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煤炭保有资源储量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

重庆市煤炭保有资源储量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
重庆市煤炭保有资源储量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

第21卷1保有资源储量特征

1.1保有资源储量类型

截至2009年底,重庆市煤炭保有资源储量

3239990千t 。按资源储量类型分:(111b )440992千

t ,,(121b)18030千t,(122b)1149912千t,(2S22)123

千t ,(331)86519千t,(332)154337千t,(333)

1390077千t 。

1.2保有资源储量按煤类分布

重庆市保有煤炭资源储量按煤类分:无烟煤

1508820千t ,占46.57%;瘦煤369642千t ,占

11.41%;贫煤282375千t ,占8.72%;焦煤282289

千t ,占8.71%;1/3焦煤225798千t ,占6.97%;肥煤105037千t ,占3.24%;气肥煤42504千t ,占

1.31%;气煤23682千t ,占0.73%;弱黏煤19038千

t ,占0.59%;贫瘦煤1740千t ,占0.05%;不粘煤

1457千t ,占0.04%;另外分类不明煤377608千t ,

占11.65%。重庆市煤炭保有资源储量按煤类统计直

方图见图1。

图1煤炭保有资源储量按煤类统计直方图1.3保有资源储量按煤质统计全市保有资源储量3239990千t ,按灰分统计,主要以中灰煤为主,约占总量的52.0%,其次为低灰煤,约占总量的32.8%,再次为中高灰分煤,占总量的12.11%,高灰分煤(2.83%),特低灰分煤(0.32%)分布较少,无特低灰分煤分布。按硫份分主要以高硫分煤为主,占总量的61.28%,其次为中高硫分煤(14.54%)和低硫分煤(12.16%),再次为低中硫煤(5.11%)、特低硫分煤(3.89%),中硫分煤(3.02%)(表1)。重庆市煤炭保有资源储量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龙士清,胡波,周康辉,冯伟,龚业超,周霞

(外生成矿与矿山环境重庆重点实验室,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400042)

摘要:

基于2009年底,结合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归纳总结了重庆市煤炭保有资源储量的基本特征,并从开发利用现状和未利用资源储量特征两个方面对重庆市煤炭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保有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现状;前景分析中图分类号:F426.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051(2012)zk-0131-02

The prospect analysis of Chongqing city coal retained resources reserve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LONG Shi-qing ,HU Bo ,ZHOU Kang-hui ,FENG Wei ,GONG Ye-chao ,ZHOU Xia

(External build mine And Mine environment Key lab of Chongqing,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institute Of

Chongqing,Chongqing 400042,China )

Abstract:Based on the end of 2009,the article combined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survey results ,

generalized and summarizd the basic feature of Chongqing City coal retained resources reserve,meanwhile,it made a prospect analysis from two sides of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status quo and unutilized resources reserve character.

Key words:retained resources reserve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status quo ;prospect analysis

收稿日期:2012-05-22第21卷增刊

2012年8月中国矿业CHINA MINING MAGAZINE Vol.21,zk

August 2012

中国煤炭资源情况

中国煤炭资源情况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截至2002 年年底,全国共有煤炭资源的矿区6019 个,查明煤炭资源储量为10201 亿吨,其中煤炭基础储量3341 亿吨(煤炭储量为1886 亿吨),煤炭资源量为6872 亿吨。按照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 亿吨计算,我国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 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 吨,即全国年产19 亿吨煤炭匡算,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 另外,包括3341 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 亿吨资源量共计10201 亿吨的资源,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另外,中国炼焦用煤储量为649 亿吨,还有基础储量1244 亿吨、资源量1477 亿吨;按照近期中国焦炭的生产能力,已经探明的炼焦用煤储量,可以保证开采200 年左右。 我国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集中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的北方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晋陕蒙(西)地区(简称“三西”地区)集中了中国煤炭资源的60%,另外还有近9%集中于川、云、贵、渝地区。 山西省是资源储量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总储量的30%。与资源分布相对应的,是煤炭生产也集中于这些地区。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再加上各种变质作用并存,致使中国煤炭品种多样化,从低变及程度的褐煤到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都有储存。 按中国的煤种分类,其中炼焦煤类占27.65%,非炼焦煤类占72.35%。中国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少,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其中70%是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 2、中国煤炭资源的特点 (1)煤炭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中国煤炭资源虽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所谓经济开采储量是指经过勘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回采损失及经济上无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在目前经勘探证实的储量中,精查储量仅占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资源占有量为312.7t,美国人均占有量更高达1045t,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水平。 (2)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南地区煤炭资源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煤炭资源的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集中在辽宁。 (3)各地区煤炭品种和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中国炼焦煤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四种主要炼焦煤种中,瘦煤、焦煤、肥煤有一半左右集中在山西,而拥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华东、中南、东北地区,炼焦煤很少。在东北地区,钢铁工业在辽宁,炼焦煤大多在黑龙江;西南地区,钢铁工业在四川,而炼焦煤主要集中在贵州。

山东省煤炭资源简介

山东省煤炭资源简介 一、概况 山东煤炭资源分布广,储量大,煤类多样,煤质优良,赋存条件好。全省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预测含煤面积约占三分之一,预测煤炭储量2680亿吨,其中埋深在1500米以浅的煤炭储量4讯亿吨,按地质勘探程度分为20多个煤田和预测区,在全省134个县(市)中,有煤炭资源的县(市)76个,占57始。1990年末己探明储量252.1亿吨,工业储量155.9亿吨,保有储量209.5亿吨,居全国第十位。煤类以气煤、肥煤为主,亦有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褐煤和天然焦,已探明储量中,气、肥煤占82.7%,且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结焦性强等特点,是优质工业用煤。全省大部分煤田煤层赋存条件较好,特别是鲁西南一带煤田,煤层坡度缓,地质构造与水文条件比较简单,瓦斯含量小,适合机械化开采,易于开发。到1990年,全省已建成淄博、枣庄、新汉、肥城、究州、龙口、临沂七个矿务局 46对统配矿井和424对地县乡镇煤矿矿井,其中建成年产煤1000万吨以上的究州、新波两个矿区和年产煤300万吨以上的兴隆庄、鲍店、东滩三对矿井,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煤产地,1990年全省产煤5995万吨,有力地支援了国民经济发展。 二、含煤地层及煤质特征 (一)含煤地层特征 1. 石炭二叠系:总厚约810米,广泛分布于鲁西,是山东主要含煤地层。石炭系为陆海交互相沉积,二叠系为陆相沉积。由老到新有①中石炭统本溪组:厚30-50米,底部为一层铁铝质岩,其上紫色及灰色泥岩和粘土岩,含石灰岩2-4层、薄煤1-3层。除济东煤田12、13#煤局部偶达可采外,余者均无工业价值。②上石炭统太原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厚170米左右,由灰—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及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等组成。含灰岩4—11层、煤8—20层。北部和中部含煤性较好,含可采煤5—8层,总厚 2.50—8.00米;南部含可采煤3—6层,总厚2—4米。灰岩和煤层层数,由北向南增多,但煤厚渐薄。③下二叠统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厚约90米。由灰—灰白色砂岩和灰—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组成。含煤3—6层,其中可采1—4层,总厚2—10米。以鲁西南、鲁中煤层发育最好。④二叠系石盒子组及凤凰山组:厚约500米,主要由紫、灰绿、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和杂色泥岩、粘土岩组成,一般残留厚250米左右,含铝土岩1—2层,仅南部含不可采薄煤1—4层。 2. 下件罗统坊子组:厚370米,含煤1—3层。为陆相砂、泥岩建造。分布局限,主要赋存在坊子煤田,含可采煤3层,厚4—6米。此外,本组在章丘、淄博煤田也有零星分布。 3. 下第三系黄县组(五图组):主要分布于黄县、五图等地。厚120—170米。由紫、灰绿、灰色砂岩、泥岩、粘土岩组成,夹泥灰岩、钙质泥岩,含煤1—4层(组),一般可采厚3—8米,伴生有工业价值的油页岩。 4. 第四系全新统泥煤:仅零星分布于胶东沿海和鲁西南湖区等地,埋藏浅,可做化肥和燃料。 (二)煤质特征 山东煤种主要为气煤、肥煤,其次为褐煤、长焰煤、无烟煤,焦煤和瘦煤等,煤种较齐全,煤质也好。煤的变质作用主要属区域变质,部分地区接触变质作用明显,煤种一般与地层时代、岩浆岩有关。 三、构造特征 山东以断块构造为特征。可以划为鲁中断块隆起区、鲁西南坳陷区、鲁西北坳陷区、鲁东断块隆起区和郯庐断裂带等一级单元,鲁西北广阔平原区亦属冀豫断块坳陷区的南延部分。纵向可以划分基底构造层和石生界、中新生界两个盖层构造层。鲁东缺失古生界构造层。

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1、中国能源开发状况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而石油仅占2.4%,天然气仅占1.2%。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亿吨标准煤(折合11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从表1中可以看到,我国主要能源的开发深度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石油和煤炭的开发更是远高于平均水平。 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前景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成为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 一、煤炭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已发现的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精查储量少,用于规模建设的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现有生产矿井后备

山西煤资源

一、资源状况 1、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全省国土面积15.7万平方千米,含煤面积5.7万平方千米,占近40%,全省118个县级行政区中94个县地下有煤,91个县有煤矿。1995年全国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显示,全省2000米煤炭资源总量为6400亿t,占全国的16%,截止1996年末累计探明储量2662亿t,占全国27%(其中:煤焦煤占57%),保有储量2613亿t,占全国的27%,境内各类煤矿批准占用储量约1500亿t。 2、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开发自然条件优良。 据1986年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山西拥有14个牌号的煤种,由其是大同的动力煤,阳泉、晋城的无烟煤,离柳、乡宁的稀有炼焦煤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历史久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上开创了极佳的品牌效应;山西成煤时期主要在古生代,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和侏罗系;部分为第三系;目前开发的煤炭平均埋深在300—500m,地质构造大部分地区较为简单,开采条件好。煤质优良,大部分为低硫、低灰、高发热量。 二、煤炭开发的外部条件优越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无论是在一次能源的生产或消费结构中均占到75%,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在煤炭开发方面实行“强化东部,战略西移”的战略决策,从而确立了以山西为中心的全国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山西成为新时期以来向全国发达省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实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最便捷的煤炭产地,晋煤在市场的份额一度达到80%。山西年生产原煤达3.5亿t,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外调全国26个省、市、区,外调量达2.3亿t,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总量的80%,供应煤炭出口达1700万t,

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的70%,成为山西的主要创汇商品。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山西已形成了一大批从事煤炭科研、勘察设计、生产、管理营销队伍;拥有9条铁路出省干线,约220个发煤站,年发运能力在2.5亿以上,其中:晋北12个为大秦线配套的能力均在200万t及以上的大型煤炭集运站,集中储装运输能力4750万t,吸引范围达12个县(区);全省现有50多个煤焦公路出省口,年出省运力达3500万t;地理位置适中,距沿海省份平均400—600km;山西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力基地之一,发展煤炭工业有可靠的动力保障。 三、山西煤炭的开发现状 建国以来山西煤炭工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重点煤矿依靠国家投入,形成了10个大型或较大型的煤炭生产基地即八局二公司,地方煤矿一靠政策,二靠资源优势,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办矿的积极性,在经历了“六五”时期国家为解决能源危机而实行“有水快流”的方针从而获的了大发展,“七五”时期以安全为中心的全面整顿,“八五”时期重点改造以后,步入了“九五”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 目前山西煤炭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以煤炭开发为主,围绕煤炭及其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发展多种经营,兴办第三产业,煤炭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山西的龙头产业,山西经济的支柱行业。资产原值占到全省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的36.8%,增加值占全省工业部门创造增加值的37%,实现利税占到全省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37.4%,如果把与煤炭相关联的各项政策性专项基金收入一并计算,煤炭工业收入占到全省可用财力的50%以上,不仅支援了外省建设,而切带动了兴晋富民的步伐。 乡镇煤矿作为我省煤炭工业的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

关于彬长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汇报

关于彬长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汇报 彬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东南,属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塬梁沟壑区的一部份,海拔850—1200m,泾河穿越矿区中部,地势从黄土塬梁向中间泾河谷地倾斜,塬梁破碎,沟壑纵横。全县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辖8镇8乡247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盛产苹果、梨、大枣、核桃等名优水果和干杂果,是“省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基地”。主要支柱产业为果业和煤炭、化工,2006年全县GDP为18.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0元。 一、煤炭资源概况 彬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煤炭、土、油母页岩、石英砂等1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32.6亿吨,含煤地层为中、下侏罗系组,含煤系数17.4%,分上、中、下三个含煤段,共含煤4层。煤炭资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储量大。目前,已探明煤炭储量达32.6亿吨,远期储量40亿吨。二是煤质优。已探明的煤炭资源,是低灰(8.87-33.24%)、低硫(0.13-2.9%)、特低磷(0.002-0.129%)、中高发热量(6800---8200大卡/千克),与我省其它地区的煤质比较,更为突出的是煤田形成于侏罗纪,被称为“年轻的煤”,是良好的工业气化、液化、水煤浆和低温干馏用煤。三是储存条件好。煤田煤层储存稳定、构造简单,埋藏深度300~500

米,最深达700~800米,煤层平均厚度10.64米。开采技术条件属简单~中等。 二、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煤炭工业的开发与建设已具雏形,已形成1万吨/年的生产规模。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县煤炭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了具有转折性、标志性和历史性的大突破:一是全县煤炭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2007年煤炭产量预计达到1000万吨,同比增长33.3%;二是煤炭工业产值突破20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35 %。 回顾煤炭工业发展的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煤矿建设成效显著。彬县境现有煤矿为:大佛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MT/a,井田面积86.3平方公,储量1249.92MT,可开采储量765.68MT,服务年限92.5年,目前已形成3.0MT/a生产规模;下沟矿井2.10MT/a,井田面积11.0平方公里,储量176.54MT,可开采储量 76.49MT,目前已形成3.0MT/a生产规模;官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2 MT/a,井田面积30.9平方公里,储量173.72MT,可开采储量112.92MT, 服务年限76年,目前按0.45 MT/a建设;家河矿井0.45 MT/a,井田面积23.0平方公里,储量34.66MT,可开采储量24.26MT, 服务年限38年,目前按0.45 MT/a建设;水帘区其他乡镇矿井井田面

安徽省煤炭资源简介

安徽省煤炭资源简介 一、概况 安徽省位于我国东南部,地理位置是:东经115°~119°40′,北纬29°26′~34°40′。全省面积139000余平方公里。省内交通方便,铁路有津浦、陇海京九、符夹、淮南、濉阜、宁铜等线连接主要城镇与矿区;航运以长江、淮河为主干,其它涡河、颖河、巢湖等均可通轮;公路以市县为枢纽,构成全省公路网。全省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淮北煤田和淮南煤田,为华北型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其次为皖南煤田,分布在沿江江南一带,为华南型上二叠统龙潭组、下二叠统梁山组及下侏罗统昆山组的含煤地层。现有巢湖、安庆贵池、芜铜和宣泾五个矿区。全省含煤面积约为180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2.9%。截止1992年底,全省煤炭保有储量2735856.56万吨,其中生产井和在建井储量874662.89万吨,供进一步勘探的储量1158919.87万吨。预测储量6115551万吨,其中预测可靠3218962万吨,皖南下寒武统石煤,计划处至300米储量构80亿吨。 二、含煤地层及煤质特征 (一)含煤地层特征 (1)华北型含煤地层,自下而上有: 中石炭统本溪组:由风化赤铁矿、铁铝质粘土岩、薄层灰岩组成,局部夹薄煤。 上石炭统太原组:由灰岩8~14层,含煤1~11层及砂泥岩组成。 下二叠统山西组:岩性由泥岩、粉砂岩、砂岩与煤层组成,含水量煤1~3层,煤厚1.65~7.00米。

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岩性由泥岩、砂岩及煤层组成,含煤2~20层,煤厚5.50~18.73米。 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岩性由粉砂岩、泥岩、花斑状鲕状泥岩及沙岩组成,含煤1~19层,煤厚1.95~13.09米。 (2)华南型含煤地层,下下而上有: 下二叠统栖霞组:由灰岩、粉砂岩及炭质泥岩组成。底部梁山组(仅贵池矿区出露),厚度小于20米,岩性为灰黑色泥质页岩、炭质页岩、粉涛岩、顶部含泥质灰岩,夹透镜状、鸡窝状煤一层。煤层为局部可采,平均厚0.5米。 下二叠统孤峰组:由万南页岩、炭质页岩及沥青质灰岩组成,不含煤。 上二叠统龙潭组:岩性由页岩、砂质页岩、含菱铁及遂石结核的泥质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煤层组成。上部含煤3~7层,煤厚0~7.4米,可采1~2层,厚0.34~4.8米。 上二叠统大隆组:由硅质页岩、硅质岩、硅质粉砂岩、炭质面岩及灰岩组成,厚10~71米。 下侏罗统昆山组:由砂砾岩、砂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岩性、岩相及含煤性变化很大。含煤3~12层,可采或局部可采2~4层。本组地层仅在安庆、巢湖矿区发育。 中侏罗统自流井组:由粉砂岩、石黄钙砂岩及花斑状页岩组成,不含煤。 上侏罗统:为一套巨厚火山碎悄岩沉积,下部夹砾岩、粉砂岩、煤线及泥灰岩。 (二)煤质特征 本省煤类齐全,各矿区及不同时代煤的煤质特征,均具明显的差异性。煤

重庆各区县详解

重庆各区县详解,让你了解一个真正的省级城市重庆 鸭梨山大 云雾浓,山刚烈,水柔情——千里为重,广大为庆,兼收并蓄,是为重庆。 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 而直辖市重庆是指重庆全境,五大国家中心城市重庆是指重庆都市圈。 老重庆是指重庆直辖前的部分,称“九区十二县”,大致是现在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部分除涪陵区。 当今的重庆市,地方比较大,情况比较复杂。重庆是个典型的组团型城市和平原城市的布局有所区别,一小时经济圈和两翼的差别明显,主城区在一小时经济圈中又最富,主城区中各区间也有差异。下面就为大家细细讲来。 以下是根据【2012年重庆各区县人均GDP排名】来依次排序,人均GDP并不能代表综合实力,笔者只是以此排序而已。 邓公主政重庆时主持修建的重庆人民大礼堂镇楼! NO.25 垫江县 人均GDP:24084元 GDP总量:168.8亿元 户籍人口:94万人 常住人口:70.1万人 城镇常住人口:26.24 万人 城市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 城镇化率:37.66% 旅游资源:华夏牡丹花海、乐天花谷、油菜花大观园、楠竹山景区、迎凤湖度假村(湿地公园在建中)、东印茶山、湖岛之乡、明月山风景区、宝鼎山、迎凤湖 垫江,地处重庆中部,“上接巴渝之雄,下引蘷巫之胜”,距重庆主城区120公里。有千年古县、牡丹故里、巴国粮仓之誉。 垫江县在经济上属于重庆比较落后的地区,人均GDP不及全国人均GDP38354元的三分之二,也没有一个响当当的支柱产业支撑其经济。不过老百姓的生活不能用GDP来衡量,垫江是个非常宜居的地方,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好吃的、好玩的样样齐全,物价也低廉。垫江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2012年垫江GDP名义增速14.48%远高于全国水平。而今年港企在垫投资7亿元建钟表产业园,山城手表将重出江湖。 NO.22 綦江区 人均GDP:26645元 GDP总量:286.67亿元 户籍人口:122万人 常住人口:107.59万人 城镇常住人口:56.26万人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 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 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 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 5.6 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 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 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 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 亿吨标准煤(折合11 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 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我国的煤炭资源分 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 “西、多东少”的特点。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10 亿吨左右,前 4 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 4 亿吨, 5 位公司占71%;前印度年产煤 4.5 亿吨, 1 家公司占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 1 )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 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 市场需求刺激下,一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 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薛庆远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徐州 221008) 摘要 依据全国第三轮煤炭资源远景调查及统计预测成果,从整体上对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状况、勘查研究程度、生产开发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并就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制定能源政策、布局煤田勘探、煤炭工业建设和煤炭生产、保护矿区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持续协调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煤炭资源 资源开发 资源利用 资源保护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P618.11 作者简介 薛庆远 男 33岁 硕士 讲师 煤田地质 1 我国煤炭资源的统计预测和远景评价 资源统计预测和远景评价的结果是制定国家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必备基础,是合理布局煤炭基地建设和能源工业生产、超前部署煤田地质基础研究、合理安排煤田勘查规划的必要前提。 按照我国矿产资源分类规范和系统分级的原则,结合地质研究结果的可靠程度及物探、钻探的实际控制程度,可将我国煤炭预测资源量划分为:预测可靠级(E 级)、预测可能级(F 级)、预测推断级(G 级)三级[1] 。 根据地矿部系统组织的全国第三轮煤炭资源远景调查公布的统计结果(1994年发表,资料截至 1990年底)[2]:我国境内埋深在2000m 以浅的煤炭资源预测总量为53287亿t,位居世界第二。如按地质研究的可靠程度E 、F 、G 三级分别为17633亿t 、22624亿t 、13029亿t ,分别占33.1%、42.5%和24.4%。如按不同成煤时代统计:华南早石炭世为154亿t,占0.3%;华北石炭二叠纪14940亿t,占28%;华南(含上扬子)地区晚二叠世2578亿t ,占4.8%;晚三叠世95.4亿t ,占0.2%,北方早中侏罗世33598亿t,占63%;华北及东北早白垩世1593亿t,占3%;第三纪为329亿t,占0.6%。如按煤种统计:褐煤1430.5亿t ,占2.7%;低变质烟煤28835亿t,占54.1%;烟煤14308亿t,占26.8%(其中焦煤2330亿t,占4.4%);贫煤2271亿t,占 ANALYSES OF COAL PETROLOGY AND QUALITY DATA SUPPORTED BY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Dai Shifeng Ren Dey i Tang Yuegang Hou Huimin Ai T inanjie (Beijing Graduate Schoo l ,China U niversity of M ining and T echno logy )zhang Jianhua liu Xuqiang (Wuda Coal Bureau o f Inner M ongolia) Abstract T aking the W uda Co al M ining Dist rict as an ex ample,the po ssibility ,fundamental pr inciple,method,advantag e and pr ospect of G eog raphical Infor mation System in co al petr o lo gy and qua lit y data analyses ar e intr oduced.In the analytical pro cess,var io us ty pes o f geo lo gical data ar e linked in a scient ific and systematic manner using the softw ar e o r G IS sy stem and "dBA SE Ⅳ",ther eby pro viding a simple and co nvenient w ay o f utilizing t his infor matio n . Keywords g eog ra phical infor mation systems;database;co al petr og ra phy ;nature o f coal ? 23?第24卷第6期煤田地质与勘探

中国煤炭资源概况调研报告

中国煤炭资源概况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了解神州煤炭资源地理分布、种类、利用的状态,了解神州煤炭行业的近况,同时了解怎样写调研陈诉。 二、调研方案 由于现真实情况况的限制,此次调研陈诉的完成只路程经过过程了上网和在藏书楼查阅资料的体式格局。 三、调研实践 4、数值分析 神州煤炭资源地理分布 神州煤炭资源首要集中在山西省、陕北—内蒙古西部地区、新疆北部和川、黔、滇接壤地区。这四个地区的煤炭资源分别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占9.6%、38%、31.4%和5.3%,共计约占85.3%。而沿海工、农业发达的13个省(自治区)总共只有1686亿t,仅占总资源的3.4%;剩下省(自治区)市约占11.6%。不平衡性又表现在煤炭资源绝大部分数分布于天然前提差,交通未便的地区,且阔别经济发达区。这就注定了从产地到销地煤炭必须经过远程输送。可以认为,在大兴安岭—太行山脉—雪峰山一线以东,煤炭资源的潜力已基本挖尽,此后的储存有的数量和产量都难以增加。 保存储存利用情况 煤炭资源持有储存有的数量按利用情况分类表

持有储存有的数量分类储存有的数量(亿吨)所占比例(%) 持有(表内)储存有的数量8737.18 100 (一)已利用储存有的数量1762.11 20 1.出产在建矿井储存有的数量1687.21 19.3 2.停采停建闭坑储存有的数量74.9 0.7 (二)尚未利用储存有的数量6975.07 80 1.规划近期利用储存有的数量461.66 5.3 2.保举近期利用储存有的数量631.44 7.2 3.可供边探边采储存有的数量68.32 <1 4.可进一步事情储存有的数量5202.79 60 5. 近期难以利用,近期不宜进一步事情储存有的数量588.65 6.7 神州煤炭资源概况 神州是世界熬头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神州煤炭探明可采储存有的数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 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重庆市渝北区煤矿整合工作实施方案

重庆市渝北区煤矿整合工作实施方案 重庆市渝北区煤矿整合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82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关于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08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07〕7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十一部门《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若干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48号)精神,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小型煤矿企业资产整合的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6〕116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矿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办发〔2007〕112号)的要求,结合渝北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煤炭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整顿关闭和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方式,对煤矿企业依法开采的煤炭资源及其他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重组,解决小型煤矿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管理和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煤矿开发合理布局,提高我区煤矿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煤炭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保障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全面统筹,安全发展。煤矿整合应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和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水平相结合。 (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煤矿整合应结合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合理制定整合规划,有计划地分步实施。(三)以大并小,优化组合。煤矿整合应坚持以大并小、以强并弱、以优并差和规模开发的原则,促进煤炭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实现规模化开发,提高产业集中度。 (四)明确标准,扎实推进。整合矿井必须经现场核实和方案论证,达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有保障的要求,整合后的一个矿区(开采单元)原则上只设置一个采矿权。 (五)公开公正,接受监督。整合工作应兼顾各方利益,依法保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积极稳妥推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公开整合过程,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三、组织领导 为了开展好我区煤矿整合工作,成立重庆市渝北区煤矿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巴川江任组长,区政府办、区中小企业局、区国土分局的相关领导为副组长,区政府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和产煤镇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区整合办),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分析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亿吨标准煤(折合11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 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 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10亿吨左右,前4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4亿吨,前5位公司占71%;印度年产煤4.5亿吨,1家公司占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 (1)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市场需求刺激下,一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 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3).环境污染破坏严重。国经济增长需要消耗煤炭,发展煤炭生产。近年来,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维持在12-13亿以上,其中80%是原煤直接燃烧,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

国土部发布《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全文

国土部发布《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 行)》全文 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 2012-9-27 10:25:04 我要投稿 所属频道: 火力发电关键词: 国土资源部煤炭煤炭企业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国土资源部关于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三率”指标要求(试行)的公告 为强化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促进矿山企业节约与综合利用煤炭资源,依据《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现予以公告。 附件: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2012年9月20日 附件 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是指煤矿采区回采率、原煤入选率、煤矸石与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等三项指标,是评价煤炭企业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效果的主要指标。经研究,确定其指标要求如下: 一、“三率”指标要求 (一)煤矿采区回采率。 1.井工煤矿。 薄煤层(<1.3米)不低于85%;中厚煤层(1.3~3.5米)不低于80%;厚煤层(>3.5米)不低于75%; 对于采用水力采煤技术的井工煤矿,薄煤层、中厚煤层和厚煤层的采区回采率分别不低于80%、75%和70%。

2.露天煤矿。 薄煤层(<3.5米)不低于85%;中厚煤层(3.5~10.0米)不低于90%;厚煤层(>10.0米)不低于95%。 (二)原煤入选率。 煤炭矿山企业的原煤入选率原则上应达到75%以上。 (三)煤矸石与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国家鼓励煤炭矿山企业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煤矸石以及与煤共伴生矿产资源。开采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也要对煤层气、黄铁矿、镁、铟、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出指标要求。其中 煤矸石和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均应达到75%以上。 二、监督管理 (一)本指标要求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煤炭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依据。 (二)本指标要求是编制和审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设计的依据,新建或改扩建的煤炭矿山企业的“三率”指标应达到本指标要求。 (三)生产矿山要在本指标要求发布之日后两年内达到本指标要求规定的要求。达不到本指标要求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组织督促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标的矿山企业,不予通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受地区煤层、技术等客观条件限制达不到本指标要求的,矿山企业应说明原因,并提交具备设计资质的单位出具的论证报告,提出改进措施。原采矿权登记管理机关要对矿山企业提交的论证报告予以审定。 (四)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对辖区煤炭矿山企业执行本指标要求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不定期开展抽查和检查,定期公告符合本指标要求的煤炭矿山企业名单,实行社会监督,动态管理。 三、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 (一)煤矿采区回采率。 1.定义。 煤矿采区回采率:是指采区实际采出煤量与采区动用资源储量的百分比。

浙江省煤炭资源简介

浙江省煤炭资源简介 2008-4-14 17:59:38 一、概况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海沿海,南与福建省相邻,北与江苏省接壤,东频大海,西与赣、皖毗连,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本省属海洋性季风气候,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水、陆交通均极为便利。 二、含煤地层 (一)上震量系西峰寺组:岩性为白云质灰岩、杰质白云岩及白云岩,局部夹硅质岩、含磷硅质岩和含钾粉砂岩。在临安县太山和常山县东鲁、芳村含石煤一层,厚2~3米。石煤灰分75~90%,全硫1~2%,发热量800~1200卡/克。 (二)下寒武统荷塘组:主要为硅质岩、硅质泥岩、含炭硅质泥岩和石煤,夹有含磷硅质岩、磷块岩和透镜状灰岩。含石煤2~3层,总厚15~40米,局部可达50~60米。在江山~绍兴一带仅含1~2层,厚3~10米。石煤灰分75~88%,挥发份3~7%,全硫2~4%,发热量1000~1300卡/克(块状)和1500~2000卡/克(粉状、片状)。个别地方在石煤下部有一层厚0.5~1米的腐泥焦,发热量高达3000~4000卡/克。石煤中普遍含有五氧化二钒,含量为0.3~0.5%;部分地区尚有钼、镓,均有综合利用价值。 (三)下石炭统叶家塘组(高丽山组):浙西为海侵式沉积建造,叫叶家塘组,岩性为砂砾岩、砂岩、粉砂岩、炭质泥岩和煤层。含局部可采煤一层,厚0.45~1.46米。煤种为贫煤~无烟煤。其灰分28~60%,挥发份7~10%,全硫2%,发热量3000~4503卡/克。浙北为陆相含煤建造,名高丽山组。岩性为砾岩、含砾砂岩、砂岩、泥岩、炭质泥岩;薄煤和黄铁矿层。含1~2层炭质泥岩夹煤,煤层不稳定,仅局部可采,进取0.4~0.8米。属贫煤,其灰分为47~57%,挥发份2.4~10.6%,全硫9~12%,发热量3700~5100卡/克。 (四)上二叠统龙潭组:岩性为砂岩、砂质泥岩、粉吵岩、泥岩、砂质灰岩和煤层。在浙北含煤地层分四段,其中二、四段含煤,第四段在长兴东部和吴兴含3~5层不稳定煤(D5、D 4、D 3、D 2和D 1),其中D3煤可洒厚0.29~1.74米,其余小于0.4米;下部第二段含B、C煤组,以C煤组C2煤为主采层,厚1~2米;C1和C3煤大多为不可采之薄煤层;B灯组含2~5层薄煤层,局部可采,厚1~1.5米,但延伸百余米即尖灭。C2煤属气肥煤,部分地区为贫~无烟煤,其灰份为11~15%,挥发份34~46%(部分为5~6%),全硫4~5%,发热量5100~6200卡/克。在浙西本组含煤5~8层,均为薄煤层,仅为薄煤层,仅江山等地见可采层,厚1~2米,呈煤包状,数十米之内即行尖灭。属瘦~贫煤,灰分20~36%,挥发分8~16%,全硫0.6~1.3%,发热量5300~6250卡/克。 (五)上三叠统乌灶组:岩性为砂砾岩、中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含不稳定煤一层,厚0.3~0.5米。在下呈矿呈煤包,厚1~2米,最厚达25米,但延伸50左右即变薄。煤种为无烟煤,煤质:灰分4.57~32%,挥分4.59%,含硫0.17~2.84%,发热量3500~8200卡/克。 (六)下侏罗统马涧组:岩性为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炭质泥岩夹煤。含四层炭质泥岩夹煤,其中第二层厚0.23~1.22米,煤厚仅0.2~0.5米,局部达0.82米,极不稳定。煤种为肥焦煤。煤质灰分10~19%,挥发分14~25%,全硫0.4~0.5%,发热量5069~6226卡/克 (七)中侏罗统毛弄组:主要为含砾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炭质泥岩夹煤。含煤4~7层,其中仅B、D煤局部可采,了煤厚0.35~0.80米,D煤厚0.3~0.5米。煤种为无烟煤。其灰分为30.45%,挥发分7.47%,全硫0.71%,发热量5064卡/克。 (八)第三系嵊县组:为玄武岩喷发间歇期沉积,由砂岩、粉砂岩、粘土及褐煤组成。含不稳定褐煤一层,厚1~2米。煤质灰分60%,挥发份20%,发热量2634卡/克。 (九)康山型炭沥青煤:赋存于志留系地层断裂带中,煤层受断裂控制厚度差异大,最厚达4~20米,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关于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关于煤层气(煤矿瓦 斯)开发利用实施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渝办发[2006]228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09.22 【实施日期】2006.09.22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涉企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关于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实施意见的 通知 (渝办发〔2006〕228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关于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六年九月二十二日

关于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 (市发展改革委)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6〕4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煤层气综合治理与利用的总体思路 加快煤层气抽采利用是贯彻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先抽后采、治理与利用并举的方针,采取各种鼓励和扶持措施,防范煤矿瓦斯事故,充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和我市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二、煤层气治理与利用现状 我市煤炭资源分布广泛,赋存条件差,煤层薄,倾角大,井型小,产量低,煤种齐全,开采技术条件复杂,水、火、瓦斯、底鼓、顶底板垮塌等矿井自然灾害严重。据统计,我市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为29.79亿吨,其中南桐、松藻、天府、永荣、中梁山五大矿区煤炭保有储量18.55亿吨。重庆地区煤炭资源的成煤时代主要为上二叠统龙潭组,瓦斯资源蕴藏量较丰富,以多生高储为主的生、储类型,具有良好的保存条件。根据我市各矿区煤层的瓦斯含量分析和计算,我市各矿区瓦斯资源总量为703.07亿m3,其中,重庆煤炭集团所属5个国有重点煤矿煤层气资源总量为588.16亿m3(中梁山矿区26.04亿m3、松藻矿区383.23亿m3、南桐矿区57.29亿m3、天府矿区90.44亿m3、永荣矿区31.16亿m3),其他区县(自治县、市)地方煤矿瓦斯资源总量预测为114.91亿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