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认知度调查-益普索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联合国制定的17个全球发展目标,在千年发展目标到期之后继续指导2015-2030年的全球发展工作。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总部召开,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将在峰会上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从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概述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系列新的发展目标,将在千年发展目标到期之后继续指导2015-2030年的全球发展工作。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即将在纽约总部召开,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将在峰会上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从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目标将指导2015年至2030年的全球发展政策和资金使用。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了历史性的承诺:首要目标是在世界每一个角落永远消除贫困。

千年目标 2015年是千年发展目标的收官之年。2000年9月,世界各国通过为期15年的千年发展目标,团结协作,应对贫困问题。自那以来,联合国发展集团一直致力于落实八大千年发展目标。 千年发展目标设立了明确的具体目标,促使人们关注贫困问题并调动资金用于减贫。在2000年到2015年中,超过6亿人摆脱了贫困。千年发展目标还动员了政治意愿,提高公众意识,关注发展问题,支持落实以人类发展为重点的议程,规模空前。千年发展目标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在实现减贫目标等多项千年发展目标上发挥了了重要作用。随着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最后期限益临近, 国际社会正处于建立2015年后开发框架的关键时刻。自2000年《联合国千年宣言》公布千年发展目标以来,尽管发展成绩斐然,但区域之间的发展并不平衡,并且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仍然阻碍着发展工作的进程。 可持续发展 2015年是关键的转折点——千年发展目标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启动之年。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即将在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通过,旨在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中国高度重视此次峰会,并将从各方面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质进展。 2014年6月3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与中国外交部合作主办了2015年后发展进程研讨会。研讨会讨论了千年发展目标的实施状况及正在进行中的新议程设定过程。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设的国际进展

国±资源情报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张丽君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812) 摘要:可持续发展已逐渐从概念落实到操作层面,其显著标志是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设逐步完善。本文总结了国际上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四大主流方向:一是生态学方向,其代表有生态足迹(EF),价值化的“生态服务”指标(Es),美国国家尺度生态指标,生态系统健康力指数;二是经济学方向,其代表是“国民财富”指标,即真实储蓄率(GsR),绿色净国内生产总值(AEANDP),即绿色(GDP)核算体系;三是社会政治学方向,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人文发展指标”(HDI),真实发展指数(GPI)和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四是系统学方向,其代表是中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提出的“可持续能力”(sc)指标体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国家尺度主题指标体系,压力一状态一响应(PSR)及驱动力一压力一状态一影响一响应(DPSIR)框架体系等。这些指标体系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构建可量度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战略和评价的研究方兴未艾。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既是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科学问题,也是实践操作中一个核心问题。为此,世界许多著名学者和研究机构一直在不懈地寻求更加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为此专门召开国际会议,倡导世界各国为制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做出贡献。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及其定量评价方法研究已成为当前社会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评价和监测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的基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管理的依据。目前,世界上不同国际组织机构、不同学者提出了很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及其定量评价模型,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套公认的标准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概括起来讲,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建设已形成4大学科研究主流方向,即生态学方向、经济学方向、社会政治学方向和系统学方向,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侧重不同的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展开深入地研究。 一、生态学方向的指标体系 1.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 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简称EF),或称生态空间占用,最早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 量97皇等葶,期《l羹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内容共17项 |1、消除贫困: ①现在的收入衡量标准(每人每天收入达到1.25美元)需要根据社会保障体系和资源公平分配等因素向上|调整,重新评估,不能以现在的标准来衡量未来2030年的实际情况。 ②根据2030年的目标用调整性别比例来克服极端贫困,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系统分析各个国家对于贫困线的定义,并且需要确保各个国家和国际社会达成共识,国际社会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③要实现2030年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这一目标,需要壮大和发展中产阶级,这样才能提供足够的税收来支持全覆盖的规模。 ④要实现经济、资源、所有权等的公平获取,需要结合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服务等系统多方面的完善才能实现。 ⑤减少极端气候事件对于社会、环境和生态的冲击,要实现此目标,关键在于要协调各个方面,例如减少|贫困、执行各种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措施与落实IPCC的各种举措。 |2、消除饥饿,食品安全并且营养均衡和持续繁荣的农业发展: ①根据目前情况,应使“确保到2030年消除饥饿,使所有人能够获得安全、营养和充足的食物”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②到2030年,应该消除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和肥胖,并实现微量元素的均衡。 ③在目标期内持续提高农业生产率,应该重点关注小规模的生产

者,并且要减少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各种因|素,例如气候和各种生态环境等,很多因素会影向这一目标的实现。 ④保护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多样性这一目标应该可以实现,因为关于遗传多样性,包括植物栽培、养殖及其相关的野生物种的保护已经成为各国法律的一部分。 ⑤粮食市场的安全运行和粮食安全的保障应该在多哈回合谈判的落实下得到实现,形成确保食品和大宗商品市场的正常运行。 3、确保健康的生活和所有年龄段的幸福: ①对于减少因营养不良、卫生条件恶劣等因素导致的可以预防的传染病包括腹泻和呼吸道疾病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②对于克服传染病的目标应该更加清晰明了,应该改为:在2030年之前通过预防措施、免疫或者治疗等手段和措施彻底克服可以预防的流行病,并对于新型传染病和流行病有切实可行的预防举措。 ③关于健康的心理和幸福感的目标需要有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清洁的空气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优化的交通设施。 ④女性生育压力需要良好的医疗和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避免他们发生贫血、营养不良等情况。 4、确保公平的教育和包容性的终身学习的机会: ①提高和保障中小学的教育质量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 ②需要更加细化绿色社会、绿色办公方面的目标,给出确定的百分比。 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定得过于模糊,需要细化。

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及其结构

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及其结构 赵玉川胡富梅国家统计局统计科研所 一、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首先必须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原则为基准,展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内涵。原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在《“中国21世纪议程”高级国际圆桌会议》上指出,“中国今后的发展道路,唯一的选择是把近期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具体地说,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必须体现以下几点内容 :1.贯穿“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中国自改革开发以来,经济和社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至今尚有几千万人口处于贫困之中。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中国可持续发展置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增强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力度。 2.体现“两个转变”的指导思想。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的粗放型发展道路,是以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资源的快速耗竭为代价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两个根本性的转变。 3.体现“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两项基本国策。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且素质较低,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们在长期内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国策;另外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护环境,是与计划生育同样重要的基本国策。 4.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非常低,另外经济也不很发达,试图通过进口来弥补国内资源的稀缺是不现实的。另外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已成为当前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整体效益和环境质量的关键所在,资源的浪费明显地阻碍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5.体现科教是立国之本。 资源终归是有限的,而人才和知识的潜力则是无限的,是最大的可再生资源。在当今世界,谁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知识,谁就会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谁就会获得可持续发展永久的动力和源泉。所以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将教育和科技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在具体制定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时,我们必须参照《中国21世纪议程》与《“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这两个重要文件进行。可以说,这两个文件是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纲要”。 从现状和主要问题出发,着眼于未来的发展目标,设置关键指标,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联合国和英国等国家,也是我国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思路和所遵循的原则。《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题思想贯穿了“可持续发展”这种全新的发展观,将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和人口视为密不可分的复合系统,全面、科学的反映和论述了中国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走向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制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而《纲要》则进一步指明了中国在第九个五年计划时期及其后十年所要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论文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作者:杨杰黄星君时间:2007-11-21 21:38:0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摘要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运用生态学的整体论原则和系统科学基本原理,重点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针对传统科技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阐述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核心的观点。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化系统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 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今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国家、企业、科技创新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 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是以技术创新为桥梁而实现的,技术创新既能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商品化,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扩散使其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作用的研究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势头不减、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翅膀。技术创新能使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甚至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如果忽视科技创新,即使是原本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坐失良机。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王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将计算机的使用定位于办公室,而首创个人化电脑的微软公司后来居上,成为计算机行业巨头;研制出世界第一只石英电子表的“钟表王国”瑞士,因其工业决策部门偏爱机械手表而痛失良机,以至于钟表市场终于被积极创新的日本企业所抢占。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众所周知,二战后在经济上曾是一片废墟的日本之所以获得了奇迹般的经济高速发展,就是因为该国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重视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主导产业的更新换代,从而使经济结构的关键要素产业结构得到发展。纵观工业经济时代,历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历次先导产业的出现及其更换,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循环螺旋发展,构成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发展的历史逻辑。也就是说,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科技创新高潮)来推动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主体仍属于工业经济,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2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2.1 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对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机理,国内有几位学者曾有过探索。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本文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011936249.html,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王平 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10期 摘要:为使各城市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文章借助DPSIR模型,遵照科学性、可行性、简明性和敏感性原则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通过该指标体系能够对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做总的判断,为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DPSIR模型 “可持续发展”是二十世纪人类最重大的思想成就之一,它改变了工业革命以来所形成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传统的发展观,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许多国家将“可持续发展”这一崭新的人类社会发展模式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方针在全国实施。具体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则是一项相当繁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程度进行定量的评价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国内外各研究机构和学者们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联合国统计局、美国、联合国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等均从各自的观点出发创建了不同的指标体系,而我国的一些学者等也从学科研究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创建性的指标体系。但是,这些已建立的指标体系均存在指标体系过于庞杂和宽泛,指标数目过多,处理过程难度过大等问题,使得这些指标很难获得实际的运用。因此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无疑对各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1.1DPSIR模型的原理 DPSIR模型的全称是Drive、Pressure、State、Impact and Response模型,是由欧洲环境组织1998年提出,该模型提出后主要运用于对环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以及分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 关系。它主要涵盖经济、社会、环境三大要素,是一种在环境系统中经常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模型。它最大的特点在于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出发把人与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细分为驱动力(Drive)、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影响(Impact)和响应(Response)这五部分。其中,“驱动力”指的是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 主要指该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和产业的发展趋势;而“压力”则代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等相关系统的影响;“状态”表示在目前的动力与压力状况下,社会、资源与环境所表现的特征;“影响”表示在目前状态下于生态系统、社会资源等对人类社 会、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变更能力;“响应”则表明人类在促进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采取的相应的对策以及制定的积极政策,如减少污染、增加环境投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DPSIR

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习题与作业)(精)

第七章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习题与作业 一、填空题 1、全球三大环境热点问题是全球环境问题、我国环境现状、保护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2、我国环境的基本情况是(1大气污染严重;(2淡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严重; (3生物物种减少;(4森林资源破 坏;(5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3、膜分离技术有电渗析、扩散渗析、反渗透、超滤。 4、环境科学的分支有(1基础环境学;(2应用环境学;(3环境学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生产力表达式:物质生产力 ===(劳动者 + 劳动资料 + 劳动对象 + 管理 + ……高科技 2、白色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中,有大量废弃的快餐盒、食品包装和各种泡沫塑料,以及农用地膜等塑料制品,我们称之为“白色污染”。 3、酸雨:降水,包括雨、雾、雪、露等。污染大气中的SO2和NO X越多,雨水的PH值越小,人们把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 4、臭氧层破坏:臭氧(O3的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组成,常温下为气态。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对人类和动植物有害的、绝大部分紫外线,它的存在如同一道天然屏障,保护了地球上的人和其他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1985年,科学家首次发现,在南极上空出现巨大的臭氧层空洞,地球上高纬度地区也发现臭氧减少。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大量使用作为制冷剂(氟利昂和溶剂等的氯氟烃类物质,以及氮氧化物、溴氟烃

等物质所造成的。臭氧层变薄使太阳紫外线辐射量增加,一般,臭氧层每减少10%,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就增加近20%。 5、全球环境问题特征:(1只顾经济效益,牺牲环境利益的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如一些项目规划不周全、工艺不成熟、排污不经处理就仓促上马,造成对环境严重污染。(2污染转移,特别是发达国家力图把污染重、能耗高、治理难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些国家内部也把这样的产业由城市向农村转移,造成更大面积的污染。(3跨国家行为,局部地区的污染,造成全球性的后果,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就是此种作为的后果。 6、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借助教育的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取环境污染治理和防止新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受教育者在人和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逐步形成保护环境的公德。 7、自然、自然界:(1自然:关于自然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物质世界。广义的自然,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原始自然,即是在自然界的原始形态中存在的、还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物质世界,也称第一自然;二是人工自然,它是已经直接与人类发生了关系,或者受到人工干预,留下了人类活动痕迹的物质世界,也称第二自然。(2自然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中的物质有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自然界中的生物,又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个种类。 8、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续的发展,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产生一直发展到现在,经过不断地深化,其含义已扩展到包括自然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各个领域。 一、简答题 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联合国制定的17个全球发展目标,在千年发展目标到期之后继续指导2015-2030年的全球发展工作。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总部召开,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将在峰会上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从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基本介绍: 概述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系列新的发展目标,将在千年发展目标到期之后继续指导2015-2030年的全球发展工作。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即将在纽约总部召开,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将在峰会上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从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目标将指导2015年至2030年的全球发展政策和资金使用。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了历史性的承诺:首要目标是在世界每一个角落永远消除贫困。 千年目标 2015年是千年发展目标的收官之年。2000年9月,世界各国通过为期15年的千年发展目标,团结协作,应对贫困问题。自那

以来,联合国发展集团一直致力于落实八大千年发展目标。 千年发展目标设立了明确的具体目标,促使人们关注贫困问题并调动资金用于减贫。在2000年到2015年中,超过6亿人摆脱了贫困。千年发展目标还动员了政治意愿,提高公众意识,关注发展问题,支持落实以人类发展为重点的议程,规模空前。千年发展目标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在实现减贫目标等多项千年发展目标上发挥了了重要作用。 随着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最后期限日益临近, 国际社会正处于建立2015年后开发框架的关键时刻。自2000年《联合国千年宣言》公布千年发展目标以来,尽管发展成绩斐然,但区域之间的发展并不平衡,并且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仍然阻碍着发展工作的进程。 可持续发展 2015年是关键的转折点——千年发展目标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启动之年。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即将在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通过,旨在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中国高度重视此次峰会,并将从各方面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质进展。 2014年6月3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与中国外交部合作主办了2015年后发展进程研讨会。研讨会讨论了千年发展目标的实施状况及正在进行中的新议程设定过程。 2015年7月24日,中国政府和联合国驻华系统合作撰写的《中国实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2000- 2015年)》正式发布。同日,开

第三次联合国住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会议 - UN-Habitat

第三次联合国住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会议(“人居三”)国家报告编制工作的准则和格式:涵盖六个重点课题、三十个问题和十二项指标 背景 本文件所载准则是为响应联合国人居署理事会在其第二十四次会议上通过的题为 “为第三次联合国住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会议(“人居三”)筹备进程建言献 策并提供支持”的第24/14 号决议而制定,理事会在该项决议中邀请各成员国,…在定于大会第六十九届会议期间在纽约召开的“人居三”会议筹备委员会第 一次会议之前,根据大会第67/216号决议第6段,编制国家报告,以期审查 《人居二议程》及其他相关国际商定目标和具体目标的落实情况、各项新的 挑战、新出现的发展趋势以及可持续的人类住区和城市发展的前景,并将之 作为制定“新城市议程”的基础”(第4段) 通过此项决议,理事会还请联合国人居署就国家报告编制工作的准则和格式提出 建议,国家报告应当, …考虑到如何执行“人居二议程”和应对各项新的挑战、新出现的发展趋势、 可持续的人类住区和城市发展的前景、以及以平衡方式介绍和阐述一系列跨 领域议题(第2段)。 在于1996年通过的《人居议程》中,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承诺将致力于实现两项主要 目标,即“人人享有适当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并基于这些 目标实施一项行动计划。 就“人人享有适当住房”这项目标而言,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承诺,将致力于使每个人 都能获得卫生、安全、有保障、能获得且负担得起的适当住房,包括基本服务、设施 和便利,每个人还将在住房和租用期的法律保障方面不受歧视——所有这些内容都将 充分依照人权标准予以落实(《人居议程》第39段)。在《千年宣言》中,各国元首 和政府首脑承诺,到2020年,将使至少1亿贫民窟居民的生活得到改善,他们还承诺,在2015年年底前,将使无法获得充足的、可持续供应的饮用水和基本卫生设施的人口 比例降低一半。 就“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这项目标而言,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承诺, 将致力于推动社会发展,使其在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之内充分利用资源,并为所有人,特别是脆弱或弱势群体者,获得与大自然及其文化遗产、精神和文化价值观相协调的 健康、安全和富于成果的生活提供平等机会,这将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而促进 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人居议程》第42段)。

2019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中方立场文件14页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中方立场文件 National Sub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UN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2012 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国际发展合作事业的重要里程碑。20年来,国际社会在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方面取得诸多积极进展。国际社会积极推动实施《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各种形式的国际和区域环发合作深入发展,许多国际条约应运而生。发展中国家为促进可持续发展付出巨大努力,在消除贫困和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取得一些成绩。100多个国家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各级政府以及工商界、非政府组织和民众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The UN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held in 1992 was an important landmark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Over the past 20 year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made much progress in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io Decla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Agenda 21, the Johannesburg Declarat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Plan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ohannesburg Plan of Implementation”), as evidenced by the deepening of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various forms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births of many relevant international treaties.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实例研究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实例研究 内容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相应的指标体系作平台。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出发点,从经济发展、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科技进步等方面架构起江西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分数评判模型对可持续发展的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力图为江西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套可行方案。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江西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针对传统发展战略对自然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忽视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二战”以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传统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是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唯一指标,把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标志。这种战略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存在明显的弊端:一是以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质量的恶化来支撑经济增长,促进人们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和不合理使用,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生态破坏;二是为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许多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外资,他们向发达国家大量举债以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发展本国经济,最后导致债务危机;三是经济增长并未能解决就业问题、贫困问题和社会分配不平等问题,有时甚至使这些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 传统发展战略的这些弊端,促使人们认识到,这种模式不是人类追求的最佳发展形式。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先后提出了各种发展战略,其中最为人们所接受的是“可持续发展策略”。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进行,既能保证使之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其核心是要现代人合理对资源和环境进行开发和使用,保持一定的限度,避免对环境的过度消耗,影响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制定计划和政策时,要同时注意到环境和发展两个方面,人们要将重点由“事后政策”转向“事前政策”,即在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时,要采取对环境负责的态度,而不应等到环境严重恶化时再去设法解决。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含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等要素的复杂系统,而区域可持续发展正是追求以上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适合特定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和监测各要素的协调发展程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近年来,江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今年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是联合国制定的17个全球发展目标,在千年发展目标期满后,将在2015年至2030年期间继续指导全球发展工作。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总部举行。在首脑会议上,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将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从2015年到2030年以综合方式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层面的发展问题,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摘要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是一系列新的发展目标,在千年发展目标期满后,将继续指导2015-2030年全球发展工作。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将在纽约总部举行。在首脑会议上,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将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从2015年到2030年以综合方式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层面的发展问题,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目标将指导2015年至2030年的全球发展政策和资金使用。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历史性承诺:主要目标是永远消除世界各个角落的贫困。[1] 千年目标 2015年是千年发展目标的终点。2000年9月,世界各国通过了15年的千年发展目标(MDG),并共同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自那时以来,联合国发展集团一直致力于执行八项千年发展目标。 千年发展目标(MDGs)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将重点放在贫困上并筹集资金以减少贫困。从2000年到2015年,超过6亿人摆脱了

贫困。千年发展目标还动员了政治意愿,提高了公众认识,关注发展问题,并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支持了以人类发展为重点的议程的执行。千年发展目标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在实现许多千年发展目标(如减贫目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最后期限的临近,国际社会正处于建立2015年后发展框架的关键时刻。自《联合国千年宣言》于2000年宣布千年发展目标以来,尽管在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仍不平衡,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仍然阻碍了发展工作的进程。 可持续发展 2015年是关键的转折点-千年发展目标(MDG)计划的结束以及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启动。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将通过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层面的发展问题。中国高度重视这次首脑会议,并将从各个方面促进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质性进展。 2014年6月3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中国代表处与中国外交部合作,举办了2015年后发展进程研讨会。讨论会讨论了《千年发展目标》的执行状况以及制定新议程的现行进程。 2015年7月24日,由中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在中国共同编写的《中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2000-2015年)》报告正式发布。同一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和外交部共同主办了2015年后发展议程国际会议,讨论了新议程的主题,并着重讨论了中国在落实联

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科技革命两重性。当代环境和环境问题。人类环境科学发展的历程, 可持续发展战略。 2.理解:环境污染治理的方法原理。 3.掌握: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4.STS: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一、现代科技革命的两重性 01:40 (一)科技革命与社会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两重性。我们先来了解它与社会的关系。 1、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科学技术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科学技术在社会中产生,又在社会中发展。社会不能没有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也不可能离开社会。科学技术与社会密切联系的科学观思想,是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本质的最重要观点,也是现代科学观的主要观点之一。现代科学观不再把科学看成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的学术活动和文化现象,而把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和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相互交互、相互影响的社会组成因素,因此,科学技术应与政治、经济、文化具有同等的社会影响价值。 科学技术是现代物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几乎渗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环节,而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也随着规模与研究对象的扩展,越来越呈现出社会化的趋势。社会科学化,科学社会化正是当今科学技术与社会联系的最确切写照,反映了它们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发展趋势。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 19世纪的下半叶,马克思在考察了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历史以后,提出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著名论断。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应包括科学在内,因为,科学是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发明是技术发明和生产方法改进的基础。当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者技能时,当技术进步导致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时,它们就是一种生产力。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论断,已经被以后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一)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一) 摘要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运用生态学的整体论原则和系统科学基本原理,重点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针对传统科技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阐述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核心的观点。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化系统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今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国家、企业、科技创新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是以技术创新为桥梁而实现的,技术创新既能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商品化,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扩散使其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作用的研究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势头不减、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翅膀。技术创新能使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甚至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如果忽视科技创新,即使是原本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坐失良机。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王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将计算机的使用定位于办公室,而首创个人化电脑的微软公司后来居上,成为计算机行业巨头;研制出世界第一只石英电子表的“钟表王国”瑞士,因其工业决策部门偏爱机械手表而痛失良机,以至于钟表市场终于被积极创新的日本企业所抢占。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众所周知,二战后在经济上曾是一片废墟的日本之所以获得了奇迹般的经济高速发展,就是因为该国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重视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主导产业的更新换代,从而使经济结构的关键要素产业结构得到发展。纵观工业经济时代,历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历次先导产业的出现及其更换,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循环螺旋发展,构成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发展的历史逻辑。也就是说,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科技创新高潮)来推动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主体仍属于工业经济,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2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2.1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对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机理,国内有几位学者曾有过探索。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本文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胡皓、楼慧心两位学者概括的“基础系统思维”范式,当环境变化较小时,主要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以保持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稳定性,或在保持既有有序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得到优化(亚范式Ⅰ);当环境变化较大时,主要利用正反馈机制,将某种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不同宏观稳定态之间的转换,使系统适应或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较大变化(亚范式Ⅱ)。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行机制如附图所示: 附图中,路线①和路线②分别代表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两种不同作用机理。在路线①中,科技创新活动在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与交换过程中,对自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新华社联合国1月22日电(记者王建刚)联合国22日正式发起可持续发展目标“行动十年”计划,呼吁加快应对贫困、气候变化等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以确保在2030年实现以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核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当天向联合国全体会员国进行非正式工作汇报时表示,国际社会在实现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取得许多进展,但总体而言,行动尚未以所需速度或规模推进,需要开启十年“雄心勃勃的行动”,以便到2030年顺利实现这些目标。 古特雷斯呼吁从三个层面推进计划:开展全球行动,增强领导力,投入更多资源,采取更明智的解决方案;强化地方行动,在政府、城市和地方当局的政策、预算、机构和监管框架中进行必要转型;开展包括青年、民间社会、媒体、私营部门、工会、学术界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在内的全民行动。 古特雷斯说,国际社会面临21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地缘战略紧张局势、危及人类生存的气候危机、全球不信任以及数字技术负面影响等“迫在眉睫的”的四大威胁,必须用“21世纪的解决方案”来应对。 古特雷斯说,必须采取连贯协调行动,开展冲突预防、调停、维持及巩固和平等工作,以实现长期发展。在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以及

融资方面“要有雄心壮志”。此外,必须建立公平的全球化,打击网络犯罪和网络仇恨,将网络空间规范化,禁止使用致命的自主武器。 古特雷斯强调,面对四大威胁,必须把保护和促进人权置于中心位置,同时要强化性别平等,赋权于青年,增强他们的权能,同时深化联合国的改革。2020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希望全人类共同加入联合国发起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全球对话,讨论如何建设“希望的未来”。

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张晓妮 20101290151 10电商1班电子商务专业 摘要:新与可持续发展,作为相互作用影响频繁与剧烈的对立统一体,对人类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探究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推动二者良性互动发展,有益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和谐和永续发展。 关键词:发展技术创新辩证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今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国家、企业、科技创新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是以技术创新为桥梁而实现的,技术创新既能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商品化,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扩散使其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作用的研究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势头不减、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翅膀。技术创新能使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甚至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如果忽视科技创新,即使是原本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坐失良机。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王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将计算机的使用定位于办公室,而首创个人化电脑的微软公司后来居上,成为计算机行业巨头;研制出世界第一只石英电子表的“钟表王国”瑞士,因其工业决策部门偏爱机械手表而痛失良机,以至于钟表市场终于被积极创新的日本企业所抢占。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众所周知,二战后在经济上曾是一片废墟的日本之所以获得了奇迹般的经济高速发展,就是因为该国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重视了科技创新。

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2017-2030年)

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2017-2030年) 一、引言 (一)愿景与使命 1、森林属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陆地生态系统,对维系地球生命至关重要。《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2017-2030年)》(以下简称《战略规划》)为各层级可持续管理所有类型森林和森林以外树木,停止毁林和森林退化提供了全球框架。《战略规划》旨在促进林业为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联合国森林文书》和其他涉林国际文书、进程、承诺和目标做出贡献。 2、《战略规划》为联合国系统开展涉林工作提供参考,加强联合国机构及其伙伴间的协调合作与协同增效,以实现共同的愿景与使命,并为加强“国际森林安排”(详见19-22段)及其组成部分的协调与指导提供了框架。 愿景 3、所有类型森林及森林以外树木得到可持续管理,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为当代和子孙后代提供经济、社会、环境与文化效益。 使命 4、通过加强各层级协调合作、协同增效,做出政治承诺,开展实际行动,促进森林可持续管理,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贡献。 (二)森林对人类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性 5、全球共有近40亿公顷森林,占陆地面积30%,对人类福祉、可持续发展与地球健康至关重要。全球约四分之一的人口(约16亿)依靠森林获取食物、谋求生计、实现就业、获得收入。 6、森林提供不可缺少的生态系统服务,如木材、食物、燃料、饲料、非木质林产品和住所。森林能够保持水土,提供清洁空气,防止土地退化和荒漠化,降低洪水、山体滑坡、雪崩、干旱、沙尘暴和其他灾害发生的风险,是80%陆地物种的家园。森林可为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巨大贡献。 7、开展森林可持续管理,可使所有类型森林成为健康、高产、适应力强、可再生的生态系统,为世界各地人们提供必要的商品和服务。在许多地区,森林还拥有重要的文化及精神价值。《联合国森林文书》指出,“森林可持续管理是一个动态和不断发展的概念,旨在维持并提高所有类型森林的经济、社会与环境价值,为当代和子孙后代造福。” 8、可持续管理森林和森林以外树木对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至关重要,包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目标15(“森林可持 续管理,防治荒漠化,停止和扭转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样性损失”)。 9、为肯定森林对人类的非凡贡献,联合国大会将每年3月21日定为国际森林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庆祝活动,提高公众对森林问题的关注并开展行动。 (三)趋势与挑战 10、尽管森林为地球上的生命和人类福祉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但由于对木材、食物、燃料和纤维的需求,毁林和森林退化仍在许多地区持续发生。毁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