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点滴速度监控系统的设计

液体点滴速度监控系统的设计
液体点滴速度监控系统的设计

摘要

输液是医院常用的治疗手段,传统输液过程中存在着输液速度不精确、需要人工监护等弊端。本文的目标就是设计一种输液监控系统以解决此问题。

本文设计的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系统,实现了对输液速度的检测与控制,实现了对储液瓶中液面高度的检测报警,并且动态显示输液速度。使用者可以通过按键设置输液速度,系统将自动对输液速度进行控制。此外系统还实现了多机通信,即一个主站控制一个和主从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当输液结束或输液速度发生异常时,从站使用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进行报警,并将报警信号通过串行口传送至主站,主站通过监控软件和蜂鸣器实现声光报警。

系统以8051单片机为核心,使用两块系统板(主机和从机)组成有线监控系统,主机实现对从机的控制及液体点滴速度的显示和液体点滴速度的键盘控制;从机通过外围电路检测储液瓶中液面高度和液体点滴速度;通过从机实现对步进电机控制以实现对储液瓶高低的控制,来实现控制液体点滴速度。

在整体方案设计中,在保证设计系统能达到的题目要求的精度和稳定度的前提下,考虑到系统的轻便性、实用性、可靠性,对电路系统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点滴速度;光电传感器;步进电机;单片机

ABSTRACT

Transfusion commonly used as treatment in hospital, but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accurate, need transfusion of artificial guardianship, etc. The goal is to design a transfusion monitoring system in order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The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system of liquid drop speed by this paper, actualize the infusion rate of test, the control of reservoir fluid bottle level detection alarm and dynamic display of transfusion speed. Users can through the button to control transfusion speed and system will automatically transfusion speed of it. Besides the system also actualize multi-machine communication, that is, a master station to control a multiple machine from a station and the master-slave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When the infusion end or infusion speed abnormal, slave light-emitting diodes and buzzer to alarm, and will alarm signals through serial transmission to the master, stood by buzzer sound-light alarm.

The systems use 8051 SCM as machine?s core. Use two systems board (host and slave) component cable monitoring system for control of the machine from host. The master station achieves the displaying of liquid drip speed and the keyboard to control liquid drip speed. Slave machines through the outer circuit testing reservoir liquid bottle in height and liquid dropping speed, and through the control of stepping motor speed control the level of liquid storage bottle to control liquid drop speed.

In the overall program design, in ensuring the use of design systems to achieve th e required accuracy and stability of the premis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ystem?s portability, practicality, reliability, electrical systems were optimized.

Key words: liquid drop speed; photoelectric sensor; Stepper Motor; single chip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课题背景 (1)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3 输液报警监控系统的方法 (2)

1.4 本课题采用的输液报警监控内容方法简介 (2)

1.5本文的结构 (3)

第二章输液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 (4)

2.1 输液监控系统的设计依据和目的 (4)

2.2系统方案论证与比较 (5)

2.2.1 控制方案的比较 (5)

2.2.2点滴检测方案比较 (5)

2.2.3液位监测方案比较 (5)

2.2.4速度控制方案 (6)

2.2.5电机的选择 (6)

2.2.6主从机通信方案 (7)

2.3系统总体框图 (8)

第三章系统的硬件设计 (10)

3.1 系统的硬件设计 (10)

3.2 从站各系统单元的设计 (11)

3.2.1中央处理单元 (11)

3.2.2点滴信号检测单元 (11)

3.2.3点滴信号的比较、滤波、整形电路 (12)

3.2.4 液位检测单元 (13)

3.2.5检测电路的抗干扰措施 (14)

3.2.6声光报警电路..............................................................................1

4.

3.2.7 步进电机驱动单元(高度调整单元) (15)

3.2.8 主从站接口电路 (16)

3.3 主站的硬件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17)

3.3.1键盘单元 (18)

3.3.2 数码管显示单元 (20)

3.4 主从站芯片时钟电路 (21)

3.5 主从站复位单元 (21)

3.6 电源电路 (22)

第四章液体点滴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24)

4.1 从站各模块软件设计 (25)

4.1.1 主控模块设计 (25)

4.1.2 点滴速度测量模块设计 (25)

4.1.3 电机控制算法 (27)

4.1.3.1 电机控制原理 (27)

4.1.3.2 点滴速度控制 (28)

4.1.4 通信程序通信模块设计 (29)

4.1.4.1 串口通信参数设置 (29)

4.1.4.2 通信协议约定 (30)

4.1.4.3 主控模块设计 (31)

4.1.5 报警模块设计 (32)

4.2 从站各模块软件设计 (33)

4.2.1 主控模块设计 (33)

4.2.2 输入键盘模块的设计.................................................................33.

4.2.3 数码管显示模块的设计 (34)

第五章总结及展望 (37)

5.1总结 (37)

5.2 展望 (38)

5.3心得体会 (39)

致谢 (40)

附录一电路原理图 (41)

附录二部分程序清单 (43)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背景

输液(俗称打点滴)是临床医学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在病人输液的过程中,往往由于病人体质虚弱、昏迷、入睡或者医护人员正在别处忙碌等而无法留意到输液全过程,从而需要专人监护,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劳动负担,也不利于病区的综合管理当输液完毕,若处理不及时,病人的血液就会因空管而倒流人输液针管内,时间稍长会使扎针处严重肿胀。若处理过早,即药液还未完全输尽就摘瓶取管则又会造成药液的浪费等等。因此常引发病人的不满以至投诉,使医护人员非常无奈。本课题就是针对上述情况,通过声光报警监控的方法实现医院输液情况的实时监测,并通过单片机与数码管来实现输液数据的实时显示和存储,以及在特殊情况下的报警。本课题对实现医院现代化、信息化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输液远程监控系统中,信号提取是医疗监控系统工作的首要前提。医疗输液信号自动检测和传输也是信号提取的过程,医疗工作人员常常需要检测和控制液体的储量或液位,如人工肾机的透析储液罐中液储量、自动洗胃机中冲洗液的液量、中医使用的药浴机中煎药锅中的水位、静脉输液液体量检测等等。如果对仪器中液体储量疏于监测,在液体储量失控情况下或者在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伤害甚至危机其生命。通过对这些液体储量的监测,医护人员便可以随时了解液体余量,并能在液体缺少时及时自动和人工补充或者采取其他措施,维护医疗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如何更好地对医疗液位进行监测,一直是医学工程人员考虑较多的课题之一。而在临床医学中,常采用静脉穿刺的办法将药液直接经静脉注入体内,这种输液方式称为静脉输液。但长期以来没有经济有效的自动监控装置,对已输液量或剩余液量等的监控,从而需要专人监护,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劳动负担,也不利于病区的综合管理。为此我们设计利用检测输液滴数的输液监控系统,该系统自动监控输液点滴数,通过主站对从站的输液情况进行巡回检测和显示。当剩余量低于设定下限值、输液速度过高或过低时,发出声光报警,提醒护理人员及时加以处理。

本系统由主站、从站和主从站数据线路组成,主站主要是实现输液数据远程监控、显示、存储和特殊情况下的报警。从站主要是实现输液情况的实时监控。由于不需要长距离传输信号,所以主从站数据传输线路采用通信线路简单的TTL 串行通信。

1.3 输液报警监控系统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常见的输液报警监控技术主要是对输液完成信息的提取,它概括起来共有5种方法:

①电极法它是从输液瓶口插入2根电极,利用药物的导电特性来检验瓶内药物是否用完。毫无疑问,该技术具有较低的成本,但存在着安全隐患—药物特性是否会因通电而受到影响,还有电极的消毒问题。

②测重法它是利用弹簧秤或压力传感器或电磁感应开关(干簧管)根据药物重量变化来判断药液输完与否,方法虽然简便,但其可靠性和适应性(对袋装及塑料瓶装液体不宜)无疑受到质疑。

③液面检测法通过固定在输液瓶或输液管上的光电传感器(有采用半导体激光的,也有采用红外光的)利用液面下降到预定位置时对光的反射或折射情况的变化来判断药物输完与否。其中检测瓶内液面的,同样可靠性及适应性受到质疑,而且采用激光光源的还将带来一个高成本问题。

④超声回波检测法它是通过脉冲信号激励超声波发生器发出超声波,当超声到达输液瓶中液面后被液面反射回到超声波接收器,通过检测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需的时间,再根据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及仪器安装高度,即可得出输液瓶中度。具有非接触的特点,且性能可靠、安全性好,具有实用价值,但是由于超声波探头价格昂贵及安装操作复杂,也阻碍了超声回波技术在静脉输液检测中的应用。

⑤液滴计数法它是根据临床医学的有关知识,一定量(以毫升为计量单位)的药液其输液量与药滴数有关,一般来说从莫非管式滴管滴落的每一滴为1/20毫升,或者是每20滴液滴总计一毫升。因此只要能检测液滴滴数,即可检测到药液的输入量。这种技术由于操作方便、价格便宜,且可靠性,实用性好它已经得到了大量的使用。

1.4 本课题采用的输液报警监控内容方法简介

本课题研究的液体点滴速度监控系统采用对射式红外光电传感器,它具有非接触性测量,响应速度快,受环境影响小,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它是一种可以利用其对物体表面黑度的敏感特性,应用于测量微小的位移。从光源红外发射管发射出的一定强度的光束到达测量面后,根据物体表面的不同黑度和表面光洁度,部分光散射和反射到红外敏感接收管转变成为和接收管接收到的光强成正比的电信号。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分为投光器和受光器两部分.两者光轴重合在同一直线上。工作时,投光器发出调制光,被受光器接收,变为电信号。当被测体进入检测区时,光被遮挡,受光器无光可受.传感器输出状态改变。输出脉冲再通

过脉冲整形和A/D转换变为高低电平,最后输入到单片机的外部中断0中去。单片机根据高低电平的变化来判断液滴的有无和对液滴的计数;每一个水滴产生一个这样的不规则的负向脉冲,脉冲数目与水滴数目一一对应。

1.5本文的结构

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输液监控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以及本课题的意义和主要工作内容。

第二章介绍输液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分析了系统需求,并对各部分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比较,最终确立了各部分方案。

第三章对主站和从站当中的硬件部分进行了设计,分别给出了主站和从站的系统框图、核心部分电路以及通信接口部分硬件电路。

第四章对主站和从站的软件部分进行了设计,首先给出主站和从站软件的总体设计,然后对各模块软件部分分别进行设计。

第二章输液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

2.1 输液监控系统的设计依据和目的

普通输液是医院常见的一种将药液容器(瓶/袋)中的液体药物,通过输液器(管路),在大气压作用下,向患者静脉输入药剂的治疗方法。

在病人输液过程中通常会有几种异常情况发生:(l)液体中有气泡;(2)针头堵塞;(3)管路堵塞;(4)液体已输完未被发现。由于输液时间较长,护士不可能长间守在患者身边,因此上述几种情况会给病人带来烦恼和伤害,使护理质量下降,造成医疗纠纷。通常药液中的气泡,在正常输液前已被护士排除,因而可暂不予考虑;病区内多个病人在同时输液,输液器分布状况,是医护人员所关心的。人在输液过程中由于肢体移动或其它原因造成输液中断时,如何及时“准确得到报警信息,也是医护人员所关心的;病人输液结束,残液状况报警也是医护人员关心的;在利用中心静脉进行输液时,由于中心静脉压为负压,输液管路中药液尽时,空气极有可能进入右心造成栓塞,是医护人员所关心的。

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国内外许多医护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想了不少办法。主要的思路基本是围绕着如何报警来进行。在实际医院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工作十分繁忙,尤其是在中小医院,护理人员少,而病区接受输液的病人往往较多。当输液出现异常情况时,即便是床边输液报警器发出了报警信号,护理人员也经常会听不到,或听到却来不及处理。

本设计研究的输液报警系统就是针对以上问题的。在信号的获取部分,采取输液时药液下滴与没有药滴下滴时,通过对脉冲的变化,来得到液体点滴的信号。在对信号的处理部分,由于液滴并不是规则的矩形,所以,由光敏二极管所得的脉冲也不是规则的矩形波,而是不规则的图形,而单片机程序只识别数字信号,所以,我们必须把模拟的原始信号通过转换电路转换成为数字信号。报警部分的工作是建立在单片机工作的基础上的,在医院单片机输出低电平。由于蜂鸣器的一端与电源相连而导通,蜂鸣器进入工作状态开始鸣叫,提醒护士液滴已输完或异常输液发生。

本系统采用“单片机从站单片机主站”方案实现了输液自动报警功能和上下位机的通信。它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系统的研制成功将大大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了病人的负担。促进医院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方便了医院的日常管理工作。

本设计所设计的输液报警监控系统,是利用了当前市场上价格便宜的MCS-51单片机和光电传感器,它针对性强、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价格合理、利于推广等优点。而它的第二个优点即为推广容易,它利用了已有的报警装置,不需要医院重新布线,从而合理利用了已有资源。因此它将会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2.2系统方案论证与比较

2.2.1 控制方案的比较

方案一:此方案是传统的两位模拟控制方案,其优点是电路简单,易于实现。但模拟方式难以把精度做的很高,难以实现系统需求中的键盘显示和动态显示滴速及远程通信的功能。

方案二:此方案采用MCS-51单片机系统来实现,可用软件实现复杂的算法和控制。这种方案方便地实现了系统需求中的键盘设定和动态显示滴速等功能,并且可以实现主站与从站之间的通信。

2.2.2点滴检测方案比较

方案一:可见光发光二极管与光敏三极管传感电路。由于系统外界光源会对光敏二极管的工作有很大的干扰,一旦外界光亮度改变,就会影响对液滴的判断。如采用超强亮度发光管可以减小干扰,但功率损失大。所以方案一不可取。

方案二:不调制的红外对射传感器。由于直接采用直流电压对发光管进行供电,考虑到平均功率的限制,工作电流不能高于元件的额定值,对投币照射有一定的困难且仍然容易受到外部广元等干扰。

方案三:脉冲调制的红外对射传感器。红外发射管的最大工作电流是由其平均电流决定的,采用占空比小的调制信号,瞬间电流会达到很大,大大提高了信号噪声比,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因此,本设计采用方案三。

2.2.3液位监测方案比较

方案一:电极法它是从输液瓶口插入2根电极,利用药物的导电特性来检验瓶内药物是否用完。毫无疑问,该技术具有较低的成本,但存在着安全隐患—药物特性是否会因通电而受到影响,还有电极的消毒问题。

方案二:测重法它是利用弹簧秤或压力传感器或电磁感应开关(干簧管)根据药物重量变化来判断药液输完与否,方法虽然简便,但其可靠性和适应性(对袋装及塑料瓶装液体不宜)无疑受到质疑。

方案三:液面检测法通过固定在输液瓶或输液管上的光电传感器(有采用半导体激光的,也有采用红外光的)利用液面下降到预定位置时对光的反射或折

射情况的变化来判断药物输完与否。其中检测瓶内液面的,同样可靠性及适应性受到质疑,而且采用激光光源的还将带来一个高成本问题。

方案四:超声回波检测法它是通过脉冲信号激励超声波发生器发出超声波,当超声到达输液瓶中液面后被液面反射回到超声波接收器,通过检测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需的时间,再根据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及仪器安装高度,即可得出输液瓶中度。具有非接触的特点,且性能可靠、安全性好,具有实用价值,但是由于超声波探头价格昂贵及安装操作复杂,也阻碍了超声回波技术在静脉输液检测中的应用。

方案五:液滴计数法它是根据临床医学的有关知识,一定量(以毫升为计量单位)的药液其输液量与药滴数有关,一般来说从莫非管式滴管滴落的每一滴为1/20毫升,或者是每20滴液滴总计一毫升。因此只要能检测液滴滴数,即可检测到药液的输入量。这种技术由于操作方便、价格便宜,且可靠性,实用性好它已经得到了大量的使用。

综合比较上面五种方案,从实用,简便同时保证测量准确度上,使用光电传感器测量储液瓶液面高度是最理想的选择。

2.2.4速度控制方案

对液体点滴速度的控制,可以使用下面两种方案:

方案一:采用输液软管夹头的松紧程度来控制液滴流速,控制滴速夹移动的距离很小,但是滴速夹的松紧调节过程中,存在很多因素,例如橡胶粘度与液体粘度,弹簧的弹力等等,都为非线性控制量,移动距离,移动阻力等参数难于计算,用机电系统实现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如果采用夹头控制难以实现类似的线性控制。

方案二:通过电机和滑轮系统控制储液瓶的高度,来达到控制液滴流速的目的,方案实现较为简便,通过步进电机可方便地实现对储液瓶高度的调节,从而达到控制液滴流速的目的,但缺点是调节储液瓶移动的的距离比较大,所需时间比较长,而且储液瓶高度与流速的关系非线性,并且没有现成的理论公式可以利用,而只能取足够多的采样点,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大致的经验公式。在自变量(储液瓶移动距离)变化范围较大的情况下,这项工作较为繁杂。

第一项第二项方案经过综合比较,使用电机调整高度来实现控制效果较好,因此决定选择第二项的方案。

2.2.5电机的选择

首先讲讲电机的选择,常用的电机主要有以下几种:直流电机、步进电机、

伺服电机。比较上述三种电机,直流电机上电即转动,掉电后惯性较大,停机时还会转动一定角度后才可停下来;转矩小、无抱死功能,如果要求准确停在一个位置,其闭环算法较复杂。步进电机转矩相对直流电机大,价格适中,控制精度较高,适用于较精确的测量中,可有效提高输液速度的控制精度。伺服电机,机械特性较好、输出功率较大、起动转矩大、驱动电路简单、正反转的控制较容易、且具有抱死功能(未上电时电机的转矩非常大),但考虑到其实际价格动辄就是几千块,故而弃用。综合考虑上述各种电机的特点后,最终选用步进电机。

2.2.6主从机通信方案

方案一:采用无线方式。

常用的无线方式有红外、蓝牙、Zigbee、无线收发模块等。红外方式的传输距离非常有限,而且易受障碍物的干扰,因此不能应用在本系统当中。蓝牙技比较复杂,功耗也比较大。Zigbee技术的标准传输距离为75m,并可扩展至几百米甚至几公里,但是此技术是一个由若干个无线数传模块组成的一个无线数传网络平台,而且现在Zigbee DSSS 2.4G 250kps 3-5公里无线数据采集终端模块的价格在每片1000元左右,若是强行采用此模块势必造成成本过高难以推广。无线收发模块RF905、nRF2401a价格虽然能够接受,但是这种无线模块并不是非常适合运用在楼宇当中,经过测试,在空旷场地上200m范围内没有问题(说明书上说开阔地带为500m,由于条件有限没做测试),但是现代楼宇普遍采用钢筋水泥结构,对电磁波衰减作用非常严重。虽然能够外加功放以使功率提升至30dbm,但是这样增加了成本,同时擅自增大RF辐射功率不仅会对人身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可能会面临法律上的问题,因此也不宜使用。基于以上原因,否决了无线传输模式,因此只能选择有线传输模式。

方案二:采用有线方式。

常用的有线方式可分为有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并行通信一般在实际当中用得较少,其特点是传输速度快,但是占用单片机I /O口较多,需要的传输线也很多,不适合远距离通信,因此弃用而采用串行通信方式。

串行通信又可分为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同步传输一般用于传输信息量大,传输速度要求较高(可达800kb /s)的场合。因为它要求由时钟来实现接收与发送之间的严格同步,对时钟信号相位的一致性要求非常严格,导致其硬件设备复杂,成本高,不宜使用,所以采取异步串行通信方式。结合8051本身,其内部有一个全双工串行口,共有4种工作方式。方式0并不用于通信,而是通过外接移位寄存器芯片实现扩展I/O口的功能;方式1为8位异步通信接口,用于双机通信,在距离小于1.5m时可直接相接利用单片机本身的TTL电平直接传输信息,

为增加通信距离,减少通信及电源干扰,一般采用RS-232-C标准进行通信;方式2、方式3均为9位异步通信接口,其区别仅在于波特率不同,主要用于多机通信,也可用于双机通信。

所以,共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采用I2C总线通信协议优点是易于实现多机通信并且通信线路简单,仅需要SDL、SCL两条通信线。但不适用于较长距离的信号传输。

方案二:采用TTL串行通信通信技术成熟,具有方案一的优点,仅需要RXD、TXD两条通信线,波特率可调,通信速度快。缺点是易受干扰,不适用于长距离通信。

方案三:采用RS485串行通信方式本方案具有方案二的优点,并且抗干扰能力强,可实现较长距离通信。

由于主从机传输距离较短,从最佳性价比出发,选择方案二。

2.3系统总体框图

根据前面的系统分析,本文研究的基于8051单片机的输液监控系统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由8051单片机构成的主站、由8051单片机的从站以及主从站之间的数据通信线路。根据前面的方案论证,从站电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模块:输液信号采集单元、脉冲整形和A /D转换单元、声光报警单元、数据通信单元和单片机外围电路等,主站电路包括键盘电路和数码管显示电路和通信电路。其中输液信号采集单元完成输液信号的采集工作,脉冲整形和A /D转换单元把采集到的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以便单片机进行处理,单片机处理完毕后一方面显示输液速度等信息,另一方面根据设定的输液速度对输液速度进行调整。

从站

图2-1 系统的结构框图

第三章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系统的硬件设计

根据本系统的功能具体要求,本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

1、从站中央处理器由8051单片机构成,完成对某一具体的输液控制过程的监控。同时还包括输液信号获取单元,脉冲整形电路和A/D转换单元,声光报警电路,电机控制电路,液面检测电路。其中信号获取单元完成输液信号的采集;脉冲整形和A/D转换电路把采集的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声光报警电路用来进行异常报警。

2、主站中央处理器由8051单片机构成,完成对液体点滴控制和显示。

3.2 从站的硬件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从站由8051单片机构成,同时还包括输液信号获取单元,脉冲整形电路和A/D转换单元,声光报警电路,电机控制电路,液面检测电路。其硬件具体检测电路如图所示:

图3-1 从站设计硬件图

3.2 从站各系统单元的设计

3.2.1中央处理单元

本设计采用8051单片机作为中央处理控制器。单片机是微型计算机中的个重要分支,是微型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全称是单片机微型计算机。单机是把组成微型计算机的各个功能部件: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输入/输出接口(1/0)、定时器、计数器及串行通信接口等采用大规模集成制作在一块芯片中,构成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它特别适用于控制领域,其结构和指令功能都是按照工业控制要求来设计的,因而又叫做单片微型控制器(Single Chip Mieroeontroller)。在国外也把它叫做单片微型计算器(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8051单片机是Intel公司于1980年推出的产品,含有一个8位处理器,128B RAM,21个专用寄存器,4KB的内部ROM,4个8位并行I/O口,一个全双工串行I/O口,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符合本次设计的要求,所以采用8051

单片机。

3.2.2点滴信号检测单元

此单元用来检测是否有液滴滴下,其传感器部分采用红外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如图3-2所示:

图3-2 点滴信号检测电路

红外对射传感器是由红外发射管和受光管组成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电—红外线—电的转换。由于红外光波长比可见光长,受可见光影响较小,其红外系统具有尺寸小、重量轻、易于安装等优点。因此是检测液滴滴速的首选传感器。为了减少环境光源的干扰、增强信噪比,采用脉冲调制的方式。

传感器的作用就是将被测物理量变化过程的信号按照一定的规律转化成为适于传输和记录的电量(电压或电流)信号。传感器输出的电量信号通常比较小,不能直接用来显示、记录及进行A/D转换因此,我们需要有一个环节,把微弱的信号放大调整到能与A/D转换器输入电压相匹配的幅度。信号放大就是把前面由光电传感器所采集到的光电信号转换成为能够处理的电信号。R1为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限流电阻,R2起到电流转换为电压的作用。当有液滴滴落时,滴落的液滴把发射管发射的红外光挡住,光敏二极管产生数值非常小的暗电流,再经过电阻R2时,R2就把光敏二极管上的光通量变化转换成了R1上的电信号的变化,再通过整形和A/D转换,最后送入到单片机中进行处理。

本系统用光电传感器ST178来检测单位时间内点滴下落的个数,ST178为单电源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内含有一个红外发光二极管,一个光敏三极管(用来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当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光大部分被光敏三极管接收时,接收端光敏三极管导通;光敏三极管接收到的反射红外信号微弱时,接收端光敏三极管截止。具体电路形式如图。

在图中,向下的那个脉冲就是由于液滴落下时,液滴挡住一部分的红外线使得红外线光敏二极管只能部分接收到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红外线形成的脉冲,它的脉冲个数是和液滴的个数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只要能够数出脉冲的个数也就是知道了液滴的滴数了。

3.2.3点滴信号的比较、滤波、整形电路

传感器输出信号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模拟量,例如压力、温度、加速度等的测量;另一类为数字量,例如用光电或电磁传感器测量转速等的测量。对模拟量信号进行调整匹配时,需要经过放大电路、调制与解调电路、滤波电路、采样保持电路、A/D和D/A转换电路等。而对数字信号进行调整匹配时,通常只需使信号通过比较器电路及整形电路、控制计数器计数即可。因此是属于上面说的第二类,只要进行比较和整形即可。

本单元就是对由光电转换单元传出的数字信号进行整形和模数变换,以便实现和单片计的接口问题。在本设计中所用的比较器是LM339A,主要是利用了它的单限比较器。

在本单元中所用的比较器是LM339A是单比较器,LM339A是晶体管结构,输出级是集电极开路结构。它具有失调电压平衡调节端(或用作选通端),并且具有连接负载都多样性及输出电流可达5OmA的特点。

图3-3 比较、整形、滤波电路

3.2.4 液位检测单元

同点滴速度检测部分一样,考虑到系统的医用卫生标准,医用吊瓶中应尽量避免异物进入,选择红外探测方案。虽然吊瓶壁厚度和外直径都比滴斗大的多,但在增大了红外发射功率后,通过有水和无水的储液瓶接收信号差异还是可以达到30~40mV ,这说明红外探测对于越限报警电路来说也是可行的。由于越限报警电路只需要在液面下降到红外发射接收通路高度以下时发出警报,所以就考虑使用和点滴速度一样的设计电路,然后通过连接到计数器/定时器T1上,通过T1的电平的变化,即可知道液面是否到达警戒液面,然后报警。这样,电路可以简单、明了,易于检测液面。

图3-4 液面检测单元

光电传感器输出

P3.2

3.2.5检测电路的抗干扰措施

电路中使用光电传感器检测点滴速度和警戒值。这样系统检测信号受到可见光以及测量调节中点滴抖动的影响,要使检测到的信号尽量准确,需要对系统电路进行抗干扰处理。

(1)防止可见光干扰电路中使用了光电传感器,在接受到发送的红外线的同时,将会接收可见光。当可见光的强度足够大时,将会影响到接收的红外光信号的精度。抗可见光干扰可以使用在光电传感器探测头加遮光罩,或使用脉冲频率调制的方法。由于系统电路中使用直流电源给光电传感器提供工作电压,所以本系统使用在光电传感器探测头上加遮光罩。

(2)防抖动干扰电路中需要检测储液瓶中液面高度以实现报警,同时需

h高度实现对点滴速度的控制,所以测量时被测装要检测点滴速度及通过改变2

置将会移动,当光电传感器和被测装置之间不能紧密连接时,检测到的信号误差,所以要减小被测装置移动时产生的抖动干扰。本系统中将光电传感器固定在被测装置上,以减小被测装置移动时产生的抖动干扰。

当储液瓶中液面晃动时,会使光敏传感器产生误报警,利用单片机检测信号时,适当加上一段时间的延迟,待系统稳定时再测,可以减小液面晃动时产生的干扰。

(3)干扰的软件处理。如下图,是单片机输入信号的正常波形和异常波形。

图3-5 单片机输入信号

检测到正常波形时脉冲宽度是t mS,若软件采集脉冲波形上升沿,则检测到异常波形时,软件在t mS 时间内只默认采集了一个上升沿,即将另一个上升沿屏蔽掉,这样软件就能将异常波形转换成正常波形进行处理。

3.2.6声光报警电路

本设计采用一个蜂鸣器与一个发光二极管实现声光报警。当传感器检测液位低于预设值或传感器检测不到有液滴下落时,从站单片机控制蜂鸣器报警灯工作,在发出声光报警的同时向PC主站发出报警信息。

设计中的声光报警单元分为两部分:一是光报警。它是利用8051的I/0口控制驱动发光二极管工作实现光报警的功能。二是声报警。它是利用蜂鸣器发出声

音提示人们。在本设计中光报警所使用的是在8051的P3.4脚上接一个发光二极管,当报警信号来临时,它发出一亮一灭闪烁信号通知护士人员。

声报警部分它时利用报警器来完成的。现在市场上的报警器的种类很多,比如:扬声器。蜂鸣器灯,本设计中选用电磁式蜂鸣器作为报警器。电磁式蜂鸣器由振荡器、电磁线圈、磁铁、振动膜片及外壳等组成。接通电源后,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振动膜片在电磁线圈和磁铁的相互作用下,周期性地振动发声。

图3-6 声光报警单元

3.2.7 步进电机驱动单元(高度调整单元)

这部分主要由步进电机及其驱动电路和一定的机械结构组成。电机安装在地面,电机的主轴上缠绕一根软线,软线通过支架顶部的滑轮系在储液瓶上。通过电机的旋转可调节点滴装置的高度。

步进电机是纯粹的数字控制电动机,由电脉冲信号即可转变成角位移,比其他类型的电动机更适合于本系统,故选用步进电动机。本系统中使用步进电机来控制2h 的高度,以控制点滴速度。此次设计采用42BY015型步进电机,采用NOMS 管IF530构成如图所示的驱动电路。该电路的特点是无反向电流灌放电路,最大驱动电流达1安培。由于8051单片机I/O 口得复位电平为“高”,为了避免开机瞬间由于NOMS 管导通对步进电机造成损坏,在单片机I/O 口和NMOS 管之间加74HC04构成的反向器,以改变驱动逻辑。

P3.4

图3-7 电机驱动电路

3.2.8 主从站接口电路

主从站通信采用TTL串行通信,TTL通信技术成熟易于实现多机通信并且通信线路简单,仅需要RXD、TXD两条通信线,波特率可调,通信速度快。缺点是易受干扰,不适用于长距离通信,由于此次设计不需要长距离通信,所以使用TTL串行通信。连接方面,直接用两根通信线连接主从站的RXD、TXD两个接口,方便、实用简洁。

图3-8 从站通信接口图

打印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收稿日期:2006209226;修返日期:2006211210 作者简介:任立学(19782),男,河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刘知贵(19662),男,四川人,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网技术及安全策略(zhiguiliu@https://www.360docs.net/doc/a015160909.html, );赵强,男,四川人,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计网络安全;彭桂力,男,河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打印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任立学1 ,刘知贵1 ,赵 强2 ,彭桂力 1 (1.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10;2.西南计算中心,四川绵阳621010) 摘 要:针对如今企事业单位局域网内部打印机管理难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活动目录来实现打印机的管理。设计了基于活动目录的打印机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注册用户可以直接打印,无论是否成功均会以日志的形式被记录进数据库中。未注册用户无权打印文件。当系统检测到非法用户,将会自动删除打印任务,并记录打印日志。经过测试证明,该方案能实现对用户和打印任务进行有效的监控,为企业内部的打印机管理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 关键词:打印机监控;活动目录;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3695(2007)1220217203 Design and i m p lementati on of p rinter monit or system RE N L i 2xue 1 ,L I U Zhi 2gui 1 ,ZHAO Q iang 2 ,PE NG Gui 2li 1 (1.Southw est U 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M ianyang S ichuan 621010,China;2.Southw est Co m putation Center ,M ianyang S ichuan 621010,China ) Abstract:A i m at the p r oblem that it is difficult t o manage the p rinter of fact ory,U sed active direct ory t o manage p rinters, and designed a p rinter monit or syste m based on active direct ory .By this system,the registered user could p rint docu ments,and the p r ocess could be record int o the database as a l og docu ment no matter the task be success or not .The unregistered user could not p rint docu ments .It would delete the p rint task and record the p rint l og when the syste m checked out an illegal user .This syste m accomp lishes an effective monit or t o the users and p rint tasks,affords a convenience and quick way t o the monit or of p rint in fact ory . Key words:p rinter monit or;active direct ory;syste m design 如今,打印机的管理还处于人工处理阶段,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工具,多数公司和企事业单位在打印机管理上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是多方面的:a )对打印的人员没有进行认证和检验,对打印的内容没有什么限制,往往是任何人可以打印任何东西,不管是这些东西是不是机密文档,即使非内部人员打印了机密文档也无法追查,造成机密文档的泄密;b )不知道究竟是谁在打印,打印了些什么无法统计、核算打印成本处于混乱、无序之中,缺乏一个有效的管理;c )打印费用居高不下,打印机关键部件损耗快,更换费用高,员工存在普遍的随意打印现象,纸张浪费严重,经常是打印机边上一大堆无人认领的废纸。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设计了基于活动目录的打印机监控系统。本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事业单位局域网内部的共享打印机进行管理。要实现的功能基本上分为几部分:首先,用户打印时需要注册,没有注册的用户无权进行打印,如果系统检测到是非法用户,将会自动删除打印任务,并记录打印日志;对合法用户,系统不作任何的提示,但不论是打印成功还是不成功均会以日志的形式被记录进数据库中。 系统提供对打印记录的远程查询,通过网络用户可以方便地对打印日志记录进行查询。管理员还可以远程地对打印用 户进行管理。对打印机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活动目录概述 活动目录服务接口(active direct ory services interfaces,AD 2 SI )所属类别为服务器,是一种目录服务抽象接口。与组件对 象模型(C OM )兼容的编程语言,如V isual Basic 、VBScri p t 、 JavaScri p t 、C 和C ++类似。可以使用该接口对基础目录服务进 行一般的目录调用。ADSI 是一类开放接口。这类接口从不同的网络提取目录服务的功能为网络资源的访问及管理提供一个单一的视图。不管是哪个网络环境包含这些资源,系统管理员和开发人员均可以利用ADSI 的功能来列举与管理一个目录服务中的资源。该目录既可以是基于LDAP 的目录,也可以是基于NDS 或基于NT DS 的目录。至于是哪种并无关系,只要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目录服务是有效的。它主要是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a )使单个客户登录到多个目录成为可能;b )使只将应用程序写入一个AP I 就可在多个目录工作成为可能; c )使最终用户更容易查找到丰富的目录查询信息; d )使多目 录管理更容易。 活动目录允许组织机构按照层次式的、面向对象的方式存 第24卷第12期2007年12月  计算机应用研究 App licati on Research of Computers Vol .24No .12Dec .2007

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资料

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 [摘要]该装置实时地监测液体点滴速度,通过单片机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由主机发出相应的指令,调整系统的工作平稳,构成了一个高性能的闭环控制系统。实现了对点滴输液速度的直观监测,同时对一些异常情况的出现可实施报警。利用该装置还能通过主控平台对各个分立系统信息实施自动化、智能化的集中处理。能方便、简易的操作和使用,对医疗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实时监控红外传感闭环控制步进电机 一、方案设计与论证 根据题目要求和原输液装置的特点,提出以下三种方案: 1、方案一 直接在滴斗处用两电极棒的方法。 图1 此方案的传感器采用简单的液体导电原理,在滴斗处安装两个电极。当水滴落下时,电极导通,从而使待测量的变化转化为高低电平电信号。采用伺服电机改变系统装置中液瓶与受液瓶的高度,达到改变点滴速度,从而进行控制。 2、方案二 把通过电机改变系统装置高度的方法,改为控制步进电机对输液管进行压缩或缓松,从而实现对点滴速度的改变。采用交流电动机控制H2的高度。即采用红外传感器测量滴斗滴液,送至单片机接口计数,通过数字模拟转换,将其转换为4—20MA标准电流值,同时通过键盘输入给定每分钟的滴数,再将此滴数将其转换为4—20MA标准电流值,将此两个信息同时进入数字PID调节器。通过偏差计算再输出一组4—20MA标准电流值,通过变频调速器控制电动机调节H2的高度,来控制滴斗滴数。此方案的优点是,完全按目前电气工程标准化运作,可以在很短时间完成。 2、方案三 根据点滴装置的特点,通过对装置的某一位置进行监测和控制,达到对整个系统液体

点滴速度的监控。(如图1)。 通过控制输液软管夹头的松紧来控制点滴速度,采用红外传感器测量滴斗滴数,送至单片机接口计数并显示,首先标定两个脉冲(两滴间)间的时间间隔(以10MS为时基单位)。然后计算给定滴斗滴数(通过键盘)的时间间隔(以10MS为时基单位)。将此两个时间间隔进行比较,以决定步进电机运行的方向。该步进电机通过丝杠控制输液软管夹头的松紧,来控制滴斗滴数 4、方案比较 方案一的特点是:实现比较简单容易,原理上也是可行的,但由于本装置用于医疗,电弧的产生,可能对不同的药物有影响,同时传感器(电极)不能重复使用,以防止传染。 方案二通过改用红外传感器,弥补了方案一的不足。但是还存在问题,利用改变高度的方法虽然容易实现,但可控性不好。由此,我们采用了第三种方案,通过挤压输液管的办法来实现对点滴速度的控制。 二、系统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本系统最主要的是充分利用单片机编程的灵活性和其强大的功能,使一些小的系统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成为了现实。其中的器件都比较简单,尽大可能的利用各集成芯片的功能,如系统的键盘和显示原理电路。通过红外传感器对水滴滴落的动态信息的感应,单片机对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同时使用小功率的步进电机进行机械调整,使装置能机智、即时的响应操作者的使用。 三、主要电路原理与设计 1、AT89C51单片机基本系统控制与数值信号处理的核心采用AT89C51单片机,采用 串口工作方式。电路如图3。

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的设计

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 [摘要 ] 该装置实时地监测液体点滴速度,通过单片机对信息地分析和处理,由主机发出相应地指令, 调整 系统地工作平稳,构成了一个高性能地闭环控制系统 .实现了对点滴输液速度地直观监测,同时对 一些异常情况地出现可实施报警 .利用该装置还能通过主控平台对各个分立系统信息实施自动化、智能 化地集中处理 .能方便、简易地操作和使用,对医疗具有很强地实用性 . [ 关键词 ] 实时监控 红外传感 闭环控制 步进电机 一、 方案设计与论证 根据题目要求和原输液装置地特点,提出以下三种方案: 1、方案一 直接在滴斗处用两电极棒地方法 . 与受液瓶地高度,达到改变点滴速度,从而进行控制 2、方案二 把通过电机改变系统装置高度地方法, 改为控制步进电机对输液管进行压缩或缓松, 从而实现对点 滴速度地改变 .采用交流电动机控制 H2 地高度 .即采用红外传感器测量滴斗滴液, 送至单片机接口计数, 通过数字模拟转换,将其转换为 4— 20MA 标准电流值,同时通过键盘输入给定每分钟地滴数,再将此 滴数将其转换为 4—20MA 标准电流值,将此两个信息同时进入数字 PID 调节器 .通过偏差计算再输出一 组 4— 20MA 标准电流值,通过变频调速器控制电动机调节 H2 地高度,来控制滴斗滴数 .此方案地优点 是,完全按目前电气工程标准化运作,可以在很短时间完成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2、 方案三 根据点滴装置地特点, 通过对装置地某一位置进行监测和控制, 达到对整个系统液体点滴速度地监 控 . (如图 1).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通过控制输液软管夹头地松紧来控制点滴速度,采用红外传感器测量滴斗滴数,送至单片机接口 计数并显示,首先标定两个脉冲(两滴间)间地时间间隔(以 10MS 为时基单位) .然后计算给定滴斗 滴数(通过键盘)地时间间隔(以 10MS 为时基单位) .将此两个时间间隔进行比较,以决定步进电机 运行地方向 .该步进电机通过丝杠控制输液软管夹头地松紧, 来控制滴斗滴数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4、方案比较 方案一地特点是:实现比较简单容易,原理上也是可行地,但由于本装置用于医疗,电弧 地产生, 可能对不同地药物有影响,同时传感器(电极)不能重复使用,以防止传染 .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 .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 习

液体自动混合装置的监控系统设计 (2)

基于组态软件的液体自动混合装置的监控系统设计 摘要 本次设计以力控组态软件实时检测锅炉压力与液位控制系统为背景,主要内容利用北京三维力控科技公司的全中文工控组态软件设计锅炉压力与液位监控系统,在上位机上显示每个控制系统的结果,并可以对比实时压力与液位曲线和专家报表。本文首先说明了自己对传感器等元器件的认识并对锅炉的控制系统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又对整个系统做了介绍。其中重点阐述了ForceControl6.1组态软件,以及各个元器件的作用,整个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与作用。同时对组态软件做了详细说明,介绍了如何绘制组态图和动画的连接,然后又对该系统做了仿真演练,用仿真来实现锅炉压力与液位的检测功能通过宇电仪表实现电压与压力的转换。经过多次实践和不断的改善从而完成了整个毕业设计。 关键词:锅炉压力检测,锅炉液位检测,组态软件,宇电808P 一、实际系统介绍 两种液体的流入和混合液体的流出分别由三个电磁阀控制,可用一个搅拌电机带动搅拌器工作,用三个液位传感器控制三个电磁阀。外加一个压力传感器检测炉内压力,超过设定值后自动报警以便提醒工作人员,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通过连接宇电仪表实现压力的检测目的。 二、设计目标 初始状态:装置投入运行时,液体A、B阀门关闭,混合液流出阀门打开20S,将容器液体排空后关闭。 按下启动按钮,装置按以下动作工作: 1,液体A阀门打开,液体A流入容器; 2,液面到达L2时,传感器L2触点接通,关闭液体A阀门,同时打开B阀门; 3,当液面到达L1时,传感器L1触点接通,关闭液体B阀门,同时搅拌电机工作。 4,搅拌1分钟后停止,混合液体阀门打开,放出混合液体。 5,当液面降到L3时,传感器L3触点由接通变为断开,再经20S容器排空,关闭混合液体流出阀门,开始下一周期操作。 停止操作:按下停止按钮后,当前的混合操作处理完毕后,才停止操作,即停在初始状态上。在搅拌期间,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的反映炉内压力变化情况,连接宇电仪表,给系统压力当超过设定值之后及时报警确保安全问题。 三、所需硬件及简介 液位罐,搅拌器,搅拌电动机,电磁阀,液位传感器,管道,压力传感器,宇电808P 温度源,热电偶,压力表,气囊,电源等。YLXN-01型虚拟仪器技术试验箱。 附:宇电AI-708P/808P程序型仪表的介绍 1主要特点 输入采用数字校正系统,内置常用热电阻和热电偶非线性校准表格,测量精度 达0.2级。采用先进性模块化结构,提供丰富的输出规格。供电电源为24VDC 电源。 2部分端子连接及参数设定 1,2连两相插座,3连T/R+,4接T/R-,0-5V的信号由17,18端输入。

基于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嵌入式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基于嵌入式和Internet的视频监控系统。介绍了基于ARM微处理器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着重阐述了监控系统的原理、设计方案,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的实现方法。 关键字:嵌入式系统;远程监控;图像处理;IP组播;数据压缩 一、前言 监控系统作为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广泛应用于交通、医院、银行、家居、视频会议和视频点播、证券、远程教等诸多领域,能够有效地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企业资产不受损失,实现无人值守。 早期的模拟监控系统不能联网,只能与监控中心进行点对点通信,随着图像与视频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已过渡到数字化的网络监控。它以数字视频的压缩、传输、存储和播放为核心,采用先进的数字图像压缩编/解码技术和传输技术,将智能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用于图像显示、调整、跟踪,根据现场环境智能调节摄像机的位置及清晰度,对物体进行跟踪识别,对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此视频监控

系统是经过在某些地点安装摄像头等视频采集设备对现场进行拍摄监控,然后经过一定的传输网络将视频采集设备采集到的视频信号传送到指定的监控中心,视屏信号送往基于三星S3C2440芯片作为处理服务器,外接LCD屏做为显示端.但就监控业界而言,系统组成一直没得到明确的划分,这使工程商和用户之间谈到视频监控系统时沟通很不方便。对于视频监控系统,根据系统各部分功能的不同,我们将整个视频监控系统划分为七层——表现层、控制层、处理层、传输层、执行层、支撑层、采集层。当然,由于设备集成化越来越高,对于部分系统而言,某些设备可能会同时以多个层的身份存在于系统中。 1、表现层 表现城是我们最直观感受到的,它展现了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品质。如监控电视墙、监视器、高音报警喇叭、报警自动驳接电话等等都属于这一层。 2、控制层 控制层是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它是系统科技水平的最明确体现。一般我们的控制方式有两种——模拟控制和数字控制。模拟控制是早期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台一般由控制器或者模拟控制矩阵构成,适用于小型局部视频监控系统,这种控制方式成本较低,故障率较小。但对于中大型视频监控系统而言,这种方式就显得操作复杂且无任何价格优势了,这时我们更为明智的选择应该是数字控制。数字控制是将工控计算机作为监控系统的控制核

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

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 2007年6月9日

摘要: 液体点滴速度监控系统是能够实现自动监控液滴的速度并且能做出相应调整的自动控制系统。本文对系统如何实现自动监测、自动调节等功能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利用光电传感器采集液滴的速度变化信号和液位高度信号,用AT89S52作为中央处理器进行信号分析和处理,利用建立的模型通过直流电机进行控制液滴速度。主从站采用MAX487E 与单片机系统构成RS-485通讯接口进行数据和控制信息的传送。 问题重述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液体点滴速度监测与控制装置,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在滴斗处检测点滴速度,并制作一个数显装置,能动态显示点滴速度(滴/分)。 (2)通过改变h 2控制点滴速度,如右图所示;也可以通过控 制输液软管夹头的松紧等其它方式来控制点滴速度。点滴速度可用键盘设定并显示,设定范围为20~150(滴/分),控制误差范围为设定值±10%±1滴。 (3)调整时间≤3分钟(从改变设定值起到点滴速度基本稳定,能人工读出数据为止)。 (4)当h 1降到警戒值(2~3cm )时,能发出报警信号。 2、发挥部分 设计并制作一个由主站控制16个从站的有线监控系统。16个从站中,只有一个从站是按基本要求制作的一套点滴速度监控装置,其它从站为模拟从站 (仅要求制作一个模拟从站)。 (1)主站功能: a .具有定点和巡回检测两种方式。 b .可显示从站传输过来的从站号和点滴速度。 c .在巡回检测时,主站能任意设定要查询的从站数量、从站号和各从站的点滴速度。 d .收到从站发来的报警信号后,能声光报警并显示相应的从站号;可用手动方式解除报警状态。 (2)从站功能: a .能输出从站号、点滴速度和报警信号;从站号和点滴速度可以任意设定。 b .接收主站设定的点滴速度信息并显示。 c .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 (3)主站和从站间的通信方式不限,通信协议自定,但应尽量减少信号传输线的数量。 (4)其它。 题目分析 h 1 h 2 电动机 滑轮 点滴移动支架 储液瓶 受液瓶 滴斗 滴速夹

多种液体混合PLC 课 程 设 计

北京工业大学 PLC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多种液体自动混合监控系统的设计及组态 学院: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学号: 1202 姓名: 指导教师:张会清刘红云 成绩: 2015年6月

PLC课程设计报告提纲及要求 目录 一、课程设计题目:多种液体自动混合监控系统的设计及组态 二、课程设计目的: 在先修课程《现代电气控制技术》中可编程控制器部分学习与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松下系列PLC对多种液体自动混合监控系统的设计及组态进行控制的编程设计与调试,进一步熟悉并掌握PLC的工作原理,了解控制对象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设计,初步掌握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通过使用天工组态软件,掌握组态设计的方法及调试方面的知识。 三、课程设计任务: 1.设计任务 用PLC和组态软件构建多种液体自动混合监控系统,完成系统的组建和调试工作,写出设计说明书。 2.实验设备 TVT-90DT台式可编程序控制器训练装置一套; TVT90HC-7 多种液体自动混合实验板; 天工组态软件一套; 连接导线若干。 3.动作过程 (1)初始状态 容器是空的,4个电磁阀和搅拌机均为OFF,3个液面传感器均为OFF。 (2)起动 按下启动按钮,开始下列操作: 电磁阀1和2闭合,开始注入液体A和B,至液面高度为L2,停止注入,同时起动电磁阀3,开始注入液体C,当液面高度为L1时,停止注入。 停止液体C注入时,开起搅拌机,搅拌混合时间为10s。 停止搅拌后放出混合液体,至液体高度将为L3时,再经5s停止放出。 (3)停止 按下停止按钮后,在当前操作完毕后,停止操作,回到初始状态。

简述智能建筑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简述智能建筑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摘要:文章论述了智能建筑的含义、以及发展状况;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功能、设计要点及系统检测。指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一个主要系统。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智能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Abstract: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The function of the building equipment monitoring system, design key points and system testing. That building equipme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is a main system. Key words:intelligent building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building equipment monitoring system 一、智能建筑的含义和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技术也日新月异,智能建筑的概念也日趋成熟,早期一般被成为智能大厦。在国内“3A大厦”、“5A大厦”等广告词随处可见,所谓的“3A大厦”是指建筑物具有楼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功能者。而“5A大厦”则是将楼宇自动化(BA)中的火灾报警及自动灭火系统独立出来,形成消防自动化(FA);将安保系统独立出来称之为安保自动化(SA),从而形成“5A”。其中,“BA系统”也就是我们平常所称的楼控系统,即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简称。 直到2000年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的问世,其中对什么是“智能建筑”才有了明确的定义:“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由此可见,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的建筑才能称之为智能建筑。但此定义还忽视了一点,“节能环保”。到2006年建设部重新组织编制组对GB/T50314-2000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在内容上进行了技术提升和补充完善,并按照各类建筑物的功能予以分类,还在“智能建筑”的术语解释上加上了有关“节能、环保”的概念。在新的GB/T50314-2006上“智能建筑”被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化工程,建筑、结构、水、采暖与通风、电气等专业构成有机整体。犹如人的身体,只有各个器官协调作业,才能表现为健康状态。智能建筑的“智能”,也就是要建筑像人一样,能“知冷知热”,自动调节空气、水、阳光照射等,创造既节能、健康、舒适又安全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

液滴速度监控装置

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设计 长沙大学 07级电子专业徐姿龙泽亮 摘要:本系统为一个液滴的速度检测与控制装置。以单片为核心,由水滴速度测试系统、水速控制系统、显示装置、单片机系统、键盘系统和报警等系统组成。应用水的压强随着高度差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利用控制步进电动机的升降来控制点滴速度。点滴速度可用键盘来设定,键盘系统为独立式按键系统,红外对管是为检测液滴的速度提供脉冲。从改变设定值起到点滴速度基本稳定整个过程的调整时间小于3分钟。同时在水到达警戒线以下时能发出报警信号。以上为系统的一个结点,我们还建立了一个由主站控制16 个从站的有线监控系统。每个从站都可以和主站通信。主站可以工作在定点和巡回检测两种方式下,可以显示从站传输来的从站号和点滴速度,16个从站中,只有一个从站是按基本要求制作的一套点滴速度监控装置,其它从站为模拟从站(仅制作了一个模拟从站)。 关键字:点滴速度,红外对管,步进电动机,51单片机 Abstract: A droplet of the system for speed detection and control devices. AT89C51 to a single core test system from the speed drops, water speed control systems, display devices, microcontroller systems, keyboard systems, and alarm system.Application of water pressure as the height difference and change the principle, the use of stepper motor control to control the drip rate of take-off and landing. Drip rate of the keyboard can be used to set the keyboard for stand-alone system, key systems, infrared detection of the tube is to provide the pulse rate of droplets. Change settings from drip to play the basic stability of the speed of adjustment of the process time of less than 3 minutes. At the same time to reach the warning level in the water can be issued when the following warning signals. This system of a node, we also established a master control station 16 of the cable from the monitoring system. Each slave and master can be communication. Master station can be fixed and roving in the detection of two ways, we can show that transmission from station to station and from the drip rate, can be set to the number of inquiries from the station from the station number, the speed bit by bit from the station. Keyword: little speed, infrared to control, stepper motor, 51 single-chip

组态王课程设计报告__混合配料监控系统

.. . .. . 自动化专业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指导教师: 题目:混合配料监控系统 实现软件:组态王 组别: 学生姓名: 学生班级: 完成日期:

目录 一、组态王软件概述 (1) 二、设计背景 (1) 三、设计题目以及要求 (1) 1 题目 (1) 2 对象描述 (1) 3 测量信号 (1) 4 控制要求 (1) 5 设计内容 (1) 四、实验目的 (1) 五、实验步骤 (1) (一) 创建组态画面 (1) (二) 程序设计 (1) 六、结束语 (1) 七、参考书目 (1) 一、组态王软件概述 组态王软件是一种通用的工业监控软件,它融过程控制设计、现场操作以及工厂资源管理于议题,将一个企业内部的各种生产系统和应用以及信息交流汇集在一起,实现最优化管理。它给予Microsoft Windows XP/NT/2000/7操作系统,用户可以在企业网络的所有层次

的各个位置上都可以及时获得系统的实时信息。采用组态王软件开发工业监控工程,可以极大地增强用户生产控制能力、提高工厂的生产力和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减少成本以及原材料的消耗。它适用于从单一设备的生产运营管理和鼓掌诊断,到网络结构的分布式大型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开发。 组态王软件结构由工程管理器、工程浏览器及运行系统组成。 工程管理器:工程管理器用于新工程的创建和已有工程的管理,对一游工程进行搜索、添加、备份、恢复以及实现数据词典的导入和导出等功能。 工程浏览器:工程浏览器是一个工程开发设计工具,用于创建监控画面、监控的设备及相关变量、动画链接、命令语言以及设定运行系统配置等的系统组态工具。 运行系统:工程运行界面,从采集设备中获得通讯数据,并依据工程浏览器的动画设计显示动态画面,实现人与控制设备的交互操作。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要点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015160909.html,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要点分析 作者:陈东年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18期 【摘要】作为现代化智能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应用对于改善建筑机电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进行概述,然后具体阐述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要点,以期为相关设计与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要点 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应依据建筑功能需求及建筑规模选择配置适宜的功能系统。因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具有降低运行成本、节能、优化环境、高效等优点,其在智能化建筑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应充分满足建筑内设备监控管理的功能需求,系统软件配置及硬件设备等也均应符合工程应用标准,以此才能有效提高智能化建筑机电设备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水平。因此,加强有关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要点的分析,对于改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应用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概述 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利用计算机自动对建筑内的电气设备实施测量、监视和控制的智能化系统,其主要工作任务有:对变配电设备、供配电系统、直流电源设备、备用电源设备、大容量不停电电源设备进行监控、测量与记录;对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公共安全防范系统的运行工况进行联动控制与监视;对排水系统的饮水设备、给排水设备及污水处理设备和热力系统的热源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控、测量与记录;监视动力设备、照明设备、自动扶梯与电梯运行;对通风设备、空调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工作状况进行监控、测量与记录等。[1] 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目的及设计原则 (1)设计目的:提供经济可靠的最优能源供应方案,开展节能管理;利用最优控制,满足空调设计需求、环境舒适度要求及公共场所对环境固定要求;同综合安防及消防系统完成联动控制;在公共场所依据人员数量及内外环境温度状况,自动调整优化冷热源系统及空调通风系统运行参数;确保设备运行的高效性,降低工作人员工作强度;保障建筑内环境舒适,并实时、连续提供设备运行状况的数据资料,在集中处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开展设备管理决策,以提高设备维护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2)设计原则:①可靠性,系统可靠性及成熟度高,系统在试验及应用阶段应具备良好的实践效果,且应具备应用与同类项目业务的业绩;②实用性,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经济性,能满足建筑节约能源、方便物业管理、提高设备使用年限的需求;③先进性,系统设计时

智能化安防设计方案

正本 *******小区 智能化安防系统 设 计 方 案 秦皇岛****有限公司 ****年*月

工程概述 ******小区拟建设保安视频监控系统,以保证小区安全及智能化需求。 产品选型: 杭州海康威视及其他国内外知名品牌。 设计单位: 秦皇岛****有限公司 项目内容及目标 项目实施应实现的目标:为住宅小区实现一套先进、严密、实用、美观、性能稳定的监控系统。 1.1设计原则 衡量一个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的成功与否,并非仅仅取决于智能化系统的多少、系统的先进性或集成度,而是取决于系统的设计和配置是否经济合理并且系统成功运行,系统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是否方便,系统或产品的技术是否成熟适用,换句话说,就是如何以最少的投入、最简便的实现途径来换取最大的功效。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设计始终遵循以下原则: 1、一次性 一次性完成****小区监控系统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并按计划实施。 2、安全性 整个建筑的各个智能化子系统应能二十四小时运转,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能力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对各个子系统,以电源、系统备份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容错措施。

3、标准性 本方案依照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标准进行。确保系统的扩充性和扩展性,有利 于实现投资保障。 4、经济性 在标准化和结构化的前提下,达到到功能和经济的优化设计。 5、先进性 在满足用户现有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各种智能化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不仅在技术上保持最先进和适度超前,而且更注重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标准和 规范,以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 6、集成性和可扩展性 保证整个智能系统总体结构上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实现各个子系统的分散控制、集中统一式管理和监控;总体结构上具有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可以集成不同 生产厂商的不同类型的先进产品,使整个智能化系统可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 7、开放型 在总体规划建筑智能系统方案以及进行设备和系统选型时,充分考虑各个子 系统之间的集成特性和信息自动化系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的可能性。 8、集散式 对于部分子系统要求具有一定的集散性,系统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分散分布, 并且由相对独立的单元通过网络互相连接。每个单元可以独立完成局部的监控和 控制功能。中央监控单元实现集中管理功能。集散性体现一种容错能力,当网络 局部开路时,局部单元仍然可以继续工作。 9、用户至上 本方案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提出的功能需求,确保

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设计的程序

#include #define DB0_DB7 P0 #define busy 0x80 #define SCANPORT P1 sbit E=P2^2; sbit RW=P2^1; sbit RS=P2^0; //1110 1111, 1101 1111, 1011 1111, 0111 1111 unsigned char uca_LineScan[4]={0xEF,0xDF,0xBF,0x7F}; //列线扫描电压分为第1,2,3,4根列线unsigned char key_ctt[4]={0}; unsigned char speed_bcd[4]={0}; unsigned char speed_sc[2]; unsigned char yy=0,temp; unsigned int speed_ck[4]={0}; unsigned int di_xx[2]={0}; unsigned int ct=0,ttb=0,xx=0,tt3=0,speedct=0,speed=0,speedcd=10,cott=0; unsigned int time_sq[4]={0}; typedef unsigned char uchar; unsigned char code lcd3[]={"0123456789abcdef"}; unsigned char code lcdnow[]={"NOW:000"}; unsigned char code lcdset[]={"SET:000"}; unsigned char CONTROL[8]={0x38,0x18,0x98,0x88,0xC8,0x48,0x68,0x28}; unsigned char codes1[8]={0xb8,0x98,0xd8,0xc8,0xe8,0x68,0x78,0x38};//9,18,36,45,54,63,72,81度顺时针unsigned char codes2[8]={0xb8,0x98,0xd8,0xc8,0xe8,0x68,0x78,0x38};//9,18,36,45,54,63,72,81度逆时针unsigned char counts,pt; unsigned char uc_KeyTemp=0; unsigned char uc_ClickCount=0; unsigned char ucCount; bit flag=1; //度数,正反转,速度控制 bit a_ac=0;//比较系统标志 bit bleept=0;//报警标准 bit moto=0;//电机标志位 bit a_key=0; bit b_key=0; void vKeyProcess(unsigned char ucKeyCode); void bleep();//报警 void ac();//电机速度比校 void akey();//功能处理 void getspeed();//速度检侧 void stdisplay();//显示 void Delay(unsigned int t); void delay_50ms(unsigned int t); //延时 void SendCommand(unsigned char ch); //发送命令

液体混合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组态”的概念是伴随着集散型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的出现才开始被广大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工业控制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PC(包括工控机)相比以前的专用系统具有的优势日趋明显。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PC技术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各种相关技术已经成熟;由PC构建的工业控制系统具有相对较低的拥有成本;PC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丰富,软件之间的互操作性强;基于PC的控制系统易于学习和使用,可以容易地得到技术方面的支持。在PC技术向工业控制领域的渗透中,组态软件占据着非常特殊而且重要的地位。 通用工业自动化组态软件的出现为解决上述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法,因为它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工业控制软件存在的种种问题,使用户能根据自己的控制对象和控制目的的任意组态,完成最终的自动化控制工程。 组态软件是有专业性的。一种组态软件只能适合某种领域的应用。组态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工业计算机控制中,如:DCS(集散控制系统)组态、PLC(可编程控制器)梯形图组态;人机界面生成软件就叫工控组态软件。在其他行业也有组态的概念,如AutoCAD,PhotoShop等。不同之处在于,工业控制中形成的组态结果是用在实时监控的,利用现场监控完成工业工程的调控。 关键词:工业组态;自动化;PLC控制;实时监控

目录 1 MCGS简介 (1) 1.1 MCGS组态软件的系统构成 (1) 1.1.1 MCGS组态软件的整体结构 (1) 1.1.2 MCGS工程的五大部分 (1) 1.2 MCGS组态软件的工作方式 (2) 1.2.1 MCGS如何与设备进行通讯 (2) 1.2.2 MCGS如何产生动画效果 (2) 1.2.3 MCGS如何实施远程多机监控 (3) 1.2.4 如何对工程运行流程实施有效控制 (3) 1.3MCGS嵌入版概述 (3) 1.3.1 MCGS嵌入版组态软件的主要功能 (3) 1.3.2 MCGS嵌入版组态软件的主要特点 (5) 2 PLC简介 (7) 2.1 PLC的介绍 (7) 2.2 PLC的工作原理 (7) 3 液体混合监控系统设计 (8) 3.1 控制要求 (8) 3.2 I/O分配表 (8) 3.3 程序设计 (9) 3.3液体混合装置人机界面设计 (12) 3.3.1 建立工程 (12) 3.3.2 定义数据对象 (13) 3.3.3 界面设计 (14) 3.3.4 设备连接 (14) 3.3.5 设备调试 (15) 4 plc程序模拟运行结果 (16) 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医院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1、数字化医院楼宇自控系统设计重点 楼宇自控系统对建筑内的各种机电设施进行全面的计算机监控管理,利用分散节能控制和集中科学管理技术,为建筑物的用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建筑物的管理者提供方便的管理手段。通过楼宇自控系统的建设,达到减少建筑物的能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 在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能源与设施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无论对自身运营还是社会效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结合数字化医院的特点,本次楼宇自控系统对 XXXX 医院进行以下几项功能分析: 1.1、数字化医院建筑功能区域分析 数字化医院按照其功能可分为门诊部、医技部、住院部、后勤部、行政办公等,可以分为污染区和非污染区。而各个建筑物的内部功能分区又可以分为污染 区和非污染区,把清洁物和污染物分开、健康人群活动区与非健康人群活动区分开。比如手术室也可以分为工作人员区域、病人区域和设备区域等。因此医院的空调系统有其独特的控制和管理方式。为了给医院工作人员和病人都提供一个很 好的环境,医院的楼宇自控系统也必须有其特殊的控制和管理方式。重要功能房间的特殊要求更需要优质的设计结合合理的管理要求。 1.2、数字化医院楼宇自控特点分析 数字化医院楼宇自控系统结合网络系统采用数字化控制传输方式,通过网络化管理,使其原来的单体楼宇自控管理发展为群体楼宇自控管理,方便系统的扩容与其他智能与机电系统的集成和管理。同时结合医院特殊性,控制和管理时应避免空气系统的交叉感染。

手术室洁净空调系统一般采用新风集中处理,再在各个手术室设计各自的空 调机组的方式对手术室内的空气进行处理和调节。洁净室对室内空气的要求有温度、湿度、风量和热湿负荷等内容,调节参数设置,合理的控制可以更好的发挥手术的能效。 手术室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在手术室护士总站配置医院信息管理终端和各 个手术室信息显示管理平台,在各个手术室的门口安装 LED 显示屏,显示手术室工作状态和工作时间等信息。 手术室空调净化技术是为了解决相应等级手术室内温度、湿度、尘埃、细菌、有害气体浓度以及气流分布,并保证医生、护士和病人所需的新风量,维持室内合理的压力剃度,满足手术部保证体系的要求。手术室控制系统根据手术室的特点进行设计。 手术室洁净空调控制系统应综合考虑手术室内环境压力剃度控制,对室内外压差采用压力仪器控制,设定压差值与模拟新风量控制器、回风控制器构成联动。 1.3、数字化医院楼宇自控管理分析 楼宇自控系统除了通过DDC 控制对暖通、给排水等设备进行管理外,冷热 源系统、电梯系统、变配电子系统、洁净手术室系统以及医用污水处理系统采用通讯接口方式与中央控制站进行通讯。通过楼宇自控系统统一管理,给医院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辅助病人的健康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