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故事之啮指痛心

二十四孝故事之啮指痛心
二十四孝故事之啮指痛心

二十四孝故事之啮指痛心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

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

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

典籍来源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

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

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因为后来的印本

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

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

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

书籍。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

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

孝道的通俗读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

孝图》等,流传甚广。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

的图案。

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个故事,不同说法通常仅仅是不同顺序

的排列:

一、孝感动天二、戏彩娱亲三、鹿乳奉亲四、百里负米五、啮

指痛心六、芦衣顺母七、亲尝汤药八、拾葚异器九、埋儿奉母十、卖身葬父十一、刻木事亲十二、涌泉跃鲤十三、怀橘遗亲十四、

扇枕温衾十五、行佣供母十六、闻雷泣墓十七、哭竹生笋十八、

卧冰求鲤十九、扼虎救父二十、恣蚊饱血二十一、尝粪忧心二十二、乳姑不怠二十三、涤亲溺器二十四、弃官寻母。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一、恣蚊饱血,二、扼虎救父,三、哭竹生笋,四、尝粪忧心,五、弃官寻母,六、涤亲溺器,七、扇枕温衾,八、拾葚异器,九、涌泉跃鲤,十、闻雷泣墓,十一、乳姑不怠,十二、卧冰求鲤,十三、戏彩娱亲,十四、卖身葬父,十五、刻木事亲,十六、行佣供母,十七、怀橘遗亲,十八、埋儿奉母,十九、孝感动天,二十、亲尝汤药,二十一、啮指痛心,二十二、百里负米,二十三、芦衣顺母,二十四、鹿乳奉亲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转贴得原作题记:我得祖母就是个虔诚得(://、txt7、/fo/)佛教徒,一生行善,宽厚温良,仁爱怀慈,节俭朴素,德高望重,闻名乡里。信佛之人,讲究心存爱心,与人为善,广结善缘。小时候经常听祖母讲二十四孝得故事,教育我们从小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为人正直,一身正气。从那时起这些古代孝廉得故事就深深扎根在年少得我心中,随着岁月得流逝,年少时那些故事已经渐渐淡忘,但祖母得音容笑貌宛然仍在眼前。 今天坐公交车时偶然瞧见车厢里得24孝故事宣传画,就从网上搜集整理了下来,24孝得故事以前听过,但总不完整,今天把它整理出来在博客里写下来,希望古人得孝举能够感动今天得我们,在物欲横流得今天,在我们瞧这些故事得同时,能够有所反思,在闲暇之余对父母能够尽一份为人子女得孝道。 一、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就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扼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得孝子,十四岁得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她得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她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得父亲,于就是不顾自身得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得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她得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三、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她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适值严冬,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她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得办法,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痛哭。少顷,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就是热得。她睁眼一瞧,四周得冰雪都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一):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之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能够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因此之后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

“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就应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二): 今年暑假我读了《二十四孝故事》,对我的内心深处有了很大的启发。故事中刘恒的亲尝汤药,子路的百里负米,还有董永的卖身葬父,每一个孝心故事都能催人泪下,当我们今后长大成人后,父亲母亲也逐渐变老了,我们就要赡养他们,正因每个父母都以前为了抚养子女而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父母是最关心我们的人,我们也要善待自已的父母,总有一天,我们也会为人父母,也有变老的时候,那时,我们就需要孩子们的照顾,乌鸦尚且反哺,何况是我们人类。 (三): 自从母亲给了我这本《古代二十四孝故事》,我便每日沉浸在书海里。这本书主要讲了舜、闵损、陆绩、黄香等人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这一个故事让我学会了感恩父母。 就是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刘恒贵为一国之君,却每一天尽心尽力地服侍一病就是三年的母亲,还勤理朝政。这样的孝心实在让人敬佩,也难怪刘恒能得天下人心,开创出

二十四孝故事:埋儿奉母的故事及评价

二十四孝故事:埋儿奉母的故事及评价 二十四孝之埋儿奉母的故事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郭巨靠给人打长工为生,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 郭巨因此深感不安,为了赡养老母,他说服了妻子,决定将不懂事的幼儿埋掉。当他们抱着幼儿在荒郊野外掘地时,却意外地挖出一个罐子,里面全是黄金,罐内还有帛纸一张,上面写着“这罐黄金是上天赐给郭巨的,官府不得夺走,别人不得拿取。”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成为后世所列“二十四孝”之一。 二十四孝之埋儿奉母评价 埋儿奉母,又名“为母埋儿”、“郭巨埋儿”,此故事在东晋干宝所著《搜神记》、宋代《太平广记》、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明代嘉靖时期的《彰德府志》等书中均有记载。这个故事荒诞愚昧,迷信色彩甚浓。但根据古书记载分析,主人公郭巨可能确有其人,于是便成为封建社会宣扬儒家孝悌思想的典型人物,成为封建文人的笔下素材,通过夸张虚构,以说教世人效仿。 鲁迅先生在读了《二十四孝图》中“郭巨埋儿”的故事之后,不无讽刺地说道,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二十四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虞:yu 瞽叟:gu sou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懈怠:xie dai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世称曾子,以孝着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 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着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啮:nie 参:shen 舆:yu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

二十四孝原文译文

传统经典:二十四孝故事 题记: 元代人郭居敬编撰《二十四孝》概述了我国古代二十四位著名孝子的孝行故事。情节生动,文字简炼,内容多是宣传我国劳动人民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孝悌,流传甚广。 当然,由于时代所限,这些故事是按照当时的道德标准选编的,有的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那么回事了。但作为青少年,了解一下先贤行孝的故事,对于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道德水平,特别是以德治国的今天,对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修养还是很有帮助的。在此,浪子不揣冒昧,将原文翻译成白话文,希望有助于大家理解。 鲁迅说过:“‘孝'如此之难。”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要求朋友们按照前人的模式去行孝,但至少应该关心老人、尊重老人、孝敬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正是: 负米何辞百里遥?但求萱柏俱年高。赤身敢教冻冰消。 取乳儿堪荒野鹿,行佣命系匪人刀。闻雷泣墓草萧萧。 ——寄调《浣溪沙》 一、孝感动天 原文: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诗赞: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译文: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瞽瞍老汉的儿子(瞽瞍,盲人也)。天生就懂得大孝。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们多次设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在舜手下做事、学习),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二、戏采娱亲 原文: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烂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诗赞: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闱。 译文:周朝时有个老人叫莱子,非常孝顺。他伺候二老双亲,总是极尽所能地做可口的甘美的食物。他的年龄马上就七十了(古稀之年,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从来不在父母面前说老子。他经常身穿色彩鲜艳的婴儿装,象婴儿一样在双亲身边戏昵。有一次曾经在为老人端洗脚水时,故意假装跌倒,趴在地上,学小婴儿的哇哇哭声,逗老人开心。 三、鹿乳奉亲 原文:周剡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剡子乃

24孝故事

24孝故事 《二十四孝》是古代二十四名孝子在生活中行孝的故事集,计有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等共24个人物至孝的故事。 古人将他们的孝顺故事编写成《二十四孝》一书,成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故事如下: 一、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扼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三、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 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适值严冬,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痛哭。少顷,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四、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到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到家中有事,当即弃官返乡。回到家中,知道父亲已重病两日,经医诊治,疗效甚微。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如果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担忧,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亲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五、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朝天长(今安徽天长县)人,字康叔。七岁那年,他的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妒忌,只好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

二十四孝故事之孝感动天

二十四孝故事之孝感动天 朝代:虞 孝子:舜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孝子,叫做舜,妈妈很早就过世了,而爸爸总是听后母的坏话儿,经常叫他做这做那,有时候呀,还打他、骂他呢。后母生了一个儿子,叫做象,也就是舜的弟弟,非常的不喜欢他,所以,他们经常想法办来欺负舜。可是,舜却一点儿也不介意,邻居们见到了舜,都说:舜真是个好孩子。 当时的皇上,想实行禅让制,就问大臣:朕想找一个百姓信服之人,把皇位传给他,以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众爱卿有何建议?有一位大臣就说:陛下,民间有一个以品行孝行闻名之人,叫做舜,应该可以担此重任。皇上一听,马上下旨:爱卿速速查明此事,如若属实,宣舜上朝。 舜奉旨上朝,他的言行举止,让皇上感到非常满意,居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还给了他好多好多粮食。于是,舜就带着两位公主还有粮食回老家了。两位公主到舜家里以后,经常洗衣做饭,还一起孝顺父母。 可是,舜的弟弟象,看到舜娶了两个美丽的公主,还得了那么多的粮食,就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那一天,象正在

跟父母商量这件事,正好被公主听到了,马上回家告诉了舜。舜听了之后,笑了笑,说:你不要担心,我以后小心点就行了。 果然有一天,爸爸叫来了舜,说:舜呀,我年纪大了,好多活儿都干不了,家里的米仓破了个洞,你上去修一修吧。舜咕咚咚咚爬上了米仓,他在上面补呀补,正累得满头大汗的时候,象居然偷偷拿了火把,把米仓给点燃了,想把舜活活烧死。舜意识到有点不对劲,扭头一看,呀……,火马上就要烧到身上了。这时候,只见舜像变魔术似的,拿出两个大斗笠,一手一个,像大鸟一样飞了下来,一点儿也没事。象看到这种情况,鼻子都快气歪了。 这件事之后,象依然不死心,就跟爸爸商量,让舜挖井。于是,舜每天挖呀挖,从早上挖到晚上,再从晚上挖到早上。象看着井越来越深,深得已经看不到舜了,脸上露出了恶毒的笑,马上往井里填土,想用这种方法,来活埋了舜。谁知……,舜一弯腰,钻进了一个地道。原来呀,舜早就料到了,所以,在挖井的时候,也顺便挖了一个地道,舜就沿着这个地道,回家去了。 舜的行为感动了上天,上天就派来了大象和鸟儿来帮助舜。看,大象耕田,鸟儿除草,大家在一起辛勤劳作,终于迎来了丰收。于是,大象拉车,鸟儿歌唱,庆贺丰收,好不热闹。

2021年【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二十四孝故事亲尝汤药读后感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二十四孝故事亲尝汤药读后感 ___四孝故事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一本叫作《 ___四孝的故事》,特别感人,我来讲一讲吧! 比如黄香,他夏天时害怕父亲睡觉时热,就用凉水倒在父亲的凉席上,再用扇子扇干,床就变得很凉快。他冬天时害怕父亲睡觉时冷,所以他在父亲耕地回来前钻进父亲的被窝把床暖热,床就会变的很暖和。总,之我要向 ___四孝中的每一个大孝子学习! 这边书就算是我推荐给你们的,一定要看哦! 你读过《 ___四孝》这本书吗?这里讲的都是有孝心的故事,这___四个小故事写的生动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更值得我们去用心去体验。 《孝感动天》这个故事读后令我感触很深,这个故事讲了古人舜的故事。 舜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之一,他开创了中华道德文明。舜是一个品行兼优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没有妈妈,他的爸爸又是个

双目失明的人,继母对他很苛刻,多次和自己的 ___想害死舜。一天,舜的爸爸叫他修补粮仓,后母想趁这个机会烧死他,舜在仓顶上看见起火了,但找不到梯子,他就把自己随身带的两顶斗笠当做翅膀,然后像鸟一样往下跳,结果他轻轻地落在了地上,一点也没受伤。他后母和弟弟并不甘心,又叫他去淘井,舜跳下井后,他们就把土石扔下去,把井填平,想把舜活埋在里面。舜有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虽然他知道这些事是后母和弟弟做的,但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地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不过从此以后,后母再也不敢暗地里害他了。舜高尚的品德打动了尧,最终促使尧把他选定为自己的继承人,成为了一代英明的君主。 舜以德报怨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他不仅教会了我们要孝,更让我们学会了在生活中要宽容,要大度。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读这些故事让我懂得感恩,懂得孝顺父母,并用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感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让我们从中得到学习和思考。然而古代和现代还有很大差距,并不是没一个故事都让我们追捧和学习,我们要懂得从中筛选,知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 孝感动天虞舜 虞舜。瞽叟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有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系诗颂之。 诗曰。 对对耕春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下。 戏彩娱亲周朝老莱子 周。老莱子性至孝。奉养二亲。备极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有诗为颂。 诗曰。 戏舞学骄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气满庭帏。 负米养亲周朝子路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尝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褥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百里之外。不可得也。有诗为颂。 诗曰。 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二十四孝 鹿乳奉亲周朝郯子 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目。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往深山群鹿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俱以情告。乃免。有诗为颂。 诗曰。 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 西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担。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仁孝闻于天下。系诗颂之。 诗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玻,汤药必先尝。 拾桑供母汉朝蔡顺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三斗。牛蹄一只与之。有诗为颂。 诗曰。 黑桑奉萱帏。饥啼泪满衣。 赤眉知孝意。牛米赠君归。

现代新二十四孝故事

现代新二十四孝故事 有一位年轻人被抓去当军伕,父亲无奈地送他出门,在儿子的包袱里放了一个大饼和 四件换洗的衣服。老父亲把儿子送到军人集中的地方,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从那天以后,这位父亲每天都会来到和儿子惜别的地方等待,盼望孩子有一天会回来。而事实上,他的儿子已经战死沙场了。这位老父亲不知情,仍然天天去等,二十年来风雨 无阻。 他的媳妇知道先生战死的消息时,怀有一遗腹子,听到噩耗,她真是痛不欲生,但不 忍心将这残忍的事实告诉公公。公公每天都等着要接儿子回来,她内心多么难过!于是, 媳妇每三五个月就请人帮忙写封信回来,当作是丈夫写回来的信件。公公收到信后就会比 较安慰,认为有信回来了,有一天儿子也会回来。匆匆岁月二十年,媳妇保持着这份孝顺 公公的心意,也含辛茹苦把遗腹子——女儿抚养长大了。 这虽是一场虚幻的安慰,却很感人,感人的是父子的亲情,更感人的是这位媳妇的孝 心!她结婚不久,刚有身孕,先生就离家,她却能守住家庭,把女儿生下来,又明知先生 已战死沙场,却仍然一心一志孝敬公公,还想尽办法让公公安心,实在很令人感动。 30年来,为了给身患癌症的母亲治病,他四处拜师学医,到数百里外的深山攀悬崖、尝百草,甚至冒死自试药方,虽耗尽家财,误了婚期,至今未娶,他亦无怨无悔。在他的 不懈努力下,终于把母亲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如今,老母已77岁,但仍然精神矍铄。 他——陈立强,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沙子坎村二组农民,今年已57岁,就是这个质 朴得像山石一样的汉子,用攀悬崖尝百草独身侍奉母亲的行为,向当今社会展开了一幅古 风犹存的行孝图。 为了挽救身患绝症的母亲,他不辞辛苦,先后辗转了15个省、市、区,寻访了许多 专家,搜集秘方150多个,阅读抗癌方面的书籍上百万字,写出了20多万字的抗癌日记; 为了寻医问药,他至今已花去17万元,负债5万多元,还险些被火车夺去生命;他的故事 自2021年3月10日在上海电视台播出以来,先后在南宁电视台等近百家地方媒体传播; 翌年,中央电视台的《讲述》、《道德观察》和《夕阳红》三个 栏目以及湖南卫视《真情》栏目、安徽卫视《家人》栏目也在积极和戴永胜联系采访 事宜,同时,《文摘周刊》等多家报刊也分别进行了转摘和采访。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 孝行最终“感动天地” ——2021年10月,其母经诊断结果为“癌细胞开始萎缩”,医学界为之惊呼。他,就是戴永胜。 戴永胜,男,32岁,汉族,初中文化,山东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和堂村农民。2021 年1月8日,他被评为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

二十四孝故事:虞舜孝感动天的故事简介

二十四孝故事:虞舜孝感动天的故事简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孝子叫舜,妈妈很早就去世了,而爸爸总是听信后母的坏话儿,经常叫他做这做那,有时候呀,还打他、骂他呢。后母生了一个儿子叫做象,也就是顺的弟弟,非常的不喜欢他,所以,他们经常想办法来欺侮舜。可是,舜却一点也不介意,邻居们见到了舜,都说:舜真是个好孩子! 当时的皇上,想实行禅让制,就问大臣:朕想找一个百姓信服之人,把皇位传给他,以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众爱卿有何建议?有一位大臣就说:陛下,民间有一个以品行孝行文明之人,叫做舜,应该可以担此重任。皇上一听,马上下旨:爱卿速速查明此事,如若属实宣舜上朝。 顺奉旨上朝,他的言行举止,让皇上感到非常满意,居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还给了他好多好多的粮食。于是,舜就带着两个公主还有粮食回老家了。两位公主到舜家里以后,经常洗衣做饭,还一起孝顺父母。 可是,舜的弟弟象,看到舜取了两个美丽的公主,就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那一天,象正在跟父母商量这件事,正好被公主听到了,马上回家告诉了舜。舜听了之后,马上笑了笑说:你不要担心,我以后小心点就行了。 果然有一天,爸爸叫来舜说:舜呀,我年纪大了,好多活都干不了,家里的米仓破了个洞,你上去修一修吧。舜咕咚咚爬上了米仓,他在上面补呀补,正累得满头大汗的时候,象居然偷偷拿了火把,把米仓给点燃了,想把舜活活烧死。舜意识到有点不对劲,扭头一看,呀......,火马上就要烧到身上了。这时候,只见舜象变魔术似的,拿出两个大斗笠,一手一个,象大鸟一样飞了下来,一点也没事。象看到这种情况,鼻子都快气歪了。 这件事之后,象依然不死心,就跟爸爸商量,让舜挖井。于是,舜每天挖呀挖,从早上挖到晚上,再从晚上挖到早上。象看着#越来越深,深得已经看不到舜了,脸上露出了恶毒的笑,马上往井里填土,想用这种方法活埋了舜。谁知......,舜一弯腰,钻进了一个地道。原来呀,舜早就料到了,所以在挖井的时候,也顺便挖了一个地道,舜就沿着这个地道,回家去了。 舜的行为感动了上天,上天就派来了大象和鸟儿来帮助舜。看,大象耕田,鸟儿除草,大家在一起辛勤劳作,终于迎来了丰收。于是大象拉车,鸟儿歌唱,庆贺丰收,好不热闹。 舜的故事渐渐在民间传开了,皇上听了大臣的汇报,乐在心头,下旨将皇位传给了舜。还派他的九个儿子帮助舜,一同治理天下,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最后,舜成了一个有名的好皇帝。 原文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二十四孝故事优秀读后感4篇

二十四孝故事优秀读后感4篇“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更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十四孝故事》通过二十四个故事描述了古人的孝行,代表了当时社会和儒家的孝道观。在我们今天看来,许多故事是不可思议的,像戏彩娱亲的老莱子,埋儿奉母的郭巨,在我们现代人的观念中是匪夷所思的,竟然能把自己的孩子埋了,这样的父亲值得学习吗?这使我刚看《二十四孝故事》,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但是,当我耐心把书本读完后,竟为书中人物的孝心所感动。“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当前许多老人的新声,谁又能像刘恒那样亲尝汤药,为母担忧,像王裒那样日夜侍候在床前,衣不解带地喂汤喂药,像庾黔娄那样为父尝粪呢?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感动于这些孝子的一片孝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学习孝经人物中的一片真诚孝心,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对于现在不知孝为何物的“小皇帝”,我们更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孝经中的故事,学会孝敬父母,学会感恩。 大家都说“百善孝为先”,这么多善举当中孝是排在第一位的,然而,大家知道古代的人是怎样尽孝心的吗?这个暑假我读了二十四孝的故事,让我给大家讲个卧冰求鲤的故事吧: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因为小的时候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很不慈爱,还常常在王祥父亲面前搬弄是非,父亲渐渐对儿子也冷淡了。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王祥不计前嫌,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到鲤鱼,正在他祷告的时候,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突然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他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大家看,王祥不仅有一颗纯洁的孝心,我觉得他还有宽宏大度的品质,他的继母居心不良对他心存厌恶,还借着父亲百般刁难他,而王祥不管继母怎样,总是孝敬她,尊敬她,为了继母的爱好历经千辛万苦。虽然故事的结尾没有写到继母,但我想继母一定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 除了这个故事,二十四孝里还有忠孝双全的沈云英、打虎救父的杨香、弃官奉亲的潘岳、卖身葬父的董永、都能给我们带来感动。 读完二十四孝,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我突然觉得满足。因为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一直在长辈的爱中成长。有什么事都可以由家长代劳,我们有什么需要他们总是尽量满足,身体不舒服或受到打击,前来关系的也是他们,指导学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_读后感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一):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之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能够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因此之后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就应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二):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二十四孝故事》,对我的内心深处有了很大的启发。故事中刘恒的亲尝汤药,子路的百里负米,还有董永的卖身葬父,每一个孝心故事都能催人泪下,当我们今后长大成人后,父亲母亲也逐渐变老了,我们就要赡养他们,正因每个父母都以前为了抚养子女而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父母是最关心我们的人,我们也要善待自已的父母,总有一天,我们也会为人父母,也有变老的时候,那时,我们就需要孩子们的照顾,乌鸦尚且反哺,何况是我们人类。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三): 自从母亲给了我这本《古代二十四孝故事》,我便每日沉浸在书海里。这本书主要讲了舜、闵损、陆绩、黄香等人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这一个故事让我学会了感恩父母。 就是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刘恒贵为一国之君,却每一天尽心尽力地服侍一病就是三年的母亲,还勤理朝政。这样的孝心实在让人敬佩,也难怪刘恒能得天下人心,开创出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这也是行孝道的结果,也是他让我学会了孝敬父母,感恩,回报父母。事实上,在社会上,正因父母年老多病需要花钱而不愿意赡养父母的人有许多,有几十万人还是啃老族,而我觉得,父母生你养你,让你长大,真的就不求回报吗?虽然嘴上这样说,但是,一杯水,一句话都会让他们心满意足,让他们在别人面前夸你敬孝道,回报了他们的养育之恩。

小学校本教材《二十四孝故事解读》

前言 孝心教育是我校开展的德育特色教育,“孝心”是为人立身之本;“孝心”是巩固家庭亲情关系之本;“孝心”是人类延续之本;“孝心”是发展个人和国家亲和关系之本;“孝心”是构建和谐社会之本。 无论是一句温馨的问候,还是与父母坦诚的沟通;无论是一张小小的祝福卡,还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无论是给父母说声对不起,还是犯错误后的道歉;无论是一张优秀的试卷,还是一本干净的作业。无论是一束鲜花,还是一杯热开水;无论是耐心的倾听,还是虚心的接受意见;无论是做家务,还是去打工体验生活;无论是给父母捶捶背,还是给父母打一盆洗脚水;无论是过年时给父母深深的鞠躬,还是向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们”;无论是有节制的玩耍,还是合理安排寒假的学习和生活……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确实对含辛茹苦的父母最大的安慰。 我现在开展孝心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亲身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和富饶,树立为家乡做贡献的志向。

目录 第一单元:孝心给长辈 -1- 扇枕温衾 (3) -2- 拾葚异器 (4) -3- 涌泉跃鲤 (5) -4- 闻雷泣墓 (6) -5- 乳姑不怠 (7) -6- 卧冰求鲤 (8) -7- 恣蚊饱血 (9) -8- 扼虎救父 (10) -9- 哭竹生笋 (11) -10-尝粪忧心 (12) -11-弃官寻母 (13) -12-涤亲溺器 (14) 第二单元走进易县 -13-美丽的易县 (15)

第一单元:孝心给长辈 第一课扇枕温衾(qin)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 译文: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十分孝顺。炎热的夏季,他用扇子给父亲把枕头凉席扇凉;寒冷的冬天,他用身

二十四孝故事简述三

二十四孝故事解说三 1.闻雷泣墓 原文:王裒,字伟元,事亲至孝。母存日,性畏雷。既卒,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雷,即奔墓所,拜泣告曰:裒在此,母勿惧。 又称为《王裒泣墓》,讲述了魏晋时孝子王裒[póu]孝行的故事。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2.恣蚊饱血 讲述了一个孝子在蚊虫肆虐的时候,怎样不让亲人遭受蚊虫之害。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十七则故事。 原文: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攒肤。恣渠之饱。虽多。不驱之。恐去己而噬其亲也。爱亲之心至矣。 榻(tà):睡觉的地方。帷帐(wéi zhàng):帐子,帷子(周围遮挡的布,类似现在的蚊帐)。攒肤:这里的意思是很多蚊子咬人。恣(zì):肆意,随意,放纵渠血:意思是血多。驱:驱赶,轰走。噬(shì):咬。亲:父母。矣:助词,不表示意思。 晋朝人吴猛,八岁儿童,非常孝顺,伺候父母极其周到细致。他的家境贫寒,睡觉的地方没有蚊帐。每到夏天夜间,很多蚊子咬人,吴猛让蚊子随意地咬自己,吸血吃饱。虽然蚊子很多,却不驱散,惟恐飞离自己去咬父母。爱护父母之心无微不至。 3.哭竹生笋 原文:吴孟宗,字恭武,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月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抱竹而哭。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讲述了三国时孝子孟宗的孝行。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

二十四孝故事教学文稿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1孝感动天. 虞朝皇帝舜,是瞽瞍之子,天性至为孝顺。父亲是一位全然不懂礼仪的人,母亲常出恶言,其弟名象,傲慢不悛,惟姚舜并不怨恨,仍能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姚舜常在历山下耕田,因孝感动天,有象协助耕田,亦有鸟帮助其锄草。当时的皇帝唐尧闻悉姚舜大孝,特派九位男子服侍,并将其女儿娥皇及女英与舜为妻,後来并将天下让与,舜以一平民,居然跃而为虞朝之皇帝,纯因孝心所致。 2.亲嚐汤药 西汉时代之汉文帝名恒,系汉高祖刘邦之第三子,尚未就帝位前,其父就封化为代王,文帝奉养其母薄太后,极为孝顺,从不怠慢,有一次母亲患病,病了三年之久,文帝亲自殷勤看护,在侧侍候,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每逢煎好汤药,如非亲自嚐试,未敢拿与母亲服。文帝孝顺母亲,因而仁孝声名传遍於天下,得到人人之赞颂。 3.啮指痛心 周朝曾参,名子舆,奉养母亲,极为孝顺,有一次往山中砍柴时,家裏忽然有客来到,母亲不知所措,盼望曾参速返,乃咬破手指,在山中之曾参,陡觉心痛,卜有预兆,急忙挑柴赶回家中,硊在母亲膝前,问其缘故,母亲说: 因有客至,乃咬手指使你醒悟。曾参事母至孝,母亲手指竟与其性灵相通。

4.负米养亲 周朝仲由,字子路家境贫困,时常采食藜与藿等野菜,子路为奉养父母,每每往百里以外之地背负食米。父母逝世後,南游至楚国,楚王敬慕其学问人品,给与封其官爵百乘之车马,积存之米粮以万钟计,平时生活,以多层毛毯为坐褥,用膳时排列食鼎食用,极尽荣华富贵,但仍然思念父母之苦劳,感叹说: 虽然希望再如以往,食用藜藿等野菜,往百里以外之地负米奉养双亲,惜巳无法如愿。 5.卖身葬父 汉朝有一孝子,姓董名永,家贫如洗,父死时无力办理丧事,乃卖身贷钱埋葬父亲。葬亲事毕,往买主家偿工途中,遇一妇女,求董永娶为妻室,并与之同往主家,买主令织缣三百疋以抵偿贷借款项,因得该妇女之助,仅历时一个月,即完成工作,归途行至前相遇之槐树下,该妇女遂辞别董永而去。相传该妇女系仙女,因董永之孝心可感,乃得天助。 6.鹿乳奉亲 周朝郯子,天性至孝,父母年老,双目均患眼疾,想食鹿乳,郯子就穿上鹿皮,往深山鹿群之中,取鹿乳供奉双亲,不料为猎人发现,欲箭射杀,郯子急忙告以: [为取得鹿乳供奉患有眼疾之双亲,始穿上鹿皮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 ,猎人获悉非鹿,始未予射杀,并感赞其孝行。 7.怀橘遗亲 後汉有一姓陆名绩,字公纪之孝子,於六岁时,往九江谒见袁术,术以橘子招待,绩竟暗怀二枚橘子,告别跪拜时,橘子堕地,术责陆郎因何暗怀橘子,绩跪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老莱娱亲”和“郭 巨埋儿”的故事 “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都是“二十四孝”中的孝顺父母的故事,鲁迅在其写的《二十四孝图》中极力批判这两个故事里所反映的孝道,《老莱娱亲》为了孝,不择手段,一味讨好父母,失却了自我;《郭巨埋儿》更不可取,为了母亲,竟然想把儿子埋掉,虽然结局皆大欢喜,但是做法不可取,任何人都是生命,不能为了所谓的孝,就任意践踏生命。 老莱娱亲:

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这个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 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子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 老莱子其实也不小了,也年过70。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 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

父母高兴。于是,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 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者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父母还真的以为老莱是故意跌倒打 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 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

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

儿童中华铭之二十四孝小故事

儿童中华铭之二十四孝小故事 二十四孝(01--06篇) 当今社会“孝”似乎是一个不太时髦的词儿,逗不起众人的兴趣。了解“二十四孝”小故事的小朋友和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儿童中华铭特别与大家分享“二十四孝”国学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 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 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 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 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 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 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继承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 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 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 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 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 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

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 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 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性格 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 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 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能 够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门生,在孔门中以德行 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 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 “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 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仅仅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 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 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

二十四孝故事之《亲尝汤药》阅读

二十四孝故事之《亲尝汤药》阅读 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 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 仁孝闻天下。 译文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 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 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 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故事翻译 《亲尝汤药》是一个讲述的汉代文帝孝行的故事,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则故事。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 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长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 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后 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 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 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

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後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己亥日,刘恒病死于长安未央宫。死后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文帝。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伟业和仁政以及他的孝道,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新二十四孝故事

新二十四孝故事 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都有哪些孝子和孝星,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提倡孝道,不仅仅是通过行为表现出人伦道德,而且还是一种社会责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在全社会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要有强大的物质力量,而且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新时期全国各地也涌现出来了很多孝子,宣传他们的事迹可以引发巨大的精神力量,可以使一些地方淡化了的孝道尽快回归并发扬光大,倡导新风尚,促进社会和谐。《新二十四孝》收集了二十四位孝子的感人事迹。这些孝子,是我们对近年来全国各地孝子的典型事迹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经过反复的考察而推选出来的,力求具有代表性。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工人,有农民,有干部,有学生,还有企业家……他们不分年龄,有勇于承担的中青年人,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臂膀 稚嫩少年,但是他们有着一样的孝道与坚持、勇气与责任、良心与真情。他们就生活在我们周围,是我们身边的平民英雄、百姓楷模。他们既是平凡的,而又是伟大的。 1、曹于亚:跪求捐肾侍父勤读

曹于亚,女,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石永中学2007届毕业生,就读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曹于亚年年被评为“优秀学生”。2007年7月,她被共青团广安市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员”;9月,荣获“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9月28日,被四川省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四川省首届十佳“留守学生自强之星”光荣称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媒体对她捐肾救父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报道。 2、陈立强:独身养母攀岩尝草 30年来,为了给身患癌症的母亲治病,他四处拜师学医,到数百里外的深山攀悬崖、尝百草,甚至冒死自试药方,虽耗尽家财,误了婚期,至今未娶,他亦无怨无悔。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把母亲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如今,老母已77岁,但仍然精神矍铄。 他——陈立强,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沙子坎村二组农民,今年已57岁,就是这个质朴得像山石一样的汉子,用攀悬崖尝百草独身侍奉母亲的行为,向当今社会展开了一幅古风犹存的行孝图。 3、戴永胜:千里寻医十年救母 为了挽救身患绝症的母亲,他不辞辛苦,先后辗转了15个省、市、区,寻访了许多专家,搜集秘方150多个,阅读抗癌方面的书籍上百万字,写出了20多万字的抗癌日记;为了寻医问药,他至今已花去17 万元,负债5万多元,还险些被火车夺去生命;他的故事自2004年3月10日在上海电视台播出以来,先后在南宁电视台等近百家地方媒体传播;翌年,中央电视台的《讲述》、《道德观察》和《夕阳红》三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