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方法论》笔记

《新闻采访方法论》笔记
《新闻采访方法论》笔记

《新闻采访方法论》笔记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新闻采访方法论概述

1 采访定义、目的、任务、方式

2 独立性和舆论监督以及对记者的要求

考点 1:新闻采访方法论新闻采访方法论是研究新闻采访活动中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正确处理这些矛盾的科学。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闻学中的应用基础理论。

材料与事实

采访与事实角度与事实

立场与事实

取和矛的矛盾

新闻采访方法论概述记者和采访对象生和熟的矛盾

说和做的矛盾

十条基本采访方法

考点2:采访

1. 采访实质上是人的一种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贯穿于采访活动的主要矛盾:认识主体记

者同被认识的客体事实之间的矛盾,即主体同客体之间的认识与被认识,反映与被反映的矛盾。被认识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有传播价值的事实,记者必须在社会活动中,同采访对象发生一定交往,才能完成采访活动。

2. 采访是新闻记者(包括业余报道者)为进行新闻报道所做的了解客观情况的社会活动。

采访的四个要点:谁——主体,为什么——为新闻报道,做什么——了解客观情况,范畴——社会活动(区别于私人活动)。

采访与一般的了解事物就有很大的区别,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具体任何和要求的、自觉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这类认识事物的活动我们称之为:调查研究。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特殊性体现在:

采访的目的——传播特殊的目的,传播(为了进行传播),不仅“传”,而且“播”,

传播的对象广泛。向大众传播,大众和传播是两个制约因素。

1、为了向大众传播,新闻采访就要猎取哪些内容上重要的、涉及最迫切问题的、大众关心的、

有一定趣味的事实。

2、为了向大众传播,不仅要在采访中“沙里淘金”,把那些没有新闻价值的,大众不关心的

东西筛选掉,有时还要做更加广泛的调查,“旁征博引”,向传播对象提供更多的资料,以便他们能更好的理解新闻事件本身的意义。

3、为了向大众传播,记者的采访有极大的伸缩性和灵活性。可以对大量的社会现象做广泛的调

查研究,也可以对一个完整的事件做全面或者片面的调查。

4、为了向大众传播,记者必须考虑他的报道的主动性。

特殊要求:“沙里淘金”、“旁征博引”、“灵活伸缩”、“形象生动”

?采访的基本任务采访的基本任务就是要迅速地了解到典型的、有新闻价

值的、真实的事实。

○1迅速地了解到时间性是调查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不仅要求记者迅速了解已经发生的事实,选择适当的时机采访事实,还要预见将要发生的事实,选择适当的时间采访事实,洞悉时间的因素将会影响一个事实的价值。

○2典型的(或足以说明问题的)选取典型事实,不是根据主观愿望,鉴于对广泛事实的了解后

○3有新闻价值的

○4真实的真实性是重要的问题;一个完整的事实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

○5事实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新闻记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采访的基本方式——社会活动记者采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活动方式,这里的社会活动是

狭义上的,是指那些非行政的、非法律的、又非纯属私人的活动,指那那些人与人间平等地、自由地进行的社会活动。

考点 3:独立性和舆论监督(★★★名词、简答、论述)记者活动的相对独立性,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基础。舆论监督是一种特殊的监督,特点和优点是:

1、一种弹性比较大的监督,大事小事,严重的事,一般的事,监督面广而灵活。

2、各种监督的增效剂。

3、成本低。

4、本身接受监督的监督。(容易与媒介的社会责任等相关话题相结合)

独立性对记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记者必须正确认识自己,善于独立思考。

考点4:采访的难点(与记者自身能力、素养相结合)

1、既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任务,又要对客观事物有真实、深刻的认识,这是记者首先感

到的困难。

2、记者采访的题材广泛、多变,同时,他的每一个调查结果——报道,又需要适应广泛(广

泛的题材,满足广泛的需要)对象的需要,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报道既要形象生动,又不允许有一点虚构。这虽然是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苦难,却向采

访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

考点5:记者采访活动的风险性(可能性不大,简单记忆)

1、工作上成败不定的风险。采访能否成功往往取决于记者的工作环境,包括采访的题材,

采访对象的状况,采访的时机等等。

2、报道对错未卜的风险“最先说话”、“说自己不懂事情的话”、“很快说话”、“公开说话”、

“经常这样说话”

3、风口浪尖上的风险。记者活动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尖锐性。与记者观点不同的人,利益受到

记者报道影响的人,会对记者发出无端的攻击。坚持真理是要付出代价的。

4、记者的人身风险。

4 与后章知识点相结合:①采访的定义 ②舆论监督 ③采访活动的风险性

材料的分类相对性和两重性

第二章 采访与事实 第二节材料与事实

第一手材料优点和局限性 间接材料的优点 重视三、四手材料

正确对待六种现象

材料加工的要求 本章

主要以简答、论述为主

考点 1:事实(一般不单独考,与别的知识点相结合) 是客观事物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较为完整的发展过程。是客观、现实的、第一性的东西。

考点 2:材料 是事物和事实的各种形态、各种性质、各种来源的表象、表现、反映和记载的总称。材料不 等于事实,但要了解事实,却一步也离不开事实。

考点3:材料的分类(与考点9结合)

按照材料来源和传递过程进行分类

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 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着重理解,与新闻真实性) 第二手材料:在记者和事实之间存在着一个中转环节的材料,记者从当事人和目击者那里得 来的材料就属于这一类。 第三、第四手以上的材料:在记者和事实之间存在着两个以上中转环节的材料,记者从非当 事人和非目击者那里得到的情况,总结概括性的材料,都属于这一类。

考点 4: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名词、简答、论述) 本知识点着重阐述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往年未考。但是新媒体转发问题,多思考延伸。 1、 报道中有没有足够的和必要的第一手材料,是一个记者是否进行了独立的、不可替代的、

有成效的工作的重要标志。 2、

具有很强的实证性

3、 虽不能说是检验第二手以及第三手、第四手材料的标准,但是订正、检验这些材料的重 要手

段和途径。

4、 从获取第一手材料入手来展开和深入自己的采访活动,是许多有经验的记者经常使用的 方法。

5、 从新闻写作的角度看,记者采访到的第一手材料往往是最形象生动的、因而也是最引人 的材

料。

6、 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意义,还不限于新闻工作本身,它与其他部门工作和科学研究也有密 切关

系。

考点5:第一手材料的局限性(名词、简答、论述) 1、 直接观察,也会出现两反面的偏离事实的成分:重要的客观事实没有掌握,同时又加进 了若干的主观因素。(①主观上,记者急于发稿、抢新闻;②客观上,环境因素)

2、记者观察时间的局限性。

3、记者的观察和某些物证材料的本质含义的不确定性。

4、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

1 2 3

作为认识事物主体只限于“本人”,同更多的人,同群众比起来,带有很大局限性。记 者应该明确,对于自己直接获取的第一手材料,无论是广度(数量)、深度(质量)都 是有限的,收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事物本身的发展阶段,事物现象的复杂程度; 记者采访观察时客观

环境和条件(包括记者使用的观察工具)

; 记者的立场; 记者观察的角度; 记者的知识水平; 记者的思

想放,认识放; 记者的

心理状态,等等。

考点 6:全面认识第二手材料和第三、第四手材料 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大量的第二手材料和第三、四手材料,这是记者调查研究的重要特点之一。 记者采集材料时,要像搞商业那样,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减少到可能做到的最低限度才为理 想。还要“广开门路”,不仅要广泛收集各种材料,而且要对同一个问题要注意收集不同的 材料。

考点7:间接性材料的长处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长处?(名词、简答、论述)

与第一手材料相结合

1. 间接性材料——主要是哪些正式形成文字的材料。经过了相当多人的劳动:认识主体的

人数多,是各种形式的集体或集合;认识的材料多。

2. 材料经过中间环节的加工,如果这种加工是科学的话,那么这种间接性材料会更精粹、

更全面、更反映事物的本质。

3. 有些间接材料比记者的直接性材料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如关于科学技术新成果的报道,

科技成果水平的鉴定,记者只有引用间接性材料——有关权威人士的评价,而决不应该 使用记者直接观察代替科学的评价。

4. 在我国,各级党政机关、研究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所搞的调查、总结、报告、

典型以及新闻报道等现成的材料也日益增多。对公共关系工作和材料,我们不应抱着简 单的否定的态度。

考点8:材料的相对性和双重性

与材料的定义相结合 1、所谓材料的相对性是指第一手材料、第二手材料、第三、第四手材料这种分类,都是相 对于记者而言的。 2、材料的双重性,是指同一个材料,对记者来说,可以当两种材料用,既可以当作第一手

材料,也可以当作第二手材料。一份材料有双重“身份”。

考点9:从认识阶段上分

分为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

1、现象:是指直接被我们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外表形态。

2、本质:本质是事物的性质及此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3、感性认识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性认识才能解决本质问题。(如何使用材料上) 对记者而言,有两种不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容易混淆:①采访对象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 识,向记者提供的感性认识材料和理性认识材料 ②记者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 2 3 4 5 6 7

考点10:两类、六种现象

本质性现象(正象) 事物特有现象 偶然性现象(废象)

假象(歪象)

社会现象 合理的宣传性现象

宣传性现象 不合理的宣传性现象

半合理宣传性现象 1、事物特有现象:是事物在一般情况

(无宣传和采访)下自身呈现(自身毛段决定)出来 的现象。

①本质性现象(正象),是直接得、正面地、典型地显现事物的本质;

②假象(歪象),歪曲以致颠倒地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但有时候也在某一侧面显露事物的 本质;

③偶然性现象(废象),对显示事物本质无关紧要的、纯属偶然出现的现象。 2、宣传性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一定情况下,由于宣传和传播的影响和干扰而 产生的、或者为了满足某种宣传目的而人为制造的一类现象。 同假象是不同的,“假象”是事物本身特有的,宣传性现象是为了宣传目的或受宣传影响由 某些人从外面加给事物的;假象是事物本质的“歪象”,而宣传性现象则不然。

合理的宣传性现象,指那些虽然为了宣传目的而安排的、但并没有改变事物本质的现象。

新闻发布会 不合理宣传现象,纯属为了达到某种宣传目的人为设计制造的用来掩盖或歪曲事物本来 面目和固有本质的现象。大跃进 半合理宣传性现象,指那些既含有合理成

分,又含有不合理成分的宣传性现象。美国总 统竞选

记者对待 6 种现象的态度: 本质性现象:正象,记者收集的最主要的感性材料,数量上全面,质量上精炼 偶然性现象:废象,逐步筛选

假象:歪象,考察记者洞察力 合理的宣传现象:借用,同时防止满足于这种材料和单纯使用这种材料 不合理的宣传现象:警惕免受欺骗

半合理的宣传现象:谨慎 总之,采访中的记者应该:重视正象;抛弃废象;洞察歪象;利用合理的宣传性现象;警 惕不合理宣传性现象;分析半合理宣传性现象。(与新闻真实性和记者职业素养相结合,及 面对各种现象如何处理)

注意识别宣传性现象和重点防范不合理的宣传性现象

考点 11:材料加工的基本要求 1、三项

要求:真实性、完整性、深刻性

2、事实的 7 个要素 5W: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事(what )、何因(why );how 怎样,M(meaning) 实质意义、本质的意思

3、现象和本质的对应性 事实只是现象与其相对应的本质的统一体,不是现象同任何所谓本质的统一体。

4、现在和本质的相对性 1 2 3

某一个事实,固然本身有其特有的本质,但在更大的范围内,它又仅仅一种现象。5、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的统一新闻真实性原则,应该被理解为禁止性原则,即:它要求新闻报道不违反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而不是要求每一条新闻都必须完整地反正出事物的本质。记者采访,第一步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要求做到现象真实:第二步是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要求做到本质真实。

①报道歪曲了事实的本②在材料不充分的情况③报道只提供现象,对④报道对事实的本质做质下,对事实的本质妄下本质不予涉及或采取很了真实的反映。深刻程

结论慎重的态度,不下结论度可能有所不同。

违反区符合区

考点 12:材料加工的基本方法(可能性不大)与材料的定义、记者素养及新闻真实性相

结合1、材料采集和材料加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必须互相结合、同时进行,这是记者采

访工作的特点。

2、材料加工总的原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程序:

A. 对所有的已获得的材料进行分类。

B. 对单个材料,起码是较为重要的材料,进行分析。

C. 按照弄清事实的需要,把一些材料加以比较,辨真伪,优劣。

D. 按照事实的需要,把一些材料彼此联系起来,综合成一个有机的材料整体结构,最

后形成报道。

3、核实是采访的重要组成部分

错误方法:

1)向提供消息的本人“核实”;一般说只能用其他的材料来证实、核实需要核实的材料,决

不能自己证实和核实自己。

2) 用更少直接现实性的材料证实或核实更多直接现实性的材料,在情况传递链条上,用远

离事实的材料去证实、核实更接近事实的材料。这是“倒行”现象。

3) 把审查当成核实。基本的

核实方法:(结合使用)1) 溯

本求源。

2) 寻求物证。就一般情况而言,口头材料的可靠性不如文字材料,文字材料的可靠性不如

物证材料。

3) 多方证实。各种材料、各种人的材料、各种时间的材料

4) 逻辑判断。

5) 技术检验。

6) 校正误差。在核实工作中,记者可以得到各级党组织、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群众的

有力帮助。 4、当记者无法确切核实或证实所用的材料,但还必须报道时。采用注明消息

来源,或支出材料出处的方法。

1) 注明消息来源。如,玛丽市长说,罢工将于明天告终。

2) 暗示消息来源。如,囚犯10名今晨出狱。暗示出处是狱长。

3) 为了保护某些人或应消息来源的要求,记者不明确地说明出处。如,记者昨晚从权

1 2 3

威方面获悉……

4) 记者对所有议论材料务必交待出处。如,市议员玛丽宣称,汤姆市长不能胜任他的

职务。

考点13:对材料认识的归纳及对记者的要求

与材料定义,记者的素养相结合

1、材料是记者采访活动中面对的基本的客观现象。

2、把握材料的特性,关键是认识各种材料中包含着的各种矛盾。

1) 有些材料中包含的材料提供者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存在的矛盾;

2) 各种材料对记者来说也是一种客观存在;

3) 材料存在的缺陷,记者认知的局限,除了个人因素造成的还和社会因素分不开。

3、材料是记者了解事实的桥梁,材料是加工对象,成品是对事实的认识。材料是无限丰富的,

但采集和加工材料都必须围绕一个目的——廓清事实。

4、记者要做观察家,宏观——宏观把握材料,宏观思考问题,宏观分析事物。

第四节角度、立场与事实新闻价

值新闻敏感新闻角度尊重事实才

能尊重真理客观、公正

记者的双重任务“干预Th活”

考点1:新闻价值(选择事实和材料的重要标准)

1、1)定义:①新闻价值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社会属性,是指这个事实可能给社会人

们带来新的信息的分量(包括数量和质量)。②新闻价值是新近发生和发现的事实中,事实的新变动中,所包含的给社会人们普遍感兴趣的新信息的分量。

2)新的事实、新的信息和普遍感兴趣是构成新闻价值的三个基本要素。

3)新的信息的分量包括:①数量方面:新的事实中包含的新的信息数量较大,新闻价值越高;②质量方面:新的事实中包含的新的信息的质量越高,新闻价值越大。

4)必须明确:新的事实、新的信息、新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是不断运动和发展着的东西,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动而变动。因此,新闻价值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2、西方学者提出的新闻价值的要素:影响、效果、时间性、显要性(声望)、接近性、反

常和变动

新闻价值和报道效果事实中的新闻价值,经过采掘和传播,必然要产生一定的社会效果,这就是报道效果。新闻价值虽然没有阶级性,但新闻报道就总体来说,是有倾向性的。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价值是事实中新闻价值的反映,但两者有区别。新闻事实中的新闻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是客观见于主观的。传播工具的控制者、掌握者,他们在进行报道的时候,并不仅仅是按照新闻价值大小作为衡量标准的。他们更关心的是报道效果。这是新闻政策要解决的问题,世界上不存在超功利主义。

考点2:新闻敏度

1、定义:新闻敏度是一种新闻素养。是记者对事实中新闻价值的发现和辨别的能力。较高的

新闻敏度,可以使记者在大量的事实中发现那种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具体事实中有价值的部分,辨别其价值高低,了解这些价值在社会不同范围的分布情况,知道这些新的信息将会引起怎样的社会效果。

1 2 2、 记者新闻敏度的形成主要依靠: 对现存的(原有的)事实的状况、内在联系(相互的、

历史的)有必要的了解。这 有利于在记者的头脑中形成一条由已有事实形成的

“地平线”。 坚持不懈地、全神贯注地对带有新的信息的新的事实进行搜索和追踪,以预测新闻 事实的发生。

考点3:新闻角度

1、 定义:新闻角度是指新闻记者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 于

记者更迅速、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更准确、鲜明地表现这些价值。

2、从记者采访来说,新闻角度包括:

1 接触事实的角度,采访成功的记者是从最易开采新闻价值的地方去接触事实的,这 种

地方本身就具有新闻价值。

2 观察事实的角度,包括直接用眼目的观察,“了解”意义上的观察。

3 解剖事实的角度,a.事件性的报道新闻角度较好选择,只要把事件的经过写出来就

可以;b.非事件性的报道,角度选择困难。 采取横切和纵剖,横切便于了解面貌,纵剖适于深挖原因,采访中两者相结合。

4 筛选事实的角度。 接触事实的角度和观察事实的角度,着重研究记者同事实如何发生外部联系以便于开采 新闻价值的问题;解剖事实的角度和截选事实的角度,是侧重于研究记者从何入手,揭 示事实内在联系,以便于开采新闻价值问题。角度的选择与事实本身的特点、记者报道 形式和具体任务密不可分。

新闻角度与事实本质 选取新闻角度是为了更好地挖掘和表现事实的新闻价值。挖掘和反映事实的新闻价值并不等 于就全面地认识了事实,认识了事物的本质。选择新闻角度必须要注意:①正确处理事实中 有新闻价值的部分同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②正确处理突出新闻价值和反映事实本质之间的 关系。不要因为追求新闻价值歪曲事物的本质。

选取新闻角度常见的错误做法:

1、随意变角度——“万能事实”

2、通用式角度——“标准事件事实”

3、 强加于人的角度——“面团事实” 有意地向对方施加影响,让对方说出自己想要他说出

的话。把诱导变成引诱。

4、“只取所需”的角度——“配色盘事实”

5、 美化的角度——“理想化事实” 正确解决新闻角度和事物本质的关系,要做到:①正确认识事实和事物各个侧面之间的关 系;②正确分析各个事实之间的关系。

考点4:正确认识事实各个侧面之间的关系

1. 一件具体的事实,总是多侧面的,“宏观事实”也是多侧面的。

2. 改正单侧面报道的思想;新闻报道的浓缩,必须是按照原来事物各侧面“比例关系”浓 缩

(“缸杯法”)。

3. 记者掌握了多侧面报道的思想,可以有效地防止片面性,减少报道的副作用,提高报道 的

预见性。

考点5:正确分析各个事实之间的关系

1.单线因果联系2、放射状因果联系

3、收拢型因果联系

4、多线型的因果关系

5、反馈型的因果关系

考点 6:立场与事实的定义局限性较大,和别的知识点

糅合立场:指的是记者的政治倾向和基本理论观点事实:

指的是记者所报道的事实

考点7:尊重事实才能尊重真理

与新闻真实性、记者立场、职业素养相结合

1. 记者的进步的、正确的立场,是他能够报道事实真相的重要保证。

2.记者的政治是不能代替新闻工作的规律和原则的。违背新闻工作规律并不能很好地为正

确的政治目的服务。

3. 新闻报道中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真实的事实。这个事实本身的性质、意义、影响,都是

不以记者本人的意愿为转移的,记者的立场、倾向、方法对事实的报道的影响,受到很多限制。

4. 事实不仅不会“服从”记者的立场,而且可能影响以致转变记者的立场。

考点8:记者的双重任务

双重任务不仅是任务更是责任可与①对记者的要求②新闻责任③新闻从业道德相联系

1. 记者通过帮助那些改造世界的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来改造世界的。

2. 报道事实和宣传主张这是新闻报道也是记者的双重任务。担负着“上通”和“下达”的结

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三贴近”方针,也是双向的。

3. 既要宣传党的政策,又要检验党的政策

考点9:客观、公正

1. 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应该站在超然的立场上,不要把任何个人观点和色彩带到事实的

报道中去。“客观”也可以理解为“客观实际”,就是说,新闻报道必须符合客观实际。2. 客观与公正的相对性

1) 整体和个体的差别。整体的倾向并不都是从改变单个新闻的客观性中获得,可以通过新

闻题材的选择、各类新闻所占的比重、新闻发布的时机、对新闻的不同的编发处理等体现出来。

2) 不同类型新闻的差别。

3) 客观性标准的相对性。

考点 10:客观手法的重要性客观地叙述事实,就是新闻的客观手法。越是写得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隐蔽自己的意见。这便是客观手法的技巧。

考点11:“干预生活” 干预生活的原则:(与采访

要求、记者的素质结合)

1. 记者的干预结果不能违背事物的规律,制造新闻事实。

2. 记者的干预范围要限制在新闻事实的采访或表达的方式上、不能改变新闻事实本身。

3. 记者干预的手段应限制在新闻业务范围之内,不应直接发号施令。

考点12:来自互联网的干预

新媒体舆论监督与干预有怎样的意义和作用 网络上的舆论监督和干预,是一个新事物,尽管它有种种局限甚至弊端,例如自发性带来的 某种不确实性甚至盲目性等等,但总体来说,它会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对国家的民主和法 制的建设,对推动社会进步,会有巨大的作用。

第三章 记者和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

消息来源(如何获取、发展消息来源)

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

三种矛盾 两

种提问方式

四类采访对象

新闻策划

考点1:采访对象

1. 凡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向之索取信息(情况和意见)、或者那些以各种方式(不只是语

言)向记者提供信息(情况和意见)的人,都可称之为采访对象。

2. 采访对象分为报道对象和消息来源

考点2:消息来源

1. 重视消息来源

1) 消息来源的情况如何,不仅决定了记者工作的质量,而且决定了记者的采访工作能

否进行。

2) 广义上说,只要能够向记者提供必要的情况就能成为消息来源。经常性消息来源。 群

众——不竭的源泉。

3) 记者要把本人的活动同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宣传部门)各广大通讯员的活动有

机结合,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最可靠、最得力、最经常的消息来源;要建立自己的“情 报

网”。

2. 选择消息来源主要是经常性消息来源,注意哪些条件? 与新闻

真实性及报道客观性相结合;记者筛选信息(记者素养) 1)

了解新闻报道所需要的情况

2) 反映情况比较准确

3) 反映情况比较迅速

4) 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权威性、代表性

5) 热心于这方面的工作

6) 有做这方面工作的时间和条件

3. 保持和发展消息来源,必须做哪些工作?

一种记者的能力,记者素质 1) 要经常同消息来源保持联系,保持“热线”的温度; 2) 要尊重消息来源的劳动,发表时署上他们的名字; 3) 要讲信用

1 2 3 4 5 6 7

4) 帮助消息来源做一些应做的事情

5) 保护消息来源

6) 要经常检验消息来源的状况,注意随时加以更新

7) 记者的有成效的报道也是保持和发展消息来源的重要条件

考点3:记者和采访对象关系的特点

1. 繁杂性

按其情况内容和类型来说,是非常繁杂的,要求记者:1)

花费相当的精力了解和学习各种社会交往的知识;

2) 在采访前,把记者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根据已知情况做个具体分析,作出必要

的估计;在采访过程中,要善于根据新发现或新出现的情况,适当调整这种关系。2. 双向性

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不是单向关系,而是双向关系。记者要观察、了解、考察、挑选采访对象;采访对象也一样。

3. 对等性——合格的对话者“双向性”必然要求“对等性”:无论是记者还是采访对象都

希望自己遇到的是一个“合格的对话者”。

选合格的对话者——尽量寻找理想的采访对象;做合格的对话者——记者努力具备和对方平等谈话的本钱。

4. 代表性——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分离他的采访对象是采访对象,而他的服务对象却是

广大受众。记者是作为传播对象的代表同采访对象打交道的。首先要考虑到自己的服务对象——读者、听众或观众的需要和爱好。在政治上,记者不应该偏向采访对象或者传播对象任何一方,必须按照人们利益,独立地作出判断。

考点4:“取”和“予”的矛盾如若取之必先予之

记者的采访技巧、采访禁忌

1. 六项条件

从取方(记者)对予方(采访对象)的要求来看,希望自己的对象:1)

有情况:具有他所需要的情况或材料

2) 愿意谈:愿意谈出这些情况或材料

3) 善表达:善于表达或传达这些情况或材料

本人的表达能力问题,“找媒介”。

从予方(采访对象)对取方(记者)的要求来看,希望从对方知道:1)

要求明:对方想知道哪方面的情况

谈话的题目、范围、乃至记者大体上的想法,告诉对方2)

反应灵:我的谈话在他那里引起什么样的反应

争取和对方交流、交谈;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边交谈,边思考,边分析。3)

交底清:这次谈话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交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除对方提供情况的顾虑;交底中一定要留有余地,不要说

得过死、过绝、过满。

2. 如果遇到采访对象不愿谈时,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以下三种采访方式:

1) 诱发式提问或诱发式谈话

2) 激发式提问或激发式采访——用问题刺激对方

3 能否激而发之,不取决于记者的愿望,而取决于记者的工作。不仅要对有关的 问

题有深刻全面的了解,而且要对采访对象的特点有清楚的了解。 防止乱“激

发”

,注意所用言辞。 3) “自发式”的提问或自发式谈话——问题一旦提出,即使采访对象不回答问题,或

者“无可奉告”,记者仍可以写出报道。

采访技巧:

在记者所的问题,实际上已包含了对新闻事实的叙述(报道)

; 在谈及新闻事实时,记者把本意是要核对的事实当作既已认定的事实来加以叙 述;

在进行批评报道时常用。

采访方式交替使用。

3. 两种提问方式

1) 开放式问题

1 定义:就是问题提得比较概括、抽象、范围限制不很严格,给对方以充分的自

由发挥的余地

2 特点:

a) 给对方以更多的自由 b)

但是双方联结比较松散

c) 气氛较为轻松、自如 d)

但是比较难以挖得很深

e) 记者提这种方式问题较为省力,给记者以“喘息”

f) 但是采访对象要认真负责进行回答的比较困难

3 一般适于转入话题、搜索情况、调节气氛、发现遗漏、缓冲记者的压力;但是 也

会使谈话变得冗长、松散、浪费时间

2) 闭合式问题

1 定义:就是问题提得比较具体、单纯、范围限制地很严格,给对方离题自由发 挥

的余地很小,一般要做较为直接的回答。

2 特点:

a) 留给对方的自由余地较小

b) 但是双方联结得比较紧密、具体

c) 问题具体、范围严格,可能因记者选择不当而丢掉更好的提问点 d)

但若选择得当,极利于深入情况和获得对某个问题的明确回答 e)

需要花费较多精力,“小中见大”

两种提问方式结合起来,交替使用。要有针对性的提闭合性问题(对记者要求高,需 要掌握较多的具体情况)且要问题关键),激发式的提问或采访都是闭合问题。

4. 不应该怎样提问

1) 不要提太大的问题

2) 不要提过多外行的问题

3) 不要提暗示性的问题

4) 不要提过于轻率的问题

5) 不要提太“硬”的问题

6) 不要提审问式的问题

考点5:“生”和“熟”的矛盾 1 2 1 2

1. 每次采访过程都是记者和采访对象由生疏迅速转化为熟悉的过程

1) 记者和采访对象的熟悉最好是相互的。不仅是了解情况,主要是交往上、联系上的

熟悉,以采访到对方的心里话。

2) 彼此熟悉的标准是不同的。因具体情况,在内容和程度有很大差异。

3) “生”和“熟”的结合,做到既生疏又熟悉,既熟悉又不失去新鲜感。保持一定的

距离感,保证新闻的客观真实性。

总之,要善于和人打交道,善于迅速同对方混熟,但是不要熟得过分,这是记者的工作对记者的作风和素质提出的要求。

2. 怎样促进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由“生”向“熟”转化

1) 求同存异,以同攻异“同”包括,共同的经历、观点、年龄、家乡、学

历、爱好、口音等。 1 谈话尽量从寻求共同开始。“我妈妈也是小

学教师…

2 善于寻找共同点哪怕是很小的点以打破僵局

3 在平时多积累

2) 深入环境,找媒介熟悉采访对象

生活和工作的环境。

3) 由远而近,循序渐进

考点6:“说”和“做”的矛盾(从记者的角度看)

1. “说者”与“做者”

看事容易做事难

1) 记者只侧重于从新闻的角度研究与新闻关系较密切的因素和部分。脱离实际工作,缺

乏实践经验,对一些事物缺乏正确、深刻的理解。且对采访对象来说,记者的采

访是一项突然到的、意外的、附加的任务。

2) 但是善于把实际工作的经验上升到理性加以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性;见多识广,更

大的概括力,“旁观者清”。

2. 既要联系实际,又要与实际保持一定距离

与新闻客观、记者素养结合

1) 明确记者工作同实际工作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为实际工作服务的思想

2) 必须和实践者息息相通。对实际工作者的有深刻的理解,了解他们的处境和心理

3) 为了克服“说者”的弱点,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去专门从事一个阶段的实际工作。把

“说”和“做”、宣传工作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

4)与实际保持一定的距离。一,不是所有做的内容都可以原原本本地变成传播的内容;

二,有利于保持舆论的相对独立性。

只有既联系实际,又与实际保持一定的距离,记者才能既了解实际情况、深入现实,又不丧失观察问题的客观性;既保持主人翁的感觉,又不放弃社会舆论机关的监督、批评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

考点7:记者的思路

1. 工作具有很强的双重性和双向性: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的又是人民的;既要宣

传党的政策,又要检验党的政策,既要自上而下,又要自下而上;既是宣传机关又是舆论机关,宣传领导机关、领导者的意图,反应社会的舆论、群众的呼声。

2.这种工作特性要求记者有沟通的思路,把两方面的想法沟通起来。上下结合的双向性报道。

考点8:四类采访对象

与记者职业素养相结合

1. 肯定和表扬的采访对象

1) 利益、立场、观点一致

2) 记者的采访和报道,其目的和预计的结果将会肯定采访对象的工作或行为,也许会

给他带来好处

注意不能用理智代替感性

2. 批评和教育的采访对象

1) 双方的基本利益是一致的

2) 在一些问题上,立场、观点、利益有不一致的地方

3) 采访所涉及的事情主要是双方不一致的那些问题。记者的报道,将要对采访对象提

出某种程度的批评。

必须注意:

1) 分清层次。对错误事实搞清楚,不要夸大,不要当成批判对象或摧毁对象。

2) 交流核实。在报道公开发表之前,以各种方式同被批评者见面,以尊重对方的民主

权利,避免错误。与采访对象见面,可以听取申辩、核实材料,对采访对象有真实、全

面的了解。但是不要“套材料”

3) 客观公正。

3. 揭露和批判的采访对象

1) 利益、立场、观点、都是根本对立的

2)记者要通过采访,挖掘揭露、批评对方的材料。采访对象“固守阵地”,同时可能

“伺机进攻”。

批评报道的四个层次:

1) 摧毁性的批评报道。顽固的敌对分子,严重的犯罪分子

2) 批判性的批评报道。所犯的错误严肃批评,不要针对人

3) 批评性的批评报道。

4) 商榷性的批评报道。

4. “中性关系”的采访对象指在采访活动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不发生直接的利益冲突

和立场、观点上的矛盾,不是指采访对象对客观事物时客观态度。采访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社会领域(火灾)

考点9:策划和策划业的兴起

1. “注意力”问题成为焦点问题

2. 活动成为引起注意力的载体

3. 整合成为最为普通的手段和途径

4. 整合是一种人为的行动,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实现。在整个策划、策划业、策划活动中,新闻媒体居于重要的甚至是核心的地位。一方面,几乎所有的策划和策划活动,离开了新闻媒体很难有效进行和实现的;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往往成为策划和策划活动的组织主体。

考点10:新闻策划

1. 定义:就是围绕着新闻传播进行的策划,包括对新闻传播的策划,使新闻传播达到更理想

效果的策划;也包括利用新闻传播的策划,使新闻传播能够为某项事业或工作起到更

大的作用的策划。

2. 新闻报道策划:指超出(改变)一般新闻报道常规的新闻传播方式的策划。常规是:记者

采访——编辑编稿——总编辑、副总编辑审稿——见报发表。

考点11:社会活动策划

1. 定义:选择社会生活中人们关系的一个主题或一个方面,利用新闻媒体的优势,联络各方

面的力量,以其巨大的声势,造成比较大的社会影响,推动实际工作和社会的发展。

2. “中国质量万里行”

1) 抓住了经济生活中的“三重合”的热点问题。三重合:政府关心、企业关系、百姓

关心。

2) 恰当的形式

3) 形成合力

考点12:企业新闻策划

1. 定义:就是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管理中的某个、某种目的,或者为了解决某个经营管理中遇

到的问题、麻烦,主动利用和协调新闻传播的一种策划。

2. 要点:①策划的主体是企业②策划的题材来自企业③核心是新闻传播

3. 关于企业新闻策划的认识

1) 新闻媒体要为经济服务,就要为企业服务,因为企业是市场主体,是现代社会财富

的源泉,不为企业服务,为经济服务就是空话

2)企业的内容是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最丰富的也是最生动的内容,也是受众最需要的

内容。

3) 策划的正确与否不是策划本身的问题,而是如何策划的问题。

4) 做好新闻策划也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的需求。

4. 如何做好企业新闻策划

1) 遵循的原则:真实性、导向性、不损他性

2) 成功的关键:认识新闻价值、抓住新闻机遇、有效的传播方式。

第四章基本采访方法

考点1:采访的方法的繁杂

用于记者工作的复杂性及采访的难度上

1. 客观事物时复杂的,不同的事物应该用不同方法进行采访。

2. 采访对象是彼此不同的、差异很大的,不同的对象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采访。

3. 采访的具体任务不同,采访方法也不尽相同。

4. 记者个人的素养、水平、习惯各不相同,个人喜欢使用的方法也不同。

考点2:采访环节与手段

与采访的定义结合

1. 从采访的环节和程序说

1) 明确报道思想

2) 确定报道选题

3) 做好采访准备

4) 进行现场采访

5) 反复提炼主题五个环节

2. 从采访的手段和途径说

1) 口头访问

2) 直接观察

3) 采集资料

4) 体验感受四种手段

考点 3:点面结合——基本采访方法之一一种辩证思维,与记者工作能力

采访技巧结合就是要善于把个别事实和一般事实联系起来,从而达到了解新闻

事实的目的。 1. 面上找题目,点上作文章

记者了解面上的情况,首先要靠自己留心,留心观察、收集材料,细心研究各方面的情况。

力争由点到面,达到对全局或某些全局性的问题有个概括的,全面的认识,做到“胸中有全局”。了解面上的情况,提炼报道思想。这样做的有优点:

1) 采访的准备工作是全面的、大量的、长时间的。准备充分

2) 最后选定的点,是在足够广阔的面上,经过反复比较而产生的。能够片面性、表面

性,容易识别弄虚作假。

3) 不容易人云亦云,被人牵着鼻子走。

4) 容易避免根本上的不真实情况。

2. 由点看面,由点到面面的圈定和点的选择问题。面不宜过宽或过窄。过宽,记者的力量

所不及;过窄,报道缺乏说服力。面应控制在尽量小的范围内;在选点的时候,从全局出发,考虑各方面的代表性以防止以偏概全。

3. 点面对照,反复比较分三步:

共性——个性——共性

1) 了解面上的情况,学习有关政策,明确报道思想

2) 进入到采访点(单位或个人)

3) 对所报道的单位或个人的特点、特殊矛盾进行全面分析点面结合的基本方法,既

体现在记者一个时期的采访工作中,由体现在一次采访活动中,还体现在记者采访时的认识

过程中。在采访中运用辩证法,首先从这里开始。

考点4:三个阶段——基本采访方法之二

1. 横的认识——把握现状,找出特点

2. 纵的认识——抓住特点,深挖历史

3. 变的认识——转化过程,总结经验(矛盾的各个方面是怎样转化的)“横——纵——横”,这是了解事物(事实)一般进程的三个阶段,也是记者采访进程的三个阶段。但是要

防止把它变成僵死的模式,也并不是任何采访都需按这个程序进行,更多地用于非事件性的报道,少用于事件性的报道。

考点 5:两面挖掘告诉我们如何避免报道的片面性,在回答新闻公正以

及如何做到新闻客观1. 构成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都可以成为记者

入手挖掘的角度。

避免报道的片面性,采访“有争议的人物”的时候2.

不仅对立地去挖掘,还要挖掘事物中的对立

两面挖掘,既对立地挖掘,又挖掘事物中的对立。这是从采访方法上克服片面性的重要途径。

考点6:寻找镜子

1. 寻找认识事物的镜子为了认识事物,首先了解另一事物,把另一事物作为认识某一事物

的镜子。使用不同时期的同类事物相比、对立的事物相比。

2. 寻找表现事物的镜子“寻找镜子”是借助另一事实来认识某一事实的方法。某一事实同

另一事实,当然应当有某种联系,但并不一定是实际上的联系,主要应该是认识意义上的

联系。

考点7:抓取特点

1. 选有特点的事实。有典型性特点的事实。

2. 访有特点的对象。具有突出的典型性特点的采访对象;也可以从对方与新闻事件的某些特

定的、不可替代的关系来考虑,如某事件的发起者、参加者、目击者、反对者等。

3. 抓有特点的部分。只截取他经历中的最有特点的、最有现实意义、最有新闻价值的那个阶

段来深入挖掘。

4. 提有特点的问题。所谓有特点的问题:只有由这个采访对象来回答才最为合适的问题。

5.挖有特点的细节。要求记者有过细的作风,敏锐的观察,坚韧的耐心。细致的提问、观察、

必要知识对挖掘细节都是必要的。

考点8:抓关节点

有关新闻选择相结合这些关节点,在事物的结构和发展中起着独特的、关键的、突出的作用,与一般部分有显著区别;因此,这些关节点也成为人们认识事物的关节点,在了解事物的时候,决不可将关节点与其他部分一般看待。

1. 突破点

要求:寻找最容易攻入的地方,容易攻,且要攻入。特别是在批评性报道的采访时更加重要。

2. 疑问点

记者要善于发现问题,从大的方面说,善于深入到事物内部抓关键,具体的来说,善于发现事物中的疑问点。疑问点来自采访前的思考,采访时的发现,记者的观察,来自对方的谈话等,要始终使自己的头脑中保持疑问点。善于在复杂的事物中,抓住能触及事物本质的、为大众所关心的疑问点,是记者分析能力的体现,是记者的新闻敏感的一种表现。

3. 凝聚点。事物的焦点。

4. 显现点。事物暴露在表面的部分,抓住显现点,深入发掘被隐藏的全体。

5. 基本点。也可称基本线,有划分或确定某事物性质的基本点。

6. 转化点。了解某事物的矛盾转化过程。

考点9:“协同作战”

与第一和第二手材料相结合

1. 不要忘记带眼睛眼睛——观察力

1) 通过记者观察,可以拿到第一手材料

2) 直接观察较容易取得细节材料更直接、真实、有把握

3) 通过观察,记者可以把一些第二、第三手材料,变成第一手材料,把死材料变成活

材料。

4) 眼睛、观察,是记者随时随地可以使用的武器和方法。

5) 眼睛、观察,也是最不易被“剥夺”的武器。不能在

现场观察,就在现场进行考察,或者收集物证材料。

2. 记者的观察力观察力应该是综合的。宏观和

微观相结合。

3. 观察和询问相结合观察可以为询问提供材料,询问可以深挖、印证、核实看到的东西。在

询问时进行观察。

4. 观察和资料相结合从别人的报道、从上级有关部门

的文件、报告中。

5. 收集与思考相结合采集和研究资料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资料是记者的教科书。思考被

报道的事实以求全面认识;思考写作,怎样报道。

善于使用多种武器,善于从一种武器迅速地转换到一种武器,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创造适合的“协同作战”的形式,是记者成熟的表现。

考点10:体验感受

1. 优点

1) 采访是一个认识过程,而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记者的这个认识过程会更扎实、自

热、合情合理。

2) 深入到采访对象的生活中去,便于同采访对象打成一片,了解更深入的情况。

3) 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亲自干过。

4)体验采访式有时候可以了解到其他采访方法了解不到的情况;增加报道的可信性和

说服力。

2. 缺点

1) 有时记者不能在事件进行中进行感受

2) 话费较长时间

3) 有些事实不能体验,灾祸性事件,反面的事实

4) 有些活动,由于记者本身的体力和技能,不能体验

5) 记者的体验受到记者思想、业务、业务等方面的影响。

体验感受时重要的采访方法,当条件允许,争取使用。

考点 11:短杖长达就是把短时间要完成的任务安排到较长的时间内去完成,而不影响采访的质量;或者用较长时间的准备工作为短时间完成现场采访任务打好基础。

1. 长期积累资料

1) 长期的积累、足够的情况,可以帮助记者迅速理解某个事物,对某个事实的新闻价

值迅速做出判断。

2) 使得记者在短时间内找出写某个报道所需的参考、背景资料。

3) 助于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必然性,应付偶发或突发事件的采访。

4) 积累资料的特点:广泛性、新闻性、可传播性

2. 分解任务,预制构件

3. 浓缩问题把复杂问题浓缩成简单的问题

考点 12:常备不懈以自己的常备不懈来对付新闻线索发现和新闻

事件发生的偶然性。

记者不要人为地为自己的工作设限制:时间(上下班)、题材(专业分工)、方式(“正式”)、预想范围

考点13:结束语

1. 坚持正确的采访方法论,不仅仅是认识、理论问题,常常涉及到记者的基本素质和品德问

题。

2. 优良作风是贯彻正确采访方法的保证。

3.正确的采访方法并不是从书本上读到几个条条就可以真正理解的,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

校长个人述职报告范文

2019校长个人述职报告范文 校长个人述职报告范文一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 家好! 我叫***,现任***副校长并兼任**小学校长。除积极配合中心校长完成中心校的各项工作外,重点负责五阳学校的领导工作。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局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自身修养,丰富完善自己。 一年来,我认真学习了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知识,进一步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信念,始终把科学发展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时刻提醒自己,做校长一任,出成绩一方。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扎扎实实工作,兢兢业业从教,为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奋斗。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不断提高自己理论上的成熟性,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敏锐性,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工作管理和决策上的合理性、科学性。积极带头认真组织参加各类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在学习中,能把所学理论与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和钻研,坚持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用实践去证实自

己对理论的认知,做到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 在学校事务管理中,我一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按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办事,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不独断专横,始终以集体利益为主,从大局利益出发,秉公办事,求真务实,坚持走群众路线,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树立团结和依靠广大教职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办好学校的思想意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奋勇前进。 二、完善各类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职责。 学校的发展,靠的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和积极肯干的教师队伍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担任校长以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育动态,围绕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完善了教育教学的各类管理制度,建立建全了科学规范的校园管理体制,创建了民主、和谐、团结的领导班子,明确分工,协调合作,以学生为中心,教研为主导,教师为主体,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还积极广泛采纳师生的合理化意见、建议,畅通了学校领导与师生间的沟通渠道。首先,学校实行了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和专职管理人员分工负责,全员管理的模式,把管理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确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

数字信号处理知识点总结

《数字信号处理》辅导 一、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时域分析 (一) 离散时间信号 (1)基本概念 信号:信号传递信息的函数也是独立变量的函数,这个变量可以是时间、空间位置等。 连续信号:在某个时间区间,除有限间断点外所有瞬时均有确定值。 模拟信号:是连续信号的特例。时间和幅度均连续。 离散信号:时间上不连续,幅度连续。常见离散信号——序列。 数字信号:幅度量化,时间和幅度均不连续。 (2)基本序列(课本第7——10页) 1)单位脉冲序列 1,0()0,0n n n δ=?=?≠? 2)单位阶跃序列 1,0 ()0,0n u n n ≥?=?≤? 3)矩形序列 1,01 ()0,0,N n N R n n n N ≤≤-?=?<≥? 4)实指数序列 ()n a u n 5)正弦序列 0()sin()x n A n ωθ=+ 6)复指数序列 ()j n n x n e e ωσ= (3)周期序列 1)定义:对于序列()x n ,若存在正整数N 使()(),x n x n N n =+-∞<<∞ 则称()x n 为周期序列,记为()x n ,N 为其周期。 注意正弦周期序列周期性的判定(课本第10页) 2)周期序列的表示方法: a.主值区间表示法 b.模N 表示法 3)周期延拓 设()x n 为N 点非周期序列,以周期序列L 对作()x n 无限次移位相加,即可得到周期序列()x n ,即 ()()i x n x n iL ∞ =-∞ = -∑ 当L N ≥时,()()()N x n x n R n = 当L N <时,()()()N x n x n R n ≠ (4)序列的分解 序列共轭对称分解定理:对于任意给定的整数M ,任何序列()x n 都可以分解成关于/2c M =共轭对称的序列()e x n 和共轭反对称的序列()o x n 之和,即

论法的精神与权的界限——《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

论法的精神与权的界限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 《社会契约论》(又名《政治权利的原理》、《民约论》)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最重要的政治理论著作,与马基亚维利的《君主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以及约翰?洛克的《政府论》并誉为西方四大政治名著,成为世界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古典文献之一。若要更好的研读、理解《社会契约论》这一西方经典著作,便不得不事先对本书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 一.《社会契约论》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诞生于一个特殊的时代,可以说,当时的法国社会具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封建的社会制度等级森严,处于不同等级的人是不平等的——不仅是身份和地位上的不平等,还包括劳动与财富上的不平等,并且这种阶级的不平等性愈演愈烈;二是受到了当时启蒙运动思想的深刻影响,作为启蒙运动中心的法国,同样涌现出一大批学者及有识之士激励地批判着社会的封建专制和宗教的愚昧无知,大力宣传自由、平等与民主,意欲将法国人民引向新的光明。 而作为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卢梭对法国封建社会所进行的批判最为严厉、也最为激烈,其政治理念与思想精华在这本《社会契约论》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或者说,正是由于当时这一大的社会历史背景,激发了卢梭的自由、民主意识,促使他创作了这部永世流芳的《社会契约论》。 二.《社会契约论》的主要内容 在这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以“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P5-6)为其前提假设,认为人们有权享有天赋的自由,没有人生来就是奴隶,也就没有人生来便是僧侣或贵族,人人都是生而平等的。只是当人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时,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会转让自己的自由。然而与其说成是“转让”,倒不如说是人们做了“一桩有利的交易”(P41),其最终的结果并不是使自己成为奴隶,而是通过达成一致意见、制定社会公约,结成了一个由公意所指导的人民共同体,即主权者。它使人的“自然的自由”转变为被公意所约束着的“社会的自由”与“道德的自由”(P26),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卢梭认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卢梭《社会契约论》

学院:中原工学院 班级:RB软工移151 学号:201560140 姓名:袁若飞 2017年4月2日 摘要: 《社会契约论》又译《民约论》,或称政治权利原理是法国思想家雅克.卢梭与1762年写成的一本书。《社会契约论》第一次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在民主制度的基石。《社会契约论》是17世纪和18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政治理论。霍布斯、洛克、和卢梭都是《社会契约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的社会契约思想在他们的著作中得到集体体现。 卢梭的这本《社会契约论》亦被有人指出是法国雅各宾专政以及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思想来源。以我对于政治浅显的认识看来,是这本书中主权者即国家的在卢梭的政治理论中的崇高地位被有心的政治家所利用,演化为各式集权的民主主义。然而卢梭的思想对于现代世界的影响颇大,通常认为卢梭是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导师,其思想直接地引领着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并且当时的宪法性文献《人权宣言》也体现了卢梭的思想。甚至美国的《独立宣言》中亦可找到卢梭社会契约论的原型。

关键词:《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思想 看完整本书印象最深的话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从而了解了以前所学的“天赋人权”的理念来源自哪里。人类为了更加稳定和平和的生活反对集权和暴政,放弃自然社会中生而为人的权力和自由,而是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从而获得更有保障的自由。 社会契约论假定人类在国家之前是处于没有政府的自然状态,卢梭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原始的感情状态,人们通过悲悯心和自爱心约束着人类的行为,但是他并不认为自然状态是理智的。尽管在自然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天生而来的自由,但是在这种自然的状态下人们的财产和生命没有办法得到保证。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社会的契约,以确保每个结合者的各项权利得以得到国家的保障。在在建立契约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舍弃掉自己的一部分自由去实现集体的利益,去换取成为这个社会的公民应该享有的稳定和安宁,从而维护自己作为公民的自由。 两个世纪以前的这本著作中,卢梭就完整的呈现了人类社会的理想的状态,没有暴政与集权,取而代之的却是民主。全书几个核心的词汇:公民、主权者、执政者、法律和立法者。正是这几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类社会。本书不是对现存的社会关系的一种探讨,也不是历史哲学,更像是一种理想却又不同于柏拉图

数字信号处理总结与-习题(答案

对模拟信号(一维信号,是时间的函数)进行采样后,就是 离散 信号,再进行幅度量化后就是 数字信号。2、若线性时不变系统是有因果性,则该系统的单位取样响应序列h(n)应满足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当n<0时,h(n)=0 。3、序列)(n x 的N 点DFT 是)(n x 的Z 变换在 单位圆 的N 点等间隔采样。4、)()(5241 n R x n R x ==,只有 当循环卷积长度L ≥8 时,二者的循环卷积等于线性卷积。5、已知系统的单位抽样响应为h(n),则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 ()n h n ∞ =-∞ <∞ ∑ 6、用来计算N =16点DFT ,直接计算需要(N 2 )16*16=256_次复乘法,采用基2FFT 算法, 需要__(N/2 )×log 2N =8×4=32 次复乘法。7、无限长单位冲激响应(IIR )滤波器的基本结构有直接Ⅰ型,直接Ⅱ型,_级联型_和 并联型_四种。8、IIR 系统的系统函数为)(z H ,分别用直接型,级联型,并联型结构实现,其中 并 联型的运算速度最高。9、数字信号处理的三种基本运算是:延时、乘法、加法 10、两个有限长序列 和 长度分别是 和 ,在做线性卷积后结果长度是__N 1+N 2-1_。11、N=2M 点基2FFT ,共有 M 列蝶形, 每列有N/2 个蝶形。12、线性相位FIR 滤波器的零点分布特点是 互为倒数的共轭对 13、数字信号处理的三种基本运算是: 延时、乘法、加法 14、在利用窗函数法设计FIR 滤波器时,窗函数的窗谱性能指标中最重要的是___过渡带宽___与__阻带最小衰减__。16、_脉冲响应不变法_设计IIR 滤波器不会产生畸变。17、用窗口法设计FIR 滤波器时影响滤波器幅频特性质量的主要原因是主瓣使数字滤波器存在过渡带,旁瓣使数字滤波器存在波动,减少阻带衰减。18、单位脉冲响应分别为 和 的两线性系统相串联,其等效系统函数时域及频域表达式分别是h(n)=h 1(n)*h 2(n), =H 1(e j ω )× H 2(e j ω )。19、稳定系统的系统函数H(z)的收敛域包括 单位圆 。20、对于M 点的有限长序列x(n),频域采样不失真的条件是 频域采样点数N 要大于时域采样点数M 。 1、下列系统(其中y(n)为输出序列,x(n)为输入序列)中哪个属于线性系统?( y(n)=x(n 2 ) ) A.窗函数的截取长度增加,则主瓣宽度减小,旁瓣宽度减小 B.窗函数的旁瓣相对幅度取决于窗函数的形状,与窗函数的截取长度无关 C.为减小旁瓣相对幅度而改变窗函数的形状,通常主瓣的宽度会增加 D.窗函数法能用于设计FIR 高通滤波4、因果FIR 滤波器的系统函数H(z)的全部极点都在(z = 0 )处。6、已知某序列z 变换的收敛域为|z|<1,则该序列为(左边序列)。7、序列)1() (---=n u a n x n ,则)(Z X 的收敛域为(a Z <。8、在对连续信号均匀 采样时,要从离散采样值不失真恢复原信号,则采样周期T s 与信号最高截止频率f h 应满足关系(T s <1/(2f h ) ) 9、 )()(101n R n x =,)()(72n R n x =,用DFT 计算二者的线性卷积,为使计算量尽可能的少,应使DFT 的长度N 满足 (16=N )。10、线性相位FIR 滤波器有几种类型( 4) 。11、在IIR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中,用哪种方法只适 合于片断常数特性滤波器的设计。(双线性变换法)12、下列对IIR 滤波器特点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C )。 A .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n)是无限长的B.结构必是递归型的C.肯定是稳定的D.系统函数H(z)在有限z 平面(0<|z|<∞)上有极点 13、有限长序列h(n)(0≤n ≤N-1)关于τ= 2 1 -N 偶对称的条件是(h(n)=h(N-n-1))。14、下列关于窗函数设计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窗函数的截取长度增加,则主瓣宽度减小,旁瓣宽度减小 B.窗函数的旁瓣相对幅度取决于窗函数的形状,与窗函数的截取长度无关 C.为减小旁瓣相对幅度而改变窗函数的形状,通常主瓣的宽度会增加 D.窗函数法不能用于设计FIR 高通滤波器 15、对于傅立叶级数而言,其信号的特点是(时域连续非周期,频域连续非周期)。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及感受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及感受 《社会契约论》第一卷主要是讲契约论,第二卷主要讲的是主权论。我对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一下介绍。 第一卷 在这一部分,主要谈到约定和契约。 在第一卷的开头部分,卢梭提到“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p4)其实,就是说,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也要受到约束。在第一卷中,卢梭主要是为这种约束寻找一种依据。卢梭的观点就是,约定是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所以,卢梭首先谈到了约定。 首先,他从家庭的角度来谈约定。家庭是一切社会之中最古老而又唯一自然的社会。当孩子依赖父亲养育时,才依附于父亲。当这种需要停止,双方都恢复到独立状态。这时候,如果他们继续在一起,就需要靠约定来维系。卢梭进而将家庭放大到政治社会,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放大到首领和人民的关系。 之后谈到,社会秩序也不可能建立在强力的基础上,因为最强者无法一直保持强势霸权,除非他把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而强力并不构成权利,人们只是对合法的权力才有服从的义务。既然强力并不能产生任何权利,只剩下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 至此,卢梭为这种约束找到了依据——约定。同时,卢梭指出,在约定的情况下,并不能规定一方的绝对权威,另一方无限的服从,否者,这是无效而且自相矛盾的约定。 在约定的基础上,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约定是社会契约的基础。卢梭提出一种假设,当人类达到这样一种境地,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使得依靠个人的力量难以生存的时候,如果人们不改变生存方式,就会消灭。就“需要寻找出一种结合形式,亦即那种能以整体的共同力量来保护和捍卫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的结合形式,而且在这种结合体中,每个人在与所有其他的人相互结合的时候仍服从他的意志,且仍像以往一样自由。”(p19)这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问题。人民订立契约产生国家,并将自己的全部自然权利让渡给国家,即共同体。 第二卷 这一部分主要谈到主权、公意、立法三个问题。 首先,卢梭指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的。主权的不可转让性,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依据。首先,主权是意志的体现,意志是无法转让的,转让意志意味着出卖人的本质属性——自由。其次,所谓主权,实质上是全体公民公意的体现,不同于狭隘的个别意志,是一种集体生命,只能在全体人民的共同行动中表现出来,因而无法转让。关

社会契约论 读书报告

刺向封建专制的利刃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一、《社会契约论》创作背景 14、15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经济开始逐步瓦解;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天主教实力被削弱,适应资产阶级需求的新教形成,17世纪,英国爆发了著名的“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随后英国便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这股“工业化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欧洲,并且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社会的面貌;另外,人文主义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人们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了一股时代的洪流。 在这样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诞生了很多大师,这些大师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著作,它们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新方向,适应了社会变革的新需求,提出了新观念、新思想和新理论,给我们的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时至今日,大师们的作品仍然对我们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社会契约论》就是其中之一。 二、《社会契约论》主要类容: 《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每卷论述的主题都不同。 1.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 社会结构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决定的,不是天生的,这从根本上驳斥了“有些人生来就是被奴役”这一观点。同时社会也不是建立在强力的基础上,因为绝对的强力是不存在的,所以没有哪种强力可以迫使人一直服从,除非它可以使人自愿服从。 社会契约是最原始的约定。自然状态下侵害人类生存的力量超过了个人的限度,于是人类就要改变生存状态,转而走向联合,这样集体的力量便可以战胜、破坏力量,这是社会契约产生的原因。形成了约定后,每个人都在一个“主权体”的指导下共同平等地生活。这个“主权体”可以称为国家,而缔约者就是最初的

最新农村小学校长个人述职报告

农村小学校长个人述职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农村小学校长个人述职报告第二篇:农村小学校长述职报告第三篇:农村中心小学校长述职报告第四篇:2020年农村小学校长述职报告第五篇:农村完全小学校长述职报告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农村小学校长个人述职报告农村小学校长个人述职报告 一年来,在上级领导和老师的关爱与支持下,我始终认真履行本人的工作职责,思想路线保持与上级一致,坚持原则,依法治校,和谐相处,无私奉献,较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现我想从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述职。 一、虚心学习,注重自身修养 今年年春学期,我还在台马小学担任有61名学生的五年级班主任时,我就感觉到管理好一个班级不单单是努力去做就行,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学习,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秋学期,得到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我荣幸地来到了派双小学,

在感到压在肩上的重担的同时,更是感到理论学习、自身素质修养的很需要。我积极参加上级各部门举办的培训,如8月28日、29日,我参加了《校长文化气质的养成》和《学校廉政文化》等培训,增长了知识和提高了自身的觉悟,日常学习工作中,结合理论不断激发自身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在工作和学校管理上,我身体力行,顾全大局,不争名夺利,与老师并肩工作,和谐相处,团结群众,研究业务,教书育人。 二、求真务实,提高工作能力 在本职岗位上,我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总结了一些工作经验,能够较好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保证了学校安全稳定和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爱岗敬业,做好岗位工作 我热爱本职工作,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力求做好本职工作,起到点带面的作用。在我的带动下,教师全力以赴,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团结奋进,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全校老师无一出现迟到、早退现象,大家勤勤恳恳地在自己的岗位上

数字信号处理复习总结-最终版

绪论:本章介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基本概念 0.1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 1?信号及其分类 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以某种函数的形式传递信息。这个函数可以是时间域、频率域或其它域,但最基础的域是时域。 分类: 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 确定信号/随机信号能量信号/功率信号 连续时间信号/离散时间信号/数字信号按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取值形式不同分类: 2?系统 系统定义为处理(或变换)信号的物理设备,或者说,凡是能将信号加以变换以达到人们要求的各种设备都称为系统。 3. 信号处理 信号处理即是用系统对信号进行某种加工。包括:滤波、分析、变换、综合、压缩、估计、识别等等。所谓“数字信号处理”,就是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完成对信号的处理。 0.2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组成 数字信号处理就是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信号进行变换和处理。不仅应用于数字化信号的处理, 而且也可应用于模拟信号的处理。以下讨论模拟信号数字化处理系统框图。 精选

PrF ADC DSP DAC PoF (1)前置滤波器 将输入信号X a(t )中高于某一频率(称折叠频率,等于抽样频率的一半)的分量加以滤除。 (2)A/D变换器 在A/D变换器中每隔T秒(抽样周期)取出一次X a(t)的幅度,抽样后的信号称为离散信号。在A/D 变换器中的保持电路中进一步变换为若干位码。 (3)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4)D/A变换器 按照预定要求,在处理器中将信号序列x(n)进行加工处理得到输出信号y(n)。由一个二进制码流产生一个阶梯波形,是形成模拟信号的第一步。 (5)模拟滤波器 把阶梯波形平滑成预期的模拟信号;以滤除掉不需要的高频分量,生成所需的模拟信号y a(t)。 0.3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 (1)灵活性。(2)高精度和高稳定性。(3)便于大规模集成。(4)对数字信号可以存储、运算、系统可以获得高性能指标。 0.4数字信号处理基本学科分支 数字信号处理(DSP)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广义的理解,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 D igitalSignalProcessing 另一层是狭义的理解,为数字信号处理器----- DigitalSignalProcesso。 0.5课程内容 该课程在本科阶段主要介绍以傅里叶变换为基础的“经典”处理方法,包括:(1)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2)滤波理论(线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系统,用于分离相加性组合的信号,要求信号 频谱占据不同的频段)。 在研究生阶段相应课程为“现代信号处理”(AdvancedSignalProcessin)信号对象主要是随机信 号,主要内容是自适应滤波(用于分离相加性组合的信号,但频谱占据同一频段)和现代谱估计。 简答题: 1 ?按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取值形式是否连续信号可以分成哪四种类型?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

国际关系学院1002 国政经外 走向自由的基石——读卢梭《社会契约论》有感 201055030 王缇萦 2011/4/30

走向自由的基石 ——读卢梭《社会契约论》有感关键词:社会契约自然状态人身自由公民社会公民自由 文章摘要:《社会契约论》是世界思想宝库中的得要经典之一,是西方17、18世纪资产阶级用以反对封建“君权神授”理论、争取平等自由的政治地位的思想武器。社会契约理论不仅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家在政治上与法律上获得正当化的基础,同时亦为资产阶级国家以平等、自由为核心理念的法律制度得以确立并发达的先导。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社会形成以前的人们所拥有的人身自由和社会形成后人们通过缔结社会契约而拥有的公民自由,并指出公民自由由于有公民社会制度保障以及其自身的理性和道德性而优于人生自由。然而,这种理想化的自由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而未能真正为人们找到谋求政治权利和公益的正确出路。 一.重要内容 1. 人民主权说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论述人民主权学说。卢梭认为,主权并非自然产物,而是源自于人们自愿缔结的、使人们结合为一个共同体的 契约;主权的本质是人民的共同意志。 主权具有限制性和合理性。所谓限制性指的是主权只能涉及社会公共事务、公共主权,其所干涉的内容和个人自由存在着分界;而主权的合理性有三条原 则:主权来自于社会公约的约定授权;主权者服从对社会公约的约定义务;义 务约束平等以致公正。

主权的主体是主权者——集体行动的所有公民。主权者的意志称为公意,其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形成途径是投票。。主权者不能是政府,不能是议会,更不能是君主或其他任何国家机构。主权的本质是公意,意志是无法转让的,所以主权不可转让,其仅属于人民。同时,意志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主权的不可分割性,只有政府的执行权才是可以分割的。 人民主权的主要内容是立法权。执行权是由立法权派生的权力,对立法权具有从属性。人民不宜直接行使执行权,但必须直接行使立法权。主权的行使方式是人民集会。人民只能以集会的方式成为实在的主权者,并且也只能在集会中行使主权——立法权,阻止人民集会就是阻止或篡夺人民主权。保障人民主权的关键点就是保障人民定期集会。 至此,人类民主政治理论至于成熟。 2. 人民直接立法 自由是人的本质,而人的自由除了为利益而转让外是不可放弃的。这就与要人们接受国家的约束并放弃之前的自由存在矛盾。能够解决矛盾的唯一方法是让人民自己接受自己制定的规则的约束。当人们受到约束的规则不是他律而是自律,人们就是自由的。 国家建立之后,有可能从整体上剥夺人民自由、把人民变成奴隶的就是政府,尤其是专制君主形式的政府。政府作用只能被严格限定为执行法律,相应地,授予其执行法律权。人民保有并直接行使立法权。卢梭认为,当议员或代表代替人们集会的时候,就是人民丧失主权与自由的时候,因此其强烈反对代议立法,积极倡导人民直接立法。 法律的实质是人民的普遍意志,而主权的实质也是人民的公意。小国因时空资源条件的限制而无法付诸实践,实际上是制定法律规则的正义追求与法律供给的效率的矛盾。人们长期得不到立法供给、长期享受不到这种“正义”的法律利益,以致人们实际上仍然是在没有法律的不正义中生活,这种立法方式所追求的正义法律就没有社会意义和价值。

中心学校校长述职报告DOC

述职报告 马洪军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首先感谢教育局几位领导冒着烈日莅临我乡指导工作。我们都是一家人,客套话就不再多说,下面我将一年来的思想及工作情况做一些简要的汇报,请大家批评指正。 2013 年11 月,我奉命从巴藏沟中心学校到古城中心学校任职至今,屈指算来,多半年了。这半年,是中心学校较为艰难的半年,经济压力大,教育质量低,社会期望高。如何摆脱困境,确保全乡教育进一步向前发展,成为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基层学校领导,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改变现状,为古城的老百姓服务,重要的不是自下而上的要求,而是自上而下的垂范。在这有限的二百来天里,我以教育局各种工作指导精神为准绳,身先示范,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努力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进养成教育,全校呈现出教师敬业爱岗、潜心教研,学生勤学奋发、锐意进取的崭新局面,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悉心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做到以人格影响人格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和终身的任务,是行动的先导,这对于我这个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校长来说,只有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形势。 1、及时、认真地学习教育局各种文件和会议指示精神,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每天第一时间打开教育网站查看最新信息,收看电视新闻,阅读党报党刊,真正把自己的思想集中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摆正自己的位置,对教师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 2、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中心学校校长在全乡中小学校发展中处于决策地位,在全乡教育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我坚持看阅《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通过电视、互联网等信息渠道了解教育的前沿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及时把握教育潮流,始终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 二、廉洁自律,勤政务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做到以人格塑造人格

数字信号处理学习心得体会

数字信号处理学习心得 体会

数字信号处理学习心得 一、课程认识和内容理解 《数字信号处理》是我们通信工程和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适当的数学分析处理,来展示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正飞速发展,它不但自成一门学科,更是以不同形式影响和渗透到其他学科:它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与国防建设紧密相连;它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利用的一门科学,信息要用一定形式的信号来表示,才能被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和利用,可以说,信号是信息的表现形式。这学期数字信号处理所含有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的课程我们深刻理解到时域离散信号和时域离散系统性质和特点;时域离散信号和时域离散系统时域分析方法;模拟信号的数字处理方法。 第二单元的课程我们理解了时域离散信号(序列)的傅立叶变换,时域离散信号Z变换,时域离散系统的频域分析。 第三单元的课程我们学习了离散傅立叶变换定义和性质,离散傅立叶变换应用——快速卷积,频谱分析。 第四单元的课程我们重点理解基 2 FFT算法——时域抽取法﹑频域抽取法,FFT的编程方法,分裂基FFT算法。 第五单元的课程我们学了网络结构的表示方法——信号流图,无限脉冲响

应基本网络结构,有限脉冲响应基本网络结构,时域离散系统状态变量分析法。 第六单元的课程我们理解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模拟滤波器的设计,巴特沃斯滤波器的设计,切比雪夫滤波器的设计,脉冲响应不变法设计无限脉冲响应字数字滤波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无限脉冲响应字数字滤波器,数字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的设计。 第七单元的课程我们学习了线性相位有限脉冲响应(FIR)数字滤波器,窗函数法设计有限脉冲响应(FIR)数字滤波器,频率采样法设计有限脉冲响应(FIR)数字滤波器 二、专业认识和未来规划 通信工程是一门工程学科,主要是在掌握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工程方法对通信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处理。通过该专业的学习,可以掌握电话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各种通信系统的原理,研究提高信息传送速度的技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新的通信系统,开发可迅速准确地传送各种信息的通信工具等。 对于我们通信专业,我觉得是个很好的专业,现在这个专业很热门,这个专业以后就业的方向也很多,就业面很广。我们毕业以后工作,可以进入设备制造商、运营商、专有服务提供商以及银行等领域工作。当然,就业形势每年都会变化,所以关键还是要看自己。可以从事硬件方面,比如说PCB,别小看这门技术,平时我们在试验时制作的简单,这一技术难点就在于板的层数越多,要做的越稳定就越难,这可是非常有难度的,如果学好了学精了,也是非常好找工作的。也可以从事软件方面,这实际上要我们具备比较好的模电和数电的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 在第一卷,作者以“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样看似矛盾的命题开篇,试图探求社会秩序中,人类的实际情况与法律的可能情况下,构建合法的而又确切的政权规则,将权利所许可的和利益所要求的结合在一起,使得正义和功利不致有分歧。对于自由,人人渴望,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人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这句话令人费解。面对强力人们服从是正确的,人们打破强力重获自由,更加正确,那么社会秩序的建立靠的什么?他们这样做的基础是什么?作者引出了答案:约定。 论最强者的权利,最强者的权力即强力,即使这样,他不可能永远做主人。唯一保证是通过把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这一形式,使之合法化。强力并不构成权利,而人们只是对合法的权力才具有服从的义务。这样巧妙地转化,使得强力之间的冲突不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地,中间冲突的解决通过中间机制或许更加符合人类文明,这可谓是人类理性的伟大胜利! 放弃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自己的权利,甚至放弃自己的义务。在这里的自由应该是怎样的?“人类由于社会契约而损失的,是他们的天然的自由和他们企图取得一切东西的无限权利,而他们的得到的,是社会的自由和他们对他们拥有的一切东西的所有权,以个人体力为

界限的天然的自由和受公意限制的社会的自由加以区别,把依靠个人强力或最先占有权而拥有的财产权和根据正式的身份而拥有的财产权加以区别,除此之外,应加上得自社会状态的道德的自由;只有这种自由才能使人真正成为他自己的主人,因为,单有贪欲的冲动,那是奴隶的表现,服从人们为自己所制定的法律,才能自由。”这段论述有三个问题,第一,社会契约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有社会契约?契约与身份的关系。第二,公意如何确定?第三,法律的目的是什么? 从这三个问题出发,审视全卷内容。 首先,社会契约具体内容是什么?一、社会公约是使政治体对自己的成员拥有一种绝对支配的权力。社会契约的目的是旨在保全缔约者。谁要达到目的,谁就需要有达到目的的手段,而手段是同某些风险分不开的,甚至同某些牺牲分不开的。谁要依靠他人来保全自己的生命,谁也应当为了保全他人而在必要时牺牲自己的生命。其内容应该天然的包含自由与平等,自由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是人之为“人”的基础,前文已经论述过依社会契约自由存在的形态。平等则是自由的保障,非指一切人的权力和财富是绝对相等的,是指,任何人的权力都不能成为暴力,而必须按照等级和法律行使;在财富方面,任何一个公民都不能富到足以用金钱去购买他人,也不能穷到不得不出卖自身。要求大人物必须节制

中心学校校长述职报告精选3篇

中心学校校长述职报告精选3篇 第1篇:中心学校校长述职报告中心学校校长述职报告怎么写?以下是咱们给你的范文格式参考。 根据岗位职责请求,在过去的一个学年本人始终牢记服务宗旨,努力践行基层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要务,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平平淡淡糊口,尽心尽力履行岗位职责,努力完成县局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围绕一个中心——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永远是教育的生命线。为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咱们始终抓住教学质量不放松。一方面坚持利用“地平线教育网”,为师生提供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并亲自担任网站管理员,率先开通博客,同时积极派员外出交流学习,除此而外,还不定期邀请县内名师到金牛传金送宝。另一方面全面强化教师教学过程管理,坚持开展“月底督察期末评估”,跟踪监测教师个体实施教学行为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向过程要质量。 二、贯彻一条主线——强化养成教育 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引导师生自觉提升自身的内在素养,中心学校先后印发了《金牛镇中小学生礼仪守则》和《金牛镇中小学教师教学责任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推行《金牛镇中小学教师‘十承诺’》,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评比,大力开展“一年360日,天天卫生我第一”的卫生保洁评比流动,强力推行学校常规管理“日清周结月评比”,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校园健身节”,在原有校园“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拓展校本课程,努力丰富校园课余文化糊口。 三、夯实一个基础——落实常规管理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和《教学工作规范》,中心学校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金牛镇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请求》、《金牛镇中小学学科教学工作标准》、《金牛镇中心学校“三一工程”实施方案》及《金牛镇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方案》等一系列可操作、易调控、好评估的内部规章文件,全面落实教育教育常规。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增强金牛教育实力、激发金牛教育活力、彰显金牛教育魅力,以县局“一校一品”创建流动为契机,全面启动“一校一品牌”特色学校建设工程。以“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为办学目标,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尝试做好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四、突出一个重点——保障校园安全 长期以来,咱们始终抓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不放松,坚持通过“两会一流动”(周一晨会、周末班会、团队流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养成教育与训练,把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特别是经过细化了的“学生一日常规”落实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落实到每个学生每天糊口的每个时段。切实做到了“五有”:升旗仪式后有安全教育,大型流动有应急预案,班会队会有安全内容,放假前有安全警示和温馨寄语,每期板报有安全知识。努力实现“学校安全无事故、在校学生零伤亡”的终极目标。 五、降低一个热点——规范收费行为 学校收费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规范学校收费行为,中心学校每学期在开学前两天就统一印制好收费一览表并及时予以公示。收费第一天即深入每个收费点,现场察看实际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票据使用、及时专储等情况,同时深入班级访问学生,深入家庭访问家长,让学生上明白学,家长交明白钱,学校做明白帐。一年

数字信号处理复习总结-最终版

绪论:本章介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基本概念。 0.1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 1.信号及其分类 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以某种函数的形式传递信息。这个函数可以是时间域、频率域或其它域,但最基础的域是时域。 分类: 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 确定信号/随机信号 能量信号/功率信号 连续时间信号/离散时间信号/数字信号 按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取值形式不同分类: 2.系统 系统定义为处理(或变换)信号的物理设备,或者说,凡是能将信号加以变换以达到人们要求的各种设备都称为系统。 3.信号处理 信号处理即是用系统对信号进行某种加工。包括:滤波、分析、变换、综合、压缩、估计、识别等等。所谓“数字信号处理”,就是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完成对信号的处理。 0.2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组成 数字信号处理就是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信号进行变换和处理。不仅应用于数字化信号的处理,而且

也可应用于模拟信号的处理。以下讨论模拟信号数字化处理系统框图。 (1)前置滤波器 将输入信号x a(t)中高于某一频率(称折叠频率,等于抽样频率的一半)的分量加以滤除。 (2)A/D变换器 在A/D变换器中每隔T秒(抽样周期)取出一次x a(t)的幅度,抽样后的信号称为离散信号。在A/D 变换器中的保持电路中进一步变换为若干位码。 (3)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4)D/A变换器 按照预定要求,在处理器中将信号序列x(n)进行加工处理得到输出信号y(n)。由一个二进制码流产生一个阶梯波形,是形成模拟信号的第一步。 (5)模拟滤波器 把阶梯波形平滑成预期的模拟信号;以滤除掉不需要的高频分量,生成所需的模拟信号y a(t)。 0.3 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 (1)灵活性。(2)高精度和高稳定性。(3)便于大规模集成。(4)对数字信号可以存储、运算、系统可以获得高性能指标。 0.4 数字信号处理基本学科分支 数字信号处理(DSP)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广义的理解,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igitalSignalProcessing,另一层是狭义的理解,为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 0.5 课程内容 该课程在本科阶段主要介绍以傅里叶变换为基础的“经典”处理方法,包括:(1)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2)滤波理论(线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系统,用于分离相加性组合的信号,要求信号频谱占据不同的频段)。 在研究生阶段相应课程为“现代信号处理”(AdvancedSignalProcessing)。信号对象主要是随机信号,主要内容是自适应滤波(用于分离相加性组合的信号,但频谱占据同一频段)和现代谱估计。 简答题: 1.按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取值形式是否连续信号可以分成哪四种类型? 2.相对模拟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主要有哪些优点? 3.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组成有哪些?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

社会契约论 读书笔记什么的,在网上一找就是一摞,也可以不痛不痒的说一些“天赋人权”的主流观点。但是,如果只是将书中的观点概括、归纳、分类、列诉显然是件枯燥的活计。所以还是就某些观点进行论述,而不对全文进行结构理顺了。 首先是政治的由来。 关于政治,我们首先要理解国家的由来。 国家不是根据民族而产生的,虽然民族我们说是国家产生的重要基础,但是世界上存在着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国家不是根据地域产生的,虽然地形地域对国家的产生有极其重大的影响,但是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国家不是根据经济划分的,存在密切经济联系的经济实体并不一定是属于同一个国家;国家也不是根据文化划分的,一个国家的内部可以存在多种文化,甚至是多种语言。那么,国家产生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国家是由强力所主导的,在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强力团体依靠武力跨越地域将经济上独立或者不独立的同一或不同民族的团体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并且维持有效的统治管理,是新居民在心理上认同其统治管理。强力团体的入侵和统治必须都是成功的。当然,国家形成后也会因为种种变数而分裂,其原因是统治后期的乏力与失败。国家形成的另一个来源在于面对入侵威胁下,某两个或多个团体的结盟且防御成功,最终演变成为一个国家。这种国家的建立通常是需要以相似的经济文化为基础的。 广义上经济的核心问题在于资源的获取。而最初的资源获取手段无疑是暴力手段。直到大航海时代,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可以宣称将新发现的大陆作为自己的殖民地。从这个意义上看,政治和军事的关系并不像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军事是政治的一部分,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延续,是一国或者集团用暴力手段达到自己目标和目的的方式,而目标和目的往往与利益有关。恰恰相反,军事先于政治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当然经济是军事、政治的基础是无可争议的。但军事最先与经济挂钩,成为早期实现经济目标的主要手段。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军事的破坏性力量得到了承认,以及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使人们开始寻求更加缓和的方法来显现经济目标。军事力量由实战作用转变为威慑作用,从而产生了政治。人们以经济目标为根本,依据自身的军事实力提出具体的目标和实现方案,诉诸于谈判与结盟方式理顺各方关系。在早期社会,与其说军事是政治的延伸,不如说政治是军事的延伸。直到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以及国际社会的形成和完善,政治手段逐渐取代军事手段成为实现经济目标的主要途径。但是,政治和军事以及文化应该处于并列位置,没有理由说政治就高于军事和文化。 弱国无外交。前面的政治主要是对外而言的,对内的政治也是一样的。枪杆子里出政权。政治就一定以为着一方对另一方的统治,统治的基础就在于暴力机关的存在:军人、人民警察、监狱等等。即使是基于契约而建立的国家,它建立的根本也在于拥有强力机关保证契约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综上,政治依旧是以军事为基础而出现的。 关于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首先,我们要引入公意和众意的概念。 众意和公意之间经常综上有很大差别;公意指着眼于公共的利益,而众意则着眼于私人的利益,众意只是个边意志的综合。但是,除掉这些个别意志间正负相抵消的部分而外,则剩下的综合仍然是公意。------------------卢梭《社会契约论》第二卷第三章

中心学校校长精彩的述职报告

中心学校校长精彩的述职报告 凝心聚力谋发展强化管理提质量中心学校校长精彩的述职 报告我是2020年9月份组织安排到屏山中心校任校长的,在 已往的两年多时间里,在县教育局和屏山镇党委、政府的准确向导和眷注下,我带领中心校全体教职员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办好人民得意的教诲为目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我镇初等教育工作稳步康健向前生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县局组织的历次教学质量监测中,我镇在全县总评均在前六名,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在青年教师大奖赛中,我镇推荐的张雅玲、徐叶两位老师分获市一、二等奖,在小学西席基本功角逐中,校本部张雅玲老师获市二等奖,贺利老师获县三等奖。在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中,校本部钟智老师获市二等奖。在实验教学大奖赛中,我镇新上岗的特岗教师康敬男获市三等奖,在历年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课有精品”活动中,我镇多名教师获得部级、省级、市级、县级优课,2020年我镇被评为市级 先辈单元。在小学品行优质课评比中,房绍芹老师获市二等奖,全镇教师的业务本质有了显着提拔。中心校少先大队获安徽省先辈少先队团体称呼,在历年县少儿舞蹈大赛中,我镇选送的节目每年均获得2个县一等奖或二等奖二等奖,学生的综合本质有了显着的提拔。一年来我们抓好抓实校园宁静工作,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与公安、交警联合加强学校值班保卫工作,为师生创设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与此同时,加强对学生举行宁静教诲,增强其自我防备和自救意识,全镇无一例安全事故产生。中心校2020年被评为市文明校园。一、加 强党组织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前锋模范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