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人格心理学》教学大纲

《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从总体上探讨、描述与说明人性、人的心理与心理特征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其主要研究人格的结构、形成、特征、测量和培养等人格现象和及其规律。人格心理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应用指导作用的理论学科,是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现将该课程设置的目标及地位概述包括如下:

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

(1)使学生在掌握了普通心理学中一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基础上,对于人格现象、人格形成机制、人格培养和人格测量等有系统、深入、熟练的把握,为将来学习或从事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相关专业领域的工作打下知识基础。

(2)为学生理解自己及他人的人格特点和人格形成原因提供理论指导,为学生以后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发现服务对象的人格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实施人格测量、制定人格矫正计划等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准备。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人格心理学》是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人格理论知识、理解人格的本质和内涵以及将人格理论应用于实践方面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也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实践具体应用的反映,既有基础性又有较强的应用价值,集中体现在目前的人才培训与测评、人格障碍的矫正以及人格教育等各个领域。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人格心理学》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居于金字塔的顶端,开设的学期也比较靠后,属于专业知识综合和整合类课程,其与普通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等学科关系密切。

普通心理学是对人的常见心理现象的分类、一般特点及其规律的研究。普通心理学中所讲述的心理现象中尤其是各种个性倾向性、自我和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等,都是人格心理学中研究的核心内容。人格心理学是从一个更为广阔和深入的角度对这些人格现象及其规律做出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和总结。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的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一方面人格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中关于人格问题界定、诊断、测量和矫正提供了理论支持;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中的许多理论假设和实用技术本身就是一些人格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人格心理学相对更侧重于其中的理论成分,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则相对更侧重于其中的技术成分。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授,让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人格测量、人格障碍矫正以及人格教育的一般方法,以期培养出既懂基

本人格理论,又具备解决实际的人格相关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而言,力争达到以下培养目标: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认识到人格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从而牢固树立“敬畏生命”、“以人为本”等专业思想和价值观念,使学生在今后从事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相关的职业中能够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价值并重的思想,眼中有“人”,踏实做人,诚信为人,牢记社会责任,

2.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深入了解人格的内涵及其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各个主要流派人格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了解人格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相互间的批判与继承关系,深入理解各种人格理论的在人格问题及其相关研究上的独特之处。

3.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通过对《人格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识记和理解了人格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各个人格心理学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和治疗技术,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运用人格理论及其研究来指导人际间的交往、人才的测评及塑造健全人格,将人格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能够对实际生活中和心理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人格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和评价,并能够使用人格心理学中提供的方法和工具指导和帮助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个体和他人实现人格的更好发展。

2)方法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今后从事专业相关的职业工作中能够运用人格理论及其相关研究指导社会实践,掌握人格测量、人格障碍矫正以及人格教育的一般方法,同时在实践中能够有效加以运用,同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协作精神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协调能力。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安排在第5个学期进行开设,课程的重点是理解精神分析流派、特质论流派、生物学论流派、行为主义流派、认知流派和人本主义流派等各个心理流派关于人格问题的基本理论观点;结合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心理统计等先学课程的专业知识,理解人格测评和人格塑造的理论和技术。难点是理解各流派的人格理论以及人格测量和评估的基本方法。重点章节是第1章、第4章、第9章。难点章节是第8章、第11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努力做到个别学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合理运用影视、录像等多媒体手段,在实践中锻炼运用人格理论指导人格测量、人格障碍矫正及人格教育的能力。

1、讲授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师对相关章节的讲授,明确相关概念,阐释相关人格理论范型,介绍相关研究和应用,并在教学中设计一定的情境和问题,启发同学们主动思考。具体环节如下:

a)课堂导入

b)课堂教学:概述某人格范型的主要观点,介绍该范型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成果及相关研究,创设启发情境和问题,引导同学思考。

c)课后结尾:总结该章内容,布置学生课后练习。

2、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课前对同学进行分组,分配学习任务,要求他们团队合作,就某个问题或理论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并制作成演讲ppt,在课前给予10-20分钟时间,让他们在班上当众陈述,教师在其完成任务后进行适时反馈和评价。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选用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格心理学》第2版,王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版。

参考书:

1、[美] Jerry M. Burger著,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郑雪主编,《人格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陈仲庚,张雨新编著《人格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版。

4、叶奕乾《人格心理学》,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版。

5、黄希庭《人格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网络资源:

1、豆瓣社区:人格心理学

2、MBA智库百科:

3、人格心理学的历史:

4、中国心理学网

5、维基词条——人格心理学(强烈推荐)

(七)考核与评价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评分标准:期末考试占60%,形成性评价占40%(主要考察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具体包括出勤、课堂答问、讨论、作业等方面)。

三、教学内容纲要

《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人格和人格研究简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人格的定义,人格的六个理论流派

2、要求学生熟悉人格的学习:理论、应用、评价和研究

3、让学生了解人格与文化的关系问题

(二)教学内容

1、人格的定义

关于人格,尚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在本书中,我们把人格定义为稳定的行为方式和起源于个体内部的人际过程。

2、人格的六个理论流派

为了方便,我们把大量的人格理论归为六个一般类型: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生物学流派和认知流派,在解决人格的个体差异时,每个流派所强调的重点不同。虽然他们在描述行为时发表的意见不同,但为了理解人类的人格,可以用一种相互补充的模式对这六个流派加以思考。

3、人格与文化

近年来,人格心理学逐渐意识到,必须考虑一个人所处的文化。教材中提到的大多数研究结果都来自美国这样的个体主义文化。但是研究发现,这些结论并不总是能够推广到集体主义文化当中去。

4、人格的学习:理论、应用、评价和研究

要更好地理解人类的人格,除了理论研究之外,还需要更多的东西。因此,我们将考察,每一个流派是怎样被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各个流派怎样进行人格评价,此外还将介绍与应用问题有关的一些研究,以及理论所派生出的一些问题。

★重点人格的定义;人格的六个理论流派

★难点人格的六个理论流派

★思考题

1、什么是人格?

2、稳定的行为方式和人际过程的产生根源是什么?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本章主要是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等教学形式。

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理论、应用及评价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以及精神分析论

2、要求学生熟悉投射测验的使用程序

3、了解如何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评价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在100年前开创了一个综合性的人格理论。通过用催眠治疗患歇斯底里症的病人,弗洛伊德开始认识到无意识对行为的影响力。根据他的理论,人格可以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此外,人格还可以划分成伊底、自我和超我。心理活动受一种称为利比多的心理能量的支配。内部心理冲突导致紧张,人类行为的目的是回到不紧张的状态。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一个健康人的人格中,自我控制着伊底冲动和超我的需要。为达到这个目的,自我通常使用防御机制。这些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即把创伤信息排除于意识之外。除此之外,还有升华、替代、反应生成、拒绝、理智和压抑等防御机制。除升华外,自我在运用防御机制的时候都要付出代价。

对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的解释,是弗洛伊德理论中引起最大争论的内容。弗洛伊德认为,年幼儿童经历一系列的主要的性敏感区为标志的发展阶段。儿童经历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最后进入性器期,能进行健康的性欲发泄。早年的过度创伤会导致心理能量的固着,成年期的人格将反映发生心理能量固着的那个阶段的特征。成人人格产生的重要一步,发生在性器期结束时,这时俄狄普斯情结得到解决。

精神分析家开创了获得无意识东西的各种方法。弗洛伊德把梦称为“通往无意识的捷径”。他对病人梦的象征物进行解释,以认识他们的伊底冲动。此外,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学家采用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和催眠获得这种东西。无意识情感的线索还表现在弗洛伊德疏忽,“意外”及象征行为中。

(二)应用: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开创了第一个心理治疗体系,称作精神分析疗法。精神分析的漫长治疗过程,主要是要把引起病人问题的无意识原因带入意识中。弗洛伊德主义的治疗师会主动向病人解释他们的言语、梦及行为的真实的(无意识的)含义。精神分析进展的最初标志之一是抵抗,即:病人停止配合治疗过程,以阻碍治疗师挖掘无意识东西中隐藏的重要东西,防止治疗师的这种努力对他造成威胁。

(三)评价:投射测验

弗洛伊德主义心理学家用投射测验测量他们感兴趣的概念,在典型的投射测验中,要求受试者对诸如墨迹这样的模糊刺激做出反应。由于没有正确答案,因此假设受试者对测验的回答反映了无意识的联想。投射测验的使用引起了争论。批评针对投射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因为这些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低得让人无法接受。但是,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可以为深入了解病人的人格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供启发。

(四)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和批判

弗洛伊德对在他之后发展起来的人格理论家具有重大影响,这是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的贡献之一。此外,弗洛伊德开创了第一个心理治疗体系,并为心理科学调查的领域引入许多概念。有人批评弗洛伊德的思想不是新东西,还指出该理论的许多不可验证。有人则批评弗洛伊德使用不具代表性的数据建立他的理论。许多研究弗洛伊德的人反对他过分强调本能,忽视导致心理障碍的社会因素的倾向;而且对于他描述的普遍的人性消极面存在异议。

★重点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应用: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和批判

★难点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思考题

1、弗洛伊德是如何理解稳定的个体行为差异的?

2、防御机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如何了解无意识的东西?

4、弗洛伊德理论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多媒体影视课件、案例法;教学录像;

第三章精神分析理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应用及评价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和问题,以及精神分析理论的几位代表人物

2、要求学生熟悉对于新弗洛伊德主义的贡献与不足

3、了解评价的类型有哪些

(二)教学内容

1、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和问题

许多研究弗洛伊德理论的心理学家逐渐从维也纳小组中分离出来,提出了自己的人格理

论,并建立了自己的心理学派。从总体上,这些理论家以新弗洛伊德主义者而著称,因为他们保留了弗洛伊德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他们认为弗洛伊德的局限是他没有认识到出生头几年后人格的变化,他强调本能而忽略社会影响,以及他对人类本性的总体上的消极描述。

2、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阿德勒提出寻求优越的概念来说明人类的主要动机。他说,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推动他们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他提醒人们,父母的溺爱和忽略是导致后来人格问题的两个根源。他说中间出生的儿童比起头生和末生的儿童来,是最能取得成就,最少发生心理失调的。

3、卡尔·荣格

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现象,它是原始意象的收容站。集体无意识包含了我们从前辈那里继承的东西,所有人的集体无意识从根本上都是相同的。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原始意象、阴影、自我,这是最重要的原始意象。荣格指出,原始意象的象征物通过民间传说、艺术、梦和精神分析表现出来,从而证明了它们的存在。

4、埃里克·埃里克森

埃里克森在他的理论中强调了自我的积极作用,自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发展并保持自我认同感,埃里克森勾画出了一生中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面临一种危机,会选择两个手段中的一种去解决这种危机,这种选择就确定了后来人格发展的方向。

5、评价:测量类型

对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的人格评价手段之一是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该测验如荣格所描述的那样,是对心理类型进行测量。测验得分将人们划分为四个维度,外倾性格-内倾性格,感觉-直觉,思维-情感,判断-知觉。这16种类型可用于职业咨询、教学咨询,帮助人找到最适合的职业和教育。

6、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的贡献与批判

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作为一个整体,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这是它的主要贡献。除纠正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外,这些理论家还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后来许多研究人格的方法无疑是受到这些理论家影响的。对新弗洛伊德主义的批评主要是,他们用有偏向性的、有疑问的数据来支持他们的理论;另外,还有人批评他们的某些理论过于简单化和不完整。

★重点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的贡献和批判

★难点荣格;测量类型

★思考题

1、阿德勒关于人格动力的理论与弗洛伊德有何不同?

2、试比较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

3、新弗洛伊德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有何重要区别?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本章主要是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的教学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