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发展史

电机发展史
电机发展史

ai8904072009-10-06 09:05:59

电机发展历史

蒸汽机启动了18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电机又引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20世纪下半叶的信息技术引发了第三次产业革命,使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时代转变;推动了新一代高性能电机驱动系统与伺服系统的研究与发展。

21 世纪伊始,世界汽车工业又站在了革命的门槛上。虽然,汽车工业是推动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动力;然而,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愈烈和能源消耗过多两大问题。而对于我国日益扩大的汽车市场,这种危机就更明显。据了解,2000年我国进口汽油7000万吨,预计2010年后将超过1亿吨,相当于科威特一年的总产量。目前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有7个在中国,而国家环保中心预测,2010年汽车尾气排放量将占空气污染源的64%。虽然,加剧使用传统内燃机技术发展汽车工业,将会给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造成巨大的影响。为此,国家科技部启动了十五“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

高密度、高效率、宽调速的车辆牵引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既是电动汽车的心脏又是电动汽车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已被列为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共性关键技术课题。20世纪80年代前,几乎所有的车辆牵引电机均为直流电机,这是因为直流牵引电机具有起步加速牵引力大,控制系统较简单等优点。直流电机的缺点是有机械换向器,当在高速大负载下运行时,换向器表面会产生火花,所以电机的运转不能太高。由于直流电机的换向器需保养,又不适合高速运转,除小型车外,目前一般已不采用。

近十年来,主要发展交流异步电机和无刷永磁电机系统。与原有的直流牵引电机系统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其突出优点是体积小,质量轻(其比质量为)、效率高、基本免维护、调速范围广。其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下。

1.异步电机驱动系统

异步电机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成本低廉、运行可靠,低转矩脉动,低噪声,不需要位置传感器,转速极限高。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调速技术比较成熟,使得异步电机驱动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被较早应用于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目前仍然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主流产品(尤其在美国),

但已被其它新型无刷永磁牵引电机驱动系统逐步取代。

最大缺点是驱动电路复杂,成本高;相对永磁电机而言,异步电机效率和功率密度偏低。

2.无刷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

无刷永磁同步电机可采用圆柱形径向磁场结构或盘式轴向磁场结构,由于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和效率以及宽广的调速范围,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电动车辆牵引电机中是强有力的竞争者,已在国内外多种电动车辆中获得应用。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也称为混合式永磁磁阻电机。该电机在永磁转矩的基础上迭加了磁阻转矩,磁阻转矩的存在有助于提高电机的过载能力和功率密度,而且易于弱磁调速,扩大恒功率范围运行。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设计理论正在不断完善和继续深入,该机结构灵活,设计自由度大,有望得到高性能,适合用作电动汽车高效、高密度、宽调速牵引驱动。这些引起了各大汽车公司同行们的关注,特别是获得了日本汽车公司同行的青睐。当前,美国汽车公司同行在新车型设计中主要采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表面凸出式永磁同步电机也称为永磁转矩电机,相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而言,其弱磁调速范围小,功率密度低。该结构电机动态响应快,并可望得到低转矩脉动,适合用作汽车的电子伺服驱动,如汽车电子动力方向盘的伺服电机。

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也是当前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研究的一个热点,将成为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发展趋势之一,具有潜在的竞争优势。

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低速时常采用矢量控制,高速时用弱磁控制。

3.新一代牵引电机驱动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问世后,打破了传统的电机设计理论和正弦波电压源供电方式;并随着磁阻电机,永磁电机、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交流电机驱动系统设计进入一个新的黄金时代;新的电机拓朴结构与控制方式层出不究,推出了新一代机电一体化电机驱动系统迅猛发展。高密度、高效率、轻量化、低成本、宽调速牵引电机驱动系统已成为各国研究和开发的主要热点之一。

SRD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电机结构紧凑牢固,适合于高速运行,并且驱动电路简单成本低、性能可靠,在宽广的转速范围内效率都比较高,而且可以方便地实现四象限控制。这些特点使SRD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很适合电动车辆的各种工况下运行,是电动车辆中极具有潜力的机种。SRD的最大特点是转矩脉动大,噪声大;此外,相对永磁电机而言,功率密度和效率偏低;另一个缺点是要使用位置传感器,增加了结构复杂性,降低了可靠性。因此无传感器的SRD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永磁式开关磁阻电机也称为双凸极永磁电机,永磁式开关磁阻电机可采用圆柱形径向磁场结构、盘式轴向磁场结构和环形横向磁场结构。该电机在磁阻转矩的基础上迭加了永磁转矩,永磁转矩的存在有助于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和减小转矩脉动,以利于它在电动车辆驱动系统中应用。

转子磁极分割型混合励磁结构同步电机这一概念一提出就引起国际电工界和各大汽车公司研发中心的极大关注。转子磁极分割型混合励磁结构同步电机具有磁场控制能力,类似直流电机的低速助磁控制和高速弱磁控制,符合电动车辆牵引电机低速大力矩和恒功率宽调速的需求。目前该电机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电机的机理和设计理论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完善,作为假选的电动车辆牵引电机具有较强的潜在的竞争优势。

此外,正在研发的热点课题还有:

具有磁场控制能力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

车轮电机驱动系统;

动力传动一体化部件(电机、减速齿轮、传动轴);

双馈电异步电机驱动系统和双馈电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

4.下一代汽车电子伺服系统及其车用伺服电机

1993年美国能源部、商务部、贸易部、国防部、环保局、宇航局、国家科学基金会七个政府部门下美国三个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建立了新一代车辆伙伴关系(PNGV,Partnership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Vehicles),目标是开发新一代机动车技术,以增强美国汽车工业的实力。1998年至2002年期间,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

SF)资助美国国家电力电子中心(由美国 Virginia和美国Wisconsin等四所大学组建)研发车辆电子动力驱动系统、电子伺服控制系统和各种车辆专用IC模块,提高汽车电子电气部件的可靠性,降低其成本和抢占车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制高点,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线控的汽车电子伺服系统(X-by-wire)在未来将是十分重要的技术,该技术可将各种独立的系统(如转向、制动、悬挂等)集成到一起由计算机调控,使汽车的操纵性、安全性以及汽车的总体结构大大改善,设计的灵活度也大大增加。目前,电子动力方向盘和线控刹车已经在一些欧洲车型上被采用,在这个系统中已经削减了相当多的机械部件,如液压泵等。汽车电子伺服技术是具有革命性的技术,随着这个技术的使用,许多传统的机械部件将会在未来的汽车上消失,而越来越多的车用伺服电机将出现在未来的汽车上。

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一美国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预计,在未来的3-5年内全世界的汽车将逐步采用电子伺服驱动系统,如电子动力方向盘和线控刹车伺服驱动系统。目前,美国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年产300万台以上的电子动力方向盘的交流伺服电机合作伙伴。

直流电机发展历史.doc

1 发展历史 直流马达(directcurrent,DCmotor)可以说是最早发明能将电力转换为机械功率的电动机,它可追溯到Michael Faraday所发明的碟型马达。法拉第(Faraday)的原始设计其后经由迅速的改良,到了1880年代已成为主要的电力机械能转换装置,但之后由于交流电的发展,而发明了感应马达与同步马达,直流马达的重要性亦随之降低。直到约1960年,由于SCR (单向可控硅)的发明、磁铁材料、碳刷、绝缘材料的改良,以及变速控制的需求日益增加,再加上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直流马达驱动系统再次得到了发展的契机,到了1980年直流伺服驱动系统成为自动化工业与精密加工的关键技术。 扭矩与功率 将力施于一可旋转之连杆,则此连杆将会旋转,扭矩即为造成此一旋转运动之力,定义为: (2.1) (2.2) (2.3) 如果扭矩固定不变,则

图2.1扭矩(torque)、功(work)与功率(power)牛顿定律(Newton's Law)

磁场之产生 在变压器、马达与发电机的运作过程中,能量常由一种型式转换为另一种型式,这种转换过程的基本机制即在于电磁场(electro-mechanical field)。 电场的变化在适当的情况下将造成感应的磁场,反之亦然,因而在电磁的交互作用中达到能量转换的目的。一个变化的磁场在其切割的线圈上将产生感应电压,这是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一根载有电流的导线如置于磁场中,则将感应一力施于其上,这是马达运转的基本原理。一根在磁场中移动的导线则将在导线上产生感应电压,这是发电机运转的基本原理。

安培定律 (2.4) 载有电流的导线会在其周围形成磁场,其关系即为(2.4)所示的安培定律,其中H为由净电流I net所造成的磁场强度(magneticfieldintensity),单位为ampere-turns/meter。 (2.5) 其中H为磁场强度向量H的大小,由此可计算出H为 (2.6) 。 (2.7) 称之为导磁性材料的导磁率(permeability)。

电机发展历史及趋势

电 机及 发未 展来 历趋 史势 班级:水动0901班学号:200981250220 姓名:马学

电机发展历史及未来趋势 【摘要】本文对电机的发展历史及未来做简要分析,结合电机发展特点,对未来的趋势进行预测和构想。 1.电机发展历史 1949年全国总装机184.83万千瓦,全国仅有为数不多的电机修理厂;1958年上海电机厂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双水内冷发电机(汪耕院士);1999年中科院电工所(顾国彪院士1958年开始 研究)东方电机厂(饶芳权院士)合作用蒸发冷却改装成功李家峡 400MW 水轮发电机的4 号 发电机;2003年已达3.9亿千瓦,为1949年的211倍,形成了以上海,哈尔滨及四川东方三大发电设备制造集团为骨干的制造企业群.但人均装机容量不到0.3千瓦,我国年人均用电量仅相当于世界水平的 1/3 . 我国中小型电机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有300多家,生产的电机产品有300多个系列.近l 500个品种。1997年我国中小型电机产量约为25 288MW,1998年约为42 505MW,1999年约为42 O00MW。电动机出口量约l为7 O00MW。可以看出1998年较1997年电机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到I999年电机产量略有下降,企业负债持续攀升.效益不断下滑,行业整体形势有所下降。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国家宏现政策的调整以及市场需求的推动,我国电机产品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转移,出口产品结构也逐步趋向于市场化和台理化。我国300多个中、小型电机企业大

多集中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的企业寥寥无几,在国家开发西部的大好机遇里对电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机会。另外我国加入WTO后可将国内一部分富裕的电机生产能力转移到国外击,也是发展的一条出路。在国际市场上,电机是机电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年的贸易额约35亿美元中、小型电机行业单机出口产品主要为交流电动机、交流发电机及直流电动机。目前我国常年为出口生产的厂家达40家左右,出口的地区及国家达60多个,主要分布情况是东南亚最多,其次是欧洲及美国、日奉、加拿大等国。据中、小电机行业近80个企业调查.产品出口产量为1996年3 917.4MW,1 9 9 7年4 6 3 8MW 、1 9 9 8年4456MW。据海关统计:中、小型电机出口量为1996年3 768MW 、1997年4 532~1W、1998年6 721MW 和1999年7 O00MW。中.小型电机出门产量占当午辛年产量的10%左右,大约创汇分别为1.I4亿美元、1.56亿美元、1.85亿美元和2.2亿美元。约占世界贸易额的3%~5%,份额很小。由此可以看到中、小型电机的发展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 据统计,我国电机耗电占全国耗电量的60%以上,其中小型三相异步电机耗电约占35%,所以在我国开发推广高效电机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也符合国际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已具备了生产高效电机的技术条件,但由于市场条件不够成熟,产量和市场容量都较小。1999年高效电机国内市场占有率仅2%,2000年为4.7%;2001年也只有6.5%,其中70%以上为出口。

直流无刷风扇电机的优点及前景

直流无刷风扇电机的优 点及前景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直流无刷风扇电机的优点及前景 无刷直流电动机是一种没有机械换向器和电刷的直流电动机,它采用电子换向装置,从而克服了一般直流电机存在的有换向火花、可靠性差、噪声大、对无线电干扰等弱点。它既有一般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和调节性,又具有调速范围宽、体积小、启动迅速、运行可靠、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 汽车发动机冷却风扇无刷直流电机的优点及基本工作原理,对比分析了内、外转子结构的优缺点,不同转子结构的特点,定、转子铁心和永磁体材料的选择. 近年来,随着永磁新材料、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传统冷却风扇永磁有刷直流电机相比,无刷电机不仅具有良好的调速与启动特性、控制性能好、运行平稳、应用场合广泛等优点,而且还具有寿命长、效率高、性能稳定、可靠性高、无换向火花、机械噪声低、机械磨损小、力辉电机发热量小等有刷电机无法比拟的优点。 针对无传感器直流无刷风扇电机开环控制的不稳定性和转速闭环控制的相位偏差,首先从直流无刷风扇电机的数学模型及反电势过零点检测方法出发,阐述了由外部PWM驱动的开环控制和转速闭环控制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电流反馈的无传感器直流无刷风扇电机控制系统。最后借助软件进行了建模与仿真,验证了新型控制系统的可行性。

无刷直流电动机是采用半导体开关器件来实现电子换向的,即用电子开关器件代替传统的接触式换向器和电刷。它具有可靠性高、无换向火花、机械噪声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档录音座、录像机、电子仪器及自动化办公设备中。 无刷直流电动机由永磁体转子、多极绕组定子、位置传感器等组成。位置传感按转子位置的变化,沿着一定次序对定子绕组的电流进行换流(即检测转子磁极相对定子绕组的位置,并在确定的位置处产生位置传感信号,经信号转换电路处理后去控制功率开关电路,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绕组电流切换)。定子绕组的工作电压由位置传感器输出控制的电子开关电路提供。

电机发展历史年鉴电子教案

电机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直流电机;(2)交流电机;(3)控制电机;(4)特种电机。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Oersted)发现了电流在磁场中受机械力的作用,即电流的磁效应。 182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Faraday)总结了载流导体在磁场内受力并发生机械运动的现象,法拉第的试验模型可以认为是现代直流电动机的雏形。 1824年,阿拉果(Arago)发现了旋转磁场,为交流感应电动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当时阿拉果(Arago)转动一个悬挂着的磁针,在磁针外围环绕一个金属圆环,以研究磁针旋转时圆环所起的阻尼作用,这就是首次利用机械力所产生的旋转磁场。 1825年,发现了阿拉果旋转现象,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利用外绕金属圆环的旋转,阿拉果使悬挂的磁针得到一定的偏转,这个现象实质上就是以后多相感应电动机的工作基础。 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并发明了单极直流电机。 1832年,人们知道了单相交流发电机。由于生产上没什么需要,加上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人们对交流电还不很了解,所以交流电机实质上没什么发展。 1833年,法国发明家皮克西(Pixii)制成了第一台旋转磁极式直流发电机,主要利用了磁铁和线圈之间的相对运动和一个换向装置,这就是现代直流发电机的雏形。楞次已经证明了电机的可逆原理。 1833~1836年,美国人奥蒂斯设计和制造了第一台ARBOR步进电机生产率为35米3/时。 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Якоби)设计并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直流电动机,该电动机有15瓦,由一组静止的磁极和一组可以转动的磁极组成;依靠两组磁极之间的电磁力和换向器的换向作用,得到了连续的旋转运动。 1838年,雅可比把改进的直流电动机装在一条小船上。 1850年,美国发明家佩奇(Page)制造了一台10马力的直流电动机,用来驱动有轨电车。 1851年,辛斯坦得首先提出(1863年再次由华尔德提出)电流代替永磁来励磁,使磁场得以初步加强。由希奥尔特首先提出(1866~1867年再次由华尔德和西门子提出)用蓄电池他励发展到自励,最终地解决了加强励磁的问题。 1857年,英国电学家惠斯通(Wheatstone)发明了用伏打电池励磁的发电机。

交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要点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课程综合训练 ——交、直流电动机调速技术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家琪16115746 班级:越崎学院11-3班

交直流电机调速技术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家琪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摘录了国外相关文献对电机调速技术发展的资料,并结合作者本人的本科学习经验整理收录,对于交直流电机调速技术的发展作了扼要的介绍,对于本科阶段理解与掌握电机拖动调速技术有着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原理、调速技术、历史、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能源永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是和能源的获取变换利用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电能的生产和利用更涉及机械能与电能两种形态能量之间的转换,电机作为机电能量转换的设备所处位置关键,使得电机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能源的有效变换和利用以及能源的开发和节约。而电机调速技术正是实现电机在工农业生产各领域展拳脚的前提保证。现代工业生产中有两种情况需要实现电机的速度控制: (1)满足运动及生产工艺要求。如对于电动车辆则要求低速恒转矩,高速恒功率;对于电梯机床纺织造纸等传动,特别是轧钢设备则要求正转反转电动制动四象限运行。这是高性能调速技术的应用场合。 (2)实现调速节能。主要针对拖动风机水泵的电机,过去电机恒速运行,依靠挡板或阀门调节风量或流量,致使大量能量耗费在挡板阀门上。采用调节速度方式调节流量时,电机输入功率大大减少,产生高达20%-30% 的节能效果。这是一般性能调速技术的重要应用场合。 一、直流电机调速技术 1.简介 按照电机类型的不同,电机的速度控制可区分为直流调速和交流调速。直流调速即对直流电动机的速度控制。由于直流电动机中产生转矩的两个要素-电枢电流和励磁磁通相互间没有耦合,并可通过相应电流分别控制,因此直流电动机调速时易获得良好的控制性能及快速的动态响应,在变速传动领域中过去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由于直流电机需要设置机械换向器和电刷,因此直流调速存在固有的结构性缺陷:机械换向器结构复杂,成本增加,同时机械强度低,电刷容易磨损,需要经常维护,影响运行可靠性。由于运行中电刷易产生火花,限制了使用场合,不能用于化工矿山炼油厂等有粉尘腐蚀易燃易爆物质或气体的恶劣环境。由于存在换向问题,难于制造大容量高转速及高电压直流电机,其极限容量与转速乘积被限制在1000000kw.r/min,使得目前3000r/min左右的高速直流电动机。最大容量只能达到(400-500)kw;低速直流电动机也只能到几千千瓦,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工业生产向高速大容量化发展的需要。 直流电动机一般可分为电磁式和永磁式,电磁式电动机除了必须给电枢绕组外接直流电

关于成立年产xx台直流电动机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关于成立年产xx台直流电动机公司 可行性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报告摘要说明 直流电动机是将直流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电动机。因其良好的调速性 能而在电力拖动中得到广泛应用。直流电动机按励磁方式分为永磁、他励 和自励3类,其中自励又分为并励、串励和复励3种。 xxx科技发展公司由xxx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 司出资1340.0万元,占公司股份74%;B公司出资470.0万元,占公 司股份26%。 xxx科技发展公司以直流电动机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 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科技发展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科技发展公司计划总投资17641.8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 资13505.97万元,占总投资的76.56%;流动资金4135.90万元,占总投资的23.44%。 根据规划,xxx科技发展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35929.00万元,总成本费用27472.45万元,税金及附加342.82万元,利润总额8456.55万元,利税总额9965.79万元,税后净利润6342.41万元,纳税总额3623.38万元,投资利润率47.93%,投资利税率

56.49%,投资回报率35.95%,全部投资回收期4.28年,提供就业职位649个。 电机(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在电路中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 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目前最常用的是,利用热能、水能等推动发电机转子来发电。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发展现状

. ..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发展现状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发展现状:无刷电动机的诞生标志是1955年美国D.Harrison等人首次申请了用晶体管换相电路代替机械电刷的专利。而电子换相的无刷直流电动机真正进入实用阶段,是在1978年的MAC经典无刷直流电动机及其驱动器的推出。之后,国际上对无刷直流电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研制成方波无刷电机和正弦波直流无刷电机。20多年以来,随着永磁新材料、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特别是大功率开关器件的发展,无刷电动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刷直流电动机已经不是专指具有电子换相的直流电机,而是泛指具有有刷直流电动机外部特性的电子换相电机。 直流电动机以其优良的转矩特性在运动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普通的直流电动机由于需要机械换相和电刷,可靠性差,需要经常维护;换相时产生电磁干扰,噪声大,影响了直流电动机在控制系统中的进一步应用。为了克服机械换相带来的缺点,以电子换相取代机械换相的无刷电机应运而生。1955年美国D.Harrison等人首次申请了用晶体管换相电路代替机械电刷的专利,标志着现代无刷电动机的诞生。而电子换相的无刷直流电动机真正进入实用阶段,是在1978年的MAC经典无刷直流电动机及其驱动器的推出。之后,国际上对无刷直流电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研制成方波无刷电机和正弦波直流无刷电机。20多年以来,随着永磁新材料、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特别是大功率开关器件的发展,无刷电动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刷直流电动机已经不是专指具有电子换相的直流电机,而是泛指具有有刷直流电动机外部特性的电子换相电机。 无刷直流电动机不仅保持了传统直流电动机良好的动、静态调速特性,且结构简单、运行可*、易于控制。其应用从最初的军事工业,向航空航天、医疗、信息、家电以及工业自动化领域迅速发展。 在结构上,与有刷直流电动机不同,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作为电枢,励磁绕组由永磁材料所取代。按照流入电枢绕组的电流波形的不同,直流无刷电动机可分为方波直流电动机(BLDCM)和正弦波直流电动机(PMSM),BLDCM用电子换相取代了原直流电动机的机械换相,由永磁材料做转子,省去了电刷;而PMSM则是用永磁材料取代同步电动机转子中的励磁绕组,省去了励磁绕组、滑环和电刷。在相同的条件下,驱动电路要获得方波比较容易,且控制简单,因而BLDCM的应用较PMSM要广泛的多。 无刷直流电动机一般由电子换相电路、转子位置检测电路和电动机本体三部分组成,电子换相电路一般由控制部分和驱动部分组成,而对转子位置的检测一般用位置传感器来完成。工作时,控制器根据位置传感器测得的电机转子位置有序的触发驱动电路中的各个功率管,进行有序换流,以驱动直流电动机。

电机的历史与未来发展--

摘要 在现代社会中,电能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在电能的生产、输送和使用等方面,电机起着重要的作用。从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开始,到现在21世纪10年代,电机的发展已经经过了近200年的历史。从最初的直流电机到现在大热的超声电机,随着科学的进步,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电机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遍及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在电机方面起步比西方国家晚了100年,但研究发展速度很快,很多企业和高校也都有自己新的研究技术,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在逐渐缩短。未来,相信电机的应用和发展将会更加环保,更加智能。 关键词:电机、历史、发展、中国电机发展、未来

1、电机的简介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主要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和电动机等类型。发电机是将其他形式的 能源转换成电能的机械设备,电动机将电能转换成为机械能,用来驱动 各种用途的生产机械。 在自然界各种能源中,电能具有大规模集中生产、远距离经济传输、智能化自动控制的突出特点,它不但成为人类生产和活动的主要能源,而且对近代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相呼应,作为电能生产、传输、使用和电能特性变化的核心装备,电机在现代社会所有行业和部门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纵观电机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用要求不断提高,结构类型不断增多,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特别是近30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超导技术的重大突破和新原理;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推动,电机发展更是呈现出勃勃生机,其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2、电机的历史 2.1直流电机发展史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 随后安培通过总结电流在磁场中所受机械力的情况建立了安培定律 1821 年 9 月法拉第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永久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运动,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机 1822年,法国的阿拉戈.盖.吕萨克发明电磁铁,即用电流通过绕线的方法使其中铁块磁化。 1829年,美国电学家亨利对斯特金电磁铁装置进行了一些革新,绝缘导线代替裸铜导线,就大大提高了把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能力。 1826年德国G.S.欧姆提出电路实验定律――欧姆定律。 1831 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之后不久,他又利用电磁感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

直流电动机的发展与应用

直流电动机的应用与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工程系哈尔滨150001) 摘要:直流电动机以其优良的转矩特性在运动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诞生以来经过多年的改进和完善,已经产生了多种类型、具有不同特点的直流电动机,在工业生产与日常生活中产生了重要作用。 1.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A是正电位,B是负电位,在N极范围内的导体ab中的电流是从a流向b,在S极范围内的导体cd中的电流是从c流向d。ab和cd两导体都要受到电磁力Fde的作用。根据磁场方向和导体中的电流方向,利用电动机左手定则判断,ab边受力的方向是向左,而cd 边则是向右。由于磁场是均匀的,导体中流过的又是相同的电流,所以,ab边和cd边所受电磁力的大小相等。这样,线圈上就受到了电磁力的作用而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了。当线圈转到磁极的中性面上时,线圈中的电流等于零,电磁力等于零,但是由于惯性的作用,线圈继续转动。线圈转过半周后,虽然ab与cd的位置调换了,ab边转到S 极范围内,cd边转到N极范围内,但是,由于换向片和电刷的作用,转到N极下的cd边中电流方向也变了,是从d流向c,在S极下的ab边中的电流则是从b流向a。因此,电磁力Fdc的方向仍然不变,线圈仍然受力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见,分别处在N、S极范围内的导体中的电流方向总是不变的,因此,线圈两个边的受力方向也不变,这样,线圈就可以按照受力方向不停的旋转了,通过齿轮或皮带等机构的传动,便可以带动其它工作机械。要使线圈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关键问题是当导体从一个磁极范围内转到另一个异性磁极范围内

时(也就是导体经过中性面后),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也要同时改变。换向器和电刷就是完成这个任务的装置。在直流发电机中,换向器和电刷的任务是把线圈中的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向外输出;而在直流电动机中,则用换向器和电刷把输入的直流电变为线圈中的交流电。可见,换向器和电刷是直流电机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性部件。当然,在实际的直流电动机中,也不只有一个线圈,而是有许多个线圈牢固地嵌在转子铁芯槽中,当导体中通过电流、在磁场中因受力而转动,就带动整个转子旋转。这就是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直流电动机的应用 直流电机的结构应由定子和转子两大部分组成。直流电机运行时静止不动的部分称为定子,定子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磁场,由机座、主磁极、换向极、端盖、轴承和电刷装置等组成。运行时转动的部分称为转子,其主要作用是产生电磁转矩和感应电动势,是直流电机进行能量转换的枢纽,所以通常又称为电枢,由转轴、电枢铁心、电枢绕组、换向器和风扇等组成。 直流电动机应用广泛。使用最广的就是直流电动工具。直流电动工具是一种运用小容量直流电动机或电磁铁,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工作头的手持式或可移式的机械化工具。世界上第一台直流电动工具是1894年制造的电钻。1900年制造出三相工频电钻,由三相异步电动机驱动。1913年生产出首批由单相串激电机驱动的交、直流两用电钻。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电动工具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到新世纪初,世界电动工具的品种发展到近千个,年产量超过1亿台。

电机的历史与未来发展

电机的历史与未来发展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摘要 在现代社会中,电能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在电能的生产、输送和使用等方面,电机起着重要的作用。从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开始,到现在21世纪10年代,电机的发展已经经过了近200年的历史。从最初的直流电机到现在大热的超声电机,随着科学的进步,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电机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遍及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在电机方面起步比西方国家晚了100年,但研究发展速度很快,很多企业和高校也都有自己新的研究技术,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在逐渐缩短。未来,相信电机的应用和发展将会更加环保,更加智能。 关键词:电机、历史、发展、中国电机发展、未来 1、电机的简介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主要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和电动机等类型。发电机是将其他形式的能源转换成电能的机械设备,电动机将电能转换成为机械能,用来驱动各种用途的生产机械。 在自然界各种能源中,电能具有大规模集中生产、远距离经济传输、智能化自动控制的突出特点,它不但成为人类生产和活动的主要能源,而且对近代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相呼应,作为电能生产、传输、使用和电能特性变化的核心装备,电机在现代社会所有行业和部门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纵观电机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用要求不断提高,结构类型不断增多,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特别是近30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超导技术的重大突破和新原理;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推动,电机发展更是呈现出勃勃生机,其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2、电机的历史 直流电机发展史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 随后安培通过总结电流在磁场中所受机械力的情况建立了安培定律

我国电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讲解

我国电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摘要:本文首先讲述我国电机的历史,介绍电机的发展史,然后讲述我国电机的发展现状及现在中国电机的特点,最后着重讲述我国电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机;历史;现状 一、我国电机的发展史 1、我国大功率电机的发展 中国电机的生产和应用起步很晚,但发展很快。 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已经生产和应用,例如江苏、浙江、北京、南京、四川都生产,而且都在各行业使用,驱动电路所有半导体器件都是完全国产化的,当时是全分立元器件构成的逻辑运算电路,还有电容耦合输入的计数器,触发器,环形分配器。中等耐压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也完全国产化。当时应用最多的是线切割机,都是快走丝的。线切割机的X-Y平台丝杆就用步进电动机驱动。当时的图纸是全国公开,给个晒蓝图的费用就行了。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方针的实施,80年代我国电机发展很迅速。 步进电机的细分控制,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就已经基本掌握,这与交流电动机的矢量控制相比,难度要低得多。在卫星、雷达等应用场合,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就生产了力矩电机,就生产了环形力矩电机。 我国直线电机的研究和应用发展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1972年,浙江大学在国内首先翻译了一本《直线感应电动机》译文集,后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尔后,上海大学、上海电机厂、中科院电工所等又编译了一些直线电机的书籍并出版,近两年来,浙江大学又连续出版了3本直线电机著作,国内开展直线电机应用研究的单位主要有:中科院电工所、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太原工业大学、焦作矿业学院等。主要成果有工厂行车、电磁锤、冲压机、摩擦压力机、磁分选机、玻璃搅拌、拉伸机、送料机、粒子加速器、邮政分拣机、矿山运输系统、计算机磁盘定位系统、自动绘图仪、直线电机驱动遥控(电动)窗帘机、直线电机驱动门、炒茶机等,我国直线电机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国外相比,其推广应用方面尚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国内不少研究单应已越来越注意到这点。 90年代至今,我国的大功率电机已在重工业上应用很广,技术相对成熟。 2、小功率电机的发展 我国小功率电机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小功率电机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顺应我国家电业发展的需要,应用于风扇、空调器、冰箱、洗衣机、排油烟机、小家电、保健器具等产品的小功率电机,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设备引进吸收,已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部分产品的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具有了很强的自主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也形成了一些具有广泛市场知名度的产品品牌。电机产品在自身大量出口欧美等国际市场的同时也随着风扇、空调器等家电主机产品畅销国际市场,成为我国机电出口业务的主要部分。第二阶段,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车用小功率电机的需求也迅速增长,带动了以永磁直

直流电机调速电路发展、现状以及前景综述

直流电机调速电路发展、现状以及前景综述 摘要: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几乎无处不使用电力传动装置,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和产量的增长,使得越来越多的生产机械要求能实现自动调速。对可调速的电气传动系统,可分为直流调速和交流调速。直流电动机具有优良的调速特性,调速平滑、方便,易于在大范围内平滑调速,过载能力大,能承受频繁的冲击负载,可实现频繁的无级快速起制动和反转,能满足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中各种不同的特殊运行要求,至今在金属切削机床、造纸机等需要高性能可控电力拖动的领域仍有广泛的应用,所以直流调速系统至今仍然被广泛地应用于自动控制要求较高的各种生产部门,是截止到目前为止调速系统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直流电机应用;自动控制 直流电机发展状况: 直流电动机分为有换向器和无换向器两大类。无刷直流电机是在有刷直流电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 现象,奠定了现代电机的理论基础。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研制成功了第一台直流电机,经过约七十年,直流电机才趋于成熟阶段。随着用途的扩大,对直流电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显然,有接触的换向装置限制了有刷直流电机在许多场合的应用,为了取代有刷直流电机的那种电刷——换向器结构的机械接触装置,人们曾经对此做过长期的探索。早在1915年,美国人Langmil发明了控制栅极的水银整流器,制成

了由直流变交流的逆变装置;20世纪30年代,有人提出用离子装置实现电机的定子绕组按转子位置换接的所谓整流子电机,此种电机由于可靠性差、效率低、整个装置笨重而又复杂,故无实际意义。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半导体技术的飞跃。开关型晶体管的研制成功,为创造新型电机——无刷直流电机带来了生机。 1955年美国D.Harrison等人首次申请用晶体管换向线路代替电机电刷接触的专利,这就是无刷直流电机的雏形,它由功率放大部分、信号检测部分、磁极体和晶体管开关电路等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是:当子旋转时,在信号绕组W1或W2中感应出周期性的信号电势,此信号分别使晶体管BG1和BG2轮流导通,这样就使功率绕组W1和W2轮流馈电,即实现了换流。问题在于,首先,当转子不转时,信号绕组内不产生感应电势,晶体管无偏置,功率绕组也就无法馈电,所以这种无刷电机没有起动转距;其次,由于信号电势的前沿陡度不大,晶体管的功耗大。为了克服这些弊端,人们采用了离心装置的换向器,或在定子上放置辅助磁钢的方法来保证电机可靠的起动,但前者结构复杂,而后者尚需要附加的起动脉冲;其后,经过反复的实验和不断的实践,人们终于找到了用位置传感器和电子换向线路来代替有刷直流电机的机械换向装置,从而为无刷直流电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六十年代初期,以接近某物而动作的接近开关式位置传感器、电磁谐振式位置传感器和高频耦合式位置传感器相继问世,之后,又出现了磁电耦合式和光电式位置传感器。 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1879年美国人霍尔发现的霍

电视机的发展史

电视机的发展史 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 (1)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使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192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电视机。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由于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过关,整个试验只持续了30分钟,收看的电视机也只有十多台,此举宣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电视艺术的问世,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2)电视艺术在英国、美国的发展:教材强调了20世纪30~40年代,电视艺术在英国和美国有了长足的发展。建议教师结合教材,适当补充资料即可。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播出了一场颇具规模的歌舞节目,并首次开办每天2小时的电视广播。全伦敦只有200多台收视电视机,但它标示着世界电视事业开始发迹。对当年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道,更是年轻的电视事业的一次大亮相。当时共使用了4台摄像机拍摄比赛情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电子摄像机。这台机器体积庞大,它的一个1.6米焦距的镜头就重45公斤,长2.2米,被人们戏称为电视大炮。此后,价格相当昂贵的电视在英国中上层家庭开始有所普及。1937年,该公司播映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大典时,英国已有5万观众在观看电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约有两万家庭拥有了电视机。 1939年4月30日,美国无线电公司通过帝国大厦屋顶的发射机,传送了罗斯福总统在世界博览会上致开幕词和纽约市市长带领群众游行的电视节目。成千上万的人拥入百货商店排队观看这个新鲜场面。二战结束时,美国约有7000台电视机。二战前开办电视的还有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 (3)电视艺术的普及应用:建议教师从电视艺术普及的条件、时间及表现三方面把握教材。 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结合本节整体教材指出电视艺术普及的条件:电子技术等方面的进步,社会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及商业利润的驱动。建议教师从电视机研制、电视转播、电视节目制作三方面稍作补充,如: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电子管、晶体管电视迅速发展到集成电路电视,目前,电视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和多用途化迈进;电视转播也由卫星传播到卫星直播。

直流电的发展

直流电的发展 阮仕海 2012级软件学院7班 学号 12330272 摘要 电是人类的一大发明,而直流电从其产生便遭受了很大的挫折,最终在交流电的背后沉默了一百多年。不过随着21世纪能源危机的接近、新能源的发展以及高科技的兴起,直流电相对交流电的优势变得越来越明显,而直流电的发展也越来越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一场被称为“直流电复仇”的革命正在演绎,直流电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极有可能夺回曾经失去的统治地位。当然,直流电的发展的背后还必须攻克许多重要的技术难关。 关键词 直流电;交流电;能源;变革;技术难关;应用;前景 引言 毋庸置疑,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交流电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初衷,只是因为当时对直流电应用的相关技术发展跟不上,相对而言,交流电应用则简单得多了。但是,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进入21世纪,直流电方面的许多技术难关已经攻克,技术日趋成熟,而且直流电本身就具备了许多交流电无可比拟的优势,再加之当今人们对“节约资源,开发新能源”呼声不断,直流电便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绝对优势,人类的关注焦点在转移,直流电正在回归。 1 直流电的过去和现状 1.1直流电的过去 在早期,工程师们主要致力于研究直流电,尤其到了18世纪,电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一百多年前,当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后,直流电便是当时最主要的传输方式。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选择在晚上开幕,馆内馆外共有一千多

个弧光灯大放异彩,使用电压为60伏,亮度从几百烛光到10000烛光不等,爱迪生公司详尽演示了白炽灯生产的每个步骤和整个流程,从此电灯开始普及,电力产业开始起步,而且速度飞快。然而,在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上,直流电一方是“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和新组建的通用电气公司,交流电一方是初露头角的塞尔维亚移民科学家特斯拉和实力强大的威斯汀豪斯公司(即西屋电气的前身),两者竞争异常激烈,直流电也因此结束了一家独大的历史。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也急剧增大。由于用户的电压不能太高,因此要输送一定的功率,就要加大电流(P=IU)。而电流愈大,输电线路发热就愈厉害,损失的功率就愈多,而且电流大,损失在输电导线上的电压也大,使用户得到的电压降低,离发电站愈远的用户,得到的电压也就愈低。为了减少输电线路中电能的损失,只能提高电压。在发电站将电压升高,到用户地区再把电压降下来,这样就能在低损耗的情况下,达到远距离送电的目的。而要改变电压,只有采用交流输电才行。直流输电的弊端,限制了电力的应用,促使人们探讨用交流输电的问题。 1903年,爱迪生为了能够保住直流电作为全美配电标准的地位,甚至导演了一场电刑事件,即使用6600伏交流电,对一头被认为威胁人类的马戏团大象实施电刑处死,以此散步恐慌来证明交流电的危险性。但事实证明了交流输电的优越性,爱迪生以失败告终,曾经风靡一时的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也被迫去掉了爱迪生的名字,改名为通用电气公司。从此,交流电开始了长达百年的统治。 而总观直流电衰落的原因,正如法克所说,“直流在一百多年前败给交流就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一是远程传输技术难点,二是当时半导体技术并未像目前一样发展,三是直流的灭弧问题没办法解决。” 20世纪50年代后,电力需 电网扩大,交流输电受到同步运行稳定性的限制,在一定条件下的技术经济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直流输电更为合理,且比交流输电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优越的运行特性,因而直流输电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 附:电的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1729年,英国的格雷在研究琥珀的电效应是否可传递给其他物体时发现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金属可导电,丝绸不导电。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发展现状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发展现状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发展现状:无刷电动机的诞生标志是1955年美国D.Harrison等人首次申请了用晶体管换相电路代替机械电刷的专利。而电子换相的无刷直流电动机真正进入实用阶段,是在1978年的MAC经典无刷直流电动机及其驱动器的推出。之后,国际上对无刷直流电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研制成方波无刷电机和正弦波直流无刷电机。20多年以来,随着永磁新材料、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特别是大功率开关器件的发展,无刷电动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刷直流电动机已经不是专指具有电子换相的直流电机,而是泛指具有有刷直流电动机外部特性的电子换相电机。 直流电动机以其优良的转矩特性在运动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普通的直流电动机由于需要机械换相和电刷,可靠性差,需要经常维护;换相时产生电磁干扰,噪声大,影响了直流电动机在控制系统中的进一步应用。为了克服机械换相带来的缺点,以电子换相取代机械换相的无刷电机应运而生。1955年美国D.Harrison等人首次申请了用晶体管换相电路代替机械电刷的专利,标志着现代无刷电动机的诞生。而电子换相的无刷直流电动机真正进入实用阶段,是在1978年的MAC经典无刷直流电动机及其驱动器的推出。之后,国际上对无刷直流电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研制成方波无刷电机和正弦波直流无刷电机。20多年以来,随着永磁新材料、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特别是大功率开关器件的发展,无刷电动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刷直流电动机已经不是专指具有电子换相的直流电机,而是泛指具有有刷直流电动机外部特性的电子换相电机。 无刷直流电动机不仅保持了传统直流电动机良好的动、静态调速特性,且结构简单、运行可*、易于控制。其应用从最初的军事工业,向航空航天、医疗、信息、家电以及工业自动化领域迅速发展。 在结构上,与有刷直流电动机不同,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作为电枢,励磁绕组由永磁材料所取代。按照流入电枢绕组的电流波形的不同,直流无刷电动机可分为方波直流电动机(BLDCM)和正弦波直流电动机(PMSM),BLDCM用电子换相取代了原直流电动机的机械换相,由永磁材料做转子,省去了电刷;而PMSM则是用永磁材料取代同步电动机转子中的励磁绕组,省去了励磁绕组、滑环和电刷。在相同的条件下,驱动电路要获得方波比较容易,且控制简单,因而BLDCM的应用较PMSM要广泛的多。 无刷直流电动机一般由电子换相电路、转子位置检测电路和电动机本体三部分组成,电子换相电路一般由控制部分和驱动部分组成,而对转子位置的检测一般用位置传感器来完成。工作时,控制器根据位置传感器测得的电机转子位置有序的触发驱动电路中的各个功率管,进行有序换流,以驱动直流电动机。

发展史Word 文档

1840年Wheatsone开始提出和制作了略具雏形的直线电机。从那时至今,在160多年的历史中,直线电机经历了三个时期。 1840~1955年为探索实验时期: 从1840年到1955年的116年期间,直线电机从设想到实验到部分实验性应用,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屡遭失败的过程。自从Wheatsone提出和试制了直线电机以后,最早明确地提到直线电机文章的是1890年美国匹兹堡市的市长,在他所写的一篇文章中,首先明确地提到了直线电机以及它的专利。然而,由于当时的制造技术、工程材料以及控制技术的水平,在经过断断续续20多年的顽强努力后,最终却未能获得成功。 至1905年,曾有两人分别建议将直线电动机作为火车的推进机构,一种建议是将初级放在轨道上,另一种建议是将初级放在车辆底部。这些建议无疑是给当时直线电机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的一剂兴奋剂,以致许多国家的科研人员都投入了这些研究工作。1917年出现了第一台圆筒形直线电动机,事实上那是一种具有换接初级线圈的直流磁阻电动机,人们试图把它作为导弹发射装置,但其发展并没有超出模型阶段。 至此,从1930~1940年期间,直线电机进入了实验研究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科研人员获驭了大量的实验数据,从而对已有理论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奠定了直线电机在今后的应用基础。 从1940~1955年期间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科研人员,在实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实验应用工作。1945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首先研制成功的电力牵引飞机弹射器,它以7400kW 的直线电动机为动力,成功地用4.1s的时间将一架重4535kg,的喷气式飞机在165m的行程内由静止加速的188km/h的速度,它的试验成功,使直线电动机可靠性好等优点受到了应有的重视,随后,美国利用直线电机制成的、用作抽汲钾、钠等液态金属的电磁泵,为的是核动力中的需要。1954年,英国皇家飞机制造公司利用双边扁平型直流直线电机制成了发射导弹的装置,其速度可达1600km/h。在这个阶段中,尤需值得一提的是,直线电机作为高速列车的驱动装置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并计划予以实施。 在1840~1955年期间,是直线电机探索实验和部分实验应用时期,在直线电机与旋转电机的相互竞争中,由于直线电机的成本和效率方面没有能够战胜旋转电机,或者说,直线电机还没能找到唯独它能解决问题的领域,以及直线电机在设计方面也没有突破性的成功,所以直线电机在这一时期始终未能得到真正的应用。 1956~1970年为开发应用时期: 自1955年以来,直线电机进入了全面的开发阶段,特别是该时期的控制技术和材料的惊人发展,更加助长了这种势头。在这段时期,申请直线机的专利件数也开始急速增加,该时期直线电机专利的增长率超过了所有其他技术领域的平均增长率。 到1965年以后,随着控制技术和材料性能的显著提高,应用直线电机的实用设备被逐步开发出来,例如采用直线电机的MHD泵、自动绘图仪、磁头定位驱动装置、电唱机、缝纫机、空气压缩机、输送装置等。 1971年至今为实用商品时期 从1971年开始到目前的这个阶段,直线电机终于进入了独立的应用时代,在这个时代,各类直线电机的应用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制成了许多具有实用价值的装置和产品,例如直线电机驱动的钢管输送机、运煤机、起重机、空压机、冲压机、拉伸机、各种电动门、电动窗、电动纺织机等等。特别可喜的是利用直线电机驱动的磁悬浮列车,其速度已超500km/h,接近了航空的飞行速度,且试验行程累计已达数十万千米。 在这个时期,直线电机领域的研究人员通过对直线电机在历史发展中多次起落的分析,终于选择了一条适合直线电机自身发展的独特思路,它不再与旋转电机直接对抗,不以单机的形式与旋转电机竞争,而以直线电机系统与旋转电机系统相比,从而找到适合于自己的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