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学的影响力

论经济学的影响力
论经济学的影响力

论经济学的影响力

[摘要]经济是一个多义词。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他们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分配。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作为社会科学的皇后,它不仅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对一个人的人生规划具有指导意义。它研究的范围之广,已经无法一一具体列举出来,它的研究方法渗透到了各个科目之中。可以毫无夸张的说,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经济学。

[关键词]经济学;财富;人;生活;社会

对于解释经济学是什么,一直以来有两句特别通俗易懂的话让人印象深刻,经济学就是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选择的艺术。

一、选题背景的意义

经济学对不是内行的人来说会觉得很陌生,它不会像其它专业一样直接为你以后的某个职位做训练准备。它的思想,理论更趋于抽象化。不了解它的人会觉得它很陌生,无法理解。而当真正慢慢的接触经济学以后,才知道,它早就融入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生活。明白它的影响力,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将经济学的原理实践开来。在如今那些火爆的专业之中,却惟独缺少经济学的身影。当然这肯定很大程度上与以后就业有联系,但是在此讨论经济学的影响力,可能会让初学它和不了解它的人感受到它一直以来与众不同的魅力。

二、由小故事谈起

有一位物理学家和一个经济学走在森林里散步,突然有一只老虎出现,这个物理学家很绝望的说:“哥们儿,我们还是别跑啦,刚才我算了一下,不管我们怎么跑,总会被老虎追上的。”经济学家说:“不,我只要跑过你就行了。”看到这里,我们会有两个感受,一是经济学家好像比物理学家要聪明,二是经济学家好像人品不太好。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看出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是与众不同的,他的考虑是人性化的,符合实际的。经济学家总是精打细算,一个吝啬只追求自己利益的形象,可对于如今面对这样强烈竞争压力的我们,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是我们每个人想方设法所追求的。那么经济学的首要影响就在于,我们在每次的追求利益的同时就在运用着经济学。

三、经济学对人的影响

做人,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人做人很成功,有的人却很失败?纵观古今,凡有作为之人,莫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文雅的说,就是“人贵有自知之明”,粗俗一点说,就是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为老几,一顿能吃几碗干饭,用经济学的话说,则是能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现实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一个人也常常会迷失自我,找不着北。经济学可以让人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帮助人进行理性选择和决策,少走弯路,少受损失。经济学是一门选

择的学问,选择是为了正确的决策,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更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即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这个利益不仅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感情利益等。而正确的选择来自于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正确估价。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份资源(现代已有人力资源的概念),“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能正确估价自己这份资源。不能正确估价自己的人,不是把自己看得过高,就是太低,因而不能把自己和社会资源(环境、职业、工作、配偶等)进行合理的配置。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森提出了一个关于幸福的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简单的

说,幸福就是效用和欲望的比较。市场经济的社会,是一个欲望芬芳的社会,每个人满足自己欲望的权利都是平等的,市场给每个人创造了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创富平台。你所创造的财富越多,你也就越能够更好的生活,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赢得他人更多的尊重。一句话,欲望将成为你创富的内驱力,欲望将会改变你的命运。

四、经济学对生活的影响

假如某一天,你起床晚了,而上班的时间又快要到了,这时你可能不管什么交通规则不规则,见着红灯就闯。“闯红灯”在城里尤其在大城市里已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虽然舆论再三批评,公交部门也制定了一些处罚措施,但收效总不大。事实上,在现在的制度约束条件下,我们每个人只要出门,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闯红灯者。为什么这种“公共行为”屡禁不止呢?通常的解释是认为人们缺乏交通意识,不遵守交通规则,因此要杜绝“闯红灯”现象的发生,首要的任务是要加强交通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我们不否认,这或许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问题在于,为什么人们会缺乏交通意识,不遵守交通规则呢?实际上,每个闯红灯者都清楚他这是一种违规行为。明知违规,但还要做,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处罚力度过轻,使闯红灯者有“利”可图。经济学认为,人们的行为都根植于其成本效益预期,只要人们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他就总会想方设法地去促成某事。

在城市里,另一类比较常见的现象就是等车,几乎每个公交车停靠站都是人头攒动。等车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这点人人都明白,但事实是,只要你还没富裕到足可以天天“打的”的地步,你就难免每天要耐着性子等候公共汽车。那么,如何来看待人们的等车行为,它是不是与我们常说的“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相矛盾呢?初看起来,人们的等车行为是不符合经济学所说的资源的最优配置的,也即违背了“时间就是金钱”的效率原则。但是,只要我们不机械地理解经济学的定义,我们就会发现,它其实正是资源最优配置的表现。五、经济学对国家的影响

从中国最近几十年的经济改革历史可以看出,经济学家对于经济政策的影响非常明显。他们是政府的座上嘉宾,直接参与制定各类经济政策,从而直接影响了大众的利益。

经常地,经济学家被要求解释经济事件的原因。例如,为什么年轻人的失业率会高于老年人呢?有时候,经济学家会被要求对政策提出建议来提高经济输出。例如,政府应该做

什么来提高年轻人的经济输出。当经济学家试图解释世界时,他们是科学家,当他们试图去提高它,他们是政策制定者。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著作《通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凯恩斯的追随者竭力把《通论》提出的政策建议具体化,并特别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凯恩斯主义及其税收思想在西方世界风行了半个多世纪,不少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曾奉若神明。美国大危机爆发后,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不谋而合。这两者都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而这促成了国家干预经济这一新的形式的出现。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政策,通过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在短期内缓解了资本主义大危机带来的灾难,凯恩斯主义在二战之后被更多的国家采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在需求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因素的前提下,按照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逆经济风向行事”和“相机抉择”的原则,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需求管理”的方式亦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方式,即在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运用紧缩的经济政策以抑制总需求,在经济出现通货紧缩时运用扩张的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以在宏观上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从而促进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六、其他经济学的影响力

万众期待的巴西足球世界杯即将开幕。对于全世界的球迷来说,4年一届的顶级体育赛

事即将上演,但对于主办方国际足联来说,这会是又一场疯狂敛财和日进斗金的商业盛宴。作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拥有全世界庞大的受众,同时极具爆炸力和传播力的属性,让其存在不可比拟的商业价值。上世纪70年代,随着传媒行业的起飞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足球在商业上的潜质被前所未有地开发。这其中,国际足联主办的世界杯又成为足球资本大蛋糕的重中之重。据外媒估算,巴西世界杯预计将会为国际足联创造40亿美元的收入,比四年前在南非高出25%。在国际足联的收益中,主要来自电视转播权、商业赞助和衍生产品的销售。在巴西世界杯上,人们将看到包括阿迪达斯、阿联酋航空、索尼公司、现代、可口可乐等企业的身影。这些分布在各个行业的巨头纷纷投下巨资,通过足球本身遍布世界的影响力,提升品牌的传播。对于主办国来说,举办世界杯赛事往往可以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在外交、文化上带来和世界交流的契机。因为承办2010世界杯,南非国内的道路交通建设实现大跨步发展。据统计,2010年南非世界杯促使南非当年经济增长了380亿兰特(约合50亿美元);同时,在世界杯期间,南非国内增加了130万个就业机会,包括体育场馆和其他设施的建设,旅游等相关产业。

以上列举的这些只不过是经济学这个庞大领域的冰山一角,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经济学家,但是每个人都需要经济学。经济学的影响力就在于我们或许不知道它,但是经济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参考文献

[1]景仲生.《做人的经济学》[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01月

[2](美)贝克尔、吉蒂·贝克尔 .徐佩文译.《生活中的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06月.

[3](英)阿雷弗德曼·马歇尔.彭译林等译.《经济学原理》[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09月.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考试习题

第三章效用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2、根据所用教材中序数效用论的有关内容,我们可以知道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 A、消费者的收入 B、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偏好 D、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实现均衡的条件是()。 A、P X/P Y=MU Y/MU X B、P X/P Y=MU X/MU Y C、PX?X=PY?Y D、以上三者都不是 4、假如某消费者所消费的几种商品的价格都相同,为了使其在消费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满 足,该消费者应该购买()。 A、相同数量的这几种商品 B、这几种商品并使其总效用相等 C、这几种商品并使其边际效用相等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在横轴表示商品X的数量,纵轴表示商品Y的数量的坐标平面上,如果一条无差异曲线 上某一点的斜率为-1/4,这意味着消费者愿意放弃()个单位X而获得1单位Y。 A、5 B、1 C、1/4 D、4 6、假定X和Y的价格PX和P Y已定,当MRSXY>PX/P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他将()。 A、增加购买X,减少购买Y B、减少购买X,增加购买Y C、同时增加购买X,Y D、同时减少购买X,Y 7、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为1,消费者购买每一单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一定等于()。 A、消费者从消费第一单位的这种物品中获取的边际效用 B、消费者从消费这种物品中获取的总效用 C、消费者从平均每单位物品的消费中获取的效用 D、消费者从消费最后一单位物品中获取的边际效用 8、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元,Y商品的价格为2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 到最大效用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为30,那么此时X商品的边际效用为()。 A、60 B、45 C、150 D、75 9、一般而言,消费者在其收入较低时会购买黑白电视机,但随着其收入水平的提高,他们 会选择购买彩色电视机。由此,我们可以说黑白电视机对这部分消费者而言是()。 A、生活必需品 B、奢侈品 C、低档商品 D、吉芬商品 10、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使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的位置发生移动,这里,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的曲线称为()。 A、收入-消费曲线 B、需求曲线 C、价格-消费曲线 D、恩格尔曲线 11、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时候,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会使其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 位置发生移动,这里,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而形成的曲线被称为()。 A、收入-消费曲线 B、需求曲线 C、价格-消费曲线 D、恩格尔曲线 12、就一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来看,该线上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量()。 A、均是能给这个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B、并不是能给这个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经济学方法论 三年来的学习总结

其实这篇文章基本是接着上一篇《微观经济学教材浅介》,但是在坛子里看到某位大牛的文章后决意东施效颦,所以把题目改成了这个样子,当然,大牛读得是econ的phd,我是math 的under,这个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所以希望大家权当经验交流,小生谢过了。 为了不使我的上一个帖子成为太监,我还是首先继续介绍我读过的一些经济学教材,希望对大家的经济学学习能够有一定益处。在版上经常看到有同学询问几本教科书之间的优劣,或是同一本教科书之间的版本问题,抑或是询问该读原版还是翻译版的问题。在我看来,有一个好的指导自然好,但是事实上读书这个事情是需要一定的量的积累的,还有就是同一本书要不停的过遍数,古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我在大学里感受深刻,因为我学的很多课程没有什么参考书供选择,大部分情况下只有一本教科书,书后有一些习题,那么就只有一遍一遍的看了。话说回来,我的意思是,大家其实没有必要在我上面指出的后两类的问题上过分纠结,比如平狄克的教材,人大就出过至少两版,都摆在那里,其实读哪一本都好,只要读完了,就一定有收获,如果硬要在读之前就希望给这些不同的版本分出个高下,个人认为过于功利了,不适合经济学学习, 好,言归正传,在介绍完初级教材之后,继续介绍中级教材,其实这才是我一开始写作的初衷,但是如果单写中级有限的有些单薄,所以另开了帖子写初级。 1.V arian《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这本书是光华和ccer的考研参考书,同时也是不少院校财经专业的参考书,在群众中口碑最好,知名度最高,这个从其兴盛不衰的D版就可以看出来,光我自己就买过两种D版,一种纸比较光滑,书整体比较薄;另一种是今年见到的,仿轻质纸做的,书比较厚,但拿到手里比较轻,前一种印刷错误比较多,不太推荐,后一种还没细看,不好评价。这本书是那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皮经济学参考书系中的一本,这本书因为读过的人太多,所以我不想用太多笔墨,如果一言以蔽之,那么就是——必读。至于其特点,你只要认真读过一遍,就绝对能明白。这里要说的其实是它的配套参考书,官方有两本,都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的,一本黄皮,一本蓝皮,我看过,差不太多,有些题很有意思,比较注重考查经济学思维,值得一做。 2.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拓展》,这书的名气可能比现代观点稍差一些,主要是它的数理推导比较严密,一开篇就是数学基础,而且提了很多中级教材忽略的加边海赛阵等内容,足见作者治学之严谨。这本书习题很好,很规范,考研的同学可以做一做。这本书有个版本问题,第六版是比较厚的那本,土黄色封面,第九版是红色封面,第六版是朱宝宪老师译的,新版是他儿子译的,我推荐英语一般的同学看第六版,好一些的直接看北大出的9ed的影印版。 3.平狄克和鲁宾菲尔德《微观经济学》,一个是MIT斯隆的教授,一个是Berkeley哈斯的教授,出的书一定不差,这本书我是大二上看得,看的是第四版,人大出的,个人认为无论从作者的文笔,还是翻译的文笔,都算一流,这个教材行文非常流畅,看着很舒服,唯一的缺点就是量化的例题及习题比较少,不适合应试,所以如果单纯应试,不推荐看这本书,但如果为加强经济学功底,很值得一读。 4.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这书早年好像是ccer的参考书,后来为了避嫌就去掉了,但是很明显有偏数理的倾向,整体内容不错,个人认为尤以第十六讲为最佳,我看过很多中级教材介绍GE的内容,但是平老师写的最好。遗憾的是这本书关于博弈论虽有三讲,但内容还是有些单薄,有很多同学说十三讲之后看不明白,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踏下心来看,总想着会不会考,会不会考,如果抱着这个心理,我觉得是无益于经济学学习的,中心做微观的老师很多,这两年题目明显有倾向于不完全和不对称信息的内容,那么十三到十五讲都是值得一看的。 再次康桑阿米达……music……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1.博弈的概念: 博弈即一些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它包括四个要素:参与者,策略,次序和得益。 2.一个博弈的构成要素: 博弈模型有下列要素:(1)博弈方。即博弈中决策并承但结果的参与者.包括个人或组织等:(2)策略。即博弈方决策、选择的内容,包括行为取舍、经济活动水平或多种行为的特定组合等。各博弈方的策略选择范围称策略空间。每个博弈方各选一个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3)进行博弈的次序:次序不同一般就是不同的博弈,即使博弈的其他方面都相同。(4)得益。各策略组合对应的各博弈方获得的数值结果,可以是经济利益,也可以是非经济利益折算的效用等。 3.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区别: 合作博弈: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非合作博弈:不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主要区别:人们的行为互相作用时,当事人能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假设博弈方是两个寡头企业,如果他们之间达成一个协议,联合最大化垄断利润,并且各自按这个协议生产,就是合作博弈。 如果达不成协议,或不遵守协议,每个企业都只选择自己的最优产品(价格),则是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团体理性(效率高,公正,公平) 非合作博弈: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可能有效率,可能无效率) 4.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 完全理性:有完美的分析判断能力和不会犯选择行为的错误。 有限理性:博弈方的判断选择能力有缺陷。 区分两者的重要性在于如果决策者是有限理性的,那么他们的策略行为和博弈结果通常与在博弈方有完全理想假设的基础上的预测有很大差距,以完全理性为基础的博弈分析可能会失效。所以不能简单地假设各博弈方都完全理性。 5.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 个体理性:以个体利益最大为目标;集体理性:追求集体利益最大化。 第一章课后题:2、4、5 2.设定一个博弈模型必须确定哪几个方面? 设定一个博弈必须确定的方面包括:(1)博弈方,即博弈中进行决策并承担结果的参与者;(2)策略(空间),即博弈方选择的内容,可以是方向、取舍选择,也可以是连续的数量水平等;(3)得益或得益函数,即博弈方行为、策略选择的相应后果、结果,必须是数量或者能够折算成数量;(4)博弈次序,即博弈方行为、选择的先后次序或者重复次数等;(5)信息结构,即博弈方相互对其他博弈方行为或最终利益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刘肃素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011211086) 摘要:博弈论是研究策略博弈的数学理论,亦称对策论。它的作用在于发现普遍有效的博弈原则。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充满了博弈,这就需要了解博弈的思想,用科学理论来指导行为。博弈论应用于经济学,已经和正在引起现代经济学一系列的发展和突破。博弈论在经济学中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发现,博弈论方法越来越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主流方法。随着博弈论在现代经济学中的运用和研究的深化以及经济复杂性现象的不断涌现,博弈论的经济学研究呈现出合作化、对称化和连续化的发展新趋势。 关键词:博弈论经济学对策论应用 Abstract:game theory is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research strategy game, which is also called game theory. It is found that the average effective principles of game. In the modern economic society is full of game, this game, you need to understand in a scientific theory to guide behavior. Game theory is applied to economics, has been and is causing a series of modern economics development and breakthrough. Major progress was made in the game theory in economics, found that the game theory method is becoming the mainstream in the economics research method. With

马克_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郭钰

[英]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经济学方法论》一书围绕“经济解释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展开,也就是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之间的确切关系是什么,这是本书最吸引我们的问题。全书大致分为四大板块:望而却步的科学哲学、从波普到新的异端、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以及最后的结论部分。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并剖析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历史、不同学者对于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观点以及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的关系。文风简洁大气,逻辑思路非常严明。 作为一名研究生,广泛的深入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我们了解、掌握经济学知识、进行经济研究及创新非常重要。本书不仅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观点、方法,同时也对我的研究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我想着重谈两点关于本书的见解:一是关于证伪主义的思考;二是关于本书的结论以及对我研究写作的启示。 布劳格的经济学方法论是证伪主义方法论的捍卫者,证伪主义思想成为贯穿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的中心论点。甚至可以说他确定了上世纪80年代方法论研究的大部分议程,把波普尔证伪主义推向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者议论中心。所谓证伪主义,是英国哲学家K.波普尔创立的科学哲学理论。波普尔从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来自对经验归纳的观点出发,把科学理论看作是普遍命题,认为科学理论不断通过有限的,个别的经验事实而被证实,但个别的经验事实都能证伪普遍命题,即如果根据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假的,其前提必假。在他看来,一种理论所提供的经验内容愈丰富、愈精确和普遍,它的可证伪度就愈大,科学性就愈高。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之所以吸引经济学的运用,契合经济学这门学科方法论上的要求,原因在于证伪主义为经济学提供了一套容易接受的方法论规则,这种较简单易操作的方法论规则对于经济学家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然而经济学中的问题不同于研究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它牵涉的因素比较多,影响成分比较复杂,甚至包含个人的主观因素。因此将证伪主义引入到经济学理论当中难免有些局限之处。 1、经济学中证伪主义的困难首先来自奎因—杜恒的“不确定性”问题。该理论认为没有任何科学理论总是在孤立中被检验。经济学中“不确定性”例子比比皆是,经济学中简化人类行为的复杂性的假设,如“商品的多样性”等限制条件的非现实性;收益递减在逻辑上的不可证伪性;消费者选择理论的完全性假设,在逻辑上可证伪但在实践上的不可证伪。 2、证伪主义方法论遇到的第二个困难在于主流经济学家没有严格执行证伪主义标准,只会保护理论免于受证伪,采取防卫性的方法调整理论的假设或使用范围。现代经济学家把波普主义描述为难以吞咽的烈药,因为一旦证伪主义被严格的应用到经济学论证当中,许多经济学理论将无法存活,最后的结果就是防卫性保护。波普尔给予经济学家在众多理论中提出建议:选择那些最可证伪的命题,并试图去证伪它,如果该命题没有通过检验,就抛弃它。显然波普尔本人也在逃避这一点。 3、证伪主义方法论过于武断,即一次证伪成功便将该理论抛弃。如果将一种理论引入到时间序列当中,我们无法轻易地因为一次证伪而将它全盘抛弃,因为当

浅析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浅析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作者李雷 学院投资工程管理学院 专业国民经济学(投资经济)年级2016 学号2016100046

摘要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而发展经济是世界各国所主要关注的问题。因此经济学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要发展经济学就必须完善经济学方法论。在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先是完全排除了西方经济学理论,到重新开始认识和学习并接受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到现在我们逐渐与西方经济学理论接轨并展开对话。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经济学方法论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当前的基础上,我们应继续努力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理论,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方法论理论框架,更好地指导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发展 I

目录 1.经济学与方法论 (1) 1.1经济学简介 (1) 1.2经济学方法论 (1) 1.3中国经济及经济学方法论发展现状 (2) 2.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3) 2.1经济学方法论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3) 2.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是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 (3) 3.对中国经济学方法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4) 3.1加强经济学理论学习的意识 (4) 3.2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在中国经济学的指导地位 (4) 3.3客观合理地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 (5) 4.中国经济学方法论进一步发展的研究意义 (5) 4.1理论意义 (5) 4.2现实意义 (5) 5.总结 (6) 主要参考文献 (6)

浅析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1.经济学与方法论 1.1经济学简介 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学主要指的是西方经济学。这是因为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由西方国家学者推动,是现代经济学的各主要流派的奠基者。西方经济学主要包括:企事业的经营管理办法和经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等。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上产生过:古典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等诸多流派。其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资本主义国家人民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为资本主义制度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提供政策建议。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我们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当然还要考虑到国情的差别。我国在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经济波动及与此相联系的就业与失业问题、价格水平及与此相联系的通货膨胀问题、经济增长问题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问题上可以运用。 1.2经济学方法论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即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①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的论述。方法论会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方法论也是一个哲学概念。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中经常提到方法论这个概念。 经济学方法论从学者们对经济学的研究中产生,是对其方法的系统概况,同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效用论知识整理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效用论知识整理

第二章: 第二节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 1、该商品本身的价格P(成反比)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M(成正比) 3、相关商品的价格Pxy (替代品成成正比, 互补品成反比) 4、消费者偏好T(成正比) 5、预期价格Pe (预期价格上涨即期需求增 加) 需求函数 Qd=f(P) 线形需求函数通常形式:Qd=a-bP (其中a、b 为大于0的常数,P为商品价格,Q为需求量) 二、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型。 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向右下方倾斜),它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比。

当需求函数为线形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 第三节供给曲线 一、供给函数 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 1、生产成本C(成反比) 2、生产技术水平A(成正比) 3、相关商品的价格Pxy(替代品成反比,互补 品成正比) 4、预期价格Pe(成正比) 5、商品本身的价格P(成正比) 6、其他因素O 供给函数 Qs=f(P) 线形供给函数的通常形式:Qs=-c+dP (c、b > 0) 二、供给曲线 线形、非线形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即斜率为正,表示商

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 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公同作用 一、定义 1、市场均衡:指市场上供应量和需求量达到相 等时的状态。(既市场出清) 2、均衡价格/产量: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 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产量。 二、形成 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下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 三、变动 (一)需求曲线的移动 1、需求量的变动:自身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 求量的变动,表现为点在曲线上的位置移动。 2、需求变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 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的整体移动。(右上方或左下方)。(二)供给曲线的移动

经济学方法论

DUFE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探讨 学号: 专业: 姓名: 教师评阅意见: 论文成绩□95 □90 □85 □80 □75 □70 □65 □60 □60以下

摘要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经济学方法论的问题,通过介绍经济学方法论的内容以及和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得出经济学方法论的意义以及方法论对经济学未来的影响。 本文共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经济学方法论; 第二部分介绍了经济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应用这两种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是介绍经济学方法论和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本文主要是从哲学、历史学和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为出发点; 最后一部分是介绍经济学方法论意义以及方法论与经济学的未来,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经济学方法论实证方法规范方法社会学科

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探讨 方法论是一个博大的领域,充满着激烈的竞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时俱进。它包容着批判主义精神,从事方法论研究,自然要富有批判态度,所有问题都可以争鸣,这一点也是所有科学活动的共同特征。 一、什么是经济学方法论 方法论涉及的是经济学中的基础性问题,是经济学原理的“平台”。它提供了一个范式,我们可以运用这个范式探讨现代经济学中的一系列重要论题,诸如,经济学何去何从,经济学的局限性,经济学阐释的可能性,经济学是否呈现多样性,经济学是否正朝着结构主义的方向演变,等等。 二、经济学方法论的内容 经济学本质上属于社会科学,是经济学家面对经济理论难以消解的现实,视图提出自己的尝试性解释,也是作者的主观认识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认识和把握。经济学方法论在发展过程中深受西方科学哲学的影响。经济学方法论属于哲学的认识论范畴,主要探讨经济学知识的性质、认识论地位以及获得途径等问题。严格意义上讲,方法论属于哲学的范畴,经济学方法论为经济理论构建提供了方法上的哲学观,即方法论哲学。张五常认为,“经济学方法论”应该叫“科学的方法”,“因为科学方法论在经济方面与其他科学是相同的,所以要笼统的说一说,不应该分门别类”,“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因而适用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均适用于经济学研究。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除了仍然用演绎方法和归纳方法外,经济学家还把经济学的研究区分为实证的研究和规范的研究,相应地经济学的方法可以区分为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 实证方法是在既定的评价标准的前提下,考察经济活动中的一定的因果关系。它所解决的,是“这是什么”或“这不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以经济增长为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经济学是关于选择如何使用资源的学术体系。消费者的行为也是消费者如何做出选择的行为. 需求是消费者的行为,决定需求的是消费者所做出的选择.本章将把消费者的行为作为一种理性选择来进行分析。 第一节 效用和需求 一、效用与消费者行为 1)效用 效用(utility )是一个人从商品的消费或活动的举办中获得的满足程度.... .效用有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因为人们是通过获得能使他们快乐的东西,回避能使他们痛苦的东西来得到效用的。 总效用是一个人从消费某些商品与劳务中所得到的总好处或总满足程度,即,从消费所有数量的商品或劳务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总合。总效用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消费水平,消费的数量越多,总效用越大。 边际(marginal ),在经济学上的涵义就是指“增量”.如,当你拥有第一种光盘时,就产生了一个增量,拥有数从0增为1;当你拥有第二张光盘时,又产生一个增量,拥有数从1增为2;当你拥有第n 张光盘时,肯定还会产生一个增量,拥有数从n-1增为n 。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是指某种商品的消费量增加1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化量,即增加1单位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量. 消费某一物品会给人带来满足感,通常消费的越多,得到的满足感的总和就越大,即总效用就越大。但每1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满足感(效用)会越来越小,并最终降低为无满足感(效用为0),甚至可称为负满足感(效用小于0)。 例,当一个饥饿的人吃东西,如饺子,吃最前几个时,所带来的满足感是最大的,因为很饿,能增加一点食物(从无到有)都会使他想吃的欲望得到很大的满足.随着消费饺子数量的增加,即,离吃饱的程度越来越近,其每多吃一个饺子所带来的满足程度就会越来越小。当他吃到最后一个时(如第50个),新增的满足感就会降为0,即吃到最后一个时他就吃饱了,由于最初饥饿而想吃的欲望完全消失。这时,因为此前每吃一个都会带来一定的满足感,所以总满足感(总效用)已达到最大(想吃的欲望得到完全的满足),即总效用已实现最大化。[因为已经吃饱,如果再吃,每多吃一个就会感到越来越不快乐(吃撑了带来的痛苦),这说明新增的满足感已小于0。] 消费其他物品也有同样的趋势,如,很渴望得到某一名牌化妆品的女生,能得到第一份所带来的效用肯定很大,而随着她能消费更多数量的这一品牌化妆品,每增1数量,效用都会有所降低,甚至对是否再消费同一品牌也会感到无所谓。 这种随物品的消费量增加,其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经济理论认为,随着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最终会出现(不一定一开始就出现)。 数学表达: 因为总效用与消费量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故总效用TU 是消费量x 的函数,即,TU=U(x)。 边际效用MU 是消费量x 的增量所带来的总效用TU 的增量,即由ΔX 所引起的TU 的变化量ΔTU 。所以, MU=U'(x)= dX dTU 〉0,即边际效用使总效用增加,边际效用为正值.总效用TU 最大化的满足条件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习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习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根据消费者选择理论,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 B ) A.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 B.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C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 D.预算线斜率小于零; 2、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A)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产量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3、假定X、Y的价格P X 、P Y 已定,当MRS XY >PX/P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 足,他将(A) A.增购X、减少Y; B.减少X,增购Y; C.同时增购X、Y; D.同时减少X、Y; 4、对于正常物品来说,(A); A.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B.替代效应与价格成正方向的变动; C.收入效应与数量成反方向的变动 D.收入效应与数量成正方向的变动; 5、序数效用论从(A)推导出需求曲线。 A.价格消费曲线 B.无差异曲线 C.效用可能性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6、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 B )。 A.为正数,且不断增加 : B.为正数,但不断减少; C.为负数,且不断增加; D.为负数,但不断减少。 7、当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 X 为( C )。 A.正数; B.负 C.零; D.不确定,需看具体情况而定。 8、预算约束线取决与于(C)。 A.收入; B.价格; C.收入和价格; D.偏好。 9、吉芬商品与低档物品之间存在的联系是( B ) A 低档物品一定是吉芬商品 B 吉芬商品一定是低档物品 C 低档物品肯定不是吉芬商品 D吉芬商品肯定不是低档物品 10、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的主要差别在于两种商品的(C) A 边际替代率是否递增 B 边际替代率是否递减 C 效用是否可加 D 边际替代率是否不变 11、两种生产要素形成的等产量线凸向原点意味着边际技术替代率( C )

经济学方法论-张五常

206 经济学方法论 张 五 常 【编者按】 中国的经济理论文章或论著,严格说来大多算不上真正的经济学研究。经济学在中国实在是一门太年轻的学问。我们仅有的那点底子,还是俄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我们一直得不到经济学的真传。对经济学的无知,使我们置身中国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经济实验室而孕育不出自己的经济学大师,甚至连一支象样的经济学家队伍也排列不齐。张五常的“经济学方法论”令人顿开茅塞,它有助于我们对经济学、经济学方法有一个更准确的认识。显然经济学既不像你想象得那么高不可攀,也完全不是大多数中国经济学者笔下的那么潦草、简单。大师道来,非同一般,却又似乎可以亲近。在此我们特别刊出张五常先生这篇演讲,相信它比刊发张先生的经济学专论对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进步更加实用。 内容提要 经济学的方法,也是科学的方法。经济学主要研究“为什么”的问题,解释人的行为或现象。它是一门精确的科学,精确推测,而不是预测。不能用事实解释事实,以理论解释事实,要有抽象的存在。经济学能够运用的基础理论不多,但是推测能力要强,问题的局限条件清楚,就会有结论。解释现象的理论越简单越好,用复杂的理论解释复杂的世界是行不通的。经济学不能和真实世界脱节。经济学就是在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之间寻找一般性结论。 关键词 科学人 推测 真实世界 简单 张五常 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之一。1935年生于香港。1945年在广东佛山华英中学附小读书;1948年返回香港,先后就读香港湾仔官立书院、皇仁书院。1957年到加拿大留学。 1959年到加州大学经济系跟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钦学习。1961年在该大学经济研究院读研究生,1967年获博士学位。1969-1982年为美国华盛顿大学经济学教授。1982-2000年为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和院长。1997—1998年度美国西部经济协会主席。主要著作有:《佃农理论》(博士论文,获芝加哥大学政治经济学奖;英文,1969),《社会成本的神话》(英文, 1978),《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吗?》(英文,1982),《卖桔者言》(1984),《中国的前途》(1985),《再论中国的前途》(1987)等等。主要论文有:《私人产权与佃农制度》,《交易成本、风险规避及合约安排》,《合约结构与非私有资源理论》,《价格管制理论》,《公司的合约性质》,《交易费用的范式》等等。此外,张五常还是著名摄影家、书法家和散文家。 此文根据张五常先生在吉林大学的即席讲演录音整理而成。

清华大学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04

经济博弈论(2004年秋季学期)期末测验题答案 注意: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写在答题册上,写在本试题页上一律无效。 1. (20 points) Lucy offers to play the following game with Charlie: “Let us show pennies to each other, each choosing either heads or tails. If we both show heads, I pay you $3. If we both show tails, I pay you $1. If the two don’t match, you pay me $2.” Charlie reasons as follows. “The probability of both heads is 1/4, in which case I get $3. The probability of both tails is 1/4, in which case I get $1. The probability of no match is 1/2, and in that case I pay $2. So it is a fair game.” Is he right? If not, (a) why not, and (b) what is Lucy’s expected profit from the game?(game table, 5 points; solutions, 7 points; (a), 4 points; (b), 4 points) (20分)露西提出与查理玩下面的游戏:“让我们互相向对方亮出硬币,每个人可以选择正面或者背面。如果双方亮出的都是正面,我给你3美元。如果双方亮出的是背 面,我给你1美元。如果两枚硬币正背面不同,你给我2美元。”查理做了这样的推理: “两枚硬币都是正面的概率是1/4,如此我得到3美元。都是背面的概率为1/4,如此我 得到1美元。正背面不同的概率为1/2,如此我付出2美元。因此这是一个公平游戏。” 他的想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a)为什么不正确?(b)露西从游戏中得到的期望 利润是多少?(博弈表5分;解7分;(a)问4分;(b)问4分。) 解答: 该博弈为零和博弈。博弈表如下(5分): CHARLIE Head Tail LUCY Head -3 2 Tail 2 -1 求解博弈。容易看出,该零和博弈没有纯策略纳什均衡。(1分) 只有一个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为:露西和查理均以3/8的概率出正面,5/8的概率出背面。 (6分) (a)查理的推理不对。因为双方实际(策略性)选择的、出硬币的正背面的概率不同于完 全随机选择的概率(后者正背面概率各为1/2)。查理错误地将一个混合策略的博弈情境当成 了随机选择的“赌博”情境。(4分) (b)露西的期望利润为1/8。(4分)(相应的,查理的期望利润为-1/8,不要求) 2. (20 points) You have to decide whether to invest $100 in a friend’s enterprise, where in a year’s time the money will increase to $130. You have agreed that your friend will then repay you $120, keeping $10 for himself. But instead he may choose to run away with the whole $130. Any of your money that you don’t invest in your friend’s venture, you can invest elsewhere safely at the prevailing rate of interest r, and get $100(1+r) next year. (a) Draw the game tree for this situation and show the rollback equilibrium. (8 points) Next suppose this game is played repeatedly infinitely often. That is, each year you have the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作用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期末考核论文 论文题目:博弈论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学生姓名:钟武生 学生学号:200930910632 学生班级:09国贸六班 任教教师:王文中

博弈论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前言】现实生活离不开博弈。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可供企业经济活动的范围扩大到世界范围。在全球市场的范围内,数目众多的厂商把市场价格视为外生给定,每个厂商在决策时都要考虑其他厂商的决策策略。当今的世界生产模式中,规模经济和规模经济导致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在市场结构中占据着首要的地位,经济参与者之间的策略相互依赖性很强,在经济分析中势必要用到博弈论的相关知识和分析方法。 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下,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周期的相互影响非常明显。各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不能再我行我素,而是必须要考虑自己的经济政策对别国的影响或者别国政策对本国经济的影响。例如,一国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危机,势必会通过各种途径传递到其他国家,甚至是全球范围内。一国人为的货币贬值,势必会影响贸易伙伴国的福利水平。美国向中国施加压力,令人民币升值,就是为了减少中国对美的货物出口,扶持美国的制造业发展,增加就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进行组织管理,增加自身竞争力呢? 时至今日,各企业间、各国之间的策略和经济政策的博弈越发明显。博弈论的研究和学习,有助于企业决策者更好的分析市场形势,制定出最优策略;也有助于一国的决策者做出最优的经济政策,也有助于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采取博弈论的思想指导组织成员的行为。 【内容摘要】博弈论研究的是把自己的策略建立在假定对手会按其最佳利益行动基础上的策略理论。博弈论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本文从博弈论的含义入手分析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一些发生在笔者身边的问题,运用博弈论加以分析和思考,一次来说明经济参与者和组织管理者都应运用博弈的思想来处理问题。文章认为应该借鉴博弈论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各类组织建设、管理服务。 【关键词】博弈论经济活动市场组织管理 管理博弈的思想古已有之,对博弈论的系统研究已成为当今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弈的思想和博弈论已被广泛的运用在分析各类经济现象,在经济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博弈论不仅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相关领域,而且已经渗透

对经济学方法论的认识及启示

对经济学方法论的认识及启示 2009级经济管理2班胡清华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身处中国纷繁芜杂的经济社会中,各种经济现象光怪陆离、引人入胜。对于学习经济学的人们来说如何找出这些复杂经济现象背后所蕴含的一般性经济规律,以及是否能借用对已有经济事实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这都成为我们学习经济学方法论的出发点。 一、经济学方法论内涵及范畴 经济学方法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经济学方法论指论证经济学理论正确的某种原则,广义上则包含着什么是科学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创新的方法论。具体来讲,西方学者研究经济学方法论主要围绕对一个核心问题的回答,即如何衡量与选择经济理论。换句话讲,有无一套标准来区别开“科学的”与“非科学的”理论?如果有,用什么标准?或者如何从所有理论中鉴别出哪种是“最好”的。现实意义上,这套标准就成为经济学家在建立与发展理论时必须遵守的方法规则。 经济学本质上属于社会科学,是经济学家面对经济理论难以消解的现实,试图提出自己的尝试性解释,也是作者的主观认识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认识和把握。经济学方法论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西方科学哲学的影响。元学太认为,经济学方法论属于哲学的认识论范畴,主要探讨经济学知识的性质、认识论地位以及获得途径等问题。严格意义上讲,方法论属于哲学的范畴,经济学方法论为经济理论构建提供了方法上的哲学观,即方法论哲学。张五常认为,“经济学方法论”应叫“科学的方法”,“因为科学方法论在经济方面与其他科学是相同的,所

以要笼统地说一说,不应该分门别类”,“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因而适用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均适用于经济学研究。 二、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阶段划分以及主要思想 针对西方经济学方法论阶段划分的问题,国内学者并无统一的看法,傅耀按照科学方法论的内在逻辑将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演进分为四个阶段,即前实证主义阶段、实证主义阶段、证伪主义阶段和历史主义阶段。元学太则以20世纪70年代为界,将经济学方法论划分为两个时期,即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方法论研究的兴起与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繁荣时期。以下以傅耀的四阶段划分法来了解各时期的主要经济学方法论思想。 1、前实证主义阶段 前实证主义阶段的经济学方法论是一种不定型的、朴素的、自发的阶段,还处于朦胧的状态,但这一阶段的经济学方法论启迪了人们思想的火花。例如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的现象描述法和科学抽象法已经初露端倪,而在斯密经济学说中抽象演绎法和现象描述法得到了系统化的体现。斯密之后,抽象演绎法在李嘉图和西斯蒙第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使其渐趋精细化。此后,现象描述法又得到了马尔萨斯和萨伊的大力发展。 2 、实证主义阶段 实证主义阶段是经济学方法论史上第一个具有较完整理论表现形态的发展阶段。比如这一时期,西尼尔将李嘉图的抽象法发展到当代意义上的假说演绎法的过程中,充当了不可或缺的中介环节。约翰.穆勒把归纳——演绎方法确立为经济学研究唯一合理的方法,他的方法论可以说是标准实证主义的样板,但他并不排除抽象法的功能。凯恩斯发展了演绎法并承认归纳法和演绎法有互补作用,他将西尼尔的抽象演绎法与历史学派的历史归纳法调和起来,但在原则性的问题上,

经济学中的方法论问题

1概述 1.1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他们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分配,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起源希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了演化证券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边缘学科。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学研究和应用受到国家和民众的关注越来越高,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 1.2方法论 1.2.1社会科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况和总结。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是方法选择的价值、规范和标准问题,它涉及什么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其理论根据是什么,资料获取的原则是什么,如何进行解释,如何确定众多具体方法的评价体系等。 1.2.2经济学方法论 经济学方法论就是要从人们一般的认识规律和经济活动特征的结合上,探讨人们怎样获取经济知识,怎样将这些知识构建为理论以及理论的结构与发展方式等规律。经济学家谢拉.C.道认为,方法论涉及的是经济学中的基础性问题,是经济学原理的平台。它对于探讨这个平台.的作用、意义及构成要素,它提供了一个范式,我们可以运用这个范式探讨现代经济学中一系列重要的论题,诸如,经济学何去何从,经济学的局限性,经济学阐释的可能性,经济学可否呈现多样性,经济学是否正朝着结构主义的方向演变等等。可见,方法论的含义各有不同,是见仁见智的事。

2经济学方法论的科学哲学化 2.1现代科学方法论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 经济学方法论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既具备经济学的特性,又具备哲学的特性。它深受近代哲学、科学哲学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影响,尤其是深深打上科学哲学的烙印,所以经济学方法论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 2.1.1逻辑实证主义与经济学方法论 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理论构成的要求集中表现在公理化方面。理论公理化要求由公理出发演绎推导出理论中的全部陈述或由基本概念出发逐步推导出所有概念, 从而使理论成为一个演绎系统。可见, 这种对理论构成的公理化要求指导着经济理论的形式化过程。 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是从理论外部来检验理论优劣和可接受性的标准。它要求对构成理论的前提和理论的推论结果进行经验检验。通过它们是否与现实经验相符来判断理论的优劣和可接受性。主流经济学的前提的“不现实性”一直是各派非主流经济学攻击的目标。由于经济学很难通过有控制的实验方法来进行检验, 不能利用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对理论涉及的有关变量进行相关的回归分析, 因此, 计量经济学成为了经济理论争论的中心。对一种理论的评价总是围绕着计量经济学的检验进行,不是争论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就是对采用的回归分析方法提出异议。计量经济学使经济学成为可检验的理论,而大大增加了它的“科学性”。 以此可见, 研究方法的实证化、数量化和形式化对于提高经济学研究的精确性和深入性是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的, 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片面性。对此, 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就提出过尖锐的批评: 大量数学符号的均衡公式演算是空洞的研究, 对实际问题不可能做出什么有益的解答。而那些首先注意运用数学方法的学者也始终认为, 数学只是一种分析工具而不是经济理论本身。 2.1.2证伪主义与经济学方法论 证伪主义是由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经验证实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波普尔的证伪主义,重新审视了人类获取知识和实现知识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