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典著作导读

马克思经典著作导读
马克思经典著作导读

马克思经典著作导读

马克思主义简介马克思主义简介

,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体系。

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还包括了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还包括了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义。

, 马克思主义的主体部分 , 马克思主义的主体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最终归宿科学社会主义——最终归宿

马克思,1818—1883, 马克思,1818—1883,

1、信奉黑格尔哲学,博士论文时期,。其博士论文全称是《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1、信奉黑格尔哲学,博士论文时期,。其博士论文全称是《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认为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是在继承德谟克利特的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认为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是在继承德谟克利特的的原子论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原子论。的原子论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原子论。

2、黑格尔唯心主义范围内的不自觉反叛,《莱茵报》时期,。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2、黑格尔唯心主义范围内的不自觉反叛,《莱茵报》时期,。第一次遇到要对

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马克思希望普遍的利益战胜私人的利益~希望理性的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马克思希望普遍的利益战胜私人的利益~希望理性的国家和法战胜现实的国家和法~但是~胜利的却是私人利益、现实的法~这导致国家和法战胜现实的国家和法~但是~胜利的却是私人利益、现实的法~这导致了马克思“苦恼的疑问”~这也是促使马克思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了马克思“苦恼的疑问”~这也是促使马克思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3、第一次主动批判黑格尔哲学~转向唯物主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为解3、第一次主动批判黑格尔哲学~转向唯物主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为解决“苦恼的疑问”~马克思再次研读黑格尔哲学家~并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决“苦恼的疑问”~马克思再次研读黑格尔哲学家~并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下~开始批判黑格尔哲学~这表明马克思已从一个唯心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唯响下~开始批判黑格尔哲学~这表明马克思已从一个唯心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完成了哲学世界观的转变。物主义者~完成了哲学世界观的转变。

4、阐述人类解放~完成政治上的转变, 《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在《德法年4、阐述人类解放~完成政治上的转变, 《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在《德法年鉴》创刊号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阐鉴》创刊号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阐发了政治解放、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等问题~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发了政治解放、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等问题~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5、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新世界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5、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新世界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并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资产阶级的经

济学~并以异化劳动为理论武器~对其进行批判~在此基础上清算了从前的哲学信仰~全以异化劳动为理论武器~对其进行批判~在此基础上清算了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了新世界观的基本思想~完成了新世界观的创立工作。面阐述了新世界观的基本思想~完成了新世界观的创立工作。 6、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 6、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 7、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检验唯物史观,《资本论》及其手稿,。通过《资7、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检验唯物史观,《资本论》及其手稿,。通过《资本论》及其手稿对一个具体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分析、考察~达到了对整个人类社本论》及其手稿对一个具体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分析、考察~达到了对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的把握~这既证明了唯物史观不是一个假设~而是科学的理论~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的把握~这既证明了唯物史观不是一个假设~而是科学的理论~也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内容。也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内容。

8、关注东方社会,《人类学笔记》,。对农村公社的特点及其解体、家庭及其发展8、关注东方社会,《人类学笔记》,。对农村公社的特点及其解体、家庭及其发展形式、“非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氏族的起源及其本质等进行了科学阐述~形式、“非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氏族的起源及其本质等进行了科学阐述~弥补了在此之前唯物史观在史前社会研究方面的不足~完善了唯物史观。弥补了在此之前唯物史观在史前社会研究方面的不足~完善了唯物史观。

自白,节选, ——马克思自白,节选, ——马克思

, 您认为一般人最宝贵的品德——“淳朴”。 , 您认为一般人最宝贵的品德——“淳朴”。

, 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 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 您喜爱的散文家——“狄德罗” , 您喜爱的散文家——“狄德罗”

, 您喜欢做的事——“啃书本”。 , 您喜欢做的事——“啃书本”。

, 您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 您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 您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 您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墓上的两行刻字——马克思墓上的两行刻字

恩格斯,1820---1895, 恩格斯,1820---1895,

1、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萌芽,《乌培河谷来信》。揭露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阴暗面~1、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萌芽,《乌培河谷来信》。揭露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阴暗面~为贫苦人民疾呼。为贫苦人民疾呼。

2、结识青年黑格尔派~接受黑格尔哲学思想。开始把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作为自己2、结识青年黑格尔派~接受黑格尔哲学思想。开始把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哲学思想的出发点。

3、揭露英国社会状况~完成政治转变。在曼彻斯特~恩格斯与工人接触~了解工人3、揭露英国社会状况~完成政治转变。在曼彻斯特~恩格斯与工人接触~了解工人生活状态~写下《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政论性文章~发表在《莱茵报》上~表生活状态~写下《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政论性文章~发表在《莱茵报》上~表述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 述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

4、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完成哲学上的转变。1844年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4、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完成哲学上的转变。1844年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发表在《德法年鉴》上。考察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过程~也

考察了大纲》~发表在《德法年鉴》上。考察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过程~也考察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些问题~为共产主义学说找到了经济支柱~也为社会历史找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些问题~为共产主义学说找到了经济支柱~也为社会历史找到了经济支柱、生产基础及现实力量~标志着恩格斯完成了哲学上的转变~从唯到了经济支柱、生产基础及现实力量~标志着恩格斯完成了哲学上的转变~从唯心主义者转变为唯物主义者。心主义者转变为唯物主义者。

5、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新世界观。,从《神圣家族》到《德意志意识形5、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新世界观。,从《神圣家族》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态》,

6、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共产党宣言》, 6、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共产党宣言》,

7、新世界观的检验和发展,《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运用、发展和使新7、新世界观的检验和发展,《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运用、发展和使新世界观系统化、体系化~并开拓新世界观的研究领域。世界观系统化、体系化~并开拓新世界观的研究领域。

8、丰富唯物史观~厘清新世界观的理论来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8、丰富唯物史观~厘清新世界观的理论来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

, ,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

, ,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 ,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 , 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资本论》

, ,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 , 恩格斯《反杜林论》恩格斯《反杜林论》

,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 恩格斯《费尔巴哈论》恩格斯《费尔巴哈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哲学部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哲学部分, , 反杜林论 , 反杜林论

,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节选, ,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节选,

, 谈谈辩证法问题 , 谈谈辩证法问题

反杜林论

一、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一、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一,写作背景 ,一,写作背景

1、欧洲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机会主义滋生泛滥。

1、欧洲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机会主义滋生泛滥。

2、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时期:为迎接未来革命在各方面做准备工作。 2、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时期:为迎接未来革命在各方面做准备工作。

3、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思想政治斗争的直接成果。 3、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思想政治斗争的直接成果。

,二,历史意义 ,二,历史意义

1、理论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一~揭露和批判了杜林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上的错误~给杜林的第一~揭露和批判了杜林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上的错误~给杜林的思想以毁灭性打击, 思想以毁灭性打击,

第二~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并阐明了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二~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并阐明了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所以是马克思主义的概论~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所以是马克思主义的概论~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2、实践意义: 2、实践意义:

第一~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提高了党的理论水平, 第一~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提高了党的理论水平,

第二~粉碎了杜林及其小集团分裂党的阴谋~维护了党的统一, 第二~粉碎了杜林及其小集团分裂党的阴谋~维护了党的统一, 第三~对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第三~对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展起着促进作用~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

二、内容简介二、内容简介

,一,全书中心思想: ,一,全书中心思想:

恩格斯第一次以论战的形式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论恩格斯第一次以论战的形式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及其联系~论证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及其联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核心~以哲学、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不可了马克思主

义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核心~以哲学、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不可分割的完整学说。分割的完整学说。

,二,内容结构 ,二,内容结构

《反杜林论》由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组成。《反杜林论》由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组成。

引论:扼要地叙述了三篇正文的主要内容~揭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引论:扼要地叙述了三篇正文的主要内容~揭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联系。

3

哲学:批判杜林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基本哲学:批判杜林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基本

原理~捍卫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路线。原理~捍卫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路线。

政治经济学:批判杜林的庸俗经济学观点和唯心主义先验论方法~从经济学方面清政治经济学:批判杜林的庸俗经济学观点和唯心主义先验论方法~从经济学方面清

算杜林的小资产阶级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算杜林的小资产阶级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评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系统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彻社会主义:评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系统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彻底批判杜林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着重说明人类将经过无产阶级专政~过渡底批判杜林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着重说明人类将经过无产阶级专政~过渡到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到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三、节选内容讲解三、节选内容讲解

第三部分:分类。先验主义第三部分:分类。先验主义

,一,主要内容 ,一,主要内容

对杜林的哲学体系从整体上和根本上进行批判。围绕着原则和外部世界的关

对杜林的哲学体系从整体上和根本上进行批判。围绕着原则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揭露和批判杜林哲学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形而上学实质~阐明辩证唯物系问题~揭露和批判杜林哲学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形而上学实质~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题解 ,二,题解

1、分类:杜林把自己的哲学研究对象分为三大类:世界模式,原则,、自然界1、分类:杜林把自己的哲学研究对象分为三大类:世界模式,原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其哲学体系相应地包括三部分:一般的世界模式论、自然哲学和关和人类社会。其哲学体系相应地包括三部分:一般的世界模式论、自然哲学和关于人的学说。这三部分的内在逻辑是:原则在先~然后才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于人的学说。这三部分的内在逻辑是:原则在先~然后才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2、先验主义:认识论上的唯心主义表现。从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立场出发~2、先验主义:认识论上的唯心主义表现。从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立场出发~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否认认识的对象是物质世界~认为认识是一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否认认识的对象是物质世界~认为认识是一种主观自生的、不受物质决定的东西。其根本错误在于把认识封闭在主观精神的种主观自生的、不受物质决定的东西。其根本错误在于把认识封闭在主观精神的圈子之内~否认认识的客观来源~实际上取消了认识能否通过主观反映客观的问圈子之内~否认认识的客观来源~实际上取消了认识能否通过主观反映客观的问题。题。

,三,主要问题 ,三,主要问题

1、原则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第90页, 1、原则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第90页,

,1,原则是第二性的~是研究的结果, ,1,原则是第二性的~是研究的结果, ,2,原则是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客观世界是思维原则的基础和

来源, ,2,原则是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客观世界是思维原则的基础和来源, ,3,只有原则去适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即原则只有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3,只有原则去适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即原则只有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时~它才是正确的。时~它才是正确的。

※现实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现实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

2、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第91页, 2、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第91页,

,1,意识是不能脱离人和自然界而独立存在的。,意识的产生, ,1,意识是不能

脱离人和自然界而独立存在的。,意识的产生, ,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本质, ,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本质,

,3,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为何能反映存在, ,3,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为何能反映存在,

意识的产生意识的产生

意识的起源: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首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科学研究证明~银河系大约有,,,亿年的首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科学研究证明~银河系大约有,,,亿年的历史~地球大约有,,亿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球上只存在无生命的物质~历史~地球大约有,,亿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球上只存在无生命的物质~没有生命~更没有人类~因而也没有意识。在1,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5没有生命~更没有人类~因而也没有意识。在1,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5亿年前出现了

动物~人是在?,,万年前才诞生的~有了人~才有了人的意识。亿年前出现了动物~人是在?,,万年前才诞生的~有了人~才有了人的意识。

4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长期的复杂的辩证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长期的复杂的辩证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 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 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 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 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 从动物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 , 从动物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

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从动物心理到人的意识

其次~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并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其次~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并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客观需要和可能~在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的本质: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的本质: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人脑是意识的客观物质基础~客观世界才是意识的源泉。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人脑是意识的客观物质基础~客观世界才是意识的源泉。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狼孩”的故事“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1920年~在印度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动的"象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出没于附近森林~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动的"象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一个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体的女孩。一个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故事。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故事。

, 据研究~七、八岁的卡玛拉刚被发现时~她只懂得一般六个月婴儿所懂得的事~, 据研究~七、八岁的卡玛拉刚被发现时~她只懂得一般六个月婴儿所懂得的事~花了很大气力都不能使她很快地适应人类的生活方式。她两年后才会直立~六年花了很大气力都不能使她很快地适应人类的生活方式。她两年后才会直立~六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到死也未能真正学会讲话: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到死也未能真正学会讲话:四年内只学会6个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七年后才学会45个词并勉强地学会了四年内只学会6个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七年后才学会45个词并勉强地学会了几句话。在最后的三年中~卡玛拉终于学会在晚上睡觉~也不怕黑暗了。很不幸~几句

话。在最后的三年中~卡玛拉终于学会在晚上睡觉~也不怕黑暗了。很不幸~就在她开始朝人的方向前进时~死去了。据狼孩的喂养者估计~卡玛拉死时己16就在她开始朝人的方向前进时~死去了。据狼孩的喂养者估计~卡玛拉死时己16岁左右。但她的智力只及三、四岁的孩子。岁左右。但她的智力只及三、四岁的孩子。

5

3、认识的矛盾运动过程,第92页, 3、认识的矛盾运动过程,第92页,

,1,人类的认识过程充满着无限和有限的矛盾。 ,1,人类的认识过程充满着无限和有限的矛盾。

第一~认识主体中存在着无限与有限的矛盾, 第一~认识主体中存在着无限与有限的矛盾,

第二~认识的客体中存在着无限与有限的矛盾, 第二~认识的客体中存在着无限与有限的矛盾,

第三~由于认识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矛盾的存在~具体的认识都是有限的~认识的发第三~由于认识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矛盾的存在~具体的认识都是有限的~认识的发展却是无限的。展却是无限的。

,2,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在人类无限的前进发展中不断得到实现的~但是~这个矛,2,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在人类无限的前进发展中不断得到实现的~但是~这个矛盾永远不能完全解决和最终解决。盾永远不能完全解决和最终解决。

,3,认识过程中的矛盾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动

力。 ,3,认识过程中的矛盾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现实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现实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反杜林论

第九部分道德和法。永恒真理,节选, 第九部分道德和法。永恒真理,节选, ,一,主要内容 ,一,主要内容

恩格斯从批判杜林的道德观的理论基础——“永恒真理”论入手~系统批判杜林的恩格斯从批判杜林的道德观的理论基础——“永恒真理”论入手~系统批判杜林的形而上学真理观及超历史、超阶级的道德观~深刻阐述了真理发展过程的辩证法形而上学真理观及超历史、超阶级的道德观~深刻阐述了真理发展过程的辩证法和道德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道德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题解 ,二,题解

1、道德和法: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们是由社会的1、道德和法: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们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二者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二者的区别: 区别:

,1,与政治的关系不一样。 ,1,与政治的关系不一样。

,2,变化的特点不一样。 ,2,变化的特点不一样。

,3,存在的时间不一样。 ,3,存在的时间不一样。

,4,存在的状态不一样。 ,4,存在的状态不一样。

2、永恒真理:在旧哲学中指具有终极和绝对意义的一成不变的真理。 2、永恒真理:在旧哲学中指具有终极和绝对意义的一成不变的真理。杜林把“永恒真理”作为其道德观的理论基础~提出“永恒道德”的观点~恩格斯杜林把“永恒真理”作为其道德观的理论基础~提出“永恒道德”的观点~恩格斯首先对之进行批判。首先对之进行批判。

,三,主要问题 ,三,主要问题

1、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第94页, 1、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第94页,

,1,人的思维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又是有限,1,人的思维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真理性的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它的正确性受到时间和现实变化的影响。的~真理性的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它的正确性受到时间和现实变化的影响。 ,2,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是无止境的~不,2,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是无止境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存在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

,3,真理的发展是在战胜谬误的过程中实现的。 ,3,真理的发展是在战胜谬误的过程中实现的。

,4,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以及真理战胜谬误~二者都是无限的过程~只有通过人,4,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以及真理战胜谬误~二者都是无限的过程~只有通过人类生活的无限延续才能完全实现。类生活的无限延续才能完全实现。

※现实意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既坚持又发展。※现实意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既坚持又发展。

2、道德的历史性和阶级性,第96-98页, 2、道德的历史性和阶级性,第96-98页,

,1,道德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历史性。 ,1,道德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历史性。

6

道德是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没有单一的、永恒道德是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没有单一的、永恒不变的道德观念。对具有同样或差不多同样特点的经济关系来说~在道德论中会

不变的道德观念。对具有同样或差不多同样特点的经济关系来说~在道德论中会有某些相同的东西。如果经济关系变化了~道德理论必定发生变化。有某些相同的东西。如果经济关系变化了~道德理论必定发生变化。 ,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第一~一定的道德论反映着一定的阶级意志,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第一~一定的道德论反映着一定的阶级意志和阶级利益,第二~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评价标准,第三~和阶级利益,第二~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评价标准,第三~道德是为一定阶级服务的~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道德是为一定阶级服务的~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现实意义:“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现实意义:“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

反杜林论

第十部分道德和法。平等,节选, 第十部分道德和法。平等,节选,

,一,主要内容 ,一,主要内容

恩格斯集中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平等观~概述了平等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恩格斯集中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平等观~概述了平等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揭露了资产阶级平等观的内容和实质~阐明了无产阶级平等观的实际内容和历史揭露了资产阶级平等观的内容和实质~阐明了无产阶级平等观的实际内容和历史作用。作用。

,二,题解 ,二,题解

平等:作为一种观念和权利~属于上层建筑的领域。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交换价平等:作为一种观念和权利~属于上层建筑的领域。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交换价值在上层建筑领域不同层次上的反映。作为政治口号~它同民主、自由博爱的口值在上层建筑领域不同层次上的反映。作为政治口号~它同民主、自由博爱的口号一起~曾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起过积极的作用。随着资本主号

一起~曾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起过积极的作用。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平等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平等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

,三,主要问题 ,三,主要问题

1、平等观念的产生和发展。 1、平等观念的产生和发展。

,1,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中的平等观念。 ,1,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中的平等观念。

,2,基督教和封建社会制度的平等观念。 ,2,基督教和封建社会制度的平等观念。

,3,资产阶级平等观及其实质。 ,3,资产阶级平等观及其实质。

,4,无产阶级平等观念的产生。 ,4,无产阶级平等观念的产生。

2、无产阶级平等观念的实质和意义 2、无产阶级平等观念的实质和意义

,1,实质:消灭阶级。 ,1,实质:消灭阶级。

,2,意义: ,2,意义:

第一、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自发地反映了对社会不平等的极端不满和革命意志。第一、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自发地反映了对社会不平等的极端不满和革命意志。第二、无产阶级利用资产阶级的平等口号~从中找到了可以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用第二、无产阶级利用资产阶级的平等口号~从中找到了可以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用来作为发动工人反对资本家的鼓动手段。来作为发动工人反对资本家的鼓动手段。

反杜林论

第十一部分道德和法。自由和必然,节选, 第十一部分道德和法。自由和必然,节选,

,一,主要内容 ,一,主要内容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在自由问题上和错误观点~阐明了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在自由问题上和错误观点~阐明了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 ,二,题解 ,二,题解

自由和必然:反映人们的自觉活动和自然界、社会的客观规律之间相互关系的

一对自由和必然:反映人们的自觉活动和自然界、社会的客观规律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夸大意志的能动作用~把人的意志自由看成哲学范畴。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夸大意志的能动作用~把人的意志自由看成本原的东西,二是主张客观必然性是第一性的~把自由理解为对必然的被动反映本原的东西,二是主张客观必然性是第一性的~把自由理解为对必然的被动反映和消极适应。和消极适应。

,三,主要问题 ,三,主要问题

1、杜林对自由的理解 1、杜林对自由的理解

7

,1,自由是一个“合理的认识”和“本能的冲动”联成的一个“合力”~是认

识和,1,自由是一个“合理的认识”和“本能的冲动”联成的一个“合力”~是认识和冲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平均值。,即自由与客观必然性无关~是纯主观的东冲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平均值。,即自由与客观必然性无关~是纯主观的东西。, 西。,

,2,自由“只不过是按照先天的和后天的悟性对自觉动机的感受”~而这种动

机总,2,自由“只不过是按照先天的和后天的悟性对自觉动机的感受”~而这种动机总是受自然规律的“不可避免的强制”。,承认自由以自然规律起作用为前提~但是受自然规律的“不可避免的强制”。,承认自由以自然规律起作用为前提~但完全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实际上否认了自由。, 完全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实际上否认了自由。,

2、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 2、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

,1,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1,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第一~必然性是客观的、第一性的。第一~必然性是客观的、第一性的。

第二~必然是可以认识的。第二~必然是可以认识的。

第三~自由不仅是对必然的认识~而且是对客观规律的运用和对世界的支配。第三~自由不仅是对必然的认识~而且是对客观规律的运用和对世界的支配。 ,2,自由具有历史性。 ,2,自由具有历史性。

第一~自由受到自然界和社会的客观发展进程的制约。第一~自由受到自然界和社会的客观发展进程的制约。

第二~人类对必然的认识和利用程度是一个历史过程。第二~人类对必然的认识和利用程度是一个历史过程。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

终结,节选,

德国古典哲学简介德国古典哲学简介

德国古典哲学指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哲学。主要包括:康德的先验德国古典哲学指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哲学。主要包括: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费希特和谢林的唯心主义哲学、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费希特和谢林的唯心主义哲学、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康德是创始人~黑格尔是集大成者~费尔巴哈是最后代表。人本学唯物主义。康德是创始人~黑格尔是集大成者~费尔巴哈是最后代表。

德国古典哲学是资产阶级哲学。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反映在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资产阶级哲学。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反映在哲学中~就是康德的二元论、黑格尔的体系和方法的矛盾、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中~就是

康德的二元论、黑格尔的体系和方法的矛盾、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底性。

主要成就: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主要成就: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简介德国古典哲学简介

康德,1724,1804,~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先验论者~不可知康德,1724,1804,~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先验论者~不可知论者。长期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主要著作:《宇宙发展史概论》、《纯粹理性论者。长期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主要著作:《宇宙发展史概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元论,~他又是哲学史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元论,~他又是哲学史上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他断言意识之外存在着客体——“自在之物”~但它是上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他断言意识之外存在着客体——“自在之物”~但它是不可认识的。认识所能达到的是它刺激感官而产生的“现象”~由此世界分割为不可认识的。认识所能达到的是它刺激感官而产生的“现象”~由此世界分割为两部分:此岸~即现象世界,彼岸~即“自在之物”世界。前者属于科学知识的两部分:此岸~即现象世界,彼岸~即“自在之物”世界。前者属于科学知识的必然性领域~后者属于道德或意志的自由领域~二者统一于艺术作品中。必然性领域~后者属于道德或意志的自由领域~二者统一于艺术作品中。

列宁指出“: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使二者妥协,使不同的列宁指出“: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使二者妥协,使不同的相互对立的哲学派别结合在一个体系中。当康德承认在我们之外有某种东西、某相互对立的哲学派别结合在一个体系中。当康德承认在我们之外有某种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试题#(精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于1848年,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阐述科 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 哈的提纲》一文。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第一次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和规律。 5、《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 【答:“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提出的。意思是说,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践的活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一旦离开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就将停止,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2、如何认识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答:这一条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哲学家都没有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他们既不懂得理论只能从实践中来,又不懂得获得理论的目的只是为了用于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正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费尔巴哈和其他的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达到对现存事实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这种现存的东西。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第一次把哲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把自己的唯物主义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这就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的特点。】 3、试概括《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答:《共产党宣言》的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了《宣言》中所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段话表明,《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1)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即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3)无产阶级只肯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4、恩格斯如何阐释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 【答:1)自然科学是唯物辩证法产生的重要前提,要确立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必须研究自然科学。 2)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揭示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

马克思经典著作读后感

马克思经典著作读后感 我用了几天时间通读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与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该章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为批判的标靶,以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为主线,涉及与历史发展和思想斗争相关的种种庞杂内容。因其理论内容具有独立的价值,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并根据新的历史观对共产主义作了科学的论证。以下是我的读后感,因为理论水平有限,其不足之处恳请刘老师斧正。 本节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交往形式)、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市民社会)及社会革命、人民群众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并运用这些范畴系统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第一,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的出发点。唯心史观把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的范畴、观念作为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唯物史观则把人类的物质生产作为历史发展出发点。如何确定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直接影响能否正确认识极其复杂的人类社会有机体,能否客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 第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历史的每一阶段发展和特殊的性质。生产方式规定了历史的每一阶段的生活条件,决定了其发展和特殊的性质。

第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恩格斯“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回答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五,一定的生产力和积极参与反抗旧社会活动的革命群众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一定的生产力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前提。 以上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中关于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下面谈一下本人在通读之后,结合社会现实所作的思考。 生产活动是一个人存在的最根本、最具决定性的活动,生产活动的吞噬性应该为每一个立志献身精神生产的人所警惕。即便是精神生产活动,其生产方式也能左右生产者真正的生命样态:服务于商业文明、听从于文化学术体制的精神生产与大工业生产一般无二;码字的匠人与码砖的匠人殊途同归。 “交往”概念的使用蕴含了比“生产关系”概念更丰厚的内涵,它涵盖了生产关系仅仅侧重物质生产活动中的关系的内容,又体现出单个人、社会团体以及国家之间在物质生产和交换、市民社会的交际、文化精神领域的交流等层面的关系,启发了哈贝马斯的以“交往行为”为核心概念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中有尚未被充分认识和挖掘的理论意义。 国家代表的不是单个利益也不是全体利益,而是共同利益。单个利益通常被外在的力量轻易抹掉,许多不同的单个利益又构不成全体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我读《活着的马克思》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信者才能为之。 《活着的马克思》接着以”天才的头脑”为题,集中以马克思的九篇经典著作为线索,对马克思的思想精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作了阐释。按照这九篇经典著作的写作时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既力求保持”原汁原味”的、又富有中国话语特色的阐发,在内容的准确性、叙述的完整性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活着的马克思》的四位作者,几十年来勤勉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孜孜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结合了他们在共和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真知,实际是他们这几十年来学习和研究体会的凝练,对后学者会有极大的帮助和启示。以此来读《活着的马克思》,我深刻的感受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知者才能书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题

学习经典著作的方法是什么?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问题马克思一生的主要理论贡献有哪些? 句子1、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 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 1、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2、只有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精神奴役的出路。 只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才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 3、哲学史和社会科学史都十分清楚地表明: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 说。恰恰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 4、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 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句子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 3、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 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4、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5、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问题:1、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是什么? 3、人的本质是什么? 句子:1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2、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3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读书笔记专业课程:·藻类学、真菌学、植物地理学·人类学·生物工程和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生物经济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物理学·高等植物的植物学和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学·发育生物学与胚胎学·生态学(所有的课程授课语言都是英语)·昆虫学·进化生物学·基础和应用生物学·普通生物化学·遗传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于1857年8月下旬,它是马克思为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又陈《资本论》的初稿)而撰写的一篇导言。《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直到1902年才在他的遗稿中被发现。1903年考茨基把这一手稿用德文发表在《新时代》杂志上。 一、写作背景 1857年爆发了席卷欧美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当时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现在发疯似的通宵总结我们的经济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导言》的写作目的:一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二是为了批判当时国民政治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还有巴师夏、凯里等庸俗经济学。他们一方面把物质生产看

作是与社会性质无关的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下的生产;另一方面有割裂了生产与分配等关系,把分配说成是随心所欲的事情。马克思在《导言》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错误观点,认为物质生产总是在一定社会性质(生产关系)下的生产,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是物质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是这四个环节的起点,并以生产为出发点论述了生产与消费、分配与交换的一般关系。《导言》对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还作了专题论述。 二、内容提要 这是一篇没有写完的导言,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1、生产;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3、政治经济学方法;4、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关系。法的关系。家庭的关系。这里节选前三部分: (一)生产 这一节的中心是批判了国民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的错误观点,论述了物质生产社会性质,主要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对象和本题。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 政治经济学研究物质生产,就必须研究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生产关系),研究生产交换中的个人,就不能脱离社会

回归经典-感悟马克思主义的永恒魅力——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有感

回归经典-感悟马克思主义的永恒魅力——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有感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概论的基础上学习经典著作,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国革命和建设在这一旗帜的指引下取得了震古烁今的绩。仍而不得不让人感叹世界变化的真是太快!20世纪的最后十多年至21世纪的今天,马克思主义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和质疑,无论是在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还是在东方的社会主义中国都充斥着马克思主义的“过时论”、“失败论”、“狭隘真理论”、“宗教论”等话语。无可否认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低落和声誉的下降是一个无需争论的客观事实,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面。如果我们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是仅凭主观的好恶看问题的话,则不能不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它永恒的魅力,正是凭藉着这种永恒的魅力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广范的影响。福柯认为,在现时,研究历史要想超越马克思所定义和描写的思想地平线是不可能的。詹姆逊指出,马克思哲学“是我们当今用以恢复自身与存在之间关系的认知方式”,它提供了一种“不可超越的意义视界”。德里达断言:我们“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的继承人”,“仍旧是在用马克思主义的语码说话”,“未来不能没有马克思”。的确马克思哲学是当代“惟一不可超越的哲学”,仍是我们时代的真理和良心。1999年,在人类社会迈向第三个千年之际,英国BBC公司在网上评选“一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调查中,马克思名列榜首,得票在大名鼎鼎的爱因斯

坦之上,被公认为人类社会第二个千年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这无疑表明,马克思主义确实是我们时代不容抺杀的思想旗帜。在接下来的篇幅中,笔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学习,简要阐述自身所感悟到的马克思主义之永恒魅力之所在。 一、永恒魅力之一:强烈的实践品格 马克思强烈的实践品格可以从其写于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注:为行文方便下文简称《提纲》)中得到明显的确证和其之后的一系列著作也佐证了这一点。《提纲》全部内容都是围绕认识对实践的关系和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展开的。马克思把实践引进唯物史观和认识论,并把它作为认识论的基础。 马克思指出,从前一切旧唯物主义,其中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主要缺点是只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而不是把它当作实践去理解,因此,他们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用。在揭露批判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局限性,阐述自己的实践观点时,马克思突出强调了社会实践的作用和意义,认为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不仅是人的全部认识的基础,而且首先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理论。马克思在《提纲》中通过对费尔巴哈消极的反映论的批判,阐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基于科学的实践观点,马克思认为,不仅人的认识基于实践,全部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名句解读(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名句解读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一 111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为什么说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唯物主义. 这是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里的论述。马克思这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上的根本区别。所谓“对象、现实、感性”都是一个含义,指实际存在的可感知的客观事物。“人的感性活动”指人的实践活动。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对客观事物“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里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根本缺陷是脱离实践,看不到主体实践活动中的自觉能动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单纯看作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把自然界的事物看作是与人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在人的活动之外自在存在的单纯客体,主体只是像照相照镜子一样被动直观地反映客体。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主客体之间单纯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看不到主体与客体之间更为根本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这就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因而,旧唯物主义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指出,当旧唯物主义忽视了主体的能动性时,唯心主义却发展了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与旧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重视研究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能动作用,马克思充分肯定唯心主义哲学中所具有的积极合理因素。但是,马克思同时又指出,唯心主义只是“抽象地发展”人的能动性,“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所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是指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这里马克思指出,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一样,脱离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中,从另一个方面夸大了人的精神作用,把实践活动看成是主体纯粹的精神体验和精神修炼过程,只从人的纯粹精神活动理解主体的作用,把主体当作脱离物质实践活动的独立化的精神实体。因此,唯心主义同样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这里分别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由于有一个共同的缺陷:脱离实践,都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实际也就给我们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个问题上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上的基本理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基本观点是: 首先,二者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实践关系是二者最基本的关系,人是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去认识反映世界的。实践具有世界观的意义,正是人的实践活动使世界二重化,区分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并在实践活动中使二者达到统一。 其次,二者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主体根据实践的需要,能动地反映客体,把握客体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主体在认识客体过程中,实现客体主体化,使客体向主体转化,在主体观念中以概念和理论形式把握客体,并在把握客体的同时提升主体的能力。 再次,二者还具有价值关系。主体以什么样的客体作为自己认识和改造的对象,首先是实践的需要,最能满足主体实践活动需要的客体总是最先被主体认识和改造。但在主体实践活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水平,对不同客体以及同一客体的需要程度是不同的,因此,主客体的价值关系在实践活动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 最后,二者之间还具有审美关系。主体在认识和改造客体过程中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主体在成功地改造客体的同时,往往会使自身产生巨大的成就感,带来身心的愉悦,带来人的精神上的陶冶和熏陶,并在实现主体和客体的统一过程中享受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和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验哲学的问题。”——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1500字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1500 字 "如果入党动机不纯,那便是日后****的根源。"这句话我记得尤为深刻,若是想利用党员身份谋取私利必然会造成党员干部的****问题。在会上,张春兰辅导员也一再强调,有些同学要打消入党只是为了将来更好的找工作的念头,有这种不良的思想在入党过程中会碰到各种考验,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具体问题,只有端正了入党动机,才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逐步树立起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人生价值观,经受得住权力、金钱、地位的考验,妥善处理各种问题。入党首先应从思想上入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笔记 从宏观上来讲,学习理论要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才会服务于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证明,这一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都不能脱离中国的具体国情,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我们作为年青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身负建设祖国的重任,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动摇,并使之中

国化,为我所用! 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了解其理论源流及其简单的发展史,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趋势和当前学界讨论的主要问题;②能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社会问题。 这是马克思写于1945年,并于1988年经恩格斯修改后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开发表。《提纲》是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欧洲,无产阶级已经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激烈,无产阶级为了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世界观。而当时流行于工人运动中的各种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也越来越暴露出其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并日益蜕化变质,根本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工人运动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就算是为了适应这个需要,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和人类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当时,费尔巴哈突破了黑格尔哲学体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使唯物主义在德国先进分子中占了优势。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仍然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仍然存在着机械性和不彻底性的缺陷,特别是它否定革命实践的作用,因而不能作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为了给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必须批判和改造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创造崭新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版)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全文11条,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条):批判旧哲学不了解实践的伟大意义,因而走向直观论或唯心论;科学地阐述了实践范畴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相当于总论] 第二部分(3~9条):将新的实践观应用于社会历史研究,阐明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并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主要基本原理。[相当于分论] 第三部分(10~11条):阐明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点。[相当于结论] (一)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一、二条) 1、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第一条) (1)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这里的“事物”、“现实”、“感性”都是指人能感觉到的客观物质世界,即人类生活在其中的并经过人类实践活动改造的世界。 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意思是说,它只是像照镜子一样,直观地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不需要任何中介而可以直接形成关于事物的感觉、印象、观念、思想。 (2)“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这是说旧唯物主义不是把反映理解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主观能动活动过程,不是理解为实践活动过程。一切旧唯物主义者把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仅仅理解为一种直观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他们不懂得人们的认识对象同时又是人们的实践对象、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反映客观事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实践既是人们所特有的主观能动过程,又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过程。旧唯物主义对这些根本不理解。 旧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决定意识,费尔巴哈批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但由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都不理解实践的重大意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题型: 一、简答(10分*4=40分) 二、论述(30分*2=60分) 1.《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 (1)研究得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哲学结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2)阐述了先进理论的作用,指出“批判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3)指出人类从各种形式的压迫下获得彻底解放的途径并论证共产主义革命的必然性;指出无产阶级是能实现这种革命变革力量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把自己解放出来,也就必然推翻剥削制度的一切基础,从而解放全人类。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人类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重要意义: (1)开始用社会的物质生活来解释政治生活,表明马克思第一次试图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说明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现象,从而成为马克思在发现唯物史观进程中的发端,为发现唯物史观开辟了途径。 (2)马克思还第一次表述了无产阶级作为旧制度的破坏者和新制度的创造者的历史使命思想。 (3)恢复、确定了走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哲学路线。 2.如何阐述异化劳动的思想及意义。 主要内容:马克思通过扬弃资产阶级哲学关于“异化”的概念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的概念,在用“异化”概念来分析社会关系式,把它同劳动的本质、私有制的产生及社会制度的变迁联系起来,创立了“异化劳动”范畴。认为它包含四个基本特征:(1)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2)工人同自己的劳动行为相异化;(3)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4)人同人的相异化。马克思还用异化劳动来论证历史的进场:私有财产是一切异化、首先是劳动异化的基础和基因,又是劳动异化的结果。因此,只有扬弃私有财产,才能结束异化劳动,而只有克服异化劳动,才能消除产生私有财产的条件。由此,马克思更加深刻的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重要意义:异化理论在手稿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异化劳动”的观点也是马克思关于资本占有他人的雇佣劳动理论的最初表达形式。 3.《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有感

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有感 当我们在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著作时,各人都有一套自己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方式,而且每人对于同样的话语也有不尽相同的理解。当下有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已经不再适宜于中国时代的发展了,中国特有的国情已经不同于马克思的时代,应该由一种更为适宜中国发展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实践,并取而代之。然而,上了马拥军老师的课,我深感到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如此之浮浅,其思想之深邃,博大精深,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乃需要一定的“修炼”。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绝非我们一直以来被灌输并称之为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主要的问题是让人们发自内心的思考着这一“人究竟怎么活”的问题。人怎么活,不仅仅是作为动物的人所要生存的问题,而更为多的是作为人所必须思考生活的意义的精神上的问题。当一个人没有精神的时候,他只是活着,而且是仅仅活着而已,也就是一具行尸走肉的躯壳而已。只有精神可以永存于世而不朽, 在我们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时,犹如亲耳聆听他老人家对于世人的谆谆教导,他就像在昨天刚刚与我们交谈过他的思想和心得。马克思不愧为20世纪最为伟大的思想家,居于其他思想家之首。我们不能漠视正是他的思想改变了整个世界,尤其在当今之中国,影响最为深刻且深远,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已经影响并且还将继续影响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为了自己的幸福和自由及更为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争取。没有谁敢于否定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毫无瓜葛。这也正是马克思所愿望的那样,自己的思想能够增进人类的福祗,造福全人类。但是我们又不能否定对于马克思著作的误读误解,带着功利主义的目的去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能强行分割开来。马克思讲的是真理,是不朽的,但我们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阅读他的著作的时候不能断章取义,生吞活剥地去读,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其思想,并标榜自己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自己都不敢说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并且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来使用。这也是我国历来在应用或解释马克思的著作时候经常犯的一种理解者自认为正确的错误,也是对于马克思的盲目崇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一种被歪曲的思想,一种被误读误解的思想,一种被人为强行阉割的思想,我们有怎么能从中领悟其中的真正思想的精髓呢?并以这种思想作为我们的指导,带领我们航向不明的彼岸,想来都是非常之可怕。 统治阶级总是希望封杀对其统治不利的思想于萌芽之中,掩盖历史的真相,剥夺人民言论自由的权利,使其统治的国家只能用一种声音说话,用一种方式思考,对于“异端”的出现就一定将其赶尽杀绝,历史上的很多伟人成为“思想犯罪”的无为的牺牲品,以愚民政策来教导其统治下的人民,此乃统治阶级惯用之手段。 马克思主义不是“万金油”,能医治一切社会的病态,也不是仅仅一个“主义”就能搞定一切的。马克思在他用自己的理论指导法国的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中也并未成功,但实践的经验是需要积累和摸索出来的,他很快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并为下一次革命宝贵的经验。 批判不等于简单的批评或判断,而是在对其思想理解的基础上以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事实或理论的方式对其进行辩论,从而发现对方理论的不足之处。马克思看待任何理论或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题及答案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⑴打开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六个缺口: ①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1755年,康德:《自然通史与天体论》;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太阳系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从天体演化的历史批驳了“宇宙不变论”。 康德认为,太阳系是从同一团尘埃微粒组成的弥漫星云中,通过吸引与排斥的矛盾运动,逐渐发展成为有秩序的天体系统;他阐明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西。 恩格斯评价说:“康德关于所有现在的天体都从旋转的星云团产生的学说,是从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的那种观念,第一次被动摇了。” ②地质渐变论 1830年,赖尔:《地质学原理》;提出地质“渐变论”,将“理性”带进了地质学,与居维叶貌似革命的理论——“激变论”相对抗。 赖尔以地球的缓慢的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个地球、地球的表层以及地表上的植物和动物的变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变的结果,它们“也都有时间上的历史”,这个学说既是与有机物种不变这个假说不能相容,也是对居维叶的“灾变说”的一个有力批判。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指出:“最初把理性带进地质学的是赖尔,因为他以地球的缓慢的变化这样一些渐进的作用,取代了由于造物主的一时兴起而引起的突然变革。” ③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1840年,迈尔、焦耳等: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揭示了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在当量的关系上揭示了存在于自然界的热、光、电、磁、机械的和化学的等等这些当时被称之为“物理力”,而实际上是能量的特殊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从而打破了形而上学关于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没有联系的旧观念。因此,自然界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 ④人工合成有机物 1828年,维勒:“论尿素的人工合成”;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成功地用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尿素,打破了有机物和无机物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的观念,动摇了生命力论的基础,“证明了适用于无机物的化学定律对有机物是同样适用的,而且把康德还认为是无机界和有机界之间的永远不可逾越的鸿沟大部分填平了”。 ⑤细胞学说 1838年,施莱登:植物细胞学说;1839年,施旺:动物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建立,表明整个生物界存在着统一性,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组成单元。 ⑥生物进化论 1859年11月24日,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出版,该书有一个很长的名字:论借助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保存优良族)的方法的物种起源。 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生物物种之间的联系,有力地批判了“物种不变论”和“神创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用大量的事实论证了生物界的任何物种,都有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从而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规律,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达尔文的进化论“证明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为自然界的历史观“提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观后感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观后感 我用了几天时间通读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著),这是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卷第一章。以下是我的读后感,因为理论水平有限,其不足之处恳请高老师斧正。 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个19世纪是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国家,正是由于马克思的主义的传播,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相继出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伟大举措。马克思之所以伟大归咎其理,莫过于思想的伟大,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创立新哲学的过程中站在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上,坚持了彻底的辩证法,从而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给“批判“以正确的规定,说明了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他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理论探索的一生就是反思的一生,他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新哲学过程中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主观唯心主义的自我意识哲学以及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三次伟大的决裂。纵观马克思的一生理论活动,他曾对人类思想史上的优秀文化成果进行过两次的大综合。第一次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时期,马克思在扬弃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等理论学过程中,创立了唯物史观;第二次是在马克思的晚年,马克思在研究认人类学的过程中,反思自己以往的理论,写下了大量的人类学笔记及有关论著,对唯物史观做出重大发展。黑格尔在谈到如何研究哲学时有一个一场精彩的名言——哲学就是哲学史,这是因为,真理是过程,任何真理的发展都必须经历一个从片面到比较全面,从不深刻到比较深刻,从相对真理到道绝对真理的渐进历史过程。 我们作为新一代莘莘学子,必须把实现人生价值与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以前周总理的目标是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现在我们应该为祖国的强盛而奋斗,我们可以说马克思是勤奋的天才,经常不分昼夜的工作,在动荡的日子里很多时候都是通宵达旦的工作,直到身体实在不能支撑的时候才停下来稍作休息,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试要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试要点 第一篇:绪论 [掌握内容] 1、马克思主义相关概念; 2、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根源; 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梳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体系设想: 马克思:最大核心——资本论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态 列宁:国家与革命 斯大林:论语言问题 [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相关概念 (1)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列宁、毛泽东等所发展的学说体系。它包括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阶级、社会、国家等等主义的思想学说体系。 (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 (其中,无产阶级≠农民、劳苦大众) (3)马克思主义是共产主义学说。共产主义分为低级阶段(社会主义)和高级阶段。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即原则与方法。它揭示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最一般的规律。其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分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能知道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库恩的《科学结构的革命》指出了“范式”,它是核心还是价值观。 (2)先进的政治立场 (3)与时俱进个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最主要的体现是辩证法。 (4)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根源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认识根源、个人条件。 其中, 社会历史根源:包括生产高度社会化(产业大军的出现)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了两大基本阶级。

阶级根源:包括无产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有分散走向联合(由自发走向自觉)以及三大历史事件([英]宪章工人运动、[法]里昂工人起义、[德]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认识根源: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包括从收集资料到整理资料、三大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以及进化论),说明世界统一于物质。 ——社会科学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阶级理论。 ——哲学: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国富论、道德情怀论);大卫﹒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法国(傅里叶、圣西门)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英国(欧文) ——阶级理论—法国的历史学派。 个人条件:马克思(犹太人),民主主义党派,生在律师家族,知识渊博有先进的意识和社会的(立场)实践。 (2)马克思发展史梳理——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恩格斯时期——1843-1906年 列宁时期——1906-1924年 斯大林时期——1924-1956年 后斯大林时期——1956-1989年 中国时代——1989-至今 (五)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 (1)麦克莱伦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 优点:A、马克思确立了以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并且认为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B、马克思是西方社会三大批判家之一(马克思、弗洛伊德、尼采)。他认为西方社会给予人的平等是不平等条件下的平等。 缺点:麦克莱伦认为马克思的学说是有生命力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已经教条化,并不符合事实。 (2)我们的评价 A、马克思的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是有生命力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教条化现象。因此,我们今天既要坚持它,又要发展它。 B、计划经济的破产的评价 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应值得商榷,因为条件不一样,由于经济极度发展,物品极度丰富,经济计划还是需要的。除非达到两个条件(a 制定计划的人全知全能+ b 全民利益一致),否则计划经济难以破产。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考试重点

一、简答 1、《共产党宣言》为什么是理论创新的产物? 答:第一,《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就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产物 第二,《共产党宣言》思想的发展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 第三,《共产党宣言》进行理论创新的另一方法就是不断扩展自己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领域 第四,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十分注重吸收科学成果,从而丰富自己的理论 第五,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理论创新的最重要方法是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和革命斗争形势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推进理论的发展 2、《共产党宣言》为我们理解和把握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三点启示。 答:(1) 透析经济全球化的经典文献: A、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对此我们只能主动适应和积极参与,而不能袖手旁观或畏缩不前。 B、由资产阶级开始和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具有快速发展和不断变革的特征,对此我们必须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行适时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 C、经济全球化使我国更加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如何抵御资本主义政治和文化对我国政治和文化的负面已经成为非常严峻的任务。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视人的自由发展的理论依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 3、运用《费尔巴哈提纲》原指导实践应该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 答:首先,要在社会主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正确处理好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其次,要在社会主义改革中正确处理好加快经济体制转轨与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再次,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实践创新与正确实践的关系。 此外,要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正确处理好社会实践主体的责任和利益的关系。 最后,要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处理好务虚和务实的关系。 4、两个“必然”以及两个“绝不会”。 答:“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得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资本主义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矛盾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胎胞里成熟之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5、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科学预测。 答: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用产品经济代替商品经济;在消灭和阶级差别的基础上国家开始消亡;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共生。 6、理论武装终身受用。 答:有助于了解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助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向前推进;有助于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有助于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同反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 7、《怎么办?》思想建党的主要内容。 答:第一,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有感

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读》有感当我们在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着作时,各人都有一套自己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方式,而且每人对于同样的话语也有不尽相同的理解。当下有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已经不再适宜于中国时代的发展了,中国特有的国情已经不同于马克思的时代,应该由一种更为适宜中国发展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实践,并取而代之。然而,上了马拥军老师的课,我深感到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如此之浮浅,其思想之深邃,博大精深,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乃需要一定的“修炼”。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绝非我们一直以来被灌输并称之为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主要的问题是让人们发自内心的思考着这一“人究竟怎么活”的问题。人怎么活,不仅仅是作为动物的人所要生存的问题,而更为多的是作为人所必须思考生活的意义的精神上的问题。当一个人没有精神的时候,他只是活着,而且是仅仅活着而已,也就是一具行尸走肉的躯壳而已。只有精神可以永存于世而不朽, 在我们阅读马克思的着作时,犹如亲耳聆听他老人家对于世人的谆谆教导,他就像在昨天刚刚与我们交谈过他的思想和心得。马克思不愧为20世纪最为伟大的思想家,居于其他思想家之首。我们不能漠视正是他的思想改变了整个世界,尤其在当今之中国,影响最为深刻且深远,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已经影响并且还将继续影响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为了自己的幸福和自由及更为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争取。没有谁敢于否定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毫无瓜葛。这也正是马克思所愿望的那样,自己的思想能够增进人类的福祗,造福全人类。但是我们又不能否定对于马克思着作的误读误解,带着功利主义的目的去读马克思主义的着作。 马克思主义的着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能强行分割开来。马克思讲的是真理,是不朽的,但我们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阅读他的着作的时候不能断章取义,生吞活剥地去读,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其思想,并标榜自己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自己都不敢说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并且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来使用。这也是我国历来在应用或解释马克思的着作时候经常犯的一种理解者自认为正确的错误,也是对于马克思的盲目崇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一种被歪曲的思想,一种被误读误解的思想,一种被人为强行阉割的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