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资本下乡助推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与对策

工商资本下乡助推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与对策
工商资本下乡助推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与对策

工商资本下乡助推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与对策

工商资本下乡与现代农业相结合,有力推动了地方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主体力量。宿迁的实践也表明,工商资本在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还面临农民利益保护和农业三产化发展不足的问题。应进一步深化土地多功能性的认识,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打造三产化农业。

标签:工商资本;农业现代化;对策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由于现代农业资本密集和高度组织化的特征,以及在地方政府实践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政策逻辑,使得工商资本成为欠发达地区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主体力量[1]。江苏省宿迁市作为农业大市,近年来工商资本在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也进行了诸多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宿迁市工商资本下乡助推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成效

1.1 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工商资本下乡着力改善了宿迁市农业设施装备条件,有效提升了农业科技水平。截至2015年,宿迁市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8个,发展设施农业140.4万亩、设施渔业25.1万亩,占农业、渔业生产面积比重分别达21.8%、23%。以工商资本为主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使得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推广有了更加宽广的空间。2015年,宿迁市推广应用农业“三新”成果60项以上,较“十一五”末增长50%。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要素支撑作用不断增加,一大批农业“三新”成果得到推广应用。

1.2 农业规模化经营取得显著成效工商资本的介入,有效缓解了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资本短缺的困境,使得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大幅提高。宿迁市逐步发展形成以优质稻麦生产为基础,高效水产、生态畜禽、绿色果蔬、精品花木为突破的“1+4”特色农业产业体系,2015年,四大特色产业累计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0.2%。全市集中连片500亩以上蔬菜基地达到59个;花木种植面积达52万亩,居全省首位,沭阳县跃居为全国花木第一大县;工厂化食用菌企业达23个,日产鲜菇近400吨,食用菌生产面积居全省首位;全市大中型规模畜禽养殖场4432个,生猪规模养殖比重居全省首位,300头以上规模奶牛场达26个,存栏5万羽以上肉鸡规模养殖场达358个;50亩以上规模水产养殖户916个。

2 工商资本下乡面临的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工商资本下乡固然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面临的一些问题同样值得关注。农业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当前形势下,土地的规模化流转则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常态现象。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否成功除了看农业产业是否能够产生持续的效益外,还要看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的生活水平是否能够持续改善。因此,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与土地流转同等重要的工作是如何安置好已流转了土地的农民,这在推行土地大规模流转的欠发达地区更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