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的经济地位

广东省的经济地位
广东省的经济地位

广东是中国外向型经济特征最为突出的省份,广东更能反应中国大的经济走势和方向,广东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一,经济总量超过新加坡、香港和台湾。

全省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13502亿元到2007年突破3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4.5%,2007年比上年增长14.3%,占全国比重由2002年的1/9提高至1/8,经济总量继超过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香港后又超过台湾。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协调,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由2800亿元到突破70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1201亿元增加到271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2.7%和17.7%,2007年分别比上年增长36.7%和24%。

列中国GDP排行第一;GDP已经超过除印尼外的所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额与全俄罗斯相当;

广东省属于享受中国改革开放优惠政策时间最久的"先富"分子,中国第一经济大省,2006年生产总值25968.55亿元占全国的1/8 2007年超台湾2015年超韩国。出口更是老大,去年外贸出口次席的江苏省只相当于广东的38%。尤其是辖境内的"珠三角"地区,一度是上世纪最后20年间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楷模。其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被众多渴望富裕的省份模仿。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广东先行一步,1979年,中国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有三个就在广东。经济特区被赋予了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施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改革开放推动了广东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广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广东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1、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1978-2002年,广东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递增13.4%。2002年,广东GDP达11770亿元(约合1418亿美元),占全国GDP 的十分之一强。另外,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列全国首位。

2、广东外向型经济较为发达。广东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2002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211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185亿美元,占全国的36.4%.广东是全国吸收外资最多的省份,截至2002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约157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249亿美元,占全国的28%.近几年,广东每年实际利用外资均在150亿美元左右,2002年外商直接投资达131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已有超过一半投资于广东,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三、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面积4.1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4‰,常住人口3714万。珠三角在整个广东经济发展中起着龙头带动作用,已经成为全国国际资本和跨国公司、国际大财团投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1、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1996—2002年GDP年均增长13.3%,2002年达9419亿元(约合1135亿美元)人民币,约占全省的73%;人均GDP达34295元人民币(约合4132美元),分别是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和4倍。

2、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2002年,三次产业比例为4.9:49.8:45.3;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8%,高出全省8个百分点;珠三角地区已成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分迅猛,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基地之一,如珠三角地区电脑部件的产量已超过全球产量的10%.

3、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2002年,外贸出口达1126亿美元,约占全省外贸出口额的95%和全国外贸出口额的3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116亿美元,约占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88.6%。

4、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900公里。广州地铁二、三号线、深圳地铁一号线、新白云国际机场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广州港年吞吐量达1.5亿吨,已跻身世界港口十强之列;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达761万标箱,已进入全球六大集装箱港的行列。

5、珠三角经济发展目标。在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广东将努力把珠三角建设成为: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现代物流基地和国际化的制造基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行区和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具体目标如下:

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到2010年,GDP达20500亿元(约合2470亿美元),年均增长9%左右;人均GDP约62000元,超过7000美元。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到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7∶42∶53.3,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5%以上。

三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新格局基本建立,外贸出口份额继续保持全国主导地位。

到2004年9月,我国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资5500亿美元 .目前,我国每年利用外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10左右。外资企业的出口与进口均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

外商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于假设中国有个风吹草动,引发外商大规模撤离,将会对中国经济形成毁灭性的打击。中国经济过高的对外依存度,早就引起坊间的关注和担忧,认为这将危及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表面上繁花似锦的经济形势,如果去除掉外资的进出口,中国宏观经济三驾马车中的对外贸易将毁于一旦,由此形成的传递效应还将连累中国固定资产中的大部分。

日前刚刚出版的《2005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认为,在看到吸收外资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外资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报告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外资带来了经济繁荣,但是中国的GNI(国民总收入)并没有取得与GDP同样快速发展;跨国公司对国内企业技术进步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某些行业出现跨国公司利用优势市场地位限制竞争的苗头;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导致优惠政策泛滥。同日《北京青年报》更是援引发布该报告的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的警告,中国有可能出现“增产而不增收”、“繁荣而不富裕”的后果。

“拉美化是个伪问题,中国引进外资的拉美化基础不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江时学这样对记者说。

江时学进一步解释道,中国和拉美国家虽然都是引进外资相对较多的国家,但在外资的构成方面却差异很大。这主要表现在:一,中国引进的外资中,外国直接投资(即FDI)所占比重大而债务少,这与拉美国家截然相反;二,FDI 有并购和绿地投资(green land investment)两种形式,绿地投资即在一块农田上建一个厂房然后买入机器设备建一个工厂。在中国的FDI中,绿地投资占了95%而并购仅占5%,在这方面,拉美国家也正好相反。

江时学由此得出结论,中国引进外资的拉美化基础不存在。江时学认为,关注拉美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机遇和挑战,总结他们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是件好事情,但不要把“拉美化”扯进去。官方提醒:广东经济悄然拉美化,繁荣却不富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