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化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化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化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化学实验》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化学实验》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2.复习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3.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

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的体会和领悟。

课时安排:1课时

[引入]

化学实验是化学认识的源泉,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请同学们归纳一下。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

2.安全性

3.可行性

4.简约性

[引入]化学实验从传统的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发展到探究性实验为主,教师通过启发性讲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板书]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的原则。所设计的实验应该符合科学道理,不能凭空捏造。

2.对照性的原则。要设计一个对照性的实验,要想这个实验更能够说明问题,一定要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实验。

3.等量性的原则。所设计的实验中的平行反应,试剂的取用应该是等量的。

4.单因子的变量原则。对某个实验的影响,会有很多的因素,实验正是要人为控制条件,使众多变量中,只能有一个因素是变量,其余几个是一样的。

[板书]三、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1.探索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这类实验方案设计过程重在分析比较,操作中的现象是对方案设计合理与否的检验,以及探究性结论得出的重要依据。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可能会多种多样,实验方案相应也会教多,只要无明显失误或不妥,均可由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之后再将方案修正完善。

例1.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褪去。对于红色消失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所致;乙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红色酚酞变成了无色的物质。

[分析]:如果红色消失的原因是因为酸碱中和,则红色可能重现,如果红色消失的原因是因为被氧化,则红色不可能重现。

[实验设计]: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一些NaOH溶液,若红色重现,则是因为HCl和HClO的酸性所致;若红色不再重现,则是因为HClO的强氧化性所致。

例2.对于CO32-和HCO3-结合H+能力,甲认为HCO3-结合H+能力强,理由是在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碳酸氢钠固体中产生气体速率快;乙认为CO32-结合H+能力强,理由是在同一温度下同浓度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

[分析]:CO32-与H+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CO32-+H+ = HCO3-HCO3-+ H+ = H2O+CO2,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溶液里滴加盐酸,若CO32-结合H+能力强,则不会马上产生气泡,HCO3-结合H+能力强,马上有气泡产生。

[实验设计]:取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碳酸钠的碳酸氢钠溶液放入同一试管中,再滴加盐酸,如果马上有气泡产生,则是CO32-先结合H+;如果是滴入一定量盐酸后才产生气泡,则是CO32-先结合H+。

例3.在室温下,把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对此,甲认为这是铜在浓硫酸里发生钝化现象;乙认为室温下铜片放入浓硫酸中看不到明显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铜与浓硫酸在室温下反应速率很慢。

[分析]:如果铜发生钝化,则表面会覆盖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一般情形下难于反应。

[实验设计]:在烧杯中放入一块铜片,再加入适量的浓硫酸,使铜片浸没在酸中,稍待片刻,用镊子取出,用水洗净铜片表面的酸液。将用浓酸处理过的铜片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如果表面有白色的物质析出,溶液的颜色变蓝,说明铜在浓硫酸里没有产生钝化现象,乙的说法正确。如果表面没有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的颜色也无明显变化,则甲的说法正确。

例4.加热稀氨水,溶液中的C(OH-)有什么变化?甲认为溶液中的C(OH-)增大,理由是NH3.H2O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平衡:

NH3+H2O NH3.H2O NH4++OH-,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当升高温度后,平衡就会向电离的方向移动,所以氨水中的C(OH-)增大。乙认为一般加热有利于电离,但氨水受热时反而不利于NH3.H2O 的电离,这是因为受热时氨易逸出,下列平衡:NH3+H2O NH3.H2O NH4++OH-向左移动,使C(OH-)减小。

[分析]:C(OH-)改变可以由酚酞试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酚酞试液遇碱显红色,如氨水中的C(OH-)增大,则颜色变深;若氨水中的C(OH-)减小,则颜色变浅。

[实验设计]:在试管中注入滴有酚酞的氨水,并在试管口套上小气球(防止氨污染空气),加热,如颜色变浅,则加热使氨水中的C(OH-)减小,乙正确;如颜色变深,则加热使氨水中的C(OH-)增大,则甲正确。

[板书]2.验证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这类实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化学假说和理论,注意说服力要强。

例5.请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证实AlO2-结合H+的能力比CO32-强,供选试剂:NaOH 溶液、AlCl3溶液、CuSO4溶液、pH试纸、NaHCO3溶液、FeCl3溶液(仪器自选)。

⑴应选试剂;⑵操作要点;(3)能证明AlO2-结合H+的能力强于CO32-的反应的原理的离子方程式。

[分析]: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如果AlO2-和HCO3-相遇时,生成 Al(OH)3白色沉淀,即可AlO2-结合H+的能力强于CO32-

[解答]:⑴应选试剂:NaOH溶液、AlCl3溶液、NaHCO3溶液

(2)操作要点:①取少量的AlCl3溶液于试管中;②向试管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产生白色沉淀恰好全部消失;③向其中再滴入NaHCO3溶液至足量。

(3)离子方程式:AlO2-+HCO3-+H2O = Al(OH)3↓+CO32-

[板书]3.综合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例6.已知镁能跟盐酸、醋酸反应,产生氢气。即:

Mg+2HCl = MgCl2+H2↑ Mg+2CH3COOH = Mg(CH3COO)2+H2↑

⑴请用镁粉、盐酸和醋酸为原料证明在同温同压下,当上述两种酸的物质的量相同时,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相同。

⑵若收集到的氢气体积不同,则请推测氢气体积不同的原因。

[分析]:⑴因为该实验是比较性实验,故在设计时要控制好两实验的条件(镁粉质量、盐酸、醋酸浓度体积要完全相同,产生氢气的实验装置要完全相同,实验时的外界温度压强要相同)。具体如下:

A、组装如图装置

B、气密性检查

C、取下反应发生装置,分别加入镁粉和盐酸或醋酸,再重新连接好装置

D、打开分液漏斗向烧杯加入100mL 、0.1mol.L-1盐酸或100mL 、0.1mol.L-1醋酸

E、测量烧杯中水的体积,比较两次实验结果。

⑵影响生成氢气的体积大小因素有:一是产生氢气的量,所取的两种酸的浓度,量取两种酸的体积大小;实际参加反应的两种酸的量(因反应放热,两酸挥发而减小的程度不同)。二是收集氢气时的温度压强不同,由于两者酸性强弱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瞬间放出的热量不等,导致容器中的温度压强不同。

板书设计

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案例

一、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2.安全性3.可行性4.简约性

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的原则

2.对照性的原则

3.等量性的原则

4.单因子的变量原则

三、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1.探索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2.验证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3.综合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能力训练]

1.将双氧水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红色消失。甲认为这是由于H2O2是二元酸:H2O2 H++HO2-消耗了OH-,而使红色消失;乙认为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使红色消失。

2.在少量Mg(OH)2悬浊液中,滴加适量饱和NH4Cl溶液,固体溶解。对于固体的溶解,甲同学的解释是:在氢氧化镁悬浊液中存在溶解平衡:

Mg(OH)2Mg2++2OH-

NH4Cl发生水解:NH4++H2O NH3.H2O+H+水解产生的H+与Mg(OH)2电离出的OH-发生中和反应,使Mg(OH)2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而使Mg(OH)2溶解。乙同学的解释是NH4Cl电离出的NH4+与Mg(OH)2电离出的OH-发生反应生成弱电解质NH3.H2O,由于C(OH-)降低,而使Mg(OH)2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导致Mg(OH)2溶解。

3.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2,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浓、稀硝酸哪种氧化性强?甲认为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原因是浓硝酸和铜反应产生NO2,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1,而稀硝酸和铜反应时产生NO,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3,氮元素得电子数后者大于前者;乙同学认为浓硝酸的氧化性强,原因是从反应条件看,浓硝酸与铜反应时速率快,稀硝酸与铜反应的速率慢,加热时才有明显反应。

4.向品红溶液中通入一种常见的气体后,品红褪色。甲认为通入的是氯气,乙认为通入的是二氧化硫。

[设计参考]

1.向红色消失后的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若再现红色,则为H2O2的酸性所致,甲的见解正确;若不再为红色,则是因酚酞被双氧水氧化而褪色,乙的见解正确。

2.向Mg(OH)2沉淀中加入醋酸铵溶液,若加入醋酸铵溶液后Mg(OH)2不溶解,说明甲同学的解释正确;

若加入醋酸铵溶液后,Mg(OH)2溶解则说明乙同学的解释正确。

3.用排水法收集两试管NO气体,用胶塞塞好,然后用注射器向一支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浓硝酸,另一支试管里注入一定量的稀硝酸,看哪种酸能将NO氧化成红棕色的NO2。能将NO氧化成红棕色NO2的酸氧化性强。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NO3+NO3NO2+H2O

4.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若红色再现,则说明通入的是二氧化硫;若红色不再现,则说明通入的气体是氯气。

小学五年级语文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____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初中探究型课程教案

初中探究型课程教案 【篇一:松江四中初中探究型课程实施方案】 松江四中初中探究型课程实施方案 松江四中 2012-02-17 09:05:00 一、探究型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落实以二期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旨在通过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自主、责任、生存、发展及创新意识,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 展、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培育新型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分阶段目标: 初中学生与高中学生在身心状况、知识储备、社会阅历等方面有极大差异,因此整个课程的目标应具 有明显的实践性、反复性和递进性,现根据学期安排,分阶段落实学期目标如下: 1、第一阶段 以“选题”为载体,学习查阅文献和网络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答辩等几种常见探究方法的基本常识,并通过亲身尝试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着重培养发现问题、查阅文献资料、网络运用、与人沟通、 数据归类统计、临场应变等能力。 以“课题探究方案的制订”为载体,在实践中继续运用和巩固已经学过的几种常见的探究方法,同时尝试观察、实验等新的研究方法,着重培养:民主集中、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资料收集、数据整理的科研意识,分析资料、提炼观点的能力,制订计划、独立构思的能力,观察生活、独到地分析问题的意识等。 2、第二阶段 以“实施探究”为载体,在探究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探究方法,不断巩固和熟练掌握各种技能,同时着重培养:预见困难并进行预防的能力,面对困难的应变和处理的能力,坚韧的耐挫力和意志力,综

探究式教学案例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探究式教学设计及评价 杨君萍武威第七中学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教材利用一些具体例子和资料,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一些离子的跨膜运输并不是顺着离子的相对含量进行的,最后总结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其中,“水分的跨膜运输”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这是一个探究实验,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真正全面接触探究实验,通过对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做过或见过这样的实验: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学生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这些生活经验对学习本节内容都有帮助。而本节内容需要学生从微观水平上理解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理解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内容本身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困难。另外,学生在初中曾经接触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但在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等环节都还缺乏训练。 二、目标表述

1、知识与技能(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2)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3)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镜。 2、过程与方法(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说明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让学生知道细胞与外界溶液一起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3、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学难点 1、如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2、如何设计实验过程(材料、实验用具、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的预测等)。 3、理解细胞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首先由“问题探讨”引入,从“扩散”迁移到“渗透”。在生物小组课前完成渗透作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让儿童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_教案教学设计_1

让儿童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 本文是关于让儿童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分析: 《ieüeer》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第11课。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以情境图激发兴趣,引入本课所要学的两个复韵母和一个特殊韵母以及两个整体认读音节及其四声;第二部分是声母与üe的拼音练习;第三部分是看图拼读音节;第四部分是看图认字读句子,句子表达了图意,启发了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第五部分是一首儿歌,配有图画。儿歌中有四个要认识的字。本课时完成第一、二、三部分的教学。设计理念: 学好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重要保证,是学习语文的拐杖。但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七八岁就要学习抽象的、对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汉语拼音,显然是有困难的、学习起来也是枯燥乏味的,易引起学生厌学情绪。《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力求做到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激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利用教具,合作学习,然后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评价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近几天时间,我们学会了6个复韵母,谁能把6个复韵母背出来(指名背,特别是接受能力不强的孩子)。 2、示并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指名上台按顺序排列(排一个说一个)。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 Do yo want to go to a movie? 》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实验中学李亚芬探究式教学是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要求学生按照科学探究规律和方法进行学习,在教 师指导下主动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学习模式。在尝试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我体会到:学生如果能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主动发现语言学习规律,那么学生就不仅学到了知识 更掌握了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能切实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快乐。《英语课程标准》指 出: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不断调整自身学习策略,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这些理念的影响下,我们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语言技能训练时,渗透相应的学习策略,对学生如何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行认真的教研和探索。我在《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第9 单元《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的教学中做了如下设计和尝试: Section A(教材P53 ?5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Section A 的主要内容是运用want 制订计划和打算,并谈论喜好和偏爱及其理由;学会运用连词and 和but 谈论喜好。 过程与方法 采用Discussing 和Concluding 的学习策略,利用教学图片、幻灯片、实物(电影广告、海报等)或制作课件(各种电影的精彩片段)等来展开课堂教学、Pairwork 问答的口语交际活动和小组活动,进行“询问和谈论偏爱”和“制订计划”的课堂教学和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Section A 是通过“介绍电影”来学习“谈论喜好”和“制定计划”这两个话题,学内容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互相介绍自己的喜好和偏爱,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情,并帮助学生找到彼此的共同点,加深沟通。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 通过“介绍电影” ,运用动词want 谈论喜好和制订计划;学会运用连词and 和谈论喜好。语法难点 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构成和应用;名词复数的构成;连词and和but的用法教学突破Section A 重在通过使用动词want 来谈论喜好、偏爱和制订计划,而进行交流载体是已经学过的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结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很容易接受教学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一些有关各种电影介绍的广告或海报;制作能反映各种类型电影特征图片、幻灯片 或有关各种电影精彩片段的课件;设计课后巩固练习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复习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结构和名词复数的构成;讨论、收集一些著名明星的资料。 教学步骤 1、(1课时) 一、第一教学环节: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Section A 的主要内容是制订计划和打算;谈论喜好和偏爱。在导入新课时可采用视听导入 法。 1.教师出示电影广告或海报(最好是全面反映电影种类的),向学生进行介绍或播放课件:These are movies.This is an action movie ., ,同时教学生词。 2.教师可继续谈论I like movies .I like action movies ., ,然后问学生:Do you like movies /action movies /, 引导学生回答。

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教学设计

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方法。 2.能力目标:具备将家园合作的方法运用于实践的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家园合作的两种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家园合作的理论知识及方法运用到实践中。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任务驱动法等。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温故知新。 【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幼儿园为什么要与家庭合作?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引出学生亲身参与过的几个幼儿园活动场景——亲 子游戏、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场景和案例向同学们提出以下问题:幼儿园或者家庭能不能独立教育好幼儿?导入新课。 (三)研读文本,完成任务 发放导学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幼儿园能不能独立做 好幼儿教育? 【教师活动】展示家园合作的图片、文字 1.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 (1)组织学生阅读本课教材P160页,提问:幼儿园教育为什么离不开家庭教育?幼儿家长与幼儿教师相比,具有哪些教育优势?(2)出示课件及图片。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作为一个孩子,你们认为家庭教育重要吗?体现在哪些方面? (想一想)你们在小时候爸爸妈妈都给你们教过哪些知识? (3)展示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图片、文字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原因。并安排任务给学生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完成导学案任务一:幼儿的教育为什么离不开家庭

《24╳12的算理探究》微课堂教学设计

《24╳12的算理探究》“微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说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一步培养数感,发展运算及推理能力。 2、技能目标;通过格子图涂一涂或圈一圈的活动,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抽象过程和优化过程,生成笔算模型:乘、乘、加。 3、情感目标:体会计算法则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运用法则解决问题的意识与习惯;严谨细致、有序思考,举一反三。 评价设计: (1)通过学生尝试自主探索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活动,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完成将竖式补充完整、水果后面藏着几的练习,让学生掌握笔算的算理与方法,检测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达成。 (2)通过尝试探索理解算理环节,经历算法的抽象过程和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检测目标2过程与方法和目标3情感态度的达成。 教学过程: 一、直入问题,尝试探索。 同学们,24×12这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应该怎样来计算呢?我们先来试着探究一下吧! 1、师解读探究指南。 2、师出示探究乐园,学生独立探究。 【设计意图: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面向实际的、进行探究的学习环境,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让学生边写算式,边在格子图中表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动脑,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学到知识。】 二、合作交流、集体展示 1、小组交流,推荐最佳方法参加集体交流。 2、交流算法。 预计学生会出现的口算与笔算等做法,教师收集有代表性做法,展示方法,如下: 方法一:口算:24×10=240,24×2=48,240+48=288

探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Mini quest设计模板 初中数学《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主题学习活动设计方案

2.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过程: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课前准备一一社会调查、情境引入、统计图的选择、合作学习、练习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生活情景(获取信息,体会特点) 活动内容:从生活实践开始,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座古塔的高度, 并回答以下问题: 1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一边和一个锐角,你能求出其它的边和角吗? 2猜一猜,这座古塔有多高? 3想一想,你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测出这座古塔的小明在A处仰望塔顶,测得的大小,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m到B处,乂测得

活动目的:让学生初步从生活中去体会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可以知道一边和一个锐角,求出其它的边和角,并通过测古塔高度这一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倾斜程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能理解小明测古塔的方法,并能初步感受到倾斜程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生动的课堂引入让学生很快进入了求知的状态。 第二环节同类问题的多种分析,课题引入 活动内容: 1、分析4位同学的四个相同的问题,让学生学习探索梯子的倾斜程度。 问题:下列4个图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2、引出思考:

《社会生活的变化》合作探究型教案

《社会生活的变化》合作探究型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在近几年来发生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提高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多角度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上海世博会涉及到社会生活方面的图片,并伴随世博会主题曲。 教师过渡: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让我们见到了很多高科技的产品,体会到了城市确实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很美好。那么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看看百年之前上海世博会的各个会馆会展出什么新鲜的事物。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 2、理解这些变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展示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大量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采用历史情景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增强他们对历史的亲切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层面以及其对近代进步思想的更深的探索。 三、巧设疑问,突出重点: 1、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阅读材料,理清思绪) 时间:1915年,上海召开世博会 地点:上海 人物:小明及其一家人 家庭状况:父亲是某公司职员,家庭较富裕 情景教学:

场景一: 小明一家人参观到中国馆中的一个分馆,这个馆是一组图片,因为实物太大,无法搬到现场。 (教师:哦,那这个馆内到底都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个究竟!) 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图片,图片的内容是: (1)轮船的发展(2)火车的发展(3)汽车在中国的出现 问题: 请你给这个场馆起一个名字。 2、这些交通工具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突出动力的变化,是一种进步)它们在中国的出现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辛丑条约的内容回答:使帝国主义的势力延伸到火车开到的地方,加深了对中国的侵略) 我们是否要拒绝铁路,以此来抵制西方的侵略?(结合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分析,铁路等近代交通形式在中国的出现,早已被有识之士所认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3、这些交通工具是怎么出现的?(从西方传入) 场景二: 小明在参观英国馆时遇到了他的同学小张和他的家人,小张刚刚剪了新的小短发,穿着黑色的西服,小明的父亲向小张的父亲友好的握手并说:“张先生,你好!”两家人在英国馆门前照相留影纪念。 问题: 同学们课前已经自学课文,请同学们自己在场景二中找出都有哪些变化?(发型、服饰、称呼、礼节的变化) 这种变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妇女缠足) 2、以上我们说的这些变化发生在哪次革命之后?说明了什么?(辛亥革命使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 3、相机的出现有什么作用?(为人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场景三: 下午三点两家人参观完世博会,小明和小张两个好朋友要一起去看电影《定军山》,随后两人又去商务印书馆买了几本下学期需要准备的参考书,小明顺便帮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设计案例.doc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设计案例浅谈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摘要: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根据数学的课程标准,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预案的测定,进行有效地教学实施,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根据笔者多年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的经历,也累计了一点经验,希望本文能够给广大同仁们带来些帮助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探究式教学苏教版作为教材来说它是根据学科教学的任务编排组织起来的,具有一定范围的深度以及广度小学的数学教材可以说是课程目标的一种具体体现,是小学教学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可以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就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并且在其他地区的小学数学教材当中是并不多见的研究苏教版的教材对于落实数学课程的目标,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一、探究式教学——游戏教学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来说,不仅应当去深入地钻研教材,还应当充分的尊重教材的编写的目的,要提高教材的利用率,并且在处理教材的时候不应当只给那些既定的内容以及结构一种按部就班的教学,应当根据实际的情况整合教学的内容,以此来凸显出材料资源的有限性就拿笔者在教授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时来说,教材当中的“想想做做”的第三题如果说能够进行适当的开发利用,那么就必定会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好素材所以说,笔

者就将其转化成为了一个小的课堂游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想在课堂上得以实现,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所以,我初步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一、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构思我构建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基于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自主探究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同学协作-课堂测试--课堂小结”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流程图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

尝试科学探究教学设计粤沪版教案

尝试科学探究教学设计 粤沪版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沪粤版《尝试科学探究》教学设计作者:牛集镇安溜中学陈福来指导教师:梁万明 【教学内容】:《尝试科学探究》沪科粤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第4课(2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尝试进行物理问题的科学探究.教材设计了一个科学探究的案例,让学生初步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探究的几个基本要素,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 本节安排在物理学入门《希望你喜爱物理》和《动手做实验》之后,在节让学生走进物理世界,进而知道物理,喜爱物理之后;节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物理实验,知道了什么是物理实验,物理实验并不神秘,物理就是一门实验的科学;而节进而将实验提高了一个档次的要求,要求学生在物理实验中了解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教材的安排是循序渐进、更上层楼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体会到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步骤. 经历科学探究,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性认识,领悟科学探究的几个重要环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特别是抽象和假设检验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变量控制法.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对科学的热爱,增强探究科学的欲望,乐于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能事实求是的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与他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愿望. 【教学理念】:

本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可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操作、讨论.实验中,不要太过要求严密(例如,规定怎样测量线长、摆动次数、实验顺序和总结报告的格式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探究法、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探究钟摆的奥秘 师: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要学会科学探究. 展示摆钟实物,让学生观察+观察摆钟的外部构造. 师:最近,小慧家的摆钟走快了,请邻居张师傅帮忙,只见张师傅将摆钟下面的螺母拧几下,摆钟走时就准了. 1、提出问题: 师:对这个现象,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张师傅拧摆钟下面的螺母究竟调节了摆钟的什么改变了摆钟走时的准确性生:钟摆来回摆动的时间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 师: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平日周围的事物,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师:对于以上问题,你们的猜想是什么(想想看,问题的真正答案可能是什么)

探究性教学设计活动总结4篇

探究性教学设计活动总结4篇 探究性教学设计活动总结1 这学期,只要是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的到来,我们年级组都要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从主题的选择,到活动的开展,都进行了全新的尝试。我们结合本地区的节日文化,社会热点问题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开展活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要从学生实际和兴趣出发。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活动课题的选择尤为重要。提起研究人们好像总习惯把它与有学问的人联系在一起,因而有些教师在看学生选择的课题时,往往会觉得幼稚可笑,但我们不要轻易加以否定。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课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往往学生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如我们在开展“有趣的昆虫”活动时,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昆虫,了解其独有的特点,并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惯。在观察动物时,学生表

现出来的兴趣很大,积极性也很高。学生们有的记录了昆虫的生长习性,有的记录了昆虫的“建筑”特点,有的还记录了昆虫怎样产卵等等。想想昆虫的奇特特点都是学生们通过观察、上网查询、搜集有关昆虫书籍资料来完成的,学生们在忙中收获了知识,获得了快乐。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 假日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不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而且还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实践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比如我们在开展“心系亚运”综合实践活动时,先要教给她们如何在网上“搜索”的方法,而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又无从入手,于是又要教他们如何从亚运会的由来、徽章的设计、吉祥物的意义、亚运会的运动项目等几个方面并指导他们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将资料分类保存。此外,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督促,指导学生写好记录,真实记录个人体验。 三、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过程,而非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要关注实践的结果,但不要很在乎学生最

四年级第一学期探究型课程教案

四年级探究型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也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特拟订本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本年级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体育课、音乐课、及口语交际课、综合实践等活动课感兴趣,爱参与。但是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部分学生在生活上太依靠父母,在学习上太依靠老师和同学。在学习、生活上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较差,问题意识差。 二、奋斗目标 1、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去探究、去发现的意识和兴趣,争取人人都能参与活动。 2、让学生通过本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活动当中逐渐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其创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过程的参与,使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其能巧妙地、灵活地、把各科知识紧密结合,灵活运用。 4、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调查活动,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争取社会与家庭力量,共同管理学生。同时,也通过调查活动过程的渠道,是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5、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育学生在信息技术时代,要更多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使其形成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初步的能力。 三、工作措施 1认真使用好资源包,让学生通过自身操作,在动手中开展研究,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研究。 2根据主题,教师要制定好实施预案,同时还要做好准备工作,如档案袋.表册等。 3学生按计划实施,教师作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评价要用鼓励欣赏的语言。不要打消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4指导学生注意收集资料。把资料整理好,保管好,对活动的结果要开展交流活动。比如“测量身高”这一主题实施,要让学生思考测量的各种方法,指导学生使用测量的工具,然后把自己的产量结果准确记录,并保管好自己的测量记录。测量时要注重测量过程,并不要侧重与结果。 总之,探究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亮点”,同时也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难点。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教师的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教师只有自觉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实现综合实施活动课程的目标。 四年级上探究型课程教案 课题:蔬菜宝宝的秘密

探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模板

探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模板 1.通用教学设计模板 (2) 2.基于网络的探究型学习(WebQuest)教学设计模板 (7) 3.微型探究式学习(MiniQuest)教学设计模板 (8) 4.研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模板 (9) 5.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单元计划模板 (10) 1 / 111

1.通用教学设计模板 问题(项目)的主题 设计者单位(学校) 学科领域适合年级 课程标准所需时间 概述(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特征) 学习目标(任务、成果) 学习策略(情境、模式、方法) 学习资源(材料、工具) 学习活动(过程、结构) 学习建议(必要时填写) 学习评价(范例、量规) 其他要说明的事项(致谢) 设计模板的填写方法: (1)问题(项目)的主题 “主题”应该是学习中要解决的问题(或研究项目)的集中表述,通过该表述使学习者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的学习任务。 为此,主题的表述应明确、简洁,不会产生歧义或模棱两可。 (2)概述栏 本栏中填写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结果。 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驱动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列出解决该问题所需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其类型,以及该知识体系的结构,为学习策略的设计提供依据。 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除了一般特征和初始能力外,要更加注意分析学习者的信息素养。要详细了解学习者对信息的意识、态度,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者个体当前具备的学习环境状况。经过详细、认真地调查和分析得出结果,才能保证学习策略设计的可行性。 (3)学习目标栏 客观主义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获取知识;而建构主义 2 / 112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沧海》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沧海》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贵州省都匀市墨冲中学:罗韧 《观沧海》是曹操苍凉慷慨写景抒情的一首优秀作品,同时又是一首诗中有画,画中含情的名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此诗,应先让学生简单了解曹操的生平思想及政治抱负,理解诗中景色描写,流露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感情。通过学习后,培养学生面对多姿多彩大自然,也能悟出自己的情感。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一个著名人物,同学们是比较了解的,因此我在教学上设计:先让学生自主去了解曹操生平及思想抱负,然后文中诗句师生共同合作切磋,在学习中一定要质疑问难,师生再深入探究并解决之。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诗。 2、体会诗中有画,画中含情,理解曹操的抱负。 3、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的能力。 二、导入新课及写作背景 同学们都很熟悉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一位著名的人物。建安五年(200),他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后,于建安十二年(207),又亲率大军北上,大破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在凯旋班师途中登上碣石山,面对着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教学设计 【自主性学习】 1、学生课前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指名两位学生来朗读,注意节奏、语调、情感。读完后请其他同学来指出读错的字词。2、朗读,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全班齐读,讲究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充满豪情壮志诵读,然后请两位学生来说说诗中画面及诗人的情感。 【合作性学习】 1、整体感悟 诗人站在碣石山上,望着苍茫的大海,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诗人感到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美好的图画啊!看到太阳、月亮的运行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 2、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开始共同研讨下列问题。 问:整首诗是由一个字来展开诗的线索,统领全篇的,请指出是哪个字? 理解:“观”是全诗的“诗眼”,以下十句都是观海所见。 问:“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句中直接写到人吗? 理解:主要交代观海地点、方位,句中虽没有写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观海时那种勃勃英姿。 问: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主要写了哪些景色?显示了什么? 理解:“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全是实景,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图画啊! 问:诗中哪几句又是写虚景?能说出这景象吗?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意境? 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全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问:实景是一幅美丽的山水图画,虚景能把我们带进一个极其开阔,博大胸怀的境界,你能悟出诗人写实虚景的感情吗? 理解:诗人描写实景实际上在讴歌祖国壮丽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诗人目睹

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 习的教学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初中数学论文] 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新课改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复习引入——讲授新知——巩固提高”转变为“创设问题情境——探究问题解决——建构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和猜想的探索过程。反映在教材上,新教材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设计,无论是北师大版,华师大版,还是我们浙教版的教材,基本上都采用了先给出一幅或几幅图画创设情景,接着提出问题,示例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探究活动,使学生在从事数学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中,建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数学技能技巧。所以我们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设计的意图,透过“形式”,营造出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本文试图通过教学实例,展示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谈一些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教学片断1《平方差公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计算下列各题: 1、(1+x)(1-x) 2、(2a+3) (2a-3) 3、(100-1)(100+1) 4、.(x-6)(x+3) 师:现在我和大家一起做,看谁做得又快又对。(过了约10秒,老师告诉大家他已做好。学生惊叹。) 师:我已经得第一了,看谁能得第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约2,3分钟后陆续有学生完成。老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对一下,是否一样。) 师:不知你们的计算方法是否和我一样为什么我比你们做得快多 二、提出问题,给学生探究空间

二年级上探究教案

二年级第一学期探究学习方案 1、学习目标 (1)对探究活动有兴趣,善于观察研究事物。 (2)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并作简单整理 (3)能利用感观,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4)能够在观察、信息收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5)能与他人友好合作 (6)能使用绘画、语言初步表达和展示探究结果、经历简单实验过程2、主题单元安排 单元学习方案

[学习目标] 1、利用学生好学、好问的特点,给学生充分提问题的空间和时间,发挥学生自 主探究的能力,为学习新知指明方向。 2、通过观察、探究、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认识、了解鞋底的秘密和适合旅游的鞋 子,使学生对鞋子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了解。 3、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能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发现或疑问,培养学生的口 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探究身边问题的兴趣。 [学习时间]三周 [活动网络图] (1)以小组的形式共建一份完成任务的计划。

(2)针对本次活动说说自己的心里话。(3)根据采访内容、过程撰写采访日记。[评价标准] 鞋子的学问背景介绍:

学生对鞋子非常熟悉,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对《鞋子的学问》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初步尝试小组合作形式的学习、探究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单元目标: 1、利用学生好学、好问的特点,给学生充分提问题的空间和时间,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 力,为学习新知指明方向。 2、通过观察、探究、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认识、了解鞋底的秘密和适合旅游的鞋子,使学生 对鞋子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了解。 3、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能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发现或疑问,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善于探究身边问题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鞋底的秘密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习惯,敢于提问,主动参与到探究的学习过程中。 2、通过观察鞋底,了解鞋底的秘密。 3、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能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发现或疑问,培养学生的口 头表达能力。 二、课前准备:各种鞋子 三、教学过程: 1、教师引入:提问:我们知道鞋子有哪些种类? 教师:旅游鞋、拖鞋、运动鞋、舞蹈鞋……鞋子的种类真多啊,你穿过什么样的鞋子? 教师:有关鞋子的问题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主题。 揭示探究的主题——鞋子的学问

三年级探究课教案全册

形形色色的汽车 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关注的热点。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经济较为发达,学生从小就能够在马路上看到来自各个国家的不同品牌的汽车。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学生家长中有不少“爱车族”,许多学生家庭已拥有自备汽车。学生玩着玩具汽车,坐着家庭轿车,看着城市中的车来车往,整个社会通过各种渠道传播这丰富的有关汽车的信息。汽车早已成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汽车文化正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尝试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获取有关汽车的资料,认识和比较各种汽车(模型)外观和性能,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针对汽车行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学生还将以小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发表不同看法,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乐于进行科学探究的品质。 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类型汽车的名称、用途。 2.尝试通过多种途径搜索关于汽车的各种形式的资料,包括模型,照片,文字,录像等。 3、感受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和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4.发现汽车存在的一些问题,尝试设计新型汽车。 5.形成积极交流和思考的意识。 活动一汽车展示会 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各种汽车的模型、或者照片、图片,了解搜集资料的途径。 2.知道各种汽车的名称和作用。 3.能够在班级汽车展示会上向大家介绍自己收集的信息,共享探究收获。 活动准备 教师:搜集一些典型的汽车模型或者仿真模型。 学生:搜集各种汽车的模型或者图片资料。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二未来的汽车活动目标 1.发现和了解现代汽车在发展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2.能够通过讨论,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3.能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创意,设计新型汽车 活动准备: 教师:(1)搜集不同的汽车模型或者多张汽车的图片; (2)准备关于汽车知识的录像。 学生:铅笔、水彩笔、纸。 活动时间:一课时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 西安市周至县西周中学蒲蜜蜜 【教材分析】:《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选自义务教育教材(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内容是继水之后比较系统的研究的第二种化合物,其性质和制取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之一,跟水一样,二氧化碳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按照新课标要求“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围绕三维目标开展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并掌握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化学素养。 【学情分析】: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自然和生物学科中学生都有所了解,知道它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灭火、制汽水、鸡蛋保鲜、也知道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它有这样的用途呢?是由什么性质决定的呢?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方法,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大化学观”,培养学生化学素养。 【教学目标】 1 .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重点难点) 2.了解温室效应的危害、减缓措施,增强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3. 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系列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及合作交流技能;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归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质疑、辩论问题能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4.运用所学知识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贴近:使学生学 习“真实的化学、有用的化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难点】: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创新点】:通过自制教具,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发乡土教材,让学生参与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归纳”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问──假设──实验──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学习“真实的化学、有用的化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仪器与药品】;酒精灯、火柴、烧杯、集气瓶、塑料瓶、塑料吸管、阶梯蜡烛、试管、试管夹、试管架、滴管、紫色石蕊、澄清的石灰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猜谜语: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的先锋”;建筑师称它是“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学生认真思考揭开谜底是“二氧化碳”。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二氧化碳,引发学生思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知道二氧化碳就在我们身边,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吧! 【幻灯片出示教学目标】 二、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