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的管理

博物馆文物的管理
博物馆文物的管理

博物馆xx中文物的管理

xx

多年来,文物在博物馆库房中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比较规范,建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章程。相对而言,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比较薄弱,至今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则,基本上是各级、各类博物馆根据本馆的具体情况在操作运行。

一、xx中文物保管之现状

我国博物馆种类繁多,行政隶属关系复杂,且各馆情况、条件不一,管理的要求和方式也不尽相同。目前各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权的归属没有统一规定,据笔者了解,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

文物由陈列部门从库房提出,布展结束后,文物清点成册交保卫部门和保管部门,由保卫部门负责展厅中文物的保卫工作,保管部门负责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这种方针是目前博物馆最常见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保管部门在文物工作上富有经验,对文物的管理手段比较科学、规范,熟悉和掌握各种文物的保养知识和方法,对陈列中文物从管理和保护上都较为有利。不足之处在于,保管部门的中心工作是库房文物保管,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很多单位并不派专人管理,容易发生保管人员疏忽管理。

第二种方式是:

展厅陈列的文物安全工作仍由保卫部门负责,文物管理由陈列部门负责,这种方式在临时陈列中最为普遍。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陈列部门参与整个陈列的设计、制作和布展工作,对文物比较熟悉,了解各种展具性能。

不足之处在于,在实际工作中,陈列设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是设计和布置陈列,主要精力都放在对文物的艺术氛围的烘托营造上,对文物的保管工作缺乏主动意识。而县陈列部门一个陈列结束后,主要工作重点是放在下一个陈列

上,不可能有精力考虑陈列中文物的管理。在此情况下,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相对薄弱。

第三种方式是:

陈列布展结束后,文物清点成册交宣教部门和管理部门。

陈列中文物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宣教部门负责,保管部门负责文物的保护工作。这种方式是比较传统的方式,由于展厅是宣教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他们每天进出入展厅讲解,比较熟悉文物展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向有关部门反映。这种方式不足之处在于,宣教部门的主要工作是讲解接待,对文物保管工作缺乏专门的知识和经验,不了解文物保管工作相关的工作手续、程序及要求,而且宣教部门人员变动也较大,不利于文物的管理工作。

第四种方式是:

展厅日常安全由保安公司、物业等部门负责,文物的保管工作由馆有关业务部门负责。这种方式大都在行业博物馆。在此种情况下,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最为薄弱。由于很多行业博物馆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各单位部门中抽调组成,缺乏文物保管工作知识和经验,难以及时解决陈列中文物的各种问题。

由此可见,在目前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中,无论哪一种方式,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操作上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未达到文物保管的要求。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找出相应的对策,提高管理水平。

二、xx中文物管理的完善方案

陈列中文物的管理工作,虽然没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章程,但在工作中,有库房文物管理的经验和制度可借鉴。各馆可根据本馆具体情况,制定出适用于本馆陈列中文物管理的办法和制度,使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走向规范化管理。

1、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

陈列中文物由保管部门主要负责,陈列部门和保卫部门等其他相关部门协调管理的方式较为合适。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保管部门是各馆主管文物的主要业务部门,具有文物保管工作经验。陈列部门是陈列、展览设计制作部门,最熟悉文物的陈列方法和位置,比较了解展具对文物产生的影响。保卫部门负责展厅的安全工作,最了解日常情况。负责中央空调、照明系统的行政部门,掌握包括温湿度、照明设备的具体情况。在实际操作中,虽然展展管理工作涉及部门较多,但责任分工相对明确,工作也比较协调,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2、制定明确的提取、交接制度

陈列中文物的提取,应严格按文物库房的规章制度执行。应按要求设计正规的文物出库提借单据,单据栏目包括文物名称、编号、时代、完整程度、提借和归还日期、备注等,还要有馆领导、部门领导、提借人的签名。文物提借单必须一式两份,由借入部门和借出部门各持一份单据逐件、逐项,经清点、检验后再提取。

陈列部门提取文物布展结束后,对陈列中文物的交接必须规范化,可借鉴文物出库交接制度和提借单据,设计文物交接单,逐件、逐项编写。文物交接单应根据展厅文物管理部门来填写份数,交接双方或几方现场逐件、逐项检查文物状况,清点文物数目后再交接。

3、制定xx中文物的建档制度

博物馆有长期展出、比较稳定的基本陈列。基本陈列展出的文物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在展厅中陈列,展厅实际成为他们的存身之地。因此对基本陈列中展出的文物应该以展厅为单位,建立一套固定的文物档案。档案中包括文物方位图等陈列竣工图;完整的文物交接帐单;用于照相、研究、复制等工作的文物临时提用出借单;各种因素影响文物的处理记录单。对于临时陈列的文物,借用陈列部门的交接单、文物陈列的方位图管理即可。此外,监测的温湿度、照度、红外光和紫外光、空气污染度等环境质量数据资料,防火和防盗监控资料数据也要作为技术档案保存。

4、进行文物的定期检查

陈列中文物除建立必要的文物单据、帐目、档案进行管理外,还必须建立全面定期检查文物制度。定期检查制度不同于展厅每天或每月一次进行的文物检查,而是要根据文物交接清单全面清点陈列文物,必须每件清对和记录,做到物和帐相符合。定期检查制度的时间以半年一次为宜,最长不超过一年。

保管部门应不定期到展厅检查文物,定时放置防虫、防霉等药物,注意了解展厅温湿度、空气污染等情况,发现有虫、霉、蛀等自然破坏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对陈列中文物的破坏。除此之外,陈列部门也应经常检查陈列展具情况,防止展具的因素破坏文物。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文物科学管理依据和准则,也是文物有秩序地得到完善保护的保证。陈列中文物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的规章制度,应在实践基础上制定,并在不断总结经验中,逐步充实、修改、完善。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文博界对文物保管工作理念的不断深化,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最终会走向统一的规范化管理。

文物“四有”档案工作初探

文物“四有”档案工作初探 摘要:以佛山市兆祥黄公祠为例,结合工作实践,对文物“四有”档案的重要性、案卷的特点及制作、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等问题进行探讨,以达到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规范》的规定做好文物“四有”档案工作的目的。 关键词:文物“四有”档案;兆祥黄公祠 文物“四有”档案是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必须有保护范围、有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有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不可移动文物中的精华,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和举足轻重的科学地位。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就开始要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档案。2003年国家文物局颁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规范》(以下简称《工作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物遗存,据统计,佛山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2处。它们既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文物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以佛山市兆祥黄公祠为例,就如何按照国家文物局颁布的新标准、新要求做好文物“四有”档案工作的有关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充分认识文物档案的重要性,是做好文物“四有”档案工作的关键 (一)文物“四有”档案是文物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兆祥黄公祠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佛山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和装饰最丰富的祠堂式建筑,在佛山市的祠堂建筑中极具代表性,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要做好它的保护工作,前提是为它建立“四有”档案。兆祥黄公祠于1989年6月11 日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佛山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其档案在为这些荣誉称号、级别的,申报提供大量的文字、图纸、照片等资料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文物“四有”档案是弥补文物损失的重要依据。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四有”档案,是保护文物不可或缺的主要措施和法律职责。文物的重要价值,在于它的历史价值。鉴于文物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在对它们实施保护的同时,还必须对它们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予以有效的保存和备案查考,以尽可能地延长它们在有限的物理生命之外的历史信息。在文物遭到盗窃或遭受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文物档案能够准确反映文物保护单位的全面情况,为对损坏的文物进行修复或追索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文物“四有”档案记录和反映了在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并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是进行文物考古发掘、保护、维修和研究的必要条件。建立“四有”档案可充分体现出文保单位的历史原貌;能使文保单位面向社会开展服务;对文保单位起到促进和优化作用;可以挖掘文保单位的资源。 二、根据《工作规范》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做好文物“四有”档案工作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为了准确鉴别藏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加强藏品的保护管理,确保藏品的安全,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条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博物馆应根据本馆的性质和任务搜集藏品。藏品必须具有历史的或艺术的或科学的价值。藏品必须区分等级,一般分为一、二、三级。其中,一级藏品必须重点保管。 第三条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保管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第四条藏品保管是博物馆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业务工作,应由馆长分工负责领导。必须设立专门保管部门或配备专职保管人员。保管人员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五条保管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刻苦钻研业务,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对于接触有毒药品、尘埃的保管工作人员,应比照当地有关工种享受相应的劳动保护福利待遇。 第六条为保证藏品安全、进行科学研究或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文化部文物局可以调拨或借用全国文物系统所属各博物馆的藏品;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调拨或借用本行政区域内文物系统所属各博物馆的藏品,其中一级藏品的调拨、交换,须经文化部文物局批准。 第二章藏品的接收、鉴定、登帐、编目和建档 第七条征集文物、标本时,必须注意搜集原始资料,认真做好科学记录,及时办理入馆手续,逐件填写入馆凭证或清册,组织有关人员认真进行鉴定,确定真伪、年代、是否入藏并分类、定名、定级。鉴定记录应包括鉴定意见及重要分歧意见。凡符合入藏标准的,应连同有关原始资料一并入藏。各种凭证每年装订成册,集中保存。 第八条登帐 (一)藏品总登记帐是国家科学、文化财产帐,设专人负责管理,永久保存。登记时要严格按照文化部文物局规定的格式,逐件、逐项用不褪色墨水填写,字迹力求工整清晰。如有订正,用红墨水划双线,由经办人在订正处盖章。未登入藏品总登记帐的大量重复品、参考品和作为展品使用的复制品、代用品、模型等,应另行建帐,妥善保管。 管理藏品总登记帐的人员不得兼管藏品库房。 (二)藏品定名

保定市博物馆藏品档案管理制度

保定市博物馆藏品档案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全民所有的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单位对收藏的文物,必须区分文物等级,设置文物藏品档案,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我馆应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 一、文物藏品建立档案 1、文物藏品从进入博物馆库房之日开始,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对文物标本在征集、发掘、捐赠等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载体的所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统一编制成文物藏品档案。 2、编制文物藏品档案科目要做到齐全性,确保文物藏品档案的完整性。文物藏品档案应包括与藏品有关的历史资料、鉴定记录、修复记录、使用记录、有关的研究著录以及照片、拓片、器物绘图、检验报告等。无论是在收集原始资料时,还是在管理过程中对藏品进行科学鉴定、分类、登记、编目工作所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以及在展出、借用、修复、保护、著录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都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文物藏品档案的管理要求,及时建档,以保证文物藏品档案的完整。 3、编制文物藏品档案要做到及时性,确保文物藏品档案编制的连续性。工作人员应随时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包括

文物藏品的制作、演变、流传或出土、所有者的情况、入馆后的演变、动态、著录情况、修复、展出情况等有关记录。 二、文物档案规范化管理 1、文物藏品的档案管理工作采取集中式的管理,确保档案的卷案质量和不泄露。 2、对档案袋应实行统一的印制,并对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确定档案整理及验收的方式,制定相关标准。 3、文物藏品档案的管理工作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通过严格的管理机制进行把关,不管是在档案的查阅上,还是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都需要在档案工作人员规范和信息化的监督下才能确保它的完整、保密,以及论文联盟安全性。 4、在文物藏品档案的建立上,应采取严格的监督机制。 5、非与档案相关的人员或没有通过批准的人员不能对文物藏品档案进行查阅。 三、文物档案数字化平台建设 1、建立健全博物馆文物档案信息平台,工作人员应采用多媒体技术,将馆藏文物的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各种资料存储在数据库中。构筑以藏品信息数据库为核心的网络平台。 2、对博物馆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计算机操作、多媒体技术应用、软件及信息开发水平,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博物馆信息化建设队伍。

山西博物馆——介绍

山西博物馆介绍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赵友亭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文物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全国占据着重要位置,尤其是丰厚的人文景观确立了其在我国的独特地位。面对着凝重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深厚的建筑文化背景,作为文物的载体、文明殿堂的山西博物馆,以明敞的空间建立其必要的物理功能,以简练的建筑语汇展示了著名文物大省的风采,反映了华夏文明发源地特色,传承与光大了山西传统建筑文化,升华了山西现代城市品质。 山西博物馆的设计思想根植于山西,以山西文化为背景和给养,在深刻剖析山西古建筑内在生命力的基础上,找出传统建筑深层内涵的延续本质,从而激发出创作灵感,巧妙地捕捉到了“如斗似鼎”这一灵光闪现为突破点,反复推敲,逐渐成型,并兼容了多种文化内涵,以单纯简炼的体形,凝重浑厚的风格,较高层次地达到了这一标志性建筑的外观审美要求。简洁而不失意象丰富,单纯而独具有个性魅力,凝重飘逸而不厚重沉闷。并能使人们从这似曾相识的体形中既可以感悟到“斗”所代表丰收喜悦、纳财聚宝的象征意义,也可以体会到“鼎”所追求的四方安定、太平盛世、吉祥如

意的美好期盼;从而巧妙地使这两个古老的形体赋予了现代的生命。并以“借——龙图之气,法——古建之道,隐——斗鼎之形,见——青铜之色,融——生态之绿,创——时代之筑”的设计理念,总体呈现———殿堂之壮美、圣坛之神怡,以“如斗似鼎、如山似阙”、“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建筑形态,贴切把握了山西历史文脉,集中体现了建筑的地域性、时代性、文化性、标志性。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持续发展与人文主义已成为不变的主体,设计者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滨河周围环境以及博物馆所处的场所特性,融合和利用汾河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景观,塑造出绿色与生态、人本与文脉、传统与时代共融的空间氛围。 山西博物馆位于美丽的汾河公园的西侧,是公园景色的延伸与拓展,站在汾河河畔就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全貌,因而其外环境就成为整个滨河景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博物馆的总体布局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构图形式——中轴对称,主轴线前为东礼仪广场,中为主体建筑,后为西端主题广场。次轴线则由北边景观广场、主馆、南端休憩广场连贯而成。站在汾河东岸,目光掠过广阔的河面、颐人的绿地及滨河西路就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全貌,空间层层递进,轴线清晰,使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 (试行) 发文单位:国家文物局 发布日期:1991-3-25 执行日期:1991-3-25 生效日期:1900-1-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二条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和分别设置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管理等,是国家依法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保护管理的基本措施和保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划定保护范围 第三条保护范围是对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周围一定范围实施重点保护的区域。在保护范围内不得在地面、地下及空中从事危害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的活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较大或情况复杂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保护范围内划分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 第四条保护范围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类别、规模、内容及周围环境的历史与现实情况合理划定。确定保护范围的原则是保证下列文物的完整性,并在文物保护单位本体之外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一)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窟寺等的单体、群体及附属建筑。 (二)古遗址的文化堆积和相关遗迹现象。 (三)古墓葬封土或已探明的墓葬、墓群及陵园或其他地面建筑等。 (四)石刻、碑碣及其他文物的单体、群体和相关遗迹。 第五条根据文物保护的实际需要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建设控制地带是指保护范围外需要保护环境风貌及对建设项目加以限制的区域。建设控制地带根据保护对象的格局、安全、环境和景观的需要合理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安排直接或间接从空中或地下对文物构成危害和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环境风貌的建设项目。在这一地带内修建新建筑物或构筑物时,其形式、高度、体量、色调等应与文物保护单位的气氛相协调。 第三章树立标志说明牌 第六条标志须标示该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名称、公布机关、公布日期、树标机关以及树立日期等。树标机关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第七条标志形式采用横匾式,自左至右书写。标志牌比例为横三竖二。标志牌最小为60×40厘米,最大为150×100厘米,可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比例适宜的尺度。除文物保护单位的名称可用仿宋字体或楷书、隶书等外,其余一律用仿宋字体。 第八条保护标志应采用石材等坚固耐久材料,颜色要庄重朴素、显明协调。 第九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说明可书写在标志牌的背面,也可另立说明牌。说明文字为简要介绍文物保护单位名称、时代、性质、内容、价值和保护范围等,其内容应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定。 第十条民族自治地方应同时树立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书写的标志牌和说明牌。

博物馆管理规定守则

博物馆管理规定守则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安全保卫暂行管理制度 (一)安全保卫的组织领导 一、博物馆建立由馆长牵头、以保卫科为骨干、其他科室人员共同参加的安全保卫领导组。领导组暂由×人组成,负责指导、检查、监督全馆的安全保卫工作。 二、博物馆设保卫科,具体负责全馆的文物展品、展厅设施设备的安全,保证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安全运行。 三、安全保卫领导组和保卫科要随时与文化艺术中心管理处保卫科联系,同时要取得城区派出所和县公安局及消防部门等有关单位的支持和指导。 (二)安全保卫的主要职责 一、有秩序地组织游客进入展厅,维护展区正常秩序,监督游客文明参观,防止各种事故发生。 二、保证各展厅全部文物展品及全部公共财物的绝对安全。 三、维护游客的正常秩序和人身安全。 四、维护博物馆全馆工作人员在正常情况下的人身安全。 五、在防盗、防火和防止各种事故的前提下,随时注意发现隐患,消灭隐患。 六、宣传安全知识,制定安全设施。 (三)保卫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热爱祖国,热爱本职工作。遵纪守法,无不良嗜好。 二、乐于奉献,先公后私,关心群众,尊老爱幼,具有见义勇为的精神。 三、积极学习,勤劳朴实,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艰苦奋斗精神。 四、积极锻炼身体,具有一定的防卫技术本领和应急能力、应变能力。 (四)安全保卫的具体要求 一、保卫人员实行24小时当班,保卫科要安排好正常的轮休和因病、因事请假期间的当班人员,尤其要做好节假日的执勤安排。 二、保卫人员必须遵守作息时间,按时上班开门,闭馆后认真清查展厅的展柜及锁子是否完好,并及时锁好馆门。

加强古建筑文物档案管理及对策

加强古建筑文物档案管理及对策档案管理是对档案各方面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案并提供查询、利用服务工作的总称。文物档案相当于古文物的身份证和名片,文物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建立文物资料的基础工作,它详实的记录文物起源、历史沿革,文物修复、文物特征等方面情况,并形成各种文档、图纸、报告、影像资料等。本文主要所阐述的文物档案指避暑山庄、布达拉宫等古建筑文物档案,这些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文物保护进行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文物档案管理工作,完善文物档案的制度和流程,制定科学合理的文物档案管理工作制度。面对新时代档案工作的新要求,如何做好古建筑文物档案管理工作,有学者现就加强文物档案规范化管理及对策浅谈几点看法。 一、古建筑文物档案管理现状 (一)重视不够,工作脱节。受传统思维和管理模式的局限,当前不管是文物档案还是其他档案大多停留在“看门守摊”状态,档案利用效率并不高。各部门、各单位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存在“用时重要,不用弃之”的状态,加之档案管理工作仅满足于日常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存档。相关工作人员认识不到文物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在记录、管理工作中会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规范,不能按照档案法规整理归档保存;还有的基层管理部门、维修部门,不注重档案的传承性、保护性和完整性,随意性较强。 (二)制度缺乏,专业缺失。文物档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相对落后,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形成完善合理的制度流程,导致记录和管理方式混乱,档案的管理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等情况普遍存在。另外,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系统的档案管理培训,仅仅按照自己的

方法或老旧的办法进行管理,还有很多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人员不固定,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档案细化管理工作,贪图快速将文档简单归类,而不做整理、编排和记录,导致档案室积累了大量无法查询、入库睡觉的资料。 (三)观念落后,硬件滞后。当前现有档案室的硬件设施不完善,一些单位还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与当前信息化发展严重脱节,加之存档环境较差,影响着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同时,档案室由于受到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没有建立完善的硬件设备体系,不能跟上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也没有建立网络资源共享体系,制约着文物档案管理工作向标准化、数字化、高效化迈进的步伐。 二、古建筑文物档案保护的意义 (一)原始指导价值。古建筑文物档案是还原、查找历史本来面貌的依据。古建筑文物一旦遭到破坏毁去,其损失将无法挽回,因此,建立古建筑档案数据库,对古建筑的维修、保养与利用,具有可提供技术、信息指导的价值。 (二)决策参考价值。古建筑文物由于年代久远,加之人为破坏、自然侵蚀等多方面的原因,古建筑的完整保存,需要借助档案对其进行科学的保护、修缮、加固等;文化部门研究历史,需要借助档案了解古建筑的全貌与细节;规划建设部门在拆除时,需要借助档案衡量哪些古建筑在城市发展中应该保留,便于作出科学决策;设计施工单位改造古建筑,需要借助档案参照古建筑过去原貌细节,进行修复或改造。因此必须重视档案资料管理,以发挥其不可复制的作用。 (三)文化研究价值。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文

试论博物馆档案管理的路径与保护利用

试论博物馆档案管理的路径与保护利用 档案作为国家、城市及单位发展轨迹的展示与成果见证,在经验借鉴与成果分享方面起着巨大作用。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为公众提供知识、文化教育和欣赏的社会公共机构。而对档案的收集管理显得特别重要,做好档案管理路径的研究与保护利用分析十分必要。文章在论述博物馆档案管理含义及内容的基础上,从档案收集、分类再到归档对档案管理思路进行了梳理,并就档案利用及保护提出了建议。 标签:博物馆档案管理路径研究利用保护 一、引言 伴随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更新迅速,也对博物馆档案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带动博物馆档案管理的创新与改进。通过梳理博物馆档案管理的基本思路,优化档案管理流程,有效引进现代管理技术才能让博物馆档案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及统一化的道路。而借助档案管理部门人员的配合与信息平台的辅助支撑,让博物馆档案管理更加高效与便捷,让博物馆档案的管理、查询、利用及保护落到实处,使得档案管理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二、博物馆档案管理概述 档案管理亦称档案工作。它是档案管理人员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档案管理分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保管利用等工作环节,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还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结构产生新的影响,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博物馆档案管理是由博物馆档案管理人员对博物馆档案的实体资料与信息数据进行整合,面向大众或者既定群体提供可利用的档案业务服务。 1.博物馆档案管理的含义 博物馆档案管理是一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营和开展博物馆博物原始资料的记载,对博物馆的艺术藏品的概况、历史、艺术成就、艺术价值、考古考证及博物馆日常运行有关的资料等方面进行归档记录。它是由博物馆档案管理人员对博物馆档案的实体资料与信息数据进行整合,面向大众或者既定群体提供可利用的档案业务服务。其资料具有客观、真实、全面的特点,并且能够管理、保存和利用。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系统而复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正是因为详细的博物馆档案管理才让社会管理系统更加完成完善。博物馆档案管理本着统一性的原则,奠定了社会信息系统的资料基础,无论是对历史的发展还是指导当下的社会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努力做好博物馆档案的管理与保护。 2.博物馆档案管理的内容

博物馆文物的管理

博物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 何思迪 40817034 多年来,文物在博物馆库房中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比较规范,建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章程。相对而言,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比较薄弱,至今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则,基本上是各级、各类博物馆根据本馆的具体情况在操作运行。 一、陈列中文物保管之现状 我国博物馆种类繁多,行政隶属关系复杂,且各馆情况、条件不一,管理的要求和方式也不尽相同。目前各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权的归属没有统一规定,据笔者了解,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文物由陈列部门从库房提出,布展结束后,文物清点成册交保卫部门和保管部门,由保卫部门负责展厅中文物的保卫工作,保管部门负责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这种方针是目前博物馆最常见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保管部门在文物工作上富有经验,对文物的管理手段比较科学、规范,熟悉和掌握各种文物的保养知识和方法,对陈列中文物从管理和保护上都较为有利。不足之处在于,保管部门的中心工作是库房文物保管,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很多单位并不派专人管理,容易发生保管人员疏忽管理。 第二种方式是:展厅陈列的文物安全工作仍由保卫部门负责,文物管理由陈列部门负责,这种方式在临时陈列中最为普遍。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陈列部门参与整个陈列的设计、制作和布展工作,对文物比较熟悉,了解各种展具性能。不足之处在于,在实际工作中,陈列设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是设计和布置陈列,主要精力都放在对文物的艺术氛围的烘托营造上,对文物的保管工作缺乏主动意识。而县陈列部门一个陈列结束后,主要工作重点是放在下一个陈列上,不可能有精力考虑陈列中文物的管理。在此情况下,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相对薄弱。 第三种方式是:陈列布展结束后,文物清点成册交宣教部门和管理部门。陈列中文物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宣教部门负责,保管部门负责文物的保护工作。这种方式是比较传统的方式,由于展厅是宣教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他们每天进出入展厅讲解,比较熟悉文物展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向有关部门反映。这

三星堆博物馆及馆藏介绍

三星堆博物馆基本陈列《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由《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三星永耀——神秘的青铜王国》两大展馆之分展合构而成,共辖九个单元。前者为“综合馆”(第一展馆),陈展金、铜、玉、石、陶等各类文物,以类设题,因题见意,纵向贯通、横向展开,全面系统地介绍古蜀历史及三星堆古蜀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后者为“青铜器馆”(第二展馆),通过连续递进的场景组合,全面系统地展示三星堆阵势雄浑威赫森严的青铜雕像群及一批造型神秘诡谲的古蜀青铜神品重器。两大展馆陈列规模宏大,布局考究,匠心巧运,制作精良。陈列内容与展线节奏动静结合、波澜起伏,以其融知识性、故事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炉的诠释方式,有力地揭示出三星堆文物的深刻内涵,集中反映了三星堆文明的辉煌灿烂,清晰地勾勒出古蜀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给人以身临其境、故国神游之感…… 综合馆 序展 以三星堆遗址全景挂屏为主体展品,以神坛底部一对造型奇特的神兽为原型制作主体雕塑,辅之以大型壁画“长江文明之源”,提纲挈领、开宗明义,揭示三星堆文明的深邃与厚重,表征其作为长江上游文明杰出代表的典型意义。

第一单元雄踞西南——古蜀2000年的沧桑史 勾勒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迄商末周初的古蜀历史大轮廓。全方位展示三星堆古蜀王都的宏大规模,揭示三星堆遗址作为西南地区文明社会初期繁荣昌盛的古城、古国的性质,彰明其在中国早期城市文明的重要地位。 第二单元物华天府——三星堆的农业与商贸 介绍古蜀国的农业与商业概貌。众多酒器及各类家养动物造型器物等说明当时的农业已有相当水平,家畜饲养业也具一定规模。海贝、铜贝以及漆器、玉石饰件、两坑出土青铜人像的服装、冠饰等反映当时商贸之盛况。

博物馆展陈中的文物保护

博物馆展中的文物保护 文物藏品的保护是自然科学中一门研究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现象遗存的质量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对抗自然力对文物藏品破坏的科学,即研究历代各种质地文物在外因素影响下的质量变化规律,应用科学技术手段,维护文物质量,对抗一切形式的质变,阻止及延缓质变过程,控制降低质变速度,对文物的劣化进行综合防治。 博物馆展中的文物保护的概念,是由其特有的研究对象和承担的专门任务而形成的。博物馆作为各类文物、标本、艺术品的收藏和对其进行保护、研究、展示宣传的单位机构,负有妥善保护好历史文化财产的重大责任。博物馆展在给参观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参观环境和视觉享受的同时,还必须尽可能地使展品文物免受损害。 一、影响展文物的几个因素 1、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构成博物馆文物展品影响的大环境因素,因其决定着文物展品所在大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以及波动状况,因此是影响博物馆展文物的基本因素之一。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包括了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气候带。处于北温带上的绝大部分国土,四季更替明显,冬季南北差异较大,除共同的夏季

普遍高温之外,各地的温度和湿度都处在不断的波动之下。文物展品在自然条件下保护存在问题。 2、空气污染 中国的大气污染是比较严重的。环境中的空气污染,对博物馆展示的文物藏品构成难以回避的破坏性和负面作用。博物馆展馆建筑也存在着空气污染。建筑材料、装修材料、文物贮存设施材料、列辅助材料等材料挥发的有害物质,也导致博物馆展室空气污染的加剧。 列柜、文物柜使用化学织物、胶合板材及装潢涂料挥发的有害气体,在展厅及展柜微环境中浓聚,直接对文物造成危害。 3、光照辐射 光照辐射对文物的危害是十分突出的。光照辐射有损文物,特别是对光线敏感的纸质文献、档案、绘画、书籍、拓片、图片、照片,皮革、皮毛、羽毛、丝麻棉毛织物、木器、漆器等有机质地文物。博物馆照明光源有天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两类,多无过滤紫外线和光照幅射的措施,许多的珍贵文物都直接暴露在与普通灯光之下。 4、生物侵害 受生物侵害的文物主要是纺织品和纸质文物,木质、角质文物也经常受到生物危害。霉菌腐蚀、皮蠹危害等使文物遭受到严重损害。 二、文物展示环境中的保护措施

博物馆藏品管理规定完整版

博物馆藏品管理规定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为了准确鉴别藏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加强藏品的保护管理,确保藏品的安全,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有关条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博物馆应根据本馆的性质和任务搜集藏品。藏品必须具有历史的或艺术的或科学的价值。藏品必须区分等级,一般分为一、二、三级。其中,一级藏品必须重点保管。 第三条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保管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第四条藏品保管是博物馆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业务工作,应由馆长分工负责领导。必须设立专门保管部门或配备专职保管人员。保管人员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五条保管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刻苦钻研业务,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对于接触有毒药品、尘埃的保管工作人员,应比照当地有关工种享受相应的劳动保护福利待遇。 第六条为保证藏品安全、进行科学研究或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文化部文物局可以调拨或借用全国文物系统所属各博物馆的藏品;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调拨或借用本行政区域内文物系统所属各博物馆的藏品,其中一级藏品的调拨、交换,须经文化部文物局批准。 第二章藏品的接收、鉴定、登帐、编目和建档 第七条征集文物、标本时,必须注意搜集原始资料,认真做好科学记录,及时办理入馆手续,逐件填写入馆凭证或清册,组织有关人员认真进行鉴定,确定真伪、年代、是否入藏并分类、定名、定级。鉴定记录应包括鉴定意见及重要分歧意见。凡符合入藏标准的,应连同有关原始资料一并入藏。各种凭证每年装订成册,集中保存。 第八条登帐

博物馆文物保护的研究

博物馆文物保护的研究 [摘要]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文物作为在这片海洋中最为璀璨的珍珠一直使我们现代人保护的对象。文物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发映出各个时期的人类活动,社会关系和意识的形态等等。是我国乃至全人类的宝贵遗产。我国现在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如何将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好好的保护起来,如何在不限制发展的同事将文物保护工作做好,是我们博物馆当前最大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措施 文物之所以被称为文物就是因为它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宝贵的遗迹,它具有极强的历史,艺术遗迹科学价值,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为我们再现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具有极大的作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使我们全社会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个人觉得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一、政府出面支持,加强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 由于文物具有珍贵且不可再现的特性,也就是一旦损毁就无法修复,这样就加大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难度,需要人为地投入大量的资金来作为保障。但是大量的资金量如果没

有政府的支持光凭个人的一几之力是无法做好该项工作的。所以政府就不仅仅要在政策层面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在资金链上米娜更要给与一定的支持。同时还要参数文物保护的个汇总活动中来做好榜样作用。但是现在又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认识到文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看不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他们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看不到现时的利益,因此很多不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到文物保护工作中。这样一来是,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就很难开展。所以现在一个该赶紧解决的问题就是让政府能够大力的参与。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很多城市旅游业给一个城市带来的经济收入可以说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如果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的话这样也可以给地方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二、要做到以人为本,提高文物的科学保护水平。 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谓是飞速的,在文物保护方面现在也可以借助现代化得科学技术然后结合传统工艺来解决。现代社会我们要积极开展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开展不同的技术性保护,以提高馆藏文物的保护水平。在使用科学技术的同时也要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因为即使有先进的技术没有相关的会运用该技术的人也是不行的。因为技术和设备都是需要人来操作才可以的。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开发人才资源。要定期地组织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018020886.html,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管理 作者:赵书滨 来源:《卷宗》2016年第11期 摘要:博物馆文物的收藏是完善我国文物博物管理的重要方式,文物的收藏管理工作是 极其重要的。根据文物收藏的标准,准确的分析博物馆文物收藏管理的重要意义,结合我国文物收藏管理的现状和发展水平,逐步加强博物馆文物收藏的实践效果,加强文物的科学性研究和保护,提高文物收藏管理水平,促进文物博物馆的快速促进和发展,实现对博物馆稳定发展水平的有效价值提升。本文将针对博物馆文物收藏的意义进行分析,研究博物馆发展的现状,结合具体需求采取有效的方式,提升博物馆收藏价值水平。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收藏 博物馆文物收藏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藏品,珍贵的藏品是组建博物馆支撑基础作用的要素。文物藏品是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分析文物收藏的管理保护方式,明确对博物馆的重要意义。准确的分析立式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新形式背景下文物收藏工作的有效科学方案策略,采用合理的方式,提升文物藏品的保护价值,提升立式文化遗产的分析保护效果。 1 文物保护收藏管理的实际意义 文物保护收藏又称为文物藏品,是由博物馆通过合法途径收集的藏品。经过有效的清理、编辑、分级后,确定专业化文化程序内容,按照顺序和保护方式进行存储,入库,采用专门的保护工作流程,提高文物保护的收藏价值和收藏质量。文物藏品需要根据性质和任务进行分类,确保藏品符合藏馆的主题思想内容,彰显有效的文物保护价值意义。 文物收藏管理具有多角度的分析意义,文物藏品的管理需要得到有效的规划,根据实际程度合理的分析藏品的安全系数水平,逐步降低藏品损耗程度和整体速度水平,确保藏品的安全保护效果。文物藏品是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在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良好的地位。文物藏品的保护和继承是受环境管理控制的,从各个角度对藏品进行切实的分析,明确实际保护的作用和效果。 2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管理基本现状 我国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存在管理不足的现象,管理体系中往往存在不完善的现象,需要根据管理的需求逐步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问题的不足。首先根据文物藏品的管理标准,合理的分析保护经费。博物馆收藏过程中往往存在经费管理不足的问题,需要以国家的政策服务管理为前提,通过对文物的有效保护,准确的维护扶持收藏保护工作,加强博物馆的维修产品的有效修复,需要逐步增加博物馆项目的费用拨款。在这样条件下,需要根据博物馆的经费使用情况,分析费用经费不足产生的原因,研究改善博物馆经费的方式。文物保护存在管理意识

关于做好博物馆展览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关于做好博物馆展览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8-08-07T14:44:53.820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7月作者:李燕芬 [导读] 如何做好博物馆展览档案管理工作已成为博物馆档案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 佛山市三水区博物馆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近年来,为了提高博物馆的社会服务水平,我国博物馆开展了许多陈列展览活动,希望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博物馆各类展览活动的次数增加,展览档案的数量也日积月累,如何做好博物馆展览档案管理工作已成为博物馆档案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以长期陈列展览档案和临时陈列展览档案为例,探讨如何做好博物馆展览档案管理工作,以供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管理 博物馆陈列展览是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活动,是衡量博物馆工作质量和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能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而展览档案工作是陈列展览活动不可缺失的一环,更是规范完善提升博物馆管理的基础性工程,然而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博物馆展览档案工作,应该作为博物馆基础管理工作来抓,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1.长期陈列展览档案 博物馆的长期陈列展览主要包括该馆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馆的门面,是该馆藏品水准和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客观体现,代表着这个博物馆的形象。博物馆对此类长期陈列的制作要求较高,投入资金较大,策展过程较长,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展览档案资料也较为丰富。 1.1内容设计阶段的展览档案 在展览策划前期,主要档案资料包括展览内容大纲、展览方案、相关讨论记录、审批文件、合作协议等。其中,牵涉到内容大纲的资料最多,也最为复杂。在内容设计阶段,展览大纲的完善是一个不断充实和修订的过程,一个陈列展览的内容大纲从起草到最后定稿,往往要经历十几稿甚至二十几稿之多的修改,每一版的内容大纲都应标注修改时间并及时存档,这对回溯策展过程,厘清展览内容线索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以文物展览为例,在内容设计阶段,要进行文物展品的甄选,展品清单也会随着展览内容大纲的修改而不断调整,相应产生的文物展品清单同样应标明日期并作为该版内容大纲的附件随之存档。展品清单应包含以下要素:序号、藏品编号、文物名称、件(套)数、级别、时代、现状、来源(出土地点)、图片。其中,清单中的文物图片可用缩略图,主要起辨识作用,但每件文物展品必须另外以电子文件夹的形式单独建立图片档案,文件夹内包含这件文物的正式高清图片和各角度的现状照片,其中像素较高、观赏性较强的高清图片可用于展板的设计制作和展览图册的印刷,而多角度、局部特写的现状照片可以全面反映该文物的完残程度,这将为布展前的文物点交提供极大的便利。 1.2形式设计阶段的展览档案 长期陈列展览由于其常年展出的性质,对施工设计的要求普遍较高,在经费较充裕的条件下,往往会延请专业的公司负责这一项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1],展览工程单位的确定必须经过严格的招标程序,在这个不短的时间段内产生的文件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包括涉及金额大需要公开招标的,要有公开招标的文件、参加竞标的各专业公司提供的展厅设计施工经费预算方案及效果图、招标会专家论证纪要、相关财务文件等;涉及金额少无需公开招标的,要有三家以上定点资格供应商提供的展厅设计施工经费预算方案及效果图、相关的会议记录、相关财务文件等。这些都是中大型展览项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档案。 在设计阶段,展览工程单位与博物馆展览团队将围绕展览内容大纲不断充实、完善形式设计方案。展览工程单位提交的各种设计图涵盖了展览项目实施的方方面面,包括平面设计图、立面设计图、照明设计及施工线路图、展示设备设计图(包括展柜、展台、展具等),上述种种分门别类的设计随着展览团队的讨论进程不断修改、细化,这些文件也应以电子文件的形式按时段分类存档。 1.3施工验收阶段的档案 博物馆展览工程不同于普通的房屋装修施工,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在施工验收阶段,博物馆展览团队应安排专人与施工方、监理方和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进行对接,妥善保存相关文件或副本、照片,还应及时留存各类施工图、施工进度表、各种进场材料的合格证或质保书、施工监理报告、安防及消防系统验收报告、展览项目预算审核报告书等档案文件。 1.4布展阶段的档案 在工程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展览团队要确定最终的布展方案。布展方案需条理明晰,详细具体,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内容包括计划日程表、布展人员各自的具体职责、现场安保等。 进入布展阶段后,所有参与人员各司其职,严格按照布展方案执行自己的工作,在文物出库、现场点交、展品进柜、灯光调试等一系列进程中,应安排专人全程拍摄现场工作照及视频资料,以影像的形式真实记录布展过程。布展工作照和布展方案同样是布展阶段档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布展全部结束后,应尽快拍摄展厅现场效果照片,此时展厅尚未对观众开放,可以获取比较整洁的画面和全面的角度,拍摄的同时兼顾艺术性和纪实性。 1.5展览开放初期的档案 1.5.1影像资料 展览制作完成后通常会举行开幕式,邀请领导、行业代表等出席开幕式、参观展览,这个场景需保存照片资料,存入展览档案中。 在展览正式对外开放后,还需要再进行几次展厅照片的拍摄,不再是布展刚结束时空无一人的展厅场景,而是特意选取观众参观的镜头,兼顾各种观众类型,如普通零散观众参观、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团队跟随导览人员参观等。这几类观众参观展厅的现场即时记录也是博物馆展览档案中影像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1.5.2讲解词及导览内容资料 宣传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社会功能,为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提高参观质量,博物馆会针对不同受众人群提供各种导览讲解服务。导览服务一般分为人工讲解和语音导览器两种,现在随着智能手机应用的普及,一些博物馆还增加了微信语音导览服务,观众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导览方式。讲解员一般使用根据展览内容编写的讲解词,独立成文,讲解内容可根据现场观众的类型、参观

博物馆旅游景区及户外文物保护方案_百度版

艾思科尔博物馆与景区监控系统智能化升级方案

视频探烟探火 监控场景下的生物特征识别 特征行为识别 仅增加一套软件,就可以让现有的监控摄像头,变成具有烟雾探测、火焰探测的消防摄像头。此项技术国际领先,并已在多个行业应用,充分 证明的技术的稳定性。 基于艾思科尔第二代深度学习框架ENGINE-20,依靠大量独有项目数据支撑。我们在远距离非受控场景下的人脸识别、行人再辨识(Re-ID)、行人多特征识别等技术已经稳定运行在县一级公安平台。 利用普通监控摄像头,对监测区域中人员的特定行为进行识别,能进行打电话,偷盗,违规操作等特定行为。在涉密范围安全管控、景区防偷 盗、工业场合安全生产的实际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艾思科尔的核心业务

01 需求调研 现状分析 顶层设计02 分步实施 项目建设03 打造配套标准体系公安部297号文《关于全面推进“智 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 提出:“全面提高消防工作的科技 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 面促进信息化与消防业务工作的深 度融合”,“利用图像模式识别技 术对火光及燃烧烟雾进行图像分析 报警”。 符合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智慧旅 游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 解决了博物馆与景区辖区内管理和监督的综合要求,利用数据挖掘和智能化 识别技术打造新一代景区管理系统,提高了业主的工作效率,获得了用户的好评。

视频综合管理 数据综合管理 非配合人脸识别 智能周界防护 烟火检测 人数统计 偷盗行为检测

系统架构 不需要改变原有监控系统,仅需添加智能服务功能的方式,使景区实现监控和消防系统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变,在保护前期投资的基础上用合理的成本“促进智慧旅游”发展

博物馆的现代化文物管理流程

博物馆的现代化文物管理流程 摘要:博物馆是我们国家保存和展览文物藏品的地方,博物馆里面保存的都是我 国的历史文物和宝贵的文史资料,为了能够保证馆藏文物的长期妥善保存以及展 览工作的正常进行,必须要将馆藏文物管理进行重视。本文简要阐述了博物馆文物 藏品管理的作用,对现代化文物藏品管理流程进行探究。 关键词:程序;博物馆;文物管理 前言 博物馆作为各种文物藏品的聚集地,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教育、学习、娱乐为目的开展的非营利性的永久性文化教育机构,而博物馆的藏品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的见证。随 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普及和应用,作为 社会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全面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文物藏品进行现 代化的流程管理势在必行。 1.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的重要性 藏品是博物馆存在的重要物质基础,博物馆为社会及发展利益承担信托管理 保护收藏品的责任。由此可见,我们对藏品的管理更不容忽视。博物馆的藏品管 理一方面能够为后人提供研究文物的基本信息,包括文物的发现始末、流传经历等;另一方面,又能对藏品实行科学管理与保护,更好地服务于展览和科学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更多更强大的智能服务也在扩大其使用范围, 比如,文物库房中的智能查询定位系统,能够快速而精确地查找文物所在的位置;博物馆藏品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与使用,集信息查询、库房管理、藏品分析于一体,大大提升了文物管理的实用性和安全性。但对于大多数的博物馆而言,尤其 是对藏品数量不多、种类也相对单一的中小博物馆,仍旧沿用着传统的文物管理 模式,还需要库房管理人员进行人工操作与管理,诸如还需填写纸质的文物出入 库凭证,文物提用通知单,藏品档案等。 2.管理流程 某些中小博物馆由于人员不足等原因,存有藏品管理不规范的情况。直观的 图形能更清晰地表现藏品管理流程,如图1。 图 1 藏品有征集、购买、交换、接受捐赠及调拨等多种来源,但无论哪一种来源,藏品的接 收基本都遵循同样的程序,其中,通过征集入库的方式较为多见。一般来讲,较大的博物馆 会设有专门的文物征集部门,且与文物库房管理人员不存在交叉。略微小一点的博物馆一般 没有专门的文物征集部门,文物征集是阶段性的,而非持续性的,可能三年、两年集中征集 一次,临时成立文物征集小组进行文物征集。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征集部门在获得领导批准后,需由征集部门和保管部总账管理员一起完成藏品的移交工作,再由总账管理员将分类账 目登记单移交到各个分库房的保管员那里。这项工作有几处比较容易疏忽的地方:第一,有 的博物馆征集完文物后,由征集部门直接点交到文物库房,库管人员直接做入库登记单,这 在程序上是不妥的,也不利于工作。第二,为方便库房管理人员分类编目、上架,征集组成 员在移交文物清单前,可将经过鉴选、确定入藏的文物按类别分别编号,按类别填写《文物 征集移交单》,而不是以征集顺序编号,这样就既避免了重复劳动,又增强了工作的系统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办法尤其适合文物尚未做分库管理的博物馆。第三,藏品移交入库时,要经过库房保管员验收,如有异议,是由总账管理员订正分类账目登记单。最后,总账管理 员在“移交方经手人”处签字,保管员在“保管员经手人”处签字,保管部主任、分管领导都逐 层签字确认,这就意味着藏品与责任移交到文物库房了。 藏品移交到文物库房后,库房保管员就需要进行一系列保管工作了。比较系统的一项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