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专业:会计学

一、前言部分

(一)写作目的

本文是想通过分析国内上市的商业银行在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国外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国外在会计信息披露中采取的监管措施及制度,对我国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当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的一些监管措施。

(二)有关概念

会计信息是指通过银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能够客观反映信贷市场特征,并经过有关中介机构加工整理的数据、消息、知识的总称。

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指上市商业银行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定期报告、临时报告以及其他披露文件向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以及金融监管当局披露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变动、风险及其管理、组织和股权结构、高层管理人员等方面的货币性信息和有助于理解、分析、利用上述信息的相关非货币性信息。

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指是在此基础上为规范上市商业银行会信息披露质量、内容、程序等等而形成的一整套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

(三)文献综述范围

本文从2005-2010年间发表于《财会研究》、《中国经济导刊》等会计专业核心期刊中的论文资料,以及部分硕博士论文及中外著作,通过整理、总结这些文献资料。

(四)有关研究主题

目前对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研究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二是对我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与国外进行比较的研究;三是研究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四是完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提出的对策。

二、主题部分

随着2006年底金融业全面开放大限的到来,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商业银行掀起一波上市热潮:2006年7月,中国银行先后在香港和上海上市;同年9月,招商银行在香港上市;同年10月,工商银行同日同价H股和A股上市,并成为全球最大的IPO;2007年1月,兴业银行顺利的发行标志着2007年A股市场将继续上演银行股上市高潮。加上之前已经上市的建设银行、深发展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和交通银行,我国资本市场形成了一股实力雄厚的银行股板块。一时间,银行股在股票市场上风光无限,成为带领大盘连续冲关的主导力量。应当说,银行上市取得的巨大成功足以令广大民众欢欣鼓舞,也让业界人士弹冠相庆。在投资者期盼商业银行能更多上市的同时,人们对投资这些企业是否安全也怀有疑虑。这实际上给已经和即将上市的商业银行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即如何保证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以切实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近年来的金融危机使各国意识到信息公开对金融系统稳定的重要作用。准确、及时、充分地获取和处理各种信息不仅是银行实施有效监管的一个基本前提,而且由此形成的市场约束力量也是促进银行实行时效和审慎管理的重要因素。

(一)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模式研究综述

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是指对一定时期内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因、方式、内容和特征等状况采用抽象化和典型化的方法进行分类,从而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披露类型和定式。《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初探》(王培,2006)、《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毛珺,2007)会计信息模式有以下两种:一是强制性披露;二是自愿性披露。认为当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是以强制性披露为主,自愿性披露的内容主要是对强制性披露的补充,所涉及的范围并不广泛。随着经济发展,很多国家都鼓励银行自愿披露信息。

(二)我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与国外进行比较的研究

《新巴塞尔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孙晓芳,2005)、《关于完善中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任辉,2007)通过对新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则,得出结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远远没有规范化,与国际上通行的信息披露标准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阐述了新巴塞尔协议的有关内容,并认为其为商业银行进行信息披露提供了一套标准,这些标准成

为发达国家共同遵守的标准,也为我国银行业的信息披露指明了方向。

(三)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披露的会计信息不充分。《完善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思考》(孔莉,2008)我国商业银行所公布的信息看.对风险信息的披露存在不足.对风险方面的情况尤其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披露得非常少,不仅定量信息没有。而且定性信息也很少。即使是上市商业银行.其公布的财务报告中,定性风险信息披露较多,定量信息揭示不够。《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研究》(付舒,2006)资本结构披露不充分,我国对于银行资本结构的披露要求很少尽管银行在会计附注中有一些等同于新协议中定性披露的内容,但由于缺乏有关资本结构的定量披露这一前提,这些定性披露并不是为披露资本结构服务的,而是用于其他目的。风险暴露和评估不足,有银行账簿上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银行账簿上的利率风险。

(2)披露形式不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探究》(王月婷,2010)、《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浅析》(龚瑜、崔建华,2010)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违规同样会造成影响。部分公司信息披露缺乏严肃性,随意调整利润分配;与公司相关的市场竞争、营销策略、宏观产业政策揭示得不完全,或根本就不披露;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变更、重大事项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等方面,以及无形资产尤其是研究与开发、非经常性损益等内容,都存在不规范披露的现象。

(3)信息披露不及时。《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研究》(吴晓鸣,2007)、《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研究》(李伟,2009)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应将信息披露息使用者的决策造成一定的困难,无法使信息披露的作用最大化。

(4)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不够和时效性差。《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研究》(张琰冰,2006)、《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考》(樊荣,2010)认为我国现行的关于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有很多,但没有一部专门针对上市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的法律或法规。监管力量薄弱,处罚力度不够。我国银行仍然没有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会计准则可遵循,对相关银行会计事项没有严格、统一的规定,各家银行的资产负债分类有很大的差别,对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坏账准备的计提也不尽相同,财务信息缺乏可比性和不透明,给管理决策和监管增加了很

大难度。

(四)完善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对策的研究

(1)构筑制裁披露主体的强制机制。《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措施》(顾岩,2009)为了增强有关信息披露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必须在法律上强化个人责任约束机制,加强对虚假披露和不按期披露的惩罚制度。《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张浩,2010)在法律法规上强化责任约束机制,尤其是要加大对重大虚假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责任人的刑事处罚力度。在立法方面应加强和细化对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民事、刑事责任方面的规定,建立和完善银行金融集团诉讼机制, 形成一个适宜、畅通的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法律责任的追究和惩戒机制。

(2)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披露标准。《试论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孙善龙,2006)建立一套适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和银行监管要求的披露要求,使商业银行在进行信息披露时,有规可循。应采用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即使不采用统一的信息披露制度,采用统一的会计制度还是必要的。《论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完善对策》(牟伟明,韩宇堃,2009)会计标准是信息披露的质量生成标准,而披露标准则是信息披露的质量实施标准。从信息披露标准来看。对于上市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应尽快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保持一致,特别是在资本充足率、资本质量、资本盈余方面。在会计核算方面,由于2007年1月1日实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属于原则导向,上市的商业银行应在执行准则的过程中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具体操作。

(3)处理好信息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的关系。《简论上市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原则》(刘巍,闫存岩,张文龙,2007)自愿性信息披露处于强制性信息披露外界之外,在完善资本市场、提高资源效率等反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上市银行为满足投资者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应加强对业务展望、公司治理结构、社会责任等的自愿披露。认为会计信息的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对银行和社会都非常关键。《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与完善》(陈红,2006)、《浅谈解决银行类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余深华,2008)银行自愿披露信息只是一种最优决策。在现实中很难实现。目前,我国的文化传统条件还不够完善,缺乏市场的约束,而且银行管理层的自愿披露积极性不高。强制性信息披露仍是我国目前乃至未来应遵循的基本披露方式。但制度本身应本着自愿披露和强制披

露相结合的原则。的内容以中文编制成年度报告,于每个会计年度终了后的四个月内披露。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披露的,应至少提前十五日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延迟。但是我国上市银行于上市之年度起,每一年都进行年度报告的披露,且披露时间均在四个月以内,可见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也不容乐观。

三、总结部分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结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披露是以强制性披露为主,自愿性披露为辅的方式,与国外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相比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改进,在信息披露中有以下问题:披露的会计信息不充分和不及时、披露形式不规范、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不够和时效性差。相应研究措施有:构筑制裁披露主体的强制机制;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披露标准;处理好信息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的关系。

四、参考文献

[1] 张琰冰.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6.27-47.

[2] 付舒.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31-39.

[3] 毛珺.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

学,2007.11-14.

[4] 吴晓鸣.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

7-65.

[5] 孙晓芳.新巴塞尔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J].国际金融,

2005,(11):31-32.

[6] 孙善龙.试论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探析,2006

(489):328-329.

[6]陈红.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与完善[J].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学,

2006,(8):406-412.

[7] 王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初探[J].海南金融,2006(7):2.

[8] 刘巍,闫存岩,张文龙.简论上市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原则[J].中南财经政法大

学学报,2007,(4):99-101.

[9] 任辉.关于完善中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J].云南财经大学学院,

上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论文

(2011届)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姓名: 专业:会计学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导师职称:

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原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任意处置。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年月日

摘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是会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会计信息是将企业经济活动会计信息系统化的产品。我国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特征的基本要求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随着资本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日益增高,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资本市场的秩序,因此,解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存在的问题,寻找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仍是当前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虚假性、不充分性以及不及时性等问题,识别可能影响我国上市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监督管理机制以及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等建议。 关键词:上司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A)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银行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以及业务量的增加,信用风险问题在银行的经营过程中逐渐暴漏出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银行业对信用风险进行管理以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越来越多,使得银行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本文主要从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和银行信用风险量化几个方面对当前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最后对国内外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文献做出了总结。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一、关于银行信用风险定义的研究 1.风险的定义 风险(Risk)最早起源于拉丁美洲人的日常生活用语“Resum”,原意是“因航海或海上活动,其可能伴随而来的各种无法预测的危险或风险”。而《辞海》中将风险定义为“人们在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中遭遇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受损及其他经济损失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他不测事件的可能性”。在我国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中,提出“风险通常是指由于当事者主观上不能控制的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结果与当事者的事先估计有较大的背离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2.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 亨利〃范〃格罗(2005)将信用风险定义为债务人或金融工具的发行者不能根据信贷协定的约定条款支付利息或本金的可能性,是银行业固有的风险。闰晓莉、徐建中(2007)认为信用风险狭义上一般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还本付息协议,致使银行金融机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即它实际上是一种违约风险。广义上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银行信用的影响,使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的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导致银行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遭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一种可能性。 二、关于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研究 1.银行进行内部评级必要性的研究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小企业的概念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特点;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 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改进中小企业会计报告形式的必要性和建议。 1 中小企业的概念 由于各国以及各个地区经济进展水平不同,文化背景存在差异,以及划分企业规模的侧重目标有别,因此国际上对中小企业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归纳起来,有定量界定和定性界定两种方法,要紧是从规模形状上来进行划分。定量界定一样是三个因素:实收资本、企业职工人数和一定时期的经营额。定性界定的标准是:独立所有、自主经营和在同业中不处于垄断地位。 2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我国关于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点,在财政部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总说明中以差不多原则的形式进行了说明,包括:可靠性、相关性、一贯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慎重性、重要性和实质重于形式。 关于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第一也应该在收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的约束条件之下,依照自身的实际情形,提供满足信息需求者要求的会计信息;其次,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规模成本 的限制,对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像要求大公司那样的严格,能够相对的简明有用;再次,因为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要紧是提供给政府部门,因此真实可靠、合乎国家的相关规定就显得专门的重要,而相对来说,中小企业的灵活性较大,风险较大,相关信息要紧是提供给公司的经营治理者;最后,可比性和明晰性作为次级质量特点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明白得、比较。 3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大都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系统,缺乏规范的财务报告制度和财务信息披露通道。这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可连续成长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的特点要紧表现在:(1)组织形式上两权重合。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界定中小企业或小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2)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合规范。有些小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托付外部专业机构代理记账。有的即使设置了会计机构,一样也层次少、分工不太明确、兼职多。(3)会计人员的素养较低。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缺乏同时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体会的会计人才。 (4)没有健全的内部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不规范。(5)资源相对短缺。相关于大企业而言,生产要素短缺是中小企业的又一重要特点。(6)缺乏有效的会计监管。国家监管的重点是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关于大部分属于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国家的投入力量、关注程度和监管力度依旧远远不够的。 4 改进中小企业会计报告形式的研究依据 有差别的财务报告揭示是由政府有关部门通过法规或准则、制度的规定,对不同类型或规模的企业在编制与提供报表的种类以及要求其披露的会计信息的格式、内容、数量、详尽

会计 文献综述

会计文献综述

会计信息过程中的会计管理 文献综述 引言: 20世纪40年代现代信息技术的诞生,再到后来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等等,说明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紧密联系。会计信息过程中的会计管理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本文在此对会计信息过程中的会计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述,以下就国内外各学者的观点进行简要概述。 一、信息化特征及变化 刘国辉(2009)认为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组成结构可以分为一般控制系统和应用控制系统两个部分:①一般控制系统为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外围保障,分为组织控制和系统开发控制两部分,包括组织和操作控制、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安全控制、系统开发和系统文书控制等内容;②应用控制系统是针对具体的应用系统的程序而设置的各种控制措施,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3个方面。蒿俊晓(2011)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会计信息化的进步,财务信息数字化、财务信息交换与公布网络化,已经成为当下财务会计工作的主流,网络财务系统的建立,为计算机财会全面实现网络化提供了软件保障。 二、两种不同的信息系统 ERP下会计信息系统:刘丽、胡艳(2007)指出ERP系统中,通过设置大量的信息首先由业务部门或生产部门整理,核算并录入完成。ERP系统会自动生成相应的会计凭证,会计人员最后再肘打印的凭证正进行审核。另外ERP中会计模块的实施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原有数据向新系统的转移。在现有的ERP环境下,多采用标准成本法,即企业制造费用按照车间进行归集,然后再按照各产品直接人工、直接工时或机器工时等作为标准进行分配。比较便利。王莹(2010)ISCA模型:杨周南(2003)提出ISCA模型,一是建立和实施现代信息技术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07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1年01月10日

一、前言部分 (一)写作目的 随着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持续增长,当今社会相继出现了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使人们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开始思考其带来的后果。近几年来,人们已经意识到不能以环境为代价而谋求经济发展,各国政府也相继开始重视企业、个人对环境的责任问题。因此,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便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于保护环境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性发展的顺利进行以及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发展较晚,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综述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参考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发展现状,为我国尽快探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国情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提出意见。 (二)相关概念 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国外将利用货币工具对环境问题进行管理的范畴统称为环境会计,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环境会计主要着眼于国民经济中与自然资源和环境有关的内容,是运用物理和货币单位对国家自然资源的消耗进行的计量,因此,也常被称为“自然资源会计”。微观的环境会计主要反映环境问题对组织财务业绩的影响以及组织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一般分为环境差别会计和生态会计两大类。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信息披露主要是指公众公司以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以及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形式,把公司及与公司相关的信息,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的行为。 就以上概念可以得出,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就是通过对上市公司有关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确认、计量,以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将公

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文献的综述

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文献的综述 一、引言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从自然界取得资源,同时又将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要求从自然界取得的资源越来越多,同时排放到自然界中的废物也越来越多,超过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各国的环境问题又共同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各国提高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合作以解决治理环境的国际协调问题。于是环境会计就在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威胁的背景下,人们在分析了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基础上提出的,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判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而进行环境会计核算,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揭示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环境信息和与环境有关的信息,从而充分满足他们决策的需要是消除当前严峻环境形势的必然要求,也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环境会计起步较晚,环境会计准则尚未出台,还存在很多理论与实际操作上的障碍,因此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尚无统一的标准。以此为背景,本人尝试着对该领域内的研究人员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体现来对其进行正确的定位,继而简要提出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本文对文献综述基本上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和今后发展期望这两个方面来展开,并

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010062903.html, 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文献综述 作者:余峰 来源:《大经贸》2016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信用风险问题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日益突出。本文主要从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和现代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研究几个方面对当前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最后对国内外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文献做出了总结。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文献综述 一、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 信用风险(CreditRisk)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很多学者分别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来定义信用风险。他们认为,狭义的信用风险一般是指信贷风险,而广义的则是指因债务人的违约而引发的一系列风险,其中包括在资产业务中因债务人没有及时偿还所借贷款而导致资产质量变换,负债业务中客户大规模提前支取导致挤兑从而加剧支付的难度等。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金融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三大类。麦肯锡通过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风险60%来自信用风险,其余40%来自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前银 监会主席刘明康也认为,信用风险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也是最大的风险之一。 二、传统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商业银行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有信贷决策的“6C”模型和信用评分模型等。“6C”模型是指由有关专家根据借款人的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经营环境(condition)、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等六个因素评定其信用程度和综合还款能力,决定是否最终发放贷款。运用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专家用在“6C”上的权重有可能以借款人的不同而变化,专家难以确定共同要遵循的标准,造成评估的主观性、随意性和不一致性。 而信用评分模型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对借款企业实施信用评分,并将总分与临界值进行比较,低于该值的企业被归入不发放贷款的企业行列。信用评分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爱德华·阿尔特曼(Altman)1968年对美国破产和非破产生产企业进行观察,采用了22个财务比率经过数理统计筛选建立的著名的5变量Z-score模型和在此基础上改进的“Zeta”判别分析模型。将Z值的大小同衡量标准相比,可以区分破产公司和非破产公司。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对策探析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对策探析 摘要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各大中小企业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的同时,会计信息披露上的问题也逐渐彰显出来。会计信息在现代社会的企业经营、投资、政府决策等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监督和预测作用,但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使得会计信息失真,难以发挥其作用甚至还有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的决策失误,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所以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对于提高其会计信息的质量很有必要,为给予中小企业一个良好的信息交流和稳定发展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必要性,也在为其他相关部门为中小企业制定相关政策和工作办法提供依据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将对我国现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且结合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The SM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As the economy keep growing, the significance of accounting practice become more important .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 our country, our country the medium enterprise's comprehensive economic strength is growing,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requirements also more and more high at the same tim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problems also gradually reveal . Accounting information plays a irreplaceable role in corporate operation, finance and investment, political policy making and etc. of contemporary societies as a tool for public supervision and prediction ,but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problems makes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and difficult to play its role and the negative impact of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 even may lead to financial statement users of decision-making errors, to the enterprise and society bring great harm . So the study of SM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necessary, a good communication to give SME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has great necessity, for other relevant departments for SME provide evidence for policy and work method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The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SME accounting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57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吴国萍 蒋丽霞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文章以2002—2009年发表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财务与会计》和《财会通讯》四本杂志上的相关文章为依据,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内部控制评价及审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四方面进行梳理,并结合我国制度阐述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中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以年报、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和调研资料为依据,以实证方法为工具,以揭示发生规律、提供经验证据为目的,针对自评报告的格式、内容、质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讨论。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评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F27616;F830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9)10-0075-06 随着中外财务欺诈案的频频曝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备受质疑,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S OX法案)出台4年后,我国分别于2006年6月5日和9月28日颁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上交所内控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深交所内控指引》),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再次升温。纵观国内学者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可以归纳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研究、内部控制评价及审核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四大方面。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研究 我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最早出现在金融类上市公司,大量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处于自愿性披露阶段。美国的S OX法案出台后,中国学术界开始了是否制定规则、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讨论。 朱荣恩、应唯从美国S OX法案404条款出发,在研究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及SEC提案和A I CP A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指出应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出明确要求,并建立起包括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时间、范围等在内的评价规则。①陈关亭、张少华采用问卷调查和分析论证的方式,提出我国应当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审核意见;首次提出制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建议。②周勤业、王啸从美国S OX法案以及SEC出台的有关规则出发,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披露性质、披露内容、审计验证、评价依据及责任主体问题,并结合我国公司治理环境、制度背景,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视角指出我国需构建包 作者简介:吴国萍,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其监管;蒋丽霞,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研究生,专业方向:财务会计理论。 ① 朱荣恩、应唯:《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会计研究》2003年第8期。 ② 陈关亭、张少华:《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披露及审核》,《审计研究》2003年第6期。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摘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是会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会计信息是将企业经济活动会计信息系统化的产品。我国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特征的基本要求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随着资本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日益增高,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资本市场的秩序,因此,解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存在的问题,寻找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仍是当前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虚假性、不充分性以及不及时性等问题,识别可能影响我国上市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监督管理机制以及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等建议。 关键词:上司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Abstract:The disclosure quality research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ields of accounting research.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the product of systematic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economic activities.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our country including objectivity, relevance, clarty, comparability, substance over form, importance, prudence and timeliness. As capital market standardization degree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has gradually improved.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ffecting the capital market order,which restricts the market economy high-spe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Therefore, solving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problems,finding ways to improve the listed companie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 is still need to seriously discuss in the present.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existing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not sufficiency and falsity, identify the timeliness may affect China listed factors on the quality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put forward improving accounting practitioners quality,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perfect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so on. Keywords:Listed Companies;Disclosure Quality;Accounting Information;Influ- encing Factors;Research

会计信息失真外文文献译文及原文

摘要这些年,会计信息失真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秩序,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策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has affected social economy order.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on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 China. Keyword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Causes, Countermeasure 3 1 绪论近些年,会计信息失真的事经常发生,已经影响到了投资者及债权人对公司经营状况的正确判断,导致了全国宏观经济调控和微观经济政策失效,同时也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本文主要讨论了在我国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4 1 Int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it happens sometimes that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 It will affect information users such as investors and creditors correctly judge and deicide th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result in the national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and the microscopic policy-making fault, and affect the social economy order normally operate.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on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 China. 5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很多:公司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客观原因和主管原因。总之,不外乎以下几点:2.1 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的局限性会计准则制度与会计工作制度是所有会计工作的基础,也是会计工作原则的基石,同时也是会计工作流程方法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基础。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准则,会计准则和会计工作制度的局限性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为:第一,传统的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评估与判断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第二,会计方法的灵活性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第三,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也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2.2 会计工作人员的疏漏会计工作人员的疏忽是指,在统计、核实、记录和报送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无意识的错误。会计工作人员的疏忽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1) 会计人员对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理解和应用有偏差也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在会计准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金融学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 一、商业银行竞争力 世界上较早从事竞争力研究的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y Forum , 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IMD)。WEF和IIMD是从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研究竞争力的, 并于 20世纪 80年代形成了独立而完整的国家国际竞争力评估体系。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国内学者在学习借鉴国外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对企业竞争力也展开了系统研究。其中以金碚(2003)的成果较有代表性。金碚指出: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而理论界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还未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对其研究的学者们各存己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 焦瑾璞(2001)指出,银行竞争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 朱新国和唐正科(2002)提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及银行家合理的运用银行内外资源,进行个性化、差异化市场营销,提供市场和客户所需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赢得市场和客户,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能力。 张新宇(2004)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其充分利用包括外部环境在内的各种资源,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的综合竞争能力。 对于商业银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彭晓寒(2005)认为:(1)我国商业银行在银行业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重要性。其对企业发展、国家财政收入、我国对外贸易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2)我国金融业的自身改革与发展方向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必要性。(3)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形势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紧迫性。 二、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 1.国内外对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上对商业竞争力的评测主要有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设计的评价指标及其评测、标准普尔评价方法、《银行家》等杂志的银行排名。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发表时间:2017-09-29T10:55:13.0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作者:张杰曹冬梅刘彤彤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哈尔滨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变得至关重要。不但关系到一个企业内部的信息使用和信息管理,而且也关系到一个国家中小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本文就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作简要分析,仅供学习和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一、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出现的问题 1.信息披露的外部约束不强,信息披露不共享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都需要审计机构进行审计,但是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不用进行严格的审计,导致他们的会计信息缺乏外部约束。虽然我国有着会计监督、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三位一体”的监督制度,有关部门每年也都会对企业进行年检、税收检查、会计信息的质量检查等,但这些制度执行起来还不够有力,而且这些检查大多是某些部门的独立检查,各个部门之间的联动性低,会计信息不共享,企业往往处于不同的目的提供不一致的会计信息,所以中小企业还需要强有力的外部约束。 2.披露的会计信息失真 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最直观的问题就是会计信息的不真实性,这些企业会通过各种手段,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进行各种修改,大多是为了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款,因为利益的驱使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盈利能力就得不到真实反映,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受到误导,对企业的投资者造成很大的风险。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会计电算化成为会计信息披露的另一种方式,但中小企业可能因为资金问题,还停留在传统的记账阶段,会计信息更容易被故意修改。有些中小企业的负责人对会计的监督措施力度不够大,内部机构的设置不够优化,对会计人员的制约力不够强,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3.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 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市场进入门槛高,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也高。中小企业的门槛低,市场竞争激烈,各种会计信息需要进行保密,不能全部公开,然而有些中小企业用这些作为借口,根据自身的利益需要,多数信息对外部不予披露。或不完全披露,有时也会避重就轻,故意隐瞒一些重要的信息,使得投资者和银行等信息使用者无法获得全面的会计信息,从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蒙受损失。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 随着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国家越来越重视其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2004年,国家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加强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势在必行。 1.有助于企业税负公平 良好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得到的会计信息,可以作为税务部门征税的重要参考。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在征收所得税的时候,采取的都是核定征收的方式,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现有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而国家对于小微企业制定了一些减税政策,是在能够建账核算应纳税额的基础之上。实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对于企业的税负压力的降低都是十分必要的。 2.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财务管理观念,对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能够为企业和科学管理提供相关的支持,有助于企业的内部管理。 3.有助于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监管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实用性,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科学、统一的规范,这些为政府的监管部门和管理经济的部门提供了科学性的考评标准,有助于政府宏观调控的实施,规范市场秩序。 三、我国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措施 1.建立健全的法律监督体系 会计信息披露对市场经济调控和发展具有重要引导和指导作用,其规范化操作是保证经济发展质量的基础,而我国目前不完整的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决定了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必须遵循充分性原则。而建立健全的法律监督体系是保证信息披露成分的关键,通过法律法规强制要求我国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中保持全面客观的披露方式,不允许故意隐瞒和刻意遗漏的现象,尤其要注意的是企业必须保证在财务、债务和资金状况上充分披露。另外还要在披露时间、地点、格式等方面进行规定,保证信息披露的规范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小企业以此为借口而产生信息披露不完整的现象。同时要加大法律监督体系,从事人员要严格审查每一个企业的信息披露完整度和真实度,保证不给企业留下一丝投机取巧的机会。 2.提高企业经营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企业经营者在会计信息披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决策作用,如果企业经营者成心想要隐瞒某种信息或制造虚假信息,那么他们有很多办法可以躲避政府机构的审查,因此提高企业经营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显得非常重要。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中小企业家思想交流会、座谈会等活动,利用交流机会提高经营者的道德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利用培训时间对经营者传授会计相关专业知识,培养他们的会计师素养,从思想上改变他们的信息披露态度。 3.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要想保证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及时性,提高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前提,财会人员除了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培养自身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的能力,培养自身对数据敏感的能力,端正工作态度,保持工作热情,同时还要在实践工作中善于发现当前制度存在的问题。其次在工作过程中要定期进行专业知识更新,培养会计人员专业素养,同时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要求会计

文献综述(江西财经大学)

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论文(设计)题目浅析会计人员的诚信品质 学院会计学院 学生姓名杜丰林学号 0060828 专业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届别 2010届 指导教师张伟峰职称讲师 完成日期二○一〇年十二月十五日

文献综述 前言 本毕业论文题目是《浅析会计人员的诚信品质》,在21世纪初,会计诚信成为了流行词,但却是同会计诚信缺失联系在一起。会计诚信缺失是会计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原因在于会计诚信是会计行业的生存之本,会计行业缺失了诚信,也就失去最基本的发展条件。近年来会计面临“诚信危机”,表现为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假账盛行,非诚信行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暴露出会计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是社会公众深感会计“信用危机”。诚信缺失,严重影响了经济主体和社会各界的声誉,增加了交易成本,加大了企业生存的隐形危机,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影响社会正常的秩序,显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诚信问题已经在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既是严格的法制经济,又是严格的信用经济,它的确立和发展内在地需要讲究诚信的道德力量。作为经济主体,在市场中能体会到自律的必要性、重要性而产生对自我行为进行约束的要求,自觉按照市场经济道德规范,这是整个市场经济规范的基础和灵魂。我国在各种各样法律法规不断出台的情况下,会计领域各种丑恶现象却与日俱增,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计从业人员存在严重的不守诚信的道德问题。当前正值全球性金融危机,面对“经济寒流”的严峻态势,重塑会计诚信,已经成为会计行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以会计人员诚信品质为对象,以探求解决上述问题的部分对策。正文 1.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我国的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后期是第一阶段的起步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进入第二阶段的发展时期;2l世纪初期开始进入了第三阶段的完善时期。因此我国的会计诚信研究处于完善阶段,在一些具体的策略和制度制定研究上经验不足,还不能够制定出一整套真正有效的诚信体系。我国会计造假事件屡禁不止,相继出现银广夏、麦科特、中航油等造假事件,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人员的诚信品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开始审视作为会计信息制造者的会计人员是否具有优秀的诚信品质,以及如何

会计信息失真文献综述

浅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专业:会计学班级:08级会计学2班作者:周清清指导老师:刘斌 根据统计,我国每年由于财务造假和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估计在9875亿元到12570亿元之间,占GDP的13.6%到16.8%。其中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造假所引起的损失至少占总损失的40%。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根治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将分析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作为当前一项紧迫任务,以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蒙受不应有的损失。 本文献主要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形成原因、表现以及危害,从而提出治理对策。笔者主要查阅了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中国期刊论文网、万方数据库和图书馆馆藏图书等资料,共搜索出多篇论文作为支撑材料,主要的文献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浅析》、《论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探析》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等等。下面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现状一些专家和作者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 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内涵 1.1 上市公司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证券市场的产生,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发展的平台。由于上市公司具有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特征,所以绝大多数中小股东游离于企业之外,成为企业的外部经济人,中小股东等广大利益相关者只能依据上市公司提供的相关会计信息进行决策。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对于上市公司乃至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上市公司及其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 雷俊红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探讨》一文中描述:会计信息是反映会计主体某一时点财务状况和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的载体。会计信息的特征表现如下:(1)会计信息是一种商品,它有使用价值,表现在它能够使信息使用者作出关于资源使用的合理决策,从而使资源的使用能为自己带来价值增值得极大

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专业:会计学班级:07级1班作者:张璠指导老师:高敏 由于其重要地位而在经济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上市公司,我国已经规定了公司信息披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体系。然而,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在现实社会中存在很多问题,也随着中外很多报表欺诈案的出现,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研究越来越激烈,这些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对策及建议,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献主要研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以及如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进行撰写。笔者主要查阅了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中国期刊论文网、万方数据库和图书馆等资料进行查询,共搜索多篇论文资料,主要的文献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和《浅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等。下面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研现状一些专家和作者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 1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概述及意义 1.1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概述 曹飞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中提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从维护投资者权益和资本市场运行秩序出发,按照法定要求将自身财务经营等会计信息情况向证券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且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公告。 1.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意义 周彤云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探讨》中指出证券市场是一个信息的聚集地,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是必不可少的,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信息使用者都需要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投资和决策,从而使证券价格反映企业的价值。因此,系统、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保证,信息披露制度是构筑证券市场的基石。 2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 2.1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所暴露出一系列的会计失败案例中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很多问题,魏明海等(2000)[7]、黄世忠(2002)[8]对此作了比较深入地研究,主要问题如下: 2.1.1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实 吴琳芳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中指出这是上市公司会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