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技术

(完整版)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技术
(完整版)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技术

---------------------------------------------------------------最新资料推荐------------------------------------------------------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技术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技术概述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也属此范围,是临床常见急症,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并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根据临床表现,其属中医呕血、便血范畴。

本病来势凶猛,病情急重,随时可出现亡阴、亡阳之脱证,危及生命。

病因病机本病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和劳倦过度有关。

胃热内盛,火伤胃络,或忧思恼怒,肝火横逆犯胃,灼伤胃络而吐血,损伤肠络而为便血。

或禀赋不足,脾气虚弱,气不摄血,而发生本病。

另外呕血、便血不止,气随血脱可致亡阴、亡阳之脱证。

辨证分型胃中积热证:

吐血紫暗甚则鲜红,常混有食物残渣,大便黑如漆,口干喜冷饮,胃脘胀闷灼痛。

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1/ 6

主要药物:

大黄、当归、白芍、大蓟、小蓟、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栀子、甘草。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竹茹、旋覆花;热伤胃阴,加麦门冬、石斛、天花粉。

肝火犯胃证:

吐血鲜红或紫暗,口苦目赤,胸胁胀痛,心烦易怒。

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泄肝清胃,降逆止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主要药物: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通草、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

可加白茅根、茜草、旱莲草加强止血;吞酸者加乌贼骨、贝母。

脾不统血证:

吐血暗淡,大便漆黑稀溏,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神疲乏力。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养血止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主要药物:

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白及、仙鹤草、乌贼骨、

---------------------------------------------------------------最新资料推荐------------------------------------------------------ 阿胶。

脾胃虚寒者加熟附片、炮姜,或改用柏叶汤;出血量多者,可加地榆炭、侧柏叶、血余炭。

气随血脱证:

吐血量大,大便溏黑甚则紫暗,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眩晕心悸,烦躁口干,神志恍惚,甚或昏迷。

舌淡红,脉细数无力或脉微细。

【治法】益气摄血,回阳固脱。

【方药】独参汤或四味回阳饮加减。

主要药物:

人参、制附子、炙甘草、炮姜。

经验方 1.朱良春方【功效】回阳止血。

【药物组成】制附子 9 克,红人参 10 克,生白术 10 克,炮姜炭 10 克,炙甘草 8 克,灶心黄土(包煎) 60 克,三七粉(分吞) 5 克,乌梅 20 克,阿胶 15 克。

【用法】水煎两次,取汁约 300 毫升,熔入阿胶,待药液微温少少服之。

【主治】气随血脱证。

2.胃血宁 I 号、胃血宁 II 号【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药物组成】胃血宁 I 号:

3/ 6

紫珠叶粉 2 克,白及粉 3 克,乌贼骨粉 5 克,生大黄粉 1.5克,混合装入塑料袋内,封口。

胃血宁 II 号:

血余炭粉 2 克,紫珠叶粉 2 克,白及粉 3 克,乌贼骨粉 5 克,生大黄粉 1.5 克,混合装入塑料袋内,封口。

【用法】每次一包,每日 3 次,温开水送服。

【主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胃中积热证:

取上脘、内庭,针用泻法:

肝火犯胃证:

取不容、劳宫、梁丘、太冲、地五会,针用泻法;脾胃虚弱证:

取中脘、脾俞、足三里、隐白,针用补法加灸。

2.穴位贴敷法(1)栀子 1 克,郁金 6 克,白芷 6 克,大黄 15 克,共为细末,韭菜汁调成糊状,敷于膻中、上星、上脘三穴,药干另换新药。

适于热盛伤络型。

(2)白芷、炒栀子各适量,水煎,布包药渣趁热敷胸口,适于热盛伤络型。

(3)紫珠草、地稔根各 150 克,水煎,浓缩 500 毫升(可按此比例制取药液),用时先取 300 毫升,用胃管注入胃内,左右变换体位,使药液与胃各部充分接触,然后抽出。

---------------------------------------------------------------最新资料推荐------------------------------------------------------ 另取 200 毫升注入胃内保留。

(4)吴茱萸末适量,醋调敷于涌泉穴。

3.敷脐疗法(1)大黄 30 克研细末,加米醋适量调成膏状敷脐,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 3~5 次为一疗程。

适于胃热壅盛型。

(2)大黄、栀子各 20 克,研细末,米醋适量,用法同上。

适于肝火犯胃型。

(3)鲜小蓟、鲜旱莲草各适量,捣烂取汁,大蒜一枚捣如泥,与西瓜霜 15 克和匀成膏状,敷于脐窝及双侧涌泉穴,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

适于吐血不止者。

4.中成药(1)云南白药:

功能化痰止血,活血止痛。

每次一克,吞服,每日 4 次。

(2)参三七粉:

3 克,口服,每日 3 次。

用于各种部位出血。

(3)大黄粉:

5/ 6

3 克,口服,每日 3 次。

用于各种部位出血。

(4)白及散:

6 克,口服,每日 2~3 次。

用于吐血、便血、肺伤咯血、金疮出血等。

(5)乌芍散:

6 克,口服,每日 2~3 次。

用于消化道出血。

(6)十灰散:

3~6 克,口服,每日 2~3 次。

用于血溢妄行出血。

5.中药针剂(1)生脉注射液:

功能益气回阳养阴。

每次 20~40 毫升,用 5%~10%葡萄糖稀释静脉滴注。

(2)参附注射液:

功能益气回阳固脱。

20~100 毫升加入 5%~10%葡萄糖盐水中,静脉滴注。

6.其他疗法内镜对出血灶喷洒止血,常用云南白药、参三七粉、白及粉、复方五倍子液等药物局部止血。

上消化道出血规范

上消化道出血(丙级) 中西医概述 西医:消化道是指从口腔开始至肛门的一个管道系统,是一个连续的中空性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肛门以及开口此管道的腺体,如胰腺、胆道系统等。在解剖上,人们以Treitz韧带为界,将其以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一段称为上消化道。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将Treitz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及上段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率统划归于上消化道出血。本单病种不包括肝硬化并发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中医:中医认为上消化道出血为血证,便血、吐血、呕血。若血随呕吐而出,血色紫黯,或夹有食物残渣,称吐血、呕血。因上消化道血量小或幽门以下部位出血常只引起黑便,故称为便血。 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原则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可根据病人情况,明确诊断,选择各种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的止血措施,对于轻、中度出血者,一般经过临床治疗后,多数能使出血停止,病情恢复,然后再针对出血原因,采用相应的根治措施。对于上消化道大出血者,则首先在于抢救休克和控制出血,同时或随后查明出血病因,进行综合性的全面治疗。 中西医结合诊断规范 中医辨证诊断规范 1.脾虚不摄证 主症:吐血暗淡,绵绵不断,时轻时重,体倦神疲,形色惟淬,心悸,头晕,大便色黑,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2.胃中积热证 主症:胃脘热作痛,恶心泛呕吐血量多,色泽鲜红或紫暗,或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而色黑,舌红,苔黄,脉滑数。 3.肝火犯胃证 主症:吐血鲜红,口苦胁痛,心烦善怒,寐少梦多,烦躁不安,舌质红绛,脉弦数。 4.肝胃虚寒证 主症:吐血色黯或大便色黑,缠绵难愈,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白光白,纳呆,常感腹中冷痛,眩晕,舌淡苔白腻,脉细滑或沉微。 5.气血两虚证 主症:胃脘隐痛,吐血色黯量少,唇甲色淡,疲倦乏力,面色苍白,或常伴有自汗,动则气促,眩晕耳鸣,神疲,大便色黑,色淡苔少,脉沉涩。 西医诊断规范 1.呕血与黑便:一般幽门以下出血或胃出血少者不引起恶心、呕吐,亦不发生呕血,只解黑便。如果出血量大,可引起恶心、呕血,如果血液在胃内滞留时间短,呕吐物则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如果血液在胃中停留时间长,氧合血红蛋白受胃酸作用变成正铁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胃内出血若末呕出,便排入肠道,形成黑便或柏油样便,出血量大、肠道蠕动快时可为暗红色血便。 2.上腹疼痛及不适感:大多数溃疡病患者出血前上腹疼痛、发作或加剧,而出血后往往疼痛减轻或消失。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个案护理

个案护理报告题目: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个案护理报告姓名:赵志琳 专业:护理 科室:消化内科二病区 工号:5193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个案护理报告 【病史介绍】 主诉:黑便两天 现病史:患者,女,已婚,两天前进食粗糙食物(瓜子、花生)后出现黑便,为糊状便,每次量约50-100个,一天三次黑便,伴头晕、乏力,无出汗、晕厥,无恶心、呕吐,无反酸、烧心,无心慌、胸闷,无发热,无咳痰、咳喘。遂就诊于当地医院,入院后给予抑酸,补液,营养支持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今日又排三次黑便,当地医院考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建议到上级医院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遂就诊于我院,急诊以“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自起病以来,患者未进食,睡眠可,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减轻。 既往史:患者一年前因腹胀,黑便,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诊断为“门脉高压,腹水,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高血压病史五年收缩压最高大 150mmHg ,自服降压药,控制血压,具体药物不详。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肺结核”,否认重大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祥。 个人史:出生长大于原籍,否认长期外地居住史,否认疫水疫区接触史,否认毒物放射物质接触史,否认烟酒等不良嗜好。 婚育史:月经史14 28 2654--50,26岁结婚,育有2女1儿,配偶及子女均体健。 家族史:父母已故,有一姐姐和一妹妹,均体健。 【初步诊断】 1、上消化道出血 2、门脉高压 3、高血压病 【治疗方案】 1、消化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整体护理,禁饮食。

2、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凝血五项、生化全项等。 3、给予止血,抑酸,降低门静脉压力,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血容量不足。 2、活动无耐力:与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窒息,误吸。 4、营养失调:与禁食、上腹部胀痛不适有关。 5、恐惧:与生命或健康受到威胁有关。 6、知识缺乏:缺乏有关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知识。 【护理目标】 1、循环良好,排便已正常。 2、活动耐力增加。 3、无窒息或误吸发生。 4、营养状况明显好转,无头晕、乏力。 5、焦虑较入院前有好转。 6、患者知晓有关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和预防知识。 【护理措施】 潜在并发症:血容量不足。 1、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快速补充液体,立即配血,做好输血准备。 2、监测呼吸、心率、血压情况。 3、加强观察头晕,心悸,四肢厥冷,出汗,晕厥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 出血病人注意要点:1有无休克表现(尿少,四肢凉,脉细,血压下降),头晕,心慌,呕血,口渴,尿少,出汗情况,注意血压,尿量,脉搏呼吸,肠鸣音,腹部情况,大便颜色,量,2注意排除口咽,牙龈出血吞咽,3主要病因:a消化性溃疡,b肝硬化c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剧烈呕吐是主要诱因d 胃癌e应激性溃疡4主要表现:黑便(进食铁剂,铋剂,动物血及肝脏会引起黑便,注意鉴别)呕血贫血(HB低于70g/l,需输红悬)5问诊病史注意黑便,呕血,量色及时间,有无血块,是否有牙龈出血,是否坚持劳作,肝病者注意有无皮肤瘙痒,既往史:肝病史,出血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药敏史,糖尿病,高血压,烟酒史,家族史(有无乙肝及癌症病史)6查体:注意生命体征,面色,四肢有无水肿,温度,肠鸣音,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如有腹痛,腹部压痛注意,胰腺,淀粉酶检查,CT排查) 长期医嘱:1护理等级,病重或病危,暂禁食,留家属,生命体征监测,计尿量,有腹水,水肿者利尿,注意,血压情况,如有血压下降,先不考虑水肿,待血压稳定后边补边脱先小剂量利尿,逐步增加 乙肝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医嘱模板: 1按感染科常规护理,一级护理,病危,暂禁食,监测血压,脉搏,Q2H,计24小时尿量NS 100ML+ 奥美拉唑40mg(或洛赛克进口) ivgtt bid 或q8h, NS 50ML+善宁0.3mg 微量泵入Q12H泵完,云南红药2片tid NS 10ML+血凝眉1KU iv qd bid ,止血敏,止血芳

酸如有感染,酌情vitk1 使用,加用抗生素 临时医嘱:三大常规,大便潜血,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血凝四项,乙肝六项,病毒量测定,血气分析(病危者),定血型,(出血量大)输血前五项(酌情),配交叉(输红悬时需要,输新鲜血浆不需)AFP 肝胆胰脾B超,或CT等检查, 脑垂体,休克者补液(平衡盐,林格氏液),代血浆,休克治疗原则,休克者红悬和新鲜血浆都用,还原性谷胱甘肽,门冬氨酸鸟氨酸,(肝病者出血警惕肝性脑病) 反复与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告知病危或病重卧床休息,不进食,期间注意血球分析复查HB ,病情监测过程中注意生命体征,尿量,血量,肠鸣音活跃否, 输血前:定血型配交叉输血五项,输血同意书,输血申请单,签字,输血医嘱:输“”型新鲜血浆200ML,生理盐水100ML冲管,输“”型红悬2u,生理盐水冲管,输血过程中注意滴速,红悬不要挤压,易破坏红细胞,出血病人48小时未出血,考虑流质, 肺结核咯血诊治流程 咯血病人注意要点:1询问病史注意血量,色有无血块,咯血前有无喉部瘙痒,面色,指末端,(备注:小咯血指24小时出血量小于100ml, 中量咯血指24小时出血量100-500ml,大咯血指24小时出血量在500ml以上)2 交待病情: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温凉饮食,出血时尽量咯出,不要吞咽,防止窒息,(咯血量多,呼吸困难者吸氧),交待患者咯血时不要过于紧张,大咯血不易致死,易致窒息死亡,3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医治疗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医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4-07-08T10:10:37.2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2期供稿作者:李建平 [导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患消化道出血的人数逐渐增多,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并且趋向于低龄化。 李建平(新疆伊犁霍城县第一人民医院 835200) 【摘要】目的探析上消化道出血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相较于对照组(79.41%)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5%)与对照组相比(20.59%)较低。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采用中医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治疗辨证施治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2-0247-02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中的常见内科急症,多发于中年人,典型表现为呕血、黑便,病情轻微患者可仅便血,而重症患者则会同时发生便血以及吐血。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多样,常见的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应激性溃疡、胆道疾患、尿毒症与血液病等全身性疾病。中医认为,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机制与“热”和“虚”密切相关,患者饮食不调或者情志抑郁均有可能引发疾病[1]。临床中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通常采用西药,临床疗效往往不尽人意且副作用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我院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7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4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性21例,年龄在24-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76± 2.31)岁,病程为4.5h-5.5年,平均病程为(61.49±2.71)天;女性19例,年龄在21-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 3.54±2.08)岁,病程为6h-4年,平均病程为(57.32±2.96)天;出血量在400ml以下的有11例,400-1000ml之间的有23例,出血量在1000ml以上的6例。对照组34例,男性18例,年龄在25-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97±2.48)岁,病程为5h-7年,平均病程为(72.64±3.18)天;女性16例,年龄在20~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2±3.77)岁,病程为6.5h- 4.5年,平均病程为(59.86±2.91)天;出血量在400ml以下的有7例,400-1000ml之间的有19例,出血量在1000ml以上的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与X线检查,确诊为胃溃疡的有26例,胃癌的有7例,糜烂性胃炎24例,十二指肠溃疡17例。所有患者年龄、病程、疾病类型、出血量等方面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必要的基础治疗与营养支持,对出血严重患者给予适量输血。观察组接受中医疗法,基本方剂如下:30g的白芍与白及,配以20g的乌贼骨与炒地榆,加用15g的炒槐花与大贝母,最后加入10g甘草与大黄制成汤剂。对于胃热灼痛患者在基本方剂的基础上加用15g的厚朴与延胡索,配伍30g黄苓;对于胃脘隐痛或脾胃虚弱的患者,在基本方剂基础上加用30g的党参、30g的黄芪与炒当归,并配以15g白术。以水煎服,1天1剂,每剂分为3次服用。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对于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炎患者给予甲氰咪胍治疗,白天用量为0.8g,静脉滴注,晚上用量为0.4g,肌肉注射,并配合使用相应的抗生素;对于出血程度在中度以上的患者采用去甲肾上腺素配置生理盐水口服治疗,30ml/次,每天2-3h/次。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 1.3 疗效标准显效: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有效: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甚至进一步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 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治愈患者40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愈患者34例,总有效率为79.41%,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相较于对照组(79.41%)明显较高,见表1。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例,其中腹部不适患者1例,反酸嗳气患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有7例,其中腹部疼痛患者3例,反酸嗳气患者2例,黑便患者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9%,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与对照组相比(20.59%)明显较低。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n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27/67.50 11/27.50 2/5 95.00 对照组 34 19/55.88 8/23.53 7/20.59 79.41 3.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患消化道出血的人数逐渐增多,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并且趋向于低龄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呕血与黑便,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此病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西医认为,内分泌失调、过度的胃酸分泌或者作为屏障的胃粘膜受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可导致病症发生[3]。而中医认为,上消化道出血属于“远血”的范畴,患者脾气虚弱,难以统摄血液,导致血液外溢,血液上逆发生吐血,血液下逆出现便血,在次基础上脾胃虚寒症状发生。患者阴虚内热或肝火犯胃也有可能导致疾病发作,一般患者多数为胃热者。中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讲究血症论治,无论患者是便血还是吐血,首先应该辨清寒热,吐血者一般是因为热邪所致,治疗时需要凉血止血与降逆清火,便血则是由于阴络损伤,治疗中应注意益气摄血[4]。本次研究采用的基本方剂中,白术具有健脾益气与燥湿利水的功效,常用于腹胀泄泻的治疗;白及与乌贼骨属于止血类的药物,能够补肺生肌、化瘀止血;炒地榆与炒槐花可以止血凉血,清热解毒的效果明显;大贝母润肺止咳的疗效卓越,化痰止咳效果好;大黄可以泻热毒、行滞血;甘草能够调和百药,效果明显。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汤剂治疗,其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79.41%),黎军[5]等人的研究中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同样采用此方法治疗,总有效率96.37%,本研究结果与其基本一致。长期服用西药会对患者机体的肝脏、消化道等脏器造成严重损害,而中药的副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也说明这一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成人护理学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是一个常见的临床急症。早期的认识出血征候及结合内视镜的检查能及时的帮助患者接受治疗与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脏、胆道病变所引发的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为胃十二指肠,75%的出血是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性胃炎、或胃溃疡有关,其中近80%的出血源自于胃溃疡(Murphy-Blake & Hawks, 2005)。严重的出血会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危及病人生命安全。 【病因】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导因很多,与胃癌、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等因素。常见的病因为: 1.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侵蚀胃基底血管并导致血管破裂 2.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炎、食管癌、食管物理性或化学性损伤3.食管或胃静脉曲张 4. 物理和化学因素 其它与上肠胃道出血相关的疾病包括腹部损伤、肝、脾损伤,胃十二指肠溃疡(Peptic Ulcer),溃疡合并急性穿孔(Perforation ),急性胃粘膜损伤,消化系统炎症所引起的出血合并症:腹膜炎(Peritonitis),食管炎、食管物理或化学损伤,胃空肠吻合术引发空肠病变,Crohn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胆道疾病的出血也可能以上肠胃道出血模式显示,如胆管出血、胰腺疾

病合并十二指肠异常,胰腺癌、急性胰腺炎;此外肝硬化或血吸虫引发肝内窦前阻塞性疾病引起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动脉瘤损伤食管、胃、十二指肠,纵隔肿瘤或脓肿侵入食管。血液疾病引发血小板减少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应激性溃疡:败血症、创伤、烧伤、大手术后、休克、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脑血管意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应激状态等均可能引发上肠胃道出血。而生活习惯上的异常,如异常的疲惫、精神紧张、压力,饮食不当、酗酒、药物刺激导致急性胃粘膜受损、或原因不明性上腹隐痛与厌食均与上肠胃道出血有关。 【病理生理】 上消化道出血多起因于胃溃疡侵蚀胃基底血管导致破裂而引发出血。出血后逐渐影响周围血液循环量,如因出血量多引起血容积减少,引发血液循环系统代偿,血压降低,心悸、出汗,急需即刻处理。出血处可能因血块形成而自动止血,但也可能再次出血。 【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黑便、呕血,同时出现因周围循环失血所导致的循环量减少的体征如出汗、心悸、恶心、头晕、口渴等现象。生命体征变化-依出血量程度, 呈现循环系统代偿症状(Pallor, thirsty,weak pulse, variation in BP, Diaphoresis)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1 概述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临床工作中大多数(80%~9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其中最常见的病因包括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20%~50%)、胃十二指肠糜烂(8%~15%)、糜烂性食管炎(5%~15%)、贲门黏膜撕裂(8%~15%)、动静脉畸形/移植动静脉内瘘(GAVE) (5%),其他原因有Dieulafoy病变、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等[1]。 成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每年发病率为100/10万~180/1 0万[2],大多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尤其是大量出血患者首诊于急诊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多以呕血、黑便为主要临床表现,也有以头晕、乏力、晕厥等不典型症状来急诊科就诊。如不及时诊治,有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必须进行正确、迅速、规范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组织部分急诊科和消化科专家,参照国内外最新指南、进展及临床实践,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及急诊工

作特点,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诊治进行研讨,对2011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3]进行修订,达成了下述共识。此共识的重点是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评估、稳定循环和初始的药物止血治疗。专家们推荐使用本共识中的流程(见图1)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评估、治疗和管理。本共识未涵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所有临床问题,只是为急诊医师提供一个原则性的意见和适合大多数情况的诊疗方案。本共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能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急预案与流程之欧阳光明创编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急预案与流程(一) 欧阳光明(2021.03.07) (二)立即通知医生的同时,应尽早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或选用大号针头,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二)遵医嘱静脉给予各种止血剂、新鲜血或706代血浆。如患者继续出血,出血量〉1000ml,心率〉120/min,血压 〈80/50mmHg,且神志恍惚、四肢厥冷,说明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应迅速连接一次性三通静脉推注液体。 (三)备好各种抢救用品,如三腔二囊管、负压吸引器等。如为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配合医生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同时准备100:8冰盐水正肾素协助洗胃。 (四)静脉应用垂体后叶素或生长抑素时,应遵医嘱严格控制滴速,防止速度过快而引起心悸、胸闷、头晕等不良反应。 (五)遵医嘱进行冰盐水洗胃:生理盐水维持在4oC,一次灌注250ml,然后吸出,反复多次,直至吸出液清澈为止;对于采用冰盐水洗胃仍出血不止者,可胃内灌注去甲肾上腺素(100ml冰盐水内加8mg去甲肾上腺素),30min后抽出,每小时1次,可根据出血程度的改善,逐渐减少频度,直至出血停止。 (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大出血期间每15~ 30min测量生命体征一次,病情稳定后遵医嘱测量生命体片变化,必要时进行心电血压监护。

(七)注意观察患者呕吐物及大便的性质、量、颜色,同时准确记录出入量。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口唇、指甲的颜色,警惕再次出血。 (八)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九)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保持室内安静、清洁、空气新鲜,及时更换污染的被褥。注意为患者保暖,避免受凉。 (一十)患者大出血期间,应严禁禁食,出血停止后,可遵医嘱给予温冷流食,逐渐过渡到高糖、低蛋白、无刺激的少渣食物。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 (一十一)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大出血时陪伴患者,使其有安全感。听取并解答患者或家属的疑问,以减轻他们的恐惧和焦虑心情。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推荐意见及推荐级别、证据水平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结直肠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结直肠学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推荐意见 1. 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应该在患者就诊时获得,以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可能的出血部位和原因(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2. 病情严重度与失血量呈正相关。临床上应评估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的风险因素(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3. 影像学检查是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和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是腹部增强CT 或者腹部CT 血管重建(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4. 对于不能除外上消化道出血的便血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前应首先完善胃镜检查以明确有无上消化道出血(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5. 对于反复呕血、黑便或既往检查没有确诊的患者,建议行第二次胃镜检查进行评估(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6. 对于反复便血,且临床相关表现提示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既往检查没有确诊,建议行第二次结肠镜检查(推荐级别:有条件推荐;证据水平:极低)。 7. 如果两次检查都正常,建议进行小肠检查(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8. 胶囊内镜应视为上、下消化道检查阴性、怀疑小肠出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式,建议择期胶囊内镜的最佳时机为出血停止后72h,但不应超过2 周,且建议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联合二甲硅油可提高小肠图像质量(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9. 结肠镜检查是明确结直肠出血原因和部位的最重要手段,且可在内镜直视下进行止血治疗,充分的肠道准备有利于内镜下发现病变,紧急情况下可应用灌肠或其他方法(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等)。 10. 如果临床证据提示小肠病变,推荐行对接小肠镜检查全小肠( 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11. 单、双气囊内镜检查的诊断率类似,均可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高)。 12. 胶囊内镜检查应先于小肠镜进行,以提高诊断率。优先行小肠镜检查一般用于有胶囊内镜检查禁忌证、出血量较大或考虑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高)。 13. 对于经胶囊内镜或小肠镜检查发现活动性出血灶,并且同时存在进行性贫血加重或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如有条件,应采取内镜下止血治疗(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14. 如果存在持续性或复发性出血,或无法定位出血灶,则推荐补铁治疗、对因治疗,根据出血量决定输血需求(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15. 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停用抗凝药物和/ 或抗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

---------------------------------------------------------------最新资料推荐------------------------------------------------------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上消化道出血是指 Treitz 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 临床上直接表现为呕血黑便,粪隐血阳性或间接表现为贫血、循环障碍等全身症状。 一、观察生命征和估计患者失血量: 首先观测生命征,包括呼吸、血压、脉搏、神志瞳孔及尿量、呕血和黑便量等,结合病史体征、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估计失血量。 1. 临床表现: 若出血量大,胃内停留时间短,则呕鲜红或暗红色血;反之,则呕咖啡色或赤豆色血。 若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多排柏油样便;相反,出血量大,速度快,则刺激肠蠕动排鲜红或暗红色便,需与下消化道出血鉴别。 2.出血量 5~10ml 时粪 OB 阳性,50~100ml 时排黑便,胃内积血250-300ml 时呕血。 3.实验室检查: (1)血象: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压积可以帮助估计失血的程度。 一般出血 3~4h 后才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如果病人出血前无贫 1/ 7

血,血红蛋白在短时间内下降至 7g 以下,表示出血量大,在 1200ml 以上。 大出血后 2~5h,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但通常不超过15109/L。 然而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计数可以不增加。 (2)尿素氮: 上消化道大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增高,1~2 天达高峰,3~4天内降至正常。 (3)隐血试验二、判断出血部位及可能病因首先区分上消化道还是下消化道: 呕血伴黑便,多来自上消化道;仅排柏油样便,更倾向上消化道出血或空回肠上段出血;若排暗红色血便,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或上消化道出血量大、速度快时刺激肠蠕动,迅速排出。 此外,需排除呼吸道和鼻咽、口腔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如下: 1.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有肝病史或有蜘蛛痣、脾大、腹水等体征,因往往出血量大,可呕鲜红色或暗红色血。 2.消化性溃疡: 有中上腹闷痛、饥饿痛、反酸、嗳气,呕咖啡色胃内容物、排柏油样便,若出血量大,可呕暗红色血。 3.急性胃粘膜病变: 有重大手术史,服激素或非甾体类药物史,饮酒史等。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1、详细询问呕血或/和黑粪情况; 2、出汗、口渴、心悸、头昏、黑蒙或晕厥。老年人应注意精神萎靡、神志淡漠、意识不清。 3、近期有烧伤、创伤、手术、严重感染、休克、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或应用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4、注意有无反复发作上腹痛、慢性肝病等既往史。或曾内镜检查发现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等。 5、既往史有无患血液病、尿毒症、结缔组织病等全身疾病。 (二)体格检查 1、贫血貌、精神萎靡、烦燥不安、意识模糊、皮肤湿冷、呈灰白色或紫灰花斑。静脉充盈差、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心动过速、尿少、呼吸急促。 2、低热;肠鸣音活跃;

3、不同病因有相应体征,如肝硬化有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脾大、腹水等。 (三)辅助检查 1、血象,包括血常规、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数、凝血酶原时间。 2、粪便隐血试验。 3、肝功能、尿素氮、肌酐。 4、急诊内镜检查应在出血24~28小时内,在纠正休克的基础上进行。但在病情危急时,则在纠正休克治疗的同时进行胃镜检查。 5、选择性动脉造影,经急诊内镜不能确诊者,可行选择性动脉造影。 6、X线检查,在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后进行。 7、放射性核素显像,应用静脉注99锝标记的胶体后,用ECT扫描,探测标记物从血管外溢的证据发现出血的部位。 8、CT检查。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临床有呕血或/和黑便者;伴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可诊断上消化出血成立。应和下列情况鉴别: 2、与因进食某些食物或药物引起的黑粪鉴别。 3、与呼吸道出血咽下后出现黑粪或呕、血鉴别。 4、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鉴别。 【治疗原则】 1、一般急救处理措施卧床休息,禁食,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镇静,监测生命体征。 2、量输液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其它血浆代用品、输血,肝硬化病人宜用新鲜血液。 3、止血措施遵循二个原则:一是应区别不同原因上消化道出血而采用不同的止血措施;二是先一般止血措施,效果不理想则选用特殊止血措施。 (1)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采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加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间期可行急诊内镜硬化剂治疗和/或食管静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建议收藏)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一)定义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由于出血来势凶险,常伴休克发生,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文档交流 (二)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 1、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急性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或因溃疡侵蚀血管引发渗透性出血,称之为显性出血。而隐性出血则通常经由大便的隐血检查中呈阳性反应。。.。.。。文档交流 2、呕血:是指呕吐物中含有鲜红色的血液,多来自于幽门以上的部位,如出血与胃酸接触后可形成黑色或咖啡色液体。如出血大量且未与胃酸充分混合或接触,则呕血可呈鲜红色。.。...。文档交流 3、黑便:上消化道出血后在通过消化道后呈柏油样粘稠发黑便称之为黑便或血便。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焦虑、恐惧与患者出血、对疾病的发展及担心预后等因素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知识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水、体液引流有关. 4、体液不足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出血、机体活动受限有关。 6、活动无耐受力与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有关

7、有潜在性受伤的危险与出血、食管胃底粘膜长期受压、治疗囊管压迫气道、血液或分泌物反流有关。 (四)观察要点 术前 1、观察神志和生命体征情况。 2、监测、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3、记录呕血与黑便的量、次数、性状。 4、观察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变化. 术后 1、观察病情变化。 2、监测神志和生命体征、尿量。 3、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 4、观察病人有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五)护理措施 术前 1、心理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因呕血、便血而感到恐惧,精神紧张、焦虑、悲观.护理人员在认真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说明精神因素与病情发生、发展、治疗有密切关系,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稳定患者情绪,消除其紧张恐惧感,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病人取舒适卧位,谢绝探视人员。.。...。文档交流 2、饮食护理出血期恶心、呕吐时应禁食.禁食可避免因进食而刺激

上消化道出血查房记录

护理临床教学查房记录 科室:消化内科 日期:2016-1-9 主持人:moumou 主讲人:上海中医药大学实习护生** 参与人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实习护生***.**** 患者一般资料: 姓名:张某某性别:男年龄:74 入院诊断:消化性溃疡伴出血 简要病史: 患者昨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胀痛,自服达喜2片,未有明显好转,今日清晨出现头晕,四肢无力,大汗淋漓。患者解粘稠状黑便一次,量多,黑色,无鲜血,便后头晕、乏力症状好转。中午及下午患者再次出现黑便,量较前减少。遂至我院就诊,查粪便隐血阳性。为进一步治疗,2016-01-03门诊拟“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收治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今为患者入院第4天,遵医嘱予以Ⅱ级护理、温凉流质饮食、兰索拉唑(抑酸)、生奥定(止血)、捷苏、英凡舒、Vb6(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今晨T:36.5℃,P:70次/分,R:18次/分,BP:124/80mmHg。患者目前心态平和,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标准护理程序记录单 日期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评价效果停止 日期 2016-1-3 排便异 常,黑便, 与上消化 道出血有 关。患者5天内 黑便消失。 1.评估患者黑便的质 量、原因、持续时间。 2.监测患者24小时液体 出入量,意识状态, 生命体征,HB计数, 血细胞比容等各指标 以了解出血是否停 止。 3.患者需禁食1~3天, 向患者以及家属解释 关于禁食的意义,并 做好口腔护理。 4.黑便时,保持肛周皮 肤清洁,防止感染, 保持床单位的清洁、 患者主诉连 续3天解黄 色成形变一 次。 2016-1-8

干燥。 5.遵医嘱给予补充液体 和止血药物,并观察其用药的效果。 2016-1-3 体温过 高:与出 血坏死组 织吸收有 关。患者体温3 天内逐渐 恢复正常。 1.评估体温异常的原因 及程度。 2. 遵医嘱给与物理降 温。并密切观察体温 的变化,每4 小时测 患者体温。 3.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液 以补充水分、营养物 质。 4.及时更换床单、被套 及患者病衣病裤,注 意保暖,保持清洁干 燥。 6.必要时遵医嘱给与药 物降温。 患者体温下 降到37°以 下,自觉良 好。 2016-1-6 2016-1-4 睡眠形态 紊乱:与 环境改变 有关。患者3日内 睡眠时间 可达到6-7 小时。 1.评估患者睡眠形态紊 乱的原因和程度。 2.提供有利于病人入睡 的休息环境,避免大 声喧哗,保持病室整 洁,安静,关闭门窗, 拉上幕帘等,减少刺 激。 3.做好入院宣教,给患 者介绍病室环境制度 及相关医护人员,让 患者尽快地进入角 色,熟悉环境和周围 病友,让病人通过相 互交流,减轻心理负 担和压力,消除陌生 感。 4.睡前可听轻音乐,放 松心情。 5.必要时遵医嘱用药, 注意疗效。 患者主诉睡 眠质量改 善,可达到6 小时左右。 2016-1-7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管 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在所有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占前三位。 【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血便,常伴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1呕血,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症状。 (1)呕吐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是否经过胃酸的作用。出血量小,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呕吐物多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吐物呈鲜红或有血凝块。(2)有呕血者一般都伴有黑便,通常幽门以上大量出血表现为呕血。 2、黑便或便血 (1)上、下消化道出血均可表现为黑便。 (2)黑便色泽受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短的影响。通常黑便或柏油样便是血红蛋白的铁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出血量大、速度快、肠蠕动亢进时,粪便可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类似下消化道出血。 (3)有黑便者不一定伴有呕血。通常幽门以下出血表现为黑便。如果幽门以下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血液反流至胃,可兼有呕血;反之,如果幽门以上出血量小、出血速度慢,可不出现呕血仅见黑便。 3、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1)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心悸、出汗、口渴、黑蒙、晕厥、尿少以及意识改变。 (2)少数患者就诊时仅有低血容量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而无显性呕血或黑便,需注意避免漏诊。 4、其他临床表现 (1)贫血和血常规变化: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但在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 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可无明显变化。上消化道大量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升高,止 血后2~3天可恢复正常。但肝硬化患者如同时有脾功能亢进,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 (2)发热: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数日至一星期。发热的原因可能由于血容量减少、贫血、周围循环衰竭、血分解蛋白的吸收等因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 (3)氮质血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由于大量血液分解产物被肠道吸收,引起血尿素氮 浓度增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常于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24~48小时可达高

消化道出血治疗指南

消化道出血治疗指南 定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在所有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占前三位。【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血便,常伴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1 呕血———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症状 (1)呕吐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是否经过胃酸的作用。出血量小,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呕吐物多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吐物呈鲜红或有血凝块。 (2)有呕血者一般都伴有黑便,通常幽门以上大量出血表现为呕血。 2 黑便或便血 (1)上、下消化道出血均可表现为黑便。 (2)黑便色泽受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短的影响。通常黑便或柏油样便是血红蛋白的铁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出血量大、速度快、肠蠕动亢进时,粪便可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类似下消化道出血。 (3)有黑便者不一定伴有呕血。通常幽门以下出血表现为黑便。如果幽门以下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血液反流至胃,可兼有呕血;反之,如果幽门以上出血量小、出血速度慢,可不出现呕血仅见黑便。 3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1)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心悸、

出汗、口渴、黑蒙、晕厥、尿少以及意识改变。 (2)少数患者就诊时仅有低血容量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而无显性呕血或黑便,需注意避免漏诊。 4 其他临床表现 (1)贫血和血常规变化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但在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可无明显变化。上消化道大量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升高,止血后2~3天可恢复正常。但肝硬化患者如同时有脾功能亢进,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2)发热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数日至一星期。 发热的原因可能由于血容量减少、贫血、周围循环衰竭、血分解蛋白的吸收等因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 (3)氮质血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由于大量血液分解产物被肠道吸收,引起血尿素氮浓度增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常于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24~48小时可达高峰,3~4天后降至正常。若活动性出血已停止,且血容量已基本纠正而尿量仍少,则应考虑由于休克时间过长或原有肾脏病变基础而发生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诊治过程】 1、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紧急治疗期、病因诊断期和加强治疗期。(1)紧急治疗期:患者入院6~48小时,治疗目标是控制急性出血、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并针对患者病情做出初步诊断及评估,治疗手段以药物治疗为主(PPI、生长抑素和抗菌药物联合用药)。(2)病因诊断期:入院48小时内,急性出血得到控制,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行急诊内镜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内镜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救

北京军区总医院周荣斌 写在课前的话 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但在诊治方面不规范,治疗效果差异大,目前迫切需要规范和普及急救评估流程,以提高治疗成功率。本文主要讲述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系统诊治流程。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诊治专家共识有何意义? 一、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诊治专家共识的意义及诊治流程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诊治专家共识的意义有:第一,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尤其是急诊较常见。第二,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方面不规范,治疗效果差异大,据统计其死亡率为5% —40%之间。第三,没有证据支持静脉止血药物有效,但是现在静脉止血药物在临床上消化道出血中一直在应用。第四,药物治疗为新进展,为上消化道大出血止血的首选。第五,在降低死亡率方面能够做得更好。第六,目前上消化大出血迫切需要普及和规范急救评估流程,提高治疗成功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流程主要包括:第一,首先要进行基本的评估,需判断到底是消化道出血、口鼻部的出血,还是来自于呼吸道的。第二是紧急评估病人意识状态,检查病人的气道是否得到保护、是否昏迷及呼吸、循环和血压情况。第二,紧急处理。如果心跳呼吸停止,应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如果其生命体征平稳,进行规范化治疗。如果病人情况比

较紧急应立刻开始下列治疗:气道保护和机械通气;液体复苏或者输血治疗;经验性的合并用药(生长抑素+质子泵抑制剂,PPI),如果有静脉曲张出血或者时间较长的出血要考虑到加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或者加血管生长药的应用,如果给予其他治疗后,病人生命体征仍不平稳,要考虑血管加药素的应用。第四,二次评估,包括4个方面:1、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2、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3、病人活动性出血是否止住了,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4、对病人预后的评估。第五,确定诊疗策略。进行二次评估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如果病人血止住了,进行内镜检查确定病人出血的原因和部位。第六,检查后再评估,如果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入门诊和住院治疗,如果病情不稳定,仍在出血,可进入介入外科手术治疗。 二、上消化道出血概述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和胆道的急性出血,为临床常见急症,包括非静脉曲张的消化道出血和静脉曲张(EVB)的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有: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为发生于Treitz 韧带以上,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胆道、胰管,也包括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大出血指数小时内的出血量超过1000ml 或循环血容量的20% ,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为临床急症。 大多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首诊于急诊科,病人常以头晕、乏力、晕厥等不典型症状就诊,急诊医生应该正确、迅速而合理的进行诊断。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推荐使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对患者进行评估、治疗和管理。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15 年,南昌)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2015年,南昌)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是临床最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中华内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曾于2009年在杭州组织消化内科、消化内镜、普通外科及危重医学等多个学科专家进行多次专题讨论,共同制定并颁布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1],该指南对我国ANVUGIB的临床诊治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近5年来,随着各学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ANVUGIB的诊断和治疗又有了新的研究,2009年颁布的指南已不能完全适应目前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于2015年11月再次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及参考更新的国外指南,对2009年颁布的指南修订如下? 一、定义 ANVUGIB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包括胰管或胆管的出血和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患引起的出血?一项包括93项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显示其年发病率为(19.4-57.0)/10万,发病后7d再出血率为13.9%、病死率为8.6%[2]? 二、ANVUGIB的诊断 1.症状及体征:若患者出现呕血和(或)黑便症状,伴或不伴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基本可成立?部分患者出血量较大、肠蠕动过快也可出现血便?少数患者仅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而无显性出血,此类患者应避免漏诊。 2.内镜检查: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在上消化道发现出血病灶,可确诊ANVUGI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