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案

初中物理学案
初中物理学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初中物理

白雪冰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2、学习方法

●体会根据“转换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

●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声音的反射。

【自学指导】

用红色笔把不理解和读不懂的内容勾画出来,用蓝色笔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勾画出来。

快速阅读课本P12到P18的同时用20分钟完成下列问题

A、声音的产生

(1)声是由产生的。停止,发声消失。正在发声的物体叫。

(2)举一些发声的现象并说明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3)物理学中对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物理的方法叫,试举例说明其应用。

B、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传播。

(2)举例说明固体、液体、气体传声。

(3)声音传播的速度跟和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C、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

(2)声音通过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

【合作探究】

1、实验一: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杯口上,在上面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动盆子,观察所看到的现象。

实验二:当低频扬声器发声时,观察纸盒前方的烛焰。

由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第一个实验把

转换成,第二个实验把转换成

,这种研究物理的方法叫。

2、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猜想与假设: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介质,也可能不需要介质

方案设计:(1)如图所示,玻璃罩内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铃声吗?

(2)用抽气机抽取罩内空气,抽气过程中,听到的电铃声有什么变化?

(3)如果把罩内空气完全抽出,还能听见声音吗?

分析论证: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不能在中传播。

3、以下是一些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

声波的传播速度(声速)

物质速度(米/秒)与空气中声速的比较

空气340 1.0倍

水1500 4.4倍

木材(松树)3300 9.7倍

铁5200 14.7倍

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4、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到就形成了,若声源停止振动后由于声音的反射使得声音依然在传播,使我们还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听到声音,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

【展示反馈】

1、针对题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手机的声音越不越小,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空气的关系

B.乙图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说明声音是由物理振动产生的

C.丙图中,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是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丁图中,“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传播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中的声速一定大于液体中的声速

B.只要物体振动,一定有声波产生

C.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人耳听不到B超发出的声音

4、下列选项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快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5、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另一端敲一下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

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

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

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声音

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6、甲乙两同学想测一段铁轨的长度,他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于是甲站在待测铁轨的一端,用锤子敲一下铁轨,乙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时间间隔为2秒,假设这段铁轨是笔直的,你知道铁轨有多长吗?

7、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汽车的前方有一座峭壁,司机鸣笛后8s听到由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求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与峭壁之间的距离。(设当时气温为15℃)

【检测拓展】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生物体都在振动

2、在一篇古文中的这样一句话:“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表达了作者对这里的声音的喜爱之情,这是由于

()

A.屋梁的振动B.声音的混响C.声音的共鸣 D.回声

3、在敲响大钟时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敲击后,大钟仍余音不止,原因是()

A.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B.大钟的回声

C.大钟仍在振动

D.大钟停止振动,空气仍在振动

4、地震时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最佳的是()

A.大声呼救

C.静下来等待救援

D.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

5、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

6、子弹在离人34m处以750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已经前进了多少米?

7、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空气抽取一些,铃声变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吊起的大钟上固定一只铅笔,把钟敲响以后,用纸在笔尖迅速拖过,可以画出一条弯曲的曲线

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有哪些实验现象?分别说明什么问题?

8、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现象二:闪电和雷声几乎同时产生。请你用所学的知识猜想形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9、在图4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

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

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

棉线(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学习总结】图4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知道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自学阅读,讨论与探究,通过各种探究实验和自主实验完成本节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自学指导】

用红色笔把不理解和读不懂的内容勾画出来,用蓝色笔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勾画出来。

1.响度

我们先来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物理学上声音的强弱叫做;很强的声音震耳欲聋,我们说它;微弱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我们说它。

桌上有一只鼓,要使它发出声音,怎样做呢?要使鼓声更响些,又要怎样做呢?“鼓声的强弱可能与

有关。”能设计出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吗?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根据碎纸屑跳起的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换个声源,情况又会怎样?我手上有音叉和乒乓球,怎样设计显示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呢?

物理学上声音的振动幅度称为。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_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

播放小孩、大人唱歌声,引入声音高低即的学习。

我们来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声音高低即。用一张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你听到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卡片拨动细齿听到的声音比拨动粗齿听到的声音,以不同的速度撕棉布,听到的声音也有什么不同?由此你认为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低。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的单位是,简称,符号为。

人儿能感受到的频率有一定范围,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

做。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

练习:一个男低音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轻声伴唱,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3.音色

(听一听)、(辨一辨)播放用几种不同的乐器先后演奏的同一首歌曲,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你能否只凭听觉辨出声音是哪个乐器发出来的?

(游戏)“闻其声,知其人”,找几位学生读一段文字,其他人闭上眼睛,能否说出读书人的名字?“正因为各各位同学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我们才可以区别出他们。”

①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要大点声,自习课研究问题时要小点声,指的是(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②我市溪桥镇素有“小提琴之乡”的美誉。制作小提琴用的木板和弦线非常讲究,如弦线有羊肠线、尼龙线、钢线等,不同的弦线做出的弦在发音时( )不同。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③一个人从儿童到青年有一段变声期,经过边声期,发出声音的( )变低了。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展示反馈】 1. 如图所示,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

使牙齿不接触铅笔,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声音,区别: (1)这两次声音的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2)通过这一实验,你认为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答:

2. 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两个波形图,指出图中哪一个音调较高,哪一个响度较大,并简要说

明你判断的依据。

3. 利用一根薄钢尺和桌子,请你设计下列两个小实验,并简要说明实验步骤。 (1)验证声音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2)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你猜想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检测拓展】

1. 如图所示为一笛子的模型图,用双手按住左边的六个孔后开始吹奏,则只松开A孔和只松开B的声音不同

在于 ( )

B.松开A孔的音调比松开B孔的音调要低

C.松开A孔的响度比松开B孔的响度要大

D.松开A孔的响度比松开B孔的响度要小

2.闻其声即可辨其人,这是因为()

A.不同的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B.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调不同

C.不同的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D.不同的人声带振动的频率不同

3.医生在给病人检查内脏时,常常会用到听诊器,听诊器的作用是()

A.改变声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缩短听者距内脏的距离,使响度更大

C.减少声音的分散,使响度更大 D.使内脏振动时的振幅增大,从而增大响度

4.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改变响度 B.改变音调 C.改变音色 D.减小声音的分散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6.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的是

A.用力拨动琴弦 B.给二胡的弦上涂一些松香

C.用力敲打鼓 D.转动小提琴的旋钮调节弦的松紧程度

7.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在抗震救灾中,广播里传来“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亲切话语,我们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温家宝总理的声音,这应用了声音的哪种特性?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8. 如图6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

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________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________(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________有关.

【高级训练】

1.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2.有经验的铁路维修工人只需要用一个铁锤敲打铁轨就可以判断铁轨是否有故障,这是因为工人听到的声音

的哪个要素不同()

A.音色B.音调C.响度D.三个要素都有

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4.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

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5.一个炸雷震得人们心慌、远处好像有人在拉二胡、一声刺耳的尖叫使喧闹的人们立刻安静下来。这三种现

象中强调的声音的特征分别是、、。

歌迷的音调较。他们的音色(填“相同”或“不同”)。

7.请填出下列描述中所指的声音的特征:

震耳欲聋:;低声细语:;超声波:;闻声辨人:。

8.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的叫声音调较高,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

9.星期天,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

声的(填“响度”或“音调”)。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判断是小刚在喊他。

1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问题:

(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②。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左右,声具有

(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②与有关,

关系是

1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

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和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和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和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直接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

A 铜60 0.76

B 铜60 0.89

C 铜60 1.02

D 铜80 0.76

E 铜

F 铜100 0.76

G 钢80 1.02

H 尼龙80 1.02

I 尼龙10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的实验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还可能与琴弦松紧的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五节声的利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了解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通过阅读了解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

难点:噪声的危害,判断声的应用属于传递信息还是传递能量,运用回声定位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自学指导】

用红色笔把不理解和读不懂的内容勾画出来,用蓝色笔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勾画出来。

一、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来源

(1)阅读课文,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

(2)分组讨论:在你的周围,有哪些是噪声?

发声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 dB,会破坏听力;

> 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 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

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产生声音——的传播——引起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

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减弱噪声、在中减弱噪声、在减弱噪声。

讨论我们周围生活中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怎样防治噪声?

二、声的利用

1、声与信息

声可以传递,主要应用有:

(1)蝙蝠采用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船只利用技术探测海深或鱼群

(3)在医学上的应用

(4)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声可以传递,主要应用有:

(1)清洗精细机械

【展示反馈】

1.判断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哪种控制噪声的途径。

(1)安装消声装置

(2)佩戴耳罩等护耳用品

(3)建筑使用吸音材料

(4)公路和住宅间植树

(5)铁轨两端建立隔音墙

(6)市区某地段禁止机动车鸣喇叭

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属于在人耳处减弱的是。

2.判断下列利用声能的方法属于哪种传递方式。

(1)潜艇船舰上的声纳

(2)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3)医学上超声波碎石

(4)医学中利用“B超”检测

(5)敲打西瓜鉴别生熟

属于声传递信息的是,属于声传递能量的是。

【检测拓展】

1.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

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2.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3.电信局安置的公用电话亭大多采用了一个玻璃罩,隔音效果很好,这主要是利用了玻璃的

()

A.不能传播声音B.能较好地吸收声音

C.能较好地传播声音D.能较好地反射声音

4.小明在教室里上课,但从校外的建筑工地上却传来施工的噪声,为了减弱噪声,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A.用棉团塞住耳朵B.将教室的门窗打开C.将教室的门窗关闭D.请老师讲课时声音更大一些

5.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C.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7.如图1,关于声音的四幅图片的说明,正确的是()

A.图片a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 B.图片b表明月球上的宇航员能直接交谈 C.图片c所示的隔音墙表明噪声可以在声源处减弱 D.图片d表示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其发声的响度来判断的

9.下列实际应用中,没有利用声音携带的信息的是()

A.有经验的人选瓷器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B.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的暴风雨

C.我们在深夜看电视时应把音量关小D.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固定钢轨的螺丝是否松动10.在人与山之间相隔一条铁路,一列火车在行至人与山之间时拉响汽笛,人在看到拉汽笛冒出的白雾后1s

听到汽笛声,又经过2s听到从山反射回来的声音,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则人与山之间的距离为()

A. 510m

B. 1020m

C. 1360m

D. 680m

【知识应用】

1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的指发声体做时发出的声音大小,要保证工作和学习不受影响应

控制噪声不超过。

12.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用作为探测周围物体的工具,是利用了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和在水中

的特点。

13.如图2图所示,图中a、b、c、d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噪声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

制噪声的方法.

图1

1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深处的深

度是____________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 500 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

15.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

单位是______ ;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 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16.图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图是噪声的波形图,图是乐音的波形图。

17.在控制噪声的措施方面,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牌,这主要是在

减弱噪声;教室外有声音干扰时,关上门窗是为了在减弱噪声。

18.在屋子里说话比旷野里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________使原声得到加强的缘故。电视

台的录音棚里的吸音壁上有许多楔形物体,是为了_______。

a b c d

图1

19.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汽车的前方有一座峭壁,司机鸣笛后8s听到由峭壁

反射回来的回声,求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与峭壁之间的距离。(设当时气温为15℃)

20.初二(6)班某同学在调查教室内的噪声情况时记录如下:

时间:03年10月10日12:00,地点:初二(6)教室

①小红等几位同学在收看江苏文艺频道播放的音乐欣赏

②小黄在看课外书籍

③小马在讲台前拍球

④还有几位同学围坐在一起大声争论着问题

(1)根据该同学的记录,对于小黄而言,噪声有。(填序号)

对于小红而言噪声有。(填序号)

(2)以该同学的记录为背景,请你对控制教室内噪声提出建议或方案(不少于二条)

21.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米?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学习总结】

第二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传播&第二节光的反射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自己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

【学习难点】应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规律解释现象。

【自学指导】

1、光源

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

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

反馈练习

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 B.萤火虫。 C.发光水母。 D.霓虹灯。

2、光的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中,传播路线是弯的。

列举一些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

反馈练习:开凿隧道时为什么要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呢?

3、光速

⑴.喜庆节日放“响炮礼花”的时候,先看到礼花,还是先听到响声呢?这是什么原因?

⑵.讨论应用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属于光速大于声速的例子?

⑶.反馈练习下雨打雷时为什么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呢?

声速大小为,光速大小为。

4、光反射的规律

光传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物质中的现象叫做。

入射点(O):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线表示)。 (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光的反射定律: , , 。

把入射光线沿原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 。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的情况如图

:

镜面反射:每条光线都遵守 。反射光向 射出,在这个方向的反射光很 ,而其余方向 反射光。

漫反射也遵守 。漫反射向 反射光,所以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展示反馈】

关于光的反射定律,下面哪种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射光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B.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C.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D.若入射角逐渐减小,则其反射角也将逐渐减小 运动会上,田径赛计时员应该:( )

A 、听到发令枪声计时

B 、看到发令冒烟开始计时

C 、看到举枪时计时

D 、看到运动员起跑时计时

黑夜里,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放一小块平面镜,让手电筒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去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镜面是亮的,而白纸是暗的

B .镜面是暗的,而白纸是亮的

C .镜面和白纸都是暗的

D 、镜面和白纸都是亮的 下面哪个事例不能..用来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 A.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 B.小孔成像 C.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D.影子的形成 光照射到下列物体的表面,发生的反射不属于...漫反射的是( ) A .室内的石灰墙壁上 B 、抛光的金属表面上 C 白色衣服上 D .投影的幕布上

右图可以表明,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 坐在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景物,这 是光的 现象.

_____________叫光源,太阳属于_____________光源.(填:天然或人造)

光在___ __中的传播速度最大,这个速度等于_____ _m/s ,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做____ _的单位.请完成下列光路图 图

2

(1)(2)

2.如图所示,由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MN反射后,其中一条反射光线经过B点,完成光路图。

2题图3题图

3.右图中两条光线是平面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请作出这两条光线的入射光线和点光源S(保留作图痕迹)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且能根据成像特点作图。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通过定位平面镜的虚象的方法,了解替代法的含义和应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探究的方法。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虚像怎样形成的。

【自学指导】

探究1:利用桌上的器材,你能否设法找出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

学生先讨论1分钟,然后动手尝试。

交流:随意请一组的两个同学上来演示定位像的方法。

大家说他做的好不好?给点鼓励行不行?

强调:象这种用真实的物体来替代无形物体的方法叫替代法,等会我们还会用到。

这里通过学生之间讨论等自主活动找到了定位像的方法,并且了解了替代法这种基本的研究物理的方法,实际上大大降低了探究的难度,也为以下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过渡:像的位置找到了,接下来研究像的特点就不难了,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研究。

探究2: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吗?

过渡:实验之前,让我们先讨论一下实验的方案。

讨论:①要测量哪两个物理量?

②用到什么仪器?

③就在课桌上直接测量距离准确吗?怎样测量比较准确?

④仅测量一组数据可靠吗?

⑤你能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吗?

⑥实验步骤是怎么样的?

交流小结:请一组代表把数据表格带上来,并说说实验步骤。(2分钟)

学生动手。

归纳小结,得到结论: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追问:大家还有什么发现吗?(假如学生说不出物像连线垂直于镜面,启发一下:把物像两点连起来,有什么发现?)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基于学生实际的探究基础和水平,这一个探究主题采用了教师设置一系列的有一定梯度的且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讨论的方式来引导探究的顺利完成,属于半开放形式的探究。至于一些其他的发现,例如物像连线垂直于镜面等,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探索。

探究3:像的大小和物体到镜子的远近有关吗?

过渡:这里像的大小主要表现为高度。

讨论:像的高度能直接测量到吗?用什么方法可以间接反映出像的大小呢?(替代法)你准备如何来做实验?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实验并且归纳:像的大小和远近无关。

启发:在不同位置像都和后面的物体重合,说明像的大小和后面的物体大小相等。当然和前面的蜡烛大小也相等。

度无关等等。)

学生的一些与看似探究主题以外的发现,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体现了他们的创造性,教师一定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发现。

归纳成像特点并且板书:“等大、等距、连线垂直”

用数学语言可以表达为: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4、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⑴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

⑵像和物体大小;

⑶像和物体的连线于平面镜;

⑷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展示反馈】

1、一个小丑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像,他看到的应该是下图中那一张图?

2、某同学身高1.6米,平面镜高2米,该同学的像高多少?为什么?

3、该同学距离平面镜1米时,像和镜面距离多少?像和该同学距离多少?

4、当该同学后退0.5米时,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疑问:既然像的大小和物体始终相等,为什么看上去物远像小?)

过渡:请大家想想,除了我们刚才已经讲过的以外,日常生活中平面镜还有什么应用呢?

平面镜会带来不利的方面吗?

5、拓展与延伸:除了平面镜外,大家有没有见过表面弯曲的镜子呢?凸面镜和凹面镜能否成像呢?假如能成像,成的像又有什么特点呢?

第四节光的折射&第五节光的色散&第六节看不见的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

●能叙述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结论;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初步了解太阳光的光谱。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

●初步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感悟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加强对光的折射规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能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用玻璃砖等器材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

【自学指导】

一、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入另一种介质中, 就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现象。

请列举生活中有哪些折射现象。

二、光的折射规律

入射角:与的夹角

折射角:与的夹角

1.、和在同一平面内;

2.和分居法线两侧;

3.当光从空气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即斜射时空气中的角始终最大)

4.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5.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

6.光折射时光路。

光通过三棱镜会发生折射(或两次折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可能向尖端也可能另一端;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出现彩色的光。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

2、色光的混合

色光的三原色:,,。等比例混合成。

3、物体的颜色。

(1)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太阳光通过棱镜和红玻璃在白屏上得到一条红色光带,再用蓝玻璃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分析总结玻璃是蓝色的原因.

总结实验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实验: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屏上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换用一张绿纸,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

4、颜料的混合

颜料的三原色:,,。等比例混合成。

1、红外线

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师]红外线有哪些特性?

[生]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它的热效应,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

[师]红外线有哪些应用?

[生]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人体生病时,局部皮肤的温度异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照片对比,有助于对疾病做出判断.

[生]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夜视仪.

[生]红外线还可用来进行遥控.如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生]利用红外线遥感技术可以在飞机或卫星上勘测地热.寻找水源、估计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等.

[生]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可以加热物体、烘干油漆和谷物、进行医疗等.如市场上烤制鸡鸭等肉类食品的“远红外烤箱”.

教师对同学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后,为使学生获得真实、充实的学习信息.教师也可以补充以下材料:

红外线位于红光外,它的频率范围在1012 Hz~5×1014 Hz.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因此人们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品.工业上用红外线烘干汽车表面的喷漆,家庭用红外线箱烤食品,浴室用的浴室暖灯用红外线来取暖.医疗上利用红外线来理疗.

由于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较较强,利用灵敏的红外线探测器吸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再利用电子仪器对吸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显示出物体的形状和特征,这就是红外遥感.利用红外遥感技术可以对地球勘测,寻找水源,监视森林水灾,估测大面积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预测风暴和寒潮,在军事上也有重要的应用.

[补充后教师板书]

一、红外线

1.特性

①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

②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很强.

2.应用

①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

②红外线遥感.

③红外线遥控.

2、紫外线

让同学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师]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ultraviolet ray).那么紫外线有何特性呢?[生]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

[生]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

[生]紫外线能杀菌.

[师]紫外线有哪些应用呢?

[生]紫外线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这种维生素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所以儿童常晒太阳能预防缺钙引起的佝偻病.但是过高的紫外线会使皮肤粗糙.甚至诱发皮肤癌.

[生]紫外线有荧光作用,有些物质受到紫外线照射时能够发出可见光.日光灯管的管壁上涂的就是一种荧光物质.大额钞票上也有用荧光物质印刷的文字,用紫外线照射则会发出可见光,这是一种防伪措施.

[生]紫外线能杀死多种细菌,所以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紫外线消毒.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一.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方法 1.观察法 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眼看、耳闻、鼻嗅、舌尝、手摸,有目的地了解有关物理现象,然后通过思考,获得正确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叫观察教学法,简称观察法。应该指出,这里所指的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而是广义的观察。 观察法的模式是:①创设情景,提出问题。②明确观察的内容。 ③观察和记录。④分析观察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观察法的特点是:观察对象直观鲜明,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观察获得的感性材料,需要经过思维加工,才能形成概念、规律。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实验法 实验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取得实验数据,通过验证和探索,获得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从广义来说,除学生分组实验外,还包括课外科技活动、科技小制作等。 实验法的模式是:①提出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②选择实验仪器,掌握仪器使用方法。③设计实验方案,了解实验步骤。④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法的特点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的感性材料丰富、深刻,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简练、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进行解释、分析、论证,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是物理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当然,讲授与启发并非对立,讲授不一定就是注入式的。只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抓住重点,突破关键,不要平铺直叙,照本宣科,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这样的讲授法就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的模式是设疑→释疑→解疑,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讲授法的最大特点是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物理教学的各种形式及各种方法,都必须辅以讲授法,使其相互配合。 4.自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独立地进行学习以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叫自学法。 自学法的模式是:提出提纲→阅读教材→解疑析难。 自学法的特点是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能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但是,中学生往往不善于自学,不喜欢阅读自然科学的教

初中物理电流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电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与水流大小的类比了解电流大小的概念。 (2)知道电流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了解常见电流值。 (3)认识电流表,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值。 (4)通过对电流表使用说明书的阅读,提高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用类比法学习电流的概念。 (2)通过测量小灯泡灯丝中电流值,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安培,树立勤奋学习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2)在实验中体会成功,培养学习兴趣。 (3)学会团队协作,养成科学认真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2.难点:(1)电流表的读数。 (2)正确连接含电流表的串、并联电路。 三、教学器材: 教师示教板两套,电源(两节干电池)、小灯泡、开关、电流表、导线。

四、教学设计: (一)课前回顾 1、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物理学中 规定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下面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电流是按 怎样的顺序流动的?(教师讲解金属导线中 电流的形成情况:金属导体中是许许多多的 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 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二)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1:用一节干电池作电源,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开关断开,提问:此时电路中有电流吗?(没有);开关闭合,提问:此时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有),你是根据什么现象判断电路中有电流的?(小灯泡发光) 教师讲解:有电流通过时,小灯泡不仅发光,用手触摸小灯泡还很热,小灯泡是先发热才发光。为什么小灯泡会发热呢?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我们能判断电流的存在。 演示实验2:用两节干电池作电源,使小灯泡发光。提问:前后两次小灯泡中的电流哪次更大些?(第二次)你是通过什么现象判断的?(第二次小灯泡更亮一些)说明我们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还能判断电流的大小。提出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描述电流的大小呢?”引入新课。 (三)新授课 1.认识电流 (1)通过与水流类比形成电流大小的初步概念。 多媒体演示水流大小的课件,提问:通过观察,你认为哪个水管中水流大?(左管)为什么?(左管中流过的水量多)教师强调:比较水量的多少必须保证时间相等。总结水流大小的概念:用每秒钟内通过水管某一横截面的水量的多少,表示水流的大小。 多媒体演示电流大小的课件,提问:每秒钟内通过哪一段导体横截面的电荷更多一些?(第一段)请同学们猜测哪段导体中电流更大一些。(第一段导体中电流更大一些)总结电流大小的概念:物理学中用每秒钟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的多少来表示电流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用字母I表示。

(完整)最新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第一章:声现象 一、【自主学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在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 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 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 二、【课堂导学】 【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拓展变式】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拓展变式】 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跟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导学提示 例1考查学生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2考查学生对音调的理解。 例3考查学生对次声波与超声波的理解与区分。以及声音具有能量。

如何做好初中物理入门阶段的教学

如何做好初中物理入门阶段的教学 【摘要】对于初二学生的物理入门教学,要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注意帮助学生疏通教材,排除难点;了解学生,信任学生。 【关键词】初中物理;入门教学;方法 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好奇,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入门阶段的教学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上下功夫。 一、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 1.2002年秋季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采用先进的印刷技术,色彩丰富,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重新安排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2.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我们发现,学生对课本上那些具有现代气息、形象直观的插图看得很投入,我们就因势利导,让他们看图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指出那幅图说明课文中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深了,便产生了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科学世界”看得很仔细,减慢的课堂节奏,我们可暗示他停止,但在下课前要提示学生课后去阅读,并把“阅读材料”中的内容稍加宣染,引起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兴趣,让学生拓展知识面。 3.新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探究实验、课外小实险较原教材多。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前半学期的实验,一定要认真做、全部做、帮助学生做,而且要做得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投入。如“引言”中的演示实验1趣味性很强。在演示这个实验时,为使实验效果好,烧瓶离开火焰后要迅速塞上瓶塞,当教师用冷水向倒置的瓶底浇去时,前排的一个学生不自由主地用手做挡的架势,他担心烧瓶可能会对他造成危险。当冷水浇下去,不但没有危险,而且看到烧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学生一阵紧张后又兴奋起来,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会进一步提升,效果显著。 4.不仅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做好做成功,还要帮助学生把实验做好。如“引言”中“想想做做”的小实验2,学生的手一放,乒乓球一下就会掉下来,或者气一吹就会使球加速掉下来,学生开始时可能会多次失败,但只要教师让学生了解它的原理,学生也会很容易成功,让他们立即获得成功感,这样他们会更渴望学习,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而对后面的实验充满了信心。 二、疏通教材,排除难点 新教材注意联系实际,适当降低了难度。但由于初中学生刚刚起步,在这段适应期里,学习中还是会感到有困难的,他们一遇困难一般都会产生为难情绪。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钻研新教材,备好课,力求讲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使他们不感到物理知识难学,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现在初二学生对新教材中声、光、热和电等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都感到很亲切,不觉得它深奥。但也不排除他们在学习中有为难之处。如第一章第二节最后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案学习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结构; 3、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前预习 一、宇宙的组成和原子结构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 ________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又由能组成的。原子是由处于中心的和 ___________组成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 ___________和组成的。 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二、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很强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和;液态物质,分子间距离比较大,粒子间的作用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具有;气体物

质,分子间距离较大,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因此,气体具有。 三、纳米技术纳米是一个单位,符号是。 6nm= m,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有。 课堂达标宇宙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0、3 0、4nm,那么 0、 4nm=__________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分子能用肉眼看到,而原子不能C能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粒子叫分子从微观的角度看,固体的的体积一般比液体的体积小的原因是 ( )、固体的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中振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固体的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液体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的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课后巩固 一、基础训练 1、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 _____态、液态、 ______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 ____________。 从实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_________,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 _________。

人教版2019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导学案(全套含答案)

第一部分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 考点清单 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 Km=1000 m;1 dm=0.1m;1 cm=10-2m;1 mm=10-3m;1μm =10-6m;1 nm =10-9m (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实行测量。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1h= 60 min= 360 s. (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考点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 基础检测 1.妈妈用电动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 ) A.电动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2.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它的速度最接近( B ) A.3m/s B.30m/s C.300m/s D.3000m/s 3.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B )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时间跑完全程 D.从30m高出竖直下落到地面的物体用了2.5s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义务教育的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物理课学到初步的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获得观察、实验的初步技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对完成义务教育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目的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是: (一) 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一) 选取基础的、学生能接受的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联系比较广泛的知识,是今后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和适应现代生活所需要的预备知识,既要有形象生动的感性内容,又要有初中学生能够理解的理性知识。选择教学内容还应注意有利于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 重视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要注意选取与物理知识联系密切的实际知识,如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理知识在技术中的应用。要以初中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适当介绍与物理有关的能源、环境等重要社会问题和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物理知识在解决这些问题和取得这些成就中的作用,并安排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三) 难易适度、负担合理 初中物理的程度和分量,应该难易适度、负担合理,使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经过努力可以学好,并留有余地,以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适应不同学校的实际,大纲在选取教学内容时适当地留有了余地,并安排了一些选学内容 (标有*号),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讲或让学生阅读自学。 三、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二) 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本大纲规定的演示和学生实验都应该力求做好。如果限于条件,暂时做不到,可以用类似的演示和学生实验来代替。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应多做一些,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此外,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也是十分有益的。 初中物理教学要培养的观察能力主要是:能有目的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出现的条件。要培养的实验能力主要是:尝试利用实验手段和已知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对实验步骤作必要的记录,归纳实验结果并撰写简单实验报告。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需要教师的指导,在学习物理的整个过程中逐步培养。 在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和操作,相互协作,遵守实验室规则。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最新整理)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热机教学设计 教师胡静年级九年 级 学生人数44 授课时间9.12 课题热机课时安排 1 第 1 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 一、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主要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 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 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热机只有一些浅显的认识,由于条件限制, 又不可能到热机生产厂去参观。因此,在本节课中,利用多媒体 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让学生很直观的去了解热机内 部的构造及工作过程,再结合教师的讲解,很容易让他们掌握本 节课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知道热机中能量的转化,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认识效率。 3、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利用模型和课件动画演示并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 作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了解这些内燃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技术进步在工 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和联 系。 ·教学难点掌握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 要区别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物体本身和升高的温度有关,人们烧水都需要热量,这些热量是怎么得到的?(由生活中的常识引入新课,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 受。) 二、新课教学 1、讨论:用燃料燃烧来烧水,常常看到壶盖被顶起 来,这是为什么呢? 2、多媒体动画播放:在试管中装些水,用橡皮塞塞住, 加热使水沸腾,会看到什么现象?讨论这一过程中能 量的转化情况、安全性和改进的方向。(注意:软木塞 不要塞得过紧,免得试管炸裂伤人)

初中物理入门教学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014719526.html, 初中物理入门教学初探 作者:张国志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6年第01期 摘要: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入门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顺利掌握物理知识,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帮助学生顺利适应物理学习。物理入门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实验及多媒体教学,更直观地让学生掌握抽象的物理规律及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重要性;实验教学;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3-0071-03 从八年级开始,学生开始接触物理学科。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逻辑分析能力明显不足,对物理学科产生困惑,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初中物理的起始教学很重要.怎样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好初中物理入门的教学,对于一个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意义很大。几年的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物理的入门教学尤为重要。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学习的畏惧心理。 一、认识物理学科的重要性,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物理学是认识世界的科学。过去人类对许多自然现象的认识是神秘的,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神支配的。例如,人们认为月食现象是天狗吃月亮,要敲锣打鼓把天狗吓跑。学了物理我们就会知道自然界任何事物都服从物理学的运动规律。物理学使人类认识了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包括力、热、声、光、电等各种运动规律。物理学揭开了物质的微观结构,让人们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更小的微粒构成。 物理学是人类改变世界的科学。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社会长期处于落后的农业手工时代,发展缓慢。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大发展。后来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技术和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如果没有电,交通会中断,工厂会停工,所有的电器都不能工作,电话打不了,电视不能看,晚上漆黑一片。没有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汽车、火车、飞机等现代化交通工具;没有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电视、冰箱、空调等现代化家用电器;没有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电话、手机、网络等现代化通讯技术。所以说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现代文明。 二、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计划合集精选5篇

初中物理教学计划合集精选5篇 教师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获得必需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感受、认识和运用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初中物理教学计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物理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14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二,学生分析 我所承担的是二年级的物理教学.共有69人,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其中共3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有50%的学生基础薄弱,有些学生讨厌理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8.4《焦耳定律》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8.4焦耳定律》学案 课题§18-4 焦耳定律 【课标要求】 章节学习内容教学要求 举 例 记 忆 问 答 计 算 人 文 作 图 实 验 探 究 常数 图像 18.4焦耳定律电流的热效应及能量转化 1 1 1 焦耳定量(定性) 1 1 1 1 1 2 【考基要点】 一、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时将___ _能转化成_ _ _的现象。在这一过程中,电能转化为___ _能.应用:电热器。 二、探究焦耳定律(定性) 课题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器材电源、开关、导线、两个阻值不同的电热丝(R R 乙 甲 )、煤油、两只玻璃瓶、两只、滑动变阻器、. 装置图 步骤①如图组成串联电路,在玻璃瓶中装有等量的、相同的煤油,煤油内插入. 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5分钟后发现甲、乙煤油的温度分别为30℃和38℃. ③______ _ _开关,使煤油冷却回原来的温度,向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的示数为1 A,过5分钟,甲煤油的温度是46℃. ④在第②步的基础上,保持滑片位置不变,通电10分钟后发现甲煤油的温度为36℃。 方法实验中,通过温度计示数的高低来判断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电热的多少,这是采用了法;本实验还采用了______ ________法。 结论①在通电时间和________ _____一定时,导体电阻越__ ___,通电导体所产生的热量越__ ___。 ②在通电时间和____ ______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越__ __ ,通电导体所产生的热量越___ _。

③在导体的电阻和________ _____一定时,通电时间越__ ___,通电导体所产生的热量越__ ___。 注意:(1)在上述实验中,甲、乙两电阻丝采用串联的目的是:使电路中_____ __相等。 (2)在上述实验中,若将温度计换成细玻璃管,则应通过煤油在玻璃管中_____ _______ _____来判断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电热的多少。 三、焦耳定律 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________ ____________ _成正比,跟________ 成正比,跟________ __成正比。 2.公式:________ _____ Q ——______——______; I ——___ ___——______; R ——______——______; t ——__ ___——______; 3.电热功率:=P 热 ______。 4.纯电阻电路(将电能全部转化成内能的电路)中:Q=W …… 注意事项:对于纯电阻电路,电流做功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Q =W ),这时以下公式均 成立Q=W=UIt Q= W=U 2 R t Q= W=Pt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电能除了转化为内能,还要转化为其他 形式的能量。求Q 时只能用Q =I 2 Rt 。 5.利用电热的例子:热水器、电饭锅、____ __、___ ___等。 6.防止电热的例子:电视机外壳的_____窗;计算机内的_____风扇、电动机外壳的____片等。 7.解释:电炉子工作时,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其相连的导线插头却几乎不热,这是为什么? 答:电炉丝与插头是_______联的,通过的电流__________.根据______定律公式_______,在______时间内,______一定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______成正比,炉丝比插头的电阻______,相同条件下电流产生的热量______,因此炉丝热得发红. 【练习】 1.(判断)电风扇工作时,没有电流的热效应产生. ( ) 2.导线相互连接的位置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灾.电流通过电灯,电灯会发热;电流通过电褥子,电褥子会发热;通电时间长了,连接用电器的导线也会发热.这些现象都是把______转化为______,这种现象叫_______.据此现象,人们制成了______。 3.根据焦耳定律公式_____________,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热量越_______.也就是说,在电流相同时,电阻较大的导体产生热量的功率越________. 4.有一个电暖气,当通过它的电流是原来的2倍时,它产生热量的功率是原来的_______倍. 5.一盏“220V ,60W ”的白炽灯,一台“220V ,60W ”的电风扇,一只“220V ,60W ”的小电暖手炉,同时接在220V 的电压下,则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 ). A .电风扇最多 B .白炽灯最多 C .暖手炉最多 D .一样多 6.下列研究方法中属于控制变量法的是( ). A .研究焦耳定律时,可以通过观察烧瓶中液体温度的高低来判断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 B .在电流、通电时间一定时,研究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C .通过电流做功的多少来量度消耗电能的大小 D .比较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异同点 7.在家庭电路中,导线相互连接的位置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灾.这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 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一、实验原理 P=UI 二、实验电路图 三、实验结论 1.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较暗; 2.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正常; 3.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较亮。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三、今日感悟 《电功率的综合计算》 估计生活中某些用电器的电功率 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1度电可以使一盏100的灯泡正常工作10h B.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150 C.一个重为2N的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的过程中,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20J D.家用电扇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25A,则它的额定功率为55 【答案】C

【解析】因为1度=1·h,P=100=0.1kW,由=Pt得:t=/P=10h,所以A符合实际;假设小明的体重是m=50g,三楼的高度是h=9m,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所做的功约=Gh=mgh=4500J,若其功率为150,上楼所用时间为t=/P=4500J/150W=30s,B选项符合实际;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Gh=2N×3m=6J,C选项不符合实际;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工作电流是0.25A,则额定功率由:P=UI=220V×0.25A=55,D选项符合实际。故选C。 A”最可能是下列哪个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 A.家用电冰箱B.家用空调器C.普通计算器D.普通的白炽灯 【答案】 【解析】家用电器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若电流为0.15A,其功率为P=UI=220V×A=880W,普通的白炽灯功率通常在几十瓦,D 选项符合题意家用电冰箱功率在几百瓦,A错;家用空调器通常在一千瓦左右,B;普通计算器使用纽扣电池,容量小,电流通常不到1毫安,C错误。 从电能角度求电功率 根据电能表的参数,计算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再利用,求出电功率。 【答案】【解析】小丽同学家电饭煲上的铭牌模糊不清,她想利用标有3000revs/(Kw.h)字样的电能表测量电饭煲的功率。她断开家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与新课程配套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再好的课程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物理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即使这样,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想必这一点你也有很深的体会吧?你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改变现状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的基本方法出发,与同志们共同研究物理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和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并试图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各种实施建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有哪些?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2、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3、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4、我们必须掌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5、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6、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以思想来克服,心理问题以心理来强化,知识问题以知识来补救,能力问题以能力来培养。凡是先进的教学法,都是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 7、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 8、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平,要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水平来衡量。教师的善教应该体现在学生的乐学善学上。 9、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准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导向。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的目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 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序号:34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导学方法:讨论法、启发、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原理是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密度是间接测量还是直接测量:__________ 2、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分别用什么工具来测量:________ 量筒怎样正确使用?3、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方法及步骤?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案有哪些?4、物质的密度能测量吗?(“能”或“不能”);测量的原理是;即是要测出物质的和;再根据这两个物理量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直接”或“间接”) 测量物理量的方法二、课堂导学一、量筒的使用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出示几只大小不一样的量筒,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单位、最大测量值、分度值。2、量筒上的单位标度是;量筒壁上的最大刻度是量筒的;量筒壁上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值。3、拿出一只量筒,学生填出这只量筒的量程;分度值是。4、如何在量筒上读数呢?(1)、在量筒上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与液面,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学生看课本图6.2—1和6.3—2)(2)、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直接测量,可是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呢? 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采用的是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即先测出量筒中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和于液体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1、课堂上练习用量筒分别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一、测量液体的密度拿出一杯配制的盐水,要求学生设计测出它的密度的方法和步骤,看能有几种方案?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干燥量筒m1;2、将被测液体倒入一定量到,加砝码至天平重新平衡后,读出的总质量m2;3、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4、根据计算该液体的体积。可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思考讨论:实验时可先称出量筒和液体的总质量m2,然后再把液体倒掉后直接测出量筒的质量m1,在两者相减,得到液体的质量吗?方案二: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2、将烧杯中的液体倒一部分到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 3、读出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v; 4、根据计算得出该液体的密度。可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例1.1.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1)在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进行调节.按正确的顺序将下列各步骤前的字母排列________ .A.组装好天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B.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C.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线处.(2)实验所依据的公

初二物理导学案

初二物理导学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初二物理导学案编制:审批:时间: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NO:01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以及声速的大小。 2、能解释简单的声现象。 3、集中注意力,热情参与新学科学习。 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传播 能力立意:全面、仔细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 使用说明: 1、用20分钟时间阅读教材12-16页,未学懂的部分用红笔标记; 2、用25分钟时间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准备课堂交流。 学法指导: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要随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理解。 一、自主学习 1、问题引入:声音是哪来的?如何传播? 2、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由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2)人说话靠的振动发声,敲鼓时靠的振动发出鼓声。 3、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中没有,所以真空不能传声。 (2)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声的。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是以的形式进行的。 4、知识点三:声速 (1)声速就是指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它的大小既跟介质的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2)声音在不同介质里,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在体中传播得最快,在体中传播得最慢。 (3)声音在15℃的空气里传播速度是m/s。 二、合作、探究 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 振动停止,物体发出的声音也消失了 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际上,即使航天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 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生 B. 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 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3、敲击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会听到次击管声,这是因为的缘故,最先听到的声音是由传来的。

初中物理新课程基本理念

初中物理新课程基本理念 一、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四)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五)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 二、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课程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基本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设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内容时,将科学探究纳人“课程内容”。本标准中的“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索。本标准对这些要素分别提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根据物理学的内涵,本标准以“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为“课程内容”中“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对全体初中学生应掌握的物理内容提出了要求。每个一级主题含有若干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又含有若干三级主题。这些三级主题综合融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为进一步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在科学内容中增设了样例和活动建议,它们不是硬性要求的内容,而是为了帮助教师理解科学内容中三级主题的具体含义。本标准还提出了实施建议,以便教师进一步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