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玻璃光学均匀性高精度测量技术

光学玻璃光学均匀性高精度测量技术
光学玻璃光学均匀性高精度测量技术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总复习题(答案)

1.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上 (1)圆锥面的圆度公差为 mm,圆锥素线直线度公差为 mm。 (2)圆锥轴线对φd1和φd2两圆柱面公共轴线的同轴度为 mm。 (3)端面Ⅰ对φd1和φd2两圆柱面公共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 mm。 (4)φd1和φd2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分别为 mm和 mm。 (5)φd1和φd圆柱面的表面粗糙度R a值不允许大于0.8μrn,其余表面R a值不允许大于μrn 。 ? 2.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上。 (1)2-φd轴线对其公共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2mm。 (2)φD轴线对2-φd公共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100 :0.02 mm。 (3)槽两侧面对φD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0.04 mm。 3.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上 (1)左端面的平面度公差为0.01 mm,右端面对左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为0.04 mm。 (2)φ70H7孔的轴线对左端面的垂直度公差为0.02mm。 ( (3)φ210h7轴线对φ70H7孔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3mm。 (4)4-φ20H8孔的轴线对左端面(第一基准)和φ70H7孔轴线的位置度公差为φ0.15mm。

4.将表面粗糙度符号标注在图上,要求 (1)用任何方法加工圆柱面φd3,R a最大允许值为μm。 (2)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孔φd1,要求R a最大允许值为μm。 [ (3)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表面A,要求R z最大允许值为μm。 (4)其余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表面,要求R a允许值均为25μm 。 5、试将以下要求用形位公差代号标注在图中 (1)Φd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12mm; (2)右端面对Φd轴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1mm; (3)Φd轴线的直线度公差为Φ0.008mm; (4)圆锥面A的圆度公差为0.006mm; 】 (5)圆锥面A素线的直线度公差为0.005mm。 (6)Φd圆柱面的表面粗糙度R a值不允许大于μrn,其余表面R a值不允许大于μrn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试题及答案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复习与练习 第二部分综合练习 一、判断题 1.(T )为使零件的几何参数具有互换性,必须把零件的加工误差控制在给定的范围内。 2.( F )公差是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偏差。 3.( F )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 4.(T )Φ10E7、Φ10E8、Φ10E9三种孔的上偏差各不相同,而下偏差相同。 5.( F )有相对运动的配合应选用间隙配合,无相对运动的配合均选用过盈配合。 6.( F )若某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值为0.06mm,则该平面对基准的平行度误差一定小于0.06mm。7.(T )若某平面对基准的垂直度误差为0.05mm,则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小于等于0.05mm.。8.( F )只要离基准轴线最远的端面圆跳动不超过公差值,则该端面的端面圆跳动一定合格。9.( F )轴上有一键槽,对称度公差为0.03mm,该键槽实际中心平面对基准轴线的最大偏离量为0.02mm,它是符合要求的。 10.(F )跳动公差带不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 11.( F )某轴标注径向全跳动公差,现改用圆柱度公差标注,能达到同样技术要求。 12.( F )最大实体要求既可用于中心要素,又可用于轮廓要素。 13.( F )采用包容要求时,若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在最大、最小尺寸之间,同时形状误差小于等于尺寸公差,则该零件一定合格。 14.( F )测量仪器的分度值与刻度间距相等。 15.( F )若测得某轴实际尺寸为10.005mm,并知系统误差为+0.008mm,则该尺寸的真值为10.013mm。16.(T )在相对测量中,仪器的示值范围应大于被测尺寸的公差值。 17.( F )量块按“级”使用时忽略了量块的检定误差。 18.( F )零件的尺寸公差等级越高,则该零件加工后表面粗糙度轮廓数值越小,由此可知,表面粗糙度要求很小的零件,则其尺寸公差亦必定很小。 19.(T )测量和评定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时,若两件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很均匀,则可以选取一个取样长度作为评定长度。 20.(T )平键联结中,键宽与键槽宽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21.( F )螺纹中径是指螺纹大径和小径的平均值。 22.( F )对于普通螺纹,所谓中径合格,就是指单一中径、牙侧角和螺距都是合格的。 23.( F )螺纹的单一中径不超出中径公差带,则该螺纹的中径一定合格。 24.(T )内螺纹的作用中径不大于其单一中径。 25.(T )中径和顶径公差带不相同的两种螺纹,螺纹精度等级却可能相同。 26.(T )圆锥配合的松紧取决于内、外圆锥的轴向相对位置。 27.(T )测量内圆锥使用塞规,而测量外圆锥使用环规。 28.( F )齿轮传动的振动和噪声是由于齿轮传递运动的不准确性引起的。 29.(T )在齿轮的加工误差中,影响齿轮副侧隙的误差主要是齿厚偏差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30.(T )圆柱齿轮根据不同的传动要求,同一齿轮的三项精度要求,可取相同的精度等级,也可以取不同的精度等级相组合。 二、选择题 1.保证互换性生产的基础是()。 A.标准化B.生产现代化C.大批量生产D.协作化生产 2.基本偏差代号f的基本偏差是()。 A.ES B.EI C.es D.ei 3.30g6与30g7两者的区别在于()。

光学干涉测量技术

光学干涉测量技术 ——干涉原理及双频激光干涉 1、干涉测量技术 干涉测量技术和干涉仪在光学测量中占有重要地位。干涉测量技术是以光波干涉原理为基础进行测量的一门技术。相干光波在干涉场中产生亮、暗交替的干涉条纹,通过分析处理干涉条纹获取被测量的有关信息。 当两束光亮度满足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以及相位差恒定的条件,两束光就会产生干涉现象,在干涉场中任一点的合成光强为: 122I I I πλ=++ 式中△是两束光到达某点的光程差。明暗干涉条纹出现的条件如下。 相长干涉(明): min 12I I I I ==+ ( m λ=) 相消干涉(暗): min 12I I I I ==+-, (12m λ? ?=+ ??? ) 当把被测量引入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干涉仪的光程差则发生变化。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变化量,即可以获得与介质折射率和几何路程有关的各种物理量和几何量。 按光波分光的方法,干涉仪有分振幅式和分波阵面式两类。按相干光束传播路径,干涉仪可分为共程干涉和非共程干涉两种。按用途又可将干涉仪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测量被测面与参考标准波面产生的干涉条纹分布及其变形量,进而求得试样表面微观几何形状、场密度分布和光学系统波像差等,即所谓静态干涉;另一类是通过测量干涉场上指定点干涉条纹的移动或光程差的变化量,进而求得试样的尺寸大小、位移量等,即所谓动态干涉。 下图是通过分波面法和分振幅法获得相干光的途径示意图。光学测量常用的是分振幅式等厚测量技术。 图一 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的途径 与一般光学成像测量技术相比,干涉测量具有大量程、高灵敏度、高精度等特点。干涉测量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用于位移、长度、角度、面形、介质折射率的变化及振动等方面的测量。在测量技术中,常用的干涉仪有迈克尔逊干涉仪(图二)、马赫-泽德干涉仪、菲索

光学测距原理

光学测距原理 1.利用红外线测距或激光测距的原理是什么? 测距原理基本可以归结为测量光往返目标所需要时间,然后通过光速c = 299792458m/s 和大气折射系数n 计算出距离D。由于直接测量时间比较困难,通常是测定连续波的相位,称为测相式测距仪。当然,也有脉冲式测距仪,典型的是WILD的DI-3000 需要注意,测相并不是测量红外或者激光的相位,而是测量调制在红外或者激光上面的信号相位。 建筑行业有一种手持式的测距仪,用于房屋测量,其工作原理与此相同。 2.被测物体平面必须与光线垂直么? 通常精密测距需要全反射棱镜配合,而房屋量测用的测距仪,直接以光滑的墙面反射测量,主要是因为距离比较近,光反射回来的信号强度够大。与此可以知道,一定要垂直,否则返回信号过于微弱将无法得到精确距离。 3.若被测物体平面为漫反射是否可以? 通常也是可以的,实际工程中会采用薄塑料板作为反射面以解决漫反射严重的问题。 4.若以超声波测距代替是否可以让物体延一墙壁运动并测出与对面墙的距离? 此问题搞不懂你的意图,超声波测距精度比较低,现在很少使用。 激光测距(即电磁波,其速度为30万公里/秒),是通过对被测物体发射激光光束,并接收该激光光束的反射波,记录该时间差,来确定被测物体与测试点的距离。 激光测距仪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来测量距离:脉冲法和相位法。相位测距技术的测距精度高,但作用距离有限,主要用于高精度大地测量。众所周知,光在给定介质的传播速度是一定的,因此,通过测量光在参考点和被测点之间的往返传播时间,即可给出目标和参考点之间的距离。 相位测距法是通过强度调制的连续光波在往返传播过程中的相位变化来测量光束的往返传播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 t=Φ/2πf 式中,t为光波往返传播时间(s);Φ为调制光波的相位变化量(rad); f为调制频率(Hz)。 光的往返传播时间得到后,目标至参考点的距离可由下式求得 R=(c/2)×(Φ/2πf)=(λ/2)×(Φ/2π) 式中,R为目标至参考点距离(m);c为光波传播速度(m/s);λ为调制光波波长(m)。 相位位移是以2π为周期变化的,因此有 Φ=(N+△n).2π 式中,N为相位变化整周期数;△n为相位变化非整周期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

五、按要求进行标注(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将下列各项形位公差要求标注在下图上。 ⑴φ505.003.0+-mm 孔的圆度公差为0.004mm ,圆柱度公差0.006mm ; ⑵B 面对φ505.003.0+-mm 孔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2mm ,B 面对C 面的平行度公差 为0.03mm ; ⑶平面F 对φ505.003.0+-孔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2mm ; ⑷φ1805.010.0--mm 的外圆柱面轴线对φ505.003.0+-mm 孔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8mm ; ⑸90°30″密封锥面G 的圆度公差为0.0025mm ,G 面的轴线对φ505.003.0+-mm 孔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12mm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复习与练习 一、 判断题 1.( )为使零件的几何参数具有互换性,必须把零件的加工误差控制在给定的范围内。 2.( )公差是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偏差。 3.( )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 4.( )Φ10E7、Φ10E8、Φ10E9三种孔的上偏差各不相同,而下偏差相同。 5.( )有相对运动的配合应选用间隙配合,无相对运动的配合均选用过盈配合。 6.( )若某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值为0.06mm ,则该平面对基准的平行度误差一定小于0.06mm 。 7.( )若某平面对基准的垂直度误差为0.05mm ,则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小于等于0.05mm.。 8.( )只要离基准轴线最远的端面圆跳动不超过公差值,则该端面的端面圆跳动一定合格。 9.( )轴上有一键槽,对称度公差为0.03mm ,该键槽实际中心平面对基准轴线的最大偏离量为0.02mm ,它是符合要求的。 10.( )跳动公差带不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 11.( )某轴标注径向全跳动公差,现改用圆柱度公差标注,能达到同样技术要求。 12.( )最大实体要求既可用于中心要素,又可用于轮廓要素。 13.( )采用包容要求时,若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在最大、最小尺寸之间,同时形状误差小于等于尺寸公差,则该零件一定合格。 14.( )测量仪器的分度值与刻度间距相等。 15.( )若测得某轴实际尺寸为10.005mm ,并知系统误差为+0.008mm ,则该尺寸的真值为10.013mm 。 16.( )在相对测量中,仪器的示值范围应大于被测尺寸的公差值。 17.( )量块按“级”使用时忽略了量块的检定误差。 18.( )零件的尺寸公差等级越高,则该零件加工后表面粗糙度轮廓数值越小,由此可知,表面粗糙度要求很小的零件,则其尺寸公差亦必定很小。 19.( )测量和评定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时,若两件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很均匀,则可以选取一个取样长度作为评定长度。 20.( )平键联结中,键宽与键槽宽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21.( )螺纹中径是指螺纹大径和小径的平均值。 22.( )对于普通螺纹,所谓中径合格,就是指单一中径、牙侧角和螺距都是合格的。 23.( )螺纹的单一中径不超出中径公差带,则该螺纹的中径一定合格。 24.( )内螺纹的作用中径不大于其单一中径。 25.( )中径和顶径公差带不相同的两种螺纹,螺纹精度等级却可能相同。 26.( )圆锥配合的松紧取决于内、外圆锥的轴向相对位置。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复习重点

一.填空 1.标准分为_______企业标准________,_____行业标准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标准____________和______国际标准______________。(1) 2.互换性按互换性程度可分为_________完全互换___________和_______不完全互换_____________。(2) 3.国标中规定了_________20______个公差等级的标准公差与_______28________种基本偏差。(29) 4.孔和轴的配合可分为_______间隙配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渡配合____________和______过盈配合______________。(37) 5.非基准件基本偏差的选择方法有三种:_______计算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法____________和_______类比法_____________。(38) 6.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该包括______被测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量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方法_____________和______测量精度______________四个要素。(45) 7.机械杠杆量仪分为______百分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钟表式千分表_____________,________杠杆齿轮百分表____________和______内径百分表______________。(55) 8.形状公差包括_______直线度_____________,_______平面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圆度__________,________圆柱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线轮廓__________和__________面轮廓_________六个项目。(77) 9.位置公差分为_______定向公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位公差___________和_________跳动公差__________三类。(86) 10.在实际检测中,基准的体现方法有______模拟法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法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法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目标法__________。(88) 11.选择形位公差项目的基本原则是_____在保证零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尽量减少公差项目的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尽量简化控制形位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108 12.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有________比较法_____________,_______印模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切法_____________,_____干涉法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针描法__________。128 13.键按照结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______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圆键_____________,________切向键____________和_______楔键_____________四种。147 14.螺纹联结按用途可分为_______紧固螺纹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动螺纹_________和__________紧密螺纹__________三种。160 15.螺纹的标注由______螺纹代号_______________,_____螺纹公差带代号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旋合长度代号______________组成。173 二.名词解释 1.技术标准1 技术标准是指重复性的技术事项在一定范围内的统一规定。 2.公差2 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3.尺寸偏差9 简称偏差,是指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的代数差。 4.尺寸公差10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期末复习重点范围解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期末复习重点范围 一、填空题 1.公差标准是对几何量误差的限制性措施,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是贯彻公差与配合制的技术保证。 2.轴φ50js8,其上偏差为+0.019mm,下偏差为-0.019 mm。 3.由于径向全跳动误差包括了圆柱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当径向全跳动误差不大于给定的圆柱度公差值时,可以肯定圆柱度误差不会超差。 4.径向圆跳动公差带与圆度公差带在形状方面相同,但前者公差带圆心的位置是固定的而后者公差带圆心的位置是浮动的。 5.φ30 +0.021 0mm的孔与φ30-0.007 -0.020 mm的轴配合,属于基孔制间隙配 合。 6.φ50mm的基孔制孔、轴配合,已知其最小间隙为0.05,则轴的上偏差是-0.05。 7.当所有的减环都是最大极限尺寸而所有的减环都是最小极限尺寸时,封闭环必为最大极限尺寸。 8.孔、轴的ES<ei的配合属于过盈配合,EI>es的配合属于间隙配合。9.某轴尺寸为Φ10-0.018 -0.028 mm,被测要素给定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采用最小实体要求,则垂直度公差是在被测要素为最小实体状态时给定的。当轴实际尺寸为Φ9.972mm是,允许的垂直度误差达最大,可达0.02mm。10.孔、轴配合的最大过盈为-60μm,配合公差为40μm,可以判断该配合属于过渡配合。 11.在产品设计中,尺寸链计算是根据机器的精度要求,合理地确定有关尺寸

的公差和极限偏差。 12.选择基准制时,应优先选用基孔制原因是加工孔比加工轴要困难,所用刀具量具尺寸规格也多,成本大。 13.配合公差是指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它表示配合精度的高低。 14.国家标准中规定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有Re 、Ry、Rz三项。15. 含义是给定方向上元素相对基准元素A的垂直度公差是Φ0.1,且遵循最小实体要求。 16.φ45+0.005 0mm孔的基本偏差数值为0,φ50-0.050 -0.112 轴的基本偏差数值 为 -0.050mm。 17.完全互换是指零部件在装配或换前,不做任何的选择;装配时不做调整或修配;装配后能满足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 18.孔尺寸φ48P7,其基本偏差是-17μm,最小极限尺寸是Φ47.958 mm。 19.φ50H10的孔和φ50js10的轴,已知IT10=0.100mm,其ES= +0.100 mm,EI= 0mm,es= +0.050 mm,ei= -0.050 mm。20.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相同点是公差带形状相同,不同点是前者公差带轴线位置浮动而后者轴线的位置是固定的。 21.圆度的公差带形状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版答案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习题参考解答(第3版) 第二章 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 1. 孔或轴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上偏差 下偏差 公差 尺寸标注 孔: Φ10 9.985 9.970 -0.015 -0.030 0.015 Φ10015 .0030.0-- 孔: Φ18 18.017 18 +0.017 0 0.017 Φ18017.00 + 孔: Φ30 30.012 29.991 +0.012 -0.009 0.021 Φ30012.0009.0+- 轴: Φ40 39.95 39.888 -0.050 -0.112 0.062 Φ40050.0112.0-- 轴: Φ60 60.041 60.011 +0.041 +0.011 0.030 Φ60041.0011.0++ 轴: Φ85 85 84.978 -0.022 0.022 Φ850 022.0- 2. 1) X max = 0.033- (-0.098) = 0.131mm X min = 0 - (-0.065) = 0.065mm T f = | 0.131-0.065 | = 0.066mm 2) Y max = 0 – 0.060 = -0.060mm Y min = 0.030 – 0.041 = -0.011mm T f = | -0.060+0.011 | = 0.049mm 3) X max = 0.007- (-0.016) =0.023mm Y max = -0.018 – 0 = -0.018mm T f = | 0.023 – (-0.018)| = 0.041mm 4) X max = 0.039 - 0.002 = 0.037mm Y max = 0 – 0.027 = -0.027mm T f =|0.037 – (-0.027)| = 0.064mm 5) X max = 0.074 – (-0.140) = 0.214mm X min = 0 - (-0.030) = +0.030mm T f =| 0.214 – 0.030 | = 0.184mm 6) X max =0.009 – (-0.019) = 0.028mm Y max = -0.021 – 0 = -0.021mm T f =| 0.028 – (-0.021) | = 0.049mm 3. (1) Φ50)(7f ) (8H 025 .0050.0039.00--+ Xmax = 0.089mm Xmin = 0.025mm 基孔制、间隙配合 (2)Φ80)(10h )(10G 0 120.0130.0010.0-++ Xmax = 0.250mm Xmin = 0.010mm 基轴制、间隙配合 (3)Φ30)(6h )(7K 0013.0006 .0015.0-+- X max = 0.019mm Y max = -0.015mm 基轴制、过渡配合 (4)Φ140) (8r ) (8H 126 .0063.0063.00+++ Y max = -0.126mm Y min = 0mm 基孔制、过盈配合 第2题

重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知识点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知识点 绪言 互换性是指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任何挑选或附加修配就能装在机器上,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这样的一批零件或部件就称为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 通常包括几何参数和机械性能的互换。 允许零件尺寸和几何参数的变动量就称为公差。 互换性课按其互换程度,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公差标准分为技术标准和公差标准,技术标准又分为国家标准,部门标准和企业标准。 第一章圆柱公差与配合 基本尺寸是设计给定的尺寸。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极限尺寸是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即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实体状态是具有材料量最多的状态,此时的尺寸是最大实体尺寸。 与实际孔内接的最大理想轴的尺寸称为孔的作用尺寸,与实际轴外接的最小理想孔的尺寸称为轴的作用尺寸。 尺寸偏差是指某一个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尺寸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的绝对值 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间隙配合:孔德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上,即具有间隙配合。 间隙公差是允许间隙的变动量,等于最大间隙和最小间隙的代数差的绝对值,

也等于相互配合的孔公差与轴公差的和。 过盈配合,过渡配合 T=ai 当尺寸小于或等于500mm时,i=0.45+0.001D(um) 当尺寸大于500到3150mm时,I=0.004D+2.1(um) 孔与轴基本偏差换算的条件: 1.在孔,轴为同一公差等级或孔比轴低一级配合 2.基轴制中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与基孔制中轴的基本偏差代号相当 3.保证按基轴制形成的配合与按基孔制形成的配合相同。 通用规则,特殊规则 例题 基准制的选用: 1.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基孔制。 2.与标准件配合时,基准制的选择通常依标准件而定。 3.为了满足配合的特殊需要,允许采用任一孔,轴公差带组合成配合。 公差等级的选用: 1.对于基本尺寸小于等于500mm的较高等级的配合,由于孔比同级轴加工困难,当标准公差小于等于IT8时,国家标准推荐孔比轴低一级相配合,但对标准公差大于IT8级或基本尺寸大于500mm的配合,由于孔德测量精度比轴容易保证,推荐采用同级孔,轴配合。 2.既要满足设计要求,又要考虑工艺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各种配合的特性: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试卷及答案(考研必备)

08春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重庆远程导学中心理工导学部 修订时间2008年6月 第一部份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 考核学生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实际的计算分析能力。 2.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90分钟 3.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4.考试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计算分析能力。 5.考题类型及比重 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选择题(30%);填空题(30%);判断题(10%);计算题(20%),标注题(10%)。 6、适用范围、教材 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成人专科机械制造专业的必修课程。 考试命题的主教材:,《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技术基础》,刘巽尔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二部份期末复习重点范围 第一章:绪论 一、重点名词 完全互换不完全互换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应从装配这程中三个不同阶段(装配前、装配时、装配后)的要求全面理解换性的含义。 三、一般掌握 1.我国标准化和计量测试工作的概况可作一般了解。 第二章:基本术语和定义 一、重点名词 孔轴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掌握孔和轴的概念; 2.掌握有关“尺寸”的素语; 3.掌握有关“偏差”的术语; 4.掌握有关“公差”的概念,分清它与极限偏的区别与联系。 5.掌握公差带(尺寸公差带)的概念,熟悉掌握公差带的画法;

6.掌握有关“配合”的概念;⑺孔、轴的尺寸合格与结合的合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注意区分。 三、一般掌握 无 第三章:测量技术基础 一、重点名词 测量误差随机误差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掌握量块的特性及量块的组合方法; 2.掌握各种测量分类法的特点; 3.掌握计量器具的分类及其技术性能指标。 4.掌握测量误差的含义及其表示法; 5.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类型及其处理原则; 6.掌握随机误差的概念及测量结果的表示法; 7.掌握测量误差的合成。 三、一般掌握 1.掌握有关测量的概念; 2.一般了解尺寸的传递系统; 第四章:公差与互换 一、重点名词 公差配合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掌握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 2.掌握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应用; 3.掌握光滑极限量规; 4.掌握验收极限的规定方法和计算器具的选择方法; 5.掌握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基本内容。 三、一般掌握 无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 一、重点名词 表面粗糙度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2.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3.掌握表面粗糙度的特征代(符)号及其标注方法。 三、一般掌握 无 第六章:形状和位置公差 一、重点名词 形位公差位置公差公差原则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掌握形位公差; 2.掌握位置公差;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一量块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能正确进行量块组合,并掌握量块的正确使用方法; 2、加深对量值传递系统的理解; 3、进一步理解不同等级量块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设备 量块;千分表;测量平板;千分尺校正棒。 三、实验原理 1量块的测量平面十分光洁和平整,当用力推合两块量块使它们的测量平面互相紧密接触时,两块量块便能粘合在一起,量块的这种特性称为研合性。利用量块的研合性,就可以把各种尺寸不同的量块组合成量块组。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实验内容 采用合理的量块组合,测量千分尺校正棒。 (二)实验步骤 1 用千分表测量千分尺校正棒 2 据所需要的测量尺寸,自量块盒中挑选出最少块数的量块。(每一个尺寸所拼凑的量块数目不得超过 4~5 块,因为量块本身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差,量块的块数越多,便会积累成较大的误差。) 3量块使用时应研合,将量块沿着它的测量面的长度反向,先将端缘部分测量面接触,使初步产生粘合力,然后将任一量块沿着另一个量块的测量面按平行方向推滑前进,最后达到两测量面彼此全部

研合在一起。 4正常情况下,在研合过程中,手指能感到研合力,两量块不必用力就能贴附在一起。如研合立力不大,可在推进研合时稍加一些力使其研合。推合时用力要适当,不得使用强力特别在使用小尺寸的量块时更应该注意,以免使量块扭弯和变形。 5如果量块的研合性不好,以致研合有困难时,可以将任意一量块的测量面上滴一点汽油,使量块测量面上沾有一层油膜,来加强它的黏结力,但不可使用汗手擦拭量块测量面,量块使用完毕后应立即用煤油清洗。 6量块研合的顺序是:先将小尺寸量块研合,再将研合好的量块与中等尺寸量块研合,最后与大尺寸量块研合。 7. 记录数据; 六思考题 量块按“等”测量与按“级”测量哪个精度比较高?

光学测量技术详解

光学测量技术详解(图文) 光学测量是生产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环节上重要的一步。它包括通过操作者的观察进行的快速、主观性的检测,也包括通过测量仪器进行的自动定量检测。光学测量既可以在线下进行,即将工件从生产线上取下送到检测台进行测量;还可以在线进行,即工件无须离开产线;此外,工件还可以在生产线旁接受检测,完成后可以迅速返回生产线。 人的眼睛其实就是一台光学检测仪器;它可以处理通过晶状体映射到视网膜上的图像。当物体靠近眼球时,物体的尺寸感觉上会增加,这是因为图像在视网膜上覆盖的“光感器”数量增加了。在某一个位置,图像达到最大,此时再将物体移近时,图像就会失焦而变得模糊。这个距离通常为10英寸(250毫米)。在这个位置上,图像分辨率大约为0.004英寸(100微米)。举例来说,当你看两根头发时,只有靠得很近时才能发现它们之间是有空隙的。如果想进一步分辨更加清楚的细节的话,则需要进行额外的放大处理。 本部分设定了隐藏,您已回复过了,以下是隐藏的内容 人的眼睛其实就是一台光学检测仪器;它可以处理通过晶状体映射到视网膜上的图像。本图显示了人眼成 像的原理图。 人眼之外的测量系统 光学测量是对肉眼直接观察获得的简单视觉检测的强化处理,因为通过光学透镜来改进或放大物体的图像,可以对物体的某些特征或属性做出准确的评估。大多数的光学测量都是定性的,也就是说操作者对放大的图像做出主观性的判断。光学测量也可以是定量的,这时图像通过成像仪器生成,所获取的图像数据再用于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光学检测其实是一种测量技术,因为它提供了量化的图像测量方式。 无任何仪器辅助的肉眼测量通常称为视觉检测。当采用光学镜头或镜头系统时,视觉检测就变成了光学测量。光学测量系统和技术有许多不同的种类,但是基本原理和结构大致相同。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习题问题详解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三版周兆元翔英主编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1-1什么叫互换性?它在机械制造中有何重要意义?是否只适用于大批量生 产? 答:同一规格的零部件,不需要做任何挑选、调整或修配,就能装配到机器中去,并达到使用要求,这种特性就叫互换性。 互换性给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维修都带来了很大方便。它不仅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也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互换性已经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企业中一个普遍遵守的原则。 1-2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有何区别?各用于什么场合? 答:互换程度不同:完全互换是同一规格的零部件,不需要做任何挑选、调整或修配,就能装配到机器中而满足使用要求;不完全互换是同一规格的零部件,需要经过挑选、调整或修配,再装配到机器中去才能使用要求。当使用要求和零件制造水平、经济效益没有矛盾,即机器部件装配精度不高,各零件制造公差较大时,可采用完全互换进行零件生产;反之,当机器部件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或很高,零件制造公差较小时,采用不完全互换。 1-5下面两列数据属于哪种系列?公比为多少? (1)电动机转速:375,750,1500,3000,、、、 (2)摇臂钻床的主参数(钻孔直径):25,40,63,80,100,125等 (12 答:(1)此系列为派生系列:R40/12,公比为 (2)此系列为复合系列,前三个数为R5系列,后三位为R10系列。 补充题: 写出1~100之的派生系列R20/3和R10/2的优先数常用值。 答:R20/3:1.00,1.40,2.00,2.80,4.00,5.60,8.00,11.2,16.0,22.4,31.5,45.0,63.0,90.0 R10/2:1.00,1.60,2.50,4.00,6.30,10.0,16.0,25.0,40.0,63.0,100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 实 验 指 导 书 2008年7月

目录 实验一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轴径 (2) 实验二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 (9)

实验一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轴径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万能工具显微镜的测量原理。 2.熟悉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外径的方法。 3.加深理解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二、实验仪器 19JC数字式万能工具显微镜一台、被测轴。 三、实验原理和步骤 1、19JC数字式万能工具显微镜简介 (1)仪器用途 仪器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特别适用于长度和角度的精密测量,並配备了全套附件,使其使用范围得到充分的扩大。 仪器可用影像法、轴切法或接触法按直角坐标或极坐标对机械工具和零部件的长度、角度和形状、位置关系等进行精密测量。 主要的测量对象有:刀具、量具、模具、样板、螺纹和齿轮等工件。 可测量外螺纹(螺纹塞规、丝杆和蜗杆等)的中径、大径、小径、螺距、牙型角;齿轮滚刀的导程、齿形和牙型角;电路板、钻模或孔板上孔的位置度、键槽的对称度等形位误差等。 (2)仪器特点: 主显微镜配有多种目镜和物镜、视场宽、成像清晰。 采用光电数显技术,精密光栅尺作为测量元件,测量长度以数字显示,直观、方便。 主显微镜可左右偏摆,特别适于测螺旋零件。

以非接触测量为基本方法,透、反射照明,内、外轮廓可测。 附件多,使用面广。 (3)技术规格: ①测量范围与分度值 X-Y向坐标:测量范围: X–Y向:200×100毫米 分度值(数显读数):0.0005毫米 瞄准显微镜:升降行程: 120毫米 立臂倾斜范围:左右各15度 分度值: 10分 照明光栏调节范围:Φ3~Φ32毫米 分度值:1毫米 测角目镜:角度测量范围: 360度 分度值: 1分 轮廓目镜:角度测量范围:±7度 分度值: 1分 圆弧分划板:曲率半径R:0.1~100毫米 螺纹分划板:普通螺纹螺距t:0.25 - 6 毫米 梯形螺纹螺距t:2 - 20 毫米光学分度台:测量范围: 360度 分度值: 10秒(投影读数) 玻璃台面直径:Φ106毫米 光学分度头:测量范围: 360度 分度值: 1分 光学定位器:测头直径:Φ3±0.1毫米 测头直径的检定极限误差不大于0.5微米 测量力: 0.098±0.0196牛顿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试题及答案(共4套)

-------理工大学 一、填空题 1.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________~________时,与基准孔配合形成间隙配合。 2.孔和轴的公差带由__________决定大小,由___________决定位置。 3.已知某基准孔的公差为0.013,则它的下偏差为________mm,上偏差为________mm。4.在任意方向上,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给定的一个方向上,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圆度和圆柱度公差等级有____级,其它注出形位公差项目的等级有____。 6.孔的最大实体尺寸即孔的________?极限尺寸,轴的最大实体尺寸为轴的________极限尺寸。 7.国标按螺纹公差等级和旋合长度规定了3种精度级,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根据国标规定,向心滚动轴承按其尺寸公差和旋转精度分为__________个公差等级,其中__________级精度最高,__________级精度最低。 9.国标规定的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名称和代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泰勒原则,量规通规的工作面应是_________表面,止规的工作面应是________表面。 11.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的________相同,________不同。 二、判断题(若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弧内打“√”) 1.零件尺寸的公差等级越高,其基本偏差的绝对值就越小。( ) 2.φ30M8/h7和φ30H8/m7的配合性质相同。( ) 3.作用中径反映了实际螺纹的中径偏差、螺距偏差和牙型半角偏差的综合作用。( ) 4.直线度公差带一定是距离为公差值t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 5.当包容要求用于单一要素时,被测要素必须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 6.根据国家标准,滚动轴承内圈内径公差带在零线下方,上偏等于0。( ) 7.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 免的。(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试题解析

一、是非题 1.对2 对3错4错5错6错7对8错9错10错11对12错13错14对 1、某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3 mm,那么该圆柱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全跳动公差不小于0.03mm。() 2、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指标。() 3、过渡配合可能有间隙,也可能有过盈,因此,过渡配合可以算间隙配合,也可以算过盈 配合。() 4、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 5、跳动公差带不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 6、齿轮传动的振动和噪声是由于齿轮传递运动的不准确性引起的。() 7、零件的加工难易程度取决于公差等级的高低,与基本偏差无关。() 8、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们的公差值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的精度要求相同。() 9、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10、未注公差尺寸即对该尺寸无公差要求。() 11、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位置。() 12、对同一要素既有位置公差要求,又有形状公差要求时,形状公差值应大于位置公差值() 13、当包容要求用于单一要素时,被测要素必须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14、可逆要求应用于最大实体要求时,当其形位误差小于给定的形位公差,允许实际尺寸超出最大实体尺寸。() 二、选择题 1.C 2.D 3.B 4.C 5.C 6.D 7.B 8.C 9.D 10.D 11.D 12.B 13.B 14.A 15.C 1、φ30g6与φ30g7两者的区别在于()。 A.基本偏差不同B.下偏差相同,而上偏差不同 C.上偏差相同,而下偏差不同D.公差值相同 2、形位公差带的形状决定于() A.形位公差特征项目B.形位公差标注形式 C.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D.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形位公差特征项目和标注形式3、在图样上标注形位公差要求,当形位公差前面加注Φ时,则被测要素的公差带形状应为()。 A.两同心圆B.圆形或圆柱形 C.两同轴线圆柱面D.圆形、圆柱形或球形 4、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的形状和()公差带的形状相同。 A.同轴度B.圆度C.圆柱度D.位置度 5、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采用独立原则时,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中有一项超差,则该零件()。 A.合格B.尺寸最大C.不合格D.变形最小 6、公差原则是指()。 A.确定公差值大小的原则B.制定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原则 C.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关系D.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关系 7、选择滚动轴承与轴颈、外壳孔的配合时,首先应考虑的因素是() A.轴承的径向游隙B.轴承套圈相对于负荷方向的运转状态和所承受负荷的大小C.轴和外壳的材料和机构D.轴承的工作温度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复习提纲(含答案)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复习提纲 (含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复习提纲 (*仅供参考,具体以课本为准) 1、何谓互换性完全互换性与不完全互换性有何区别 答:互换性是指某一产品(包括零件、部件、构件)与另一产品在尺寸、功能上能够彼此互相替换的性能。 完全互换性与不完全互换性的区别为:当同种零、部件加工好以后,可完全互换性的产品不需经任何挑选、调整或修配等辅助处理,便可顺利装配,并在功能上达到使用性能要求,而不完全互换性的产品在装配前需经任何挑选、分组、调整或修配等辅助处理,才可顺利装配,在功能上才能达到使用性能要求。 2、何谓偏差实际偏差与极限偏差有何区别 答:偏差是指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偏差。 实际偏差与极限偏差的区别为:实际偏差是由实际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而极限偏差是由极限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3、解释下列名词术语:尺寸公差、配合公差、实际尺寸、极限尺寸、作用尺寸、实体尺寸、基本偏差、极限偏差、实际偏差 答:尺寸公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去最小极限尺寸,或上偏差减去下偏差所得的代数差,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 配合公差:组成配合的孔、轴公差之和叫配合公差。 实际尺寸:通过测量获得的某一孔、轴的尺寸。 极限尺寸:一个孔或轴允许的尺寸的两个极端。 作用尺寸: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内、外表面体外相接或内相接的最大或最小理想面的宽度或直径。 实体尺寸:在孔或轴具有允许的材料量为最多或最少时的状态下所获得的尺寸。 基本偏差:在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制中,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那个极限的偏差。 极限偏差:由极限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实际偏差:由实际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5、何谓配合配合种类有几种其特征如何 答: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互相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配合有3中,分别为(1)间隙配合,其特征为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上;(2)过盈配合,其特征为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下;(3)过渡配合,其特征为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