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查习题

尿液检查习题
尿液检查习题

第一单元尿液检查 [题目答案分离版]

一、A1

1、尿中出现蜡样管型见于

A.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型

B.慢性肾炎晚期

C.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D.间质性肾炎

E.肾肿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炎。

白细胞管型:常见于肾孟肾炎。

透明管型:正常人中常见

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等。

蜡样管型:常见于慢性肾炎晚期

细颗粒管型大量出现见于肾小球肾炎等肾病变。粗颗粒管型出现提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药物毒性所致肾小管损害。

2、区别血尿与血红蛋白尿的主要方法是

A.观察血尿颜色

B.做尿胆原测验

C.做尿潜血试验

D.做尿三杯试验

E.做尿沉渣镜检

【正确答案】:E

3、关于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炎

B.白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衰竭

C.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盂肾炎

D.蜡样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

E.上皮细胞管型,常见于慢件肾炎晚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炎。

白细胞管型:常见于肾孟肾炎。

透明管型:正常人中常见

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等。

蜡样管型:常见于慢性肾炎晚期

细颗粒管型大量出现见于肾小球肾炎等肾病变。粗颗粒管型出现提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药物毒性所致肾小管损害。

4、正常尿中偶见什么管型

A.透明管型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正常尿中偶见透明管型

5、尿中β2微球蛋白增多而血中β2微球蛋白不增高,此时出现的蛋白尿属于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溢出性蛋白尿

C.分泌性蛋白尿

D.肾小管性蛋白尿

E.组织性蛋白质【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选D

β2-微球蛋白产生于淋巴细胞,尿液中含量很少,因其分子量小,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肾小管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并被完全降解。临床用于监测肾小管功能

由于炎症或中毒引起的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功能减退而出现以低分子量蛋白质为主的蛋白尿,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

6、大量的蛋白尿说明是

A.肾小管对蛋白的回吸收障碍

B.肾小球滤过膜改变

C.组织性蛋白尿

D.溢出性蛋白尿

E.功能性蛋白尿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选B 教材中对此有如下描述:(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滤过膜正常电荷屏障和分子屏障功能发生障碍,肾小球对血浆中蛋白质的通透性增加,当原尿中蛋白含量超过了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大量的蛋白就从尿中丢失了。同时体内蛋白分解增大,而消化道粘膜水肿,食欲下降,使得蛋白摄入不足,就更加重了低蛋白血症。

7、选择性蛋白尿的特点是以

A.溶菌酶为主

B.白蛋白为主

C.本-周蛋白为主

D.IgA为主

E.β2微球蛋白为主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择性蛋白尿(selective proteinuria):肾小球病变较轻时,只有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以白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从尿中排出,而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A,IgG等)排出较少,此种蛋白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半定量多在+++~+++ +,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

8、根据蛋白尿的发生机制,尿蛋白可分为五类,下列哪一类是错误的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溢出性蛋白尿

D.组织性蛋白尿

E.假性蛋白尿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尿蛋白可分为五类,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分泌性蛋白尿五类。

9、下列中哪项属于生理性蛋白尿

A.肾淤血产生的蛋白尿

B.肾动脉硬化引起的蛋白尿

C.体位性蛋白尿

D.凝溶性蛋白尿

E.血管内溶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体位性蛋白鸟属于生理性蛋白尿其余几项都不是

10、对鉴别是否肾小球源性血尿最有意义的是

A.全程血尿

B.合并尿道刺激症

C.尿潜血阳性

D.肉眼血尿

E.变形红细胞血尿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会变形破碎这是最有意义的鉴别方法

11、在肾脏疾病中出现血尿的最常见原因是

A.多囊肾

B.肾结核

C.肾小球肾炎

D.肾血管病变

E.肾挫伤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选C。

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绝大多数由泌尿系本身疾病引起,其中以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

12、临床上鉴别肾小球血尿及非肾小球性血尿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A.新鲜尿离心沉渣高倍镜检查

B.新鲜尿离心沉渣相差显微镜检查及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

C.新鲜尿离心沉渣显微镜检查

D.新鲜尿离心沉渣油镜检查

E.肉眼观察尿的颜色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选B。

相差显微镜是一种将光线通过透明标本细节时所产生的光程差(即相位差)转化为光强差的特种显微镜。

光线通过比较透明的标本时,光的波长(颜色)和振幅(亮度)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标本(如活的细胞)时,其形态和内部结构往往难以分辨。然而,由于细胞各部分的折射率和厚度的不同,光线通过这种标本时,直射光和衍射光的光程就会有差别。随着光程的增加或减少,加快或落后的光波的相位会发

生改变(产生相位差)。光的相位差人的肉眼感觉不到,但相差显微镜能通过其特殊装置——环状光阑和相板,利用光的干涉现象,将光的相位差转变为人眼可以察觉的振幅差(明暗差),从而使原来透明的物体表现出明显的明暗差异,对比度增强,能比较清楚的观察到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暗视野显微镜下都看不到或看不清的活细胞及细胞内的某些细微结构。

13、根据血尿出血部位不同临床上血尿分为

A.功能性血尿

B.器质性血尿

C.肉眼血尿,镜下血尿

D.原发性血尿,继发性血尿

E.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

【正确答案】:E

14、关于血尿哪项是错误的

A.红细胞超过3个/高倍视野称为镜下血尿

B.几乎所有急性肾炎均有血尿

C.血尿见于肾血管畸形

D.运动性血尿是肾小球滤过膜暂时性变化引起

E.三杯试验第三杯旱血尿表示病变在肾小球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第一杯尿和第二杯尿清晰,第三杯尿出现红细胞和脓细胞,排尿终末出现的血尿或脓尿,提示病变部位在膀胱底部、后尿道或前列腺部位,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等。

二、A2

1、男性,25岁,反复检查尿蛋白阳性,尿液分析以白蛋白为主,此种蛋白尿属于

A.溢出性蛋白尿

B.组织性蛋白尿

C.肾小管蛋白尿

D.选择性蛋白尿

E.肾小球蛋白尿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选择性蛋白尿(selective proteinuria):肾小球病变较轻时,只有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以白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从尿中排出,而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A,IgG等)排出较少,此种蛋白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半定量多在+++~+++ +,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

诊断学测试题——尿液检验023268549

尿液检验 一、填空题 1、正常人尿蛋白定量小于/24h,成人上限是/24h。 2、酮体是由,,组成。 3、尿白细胞管型常提示。 二、是非题 1、尿NAG升高主要反映肾小球损伤,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 2、肾衰竭管型可大量出现在急性肾衰竭病人多尿的早期,在慢性肾衰竭,出现此管型, 提示预后不良。() 3、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白细胞不超过3个/HP。() 三、名词解释 1、选择性蛋白尿 2、混合性蛋白尿 3、多尿 四、选择题 A型题: 1、评估肾脏疾病最常见的不可取代的首选检查是:() A、尿常规 B、血尿素氮、肌酐、尿酸 C、血尿素氮 D、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 E、尿沉渣镜检 2、作尿常规检查、化学检验以清晨首次尿为好,新鲜尿液最好在多长时间内送检:() A、2小时 B、1小时

C、30分钟 D、40分钟 E、1.5小时 3、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多少即可呈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 A、1ml B、2ml C、3ml D、4ml E、5ml 4、尿细菌定量培养法,凡菌落计数达多少个为尿路感染:() A、105/ml B、104/ml C、103/ml D、104~105/ml E、03~104/ml 5、血红蛋白尿见于:() A、地中海贫血 B、肾结核 C、蚕豆病 D、血友病 E、膀胱炎 6、新排出的尿液混浊,放置后有白色云絮状沉淀,加热或加酸后沉淀不消失,应考虑:() A、尿酸盐结晶 B、脓尿 C、菌尿 D、乳糜尿

E、碳酸盐结晶 7、尿液酸度增高见于:() A、膀胱炎 B、痛风 C、代谢性硷中毒 D、呼吸性硷中毒 E、肾小管性酸中毒 8、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出现:()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混合性蛋白尿 D、溢出性蛋白尿 E、组织性蛋白尿 9、正常人昼尿量与夜尿量之比为:() A、2:1 B、3:1 C、(3~4):1 D、1:1 E、1:(3~4) 10、下列哪项支持慢性肾盂肾炎肾功能受损的诊断:() A、畏寒、发热、腰痛 B、尿频、尿急、尿痛 C、肾区叩痛 D、脓尿、菌尿 E、夜尿增多

(推荐)粪便常规检查标本采集指南

粪便常规检查标本采集指南 1.采集粪便标本的方法因检查目的的不同而有差别,一般检验留取新鲜的自然排出的粪便3~5g,必要时可肛拭子采取,放入干燥、清洁、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贴好标识送检。细菌检查的粪便标本应收集于灭菌封口的容器内,勿混入消毒剂及其他化学药品。 2.盛粪便标本的容器必须有盖,有明显标记。要选取粪便的脓、血、粘液等异常成分进行检查。表面无异常时应从粪便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采取标本后及时送检,否则可因PH 及消化酶影响,而使粪便中细胞成分破坏分解。 3.不应留取尿壶或便盆中的粪便标本。若标本中混入尿液,可导致某些项目检测结果出现错误。粪便标本中也不可混入植物、泥土、污水等异物,易混淆实验结果。不应该从卫生纸或衣裤、纸尿裤等物品上留取标本,不能用棉签有棉絮端挑取标本。 4.做大便隐血试验时,应嘱咐患者于检查前3d内禁食肉食、含动物血的食物、某些蔬菜,禁服铁剂和维生素C等对试验有干扰作用的药物。选取外表及内层粪便收集于合格容器内及时送检,长时间放置可使检验的敏感度降低。 5.检查蛲虫卵需用透明塑料薄膜于半夜12pm或早晨排便前,于肛门周围褶皱处拭取标本,并立即送检。 6.检查血吸虫卵时应取黏液、脓、血部分,如须孵化毛蚴应留取不少于30g的粪便,并尽快送检。必要时留取整份粪便送

检。

7.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时,应床边留取新排出的粪便,从脓血和稀软部分取材,并立即保温送实验室,并且实验室接受标本后应立即进行检查。 8.细菌检验用标本应全部用无菌操作收集于灭菌封口的容器内。特殊检验项目留取标本时请预先联系。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实验诊断学重点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绝对性增多 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理性减少: 婴幼儿和15岁以下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 3、红细胞结构异常 嗜碱性点彩、染色质小体、卡—波环、有核红细胞 4、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值 5、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增多: 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恶性肿瘤( (2)中性粒细胞减少: 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物理化学因素损伤、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自身免疫疾病 6、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09/L 7、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 5%)时称为核左移 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 8、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 细胞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形成杜勒小体核变性 9、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色呈深紫红或紫黑色,谓之为~ 10、淋巴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 11、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 [ 12、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意义: (1)血小板的生成障碍 (2)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 (3)血小板分布异常 13、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14、溶血性贫血: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而 发生的一类贫血。 15、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1)细胞体积 胞体逐渐大→小 (2)细胞质 量:少→多 染色:深蓝→浅染,甚至淡红 颗粒:无颗粒→嗜天青颗粒→特异性颗粒 (3)细胞核 · 大小:大→小 形态:规则→不规则 染色质:细致疏松→粗糙致密

尿常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WBC镜检(白细胞镜检) RBC镜检(红细胞镜检) 鳞状上皮(鳞状上皮细胞【镜检】) SG(尿比重) PH(尿酸碱度) LEU(白细胞【生化】) NIT(亚硝酸盐) PRO(尿蛋白) GLU(尿糖) KET(尿酮体) UBG(尿胆原) BIL(胆红素) ERY(尿红细胞【生化】) 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近年来有不少人强调,负责医生应自己动手做患者尿常规检查,是有利于医生发现肾脏疾病的一般诊断方法。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1)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2)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 (3)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4)细胞: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①红细胞。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②白细胞。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③小圆形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有时可发现少数脂肪变性的小圆形上皮细胞。若肾小球肾炎时,尿中上皮细胞增多。若肾小管有病变时,可出现许多小圆形上皮细胞。 (5)管型: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若尿中出现1个管型,可以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情况,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6)蛋白质: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病变、中毒、肿瘤等。

实验诊断学重点电子版终审稿)

实验诊断学重点电子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简答题: 1、什么是管型、管型的形成条件 答: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仲凝固而成的圆柱形 蛋白聚体。管型的形成条件:①尿中清蛋白、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T-H 糖蛋白是构成管型的基质。②肾小管仍有浓缩和酸化尿液的功能,前者 可使形成管型的蛋白等成分浓缩,后者则促进蛋白变性聚集。③仍存在 可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出于休息状态的肾单位尿液淤滞,有足够时间形 成管型,当其重新排尿时,已经形成的管型便随尿液排除。 2、什么是核左移、核右移,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 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核左移常见于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 以及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等。 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 药物,如阿糖胞苷或6-巯基嘌呤等。在炎症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如在疾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则说明预后不良。 3、渗出液、漏出液 答:漏出液为非炎性积液,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清蛋白低于25g/L,常见于晚期肝硬化、重度营养不良等;②毛细血管内流体静脉压升高,常见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静脉血栓;③ 淋巴管阻塞,常见于丝虫病或肿瘤压迫等。

渗出液为炎性积液,炎症时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毒素、组织缺氧一级炎症介质作用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以致血液中大分子物质如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及各种细胞成分都能渗出血管壁。 4、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答:主要包括蛋白质类、糖类和酶类肿瘤标志物。 ①蛋白质类: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组织多肽抗原、前列腺特异抗原、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②糖类:癌抗原15-3、72-4、50、125、242,糖链抗原19-9。 ③酶类: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α-L-岩藻糖苷酶。 5、正常骨髓结构特点(正常骨髓象) 答:①骨髓增生活跃;②粒红比值正常(2~4:1);③粒系增生良好(占有核细胞的40%~60%),各阶段细胞比例适当,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④红系增生良好(占有核细胞的20%左右),各阶段细胞比例适当,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⑤淋巴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小儿可达40%)及单核细胞(一般<4%)的百分率、各阶段比例及形态均正常;⑥巨核细胞易看到,以产血小板型居多;⑦可见少量非造血细胞,如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等;⑧无特殊细胞及寄生虫。 6、骨髓细胞发育的特点 答:1、细胞大小及外形 (1)大小:胞体由大到小,但巨核细胞相反。

尿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尿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尿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方法学:干化学法 仪器: HT-2000尿液化学分析仪 1 测试方法: 单样本检测 A. 在仪器操作主菜单界面中选择尿液测试,按YES键进入待测状态。 B. 当仪器发出“BB……”蜂鸣声时,将试纸条完全浸入尿液中2秒钟取出,然后在3秒钟内用吸水纸从侧面吸掉试纸条上多余尿液后放至仪器测试台的放条位上。任由仪器在第7秒时开始将测试台上的试纸条送往检测位上对其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仪器会将检测结果显示并打印出来。 多样本检测 A. 在仪器操作主菜单界面中选择尿液测试,按YES键进入待测状态。 B. 当仪器发出“BB……”蜂鸣声时,将第1条试纸条完全浸入1号尿液样本中2秒钟取出,然后在3秒钟内用吸水纸从侧面吸掉试纸条上多余尿液后放至仪器测试台的放条位上。 C. 仪器在第7秒时开始将测试台上的试纸条送往检测位上,然后再发出第2次“BB……”蜂鸣声,将第2条试纸条浸入2号尿液样本中2秒取出,并在3秒钟内将多余尿液用吸水纸从试纸条侧面吸掉多余尿液,再放到测试台的放条位上。到第7秒仪器又将第2条试纸条向待测位前移一位,同时试纸条逐渐接近检测位。 D.仪器循环的进行以上动作,每7秒仪器上的试纸条向前移一位。当试纸条被移送到检测位时,仪器即对其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仪器会将检测结果显示并打印出来。 2 调校方法 日期设置:在设置参数菜单中选设置日期,按YES键进入日期设置界面,此时设置参数菜单中的日期是闪动的,再按YES键可对年、月、日进行选择,选择好后即可通过按上键或下键对其进行调整。设置完按NO键退出此设置状态。

尿液常规实验

新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新疆医科大学教案(续页) 实验五尿液实验检查 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巩固尿液分析的相关知识,包括尿常规测定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教学要求: 1.掌握尿常规检查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技术 2.熟悉尿常规检查各个项目的临床意义 3.了解尿常规检查实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尿液理学检验 一、实验内容 1、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正常颜色为深浅不同的黄色,多为淡黄色。 病理性改变例如:乳白色:可见于脂肪尿、乳糜尿; 红褐色:见于血尿,血红蛋白尿等。 (2)、透明度:正常人的新鲜尿液多数清晰透明,或微混,报告按 肉眼观察记录如:透明、微混、浑浊等。 (3)、尿量:正常人一昼夜排出尿量为1000~2000ml/24h,平均1500ml/24h。 24小时尿量>2500 ml为多尿,<400 ml为少尿,<100 ml为无尿。 2、显微镜检查 (1)、尿液细胞成分检查: 1、上皮细胞 (1)扁平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 (2)大圆上皮细胞(膀胱上皮细胞) (3)小圆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 (4)、移行上皮细胞(尾形上皮细胞) 2、红细胞 新鲜红细胞比白细胞小,正面呈圆盘状,侧面呈双凹形或单凹形,在高渗尿液中红细胞呈皱缩状,低渗尿液中红细胞呈影细胞,又称红细胞淡影。 参考值:正常人红细胞0~3个/HP,平均>3个/HP,称镜下血尿。 3、白细胞和脓细胞 [参考值]正常人不超过5个/ HP。 [临床意义]泌尿系统感染。

(2)、管型: 根据管型的形态学可分为下列几种: 1)、透明管型:正常人偶见 无色透明:内部结构均匀的圆柱状体,较窄而两端钝圆,偶尔会有少许细颗粒,因其透明度大,易被忽略,应在弱光下观察。 2)、细胞管型: RBC管型:在管型基质中含有RBC超过1/3体积时; WBC管型:在管型基质中含有WBC超过1/3体积时; 上皮细胞管型:在管型基质中含有小圆上皮细胞超过1/3体积。3)、颗粒管型: 细颗粒管型:由上皮细胞变性演变而来的,细颗粒在管型基质内其含量超过 1/3体积。 粗颗粒管型:由白细胞演变而来的,粗颗粒在管型基质内其含量超过1/3体积。 4)、脂肪管型:管型基质内含有脂肪滴,其含量超过1/3体积。 5)、肾衰竭管型:由受损变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碎屑,在明显扩大的集合管内凝 集而形成宽大而长,不规则,易折断的颗粒管型。肾功能 衰竭时出现。 6)、蜡样管型:由细胞颗粒管型继续碎化而来,呈蜡黄色,外形宽大,有折光性, 易断裂,边缘常有切口,有时呈扭曲状。 尿中出现管型是肾脏疾病的最重要症状之一,表明有肾实质损害。易被误认为管型的物体有:类圆柱体:形似透明管型;黏液丝;假管型:类似颗粒管型。(3)、结晶 磺胺类结晶:其形状各异,有哑铃状,球形辐射状,长方形,薄板状等。服用磺胺药物时,如在新鲜尿中出现大量磺胺结晶并伴有RBC,则有可能发生泌尿道结石,导致少尿、无尿、血尿和肾绞痛。此外病理情况下还可见胱氨酸、酪氨酸等结晶。 二、试剂与材料: 1.光学显微镜 2.玻片 3.离心机 4.试管 三、实验操作:取新鲜混匀尿液10ml于离心管内,以1500r/min离心5min弃取 上清液,留取沉渣液0.2ml混匀后移取一滴涂于玻片上直接显微镜镜检。 四、报告方式:观察20个视野(低倍镜)和观察10个视野(高倍镜),按下列方式报告: 管型最低值~最高值个/LP(低倍镜)

《诊断学》 第一节 尿液检测

第一节尿液检测 尿液是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排泌所产生的终末代谢产物,尿液的组成和性状可反映机体的代谢状况,并受机体各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因此,尿液检测(urine examination)不仅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1.协助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泌尿系统的炎症、结石、结核、肿瘤、肾脏的移植排斥反应及肾衰竭时,尿液成分会发生变化,治疗好转后,尿液检测相应指标也有改善,因此尿液检测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用的不可替代的首选项目。 2.协助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尿液来自血液,凡引起血液成分改变的疾病,均可引起尿液成分的变化。如糖尿病时进行尿糖检测;急性胰腺炎时作尿淀粉酶检测;黄疸时作尿三胆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时作尿本一周蛋白检测等,均有助于该类疾病的诊断。 3.用药的监护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磺胺等,可引起肾的损害,故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需观察尿液的变化,以确保用药的安全。 一、尿液的一般检测 尿液一般检测包括:①一般性状检测:尿量、气味、外

观、比重、酸碱度等。②化学检测: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原、尿胆红素等。③尿沉渣(显微镜)检测:细胞、管型、结晶体等。目前,尿液检查已经基本上被尿液干化学方法和尿沉渣分析仪法所取代,可快速准确打印出数据结果,但不能缺少尿沉渣显微镜检。 (一)尿液标本的收集与保存 尿液标本的正确收集、留取、保存和尿量的准确记录,对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十分重要。 1.尿液标本的收集成年女性留尿时,应避开月经期,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用清洁干燥容器留取标本,避免污染。标本应在半小时之内送检。 (1)首次尿:尿液检测一般以清晨首次尿为好,可获得较多信息,如蛋白、细胞和管型等。 (2)随机尿:用于门诊和急诊病人的临时检验。 (3)24h尿:如果需要测定24h期间溶质的排泄总量,如尿蛋白、尿糖、电解质等定量检测,需要留取24h尿液,并且记录尿量。 (4)餐后尿:通常在午餐后2h收集尿标本。此标本对病理性糖尿、蛋白尿检测较敏感。 (5)清洁中段尿:参见第九章第一节。 2.尿液标本的保存尿液常规检查的标本收集后应在2h 内检查完毕,否则,①尿中的尿素经细菌分解后生成(NH4)

尿 液 常 规 检 查6(副本)

尿液常规检查 用8、10、11项试纸条浸入尿液 留取尿标本---------------→放入尿液分析仪→判读结果 一、标本采集:随机尿取洁净容器留中段尿为宜。妇女避免月经期,防止混入阴道分泌物。 二、标本处理:应在2小时内及时送检,30分钟内完成检验。 三、、一般检查: 1、尿量: [正常参考值] 成人:1.0-1.5L/24h,小儿:按kg体重算比成人多3-4倍。[临床意义] .尿量减少 (1)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等。 (2)病理性常见于肾炎、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休克、脱水、严重烧伤、心功能不全等 .尿量增多 生理性出汗少、饮水过多、饮浓茶、酒精类、精神紧张。 病理性常见于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炎等。 2、颜色: [正常参考值]

透明,琥珀黄色。 [临床意义] 灰白色云雾状混浊,常见于脓尿;红色云雾状混浊常为 血尿;酱油色多为急性血管内溶血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深 黄色为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疽;乳白色为乳 糜尿,有时有小血块并存,常见于血丝虫病;混浊多为无机 盐结晶尿。 四、尿显微镜检查: 1、管型: [正常参考值] 一般尿中为0,少量透明管型可见于剧烈运动后。 [临床意义] 颗粒管型增多,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透明管型增多,常见于肾实质损害;红细胞管型增多,多见于肾脏出血、急性肾小球肾炎;脂肪管型增多,则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2、白细胞: [正常参考值] 个/高倍(HPF)。 [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等;非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有时也可出现白细胞增多。 3、红细胞:

[正常参考值] 一般无红细胞,或0-2个/HPF。 [临床意义] 红细胞增加即为血尿,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肾结核、血友病等。 4、小圆上皮细胞: [正常参考值] 正常尿中为0,或有极少量。 [临床意义] 小圆上皮细胞增加,常见于肾小管损害。 五、化学检测法:既可用尿分析仪检测,也可目测。 酸碱度(PH) 1、反应原理:PH试纸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PH的反应 原理是基于PH指示剂法,目前,一般的尿液PH分析试纸中 含有甲基红[PH4.2(红)-6.2(黄)],溴甲酚绿[PH3.6(黄) -5.4(绿)]溴麝香草酚蓝[PH6.7(黄)-7.5(蓝)],这些混合 的酸碱指示剂适量配合可以反映尿液PH4.5-9.0的变异范 围。试纸颜色由橙红经黄绿到蓝色。 2、临床意义: 正常尿液呈弱酸性,约为6.0,因食物的不同,PH的变 化范围为4.5-8.0。PH测定结果的判断比其他实验结果的判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名词解释 字母、数字 ··C-肽:是胰岛素原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裂而成的与胰岛素等分子的肽类物。··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全身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消耗了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并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造成临床血栓-出血综合征。 ··D-二聚体: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分子标记物,在继发性纤溶时阳性或增高,而在原发性纤溶时不增高,是二者鉴别的重要指标。 ··M蛋白:MM时,骨髓中有单一的浆细胞株异常增殖,并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清和(或)尿中出现大量结构单一的免疫球蛋白,在血清蛋白电泳中现基底较窄而均匀的单峰,称为M蛋白。 ··TORCH:是指一组病原微生物的英文名称缩写。T即刚地弓形虫或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O即其它病原微生物(others),R即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C即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H即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 virus)。这组病原体常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围生期感染,导致流产、死胎、早产、先天畸形和智力障碍等各种异常结果,因此受到广泛关注。TORCH感染的抗体检查在许多地区已作为孕期检查的常规项目。 B ··白陶土样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阻塞患者。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低于4x10(9)/L为白细胞减少;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 ··白血病:属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获得性造血干细胞突变所致的恶性克隆疾病··棒状小体:在Wright或Giemsa染色的血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呈紫红色细状物质,一条或数条不定,称为棒状小体。 ··本-周氏蛋白尿: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浓度增高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的极限时,可自尿中排出。此种蛋白质在pH4.9±0.1 条件下加热至40℃~60℃时可发生凝固,温度升到90℃~100℃时又可再溶解,而温度下降至56℃左右时,蛋白又凝固,故又称凝溶蛋白。 ··补体:是人或动物血清中的一组具有酶活的蛋白质,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抗感染和免疫调节的作用,也参与免疫病理反应。 C ··参考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两个标准差即为参考范围 ··参考值:指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 ··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BT):是指毛细血管刺伤后自然出血到自然止血所需的时间。 D ··代谢性酸中毒:指原发地[HCO3-]浓度下降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过程。PH降低,[HCO3-]降低,PCO2 降低。 ··胆红素:是血液循环中衰老红细胞在肝、脾及骨髓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分解和破坏的产物。 ··胆红素尿:尿中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外观深黄色。 ··胆酶分离:肝功能受损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LT升高显著。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多见于重症肝炎。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在回肠末端95%胆汁酸被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脏,以重新形成结合

血、尿、粪+三大常规详细检验资料

血、尿、粪三大常规详细检验资料 Sample Text血液检查: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粪便常规检查直接涂片法作业指导书

粪便常规检查(直接涂片法)作业指导书 1. 实验原理:本实验是利用肉眼观察粪便的颜色和性状,以及利用粪便生理盐水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涂片中是否有虫卵、幼虫、各种细胞、包囊、结晶等。 2. 标本采集 2.1 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无须特殊准备。 2.2 标本种类:粪便。 2.3 标本要求:标本应取自粪便的不同部位特别是病理性改变比较明显的部位。 3. 标本储存:粪便应取指头大小存放于干燥、清洁、无吸水性的容器内。粪便的容器必须有盖且有明显的标记。 4. 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尿液、植物、泥土、污水等污染标本;干结粪便。 6. 操作步骤: 6.1 肉眼观察粪的颜色、性状。 6.2 再用竹片搜集少量不同部位的粪便标本,涂抹于滴有一滴生理盐水的洁净玻片上。 6.3 盖上盖玻片,涂片的厚度以能透过印刷物字迹为准。 6.4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有无包囊、虫卵、幼虫等,再

在高倍镜下观察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各种结晶,并观察粪便中的菌群分布。 7. 结果判断与分析: 7.1 粪便颜色根据观察所见报告,如黄色、褐色、土灰色、绿色、红色、柏油样等。正常粪便因粪胆素而呈棕黄色,但可因饮食、药物或病理原因影响而改变粪便颜色:灰白色见于钡餐后、服硅酸铝、阻塞性黄疸、胆汁减少或缺乏;绿色见于食用含叶绿素的蔬菜后及含胆绿素时;红色见于下消化道出血、食用西红柿、西瓜等;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酱色常见于阿米巴痢疾、食用大量咖啡、巧克力等;米泔水样见于霍乱。 7.2 性状可报告为软、硬、糊状、泡沫状、稀汁样、血水样、血样、粘液血样、粘液脓样、有不消化食物等。正常时为有形软便。 7.2.1 球形硬便:便秘时可见。 7.2.2 粘液稀便:见于肠壁受刺激或发炎时,如肠炎、痢疾和急性血吸虫病等。 7.2.3 粘液脓性血便:多见于细菌性痢疾。 7.2.4 酱色粘液(可带脓)便:多见于阿米巴痢疾。 7.2.5 稀汁样便:可见于急性肠胃炎,大量时见于伪膜性肠炎及了隐孢子虫感染。

尿液常规检验标本采集指南

尿液常规检验标本采集指南 尿标本种类 按检查目的,常可采用下列标本: 1.晨尿:最好,安静状态下留取清晨第一次尿,该标本为浓缩尿。其细胞和管型等状态完整,适合做各种有形成分的检查和尿蛋白、尿糖等项目的测定。 2.随机尿:较常用,适合于门诊和急诊病人常规检查。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3.空腹或餐后尿:适合于糖尿病、尿胆原、尿蛋白等的检查。 4.24h尿:用于尿液成分定量检查分析。 (1)24h尿采集方法:留尿当日早晨8时排空尿液,之后每次排尿收集于一大容器内。至次日早晨8时最后一次尿液共24小时之间的所有尿液完全收集于洁净容器内。在收集期间每次尿液标本均应放到冰箱(2~8摄氏度)或阴凉处保存。全部收集完毕测量并记录24h总尿量,混匀后取20-30毫升置于有盖容器内送检即可。 (2)24h尿可用于检测Cr、BUN、K、Na、CL、Ca、P、UPR、UAER 等。 5、特殊实验尿(如3h、8h、12h等计时尿和餐后尿等),则应按医嘱要求进行留尿,并注明用药时间,便于分析比对。 6、清洁尿(中段尿、导管尿、膀胱穿刺尿):用于病原微生物学培养、鉴定和药敏。

尿液标本收集容器要求 1.清洁、干燥、有盖、便于标记和传送、一次性使用,有较大开口便于收集; 2.避免阴道分泌物、精液、粪便等污染,还应注意避免烟灰、纸屑等异物混入; 3.无干扰化学物质(如表面活性剂、消毒剂)混入。不可使用未经洗涤的装药物或试剂的器皿收集标本; 4.能收集足够尿液,最好大于50ml,如收集定时尿,容器应足够大,并加盖,必要时加防腐剂; 5.如需培养应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容器收集中段尿液。 尿液采集方法 尿液常规检查标本应按以下原则进行采集: 1.尿液检验最好留取新鲜标本及时检查,否则尿液生长细菌,使其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新鲜晨尿最佳,以清晨第一次尿为宜,较浓缩,条件恒定,便于对比。门、急诊患者亦可随机留取。在留取24h或12h尿液时,尿液标本最好至冰箱保存,也可根据检测目的加入防腐剂(本室未要求使用防腐剂)。 2.尿标本的采集方法多采用自然排尿法,需要注意避免阴道分泌物、精液、粪便等污染;对自然排尿困难或需细菌培养者,可在无菌操作下用导尿法或膀胱穿刺法采集。 3.尿中某些化学物质及有形成分不稳定,一经排出后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尿中原有或污染的细菌生长也可导致成分改变,

实验诊断学重要知识点大汇总考试前深刻复习用

1、网织红细胞参考值 成人:0.005~0.015(0.5~1.5%) 新生儿:0.03 ~0.06(3~6%) 绝对值:24~84×109 / L 2、溶血性贫血 是RBC寿命缩短、破坏加速,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属于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3、血细胞的发展规律 原始→成熟 [ 胞体]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 [ 胞浆] 量:少→多 染色:深蓝→浅蓝→浅红 颗粒:无→有,非特异性→特异性 [ 胞核]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 核型:规则→不规则 染色质:细致疏松→粗糙密集→紧缩成块

核仁:有→无 核膜:不明显→明显 [ 核浆比]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 4、粒红比值的定义: 粒细胞系统各阶段总和与有核红细胞系统(成熟红细胞除外) 总和之比。 正常值:2~4 : 1 5、造血干细胞 既可产生和自己功能相同的细胞,又能产生造血祖细胞及各种不同系列的血细胞。 造血干细胞的特点: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能力 6、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级 (1-10%) (0.5-1%) (<0.5%) 临床意义: 增生极度活跃:亢进 增生明显活跃:旺盛 增生活跃:基本正常

增生减低:减低 增生极度减低:衰竭 7、骨髓各细胞比例: 名称比例(%) 粒细胞系统40-60 红细胞系统20 淋巴细胞系统20 单核细胞系统<4 浆细胞系统<2 巨核细胞系统7-35个/L 8、尿液比重 参考值: 成人在1.015 - 1.025间,晨尿一般大于1.020 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失水等肾血流灌注不足。 降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多尿期﹑尿崩症。若持续固定在1.010左右,提示肾实质严重损害。 9、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

血尿大便常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血尿大便常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血液、尿液和大便常规检验号称三大常规,是门诊及住院病人要做的基础检验项目,尤其是住院病人必须要做这三大常规,这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可见三大常规检验是非常重要的项目。 第一节血液常规检验 人们到医院看病就诊时,医生一般会首先让病人去进行血液检查,其中最常做的往往是血常规检验,血液常规对很多疾病都有诊断价值,如贫血、出血、发热、头晕、耳鸣、消瘦等表现都需要进行血液常规检测。 基础知识 1. 血液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大部分组成的红色粘稠混悬液,其中血细胞占45%,血浆占55%。细胞部分也叫有形成分,也叫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成分;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含有大量的水分和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无机盐类如钾、钠、氯等电解质,球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类物质等。 2. 血液的作用是什么? 血液的功能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人体的物质供应线,是一条条生命线。心脏将血液泵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供应全身的血液,保持血液通畅,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就供应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血液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四大功能。具体是指运进氧气,运出二氧化碳,运输脂类、营养物质,杀灭细菌,抵御炎症,缓冲,形成渗透压,参与免疫、凝血和抗凝血功能等。 3. 红细胞有什么功能?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二是维持血液的酸碱度不致太高或太低。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来完成的。血液呈现红色,也正是因为红细胞里含有这种血红蛋白的缘故。血红蛋白是一种结合蛋白,由一种被称为珠蛋白的特殊蛋白质和一种含铁的色素叫亚铁血红素组成,其中珠蛋白占96%,而亚铁血红素只占4%。血红蛋白的特点是在氧分压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分压低的地方易将氧释放,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比较松。红细胞就是依靠血

实验诊断学全套笔记完整精华版

第一章 1.危急值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医师必须紧急处理,称之为危急 值。 2.灵敏度某检验项目对某种疾病具有鉴别、确认的能力。 3.特异性某检验项目确认无某种疾病的能力。 4.参考值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 5.参考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其标准差。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 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查 一红细胞检测 Hb<30g/L:极重度 30~60g/L:重度 60~90g/L:中度>90g/L:轻度 红细胞形态改变 小细胞低色素性RBC 缺铁性贫血 巨细胞高色素性RBC 巨幼细胞贫血 大细胞嗜多色性RBC 溶血性贫血 球形RBC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椭圆形RBC 巨幼细胞贫血 口形RBC 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DIC 靶形RBC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镰形RBC 镰形细胞性贫血 泪滴形RBC 骨髓纤维化 棘形RBC 棘细胞增多症 裂细胞微血管病性溶血 缗钱形RBC 多发性骨髓瘤 红细胞结构异常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内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蛋白聚集或沉淀而成的蓝色颗粒。对见于铅中毒。 染色质小体红细胞内含有圆形紫红色小体,直径约0.5~1μm,一个或数个,是核的残余物质。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卡波特环红细胞内的环形或8字形红色丝状物,为有核红细胞失核后核膜的遗迹。常含于嗜多色性红细胞中,见于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比容测定(Hct)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抗凝全血标本中所占体积的比值。 Hct增加: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使红细胞相对增多。 在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时,常需检测Hct作为治疗参考。另外在真红、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及慢性心肺疾患时,Hct常可达60%以上。 Hct减低:见于各类贫血。 红细胞平均值参数 1、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以fl为单位。参考值:80-94fl。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量,以pg(皮克)为单位。参考值: 27~34 pg。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以g/L表示。参考值:320~ 360 g/L 。

粪便常规检查标本采集指南

粪便常规检查标本采集指 南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粪便常规检查标本采集指南 1.采集粪便标本的方法因检查目的的不同而有差别,一般检验留取新鲜的自然排出的粪便3~5g,必要时可肛拭子采取,放入干燥、清洁、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贴好标识送检。细菌检查的粪便标本应收集于灭菌封口的容器内,勿混入消毒剂及其他化学药品。 2.盛粪便标本的容器必须有盖,有明显标记。要选取粪便的脓、血、粘液等异常成分进行检查。表面无异常时应从粪便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采取标本后及时送检,否则可因PH及消化酶影响,而使粪便中细胞成分破坏分解。 3.不应留取尿壶或便盆中的粪便标本。若标本中混入尿液,可导致某些项目检测结果出现错误。粪便标本中也不可混入植物、泥土、污水等异物,易混淆实验结果。不应该从卫生纸或衣裤、纸尿裤等物品上留取标本,不能用棉签有棉絮端挑取标本。 4.做大便隐血试验时,应嘱咐患者于检查前3d内禁食肉食、含动物血的食物、某些蔬菜,禁服铁剂和维生素C等对试验有干扰作用的药物。选取外表及内层粪便收集于合格容器内及时送检,长时间放置可使检验的敏感度降低。 5.检查蛲虫卵需用透明塑料薄膜于半夜12pm或早晨排便前,于肛门周围褶皱处拭取标本,并立即送检。 6.检查血吸虫卵时应取黏液、脓、血部分,如须孵化毛蚴应留取不少于30g的粪便,并尽快送检。必要时留取整份粪便送检。 7.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时,应床边留取新排出的粪便,从脓血和稀软部分取材,并立即保温送实验室,并且实验室接受标本后应立即进行检查。

8.细菌检验用标本应全部用无菌操作收集于灭菌封口的容器内。特殊检验项目留取标本时请预先联系。

实验诊断学病例分析

病例1:血液一般检查 某患,女,25岁 主诉:近一个月乏力、心悸、头晕、食欲不振 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100/分钟 化验: RBC 3.1×1012/L RC 0.05 HGB 7.5g/L Hct 0.25% MCV 76fl MCHC 300g/L 思考题 1. 初步考虑为何种疾病?为什么? 2. 还应该做那些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病理变化? 3. 分析其病因可能是什么? 4. 应该与那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病例1讨论 1.根据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该患为小细胞低色性贫血 2. 还应该做以下检查: (1)RBC形态检查 (2)血清铁等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3)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

3.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该患可能是缺铁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4. 应注意与其他贫血及其他血液病进行鉴别 本例的最后诊断是:缺铁性贫血 病例2:血液一般检查2 某男患,30岁,工人。 主诉:3天前开始周身不适,不发烧,无咳嗽、咳痰;昨日开始咽痛,自觉发热,今日加重。 既往史:健康 查体: 体温39.5oC,呼吸30次/分,脉搏132次/分,BP120/80mmHg。呼吸急促,声音嘶哑。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有米粒大-黄豆粒大脓点3个。心、肺、肝脾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 RBC 4.80 ×1012/L,HGB 140g/L; MCV 96fl,MCH 30pg/L,MCHC 320g/L; WBC 12.0 ×109/L;Sg 0.72,St 0.08;L 0.19,E 0.01;PLT 320 ×109/L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 思考题 1. 应考虑该患为何种疾病?根据是什么? 2. 请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3. 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认为最后诊断是什么? 病例分析 1. 该患应考虑为急性感染

实验诊断学习题

实验诊断学模拟试卷一 1、A1、A2型题 答题说明:每题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 1.血沉加快见于 A.镰形细胞性贫血 B.心绞痛 C.高原居民 D.妇女妊娠期 E.多发性骨髓瘤 2.岁女性,头昏乏力2月,发热3天入院,体查:贫血貌,颈部可扪及黄豆大小淋巴结,胸骨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血象示Hb50g/L WBC50×109/L,异常细胞0.37 Pt 74×109/L,骨髓示增生极度活跃,可见Auer小体,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 败血症 D 缺铁性贫血 E 血小板减少症 3.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多为 A.降低 B.增多 C.正常 D.早期不正常 E.以上答案都不对 4.临床上患者脱水时计算补液量通常依据 A.RBC B.HGB C.ESR D.HCT E.WBC 5.正常人尿中偶见 A.透明管型 B.脂肪管型 C.颗粒管型

D.细胞管型 E.蜡样管型 6.白血病裂孔现象可见于哪种血液病骨髓象: 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7.下列哪种疾病禁忌腰椎穿刺 A.结核性脑膜炎 B.病毒性脑膜炎 C.脑寄生虫病 D.化脓性脑膜炎 E.颅内压增高 8.消化道恶性肿瘤筛选指标是 A.便外观为泊油样便 B.便脱落细胞查到癌细胞 C.便OB持续强阳性 D.便胆红素检查胆红素持续减低 E.便中查到大量红细胞 9.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形态学表现为 A.正色素性贫血 B.低色素性贫血 C.高色素性贫血 D.嗜多性贫血 E.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0.霍乱病人的粪便特点是 A.血便 B.稀汁样便 C.米汤样便 D.冻状便 E.柏油样便 11.尿中管型的形成是: A.变性蛋白质脱落 B.蛋白质在肾小管聚集 C.蛋白质在泌尿总浓液 D.肾小管中的内吞物质 E.肾曲小管炎性分化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