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全场唱词

《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全场唱词
《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全场唱词

《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全场唱词+念白

令狐采学

第一场别亲(祝家书斋)

幕后(合唱)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滨,有一个祝英台,秀丽聪明。她胸中有大志,要求学杭城,爹不肯,她设巧计,假装生病,茶不思,饭不吃,关起房门,急得那祝员外坐立不宁。(灯亮)(祝公远焦灼地踱步)

公远(唱)英台做祝事太任性,竟想读书上杭城,

她是祝府千金女,应该是描龙绣凤在闺门。

我有心叫她杭城去,怎奈是闺女怎能出远门?

我有心不叫杭城去,又怕她病势转深沉。

思前想后心不定。(银心上)

银心(接唱)我小姐要读书,设下妙计,哪怕员外不答应。(上

前叩见)员外!小姐不好了!

祝公远(惊问)银心,何事大惊小怪?

银心(唱)小姐想求学上杭城,怎奈员外不答应,

因此小姐心烦恼,忧愁终日得了病。

如今卧床病沉重,特来禀知老大人。

祝公远(白)这可如何是好?让我去看来。

银心(白)员外,小姐好容易刚睡着,请你不要惊醒了她。(墙

外传来卦板叮口当及“测字排流年“之声)

银心(白)啊!员外,依婢子之见,倒不如请这个卜卦先生来

卜个卦,以决疑难。

祝公远(白)却也使得。(银心下而复上)

银心(白)卜卦先生请来了。

祝公远(白)请进。

银心(白)先生,请你进来!(招手)(祝英台乔装卜卦人上)

祝英台(白)员外在上,卜卦人叩见。

祝公远(白)一旁请坐。

祝英台(白)谢员外,告坐了。请问员外可是问卜?

祝公远(白)正是问卜。

祝英台(白)如此,请设香案。

祝公远(白)银心,摆设香案。

银心(白)是。(摆设香案)

祝英台(白)请问员外,有何疑难?

祝公远(白)只因小女想去杭城读书,是我不允,为此悒郁终日,

得了一病,未知吉凶如何?特请先生一卜。

祝英台(白)请问小姐有几岁了?

祝公远(白)今年二八,五月初五日生辰。

祝英台(白)如此待我卜来。(卜卦后)员外,按卦而断,还是让

令媛出门的好。

祝公远(白)何以见得?

祝英台(白)令媛在家多灾多病,出门可以除病消灾,到杭城读

书末……更是大吉大利。

祝公远(白)这如何使得?这如何使得?……(银心忍不住笑出

声来)

祝公远(白)小丫头,你笑些什么?还不带先生下去!

银心(白)是。(祝英台与银心同笑)

祝英台(白)爹爹!

祝公远(白)你是……

祝英台(白)(卸装)女儿英台。

祝公远(白)英台!你竟敢戏弄你父亲!

祝英台(白)(央求)爹爹,女儿乔装男子,一无破绽,你现在总

可让女儿出门读书了!

祝公远(白)真是胡闹!

(唱)常言道只有男儿求功名,哪有闺女出远门?

纵然你乔装男儿样,鱼目怎能把珠混。

祝英台(白)爹爹,女儿乔装男子,连爹爹也瞒过了,此去万无

一失。

祝公远(唱)怎不教我堂上老父心牵挂。

银心(白)员外放心,有我银心扮成书僮,朝夕有个服侍。

祝公远(唱)你你……抛头露面辱门庭!

银心(白)员外,小姐在家病坏了身子,如何使得?如今她假

扮书生,连员外都认不出自己亲生女儿,依婢子之

见还是依允小姐去读书的好。

祝公远(白)多嘴!

祝英台(白)爹爹!

祝公远(白)英台,你去不得,想你是裙钗之女,怎能抛头露面,

远走杭城?要读书,为父可请先生来府教读。

祝英台(白)听说杭城有名师……

祝公远(白)纵有名师,怎奈你是女孩儿。

祝英台(白)女儿一定要去!

祝公远(白)祝府千金之女,远去求学,有失体统。

祝英台(白)祝府本是书香门第,孩儿远去求学,为的是知书识

礼。孩儿也曾听爹爹说过,古时有曹大家、蔡文姬,

都是一代才女,留名千古,难道孩儿就学不得她们

么?

祝公远(白)这个……(自语)看女儿立志甚坚……要是英台真

的能成为一代才女……

祝英台(白)爹爹你答应了?

祝公远(白)也罢!英台,你此去乔扮男子,可不要露出破绽。

三年学满,务须速归。倘若家有要事,一见家书,

即速归来。

祝英台(白)女儿遵命!

--幕落

第二场草桥结拜

(草桥)(祝英台与银心扮男装,银心肩挑书担行囊随祝英台上)

祝英台(唱)风和日丽花如锦,

银心(唱)女扮男装出远门。

祝英台(唱)避开邻里亲和戚,

银心(唱)瞒过路上相识人。

祝英台(唱)走过五里青松岭,

银心(唱)来此已是草桥亭。

祝英台(白)银心,我们到亭内歇足一会。(主仆休息亭内,梁山

伯上,四九挑书担行囊随后上)

梁山伯(唱)离故乡,别学上杭城。

见前面一座古凉亭,叫声四九停一停。

四九(白)相公何事?

梁山伯(白)两腿酸软,不如在此略坐片刻。

四九(白)相公说得有理。(梁山伯举步欲进,抬头一望,略顿)

四九(白)相公,亭内有人。

梁山伯(白)哦,看他们也是行旅模样,说不定也是读书去的。

(梁山伯入亭,对祝英台作揖)

梁山伯(白)仁兄请了,小弟有礼。

祝英台(白)这厢还礼。

梁山伯(白)请教仁兄尊姓大名?府居何处?

祝英台(白)小弟姓祝名英台,乃是上虞祝家村人氏。敢问仁兄

是……

梁山伯(白)会稽梁山伯。

祝英台(白)梁仁兄敢是去杭城读书?

梁山伯(白)正是。请问你呢?

祝英台(白)小弟也去杭城访师求学。

梁山伯(白)好极!好极!请坐。(四九、银心走近谈天)

四九(白)嗳,你们是到哪里去的?

银心(白)到杭城去读书。

四九(白)我们也是到杭城去读书。

银心(白)巧极了。(走向祝英台,脱口而出)小姐……

祝英台(白)(急掩饰)小姐好端端在家,你提她作甚?

银心(白)噢……我想小姐要是能一同出来读书那就好了。

祝英台(白)是啊。

梁山柏(白)敢问兄台……莫非……

祝英台(白)哦,仁兄有所不知。

(唱)我家有个小九妹,聪明伶俐人钦佩。

描龙绣凤称能手,琴棋书画件件会。

我此番求学到杭城,九妹一心想同来,

我以为男儿固须经书读,女孩儿读书也应该,

只怪我爹爹太固执,终于留下小九妹。

梁山伯(白)(称赞)妙哉高论,妙哉高论!

(唱)仁兄宏论令人敬,志同道合称我心。

男女同是父母生,女孩儿也该读书求学问!

祝英台(白)(谦谢)承兄夸奖,岂敢,岂敢!(背地赞赏)

(唱)我只道天下男子一般样,难得他也为女子抱不平。

梁山伯(唱)象这般良朋益友世间少,我有心与他结为兄弟盟。

(白)祝仁兄,小弟有言,只是难以启齿。

祝英台(白)有何见教?无不从命。

梁山伯(白)如此直言了。

(唱)想山伯无兄又无弟,亦无妹来亦无姐。

有缘千里来相会,得遇仁兄心欢喜,

意欲与你两结拜,未知仁兄可愿意?

祝英台(白)哦!(想了一想)

(唱)多承仁兄不见弃,金兰结拜为兄弟,

从此读书有良伴,小弟哪有不愿意?

(白)旅途之中未带香烛,这便如何是好?

梁山伯(白)不妨撮土为香。请问祝仁兄今年……

祝英台(白)二八。

梁山伯(白)我今年已是一十七岁了。

祝英台(白)有道长者为兄,幼者为弟。

梁山伯(白)如此你我对天一拜。

祝英台(白)对天一拜。(祝英台学梁山伯的动作而拜)梁山伯(白)贤弟请上,受愚兄一拜。

祝英台(白)小弟也有一拜。

梁山伯(白)四九,快过来拜见祝相公。

祝英台(白)银心,快来见过梁相公。

四九(白)拜见祝相公。

银心(白)拜见梁相公。

梁山伯(白)贤弟,你看天色不早,我们不如登程吧!

祝英台(白)银心,挑起行装。

梁山伯(白)贤弟请。

祝英台(白)梁兄请。(当梁山伯携祝英台手同行时,祝英台不禁

又羞又惊,继而泰然同行而下)

--幕落

第三场

托媒(梁山伯、祝英台书房)

幕后(合唱)梁山伯,祝英台,情重如山深如海。

同窗共读两无猜,志同道合相敬爱。

光阴过去似流水,匆匆过了三长载。(祝英台磨砚,

梁山伯作文,梁山伯忽发现祝英台耳环痕)

祝英台(白)嗳,你做什么?

梁山伯(唱)贤弟啊,你我同窗三年整,今日忽见耳环痕,只有

女子戴耳环,贤弟啊,你穿耳朵为何因?

祝英台(唱)梁兄你做文章不专心,为什么看来看去看不停?

若说我的耳环痕,想起此事笑死人,

祝家庄年年有庙会,村里人叫我扮观音。

梁山伯(白)(笑)哦。

祝英台(唱)以后你再瞎猜疑,我就要……

梁山伯(接唱)贤弟不必怒气生。贤弟,你看我这一篇文章做得

如何?(银心在外面探头望,机警地喊)

银心(白)梁相公,梁相公,先生唤你。

梁山伯(白)啊,先生唤我,亏得我的文章已经做成了,贤弟少

待,愚兄去去就来。(下)

银心(白)(手持信,轻唤祝英台)小姐,员外又有信来了。

祝英台(白)真的?待我看来。(看信皱眉)

银心(白)是不是又来催我们回去?

祝英台(点头)

(唱)离家读书已三载,老父是封封家书催我归。

我与他同窗三载非寻常,情重如山深如海。

老父有病盼儿归,我难舍知心梁山伯。

银心(唱)读书三载长相伴,小姐心事我明白。

梁相公家世虽贫寒,但他有德又有才,

倒不如月老跟前订白头,拜托师母做大媒。(银心

下,去请师母)(祝英台徘徊、暗忖)

祝英台(唱)叫我如何自托媒……(银心引师母出)

银心(白)相公,师母来了。

师母(白)英台,听银心来说,你家又有书信来催你归去了?

祝英台(白)刚才家父来信,说有病要催我归去。

师母(白)父病理应回去,几时动身?

祝英台(白)我想禀明先生,明日一早登程。

师母(白)如此甚好,一路小心。银心,你小心侍候了。

银心(白)是。(知趣地)相公,我整行装去。(下)祝英台(白)(欲言又止)师母……

师母(白)英台你还有何言相告?

祝英台(白)还有……没有什么。(稍停)师母。

师母(白)英台,有话坐下来讲。

祝英台(白)师母。

(唱)老师教诲恩如海,又承师母好看待。

师母(白)不用客气。

祝英台(白)师母。(稍停)

(唱)我在草桥结拜梁山伯,同窗共砚三长载。

师母(白)这个我早已知晓。

祝英台(白)师母啊!

(唱)三长载,三长载,我有满腹心事口难开。

师母(白)英台有话,但讲无妨。

祝英台(唱)师母啊,英台原是乔装改,

师母(不动声色,微笑)

(唱)师母心里早明白。

祝英台(白)师母早明白了?

(唱)袖内取出玉扇坠,交与师母……

师母(唱)……为何来?

祝英台(白)师母啊!

(唱)雪白蝴蝶玉扇坠,烦交义兄梁山伯。

倘得师母来玉成,大恩永记在心怀。

师母(唱)英台果是多情女,山伯有德也有才。

师母愿意做大媒,梁山伯配祝英台。

--幕落

第四场十八相送

(途次)

幕后(合唱)三载同窗情如海,山伯难舍祝英台。相依相伴送下山,又向钱塘道上来。(梁山伯、祝英台、四九、银心上)

祝英台(唱)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百鸟对打对。喜鹊满树喳喳叫,向你梁兄报喜来。

梁山伯(唱)弟兄两人下山来,门前喜鹊成双对。从来喜鹊报喜信,恭喜贤弟一路平安把家归。

祝英台(白)梁兄请。

梁山伯(白)贤弟请。

祝英台(唱)出了城,过了关,但只见山上樵夫将柴砍。

梁山伯(唱)起早落夜多辛苦,打柴度日也很难。

祝英台(唱)他为何人把柴打?你为哪个送下山?

梁山伯(唱)他为妻子把柴打,我为你贤弟送下山。

祝英台(唱)过了一山又一山。

梁山伯(唱)前面到了凤凰山。

祝英台(唱)凤凰山上百花开。

梁山伯(唱)缺少芍药共牡丹。

祝英台(唱)梁兄若是爱牡丹,与我一同把家还。

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要摘也不难。

梁山伯(唱)你家牡丹虽然好,可惜是路远迢迢怎来攀!

祝英台(唱)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

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红妆,梁兄愿不愿配鸳鸯?

梁山伯(唱)配鸳鸯,配鸳鸯,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红妆!

银心(唱)前面到了一条河,

四九(唱)漂来一对大白鹅,

祝英台(唱)雄的就在前面走,雌的后面叫哥哥。

梁山伯(唱)未曾看见鹅开口,哪有雌鹅叫雄鹅!

祝英台(唱)你不见雌鹅对你微微笑,她笑你梁兄真象呆头鹅!

梁山伯(唱)既然我是呆头鹅,从此莫叫我梁哥。(梁山

伯生气,

祝英台向之赔罪)

祝英台(白)梁兄……

银心(唱)眼前一条独木桥。(梁山伯先上了桥)

梁山伯(白)贤弟,你快过来啊!

祝英台(唱)心又慌来胆又小。

梁山伯(唱)愚兄扶你过桥去。(梁山伯扶祝英台过桥,至桥中心)

祝英台(唱)你我好比牛郎织女渡鹊桥。(梁山伯扶祝英台下桥,

四九、银心随之过桥)

幕后(合唱)过了河滩又一庄,庄内黄狗叫汪汪。

祝英台(唱)不咬前面男子汉,。偏咬后面女红妆。

梁山伯(唱)贤弟说话太荒唐,此地哪有女红妆?

放大胆量莫惊慌,愚兄打犬你过庄。

祝英台(唱)眼前还有一口井,不知井水多少深?(投石井中)

梁山伯(唱)井水深浅不关情,还是赶路最要紧。(祝英台要梁山

伯照影,遂相扶至井前视)

祝英台(唱)你看井底两个影,一男一女笑盈盈。

梁山伯(唱)愚兄明明是男子汉,你不该将我比女人!

幕后(合唱)过一井来又一堂,前面到了观音堂。

梁山伯(唱)观音堂,观音堂,送子观音坐上方。

祝英台(唱)观音大士媒来做,来来来,我与你双双来拜堂。(拉

梁山伯同跪)

梁山伯(唱)贤弟越说越荒唐,两个男子怎拜堂?走吧!

幕后(合唱)离了古庙往前走。

银心(唱)但见过来一头牛。

四九(唱)牧童骑在牛背上。

银心(唱)唱起山歌解忧愁。

祝英台(唱)只可惜对牛弹琴牛不懂,可叹梁兄笨如牛。

梁山伯(唱)非是愚兄动了怒,谁教你比来比去比着我!

祝英台(唱)请梁兄,莫动火,小弟赔罪来认错。

梁山伯(白)好了,快走吧。

祝英台(唱)多承梁兄情义深,登山涉水送我行。

常言道送君千里终须别,请梁兄就此留步转回程。

梁山伯(唱)与贤弟草桥结拜情义深,让愚兄送你到长亭。(双双

又行)

幕后(合唱)十八里相送到长亭,十八里相送到长亭。(梁山伯、

祝英台入亭坐,四九、银心在亭下休息。)

祝英台(唱)你我鸿雁两分开。

梁山伯(唱)问贤弟你还有何言来交代?

祝英台(唱)我临别想问你一句话,问梁兄你家中可有妻房配?

梁山伯(唱)你早知愚兄未婚配,今日相问又何来?

祝英台(唱)若是你梁兄亲未定,小弟给你做大媒。

梁山伯(唱)贤弟替我来做媒,未知千金哪一位?

祝英台(唱)就是我家小九妹,不知梁兄可喜爱?

梁山伯(唱)九妹今年有几岁?

祝英台(唱)她与我同年--乃是双胞胎。

梁山伯(唱)九妹与你可相象?

祝英台(唱)她品貌就象我英台。

梁山伯(唱)未知仁伯肯不肯?

祝英台(唱)家父属我选英才。

梁山伯(唱)如此多谢贤弟来玉成。

祝英台(唱)梁兄你花轿早来抬。我约你,七巧之时……

梁山伯(白)噢,七巧之时,

祝英台(唱)……我家来。

幕后女声(合唱)临别依依难分开,心中想说千句话,

万望你梁兄早点来。

--幕落

第五场思祝下山

(梁山伯、祝英台书房)

幕后(合唱)燕子归去书斋冷,夕阳昏黄照古槐。

梁山伯(唱)自从英台别我归,书房寂寞梁山伯。

(白)唉!贤弟啊!

(唱)我那日不想去访你,怎奈是学问未成不能来。(师母

上)

梁山伯(白)师母!

师母(白)山伯,看你心神不宁,为了何事?

梁山伯(白)师母……(难以出口)弟子思念家乡……

师母(白)思念家乡就该归去!(梁山伯欲语又止)我有一事,

正想问你。

梁山伯(白)师母请讲。

师母(白)山伯,你来!

(唱)英台与你同窗共读有三载,她的心事你可明白?

你此去是否访英台?

再问你,她到底是男还是女裙钗?

梁山伯(唱)贤弟回家我常挂怀,师母呀,你问男问女好奇怪。

师母(唱)她临行有言曾相托,托我替她做大媒。

信物就是玉扇坠。(取出扇坠)

梁山伯(白)(接过扇坠)啊!

(唱)但不知贤弟要娶谁?

师母(唱)山伯呀!英台原是女子扮。

梁山伯(白)(呆若木鸡,惊喜万状)啊!英台是个女的……

师母(白)是啊!

梁山伯(白)英台是个女的……如此说来,英台就是九妹,九妹

就是英台……(如醉如痴地自语)三载同窗,同桌

共读……(突然情不自禁)

(唱)英台她自己做媒自己配。

师母(白)(点头笑)既有婚约,理应早去求亲。你明日禀明先

生,下山访英台去吧!

梁山伯(白)(一揖,再揖)多谢师母,多谢师母!(师母下)

梁山伯(白)四九!四九!

(唱)四九快与我把行装整。(灯暗)

幕后(合唱)一心下山把英台访,相公与僮儿都匆忙,

梁山伯心慌意乱只想早到祝家庄。

(念)那四九,

(唱)手脚忙,手忙脚乱整行整。大红贴,备端正,哎呀!

玉扇坠,不可忘。坐等不及山后雄鸡唱。

(念)离书房,下山冈。

(唱)匆匆前往。

--幕落

第六场回十八

(途次)(梁山伯上,四九挑着行囊后随)

梁山伯(唱)祝家庄上访英台,

一边走一边喜,同窗竟会成连理;

一边走一边想,我与她同桌共读情义长;

一边走一边呆,我不辩男女三长载;

一边走啊一边忖,想起了十八里相送她到长亭。

眼前就是旧时景,回忆往事喜又惊,

她曾经梅花透露春消息,我竟是泥塑木雕不知情。记得出了城,过了关,她曾经比喻樵夫为妻把柴砍;过一山,又一山,她说是家有牡丹等我攀;

下了山,到池塘,她说是水里鸳鸯配成双;

过池塘,见条河,哎呀,山伯真是呆头鹅!

她说是独木桥上织女会牛郎,

她说是村边黄狗咬红妆,

想起了井中照影分男女,想起了观音面前好拜堂。一桩桩比喻我猜不透,

英台呀,对牛弹琴,这牛就是我梁兄长!

眼前已是长亭在,

在长亭她亲口许九妹,想不到九妹就是祝英台。(白)英台啊!你这个媒呀--

(唱)做得对。

袖中取出玉扇坠,欢欢喜喜藏起来。

英台叫我花轿早去归,英台叫我祝家早相会。

叫四九急忙赶路程,恨不得插翅飞到她妆台。

--幕落

第七场劝婚、访祝

(祝英台闺房)(祝英台默坐绣花,思念着梁山伯,内心露出喜悦。银心上)

银心(白)小姐,梁相公他就要来了。

祝英台(白)你怎知道?

银心(白)我怎么不知?昨夜烛花结了个双蕊,烛花双蕊,喜

事来。(祝公远喜气洋洋地进来)

祝公远(白)喜事,喜事,英台你的喜事来了!

(唱)今日媒人我家来,为父将女儿亲事配。

如今攀得乘龙婿,祝家门第多光彩。

祝英台(唱)爹爹将女儿终身配?

祝公远(唱)天赐良缘称心怀。

祝英台(唱)爹爹将女儿配与谁?

祝公远(唱)他就是有财有势太守之子马文才。

祝英台(白)(惊愕良久)爹爹,女儿不配。

祝公远(白)门当户对,怎说不配?

赏析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选修课论文 课程名称:中国戏曲艺术欣赏 论文题目:赏析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系别:戏剧影视学院 专业:戏剧影视导演 班级:导演1班 姓名:梁茵 学号:20140510107 任课老师:宋向阳 日期:2015年10月24日

赏析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在小时候,就听说过《梁祝》的故事,是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也是现如今家喻户晓的凄美故事。在民间流传已经不止千年的《梁祝》,在戏剧舞台上的历史也有五六百年了,越剧版本的尤为世人称叹! 在第一场中,叙述了一位待字闺中的小姐祝英台,非常渴望女子也能和男子一样有着相同的身份和地位,为了争取,她想去读书,可是当时的封建社会是不允许的,代表封建势力的父亲不同意,因此她设计使得自己女扮男装能去读书,在读书的途中遇到了善解人意的梁山伯.并结伴去书院读书,由于志趣相投便结拜为兄弟,这里为他们产生爱情埋下了伏笔,因为爱情是建立在有共同兴趣和爱好上的。看的是电影版本的越剧《梁祝》当中的布景相对华丽,且写实,祝英台一身美丽活泼的衣裳,台词彰显出祝英台向往自由的性格,而在初见梁山伯时,她已然当自己是男儿身,聪明伶俐且不怯场,勇敢过人,这些都成为了后来他俩相爱的铺垫。 往后,论梁山伯的才识,是有点察觉到祝英台女儿身的身份的,但却总是随意被祝英台糊弄过去,真让人在旁干着急,两人的走步,情之真切,暗示了很多,举手抬足间皆是情谊。在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楼台会、化蝶等多场戏中,最为出名且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十八相送”这一场戏。“前面到了凤凰山。”“凤凰山上百花开。”“缺少芍药共牡丹。”“梁兄若是爱牡丹,与我一同把家还。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要摘也不难。”“你家牡丹虽然好,可惜是路远迢迢怎来攀!”“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这一段词更是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情愫已经发酵,送了一程又一程,路上对话缠绵不尽,英台给了无数的暗示,梁山伯的闪躲不敢向前,只当是兄弟之情。“巍巍兮高山,汤汤兮流水”,高山流水是中国人对知已的评价,也是爱情中的阳春白雪。高远的意境下,飘飘缈缈的几句吟颂,这样清风朗月般的少年,叫人如何不爱;英台算的上鬼灵精,放完纸鸢,又来捉弄山伯,却也忍不住以纸鸢比拟,暗自试探;可惜山伯太憨直,虽然发现了英台的耳环痕,却从未做过任何联想。若非师母道破天机,山伯才恍然大悟,联想起过去的种种,欣喜无法抑制,激动之余,对着四九大叫:你知道吗?祝公子是个女的! 这时,我看到了一个直白、简单的梁山伯。 山道上,响起轻快而急促的脚步声,众学友拥趸着梁山伯,直奔山下而去。同样的山路,不一样的心情,曾手挽手送走的贤弟转眼间就成了将执手到老的红颜知已了,三年的相处,已经深切了解了彼此,而这三年,二人间也只隔着一碗清水的距离。那种幸福感、满满的、满满的填满了胸襟,多得要溢出来;这种幸福感染了所有的人,虽然大家都知道故事将要走向哪里,但还是抵抗不住幸福的来袭。这就是爱情永恒的魅力,即使千百年后千百次的回味也一样不觉得无味~心心念念的九妹终于婷婷站在眼前,一声“贤妹”,忽然让我看到了陆游的影子,一样熟悉的蹙眉,一样的深情款款,听到心里轻轻地叹息了一声。再定睛,两人

梁祝不同版本的比较

xx不同版本的比较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两位作曲者陈钢及何占豪当时仍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为了响应当时国内倡议的“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方针,选择了这个家传户晓的题材,吸取了当时甚为流行的同名越剧曲调,将故事中“草桥结拜”、“十八相送”、“英台抗婚”、“楼台会”和“坟前化蝶”等重要情节套进了西洋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发展部及再现部。 这首作品的创作无疑是遵命于共产主义的集体创作精神,但观乎两位作曲者在这三十多年内的创作发展,“梁祝”的成功,谁也沾不了谁的光彩。由于出身于越剧二胡演奏家,何占豪对于中国的传统音乐极为熟悉,自“梁祝”以后,他的其他作品只能说是旋律流畅美丽,其他方面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突破,而且每一首乐曲几乎都脱离不了《粱祝》的框框,什么《莫愁女》、《孔雀东南飞》、《乱世情侣》等等,全部是以哀怨缠绵的爱情故事为题材。陈钢的作品也是乏善可陈,这三十年来,他的作品中,用民歌改编成的小提琴独奏曲占了大多数,而且几乎全都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但由于他的和声语言极其华丽流畅,很多作品本身的缺点也被这些掩盖过去了。 换句话说,《梁祝》的成功是因为有何占豪的旋律和陈钢的和声,缺一不可。两位作曲者在八十年代初起都将此曲改编改写了数遍。首先是陈钢将乐曲的配器整理,往后再改编了一个钢琴协奏曲的版本。 何占豪因此而大为光火,还公开表示否定所有未经他许可的改编版本。然而他后来却为香港中乐团将此曲改为高胡协奏曲。除此以外, 他还有将此曲编为琵琶协奏曲,由上海民族乐团制成录音,他曾携儿子去香港用小提琴与民族乐团合奏此曲。后来,又改编为古筝协奏曲,在国内也演出过。其它改编的版本或演奏形式就数不胜数了。 姑勿论怎样,说《粱祝》是这几十年来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实不为过,而它的受欢迎程度亦是毋容置疑的;很多艺术团体的演出时都被这个《梁祝》情意结牵着鼻子走。在很多地方的乐团和民族乐团上座率最高的音乐会,节目往往包括有《梁祝》协奏曲。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教学内容 1、欣赏越剧《梁祝》选段《十八相送》。 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 3、学唱歌曲《化蝶》。 4、补充欣赏歌曲《梦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使学生感受和认识到封建礼教的残酷和人民的反抗精神,以及人们对美好爱情赞颂。 2、使学生能用音乐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表现音乐,从而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初步学会用委婉、细腻的声音演唱歌曲《化蝶》。 教材简析 1、越剧《十八相送》选段是梁山伯为祝英台送行时的一段内容,此段内容是以喜剧情趣的笔调、用对唱形式,刻画了梁山伯的纯朴、忠实和祝英台的热情、真挚。 2、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作品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以及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3、歌曲《化蝶》是著名词作家阎肃用何占豪、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爱情主题填词而成。歌词运用简洁的语言,生动描述了梁祝感人的爱情故事。 教学重点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的欣赏及讨论。 教学思路 本课以越剧《十八相送》为“源”,引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爱情故事的讲述为线索,在重点片段的欣赏中,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体验、想象、表现方式,认识音乐在表现人物和情感中的作用。并通过补充欣赏让学生感受现代音乐对梁祝的全新的演绎方式。 教学过程

《梁祝》赏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f8611300.html, 《梁祝》赏析 作者:姚莉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4年第03期 摘要:《梁祝》,一部像音诗那样优美的旋律,色彩绚丽,曲风华美;既有很高的艺术性,又有很强的民族性。它正是通过民族的音乐语言,表现了民族的生活风貌。它很好地将交响音乐发展手法和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相结合,进行了大胆而卓有成效的尝试,深刻揭示了作品中的情感内涵和境界,成功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是我国交响音乐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 关键词:《梁祝》;爱情;民族音乐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009-01 从小就喜欢《梁祝》的旋律,在我心里,它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华。它温婉凄美得让人沉醉,是它,让"梁祝之爱"如此深入人心,也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破碎之美。 1.作品创作背景简析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其灵感来源于越剧《梁祝》的腔调和表情,难怪那琴弦之中像有人在讲述一个传说,那爱情之美寄予琴韵,如泣如诉,哀怨缠绵。这时的《梁祝》已经不再是配合表演的一种形式,它是纯粹的音乐了,它能同样带我们走进两个年轻人的爱情神话,影响欣赏者心脏跳动的节奏成了它的使命。 《梁祝》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分为"同窗共读"、"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音乐《梁祝》也基本与此对应,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2.作品结构赏析 2.1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上下跃动的八度大跳轻盈、活泼,双簧管的优美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2.2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轻澈的竖琴伴奏下,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爱情主题",它由越剧唱腔的典型音调演化而来,纯朴、优美、动情,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甜蜜而美好的爱情。小提琴和竖琴相互应和,使人仿佛看到主人公与流水相伴的浪漫情景。这么纯洁而美好的爱情之音总是能在不经意间引人入境。

浅谈各地方戏曲中的梁祝

浅谈各地方戏曲中的《梁祝》 《梁祝》的故事是自小就听妈妈说过的,可是关于《梁祝》的戏剧,确是这次课程才开始有所接触的,觉得别有一番趣味,便对各地方戏曲对这段故事的演绎做了一番简单的比较。民间广泛流传着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浪漫凄婉的爱情故事的传说,在许多地方戏曲剧种中都有这一题材的作品,除越剧外,川剧、滇剧、湘剧、赣剧、徽剧、粤剧、河北梆子、梨园戏、豫剧、楚剧、武安并调落子,河南曲剧、京剧等都有自己的演出剧目。因梁祝传说流传的广泛性,各地有关剧目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尽相同,呈现出风格各异、绚丽多彩的样式,并以其丰富性、多样性,使其更具魅力。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因电影版的广泛传播而成为这一题材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名剧。越剧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的代表作之一,几十年来在各地流传,它的剧本、唱腔、表演、舞美设计已经基本定型。《梁祝》中有许多经典段落,如草桥结拜、十八相送、楼台会、山伯之死、化蝶等等。全国二百多个越剧团体,几乎都把越剧《梁祝》作为本剧团的保留剧目,许多著名越剧演员对梁山伯、祝英台的形象从唱腔到表演都有不同的创造。人物塑造上,从现在的版本看,越剧《梁祝》典型地具备了才子佳人、儿女情长、缠绵悱恻、回肠荡气的特征,文人意味比较浓厚 黄梅戏剧目《梁祝》在传统的故事框架内,作了较大幅度的重新创造,有意识地加强了作品的乡村民俗风味。黄梅戏自形成至今,受到了京剧、越剧、扬剧、淮剧、评剧等剧种的影响,在表演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同时巧妙地借鉴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创造出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黄梅戏唱腔简洁明快,纯朴浓郁、极富乡野气息,具有雅俗共赏的美学功能,以及叙事与抒情兼备的极强感染力。因此黄梅戏版本得《梁祝》则更类似民间乡村小儿女的爱情故事。从剧本创作风格上看,相对于越剧,黄梅戏《梁祝》的文字较活泼,俚俗得可爱,乡野风味较重。它保留了许多民间文学的精华,运用了民歌、顺口溜,这些都很可贵。 川剧《柳荫记》剧本分九折,即英台别家、柳荫结拜、书馆谈心、山伯送行、说媒许亲、英台思兄、祝庄访友、马家逼婚和祭坟化鸟。按川剧旧本,原只有结拜、相送、访友、骂媒四个单折,现在补成全本,实际只保存了前三折,骂媒几

越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 第一场别亲 (祝家书斋) 幕后(合唱) 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滨, 有一个祝英台,秀丽聪明。 她胸中有大志,要求学杭城,爹不肯, 她设巧计,假装生病, 茶不思,饭不吃,关起房门, 急得那祝员外坐立不宁。 (灯亮)(祝公远焦灼地踱步) 公远(唱) 英台做祝事太任性, 竟想读书上杭城, 她是祝府千金女, 应该是描龙绣凤在闺门。 我有心叫她杭城去, 怎奈是闺女怎能出远门? 我有心不叫杭城去, 又怕她病势转深沉。 思前想后心不定。(银心上) 银心(接唱) 我小姐要读书,设下妙计, 哪怕员外不答应。 (上前叩见)员外!小姐不好了! 祝公远(惊问)银心,何事大惊小怪? 银心(唱)小姐想求学上杭城, 怎奈员外不答应, 因此小姐心烦恼, 忧愁终日得了病。 如今卧床病沉重, 特来禀知老大人。 祝公远(白)这可如何是好?让我去看来。 银心(白)员外,小姐好容易刚睡着,请你不要惊醒了她。 (墙外传来卦板叮口当及"测字排流年"之声) 银心(白)啊!员外,依婢子之见,倒不如请这个卜卦先生来卜个卦,以决疑难。祝公远(白)却也使得。(银心下而复上) 银心(白)卜卦先生请来了。 祝公远(白)请进。 银心(白)先生,请你进来!(招手)(祝英台乔装卜卦人上) 祝英台(白)员外在上,卜卦人叩见。 祝公远(白)一旁请坐。

祝英台(白)谢员外,告坐了。请问员外可是问卜? 祝公远(白)正是问卜。 祝英台(白)如此,请设香案。 祝公远(白)银心,摆设香案。 银心(白)是。(摆设香案) 祝英台(白)请问员外,有何疑难? 祝公远(白)只因小女想去杭城读书,是我不允,为此悒郁终日,得了一病,未知吉凶如何? 特请先生一卜。 祝英台(白)请问小姐有几岁了? 祝公远(白)今年二八,五月初五日生辰。 祝英台(白)如此待我卜来。(卜卦后)员外,按卦而断,还是让令媛出门的好。 祝公远(白)何以见得? 祝英台(白)令媛在家多灾多病,出门可以除病消灾,到杭城读书末……更是大吉大利。祝公远(白)这如何使得?这如何使得?……(银心忍不住笑出声来) 祝公远(白)小丫头,你笑些什么?还不带先生下去! 银心(白)是。(祝英台与银心同笑) 祝英台(白)爹爹! 祝公远(白)你是…… 祝英台(白)(卸装)女儿英台。 祝公远(白)英台!你竟敢戏弄你父亲! 祝英台(白)(央求)爹爹,女儿乔装男子,一无破绽,你现在总可让女儿出门读书了! 祝公远(白)真是胡闹! (唱)常言道只有男儿求功名, 哪有闺女出远门? 纵然你乔装男儿样, 鱼目怎能把珠混。 祝英台(白)爹爹,女儿乔装男子,连爹爹也瞒过了,此去万无一失。 祝公远(唱)怎不教我堂上老父心牵挂。 银心(白)员外放心,有我银心扮成书僮,朝夕有个服侍。 祝公远(唱)你你……抛头露面辱门庭! 银心(白)员外,小姐在家病坏了身子,如何使得?如今她假 扮书生,连员外都认不出自己亲生女儿,依婢子之见还是依允小姐去读书的好。 祝公远(白)多嘴! 祝英台(白)爹爹! 祝公远(白)英台,你去不得,想你是裙钗之女,怎能抛头露面,远走杭城?要读书,为父可请先生来府教读。 祝英台(白)听说杭城有名师…… 祝公远(白)纵有名师,怎奈你是女孩儿。 祝英台(白)女儿一定要去! 祝公远(白)祝府千金之女,远去求学,有失体统。 祝英台(白)祝府本是书香门第,孩儿远去求学,为的是知书识礼。孩儿也曾听爹爹说过,古时有曹大家、蔡文姬,都是一代才女,留名千古,难道孩儿就学不得她们么? 祝公远(白)这个……(自语)看女儿立志甚坚……要是英台真的能成为一代才女…… 祝英台(白)爹爹你答应了?

梁祝观后感

《梁祝》观后感 民俗学课上第一次看到徐克版的《梁祝》,对于我,看完真是感触颇多啊。 被誉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滥觞于东晋时代,如今不仅故事本身在民间广为流传,由其改编而成的小提琴协奏曲、越剧更是名扬海内外。 长久以来,梁祝故事一直是文人圈与民间共同感兴趣的题目,表演和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即使是1949年解放后,梁祝故事也因其强调“反封建”的意义,传播更加广泛。然而,国内学者的研究似乎被“反封建”这一要素所锚定,停滞不前。比如,有学者说,“他的悲剧是一个由于受封建教育的毒害太深……既不能、也不会、更不敢积极争取,不配享受爱情蜜果的酸臭腐儒”。更有甚者,认为梁山伯在知道祝英台被许配后不敢努力争取,而祝英台自甘认命,就此认为梁祝的主题是批评梁山伯“懦弱无能”,祝英台“作茧自缚”,且断言“这样的作品,能视为爱情作品吗”。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西方民俗学研究理论的引入,我们得以重新解读梁祝,探究其流传甚广的深层原因。正如西方在小红帽的故事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样,本文中,笔者尝试利用民俗学,特别是神话理论中的人类学派、神话-仪式学派、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对梁祝进行全视角的解读。每一种理论都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我们通过对于各种理论的整合,互相取长补短,冀图获得对于梁祝的最深刻的了解。 94版的《梁祝》24岁的吴奇隆,20岁的杨采妮,翩翩少年,盈盈少女,正是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祝英台的天真活泼,梁山伯的真诚善良,都展现的淋漓尽致。 祝英台出身名门大户,无忧无虑,清纯有加,活泼亲和,却不习女红,不善礼节,不通琴棋书画。那时的她,喜欢抓来蝴蝶,攀上屋檐远眺。英台在去书院读书之前一直是唯父母之命是从。祝母嫌英台走路大摇大摆有违女子礼节,便命下人用短绳绑住祝英台的双腿,用以限制英台的走路步幅,但没想到,这样一来,英台走起路来像个机器人一样,更加难看。看似逗笑幽默的桥段,从更深层来讲,它突出了祝英台与封建社会的矛盾与对立。 “不管多么开心都好,千万不要变实。” 初到崇绮书院,正值阳春三月,山中莺飞草长,落英缤纷。学生们白衣胜雪,端坐在山坡下的空地里由夫子指点琴艺。夫子批评梁山伯“只有琴音,全无神绪”,而山伯却不知情为何物。夫子滔滔不绝,忽然山路上的一行人引过所有学生的目光,镜头随着梁山伯的视角移动而移动,梁祝二人目光交汇。此时此刻,你们可否能知今后那惊心动魄的爱恋,一切早已注定。文库巧遇,不打不相识,友谊初成;敲钟时的互扮鬼脸;同床共寝的嬉笑怒骂;帮英台作弊、陪英台秉烛复习……终成知己。 东晋时期,门第风气极盛。白衣僧人若虚在青山碧水间轻描淡写说出来的话却正是那个时代所有有情人的悲哀。上一代的情感悲剧也暗暗预示着梁祝二人的悲剧结局。祝母在年轻时也曾在书院与男子相爱,而结局是嫁入祝家。但是她不但没有因自己的遭遇同情女儿,反而处处阻挠,不敢反抗自己内心对封建思想的恐惧。这更是一种悲哀。 “我早知道我抱着的不是男孩子。”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 教学重、难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方法 1、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梁祝》片段。(课前开始播,打上课铃后关掉) 2、教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对它的音乐呢?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二、作品简介 何占豪(1933—),作曲家,浙江人。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作曲家,上海市人。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等。 三、作品体裁、作者简介(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闪示。) 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由多种乐器组成,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多声部音乐中的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 四、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奏鸣曲式的体裁,这部作品就是应用了奏鸣曲式的创作方法。请同学

回忆一下这种音乐体裁的结构图。(旨在复习奏鸣曲式的结构图。) (一)、呈示部 1、引子: 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播放“引子”音乐) 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播放“主部”音乐) 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使用了哪些乐器演奏?为什么用这些乐器来演奏为的是来表现什么呢?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播放“连接部与副部”音乐)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设问:这一部分的节奏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由此想象一下,这一段音乐描写了梁祝故事里哪一部分的情节?欣赏完后回答。 明确: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播放“结束部”音乐)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二)、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在欣赏时老师做相应的提示:(播放“展开部”音乐) 1、“抗婚”: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梁祝》赏析

《梁祝》赏析 记得周总理曾比喻过:“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作品创作背景简析: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间称为《梁祝》)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下面依结构欣赏作品 引子: 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 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 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2套

科 课 课 课
目:音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 题:《梁山伯与祝英台》 型:欣赏课 时: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一) 喜欢以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的音乐,能受到梁祝的真挚爱情及对封 建势力强烈反抗精神的感染,产生对这一爱情悲剧的理解与同情。b5E2RGbCAP (二)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及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十八相送》。 了解两部作品的关系,学习分析音乐的结构形式等音乐表现要素,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 验。p1EanqFDPw (三)结合具体作品协奏曲、奏鸣曲式等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感受、体验《梁祝》的音乐情绪,并能体会音乐中的结构和音乐中表现的要素。 教 教 具: 教学光碟 多媒体
法: 讲解法、视图法、欣赏法
教学流程:
1、作品简介
(一) 导 入: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 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 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 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DXDiTa9E3d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挞,反 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RTCrpUDGiT 这部交响作品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与成功的尝试,在国内外演出均受到热 烈欢迎,我国群众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梁祝》以中华民族音乐的鲜明风格与特 点,得到国际公认。5PCzVD7HxA

《梁祝》音乐赏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Abstract .................................................................... ..x Keys 前言............................................................ 一、《梁祝》的创作 (x) (一)《梁祝》的时代背景 (x) (二)创作的艰辛历程 (x) 二、作品的故事背景及曲式分析 (x) (一)作品的故事梗概 (x) (二)作品的曲式分析 (x) 1.呈现部 1.1引子 1.2主部 1.3连接部与副部 1.4结束部 2.展开部 2.1抗婚 2.2楼台会 2.3哭灵、控诉、投坟 3.再现部 三、《梁祝》的主要演奏者 (x) (一)俞丽娜 (x) (二)西崎崇子 (x) 四、我的感悟 (x) 参考文献.............................................................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摘要:《梁祝》协奏曲是小提琴协奏曲的著名曲目。它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为题材,有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通过对音乐鉴赏这门课的学习,我得以深入了解这部优秀的作品。 关键词:梁祝;小提琴;爱情;音乐鉴赏 Abstract:“Butterfly Lovers” is a famous track. It to Liang Shan Bo and Zhu Yin g Tai’s love story for the theme is regarded as Oriental Romeo and Juliet. By learning this, I was able to ha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is great concerto. Keywords: Butterfly Lovers; Violin; Love;Music Appreciation 前言:《梁祝》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因素,采用奏鸣曲式,并选取民间故事《梁祝》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 一、《梁祝》的创作 (一)、创作的时代背景 1958年初秋,盛夏过后。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向全校师生提出了“解放思想,大胆创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国庆1 0周年献礼”的口号,在校园里激起了一阵热潮。白浪滚滚的长江上,一艘银灰色的船体在月光下驶向温州港。船头甲板上,围坐着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一年级小提琴专业的几个同学,这就是以后中华乐坛的风流人物何占豪、俞丽拿、丁芷诺等。他们组建了一个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其奋斗目标为,早日结束西洋作品一统小提琴乐章的历史。此刻,在去农村劳动的途中,他们商议创作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以响应院党委的号召。经过商议,大家最终从三个题材中选择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神奇的蝴蝶由此开始萌发。(二)、创作的艰辛历程 何占豪在进音乐学院之前,在浙江的一个越剧团乐队任二胡演奏员,有一肚子的越剧音乐。这是孟波的选材依据之一。他发挥所长,从越剧、沪剧当中寻找素材,把“满肚子的民间音乐”提炼出来,创作出弦乐四重奏《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祝鉴赏论文

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之感 中国有很多传说,而那么多传说中我独爱梁祝。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梁祝又被用很多形式表现。芭蕾舞剧《梁祝》用肢体语汇展现了梁、祝凄美的爱情;卡通动画版的《梁祝》则满足了当代青少年观众的喜好。而何占豪、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广为流传的经典作品之一,则其也是我最喜欢的小提琴曲。 还记得刚开始听的《梁祝》小提琴曲时候,那时我读高二,我就被该曲深深吸引了。旋律悠扬而动听,仿佛可以置身于化蝶的梦境。音乐对我而言,除了欣赏之外,更大程度的是为我营造了一个十分惬意的氛围。然而我知道自己对音乐的认识还是很浅的。通过查资料得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之所以喜欢《梁祝》小提琴曲,是在于它的轻柔中的优美与悲伤的爱情。刚开始在轻柔的的背景下传来了有优美的引子音乐,好像一只竹笛在自由歌唱这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秀丽景色,既浑厚又不太明亮的音色,描绘了梁祝二人求学路上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故事,使我深深的陶醉在如此清丽的前奏旋律中。仿佛看见了各种鸟栖息在树枝上,呼朋引伴地发出清脆的鸣叫声,湖水随着微风荡漾起层层涟漪,向人们诠释了一个纯洁爱情的真谛。尽管这个旋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熟悉,但却能给我们无尽的遐想,每一个音符仿佛都经过了夕阳的点染,闪烁着清逸的光芒。很快,梁祝长亭惜别的依恋情景突地撞进了了我的脑海中。在四处林荫的小道上,两个年轻人的手却迟迟不肯松开。 其旋律的特点是音乐上行和下行,上行时二人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下行时好像预示他们生活中的曲折。此处由独奏小提琴从高音区转入中音区,大提琴底沉的声调与独奏小提琴“一唱一合”,形成对答,仿佛描绘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此段可以用:“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的诗句来描绘。 而其中的抗婚让我印象深刻的。这种反抗是对爱的追求。当人们仍沉浸在梁、祝惜别的氛围中,突然闯进大管和大提琴奏出的低沉音响,定音鼓和弦乐的颤音中夹杂着可怕的锣声,不祥的征兆预示着悲剧即将发生。接着,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一个代表封建势力的主题。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这节更是演绎得淋漓尽致,让我印象深刻。小提琴独奏,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惊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接着乐队以强烈的快板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果断的反抗主题的音调。它成功地刻画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相爱容易,相守太难。在《梁祝》中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深刻地描绘了英台扑倒在山伯的新坟前呼天号地泣诉的情景哭灵控诉、投坟音乐急转直下,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并且小提琴吸取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地运用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悲痛欲绝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接着,鼓、板、锣、钵齐鸣,英台纵身投坟,向黑暗的封建势力做出了最后的反抗。此时,乐队以最强的力度倾泻出怨愤与同情,乐曲达到了最高潮。 就像林黛玉曾说的吧“聚后总归是要散的,那不如不聚的好。”是鲁迅说的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破坏给人看的。投坟这种生死相随,让人们感到惋惜。当祝英台随着梁山伯的死,而生死相随这种结果让人们惋惜又很难接受,所以才会有化蝶,也寄托人们对爱情的一种追求吧。

(完整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鉴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梁祝》是著名音乐家何占豪先生与陈刚先生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中国音乐史上成功地将西洋乐器与本土文化结合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低回婉转的小提琴协奏和缠绵悱恻的历史传说故事相融合,综合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淋漓的展示了一部柔美又激昂的乐章。 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整个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下,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谓煞费苦心。何占豪先生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

律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抒情而徐缓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而这部分最后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突然,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以及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的斗争中。音乐进入展开部,这段旋律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原剧中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音乐中铜管乐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紧接着独奏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而达到了矛盾冲突的高潮。 此刻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开始“一问一答”。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1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具: 音响、录音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忆式)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讨论。)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至深的故事。 三、乐曲的结构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下面依结构图欣赏作品。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

《梁祝》赏析(一)

《梁祝》赏析(一) 呈示部 1 、引子: 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 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 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在欣赏时老师做相应的提示:(播放“展开部”音乐) 1.“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

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2.“楼台会”: 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 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再现部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 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结语: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梁祝》赏析(二)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由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着十八相送。从十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大约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是主题再现。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梁山伯与祝英 台》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

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2、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二、授新课 引子:乐曲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