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机学》课程教学大纲

最新《电机学》课程教学大纲
最新《电机学》课程教学大纲

《电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90L126Q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3.学时/学分:80/5

4.先修课程:微积分、几何与代数、大学物理、电路、工程电磁场

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授课对象为3年级本科生,教学内容为学生未来在电气驱动领域的研究或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学习该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

1.了解各类电机的基本结构;

2.理解各类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各类电机正常运行时的基本方程式、相量图和等效电路等;

4.掌握各类电机的分析方法,以及电机的稳态运行性能;

5.掌握电机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具有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具有独立完成电机相关实

验的动手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教学内容按知识点、要求及学时分类

(二)课程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讲课4学时)

重点:磁路基本概念和基本电磁定律。

第二章变压器(讲课14学时,实验2学时)

重点: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基本方程式、等效电路、三相变压器连接组别的概念。

难点:变压器绕组归算和连接组别的判定。

第三章直流电机(讲课14学时,实验4学时)

重点:直流电机的基本原理、电枢反应、感应电动势、电磁转矩与直流电机的基本方程式。

《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课程标准-电气自动化专业

《电机驱动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与作用 (一)课程定位 《电机驱动技术》课程的开设是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共同论证,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知识、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机电一体化相关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二)课程的作用 《电机驱动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电工电子、电力拖动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培养学生对常用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分析及控制策略的设计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理念 《电机驱动技术》课程的设计以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案例为主,其服务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注重实用性,坚持以实为本,避开高深理论推导和内部电路的过细研究,适当降低理论教学的重心,删除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的繁冗计算,注重外部特性及连线技能,同时兼顾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做到既为后续课程服务,又能直接服务于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电机驱动技术》课程,使学生能掌握机电设备常使用的几种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交流感应电动机、交流永磁电动机和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以及驱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熟悉电机调速、分析及控

制。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能够解决专业技术实际问题,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知识目标】 掌握驱动电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掌握功率变换器电路及其应用技术,驱动电机控制技术及新型电机的结构特点与选用。 【能力目标】 能对对驱动电机各种控制电路进行选择、应用和设计,能够准确描述各种电机控制技术的控制原理及特点,并针对不同电机选用不同的控制方式。 【素质目标】 能整体把握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的应用及在日后的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学院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就业岗位的技能需求,按照职业教育理念,本课程设计了三个教学项目,具体内容如下:

电机学2试题B(含答案)

一、 填空(每空1.5分,共30分) 1.并联运行的变压器应满足(1) ,(2) ,(3) 的要求。 答:(1)各变压器的额定电压与电压比应相等;(2)各变压器的联结组号应相同;(3)各变压器的短路阻抗的标幺值要相等,阻抗角要相同。 2.若感应电动机的漏抗增大,则其起动转矩 ,其最大转矩 。 答:减小, 减小 3.深槽和双笼型感应电动机是利用 原理来改善电动机的起动性能的,但其正常运行时 较差。 答:集肤效应, 功率因数 4.绕线型感应电动机转子串入适当的电阻,会使起动电流 ,起动转矩 。 答:减小, 增大 5.三相感应电动机,如使起动转矩到达最大,此时 m s = ,转子总电阻值约为 。 答:1, σσ21X X '+ 6.在同步电机中,只有存在 电枢反应才能实现机电能量转换。 答:交轴 7.同步发电机在过励时从电网吸收 ,产生 电枢反应;同步电动机在过励时向电网输出 ,产生 电枢反应。 答:超前无功功率,直轴去磁,滞后无功功率,直轴增磁 8同步电机的功角δ有双重含义,一是 和 之间的夹角;二是 和 空间夹角。 答:主极轴线,气隙合成磁场轴线,励磁电动势,电压 二、 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联接组号不同的变压器不能并联运行,是因为 。 A:电压变化率太大; B:空载环流太大; C:负载时激磁电流太大; D:不同联接组号的变压器变比不同。 答:B 2.两台变压器并联运行时,其负荷与短路阻抗 分配。 A :大小成反比 B :标么值成反比 C :标么值成正比 答:B 3. 一台Y/0y -12和一台Y/0y -8的三相变压器,变比相等,能否经过改接后作并联运行 。 A .能 B .不能 C .不一定 D .不改接也能 答:A 4. 与普通三相感应电动机相比,深槽、双笼型三相感应电动机正常工作时,性能差一些,主要是( )。 A 由于2R 增大,增大了损耗; B 由于2X 减小,使无功电流增大; C 由于2X 的增加,使2cos ?下降; D 由于2R 减少,使输出功率减少。 答:B 5. 适当增加三相绕线式感应电动机转子电阻2R 时,电动机的( )。 A st I 减少, st T 增加, max T 不变, m s 增加; B st I 增加, st T 增加, max T 不变, m s 增加; C st I 减少, st T 增加, max T 增大, m s 增加; D st I 增加, st T 减少, max T 不变, m s 增加。 答:C 6. 三相绕线式感应电动机拖动恒转矩负载运行时,采用转子回路串入电阻调速,运行时在不同转速上时,其转子回路电流的大小( )。 A 与转差率反比 ; B 与转差率无关; C 与转差率正比 ; D 与转差率成某种函数关系。 答:A 7. 一台绕线式感应电动机,在恒定负载下,以转差率s 运行,当转子边串入电阻22R R '=,测得转差率将为( )(R 已折算到定子边)。 A 等于原先的转差率s ; B 三倍于原先的转差率s ; C 两倍于原先的转差率s ; D 无法确定。 答:B

(完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6年级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一年级 教学内容(每周4课时)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

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二年级 教学内容(每周5课时) (一)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千克(公斤)的认识。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电机与拖动技术课程标准

《电机与拖动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电机与拖动技术》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主干课,是学习本专业其它专业课的重要基础。 《电机与拖动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和举足轻重的地位。先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电工电子等。该课程是学生学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自动化”、等专业主干课程和“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综合实验”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必备理论基础。 《电机与拖动技术》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内容与电力系统生产运行过程密切相关,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电机与拖动技术》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它又是本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电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运行特性,掌握直流和交流电力拖动系统的组成、起动、制动和调速的分析计算方法及必要的测试技能,从而能合理地使用电机以满足后续专业课对该方面知识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在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中,保证电机工作稳定、可靠和经济运行打下扎实基础。 《电机与拖动技术》是机械类和电气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班组技术革新打下良好的理论和专业技术基础。 前续课程:《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 后续课程《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工厂供配电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毕业设计等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线路图的阅读与绘图,电工工具的熟练使用,交直流电动机的原理、电动机铭牌参数与计算、电动机参数与机械特性测试、电动机与变压器的运行、维护、控制电机的选择与使用。 2.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常用交、直流电机、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电力拖动系统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 (3)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以及常用电气仪表(器)的使用。 (4)掌握一定的电磁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标准

《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与运行维护》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教学时数:84学时 学分:4.5学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 二、课程培养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掌握输电线路和主要元件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基本原理、工作过程、接线方式、配置原则,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原则,会读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图和展开图,掌握保护装置的调试方法,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2.社会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的工作作风及安全意识。 3.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文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获取新知识、独立学习的能力。 2)培养制定、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 3) 电气识图与按图施工能力; 4)相关专业文件的理解能力; 5)检查与评价能力; 6)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决策等能力。 三、与前后课程的衔接 1.与前续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以先修课程电工基础及电工测量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电力系统为基础的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为后续课程电力系统自动装置、二次线装配实习、微机保护及综自调试实习、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等提供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概述

备注: 1.HX1代表对应的核心课程,HX1-1代表此核心课程对应的第一个学习情境(项目)2.应列出所有项目(学习情境)。 3.主要教学知识点栏内容:与“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分析表”内容对应。 4.学习目标:掌握、了解、熟悉、能、会等一一描述。 五、学习资源的选用 1.教材选用的原则: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指导思想,贯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用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的、情境教学的适用教材。 2.推荐教材:中国电力出版社李丽娇主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3.参考的教学资料及网站:参考资料:《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供用电网络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检验与调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用技术问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规定汇编》等。 参考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a018797578.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a018797578.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a018797578.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a018797578.html,.cm https://www.360docs.net/doc/a018797578.html, 六、教师要求 1.具有电工基础、电机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方面的知识。 2.具有一定的项目设计能力和项目组织经验。 3.或有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4.具备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 5.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比较强的课堂驾驭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七、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电机学2复习

直流电机部分 1 . 为什么直流发电机能发出直流电流?如果没有换向器,电机能不能发出直 流电流? 答:换向器与电刷共同把电枢导体中的交流电流,“换向”成直流电。 如果没有换向器,电机不能发出直流电。 2 . 试判断下列情况下,电刷两端电压性质 (1)磁极固定,电刷与电枢同时旋转;(2)电枢固定,电刷与磁极同时旋转。 答:(1)交流 ∵电刷与电枢间相对静止,∴电刷两端的电压性质与电枢 的相同。(2)直流 电刷与磁极相对静止,∴电刷总是引出某一极性下的电枢 电压,而电枢不动,磁场方向不变 ∴是直流。 3. 在直流发电机中,为了把交流电动势转变成直流电压而采用了换向器装置; 但在直流电动机中,加在电刷两端的电压已是直流电压,那么换向器有什么呢? 答: 直流电动机中,换向法把电刷两端的直流电压转换为电枢内的交流电,以 使电枢无论旋转到N 极下,还是S 极下,都能产生同一方向的电磁转矩。 4 . 直流电机结构的主要部件有哪几个?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 这些部件的功能是什么?答:有7个主磁极换向极,机座电刷电枢铁心,电枢 绕组,换向器。 5 . 从原理上看,直流电机电枢绕组可以只有一个线圈做成,单实际的直流电 机用很多线圈串联组成,为什么?是不是线圈愈多愈好? 答: 一个线圈产生的直流脉动太大,且感应电势或电磁力太小,线圈愈多, 脉动愈小,但线圈也不能太多,因为电枢铁心表面不能开太多的槽,∴线圈太 多,无处嵌放。 6. 何谓主磁通?何谓漏磁通?漏磁通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主磁通: 从主极铁心经气隙,电枢,再经过相邻主极下的气隙和主极铁 心,最后经定子绕组磁轭闭合,同时交链励磁绕组和电枢绕组,在电枢中感应 电动势,实现机电能量转换。 漏磁通: 有一小部分不穿过气隙进入电枢,而 是经主极间的空气隙钉子磁轭闭合,不参与机电能量转换,δΦ与饱和系数有关。 7. 什么是直流电机的磁化曲线?为什么电机的额定工作点一般设计在磁化曲 线开始弯曲的所谓“膝点”附近? 答:磁化曲线:00()f F Φ= 0Φ-主磁通, 0F 励磁磁动势设计在低于“膝点”,则没有充分利用铁磁材料,即 同样的磁 势产生较小的磁通0Φ,如交于“膝点”,则磁路饱和,浪费磁势,即使有较大

电机学概念以及公式总结

一、直流电机 A. 主要概念 1. 换向器、电刷、电枢接触压降2 U b 2. 极数和极对数 3. 主磁极、励磁绕组 4. 电枢、电枢铁心、电枢绕组 5. 额定值 6. 元件 7. 单叠、单波绕组 8. 第1节距、第2节距、合成节距、换向器节距 9. 并联支路对数a 10. 绕组展开图 11. 励磁与励磁方式 12. 空载磁场、主磁通、漏磁通、磁化曲线、每级磁通 13. 电枢磁场 14. (交轴、直轴)电枢反应及其性质、几何中性线、物理中性线、移刷 15. 反电势常数C E、转矩常数C T 16. 电磁功率P em 电枢铜耗p Cua 励磁铜耗p Cuf 电机铁耗p Fe 机械损耗p mec 附加损耗p ad 输出机械功率P2 可变损耗、不变损耗、空载损耗 17. 直流电动机(DM)的工作特性 18. 串励电动机的“飞速”或“飞车” 19. 电动机的机械特性、自然机械特性、人工机械特性、硬特性、软特性 20. 稳定性 21. DM的启动方法:直接启动、电枢回路串电阻启动、降压启动 22. DM的调速方法:电枢回路串电阻、调励磁、调端电压 23. DM的制动方法:能耗制动、反接制动、回馈制动 B. 主要公式: 发电机:P N=U N I N(输出电功率) 电动机:P N=U N I NηN(输出机械功率)

反电势: 60E a E E C n pN C a Φ== 电磁转矩: em a 2T a T T C I pN C a Φπ== 直流电动机(DM )电势平衡方程:a a E a a U E I R C Φn I R =+=+ DM 的输入电功率P 1 : 12 ()()a f a f a a a f a a a f em Cua Cuf P UI U I I UI UI E I R I UI EI I R UI P p p ==+=+=++=++=++ 12em Cua Cuf em Fe mec ad P P p p P P p p p =++=+++ DM 的转矩方程:20d d em T T T J t Ω --= DM 的效率:21112 100%100%(1)100%P P p p P P P p η-∑∑= ?=?=-?+∑ 他励DM 的转速调整率: 0N N 100%n n n n -?= ? DM 的机械特性:em 2T j a j a a ) (T Φ C C R R ΦC U Φ C R R I U n E E E +-= +-= . 并联DM 的理想空载转速n 0: 二、变压器 A. 主要概念 1. 单相、三相;变压器组、心式变压器;电力变压器、互感器;干式、油浸式变压器 2. 铁心柱、轭部 3. 额定容量、一次侧、二次侧 4. 高压绕组、低压绕组 5. 空载运行,主磁通Φ、漏磁通Φ1σ及其区别,主磁路、漏磁路 空载电流、主磁通、反电动势间的相位关系,铁耗角 6. Φ、i 、e 正方向的规定。 7. 变比、二次侧空载电压、二次侧额定电压 8. 励磁电抗X m 、励磁电阻R m 、一次侧漏电抗X 1σ、二次侧漏电抗X 2σ

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标准

《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数控机床常用电机的类型和电机的传动与控制原理以及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数控机床电机传动和控制原理,初步具备数控机床伺服系统故障的分析和诊断能力,数控机床主轴和进给传动系统故障的分析和诊断能力,为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奠定必需的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1.先修课程 学习本课程前应具备一定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等基本知识,做过电工基本操作等实训。它既是研究电机及电力拖动系统基础理论的学科,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又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基础应用课,直接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电机与拖动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独立分析电力拖动系统各种运行状态,掌握有关计算方法,合理地

选择和使用电动机,为后续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等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做好基本培养和锻炼。 2.后续课程 学习《机电传动与控制》是为了掌握各种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为以后数控设备的应用与维护打下基础。后续课程可安排《数控机床电气与PLC》、《变频器原理与应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课程。 (三)课程改革的理念 由于现在社会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各类电机的应用日益广泛,该课程可实现一体化教学,加强实训。同时在上《检测技术》、《数控机床电气与PLC》、《变频器原理及应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相关课程时,把有关电机控制的实训项目加进去。同时到工厂车间和参观和实习,了解各类电机的控制及应用。 (四)课程设计的思路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使学生掌握了解各类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先使学生掌握各种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然后结合相应的实训,更加深入的掌握各种电机的启动、制动、正反转以及调速的特点。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各类电机的工作原理; (2)掌握各类电机的启动、制动、正反转控制的方法; (3)理解各类电机的调速方法及特点; (4)了解各类电机的应用特点。

合肥工业大学2013-2014学年电机学2试题A(含答案)

一、 填空(每空1.5分,共39分) 1.三相变压器理想并联运行的条件是(1) ,(2) , (3) 。 答:(1)空载时并联的变压器之间无环流;(2)负载时能按照各台变压器的容量合理地分担负载;(3)负载时各变压器分担的电流应为同相。 2.深槽和双笼型感应电动机是利用 原理来改善电动机的起动性能的,但其正常运行时 较差。 答:集肤效应, 功率因数 3.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调节感应电动机的转速: (1) ;(2) ; (3) 。 答:改变定子和转子绕组的极对数p ,改变电源频率f1,改变转差率s . 4. 从磁势的观点来看,可以把单相绕组等效地看成由两套匝数相同,并且流过同一电流,但相序不同的 所串联组成。 答:三相绕组 5.凸极同步电机转子励磁匝数增加使q X 和d X 将 (减少,不变,增大)。 答:不变 6.一台同步电机与大电网并联运行发电,适当增大电机输入的机械功率,则电机的功率角将______(减少,不变,增大);增大电机的励磁电流 (输入功率保持不变),则电机的功率角将______(减少,不变,增大)。 答案:增大;减少 7.同步发电机并网的条件是:(1) ;(2) ;(3) 。 答:发电机相序和电网相序要一致,发电机频率和电网频率要相同,发电机电压和电网电压大小要相等、相位要一致 8. 一台同步发电机并联在大电网上运行。过励时电机输出______无功功率;欠励时电机输出______无功功率;正常励磁时电机输出______无功功率。 (答案:感性;容性;零) 9.同步发电机与电网并联,如将发电机励磁电流减为零,此时发电机电磁转矩为 。 答:2q d U 11m ()sin22X X δ- 10.同步电机的功角δ有双重含义,一是 和 之间的夹角;二是 和 空间夹角。 答: 励磁电动势,电压;主极轴线,气隙合成磁场轴线 11. 同步发电机实用的并网方法有两种,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准确整步法 自整步法 12. 在同步电机中,只有存在________ 电枢反应才能实现机电能量转换。 答:交轴 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联接组号不同的变压器不能并联运行,是因为 。 A:电压变化率太大; B:空载环流太大; C:负载时激磁电流太大; D:不同联接组号的变压器变比不同。 答:B 2. 一台Y/0y -12和一台Y/0y -8的三相变压器,变比相等,能否经过改接后作并联运行 。 A .能 B .不能 C .不一定 D .不改接也能 答:A 3. 鼠笼式感应电动机采用星-三角起动法,起动过程中起动电压与额定电压、起动电流与额定电压起动时的电流、起动转矩与额定电压起动时的起动转矩之比分别为: A: 1、、; B: 1 1、 、; C: 1、 、 D: 13 1 、。 答:B

《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 《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高等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汽车电工电子、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汽车常用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分析及控制策略的设计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80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5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分知识模块来实施。 1、课程定位 本课程的开设是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共同论证,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知识、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新能源汽车相关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2、目标确立 依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确定 依据《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课程所对应工作的基本内容,将本课程划分为驱动电机基础知识、常用驱动电机、功率变换器、功率变换器应用技术、驱动电机控制技术和新型驱动电机等几大部分,在设计上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内容上以任务为导向,强化知识与信息的应用,弱化知识的了解与背诵;教学指导上合乎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成果的展示分享,让学习者在享受成就感的前提下,兴趣盎然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单元学习目标。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掌握新能源汽车中主要使用的几种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交流感应电动机、交流永磁电动机和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以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熟悉对上述调速、分析及控制。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能够解决专业技术实际问题,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

电机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个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5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三相四极36槽交流绕组,若希望尽可能削弱5次空间磁势谐波,绕组节距取 ()。 ( A ) A. B. C. 2.交流绕组的绕组系数通常为()。 ( A ) A.<1 B.>0 C.=1 3.相对称交流绕组的基波电势幅值为E1,绕组系数为 k w1,3次谐波绕组系 数为k w3,则3次谐波电势幅值为() ( A ) A.0 B. C. 4.一台50Hz的三相电机通以60 Hz的三相对称电流,并保持电流有效 值不变,此时三相基波合成旋转磁势的转速()。 ( A ) A.变大 B.减小 C.不变 5.单相绕组的基波磁势是()。 ( B )

A.恒定磁势 B.脉振磁势 C.旋转磁势 6.交流电机定、转子的极对数要求()。 ( B ) A.不等 B.相等 C.不可确定 7.交流绕组采用短距与分布后,基波电势与谐波电势()。 ( A ) A.都减小 B.不变 C.基波电势不变,谐波电势减小 8. ( D ) A. B. C. D. 9.与普通三相感应电动机相比,深槽、双笼型三相感应电动机正常工作时,性能差 一些,主要是()。 ( C ) A. B. C. D. 10.

( A ) A. B. C. D. 11.三相绕线式感应电动机拖动恒转矩负载运行时,采用转子回路串入电阻调速,运 行时在不同转速上时,其转子回路电流的大小()。 ( B ) A.与转差率反比 B.与转差率无关 C.与转差率正比 D.与转差率成某种函数关系 12. ( C ) A. B. C. D. 13. ( B ) A. B. C. D.无法确定。 14.对称负载运行时,凸极同步发电机阻抗大小顺序排列为()。 ( D )

(完整版)西安交通大学电机学课件

第一篇直流电机 一. 直流电机(DC Machines)概述 直流电机是电机的主要类型之一。直流电机可作为发电机使用,也可作为电动机使用。 用作发电机可以获得直流电源,用作电动机,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在许多调速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得到广泛使用。 直流电机的用途:作电源用:发电机;作动力用:电动机;信号的传递:测速发电机,伺服电机 作电源用:直流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直 流电能 作动力用:直流电动机将直流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信号传递:直流测速发电机将机械信号转 换为电信号 信号传递-直流伺服电动机将控制电信号转换为机 械信号 二. 直流电机的优缺点 1.直流发电机的电势波形较好,受电磁干扰的影响小。 2.直流电动机的调速范围宽广,调速特性平滑。 3.直流电动机过载能力较强,起动和制动转矩较大。 4.由于存在换向器,其制造复杂,成本较高。 第1章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1-1 直流电机工作原理 一、原理图(物理模型图) 磁极对N、S不动, 线圈(绕组)abcd 旋转, 换向片1、2旋转, 电刷及出线A、B不动 二、直流发电机原理(机械能--->直流电能)( Principles of DC Generator) 1.原动机拖动电枢以转速n(r/min)旋转; 2.电机内部有磁场存在;或定子(不动部件)上的励磁绕组通过直流电流(称为励磁电流 I f)时产生恒定磁场(励磁磁场,主磁场) (magnetic field, field pole) 3.电枢线圈的导体中将产生感应电势 e = B l v ,但导体电势为交流电,而经过换向 器与电刷的作用可以引出直流电势E AB,以便输出直流电能。(看原理图1,看原理图2) (commutator and brush)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6年级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二年级 教学内容(每周5课时) (一)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千克(公斤)的认识。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四)应用题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数、写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整百或整十的数,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加法和用加法验算减法。初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知道乘、除法的含义和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用口诀求积、求商。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注①:例如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5读作3乘5,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②: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等名称。]

《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10085 总学时: 72学时 学分: 4 适用专业: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1)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1) 二、学习领域描述 (1)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2) 一、总体目标 (2) 二、分类目标 (2)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3) 一、学习内容结构安排 (3) 二、学习情境内容要求 (4)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0) 一、教学实施建议 (10) 二、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10)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11) 第五部分附录 (12)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1、课程性质 《电机与电力拖动》是一门经典但又不断地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发展的课程,电机作为机电能量相互转换的动力设备,电力拖动是实现机电能量转换与传递的方式,因此,《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历来是电气及自动化工程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为主线,要求学生在掌握电机学与电力拖动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电力拖动和电器控制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是我系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以考试为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2、课程定位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从事现代生产设备、生产流水线和自动控制设备的安装、维护和管理,为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因此,本课程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后续课程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变频器原理与应用》、《机械设备电气控制与维修》等专业基础课程。 二、学习领域描述 《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的学习领域是针对动力设备(或能源设备)实现机电能量转换与传递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为目标而设立,课程内容是电机学与电力拖动系统,掌握电机的原理及其运行特性,学会采用低压电器组成基本控制线路对电动机的进行控制,典型工作任务的基本内容:他励直流电动机工作特性的测试与电力拖动,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工作特性的测试与电力拖动,电压和电流互感器的使用,常用低压电器基本控制线路的设计与安装。难点在于如何安装基本控制线路实现电动机的运转,重点掌握如何应用电动机拖动机械设备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融“教、学、做”为一体,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项目与跟岗、顶岗实习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思维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相互学习与沟通的团队协作的素质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工作责任心强、安全与质量规范意识的社会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与学会发展的基本学习能力。

电机学2-在线作业-2

电机学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6-05-06 13:43:20 一、单选题 1.(5分)给变比为2的单相变压器一次边绕组加220V的直流的电压, 则其二次边输出电压为( ) ? A. 110V ? B. 55V ? C. 0V ? D. 440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电机学 2.(5分)准确判断变压器的联结组别,是为了( ) ? A. 解决电流稳定问题 ? B. 解决多台变压器能否并联的问题 ? C. 解决相序一致的问题 ? D. 解决电压稳定问题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电机学 3.(5分)一台三相感应电动机其额定值为0.75(功率因数),0.8(效率),3Kw,380V(Y)。额定运行时定子电流为( ) ? A. 7.3A ? B. 6.08A ? C. 7.6A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电机学 4.(5分)一台变压器,当外施电压低于额定值时,变压器铁心的饱和度相对于外施电压为额定值时将( ) ? A. 升高 ? B. 不变 ? C. 过饱和 ? D. 降低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电机学 5.(5分)一台与大电网并联运行的隐极同步发电机,其功率角θ为200,求(1):增加励磁使E0增加一倍,θ变为( ) ? A. 9.84° ? B. 40° ? C. 10° ? D. 12.5°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电机学 6.(5分)当电网电压降低时,变压器的激磁电抗值变( ) ? A. 为0 ? B. 不变

? D. 小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电机学 7.(5分)同步发电机正常工作时,它的( ) ? A. 转速与频率同步 ? B. 转速与频率不同步 ? C. 转速与频率无关 ? D. 转速等于频率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电机学 8.(5分)通常电机容量越大,其效率越( ) ? A. 与容量无关 ? B. 高 ? C. 不变 ? D. 低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电机学 9.(5分)一台并网中运行的变压器,当由空载至满负载运行时,其铁心主磁路所需励磁功率( ) ? A. 不需要 ? B. 由小变大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分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体的正确与否。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作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 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人深思。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每周5课时) (一)数与计算 (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 位间的十进关系。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2)加法和减法。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 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3)乘法和除法。积的变化。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数 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4)大数目估算。算盘或计算器的介绍。[注①:例如:估计一个剧场有多少坐位,一 块地有多少禾苗。②:小数如果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 适当年级。] (5)四则混合运算。中括号。三步计算的式题。 (6)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 和写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 数的除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7)小数的意义、性质,加法和减法。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 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加法和减法。加法运算定律推广 到小数。 (二)量与计量 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角的度量。面积单位。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垂线。画垂线。平行线。画平行线。 [注:标有“*”的内容为选学内容(下同)。这些内容不作为共同要求,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内角和。 (四)统计初步知识 简单数据整理。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的平均数。 (五)应用题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六)实践活动 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假期里,学生小组组织一次考察活动,根据预算,每人需交纳活动费多少元。 教学要求 1 / 2

《电机与拖动》课程标准

《电机与拖动》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电机与拖动》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一门专业课程,是学习本专业其它专业课的重要基础。 《电机与拖动》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和举足轻重的地位。先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技术等。该课程是学生学习“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等教学环节的必备理论基础。 《电机与拖动》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内容与电气控制系统生产运行过程密切相关,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电机与拖动》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它又是本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电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运行特性,掌握直流和交流电力拖动系统的组成、起动、制动和调速的分析计算方法及必要的测试技能,从而能合理地使用电机以满足后续专业课对该方面知识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在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中,保证电机工作稳定、可靠和经济运行打下扎实基础。 《电机与拖动》是机械类和电气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班组技术革新打下良好的理论和专业技术基础。 前续课程:《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 后续课程《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等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线路图的阅读与绘图,电工工具的熟练使用,交直流电动机的原理、电动机铭牌参数与计算、电动机参数与机械特性测试、电动机与变压器的运行、维护、控制电机的选择与使用。 2.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常用交、直流电机、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电力拖动系统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 (3)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以及常用电气仪表(器)的使用。 (4)掌握一定的电磁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5)应用电机基本理论分析电机及拖动的实际问题。 3.能力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