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记金华的双龙洞》作业测评.doc

3《记金华的双龙洞》作业测评.doc
3《记金华的双龙洞》作业测评.doc

3《记金华的双龙洞》作业测评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我能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é jiǎo zhè jiāng wān yán

tún bùshāo wēi rǔzhī

二、我能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蜒()臀()簇()察()蜓()臂()族()擦()浙()罗()程()稍()渐()萝()呈()捎()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沙土()的映山红()的公路

()地移动()的流着()的举起

四、选词填空。

欣赏观赏

1、领导对我爸爸的为人一直很()。

2、星期天我们经常到公园()兰花。

呈现出现

3、这座繁荣的城市到处都()欣欣向荣的景象。

4、拐个弯,()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明艳的油菜花。

五、读课文,完成填空。

8、读了这段话后,我知道作者抓住内洞的、、三个方面,描写了内洞景物的“奇”,一是“形奇”,表现为的石钟乳和石笋;二是“色奇”,表现为,三是洞顶的“双龙”,一条,一条。

9、从画线的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七、课外阅读

游乐山

去年暑假,我回到久别的家乡,和妈妈一道游览了风景迷人的乐山。

我们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只见苍松翠柏遮天蔽日,一束束光柱和山间弥漫的晨雾交映在一起,形成无数个五彩的光环,叫不出名的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为这里增添了无限生机。

半山腰有一块草地。“油炸豆腐干!”“麻辣豆腐脑!”……个体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给游人增添了无限乐趣,使你情不自禁地去领略乐山小吃的风味。

来到山顶,我和妈妈席地而坐,眺望四周景色。西面的峨嵋山仿佛近在咫尺,大渡河水波涛滚滚,北面的乐山城马路笔直,高楼林立,高低不一,层层堆叠;往南是宽阔的马路,通向五通桥。

我站在乐山上,真是太美了!我喜欢家乡的乐山,我更喜欢我的家乡。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舒畅()增添()眺望()乐趣()

2、在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下来。

3、把短文第2~4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想作者是按→→的顺序介绍乐山迷人的风景的。

4、作者站在山顶,眺望四周,看到了西面的、,北面的,南面的。

5、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6、把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八、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写排比句。

参考答案:

一、答案略

二、答案略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粉红色)的沙土(各色)的映山红(宽阔)的公路

(慢慢)地移动(缓缓)的流着(高高)的举起

四、选词填空。

欣赏观赏

1、领导对我爸爸的为人一直很(欣赏)。

2、星期天我们经常到公园(观赏)兰花。

呈现出现

3、这座繁荣的城市到处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4、拐个弯,(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明艳的油菜花。

五、读课文,完成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叶圣陶。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双龙洞_,时间是_4月14日_。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路上__、_外洞_、___孔隙__、__内洞,最后_出洞。

2.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_洞口外景色_,特点是有气势;再写了__洞口_,特点是宽;然后写了外洞,特点是大。

3.“孔隙”的特点是_窄小_。表现在:①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__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__;②船的进出方式是:_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__;③乘船必须__仰卧在小船里__;④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六、课内阅读

内洞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虽然工人们提着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有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

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间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1、石笋的“笋”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 (S);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竹子头),再查(4)画。

2、答案略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看——(观赏)黑暗——(漆黑)

4、用“”画出写内洞很黑的句子。

5、用“﹏”画出写内洞很宽的句子。

6、结合短文内容,你能说说金华双龙洞名字的由来吗?

因其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而得名。

7、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颜色各异,你能想象其中的两种也将它们比做什么吗?

示例:第一种:大佛的垂耳

第二种:突起的竹笋

8、读了这段话后,我知道作者抓住内洞的黑、奇、大三个方面,描写了内洞景物的“奇”,一是“形奇”,表现为形状变化多端的石钟乳和石笋;二是“色奇”,表现为颜色各异,三是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9、从画线的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石钟乳和石笋是非常值得观赏的,原因是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七、课外阅读

游乐山

去年暑假,我回到久别的家乡,和妈妈一道游览了风景迷人的乐山。

我们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只见苍松翠柏遮天蔽日,一束束光柱和山间弥漫的晨雾交映在一起,形成无数个五彩的光环,叫不出名的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为这里增添了无限生机。

半山腰有一块草地。“油炸豆腐干!”“麻辣豆腐脑!”……个体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给游人增添了无限乐趣,使你情不自禁地去领略乐山小吃的风味。

来到山顶,我和妈妈席地而坐,眺望四周景色。西面的峨嵋山仿佛近在咫

尺,大渡河水波涛滚滚,北面的乐山城马路笔直,高楼林立,高低不一,层层堆叠;往南是宽阔的马路,通向五通桥。

我站在乐山上,真是太美了!我喜欢家乡的乐山,我更喜欢我的家乡。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舒畅(舒服)增添(添加)眺望(瞭望)乐趣(趣味)

2、在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下来。

情不自禁近在咫尺

3、把短文第2~4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想作者是按山路→半山腰→山顶的顺序介绍乐山迷人的风景的。

4、作者站在山顶,眺望四周,看到了西面的峨嵋山、大渡河,北面的乐山城,南面的马路。

5、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6、把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我喜欢家乡的乐山,我更喜欢我的家乡。

八、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写排比句。

示例:

瞧,那里的菊花正在争奇斗艳呢,时而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小姑娘,时而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时而像一个毛茸茸的雪球,时而像天上那五光十色的焰火。

3.《记金华的双龙洞》

四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教学预案 课题 3.记金华的双龙洞共 2 课时主备人朱菊雪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①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②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③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⑤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感受山路上的风景,激发美的享受。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教学 准备 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可以做成课件。 教学预案 第一课时 ●揭题 把你了解到的有关金华双龙洞的情况介绍一下,教师浏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综合介绍。 ●整体感知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自读课文,读准,读通,遇到难以理解的词句或联系上下文解决,或请教同桌、教师。教师巡视,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及时讲解。 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游了哪些地方,怎样的景致、当时的心情等) ●探究阅读,理清脉络 ①课文哪些语句提示了游览顺序,读读画画,并画出游览示意图。 个人准备,然后小组讨论,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新疑问在小组中提出,互相讨论。此时教师巡视各组,适当加以点拨。选定一组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参观路线图,并做介绍。 ②根据讨论,梳理课文。可以把整个过程分为“路上见闻”“外洞”“通过孔隙”“内洞”四个部分。 ③分别请各小组轮读各段,注意正音,同时对一些难解词进行释义,如:盆栽、突兀、森郁、蜿蜒、石钟乳等词语。 ④作业练习,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品读课文 围绕“在游览过程中,作者怎样把看到的景致、内心的感受写出来的”这一问题,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品析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体验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

春季班小学五年级家庭作业试题及答案第四讲

第四讲 立体图形的体积 基础班 解答:它的体积扩大a ×a ×a 倍. 2.如右图,有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它们的高和底面直径都标在图上,单位是厘米.那么,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比是多少? 解答:圆锥的体积是2 1 1624,3 3ππ???= ,圆柱的体积是2 48128ππ??=. 所以,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比是16 :1281:243 ππ=. 3.(第三届华杯赛复赛)如图,从长为13厘米,宽为9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的四角去掉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沿虚线折叠成长方体容器.这个容器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解答:容器的底面积是:(13—4)×(9—4)=45(平方厘米),高为2厘米,所以容器的体积是:45×2=90(立方厘米). 4.(第七届小数报数学竞赛决赛)一个圆柱形玻璃杯内盛有水,水面高2.5厘米,玻璃杯内侧的底面积是72平方厘米.在这个杯中放进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铁块后,水面没有淹没铁块.这时水面高多少厘米? 解答:把放入铁块后的玻璃杯看作一个底面如右图的新容器,底面积是:72—6×6=36(平方厘米),水的体积是:72×2.5=180(立方厘米),后来水面的高为:180÷36=5(厘米). 5.用一块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做圆柱形容器的侧面,再用另一块铁皮做底,问怎样做才能使这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最大? 2210 202103000301530215450020ππ πππππ πππ ÷??=÷??=分析:若以长方形的长为高时,容器的底面半径为:=(厘米), 容器的容积为:()(立方厘米); 若以长方形的宽为高时,容器的底面半径为:=(厘米),容器的容积为:()(立方厘米)。 6.(第二届希望杯第1试)如果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增加208立方厘米后仍是正方形,则边长增加______厘米。 解答: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2×2×2=8立方厘米,增加208后是8+208=216立方厘米。因为216=6×6×6,所以边长增加了6-2=4厘米。 提高班

3、记金华的双龙洞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材分析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艳”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再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特点。在记叙中,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游记,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比较熟悉,游览的顺序明线清楚,暗线溪水,需要指导学生慢慢体会。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的方法很有必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2、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行文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怎样?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今天,我们要在著名作家叶圣陶的带领下,去游览一下金华的双龙洞。 2、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朗读课文,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出示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

(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学习1——3自然段,研读作者去双龙洞途中所见 过渡: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1、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2、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 边答教师边板书: 预设: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写出了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b.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沿途不仅有有特色的山、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b.预设: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出示课件) (一个“迎”字,点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时而……时而……”说明了由于溪流蜿蜒曲折,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

3、《记金华的双龙洞》

主备课人:田丽娟 授课时间: 年 月 注: 5号仿宋体,A4纸打印。 杏花岭小学2010年1月调整 教学内容 3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型 精读 共 2 课时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必 须写)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 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全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 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孔隙)、游内洞、出洞。可分为6部分。课文恰 当地运用过渡句,把各段连接成一个整体,使课文的结构严谨。 教学重难点: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个 性 化 设 计 学情分析 在朗读方面,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激发学生对双龙洞产生极大兴趣,才有可能朗读出感情。 写法的学习要在深入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体会到把一种事物的特点写进去的写作方法,并能够仿写。 教 学 目 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 (包括教 学方法) 语文教学应引领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趣的语文综 合活动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力求突出课文所蕴含 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而提高学 生的语言表现力,培养学生灵性。 师生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本、图片等 资料。 学生收集金华双龙洞的文本、图片等资料,收集其他自然风光景点的文本与图片。 板 书 设 计 第 1 页

3《记金华的双龙洞》表格式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设置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及解读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读:“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实是对学生朗读上的习惯培养,三下学生在朗读上应注重语气、语调的培养。“体会词句”是让学生知道词句在文中的表达意图,既理解文本内容,又能理解语言,继而积累语言。 2.教材分析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行文中还有一条线索,即作者多次写到水。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二是让学生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想象力就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他们有想象的能力和基础,再通过图片和录像都可能调动其他学生的想象力。在朗读方面,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激发学生对双龙洞产生极大兴趣,才有可能朗读出感情,看来,还需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写法的学习要在深入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体会到把一种事物的特点写进去的写作方法,并能够仿写。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思考,本课题学习目标制定如下: (二)学习目标表述: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学习难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学习重点) (三)评价方式设置: 目标1:交流式评价、选择性评价 目标2:交流式评价、选择性评价 目标3:交流式评价、选择性评价、表现性评价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词语盘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词 语盘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紧扣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按游览的顺序写作,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读着文章,就好像正跟着作者游金华双龙洞。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词语盘点【盘曲】盘旋曲折。 例句:这棵树的枝干盘曲而上,很有意思。 【映山红】 杜鹃花。 【明艳】 明亮鲜艳。 例句:公园里,花红柳绿,一片明艳。 【气势】 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和态势,本课指山高大宏伟的样子。 【时而】 有时候。 【突兀】

(山)高高耸立。 【森郁】 形容树木茂盛繁密。 【蜿蜒】 弯弯曲曲。 例句:长城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 【名目】 事物的名称。 【颜色各异】 颜色很多,各不相同。 【观赏】 观看欣赏。 例句:这一天风和日丽,老师带我们去公园观赏牡丹花。 【十来进】 房屋分成几个庭院,每个庭院称为一进。十来进就是从前到后十来个庭院连在一起。 【变化多端】 端,项目。变化多样。 例句:火烧云的形态变化多端,真好看。 【近义词】 仿佛──似乎 宽广──宽敞

蜿蜒──曲折 明艳──明丽 观赏──欣赏 依据──根据 【反义词】 蜿蜒──笔直 明艳──暗淡 聚集──分散 拥挤──松散 宽广──狭窄 昏暗──明亮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

第四讲作业及答案doc

第四讲词义的选择、引伸与褒贬课后作业 一、试译一下各句,注意根据right 在句中的词类来确定它的词义: 1.It is not right for children to sit up late. 孩子们睡得晚不好。(形容词) 2.The plane was right above our heads. 飞机正好在我们头顶上。(副词) 3.In the negative, right and left, and black and white are reversed. 照片底片上,左右黑白与正片恰好相反。(名词) 4.She tried her best to right her husband from the charge of robbery. 她尽力为她丈夫被控抢劫伸冤。(及物动词) 二、试译下列各句,注意根据上下文及搭配关系来确定斜体词的词 义: 1.account for: 1) He is ill; that accounts for his absence. 他病了,这就是他缺席的原因。 2) In this battle he accounted for five of the enemy. 他在这场战斗中消灭了五个敌人。 3) I want you to account for every cent you spent. 我要你把花费的每分钱都交代清楚。 2.make up 1)If the stove isn’t made up, it will go out. 如不添煤,炉子就会熄灭。

2)There isn’t any girl called Clementine. He’s just made her up. 根本没有个叫克莱门蒂的姑娘,全是他捏造出来的。 3)Half the roads in the region are still to be made up. 这地区的路面有一半还没有修好。 4)Society is made up of people with widely differing abilities. 社会是由具有迥然不同的能力的人组成的。 5)It took Laurence Oliver more than an hour to make up for the part of “Othello”. 扮演“奥赛罗”这个角色,劳伦斯奥利维花了一个多小时来化装。 6)They made up a bed on the sofa for the unexpected visitor. 他们把沙发收拾一下,让这位不速之客睡。 7)We have to drive fast to make up the hour we lost in Boston. 我们不得不加快车速,以弥补在波士顿所耽误的的时间。3.figure 1)The foreign trade has risen to unprecedented figures. 对外贸易的数字由了空前的增长。 2)Dr. Eliot was one of the most revered figures in the world of learning. 埃利奥特博士是学术界最受尊敬的人物之一。 3)On the desk there was a bronze figure of Plato. 书桌上有一尊柏拉图的铜像。 4)He saw dim figures moving towards him.

人教版4年级语文-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文本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作者参观金华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所感,令人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全文记叙有详有略,结构严谨,描写生动,景物特点鲜明,融情入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教师在教授本课的过程中,可采用读悟结合、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叙述有条理和用词造句准确、朴实的特点。 教 学 目 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聚集、拥挤、观赏”等 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4.领悟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 学 重 点 感受双龙洞的奇观和大 自然的壮观,激发学生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 教 学 难 点 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 记叙的方法和运用恰当词句描 绘事物以及表达思想感情的方 法。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1.会认“浙、簇、臀”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杜”等15个生字,正 确读写“杜鹃、气势、变化多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1.正确读写字词,积累重点词语和句子。 2.在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的美丽风景图片。 导语:高山巍峨,大河滔滔,鸟飞兽走,花红草绿……,这是大自然在地面 上为我们呈现的一幅幅美丽的杰作。殊不知,在地下,她也为我们展示出了奇妙的景观。今天,我们就随同叶圣陶爷爷去欣赏那让人叹为观止的迷人世界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释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明确:“记”即记录之义,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说明本文是一篇游记; “金华”交代了游览的地方;“双龙洞”点明了具体的游览景点。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课文有关资料。 叶圣陶(1895—1988)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 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双龙洞 位于浙江金华山双龙风景区中心,现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风 景名胜区,素以林海莽原、奇洞异景、道教名山著称于世。双龙洞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它海拔520米,由外洞、内洞及耳洞组成。外洞宽敞,面积达1200平方米。洞温常年为15℃左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写的字:浙zhè江 罗luó店 杜dù 鹃juān 窄zhǎi 森郁yù 肩jiān 背 臀tún 部 移yí动 额é角 登陆lù 石钟乳rǔ 石笋sǔn 变化多端duān 上源yuán 会认的字:一簇cù 突兀wù 漆qī黑 蜿wān 蜒yán ◆读准字音: “浙”是翘舌音,读“zh è”,不要读成“z é”;“簇”读“c ù”,不要读 成“ch ù”或“z ú”;“臀”是前鼻音,读“t ún ”,不要读成“di àn ” 。

完整word版四年级下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内阅读题

四年级下语文课内阅读题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内阅读:(一) ①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②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③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④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wu)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⑤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

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 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额 (鼻子)(鼻子额角,擦伤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角)。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⑥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⑦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⑧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⑨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1、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加一个标题。 2、本文采用了的结构。先,再分写游览过程,主要游览了、,最后自然总结全文。 3、归纳文章段落意思。 第⑤段

第四讲作业

第四讲:建筑隔声 1、12mm厚的纸面石膏板吻合谷出现在3150Hz,15.9厚的纸面石膏板吻合谷可能出在___。答:[ ] A、2500Hz B、3150Hz C、4000Hz D、3150×15.9÷12(Hz) 2、120厚的混凝土墙面上凿了一个100mm深的电源盒,面积约为墙的2%,隔声量会___。答:[ ] A、较大下降 B、下降很少,约2% C、不会下降 D、下降为零 3、我国对室内如许噪声标准中,对于卧室,在夜晚规定,一般标准不应超过______,最低标准也 不得超过_________。答:[ ] A、45dB(A),50dB(A) B、35dB(A),40dB(A) C、45dB(Leq),50dB(Leq) D、35dB(Leq),40dB(Leq) 4、根据国家民用建筑隔声标准,住宅隔声构件达到一级为_____,最低为____。答:[ ] A、Rw≥50dB,Rw≥40dB B、Rw≥40dB,Rw≥30dB C、Rw≤50dB,Rw≤40dB D、Rw≤40dB,Rw≤30dB 5、以下使用两层12mm厚纸面石膏板的隔墙构造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答:[ ] A、两层纸面石膏板叠合钉在轻钢龙骨的一侧。 B、一边一层纸面石膏板钉在轻钢龙骨的两侧。 C、两层纸面石膏板叠合钉在轻钢龙骨的一侧,龙骨内填玻璃棉。 D、一边一层纸面石膏板钉在轻钢龙骨的两侧,龙骨内填玻璃棉。 6、对于空气声隔声,以下说明正确的有:答:[ ] A、透射系数越大,那么相应的隔声量越小。 B、等传声量设计原则是指,墙上有门时,两者的隔声量应相等。 C、平均隔声量是构件各频段隔声量的算术平均,它是衡量构件隔声性能最重要的指标。 D、标准计权隔声量Rw(隔声指数Iα)是衡量构件隔声性能重要的指标。 7、在住宅设计中,对于楼板和隔墙,以下说明正确的有:答:[ ] A、标准撞击声级Ln越小,说明楼板撞击声隔声效果越好。 B、国标中,楼板一级标准为Lnp,w≥65dB,二级标准为Lnp,w≥75dB。 C、国标中,隔墙一级标准为Rw≥50dB,二级标准为Rw≥45dB。 D、隔墙的计权隔声量为Rw,它是隔墙两边两个房间的A声级的差。 8、住宅分户墙隔声最低标准Rw≥40dB,按此标准,实际工程中,_______不宜作分户墙。答:[ ] A、240mm砖墙双面抹灰。 B、190mm混凝土空心砌块双面抹灰。 C、120mm砖墙双面抹灰。 D、双面单层12mm厚纸石膏板,75龙骨,中空。 9、为了提高“声闸”的隔声效果,下列措施中,______是优先考虑的。答:[ ] A、在双层门之间的门斗空间布置强吸声材料。 B、将双层门作成隔声量很高的隔声门。 C、将门斗墙由240mm厚改成500mm厚。 D、增加门斗空间的体积。 10、厚度相同的下列材料中,________的空气声隔声性能最好。答:[ ] A、木板 B、石膏板 C、玻璃板 D、钢板 11、下列楼板中,_______的撞击声隔声性能最好。答:[ ] A、Lpn,w=60 B、Lpn,w=70 C、Lpn,w=80 D、Lpn,w=85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优秀教案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并围绕一个事物写具体的表达方式。了解双龙洞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并围绕一个事物写具体的表达方式。了解双龙洞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图片引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 2.走进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是现代童话创作的重要奠基人。 主要作品:童话《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按照游览金华双龙洞的顺序介绍沿途所见美景。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浙:三部分要紧凑,中间“扌”的竖起笔要高,“斤”首撇要短稍平,下横稍长。 鹃:左窄右宽,“口”扁小,“月”要长,“鸟”横折钩要小,竖折折钩要长一些。 郁:“有”横短撇,撇的横上部分要小,“月”要窄,“阝”在右边,竖要长。 臀:上宽下窄,“殿”要紧凑、左边撇和末笔捺要外展,“月”左右两竖行笔有力。 陆:左窄右宽,“击”两横相近,下横要长,中间竖是一笔,要长,下边框要扁。 端:“立”窄小,下横变为一提,“山”要扁,靠上,“而”横稍短,下框扁宽不封闭。 8.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秀丽。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德育目标: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教学的重点:感受溶洞的奇观。 教学难点: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在深入研读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处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 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体会其用词选句的准确与实在。课后可进行一些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溶洞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 们介绍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 就像童话世界中的 谜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 多的生字 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 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 进行, 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春季班小学四年级家庭作业试题及答案第四讲

第四讲数学方法和思想(一) 基础班 1.三只木船共运木板9300块,甲船比乙船多运300块,丙船比乙船少运600块。三只木船各运多少块?解答:这类题就要用假设法进行思考,假设甲、乙、丙三只船所运的木板同样多,以乙船为标准,那么:(9300 - 300 + 600)就是三只乙船所运的木板总数。所以乙船:(9300 - 300 + 600)÷3=3200(块),甲船:3200 + 300=3500(块),丙船3200 - 600=2600(块)。 2.小红有1角、5角的硬币共35枚,一共是9元5角,问两种硬币各多少枚? 解答:假设35枚硬币都是1角的,总钱数就会发生变化,是35角,比原来少了95-35=60角,(95-35)÷(5-1)=15枚(5角的),35-15=20枚(1角的)。 3.某校数学竞赛共赛15道题,规定每做对一道题得10分,每做错一道题倒扣4分,小名这次竞赛中共得了66分,你知道他做对了几道题? 解答:假设小名全做对了,他就会得150分,现在,他得了66分,少得了150-66=84分,每做错一道题他会少得14分,他做错了84÷14=6道,做对了15-6=9道。 4.3千克梨和4千克苹果共18元,4千克梨和5千克苹果共23元,那么1千克梨多少元? 解答:2元。 5.(第4届迎春杯)10个梅子的重量同3个苹果和一个梨一样重,6个梅子加一个苹果等于一个梨的重量。在天平左边放一个梨,则右边应放多少个梅子就刚好平衡? 解答:10梅=3苹+1梨;18梅+3苹=3梨,两式相加得:7梅=1梨。 精英班 习题四 1.三只木船共运木板9300块,甲船比乙船多运300块,丙船比乙船少运600块。三只木船各运多少块?解答:这类题就要用假设法进行思考,假设甲、乙、丙三只船所运的木板同样多,以乙船为标准,那么:(9300 - 300 + 600)就是三只乙船所运的木板总数。所以乙船:(9300 - 300 + 600)÷3=3200(块),甲船:3200 + 300=3500(块),丙船3200 - 600=2600(块)。 2.小红有1角、5角的硬币共35枚,一共是9元5角,问两种硬币各多少枚? 解答:假设35枚硬币都是1角的,总钱数就会发生变化,是35角,比原来少了95-35=60角,(95-35)÷

记金华的双龙洞_2

记金华的双龙洞 导读: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电脑软件,点击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l)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l)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的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 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4. 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两翼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雨西湖》和《鼎湖山听泉》。 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 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ppt课件、自主预习作业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三分钟:《雨西湖》 课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

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指名读,齐读。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 同学们,你对双龙洞了解了多少?请你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教师补充材料)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欣赏课文朗读录音。 4、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 ,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理解。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 ,不要读成zhé ;“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5、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6、交流多音字 7、再默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三、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再读课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完成。) 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板书) 3.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

商品编码 第四讲讲义,习题(5到6章)

第五章其他动物产品 (一)本章的编排结构 (1)本章是第1、3章动物的副产品,特点是不能供人食用(肠、胃、膀胱及动物血除外),能食用的则归入2、3、4章。 (2)本章11个品目,所列产品基本都是未加工或仅经过简单加工,如洗涤、梳理、酸处理、脱胶、制成粉末和废品、废料,绝对没有加工成成品,否则就要归入相关各章了,比如0506到0508的产品的深加工品归到9601,它们排列的顺序如下: 0501人发02猪毛(含猪科动物)04肠、胃、膀胱05羽毛、羽绒06~08动物的角、骨、壳等10可入药动物产品0511其他未列名不可食用的动物产品(注:可食用的未列名归0410) (二)本章商品的归类要点提示: (1)未按发根、梢整理的人发或废人发归入0501,深加工的人发归6703,人发的制品归6704。(2)猪科动物毛发较硬,多制刷,一般制刷原材料归0502,但是若这些原材料为成束成簇的话,则归到9603.9090,制成刷子也归到9603中。羊毛(绵羊,羔羊)等可用作纺织材料的动物毛一般归入51章,但短而发硬的山羊毛、黄鼠狼尾毛仍归入本章0502。马毛包括马科动物和牛科动物的鬃毛和尾毛,这些毛也是比较硬的,可以用来制刷,也可用来纺织,马毛本身归到0511.9940,但是马毛纱线,马毛制的机织物,则归到51章。 (3)注意★0504中的动物肠衣,是纯天然的肠衣,一般用来灌香肠,此外还有人造肠衣,是塑料做的,归到3917.1000,而羊的肠衣很多时候是用来制作肠线的,要是制成的肠线经过消毒,医疗用归到3006.1000,而未消毒的肠衣,则归到4206中。 ★0504中还要注意肠衣≠肠,肠衣是肠外面的一层薄膜,用来灌香肠的,而肠很多时候是食用的,像猪大肠等,肠归0504.0090 ★动物的胃,像鸡胗、牛百叶,羊肚,猪肚等都是可以供人食用的,它们虽是动物的食用杂碎,但一定要归0504中。 (4)一般动物的生皮(不带毛)或毛皮(有毛有皮)归入41、43章(一般为4只脚的),但鸟皮、鸟毛(这边的鸟指的是所有的禽类)则归入0505(一般为2只脚的),生皮或毛皮虽归入41、43章,但生皮、毛皮的废碎料、边角料要归入0511。 ★注意比较0505的鸟皮和6701的鸟皮的细微差别,0505是简单加工,而6701是深加工, 0505.1000的羽绒如果做成羽绒被则归9404当寝具来归,要是把毛填充在羽绒服里,则按衣服归6201或6202中。(5)0506—0508均为钙质产品,一般做雕刻用或者制胶用,深加工的0506到0508的产品,归9601,其次要注意,在书本上提到的兽牙的范围,还有龟壳里面包括玳瑁壳。 (6)★0510所列配药用的腺体必须是非干制的,如果干制的或者提取物则要列入3001,但是,胆汁,不论是否干制,都归到0510中;黄药包括牛黄、马宝、猴枣等动物体内的结石,主要也是入药。注意斑蝥,它虽然是一种甲虫,但是报验时往往是作药用的,干制的! (8)0511包括动物的精液、胚胎,进而各种卵(如蚁卵、蚕卵)此外还有不能食用的动物死尸,以及生皮、毛皮的边角废料等等,要注意供人食用的动物血就归到0511中。 第五章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本章知识点挺多,但是考的不多,本章重点品目:0502、0504、0505、0510 1、猴枣(2001年考题) 2、蚕种

3记金华的双龙洞(含答案)

记金龙的双龙洞 一、小鱼吐的哪个泡泡里的读音是正确的?

二、你能给汉字寻找到它们的词语伙伴吗? 梢()微()头 稍树()()许 据根()()烈 剧证()()本 三、对号入座,给“进”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进:A、向前移动;B、从外面到里面;C、收购;D、平房院落的前后次序。 1、内洞大概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2、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3、部队艰难地向前推进.。() 4、商店今天进.了一批新鲜蔬菜。() 四、我能用带点的词语说话。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 ..是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2、溪流时而 ..急。 ..缓,时而 ..宽,时而 ..窄,时而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 ..不比作什么,也.值

得欣赏。 五、句子理解。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1)“或浓或淡”中“或”的意思是 ( ) A 、或者 B 、有的 C 、有时 (2)这句话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 ) A 、形状 B 、声音 C 、颜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找出句子中的两组反义词。 —— —— (2)这句话从声音的角度描写景物,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 )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3、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1)“蜿蜒”的意思是“弯弯曲曲地延伸”,如果句中不用“蜿蜒” ,还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呢? (2)“金华双龙洞”最著名的景物是 ,“双龙洞”也 因此得名。 六、模仿例句,写片段。 例句: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 的小船。 怎样的笔盒呢? ,是这样美的笔盒。 七、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新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自学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同桌两人轮流读文,议自然段意。 3.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二.板书。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 (1)“新绿”“映山红”什么意思? (2)“或浓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艳”什么意思?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 (4)“时而”什么意思? 四.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读,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预习,想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教学反思:课文比较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有些难度!理清课文的条理中,大部分学生能根据作者的描写理顺出来,学生能归纳出作者的写作方法,效果还不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了解外洞和内洞及孔隙的特点。 2.体会祖国山河景色的秀丽。 教学重点:了解内洞及孔隙的特点,体会山河景色的秀丽。 教学难点:体会特点!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2.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三.讨论外洞特点。 1.课文中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四.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 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 “蜿蜒”什么意思? 五.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一部分写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