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分析

——以常州市为例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的相关概念及相关研究成果,介绍了目前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指出城市道路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道路容量严重不足、汽车增长速度过快、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等,然后以常州市为例,具体分析了常州市道路交通现状以及道路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常州市车辆数据进行了序列图分析,最后根据常州市的具体情况,给出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挤问题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拥挤,交通布局,畅通工程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urban road traffic congestion and related concepts of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urban road traffic, pointing out that urban road traffic are the main problems facing a serious shortage of road capacity, vehicle growth rates, inadequate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 low levels of traffic management technology, urban road transport development in the absence of an overall transport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n as an example to Changzhou City, Changzhou City,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road traffic and road causes traffic problems, the use of statistical software SPSS for Changzhou City vehicles Analysis of data sequence, the last of Changzhou C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urban road traffic is given the specific methods and strategies.

Keywords: urban traffic, traffic congestion, traffic distribution, expedite project

一、城市交通及相关概念

(一)城市交通及城市交通系统

1、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是指城区范围内的交通,是城市各种用地之间的人和物的流动。城市交通是一个独具特色、有多种类型交通组合而成的交通系统。这些流动都是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出发点,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终点,经过一定的城市用地而进行的。

2、城市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现代城市交通系统已经发育为一种立体化、综合化的系统。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包括城市道路、桥梁、轨道系统等;第二,城市客货运输系统,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出租汽车、地铁、轻轨、轮渡等公共客运系统,人力三轮车、自行车、摩托车、私人汽车等个体客运系统,以及城市内部的货运系统;第三,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包括交通标志、信号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传输、控制等交通管制系统。

城市交通是一个集经济性与社会公益性于一体的领域,包括管理体制、城市规划布局、投融资体制、交通方式选择、公共交通运营组织、交通需求管理、交通流量控制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到管理、法规、规划、工程、财政、教育、环境、能源、信息以及人文等社会经济诸多学科领域。这些方面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城市交通大系统。

(二)交通拥挤与交通堵塞

“交通拥挤”与“交通堵塞”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交通拥堵则是交通拥挤和交通堵塞的叠加。首先,交通拥挤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在一定的道路空间内积聚了过量的车流的现象。拥挤,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车流量增加甚至流量过大,但是车流还处于运动之中。其次,交通堵塞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在一定的道路空间内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车流停滞的现象。最后,交通拥堵,对于出行者来说,主要是对时问和车速的感觉,即车辆在道路或交叉口上排队或者缓慢移动。我国公安部对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分别给

出了定义:车辆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处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250m,或车辆在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3次绿灯显示未通过路口的状态定义为拥堵路口;拥堵路段则定义为车辆在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1km的状态。广义的说,拥堵是由人们居住与购物、工作、学习、娱乐等地点的分离引起的,是交通供给与出行需求之问不平衡的产物。其特性、发生地点和严重程度是由人们工作、购物和居住地点的变换以及他们在这些地点之问如何出行来决定。通常这些问题同时发生时会产生或加重拥堵。产生的交通拥堵可能是周期性或非周期性拥堵。周期性的拥堵一般在同一地点和同一时间重复出现的拥堵。非周期性拥堵是由某种偶然事件造成的,比如交通事故或关闭一条道路所引起的交通拥堵。

二、城市交通及相关研究成果回顾

随着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交通流的增加,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普遍成为焦点问题。路网不畅、设施不足、交通拥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行车难、停车难、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日益突显,对城市交通管理造成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很多专家学者对于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都做了研究。

邰中[1],对交通拥堵的界定做了详细的介绍,他指出:交通拥堵是指交通需求(一定时间内想通过某条道路的车辆数)超过某条道路的交通容量(一定时间内该道路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时,超过部分交通滞留在道路上的交通现象。他还指出,交通拥堵产生的根本原因其实是:道路交通设施所能提供的交通容量不能满足当前交通需求量而又得不到及时疏通的结果。在很多情况下,交通拥堵的出现只是出行需求对于交通资源的一种不充分或是不恰当利用所造成的,还有道路结构的不合理性,而并不是道路面积的严重缺乏。以往的交通拥挤主要以V/C比、时速、密度或车队滞留长度等量来界定,尽管这些量在某种程度上对交通拥堵现状进行了一定的描述,但是并没有反映出拥挤的本质——究竟是道路交通资源的严重浪费,还是交通秩序的失衡等。因此,对于拥堵的界定,邰中还提出了新的具体的衡量标准:

表1:道路拥挤程度衡量标准

淦学甄[2]等人根据交通拥挤的界定,给出了拥挤的具体属性。包括拥挤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类别及疏散时间。第一,拥挤发生的时间是指拥挤产生的时间不同,对道路的影响也不相同。发生在出行高峰期的拥挤,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大。而发生在非高峰时段的拥挤影响则相对小得多。可以根据时间段划分为高峰时间拥挤和非高峰时间拥挤。第二,拥挤发生的地点是指城市道路功能不同,对不同道路发生的拥挤,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地点分类为:干道拥挤、一般道路拥挤、重要交叉口拥挤、次要交叉口拥挤等等。第三,拥挤发生的原因是指交通拥挤可能由两种原因造成:一是由于流量的突然增大,超过了正常的道路容量。这种拥挤一般发生比较有规律;也可能因为特殊事件引起道路容量的减少或堵塞,或是吸引过多的交通量而引起的拥挤。这种拥挤没有规律,且可能持续时间较长。第四,拥挤发生的类别是指由于拥挤发生的先后顺序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原始拥挤和后续拥挤两类。第五,拥挤的疏散时间是指从拥挤发生到道路恢复正常交通秩序的时间的长短对于道路交通造成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可以用滞留时间或者排队长度来描述。如分为一般拥挤、非常拥挤、严重拥挤、死锁等。由于拥挤疏散时间受到时间、地点及原因等属性的影响,因此,该属性与其它属性密切相关。

对于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邵祖峰[3]提出了治理交通堵塞的理论基础。他指出,城市道路交通堵塞治理理论主要有四大原理:交通总量削减原理、交通量均分原理、交通连续原理和交通分离原理。第一,交通总量削减原理是指,一是要尽量减少交通产生源;二是在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路面上的交通工具;三是要尽量减少交通工具在路面上的停留时间。第二,所谓交通量均分是使交通流“均衡”、“分流”或“疏导”,设法使交通量的不均匀分布变为“均匀”分布。可采用社会工程、道路工程、交通工程和科学交通管理的办法。交通量均分的方法大致可分为时间性交通量均分和空间性交通量均分两类。第三,交通连续原理是指在交通的全过程中,空间、时间、运营管理和交通参与者本身精神上的连续。因此,必须做到交通工具的连续、交通组织的连续、交通设施的连续和交通运营的连续。第四,交通分离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所有交通物体应各行其道;二是指同一条车道或同一条交通路段(天桥、人行横道、便道等)的交通参与者必须保持差不多甚至是均衡的速度。可以采用工程的办法,也可以采用科学交通管理的办法。

李康[4]提出了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的一些具体作法:第一,对汽车拥有量进行直接调控;第二,严格控制公务车的拥有和使用;第三,控制城市中心区的汽车交通量,具体通过实施在中心区征收高额停车费、征收核心区道路交通拥挤费等收费措施;第四,调控交通发生源和吸引点的空间分布,其中包括:建立多中心,打破单中心格局;就业岗位向城市外围疏解,在地铁、城铁枢纽站附近建设规模较大的综合性生活居住区;在原有中心区严格限制生成和吸引大量交通流的商业建筑扩大规模等;第五,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三、当前大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才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道路面积由5.8平方米上升到8.6平方米。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但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调查了解到,目前全国37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

有31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道路建设不断上升交通拥挤却还如此严重,其直接原因是道路面积严重不足。首先,我国目前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尚不及发达国家的1/3。其次,我国大城市市区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再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此外,我国城市中占用道路和人行道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城市新增的道路面积,往往很快就被各种摊商、集贸市场和停车场相继侵占,使本来就严重短缺的道路面积更加紧张。道路面积不足

的原因又在于道路建设的滞后。这种滞后不仅使城市现有的道路功能变得混乱而低效,而且造成的时间浪费和行车成本损失是巨大的。有人测算,其直接经济损失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有的大城市可能达到所在城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资料来源于《上海市城市道路交通现代化研究报告》)。

(二)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客车、私人轿车以至于货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广州市近10多年来机动车每年增长速度为17%,其中轿车19%,摩托车35%。汕头市近三年增长速度为30%,仅1993年一年,比上年增长39.2%,摩托车增长90%。截止到2006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690.4万辆,其中城市地区约占其一半,而且大城市增长势头还在上升,私家汽车的增幅更在30%以上。

根据我国轿车增长分析,每当轿车拥有量年增长率超过20%时,必将引起当年以及随后几年城市交通恶化。8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次超过20%的是1985(33.3%)、1986(42.3%)、1987(27.0%)连续三年,第二次是1992(31.9%)、1993(55.6%)连续两年。这两次轿车增长也正是大城市交通最紧张的两个时段,远远超过正常年度道路建设的供给可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又面临新一轮的汽车高速增长期,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阻碍着汽车化在城市的实现。

(三)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1978~1995年的17年间,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2.5倍和2.8倍,公交车辆达到0.62辆/千人,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由每小时12~14公里下降到5~10公里,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90年代初,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多数大城市从原来30%下降到10%以下。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票价政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公交企业主要依靠政府补贴,运营效率不和经济挂钩,服务质量下降与企业生存无关,因而普遍处于亏损状态,1994年亏损面达70%,亏损补贴35.5亿人民币,仅北京、上海两市就达16亿人民币。公共汽车在整个城市交通客运量中的比重越来越缩小。

其实,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鲜明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但是,近年来许多大城市又过度依赖于未来的地铁和轻轨交通,低估了公共汽车交通的作用,使公共交通进一步陷于困境。确定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交通结构至关重要,而公共汽、电车交通应是维持大城市客运交通的关键,至少到21世纪初叶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交通工具。

(四)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普遍较少。就北京与东京比较,两市都有一个交通管制中心,但北京交通控制中心控制的交叉口数只有东京的5%,人行天桥是东京的4.8%,地下人行道只是东京的5%,每公里交通标志只有东京的35%。北京在全国城市中交通管理设施应该算是相当好的,但由于设施明显不足,管理疏漏不少,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从停车场看,大城市中特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城市有。

(五)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

有一些大城市热衷于建设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出现了许多立交桥、高架路和城市环路,以为只有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交通问题,实际上这种办法只能缓和暂时矛盾,拥挤问题不但没有解决,甚至诱发聚集更多的交通量,引起结构性的“负效应”。城市交通是一个动态的整体,仅靠几项大工程不可能解决交通问题。

以上五个问题,反映了我国当前大城市交通的基本特点,概括起来是车多路少,现状道路已无多大潜力;车速下降,交通阻塞的趋势在逐渐恶化;公共交通发展步履艰难,汽车和摩托车增长势头强盛,给城市交通带来新的更高的质量要求。这些交通问题,又集中表现在大城市过度密集的市中心地区,而其深层原因,则是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尚不明确,其相应的政策措施也不得力。

四、常州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一)城市交通总体运行状况

1、总体状况

随着“一体两翼”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常州城市发展由东西向转变为南北向,城市道路网络也相应呈现南北延伸态势。城市内部交通流特征随之变化,现状南北交通流量比例已占到城市交通65%以上。由于受到东西向重要交通走廊(铁路、运河、国道)的影响,南北向交通异常拥堵。但是常州城市的单中心格局仍未改变,核心区的道路交通基本饱和,对外放射道路长时间保持高负荷运转,高峰小时机动车交通流量均大于4000pcu/h。调查了解到,居民的出行时间分布主要集中于早晚两个高峰,早高峰小时系数达0.194,晚高峰为0.156,峰值交通量远大于平峰交通量,交通的潮汐流特征明显,增加了城市交通组织与管理的难度。

2、路网服务水平

大城市公共交通政策分析(1)

【论文关键词」交通政策机动化研究 〔论文摘要」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小汽车交通(个体交通)不能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交通结构的合理化,并为私人小汽车的合理使用提供必要的城市空间。对中国的大城市来说,要突出强调的是面向公共交通的土地布局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路网布局框架和等级结构,道路功能定位必须与沿线土地使用性质相协调团对汽车交通发展的基本认识 1.1正确理解汽车交通 汽车自诞生以来对人类发展,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城市布局、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汽车交通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具有许多优点相对于人力交通方式,它快速、舒适、机动化、大运量;相对于火车、轮船、飞机,它自由、灵活、经济。就小汽车而言,它在现有的各种交通方式中最能体现人性的发展需要。随着人类对自身潜能开发能力的加强,自身价值的提高,时间对人越来越重要,自由、自主对人越来越重要,私密对人越来越重要,远距离的休闲、观光、旅游对人越来越有吸引力。小汽车快捷、舒适、私密等优势都远胜过其他交通工具。我们没有理由在不损害社会整体利益和他人利益、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不让人们拥有和使用自己的小汽车。汽车的发明和发展尽管从现在看给人类社会、尤其是大城市带来了很大麻烦甚至威胁,但它更多的是作为现代工业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促进了人类的发展;更多的是作为人的代步工具,扩大了人的活动范围,开发了人的潜力,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另一方面,私人小汽车是城市中单位乘客运行成本最高的客运交通工具,这种高成本不仅体现在使用者的成本高,还体现在其社会成本和边际成本也最高,社会资源的消耗大(能源、土地、环境等)。随着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供需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堵塞加剧。尤其是中国许多高密度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如果不对城市私人机动车交通出行进行有效的管理,将会造成城市交通系统的瘫痪,严重影响城市经济运行和人们日常活动。国外发展的经验也表明,小汽车交通(个体交通)不能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 1.2正确理解+:气车化,,和‘机动化,, 汽车的增长和发展,特别是小汽车的增长和发展过程,通常被理解为“机动化”。实际上,“汽车化”不能等同于“机动化”。所谓机动化,确切地说就是用机动的方式替代人力、畜力方式完成人和物移动的过程。将小汽车的私有化、汽车拥有和使用的普及化理解为机动化,这是一种误解,至少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机动化在不同国家、地区、城市,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这种不同主要在于占主流的机动化交通方式的不同。摩托车化、小汽车化、公共汽车化、轨道化等都是机动化的表现形式。以摩托车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曼谷、台北、广州是典型;以小汽车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以美国城市居多;以公共汽车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有香港、新加坡、巴西的库里蒂巴等,这些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方式占65%左右;以轻轨或地铁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以伦敦、巴黎、东京等为典型,这些城市以高度发达的经济作支撑,城市高度密集,都具有高度发达的地铁、轻轨网络。摩托车化即摩托车的高速发展和广泛使用。这尽管不是机动化的普遍形式,但也是我国大城市应该尽量避免的。日本的摩托车化是发生在机动化到来的初期—20世纪40年代,持续时间很短(不到10年),但对当时日本城市的冲击却是很大的、使其遭受了一段时间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恶化:交通拥挤、秩序混乱、事故高发、污染严重。随后,城市很快转向大量发展私人小汽车,加强了交通管理,同时不断修建地铁、轻轨等大运量公共交通设施,交通状况逐渐好转。20世纪70年代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先后起飞,开始了机动化进程。台北、曼谷的摩托车保有量急剧增长,摩托车的使用也不受任何限制,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迅速普及。台北的城市交通状况随之急剧恶化,陷入拥挤混乱和空气严重污染的“泥潭”,台北人称之为“黑暗交通”时代。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台北开始从噩梦中觉醒,开始着手整

2016-2017年城市交通拥堵分析报告

此文为WOR的版本,下载后可修改

观点速递 交通拥堵现状 一线城市中上海交通最堵,而深圳地区车主通勤速度最快,平均月车速达到28km/h。面对交通拥堵,驾驶经验丰富的“大叔们”相对通勤速度较快,平均车速达到28.7km/h 。交通拥堵主要原因及治理建议对交通拥堵现状从政策、社会等四个角度出发分析得出交通拥堵原因主要有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不协调、车路矛盾、静态交通容量不足。 面对交通拥堵,现行外国政府的解决方案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美国纽约等城市通过交通信息系统解决拥堵问题,另一方面,法国巴黎和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等城市通过加大公共交通措施投入,鼓励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未来趋势 通过现代化的智能信息技术,构建人与车、车与车、车与路智能网络,不断采集实时交通路况、传输和处理这些数据,并及时将信息传递给交通参与者,实现车辆有效分布到合适道路网络上,进而提高道路与车辆运营效率。

城市拥堵严重影响各城市通勤车速 一线城市中,上海地区交通拥堵情况最为严重,其次是北京和广州。相对而言,深圳地区在一线城市中拥堵情况较为缓和。 从日均驾驶时间上看,广州驾车时间为86分钟,在一线城市中驾车时间最长。此外上海地区车主平均月车速只23km/h,而深圳地区车主速度最快,平均月车速达到28km/h。 一线城市曰均驾腔时同 78 一线城市交通拥堵指数 不同施区车主月均速度分布 ■ <20kmi'h ■20-6s0krn/h ■ >60fcmiTi

不同年龄车圭平均通勤速屢 25.2 2B.7 面对交通拥堵,驾驶经验丰富的“大叔们”应对自如,相对通勤 速度较快 男性车主的通勤速度要远远快于女性车主,男性在面对交通拥堵上处理得更灵活,驾驶更娴熟。从年龄上看,随着年龄增加,驾驶也越发熟练、通勤速度越快。此外面对交通拥堵,驾驶经验丰富的“大叔们”应对自如,相对通勤速度较快,平均车速达到28.7km/h。 不同性别车主平均通勘速廈 立男

关于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探究

城市交通拥阻的分析与治理 摘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困扰世界各大城市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快速、准确地发现路网中发生的交通拥堵,并估计出拥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扩散范围和持续时间,对于制定合理有效的交通拥挤疏导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调查洛阳市中州中路与定鼎路交叉口车流量与红绿灯的设置等情况,发现此路口南北方向的车辆主要是由关林与洛阳站方向的往返车辆,东西方向的车辆主要是由中央百货大楼与老城方向的往返车辆,且南北方向的车流量大于东西方向的车流量。 模型一,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造成此路口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是黄灯时间较短,黄灯时间只有3秒,这样会造成有些车辆因来不及停车而越过十字路口的停车线, 又由于红灯亮了而过不了路口, 故而造成交通混乱。针对此问题,我们在力学与动力学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调整黄灯时间的模型,利用微分方程列出黄灯时间的求解公式,并计算出黄灯闪亮的最佳时间为7秒。 模型二,道路的增长速度跟不上车辆增长速度,这就导致了车辆静止平均密度逐年增大,结果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路架桥,但换来的不是交通顺畅,而是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挤。针对此现象,我们以交通工具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并结合LINGO软件,得出人们出行选用自行车和大型机动车有利于缓解当前交通拥堵现象。 模型三,为了使交通部门有充分的时间来预防交通拥堵,应该在交通流高峰到来之前做出预测, 进而采取及时的措施并通过交通控制系统削减交通流高峰、避免拥堵的发生,我们采用径向基函数预测功能的神经网络[5],对十字路口的车流量进行实时预测,应用MATLAB软件编程[4]预测出交通高峰期可能通过每个路口的车流量,从而可以给交通部门提供数据,让他们有更充分的时间预防交通拥堵的发生。 关键词:微分方程;线性规划;神经网络; LINGO; MATLAB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6-10-27T17:15:27.4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2期作者:杨君位[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在逐步提升,与此同时,人们的出行量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给城市道路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道路交通设施是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城市道路交通设施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12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在逐步提升,与此同时,人们的出行量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给城市道路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道路交通设施是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城市道路交通设施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交通安全;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机动车数量也随之迅速增加,使人们出行更加快捷、方便、舒适,同时也对城市路网建设和交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的建设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大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二是提高城市道路运行效率。道路交通设施是保障道路交通高效运行的基础,提高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水平,规范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习惯,是当前城市道路建设管理的当务之急。 1、道路交通设施及其功能分析 交通设施建设是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部分,其具有确保交通通畅、维护良好交通秩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的作用,对城市道路交通健康、有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功能,可以将道路交通设施分为两类:一是道路交通管理设施,主要有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监控系统及交通标志标线等;二是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主要有护栏、隔离栏等。 道路交通设施是交通部门维护交通秩序,保证道路通畅的重要工具。一方面,各种道路交通设施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依靠自身功能,从根本上保证人们出行的安全。确保道路交通设施的安全性及科学性,能有效将交通参与者的相互干扰降到最低,维护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保证道路畅通。 2.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近年来机动车辆在我国一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私家车数量迅速增加,使得城市道路交通问题越来越严重,现有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也存在以下若干问题,使其不能有效发挥应有作用,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2.1 道路交通设施施工质量差 道路交通设施施工质量的好坏主要受现场施工质量及施工监管到位与否的影响。道路交通设施施工单位的管理不到位,不能在现场施工中做好管理工作和监督工作,未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施工,交通设施使用过程中发现有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道路交通设施施工质量差,监管不到位,道路破坏程度高,对车行道与机动车道没有做出明确的划分,道路标线设置不明显或者标线磨损后不及时修补,甚至有些交叉路口没有设置交通标志,是造成道路拥堵,甚至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2.2 交通设施设置不规范 根据我国《道路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在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中,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必须做到科学、合理,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必须做到明确的划分,确保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中,部分城市道路的信号灯、标志标线等基础设施设置都不规范,例如在标牌上的指路标示与在道路及路面标线不匹配,车辆不能提前变道,车辆在即将进入交叉口时才进行变道,加剧交叉口的拥堵,严重的还会发生车辆檫挂、追尾,造成交通事故。这种不科学的设置交通设施不仅没有起到良好的指示作用,反而会误导驾驶人员,在交通高峰期的时候,可能会酿成悲剧。 2.3 道路交通设施与城市规划设计不协调 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保障道路交通设施设置与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及两者的相互匹配和协调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保障道路交通设施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性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从各地发生的城市交通事故现场报道中不难发现,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与城市规划设计不协调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城市规划中,没有系统的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设施,以至于城市交通组织混乱。例如在威海市发生的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一辆出租车与一辆私家车在交叉路口相撞,该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道路交通设施与城市规划设计不协调。 3. 改善城市交通设施的措施 3.1 加强管理与维护工作 我国现阶段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缺乏管理和维护工作,使得道路交通设施辨识度不高,不能有效的保障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因此政府应当加强城市交通道路设施管理与维护工作,保障道路交通设施有效的发挥作用。道路是交通的载体,保障城市交通设施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为了确保城市道路运行顺畅、安全,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工作,规范交通参与者的行为习惯,使交通参与者各行其道。市政管理部门应加大道路交通设施的维护力度,对于破损的交通设施及时修补更换,有效的引导驾驶员和行人按照交通标志标线在道路中行动,提高道路运行的效率。 3.2 合理设置道路交通设施 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一定要按照规范的设计标准进行设置,掌握各交叉路口的各种交通流量及流向,了解各种交通参与者占用道路的时间和空间及其规律,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路口渠化,使路权分配更趋合理。交通信号灯是控制通过交叉口车辆的同行秩序的有效工具,在一些流量较大的路口,可根据各条道路不同时段交通流量的变化来设置红、绿、黄信号灯,从而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上海的道路交通设施管理中,交通管理部门针对交通流量较大的路口采用交通流量的调节与控制措施,有效的避免了路口交通拥堵。对于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标线的设置一定要明显,从驾驶员到行人能清楚辨识车道状况。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能为交通参与者特别是机动车驾驶人提供及时、完善和清晰的道路信息,加强对车辆的合理引导,以使车辆能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不发生错向行驶,保证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 策建议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上海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 ***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本文基于上海城市交通供给能力有限和城市交通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的背景下,对上海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论文首先阐述了有关理论知识,对交通拥堵问题进行界定;其次从多角度分析了上海交通拥堵问题形成的原因,介绍了目前上海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法并指出其不足;最后,在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解决交通问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上海的实际情况提出上海市城市拥堵问题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上海;交通拥堵;交通需求;城市交通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的交通需求快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展开式研究。Jones-Lee[1]等从时间成本、交通事故、人类健康等方面阐述了交通的外部性及其度量。[2]提出建立动态自动的交通灯控制专家系统仿真模型,通过监测通过路口汽车数量的变化,实时调整车辆在每一个路口平均等待时间。Waadt Andrea [3]提出利用移动的GSM网络中的移动数据单元进行车辆定位,这种方式能够提供比传统方式更加准确的定位精度,能够提供辅助交通拥堵的预测服务。张莉娜[4]认为现行的以功能分区为主的城市规划理念,增大了人们获取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难度,加大了人们的出行频率。这不仅加重了市民对私人汽车的依赖,也加重了城市公共交通负担。马嘉琪、白雁[5]从交通出行成本的角度,认为出行成本由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构成,并提出出行成本管理的理念,并借鉴和总结国外成功经验,尝试使用恰当的成本管理方式以促使公共交通的出行成本远远小于私人汽车,促使更多人转而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从而实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标。 本文试图从文化根源方面来探讨城市交通拥堵的疏解,以期通过文化层面来考究上海市城市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应的对策分析。

当前城市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建议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作业 一、当前城市存在的交通问题及其原因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平方米上升到平方米。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市人均道路面积只有平方米,致使中心区约有50%的车道上高峰小时饱和度达到95%,全天饱和度超过70%,这些路段终日繁忙,十分拥挤,有的路段持续堵塞小时以上,中心区平均汽车行程车速每小时降到10公里左右。 为什么在道路建设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交通拥挤还如此严重其直接原因是道路面积严重不足。首先,我国目前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尚不及发达国家的1/3。其次,我国大城市市区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再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此外,我国城市中占用道路和人行道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城市新增的道路面积,往往很快就被各种摊商、集贸市场和停车场相继侵占,使本来就严重短缺的道路面积更加紧张。 道路面积不足原本在于道路建设的滞后。这种滞后不仅使城市现有的道路功能变得混乱而低效,而且造成的时间浪费和行车成本损失是巨大的。有人测算,其直接经济损失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有的大城市可能达到所在城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资料来源于《上海市城市道路交通现代化研究报告》)。 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广州市近10多年来机动车每年增长速度为17%,其中轿车19%,摩托车35%。汕头市近三年增长速度为30%,仅1993年一年,比上年增长%,摩托车增长90%。1994年,全国汽车拥有量达万辆,城市地区约占其一半,而且大城市增长势头还在上升。北京1995年末由于传言要收车辆增容费,仅12月份就卖出轿车2万辆,占全年销售量的13%。 根据我国轿车增长分析,每当轿车拥有量年增长率超过20%时,必将引起当年以及随后几年城市交通恶化。8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次超过20%的是1985(%)、1986(%)、1987(%)连续三年,第二次是1992(%)、1993(%)连续两年。这两次轿车增长也正是大城市交通最紧张的两个时段,远远超过正常年度道路建设的供给可能。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阻碍着汽车化在城市的实现。 3.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1978~1995年的17年间,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倍和倍,公交车辆达到辆/

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

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 以前我在碰到堵车第一反应是:自己先生气,给自己下定义是倒霉碰到堵车。第二反应是:想办法绕道(往往是绕道别的路上还是堵,时间费了更多,自己更气)第三反应是:想办法插队,在逆向车道上向前冲。实在没办法就跟得紧点不要让人插上来了。 1、现状分析 1)城市车辆多。 至2010年末上海市的汽车保有量:309万辆 至2010年末北京机动车保有量接近500万辆 2)路堵。上下班高峰时间全上海一片红,但有些时间有些路段不是上下班高峰还是会堵。有些路段,如江苏路,南北高架,大柏树,宛平南路上高架口,延安高架,延安隧道等等 2、原因分析。 1)第一客观原因车多。但我认为这不是重要的原因,车多少是相对而言的,路上能走,不堵就不多,路上走不动了,堵了就多了。如一个路段修路,5辆车过去,不堵,车不多。15辆车来了,堵了,多了。但如果不修路,15辆车不堵,那就不多了。所以,车的多少是相对路通不通而言的。路通不通是还有其他原因的。当然如果真的太多,如上海有5000万辆车,光停下就困难了,那就是多的原因了。但现在不是这个状况。 2)路少。这与车多一个道理,相对的。不多说了。 3)道路的通行效率。对了,我要讲的就是这个。路的通行效率高了,车多少的标准就不一样了。 道路的通行效率的分析

关于通行效率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以单个车道来分析,如果车速40公里/小时,每个车道的每分钟的通行车 辆的能力是:每分钟53.4辆车。车速40公里/小时,行车间距5 -10米之间,我们以平均数7.5米加本身长5米。每通过一辆车为12.5米,车速40公里/小时每秒行进为了11.1米,每秒通过为0.89辆× 60秒 = 53.4辆。我们的城市道路大部分能满足每小时40分里的车辆通行,但实际通行速度度远低于40公里/小时。 2、红绿灯的通行效率。我们的城市道路是网状,一条道路由路口红绿灯分隔 成了无数段。每个红绿灯将路口时间分配给了4-6不同方向的行使(自己方向的前进、左转或右转,相交路的前进、左转或右转)。车辆到路口后只剩下四分之一或六分之一的通行时间,别的时间要让给其他方向的车辆通行。 然而,车辆停下来,从新起步与车辆不停一直在走的通行效率是不一样的。 数据: 单个车道不停车时时速40公里的每分钟通行53.4辆时。 车辆处于停车状态,从起步开始,前四秒只能通过一辆,后面慢慢加速。

城市交通道路交叉路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城市交通道路交叉路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道路交叉口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 城市道路系统多为网状结构,其主要特点是道路网密度高,路网节点——交叉路口数量多,交叉路口已成为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近年来各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混乱、交通阻塞、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等交通问题,很多是由于交叉路口交通干扰严重及交叉路口通行能力极度下降造成。 红灯右转导致行人和骑车人在交叉口没有真正拥有道路使用权 我国常常直接引进西方先进的交通工程技术来解决国内我国常常直接引进西方先进的交通工程技术来解决国内的交通工程和管理问题,例如,汽车在交叉口红灯右转的规则但是忽略了国情:行人自行车和汽车都交织混杂在交叉路口,高架桥下交叉口十分宽广,行人和骑车人穿越道路所需时间比较长由于大交叉口完全由信号控制,虽然行人拥有宽敞醒目的人行道,但是红灯右转的规定导致右转车辆和过街行人之间的冲突,使得真正意义上供行人和骑车人使用的时间段几乎没有,也就是行人和骑车人在交叉口没有真正拥有道路使用权,在绿灯时间内由于右转车辆的阻挡,行人无法通过路口,不仅安全没有保障,还影响了汽车的通行行人只有靠自己的经验来判断,抓住时机穿越路口,这就是常见的行人骑车人违章现象,极易造成交通堵塞,甚至交通事故,极其危险。 人行道靠前便道窄导致行人路口等待通行信号 为了提高车辆的通行能力,在交叉口设计时,机动车停车线设置到路口顶端,人行道在路口中,行人在人行道上没有安全感例如四环某立交桥路口两方向的人行道在路中相连接;人行便道与自行车道常用铁栏杆隔离,只面向人行道角开口,拐角处多设置景物,留下非常窄的供行人等待的驻足区,并且没有清晰的标示左转行人在通过一边路口等待绿灯信号穿越另一边路口时,往往会停留在人行道的转弯处,阻挡了自行车道,又没有任何保护,极易与右转车辆发生冲突,明显地影响机动车通行。 交叉口旁其他设施过多形成安全隐患 随着城市地区供电高压线改为地下电缆,在道路两旁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变压器等电力设施,有些就建在交叉口边,另外,在北京城区大小交叉口人行便道上几乎都建有报刊亭这些设施既影响行人通行,也阻挡了右转车辆的视线,不仅对行人和驾驶员而且对设施本身都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就是一起交通事故,右转车辆撞倒变压器行人过街安全岛标志不明确,还与人行道有路缘,这样既不便于残疾人外出,也不便于自行车通行,还容易被占用行人往往在一个绿灯时段不能通过高架桥下的过街通道,在等待下一个绿灯信号时,没设置等待线,致使行人容易停靠太前与行驶的车辆距离太近不安全,同时也影响正常行驶的车辆。路口设计的随意性致使自行车违章 在高架桥下我国大都采取行人和自行车共用人行道,由于设置不合理导致自行车进入机动车道,影响车辆的通行速度,降低交叉口通行能力,并形成安全隐患以四环某立交桥为例,由于桥梁建设的缘故,桥下东西两边人行横道完全不对称,东边人行横道窄,靠近路口;西边人行道宽,远离路口对该路口进行了为期天的不同时段调查统计,两边自行车各为辆,违章统计结果见表 自行车道设计与骑车人违章的关系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 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868-44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 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交通是现代城市经济生活、环境质量的关键问题。交通拥堵、交通环境污染以及交通事故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交通问题也成为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道路交通事故分为公路交通事故和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几年都居世界第一,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力争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对提高我国城市道路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增加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交通系统是一个人、车、路和环境构成的复杂巨

系统,要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协调交通系统中的各个因素,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和谐性。交通事故从根本上说是由人、车、路、环境要素失去平衡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成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是人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行人等交通参与者行为的因素;客观原因是车辆技术状况、道路状况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等。各种因素造成交通事故的比率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约占总事故的95.30%,其中因机动车驾驶员的过失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占87.5%,非机动车驾驶员占 4.7%,行人、乘客占5.19%,其他人员占 2.63%。可见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是提高交通安全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车辆技术状况不良和道路状况不良也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汽车的制动、灯光和轮胎状况不良是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道路狭窄或者破损、交通拥挤以及人车混行也常常容易导致交通事故。我国高级公路占总通车里程的比重也比较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王祖东 (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市陇海中路70号450052) 「摘要」本文通过对郑州市交通拥堵环境因子的深入分析,洞悉了交通拥堵的复杂原因;结合作者的亲身体会,提出了治理拥堵的详细对策,作者认为只要坚持八字方针,从‘意 识、管理、规划、建设’着手,建设一个畅通快捷的宜居新城是可以期待的。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原因分析治理对策 1.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入城市定居的人愈来愈多。目前郑州市交通拥堵已触目惊心,上下班路途时间极不确定,不仅使工作效率大幅降低,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其不便,而且单位交通能耗节节攀升,污染、噪声进一步加大;随之对环境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尽快治理拥堵,畅通郑州,打造一个宜居郑州是每个人的心愿。结合目前的现状和感受,本文对郑州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阐述如下: 2.拥堵原因 人多、路少、车增及基础设施的欠缺是历史和现实,主观和客观造成的。分析交通拥堵的原因应从交通参与者出发,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是动态参与者,路网密度、机动车拥有量和公共设施布局是静态参与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是出行的主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动车拥有量必将愈来愈多。行人的出行及交通量的大小,取决于公共设施布局和居住环境的改变。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大及人们对拥堵意识的提高,路网密度将不断增大。提高参与者的交通意识,改善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合理布局公共设施,增加路网密度和建设一流的市政设施是郑州市解决交通拥堵的关键所在。 3.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治理对策应落实八个字‘意识、管理、规划、建设’。 3.1交通规则意识急需提高 市民的交通规则意识高与低,是决定城市拥堵和事故率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大宣传交通规则力度,提高市民的交通规则意识是当务之急。 对于不按照交通规则行事的参与者应依法适度处理,不管他是行人、电动车(图片1)和汽车。因为行人(图片2)横穿马路,翻越隔离栅;电动车侵占机动车道,不

现代超大城市交通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

现代超大城市交通问题及对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购买汽车的能力逐渐增强。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城市规划不合理,交通设施不完善,交通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了城市汽车拥有量过大、交通拥堵、噪声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从国内外城市交通现状、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并对未来作出了展望。 一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我国城市交通特点是:汽车增长速度快;道路建设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常规公共交通萎缩;出租车迅速增加;轨道交通开始起步;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这些问题导致城市交通拥挤日趋严重、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污染加剧、城市环境恶化。我们应该及早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不要让交通问题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的瓶颈问题。 以下是结合国内以上海为代表,国外以日本东京和泰国曼谷为代表的城市交通现状相对比,借以展望我国未来的城市交通前景。 (1)城市化、机动车急速发展的首都上海。目前,上海地区的人口大约2000万人,面积是16807平方公里。截止2010年,上海机动车保有量471.1万辆。尽管上海市有了限牌新政,但上海的治堵大业,还必将在高位上运行。由于机动车拥有量过大,轨道交通起步晚,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导致上海交通拥挤日趋严重、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污染加剧、城市环境恶

化。结合2010年有关对上海交通现状的调查问卷(如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上海交通的严重性。从图1可以看出,认为目前上海市的交通状况不太好或非常糟糕的人员占了53%之多;图2显示,超过84.3%的人员认为目前上海市交通存在的问题是高峰时段人员流量过大和交通拥堵,而有超过三成以上的人员认为违章现象经常发生、公共系统不完善、道路建设不完善、交通事故频繁、有关部门对交通问题缺乏管理等的情况也是上海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图1 目前上海市的交通状况 图2 目前上海市交通存在的问题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 林华杰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林华杰 发表时间:2019-08-26T15:09:54.18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12期作者:林华杰 [导读] 城市不断发展,机动车行驶数量也日益增加,导致交通问题的不断出现。 茂名市安鑫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城市不断发展,机动车行驶数量也日益增加,导致交通问题的不断出现。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道路交通,接下来详细阐述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最后对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进行具体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同时希望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做出贡献。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交通工程;设计;技术 引言 现阶段,社会高速发展,城市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的要求也开始日益增多,道路上车辆的大量增多,造成道路交通拥堵,进而产生了一系列交通问题,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因此,交通工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工程设计的主要目标,促进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中道路分为:快速路、支路、主干路、次干路。快速路主要指在城市中联系机动车辆与交通服务的道路,其可以将交通需求的层次进行分解,快速路形成了城市快速交通的道路,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快速路由主要指的是城市的主要交通道路,为城市交通可以提供有效服务,加强与交通的各个部门联系,对城市道路交通起到疏导作用,即当城市交通出现拥堵情况,快速路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疏导,衔接各个交通道路,将城市道路连为一体,扩大了城市对外交通,是交通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主干路主要指的是城市在对外交通与城市组团联系的最主要干路,就是指过往车辆必须保持正常速度的交通路线,其设置了6条车道,运用扩大交叉口的方法,加强车辆通行力度,提高过往车辆的通行能力。在主干路的沿线一般会设置一些建筑,吸引过往的行人。次干路分为交通性次干路、生活性次干路。支路是城市中的一些街坊道路,在支路会有住宅和公共建筑,以及会有一些与生活服务有关的功能,起到缓解交通的作用。支路也可以布置一些商业建筑、公共建筑、住宅,同时相关部门也可以设置公交专线、自行车公用道路。交通工程在进行道路设计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对城市的道路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有效总结,分析道路的具体情况,了解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使设计能够符合城市交通工程的需求。 2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 2.1规划设计 在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城市交通进行整体性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交通设计的初始阶段,也是交通设计的关键期。因此在规划城市交通格局时,就应该渗透节能环保意识。规划设计奠定了后期建设得理论基础,以环保理念指引开展交通规划,能使施工单位秉持绿色施工原则。在规划阶段,设计人员应该综合考量以下几点:第一,设计人员应该发挥环境保护的功能,使道路交通设计和道路工程结合在一起,确保道路交通设计符合地理环境需要,满足水文地质条件。第二,设计人员应该秉持绿色环保的理念,挑选最佳的线路设计方案,并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尽可能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成本的最大效益。第三,设计人员应该对城市的植被进行保护,避免工程建设破坏植被环境。在满足上述三个要点之后,设计人员可以对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进行合理设计,并对交通路线进行有效评估。如果路线规划方案仍然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则应该在环境破坏的区域施加防护性举措,削弱环境破坏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可以采用缩短道路长度的方式。另一方面,可以采用降低车流密度的方式。在对交通线路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还应该综合考量城市居民的审美需求,引入绿色景观美化城市环境,保护城市生物的多样性,实现城市道路建设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 2.2施工阶段设计分析 建设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时,要高度重视按照国家法规合理处理地基,包括填土方、开挖道路地基等。否则,道路工程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会严重受害,尤其是弃渣场、斜坡等废物置放地,一旦出现大雨或暴雨,就会带动松动的水土漂流,以至于生态水土急剧流失。故而,设计施工方案时,设计者应先勘察工程项目地,确定与周边生态环境保持协调的挖填方案,进而在缩小运输距离之上制定水土流失预防措施,有力地规避工程建设引发水土流失。同时,施工时,大型施工机械设备都会发出较大的噪音。这些噪音,不仅会干扰居民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还会破坏城市应有的安静。所以为加强绿色施工,设计城市道路交通的施工方案时,设计者要尽量选择低噪音施工设备,或引进消音装置,并定期管理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在夜晚施工等,从而降低道路工程建设给居民带来的噪音污染。此外要注重保护好城市的路面环境和水体环境。道路施工难免会产生扬尘与一些脏水,若不谨慎处理,必然会对居民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基于此,设计者在设计道路工程施工方案时,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定期给施工现场容易出现扬尘的区域洒水,防止灰尘在风的吹拂下进入居民生活区。在废水方面,要严谨直接排放。适当引入废除处理装置和二次回收装置,提高废水循环利用率,减少废水对城市水体的破坏。 3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 3.1横断面形式与选择 交通工程在设计时,相关人员需要以国外和国内先进的设计经验为参考对象,相关人员需要了解道路功能,道路系统功能分级的要求,这包括:城市道路分为之路、次干路、主干路、快速路。断面形式需要尽量减少物理分割,交通流改变时,可以进行有效利用,一块板与两块板为推荐的道路横断面形式。行人与非机动车应当尽量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分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一般采用高差的方式,而并不是利用分隔带分离。 3.2路段设计 相关人员在对交通路段进行设计时,需要对行人过街道通行空间进行设计,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降低行人在经过道路时对于其他交通流的干扰。此位置应该设置到整条道路上,通常情况下,交叉口需要设行人过街横道,然后依据道路具体情况确定路段增加行人过街横道是否必要。将行人过街横道的宽度设置为3m左右,结合横道设计与行人对过街需求增加通行能力,具体增加幅度应该以1m为单位,行人过街间隔需要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进行不通设计,对于城市中心商业区,行人过街间距需要尽量减小;针对城市你一般区域,由于人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2020年)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 (2020年)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2020年) 交通是现代城市经济生活、环境质量的关键问题。交通拥堵、交通环境污染以及交通事故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交通问题也成为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道路交通事故分为公路交通事故和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几年都居世界第一,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力争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对提高我国城市道路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增加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交通系统是一个人、车、路和环境构成的复杂巨系统,要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协调交通系统中的各个因素,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和谐性。交通事故从根本上说是由人、车、路、环境要素失去平衡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成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主观方面是人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行人等交通参与者行为的因素;客观原因是车辆技术状况、道路状况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等。各种因素造成交通事故的比率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约占总事故的95.30%,其中因机动车驾驶员的过失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占87.5%,非机动车驾驶员占4.7%,行人、乘客占5.19%,其他人员占2.63%。可见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是提高交通安全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车辆技术状况不良和道路状况不良也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汽车的制动、灯光和轮胎状况不良是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道路狭窄或者破损、交通拥挤以及人车混行也常常容易导致交通事故。我国高级公路占总通车里程的比重也比较小,85%以上的公路都是三级及三级以下的低等级公路。从道路设计来看,道路的线形、视距、车道宽度、转弯半径、超高、加宽等都不符合规定,而且存在路基松软、坡度过大,视线不良等状况。这写都从客观上增加了道路交通伤亡事故的发生率。据统计,由于道路不良诱发的交通事故当中,路面光滑所占比重最大,占道路因素的48.58%,其次,非法占用挖掘道路为10.28%,视距不够占8.39%,路拱不符占

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作者李伟 学籍批次 0803 学习中心天津塘沽奥鹏学习中心 层次专升本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老师张桂琴

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 针对北京严重的交通拥堵,结合环境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提出应重视汽车交通的外部性,认为北京的交通拥堵症结在于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效。根据汽车交通的群体性特点,采用政府方法来解决城市汽车交通的外部性。结合国际城市的交通管理措施,建议采取管制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从控制机动车数量、出行率及鼓励市民采取公共交通等方面加强对北京市交通的管理。 关键词:交通;外部性;政府方法

目录 (2) 引言 (3) 一、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与原因 (3) 1、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 (3) 二、北京交通拥堵的原因 (4) 1、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严重失衡 (4) 2、城市布局不合理 (5) 3、交通结构发展失衡 (5) 4、交通管理水平与市民守法意识落后 (5) 三、北京道路交通拥堵外部性的理论分析 (6) 1、外部性理论 (6) 2、北京交通拥堵的外部成本 (6) 3、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 (7) 4、北京道路交通拥堵外部性的解决途径 (8) 四、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及政策建议 (8) 1、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 (9) 1.1新加坡拥车证制度 (9) 1.2伦敦道路拥堵收费措 (9) 2、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政策 (9)

引言: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国际化的大都市,交通的顺畅程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北京城区道路交通拥堵的状况日益严重, 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交通投入、道路系统的原因,也有交通结构、交通管理的原因,更有城市功能结构与布局上的原因。如何控制北京的交通拥堵状况成为了北京市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利用外部性理论针对北京交通拥堵的成因以及如何解决交通拥堵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一、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与原因 1、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 进入21世纪后,北京开始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迈进。而在此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副产品,交通拥堵便是其中之一。虽然北京市政府每年都从财政预算中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但与人口、车辆增长的速度相比,交通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北京的交通建设发展不可说不快,然而机动车的保有量却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1949年至1997年,在漫长的47年后,北京市的机动车总量才突破100万辆。而1997年至2003年8月,仅用6年多时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就突破200万辆大关。而在两年后的2005年,这个数字又被刷新成了258万辆,截至2009年6月,北京机动车已达到371万辆,机动车驾驶员537万人。在九十年代末,北京街头还只能看到“京A”到“京C”号段。而截至2009年6月,“京P”号段发放已接近尾声。在这飞速的发展中,私家车成为了数量膨胀最大的一个群体。根据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小型汽车就会进入高速发展期,基本普及进入普通家庭,而北京自2001年人均GDP就已经突破3000美元,2008年北京人均GDP就已经突破9000美元,私家车也已经开始普遍进入北京寻常百姓家,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据北京市交通委统计,1994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67万辆,其中私家车拥有量20万辆,仅占机动车保有量的29.85%;200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258万辆,其中私家车拥有量达130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比率上升至50.39%。但这期间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