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最短路径问题》典型题型复习

初中数学《最短路径问题》典型题型复习
初中数学《最短路径问题》典型题型复习

初中数学《最短路径问题》典型题型

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点关于线对称”,“线段的平移”。“饮马问题”,“造桥选址问题”。考的较多的还是“饮马问题”,出题背景变式有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坐标轴、抛物线等。

解题总思路:找点关于线的对称点实现“折”转“直”,近两年出现“三折线”转“直”等变式问题考查。

一、两点在一条直线异侧

例:已知:如图,A ,B 在直线L 的两侧,在L 上求一点P ,使得PA+PB 最小。

解:连接AB,线段AB 与直线L 的交点P ,就是所求。(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二、 两点在一条直线同侧

例:图所示,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居民区A 、B 提供牛奶,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从A 、B 到它的距离之和最短.

解:只有A 、C 、B 在一直线上时,才能使AC +BC 最小.作点A 关于直线“街道”的对称点A ′,然后连接A ′B ,交“街道”于点C ,则点C 就是所求的点.

三、一点在两相交直线内部

例:已知:如图A 是锐角∠MON 内部任意一点,在∠MON 的两边OM ,ON 上各取一点B ,C ,组成三角形,使三角形周长最小.

解:分别作点A 关于OM ,ON 的对称点A ′,A ″;连接A ′,A ″,分别交OM ,ON 于点B 、点C ,则点B 、点C 即为所求

分析:当AB 、BC 和AC 三条边的长度恰好能够体现在一条直线上时,三角形的周长最小

例:如图,A.B 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河上建一座桥MN ,桥造在何处才能使从A 到B 的路径AMNB 最短?(假设河的两岸是平行的直线,桥要与河垂直)

解:1.将点B 沿垂直与河岸的方向平移一个河宽到E , 2.连接AE 交河对岸与点M,

则点M 为建桥的位置,MN 为所建的桥。

A· B

M

N

E

证明:由平移的性质,得 BN ∥EM 且BN=EM, MN=CD, BD ∥CE, BD=CE, 所以A.B 两地的距:AM+MN+BN=AM+MN+EM=AE+MN, 若桥的位置建在CD 处,连接AC.CD.DB.CE, 则AB 两地的距离为:

AC+CD+DB=AC+CD+CE=AC+CE+MN,

在△ACE 中,∵AC+CE >AE, ∴AC+CE+MN >AE+MN,即AC+CD+DB >AM+MN+BN 所以桥的位置建在CD 处,AB 两地的路程最短。

例:如图,A 、B 是两个蓄水池,都在河流a 的同侧,为了方便灌溉作物,?要在河边建一个抽水站,将河水送到A 、B 两地,问该站建在河边什么地方,?可使所修的渠道最短,试在图中确定该点。

作法:作点B 关于直线 a 的对称点点C,连接AC 交直线a 于点D ,则点D 为建抽水站的位置。

证明:在直线 a 上另外任取一点E ,连接AE.CE.BE.BD, ∵点B.C 关于直线 a 对称,点D.E 在直线 a 上,∴DB=DC,EB=EC, ∴AD+DB=AD+DC=AC, AE+EB=AE+EC

在△ACE 中,AE+EC >AC, 即 AE+EC >AD+DB

所以抽水站应建在河边的点D 处,

例:某班举行晚会,桌子摆成两直条(如图中的AO ,BO),AO 桌面上摆满了桔子,OB 桌面上

摆满了糖果,坐在C 处的学生小明先拿桔子再拿糖果,然后回到座位,请你帮助他设计一条行走路线,使其所走的总路程最短?

作法:1.作点C 关于直线 OA 的对称点点D, 2. 作点C 关于直线 OB 的对称点点E, 3.连接DE 分别交直线OA.OB 于点M.N ,

则CM+MN+CN 最短

例:如图:C 为马厩,D 为帐篷,牧马人某一天要从马厩牵出马,先到草地边某一处牧马,再到河边饮马,然后回到帐篷,请你帮他确定这一天的最短路线。

作法:1.作点C 关于直线 OA 的 对称点点F, 2. 作点D 关于直线 OB 的对称点点E, 3.连接EF 分别交直线OA.OB 于点G .H ,

则CG+GH+DH 最短

四、求圆上点,使这点与圆外点的距离最小的方案设计

在此问题中可根据圆上最远点与最近点和点的关系可得最优设计方案。

例:一点到圆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9,最短距离为1,则圆的半径为多少? (5或4)

·

·

C

D

A

B E

a

四、点在圆柱中可将其侧面展开求出最短路程

将圆柱侧面展成长方形,圆柱体展开的底面周长是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是长方形的宽.可求出最短路程

例:如图所示,是一个圆柱体,ABCD是它的一个横截面,AB=,BC=3,一只

蚂蚁,要从A点爬行到C点,那么,最近的路程长为()

A.7 B. C.D.5

分析:要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需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进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结果.

解:将圆柱体展开,连接A、C,

∵==?π?=4,BC=3,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C==5.故选D.

五、在长方体(正方体)中,求最短路程

1)将右侧面展开与下底面在同一平面内,求得其路程

2)将前表面展开与上表面在同一平面内,求得其路程

3)将上表面展开与左侧面在同一平面内,求得其路程了

然后进行比较大小,即可得到最短路程.

例:有一长、宽、高分别是5cm,4cm,3cm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长

方体的一个顶点A处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长方体上和A相对的顶点B处,则

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为()

A.5cm B.cm C.4cm D.3cm

分析:把此长方体的一面展开,在平面内,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利用勾股定理求点A和B点间的线段长,即可得到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长等于长方体的高,另一条直角边长等于长方体的长宽之和,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

解:因为平面展开图不唯一,

故分情况分别计算,进行大、小比较,再从各个路线中确定最短的路线.

(1)展开前面、右面,由勾股定理得AB2=(5+4)2+32=90;

(2)展开前面、上面,由勾股定理得AB2=(3+4)2+52=74;

(3)展开左面、上面,由勾股定理得AB2=(3+5)2+42=80;

所以最短路径长为cm.

例:如图是一个长4m,宽3m,高2m的有盖仓库,在其内壁的A处(长的

四等分)有一只壁虎,B处(宽的三等分)有一只蚊子,则壁虎爬到蚊子处

最短距离为()

A.4.8 B. C.5 D.

分析:先将图形展开,再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

解:有两种展开方法:

①将长方体展开成如图所示,连接A、B,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B==;

②将长方体展开成如图所示,连接A 、B ,则AB=

=5<

所以最短距离 5

例:有一棵9米高的大树,树下有一个1米高的小孩,如果大树在距地面4米处折断(未完全折断),则小孩至少离开大树 米之外才是安全的.

分析:根据题意构建直角三角形ABC ,利用勾股定理解答.

解:如图,BC 即为大树折断处4m 减去小孩的高1m ,则BC=4﹣1=3m ,AB=9﹣4=5m , 在Rt △ABC 中,AC=

=

=4.

例:如图,在一个长为2米,宽为1米的矩形草地上,如图堆放着一根长方体的木块,它的棱长和场地宽AD 平行且>AD ,木块的正视图是边长为0.2米的正方形,一只蚂蚁从点A 处,到达C 处需要走的最短路程是 米.(精确到0.01米)

分析:解答此题要将木块展开,然后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将木块展开,相当于是AB+2个正方形的宽, ∴长为2+0.2×2=2.4米;宽为1米.

于是最短路径为:

=2.60米.

例:如图,AB 为⊙O 直径,AB=2,OC 为半径,OC ⊥AB,D 为AC 三等分点,点P 为OC 上的动点,求AP+PD 的最小值。 分折:作D 关于OC 的对称点D ’,于是有PA+PD ’≥AD ’,

(当且仅当P 运动到P o 处,等号成立,易求AD ’

。 六、在圆锥中,可将其侧面展开求出最短路程

将圆锥侧面展开,根据同一平面内的问题可求出最优设计方案

例:如图,一直圆锥的母线长为QA=8,底面圆的半径

r=2

,若一只小蚂蚁从A 点出发,绕圆锥的侧面爬行一周后又回到A 点,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长是 (结果保留根式)

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圆锥的展开图的扇形的弧所对的弦长, 根据题意可得出:2πr=n.π.OA,/180则, 则2×π×2=

, 解得:n=90°,

由勾股定理求得它的弦长AA

n ×π×8 180

一、题中出现一个动点。

当题中只出现一个动点时,可作定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利用两点之

间线段最短,或三角形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求出最值. 例: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为AB 上一定点, 且BE=10,CE=14,P 为BD 上一动点,求PE+PC 最小值。

分析:作E 关于BD 对称点E ’,E ’在AB 上, 有PE+PC=PE ’+PC ≥E ’C 易求E ’C=26。

二、题中出现两个动点。

当题中出现两个定点和两个动点时,应作两次定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出最值。

例: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有四个点, A(-8,3),B(-4,5)C(0,n),D(m,0),当四边形ABCD 周长最短时,求

m

n

。 分折:因AB 长为定值,四边形周长

最短时有BC+CD+DA 最短,作B 关于y 轴对称点B ’, A 关于x 轴对称点A ’,

DA+DC+BC=DA ’+DC+B ’C ≥B ’A ’(当D,C 运动到AB 和x 轴y 轴的交点时等号

成立),易求直线A ’B ’解折式y= 23x

+73,C0(0,73),D0(-72,0),此时m n =- 23

三、题中出现三个动点时。

在求解时应注意两点:

(1)作定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

(2)同时要考虑点点,点线,线线之间的最短问题.

例: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2,∠BAD=60,E,F,P 分别为AB,BC,AC 上动点,求PE+PF 最小值

分折:作E关于AC所直线的对称点E’,于是有,

PE+PF=PF+PE’≥E’F,又因为E在AB上运动,故当EF和AD,BC垂直时,E0F最短,易求

E0F=

例:如图,∠AOB=45,角内有一动点P ,PO=10,在AO,BO上有两动点Q,

R,求△PQR周长的最小值。

分折:作P关于OA,OB对称点P1,P2 。

于是有PQ+QR+PR=QP1+QR+RP2≥P1P2,

由对称性易知△P1OP2为等腰RT△

,OP=OP1=OP2=10,P1P2=

总之,在这一类动点最值问题中,关键在于,我们善于作定

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或动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这对于我们解决此类问题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1、运用轴对称解决距离最短问题

运用轴对称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将所求线段之和转化为一条线段的长,是解决距离之和最小问题的基本思路,不论题目如何变化,运用时要抓住直线同旁有两点,这两点到直线上某点的距离和最小这个核心,所有作法都相同.

注意:利用轴对称解决最值问题应注意题目要求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通过比较来说明最值问题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解决这类最值问题时,要认真审题,不要只注意图形而忽略题意要求,审题不清导致答非所问.

2、利用平移确定最短路径选址

选址问题的关键是把各条线段转化到一条线段上.如果两点在一条直线的同侧时,过两点的直线与原直线的交点处构成线段的差最大,如果两点在一条直线的异侧时,过两点的直线与原直线的交点处构成的线段的和最小,都可以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来推理说明,通常根据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情况取其中一个点的对称点来解决.

解决连接河两岸的两个点的最短路径问题时,可以通过平移河岸的方法使河的宽度变为零,转化为求直线异侧的两点到直线上一点所连线段的和最小的问题.

在解决最短路径问题时,我们通常利用轴对称、平移等变换把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条线段转化到一条直线上,从而作出最短路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如何才能学好初中数学

如何才能学好初中数学 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好数学的两大基石。这两大基石的形成又离不开平时的数学学习实践,数学高级教师就几个数学学习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谈一谈如何学好数学。 1.数学运算 运算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初中阶段是培养数学运算能力的黄金时期,初中代数的主要内容都和运算有关,如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分式的运算、根式的运算和解方程。初中运算能力不过关,会直接影响高中数学的学习:从目前的数学评价来说,运算准确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运算屡屡出错会打击同学学习数学的信心,从个性品质上说,运算能力差的同学往往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眼高手低,从而阻碍了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从学生试卷的自我分析上看,会做而做错的题不在少数,且出错之处大部分是运算错误,并且是一些极其简单的小运算,错误虽小,但决不可等闲视之,决不能让一句"马虎"掩盖了其背后的真正原因。认真分析运算出错的具体原因,是提高运算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面对复杂运算的时候,常常要注意以下两点: (1)情绪稳定,算理明确,过程合理,速度均匀,结果准确; (2)要自信,争取一次做对;慢一点,想清楚再写;少心算,少跳步,草稿纸上也要写清楚。 2.数学基础知识 理解和记忆数学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同一个数学概念,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存在的形态是不一样的。 (1)理解的标准:"准确"、"简单"和"全面"。 "准确"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简单"就是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全面"则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不重不漏。 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表述;二是知识的引申及其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 (2)记忆是大脑对知识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知识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

初中数学说题

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说题稿 中考数学压轴题历来是初三师生关注的焦点,它一般有动态问题、开放性题型、探索性题型、存在性题型等类型,涉及到代数、几何多个知识点,囊括初中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考生而言,中考压轴题是一根标尺,可以比较准确的衡量学生综合解题能力以及数学素养,同时它的得失,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下面我就2012年德州市数学中考第23题第2问进行讲评。 中考题 如图所示,现有一张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BCD ,点P 为正方形AD 边上的一点(不与点A 、点D 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 点B 落在P 处,点C 落在G 处,PG 交DC 于H ,折痕为EF ,连接BP 、BH . (1)求证:∠APB =∠BPH ; (2)当点P 在AD 边上移动时,△PDH 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并证明你 的结论; (3)设AP 为x ,四边形EFGP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试问S 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审题分析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折叠问题;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本题通过翻折将全等变换,相似构造,勾股定理运用,融进正方形,不失一道好的压轴题,很值得推敲。由于此图形是正方形,因此里面隐含着很多直角,这是学生所不注意的地方,也正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题目的难点是学生无法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有效的图形上进行解决,总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用好直角三角形和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由于此题综合性较强,条件较分散,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难度较大,难度系数是0.19。 2.解题过程 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与分析,可有不同的解法。一题多解,有利于沟通各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 思路与解法一:从线段AD 上有三个直角这一条件出发,运用“一线三角两相似”这一规律(见课件),可将条件集中到△EAP 与△PDH 上,通过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来解决。 解法如下: P H G F E D C B A 图1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课堂的核心,同时课堂教学也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本人就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才能较好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也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通过从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问题情境。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对课堂教学和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就活跃,精力就集中,课堂效果必然得到提高。 二、优化课堂结构以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对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时给予鼓励的评价,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教材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和B组题的作用,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学习才能。在教学中采取"低起点,多层次"的教学方法,即适当放低教学起点,适当增加教学层次,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真正把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要注意课堂容量大小,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

(word完整版)初中数学基础计算专题训练

初中数学基础计算专题训练 专题一:有理数的计算 1. 2(3)2--? 2. 12411()()()23523 +-++-+- 3. 11 ( 1.5)4 2.75(5)4 2 -+++- 4. 8(5)63-?-- 5. 3145()2-?- 6. 25()()( 4.9)0.656 -+---- 722(10)5()5 -÷?- 8. 323(5)()5 -?- 9. 25(6)(4)(8)?---÷- 10. 1612()(2)4 7 2 ?-÷- 11.2(16503)(2)5 --+÷- 12. 32(6)8(2)(4)5-?----?

13. 21122()(2)2233-+?-- 14. 199711(10.5)3 ---? 15. 2232[3()2]23-?-?-- 16. 232()(1)043 -+-+? 17. 4211(10.5)[2(3)]3---??-- 18. 4(81)( 2.25)()169 -÷+?-÷ 19. 215[4(10.2)(2)]5---+-?÷- 20. 666(5)(3)(7)(3)12(3)777 -?-+-?-+?- 21. 235()(4)0.25(5)(4)8 -?--?-?- 22. 23122(3)(1)62 9 3 --?-÷-

专题二:整式的加减 1、化简(40分) (1) 12(x -0.5) (2)3x+(5y-2x ) (3)8y-(-2x+3y) (4)-5a+(3a-2)-(3a-7) (5)7-3x-4x 2+4x -8x 2-15 (6) 2(2a 2 -9b)-3(-4a 2 +b) (7)-2(8a+2b )+4(5a +b) (8) 3(5a-3c )-2(a-c) (9)8x 2 -[-3x-(2x 2 -7x-5)+3]+4x (10)(5a-3b)–3(a 2 -2b)+7(3b+2a) 2、先化简,后求值; (1)(5x-3y-2xy)-(6x+5y-2xy),其中5-=x ,1-=y (2))3 1 23()31(221y x y x x +-+--,其中2,1=-=y x (3)若()0322 =++-b a ,求3a 2 b -[2ab 2 -2(ab -1.5a 2 b )+ab]+3ab 2 的值;

老师教你怎样学好初中数学

老师教你怎样学好初中 数学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同学们都想学好数学,最好是快乐的学好数学,对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怎样学好初中数学。 一、初中数学学什么?要求大家具备怎样的能力? 1、数与代数——计算能力 2、空间与图形——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统计与概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能力 二、怎样学好数学?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第一章我们学习“负数”(就是比0还小的数),这在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上经常见到。再比如,大家在商场买东西,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打折优惠活动,我们将在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五节打折销售中学到计算方法。如果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会用到数学知识,你会越来越喜欢数学。喜欢数学了,每天都认真学习数学了,自然你就会学好数学了! 2、改变观念 小学阶段,特别是五六年级,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就可以使你的成绩有明显提高。有的同学认为这样就可以学好数学。其实这是因为小学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浅显,知识量比较少,通过反复练习,就可以提高熟练程度、提高数学成绩。初中数学不仅知识量增加了几倍,而且更加抽象、理论性更强。因此,临阵磨枪的方法不再适用。我们需要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多思考,多研究,这样才可能取得好成绩。初一的第一学期,是小学和初中的过渡期,过渡的好与不好,将直接决定同学们的数学成绩。 3、学+思=成功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殆”。这句话极为精辟的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既要学而且思,又要思而且学。学不好数学的人只有两种:(1)只看不学的人。(2)只闭着眼睛学而不思考的人。同学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主要是自己不断深入思考的过程。。希望大家今后在上数学课时,不论老师讲新课,还是复习课、讲评作业、习题课,都能使自己注意力高度集中,边听边积极思考问题,捕捉有用的信息,随手记录,随时抓住萌发出的灵感。对于没弄明白的问题,一定要当天解决,主动解决,直到彻底

初中数学如何进行说题

初中数学如何进行说题 在教师教学研究活动中,说课是个简便易行的形式。通过说课,我们可以洞察执教者的设计意图及行为规划。作为学生呢,要不要也说点什么?让他们说说你拿到这个题,首先是怎么想的,这么想的依据是什么。让他们说说以后,他们解答时就不会出现盲目下笔的情况。这让我想到,说题,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形式。 不妨来个界定。说题,就是把审题、分析、解答和回顾的思维过程按一定规律一定顺序说出来。要求学习者暴露面对题目的思维过程,即“说数学思维”,而不是像以前解完题拉倒。此前看波利亚的《怎样解题》也常在解题后提示学生回顾总结解题的经验。其实,解题功夫不能从解答后开始,而是从拿到这个题目开始的。 我这里想到,说题应包括如下内容: 1、说题目大致意思,尤其要说明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特别要注意挖掘题中隐含条件; 2、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 3、说解题的方法; 4、说解题的步骤; 5、说解答的格式和表述; 6、说检查; 7、说其它解法、解法的优化、变化和结论的一般推广; 8、说解题总结,说题目的来源、背景和前后知识的联系,说解题的特别注意点和严密性。

“说题”时,教师不但要说清题目,还要说明怎样解,为什么这样解;该题与新课程理念、标准有什么联系;对培养学生数学素质所起的作用;与有关的数学教育理论是怎样联系的等。 数学“说题”,在形式上就是通过分析数学题目,说清楚“如何解题”和“解题的作用”;在表面看来,是教师在“说”数学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如何解出这个题目的方法和策略,其实质展现的是教师自身的数学教学理论功底、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数学方法的理解能力及数学教学的前瞻性理论。 “说题教学”活动,看似教师的培训活动,但最终目的是推动学生说题,我们平时看到学生解题一般只表达出解题过程和结果,不能完全暴露其思维过程,使教者无法对症下药,根除后患,“说题”能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及时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使教师能帮学生从根本上纠正问题,减轻学生的“做题”负担。 我们提倡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来说题:说对题目的认识、理解;说题目的条件、结论、知识点;说条件、结论之间的转化;说与学过的哪一类问题相似;说可能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说自己的想法和猜测;说解题方法是如何想到的,为什么这样想。“说题教学”可激发学习兴趣,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能挖掘学生潜力,培养思维能力和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说题教学”在相互交流中各抒己见,互献智慧,在磨练中探索、尝试、验证,进行思想方法的沟通,以达到集思广益和突破创新的目的,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创造性乃至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伴随着课改的实施,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一切的变化都让我们万分欣喜。然而,在这喧哗背后,却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冷静下来思考:什么样的课堂是我们想要的,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需要的。 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要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进行梳理。 通过大量的案例剖析,发现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是数学教学活动缺乏有效性,而下面两种活动形式又在众多无效或低效活动中很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一是“师问生答、师讲生练”。诚然,这种活动形式是传统教学活动的改良,是对过去单一讲授式教学的挑战,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果深层次地剖析“师问”,不难发现,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多数属于记忆性的问题,学生只需打开记忆库便可找到完美的答案。这种问题不会引发学生的思考,更谈不上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的探究过程。同样,“生练”在多数情况下,也摆脱不了简单模仿和按程序解题的模式,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长此以往,必将会封闭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遏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从而掩盖了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 二是教学活动中的另类“一言堂”现象。这里所指的“一言堂”不是针对教师而言的,而是指在组织教学活动中,由教师的“一言堂”演变成的学生“一言堂”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常见于“师问生答”和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前者如上所说。针对后者,首先应该肯定教师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所做的有效尝试,但遗憾的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意义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合作学习没能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同时,合作交流又缺乏对小组中所有成员的关注,使得交流活动成了小组中学习成绩优良者的“独角戏”,即所谓的学生“一

(完整版)初中数学分式计算题及答案

2014寒假初中数学分式计算题精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2012?台州)小王乘公共汽车从甲地到相距40千米的乙地办事,然后乘出租车返回,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比公共汽车多20千米/时,回来时路上所花时间比去时节省了,设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则下面列出的方程 中正确的是() A.B.C.D. 解答:解:设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则出租车的平均速度为(x+20)千米/时, 根据回来时路上所花时间比去时节省了,得出回来时所用时间为:×, 根据题意得出=×,故选:A. 2.(2011?齐齐哈尔)分式方程=有增根,则m的值为() A.0和3 B.1C.1和﹣2 D.3 考点:分式方程的增根;解一元一次方程.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分式方程有增根,得出x﹣1=0,x+2=0,求出即可.D 二.填空题(共15小题) 3.计算的结果是. 4.若,xy+yz+zx=kxyz,则实数k=3 分析: 分别将去分母,然后将所得两式相加,求出yz+xz+xy=3xyz,再将xy+yz+zx=kxyz 代入即可求出k的值.也可用两式相加求出xyz的倒数之和,再求解会更简单.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式的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yz+xz+xy=3xyz.5.(2003?武汉)已知等式:2+=22×,3+=32×,4+=42×,…,10+=102×,(a,b均为正整数),则a+b= 109. 解答: 解:10+=102×中,根据规律可得a=10,b=102﹣1=99,∴a+b=109. 6.(1998?河北)计算(x+y)?=x+y.

(完整)老师教你怎样学好初中数学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 同学们都想学好数学,最好是快乐的学好数学,对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怎样学好初中数学。 一、初中数学学什么?要求大家具备怎样的能力? 1、数与代数——计算能力 2、空间与图形——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统计与概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能力 二、怎样学好数学?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第一章我们学习“负数”(就是比0还小的数),这在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上经常见到。再比如,大家在商场买东西,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打折优惠活动,我们将在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五节打折销售中学到计算方法。如果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会用到数学知识,你会越来越喜欢数学。喜欢数学了,每天都认真学习数学了,自然你就会学好数学了! 2、改变观念 小学阶段,特别是五六年级,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就可以使你的成绩有明显提高。有的同学认为这样就可以学好数学。其实这是因为小学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浅显,知识量比较少,通过反复练习,就可以提高熟练程度、提高数学成绩。初中数学不仅知识量增加了几倍,而且更加抽象、理论性更强。因此,临阵磨枪的方法不再适用。我们需要在大

量练习的基础上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多思考,多研究,这样才可能取得好成绩。初一的第一学期,是小学和初中的过渡期,过渡的好与不好,将直接决定同学们的数学成绩。 3、学+思=成功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殆”。这句话极为精辟的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既要学而且思,又要思而且学。学不好数学的人只有两种:(1)只看不学的人。(2)只闭着眼睛学而不思考的人。同学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主要是自己不断深入思考的过程。。希望大家今后在上数学课时,不论老师讲新课,还是复习课、讲评作业、习题课,都能使自己注意力高度集中,边听边积极思考问题,捕捉有用的信息,随手记录,随时抓住萌发出的灵感。对于没弄明白的问题,一定要当天解决,主动解决,直到彻底明白为止。 4、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同学们每天早上七点到下午五点之间近10个小时待在学校里,在课堂的时间占了大部分。因此,听讲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习成绩的好坏。针对如何提高效率,老师们提出如下几个建议: (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也是课堂上需要着重解决的重点。预习中没有发现问题的地方在老师讲课后应理解的更加深刻。 (2)合理安排听课过程。具体做法分六点说明。 ①做好课前准备。物质方面,利用课前2分钟铃准备好上课要用的书、同步、课堂练习本、学习用具等。避免宝贵的上课时间内找东西的影响听课。精神方面,课前让自己静下心来,不要做过于激烈的体育活动。现在经常发现,2分钟铃之后许多同学从操场跑回教室,这不但容易发生危险,而且非常不利于听课质量。

初中数学“说题”教学法

初中数学“说题”教学法 山东省临朐县杨善初中肖学红262601 由这些年的教学经验知,学生自己做的题讲不出来。我想,如果学生能把题讲得头头是道,那么他一定会解答这个题目。因此我进行了一个大胆的尝试,让学生把题讲出来,说出来。我也在指导学生说解题方法,不是单纯地读解题步骤。 一、概念界定 “说题”,简言之就是“说”数学题。在学习过程中,对所给数学题目,能说清楚该题目的出处(本题目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及与该题前后相联系的数学内容)和解决该问题的思考途径(包含解题的数学方法、技巧和数学思想);同时,也能说清解题思路(说清解答本题所用的数学知识及定理、公理)。 “说题”时,不但要说清题目,还要说明怎样解,为什么这样解。数学“说题”,在形式上就是通过分析数学题目,说清楚“如何解题”和“解题的作用”;在表面看来,是教师在“说”数学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如何解出这个题目的方法和策略。再由学生说题目的解法过程。其实质展现的是教师自身的数学教育的理论功底、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数学方法的理解能力及数学教学的前瞻性理念。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把解题步骤组织的井井有条。 二、“说题”的功效 1.有利于提高我们教师的素质

在“说题”前,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有关的理论和资料,深刻研究数学知识结构与分类。长期坚持“说题”,必然促进教师自身的数学知识的熟练,其理论学习变得越来越广博而深刻,理论应用变得熟练而有效,从而促进我们教师业务素质产生飞跃性的变化,即由经验型教师逐步变为理论型教师、科研型教师。 2.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表达 在“说题”时,学生要组织语言说出来,就要动脑、动手组织语言,要想说好,他就得去学、去问,正好发挥身边小先生的作用。 3.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与实践的结合 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说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在“说题”时,体现的是我们数学教育理论功底的深厚,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生熟、数学方法理解能力的强弱、数学教学前瞻性理念的探求。数学“说题”为现在的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平台。在课改中,各类教研活动会更加活跃,“说题”这种教研方式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营造教研气氛。“说题”活动往往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通过“说”,发挥了“说题”教师的作用。通过课堂的具体实践,又使我们自身的教育理论得以提炼,也给旁人提供参考,集体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说题”者要努力寻求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评价者也要努力寻求“说题”教师的特色与成功经验的理论依据,说评双方围绕着共同的课题形成共识,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效果,“说题”者得到反馈,进而改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学会“说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摘要】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进行剖析,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需要教师创设合适的数学教学情境;确定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实际;针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课堂教学方式,将提问置于具体的情境中去进行教学。同时确定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学过程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积极参与。 【关键词】有效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课堂教学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有时依然存在课堂教学效率偏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不甚科学的现象,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浓厚兴趣。如何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喜欢学数学?下面结合本人的数学教学实践和经验,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恰当教学情境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为课堂教学指引了方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不可能有效

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话道出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分为知之、好之与乐之三种境界,乐学,即以学习为乐事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因此,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功能角色等都必须进行彻底转换、调整和更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吸引学生兴趣的方法之一是创设恰当的数学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初中学生的成长阅历与生活经验,创设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境,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数学学习几乎都可以从生活中选取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展开自主学习与探究。 二、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确立恰当教学目标 叶适在《水心别集》中说:“论立于此;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然后挟弓注矢以从之。”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产生高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 目标太低,则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目标过高,则不利于目标的达成,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在备课环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践、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具体情况确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找到攻克难点的好的引导方法,以利于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

浅谈如何教好七年级数学

【中学数学】 浅谈如何教好七年级数学 湖南省益阳资阳华夏英才经典学校贾永红 作为一名在讲台上“奋战”多年的教师,我深深感到“做一名教师容易,做好一名教师却非常不容易。”尤其是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更是让我颇有感慨。因为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迈进中学的学习阶段,相对他们以前所学的小学数学,中学数学的基础性更强,要求更加严谨,其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前后知识的衔接性、掌握知识的技巧性更突出。所以要真正让七年级的学生学好数学,其难度可想而知。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历,对于如何教好七年级数学,浅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要想学生学好数学,就要先让学生爱数学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放在数学的学习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学好数学,那么最好让学生先爱数学,如果学生喜欢上了数学,对于学好数学就有了一个良好的铺垫。而要让学生爱上数学,就得让学生先喜欢我们数学老师,俗话说“爱屋及乌”,如果学生喜欢一个老师,那么他就才可能会认真地去听这位老师上的课,才能学好老师上课讲解的知识。反之,如果学生不喜欢,甚至于讨厌我们数学老师,那么他肯定不会认真去听这位他讨厌的数学老师所讲解的课,这样一来就不可能把数学学好。 二、老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 常言到:“要倒给学生一怀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现在实施的是素质

教育,而要进行素质教育,我们作为老师就必须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而这个素质修养不仅包括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包括良好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名师出高徒”,“师高弟子强”,这都说明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三、抓好课堂45分钟 课堂教学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我们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除了要重视让学生获得学习所需的直接经验,同时应激发他们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当前课堂学习的内容相联系。所以作为老师必须抓好课堂45分钟,从如何创建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把全部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下功夫。 平常上课,我们老师最怕课堂一潭死水,气氛压抑,最怕学生畏畏缩缩,不喜欢主动回答问题,不喜欢参与问题评论,最怕学生采取消极的学习态度。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创设一些轻松、愉悦的教学情景,通过小实验、提问、集体讨论等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也可以采取一些师生互动活动,甚至可以让我们的学生上台当一回老师,讲解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或者生活中的数学故事。总之尽可能地做到使课堂活跃,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学数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初中数学说题稿word版本

说题稿 实验中学 徐顺从 原题 已知:如图,AD 垂直平分BC ,D 为垂足,DM ⊥AC ,DN ⊥AB ,M ,N 分别为垂足,求证:DM=DN A 一、说背景与价值 本题选自八年级上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之《1.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的 课内练习2。解决此题涉及的知识有垂直的定义,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 本习题是在学生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AAS ”,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基础上给出的。课本设置此练习的目的旨在巩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大部分学生想到利用三角形全等,然而解题的方法较多,需要学生发散思维,充分联系已知与求证,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在众多的方法中进行选优,从而获得一定的解题经验。 二、说教学与改进 学生已经学会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 ”,“SAS ”,“ASA ”,“AAS ”,对于证明相等的线段,基本上具备了解决此题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而学生往往会思维定势,联想到证明三角形全等,而忽视了此时证明的是垂线段这个重要信息,缺乏相应的想象。 学生可能的做法: 1、先证明△ADC ?△ADB 得∠B=∠C ,再证明△DCM ?△DBN ,得到DM=DN ; 2、先证明△ADC ?△ADB 得∠CAD=∠BAD ,再证明△DAM ?△DAN ,得到DM=DN ; 3、先证明△ADC ?△ADB 得AD 是角平分线,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M=DN ; 4、先由中垂线的性质证明AB=AC ,再由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二等分, 得ADB ADC S S ??=,由DM ⊥AC ,DN ⊥AB ,得到DM=DN 。 在原先的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发现大部分学生是第1,2种解法,很少出现第3,4的解法,然后再追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能利用今天学过的知识 来解决吗?能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吗?终于有了第3种方法,可是学生缺乏想

(完整版)初中精选数学计算题200道

4. x2-5x=0 5. x2-x-1=0 6. 化简3寸反+6、^言-2x 7. 因式分解 x 4-8x2y2+16y 4 2 1 _ 5 8. 2x+1 +2x-1 =4x2-1 9. 因式分解(2x+y) 2 -(x+2y) 2 10. 因式分解-8a2b+2a3+8ab2 11. 因式分解a 4-16 1 14. ( -V3 )o- I -3 I +(-1)2015+( 2 )-1 计算题 1. 2. 5x+2 3 x2+x ~x+1 3. 会+工=1 x-4 4-x 1 * * 12.因式分解 3ax2-6axy+8ab2 13.先化简,再带入求值(x+2) x2-2x+1 (x-1)- ,x= 3

3 ,,1 18. (-3-1) X (- 2 )2-2-1 + (- 2 )3 20. (x+1) 2-(x+2)(x-2) — 1 』 21. sin60 - I 1-V 3 I + (2 ) -1 22. (-5) 16 x (-2)15 (结果以幕的形式表示) 23. 若 n 为正整数且(m n ) 2 =9,求(1 m 3n ) 3 (m2)2n 3 24. 因式分解 a2+ac-ab-bc 25. 因式分解 x2-5x+6 26. 因式分解(x+2)(x+3)+x 2- 4 27. 因式分解(a2+1) 2-4a2 1 28. -1 2016 +18 + (-3) X I -2 I 17. 2x-1 (x+1 x-2 -x+1) / x2+2x+1 19. 1 2x-1 3 4x 2

、一 1 34.计算(-1) 2 - 4 X [2- (-3) 2] 35.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x-2y=1 36.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7.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8. 39. 40. 虹 x+3y=6 2(x-y) 3 匚5y- x=3 x+2y=6 I 3x-2y=2 解不等式 3 (x-1) >2x+2 3x+1 7x-3 解不等式飞 3 x+y 4 1 2 2(x-2) 5 v 20 化简a(a-1) 2-(a+1)(a2-a+1) a 41. (a-b _b_ + b-a) 1 a+b 一 - 1 42.当m*,求代数 式1 m+一m 1 43. (2 ) -1-(也-1) o + -3 I tan45o-cos60o + cos30o tan60 山x2-5x+6 44.先化简再求值总寂 3 .(1奇 2 )(1+x-3 ),其中x^/3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数学探究课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数学探究课 一、认识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是知识传授者,教师就是课堂的主角,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令下学习,于是教学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由于这种“单边的教学活动”,学生被教会了,但不是自己学会的。这种教学活动最终导致学生对教师存在依赖性,数学思维得不到发展,常感到学习数学很无聊、枯燥无味,学习没劲头,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和免受家长及教师的责备,而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原动力。 探究课是指教师运用探究技能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相对独立地进行科学发现或创造,并由此获得科学活动的实际体验和经验。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活动中得到发展的。“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势在必行。 要上好探究课,教师必须课前精心设计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内容,课堂上要选择适于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要利用课堂外的探究学习“新战场”。 二、课前教学设计要适合于探究 (一)认真阅读教材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有效处理。 教材即教学内容,它是教学得以展开的必要成分。在探究课中,教材的功能在指导学生学习,而不在于规范教学。教师要认真阅读,根据教材目标、重点、难点对其中的内容可适当加工、选择、取舍、创新;寻找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假设出若干问题,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提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迫不及待地进行探究。 例如教学有理数加减,教材是以一只蜗牛从原点出发在数轴上向左或向右运动为情景,让学生通过画数轴表示情景,然后观察数轴列算式。通过教学我发现有部分学生不理解蜗牛运动过程,于是我通过学生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在地面上画一直线,在线上选一点为原点,让一个理解情景的学生扮演蜗牛运动。这样的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都乐于往下探究。 (二)教案设计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来自于充满疑问和兴趣的情境,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中去,这就要教师精心选择素材、主题,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投入。问题情景的创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一个以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的场景,把知识融入到令学生喜爱、令学生新奇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如联系班级学生的座位,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座标;让学生测算粉刷房屋、铺设地砖的面积;让学生设计租车方案和购物的策略等。(三)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即他们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学设计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所以教学设计要有层次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探究空间,达到实现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目标。所以设计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三、课堂组织 充分备好课之后,教师就应主充满自信地进入到探究式教学活动中,下面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问题—猜想假设—获取信息—建立模型—解释交流—应用拓展”的教学流程。 问题的提出可以是学生提出,也可以是教师或教材提出。学生在问题情景中经过思考,提出假设,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 数学在中考中是“语数英”三大科的一个科目,也是大部分同学感觉比较头疼、比较畏惧的一个科目,但是同时这个科目的分数非常重要,因为在中考录取时对于数学这个科目不只看等级,而且还算具体分数,每一分都非常重要。因此学好初中数学,在整个初中阶段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呢?下面我结合工作体会和大家谈谈。 一、正确认识自己,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很多同学因为小学数学没学好,因此就认定自己肯定学不好初中数学,也因为有了这样消极的心理暗示,所以就不去努力,或者在学习中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当然就学不好了。其实有这样的想法也没错:小学的都学不好,怎么可能学好初中的呢?不过大家再想想,这个想法好像也不对,在小学,你学不好数学是因为不聪明,还是因为学习不够努力呢?我想多数同学是属于后者吧?如果是因为学习不够努力,那么我相信,只要你想,而且有决心、有行动,那么你就一定能学好初中数学。因为初中数学和小学有比较大的关系的似乎就只有小学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其他关系好像都不大。 二、树立目标,付诸行动 有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还必须有行动,有直面挑战的勇气。要使我们的行动持久,则必须有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短期的,可以长期的;可以是具体一个分值,也可以是一个方向,比如“我要赢过某某同学”、“我要进入年段前几名”或者“我要考上某某学校”等等。 三、把握合理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 要学好初中数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必不可少,它可以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如果你想要在中考考A的话,那么下面的方法适合你。 1、做好预习、听课、复习 2、适量练习 四、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克服它! 在平时的工作中,在和同学交谈或者对同学的观察中,我发现部分同学自身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学好初中数学,但是同学们又似乎察觉不到,或者在想办法逃避。我列举了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希望有同样问题的同学能够直面它、克服它! 五:如何合理安排考试时间? 因为我们最终是要参加中考的,所以我们还是很关心考试状态,以及考试时间的合理安排。考试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两个小时里合理安排答题,对于每位同学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抓住平时每次大型考试锻炼自己。如何合理安排这有限的两个小时呢? 1、放松心态,轻松上阵 2、拿不起,放得下 以上是我结合我们学校同学的特点,以及我几年工作点滴,粗略谈的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一切皆有可能!从今天开始,只要你改变,两年后,一切皆有可能!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对于学好其它学科有 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数学给许多学生的印象是枯燥的计算、刻板的公式,学生怕学,甚至厌学,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当努力提 高教学质量,实施有效教学,力求改变这种现象。 一、何为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教学一段时间后,获得了具体的发展 和进步。如学生对知识和技能从不会到会,从知少到知多,从解决问 题能力较弱到较强,最终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教学是否有效,是 指学生有没有学会或学得怎么样。 二、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提升学科知识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指的是所任教学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 素养。如果教师只有半瓶水,那么给学生的就微乎其微了。因此,教 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优化知识结构。 (一)钻研任教学科,丰富本体性知识 数学知识结构中,既包括具体知识,也包括数学方法论知识,也就是说,既要了解具体的概念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何,又要知道从一 个知识到另一个知识是怎样过来的,知识之间从方法论上的关系是怎 样的。因此,对知识结构的研究非常有利于教师对数学学科知识的深 入理解和认识。 (二)养成读书习惯,积累文化知识

培根说过,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教师 为了顺利实施有效教学,应该博览群书,具有渊博的知识,用自己的 才情影响学生。 三、实现有效教学,老师必须提升教材解读和处理能力 教学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老师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教材解读能 力 (一)关注学生的现有知识 在教材的解读与处理中关注学生的现有知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 创造,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避免对学生灌输,径直获得答案。 例如,我在“一元一次不等式?M与盈余问题”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学校要为我们七年级新生安排住宿,如果每间住4人,则20 人没床位;如果每间住8人,则最后一间宿舍不满也不空,问宿舍有 几间?学生有多少人?在备课时,我认为学生的难点应该是找不等关系,然而在教学中,学生找不等关系没有丝毫障碍。实际上,找不等 关系是这节课的新问题,而学生的困难却是在将最后一间宿舍的人数 表示出来。学生的困难不在于新知识,而困难在于教师看来已经学过、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上。 (二)兼顾预设与生成的内容 教材是静止的,但课程是动态的。“凡事预则立”,教师精心备课能 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师又应该具有课堂生成意识,能够灵活 地应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把握教学契机,灵活地调整教学行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的第一课时笔者所使用的沪科版教科书给出 了这样的一个实际问题:某班同学在植树节时植樟树和白杨树共45棵,已知樟树苗每棵2元,白杨树每棵1元,购买这些树苗用了60元,问 樟树、白杨树苗各买了多少棵?教科书中,这一问题的提出旨在揭示 知识的价值,既当遇到求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时,可直接设两个未知数,

初中精选数学计算题200道

计算题 1.3 3 +(π+3)0- 3 27 +∣ 3 -2∣ 2. 5x+2 x2+x = 3 x+1 3. 3-x x-4+ 1 4-x=1 4. x2-5x=0 5. x2-x-1=0 6. 化简2 39x +6 x 4-2x 1 x 7. 因式分解x4-8x2y2+16y4 8. 2 2x+1+ 1 2x-1= 5 4x2-1 9. 因式分解(2x+y)2-(x+2y)2 10. 因式分解-8a2b+2a3+8ab2 11. 因式分解a4-16 12. 因式分解3ax2-6axy+8ab2 13. 先化简,再带入求值(x+2)(x-1)-x2-2x+1 x-1,x= 3 14. ( - 3 )o-∣-3∣+(-1)2015+(1 2) -1 15. ( 1 a-1- 1 a2-1 )÷ a2-a a2-1 16. 2(a+1)2+(a+1)(1-2a)

17. (2x-1 x+1-x+1)÷ x-2 x2+2x+1 18. (-3-1)×(- 3 2)2-2 -1÷(- 1 2)3 19. 1 2x-1=2 4 3 - 2 1 x 20. (x+1)2-(x+2)(x-2) 21. sin60°-∣1- 3 ∣+(1 2) -1 22.(-5)16×(-2)15 (结果以幂的形式表示) 23. 若n为正整数且(m n)2=9,求(1 3m 3n)3(m2)2n 24. 因式分解a2+ac-ab-bc 25. 因式分解x2-5x+6 26. 因式分解(x+2)(x+3)+x2-4 27. 因式分解(a2+1)2-4a2 28. -12016+18÷(-3)×∣-1 2∣ 29. 先化简,再求值3(x2+xy-1)-(3x2-2xy),其中x=1,y= - 1 5 30. 计算3-4+5-(-6)-7 31. 计算-12+(-4)2×∣-1 8∣-82÷(-4)3 32.计算20-(-7)-∣-2∣ 33.计算(1 3- 5 9+ 11 12)×(-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