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沿海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

华南沿海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
华南沿海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

华南沿海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

1 华南沿海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实施背景

1.1华南沿海红树林分布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沿海滩涂上特有的木本植物,属常绿阔叶林。全球红树林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最北可达北纬32°。最南可达南纬33°,分为两个中心群系,一是西方群系,另一是东方群系。全师姐共有红树植物24科,30属,86种。东方群系74种,西方群系15种,东西方群系重复2种,交叠2种。我国的红树林在区系上属东方群系,共有红树植物16科,20属,37种,主要有白骨壤、桐花树、秋茄、老鼠簕、木榄、海莲、红树、红茄苳、榄李、角果木、卤蕨、海漆、红海榄、海桑、木果楝等。

我国红树林自然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广东红树林主要以次生林为主,群落外貌结构简单。分布面积4667hm2,共有红树植物13种。英罗港、安铺港、广海湾、镇海湾、海陵山湾、雷州湾等地气温、水温高,滩涂面积广,是广东红树林的主要分布区。广西是我国目前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达6170 hm2,有红树植物12种,分布于英罗港、丹兜海、铁山港、钦州湾、江平以及北仑河口等地。福建红树林分布面积较小,只有416 hm2,而且种类少,只有7种,分布于厦门、云霄、晋江、莆田等地。海南省是我国红树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于东寨港、清澜港等地,共有29种,面积4836 hm2。海南省红树林主要为次生林,多为小乔木或灌木丛林,结构复杂。台湾省有红树植物14种,面积120 hm2,主要分布于台湾省西南沿岸。

1.2红树林生物多样性及利用价值

(1)生物多样性

在印度洋-西太平洋地区共有41个属的红树林分布,而在大西洋和美国的太平洋沿岸只有5个属。在东南亚红树林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一个地区就高达42种。南中国海地区的红树植物多样性是世界最高的,共有46种真红树。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区丰富的饵料和适宜的环境吸引了许多海洋生物索饵、产卵和栖息,也是海洋大型底栖动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场所,为2000多种鱼类、无脊椎动物和附生植物提供了栖息地。该区动物的多样性也很高,如中国防城港的大型甲壳纲动物

有67种,越南Can Gio地区的鱼类高达103种,泰国Trad地区的鸟类有98种。东南亚红树林地区的鱼类资源特别丰富,目前报道的有58科、282种。除了支持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以外,红树林还支持着迁移物种和濒危物种。国际迁移候鸟每年从遥远的北方经过南中国海飞往澳大利亚,红树林生态系统为这些国际候鸟提供捕食、停歇和栖息的场所。

(2)红树林的直接利用价值

红树资源的直接用途很多。红树植物可提供建筑材料,用于房屋修建和筑堤,比如水椰的叶子被广泛利用盖茅屋顶,另外利用红树皮提取的单宁可用来制革。砍伐红树烧炭作为生活燃料,除薪材和木炭外,木榄的木材质地优良,海桑、桐花树是很好的造纸原料。黄槿、卤蕨的嫩叶经处理后可作为蔬菜食用。白骨壤、红海榄、木榄和秋茄等红树植物的树叶可作为牛羊等家畜的饲料。红树、木榄、海莲、角木果、秋茄、老鼠簕、小花老鼠簕、榄李、木果楝、杯萼海桑、海桑、白骨壤和银叶树等都具有一定的药用功能和价值,在老鼠簕根中可提取苯并噁唑啉和二十八烷醇等抗癌药物,海莲树皮中能提取到托品及其衍生物,能有效地抑制肉瘤180和刘易斯肺癌。桐花树、角木果、海莲、木榄等是很好的蜜源植物,红树林生境的野生蜜蜂可利用这些蜜源植物生产蜂蜜。红树林生境中生长着种类繁多的动物,挖掘和捕捞这些鱼、蟹、贝类是当地维持生计的一种主要手段。

(3)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a)海岸保护

红树植物沿海岸呈带状分布,枝繁叶茂,根系发达,形成了一道可防御风浪、减缓水流、促淤保滩、保护海岸的屏障。它主要通过消浪、缓流、促淤三大功能实现其防浪护岸的效应。

b)固碳作用

红树植物属于阔叶林,净化空气的功能很强。红树林泥滩中H2S的含量很高,大量的厌氧菌在光照条件下,以H2S为还原剂,把CO2还原为有机物。例如我国海南岛东寨港海莲林CO2的吸收量为3935.5g/(m·a),O2的释放量为2826.2 g/(m·a);马来西亚马丹红树林CO2的吸收量为3336.7g/(m·a),O2的释放量为2426.7 g/(m·a)。红树林能固定大量的碳,大约10t/hm2,更重要的是其中的1.5t 碳能够进入红树林的土壤,因此能够固定很长的时间。

c)净化水质

红树能通过发达的根系网罗碎屑,加速潮水和陆地径流带来的泥沙和悬浮物的沉积,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红树植物还可从土壤中吸收重金属元素,浓集在植物体内,降低水体重金属污染程度,从而起到减轻污染、净化环境的作用。

d)提供栖息生境

红树林区是全球水鸟迁徙重要的歇脚站和繁殖地,在我国的红树林区,底栖动物近300种,鸟类有200余种,已知的哺乳动物有10种。

e)物质生产

红树林为高生产率的生态系统,具有高光合率、高呼吸率、高归还率的特点,是热带河口海湾生态系统第一性生产量的重要贡献者,它以凋落物有机碎屑的形式输出有机物,维持海岸和近海生态系统的众多消费者。

f)生态旅游和社会教育价值

红树林海岸不单纯是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同时也是海岸红树林生态恢复后的人文景观生态、教育基地。我国有许多红树林旅游景点,香港米埔红树林保护区和台湾省淡水河口红树林保护区已开展了一定规模的环境知识教育和观鸟等生态旅游活动。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80年以来,接待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量红树林专家和国内外旅游者的生态考察和旅游。

1.3红树林退化的原因

现今,全世界37%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100km的范围内,人口的膨胀,城市的扩张,红树林资源过度开采,水体严重污染,对红树林生态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大部分红树林为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已演变为灌木丛,甚至变成荒滩。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估计,世界1/4的红树林在过去20年间收到损失。我国红树林面积亦急剧下降,从1956年的40000hm2减少到1986年18841 hm2,30年间锐减了52.9%,平均年损失率为1.8%。红树林的大面积消失和衰退,生境破碎化,许多生物因此失去栖息地和繁衍场所,生物多样性降低,使这一特殊的生态资源处于濒危状态。

(1)毁林发展海水养殖业

毁林发展海水养殖是目前破坏性利用红树林的主要方式之一。我国近20年来的围塘养殖活动,给红树林资源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甚至波及自然保护区内。

例如海南东寨港国家共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广东省珠海市有25个区域生长红树林,天然红树林面积达93 hm2,到2001年底,全市只剩下6个红树林分布区域,红树林面积仅余6.8 hm2。在珠海淇澳大围湾红树林一带,非法围垦养殖面积就达117.6 hm2。

(2)围海造田

中国热带海岸地区大量湿地被改造成水稻田或排干用作农业用地和居民区。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2/3的红树林因此而消失。随着经济的发展,粮盐价下降,此类破坏红树林的活动已大为减少。

(3)城市的发展和港口的扩建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口众多,是目前亚洲工业化和经济迅速增长的中心。城市化的进程侵占了该区许多红树林湿地。比如我国深圳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层占有深圳红树林保护区48%的土地,毁掉的红树林占原有红树林的32%。

(4)污染

随着沿海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入海,沿岸的农药、化肥及水产养殖废水等大量排入河口、海湾。红树植物本身对生活污水等有机质的污染有相当的抵抗力和净化能力,但高浓度的有机污染对红树植物同样有害。近海和外海的油污会随海流和潮汐扩散到红树林区,对红树林造成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的危害。这是由于油污会堵塞红树林的地上呼吸根和叶表的气孔,使红树植物因缺氧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比起红树植物,林区海洋动物对生活污水、农药、溢油、重金属等污染物更为敏感,更易遭受危害。

(5)薪柴采伐

在广大偏僻的海滨村落,砍伐红树林用作薪柴的习惯一直保持至今,对红树林的恢复和保护十分不利。目前,桐花树、白骨壤和秋茄是中国沿海农村薪柴的主要红树林类型。近年来由于泰国的红树林损失较多,泰国经常从邻国柬埔寨进口红树林木炭,加速了柬埔寨沿海地区红树林的破坏。

(6)其他方面的影响

红树林区一直是传统的海产生产场所,挖掘经济海产,会损害红树植物的根系,使树木养分供给不足,生产滞缓,矮化和稀疏化,出现成片死亡现象。挖掘

活动还使得整个滩涂面目全非,毁坏了海洋底栖动物的生境。在红树林区进行放牧和养殖,牛羊的践踏和啃食导致红树林矮化和稀疏化,群落难以自然更新;家鹅、家鸭养殖虽不会对红树植物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但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内海洋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十分不利;设置拦网,滥捕海鱼,引起近海渔业资源的下降;沿海地区果实采集对白骨壤等红树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2 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实施目标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沿海地区就引进红树林植物,建立防护林带,保护堤岸。自1980年以来,我国开始注重红树林保护工作,先后建立了海南琼山的东寨港、海南文昌的清澜港、海南临高的新盈、广东深圳的福田、海南澄迈的花场湾、海南儋县的新英、海南临高的彩桥、香港米埔的米埔、福建龙海的九龙江口、广西防城的北仑河口、广西合浦的山口、广东湛江的湛江、福建云霄的漳江口等红树林保护区(如表1)。在这些保护区内保护濒危树种,引进苗木,改造和营造小面积的红树林。目前我国恢复和发展的红树林面积仍未能达到历史上最高的25万hm2。随着公众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目前国内红树林恢复与保护逐渐受到重视。国家林业局决定2001年启动红树林保护工程,这是继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工程以后,我国生态建设的又一重要的生态恢复工程。在努力保护好原有的红树林的同时,计划在未来10年内在全国营造60000hm2红树林。恢复和保护红树林湿地,防止物种多样性进一步遭受破坏,从而造福于人类。

表1 我国已建立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3 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技术

3.1 红树林育苗造林技术

我国对红树林育苗与造林的研究相对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起才有人涉足。广西钦州林业局陈建华(1986)根据造林生产实践,提出红树林滩涂宜林临界线的确定,是红树林造林成败的关键,认为可用广西沿海群众描述潮汐变化的“小半眼、半眼子、一眼子”的方法划为滩地宜林地。卢昌义等(1990)根据九龙江口自然保护区造林实践,认为秋茄不适应太高的盐度,一般在10%-20%的水环境里生长最好,过高的盐度反而抑制生长。刘治平(1990)研究表明离岸越近的滩涂,造林成活率越高。莫竹承等根据广西的气候条件和摊位等因子将广西的宜红树林滩涂划分为高温区和低温区两个类型,指出摊位的变化引起土壤机械组成及盐度、养分含量的变化,造林时要注意树种的适应性。

在“八五”和“九五”期间,我国开展了“红树林主要树种造林经营技术研究”攻关,系统地提出了红树林主要树种海桑、秋茄、桐花树、白骨壤和木榄和采种、种实贮藏、育苗、造林等技术,提出以滩涂高程划分宜林滩地的技术,发现并证实海桑种子为需光种子,种子萌发需有活性光敏素的参与,用体积分数为10-3的外源赤霉素溶液浸种24h或用500-600lx光照24-36h,分别提高种子发芽势68.3%和83.4%,缩短发芽20-30d。海桑和无瓣海桑种子发芽海水盐度需低于10%,提出浇淋淡水的技术,解决种植难题。运用红树类短命种子和胚轴贮藏的

有效技术,海桑类种子和秋茄胚轴贮藏一年发芽率保持80%和55.5%以上,桐花树隐胎生胚轴催芽点播提高成苗率技术,催芽点播比不催芽提高成苗率80%。提出海桑-秋茄乔灌两层混交林提高生产力防护功能的营造技术,混交林净生产量比纯林提高51%-203%。目前,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3.2 次生林改造技术

过量采伐和不合理的经营管理造成红树林面积迅速减少和滩涂衰退,出现大面积的退化次生红树林,如何对这些低矮次生林进行改造恢复是一个棘手问题。我国20世纪80年代就开展了退化红树林改造恢复的生产实践,海南东寨港于1983-1985年对桐花灌丛进行改造,直接在林内插入木榄、海莲、红海榄和正红树胚轴,获得成功,现在这些引进的幼苗已高出桐花树灌丛,效果良好。湛江市林业局在海康县企水镇用红海榄改造了大片白骨壤灌丛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改造和人为调控研究,提出了小块状间伐后,引进种植乔木胚轴,组建乔灌两层群落的次生林改造技术。该技术对改造我国大面积的次生红树林灌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3 植物引种与种源选择

树木引种驯化是实现林木良种化最简便、最经济的方法,引种驯化一个树木良种要比培育一个树种良种容易的多。我国较早开展红树林引种工作,但都是民间自发组织的,引种的仅是抗低温的广布种秋茄和白骨壤,这些树种生长速度慢,而且是小乔木,防风消浪效益差。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开始重视红树植物引种工作,并着手北移驯化一些速生高大的嗜热广布种,以便快速组建乔灌两层结构的红树林防护林带。1985年从孟加拉国引种无瓣海桑于海南省东寨港,现无瓣海桑大量繁衍发展,形成稳定的群落。1986-1990年华南植物研究所与东寨港保护区合作,把清澜港红树林区海桑属的海桑、卵叶海桑等6个树种成功引种到东寨港。1987-1988年卢昌义、林鹏将海南省的6种红树科植物北移引种到福建九龙江口,经过6年多的试验,所引种的6种红树种类有4种,即海莲、尖瓣海莲、木榄和红海榄,能在该地区成活。1993-1999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把海桑、无瓣海桑从海南北移引种至湛江市获得成功。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于“八五”“九五”期间,有计划地把无瓣海桑、海桑、海莲、红海榄、水椰、木

果楝等嗜热树种引种至廉江、深圳、珠海、汕头、福建龙海县等地,部分树种生长良好,有的已开花结果,表现优良的是无瓣海桑,此乔木树种具有速生、高大通直、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为理想的先锋造林树种,已在恢复实践中广泛应用。

4 华南沿海红树林恢复工程保障措施

4.1 红树林引种和造林技术

红树林的引种栽培和造林技术,是扩大红树林资源的基础。有意识地引种热带地区优良的红树植物种类,对红树林的北移扩种进行定向培育和驯化筛选,可为亚热带地区红树林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更多的种质资源,促进群落结构从建群种单一向多种混交过渡,从而提高群落的稳定性,更好地发挥红树林资源的功能。

依靠天然更新来扩大红树林资源是及其缓慢的,在水位较深的滩地,胚轴苗难于扎根生长,必须进行人工造林并辅以保护措施才能成功地组建红树林。我国的海滩经各类开发以后存下的滩地多数为淹浸较深的海滩,必须人工造林,选用耐水深的树种和种源,才能快速恢复和发展红树林资源。

4.2 保护现存红树林

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红树林资源,并加强红树林的管理,主要包括管护、补植、防治有害植物和病虫害等,为红树林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禁止将红树林滩涂环境和土地资源改造成农田、盐场、城市建筑区、交通运输设施、工业区以及建造池塘作为海产养殖场等。以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维持和保护为前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采用容器苗和胚轴插植造林,幼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高,而且造林成本比较低。密植有利于提高红树林的生物量积累,而且成活率高。如构建新林地,面积为0.5m×1.0m,行距为50-100cm时,造林效果最佳。造林时还应考虑红树植物合理搭配,因各种红树植物的形态、花期和花色各有差异,如秋茄植株较高,桐花树略矮,可以形成不同群落层次。通过营造红树混交林,可改善林分结构和景观功能,增强生态红能,减少病虫害。

4.3 构建生态海堤

传统模式建设海堤需用大量的土石方,并从堤外10-50m处红树林中取土,不但损害红树林,也会使滩涂高程下降20-40cm,导致红树林破坏,林相退化,

优良红树林种类如木榄、角果木减少甚至消失,而低矮的灌丛如白骨壤、桐花树增多。若采用生态模式,从堤内距堤脚10-20cm的围垦荒地挖土,挖掘形成与海堤平行的人工凹沟,既可以当排洪沟,又可用于发展水产养殖。对两种模式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比较,传统模式产出/投入比为0.24,生态养护模式达5.44;传统模式投入比生态养护模式大2.26倍,且产出只有生态养护模式的10%,说明在红树林营造及堤岸养护上必须应用生态养护模式,充分发挥红树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4.4 加强关于红树林的法规建设

虽然专家学者已对红树林的结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动态进行了长期的生物学研究,红树林为人类所提供的生物价值和社会经济的贡献也已被广泛认可,但人类的干扰仍在不断减少红树林面积。因此,有关红树林的法规建设十分必要。我国在自然保护方面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但在目前还缺乏直接有关红树林保护的法规。由于红树林生境的特殊性及其重要性,应加强红树林有关的法规建设,以免红树林受进一步的破坏。

5 结论及展望

目前红树林还面临这一个重要的问题——生物入侵。现在,已出现对红树林危害的外来物种有3种,其一是薇甘菊,在深圳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它可以在几个月内爬满5-6m高的秋茄植株树冠,覆盖秋茄叶片,影响其生长,严重时大部分落叶或窒息而死。其二是引种的无瓣海桑,20世纪80年代从孟加拉国引入,初期为增加生物多样性引入植物园,后在海南东寨港试种,生长快,5年高达7m。但保护区当地天然种类在其林下生长不良,后来在深圳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试验种植有疯长现象。第三种是互花米草,来源于北美大西洋沿岸,已在福建宁德市、泉州市许多地方造成生物入侵,厦门红树林苗地也受到威胁,当地为了防止其入侵开挖了隔离沟,结果它还会以无性繁殖的方式迅速入侵林地。总之,外来物种的生物入侵已危机天然林的发展,也危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为防止红树林生物入侵,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仍无法彻底解决。今后除药物治理外,应从生物特性上查找它们的传播和繁殖弱点,从中取得突破,才能消灭或减少其危害,同时开展对其可利用方面的研究。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下,农村该如何以生态修复发言稿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下,农村该如何以生态修复 2017年10月26日 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破解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治理难题,重现“绿色青浦,上善之城”的生机活力,2017年,**村在区、镇各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于3月底前完成了村内5.5万平方米违法建筑的拆除工作,关闭和整改环保问题企业17家,并于5月完成了青浦区“无违村居”验收工作。据此,**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五违四必”工作的整治阶段告暂一段落,目前正逐步迈入下一阶段,工作重心由环境整治转向生态修复,力求以生态修复为引导,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长效发展。 一、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恢复农耕产业面貌。 一是推进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粮田、标准化果园硬件配置水平、推进小型农田水利治理工程、恢复和提高防洪排涝标准,新建和完善输水管道、排水明沟、完成低洼为区改造,以提高农用地综合利用率,保障农业生产。二是加快198减量土地复垦。“198”地块企业减量是防止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和及时修复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自2014年以来,**村积极主动配合党委政府实施“198”地块企业减量,通过拆除复垦等土地整治,在修复平整和种植农作物的原则上进行

生态修复,将建设用地恢复为农地,恢复土地农用价值。下一步,**村将充分利用198地块减量“让”出的土地引进高新农产业,以生态农业为亮点,恢复农耕产业面貌。三是加紧整合农、林资源。**村拥有三块农产业项目,500亩稻米标准化生产基地、400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和800亩名贵树木园。目前管理得当,水田由稻米专业合作社进行种植管理、枇杷园计划收回、名贵树木园已与上海园林公司进行沟通,同意进一步开发,**村正加紧整合农、林资源,通过统一开发管理,配套相关设施设备、技术人员,夯实现代农业基础,生产出更优质的农产品。四是适量投放鱼苗净化水资源。**村区域范围内水资源丰富,拥有16条中小河道,全长8.2公里。生态整治后,**村提出“河道长”工作体系,并在试点河道五家埭河道投放适量鱼苗,由河道长进行管理,实现“以鱼治水,以鱼养水”的目标,保持河道长治久清的同时,促进和保护河道的生态平衡。 二、加强资源保护力度,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一方面,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大农业方面污染防治力度,提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在保证产量的同时,确保产地环境安全,产品安全。实施种植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区域示范工程,全村共有3个湿垃圾处理利用点,将秸秆、杂草、落叶综合利用,转化为有机肥后全量还田。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一、基本情况 (一)工程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人口、产业、村庄建设、基础设施、环境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等情况(工程项目区涉及多个行政村的,土地利用现状与人口分村进行统计)。 (二)工程项目区内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可行性分析(重点从发展基础、群众意愿、整治潜力、生态修复能力等方面阐述)。 二、工作目标 主要包括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目标,各项目标设定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可量化、可统计、可考核。 三、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情况 (一)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根据村土地利用规划、当地自然条件差异、土地利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特色,

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优化,合理划分农业生产、村庄建设、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等功能分区,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明确各功能分区重点整治内容(明确各土地利用功能区重点整治内容,合理划分整治分区,明确整治任务与目标)。 四、统筹安排项目 (一)土地整治项目安排(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等项目,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二)各类建设项目安排(对新农村建设、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拆违治违、村庄环境整治、交通、水利等具体项目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三)生态修复项目安排(对损毁土地复垦、土壤污染防治、废弃矿山治理以及其她生态修复工程等具体任务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五、实施期限及进度计划 (一)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进度计划。对分年度实施计划进行安排。

生态袋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方案

栾川县5A县城景观提升工程PPP项目栾川县城市道路边坡生态修复工程 生态袋修复技术 施 工 方 案 栾川县5A县城景观提升工程项目部 2017年7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与特点 (2) 2.1工程概况 (2) 2.2项目现状 (3) 2.3施工特点 (5) 2.4工程质量目标与工期目标 (5) 三、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5) 四、施工组织 (6) 4.1施工组织机构 (6) 4.2施工管理机构 (6) 4.3施工部署 (6) 五、施工顺序 (7) 六、施工准备工作 (7) 6.1施工现场准备 (7) 6.2技术准备 (7) 6.3资源准备 (7) 6.4施工前期准备 (9) 七、施工方案 (10) 7.1施工前的准备 (10) 7.2施工技术的选择 (10) 7.3“生态袋修复技术”技术原理及技术特点 (10) 7.4材料技术要求 (11) 7.5植被恢复效果 (12) 7.6施工技术方案 (13) 八、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9) 8.1施工区域设置施工围档 (19) 8.2防尘、防污水、防噪音污染措施 (20) 8.3其他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20)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2008) 5、《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6、《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651-2013) 7、我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 8、施工设计图纸、合同及现场实际情况。 二、工程概况与特点 2.1工程概况 本分项工程为河南栾川城市道路边坡生态修复项目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主要位于栾川县鸾州大道与迎宾大道沿路两侧,生态袋治理面积约11285㎡。从现场踏勘、设计到施工均是由本公司完成,施工量较多,范围较大,质量、安全要求高,受地质条件和交通影响大,我单位会尽力克服困难,精心施工,保证工程顺利进展。 本分项工程设计采用码放生态袋后客土喷播的坡面:1#大岭西侧坡脚回填坡面、2-1#老君山东侧部分山体坡面及13#鸾州大道伊水路口山体坡面。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主要问题。实现三者的协调、均衡、和谐发展是当务之急。从某种角度来,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子集,而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或枢纽,因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一定区域的生态环境系统扰动最大、破坏力最强。运用资源经济学、恢复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探讨,对一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修复矿区土地的生产力、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对区域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矿藏的不可移动性,以致矿山开采长期占用、破坏、污染土地,改变了区域水系结构,破坏了动植物区系,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土地复垦率较低,迫切要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技术,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生产潜力。本文将在系统分析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总结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以期推动全国土地复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1.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一)诱发地质灾害。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往往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而矿山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在暴雨下也极易诱发泥石流。(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水质污染。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使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表径流的变更,使水源枯竭,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同时,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废石淋滤水等,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与人畜生活饮用。(三)土壤退化与污染由于表土被清除采矿后留下的通常是新土或矿渣,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往往使土壤坚硬、板结,有机质、养分与水分缺乏。而地面塌陷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裂隙产生。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造成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土壤承载力下降。矿山固体废渣(煤矸石等)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 2 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主要是强酸性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 复治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地质灾害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 一、避免和减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实行矿山开发"六个禁止,三个限制"的准入条件。禁止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限定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批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和不可恢复利用的矿产资源开采的新建项目,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炼油、炼焦、炼硫。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多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地区采石、采砂、取土,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取土烧砖,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露天开采活动,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采矿。 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生态环境保护及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源、土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时,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 二、加强现有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义务。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停产或者关闭。建立相对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

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方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瑶岗仙矿区生态修复工程 技术方案

建设单位:湖南瑶岗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地点:宜章县瑶岗仙镇 设计单位:长沙赛恩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1) 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 (1) 1.2 编制依据 (1) 1.2.1法律和法规 (1) 1.2.2标准和规范 (1) 1.2.3与项目其他相关资料 (3) 1.3 编制目的 (3) 1.4 编制原则 (3) 1.5 编制范围及内容 (4) 第二章场地说明及建设条件 (6) 2.1 自然地理条件 (6) 2.1.1 地理位置 (6) 2.1.2 地形地貌 (7)

2.1.3 气候气象 (9) 2.1.4 水文水系 (10) 2.2 建设条件 (10) 2.2.1 交通条件 (10) 2.2.2 配套条件 (10) 2.2.3供水条件 (11) 2 1............................................................. . 污染现状及建设思路第三章.3.1 区域现状及工程量. (12) 3.2 治理思路 (16) 第四章总平面布置............................................................................. 17 4.1布置原则 (17) 4.2 平面布局 (17) 4.3 竖向布置 (18) 第五章项目实施方案.......................................................................... 19 5.1 山体裂缝治理 (19) 5.2 生态恢复方案 (19) 5.2.1 处理方式确定 (19) 5.2.1 A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23) 5.2.2 C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26)

青山区大青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 副本

青山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矿企业废弃矿坑恢复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青山区农牧林水局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录 第1章总论 (1) 1.1项目名称 (1) 1.2项目主管单位 (1) 1.3项目建设单位 (1) 1.4项目负责人 (1) 1.5 项目建设地点及范围 (1) 1.6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 1.7 项目建设期限 (2) 1.8 项目投资规模 (2) 1.9 方案编写情况 (2) 第2章基本概况 (3) 2.1自然地理条件 (3) 2.2社会经济状况 (4) 2.3森林资源状况 (4) 2.4管理机构与队伍 (4) 第3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编制依据 (6) 3.1指导思想 (6) 3.2基本原则 (6) 3.3编制依据 (6) 第4章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8) 4.1工矿企业生产情况 (8)

4.2项目建设内容 (8) 4.3项目建设规模 (10) 第5章造林设计 (10) 5.1现状调查 (10) 5.2造林设计 (11) 5.3造林技术措施 (12) 5.4项目进度 (14) 第6章项目实施管理及保障措施 (14) 6.1项目组织管理 (14) 6.2保障措施 (16) 第7章工程量与用工量测算 (16) 7.1工程量测算 (16) 7.2用工量测算 (16) 第8章投资预算及资金来源 (17) 8.1投资预算依据 (17) 8.2投资预算经济技术指标 (17) 8.3投资预算 (19) 8.4资金来源 (21) 附图: 青山区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示意图

第1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青山区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 1.2项目主管单位 青山区农牧林水局 1.3项目建设单位 青山管理站 1.4项目负责人 刘海明 1.5 项目建设地点及范围 项目建设地点为青山区青山管理站父生碎石厂、赵文亮碎石厂、周金义采砂厂、张海龙洗砂厂、威龙碎石厂、王佳乐碎石厂、泰安碎石厂、包头市兴安碎石厂1、包头市兴安碎石厂2、包头市兴安碎石厂3、李永柱碎石厂、娄东碎石厂、赵江慧碎石厂1、赵江慧碎石厂2、赵文慧碎石厂、赵春慧碎石厂、许德文碎石厂、王存元碎石厂、九原区兴胜镇白永清采石厂、九原区兴胜镇朱二旦采石厂、包头市兴安采石厂。 1.6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植被恢复造林268.2亩,全部为水土保持林,造林树种为樟子松、果树和柠条。

生态修复施工组织设计

**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二期绿化项目**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1) 一、编制依据 (1) 二、编制原则 (1)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重难点分析 (1) 一、工程概况 (1) 二、工程重难点分析 (2) 三、工程应对措施 (2) 第三章工程总体目标 (3) 一、工程质量目标 (3) 二、施工工期目标 (3) 三、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 (3) 四、服务目标 (4) 第四章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4) 一、施工组织机构图 (4) 二、施工组织机构部门职能 (4) 第五章施工部署 (5) 一、造林工序 (5) 二、施工准备 (5) 三、主要方法及措施 (7) 四、后期管护方案 (12) 第六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15) 一、质量目标 (15) 二、质量保证体系 (15) 三、质量保证措施 (17) 四、施工保证措施 (19) 五、竣工服务承诺制度....................................................................................................... ** 第七章临建设施........................................................................................................................... ** 一、施工平面布置............................................................................................................... ** 二、施工平面布置的方式..................................................................................................... ** 三、计划临时用地表 (23) 第八章冬雨季施工技术 (23) 一、雨季施工措施 (23) 二、冬季施工措施 (25) 第九章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 (26) 一、工程进度安排的原则 (26) 二、工程进度目标 (26) 三、工期保证措施 (26) 第十章主要施工材料(苗木)机械 (30) 一、主要施工材料(苗木)进场计划表 (30) 二、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表 (31) 三、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31) 四、劳动力配备计划表 (33) 第十一章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33)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_白降丽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5,22(4):464~468 Journal of Zhe jiang Forestry C ollege 文章编号:1000-5692(2005)04-464-05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 白降丽1,彭道黎1,庾晓红2 (1.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2.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如何保护好现有的健康生态系统,并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已成为生态系统研 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介绍退化生态系统及其恢复与重建等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退化生态 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目标、基本原则、方法以及程序,并进一步阐述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退 化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废矿地、退化海岛生态系统、退化水生生态系统等恢 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指出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趋势,主要包括生态系统退化 的预测预报机制的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和机理的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 关键技术体系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技术和评价指标 体系研究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参47 关键词:恢复生态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A 人类在改造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伴随着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长期的工业污染,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以及将大范围的自然生境逐渐转变成农业和工业景观,形成了以生物多样性低、功能下降为特征的各式各样的退化生态系统(degraded ec osystem)。这些变化都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综合整治与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以及重建可持续的人工生态系统,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几个相关概念 1.1 退化生态系统 陈灵芝等[1]认为退化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系统。章家恩等[2]认为退化生态系统是一类病态的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或者在二者的共同干扰下,生态要素和生态系统整体发生的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的量变和质变,其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其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displacement),具体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固有功能的破坏或丧失,生物多样性下降,稳定性和抗逆能力减弱,系统生产力下降。这类系统也被称之为“受害或受损生态系统(damaged ecosystem)”。 不同的学者对退化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是不同的。余作岳等[3]将退化生态系统分为裸地、森林采伐迹地、弃耕地、沙漠化地、采矿废弃地和垃圾堆放场等类型。章家恩等[2]认为退化生态系统应分为 收稿日期:2004-09-09;修回日期:2005-03-28 基金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1BA510B) 作者简介:白降丽,博士研究生,从事森林生态学研究。E-mail:bjl wtx@s https://www.360docs.net/doc/a016355201.html,

生态修复项目施工招标文件

长寿区龙溪河上坪段河岸生态修复项目施工招标公告1.招标条件 长寿区龙溪河上坪段河岸生态修复项目已由重庆市长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长发改投〔2018〕165号文批准建设,招标人为重庆市长寿区邻封镇人民政府,资金来源为:三峡后续专项补助资金,出资比例:100%,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的施工进行公开招标。 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 建设地点:长寿区邻封镇龙溪河上坪段。 2.2 建设规模:新建生态截污1.965km;新建2m宽巡护步道 3.549km/7581㎡;新建木亭、混凝土亭廊11座,配套石材桌椅4套,天然块石景观46块;新建科普宣教广场4处2192㎡,亲水平台8处82 4.7㎡;铺设草坪678㎡、栽植桂花46株等建设内容。 2.3 工期: 365 日历天。 2.4 招标范围:详见招标人提供的施工设计图纸、图说、设计变更以及工程量清单所明确的工程内容。 2.5 工程造价:约775.14万元 3.投标人资格要求 3.1本次招标实行资格后审,投标人须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施工能力的独立法人单位。 3.2 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4. 招标文件的获取 4.1 本工程采用网上下载招标文件及资料,不报名。招标公告于 2019 年11月26 日起在“*************网”上同时发布。招标文件等相关资料均在“*************网”公开发布,凡有意参加的投标者,请在开标前随时在网上自行下载招标文件等相关资料。 4.2 招标文件每份售价 800 元,由投标人在递交投标文件时向招标代理机构缴纳,售后不退;不缴费者拒收投标文件。(特别提示) 5. 投标文件的递交 5.1投标文件递交的截止时间(投标截止时间,下同)为2019年12月17日10时00分(北京时间),地点为“*************网”5.2 逾期送达的或者未送达指定地点的投标文件,招标人不予受理。 6.发布公告的媒介 本次招标公告同时在“*************网”上发布。 7.联系方式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任务的由来 (1) 1.2编制依据 (2) 1.2.1任务依据 (2) 1.2.2相关法律法规 (3) 1.2.3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与环境保护发展规划 (4) 1.2.4 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4) 1.2.5投资估算依据 (4) 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5) 1.3.1指导思想 (5) 1.3.2基本原则 (5) 1.4方案范围与规划时限 (6) 1.5方案技术路线 (6) 第二章矿区概况 (8) 2.1区域自然条件 (8) 2.1.1地理位置与交通 (8) 2.1.2气象气候 (8) 2.1.3地表水 (9) 2.1.4地下水 (9) 2.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9) 2.2.1地形地貌 (9) 2.2.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0) 2.2.3矿区工程技术条件 (10) 2.2.4矿区地质构造 (10) 2.2.5区域地层 (12) 2.2.6矿带及矿床特征 (15) 2.3区域社会环境简况 (18)

2.3.1人口及行政区划 (18) 2.3.2社会经济概况 (18) 2.3.3风景文物保护区划 (18) 2.3.4环境功能区划 (19) 第三章企业生产及工程概况 (20) 3.1历史沿革 (20) 3.2项目组成 (20) 3.2.1主体工程及辅助工程 (20) 3.2.2环保工程 (20) 3.3生产现状 (22) 3.3.1井田境界 (22) 3.3.2资源/储量及服务年限 (22) 3.3.3总平面布置 (23) 3.3.4生产工艺 (23) 3.3.5剥离废弃土石排放系统 (25) 3.3.6采场防、排水及供水系统 (26) 第四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调查及规划期生态破坏预测 (27) 4.1调查方法概述 (27) 4.1.1调查范围 (27) 4.1.2调查内容 (27) 4.1.3调查方法 (27) 4.2矿区生态破坏情况调查及评价 (28) 4.2.1矿区生态系统类型与植被分布 (28) 4.2.2矿区动物资源 (29) 4.2.3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现状及评价 (29) 4.2.4尾矿库、废石场对生态的破坏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1) 4.2.5临时性不稳定边坡 (32) 4.2.6铁矿生产造成的主要生态问题及需要优先解决的生态问题 (33)

煤矿开采后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生态环境保护依据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有关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定,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清洁生产、全过程控制”的现代环境管理思想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体现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坚持突出污染防治,完善基础设施;明确目标任务,分步落实措施;坚持全面推进,实现重点突破的基本原则,彻底解决项目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本项目环保计划的总体目标如下: 1、整个矿区植被覆盖度不低于建设前的植被覆盖度; 2、矿区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95%以上,土壤侵蚀量减少85%以上; 3、工业场地绿化率占20%以上; 4、扰动土地治理率98%以上。 二、保护重点 对于大气、水、固废以及噪声的环境保护措施都是“三同时”工程,必须同时设计、同时动工、同时投入使用。因此本次环境保护计划将重点对沉陷区的综合整治及生态恢复措施作出计划。 三、生态恢复的范围和期限 1、范围 生态恢复的范围包括整合改造工程的工业场地、地面防排水防治区、供排水管线、施工便道、施工区、供电线路防治区以及运输道路等,并考虑对周边草地的保护。 2、整合改造工程的生态恢复规划 由于该项目的工业场地尚处于整合改造阶段,工业场地建设的同时就可以陆续对煤矿进行种草种树等植被恢复,实现“三同时”工程。自工程开工起,大饭铺煤矿就应该与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护。

四、整合改造工程生态保护及生态恢复的具体措施 整合改造项目的环保计划主要分为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三个阶段。 对于进厂道路、工业场地等,区域生态环境被破坏,自然恢复时间较长,应以生态建设为主,施工期应以生态保护为主。 1 建设期环境保护对策 1.1 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1.1 土壤与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措施 ⑴施工中应加强施工管理,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各种施工活动应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尽可能地不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和土壤,以免造成土壤与植被的大面积破坏,而使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系统受到威胁。对于植被生长较好的地段,尽量不要在这些地段设置工棚、料场、弃渣场等。 ⑵对于临时占地和新开辟的临时便道等破坏区,施工结束后应按照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工作。凡受到施工车辆、机械破坏的地方均要进行土地平整、耕翻疏松(要求深翻表土30~40cm),并在适当季节进行植树、种草工作(根据不同地段的生态环境特点选择适合于当地生长的树种、草种),保持地表原有的稳定状态,其造林成活率要达到70%以上;植被总体恢复系数要达到95%以上。 ⑶妥善处理建设期及运营期产生的各类污染物、生活垃圾等,要进行统一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弃置。施工结束后,要进行现场清理,采取恢复措施。 1.1.2 土壤侵蚀的防治对策措施 ⑴在地面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在春季大风季节以及夏季暴雨时节进行作业。对于施工破坏区,施工完毕,要及时平整土地,并种植适宜的植物,以防止发生新的土壤侵蚀。 ⑵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土石,要合理布置弃渣场。不得将废弃土石任意裸露弃置,以免遇强降雨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生态修复绿化工程施工方案

生态修复绿化工程施工方案 一、苗木种植工程 施工工序: 地形细整→定点放线→乔木栽植→灌木种植→地被草坪栽植→施工期养护→养护管理期养护→竣工验收移交 (一)、选材 1、表土、肥料、水等应符合本工程要求; 2、植物品种 2.1所有植物应考虑当地气候特点,选择在天津市及周边地区定植三年以上且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效果的苗木,带冠种植;适合于当地气候条件易于生长的、并有丰满干枝体系和苗壮的根系。植物应无缺损树节、擦破树皮、受风冻伤害或其他损伤,植物外观应显示出正常健康状态,能承受上部及根部适当的修剪。无特殊规定或图纸标明,所有植物应在苗圃采集。 2.2乔木应具有挺直的树干,发育良好的枝杈,根据其自然习性对称生长。不应有大于直径20cm未愈合的伤痕。

2.3运到现场的乔木高度应符合图纸要求,其胸径(树高出地面1.2m处)应按施工图纸要求。 2.4不允许采用代替品种,除非证实在承包期内的正常种植季节采集不到规定的植物。只有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才允许种植代替品种。 2.5露地栽培花卉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二年生花卉,株高应为10-40cm,冠径应为15-35cm。 (二)、地形细整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施工场地,对照设计施工图进行场地细整。 1、地形要求,应使整个地形的坡面曲线保持排水通畅,堆筑地形时,根据放样标高,由里向外施工,边造型,边压实,施工过程中始终把握地形骨架,翻松辗压板结土,机械设备不得在栽植表层土上施工。 2、微地形粗整形完成后,人工细做覆盖面层,保持表面土质疏松,并清理杂物。人工平整时从边缘逐步向中间收拢,使整个地形坡面曲线和顺、排水通畅。回填土的含水率

应控制在23%左右,不允许含有粒径超过10cm的石块,雨天停止作业,雨后及时修整和拍实边坡。若施工场地有垃圾、渣土、建筑垃圾等要进行清理。 3、必须使场地与四周道路、广场的标高合理衔接,使绿地排水通畅。 4、种植场地种植土最低厚度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园林植物种植必需的最低土层厚度 根拔除、杂草很多时用除草剂进行消除,以符合植物和设计要求。 6、如果用机械整理地形,应事先与建设单位或相关单位联系,了解是否有地下管线,以免机械施工时造成管线的损坏。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地质灾害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一、避免和减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实行矿山开发"六个禁止,三个限制"的准入条件。禁止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限定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批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和不可恢复利用的矿产资源开采的新建项目,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炼油、炼焦、炼硫。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多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地区采石、采砂、取土,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取土烧砖,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露天开采活动,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采矿。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生态环境保护及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源、土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时,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二、加强现有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义务。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停产或者关闭。建立相对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和法制管理体系。开展全区矿山环境调查评价,建立国有重点矿山地质环境档案和矿山环境数据库系统。监督、引导、鼓励矿山企业在矿山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加大研究与开发、技术改造的投入,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对废弃矿山要积极利用多渠道资金,加快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三、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实施试点工程??? 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矿山环境保护投资机制,"十五"期间选择石嘴山矿区、石炭井矿区、汝箕沟矿区、镇北堡矿区及灵武东山矿区等五个环境破坏较严重的矿区,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附表10,附图5),对矿山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对矿山"三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对矿山开发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采空区及煤层自燃、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勘查与整治。通过示范工程,总结经验,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及矿区减灾防灾工作。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一般方法研究

现代生态学 课程论文 题目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一般方法研究姓名胡节学号2016303110112 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中国·武汉 2016年12月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一般方法研究 ——以休斯顿植物园与自然中心修复规划为例 胡节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伴随而来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环境污染、景观破坏、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增加了对生态系统的胁迫。人类面临着合理恢复、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的挑战,因此对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成为现代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本文从生态恢复性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着手,探讨出了生态恢复性设计的一般方法,并以休斯顿植物园与自然中心规划为例详细分析了其从诊断分析生态破坏的原因,到制定方案、评估检测,再到实施实践后期的管理与监测整个恢复过程。以此推广到更多的恢复性设计中。 关键词:破坏;恢复;生态;恢复性设计 The Study of Common Approach for The Restoration of Ecosystems --Taking The Rehabilitation Plan of Houston Plantation & Natural Center As An Example Hujie 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andscape destruction, land degradation and loss of biodiversity are the challenges of ecological system, which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reasonable recovery,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general method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the causes of ecological destruction of Houston's botanical garden and Nature Center. Detection, and the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te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of the entire recovery process. Key words:Destruction; Restoration; ecological;restoration design 1.绪论 近年来,因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科学与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使得植被受大规模的破坏,甚至全球生态系统在逐渐退化,生物多样性在不断丧失,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遭受到极大威胁。环境污染、植被破坏、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增加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胁迫。合理恢复、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已变成人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破坏了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以成为现代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 1.1相关概念辨析 1.1.1恢复 恢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受损状态恢复到未被损害前的完美状态的行为,既包括回到起始状态,又包括完美和健康的含义;广义则包含将一个目标或对象带回到相似于先前(并非原有)的状态;但目前所说的恢复是仅作为一个概括性词语存在,它包含改造(reclamation)、修复(rehabilitation)、挽救(redemption)、更新(renewal)以及再植(replantation)等术语[1]。 1.1.2景观生态学理论

生态恢复治理实施情况

大同鹊山高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生态恢复治理实施情况的汇报 大同鹊山高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是2009年经晋煤重组办发[2009]92号文批准,以大同鹊山精煤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整合原左云县高家窑联营煤矿和山西左云柴家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而成。整合后矿井井田面积8.8091平方公里,保有储量188.8Mt,批准开采石炭系19#、22#、25#煤层,设计生产能力150万吨/年,服务年限47.3年。2010年9月13日山西省煤矿基本建设局以晋煤办基发[2010]1021号文核发了开工报告书。 2010年开工建设以来,我公司严格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要求,积极筹措资金,精心组织施工。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矿井的提升、通风、排水、运输、供电、防尘洒水、安全监控等主要生产系统已经建成。安全设施以及主要工业和行政福利建筑、环境保护设施等均按设计建成。84个单位工程全部竣工,并通过质量认证,2012年年底正式进入了矿井联合试运转阶段,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多次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好评,曾被山西省煤炭协会被为山西省2011年度优秀建设单位。 2010年9月开工以后,我公司就委托山西环安环境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报告书,

并于2012年12月5日经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晋环函〔2012〕2596号文批复。截止目前,用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资金累计达万元,各项工程基本按照方案规定时间完成,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沉陷、裂缝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 因我公司矿井建设延期,目前还没有转产,属基本建设矿井阶段,尚未发现地表沉陷和裂缝现象。2012年我公司对厂区周边进行了防排水工程,现已基本完工,完成投资万元。今后发现沉陷后,我们将立即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恢复治理。 二、边坡治理工程 随着矿建工程建设的推进,先后对矿区裸露边坡进行了治理。到目前共修建挡土墙、浆砌石砌筑,绿化平方米,完成投资万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全部完工。 三、废弃工业场地生态恢复治理工程 对原柴家沟煤矿工业场和储煤厂进行了生态环境治理,先后投资万元,新建绿色蔬菜大棚10座。同时对厂区进行了平整和绿化、硬化,完成投资万元。 四、矿区吃水解困工程 投资万元场区打了一眼100米水井,并修筑蓄水池三座,铺设了相应管道。 五、矿区绿化工程

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规划方案

*************凝灰岩矿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规划方案 采石厂

1.目的意义、规划依据及规划期限 1.1目的意义 矿产资源为不可再生性资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矿山开采规模和强度不断增大,必将出现矿产资源 逐渐枯竭的现象。盲目开采既浪费了矿产资源又破坏了当地的地质环境、使地质环境条件逐渐恶化,地质灾害不断发生,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合理开发矿产资源,达到既合理开发,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又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及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有关法律法则,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要进行合理规划,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地质和生态环境,把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规划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1.2规划依据 主要依据为: 《矿产资源法》 《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工作的通知》 《地质环境管理条例》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关于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3规划期限 *************凝灰岩矿矿山服务年限为8年,矿山闭坑后还需进一步监测与治

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规划期限预计为10年。 2.矿业开发概况 2.1开发现状和发展规划 *****凝灰岩矿位于***************村约1.5km,矿区东有铁路直通*********市,距********火车站约4.0km,从***********至矿区有公路相通,距**********约10km,交通比较方便。 矿区拐点坐标为: 点号X Y ① 本次储量核查范围面积为0.092km2。 该矿山为一小型新建矿山,属个体企业性质,矿山投资总额55万元,该凝灰岩矿已探明(333)矿石量79.4×104t,预计年产矿石13×104。根据《*********凝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服务年限暂定为8年。 2.2开采方式和开发利用程度 (1)开采方式 根据《**************凝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该矿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采用人工或装载机装车,小型汽车运输,开拓运输方案为公路运输,运输公路利用原采矿公路并加以改造。 露天边坡参数如下: 露天采场尺寸(长×宽):290m×100m 露天采场底标高:220m水平 最终阶段高度:10m 台阶坡面角: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