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719有机化学+841物理化学2014考研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719有机化学+841物理化学2014考研真题

2010华中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答案

2010华中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 1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 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 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 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 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2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 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从内涵上看,教育目的概念有广义 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 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 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3 、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 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讲授法可分讲读、讲述、讲解和 讲演四种。讲授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 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 2 )要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 3 ) 要讲究语言艺术。 4、学记:《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 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 期。《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 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 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 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 、道尔顿制:道尔顿制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创 始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在学校里废除课 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2) 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 验仪器,供学生学习之用。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 (3)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2012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答案

2012年333真题参考答案 ()里面标注是指《333大纲及指南》的页码 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P42)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观念,并促进他们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p65) 陶冶 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p78) 技能 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活动方式或躯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p229) 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指按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的类型主要有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 简答题: 1.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必须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学原则,善于科学而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1)明确教学目的,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的质量要求。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内在动力。 4)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5)组织好教学活动,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障。 6)布置好课外作业。(p68) 2.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专业性(p82)

3.培养集体的方法 1)确定集体的目标 2)健全组织,培养干部已形成集体核心 3)有计划的开展集体活动 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学风。(p81) 4.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1)内部条件 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2.成熟和年龄特点。 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 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5.学生的焦虑程度。 2)外部条件 1.家庭环境和社会舆论。 2.教师的榜样作用。(p223) 论述题: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命题。 生活即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的横向展开来说,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从生活的纵向发展来说,生命伴随人生命的始终,教育也是如此。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要根据生活需要,与生活一致。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社会即学校。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需要拆除学校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高墙。同时,劳苦大众只能在社会这所大学校中受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社会的力量帮助学校进步;而学校的力量也帮助社会进步。 教学做合一。要“在劳力上劳心”做到“手脑相挥”。其次,懂得行动是知识的来源。再次,要求做到“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即教人者先教己,教人者还要为教而学,即知即传。最后,反对注入式教学法。(p148) 2.赞科夫发展教学理论 1)强调教学要着眼于是学生获得一般发展,有力的破除了把掌握知识混同与发展的陈旧观念,突出了教学的发展功能。 2)对一般发展的界定突出了一般发展与智力发展的区别,扩大了发展的内涵。 3)深刻的揭示了发展的内部源泉和外部源泉之间的辩证关系。 4)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提出并论证了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为主导思想的实验教学体系,强调了教育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全面性 5)从整体的观念出发,提出观察活动,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作为研究儿童发展进程的三条线索,并对这种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方式进行了合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的论证。6)强调了揭示和研究学生精神需要各种表现(主要是指认识需要,如兴趣,动机等内部诱因)的必要性,认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尽最大可能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对认识的需要得以多方面的表现出来,并培植发展这种需要。(p200) 3.联系实际说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您准备考教育学,那么教育学考研真题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凯程老师特别把历年教育学考研真题整理如下,供同学们参考,更多年份的真题,同学们也不用费心去寻找,凯程官方网站就有免费提供,找客服索取即可。 凯程创建于2005年,已经有11年悠久历史,在教育学方面战绩辉煌,网站有很多学员经验谈视频,肯定对大家很有帮助,也是凯程辅导成果的展示,凯程开设有基本保录班、半年保录班、暑期集训营、百日冲刺集训营,飞翔标准班等课程。下面发布的是2013年华中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单选(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 A、研究教育现象 B、解决教育问题 C、揭示教育规律 D、总结教育经验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D ) A、涂尔干 B、克伯屈 C、杜威 D、梅伊曼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C ) 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人的主观能动性 4、学生运用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D ) A、引起求知欲 B、理解知识 C、巩固知识 D、形成技能技巧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是强调(A ) A、因材施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集体中教育 6、唐代“六学二馆”是指(C ) A、地方官学 B、图书馆 C、中央官学 D、私学 7、中国儒家经典四书(D ) A、《大学》《中庸》《孝经》《论语》 B、《论语》《孟子》《诗经》《尚书》 C、《大学》《中庸》《论语》《春秋》 D、《大学》《中庸》《孟子》《论语》8、由维新派创立

的学校(B ) A、京师同文馆 B、万木草堂 C、爱国学社 D、南洋公学 9、提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哲学王的教育家是( C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夸美纽斯 10、近代欧洲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 )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11、个体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将新的刺激整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A )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整合 12、根据佛洛依德的个性发展理论,男孩出现恋母情结的阶段是(B ) A、肛门期 B、器官期 C、潜伏期 D、生殖期 13、最早提出中间变量的概念,将S-R变成S-O-R的心理学家是(D ) A、华生 B、斯金纳 C、苛勒 D、托尔曼 14、观察者因看到榜样收到强化而简介收到的强化成为(D ) A、一级强化 B、自我强化 C、部分强化 D、替代强化 15、“教育应该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是(A ) A、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B、列昂节夫的学习活动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D、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阶段理论 二、名词解释(共20分) 1、体育 2、程序性知识 3、形成性评价 4、白板说 三、简答题(共40分) 1、朱子读书法 2、教育的文化功能 3、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 4、教师的教育素养 四、论述题(共60分) 1、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 2、举例说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的要求 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教学意义 本文转载自凯程考研网 凯程考研免费提供以下内容,到凯程网站找客服免费索取。 2007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2008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2009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2010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历年333教育综合试题

2010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 3、讲授法 4、学记 5、道尔顿制 6、元知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3、教师劳动的特点 4、影响学习的动机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 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2、朱子读书法极其当代意义 3、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评述 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11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 1、学校制度 2、课程标准 3、智育 4、分组教学 5、陶冶 6、技能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2、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3、教师的素养 4、培养集体的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 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4、联系实际谈谈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教育目的;分组教学;讲授法;陶冶;技能 二、简答题 1、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2、培养集体的方法 3、教师劳动的特点 4、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三、论述题 1、人的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学意义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13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单选(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 A、研究教育现象 B、解决教育问题 C、揭示教育规律 D、总结教育经验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D ) A、涂尔干 B、克伯屈 C、杜威 D、梅伊曼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C ) 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人的主观能动性

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答案

2014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选择题 1)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有价值的,普遍引起社会关注的) 2)制约教育事业发展规模与速度的是(12华东):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现代意义上活动课程的首倡者(11华东): 杜威 4)学校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 5)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学方法的选择 6)被称为中国平民教育家的是(11陕西):晏阳初平民教育目标: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 7)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教学目标有层次结构: 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从简单到复杂: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价值内化程度: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组织价值观念,价值体系性格化

动作技能的教育目标:从简单到复杂:直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和习惯化。 评价:操作性强,适应性强,具体化;机械,固定了教师的思维。 8)《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是(11陕西):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新三艺)的教学;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9)自我效能感的提倡者:班杜拉 10)以社会契约为准则的阶段属于科尔伯格发展理论的什么阶段(11首都):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 二、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制度(11华中12陕西13杭州14华东)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及其管理规则的总称。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

2.苏格拉底教学法(11北师10西南10天津12东北12南京13西南) 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 3.元认知论(10华中) 三、简答 1.简述现代教育的生态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12南京14北师14西南)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12北师12山东)、 教育的文化功能(12浙江13华中)、教育的生态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11华南12华南13华东13杭州) 其中,教育的生态功能: (1)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

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个体发展(狭义) 2.发展性原则 3.《大学》 4.终身教育 5.个体本位论 6.负强化 二、简答题 1.教育对人的作用。 2.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历史影响和贡献。 3.新文化运动反对传统教育对改变教育观念的主要表现。

4.教育适应自然。 5.元认知策略的类型。 三、论述题 1.社会建构主义对教学的启示。 2.教师师德。(教师素养的品德要求) 3.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个体发展(狭义) 答:教育的本体功能即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生命成长的过程就是个体发展的过程。个体发展是指个体生命从开始到结束的一生中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过程。它是个动态的过程,它等同于变化,但不只是积极的、自觉的变化。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发展的过程是全人生的,包括随着年龄的增大所导致的身心机能的衰老和减弱。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①遗传;②环境;③教育;④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发展性原则 答:发展性原则是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但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使其需通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贯彻发展性原则的有效途径是采用支架教学,即通过老师或其他助学者提供相应的帮助,使得学习者完成其原本水平无法完成的任务,并逐渐减少对其的帮助,直至最后完全由学习者独立完成。发展性原则要注意考虑学习者现有水平,并注意内容及方法选择的循序渐进。 3.《大学》 答:《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教育的一篇论文,它着重阐明“大学之道”——大学教育的纲领,被认为是与论述大学教育之法的《学记》互为表里之作。一般认为,《大学》是儒家思孟学派的作品,反映了《礼记》一书综合、总结的总体特点。与《论语》《孟子》

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2、修养 3、学园 4、活动课程 5、心理发展二简答题 1 教育独立性及其表现 2 直观性原则含义及特点 3 教师劳动的特点 4 梁启超教育思想 5 青少年心理健康培养的途径 三论述题 1 论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2 论述德育过程中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课程 3 论述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4 实验教育学评述 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校教育 2、教育制度 3、苏格拉底方法 4、元认知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教育的生态功能 2、德育途径 3、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4、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2、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3、试述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异同 2013 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单选(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 A、研究教育现象 B、解决教育问题 C、揭示教育规律 D、总结教育经验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D ) A、涂尔干 B、克伯屈 C、杜威 D、梅伊曼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C ) 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人的主观能动性 4、学生运用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D ) A、引起求知欲 B、理解知识 C、巩固知识 D、形成技能技巧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是强调(A ) A、因材施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集体中教育 6、唐代“六学二馆”是指(C ) A、地方官学 B、图书馆 C、中央官学 D、私学 7、中国儒家经典四书( D ) A、《大学》《中庸》《孝经》《论语》 B、《论语》《孟子》《诗经》《尚书》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历年真题(2010-2021年)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历年真题 (2010-2021年) 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 3、讲授法 4、《学记》 5、道尔顿制 6、元认知论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3、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4、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及其意义。 三、分析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2、朱子读书法及其当代意义。 3、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评述。 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11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制度 2、课程标准 3、智育 4、分组教学 5、陶冶 6、技能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2、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3、教师的基本素养 4、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三、论述分析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4、联系实际谈谈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2012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 3、分组教学 4、讲授法 5、陶冶 6、技能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2、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3、教师的劳动的特点 4、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三、论述分析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人的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学意义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二、名词解释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体育 2、形成性评价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学制 2.修养 3.产婆术 4.稷下学宫 5.五育并举 6.学习策略 二、简答 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2.孔子认为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特点。 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

4.简述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论的内容。 三、论述 1.论述文化知识的育人价值。 2.论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3.举例论证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原则及要求。4.论创造性的内涵及培养途径。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学制 答: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修养 答:修养是德育方法的一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包括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慎独等内容。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主要有赖于学习人类积累的科学知识和道德经验。座右铭能帮助学生抓住个人的主要问题,经常反省、长期坚持。立志是立定人生志向,树立远大思想,使之成为个人前进的动力。自我批评包括自我反省,是提高思想觉悟、防止不良习气影响的有力武器。慎独是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 3.产婆术 答: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或称“产婆术”)。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

2016年华中师大333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 201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333真题 一、选择题(30分) 二、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2)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2、先行组织者 (1)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2)先行组织者的主要功能是在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之前,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支点或认知框架,增强新旧知识的可辨认性,促进学习迁移。 3、讲授法 (1)定义: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讲读。 (2)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 ②要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 ③要讲究语言艺术 (3)评价:讲授法使得教师能够经济的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便于学生有效的掌握学科的内容。 4、道尔顿制 道尔顿制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创始的一种个别教育制

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在学校里废除课常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 2、将各科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学习之用。 3、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可使学生管理简单化。道尔顿制的两个重要原则是白由和!合作,由教师和学生分别记录学习进度,进度快的可以提前更换公约,并缩短毕业年限。存在的主要问题:过于强调个体差异,对教师要求过高,以及在实施时易导致放任自由。并且将教室完全改成实验室也不太实际。 三、简答题 1、教学任务 (1)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运用和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都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2)发展品德、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 发展学生的品德、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不仅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要求,而且是有效地高质量地教学的必要条件,这是现代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3) 培养止确的思想、价值观、怕感与态度。 学生个人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是构成他们的灵魂、个性的核心,制约着学生个人的学习方向与动力,从而也深刻地影响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培养学生的正确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任务。 2、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确定集体的目标 目标是集体的发展方向和动力。培养集体首先要使集体明确奋斗的目标。集体的目标应当由班主任同班干部或全班同学一道讨论确定。目标的提出应当由易到难,实现一个目标后,立即又提出一个要求更高的目标,以推动集体不断向前发展。 (2)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 培养集体必须注意健全集体的组织与功能,使它能正常开展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这里的关键是要做好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班主任对班干部不可偏爱和护短,以免助长他们的缺点、错误,导致班级的不团结;要教育他们谦虚谨慎,认真负责,不断提高修养水平和

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332教育综合(2011年改为333)真题 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 3.讲授法 4.学记 5.道尔顿制 6.元知论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3.教师劳动的特点 4.影响学习的动机 三、分析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 0分) 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2.朱子读书法极其当代意义 3.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评述 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学校制度 2.课程标准 3.智育 4.分组教学 5.陶冶 6.技能 二、简述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2.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3.教室的素养 4.培养集体的方法 三、论述 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4.联系实际谈谈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 3.分组教学 4.讲授法 5.陶冶 6.技能 二、简答题 1. 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2. 培养集体的方法 3. 教师劳动的特点 4.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三、论述题 1. 人的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学意义 2.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 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4. 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华中师大教育硕士2013年真题 一、单选(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研究教育现象 B、解决教育问题 C、揭示教育规律 D、总结教育经验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D ) A、涂尔干 B、克伯屈 C、杜威 D、梅伊曼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C ) 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人的主观能动性 4、学生运用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 D ) A、引起求知欲 B、理解知识 C、巩固知识 D、形成技能技巧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是强调( A ) A、因材施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集体中教育 6、唐代“六学二馆”是指( C ) A、地方官学 B、图书馆 C、中央官学 D、私学 7、中国儒家经典四书( D ) A、《大学》《中庸》《孝经》《论语》 B、《论语》《孟子》《诗经》《尚书》 C、《大学》《中庸》《论语》《春秋》 D、《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8、由维新派创立的学校( B ) A、京师同文馆 B、万木草堂 C、爱国学社 D、南洋公学 9、提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哲学王的教育家是( C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夸美纽斯 10、近代欧洲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 )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11、个体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将新的刺激整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A ) A.同化 B、顺应C、平衡 D、整合 12、根据佛洛依德的个性发展理论,男孩出现恋母情结的阶段是(B ) A.肛门期 B.器官期C、潜伏期D、生殖期 13、最早提出中间变量的概念,将S-R变成S-O-R的心理学家是(D ) A、华生 B、斯金纳 C、苛勒 D、托尔曼 14、观察者因看到榜样收到强化而简介收到的强化成为( D ) A.一级强化 B.自我强化 C.部分强化D、替代强化 15、“教育应该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是( A ) A、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B、列昂节夫的学习活动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D、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阶段理论 二、名词解释(共20分) 1、体育 2、程序性知识 3、形成性评价(形成性知识) 4、白板说 三、简答 1.教育的文化功能 2. 朱子读书法 3.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 4.教师的教育素质 四、论述 1.举例说明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的要求

2010-2018年华中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

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 分) 1 、学校教育2、教育目的3、讲授法4、学记5、道尔顿制6、元知论 、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 分) 7、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8、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9、教师劳动的特点 10影响学习的动机 三、分析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 分)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2朱子读书法及其当代意义3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评述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名词解释1、学校制度2、课程标准3、智育4、分组教学5、陶冶 6技能二简述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2、上好一堂课的要求3、教师的素养4、培养集体的方法三论述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3、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4、联系实际谈谈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2012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2、教育目的3、分组教学4、讲授法5、陶冶6技能二、简答1、上好一堂课的要求2、培养集体的方法3、教师劳动的特点4、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三、论述题1、人的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学意义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名词解释 1、体育 2、形成性评价 3、白板说 4、程序性知识 三、简答 1、教育的文化功能 2、朱子读书法 3、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 4、教师的教育素质 四、论述 1、举例说明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的要求 2、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 3、加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及教育意义 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选择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经验 B、教育事实C教育问题D教育规律 2、制约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政治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D文化 3、现代意义上活动课程的首倡者是()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参考书目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参考书目

辽宁大学博士研究生初试参考书目 外国语 1001英语,1002俄语,1003日语,1004德语,1005法语: 不指定参考书目 专业基础课 哲学基础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版本不限)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段忠桥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新编中国哲学史》,冯达文、郭齐勇主编,人民出版社, 《哲学史教程》,文德尔班,罗仁达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西方哲学史》,全增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经济学基础理论(经济类)、经济学基础理论(管理类):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月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八版),[美]哈尔?R?范里安著,费方域等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月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美]N?格里高利?曼昆著,卢远瞩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月 法学原理: 《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民法总论》,梁慧星著,法律出版社,第三版 《经济法学》,李昌麒主编,法律出版社,第二版 《国际法原理》(第二版),张乃根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史》(1-4卷),庄福玲编著,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庄福玲编,人民出版社, 5月 文学基本理论: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第三版),陶东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新编》(第三版),童庆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研究导引》,周宪主编、汪正龙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小史》,周勋初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典文献学》,张三夕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数理统计学: 《数理统计讲义——博学·数学系列》,郑明,陈子毅,汪嘉冈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现代化学研究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解析》中译本,药明康德分析部(原著:[美]Rober M.S 和 Francis X.W),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 333 历年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333 历年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332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学校教育 2 教育目的 3 讲授法 4 学记 5 道尔顿制 6 元知论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7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8 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9 教师劳动的特点 10 影响学习的动机 三、分析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 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2 朱子读书法极其当代意义 3 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评述 4 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 学校制度 2 课程标准 3 智育 4 分组教学 5 陶冶 6 技能 二简述 1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2 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3 教室的素养 4 培养集体的方法 三论述 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2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 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4 联系实际谈谈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教育目的;分组教学;讲授法;陶冶;技能 二、简答题 1、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2、培养集体的方法 3、教师劳动的特点

4、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三、论述题 1、人的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学意义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学考研真题 一、选择题(每个2分,15题) 大多是教育心理学上的 二、名词解释 体育形成性评价白板说程序性知识 三、简答题 1、教育的文化功能 2、朱子读书法 3、人格发展规律及其教育学意义 4、教师的教育素养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2、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及其教学意义 3、论述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体系 2014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选择 教育学研究对象制约教育时也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校的工作中心 活动课程提出者 平民教育家 国防教育法 自我效能感的提出者布卢姆的教育目标认知情感? 社会契约原则是柯尔伯格的哪个阶段 二、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教育制度苏格拉底方法元认知 三、简答 现代教育的生态文明德育途径 蔡元培的教育方针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论述 联系中小学实际论述处理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和当代社会价值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解析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2.讲授法 3.道尔顿制 4.先行组织者 二、简答 1.教育任务 2.培养班集体方法 3.恽代英教育思想 4.学习动机强化理论 三、论述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过程;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当代价值; 3.心智技能培养方法。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解析 一、名词解释 1.【参考答案】 教育目的是指培养人的质量要求,亦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它主要回答两个问题:—是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前者是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后者是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目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2. 【参考答案】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它是中小学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讲授法可以分为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运用讲授法的要求有: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②要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③要讲究语言艺术。 3. 【参考答案】

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学家帕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立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其教育方法以“道尔顿实验室计划”命名,一般简称“道尔顿制”或“道尔顿计划”。帕克赫斯特提出:第一,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学习”,学生用“公约”的形式确定自己应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学;第二,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学习之用;第三,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第四,同时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道尔顿制两个重要原则是自由与合作,既强调儿童自由学习,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又强调合作精神的形成,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4. 【参考答案】 先行组织者策略:奥苏贝尔认为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班集体是通过开展集体活动逐步形成起来的,因为只有在为实现集体的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系列 的教学策略,即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水平和综合水平,并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通过呈现“组织者”,给学习者己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一道知识之桥,使他们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先行组织者包括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 二、简答 1. 【参考答案】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教育学的任务主要有三:一是揭示教育的规律。即揭示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事物之间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阐明教育的各种规律。二是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即对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提供超越日常习俗认识和传统理论认识的新解释,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三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即通过对教育规律的揭示和教育问题的解释,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进而成为沟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2. 【参考答案】 (1)确定集体的目标 目标是集体的发展方向和动力。培养集体首先要使集体明确奋斗的目标。集体的目标应当由班主任同班干部或全班同学一道讨论确定。但对一个新生班或后进班来说,班主任则应果断地不容置疑地提出要求作为集体必须实现的目标。集体的目标一般包括:近期的,如搞好课堂纪律;中期的,如成为优秀班;远期的,如每个学生都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目标的提出应当由易到难,实现一个目标后,立即又提出一个要求更高的目标,以推动集体不断向前发展。 (2)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 培养集体必须注意健全集体的组织与功能,使它能正常开展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这里的关键是要做好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在领导一个新班时,班主任不宜急于配齐班干部,可先指定临时负责人抓工作。经过一段时期了解,待积极分子有所涌现之后,再通过委派或选举产生班干部。干部一旦产生就要注意严格要求和培养、提高。班主任对班干部不可偏爱和护短,以免助长他们的缺点、错误,导致干群对立和班的不团结;要教育他们谦虚谨慎,认真负责,不断提高修养水平和工作能力,以身作则,团结全班同学一道前进,充分发挥集体的核心作用。 (3)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

高等有机化学(英文原著第五版精华笔记-适合考博及想阅读原著的同学)

一烯醇及其他碳亲核试剂的烷基化 烷基化要考虑的因素: (1)碳亲核试剂形成条件 (2)反应条件对探亲和试剂结构和活性的影响 (3)烷基化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 1.1 烯醇和其他稳定的碳负离子的形成及特性 1.1.1 烯醇的产生 (1)稳定碳负离子能力的顺序:NO2>COR>CN~CO2R>SO2R>SOR>Ph~SR>H>R (2)脱质子要根据物质的酸性选择合适的碱 1.1.2 酮和酯形成烯醇的区域及立体选择性 (1)动力学特征: a 快 b 定量 c 不可逆 (2)形成条件: a 强碱(锂碱要比钠钾碱好,锂与氧的结合更紧密) b 非质子溶剂(防止质子交换) c 酮不可过量(防止质子交换) (3)底物影响: a 如果α位有较大的分枝位阻,则难以得到热力学控制的产物 b 如果α位有稳定碳负离子的基团(即-H有一定酸性),则有时难以得到动 力学产物 (4)动力学E-Z选择性: a 在动力学控制中,加入HMPA可提高Z式烯醇的比例,原因在于: 不加HMPA是cyclic TS起主要控制,不加时则为open TS起主要控制。 b 有时对于大位阻的碱,不加HMPA也可得到较高比例的Z式烯醇, 如LiNH(C6H2Cl3)、LiNPh2等 c 有时在反应中加入LiBr/LiCl可提高E式选择性,原因在于LiX有利 于cyclic TS的形成 d 螯合作用也会影响E-Z选择性

(5)不饱和羰化物 a 动力学易形成α’烯醇化物 b 热力学(NaNH2/NH3)易形成α烯醇化物 (6)利用不对称胺碱可生成手性烯醇化物 1.1.3 烯醇形成的其他方法 (1)烯醇硅醚的消除(硅锂交换) a CH3Li/DME b 含F季铵盐/THF (2)乙酰化烯醇的消除(同上) (3)烯醇硅醚的产生 a TMSCl/R3N b TBDMSCl/KH (4)α、β不饱和酮的还原 a Li/NH3 b 硅氢化合物配合还原催化剂如Pt、B等化合物 c 有机铜锂试剂的加成 1.1.4 溶剂对烯醇化物结构及活性的影响 (1)极性非质子性溶剂:最常用的DMSO、DMF,其他如NMP、HMPA、DMPU等 a 双电性偶极溶剂,有较强的溶剂化正离子的能力,而对负离子的 溶剂化能力较弱 b 非聚集的烯醇化物反应活性最强,聚集后活性降低,极性非质子 性溶剂可溶剂化正离子而使烯醇化物以非聚集形式存在 (2)极性质子溶剂 a 可溶剂化正离子,也可通过氢键作用溶剂化烯醇化物 b 烯醇化物反应时要先破坏掉氢键,因此需要额外能量 (3)优选溶剂:THF、DME,通常还加入HMPA、DMPU(或其他三级胺、 四级胺)、TMEDA,冠醚等,以配位金属正离子来提高烯醇化物反应活性1.2 烯醇烷基化 1.2.1 高度稳定烯醇(一般连有两个EWG)的烷基化 a 常用醇作溶剂,金属烷氧化物作碱 b 属于Sn2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