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的练习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的练习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的练习

认识立体图形的练习

课型

练习

]

主备人

郭婷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

37页、38页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进一步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的物 体,加深对其特征的了解。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使学生较熟练的认识这几种图形的物体,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1 .多个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积木。

2 ?多媒体课件。

个人二次备课

、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1 .创设情境。

星期天,明明去好朋友丁丁家玩,丁丁家太漂亮了,还有很 多明明刚认识的物体和图形,明明高兴极了,指着这些物体

和图形 说给丁丁听。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的形 状这些物体的面有没有你学过的图形

教学过程 二次

先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谁先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物体学生回答。 2.说特征。

小朋友们的观察能力很强,找出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物体。谁 能

说说你是怎么认出这些长方体的(师指一个长方体的物体) 长方体长长的,有平平的面。

那正方体呢

正方体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 ?。

这两个小朋友回答的非常好,谁再来说一说怎么辨认圆柱体

利用学生带的实物模型指着说一说长 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活动 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

和球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可以滚动,圆柱体也可以滚动。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但认识物体,还能说出它们的特征, 真

棒!

看来小朋友们对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老师想来 考

一考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一、分层练习,强化提咼

1.基本练习。

看看丁丁家的这些物体,你能帮它们找到朋友吗 找朋友。(连线)(课本37页第1题)

采取连一连的形式把实物和一般模型 联系起来,考查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 识与理解。

2?综合练习。

(1)瞧! 丁丁搭的积木多漂亮,你能数出它身上的立体图

形的个数吗(课本 37页第2题)。

个数最多的是( ),个数最少的是(

)。

(2)我说你搭。(教材第38页第7题)

请小朋友们拿出积木来,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吧。 师说,学生搭。搭完后,全班交流,对比搭得是否一样。 同桌间做游戏。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自主检测。 (1 )填一填。

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 (

拼一个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 )(

个小正方体

)、( )?

1

(2)填一填。

采取数一数的形式对各种几何图形进

行辨认,并统计出个数。

浅谈数学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

浅谈数学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 发表时间:2019-01-08T10:10:35.950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8期作者:艾园 [导读] 数学史能够体现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更是众多数学家留给现人的宝贵文化。 陕西省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716000 摘要:数学史能够体现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更是众多数学家留给现人的宝贵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讲解一定的数学史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育中,既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更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史融合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注度逐步提高。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育也在积极地进行变革,广大数学教师不断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教师应重视数学史对于学科教育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主要阐述基于小学数学融入数学史的教育价值,进而提出基于小学数学教育融入数学史的具体途径和实践对策。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价值 1.德育价值。学者骆祖英指出数学史具有德育教育价值。(1)学习数学史,可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我国在14世纪以前曾是数学大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近现代也涌现出了华罗庚、陈景润、陈省身等多位世界著名的数学大师。因此,了解数学史,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通过了解本民族的数学文化史延伸到国际数学。 (2)学习数学史,可熏陶小学生的人格精神。这些对学生来说可产生长远的影响。现代社会中,缺少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但是人心又不能缺少精神崇拜。如果数学史能将崇拜对象提供给学生,会大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2.智育价值。数学史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深入地理解知识。小学生通常是直观表面地看待问题,而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深入性、抽象性地看待问题。而数学史,以知识根源为基点,帮助学生经历了知识发展的全过程,比起传统教学,不只是知识本身,而是从产生知识的背景——时代、人物、生活、原因、过程,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体地、深入地看待数学知识。 3.美育价值。数学,探索的是自然之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挖掘出数学史的美学价值。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学是必备的素质。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注重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真实体验,冰冷的数字、繁琐的运算、怪异的符号是大多数人对数学的印象。这让我们忽视了数学之美。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审美是人的需要。儿童的好奇心强烈,通过数学史教学引入审美,能将儿童的好奇心调动起来,激发他们的审美需求,让他们去经历一个发现创造的过程,构建他们的审美体验。 二、数学史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途径 1.渗透数学史,展示新奇方法。新课标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过程与方法,而且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机械地按照“概念——定义——定理——解题”的认知程序进行数学教学,则必然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适当地融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历史上的数学方法,无疑会激发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穿插数学史,拓展数学内容。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新课程理念下,不能再“教教材”,而应该树立“用教材教”的理念。教师在准备上课内容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收集数学史资料,不仅要收集关于书本上的资料,也可以根据书上的内容收集一些数学史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书本上的知识了解得更加透彻。提前准备好一些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数学史,只有这样,教师在上课时才能熟练、流畅、全面地向学生进行数学史内容的穿插讲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渗透数学史,呈现原生态知识。数学伴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历经数千年,从无到有、从简到繁,逐步成为分类完善、知识齐全的完整学科。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为人类积累了宝贵的科学文化,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历史的发展,通过呈现原生态的知识让学生汲取数学文化的养分,感知数学的源与流,认同数学的价值。 4.开展有关数学史的专题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让学生真正在数学学习中渗透数学史,除了教师的介绍和引入外,还应让他们亲自去搜集、讨论,在实践中加深对数学史知识的认识,并强化积累。所以,数学教师还可以将数学的古典问题融入到课后作业和扩展活动当中,使数学史真正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巩固教学成果。 5.调整数学史在教学中所占比例。数学教师在借助数学史辅助教学时,应当合理调节数学史所占的教学内容比重,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教师在挑选数学史内容时,应当对其进行筛选分类。与教学内容关联性较少的史料内容可作为开拓学生视野,比如讲述知识点的演变过程;阐述规律推理的内容则作为突破知识点的讲解内容;关于知识点背景相关的史料故事则作为课前引导使用。总而言之,数学史作为辅助教学内容,不能代替教材内容,教师应合理运用数学史内容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花沐露浅谈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方略[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7,(3)。 [2]陈佳丽浅析数学史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7,(56)。 [3]侯菁利用数学史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5,(24)。

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

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立体图形,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7页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法设计:实验操作学法设计:小组研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组内相互说一说) 3)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各组派代表介绍礼物) 2、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揭示概念 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 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你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 石鼓区五家巷小学阳琼 新课程要求教学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除了教学目标定得适当,教学组织形式选得适当外,还要考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间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生活经验和数学基础的差异,还有智力、以及性格等的差异。对于教师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自身的发展,谈几点体会: 一、动手实践;快快乐乐地教,轻轻松松地学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新课标要求我们改变学生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立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的学习。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学生喜欢一个教师,便会喜欢该教师所教的学科。我首先向学生做出承诺:尽量少布置作业;决不拖课、占课;课堂上只要精神饱满,不必坐得端端正正。我这样说,也这样做,一个阶段以后,我发现绝大部份学生很喜欢上我的数学课。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得轻松。 学生乐学数学,实验便有了基础。我不断向学灌输“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学”的思想,使学生意识到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教师的指导。一开始布置预习作业,学生

不知道怎样预习,我就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预习。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培养,学生学会并且养成了预习的习惯。 3、怎样才能让做作业成为学生一种自觉的行为呢? 我的做法就是改变作业的布置形式。我一般不具体布置多少作业,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学的程度、教学进度自由支配做作业的时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适当超前。由于作业有很大的灵活性,学生不再视作业为负担。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超前完成作业,并且作业的质量还比较高。 当学生乐学数学,学习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且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时,学生就学得轻松了。学生学得轻松时,教师也就能够教得轻松,我认为这种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 二、让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 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

一年级数学下册每课一练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1、连一连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 (1)个有(有(有()个。 (1)()最多,()最少,()和()同样多。 (3比多()个,比少()个。 2、数一数,填一填。 (1)从右往左数是第()个。 (1),右边是()。从左往右数,最后一个图形是();从右往左数,第二个图形是()

图形的拼组 第2课时 1、数一数 2、图一图。 (1)把下图中的正方形图上红色。 (2)把下图中的长方形图上黄色。 3、数一数。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4、下面的图形是从上面哪个图形中剪下来的?连一连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一课时十几减9 一、基础训练 1、填一填,算一算。 2、看谁算得快。 13-9= 12-9= 15-9= 17-9= 16-9= 11-9= 14-9= 18-9= 二、能力提升 看图列算式。 =+= 三、思维拓展 15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华华的前面有9人,华华的后面有几人?

第二课时 十几减8 一、 基础训练 1、圈一圈,算一算。 2、看谁算得快。 13-8= 12-8= 15-8= 17-8= 16-8= 11-8= 14-8= 18-8= 二、 能力提升 填一填。 13本( )个15块 三、 思维拓展

第三课时十几减7、6 一、基础训练 1、看谁算得快。 15-7= 12-6= 13-7= 13-6= 14-6= 11-7= 16-7= 15-6= 2、我会排。 二、能力提升 小强写14个大字。还要写几个? 三、思维拓展

第四课时十几减5、4、3、2 一、基础训练 1、看谁算得快。 3+9= 4+9= 5+6= 2+9= 12-3= 13-4= 11-5= 11-2= 12-9= 13-9= 11-6= 11-9= 2、比一比,填上“>”、“<”或“=”。 二、能力提升 苹果有8个,梨有多少个? 三、思维拓展 巧填算式。 11 – 6 = 12 -()= 13 –()= 3 + ()4 + 3 = 13 -()= 12 -()= 11 - ()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模式1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模式 闵光祥在小学数学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概念课、计算课、解决问题课与空间图形课,而几乎在每一个新知识的起始课,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必然是数学概念。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上好概念课对小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数学素质发展的培养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概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研有多个老师上了概念课,听了之后就发现我们经常会不经意地把数学概念课上得冰冷无味、死板缺乏生机;学生没有通过对大量事物的感知、分析、理解而抽象出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忽视概念的灵活应用,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概念教学脱离现实背景。很多教师在上概念课的时候,首先就要求学生把概念强记下来,然后进行大量的强化练习来巩固概念。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由于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一旦遇到实际应用的时候就感到一片茫然。 2、孤立地教学概念。很多教师在教学概念的时候往往习惯于把各个概念分开讲述,这样虽然是课时设置的需要,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掌握的各种数学概念显得零碎,缺乏一定的体系,这不仅给学生理解和应用概念设置了障碍,同时也给概念的记忆增加了难度。 3、数学概念的归纳过于仓促。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与解构的反复过程。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是概念教学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而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概念的形成过于仓促,学生尚未建立初步的概念,教师即已迫不及待的进行归纳与总结。 二、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基本策略 1、必须将概念置身于现实背景中去理解。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严谨的、系统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则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之始应该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搭建起联系的桥梁,提供丰富、典型、全面的感知材料,千方百计地充实学生的感性材料。数学概念教学时必须将概念寓

小学一年级数学基础知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基础知识 知识点 掌握情况 好较好一般差建议课时 数 一年级上册 10以内的数说一说 分一分 数一数 几个与第几个比一比 数射线 10以内数的加减法分与合 加法、讲讲算算 减法、讲讲算算 看数射线做加、减法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2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11~20的数 十几就是十和几20以内数的排列加减法 数墙 识别图形物体的形状 整理与提高分彩色图形片推算 比较 加倍与一半组算式 数学游乐场 一年级下册掌握情况

好较好一般差建议课时 数 复习与提高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 100以内数的认识十个十个地数 认识100 百以内数的表示 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认识人民币 时间的初步认识认识钟表 几时、几时半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几何小实践左与右 上、中、下、左、中、右长度比较 度量 线段 整理与提高百数表 两位数加减法复习 交换 各人眼中的20 小学一年级数学基础知识 掌握情况 好较好一般差建议课时

知识点数一年级上册 10以内的数说一说 分一分 数一数 几个与第几个比一比 数射线 10以内数的加减法分与合 加法、讲讲算算 减法、讲讲算算 看数射线做加、减法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2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11~20的数 十几就是十和几20以内数的排列加减法 数墙 识别图形物体的形状 整理与提高分彩色图形片推算 比较 加倍与一半组算式 数学游乐场 一年级下册掌握情况 好较好一般差建议课时 数 复习与提高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 100以内数十个十个地数认识100

浅谈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结合

浅谈数学史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 万州桥亭中学秦毅 内容摘要: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在现今的教育与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数学史的有关轶闻趣事,能够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产生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习数学史,不仅是广大学生学好数学的有力帮助,而且是也是我们中学数学教师提高自身素养、更好的搞好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我们广大教师不仅要明白数学史的重要性,最根本的是要研究如何将数学史融合到教学当中,努力探索出一条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数学数学史 一、引言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它不仅追溯数学内容、思想和方法的演变、发展过程,而且还探索影响这种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历史上数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数学史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具体的数学内容,而且涉及历史学、哲学、文化学、宗教等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内容,是一门交叉性学科。 数学史研究已具有很长的历史,如何在数学教育中运用数学史的知识,充分发挥数学史的作用和价值则是当前数学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998年4月20日至26日,由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发起,在法国马赛附近的Luminy镇举行了题为“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国际研讨会。张奠宙

教授在《重视“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在数学教育中,特别是中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史知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目前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已经进入系统的研究阶段,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实践性的操作。我国的数学史研究,乃至科学史研究,已经拥有相当规模的队伍。但是,我们的研究似乎还没有注意到如何运用于教学过程,发挥它的应有效益。 现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在世界上也算是一流的,也正因为如此,我国的数学才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基础知识、牢固掌握数学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我们都有非常成功的经验,也取得了相当多的成绩。近年来,我国数学教育界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也极其重视,并且以探索出了许多成功经验。我国学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连年取得佳绩、在国际水平测试中名列前茅,这些都是我国数学教育水平高的有力证据,我国数学教育水平高的另一个证据是,在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的测试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亚洲参加国的测试成绩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因此,中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高水平成绩绝不是偶然的,是有厚重的历史积淀的,是几代、十几代数学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共同的结晶,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对于现行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是应该予以正视的。就在我们的教育界为上述的成就感到欢欣鼓舞时,社会上也存在着另外一种不同的声音“现行中小学数学课程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我们现行的中小学数学内容一些学生学不好,学不了,成为数学学习上的失败者;另一方面,很多有价值的内容我们的学生没有机会接触,特别表现在数学思考方法、 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中的先进教学理念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目前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已经不是单纯的学生成绩与理论知识的累积,而是学生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了相应教育改革的号召,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也不断的革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一定程度上开创了有效教学的各种模式,其中情境教学就是其中一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的创设或者构建具有情感色彩和身心体验的场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意识,实现知识的由繁变简,由抽象变具体的完美转化,进而提升“教”与“学”的效果。 一、导入新课要有“强力度” 新课的导入要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浪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如在小数点位策移动小数大小变化这一抽象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爱听童话故事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个童话故事。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26,83和2683两个数进行大小比较,接着教师叙述故事情节:由于2683比26.83大,

经常欺负23.,有个叫“小数点”的魔术师看了很生气,决定要洽治这个2683,于是趁2683不注意时,“小数点”魔术师就悄悄地从3的右下角跑到2的右下角(教师演示时用粉笔把小数点从3的右下角移到2的右下角)。移位后的这个数还神气吗,为什么,通过这一问一答,把知识融入于童话形式,从而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思维。 二、优化数学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有利于小学生个性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新型情境化教学理念的形成,构建和谐教学氛围,以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及教学实践全过程,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构建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情境,使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得到改进,使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现了科学整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更新传统教育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营造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兴趣特点的文化氛围,以先进的文化理念激发学生探索数学新知识的热情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利于促进教师抓好课堂教学管理,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实现教学目标与学习兴趣培养的科学结合,把数学教学内容与趣味性的教学方法纳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整体素质。在教学实践中,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综合基础训练题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一册综合基础训练题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一、口算(20分)。 9+8= 13+6= 5+4= 9-9= 10-9+8= 10+5= 5-3= 6+6= 6-6= 6+2+7= 7-5= 7+5= 10-8= 0+6= 9-0-2= 11+5= 5+6= 2+9= 10-7= 8+8+3= 二、填空。(16分) 1、 ( ) ( ) ( ) ( ) 2、 (1) 19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 6个一和1个十是( )。 (3) 1个十和 3个一是( )。 ( 4 ) 15个位上是( ),十位上是( ) 。 (5) 18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6) 和1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7) 10个一是( )。 2个十是( )。 三、按顺序填数。(3分) 四、数一数,填一填。(8分) 有( 有( )个。 有( 有( )个。 比少( )个。 比 多( )个。 ( ),共有( )个图形。 五、按要求填空。(11分) 1、 19、 20、 3、 16、 5、 11、 8、 14、 1 (1) 一共有( )个数。从左边数起,第4个数是( )。 (2) 从右边数起,第( )个数是20。 (3) 把右边3个数圈起来。 (4) 把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六、写出下面钟面的时间。(6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探索》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探索》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大丰市第三小学姚霞 一、研究的现实背景 1、时代发展的需要 这学期,我们学校在语文和英语两门学科开展了双语教学,即增加了这两门学科的课外阅读。随着时代的发展,任何一门学科都要从课内走向课外,数学作为小学阶段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也非常有必要增加一些有关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积累性很强的学科,它的许多重要理论都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在讲授数学知识时,如果不仅能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能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一定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数学学科比较抽象、枯燥,有些学生对数学课提不起兴趣。如果在数学课堂上渗透一些数学史,讲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精神的追求,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修养。 3、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教师自身通过对数学史的收集,专业素养一定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有关数学史的知识到中学才会接触得比较多,在小学教材中编排得很少,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多渗透些数学史很有必要。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小学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哪些数学史知识、以及如何根据教学内容有机渗透提供理论参考。填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三、课题的实践价值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教学策略,为一线老师提供一些现实案例。并通过在研究过程中一些案例的评析,揭示在渗透数学史时需遵循的适时、适度和适合性原则,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为此类教学提供实践依据。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已有一些老师在这方面有所研究,但多数研究范围是针对初高中,而在小学涉足此内容研究的老师为数不多,大多以论文出现,如《在小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意义》、《论数学史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及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应用误区及时间对策研究》、《在小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实践探索》等。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对一个众多教师习以为常却又甚少研究的课题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从有关数学史的收集,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价值,以及如何在教学中适时、适度的渗透数学史作出详实的探索和分析。对于引导更多数学老师将数学史引进小学数学课堂,更好地发挥数学史的育人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溢水中小李敏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着重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科学性和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以此希望我们每位老师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力求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扎扎实实地上好每堂课,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全新的教学理念营造了全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无论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新课程实施后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然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避免课堂教学的过于形式化,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一些我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准确把握教材,缺乏对教材的研究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三维目标。就目前的数学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往往会出现教材吃不透,理解不到位, 缺乏对教材的研究,看似课堂中热热闹闹,很为成功,其实仔细分析,偏离了重点、难点,学生凑了热闹,基础性的知识都没有学好。比如在一年级《认识物体》教学中,这一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对它们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只要能识别这些物体,能找出生活中的这些形状的物体即可,不要求学生对物体的特征做规范的语言描述。而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讲课时,往往归纳出特征并板书出来,过高要求学生记住,提高了教学要求,这样做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就谈不上什么有效课堂了。因此,教师专业培训必须回归理性,回归到教材的把握研究上来。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传统 由于受年龄限制小学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弱枯燥的学习很难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而我们小学课堂里的学生们,都是新世纪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在家长的精心教育下有着比以往学生更好的基础,同样他们拥有更强的个性思想,往往不愿接受单一的教育方式。因此,再用以往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肯定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教,把知识单纯的灌输给学生,必然无法得到学生的共鸣,甚至遭到学生的排斥,

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意义与建议

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意义与建议 郑小瑞 摘要: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历史上的数学成果和影响数学发展的各种因素,探索前人的数学思想,借以指导数学的进展,并预见数学的未来。我国数学家吴文俊说过: “数学教育和数学史是分不开的。”学习一些数学知识,可以使同学们了解数学的发展轨迹,更好地体会数学概念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家们刻苦钻研和勇于开拓的精神,这对开阔视野,启发思维以及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都大有益处。 关键词:数学史数学教学 一、引言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它不仅追溯数学内容、思想和方法的演变、发展过程,而且还探索影响这种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历史上数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数学史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具体的数学内容,而且涉及历史学、哲学、文化学、宗教等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内容,是一门交叉性学科。 数学史研究已具有很长的历史,如何在数学教育中运用数学史的知识,充分发挥数学史的作用和价值则是当前数学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998年4月20日至26日,由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发起,在法国马赛附近的Luminy 镇举行了题为“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国际研讨会。张奠宙教授在《重视“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在数学教育中,特别是中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史知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目前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已经进入系统的研究阶段,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实践性的操作。我国的数学史研究,乃至科学史研究,已经拥有相当规模的队伍。但是,我们的研究似乎还没有注意到如何运用于教学过程,发挥它的应有效益。 现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在世界上也算是一流的,也正因为如此,我国的数学才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基础知识、牢固掌握数学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我们都有非常成功的经验,也取

一年级下册数学基础练习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基础练习题1、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 )+ 8=15 17-( )=4 ( )+ 6 = 17 9 +( )=13 18-( )=5 ( )+4 =12 2、给下列物体分类 按颜色分: 按形状分: 3、在正确的叙述后面画“√”错误的画“×”。(1)贝贝在琪琪的前面。( ) (2)豆豆在贝贝的后面。( ) (3)妞妞在琪琪的后面。( ) (4)琪琪在贝贝的后面。( ) 4、我们来比赛 (1)0的左边有( )个数,它左边的第4个是( )。(2)9的右边有( )个数,它右边的第6个是( )。(3)7的左边有( )个数,它们加起来的和是( )。(4)2的右边有( )个数,最大的比最小的大( )。

5、看图列式 6、同学们排成一队做操,小萍的前面有5人,后面有6人,一共有几人做操? 7、妈妈买红扣子6个,白扣子8个,黑扣子4个。(1)红扣子和白扣子的总数比黑扣子多几个? (2)白扣子和黑扣子的总数比红扣子多几个?8、一家冷饮店规定:喝完可乐后,2个空瓶可以换1瓶可乐,田田买了4瓶可乐,如果商店可以借给她1个空瓶,但喝完后要交还借的空瓶.那么田田最多能喝到几瓶可乐? 9、小明今年8岁,小强今年5岁,3年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 10、1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 ),它比20少( )个一。 11、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 )。

12、奶奶今年55,妈妈31,我5岁,问:再过几年我们三个人合起来正好100岁? 13、七巧板中包含3种图形。( ) 14、黑猫钓了10条鱼,它给白猫2条鱼后,它俩数目相等,白猫钓了( )条鱼。 15、有红、黄、紫、绿四种颜色的气球各1个,豆豆要从中选取2个,他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16、数-学=2,数=学+学,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那么请问,数=( ),学=( )。 17、下面的一组图形中,最后一个应画什么图案? 18、计算 10-9+8-7+6-5+4-3+2-1 19、妈妈买回14个活螃蟹,一小时后死了2个,还有多少个螃蟹? 20、(1)和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2)20里面有( )个十。 (3)7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

一年级上册数学基础训练复习题

数学重点复习题: (1)算一算,买你喜欢的两样东西需要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列出算式? 1、一只手有5个手指,5个手指间有()个空;从大拇指数起,第()个是中指。 2、在正确答案的数字上画“√”。 (1)比3大的数有: 5 7 3 2 4 (2)比4大比9小的数有: 6 2 7 5 10 3、与15相差2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4、想一想,□里该填几? 9+□=11 □+9=18 9+□=16 □+9=15 9+□=12 5、从0到9一共有()个数,最小的是(),最大的数是()。 6、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 7、

这些小动物可以分成()类,()是一类,()是一类。为什么? 8、 图中有()只蝴蝶,()只蜜蜂。()只小鸟,()个苹果,()朵蘑菇,()座房子,()棵树? 9、看图填序号。 ()在的左面,的右面是();最左边是(),最右边是();从右边数:第()个是,第()个是。

10、 (1)算一算,买你喜欢的两样东西需要多少钱?(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列出算式? 11、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列出算式。 12、

(1) 买毽子 和羽毛球一共需要多少钱? (2) 小刚拿了10元钱, 买一根跳绳 和一个羽毛球,还剩多少元? (3)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问题: 解答: 13、 从小到大一个一个的数,10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12和14之间的数是 。 14、做一做。 (1)○=3 △=○+○ △+○=□ □=( ) (2)△=3 □=△+△+△ □-△=○ ○=( ) 15、用图表示下面的式子: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史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史 摘要: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是一种趋势与必然,小学数学教材各版本都不同程度地选入了一些数学史料作为背景知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主要体现在数学的传承与融合数学应用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本文就数学史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内容及设计、意义进行了研究,旨在利用数学史引导小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发展史,并拓展小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史;渗透;内容设计 一.数学史在小学教材的渗透 新课改以来我国数学教材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而数学史也在各种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不断渗透,并且成为新时期数学教材的新亮点。教材中渗透的数学史方式众多,主要体现在数学的传承性与融合性与数学的应用性,即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影响等。具体可分为四类:其一遵从数学史的发生发展规律按照时间维度进行渗透;其二按照数学发展进程中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卓越贡献进行渗透;其三从数学与学科之间的紧密关系进行渗透其;四从数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方面进行渗透【2】。 从整体分布上看,除六年级第二学期外,人教版在一二年级和四年级第二学期没有安排数学史,苏教版在一二年级、三年级第一学期

和五年级第一学期没有安排数学史。但是,西师版教材从一年级就开始渗透数学史,每册均有安排,体现出一定的连续性,使数学史凸现出来,显现出数学史的独特性和整体性。 数学史之于数学教学的价值,早在19 世纪就被一些西方数学家所认识。1972年,在第二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成立了数学史与数学教学国际研究小组,简称HPM。三十多年来,随着HPM研究的不断深人,数学史和数学教学的结合已是一种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必然,但这种必然和现实相比,有很大的反差。在原先的教学设计之外,加一点数学史的知识,借以给课堂增加些文化色彩。这种方式是否充分展示了数学史的教育价值?总之,数学史怎样进入小学数学课堂,已是理论演绎和实践反思双向互动中生成的迫切课题【1】。 二.数学史在小学教材的内容及设计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类型主要有数学家的趣闻轶事,数学家解决问题的故事,相关数学知识史料,以及经典数学问题等。3种版本教材也都不同程度选用了数学家的故事进行介绍。其中,西师版教材还特别添加了标题以突出主题,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聪明的高斯”、以及“圆周率之父祖冲之”等。 小学数学史内容选择、分布和篇幅容量体现了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内容的外部特点,而对数学史的具体编排设计却体现了它的内部特点,即怎样设计才能使数学史更好地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发挥其

一年级上《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立体图形,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设计:实验操作学法设计:小组研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组内相互说一说) 3)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各组派代表介绍礼物) 2、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揭示概念 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 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你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模式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模式策略 2012级初等教育(理科)专业晏斌 [摘要]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史以数学发展进程与规律为研究对象。而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抛开人类探索数学的历程与经历。渗透数学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模式:调适模式、改编模式、拓展模式、创编模式,这些模式体现了由低到高的以教材中数学史为依托的渗透数学史的层次,深入剖析这四种模式的内涵以及实践策略。模式,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实践探索。[关键词] 数学史;教学;模式策略;渗透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也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它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完美境界的追求,是一门历史性或者说累计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它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完美境界的追求。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的产生都经历了漫长的研究过程,去了解、感受,甚至经历、体验,往往比掌握单纯的数学结论更为重要,更有意义。而数学史正是这样一门研究数学学科产生、发展历史的学科。数学史以数学发展进程与规律为研究对象,追溯数学的渊源、进展。透过数学史,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概念产生的漫长过程,震撼于人类思维的创造性、缜密性,感受一个个推理演绎的逻辑美以及数学家们求解中的痴迷和坚韧。 而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抛开人类探索数学的历程与经历,直接学习探索后的结论,这样的学习容易让学生感到学习内容与方法的枯燥,有必要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引入数学史的成分,再现概念、原理、方法的探索历程,重现数学发展的过程,还原数学的本来面目,使学生的思维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恢复数学原始的、火热的思考过程,这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是非常重要的。 按照对教材中数学史挖掘的深度和使用的层次,渗透数学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模式:调适模式、改编模式、拓展模式、创编模式,这些模式体现了由低到高的以教材中数学史为依托的渗透数学史的层次,但不意味着他们之间存在优劣之分。本文深入剖析这四种模式的内涵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调试模式 调试模式是指主要以教材中呈现的数学史为依托,针对某个知识点对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进行简单的调整。 对于按照数学史中概念产生发展过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就可以采用调试模式,即沿用教材中的设计思路,但对内容呈现的顺序、方式进行简单的调整。 比如:《方程的认识》 【教材分析】 教材中是这样安排教学内容的,看天平和生活中的实际情景,找等量关系和不等量关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有难度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有难度 1+3+5+7+9+11+13+15+17+19=。 7+8+9+11+12+13=。 2、由3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3、比79少50的数是,比36多20,28比少10。 4、最小三位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大。 5、“○”是圆形,“□”是形,2分的硬币是形的,黑板通常是 的,三根一样长的木棒可以围成形。 6、我吃饭大约用了10,我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是10。 7、今年爸比妈大2岁,3年后妈比爸少。 8、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相加,和是12的两位数有个。 9、福娃贝贝和晶晶参加50米的赛跑。贝贝用12秒,晶晶用11秒。 跑得快,快秒。 10、9个小朋友做来回运球游戏,第一个小朋友从东边运到西边,第二个小朋友 接着从西边运回东边,第三个小朋友又接下去……最后球是在边,如果 再加3个小朋友接着做这个游戏,最后球在边。 11、按规律填数。 3691 。

1210 。 211210。 12、★+20-20=35,这道数学题中的★=。 13、用3、5、8能组成个两位数,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14、妈妈拿一张50元的钱,买了一本25元的字典和一本15元的百科知识,应 找回元。 15、一包果糖,吃了38粒,还有20粒。这包果糖原来有粒。 16、14个小朋友在玩捉迷藏游戏,已经捉住了4个小朋友,还藏着个 小朋友。 17、三人跳绳,小红比小英多跳4下,小军比小英多跳2下,小红比小军多跳 下。 18、8名女同学站成一排,每隔2名女同学插进3名男同学,共插进名 男同学。 19、明明今年12岁,园园10岁,年后,明明和园园的年龄一共有32

岁。 20、小朋友排队看电影,从排头数起,小华是第18个,从排尾数起,小华是第 30个。这队共有人。 一年级数学竞赛试卷 一、填空。 1.一只鸭2条腿,8只鸭条腿。 2.小红前面5人,后面7人,一共有人。 3.□比○多2个,□□□□□□,○有个。 4.有4个小朋友相见,每2人握一次手,共握次手。 5.一根小棒,锯4段,每次用了2分钟,一共用了分钟。 6.找规律填数:1、2、4、8、。 7.小红有20个皮球,小明拿两个给小红后,两人皮球个数一样多, 小明原来有个。 8.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和是。 9.如果△+○=9,○-△=3,那知△=,○=。 10.钟面上分针指着12,时针从12向左边数两大格是时。 11.一本书,小明从第17页看到第25页,他看了页。 12.按规律画图:○△□○△□……第10个是图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