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有: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

教育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两种教育体系:

1.斯巴达教育:斯巴达是一个农业国家,9000户奴隶主统治着25万余奴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引起奴隶经常暴动。奴隶主为了维持他们的统治,非常重视军事镇压。因而,他们的教育特别重视对他们的子女进行体操和军事训练,养成奴役奴隶的残忍性格,从而培养他们的子弟成为效忠国家、镇压奴隶的武士。

2.雅典教育:雅典是一个商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生产发展的水平比斯巴达高,国内斗争也比较复杂。雅典奴隶主的子弟,从7岁到18岁,可以到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使其子弟既受到体操和军事训练,又受到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和哲学方面的教育,以便使其子弟具有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能力。

广义的教育和狭义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影响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特点: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概括起来,不外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发展的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如“双生子爬梯实验”。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所以说“遗传决定论”是片面的和有害的,代表人物有高尔顿和霍尔。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华生,它因忽视内部的心理过程,过分强调外部行为及其强化和反馈,所以也被新的理论批判和代替。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人的发展方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教育万能论”也是比较极端的。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总结: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的。

教育要怎样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有哪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线索:从宏观到微观]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有目的、内容、制度、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又具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的层次,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但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1.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活动,它是教育者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起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离开了教育者及其有目的的活动,也就不存在教育活动。白学校教育产生以后,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

2.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

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缺少这一要素,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是使受教育者将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内化为他白己的智慧、才能、思想、观点和品质的过程,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是不会获得好的效果的。

3.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的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它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如讲、读、演示、练习等等,也包括进行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如教具、实验器材、电化教育器材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凭借着这些手段,才能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总结: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它包括着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

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教育学中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狭义的教育。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人发展的作用:

(1)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它们只有通过学生身心的活动才起作用。就教育来说,教育是使学生掌握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过程,是把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转化为他自己的财富的过程,这种转化要求学生必须有自身的能动性。从直接意义上来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要求,厌恶学习,懒于思考,心不在焉,缺乏学习动力,教师所讲的东西是不会变成学生的精神财富的。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

(2)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丰富,人的主观能动性将逐渐增强,人能有目的地去发展自身。这表现在对周围环境的事物,能作出有选择的反应,是赞成或是反对,是积极行动或是采取回避态度,能自觉地作出抉择,控制自己的行为;还表现在能为自身的发展预定出目标,并为实现自定的目标自觉地进行奋斗,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的高度体现。

(3)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人的活动包括:生命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生命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生命活动的正常与否直接影

响着人的身心发展;

心理活动使人们获得了对世界和自己的认识,形成了各种心理活动的能力和个性;

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们作为社会成员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它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源泉,人的生命活动和心理活动渗透在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中。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人的身心发展水平也就不断提高。

人们只有通过这些活动,才能得到发展,离开这些活动,就谈不上任何发展。所以,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最后,还需要指出的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的,它们是一个整体系统,我们不能孤立地、片面地来分析每一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它们之间性质的差异、力量的强弱、不同的组合、不断的发展变化,致使人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水平和特色,我们应以系统论的观点、从动态上来研究和把握各因素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使受教育者学习哪些知识技能,具有哪些思想品质,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但是,教育的对象是人,为了保证一定的社会对教育要求能够顺利地实现,有效地促进年轻一代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还必须从年轻一代的身心实际出发,适应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制约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