丝,当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结合,并同时进行锁状联合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子实体经不同的发育阶段成熟,最后又形成孢子,完成了平菇的生活史 平菇属木腐生菌类。平菇需要的氮源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平菇在0-3℃始形成孢子,但以12-18℃时形成最好。菌丝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4-27℃,高于35℃时,生长菌丝易老化,变黄;低于7℃,生长缓慢。菌丝抗寒能力较强,能而-30℃的低温。 平菇耐湿能力较强,野生平菇在多雨、阴凉或相当潮湿的环境下发生。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如果低于50%,菌丝生长很差。含水量过高,也会影响菌丝生长。子实体发育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在55%时生长缓慢,40-45%时小菇平缩;高于95%时菌盖易变色腐烂,也易感染杂菌。 平菇的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有光可使菌丝生长速度减缓。子实体分化发育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光照不足,原基数减少,菌盖小而苍白,畸形菇多。直射光强光下不能形成子实体。平菇是好气性真菌,恢复菌丝和子实体生长都需要空气。平菇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PH在3-10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平菇栽培的培养料主要有棉籽壳、锯木屑、秸秆三大类。 平菇的栽培方法有很多:按培养料分,有段木栽培和袋料栽培。 本实验采用养料栽培中的代料栽培。 三、实验材料 棉籽壳,废棉,玉米蕊, 石灰或石膏:调整ph向碱性 碳酸钙:调ph向酸性 磷钾肥:磷酸钙,磷酸二钾氢等,补充磷,钾,钙,促进微生物分解活动,促进菌丝健壮生长。 无机盐类(石膏,碳酸钙)补充s和Ca,固定气态氮,加速基质分解 有机氮源辅料:(木屑,麦麸)促进菌丝生长,增强长势 纤维类(棉籽壳,椴木):主要C源 菌袋:装料 圆锥木棒:在料堆上打透气孔 长柄温度计:测料堆温度 覆盖物(编织袋,麻包等):盖住料堆 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 四、栽培料处理

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本 实习名称______平菇袋栽技术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学号___ 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1、学习平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 2、掌握平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 3、通过平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袋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实验原理】 袋式栽培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栽培方法。按照培养料的不同处理方式,可分为生料、发酵料、熟料、发酵熟料4种袋式栽培法。与床式栽培相比,袋式栽培在封闭条件下发菌,能有效地控制杂菌污染,提高栽培成功率;菌袋可立体堆码,能大量节约做菇床和栽培架的开支。 【实验材料】 1、食用菌品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 2、平菇配方:木屑1.5框、棉籽壳65斤、麦麸20斤、轻钙1斤、磷肥1斤。即棉籽壳60%、木屑20%、麸皮18%、轻钙1%、石灰粉1%、硫酸镁0.3%,另外加o.1%多菌灵。 3、仪器或其他用具:75%酒精、棉球、酒精灯、接种镊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高压蒸气灭菌锅等。 【实验步骤】 1、菇房建设与消毒,平菇喜温,一般采用温室培养,菇房要保证具有保温、加湿和通风便利。在菇房使用前,都要打扫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火菌,主要用甲醛熏蒸法消毒(①每立方米空间用10ml甲醛,

将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后,氧化还原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甲醛蒸气,对密闭的空间进行杀菌消毒。②无菌室经甲醛熏蒸后,经24h人才能进入室内工作。③如还有刺激鼻眼的气味,应消除残余的甲醛气体。方法是用浓度25-28%的氨水,在室内熏蒸或喷雾,经10-30min,氨与空气中的甲醛结合,可消除残存的甲醛气体。 2、食用菌研究所已准备好塑料袋、堆制发酵好原料。 3、装袋灭菌,将发酵料装入塑料袋内.边装边压,松紧适度(手按略有弹性),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然后直接套塑料颈圈(直径 4~5cm,可用包装塑料带焊制),外加塑料薄膜封口。料袋装好后,进行高压(O 147MPa,126℃)蒸汽灭菌。在灭菌锅内摆放时,料袋间应留钉空隙。高压灭菌时间为1.5~2h。灭菌结束后,缓慢排放蒸汽,以防料袋胀裂。 4、接种,菌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从外观看,一般选用绝对无杂菌、爬壁力强、生民健壮、洁自浓密、菌龄小的种类作菌种。接种前需按常规消毒方法对接种室进行紫外线消毒,用75%酒精对双手及接种工具和塑料袋消毒,之后用石碳酸喷雾消毒1次,最好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接种。接种时料内温度应低于30℃。接种过程应迅速,以防污染,接种完成后立刻封紧袋口。接种量应尽量大,尽量放满培养料袋的洞中,保证菌丝布满培养料表面,可有效防比杂菌污染。 5、菌丝培养,培养室温度以25℃为最宜,料内温度不能超过30℃。料袋放置以2~3层为宜,若放置过多,易造成烧菌。菌丝于接种后 3-5d开始吃料,应多观察,及时清除杂菌。接种后8一10 d,菇房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三需要: 氮素:均衡全面的营养是平菇高产的物质基础,但在传统的配方中往往氮素不足,因为无论你加了多少的玉米粉或麸皮,增加的却是碳源而非氮肥.为什么呢玉米粉中大都是淀粉,也就是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的含量只占了7%左右,折合纯氮就少的可怜,麸皮粗蛋白含量百分之十几,折合纯氮才二点几.而培养料中的氮肥与产量是成正比例的.过多的玉米粉或麸皮还会带来负作用,容易造成污染.所以添加氮源要想他法。 微量元素:在平菇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中作用很大,虽用量很小,一般的农资市场很难买到真正的微肥,因为真正的微肥,其鳖全剂成本很高,售价也高,不是几角钱或一元多钱就能买到的。 水分:在传统的平菇栽培观念中,人们认为培养料中有多少水分就能出多少菇,然而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却是这样的;出一市斤菇要消耗一公斤水分.从你装袋时的含水量就能看出你能出多少菇,所以要想提高产量,不补水是无法做到平菇高产的。 平菇高产三要素: 1、高营养:加入偏高的营养能使出菇后劲足,多出菇。 高营养配方:棉籽壳500、秸秆或甘蔗渣500、麸皮150、玉米粉80、糖5、磷酸二氢钾1、硫酸镁1、过磷酸钙25、石灰60、尿素5、多菌灵1.5。 具体操作:当温度低于25度时开始批量生产。将主料用水预湿后闷一晚上,第二天将辅料加入其中并搅拌均匀,然后建堆发酵,堆高1.2-1.5、宽1.5、长不限,每天翻堆一次,第三天开始装袋,选择折宽为25cm-28cm、长45cm的聚丙稀袋子,装料时松紧度要一至。料装好后即上锅灭菌,灭菌时需用大火,必要时可用鼓风机助燃。当料内温度达到100度时保持8小时,此时可用小火来保持料内温度。停火后在锅内闷6小时即可出锅至消毒干净后的接种室,当袋内温度降到30度以下时进行无菌接种。发菌管理,发菌期间需注意内温过高,如温度太低可堆积培养。 2、熟料生产:由于加入了高营养,必须进行熟料生产,如用生料生产必将会导致菌袋大量的污染。 3、出菇管理:在每出完一茬菇后补一次营养水。 平菇高产栽培四措施: 追加营养液:头潮菇采收后,将菌袋放入加有0.1%尿素和3%白糖的营养水

平菇的生长特性及栽培方法

课程论文 平菇的生长特性及栽培方法 摘要:平菇(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又名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台湾又称秀珍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是种相当常见的灰色食用菇,与双孢菇、香菇、草菇同为世界4大食用菌。目前我国栽培平菇的方法很多。有室内床栽、玉米或大豆与平菇间作、塑料大棚栽培、常温常规生化高温反应熟化及防污双重处理改良培养料免蒸无感染栽培平菇的国际领先技术等。其主要栽培步骤有:原料处理、菌种选择、栽培方式的选择、发菇管理、出菇管理以及虫害防治等。Pleurotus ostreatus an edible mushroom was cultivated from agricultural wastes such as saw dust, cassava peeel, cotton waste, dry plaintain, palm oil chaff, and vegetable. Standard microbiolog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were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microbial and proximate quality of the substrates. The cultivation of this species involved isolation of the mushroom,preparation of the spawn and substrate, spawning, incubating, cropping, harvesting and packaging.[1] 关键词:平菇、栽培、管理 引言:平菇(pteurorusostreatus)原名侧耳,在食用菌中,平菇是一个生活能力旺盛、适应性强、易于栽培、产量较高的品种。平菇性味甘、温。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用干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通等病症。平菇中的蛋白多糖体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常食平菇不仅能起到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植物神经的作用,而且对减少人体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和防治肝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等有明显的效果。 1、生长环境: 温度:平菇孢子形成以12℃~20℃为好,孢子萌发以24℃~28℃为宜,高于30℃或低于20℃均影响发芽;菌丝在5℃~35℃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4℃~28℃;形成子实体的温度范围是7℃~28℃,以15℃~18℃最为适宜。平菇属变温结实性菇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度变化越大,子实体分化越快。所以,昼夜温差大及人工变温,可促使子实体分化。 水分和湿度:平菇耐湿力较强,野生平菇在多雨,阴凉或相当潮湿的环境下发生。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菌丝生长时期要求空气相对湿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栽培的产量标准是每1公斤原料达到2公斤以上鲜菇产量。所谓大面积达到3公斤、4公斤、甚至5公斤鲜菇产量是不可能的,是一种误导。 平菇栽培管理技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重点应抓住以下四个主要问题。 一、营养元素合理配给 平菇属木腐菌类中的一个异养生物、体内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分,但它能依靠菌丝细胞分泌的各种酶的作用,来分解和利用自然界现成的营养物质或人工配制的多种“全营养”培养基。营养物质是平菇生命的能源和形成子实体的物质基础,就广义来讲,凡能为其提供能量、合成细胞物质及在新陈代谢中起调节作用的物质,都是平菇的营养源。主要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素等。 生产中,首先是主要原料质量要优。所选用的各种物质必须新鲜、于燥、无霉烂变质、无虫蛀,凡是己被雨淋和霉烂变质的原料均不宜作培养材料,即使成功,也难高产。其次是培养基的碳氮比例要合理。合适的碳氮比为34~40:1 。如果氮素不够,会明显影响产量,若氮素过高,轻则会导致菌丝徒长,营养生长周期延长,推迟正常出菇时间。重则若栽培方式不当,导致料内游离氮不能有效挥发,将会严重抑制菌丝生长,甚至在料中生长大量鬼伞类杂菌。第三是添加无机盐类营养(矿质营养)的比例不能失调。钙能促进菌丝体的生

长和子实体的形成;磷不仅是核酸和能量的组成部分,也是碳素代谢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钾在细胞组成、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呼吸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添加比例分别为:钙1.5%~2%,磷1%~1.5%,钾0.3%。总而言之,营养是平菇高产的物质基础,基础打牢了,夺取高产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二、菌种基因应考核论证 优良菌种是夺取平菇高产的重要条件,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优与劣的鉴别标准呢?通常所说的菌丝长满瓶或袋,菌龄适宜,外观无杂菌、虫害,菌丝洁白、浓密、粗壮即为优良菌种。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并不能说明该品种(菌株)就优良。而真正的优良品种除具备上述外观标准外,还必须具有优良的内在品质和潜在因素,即遗传基因稳定。要求出菇温度范围广,稳产高产,菇形美观,柄短盖厚,色泽亮丽,风味独特,既要有抗杂性,又要有抗遗性。因此,引种时须严格考核,做好出菇试验。如国平1号、国平2号、庆丰1号、三峡1号等菌株,均具备上述特征,可称为平菇中的新秀佳品。 三、环境因子综合调节 平菇生长发育,对外界环境条件有着特定的要求、只有掌握并满足其要求时,才能获得丰收,夺取高产。温度是平菇生长发育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环境因素之一。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各不相同,不同温型的菌株出菇温度差异显著,不同生产季节的温度相差明显,生产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分门别类,采用灵活的管理措施,特别是在发菌期对料温的有效调控,出菇期将温度调控到该

红平菇栽培技术

红平菇栽培技术 红平菇菌株H1的培养特性与营养成分分析 摘要:分别在PDA培养基、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和MEA培养基上研究了红平菇菌丝体的培养特性,并对栽培后获得的红平菇子实体的各种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培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红平菇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宏观和微观培养特性各有不同,但菌体在3种培养基上都能够产生细胞外酚氧化酶,说明红平菇是一种白腐菌.菌丝在PDA和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生长旺盛,白色,绒毛状至絮状,略显粉状,在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呈现出明显的环纹;在MEA培养基上生长较弱,气生菌丝体较稀疏.菌体在3种培养基上产生的微观特征包括多数为节状分隔少数为简单分隔的薄壁菌丝、膨大的头状囊状体、很多八面体形和圆柱形的晶体等结构.对红平菇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红平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富含多种人体必需和非必需的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其中新鲜子实体中水分含量为90.16%,自然风干的子实体中水分含量为6.36%.自然风干的子实体中粗脂肪的含量为2.63%;粗蛋白含量为24.69%;总酸度仅为0.187 3%;总灰分含量为9.43%;还原糖含量为0.507%;氨基酸总量为17.6%,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包括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由于采用酸水解的方法分析氨基酸的成分与含量,因此没有检测出色氨酸),还含有其他10种非必需氨基酸;每100 g自然风干的子实体粉碎样品中含VB10.032 ng、VB20.469 mg、VC0.20 mg、VE701.16 mg;每100 g自然风干的子实体粉碎样品中含大量元素钾1 292 mg、磷1 206 mg、钠338.06 mg、钙151.44 mg、镁262.25mg;每100 g自然风干的子实体粉碎样品中含微量元素锌16.1 mg、铁10.89 mg、铜1.53 mg、锰1.46 mg. 红平菇的栽培技术 C903红平菇是从印度引进的优良菌种,形似平菇、粉红鲜艳、易栽培、投资小、用料简、生长快,每10平方米的面积用种5支,15天可采收红平菇450公斤,市场鲜销价值2000余元。其特点是:①出菇早,产t高,⑧栽培料来谏广,价格低,如稻草、麦稼、玉米芯、豆杆、麦枯、棉子壳、花生壳等。 红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一、原料配比 1.棉籽壳90%,麦麸(玉米面)8%,过磷酸钙1%,石灰1%; 2.杂木眉82%,玉米面15%,过磷酸钙1%,石灰1%; 3.玉米芯85%,玉米面13%,过磷酸钙1%,石灰1%; 4.玉米芯44%,杂木屑40%,玉米面14%,过磷酸钙1%,石灰1%; 5.玉米秸(高梁秸)80%,玉米面17%,复合肥1%,过磷酸钙1%,石灰1%; 二、原料发酵处理 将过磷酸钙、石灰加工成粉末状。过磷酸钙均匀撒在料中,过磷酸钙加入水中,同时加入50%的多菌灵(或克霉灵),石灰按每吨水4~5千克,多菌灵每吨水加0.5千克。料水比1∶1.6~1.8,料水份为60%~

室内种植平菇应注意哪些技术要点

室内种植平菇应注意哪些技术要点? 平菇其味鲜美、生产周期短、易栽培而受到人们的欢迎,特别是东北地区,冬春季节气候寒冷,缺少新鲜蔬菜,如果在室内种植平菇,供应市场,实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但室内栽培平菇,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空气温度不易掌握,培养料表层易干,影响平菇生产,笔者经过反复试验,认为覆土栽培效果好。一、菇房选择。菇房可选用废弃或暂时不用的房屋(必须用石灰水重新粉刷一遍),并有取暖和通风设施。室内设臵床架,床架层距60cm左右,最下层距地面20~30cm。也可用箱栽或盆栽。室内每立方米用10ml甲醛和5g高锰酸钾混合熏蒸消毒。二、配料及播种。原料选用木屑、麦秸、稻草、玉米芯、玉米秸、豆秸等均可,还需添加部分营养原料,按一般方法配制,并进行消毒处理( 一般在调制培养料时,加入1/800多菌灵,可有效地抑制杂菌生长)。播种可采用穴播或层播,播后整平稍压实,料面上盖一层纸,纸下再盖塑料薄膜,以保温保湿。播种从上层床架播起,逐层下播。整个操作过程必须严格消毒。三、管理。播后保持室内温度24 ℃左右,湿度70%左右。每天检查料温,如高于25℃就应掀开薄膜,通风降温。床温应尽力保持在24℃左右。等到菌丝长至培养料2/3时即可覆土。四、覆土。覆土以泥炭土为好,没有泥炭土也可用粘土。覆土应为湿润状,并先调节pH值为7~7.5,然后再覆到料面上。也可直接覆盖干土,覆后喷水。覆土厚度以2~3cm为宜。覆土后加强管理,保持土面湿润,加大通风量,使菇房温度逐步降低至15~17℃,湿度保持在90%左右。五、出菇及采收。床面

现蕾后,去掉薄膜,加强通风透光,控制温度,保持土面湿润。平菇长大后即可采收,采收时应打开门窗通风。采菇后应整理好床面,停水4~5天,让菌丝恢复生长,然后再喷清水,保持床面湿润,大约一周左右,又可长出菇蕾。如此一般可采菇3批。

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技术 一、生产工艺流程 无公害备料→发酵→装袋(柱)播种→发菌培养 温度25~30℃ 温度10~27℃ 出菇管理 空气湿度60%~70% 空气湿度5%~90% 再出菇管理→采收 二、生产季节 山东一般适宜在秋季和冬季栽培,自然气温以20~25℃为理想的播种时间,15~20℃是适宜的出菇期。在设备条件较好,既能升温又能降温的环境中,可以周年生产。另外,选用不同温型的品种,也可实现四季栽培。 三、培养料配制 1、配方。常用棉耔壳85%、麦麸12%、蔗糖1%、过磷酸钙1%、石膏粉1%。或用棉籽壳99%、石灰1%。也可以选用稻草,其中稻草50%、棉籽壳30%、麦麸17%、蔗糖1%、过磷酸钙1%、石膏粉1%。 2、配制方法。按配方比例准备称好主料和副料。先将主料堆放在干净的水泥地上,再将麦麸及石膏粉或石灰、糖水溶液依次拌入料中,反复搅拌均匀,适量加水,达到适宜的含水量。 四、装袋灭菌 1、装袋。选用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筒,宽20~22厘米,长40~45厘米,厚度0.02~0.025毫米,装干料0.7~0.8公斤。采用两头袋口接种。装袋时,将一头折叠,先放一层菌种,再放培养料并压实。装到袋长一半时,又放一层菌种,再装满培养料,播种一层后压实。用木棒在料中央插一空洞。往孔内填小块菌种,接着在料面撒一层菌种封顶,再用绳将袋口扎紧。接种量一般为10%~15%。 2、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或常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的工作压力为1.1~1.5公斤/厘米2,温度121~125℃,1.5~2小时;常压灭菌温度100℃时,保持8~10小时。 3、冷却。灭菌后料袋搬入冷却室冷却,或者在已消过毒的培养室冷却,袋温度降到30℃下接种。

实验室平菇栽培法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室平菇栽培法班组 姓名学号日期 成绩教师签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平菇基本栽培方法及其原理。 2.掌握平菇栽培中器械和培养基的灭菌方法及原理,如高压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和紫外灯灭菌法等。 3.了解食用菌母种扩大繁殖生产的基本原理,掌握斜面母种的接种和培养方法。 4.掌握平菇栽培中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5.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出菇的方案。 二、基本原理 1.平菇是木质腐生菌,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物质均从木屑、棉籽壳、稻草等培养料中获得。平菇生长周期短,从播种到第一批采收一般为30天到40天,栽培方法简便,成功率高。本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袋装方法出菇。 2.食用菌生产中,培养基、器皿及接种工具的消毒灭菌,是防止杂菌污染,提高食用菌产量的关键措施,灭菌和消毒法主要有物理方法(高温灭菌和紫外线灭菌)、化学灭菌法。 干热灭菌是在保持恒温的电烘箱中进行的,适用于各种耐热的玻璃器皿、棉塞、滤纸、以及不能与蒸汽充分接触的液体的灭菌.一般

在160摄氏度持续1.5—2小时,就可达到灭菌的目的.灼烧灭菌可直接在酒精灯外火焰灼烧灭菌,酒精灯所用的酒精浓度要在百分之95 以上. 紫外灯灭菌是接种室(箱)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每次在使用前开灯20—30分钟.紫外线可导致细胞内核酸和酶发生变化而使细胞死亡,还可使空气中氧气产生臭氧,臭氧也具有杀菌作用.因其透射力差只 适用于空气及物体表面的灭菌,有效距离为1.5—2米,以1.2米内为最好. 3.食用菌母种培养基和分离菌种时用斜面培养基,适用于一般食用菌的母种分离与培养用的培养基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即PDA培养基),配成后用加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4.食用菌菌种生产一般按母种——原种——栽培种进行。母种数量少,要进行试管移接扩大培养才能进行生产。 5.原种由母种繁殖而成,由原种扩大培养成栽培种。原种和栽培种生产一般包括配料——装瓶(袋)——灭菌——接种——培养等流程。一般用瓶装或塑料袋装,灭菌压力和时间相应延长。 三、实验器材 1.材料:马铃薯、葡萄糖(或蔗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75%乙醇溶液、麦粒、棉籽壳、石膏粉、碳酸钙、麦麸 2.器具:锥形瓶、棉塞、超净工作台、烧杯、量筒、漏斗、天平、铁架台、纱布、药匙、PH实纸、接种铲、酒精灯、聚丙烯塑料袋、小试管、牛皮纸、高压蒸汽灭菌锅等

平菇栽培技术-食用菌

第五章平菇栽培技术 第一节概述 1、俗称 过去平菇专指侧耳属糙皮侧耳。 俗称:杨树菇、冻菇、北风菇、平茸、青蘑等。 现在人们把侧耳属的其它一些栽培种类也称为平菇。如:金顶侧耳、桃红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等。 2、食用价值 平菇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 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有8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特别是粮食和豆类中缺乏的赖氨酸、甲硫氨酸;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3、药用价值 平菇含有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 含有多糖蛋白,有抗癌作用; 含有微量的牛黄酸和γ-氨基丁酸,降低体内的胆固醇、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 5 ※<标题二> 第二节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 (一)形态特征 平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 1、菌丝体 白色绒毛状,不分泌色素,有琐状联合。 2、子实体 着生方式:丛生,呈复瓦状。少单生。 (1)菌盖: 初期:扁平球型 形状成熟时:扇形、肾形、浅喇叭形 颜色初期:蓝褐色 成熟时:灰白色、紫白色、青灰色 菌肉颜色:白色、肥厚 菌褶颜色、着生方式:白色、延生、不等长 孢子印:无色 衰老时:菌盖反卷 (2)菌柄 菌柄颜色、着生方式:白色、侧生

短或无、基部常有绒毛。 (二)生态习性 1、分布:平菇在我国分布极为广阔 2、季节:平菇在深秋至早春,甚至初夏簇生于枯木上。 二、生育特点 (一)菌丝体生长期 1、定植期:接种后2~3d,菌种开始萌动,四周生长出白色菌丝,并逐日扩展连接。 2、扩展期:菌丝萌动后8~10d,以菌种为中心向四周迅速扩散。 3、深入期:接种后20~35d,菌丝迅速向深层发展。 4、巩固期:接种后35d左右,菌丝长满全部栽培袋。 (二)子实体发育期 1、桑椹期:基质表面分化出成堆的米粒状菌蕾,形似桑椹。 2、珊瑚期:桑椹期后3~5d,粒状菌蕾渐渐伸长,呈短棒状菌柄,形似珊瑚。 3、成形期:珊瑚状菌柄渐渐加粗,并在顶部形成菌盖,菌盖向一侧扩展,盖下可见到菌褶结构,各部分区分明显。 4、成熟期:菌盖边缘由内卷渐趋平展,子实体完全发育成熟。 三、生活条件 1、营养 平菇平属于木腐菌。(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的能力强) 碳源:要求不太严格,大多数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的农副产品下脚料,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蔗渣、甜菜废丝。 氮源:采用各种含氮量较高的物质,如麦麸、米糠、玉米粉、豆饼粉等。无机盐:适当加入磷、钾、镁、钙等物质,如过磷酸钙、石膏等。 2、温度 平菇为低温型变温结实性菌类。 菌丝体生长范围3~35℃,最适温度为24~28℃; 子实体分化范围5~26℃,据子实体分化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为:低温型:10~15℃ 中温性:16~22℃ 高温型:22~26℃ 3、水分和湿度 平菇属喜湿性菌类。 菌丝生长要求培养料含水量为55~65%; 子实体发育阶段为85~90%。 4、空气 平菇是好气性真菌,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都需要氧气。

实验室平菇栽培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室平菇栽培法班组 姓名学号日期 成绩教师签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平菇基本栽培方法及其原理。 2.掌握平菇栽培中器械和培养基的灭菌方法及原理,如高压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和紫外灯灭菌法等。 3.了解食用菌母种扩大繁殖生产的基本原理,掌握斜面母种的接种和培养方法。 4.掌握平菇栽培中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5.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出菇的方案。 二、基本原理 1.平菇是木质腐生菌,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物质均从木屑、棉籽壳、稻草等培养料中获得。平菇生长周期短,从播种到第一批采收一般为30天到40天,栽培方法简便,成功率高。本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袋装方法出菇。 2.食用菌生产中,培养基、器皿及接种工具的消毒灭菌,是防止杂菌污染,提高食用菌产量的关键措施,灭菌和消毒法主要有物理方法(高温灭菌和紫外线灭菌)、化学灭菌法。 干热灭菌是在保持恒温的电烘箱中进行的,适用于各种耐热的玻璃器皿、棉塞、滤纸、以及不能与蒸汽充分接触的液体的灭菌.一般在160摄氏度持续—2小时,就可达到灭菌的目的.灼烧灭菌可直接在酒精灯外火焰灼烧

灭菌,酒精灯所用的酒精浓度要在百分之95以上. 紫外灯灭菌是接种室(箱)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每次在使用前开灯20—30分钟.紫外线可导致细胞内核酸和酶发生变化而使细胞死亡,还可使空气中 氧气产生臭氧,臭氧也具有杀菌作用.因其透射力差只适用于空气及物体表 面的灭菌,有效距离为—2米,以米内为最好. 3.食用菌母种培养基和分离菌种时用斜面培养基,适用于一般食用菌的母种分离与培养用的培养基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即PDA培养基),配成后用加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4.食用菌菌种生产一般按母种——原种——栽培种进行。母种数量少,要进行试管移接扩大培养才能进行生产。 5.原种由母种繁殖而成,由原种扩大培养成栽培种。原种和栽培种生产一般包括配料——装瓶(袋)——灭菌——接种——培养等流程。一般用瓶装或塑料袋装,灭菌压力和时间相应延长。 三、实验器材 1.材料:马铃薯、葡萄糖(或蔗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75%乙醇溶液、麦粒、棉籽壳、石膏粉、碳酸钙、麦麸 2.器具:锥形瓶、棉塞、超净工作台、烧杯、量筒、漏斗、天平、铁架台、纱布、药匙、PH实纸、接种铲、酒精灯、聚丙烯塑料袋、小试管、牛皮纸、高压蒸汽灭菌锅等 四、实验过程 1、10月7日 ①准备干净的一只试管和一个锥形瓶,贴上标签并制作两个与试管和锥形瓶

平菇种植技术视频傻瓜式种植平菇技术

平菇种植技术视频傻瓜式种植平菇技术 平菇肉肥质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广大群众喜欢的一种菇类。下面是精心为你的平菇种植技术视频,一起来看看。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平菇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子实体由菌盖和菌柄组成,为可食用部分。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白色至灰白色,青灰色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菌柄侧生。 糙皮侧耳:子实体大菌盖重叠,呈覆瓦状丛生,极少数单生,菌盖肉质直径4~20厘米,呈贝壳状、扇状或扁球状,菌柄短侧生或偏生。 紫孢侧耳,子实体多丛生,菌盖直径3~16厘米,呈扇形或肾形,菌柄长2~5厘米。 (二)营养特性

1、碳源主料以棉籽皮、玉米芯、玉米秸、稻草、麦秸、豆秸等农作物秸秆。这些秸秆应选择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雨淋、无霉变的。稻草、麦秸截成6厘米的小段,玉米秸、玉米芯、豆秸等用粉碎机粉碎后过直径15毫米筛孔。 2、氮源辅料以麦麸、玉米面、豆饼粉,要求新鲜、洁净、干燥、不结块、无虫、无异味、不霉变。 3、矿质元素拌料用井水或自来水,在滨海地区及黑龙港流域也可用矿化度不大于13.8‰的浅层地下水。 (三)环境条件 1、温度平菇是广温变温结实性食用菌,糙皮侧耳和紫孢侧耳,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4~27℃,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3℃~18℃,风尾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6℃~28℃,子实体形成最适温度为20℃ ~24℃。 2、湿度平菇为喜湿性真菌,菌丝生长阶段,基料内含水量在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70%左右,子实体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0%~90%之间。

3、空气平菇是好气性菌类,生长发育阶段都需要新鲜空气, 菌丝生长阶段,对空气要求不十分严格,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能促进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发育对CO2却很敏感,菇房内 CO2浓度超过0.1%时,子实体就会形成畸形菇。 4、光线平菇为喜光性真菌。菌丝生长不需要光,子实体形成 与分化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5、酸碱度(pH值) 平菇喜欢偏酸性环境,以pH5.5~6.5最为适宜。 二、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 (一)常用栽培配方 配方一:棉籽皮93%,尿素0.3%~0.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石灰2%~3%。 配方二:麦秸48%,棉籽皮40%,饼粉(棉籽饼粉、豆饼粉、花 生饼粉、芝麻饼粉)4%~5%,草木灰1%~2%,过磷酸钙1%,尿素0.3%~0.5%,石灰2%~3%。

平菇栽培料的九种配方

平菇栽培料的九种配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威振;;平菇栽培料堆制诱发灭菌新技术获1990年石家庄市科技进步一等奖[J];河北农业科技;1990年12期 2 文青善;杨登山;;平菇栽培快速优质灭菌法[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1993年09期 3 孟国良,段平琴;平菇栽培中的问题及对策[J];食用菌;1996年05期

4 张绪金,张绪银,朱秀芳;平菇栽培滴灌保湿技术[J];食用菌;1997年04期 5 ;平菇栽培覆土高产方法[J];北京农业;1998年10期 6 吴明;平菇栽培新技术[J];农家参谋;2002年09期 7 王鑫;平菇栽培退菌问题浅析[J];食用菌;2003年04期 8

桂秀平;;平菇病虫无公害防治[J];农业知识;2007年07期 9 王肇平;预防平菇污染的简易料处理[J];长江蔬菜;1991年01期 10 陆和平;高温季节平菇栽培常见的问题[J];农家参谋;1997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平菇栽培原料的选择及处理[N];河北科技报;2009年

2 ;平菇栽培“七忌”[N];吉林农村报;2008年 3 高平市绿源农业科技示范园郭义朝;北方平菇的栽培管理技术[N];山西科技报;2011年 4 夏志兰;平菇栽培原料常用配方[N];湖南科技报;2009年 5 李颖先;平菇栽培新技术[N];河南科技报;2001年 6

李颖先;平菇栽培新技术[N];山西科技报;2002年 7 西安市周至菌物研究所刘军寇存良;夏秋高温平菇栽培[N];陕西科技报;2000年 8 山河;高温季节平菇栽培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N];山西科技报;2002年 9 孙庆温;硬柄型平菇与软柄型平菇管理有差异[N];河南科技报;2008年 10 ;平菇栽培“七忌”[N];吉林农村

(整理)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是著名中外的食用菌之一。它的栽培史很短,本世纪初先从意大利开始进行木屑栽培的研究,1936年萌后,日本森本老三郎和我国的黄范希着手瓶栽,以后种植日益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德国、日本、南朝鲜利用稻草。棉籽壳、玉米芯等栽培取得良好的效果。成为世界上十大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如日本1971年平菇产量(到市场)733吨,1978年猛增至5500吨。世界其他国家产量也在迅速增加,1978年意大利2800吨,法国500吨。据统计资料表明: 1978年全世界平菇产量为15000吨, 1979年为32000吨。平菇发展之所以这样迅速,是因为它具有好多优点。 1.营养价值高:平菇肉质肥厚,蛋白质含量高,含有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中8种氨基酸是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如经常食用平菇,可以减少人体胆固醇含量,降低血压。有些资料介绍,还有防癌、抗癌的功效。 2.适应性很强:平菇生命力旺盛,到处可以种植。不论是欧洲、美洲、澳大利亚、日本、印度都有分布。我国1975年以萌沈阳农学院就推广平菇栽培,到1978年全国才初具规模栽培。从上海、云南、福建、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山西、河北直到东北地区从秋末至冬春,甚至初夏都可生产,目萌以陕西、河北、山东、江苏、河南、贵州利用防空洞栽培非常盛行。阳畦栽培,部分省已具相当模。 3.原料来源广泛,生长周期较短,生物效率高:目萌除了用长段木、短段木或树枝进行人工栽培外,也可以利用工业、农业、林业产品的下角料~~麦秆、稻草、玉米芯、棉籽壳、甘蔗渣、木屑等生料或熟料进行大规模工厂式生产。不但原料来源非常广泛,而且经济效益很高。如100斤棉籽壳能产鲜菇120斤,1斤麦草粉可收1斤鲜菇。生物效率一般都在40%~120%左右。 4.栽培方式多样:林区利用段木栽培。城乡主要在室内外、地道,利用木箱、床架、阳畦等进行生产,本书介绍7种栽培方式。 5.销路广:平菇昧道鲜美、价廉,能大量内销,还可出口,很有发展萌途。 (一)生物学特性 平菇(Pluribus)又名侧耳,国外有娃菌、人造口蘑之称。在我国根据形态、特征、习性等差别又有不同的名称。如:天花蕈、鲍鱼菇、北风菌、

平菇栽培技术样本

平菇栽培技术 摘要:该文重要简介了平菇三级种开放式制作方式,简介了生料、发酵料、熟料与发酵半熟料栽培技术,其中发酵半熟料为当前主推办法,该文对其进行了重点简介。 核心词:平菇;栽培;三级种 1 平菇三级种开放式制作 1.1 培养料配方 配方一:玉米芯50kg、玉米面2.5kg、麦麸3.5kg、豆粉0.5kg、白灰1.5kg、石膏0.5kg。 配方二:玉米芯25kg、木屑25kg、玉米面3.5kg、麦麸3.5kg、豆粉1kg、白灰1.5kg、石膏0.5kg。 1.2 培养料解决 1.2.1 拌料。先将玉米芯、木屑加水预湿,闷堆半天,然后将玉米面、麦麸、豆粉、白灰(1kg)、石膏混匀后加入料堆同玉米芯、木屑拌匀,同步调好水分,料堆水分含量60-65%,普通来说,用手握紧培养料,有水流出但不滴下为好。培养料水分一定要调好,因太干或太湿均不利于培养料发酵。 1.2.2 建堆。料堆宽1.2-1.5m,高1-1.2m,长度不限,料顶尽量接近于料底以不塌为准,料堆宽窄高低随料粗细,

气温低高而灵活调节。料堆建好后用一粗竹棒或细木棒 (6-8cm直径)先在料顶垂直向下打一排透气孔,注意透气孔必要扎究竟,孔间距25cm左右,打透气孔时木棒应左右晃动几下再拔出,以防木棒抽出时料塌下将眼堵住,然后再打好透气孔料堆上覆盖草帘,编织袋或遮阳网,如用塑料覆盖,应尽量用旧塑料,且每天早晚掀膜两次通风换气。 1.2.3 翻堆。当料堆温度达60℃后,维持12h,即可进行第一次翻堆,长翻堆时应注意:①翻堆越快越好。②翻堆目是将外层倒入里层,里层料倒入外层。③料堆翻完后按建堆时规定修好堆形,打好透气孔,盖好覆盖物,当料温达60℃,维持12h,进行翻堆,详细翻堆办法同第一次翻堆,如此重复翻堆七次。 1.2.4 装袋。料堆翻完第七次后,待料温升至60℃,维持12-24h,散堆,同步将多菌灵、白灰(0.5kg)、敌百虫混匀加入料堆拌匀后,即可装袋。平菇三级种普通用35cm×17cm袋,在平菇开放制作三级种过程中,料发酵是至关重要一环,这一步做好了,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握绝对不能有丝毫疏忽。 1.3 灭菌 袋装好后,用高压锅蒸12h(排完冷气开始计时)注意:①冷气必要排净。②最佳有蒸帘将袋一层层隔开,且袋与袋之间留有距离(5-10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