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地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

脑出血地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
脑出血地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

脑出血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绝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

常见病因:高血压伴颅内小动脉硬化(最常见);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4种);脑动脉炎/血液病/脑淀粉样血管病/脑肿瘤卒中/寄生虫感染等。

诊断要点分七类讲解:

一、高血压性脑出血1、年龄>50岁以上;2、高血压病史;3、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起病,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4、血压明显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失语、肢体瘫痪和意识障碍等局灶定位和全脑症状。

5、CT常做为首选检查:早期出血表现为高密度灶。

二、脑血管畸形出血1、年轻人多见,多在20-40岁发病;2、常见出血部分是脑叶;3、影像学CT平扫可发现点条状钙化,增强可发现血管异常现象。伴发急性血肿时平扫呈高密度,也可为低密度及低等高混合密度早,常提示为慢性血肿,病灶周围可显示畸形血管团,部分病例病灶周围呈环状强化;4、确诊需依据CTA或血管造影。

三、脑淀粉样血管病1、多见于老年患者或家族性脑出血患者;2、多无高血压病史;3、常见出血部分是脑叶;4、常有反复发作的脑出血病史;5、确诊需要做病理组织学检查。

四、溶栓治疗所致脑出血1、近期曾用溶栓药物治疗;2、出血

多位于脑叶或原有的脑梗死病灶附近。

五、抗凝治疗所致脑出血1、近期曾用抗凝剂治疗;2、出血多位于脑叶;3、多有继续

出血的倾向。

六、脑肿瘤卒中1、脑出血前既有神经系统局灶症状;2、出血常位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

非典型部位;3、影像学上早期出现灶周明显水肿,增强有助于诊断。

七、寄生虫感染出血1、多为儿童患者;2、脑出血前既有神经系统局灶症状,有头痛、发热等;3、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4、脑出血为肺吸虫脑病的主要表现,灶周水肿明显;5、CTA检查排除血管性病变。

治疗原则:治疗主要分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康复治疗及特殊治疗(针对特殊病因),治

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节血压、防治继续出血、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和减少复发。一般来说,病情危重致颅内压过高,内科保守治疗效果

不佳时,应及时行外科手术治疗,脑出血后,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停止进展,康复治疗宜尽早进行,并应针对患者可能发生的抑郁情绪,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

急性脑出血的急救原则

(一)治疗 1.急性脑出血的急救原则①防止进一步出血;②降低颅内压;③控制脑水肿;④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具体措施是: (1)安静卧床:床头抬高尽量减少搬动一般卧床3~4周左右 (2)保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的最初的5min内对于生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患者舌根后坠容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应保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领取下义齿侧卧位头后仰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并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一旦窒息尽快清理干净口腔进行人工呼吸 (3)合理应用镇静药:对烦躁不安者或癫痫者应用镇静止痉和止痛药 (4)调控血压:对血压较高的脑出血可慎用小剂量缓和降压剂神志清楚的给予口服降压药物 (5)少搬动:如果患者在狭小场所发病要尽快设法移到宽敞的地方原则是尽量不要震动头部保持头部水平位搬运以免堵住呼吸道 (6)内科治疗:血肿小且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基本上以内科基础治疗为主有时可早期增加改善脑血循环的药物较多采用有活血祛瘀的中药制剂伴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则需积极而合理的脱水疗法 (7)外科治疗:对血肿大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者大多须及时手术有时为了抢救危重症患者则应紧急手术有学者认为在病理损害中起启动和关键作用的是血肿其引起的缺血水肿体积又可数倍于血肿故主张尽早手术甚至在发病6h内的早期手术可最大限度地减轻继发性损害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因而获得较好的疗效 (8)止血药物:常用酚磺乙胺(止血敏) 氨甲苯酸(抗纤溶芳酸) 维生素K等止血药用量不可过大种类不宜多 (9)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炎褥疮重点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每半小时测1次平稳后可2~4h测1次并认真记录 (10)及时抢救:如意识障碍加重或躁动不安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脉搏缓慢血压升高说明已有脑疝发生应立即进行抢救 2.急性期一般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可取头侧位不宜仰卧位以防舌后坠而堵塞气道及时翻身拍背部以利痰液咳出同时勤吸痰液也可雾化吸入以利于痰液的湿化有呼吸道阻塞的征象时应及时气管切开以免缺氧而加重脑水肿可以吸混合5%二氧化碳的氧气以间歇吸入为宜尽量避免吸入纯氧过久因纯氧可导致脑血管痉挛甚至发生氧中毒 (2)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通常在起病的第1~2天内禁食为好每天输液量以1500~2000ml为宜并记录出入量应用大剂量的脱水剂一定注意钾的补充另外要注意防止和纠正酸中毒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昏迷或不能进食者第3天可插胃管鼻饲流汁以保障营养供应适当限制液体入量一般每天不宜超过2500ml 如有高热呕吐多汗利尿过多等可酌情增加避免使用高糖液体必要时给脂肪乳剂注射液(脂肪乳) 人血白蛋白氨基酸或能量合剂等 (3)加强护理:脑出血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因此急性期的护理至关重要①严密观察病情:包括意识状况瞳孔变化呕吐情况监测血压及体温变化②预防并发症:影响急性脑血管病治疗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并发症的预防预防尿路感染及防止褥疮是护理重点 3.调整血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降压治疗的原则是: (1)慎重掌握降压治疗指征一般认为在收缩血压超过24~26.66kPa(180~200mmHg)时可考虑适当地降低血压以预防进一步出血但对脉压过大的患者则须谨慎降压

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头皮血肿的鉴别诊断 1、头皮肿胀:一般无外伤史,且触痛不明显。 2、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有外伤史,CT及X线拍片有明显的骨折线。 颅内血肿(外伤性)的鉴别诊断(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1、脑挫裂伤:伤后昏迷持续时间长、局灶症状伤后立即出现,CT扫描可见点状出血及血肿带。 2、脑血管病出血:常有脑血管病史或高血压史,局灶性症状较常出现,CT扫描出现较为特殊的脑池内积血和某支供血血管区出血,DSA检查可确诊。 3、脑肿瘤内出血:出血前常有颅内增高症状或局灶症状。CT、MRI扫描动态观察待血肿吸收后,瘤灶仍存在。 脑震荡的鉴别诊断: 1、脑挫裂伤:意识障碍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头伤后昏迷时间多超过半小时,生命体征变化较明显,脉搏和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清醒后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和定向力障碍,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脑膜刺激症状如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 2、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3、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4、脑胶质瘤:有癫痫,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性质。 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1、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

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2、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3、脑胶质瘤:有癫痫病史,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高血压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1、外伤性颅内血肿:即使有头部外伤的体征和病史,也要查明脑外伤和脑出血的发病先后和因果关系。 2、脑内肿瘤出血:中风前已有进行性加重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颅内压增高征和肢体无力、麻木、局限性癫痫等局部脑症状或病史。 3、脑梗死:发病于安静、休息状态中者较多,发病后偏瘫、失语、颅神经麻痹等定位体征明显,而没有或少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 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 1、三叉神经炎:可因流感、下颌窦炎、骨髓炎、糖尿病等引起。头痛呈持续性,压迫神经分支所在处头痛加剧。检查三叉神经区感觉退或过敏,有时可伴有运动支功能障碍。 2、舌咽神经痛:较少见,多见于年轻妇女。头痛部位在舌根、软腭,扁桃体、眼部及外耳道等处,常在进食、吞咽、谈话时发作,扁桃体常有压痛,用4%可卡因或1%丁卡因喷涂于咽部及舌根部即可止痛。 肋骨骨折的鉴别诊断: 1、胸部软组织挫伤:病人胸痛的程度与呼吸深浅、咳嗽的关系不很密切,胸廓挤压试验可为阴性或可疑,X线胸片阴性。 2、肝脾裂伤:通常有明显的失血和上腹部压痛、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阳性,

(完整版)老年人脑出血的治疗

老年人脑出血的治疗 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脏器及其功能会逐渐出现老化和减退,整体体力和抗病能力日趋下降,再加病前心、肝、肾、肺等主要脏器的伴发病多,病发后各类并发症多,一旦发生脑出血病情多较危重和复杂,因此在重视全局下如何突出个体化的救治就显得更为重要,稍有延误或不慎就会影响疗效甚至病人的生命安全。有关此类的咨询近来有所增多,特就其中几项具体治疗措施提供探讨意见如下,供参考。 一、止血药的应用(1~2,4)脑出血后,由于颅内的容积恒定、病灶周边脑组织的压迫、动脉破口的收缩和局部血栓的形成,如无重大凝血障碍出血多会在数分钟内自动停止;再止血药还会有引发心、脑和深静脉等处血栓形成的危险,故临床上现多不主张使用。但在脑出血早期,迂病灶内再出血或活动性出血引发血肿扩大险情时(一般多发生在病后6~24小时内),可短期使用安络血等止血药,同时应对出凝血功能进行监测以保安全。对有明显凝血障碍、肝功异常、长期饮酒史和合并消化道出血者,应积极使用其他较强力的止血药,且以一周为宜,以后是否需要可根据实际病情和凝血功能而定。 二、降血压药的应用(1,6,4)脑出血后,由于机体应激反应所致的激素水平升高,以及颅内压的急性增高、小动脉阻力增强和脑灌注血流量减少等原因,将引起应激性和代偿性血压升高或很高;同时由于机体的自身调节作用,病人的血压常呈现较大的波动和不稳。此时,既要考虑血压过高会导致脑内再出血或活动性出血,以及心梗、心衰、肾衰和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又要警惕血压下降会促使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加重的危险。因而可先试行脱水治疗,降低颅内压和增强机体自身对血压的调控功能,以促进血压的平稳下降。如果血压仍居高不下,且间隔5分钟以上的两次测压,收缩压均>230mmHg,舒张压均>140mmHg 时,可考虑静脉给予快速而短效的降压药硝普钠(0.5ug/kg/min),需要时还可根据血液药物浓度测定给药以保安全;如间隔20分钟的测压,收缩压均>180~230mmHg或舒张压>105~140mmHg或平均动脉压>130mmHg时,可静脉给予拉贝洛尔、依拉普利等易于调整用量的药物。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5mmHg时,须否和何时开始给予降压药目前尚无一致意见,但大多倾向于在脑水肿形成的高峰期(一般为病发后两周)或颅压监测显示颅内压下降稳定后,开始给药为宜;并可根据病前服药种类和药效情况,单用或合用洛活喜、依拉普利或科素亚等降压药,期望在1-2月内将血压降至正常(达标)或稍高于病前水平并终生服药。在给予降血压药前还要注意排除因病人对疾病的恐慌感、尿潴留和/或呼吸道不畅等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血压升高,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和避免误治。 三、脱水剂的应用(6~7) 由于脑出血后的血肿占位效应和血肿内容物的刺激作用,可引起严重的头痛、恶心和呕吐等颅内压增高和血压增高症状,甚至导致病人呼吸、心搏骤停的脑钩回疝形成,为及时缓解临床症状和为以后的治疗甚至手术治疗争取时间,积极使用脱水剂显然是必要和有益的。但也有人认为脱水治疗会使正常脑组织脱水,脑体积缩小和腾出颅内空间有引起继发性脑出血的危险,以及原有心、肾功能损伤加重的可能,故切忌滥用,而应根据血肿大小、部位、有无破入脑室,以及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禁忌症等具体情况,确定应用脱水剂的时机、品种、方法、剂量和疗程,并严格观察和及时处理其不良反应。现临床上常以甘露醇为首选药,且已证明小剂量的效果并不比大剂量差,但应遵循下述用药原则: ①除针对已出现脑疝或脑疝征象的急救病人外,一般不作为病初24小时内的预防性治疗; ②剂量一般以0.25~0.5g/kg,每4~6小时静脉滴注一次为宜,但脑疝急救病人可增量至1. 0g/

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内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局灶性癫痫:癫痫发作常为刺激性症状,如抽搐、发麻症状,常按皮质的功能区扩展。老年患者局灶性癫痫常为症状性,脑内常可查到器质性病灶。过去有癫痫病史或脑电图有明显异常(如癫痫波等),有助鉴别。 2、有先兆的偏头痛:其先兆期易与TIA混淆,但多起病于青春期,常有家族史,发作以偏侧头痛、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少见。每次发作时间可能较长。 3、内耳眩晕症:常有眩晕、耳鸣、呕吐。除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外,很少有其他神经功能损害的体征和症状。反复发作后常有持久的听力下降,一般起病年龄较轻(如梅尼埃症)。内耳眩晕症还见于良性位置性眩晕。 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 1、脑出血:脑出血常起病于活动时,有高血压病史,起病发展较快,可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脑膜刺激征,脑出血多见,而且出现得较早;头颅CT可见高密度出血灶。 2、脑栓塞:起病急,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3、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某些硬膜下血肿,脑脓肿,脑肿瘤也可呈卒中样发病,表现偏瘫等局限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时颅内高压症状并不明显,CT/MRI 检查不难鉴别。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1、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多见于青年,常有意识障碍、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可有动眼神经瘫痪,脑脊液压力增高,呈血性,脑血管造影可发现有动脉瘤等,可助诊断。 2、脑栓塞起病急,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3、脑血栓形成发病较缓慢,多见于老年人,常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一般发生在休息或睡眠中,起病之初常无意识障碍,脑脊液压力不高、透明,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鉴别。 4、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某些硬膜下血肿,脑脓肿,脑肿瘤也可呈卒中样发病,表现偏瘫等局限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时颅内高压症状并不明显,CT/MRI

脑出血治疗原则

脑出血治疗原则 文章目录*一、脑出血治疗原则*二、脑出血如何预防*三、脑出血的危害 脑出血治疗原则1、脑出血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治疗主要分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康复治疗及特殊治疗(针对特殊病因),治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节血压、防治继续出血、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和减少复发。一般来说,病情危重致颅内压过高,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行外科手术治疗,脑出血后,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停止进展,康复治疗宜尽早进行,并应针对患者可能发生的抑郁情绪,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和心 理支持。 2、脑出血的病因 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瘤卒中等。 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 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3、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 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 昏迷。 脑出血如何预防1、发现动脉硬化,必须早期治疗,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以保持血管的弹性。 2、必须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做到定期检查,采取服药措施.降低或稳定血压,防止血压突然增高。 3、精神必须乐观。避免精神紧张和疲劳,防止动脉硬化和血压上升。 4、饮食必须清淡,少食动物脂肪或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糖也不宜过多食。可多吃豆类、水果。蔬菜和鱼类等,尤其对血压较高、动脉硬化、血脂者更为重要。 5、必须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保证足够睡眠,避免过劳过累。 6、大便必须经常畅通,避免过度用劲排大便。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软化粪便,以免血压突然增高。

脑出血

首次病程记录 2010年8月15日20:00 患者于晓玲,女性,57岁。主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3小时,于2010年8月15日20:00由门诊以“脑出血”收入院。 病例特点:①患者女性,57岁。②患者缘于入院前3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但能行走与持物,伴头痛及言语不利,无意识障碍及二便失禁,无恶心呕吐,无抽搐,未予诊治。就诊于陶瓷医院,查头CT示:右侧外囊脑出血,出血量约7ml,未予诊治,而来我院收入院。③现症见: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利,头痛,时有胸闷,气短,夜间明显,纳食可,夜寐欠安,大便干,小便调。④查体:BP170/100mmHg。舌质淡,苔白,脉弦。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双侧瞳孔左:右=2:2mm,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左,左侧肢体肌力V-级,右侧肢体肌力V级,双侧肱二头肌腱、膝腱反射(+),左Babinski征(+),右Babinski征(-)。左侧肢体痛温觉减退。⑤既往糖尿病史10余年,现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可。⑥头CT:右侧外囊脑出血,出血量约7ml。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 中经络 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西医诊断:1.脑出血 2.高血压病 3.糖尿病2型 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主要表现为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故诊断为中风-中经络。患者老年女性,脏腑渐衰,肝肾阴虚,阳亢风动,走窜经络,脉络不利遂发肢体活动无力,舌质淡,苔白,脉弦,均为阳亢风动之象,总之本病属本虚标实,治宜滋补肝肾,熄风平肝潜阳为法。 中医鉴别诊断: 痫证:患者无肢体抽搐,双目上视及口吐白沫等症状,故不诊断。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女性,57岁,主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3小时入院。 2.体征:BP170/100mmHg。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双侧瞳孔左:右=2:2mm,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左,左侧肢体肌力V-级,右侧肢体肌力V级,双侧肱二头肌腱、膝腱反射(+),左Babinski征(+),右Babinski征(-)。左侧肢体痛温觉减退。 3. 既往糖尿病史10余年,现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可。 4.检查结果:头CT:右侧外囊脑出血,出血量约7ml。 西医鉴别诊断: 脑梗塞:症状、体征及神经系统检查定位体征与脑出血相同,24-48小时头CT可见责任病灶为低密度影,与此患者影像检查结果不符,可资鉴别。 诊疗计划: 1.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高血压致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分析

高血压致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致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 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高血压致脑出血患者 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42例患者的愈显率为47.62%,总有效率为85.71%。共 13例患者出现尿毒症、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0.95%。结论内科保守治疗对高血压致脑出血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不适合外 科手术的患者可用此法。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 高血压致脑出血作为常见于临床的脑血管病之一,发病凶险、急促,其病死率、致残率、发病率都较高,并且在各类脑血管病中该病的致死率高居第一。自 从出现CT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内、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都有出现了明显改善。 [1]。为进一步探讨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将2011年1月至2012年2 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高血压致脑出血患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疗效令人 满意,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高血压致脑出血患 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头部CT扫描均证实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将血液系统疾病、 外伤等非高血压所致患者以及脏器功能明显紊乱等患者排除在外。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5~75岁,平均(48.63±4.74)岁;小脑出血3例(7.14%)脑叶 出血13例(30.95%);丘脑出血11例(26.19%);壳核出血15例(35.72%)。 1.2 治疗方法 1.2.1 内科保守治疗(1)止血。于病发半小时内静脉滴注氯甲环酸, 50mgx5ml/支(武汉爱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607),0.5g/次,2次/日。(2)构建静脉通道,严密监测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凝血实验、血电解质、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等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3)清除鼻咽喉以 及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通畅和氧气供应,避免形成肺栓塞。(4)维持水电平衡,注意营养均衡。(5)控制脑水肿,防止颅内压增高。静脉滴20%甘露醇以及10%血清蛋白。根据不用患者情况给予不用的滴注剂量。(6)时刻注意血压变化, 当患者血压高达180mmHg时,应及时降压,可肌肉注射硫酸镁并联合使用高压 氧降压,保持90~100mmHg的舒张压,140~160mmHg的收缩压。 1.2.2 防治并发症(1)感染:包括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应使呼吸道畅通, 若痰多难于咳出则在切开气管,并进行药敏实验、尿培养以及痰培养,给以适当 的抗生素防止感染。(2)应激性溃疡:若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则静脉滴注奥 美拉唑,20mg×14粒/盒(修正药业集团,国药准字H19981000),20毫克/次, 1次/天。并用0.9%氯化钠溶液洗胃。 1.3 疗效评价依据第四届脑血管会议规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 程度评分标准》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当治疗后评分减少91%~100%时为基本治愈;当评分减少46%~90%时为显效;当评分减少18%~45% 时为有效;当治疗后评分减少程度低于18%时或者评分增加时为无效。愈显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患者例数×10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 数/患者例数×100%。 2. 结果

脑出血的临床治疗

脑出血的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10-08-19T10:53:02.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4期供稿作者:陈锡斌李金花刘彦龙[导读]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发生于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秋季、冬季、春季易发,夏季发病率相对较低。陈锡斌李金花刘彦龙(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 154100)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4-0096-02 【关键词】脑出血治疗 1 临床资料 杜某,女,68岁,主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头痛、频繁呕吐4小时余”人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素不规律口服北京降压0号。发病时正在厨房干家务,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跌倒在地,随即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数次,均为胃内容物。不伴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无抽搐、发热等症,被急送入院。入院查体:T 36.2℃,P 60/min Bp 180/110 mmHg,神志呈嗜睡状,无失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0mm,对光反应迟钝,双眼球向右侧凝视伴细小震颤。左侧唇沟变浅,伸舌左偏。双上肢肌张力较高,左侧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I级,四肢腱反射(+),左侧 Babinskis征(+)。颈抵抗颏胸两横指,克氏征(+),布氏征(-)。头颅CT示:右侧丘脑出血陂入同侧脑室;电解质:钾3.7mmol/L,钠137mmol/L,氯97mmol/L;心电图:偶发室早;血常规:WBC 10.6×109/L,中性粒细胞正常。诊断:丘脑出血,高血压病3级。治疗计划:卧床,脱水降颅压,保护胃黏膜,预防感染,改善脑代谢及对症支持治疗。 2 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发生于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秋季、冬季、春季易发,夏季发病率相对较低。起病急,往往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病情达到高峰。发病通常在白天,出血诱因见于剧烈运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用力排便等,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或减弱的症状体征,常伴明显头痛、呕吐,发病时血压异常升高。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偏身瘫痪为常见的早期症状。重症者全脑功能障碍,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或可发生脑疝,致呼吸困难、血压不稳,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2.1 中脑出血罕见。轻症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动眼神经不全瘫痪或Weber综合征;出血量多时表现为深昏迷,四肢迟缓性瘫痪,可迅速死亡。 2.2 小脑出血占脑出血的10%。多由小脑齿状核动脉破裂所致。多数患者起病初期神志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常诉一侧枕后疼痛、眩晕、频繁呕吐,体检可发现水平眼震、颈项强直、病变侧共济失调等;大量出血可在12~24小时内陷于昏迷和脑干受压征象,且易引发枕骨大孔疝而死亡。 2.3 脑叶出血又称为皮质下白质出血,占脑出血的10%。常由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血管淀粉样变性和肿瘤等所致。出血以顶叶最常见,其次为颞叶,枕叶,额叶,也可有多发脑叶出血。表现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各脑叶受损的相应功能障碍(如顶叶出血可见偏身感觉障碍、空间构象障碍),抽搐较其他部位出血常见,昏迷较少见。 3 诊断 动态情况下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高血压病史,起病时血压异常升高。起病时有较明显的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或持续性意识障碍。头颅CT示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 4 治疗 4.1 急性期治疗 脑出血早期死亡主要原因是脑疝,与继续出血、脑水肿有关,3~5天后死亡原因为各种并发症。在急性期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病死率,其治疗原则:防止继续出血;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必要时外科手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4.1.1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防止继续出血。监测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及意识变化。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甚至气管切开。头置冰袋。体位:血压高时,头部、上半身抬高20°~30°;血压正常时头平位,血压低时宜头低位。保证营养,若发病3天不能进食者,应鼻饲饮食。 4.1.2 调整血压急性脑出血时血压反应性升高,是颅内压增高情况下保持正常脑血流量的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使用脱水药后,随颅压降低血压直接或间接有所降低。应用降压药仍有争议,降压可影响脑血流量,导致脑组织低灌注或脑梗死,但持续高血压会使脑水肿恶化。目前认为调节血压时宜遵循以下原则。 先降颅压,后降血压。收缩压高于200 mmHg,或舒张压高于105 mmHg时,使用降压药。降压时应使用作用温和、作用时间短的药,如硝酸甘油、呋塞米、硫酸镁、或口服卡托普利、美托洛尔等。急性期血压骤降表示病情严重,应给予升压药保证脑的血供。 4.2 恢复期治疗原则 恢复期是指脑部基本病变稳定,脑水肿,颅内高压的临床征象消退,受损的脑功能恢复,此期除了原有的内科治疗外,重点应在改善脑血循环和促进营养代谢方面以及康复治疗。 4.2.1 改善脑循环,促进血肿吸收此期应选用扩血管轻、影响血容量少、作用缓和的药物,开始用低剂量,逐渐增加至治疗量。 4.2.2 康复治疗尤其是偏瘫、失语症等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患者,应尽早开始,由专业的康复师有步骤地进行,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显著减少致残。 参考文献 [1]白天峰,刘宏健.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J].医学信息,2007.

高血压脑出血首次病程记录模版

2012-09-23 14:45 首次病程记录 根据入院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归纳,本病例特点如下: 患者以“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伴意识障碍8小时余”为代主诉入院。今晨4点患者因为亲人逝去悲伤过度在在省中医研究院时出现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测血压240/110mmHg.在医院给予输液降压等治疗。5点左右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急来我院急诊科行头颅CT检查显示右侧颞叶大面积出血,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急诊科期间患者昏迷程度较深生命体征不稳,请神经外科会诊后考虑患者病情危重建议入ICU进行相关治疗。入我科后患者为自主呼吸及自主心率,双侧瞳孔散大固定,紧急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 初步诊断:1.右侧颞叶脑出血并脑疝形成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3.糖尿病 诊断依据: 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伴意识障碍8小时余; ②查体:深昏迷状态,皮肤湿冷体温测不出,无自主呼吸及自主心率,颈动脉波动消失。氧饱和为0.双侧额纹对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固定于中立位,直径5.0mm,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张力(+)腱反射(+)双侧病理束征未引出。 ③头颅CT:右侧颞叶脑出血。 鉴别诊断: 1、脑梗塞:无外伤史,颅脑CT显示低密度病灶。 2、硬膜外血肿:多有外伤史,伤后多有短暂意识障碍或中间清醒期,以着力部位多见。CT显示颅板下双透镜状高密度影,可伴有对侧脑挫裂伤和着力部位颅骨骨折。 3、脑出血:多在活动中发病,数十分至数小时症状达到高峰,多有高血压病史,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意识障碍较重,头颅CT/MRI可见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呈高密度,与周围组织多有明显界限。 4、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突然,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或视网膜功能障碍,多于5分钟内达到高峰,持续时间短,恢复快,不留后遗症状,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症状相对较恒定;通常不表现为症状仅持续数秒钟即消失的闪击样发作。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病史。本病人发病后症状呈持续性,目前查体可见明确的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故可排除TIA。 5、颅内动脉瘤:多发生于40-60岁患者,常有高血压病史。约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90%,发病突然,表现为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该患者主要为基底池的出血,首先考虑此病,可行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 6、脑血管畸形:主要发生于青少年患者,主要表现为脑内血肿、抽搐发作,但少部分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约占SAH的10%,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针对病情制定以下诊疗计划:

脑出血中医治疗方法

脑出血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辨证】肾阴亏损,肝阳上亢,痰热交阻,随风阳上扰。 【治法】滋阴潜阳,开窍化痰。 【方名】二六汤。 【组成】生地12克,丹皮12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枣皮12克,牡蛎12克,龙骨12克,山萸肉12克,竹茹12克,白芍12克,山药15克,石菖蒲9克,远志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斯炽方。 中药材查询 脑出血西医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1.急性脑出血的急救原则①防止进一步出血;②降低颅内压;③控制脑水肿;④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具体措施是: (1)安静卧床:床头抬高,尽量减少搬动。一般卧床3~4周左右。 (2)保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的最初的5min内,对于生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患者舌根后坠容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应保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领,取下义齿,侧卧位,头后仰,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并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一旦窒息,尽快掏净口腔,进行人工呼吸。 (3)合理应用镇静药:对烦躁不安者或癫痫者,应用镇静、止痉和止痛药。 (4)调整血压:对血压较高的脑出血,可用小量利舍平(利血平)治疗或25%硫酸镁10ml,深部肌内注射;神志清楚的给予口服降压药物。 (5)少搬动:如果患者在狭小场所发病,要尽快设法移到宽敞的地方。原则是尽量不要震动头部,保持头部水平位搬运,以免堵住呼吸道。 (6)内科治疗:血肿小且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基本上以内科基础治疗为主,有时可早期增加改善脑血循环的药物,较多采用有活血祛瘀的中药制剂。伴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则需积极而合理的脱水疗法。

(7)外科治疗:对血肿大、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者,大多须及时手术。有时为了抢救危重症患者,则应紧急手术。有学者认为在病理损害中起启动和关键作用的是血肿,其引起的缺血水肿体积又可数倍于血肿,故主张尽早手术,甚至在发病6h内的早期手术,可最大限度地减轻继发性损害,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因而获得较好的疗效。 (8)止血药物:常用酚磺乙胺(止血敏)、氨甲苯酸(抗纤溶芳酸)、维生素K 等。止血药用量不可过大,种类不宜多。 (9)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炎、褥疮。重点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每半小时测1次,平稳后可2~4h测1次,并认真记录。 (10)及时抢救:如意识障碍加重或躁动不安,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脉搏缓慢,血压升高,说明已有脑疝发生,应立即进行抢救。 2.急性期一般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可取头侧位,不宜仰卧位,以防舌后坠而堵塞气道。及时翻身拍背部,以利痰液咳出,同时勤吸痰液,也可雾化吸入,以利于痰液的湿化,有呼吸道阻塞的征象时应及时气管切开,以免缺氧而加重脑水肿。可以吸混合5%二氧化碳的氧气,以间歇吸入为宜,尽量避免吸入纯氧过久,因纯氧可导致脑血管痉挛,甚至发生氧中毒。 (2)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通常在起病的第1~2天内禁食为好,每天输液量以1500~2000ml为宜,并记录出入量,应用大剂量的脱水剂,一定注意钾的补充。另外,要注意防止和纠正酸中毒、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昏迷或不能进食者,第3天可插胃管鼻饲流汁以保障营养供应。适当限制液体入量,一般每天不宜超过2500ml,如有高热、呕吐、多汗、利尿过多等可酌情增加。避免使用高糖液体,必要时给脂肪乳剂注射液(脂肪乳)、人血白蛋白、氨基酸或能量合剂等。 (3)加强护理:脑出血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因此急性期的护理至关重要。①严密观察病情:包括意识状况、瞳孔变化、呕吐情况、监测血压及体温变化。②预防并发症:影响急性脑血管病治疗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并发症的预防。预防尿路感染及防止褥疮是护理重点。 3.调整血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降压治疗的原则是: (1)慎重掌握降压治疗指征,一般认为在收缩血压超过24~26.66kPa(180~200mmHg)时,可考虑适当地降低血压,以预防进一步出血,但对脉压过大的患者则须谨慎降压。 (2)血压要控制平稳,使24h内血压的“波峰”和“波谷”接近,这样既可避免血压波动对血管壁的损害,又可防止血压过低可能导致的脑灌注不足。降压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原则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原则 (一)急性期。 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原则是:防止继续出血;积极抗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治并发症。 1.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 ①安静卧床,床头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炎、褥疮。 ②对烦躁不安者或癫痫者,应用镇静、止痉和止痛药。 ③头部降温,用冰帽或冰水以降低脑部温度,降低颅内新陈代谢,有利于减轻脑水肿及颅内高压。 (2)调整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压升高,是为保证脑组织供血的代偿性反应,血压会随颅内压下降而降低。一般不应使用降血压药物,尤其是强力降压剂。对严重高血压的处理应比脑梗塞积极。如果血压比平时过高,收缩压在200mmHg (26.6kpa)以上时,可适当用速尿等温和降压药。5%硫酸镁10ml,肌注。如清醒或鼻饲者可口服复方降压片1-2片,2-3次/d,血压维持在20.0~21.3/12.0~1 3.3kpa左右为宜。急性期血压骤降为病情严重,应适当给予升压药物以保证脑,供血量。对急性期过后持续的血压过高可系统应用降压药。 (3)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且有脑水肿,其中约有2/3发生颅内压增高,积极降低颅内压,阻断上述病理过程极为重要。可选用下列药物: ①脱水剂:20%甘露醇125-250ml于30分钟内静滴完毕,依照病情每6-8小时1次,7-15天为一疗程。甘油果糖一般250一500ml/次、1—2次/d。每50 0m1需滴注2—3h,250ml滴注1-1.5h。 ②利尿剂:速尿40~60mg溶于50%葡萄糖液20~40ml静注。 (4)注意热量补充和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 (5)冬眠低温疗法:体表降温,有利于降低脑的新陈代谢,减少脑组织耗氧量,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对降低颅内压亦起一定作用。 (6)巴比妥治疗:大剂量戊巴比妥或硫喷妥钠可降低脑的代谢,减少氧耗及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力,降低颅内压。初次剂量为3~5mg/kg静脉滴注,给药期中应作血内药物浓度测定。有效血浓度为25~35mg/L。发现颅内压有回升时应即增补剂量,可按2~3mg/kg 计算。 (7)激素治疗:地塞米松5~10mg静脉或肌肉注射,日2~3次;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射,日1~2次;强地松5~10mg口服,日1~3次,有助于消除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增高 (8)神经营养药物的应用这类药物有:三磷酸腺苷(ATP)、三磷酸胞苷(C TP)、细胞色素C、辅酶A、氯酯醒、胞二磷胆碱、多肽类脑蛋白水解物等。可按病情选用或合并应用。应用2周。

最权威脑出血治疗方案大全(标准)

最权威脑出血治疗方案大全(标准) (一)治疗 1.急性脑出血的急救原则 防止进一步出血;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 具体措施是: (1)安静卧床:床头抬高,尽量减少搬动。一般卧床3~4周左右。 (2)保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的最初的5min内,对于生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患者舌根后坠容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应保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领,取下义齿,侧卧位,头后仰,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并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一旦窒息,尽快掏净口腔,进行人工呼吸。 (3)合理应用镇静药:对烦躁不安者或癫痫者,应用镇静、止痉和止痛药。 (4)调整血压:对血压较高的脑出血,可用小量利舍平(利血平)治疗或25%硫酸镁10ml,深部肌内注射;神志清楚的给予口服降压药物。 (5)少搬动:如果患者在狭小场所发病,要尽快设法移到宽敞的地方。原则是尽量不要震动头部,保持头部水平位搬运,以免堵住呼吸道。 (6)内科治疗:血肿小且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基本上以内科基础治疗为主,有时可早期增加改善脑血循环的药物,较多采用有活血祛瘀的中药制剂。伴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则需积极而合理的脱水疗法。 (7)外科治疗:对血肿大、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者,大多须及时手术。有时为了抢救危重症患者,则应紧急手术。有学者认为在病理损害中起启动和关键作用的是血肿,其引起的缺血水肿体积又可数倍于血肿,故主张尽早手术,甚至在发病6h内的早期手术,可最大限度地减轻继发性损害,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因而获得较好的疗效。 (8)止血药物:常用酚磺乙胺(止血敏)、氨甲苯酸(抗纤溶芳酸)、维生素K等。止血药用量不可过大,种类不宜多。 (9)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炎、褥疮。重点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每半小时测1次,平稳后可2~4h测1次,并认真记录。 (10)及时抢救:如意识障碍加重或躁动不安,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脉搏缓慢,血压升高,说明已有脑疝发生,应立即进行抢救。 2.急性期一般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可取头侧位,不宜仰卧位,以防舌后坠而堵塞气道。及时翻身拍背部,以利痰液咳出,同时勤吸痰液,也可雾化吸入,以

脑出血试题

一、填空题 1.意识水平下降的意识障碍包括()、()、()。 2.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3.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 4.脑出血患者降低颅内压的常用药物是:()、()。 5.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的检查项目包括:()、()、()。 6.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是:()、()。 7.内囊出血的三偏征是指:()、()、()。 8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内出血。 9.脑出血患者常见潜在并发症为()、()。 10、甘露醇的作用机制()、()。 二、选择题 1.出现脑疝应立即() A降体温B气管切开C快速静脉注射脱水剂D吸氧E监测生命体征2.一患者呼之不应,压眶有反应,呼吸平稳,瞳孔对光反射及腱反射存在,其意识状态为() A清醒B嗜睡C浅昏迷D中昏迷E昏睡 3.脑出血急性期的处理中哪项是错误的() A控制脑水肿B降低颅内压C防止并发症D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 E适当使用止血药 4.脑出血最常见原因是()

A颅内动脉瘤B脑动静脉畸形C高血压并发细小动脉硬化D脑动脉炎E血液病 5.以下哪项不属于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A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B起病前常无预感,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C 常发于50-70岁。D血压明显升高。E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病情发展至高峰。 6.自然光线下瞳孔直径大于多少为散大() A2mm B3mm C4mm D5mm E6mm 7.脑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A2周B3周C4周D5周E6周 8.腰穿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A脑脊液漏B低颅压头痛C脑出血D脑炎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脑出血病人CT图像为() A起病后即可见低密度异常影B起病后即可见高密度异常影C可见脑室扩大D起病24-48小时即可见高密度影E起病12-24小时即可见高密度影 10.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该立即肌力为() A1级B2级C3级D4级E5级 答案: 一填空: 1.嗜睡,昏睡,昏迷。 2.高血压并发细小动脉硬化。 3.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功能,防止并发症。

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出血 鉴别诊断: 脑血栓形成:本病多见于50~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常于安静时或睡眠中发病,由于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脑血液循环障碍、脑缺血或梗死。可出现头痛头晕、口齿不清、口角歪斜、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定位体征,意识多清楚,颅内压增高不明显,颅脑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脑栓塞:指因异常的固态、液态、气态物体(被称作栓子)沿血循环进入脑动脉系统,引起动脉管腔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起病急,进展迅速,有风湿性心脏病或颈部动脉重度粥样硬化等栓子来源或/及身体其他部位(视网膜、肾、脾)栓塞的证据。神经系统查体有定位体征,颅脑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缺血或梗死区。急性硬膜下血肿:于急性颅脑外伤后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由于桥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可迅速出现因血肿压迫而导致的局造性神经定位体征,头颅CT可见硬膜下出血,可迅速出现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结合外伤史及脑CT可以确诊。 颅内占位:常慢性起病,以局造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表现,症状渐进加重,出现头痛呕吐等高颅压表现,患者一般有其他部位的肿瘤病史,颅脑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CO中毒:(对于昏迷患者)常见于有CO接触的患者,首发症状以意识障碍为主,早期常无明显的神经定位体征,颅脑影像学检查早期无异常,严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血COHb可升高。确诊依靠明确的病史。 诊疗计划: 1、脑血管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密切监测并稳定控制血压、心电监护,注意呼吸瞳孔等变化。 2、进一步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纤维蛋白等以助诊疗。及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颅脑CT。 3、患者卧床,保持大小便、呼吸道通畅。吸氧改善脑供氧。 4、脱水降颅压:甘露醇、甘油果糖、七叶皂苷钠。 5、低温脑保护治疗。 6、预防肺部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7、保护胃粘膜:奥美拉唑。 8、补充水电解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9、注意血肿变化,必要时手术治疗。 10、预防继发性癫痫:卡马西平。 11、预防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

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治疗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72例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选择积极内科治疗,包括血压控制、脱水、止血、和并发症预防等措施,对本次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轻中度脑出血64例,重度脑出血8例,经内科治疗后痊愈率33.33%,总有效率为86.11%,2例死亡,轻中度的内科治疗效果明显好于重度,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内科治疗在轻型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控制效果良好,重度高血压脑出血应采取手术治疗。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60岁是该并发症的多发人群。高血压脑出血的诱发病因多样,长期疲劳、情绪激动、酗酒和慢性感染等均会导致脑出血,相关研究指出高血压患者中约1/3存在脑出血的可能[1]。该病的床表现主要包括头痛、眩晕、呕吐、肢体功能障碍和意识障碍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的威胁性极大,如果不及时治疗,任其发展就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脑水肿、神经毒作用,最后导致死亡[2]。乡镇高血压人群占很大比例,如何有效控制病情是目前乡村医疗机构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对我院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内科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72例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经检查均符合脑出血相关诊断标准,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龄在,47~72岁,平均年龄(6 2.4±5.4)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2.8±1.2)年;根据出血量确定脑出血病情,出血量不足30ml的64例,视为轻中度出血,出血量超过30ml的8例,视为重度出血,经检查排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免疫系统缺陷和精神疾病,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内科治疗患者因症状入院后经CT扫描检查证实脑出血,立即予以常规处理,具体包括卧床休息、呼吸道通畅、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心电图和生命体征监测等,在上述基础上选择对症性内科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血压控制、脱水、止血、和并发症预防等措施,根据病症予以脱水治疗,脱水剂为甘露醇,加压静脉滴注给药;早期积极给予促凝血药物如止血敏进行止血,形成血腫立即停止用药;积极降血压治疗,主要使用硝酸甘油和硝普钠交替静脉泵入控制血压,同时应用高压氧来缓解脑水肿症状,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 1.3疗效评价根据CT检查结果和全身情况制定如下疗效标准[3]:基本痊愈,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身体恢复良好,CT检查无脑出血影像,患者可正常生活;显效: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轻度肢体功能障碍,CT检查无出血,生活基本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