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立统一的理解

对对立统一的理解
对对立统一的理解

学校

****大学本科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对对立统一的理解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院: ****学院

专业年级: *****

学号: ***** 姓名: *** 成绩:

201*年 ** 月

对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

20** **** ***

这个学期我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使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对立统一规律,更是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体系中,对立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

以下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一、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统一和斗争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属性,统一性指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斗争性指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二、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紧密联系的。统一说的是对立面双方的统一,是以对立面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矛盾的斗争性始终贯穿于矛盾的统一性之中。斗争指的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双方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相互依存着,相互渗透着。双方在斗争中相互转化,相互过渡。三、矛盾的统一性是相对的,而矛盾的斗争性却是绝对的。矛盾的统一性是指它的条件性,任何矛盾统一体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具有普遍性。矛盾的斗争性始终存在于每个具体矛盾运动,同时也存在于新旧矛盾交替的过程中。四、矛盾双方在统一与斗争中推动着事物的发展。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矛盾的统一性,矛盾双方互相渗透、贯通为矛盾的解决准备了条件;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在矛盾的斗争中不断变化,以致造成矛盾统一体的破裂,致使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

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的地位相当的重要,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第一,事物的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所要揭示的,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对立统一规律所要揭示的,即所谓联系实质上就是矛盾与矛盾、矛盾这方面与矛盾那方面的联系,所谓发展实质上就是矛盾推动下的发展。第二,唯物辩证法具有完整和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而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与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某二方面的展开。第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它们的焦点就是是否承认矛盾。第四,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则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说来,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过渡的,因而是相对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

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在哲学史源远流长,早在哲学发展的初期就已经有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思想了。在中国古代,《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用阴阳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在欧洲古代,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关于“始基”的思想中已将对立统一的思想包含在内。在近代,黑格尔第一次用唯心主义系统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指出“一切事物本身都自在地是矛盾的”,“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从黑格尔的理论中吸取了精华去其糟粕,创立了对立统一规律的科学形态。毛泽东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矛盾论》中对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论述,许多在具体工作中分析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包括在内。他的《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部系统阐述矛盾问题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将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宇宙的根本规律,全面考察和系统阐述了矛盾规律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将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解决了中国革命所遇到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使中国重新回到了历史的舞台。

逆向思维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其实逆向思维也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应用。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逆向性思维在各种领域、各种活动中都有适用性,由于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适用的:例如金属腐蚀是一种坏事,但人们利用金属腐蚀原理进行金属粉末的生产,或进行电镀等其它用途,无疑是缺点逆用思维法的一种应用。再如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的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儿童的故事,实质上就是一个用转换·型逆向思维法的例子。由于司马光不能通过爬·进缸中救人的手段解决问题,因而他就转换为另一手段,破缸救人,进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对立统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对立统一的形式,相应地就有一种逆向思维的角度,所以,逆向思维也有无限多种形式。如性质上对立两极的转换:软与硬、高与低等;结构、位置上的互换、颠倒:上与下、左与右等;过程上的逆转:气态变液态或液态变气态、电转为磁或磁转为电等。逆向思维会使你独辟蹊径,在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有所发现,有所建树,从而制胜于出人意料。

对立统一规律贯穿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仅在思维上的运用有突出表现而且在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运用,曾经有人说过,艺术需要哲学,设计更需要哲学,不懂哲学的艺术家不是真正的艺术家, 不懂哲学的设计师更不是真正的设计师。。纯艺术和设计在所要达到的目的上是统一的,纯艺术是通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力把他的生活经验用某种艺术形式展现给艺术欣赏者。给人以精神上的美感就是它的目的,让观众感受到艺术家的心声。而设计艺术给人们带来实用和美观结合的产品给使用者带来愉悦,是设计者通过对人们生活的方式和习惯结合美学因素而创作的。然而它们在所运用的原理和工作的方式上又是对立的,实用性原理是设计主要考虑的,美学的因素是其次才考虑的,所谓设计出的作品可以是不美的但一定要是有用的。而研究纯艺术的艺术家们可以不考虑作品的实用性而专门研究美学因素和个人风格,它所表现的内容可以是抽象的,

设计作品却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内容。在这对立统一中,只有真正做到和谐统一,设计出来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艺术家才是真正了解冰冻的艺术的艺术家,才能得到人们认可的艺术家。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前行的道路上,既有美丽的风景,也有不尽如意的事情。人生的道路一直是阳光灿烂万里无云是不现实的,所谓人生八九不如意,不如意的境遇是普遍存在的,我们时常都会遇到。好与坏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有好就会有坏,就像美丽和丑陋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我们不能单单看到他好的一面或者单单看到它坏的一面,诚然我们的确无法改变将要发生的事,我们能做的仅仅是把坏的一面尽量向好的一面转化,做到对立中找统一,在统一中看到对立,比如: 对于急风暴雨的恶劣天气,不如超脱一些把它当作一种景色来观看或者当作一种自然现象来记录,说不定会有别样的思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如果我们真的能看破对立统一规律的真谛,并把它应用于生活与工作中,那么或许我们就不感叹生活的无奈与感伤了,也就不需要什么心理医生,或许连医院的病人也会急剧减少吧!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登记表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习题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习题 1.早就有人做比喻,说人的事业、爱情等都是0,健康是1,没有了1,全是0,有了健康,则是1 000 000……才能丰盛无限。由此可见 A.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关键部分功能不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D.人的事业、爱情不重要 2.我国目前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同时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存在,这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B.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只是短期存在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非公有制经济只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 3.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截至2010年3月17日15时,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共5 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 609万人。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体现了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B.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 D.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4.(2010江苏南通通州区回归课本)在2010年央视3?15晚会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司司长刘俊臣发布食品安全8项监管制度。食品安全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主要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 B.抓重点、抓主要矛盾 C.实践决定认识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发展与环境问题

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发展与环境问题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解决环境问题,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课题。社会的发展已不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的增长,而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哲学,来研究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指导我们解决其在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双方又同时存在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环境与发展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在我们当今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作为一对矛盾体,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必是以特定的环境因素作为物质的依托,因为任何与经济发展有关的行为都不可能凭空进行;而另一方面,保护和改善环境也需要经济支持,经济发展大可以为环境的保护提供所必须的资金和更为先进的技术,不然我们在环境保护这一方面便不会有太大的作为。 同时,矛盾双方之中的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既要反对离开重点谈两点的均衡论,又要反对离开两点谈重点的一点论。这就要求我们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即环境因素可以促进或阻滞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行为也可以优化或恶化我们的环境。所以我们要抓住环境问题中的主要方面,将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中的不好的方面向好的方面转化。 另外,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中存在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双方总有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在这里,发展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如今,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来说,发展的确在这当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也就是说,只有当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才能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环境质量才能改善。我们要运用马克思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来解决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相统一。 总而言之,矛盾是事物内部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坚持一分为二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的一点论。就如同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环境问题,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环境与发展是矛盾统一体,“发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环境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才能最终得到解决。而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我们应遵循客观规律,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相统一,以经济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以环境保护制约经济发展中不文明问题的出现,做到在保护环境中大力发展经济,创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国家。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课后练习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说明()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B.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 2.“经济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同时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分析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到矛盾的特殊性 B.做工作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C.办事情既要着眼于整体,又不能忽视局部 D.搞建设既要抓物质文明,又要抓精神文明

3.下面的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 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 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4.据信息产业部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突破4亿户,普及率达到每百人部手机;同时,消费者关于手机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的投诉在逐年上升。尽管当前手机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的投诉在逐年上升,但是却很少有人把它拒之于生活之外,这是因为() A.办事情应善于抓主要矛盾 B.看问题应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C.做工作应立足客观实际

D.对事物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2013年,从进出口形势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总体环境继续好转。但也应看到,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然曲折,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因素同时存在,外贸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但不会改变我国外贸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态势。上述论断体现() A.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无条件的 B.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C.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D.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6.“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得最多。“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④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学会有效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7.一批珍贵的花瓶在炉中烘烤,一座家神蜡像被人不经意地放在炉旁,开始溶化。它使劲抱怨炉火:“瞧,你待我多么无情!你使这些东西被加固,却让我熔化。”炉火答道:“这只怨你自己的本性,至于我,不管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我都是火。”这则寓言反映了() A.一切事物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B.事物内部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与性质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事物外部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与性质 8.十八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①意识促进社会发展②重视矛盾的主要方面,抓本质和主流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

最全面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精华版)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必默知识点: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二、知识梳理: 1、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对事物发展起 作用的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 2、矛盾着的双方在力量上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地位, 起的一方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叫做 矛盾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的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又,并在一定条件下。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主、次矛盾以及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 系原理的共同的方法论要求 (1)两点论:①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又要看到; ②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又要看到。(2)重点论:①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 ②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要抓住。 (3)二者是紧密相联的,两点论是的两点论,而不是;重点论是中的重点,而不是。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 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反对离开两点谈重点的一点论和离开重点谈两点的均衡论。)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是指在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得灵魂; (2)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的基础,也是的关键。 三、想一想: (1)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是什么?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摘要:“世间万物都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同时也具备着无数的对立面和统一面。而对立统一及时一个整体又是一对截然不同的关系。他们普遍的存在事物的内部,同时也普遍存在于事物与事物之间。 关键词:对立和统一,规律,阴阳,发展,绝对性,相对性。 什么是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 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对立和统一分别表示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时也可称对立属性为斗争性,统一属性称为统一性。而两个对立面之间也存在着自己的统一于斗争。举个简单的例子,两个人是同事,他们之间在工作上存在一件分歧,这也可以算作一个对立,虽然是很小的矛盾,但它必然是存在的。但是换一个角度看,他们所作的都是为了公司的运营,整体公司的利益。从这一角度看来他们之间又存在着统一的关系 所谓的对立面我们可以理解为竞争,统一面我们可以理解为条件或者整个竞争的过程。一个客观存在的规律。当然不论对立还是统一都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竞争必然能推动事物发展,这是大家普遍认知的。同时一件事有统一固定的规律可循,这不也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一个过程吗? 谈及对立与统一,我们不妨从中国古人的思想中去理解。对立与统一也可意象理解为天地阴阳。阴阳,阴气与阳气的合称,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阴阳相反相成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根源。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案:这是从宇宙起源角度谈到了阴阳,但不是对“阴阳”一词本身进行定义或解说。道者,导也。导者,向也。当混沌水汽从无序运动转向有序运动,就等于车辆上了正道,开始向目的地前进了。这种在正道上的有序运动导致了太极的诞生。太极就是“一”,它诞生于混沌从无序运动转向有序运动的那一时刻。太极一诞生,随后而来的就是天地的出现。天地就是“二”。天气下降、地气蒸腾,二气相合,其结果就是人的诞生。人就是“三”。“三”也包含万物生灵,人是万物生灵中最灵者,是它们的总代表。随后世界万物在阴阳交互作用中世代交替,保持种群和数量的平衡。“负阴而抱阳”表示出了“阴”为“阳”的基础或前提的意思。 阴阳学说很直观的告诉了我们天地万物都存在阴阳的关系。如男和女,天和地。日和月等等。很明显天地日月都是相互对立的两个物体。但是他们却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此为太极。而太极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万物本源。从现在的话解释,也就是

如何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解答主观题教学文稿

如何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解答主观题 2013年两道高考题都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但答案区别较大,如何给学生区分? 一般而言,“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阐明、分析)A与B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如何认识和处理好A与B关系”,就需要按照教材逻辑,加上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1(2013?新课标全国II?39题)(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14分)【解析】分析材料可以看出,有关部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接待游客量过多,忽视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导致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针对上述问题,从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等角度提出措施。 【答案】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分)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若限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是能够相互促进的。(4分)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从实际出发,探索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护。(4分) 例2.(2013?浙江卷?40题)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31分) 材料一: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年份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亿元) 研发经费支出(亿元) GDP(万亿元) 2006 2566 3003 21.6 2008 4490 4616 31.4 2010 6654 7062 40.2 2012 - 10242 50.8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明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11分) 【答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经济建设总要消耗能源与资源,排放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产生压力;生态环境保护制约能源与资源的开发利用,消耗一定的财力物力,对讲机建设造成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产之本、发展之基,保护好生态环境能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经济建设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统筹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领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基本内容对立统一规律包含以下基本内容:①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同一和斗争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属性,同一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斗争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同一是对立面双方的同一,它是以对立面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存在着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斗争的结果导致双方的相互转化,相互过渡。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它的条件性,任何矛盾统一体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普遍性,无条件性。矛盾的斗争性不仅存在于每个具体矛盾运动的始终,而且也存在于新旧矛盾交替的过程中。④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互相渗透,贯通为矛盾的解决准备了条件;矛盾的斗争性导致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不断变化,以致最终造成矛盾统一体的破裂,致使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 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在哲学发展的初期就已具有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易经》用阴阳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老子》提出“反者通之动”这一命题,概括了矛盾的存在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后世的哲学家常用分合、两一、参两、相反相成等概念表达事物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思想。在欧洲,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关于“始基”的思想中已包含有对立统一的思想,赫拉克立特提出“相反者相成:对立的统一”,亚里士多德则讨论了一系列范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在近代,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指出“一切事物本身都自在地是矛盾的”,“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吸取了他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也创立了对立统一规律的科学形态。其后,列宁第一次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对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论述,并提出了一系列在具体工作中分析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复习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习目标定位】 框题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识记理解分析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次矛盾 的含义 2.矛盾主次 方面的含义 3.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的含 义 1.主次矛 盾的关系 2.矛盾主 次方面的关 系 3.为什么 要坚持具体 问题具体分 析 1.主要矛盾和 矛盾的主要方面的 关系 2.两点论和重 点论的统一 1.用对立统一的 观点看问题,学会对 具体问题进行具体 分析 2.应特别注意逐 步提高学生适应时 代发展、社会进步和 参与社会实践的能 力 学会用对立统 一的观点看待人和 事,引导学生逐步 学会用对立统一的 观点看问题既是一 个思维方法问题, 也是一个道德问 题、觉悟问题 【课前预习填空】 1.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处于地位,对事物发展起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地位、对事物发展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相互,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关系 (3)在一个矛盾中,其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处于地位,起着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决定。处于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4)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又相互,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和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课堂学习重点】 1.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存在的领域不同。主要矛盾存在于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存在于客观事物的每一矛盾中。 ②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主要矛盾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的作用。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地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对矛盾次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③各自的对立面不同。主要矛盾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与许多次要矛盾相对立而存在。以各种次要矛盾为自己的对立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客观事物的每个矛盾体中,与次要方面相比较而存在,以矛盾的次要方面为自己的对立面。 ④识别的方法不同。主次矛盾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又要学会统筹兼顾。一般材料中有“中心”、“关键”、“重点”、“主题”、“主线”等字眼或意思都是讲要抓主要矛盾或要求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来分析。例如,“蛇打七寸”、“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一般材料中有“抓本质”、“抓主流”、“看形势”、“识大局”、“辨方向”等字眼或意思都是讲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或要求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来分析。例如,“我国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这就是从把握矛盾的主次方面角度来讲的。 ⑤定义不同。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客观事物的矛盾双方,有主要和次要之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 (2)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联系表现在: ①它们是属于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二者在自己的矛盾体中居支配地位,都决定着事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统一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统一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历年考试中,该知识点几乎每年必考,堪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重点的重点。考试题型方面,选择题和分析题都会考查。作为核心知识点,要求同学们既要掌握基本概念,还要理解并且学会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包括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等。下面老师针对对立统一规律的相关内容给同学们为一一梳理。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作为唯一科学的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两大总特征、三大基本规律和辩证法的范畴、辩证思维方法等内容。其中两大总特征包括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基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是因为: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源泉与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 二、矛盾的概念

唯物辩证法中所谓的矛盾是指辩证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辩证法中的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是人们的思维过程中出现的逻辑矛盾。逻辑矛盾是指人们思维过程中由于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自相矛盾,是主观造成的。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接、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它们的含义有明确的区别,而且矛盾的斗争性的存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同一性的存在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另一方面,两者又有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矛盾的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不存在脱离同一性的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也离不开斗争性,任何同一性都以斗争性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脱离了斗争性的同一性也是不存在的。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是要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要求我们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努力做到“求同存异”、“异中求同”。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矛盾存在于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即无处不在;二是在每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都存在着矛盾,即无时不有。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全面版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部分设计思路 首先在情景创设中使学生了解和理解知识,使学生透过历史史实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了解两点论和重点论的重要性以及学会活学活用矛盾特殊性是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次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时,一要注意把握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和联系。二要明确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作为认识规律,最根本的就是矛盾规律,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都属于矛盾分析法。学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要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地位、重要意义,并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加以区分,认清二者的关系。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识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原理;能结合实例,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的道理;以正反两方面的实例,阐释抓住重点、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并能用主次矛盾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原理,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识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了解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能结合实例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转化的道理;并能根据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的观点,对当前某一领域的形势发表见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①辨证思维的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②矛盾分析的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①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引导学生处理好“以学为主”和全面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的价值②初步学会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正确评价人和事。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情景激疑 解放战争的第三年,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巨大改变,中共中央从全国整个战局出发,认为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把战略决战首先放在东北战场,并制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国民党军封闭在东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夺取锦州,封闭东北国民党军。第二阶段会战辽西,歼灭廖耀湘兵团。第三阶段攻占沈阳,解放全东北。 设计问题:(1)回顾历史知识,谈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为何把三大战役的第一战放在东北? (2)在辽沈战役中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首先攻打最难攻克的锦州? (3)在攻克锦州前后辽西的地位是如何变化的? 问题提示:(1)东北战场从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上我军占绝对优势,并且东北是我党最大最稳定的根据地,同时东北背靠苏联,所以从全局上讲我们要集中优势兵力先打最有把握之仗,这体现了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是不平衡的,是有主次之分的。 (2)在辽沈战役中,毛泽东提出先攻打锦州,这是夺取辽沈战役胜利的关键,使敌人无法逃往关内,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顺利地消灭敌人。其哲学依据也是复杂事物中,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3)在攻克锦州前辽西处在次要位置,但当攻克锦州后辽西就成为了第二阶段的关键和重点,从哲学上讲就是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帮助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实例

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却是迂回曲折的。列宁称之为“螺旋式上升”,毛泽东称之为“波浪式前进”、“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之所以说总趋势是前进的,正是因为否定不是“抛弃”,而是“扬弃”,是在肯定一部分的基础上再发展,是集中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成果后的更加完善。而之所以说发展是曲折的,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斗争推动的。例如,种子到果实再到种子,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又如中国的民间谚语,“物极必反”是第一否定,“否极泰来”则是否定之否定。再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原始社会是公有制,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是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又将是公有制(不是原始社会的物质匮乏的公有制,而是经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发展后,物质极大丰富的公有制),这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2、下列命题蕴涵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是( ) A、“不平不陂,无往不复” 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C、“荣枯代谢而弥见新” D、“和实生物”我选AD A句中两个“不”,不难理解B两个引号中只各有一个“不” C循环,没有绕到“否否”上D句中的“和”便是“否否”,必然归宿是“肯定”,也就是句中的“生物”(动势强劲,显见辩证法),句中“实”我不知道 3、下列例子中表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A、B、C、D、E)A、冰——水——汽B、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像说C、团结——批评——团结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发的结合——近代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分裂——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E、麦粒——植株——麦粒E为什么也对 麦粒—植株—麦粒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可请看麦子的生长过程:麦粒做为种子,在所需要的条件具备之后,如适宜的土壤、一定温度和水分,它就会发芽。此时,麦粒本身被否定了。代替它的是从它内部生长起来的麦苗。麦苗是对麦粒的否定。生长出来的麦苗,经过发芽、拔节、开花、结果,最后又产生出麦粒。麦粒一旦成熟,麦棵渐渐枯死,本身又被麦粒否定了。这是否定的否定。作为否定的否定的结果,又回到了原来的麦粒。这种发展“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但实质上已;有了很大的变化,用哲学的语言表达就是:经过否定之否定:的周期性发展,事物已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九课主要学习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学生此前已学过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并在第九课第一框的学习中基本掌握了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但在这一框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却没有突出强调,而把其放在了第二框予以展开说明,因此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和深化,着重讲方法论。作为对前一节课的承接和延伸,学生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延续性。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难点: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确定依据】之所以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教学重点是因为这两个方法论要求是矛盾分析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无论是作为理论在考试中的应用还是作为一种改造世界的方法在学生实践生活中的指导作用都是不可轻视的;而将“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作为教学难点是因为这一知识点对于学生在理论应用时经常将两者混淆,导致做题时出现很多失误。

二、目标分析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记: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矛盾分析方法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理解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3)、运用:运用所学相关原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又要看到它们的联系,学会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学会坚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是这一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 2、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①合作探究法②多媒体教学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也叫矛盾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阐明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实在内容。 (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 所谓矛盾,是指反映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要素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辩证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简而言之,既对立又统一,这就是矛盾。 2.矛盾的基本属性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作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作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 (1)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联系。它包括两种情形: 其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就是说,任何矛盾的对立双方都不能单独存在,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各以自己的对立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其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这是矛盾同一性更重要的一层含义。矛盾的相互贯通表现为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有内在的同一性。矛盾着的每一方都包含和渗透着对方的因素和属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因为如此,在一定条件下,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事物的转化总是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最广泛的哲学范畴,它在内容上有着最大的普遍性和概括性,在形式上则有着无限多样性。如:互相否定、互相反对、互相限制、互相批评、市场上的竞争、学术上的争鸣等等,这一切都是斗争的具体表现形式,其间有对抗性斗争关系,也有非对抗性斗争关系。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从两者在矛盾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来看,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和事物的稳定性相联系,斗争性同事物的变动性相联系。

浅析对立统一规律

浅析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发展趋势的最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若干规律和范畴的核心。矛盾作为关系属性,之所以能成为一切关系的基础,是因为它选取了世界上最基本的关系,即两方面之间的关系。而这两方面不是具体的两方面,而是抽象概括出的带有普遍性的两方面。因此,矛盾关系既有普遍性,又有代表性,同时它又是构成多方面关系的细胞。 矛盾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古希腊和中国的思想家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注意到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现象,并从哲学上进行了概括和说明。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代思想家的矛盾观还是朴素、直观和自发的。黑格尔在近代矛盾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第一次使矛盾思想具有了自觉的(但是唯心的)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以往辩证法思想的优秀成果,总结了现代科学发展的理论成就,正确地揭示了矛盾的实质,形成了唯物辩证的矛盾的科学理论。 一、什么是矛盾?它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它作为哲学范畴,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及对立统一,对立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的属性,体现双方的互相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它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哲学范畴,阶级斗争,生存竞争,机械运动中的排斥与吸引等都属于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的趋势。 二、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连接的。同一时以对立面的差别为前提的。斗争性寓于斗争的同一性中,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存在着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斗争得结果导致双方相互转化,相互过渡。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任何矛盾的统一体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而矛盾的对立性是绝对的,它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对立面的统一不是无条件的,凝固不变的,对立面的斗争性迟早要打破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使原有的矛盾统一体解体并形成新的矛盾统一体,矛盾的同一性为矛盾的双方相互渗透贯通准备了条件,矛盾的斗争性导致了矛盾双方的力量的对比和相互关系得到不断变化,以致最后造成矛盾的统一体的破裂,旧事物被新事物 取代。 三、对立统一规律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区别开来。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和把握这些规律的关键。矛盾分析法是认知事物的内部的根本方法,也是实际工作中的根本方法,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因为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试金石。 四、对立统一规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存在 就拿人来说,人一定是矛盾的,就算你我之间根本没有斗争的情形发生,我们仍然是矛盾的。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我们的看法感觉不一样,这就是矛盾,因此两个不同的人就是矛盾。同一个人也是矛盾的,以我们的内心来讲,信念的活动,前念和后念也会矛盾,因为普通所见的都是矛盾!男人和女人结婚是正常的事,但为什么男人和女人要结婚?目的就是希望和谐统一但是两个矛盾的东西相加,又制造出另一个乃至无数个矛盾的东

用对立统一规律的相关原理,论述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用对立统一规律的相关原理,论述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这是因为: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什么叫和谐社会?我想每个人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而我对它的理解是:首先先从和谐这个词来看,“和”字左边是一个“禾”字,右边是一个“口”字;“谐”字,左边是一个“言”字,右边是一个“皆”字,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人人都有饭吃,人人都有说话的权利!理想中的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互不侵犯,互助互利,人人都能获得幸福的社会。对和谐社会的理解有很多种,它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协调的状态,对于我们每一个老百姓而言,就是人与人之间能否做到和睦相处,能否做到关系融洽,而比之国家而言,那它更是体现着一个国家社会与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能否得到协调,能否达到我们平时常说的所谓可持续发展,所以真正的和谐社会其概念应该很广泛,既有狭义的一面,也有广义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 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 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 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它是对事物辩证认识的实质; 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 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要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逻辑矛盾是指人们思维 过程中由于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自相矛盾;辩证矛盾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 列宁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 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 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 容和多样的形式。不同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斗争形式.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斗争形式也不同。不能把斗争性归结为一种形式,也不能把斗争形式的改变误认为斗争的消失。对于多种多样的斗 争形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 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形而上学割裂了矛盾同一性和 斗争性的关系,“在它看出有差别的地方就看不见统一,在它看见统一的地方就看不出差别”。这 种只见对立、不见同一或者只见同一、不见对立的观点往往造成思想上的绝对化和片面性。同一 性和斗争性相互制约的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它是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 基础,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方法。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仅揭示了事物联系的实在内容,而且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就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或 者说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 物的发展。 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各有其作用。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 要表现在:(1)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2)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3)由于 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2)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同一性和斗争 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不同的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斗 争性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了解同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