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教学反思

《定风波》教学反思
《定风波》教学反思

《定风波》教学反思

《定风波》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二课《苏轼词两首》中的第二首。苏轼通过描写在路上遇雨这件小事,表现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全词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在学习中应从鉴赏和感悟词的语言入手,进而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哲理。

教学中,第一步重在整体感知,首先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悟;接着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听,在听中悟;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诵读,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初步感受作者的形象。第二步重在探究和讨论,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和讨论交流,将学生对词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第三步重在引导学生进入苏轼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实现情感的共鸣,对作者和作品做出自己个性化的评价。基于以上分析,确立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作者通过小事表达深刻哲理的写法。

(2)学会从景物入手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熟读成诵,从语言出发,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2)通过分组讨论,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对苏轼及其词做出自己的评价。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风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苏轼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实现情感的共鸣,对作者和作品做出自己个性化的评价。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课前我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多渠道地搜索,使学生对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作者的作品有更多的了解。我自己精心制作课件,使用课件展现教学目标、重点问题、课外作业,并在课件里插入播放音频。这一课件的使用高效地串联课堂、突出重难点,音频的播放很好地服务于教学。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积极性。从课前搜集资料开始,到课堂进行中的自主思考、小组讨论、选派小组代表进行展示,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地给予学生参与课堂,自我展示的机会,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就教学目标而言,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重难点较好地得以体现。不足之处在于本课以小见大的创作方法没有明确地给予强调。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虽然较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性,但在某些问题设计上预估不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障

碍。主要体现在合作探究环节(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到解读本词的钥匙)中,学生找出“轻”、“任”、“无”、“迎”“醒”等字,并作出了非常精彩的分析。但当我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找出最能表达作者真切感受的字时,课堂出现了争论不休的场面,进一步提问后,课堂短暂沉默。最后在我的提示下才将课堂进行下去,作者的一切情怀体现在一个“归”字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作者的“归”是要归向自己的内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