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在妇产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护理安全管理在妇产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护理安全管理在妇产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护理安全管理在妇产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2-24T15:47:28.7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作者:舒春兰

[导读] 护理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部分,其效果会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沅陵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湖南怀化 419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妇产科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接收的妇产科手术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在妇产科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妇产科;围手术期

护理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部分,其效果会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如果产生护理风险,则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后果[1]。因此,临床上一直重视护理工作安全,且积极寻找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措施,以促进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现对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接收的妇产科患者98例进行研究,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接收的妇产科手术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9例。在观察组中,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57.38±6.43)岁,8例输卵管切除手术,8例输卵管切开术,4例卵巢肿瘤切除手术,16例子宫全切术,9例腹腔镜行微创手术,2例开腹手术,2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对照组中,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57.27±6.21)岁,9例输卵管切除手术,7例输卵管切开术,5例卵巢肿瘤切除手术,14例子宫全切术,9例腹腔镜行微创手术,3例开腹手术,2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患者的年龄、手术类型等基础资料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术后做好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其具体内容为:①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医院对目前护理工作进行汇总、总结,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可行性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完善护理工作各项环节,消除安全隐患。建立护理部门、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的安全管理体系,逐层管理和监控,严格预防护理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并重点监控护理安全风险高发环节,如患者出入院流程、病房交接流程、护理交接班、患者转科工作流程、急危重患者工作流程等,制定标准流程,严格落实,减少医疗不安全事件的发生。②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医院明文规定护理人员严格、客观、真实地记录患者的病情,使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工作,且医院制定奖惩制度,在每月工作交流讨论会议上对发生护理差错的护理人员予以批评和惩戒,促使护理人员纠正错误,并对无护理差错的护理人员予以奖励,鼓励护理人员认真做好相关护理工作。③加强培训。护理部门开展妇科围术期护理工作培训工作,加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管理办法》等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法律意识,从而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完善岗前入职教育、岗位强化培训和每月定期业务学习,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积极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且建立定期考核制度,每月、每季度对科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考核,使得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断提高。④加强重点患者的管理。做好重点患者的管理,根据疑难病患者、急危重患者、预后不良患者、大手术患者等患者的特点,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做好沟通和解释工作,保证患者安全。且针对妇科围手术期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如向患者讲解妇科手术前后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讲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争取患者主动配合。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感染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观察组2例感染,感染发生率为4.08%,对照组8例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6.33%,差异显著,X2=13.74,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护理服务,未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之外身体、心理损害、障碍、死亡的情况[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护理安全管理在妇产科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较好。妇科手术治疗的通常是急腹症患者,手术较紧急,如果没有指定合理的护理方案或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执行、落实相关工作,则容易引发意外,引发纠纷,使得患者痛苦加重,情况严重时,则可能出现法律责任纠纷事件,使得医院的形象受到影响[3]。相关研究指出,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护理环节、设施仪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等均是影响

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感染预防性护理干预和妇产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术后感染发生,促进其早日康复。 【关键词】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预防;护理 妇产科围手术期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不仅会影响到治疗效果,还会增加患者的病痛,因此,做好相关护理工作、积极预防感染,临床意义重大。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6 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感染预防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月妇产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术前存在呼吸道、泌尿

系等感染患者予以排除,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年龄范围为25~67岁,平均年龄为(45.3±5.2)岁,手术方式:全子宫切除术16例,子宫肌瘤剔除术20例,阴式子宫切除术11例,卵巢癌根治术5例;对照组年龄范围为25~66岁,平均年龄为(45.4±5.3)岁,手术方式:全子宫切除术17例,子宫肌瘤剔除术21例,阴式子宫切除术10例,卵巢癌根治术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在围术期给予妇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感染预防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①强化基础护理。术后将患者送回病房,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保证呼吸道通常,持续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严格按照护理操作流程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操作前清洁双手,以免细菌侵入,对于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先进行对症治疗,增强其机体抵抗力;加强巡防,定时换药,注意观察切口,保持切口及外阴清洁,防止逆行感染。②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营养饮食及卫生指导,纠正其不良习惯,餐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勤换内衣裤;对患者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以及自我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对于存在紧张、焦虑等情绪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记录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围术期

围手术期护理小组

围手术期护理小组计划 一.人员结构框架 二.围手术期分期 手术前期,即从从病人入院到进入手术室接受手术这段时间; 入病区(或ICU ),至病人痊愈回家。而围手术期病人最终治疗是手术,所有术科病人都将经过手术室手术治疗后方可实施下一步治疗,因此把手术中期作为整个围手术期的重点和关键点,手术室护士也作为围手术期的主要对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目的与意义 围手术期护理目的是加强术前至术后整个诊疗期间患者的身心护理,通过全面评估,充分作好术前准备,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机体功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设立组长及分组并没有从属关系,旨在相互联系,尤其是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的直接沟通,手术室护士作为关键点和联系点。 四.小组职责与质量指标 1、手术病人安全,首台手术时间管理,接台病人的有效衔接,术前练捷震(组长)刁丽珍(一组) 李红英(二组) 王苗苗(三组) 外一 黎彩云(四组) 外二外三 外四 外五 五官 妇科 产科 供应室 ICU

准备完整性与准确性,外科手消毒执行情况,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沟通与协调等问题。 具体实施如下: (1)手术室每日将首台手术病人送达时间及手术病人术前准备的情况反馈个手术护理分组,讨论分析并持续改进。 (2)推行手术部位标识制度,确保送达手术室的病人其手术部位正确、文书描述正确。 (3)手术室执行统一标准的外科手消毒液规范,并定期督查执行情况。 (4)各手术推行手术病人安全核查制度并有记录汇报分组,再由分组发送组长汇总。 (5)手术器械使用后一律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及灭菌。 (6)各手术室护理单元协助手术室做好病人信息查对工作。 2、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要求达标率: (1)《手术安全核查》实际执行率100% (2)手术病人正确率(正确的手术病人、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方式)100% (3)手术病人体位摆放正确率100%,压疮发生率为0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内容:生命体征;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睡眠情况;家庭支持;教育需求;治疗依从性等。 2.落实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以达到患者能认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对手术要达到的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意外事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呼吸道准备: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锻炼,吸烟者嘱其戒烟。术前有肺部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胃肠道准备:根据手术种类、方式、部位、范围,术前给予不同的饮食和术前肠道准备。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手术区皮肤准备:术前日洗头、剪指甲、更换清洁衣服,术日晨充分清洁手术区域皮肤。 二、手术当日护理 1.取下义齿、手表、首饰等,将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好。 2.排空小便,遵医嘱应用术前药物。 3.准备手术需要的病历、放射线片、CT片、MRI片及药品,与手术室人员共同核对,按手术交接单做好交接。 4.参加手术的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患者安全核查和消毒隔离制度,保障患者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三、术后护理

1.做好术后护理评估,内容: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神志、生命体征情况;疼痛及症状管理、切口引流情况;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安全管理 2.护理措施 向医师及麻醉师了解手术中患者的情况。 术后患者的搬移:尽量平稳,减少振动,注意保护伤口、引流管、输液管,防止滑脱或受污染。 卧位:麻醉未清醒者应有专人守护,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需平卧6小时,当患者麻醉恢复,血压平稳,腹部手术后一般可取半卧位,头颈部及胸部手术后取半卧位或坐位。 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术后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瞳孔、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等。 管道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阻塞,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及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记录。 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有无脱落及感染等情况。若伤口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如出血量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对烦躁、昏迷、小儿需使用约束带;大小便污染敷料后应立即更换;肢体手术应抬高患肢,注意患肢血运情况。 术后营养:术后恢复饮食的时间根据手术的大小及性质决定。 心理护理:祝贺患者手术成功,做好告知与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的心理。

浅谈妇产科腹部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浅谈妇产科腹部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3-07-22T14:39:16.0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5期供稿作者:冉素琴 [导读] 在对各类妇产科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手术治疗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冉素琴(重庆市酉阳县大溪镇中心卫生院 409811)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40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汇总、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的过程中,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而且还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手术围术期护理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243-01 在对各类妇产科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手术治疗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这类手术主要包含了阴道、经阴道手术以及腹部手术。在对妇产科患者行此类手术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而且还必须强化围术期的护理,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以及护理效果,降低其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本研究将对我院妇产科80例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40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她们的年龄为21—45岁,平均年龄为27.6岁,其中有29例患者行剖宫产手术、11例患者行卵巢囊肿切除术。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该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手术室护理。 1.2.2 观察组:该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护理的内容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术前护理 ①术前教育: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一定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来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告知患者手术的注意事项以及必要性,以此来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其治愈的自信心。同时还必须为患者营造出较好的治疗环境,让患者对医院的医疗设施、医疗水平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确保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手术。 ②饮食护理:在对行腹部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饮食调节也是其护理的关键内容之一。尤其是对于需要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更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地措施,按照少食多餐、低膳食纤维、低脂肪、适当能量等原则来对患者的饮食进行适当的控制。 ③基础护理: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度,备皮的时间最好为术前的24小时内,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前一天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阴道冲洗。 (2)术中护理 在对患者行手术治疗前,一定要对室内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且在手术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对手术切口以及缝合的方式进行选择。在对患者的伤口进行缝合时,一定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避免有异物留在患者的体内,且在缝合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缝合的力度,对缝合材料进行进行适当的选择,并做好相应的止血工作。此外,在缝合的过程中,还必须保护好伤口,避免出现感染的情况。 (3)术后护理:①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观察;②根据手术的需要来对患者的体位进行适当的调节;③对患者的切口进行适当的处理。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X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优质护理是一种在传统护理基础上所形成的全新护理理念,它不仅强调了手术过程中的相关护理措施,而且对于术前以及术后的护理也让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该护理方式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广大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认同。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以及对患者的治疗情况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传统的护理,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对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的过程中,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而且还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春花,袁斌.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相关因素的探讨与防护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5):42-43.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直至基本康复,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手术能治疗疾病,但也可能导致并发症和后遗症。患者接受手术,要经历麻醉和手术创伤的刺激,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任何手术都会使患者产生心理和生理负担。因此,围手术期护理旨在为患者提供身心整体护理,增加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使患者以最佳状态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一、术前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合情况、自理能力、心理状况。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等。 3、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 4、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 (二)操作要点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前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项辅助检查。 2、帮助患者了解手术、麻醉相关知识、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 3、向患者说明手术的重要性,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配合方法。 4、做好术前常规准备,如个人卫生、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呼

吸道准备、胃肠道准备、体位训练等。 5、根据手术需要,配合医生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记。 6、做好身份识别制度,以利于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核对。 (三)指导要点 1、呼吸功能训练:根据手术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教会患者有效咳痰,告知患者戒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床上排泄:根据病情,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使用便器排便。 3、体位训练:教会患者自行调整卧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以适应术后体位的变化,根据手术要求训练患者特殊体位,以适应术中和术后特殊体位的要求。 4、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饮食。 5、肢体功能训练:针对手术部位和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 (四)注意事项 1、指导患者及时阅读手术须知。 2、对教育效果需进行评价:患者能否正确复述术前准备相关配合要点,能否正确进行功能训练,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评估患者有无焦虑状态,焦虑是否减轻或消除。 二、术中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根据不同的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间进行手术,并评估 手术间环境和各种仪器设备的情况。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04〕285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 第三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术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器官的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全身感染。 第四条本细则适用于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相关人员。第五条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由医疗机构主管院长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与技术支持,由医务处(部)、药学部门、感染管理部门、护理部、妇产科、感染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共同参与,成立工作协作小组,负责本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管理等工作,确保本细则贯彻落实。 第六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七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第二章预防用药的选择 第八条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孕妇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第九条剖宫产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切口表面以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为主,深部以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厌氧菌为主。 第十条择期剖宫产手术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若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时,如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如前置胎盘)等妊娠并发症、临产后的剖宫产手术、产前多次阴道检查以及存在易发生感染的妊娠合并症;术中如手术时间较长及进行宫腔纱条填塞的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等,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加用甲硝唑或单用头孢西丁。 第十一条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第三章预防用药的给药方法 第十二条预防用药时机,一般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静脉应用抗菌药物。 第十三条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克林霉素、甲硝唑的用法按药品说明书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手术过程和术后4小时,若手术时间持续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 第十五条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有感染高危因素者,术后24小时内可再用1~3次,特殊情况可延长至术后48小时。 第四章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其他措施 第十六条实施剖宫产手术的手术室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第十七条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 第十八条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工作,尽量纠正感染高危因素。 第十九条产妇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备皮。 第二十条严格遵守术中无菌原则,细致操作、彻底止血。不提倡用抗菌药物溶液冲洗盆腔或伤口。 第二十一条尽可能使用单股不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使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皮肤以下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 第三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术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器官的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全身感染。 第四条本细则适用于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五条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由医疗机构主管院长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与技术支持,由医务处(部)、药学部门、感染管理部门、护理部、妇产科、感染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共同参与,成立工作协作小组,负责本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管理等工作,确保本细则贯彻落实。 第六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七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第二章预防用药的选择 第八条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孕妇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第九条剖宫产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切口表面以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为主,深部以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厌氧菌为主。 第十条择期剖宫产手术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若存在感染高

围手术期护理小组完整版

围手术期护理小组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围手术期护理小组计划一.人员结构框架 二.围手术期分期 (或ICU),至病人痊愈回家。而围手术期病人最终治疗是手术,所有 术科病人都将经过手术室手术治疗后方可实施下一步治疗,因此把手术中期作为整个围手术期的重点和关键点,手术室护士也作为围手术期的主要对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目的与意义 围手术期护理目的是加强术前至术后整个诊疗期间患者的身心护理,通过全面评估,充分作好术前准备,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机体功 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设立组长及分组并没有从属关系,旨在相互联系,尤其是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的直接沟通,手术室护士作为关键点和联系点。 四.小组职责与质量指标 1、手术病人安全,首台手术时间管理,接台病人的有效衔接,术前准 备完整性与准确性,外科手消毒执行情况,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沟通与协调等问题。 具体实施如下: 练捷震(组长) 刁丽珍(一组)李红英(二组)王苗苗(三组) 外一 黎彩云(四组) 外二 外三外四 外五五官妇科产科 供应室 ICU

(1)手术室每日将首台手术病人送达时间及手术病人术前准备的情况反馈个手术护理分组,讨论分析并持续改进。 (2)推行手术部位标识制度,确保送达手术室的病人其手术部位正确、文书描述正确。 (3)手术室执行统一标准的外科手消毒液规范,并定期督查执行情况。 (4)各手术推行手术病人安全核查制度并有记录汇报分组,再由分组发送组长汇总。 (5)手术器械使用后一律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及灭菌。 (6)各手术室护理单元协助手术室做好病人信息查对工作。 2、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要求达标率: (1)《手术安全核查》实际执行率100% (2)手术病人正确率(正确的手术病人、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方式)100% (3)手术病人体位摆放正确率100%,压疮发生率为0 (4)无菌物品合格率100% (5)急救物品合格率100% (6)感染控制与措施执行率100% (7)参观制度目标值>95% (8)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 (9)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10)病人、家属、医生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满意度>95%。五.工作职责与要求

围手术期管理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手术管理质量,防范手术风险,结合医院实际和 有关管理制度,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术前管理 1、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度。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 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 查(具体见《术前必备检查目录》和《麻醉和手术前准备的临 床要点》。术前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2、严格落实病历书写和病例讨论制度。所有医疗行为均须如实 记录在病历中,主管医生应做好术前小结。三、四级和特殊手 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特殊手术的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 必须通知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参加。 3、严格落实知情同意制度。手术前术者必须亲自查看病人(邀 请外院人员主刀必须有外院人员亲自查看患者的相关记录), 亲自向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包括病情、治疗方案和替代方案、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并与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 人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并在病历详细记录。 4、严格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科主任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 安排手术。特殊手术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 担任术者。手术室必须严格审核手术申请单,发现未经医务科 批准的特殊手术和院外会诊手术立即通知医务科,并暂缓安排。 5、严格落实特殊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与院外会诊制度。特殊手术(具体定义见特殊手术审批报告制度)、外院会诊手术必须按 要求分别在术前一天递交审批表和外院会诊申请单(均须附术 前讨论记录复印件)。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专家组 一、前言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为使患者快速康复,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优化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风险及死亡风险,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近年来,ERAS理念在全球的应用已逐步拓展至骨科、心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等领域,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目前ERAS理念在国内尚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ERAS路径。在此背景下,普通外科、麻醉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等领域的专家结合文献及ERAS在国内开展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此共识,以进一步规范并促进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下ERAS理念在国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二、术前准备 完善的术前准备可使患者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生理条件,包括术前宣教、营养筛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抗血栓治疗、个体化的血压和血糖控制及相应的管理方案等。 (一)术前宣教 多数患者在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慌与焦虑情绪,担心手术的成功与安全,害怕术中术后的疼痛及并发症,个别患者还会产生严重的紧张、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均会造成不良的应激反应,妨碍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的康复。个体化的宣教是ERAS成功与否的独立预后因素,医护人员应在术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围手术期治疗的相关知识及促进康复的各种建议,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以使患者理解与配合,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二)营养不良的筛查和治疗 营养不良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后因素,筛查与治疗营养不良是术前评估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快速康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欧洲营养与代谢协会建议采用以下指标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重度营养风险:(1)6个月内体重下降10%~15%或更高;(2)患者进食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60%,持续>10 d;(3)体重指数<18.5 kg/m2;(4)清蛋白<30 g/L(无肝肾功能不全)。术前营养支持的方式优先选择经口营养或肠内营养,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设定每日营养目标。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对严重营养不良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调查评分≥5分)进行术前营养支持,可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50%;对于此类患者推荐术前7~10 d行肠内营养治疗;若仍无法满足基本营养需求(<推荐摄入量的60%),推荐术前7~10 d联合肠外营养治疗;而在评分3~4分的患者中,术前营养支持并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或缩短住院时间。 (三)禁食及口服碳水化合物 长时间禁食使患者处于代谢的应激状态,可致胰岛素抵抗,不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无胃肠道动力障碍患者术前6 h禁食固体饮食,术前2 h禁食清流质。若患者无糖尿病史,推荐手术2 h前饮用400 ml含12.5%碳水化合物的饮料,可减缓饥饿、口渴、焦虑情绪,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的发生率。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 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内容:生命体征;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睡眠情况;家庭支持;教 育需求;治疗依从性等。 2. 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以达到患者能认 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对手术要到达的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意外事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3. 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 手术前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 5. 遵医嘱进行术前药物皮试、配血、备皮等。 6. 根据手术种类、方式、部位、范围,术前给予不同的饮食和术前肠道准备。 7. 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锻炼,吸烟者嘱其戒烟,防止或减轻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术 前有肺部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8. 保持病室干净整洁、空气新鲜,减少噪音,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9. 指导患者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适应排便方式的改变。 10. 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 11. 术前一日通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离开病房,等待手术医师、麻醉医生的术前签字和手 术室护士的访视。 12. 术前一日患者因手术紧张而睡眠不佳时,遵医嘱给予安眠药。 13. 术前日洗头、剪指甲、更换清洁衣服,术日晨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患者有发热或女患者月经来潮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14. 嘱患者术前晚禁食禁饮。 手术当日护理 1. 术日晨协助患者更衣,取下义齿、手表、首饰等,将贵重物品交给家属保管。 2. 嘱患者排空小便,必要时上导尿管。 3. 遵医嘱应用术前镇静药物。 4. 准备手术需要的病历、放射线片、CT 片、MRT 片及药物,与手术室护士共同核对,做 好交接。 5.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患者安全核查和消毒隔离制度,保障患者安全,严防差错 事故。 术后护理常规 1. 做好术后护理评估,内容: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神志、 生命体征情况;疼痛及症状管理、伤口引流情况;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安全管理。 2. 向医生及麻醉师了解手术中病人的情况。 3. 术后病人的搬移,尽量平稳,减少振动,注意保护伤口、引流管、输液管,防止管道滑 脱或受污染。 4. 卧位:麻醉未清醒者应有专人守护,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硬膜外麻醉病人术后平卧 6小时,当病人麻醉恢复,血压平稳,腹部手术后一般可取半卧位,头颈部及胸部手术后取半卧位或坐位。 5. 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 抢救与治疗。 6. 管道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阻塞,妥善固 定防止脱落,及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记录。 7. 观察手术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有无脱落及感染等情况。保持伤口部位的清洁干燥。 8.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9. 术后恢复饮食的时间根据手术的大小及性质决定。 10. 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液治疗。 11. 定时翻身,观察受压部位皮肤,防止压疮的发生。 12. 心理护理:做好告知与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紧张的心理。 13. 疼痛的护理:有效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止痛治疗。

外妇科围手术期管理

外妇科围手术期管理 术后的基本要求: ①体位:术后选择患者舒适及利于活动且不影响手术效果的体位,全麻术后而患者尚未清醒时应去枕平卧,头转向一侧。蛛网膜下腔麻醉应平卧12小时,以防脑脊液外渗致头痛。休克患者以平卧位或下肢抬高20。,腹部术后常用半卧位以减小腹壁张力。 ②保持各种管道畅通及掌握引流物拔出的时间:留置的各种引流管应保持引流通畅,避免管道扭曲,阻塞,并妥善固定于床边,站立时应将固定的引流管松开,并用别针别在患者上衣下缘或裤子上,并注意观察引流的量、T性质,准确记录。引流物拔出时间:孚L胶片术后1 ~ 2天,烟卷术后2?5天,引流管根据引流液多少而决定时间如t管留置曰4天等。 ③术后饮食时间:局麻手术如无特殊不适,手术后可进饮食;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术后肛门排气后,可进饮,如无不适可进流质、 正常饮食。全麻患者清醒后胃肠反应消失即可进食。而胃肠手术患者一般需禁食24?48小时,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逐步恢复饮食,一般术后5?6天进半流质,7?9天恢复普通饮食。但避免使用奶类及糖类产气食物,以免引起腹胀,术后的合理进食,对手术创伤的恢复极为重要,可提高病人的抵抗力,有利于患者康复。

④及早下床活动:在病情、患者身体状况允许时及早下床活动,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防止发生肠梗阻及肠黏连;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减少下肢静脉炎,促进身体康复。 术后正常生理反应: ①疼痛:术后24小时内最为剧烈,2 ~3天后疼痛明显减轻,尽量不使用止痛药。 ②发热:术后3天发热是常见的症状,升高幅度在1.0C左右,一般w 38 C。 ③胃肠反应:恶心、呕吐、呃逆多为麻醉反应,或术中刺激所致。 ④腹胀:术后短期内肠蠕动末恢复所致,若病情允许,可及早进行翻身、活动下肢等,及早下床活动。 ⑤尿潴留:可采取听流水声,轻轻按摩下腹部,热敷下腹部等方法,刺激膀胱括约肌收缩引起排尿反射,病情允许时,可坐起或站立排尿,如术后6?8小时尚未排尿,应留置尿管1?2天。 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切口感染: 原因:有无菌技术不严、操作技巧不当如止血不彻底或渗出物污 染。

外科围手术期病人常见护理诊断

外科围手术期病人常见护理诊断(问题)及护理措施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焦虑。(2)活动无耐力。(3)疼痛。(4)低效型呼吸型态。(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6)潜在并发症--术后休克。(7)潜在并发症--术后尿潴留。(8)知识缺乏--疾病与手术相关的知识。 1.焦虑 (1)相关因素:①麻醉。②对手术的目的、程序不了解。 ③对手术结果的担忧④环境的改变。 (2)期望目标:①病人能说出引起焦虑的原因及表现。②焦虑的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消失。③病人能运用有效的应付焦虑的技巧。 (3)护理措施: 1)给病人介绍病室环境、同室病友、负责医生、护士长及责任护士,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 2)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休息环境,使之感到心情舒畅。 3)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病人焦虑原因。 4)耐心向病人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术前处置程序及意义,提供病人期望了解的信息。 5)介绍病人结识同类手术的康复病人,通过“现身说法”,减轻病人焦虑。 6)若病人表现愤怒时,除过激行为外,不必加以限制。

7)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8)指导病人运用合适的放松机制减轻焦虑,如放松疗法。具体步骤为:①深呼吸:引导病人做慢而深的呼吸②渐进性放松: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闭目,护士用缓和的声音指导病人每处有意识的肌肉收缩5秒,而后放松5秒,放松顺序为脚趾→脚→小腿→臀部→背部→双手→前臂→上臂→肩 →颈部→面部。全部结束后,安静15分钟。 2.活动无耐力 (1)相关因素:①手术。②长期卧床。③营养不良。④虚弱。(2)期望目标:①病人活动耐力逐渐增强。②病人活动无耐力表现症状减轻或消失。 (3)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日常活动方式、活动程序。 2)与病人共同商讨制定活动计划,按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病人耐受程度为标准增加活动量。 3)教会病人对活动反应的自我监测。①测量休息时的脉搏。 ②在活动后和活动中即刻测量脉搏。③活动后3min测脉率。 ④出现下列情况,应停止活动并报告医护人员:活动中脉搏减弱;脉搏每分钟>112次及不规律;活动后3分钟脉率比休息时快6次以上;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感到疲劳等。 4)把用物放在病人伸手可及之处。 5)维持病人良好的营养状态,遵医嘱合理静脉补充营养,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第八章围手术期护理(参考《临床实践指南》) 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直至基本康复,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手术能治疗疾病,但也可能导致并发症和后遗症。患者接受手术,要经历麻醉和手术创伤的刺激,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任何手术都会使患者产生心理和生理负担。因此,围手术期护理旨在为患者提供身心整体护理,增加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使患者以最佳状态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一、术前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合情况、自理能力、心理状况。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等。 3.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 4.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 (二)操作要点。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前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项辅助检查。 2.帮助患者了解手术、麻醉相关知识:可利用图片资料、宣传手册、录音、录像或小讲课等多种形式介绍有关知识,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 3.向患者说明手术的重要性,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配合方法。 4.做好术前常规准备,如个人卫生、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呼吸道准备、胃肠道准备、体位训练等。 5.根据手术需要,配合医生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记。 6.做好身份识别标志,以利于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核对。 (三)指导要点。 1.呼吸功能训练:根据手术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教会患者有效咳痰,告知患者戒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床上排泄:根据病情,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使用便器排便。 3.体位训练:教会患者自行调整卧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以适应术后体位的变化;根据手术要求训练患者特殊体位,以适应术中和术后特殊体位的要求。 4.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饮食。 5.肢体功能训练:针对手术部位和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 (四)注意事项。 1.指导患者及家属阅读手术须知。 2.对教育效果需进行评价:患者能否正确复述术前准备相关配合要点,能否正确进行功能训练;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评估患者有无焦虑状态,焦虑是否减轻或消除。

妇产科围手术期管理的新举措

妇产科确保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的新举措 (一)手术前管理 1.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师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准备输血的病人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HCV、H1V、梅毒抗体)。 2.手术前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里详细记录。 3.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中等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副)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 4.手术医师确认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重大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上报医务科备案。 5.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6.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二)手术当日管理

1.手术人员要在麻醉前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病人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2.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查的要求执行。 3.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手术中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须请示上级医师。 4.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 5.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者或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科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 6.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手术室专人及时送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 7.凡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要严肃认真地执行各项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 (三)手术后管理 1.手术结束后,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交待(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应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完成。

妇科腹式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妇科腹部手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评估 1、评估患者患者的的一般情况: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精神、心理、营养、末次月经时间、 生命体征等。 2、评估患者重要脏器功能情况,如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和出凝血机制等。 3、评估患者既往身体情况,如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4、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及精神紧张程度。 5、评估此次发病的诱因、主要症状和体征等。 6、查看术前相关检查与检验结果。 7、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等高危因素等。 二、术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如有效咳嗽、床上翻身、便器的使用、肢体运动等方法。 2、术前1天测量体温、脉搏、呼吸4次,遵医嘱配血、备血、皮试并记录。体温超过37.5 ℃、月经来潮等应报告医生。 3、术前1天半流饮食,晚上10时后禁食、禁饮。 4、术前晚8时遵医嘱给予灌肠或清洁灌肠。 5、手术备皮范围遵医嘱,注意清洁脐部,病人沐浴(急诊除外),修剪指甲,洗去指甲油。 6、用0.05%碘伏阴道灌洗或坐浴,每日1次,至少3天。术日用碘伏消毒液擦洗宫颈、阴道, 尤其注意阴道后穹窿处,子宫切除者应用棉球擦干,并用1%龙胆紫涂抹宫颈及后穹窿部。 7、遵医嘱术前晚给予镇静药。 8、术日遵医嘱留置导尿,术前半小时肌注鲁米那钠和止血敏及围手术期用药等。 9、病人送手术室前检查患者是否将假牙、饰品、眼镜等脱掉并交家属保管,查床号、姓名、 住院号及术前准备情况,将围手术期用药及病历随病人送手术室并记录。 10、护送进手术室,与护士交班。 11、根据手术种类准备麻醉床。 三、术后评估 1、麻醉恢复情况。 2、身体重要脏器的功能。 3、伤口及引流情况。 4、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脱落等高危因素等。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发表时间:2011-06-14T17:38:08.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3期供稿作者:方永利[导读] 目的应用安全管理降低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方永利(河南省林州市中医院骨科河南林州 456550)【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3-0322-01 【摘要】目的应用安全管理降低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针对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隐患,通过护理组织管理和业务技术管理,加强骨科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管理。结果试验组发生围手术期护理不良事件0例,对照组发生围手术期护理不良事件1例,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是病人能否安全康复出院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控制 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减少护患矛盾和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住院病人满意度。 【关键词】骨科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法律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骨科患者常有病情危急、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等表现,容易发生意外,具有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为减少护理缺陷和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本文对骨科围手术期安全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骨科围手术期患者304例,其中男170例,女134例,年龄18-78岁,平均43.5±8.78岁,既往无精神疾患,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2人,其中试验组男85例,女67例,对照组男85例,女67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 1.2.2 试验组除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外,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由护士长及质控护士定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安全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或杜绝护理缺陷。①规范、熟练操作技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认真、熟练地履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严谨性。②注重护患沟通,加强语言修养,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③加强医护沟通,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④重视护士继续教育,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⑤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完善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并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做到主观的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可能,保持记录客观性和一致性[2]。 1.3 评价指标(1)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情况比较:从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情况、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情况统计2组数据。(2)患者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从患者的投诉、护理缺陷申报、护士纠纷处理三方面统计2组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 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积极配合治疗情况对照组积极配合治疗患者133例(87.50%),试验组为148例(97.37%)。2组积极配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P<0.05)。 2.2 2组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对照组护理意外和纠纷发生率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本研究表明确保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3.1 骨科患者常由于突遇意外伤害,病人往往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可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各种心理反应,此时护士应保持镇静,紧张有序的救护活动本身就会使病人产生一种心理安慰和信任。同时应关怀、安慰病人,保持镇静,采取积极态度配合医务人员的救护。对于患者家属,应客观地介绍病情,取得家属的合作与理解。 3.2 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倡导安全文化,增强安全管理理念临床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候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甚至发生医疗纠纷。本研究结果表明,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强化对低年资护士业务技术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加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有助于杜绝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3.3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临床活动中,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医务人员,要注意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防范护理差错,减少护理意外与纠纷,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主编.现代护理管理学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廖蜀宜.临床护士对护理记录认识状况调查.护理研究,2002,16:6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