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综述

文献检索综述
文献检索综述

检索课题名称:白果果仁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在食品中的协同作用

探讨

一、检索目的:主要从白果果仁中分离得到多种抗氧化活性物质(酚、多

肽和糖类),并将其与啤酒和黄酒进行抗氧化协同作用的研究

二、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

检索词:

中文:1.白果果仁(银杏种仁) 2.抗氧化蛋白 3.多酚 4.多糖 5.啤酒

6.黄酒

7..协同

英文:1.ginkgo nut seed 2.antioxidant 3.protein 4. polyphenol

5. beer

6. yellow rice wine /millet wine

7.synergy/synergism

检索式:

中文:#1.抗氧化并且白果果仁或银杏种仁

#2. 抗氧化并且啤酒或黄酒

英文:#1.ginkgo nut seed AND antioxidant AND abstraction OR purification #2. antioxidant AND beer OR yellow rice wine OR millet wine

三、检索结果

通过国内外联机情报检索和Internet检索,列举8-10篇(含外文)与你课题密切相关的文献(包括题录和摘要),如下:

1.

篇名:Antioxidant capacity in Ginkgo biloba银杏种仁的抗氧化能力

作者:Lena M.Goh*,Philip J.Barlow

文献来源:Food Scienceand Technology Programme, DepartmentofChemistry, National University ofSingapore,Singapore117543

摘要: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AOC,of Ginkgo biloba nuts was determined after various periods of cooking.The AOC was based on the ability of the sample to scavenge 2,2

0-azino-bis-(3-ethlybenz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free radical ABTS+ . The heat-stable antioxidant component spresent in the nuts accounted for 60% AOC.Thus,around 40% of the AOC was lost when the nuts were cooked for 4 h. After an initial fall,related to a loss in

vitamin C, the AOC remained constant. During heating,the non-ascorbic acid AOC compounds were transferred from the nuts to the leachate(浸出液). A gradual formation of non-ascorbic acid antioxidants was observed in the nuts.The effect of cooking on AOC in the Ginkgo nuts was compared with Ginkgo biloba standardised leaf extracts, sanddried leaves extract Ginkgo commercial capsules.

分别在不同烹饪时段用 ABTS法测定银杏种仁的抗氧化能力。银杏种仁中具热稳定性的抗氧化物质占 60% AOC,烹饪4小时后其抗氧化能力丧失40%。在首次下降后,伴随维生素C下降,其抗氧化能力保持恒定。在加热过程中,非抗坏学酸复合物从种仁转移至浸出液。观察到非抗坏血酸抗氧化物质逐渐形成。Keywords:ABTS +; Antioxidant capacity;Functional foods; Ginkgo biloba nuts; Ginkgo biloba leaves;EGb 761

2.

篇名:银杏种仁中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琴,温其标

文献来源:现代食品科技,2006.22(1):164-167

摘要:本文综述了银杏种仁中化学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并对银杏种仁的综合利用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银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合利用

3.

篇名:白果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理化特性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作者:黄文,谢笔钧,王益,杨尔宁,罗锐

文献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1537-1543

摘要:选用江苏省泰兴市大佛指白果为原料,采用盐溶和盐析的方法,从白果中分离制备出清蛋白 (GAP ),球蛋白(GGP) 和盐溶蛋白(GSP )。白果蛋白中以清蛋白和球蛋白为主,醇溶蛋白、碱溶蛋白和复合蛋白含量很少。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制得的GAP, GGP和GSP 中以GAP 的蛋白质纯度高,氨基酸组成丰富、合理,属于优质蛋白质。活性试验结果表明GAP 的抗氧化活性远高于GGP.

关键词: 白果; 盐溶; 盐析; 清蛋白; 抗氧化

4.

篇名: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

作者:王会,郭立,谢文磊

文献来源: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3):92-102

摘要:综述了抗氧化剂抑制脂质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自由基对底物的氧化降解以及还原能力 4 类测定抗氧化活性的方法 , 并讨论了评价或表征测定结果的方法和参数以及对测定方法的要求。

关键词:抗氧化剂 , 抗氧化活性 , 测定方法

5.

篇名:白果活性蛋白的酶法水解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作者:邓乾春,陈春艳,潘雪梅,田斌强,谢笔钧

文献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2005,21(11):155-159

摘要:白果活性蛋白(GAP)是华中农业大学天然产物化学实验室首次从白果中分离得到的一种以清蛋白为主的且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蛋白,为扩大该蛋白在食品中的用途,提高其生物活性,研究了酶法水解制备白果肽段的方法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通过单因素分析、正交试验以及对试验结果的分析,确定了 2709 碱

性蛋白酶水解白果活性蛋白的最佳水解条件为底物浓度 1%,pH 值 815,水解温度 45C, 酶浓度 7000 U /g,反应时间 6h。以Fenton体系和邻苯三酚体系检验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白果肽段较酶解前的活性蛋白,抗氧化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两者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关健词:白果活性蛋白;白果肽段;酶解;碱性蛋白酶;抗氧化作用

6.

篇名:银杏白果多糖的提取、纯化和分析

作者:陈群 , 杨桂文 , 安利国

文献来源:中国药学杂志2002.37(5):331-333

摘要:目的从银杏白果中分离银杏白果多糖 ,并研究其组成性质。方法经热水提取 , 乙醇沉淀 ,Sevag 法去蛋白 ,乙醇分级分离 ,Sephadex G 2 200 柱层析纯化银杏白果多糖(Ginkgo biloba seed polysaccharide,GBSP),采用醋酸纤维纸电泳、Sepharose 4B 柱层析及毛细管电泳对其进行分析和组成研究。结果提取纯化的银杏白果多糖 ( GBSP)是单一均匀的多糖 ,分子量为1.86×105 ,得率为 0.87 % 。结论银杏白果多糖 (GBSP) 是由 D 2 甘露糖组成的匀多糖。关键词 :银杏白果 ; 多糖 ; 分离 ; 组成

7.

篇名:猪肚木叶中多酚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作者:宋鑫明,陈光英,尹文清,王安伟,张永强,谢东霞

文献来源:食品工业科技2009,30(6):91-93

摘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焦性没食子酸为标准品,在波长 540nm处,对猪肚木叶提取物中总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研究了猪肚木叶的抗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猪肚木叶中总多酚含量达

0.4879% ,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 Y=16.76X –0.0948, r=0.0097,RSD=0.745%;;猪肚木叶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IC50为0.35 mg/ml

关键词:猪肚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抗氧化性,多酚,紫外分光光度法

8.

篇名:啤酒中的多酚物质及其作用

作者:付兆辉 , 李崎 , 顾国贤

酿酒2003,Nov,30(6):49-50

摘要 :啤酒中的多酚物质是一类重要化合物 ,其在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风味、保鲜、色泽、溶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 近年来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随着啤酒生产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生产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首要是提高啤酒质量 ,增强啤酒的稳定性 ,很多研究结果证实了多酚物质在啤酒中的作用。综述了啤酒中主要多酚物质的作用 ,检测方法的研究情况等。

关键词 : 多酚 ; 单宁 ; 氧化 ; 混浊稳定性 ; 风味稳定性

9.

篇名:黄酒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作者:郑校先,李燕,徐维菲,方逸群,冉宇舟

文献来源:酿酒科技LIQUOR-MAKING SCIENCE&TECHNOLOGY 2009 No.10:57-64 摘要:对三年陈五年陈黄酒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初步检测,使用的抗氧化指标为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清除 DPPH 自由基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用 BHA、BHT作对照;用福林酚法测定黄酒中的总酚含量。结果表明,黄酒有较强的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清除 DPPH 自由基能力、超氧阴离子的能力;黄酒中含有

249μg/mL的酚类物质,赋予了黄酒的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黄酒;抗氧化活性;酚类物质

10.

篇名:Beer increases plasma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humans

啤酒提高人体血浆的抗氧化能力

作者:Andrea Ghiselli,* Fausta Natella,* Alessia Guidi,* Luigi Montanari, Paolo Fantozzi, and Cristina Scaccini*

文献来源:J.Nutr.Biochem.,2000,vol.11,February

摘要:The positive association of a moderate intake of alcoholic beverages with alow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in addition to ethanol itself, may be linked to their polyphenol conten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effect of acute ingestion of beer, dealcoholized脱醇beer, and ethanol(4.5% v/v) on the total plasma antioxidant status of subjects,and the change in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profile of some selected phenolic acids酚酸(caffeic,sinapic,syringic,and vanillicacids) in 14 healthy humans.Plasma was collected at various times:before(T0),1 hour after (T1), and 2 hours after (T2) drinking. The study is part of a research planned to identify both the impact of brewing on minor components potentially presentin beer and their metabolicate in humans.Beer was able to induce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lasma antioxidant capacity at T1, returning closed to basal values at T2. All phenolic acids measured in plasma tended to increase after beer intake(20% atT1,40% atT2). Syringic and sinapic acid reach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t T1 and

T2,respectively. Plasma metabolic parameters (glucose,total cholesterol,triglycerides, and uric acid) and plasma antioxidants ( a –to copherolandglutathione) remained unchanged. Ethanol removal impaired the absorption of phenolic acids,which did not change over the time of the experiment,accounting for the low (and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lasma antioxidant capacity after dealcoholized beer drinking .Ethanol alone did not affect plasma antioxidant capacity or any of the antioxidant and metabolic parameters measured.

适量饮用而有助于降低心脏血管疾病,非酒精本身却无此功效,这可能与其多酒精饮料中多酚含量有关。文章表述了14个身体健康的人分别饮用精确剂量的啤酒,脱醇啤酒,乙醇(4.5% v/v)后,其血浆中抗氧化能力及其中某些酚酸液体层析图谱。不同时段采集血浆样:饮前(T0),饮后1小时(T1),饮后2小时(T2)。啤酒在饮后1小时能促进血浆抗氧化能力迅速提高,2小时后即恢复基本水平,酚酸Syringic and sinapic acid 在T1,T2均有统计变化,血浆代谢参量及抗氧化物量均无变化。饮用脱醇啤酒后血浆中抗氧化能力提高甚微,酚酸无变化,乙醇移除削弱了酚酸的吸收。乙醇本身并无影响血浆抗氧化能力或抗氧化参量及代谢参量的作用。

Keywords: polyphenols;antioxidants;human;beer;ethanol;TRAP

四、综述

1.简要介绍检索到每篇文献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或技术或研究方法及其效果)。

文献1主要研究了不同烹饪时段银杏种仁的抗氧化能力,并指出银杏种仁含非抗坏血酸抗氧化物质,且该类化合物热稳定性较VC好。

文献2研究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银杏种仁中化学活性成分,淀粉,多糖,蛋白质,脂类及其他

②药理作用,镇咳平喘耐缺氧、抗疲劳和延缓衰老、抗菌等

③对银杏种仁的综合利用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银杏果产品开发应用的现状文献3采用盐溶和盐析的方法,从白果中分离制备出清蛋白 (GAP ),球蛋白(GGP) 和盐溶蛋白(GSP),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研究,测得GAP 的抗氧化活性远高于GGP。

文献4综述了抗氧化剂抑制脂质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自由基对底物的氧化降解以及还原能力 4 类测定抗氧化活性的方法 , 并讨论了评价或表征测定结果

的方法和参数以及对测定方法的要求。

文献5中华中农业大学天然产物化学实验室首次从白果中分离得到的一种以清

蛋白为主的且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蛋白--白果活性蛋白(GAP),为扩大该蛋白在食品中的用途,提高其生物活性,研究了酶法水解制备白果肚段的方法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白果肽段较酶解前的活性蛋白,抗氧化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两者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文献6经热水提取 , 乙醇沉淀 ,Sevag 法去蛋白 ,乙醇分级分离 ,Sephadex G 2 200 柱层析纯化银杏白果多糖(Ginkgo biloba seed polysaccharide,GBSP),采用醋酸纤维纸电泳、Sepharose 4B 柱层析及毛细管电泳对其进行分析和组成研究。

文献7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焦性没食子酸为标准品,在波长 540nm处,对猪肚木叶提取物中总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研究了猪肚木叶的抗氧化性能。

文献8证实了多酚物质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风味、保鲜、色泽、溶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综述了啤酒中主要多酚物质的作用 ,检测方法的研究情况等

文献9使用的抗氧化指标为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清除 DPPH 自由基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用 BHA、 BHT作对照,对三年陈五年陈黄酒的抗氧化能

力进行了初步检测;用福林酚法测定黄酒中的总酚含量。黄酒有较强的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清除 DPPH 自由基能力、超氧阴离子的能力;黄酒中含有

249μg/mL的酚类物质,赋予了黄酒的抗氧化能力。

文献10研究要点是啤酒抗氧化能力与其乙醇与多酚协同作用有关,

2.综合以上文献,介绍该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发展趋势。

(1)该课题研究的意义

白果的保健价值

银杏种实的核俗称白果,其核仁为可食用部分,由于其营养丰富,自古以来被当作养生延年的上品,白果具有很好的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功能。现代药理和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白果具有平喘、祛痰、抑制结核杆生长、延长表皮细胞寿命等作用;从白果中分离的羟基酚类具有抗肿瘤和抗菌作用;体内喂饲动物的试验结果还表明,白果汁具有抗衰老、抗疲劳、耐缺氧的作用。

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的意义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但其安全性受到怀疑。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抗氧化物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正成为研究的热点

食品协同作用研究的意义

通过食品协同作用研究,可以提高食品的保健价值,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对天然产物中的有效成分的研究对于食品安全性也有很大助益总之,向食品中添加合

适有益的功能性物质可以有效的提升竞争力。

(2)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白果、啤酒、黄酒中已有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报道

白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特异化学物质,主要包括淀粉、蛋白质、黄酮类、萜类、生物碱、多糖类、酚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此外还含有白果酸、氢化白果酸、银杏内酯等成分。黄文等报道了银杏种仁水溶性蛋白具有体外抗氧化作用和抗生物氧化作用。目前对于啤酒抗氧化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 ,Ghiselli等研究表明啤酒中的多酚组分能够增强人体血浆抗氧化性。对黄酒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甚少, Fei Que等曾对绍兴黄酒的总抗氧化活性和自由基清除率等进行过分析。黄酒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包括多肽,美拉德反应产物、酚类物质和矿物质等。对抗氧化能力贡献最大的是多肽和酚类物质。通过对福建黄酒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抗氧化性物质的测定 , 确认其中存在茶多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肽和矿物质元素硒等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物质。

协同俢研究的报道

向黄酒中添加合适有益的功能性物质,增加黄酒的营养和保健功能是现在研究的热点。如在黄酒酿造结束时直接加入低聚麦芽糖或低聚果糖等制成双歧因子保健黄酒。或者通过合理的改变黄酒原有的工艺,加入天然产物的有效成分,如中药植物,来降低黄酒中乙醇对人体的危害,既不影响原来的风味,又增加了黄酒的功能性成分。我国已经成功地研制银杏啤酒、银杏黄酒及银杏饮料等。

(3)课题研究发展趋势

从银杏种仁中提取纯化活性物质蛋白,多酚及多糖,并进一步研究其分子结构及抗氧化活性,再将各物质分别或将几种物质按不同比例与啤酒、黄酒混合后研究其协同效果,若协同效果良好则进一步就该物质或该几种对啤酒黄酒的风味、稳定性和功能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能做出一种具高抗氧化活性的新型功能性酒饮料;另一方面可探讨一下银杏的综合利用以创造更多价值。

生工0702 徐晓琳

020*******

2010.4

文献综述写作结构和句型!太有用了

文献综述写作结构和句型!太有用了 一文献综述特征 1.一般字数控制在4000-6000字左右,大约8-15页; 2.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二按照文献综述的结构顺序分析常用句型 1 题目 1.1 如果文章为结果论文 标题格式 a)Effect of (因素)on(观测项目)in(研究对象)Progress b)(观测对象)in (研究对象)Progress c)无固定格式 1.2 如果文章为方法论文 标题格式d)Methods for … Progress 2 摘要常用句型 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 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3 关键词 略 4 前言 4.1 内容: 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 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4.2 常用句式 …是…的重要研究内容

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 (深度上)… (广度上)… (有争论的问题)… 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 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5 正文 5.1 综述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段落结构格式非常重要,举例如下表; 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 主题句陈述理论1 研究支持1 陈述理论2 研究支持2 略 主题句研究支持1 研究支持2 研究支持3 略例外情况 研究意义主题句研究支持1 说明理论1 略主题句 5.2 纵横结合式写法 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 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 5.3 相关研究不必全部列举,每一个主题举2-5个有代表意义的研究。 5.3 常用句式 了解…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对认识…有重要的意义 …的特征可用…来描述,其中常用的有… 由于…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研究者通过…来描述各因素对…的影响 影响…的因素很多,下面就…进行论述 …不仅取决于…,而且受到…的制约 …与…有关 …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研究表明… 产生…的原因有… 6 结语 一般为展望结构,如果是开题报告前的文献综述,需要把想做什么阐述清楚。

文献综述与论文的区别与联系

文献综述与论文的区别与联系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是指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 论文 论文是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通过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理论、观点与现实问题结合分析,发现现实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

区别 1、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②正文结构不同 文献综述正文主要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理论、观点。论文主要是现实问题及相关理论,并提出自己解决方案。③论文需要致谢,而文献 综述没必要。 联系 ①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②论文是在文献综述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基础上,结合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专业文献检索与文献综述

专业文献检索与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信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追求知识的迫切欲望也日益增长。生活在信息时代,科技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方便,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从翻阅图书到上网搜索,在查阅知识的同时也在渐渐掌握更加便捷的方法,而文献检索就是一种重要的搜索手段。学习文献检索可以让我们快速、有效地找到所需资料、文献,帮助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什么是文献检索,如何做到准确快速地查找所需知识,检索文献有哪些具体步骤等问题都是文献检索这门学科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文献检索检索步骤检索策略参考文献 正文:文献检索课是一门以介绍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的查找方法和技巧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获取信息文献、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科研、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服务。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的信息技术、网络信息资源、电子出版物的大量涌现,对读者自如地检索和利用各种(载体)文献信息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积极探索文献检索课教学新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检索信息、获取文献的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应了解有关文献检索的相关概念。文献综述是对文献资料的综合评述,是在收集大量有关文献、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统计分析与评价,整理概括而成的反映某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的内容是:一、概念理解、界定及背景简介。描述研究课题及其相关的概念或事物以及它们的来源及产生背景。二、已有的研究成果简述研究课题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三、本研究的意义。简述研究课题在某一学科中的作用、应用及影响。主要阐述研究课题所涉及的概念、方法、设计、研制等,将对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四、简要预测研究课题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研究课题近年来所涉及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综合评价,预测研究课题的发展前景等。撰写步骤:确定选题与研究重点;文献资料的搜集、跟踪与积累;分析、评价资料价值,进行筛选;整理资料,使之系统化;撰写综述。 文献作为一个大类,又可按照不同的领域分成若干小类。按学科领域分:社会科学文献和自然科学文献;按载体形态分:印刷型、缩微型、声像型、电子型;按文献内容和出版方式:十大信息源(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技术标准、会议文献、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产品资料、技术档案);按文献的形成、加工和传递:一次文献(专著、论文、技术说明书)、二次文献(检索类书刊和数据库,如:目录、题录、索引和文摘。)、三次

文献综述的写法(不是一般的详细)

一、何谓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容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为专题性综述。 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岀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岀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 二、文献综述的特点 1.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 国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 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2.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3.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4.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岀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5.综述的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 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 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 1 /3。 三、综述的容要求 6.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 7.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 8.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9.语言要美:科技文章以科学性为生命,但语不达义、晦涩坳口,结果必然阻碍了科技知识的交流。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应不断地加强汉语修辞、表达方面的训练。

开题报告、文献检索账号、文献综述

日志 返回日志列表 [转]开题报告、文献检索账号、文献综述、外文翻译、抄袭检测软件、论文目录,都在这了都在这了,有备无患,拿去吧!! 开题报告、文献检索账号、文献综述、外文翻译、抄袭检测软件、论文目录,都在这了都在这了,有备无患,拿去吧! 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论文反抄袭软件、论文目录,就差论文正文了,其他都全了!!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文献检索综述论文

文献检索综述论文

测不准原理对哲学的影响 摘要: 测不准原理又名“不确定关系”,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该原理表明: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方位角与动量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测量一对共轭量的误差(标准差)的乘积必然大于常数 h/4π是海森堡在1927年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共轭量为自变量的概率幅函数(波函数)构成傅立叶变换对;以及量子力学的基本关系(E=h/2π*ω,p =h/2π*k ),是物理学中又一条重要原理。不仅如此,测不准原理的提出也影响了哲学界,它否定了宿命论,同时为唯心主义者提供了一大反驳证据。 关键词: 测不准原理 海森堡 哲学 推理 发展 不确定性原理对我们世界观有非常深远的影响。甚至到了50多年之后,它还不为许多哲学家所鉴赏,仍然是许多争议的主题。不确定性原理使拉普拉斯科学理论,即一个完全宿命论的宇宙模型的梦想寿终正寝。 阿波在《一个测不准的世界——海森堡和他的测不准原理》1 一文中指出,在微观世界中微观粒子的动量速度和质量的乘积和位置对应着一系列的可能值,每一个可能值又有一定的出现几率,动量和位置不再同时具有确定的值。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清晰地指明这个奇妙的关系。它表明一个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两者不可能同时测得准确值,要么是确定微观粒子的位置,而微观粒子的动量无法准确测得;要么是确定动量,而位置不能准确测得。其中一个量确定的越准确,另一个量就越不准确。因为我们在测定一个微观粒子的时候,总得利用另一个微观粒子,这个另一个微观粒子会或多或少地影响被测的微观粒子。我们在可以尽可能准确地测定电子能量的情况下,电子位置的测量就越不准确。反之同样道理,电子的位置测得越发准确,其能量就越不准确。 李一鸣在《关于确定性的哲学物理学分析》2一文中指出海森 伯 测 不准原理,是通过一个假想实验来论证的。设想用一个显嫩镜来观察一个电子的坐标, 因为所用光波的波长越短,显微镜的分辨本领越高,测定电子坐标不确定的程度越小;另一方面,光照射到电子,可以看成光量子和电子的碰撞,波长越短,光量子的动量就越大。经过仔细分析,海森伯提出了著名的“测不准原理”,即在一定的时间内,位置和动量(q 和P)以及能A 和时间(E 和t)可同时被测量出来,同时测量这些量总得包括不准确的因素,至少象普朗克常数h 那样大。测不 准 原 理用符号表示为:AgAp=h/2,和△EA t -ho 测不准原理在量子力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海森伯测不准原理的意思是,你不能知道一个原子,或一个电子,或一个什么东西在什么位置上,同时又知道它在如何运动。你不仅不可能知道,而且,具有确定的位里和运动的原子这一概念本身就是无意义的。这样一来,测不准原理的意义就清楚了,即量子力学的统计性,我们不能预言微观物理世界的物体的行为,因为我们无

医学文献综述的文献检索方法

医学文献综述的文献检索方法 医学文献是生命科学重要的信息载体。要了解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就必须学会查阅医学文献,这是每位生命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文献综述是概括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研究现状和动向的论述性专题资料,它依赖于大量的一次性文献,但又不同于撰写论文和专著时对医学文献的应用。 在此就综述撰写过程中如何查阅医学文献做一简述。一、医学文献的概念和分类文献通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资料。就医学角度而言,凡与医学有关的,或与医学领域内某一专题有关的图书资料,均称为医学文献。根据文献的来源、性质等不同,可将文献做如下分类: (一)根据文献来源分类 1.原著(originalarticle):由作者总结自己的直接经验或体会撰写而成。主要包括:医学科研论文(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临床观察(分析)、诊疗技术(教训)、调查报告等。2.综合评述论文(整理性论文):主要是取自他人的研究成果加以综合评述,并结合自己的认识整理而成。主要包括:文献综述(review)、述评(commentary)、专题讨论、专题讲座等。 (二)根据文献的性质、内容及出现的频率进行分类1.一次性文献:指医学论著,习惯上称为原著或论著。它是创造性的学术论著,主要包括临床论著、医案医话、专利说明书、会议资料、公报等。其中,临床论著包括:临床经验总结、实验研究报告、理论研究中的新发现、临床实践中的新创见、学位论文等。2.二次性文献:是将多种期刊图书中大量、散乱的一次性文献,按设计要求加工整理、精炼简化而成为有科有目、便于查阅的检索工具书。它是负载储存信息点的检索工具书。常见有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国外医学目录索引、全国报刊索引、国外医学文摘、计算机检索用光盘等。3.三次性文献:是以二次性文献提供的信息为线索,有目的收集一次性文献,充分阅读、消化吸收、综合分析、归纳对比,将其重要内容重新组织、加工撰写而成的医学论文,即综述。它是一次性文献的综合产物,常见有综述、教材、手册、年签等。二、如何查找医学文献查找和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是获取信息的基础,如何查找方法很多,仅将常用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借鉴。 (一)查阅途径通常查阅相关原始文献,有下列途径:1.通过核心期刊的二次文献查找原始论文:从国内近期发表的论文着手,如根据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系列杂志、《国外医学》各专科分册等刊登的相关综述、述评及专题类文章中引用的参考文献,查找所需的原始论文。国外查阅途径首先是查找美国《医学索引》(《IndexMedicus》)中的医学综述目录(BibliographyofMedicalReview)部分,从中寻找相关的综述性文章的题录或文摘,根据其后附有的参考文献目录进行查阅。2.从权威专家撰写的论文着手查阅:除已知权威专家外,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衡量1)在有关学科领域发表的高质量论文较多;(2)他的论文较多地被其他作者引用;(3)曾撰写过有影响的专著或经常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文章。一般情况下,有威望的专家撰写的论文可信性较高,其论文设计及取材均比较严谨,论文的综合分析、推理及评论都有值得借鉴之处。3.从创新性较高的文献入手:查找有关方面有创新成就,其方法技术及理论阐述具有鲜明特点或有代表性的论文是一个有效途径,因为其观点往往代表着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4.利用各种检索手段检索相关文献:常见的检索途径1)手工检索。可以直接查阅期刊,搜寻相关课题;也可以通过检索性期刊如美国《医学索引》(《IndexMedicus》)、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s)、美国《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Abstracts)、荷兰《医学文摘》(ExcerptaMedica)等,输入主题词、关键词集中收集查询。(2)计算机检索。利用计算机联机检索和光盘检索。(3)网上检索。根据网址,直接上网检索。目前多数国内外网站均提供此方面的信息,这也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5.从专业学术会议论文集查找相关文献:专业学术会议论文集是撰写文献综述的重要资料,因为其汇集了从不同角度阐述该专题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国内学术会议资料可从相关期刊查找会议综述,从《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学)部分及《中国医学》等中文检索工具中,也能查到部分会议资料。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专辑或会议录、专题讨论会、学术讨论会等常以“Symposium”,“Congress”,“Conference”等开头词出现,可方便查阅。三、如何阅读医学文献(一)医学文献的粗读、精读及取舍原则对于收集、查找到的文献资料,必须确定粗读、精读及取舍原则,否则将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每篇论文先读摘要、前言及结论,以了解该文的价值,决定精读或粗读。对重点文章、较好的综述及有创见性的原著要精读,而对无明显创见性而只是支持某一观点的论文可粗读。文献的取舍主要看其科学性和先进性。判断论文科学性的标准:科研设计是否合理(包括选题是否准确,有无对照组,分组是否合理,有否足够样本数,是否随机抽样等),研究方法是否可靠,数据资料的统计学处理是否得当,理论分析及结论是否恰如其分、实事求是。 (二)医学文献阅读技巧文献阅读需要一定的技巧,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常用方法如下。1.先中文、后外文:基于母语阅读速度快于外文的前提,可以先阅读中文文献,这样不但能较快地了解本专业的基本内容与研究动态,而且有利于熟悉一些非本专业的术语译名和定义,有助于提高阅读外文期刊的速度,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2.先综述、后专题:综述类文章往往有大篇幅的背景介绍,包括对问题的分析、评述或归纳,内容比较全面客观,在此基础上再阅读专题论文就易于深化。 3.先近期、后早期:近期文献中常引用论证和概括早期文献的资料,从中可找到有关课题早期的发展情况,近期文献文末所附的参考文献,又为阅读文献提供了较好的线索。 4.先文摘、后全文:由于语言的限制与情报的分散性等诸多因素,要善于利用文摘索引,大范围阅读专题文献摘要,挑选出自己需要而又能查找到的原始文献,便于后期阅读全文。 (三)对期刊不同栏目的阅读选择对于医学期刊的不同栏目应根据需要进行阅读。在Technicalpapers(技术论文)或Conferencepapers(会议论文)栏目下列出的该期刊主要内容中,凡注有LectureChair(讲座)、MemorialLecture(纪念专稿)、SpecialArticle(特约稿)的均属于较重要的综述或展望性论文,执笔者一般是该领域的权威学者,对他们的意见应重视。文末或期末所附的Discussion(讨论)栏目,多是对前几期刊登论文的书面讨论,从中可得到许多启发。从Briefing(简闻)或Trends(动向)栏目中可了解本学科或专业的最新动态。通过CallofPapers(征文启示)、ForthcomingMeeting(近期会议)等栏目,可了解近期国际专业会议的主题、地点等。从BookReview栏目中,可了解新书的出版消息。从AbstractfromRelatedLiterature栏目中,可了解近期有关文献的摘要。每卷期刊最后一期,常有作者索引(AuthorIndex)和主题索引(SubjectIndex),利用这些索引也可查知某作者或某一主题论文在该卷的发表情况。

文献综述的写法与文献综述格式

文献综述的写法与文献综述格式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撰写文献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像“读书报告”、“文献复习” 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像“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述”。“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像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