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湖北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

2013年高考-湖北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
2013年高考-湖北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

2013年高考--湖北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

说明: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狡黠.呷.茶挟.持辖.制瑕.瑜互见

B.锃.亮澄.澈逞.强乘.车惩.一警百

C.诘.难拮.据攻讦.洁.癖佶.屈聱牙

D.舟楫.辑.录汲.取贫瘠.嫉.贤妒能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详脑羞成怒偏袒卑躬屈膝

B.剽悍流言蜚语骚扰改弦更张

C.膏粱子虚无有砥砺扇风点火

D.思忖立杆见影嘉宾众口铄金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一个有的人,不论面对什么样身份的人,始终都彬彬有礼;不论碰到什么不愉快、不顺心的事情,都能够不急不躁。

②虽然我们自己的经济状况也不好,但我们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你们有困难,我们一定。

③走向成熟是人生的方向,,恬淡的、平和幸福的人生也离不开成熟。

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般的并列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A.涵养全力相助况且不是/而是

B.修养鼎力相助何况既是/也是

C.修养鼎力相肋况且既是/也是

D.涵养全力相助何况不是/而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期卫生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全国以及重点省份流感疫情的形势,加强对流感疫情的分析、研判和监测,对重点省份的流感防控工作予以指导。

B.如今,如“阿Q”“小D”一类的“字母词”已几乎遍布全世界所有的汉字文化圈内,它们不但活跃在各类媒体上,而且进入了教科书。

C.在电影娱乐化倾向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一九四二》严肃的主题,对历史的追问,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使它成为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D.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说,副总统拜登已向他提交了控枪对策建议,他本周将把这一控枪对策公诸于众。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有纪传体的《史记》《汉书》等。

B.《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稻香村,被鸳鸯插了一头菊花。在潇湘馆布满苍苔的小路上刘姥姥滑了一跤,还把潇湘馆误以为是公子书房。在秋爽斋早饭时,凤姐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引起了大观园里史无前例的大笑。在缀锦阁午饭,席间行酒令,刘姥姥插科打诨,藏精于拙,博取一笑。

C.小说的结构是一个“容器”,意思是作家在构思一篇小说时,他总是想方设法找到一样东西,让人物和情节围绕这样东西来表现和行进,如《牲畜林》中的“牲畜林”,《半张纸》中的“半张纸”等。

D.我国的现当代散文名篇不胜枚举,有巴金的《小狗包弟》、陆蠡的《囚绿记》、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等。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冷空气来临,风速增加,雾霾逐渐消散。研究表明,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2009年11月3-8日的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是一次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特征明显的雾霾混合性天气。本次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第一阶段是霾阶段,该阶段PM2.5浓度增加是影响雾霾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第二阶段是大雾阶段,该阶段相对湿度增大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在持续性大雾天气的静稳条件下,导致PM2.5浓度累积增加;第三阶段后,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大雾天气结束。可以看出,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由于温度决定了相对湿度的水平,因此温度与能见度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相对湿度与能见度的关系;而从整个过程来看,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一阶段PM2.5与能见度影响的速率要明显高于第二阶段,而在第二阶段中,PM2.5对雾霾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风速与雾霾能见度是正相关的线性关系,从整体上看,风速越大能见度越好,而从风速对能见度影响的线性趋势上看,第一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要大于第二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第三阶段能见度随着风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反映出风速对雾霾过程能见度的转好有重要的作用。

以北京为例。研究发现:无论是年均水平还是月均水平,霾日都要远远高于雾日,说明霾天气比雾天气对北京的影响更为严重。从月际变化上来看,大雾天气月变化十分明显,更集中于10-12月份;而霾天气在各月差异相对较小,除8-10月份的其他各月均有较多霾天气出现。从空间分布来看,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北京西北部雾霾发生频率最低、强度最小。城区和东南地区是霾天气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而大雾天气虽然在东南发生频繁,但是大雾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在城区的西北和西南大雾强度最大。

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带来的影响日益显著,极易酿成雾霾灾害。同时,由于大部分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此类持续性雾霾天气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往往尤其严重,并容易带来较强的社会负面影响。2011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