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斯统计_单变量模型_Single-Parameter Models

第五章 虚拟变量模型和滞后变量模型

1. 表5.1中给出了中国1980—2001年以城乡储蓄存款新增额代表的居民当年储蓄及以GNP 代表的居民当年收入的数据。以1991年为界,判断1991年前和1991年后的两个时期中国居民的储蓄—收入关系是否已发生变化。 表5.1 1980—2001年中国居民储蓄与收入数据 单位:亿元 年份 储蓄S GNP 年份 储蓄S GNP 1980 118.5 4517.8 1991 2072.8 21662.5 1981 124.2 4860.3 1992 2438.4 26651.9 1982 151.7 5301.8 1993 3217 34560.5 1983 217.1 5957.4 1994 6756.4 46670 1984 322.2 7206.7 1995 8143.5 57494.9 1985 407.9 8989.1 1996 8858.5 66850.5 1986 615 10201.4 1997 7759 73142.7 1987 835.7 11954.5 1998 7127.7 76967.2 1988 728.2 14922.3 1999 6214.3 80579.4 1989 1345.4 16917.8 2000 4710.6 88228.1 1990 1887.3 18598.4 2001 9430 94346.4 估计以下回归模型: 0123()i i i i i i Y X D D X u ββββ=++++ 其中i D 为引入的虚拟变量:1,19910,1991i D ?=?? 年前年后 对上面的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下: 所以表达式为: 15350.0751981.90.032()i i i i i Y X D D X =+-+ (1.40) (4.45) (-1.38) (0.37)

平稳时间序列模型的建立

-0.8 -0.6-0.4-0.20.00.20.40.60.82 4 6 8 10 12 14 -0.8 -0.6-0.4-0.20.0 0.20.40.60.82 4 6 8 10 12 14 第四章 平稳时间序列模型的建立 本章讨论平稳时间序列的建模问题,也就是从观测到的有限样本数据出发,通过模型的识别、模型的定阶、参数估计和诊断校验等步骤,建立起适合的序列模型。学习重点为模型的识别和模型的检验。 第一节 模型识别 一、 识别依据 模型识别主要是依据SACF 和SPACF 的拖尾性与截尾性来完成。常见的一些ARMA 类型的SACF 和SPACF 的统计特征在下表中列出,可供建模时,进行对照选择。 表 ARIMA 过程与其自相关函数偏自相关函数特征 模 型 自相关函数特征 偏自相关函数特征 ARIMA(1,1,1) ? x t = ?1? x t -1 + u t + θ1u t -1 缓慢地线性衰减 AR (1) x t = ?1 x t -1 + u t 若?1 > 0,平滑地指数衰减 若?1 < 0,正负交替地指数衰减 -0.8 -0.6-0.4-0.20.00.20.40.60.82 4 6 8 10 12 14 若?11 > 0,k =1时有正峰值然后截尾 若?11 < 0,k =1时有负峰值然后截尾 -0.8 -0.6-0.4-0.20.00.20.40.60.82 4 6 8 10 12 14 MA (1) x t = u t + θ1 u t -1 若θ1 > 0,k =1时有正峰值然后截尾 若θ1 > 0,交替式指数衰减 -1.0 -0.5 0.0 0.5 1.02 4 6 8 10 12 14 -1.0 -0.5 0.0 0.5 1.0 2 4 6 8 10 12 14

时间序列模型的构建和预测

时间序列模型的构建和预测 Box Jenkins Methodology) 步骤1:识别。观察相关图和偏相关图 步骤2:估计。估计模型中所包含的自回归系数和移动平均系数,可以用OLS 来估计 步骤3:诊断检验。选一个最适合数据的模型,检查从这模型中估计到的残差是否白噪声,如果不是的话,我们必须从头来过 步骤 4 :预测。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方法得到的预测结果要比其它计量模型得到的要准确 识别 检查时间序列是否平稳 - 如果自相关函数衰退的很慢,则序列可能是非平稳 - 如果时间序列为一非平稳过程,应该运用差分的形式使它变为平稳过程 - 在检验了一个时间序列的平稳性之后,我们应该用相

关图和偏相关图检验ARMA模型中的阶数p和q 模型 ARIMA(1,1,1) .■: x t = ■ 1. x t-1 + u t + ru t-1 自相关函数特征 缓慢地线性衰减 1.0 偏自相关函数特征 AR( 1) x t = -1 X t-1 + u t 右;1 > 0,平滑地指数衰减若-11 > 0,k=1时有正峰值然后截尾 0.8 0.6 0.4 0.2 0.0 -0.2 -0.4 -0.6 -0.8 2 - 4 6 - 8 10 12 ?14 MA ( 1) X t = U t + 71 U t- 1 AR( 2) x t = ;1 x t-1 + 2 X t-2 + u t 若;i < 0,正负交替地指数衰减 0.8 若71 > 0,k=1时有正峰值然后截尾 若71 < 0,k=1时有负峰值然后截尾 指数或正弦衰减 若-11 < 0,k=1时有负峰值然后截尾 0.8 0.6 0.4 0.2 0.0 -0.2 -0.4 -0.6 -0.8 若?冷> 0,交替式指数衰减 0.8 若3<0,负的平滑式指数衰减 k=1,2时有两个峰值然后截尾

实验十时间序列模型

实验十时间序列模型 10.1 实验目的 掌握时间序列的基本理论,时间序列模型种类的识别、估计、诊断和预测方法,以及相应的EViews软件操作方法。 10.2 实验原理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由Box-Jenkins (1976) 年提出。它适用于各种领域的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模型不同于经济计量模型的两个特点是: (1)这种建模方法不以经济理论为依据,而是依据变量自身的变化规律,利用外推机制描述时间序列的变化。 (2)明确考虑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如果时间序列非平稳,建立模型之前应先通过差分把它变换成平稳的时间序列,再考虑建模问题。 时间序列模型的应用: (1)研究时间序列本身的变化规律(建立何种结构模型,有无确定性趋势,有无单位根,有无季节性成分,估计参数)。 (2)在回归模型中的应用(预测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的值)。 (3)时间序列模型是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的基础之一(不懂时间序列模型学不好非经典计量经济学)。 10.3 实验内容 建立中国人口时间序列模型。 表10.1给出了中国人口数据y t(1952-2004,单位万人),试建立y t的时间序列模型,并预测2005年中国人口总数。 表10.2

10.4 建模步骤 10.4.1 识别模型 利用表10.2数据建立y t序列图,如图10.20。 图10.20 中国人口序列(1952-2004) 从人口序列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口总水平除在1960和1961两年出现回落外,其余年份基本上保持线性增长趋势。 察看序列的相关图,在序列窗口选择View/Correlogram,便会弹出如下窗口,见图10.21,选择滞后阶数(本例输入滞后期10),点击ok,得到如图10.22所示的序列y t的相关图和偏相关图。 图10.21 图10.22 y t的相关图,偏相关图 由y t的相关图,偏相关图判断y t为非平稳性序列。进一步考察其差分序列Dy t,序列图见图10.23,其相关图,偏相关图见图10.24。 图10.23 图10.24 Dy t的相关图,偏相关图 人口差分序列Dy t是平稳序列。应该用Dy t建立模型。因为Dy t均值非零,结合图2.14拟建立带有漂移项的AR(1)模型。 10.4.2 估计模型 采用AR(1)模型对Dy t进行估计,从EViews主菜单中点击Quick键,选择Estimate Equation功能。随即会弹出Equation specification对话框。输入漂移项非零的AR(1)模型估计命令(C表示漂移项)如下: D(Y) C AR(1) 结果如图10.25所示,整理如下: Dy t = 1374.097 + 0.6681 (Dy t-1– 1374.097) + v t

计量经济学第五章-练习题

计量经济学第五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商品需求函数为 u x b b y i i i ++=10,其中y 为需求量, x 为价格。为了考虑“地区”(农村、城市)和“季节”(春、夏、秋、冬)两个因素的影响,拟引入虚拟变量,则应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为( )。 A.2 B.4 C.5 D.6 2. 根据样本资料建立某消费函数如下: x D t t t C 45.035.5550.100?++=,其中C 为消费,x 为收入,虚拟变量???=农村家庭城镇家庭01? D ,所有参数 均检验显著,则城镇家庭的消费函数为( )。 A.x t t C 45.085.155?+= B.x t t C 45.050.100?+= C.x t t C 35.5550.100?+= D.x t t C 35.5595.100?+=

3 设消费函数为 u x b x b a a y i i i i D D +?+++=1010,其中虚拟变量D=???农村家庭 城镇家庭01,当统计检验表 明下列哪项成立时,表示城镇家庭与农村家庭有一样的消费行为( )。 A.0,011==b a B.0,011≠=b a C.0,011=≠b a D. 0,011≠≠b a 4. 设 消 费函数 u x a a y i i i b D +++=10,其中虚拟 变量 ?? ?= 01南方北方 D ,如果统计检验表明01≠α成立,则北方的消费函数与南方的消费函数是( )。 A.相互平行的 B.相互垂直的

C.相互交叉的 D.相互重叠的 5. 假定月收入水平在1000元以内时,居民边际消费 倾向维持在某一水平,当月收入水平达到或超过1000元时,边际消费倾向将明显下降,则描述消费(C )依收入(I )变动的线性关系宜采用( )。 A. ?? ?≥=+?++=元 元10001 10000 ,210I I D D u I b I b a C t t t t π B. ?? ?≥=+++=元 元10001 10000 ,210I I D D u I b b a C t t t π C. 元1000,)(**10=+-+=I u I I b a C t t t D. u I I b I b a C t t t t D +-++=)(*210,D 、I *同上 6. 下列属于有限分布滞后模型的是( )。 A. u y b y b x b y t t t t t a +++++=--Λ22110

(精品)第五章-虚拟变量模型和滞后变量模型

第五章虚拟变量模型 1.表5.1中给出了中国1980—2001年以城乡储蓄存款新增额代表的居民当年储蓄及以GNP 代表的居民当年收入的数据。以1991年为界,判断1991年前和1991年后的两个时期中国居民的储蓄—收入关系是否已发生变化。 年份储蓄S GNP 年份储蓄S GNP 1980 118.5 4517.8 1991 2072.8 21662.5 1981 124.2 4860.3 1992 2438.4 26651.9 1982 151.7 5301.8 1993 3217 34560.5 1983 217.1 5957.4 1994 6756.4 46670 1984 322.2 7206.7 1995 8143.5 57494.9 1985 407.9 8989.1 1996 8858.5 66850.5 1986 615 10201.4 1997 7759 73142.7 1987 835.7 11954.5 1998 7127.7 76967.2 1988 728.2 14922.3 1999 6214.3 80579.4 1989 1345.4 16917.8 2000 4710.6 88228.1 1990 1887.3 18598.4 2001 9430 94346.4 估计以下回归模型: 0123 () i i i i i i Y X D D X u ββββ =++++ 其中 i D为引入的虚拟变量: 1,1991 0,1991 i D ? =? ? 年前 年后 对上面的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下: 所以表达式为:

15350.0751981.90.032()i i i i i Y X D D X =+-+ (1.40) (4.45) (-1.38) (0.37) 从2β和3β的t 检验值可以知道,这两个参数显著的为0,所以1991年前和1991年后两个时期的回归结果是相同的。 下面用邹式检验来验证上面对于两个时期的回归结果相同的结论是否正确。 过程如下: 输入要验证的突变点,本例为1991年。 输出结果如下:

ARMA模型的eviews的建立--时间序列分析实验指导

时间序列分析 实验指导 4 2 -2 -4 50100150200250

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及应用软件的普及,对高等院校的实验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实现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为此,我们组织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的部分教师编写了系列实验教学指导书。 这套实验教学指导书具有以下特点: 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中的大量经济案例紧密联系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理论教学与应用软件相结合,我们根据不同的课程分别介绍了SPSS、SAS、MATLAB、EVIEWS等软件的使用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能正确求解的能力。 这套实验教学指导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始终得到安徽财经大学教务处、实验室管理处以及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的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我们的水平,欢迎各方面对教材存在的错误和不当之处予以批评指正。 统计与数学模型分析实验中心 2007年2月

目录 实验一 EVIEWS中时间序列相关函数操作···························- 1 - 实验二确定性时间序列建模方法 ····································- 8 - 实验三时间序列随机性和平稳性检验 ···························· - 18 - 实验四时间序列季节性、可逆性检验 ···························· - 21 - 实验五 ARMA模型的建立、识别、检验···························· - 27 - 实验六 ARMA模型的诊断性检验····································· - 30 - 实验七 ARMA模型的预测·············································· - 31 - 实验八复习ARMA建模过程·········································· - 33 - 实验九时间序列非平稳性检验 ····································· - 35 -

第五章-含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

Econometrics 第五章虚拟变量回归模型(教材第六章)

第五章虚拟变量回归模型 第一节虚拟变量的性质和引入的意义 第二节虚拟变量的引入 第三节交互作用效应 第四节含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 学习要点 虚拟变量的性质,虚拟变量的设定

5.1 虚拟变量的性质和引入的意义 虚拟变量的性质 f定性变量 性别(男,女) 婚姻状况(已婚,未婚) 受教育程度(高等教育,其他) 收入水平(高收入,中低收入) 肤色(白人,有色人种) 政治状况(和平时期,战争时期) f引入虚拟变量(Dummy Variables)

1、分离异常因素的影响,例如分析我国GDP的时间序列,必须考虑“文革”因素对国民经济的破坏性影响,剔除不可比的“文革”因素。 2、检验不同属性类型对因变量的作用,例如工资模型中的文化程度、季节对销售额的影响。 3、提高模型的精度,相当与将不同属性的样本合并,扩大了样本量,从而提高了估计精度)。 5.1 虚拟变量的性质和引入的意义

5.2 虚拟变量的引入 虚变量引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f加法方式 虚拟变量与其它解释变量在模型中是相加关系,称为虚拟 变量的加法引入方式。 加法引入方式引起截距变动

5.2 虚拟变量的引入 f 虚拟变量的作用在于把定性变量“定量化”:通过赋值0和1,0表示变量不具备某种性质,1表示具备。 f 例,0代表男性,1代表女性;0代表未婚,1代表已婚;等等。 f 这类取值为0和1的变量称为虚拟变量(dummy variables ),通常用符号D 表示。 f 事实上,模型可以只包括虚拟变量(ANOVA 模型): 其中,0,1,i i D D ==男性;女性。 12i i i Y B B D u =++

第五讲 虚拟变量模型

第七讲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专门问题 虚拟变量模型 学习目标: 教学基本内容 虚拟变量 许多经济变量是可以定量度量,例如:商品需求量、价格、收入、产量等; 但有一些影响经济变量的因素是无法定量度量。 例如:职业、性别对收入的影响, 战争、自然灾害对 GDP 勺影响,季节对某些产品(如冷饮)销售的影响等。 定性变量:把职业、性别这样无法定量度量的变量称为定性变量。 定量变量:把价格、 收入、 销售额这样可以可以定量度量的变量称为定量变 量。 为了能够在模型中能够反映这些因素的影响, 型的功能,需要将它们“量化”。 这种“量化” 来完成的。 根据这些因素的属性类型, 构造只取 称为虚拟变量( dummy variables ) ,记为 D 。 例如:反映性别的虚拟变量 D 1;男 0;女 1; 本科学历 反映文化程度的虚拟变量 D 0;1非;本本科科学学历历 一般地,基础类型和肯定类型取值为 1;比较类型和否定类型取值为 0。 二、 虚拟变量的设置原则 设置原则: 每一定性变量(qualitative variable )所需的虚拟变量个数要比该定性变量的状 态类别数(categories 少1。即如果有m 种状态,只在模型中引入m-1个虚拟变量。 例如,冷饮的销售量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季节定性变量有春、夏、秋、 冬 4 种状态,只需要设置 3 个虚拟变量: 1. 2. 3. 4. 了解什么是虚拟变量以及什么是虚拟变量模型; 理解虚拟变量的设置原则; 掌握虚拟变量模型的两种基本引入方式(加法方式和乘法方式) 能够自行设计虚拟变量模型,并能够解释其中蕴含的经济意义; 提高模型的精度, 拓展回归模 通常是通过引入“虚拟变量” 0”或“1”的人工变量, 通常 虚拟变量只作为解释变量。

某种股票价格的数据的时间序列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股票价格模型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期末论文 2013年11月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Box-Jeakins方法及Paudit-Wu方法建模及预测 二、实验内容: 应用数据1前28个数据建模,后8个数据供预测检验。 数据1 : 某种股票价格的数据(单位:元)

表1 三、数据检验 1、检验并消除数据长期趋势 法一:图形检验 (1)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先画出序列图并对序列图进行平稳性分析。 (2)Matlab程序代码 x=[10.5,10.44,9.94,10.25,11,9.88,10.5,12,13.94,12.25,12.61,13.5,13.44,12.44, 13.5,15.39,15.75,13.88,14.5,15.5,16.13,14.75,11.75,15.25,17.13,20.5,19,21.5;] plot(x) xlabel('时间t'); ylabel('观测值x'); title('某种股票价格序列图'); (3)得到图(1) 图(1) (4)观察图形,发现数据存在长期向上的趋势。表示序列是不平稳的。 (5)我们再进一步对数据进行一阶差分,利用Matlab画图。

(6)Matlab程序代码 y=diff(x,1) plot(y) xlabel('时间t'); ylabel('一阶差分之后的观测值y'); title('某种股票价格差分之后序列图'); (7)得到图(2) 图(2) (8)根据图(2)初步判定一阶差分后的序列稳定 法二:用自相关函数检验 (1)用matlab做出原数据自相关函数的图 (2)Matlab程序代码 x=[10.5,10.44,9.94,10.25,11,9.88,10.5,12,13.94,12.25,12.61,13.5,13.44,12.44, 13.5,15.39,15.75,13.88,14.5,15.5,16.13,14.75,11.75,15.25, 17.13,20.5,19,21.5;]; acf1=autocorr(x,[],2); %计算自相关函数并作图 autocorr(x,[],2) acf1 (3)得到图(3)

ARMA模型的eviews的建立时间序列分析实验指导

时间序列分析实验指导 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及应用软件的普及,对高等院校的实验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实现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为此,我们组织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的部分教师编写了系列实验教学指导书。 这套实验教学指导书具有以下特点: 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中的大量经济案例紧密联系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理论教学与应用软件相结合,我们根据不同的课程分别介绍了SPSS、SAS、MATLAB、EVIEWS等软件的使用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能正确求解的能力。 这套实验教学指导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始终得到安徽财经大学教务处、实验室管理处以及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的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我们的水平,欢迎各方面对教材存在的错误和不当之处予以批评指正。 统计与数学模型分析实验中心 2007年2月

目录

实验一 EVIEWS中时间序列相关函数操作 【实验目的】熟悉Eviews的操作:菜单方式,命令方式; 练习并掌握与时间序列分析相关的函数操作。 【实验内容】 一、EViews软件的常用菜单方式和命令方式; 二、各种常用差分函数表达式; 三、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图与函数; 【实验步骤】 一、EViews软件的常用菜单方式和命令方式; ㈠创建工作文件 ⒈菜单方式 启动EViews软件之后,进入EViews主窗口 在主菜单上依次点击File/New/Workfile,即选择新建对象的类型为工作文件,将弹出一个对话框,由用户选择数据的时间频率(frequency)、起始期和终止期。选择时间频率为Annual(年度),再分别点击起始期栏(Start date)和终止期栏(End date),输入相应的日期,然后点击OK按钮,将在EViews 软件的主显示窗口显示相应的工作文件窗口。 工作文件窗口是EViews的子窗口,工作文件一开始其中就包含了两个对象,一个是系数向量C(保存估计系数用),另一个是残差序列RESID(实际值与拟合值之差)。 ⒉命令方式 在EViews软件的命令窗口中直接键入CREATE命令,也可以建立工作文件。命令格式为:CREATE 时间频率类型起始期终止期 则菜单方式过程可写为:CREATE A 1985 1998 ㈡输入Y、X的数据 ⒈DATA命令方式 在EViews软件的命令窗口键入DATA命令,命令格式为: DATA <序列名1> <序列名2>…<序列名n> 本例中可在命令窗口键入如下命令: DATA Y X

第八章 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DOC)

1.1949—2001年中国人口时间序列数据见表8,由该数据(1)画时间序列图;(2)求中国人口序列的相关图和偏相关图,识别模型形式;(3)估计时间序列模型;(4)样本外预测。 表8 中国人口时间序列数据(单位:亿人) 年份人口y t年份人口y t年份人口y t年份人口y t年份人口y t 1949 5.4167 1960 6.6207 1971 8.5229 1982 10.159 1993 11.8517 1950 5.5196 1961 6.5859 1972 8.7177 1983 10.2764 1994 11.985 1951 5.63 1962 6.7295 1973 8.9211 1984 10.3876 1995 12.1121 1952 5.7482 1963 6.9172 1974 9.0859 1985 10.5851 1996 12.2389 1953 5.8796 1964 7.0499 1975 9.242 1986 10.7507 1997 12.3626 1954 6.0266 1965 7.2538 1976 9.3717 1987 10.93 1998 12.4761 1955 6.1465 1966 7.4542 1977 9.4974 1988 11.1026 1999 12.5786 1956 6.2828 1967 7.6368 1978 9.6259 1989 11.2704 2000 12.6743 1957 6.4653 1968 7.8534 1979 9.7542 1990 11.4333 2001 12.7627 1958 6.5994 1969 8.0671 1980 9.8705 1991 11.5823 1959 6.7207 1970 8.2992 1981 10.0072 1992 11.7171 (1)画时间序列图 打开 y的数据窗口 t

SPSS分析:嵌套式两因素方差分析(单变量)-学生 王露实验数据分析共9页文档

SPSS分析:嵌套式两因素方差分析(单变量) 1、数据输入格式 ⑴定义变量: 国家品种最大光能转换效率 注意:对圈红色的部分进行设定 ⑵输入数据:在Excel中编制下列格式数据,复制粘贴到SPSS中 美国M56 0.842 美国M56 0.829 美国M56 0.83 美国M56 0.834 美国M49 0.849 美国M49 0.844 美国M49 0.851 美国M49 0.839 美国M5 0.822 美国M5 0.82 美国M5 0.822 美国M5 0.817 美国M34 0.849 美国M34 0.852 美国M34 0.853 美国M34 0.844 美国M64 0.865 美国M64 0.855 美国M64 0.862 美国M64 0.852 美国M73 0.853 美国M73 0.856 美国M73 0.851 中国红运0.849 中国红运0.849 中国红运0.853 中国香妃0.859 中国香妃0.856 中国香妃0.859 中国香妃0.86 中国新铁0.845 中国新铁0.844 中国新铁0.84 中国新铁0.859 中国新重瓣 红 0.837

中国新重瓣 红 0.848 中国新重瓣 红 0.854 中国新重瓣 红 0.855 中国新重瓣 红 0.856 中国新重瓣 红 0.854 中国交5 0.839 中国交5 0.834 中国交5 0.832 中国交5 0.834 中国泽州1 号 0.845 中国泽州1 号 0.832 中国泽州1 号 0.835 中国泽州1 号 0.851 2、命令顺序: 按下面图示选择后按“继续”键,进行其它设定 选择继续后,按“确定”键即可弹出结果页面,导出为word文档即可。UNIANOVA 最大光能转换效率 BY 国家品种 /METHOD=SSTYPE(1) /INTERCEPT=EXCLUDE /POSTHOC=国家品种(SNK DUNCAN LSD) /CRITERIA=ALPHA(0.05) /DESIGN=国家品种.

建立时序模型步骤

建立ARIMA模型分析时序步骤: 1.画出原始数据的时序图 从时序图可以看出数据的基本趋势:围绕某水平线波动;围绕某直线波动;呈指数上升或下降趋势;显示出季节性等。 根据图形特征初步判断序列为平稳或非平稳的。 2.如序列非平稳,通过相应的变换将其变为平稳序列 线性趋势:差分;指数趋势:先取对数再差分;季节性:季节差分(建立季节模型) 3.检验变换后序列是否平稳 看变换后序列的时序图,相关图,单位根检验,综合分析序列是否平稳。 如非平稳,考虑再作一次差分。 4.对平稳序列建立ARMA模型 从上一步的相关图初步识别序列应拟合那种模型。 通常序列可以选择三种模型中的任意一种,因此要建立三种模型,再从残差平方和,AIC 准则函数,DW统计量等指标综合判断最终选定那种模型。 (注:建立每种模型时,要从低阶到高阶依次建立,直到增加模型的阶数系数不显著。)列出最终选定模型的估计结果,并画出真实值、拟合值和残差的时序图,分析拟合效果。 5.根据选定模型进行预测 根据模型计算递推预测值,如果模型是对变换后的序列建立的,要预测原始序列需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逆变换,从而得到原始序列的预测值。 建立组合模型 1.画出原始数据的时序图 从时序图可以看出数据的基本趋势:围绕某直线波动;呈指数上升或下降趋势;显示出季节性或上面各趋势的组合等。 2.对序列建立组合模型 拟合步骤: a.先拟合长期趋势(指数函数的加权、多项式函数),直至增加阶数无显著改进; b.对剔除长期趋势的残差序列再拟合循环趋势,直至增加阶数无显著改进; c.对剔除长期趋势和循环趋势的残差序列再拟合ARMA模型; d.将上述三个步骤建立的函数形式组合在一起,估计整个组合函数的参数。 最终估计结果就是我们对原始数据拟合的模型,列出估计结果,并画出真实值、拟合值和残差的时序图,分析拟合效果。 3.根据模型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就是原始序列的预测值。

时间序列模型的建立与预测

第六节时间序列模型的建立与预测 ARIMA过程y t用 Φ (L) (Δd y t)= α+Θ(L) u t 表示,其中Φ (L)和Θ (L)分别是p, q阶的以L为变数的多项式,它们的根都在单位圆之外。α为Δd y t过程的漂移项,Δd y t表示对y t 进行d次差分之后可以表达为一个平稳的可逆的ARMA 过程。这是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达式。它既包括了AR,MA 和ARMA过程,也包括了单整的AR,MA和ARMA过程。 可取 图建立时间序列模型程序图 建立时间序列模型通常包括三个步骤。(1)模型的识别,(2)模型参数的估计,(3)诊断与检验。

模型的识别就是通过对相关图的分析,初步确定适合于给定样本的ARIMA模型形式,即确定d, p, q的取值。 模型参数估计就是待初步确定模型形式后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样本容量应该50以上。 诊断与检验就是以样本为基础检验拟合的模型,以求发现某些不妥之处。如果模型的某些参数估计值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或者残差序列不能近似为一个白噪声过程,应返回第一步再次对模型进行识别。如果上述两个问题都不存在,就可接受所建立的模型。建摸过程用上图表示。下面对建摸过程做详细论述。 1、模型的识别 模型的识别主要依赖于对相关图与偏相关图的分析。在对经济时间序列进行分析之前,首先应对样本数据取对数,目的是消除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然后分析其相关图。 识别的第1步是判断随机过程是否平稳。由前面知识可知,如果一个随机过程是平稳的,其特征方程的根都应在单位圆之外;如果 (L) = 0的根接近单位圆,自相关函数将衰减的很慢。所以在分析相关图时,如果发现其衰减很慢,即可认为该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这时应对该时间序列进行差分,同时分析差分序列的相关图以判断差分序列的平稳性,直至得到一个平稳的序列。对于经济时间序列,差分次数d通常只取0,1或2。 实际中也要防止过度差分。一般来说平稳序列差分得到的仍然是平稳序列,但当差分次数过多时存在两个缺点,(1)序列的样本容量减小;(2)方差变大;所以建模过程中要防止差分过度。对于一个序列,差分后若数据的极差变大,说明差分过度。 第2步是在平稳时间序列基础上识别ARMA模型阶数p, q。表1给出了不同ARMA模型的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当然一个过程的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通常是未知的。用样本得到的只是估计的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即相关图和偏相关图。建立ARMA模型,时间序列的相关图与偏相关图可为识别模型参数p, q提供信息。相关图和偏相关图(估计的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通常比真实的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的方差要大,并表现为更高的自相关。实际中相关图,偏相关图的特征不会像自相关函数与偏自相关函数那样“规范”,所以应该善于从相关图,偏相关图中识别出模型的真实参数p, q。另外,估计的模型形式不是唯一的,所以在模型识别阶段应多选择几种模型形式,以供进一步选择。

单变量模型实证分析

单变量模型实证分析 08级统计二班郭佳【摘要】本文主要对1994-2009年我国居民食品支出变动趋势以及本年的食品消费支出受什么影响的实证分析。首先,建立我国居民食品支出模型,然后收集相关的数据,并进行整理,接下来利用EVIEWS 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最后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一、前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连续多年发展速度在10%以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也在水涨船高。为了弄清楚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变动的影响,是本次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原始数据如下: 年份食品支出(Y) 1994 1422.49 1995 1766.02 1996 1904.71 1997 1942.59 1998 1926.89 1999 1932.10 2000 1958.31 2001 2014.02 2002 2245.76

2003 2416.92 2004 2709.60 2005 2914.39 2006 3111.92 2007 3628.03 2008 4259.81 2009 4478.51 二、通过EVIEWS软件分析得到较好的模型,具体的软件分析如下:先可以通过图形看看数据的整体趋势: 从图形可以看出我国居民食品支出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的,只是从1996年到2003年之间增长有所缓慢。而2006年到2008年之间则增

长较快。 接下来对数据进行白噪声检验,白噪声检验是用来检验数据是否是独立同分布的。以及判断应该建立怎样的模型。 在以上EVIEWS输出表中,主要应该看的指标有三个,分别是Autocorrelation(自相关),Partial Correlation(偏自相关),Prob(P —值)。其中自相关和偏自相关是用来判断应该建立怎样的模型,而P—值则是用来判断数据是否符合白噪声检验。自相关的运用原理主要是看前几根线超过两边的虚线和是否有拖尾的现象;偏自相关也是看前几根线超过两边的虚线和是否有拖尾的现象;而P—值得数值是

第五章 离散选择模型(虚拟变量回归)(20140429)

第五章离散选择模型(虚拟变量回归) 第一节虚拟变量的概念 一、问题的提出 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变量的要求——可观测、可计量。但在现实经济问题中,存在定性影响因素,比如 1、属性(品质)因素的表达 在经济活动中,有的经济变量的变动要受到属性因素(或品质因素)的影响。如收入在形成过程中,不同的性别所得到的收入是不一样的;在城乡、不同地区等收入存在差距;再比如,在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对于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表现。 2、异常值现象 当经济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那么,其值有可能出现异常,偏离正常轨迹很远,对这类现象需要加以修正。 3、季节因素的影响 有的经济现象存在明显的季节特征,如啤酒的消费。那么,在建模过程中,季节变动这一因素怎样考虑? 4、离散选择现象的描述 如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的选择、商品购买与否的决策、求职者对职业的选择等。 第1、2、3种情况属于解释变量为定性变量,第4情况为被解释变量属于定性变量。称前一种情况为虚拟解释变量,后一种为虚拟被解释变量。本章主要介绍虚拟解释变量的内容。 二、虚拟变量的定义 1、定义 设变量D表示某种属性,该属性有两种类型,即当属性存在时D取值为1;当属性不存在时D取值为0。记为

???=不具有该属性类型 具有某种属性类型0 1D 2、虚拟变量引入的规则 (1)在模型里存在截距项的条件下,如果一个属性存在m 个相互排斥类型(非此即彼),则在模型里引入m-1个虚拟变量。否则,会出现完全的多重共线性。但要注意,在模型无截距项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属性存在m 个类型,即便引入m 个变量,不会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 请思考为什么?) (2)虚拟变量取值为0,意味着所对应的类型是基础类型。而虚拟变量取值为1,代表与基础类型相比较的类型,称为比较类型。例如“有学历”D 为1,“无学历”D 为0,则“无学历”就是基础类型,“有学历”为比较类型。 (3)当属性有m 个类型时,不能把虚拟变量的取值设成如下情况 D=0, 第一个类型; D=1, 第二个类型; …… D=m-1, 第m 个类型。 原因是上述情况没有反映出属性类型的相互排斥性。 第二节 虚拟解释变量的回归 一、加法引入规则 1、加法引入规则,虚拟解释变量与别的解释变量以相加的关系出现在模型里。加法引入虚拟变量对模型产生的结果是只改变截距项。 设模型为 123i i i i Y X D u βββ=+++ 式中,i D 为虚拟变量,它与其它解释变量是相加的关系。如果虚拟变量按这种方式引入模型,则称虚拟变量按加法类型引入。 2、加法引入虚拟变量的应用 (1)模型中只有一个定性解释变量 设模型形式为 12i i i Y D u ββ=++ n i ,,3,2,1 =

时间序列上机实验-ARIMA模型建立(季节乘积模型)资料

实验二 ARIMA 模型的建立 一、实验目的 熟悉ARIMA 模型,掌握利用ARIMA 模型建模过程,学会利用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对ARIMA 模型进行识别,利用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对ARIMA 模型进行估计,利用信息准则对估计的ARIMA 模型进行诊断,以及学会利用ARIMA 模型进行预测。掌握在实证研究如何运用Eviews 软件进行ARIMA 模型的识别、诊断、估计和预测。 二、基本概念 ARIMA 模型,即将非平稳时间序列转化为平稳时间序列,然后将平稳的时间序列建立ARMA 模型。ARIMA 模型根据原序列是否平稳以及回归中所含部分的不同,包括移动平均过程(MA )、自回归过程(AR )、自回归移动平均过程(ARMA )以及ARIMA 过程。 在ARIMA 模型的识别过程中,主要用到两个工具:自相关函数ACF ,偏自相关函数PACF 以及它们各自的相关图。对于一个序列{}t X 而言,它的第j 阶自相关系数j ρ为它的j 阶自协方差除以方差,即j ρ=j 0γγ ,它是关于滞后期j 的函数,因此我们也称之为自相关函数,通常记ACF(j )。偏自相关函数PACF(j )度量了消除中间滞后项影响后两滞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三、实验内容 (1)根据时序图的形状,采用相应的方法把非平稳序列平稳化; (2)对经过平稳化后的2000年1月到2011年10月美国的失业率数据建立ARIMA (,,p d q )模型,并利用此模型进行失业率的预测。 四、实验要求: 了解ARIMA 模型的特点和建模过程,了解AR ,MA 和ARIMA 模型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如何利用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对ARIMA 模型进行识别,利用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对ARIMA 模型进行估计,利用信息准则对估计的ARIMA 模型进行诊断,以及如何利用ARIMA 模型进行预测。 五、实验步骤 (1) 输入原始数据 打开Eviews 软件,选择“File ”菜单中的“New--Workfile ”选项,在“Workfile structure type ”栏中选择“Dated-regular frequency ”,在“Frequency ”栏中选择“Monthly ”,分别在起始月输入1991.01,终止月输入2010.12,点击ok ,见图1。再建立一个New object ,将选取的x 的月度数据复制进去 。

第五章虚拟变量模型和滞后变量模型

第五章虚拟变量模型和滞后变量模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第五章虚拟变量模型和滞后变量模型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第五,虚拟,变量,模型,滞后,5.1,出了,中国,1980,,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1.表5.1中给出了中国1980—20XX年以城乡储蓄存款新增额代表的居民当年储蓄及以gnp代表的居民当年收入的数据。以1991年为界,判断1991年前和1991年后的两个时期中国居民的储蓄—收入关系是否已发生变化。

表5.11980—20XX年中国居民储蓄与收入数据单位:亿元 年份储蓄sgnp年份储蓄s1980118.54517.819912072.81981124.24860.319922438.41982151.753 01.8199332171983217.15957.419946756.41984322.27206.719958143.5 1985407.98989.119968858.5198661510201.4199777591987835.711954 .519987127.71988728.214922.319996214.319891345.416917.82000471 0.61990 1887.3 18598.4 20XX 9430 估计以下回归模型: Yi??0??1xi??2Di??3(Dixi)?ui 其中D?i为引入的虚拟变量:Di??1,1991年前?0,1991年后 对上面的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下: 所以表达式为: Yi?1535?0.075xi?1981.9Di?0.032(Dixi) (1.40)(4.45)(-1.38)(0.37) gnp21662.526651.934560.54667057494.966850.573142.776967.280579

单因素方差分析讲解学习

单因素方差分析 定义: 单因素方差分析测试某一个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否给观察变量造成了显著差异和变动。例如,培训是否给学生成绩造成了显著影响;不同地区的考生成绩是否有显著的差异等。 前提: 1总体正态分布。当有证据表明总体分布不是正态分布时,可以将数据做正态转化。 2变异的相互独立性。 3各实验处理内的方差要一致。进行方差分析时,各实验组内部的方差批次无显著差异,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假定,为满足这个假定,在做方差分析前要对各组内方差作齐性检验。一、单因素方差分析 1选择分析方法 本题要判断控制变量“组别”是否对观察变量“成绩”有显著性影响,而控制变量只有一个,即“组别”,所以本题采用单因素分析法,但需要进行正态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 2 在控制变量为“组别”,

3正态检验(P>0.05,服从正态分布) 正态检验操作过程: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出现“探索”窗口,将因变量“成绩”放入“因变量列表”,将自变量“组别”放入“因子列表”,将“人名”放入“标注个案”; 点击“绘制”,出现“探索:图”窗口,选中“直方图”和“带检验的正态图”,点击“继续”;点击“探索”窗口的“确定”,输出结果。 因变量是用户所研究的目标变量。因子变量是影响因变量的因素,例如分组变量。标注个案是区分每个观测量的变量。 带检验的正态图(Normality plots with test,复选框):选择此项,将进行正态性检验,并生成正态Q-Q概率图和无趋势正态Q-Q概率图。 正态检验结果分析: p值都大于0.05,因而我们不能拒绝零假设,也就是说没有证据表明各组的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检验中的零假设是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即p值≥0.05,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4单因素方差分析操作过程 “分析”→“比较均值”→“单因素ANOVA”,出现“单因素方差分析”窗口,将因变量“成绩”放入“因变量列表”,将自变量“组别”放入“因子”列表;点击“选项”选择“方差同质性检验”和“描述性”,点击“继续”,回到主对话框;点击“两两比较”选择“LSD”和“S-N-K” 、“Dunnett’s C”,点击“继续”,回到主对话框;点击“对比”,选择“多项式” ,点击“继续”,回到主对话框;点击“单因素方差分析”窗口的“确定”,输出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