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案

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努力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

2.大概了解中国哲学的一些特点,如它既是人世的也是出世的,它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难点:

1.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

2.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学生默读全文

二、归纳提要

1.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

本文主要是讲中国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首段的第二句便是主旨句。

2、请理清全文的段落层次。

第2自然段至第7自然段讲人生的四种境界。第8自然段至第11自然段具体阐述中国哲学是如何帮助人提高人生境界的。第12自然段指出中国哲学既人世又出世的特点,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3、请说明全文的结构特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文为“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三、重点解读

1、关于四境界的理解

结合你对四境界的理解,谈谈你对下面文字的认识。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之则: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

B、“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吗冰河入梦来。”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切恶乎待哉?

明确:A句反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但不知不识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觉解,其境界属于自然境界。B句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读书目的,其动机是利已的,其境界是功利境界。C句表现了作者不以己悲,岁年老体衰仍不忘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是道德境界。D句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其境界是天地境界。

2、如何理解“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这句话?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自然的产物,没有受过道德教育、哲学教育,就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所谓“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是没有受过教育就如此的人。所谓“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思就是把贤人、圣人作为自我修养的目标,应该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成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

3、“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请联系生活实际解读文中的这句话。

【示范】

一名儿童趴在地上现看草间的昆虫,一名昆虫学家也同样地俯伏在地上观看草间的昆虫。

一名房产商在建造一楼群时对部下说:“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记住是我把原来的一块荒地变成了一群高楼。”另一名房产商也在建造一楼群,他对部下说:“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为一块荒地变成了一处景现而感到高兴。”

三个工人都在板砖砌墙盖房子,第一个人说:我在板砖。第二个人说:我在砌墙盖房子。第三个人说:我在搭建人生的大厦。

显然,儿童是顺着本能做事,对他所做的事并无觉解,属于自然境界,而昆虫学家则是在进行观察和研究,是在为社会的利益做事,属于道德境界。第一个房产商是功利境界,而第二个则是道德境界,尽管他们的语言表达仅有细微的差别。第一个工人是自然境界,第二个是功利境界,第三个人是道德境界。

四、发散训练

1.课文里说,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哲学上的觉解使他们的行动和生活有了道德的意义,使他们达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这样的志士仁人,请列出一些这样的人物,同时写出浓缩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

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

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诸葛亮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谭嗣同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们的人生境界已如一道道风景,或雄奇,或峭拔,或清逸,或壮美,或险峻……

2.请按照例句的句式续写一句。

例句: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述,留一部经典巨著给后人,这种身陷逆境却有所作为的举动,是一种奋发的人生境界。

【示范】焦裕禄带领群众,治沙治贫,为一方百姓谋利造福,这种身居要职却视人民为父母的行为,是一种壮丽的人生境界。

查文红只身离家,义务支教,让一群乡村孩子沐浴春风化雨,这种身处贫寒却施爱于他人的做法,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

五、板书设计:

人生境界哲学任务

宇宙宇宙意义天地境界圣人教人了解宇宙

社会道德意义道德境界贤人授人道德原理

自己功利意义功利境界

没有意义自然境界

附:名言名句之人生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吕坤

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契诃夫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培根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车尔尼雪夫斯基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雪莱

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罗丹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布莱克

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普希金

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朗费罗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

不要慨叹生活底痛苦!慨叹是弱者。——高尔基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罗曼?罗兰

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私心胜者,可以灭公。——林逋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吕坤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谢觉哉

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海涅

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布莱希特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赫胥黎

生活就是战斗。——柯罗连科

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罗丹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郭小川

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冯学峰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教案 课题: 《人生的境界》 教材分析: 《人生的境界》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五册第一单元,整个单元学习哲学论文或随笔。阅读这类文章要善于质疑思辨。质疑思辨是一种“读思结合”的创造性阅读方法。“尽信书则 不如无书”,我们在阅读中,应该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作一些思考。阅读的过程,就应该是 一个不断生疑不断思考不断探究的过程。我所讲的《人生的境界》这篇哲学论文语言朴实无华,逻辑 清晰,教学中主要通过讲解四种境界及其差别,鼓励学生思考质疑,联系生活理解这四种境界,力图从 情感价值观上引导。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中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知识储备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通过学习和讲解理清文中的思路应该难度不大,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并且体会到文章中所表达的 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学习能理解哲学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些目的对于高中三年级的学生 来说,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设计理念: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全面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 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遵守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逻辑严密的哲学随笔,内容丰富,富有教育意义,有利于陶冶情操。设想通过教师讲解,点拨的方式,在理清全文的基础上,重点理解个别字词和句子的的含义,对本文所阐述的哲学思想在理性和 感性上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 梳理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 理解重点语句,联系实际思考 3 拓展阅读,追求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 理解语句,联系实际,提高精神境界(并非一时之功,这些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 教学难点: 对文章中哲学性术语的理解和哲理性语言的理解 教学方法: 质疑思辨法。循循善诱,由浅入深。主要运用实例。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讲解重难点。教师引 导法和学生举例体验感悟为主。 教学用具: 粉笔黑板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同学们,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丰子恺曾说:人生应该有三层楼,底楼住物质,二楼住精神,三楼住灵魂 法国的雨果也认为,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能生活。那么,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两位哲 学家的话呢?(进一步引导,在他们的心目中什么占住了重要地位?)(3分钟)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说明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单位: 作者: 联系方式: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清思路,概括大意,理解人生的境界是由低级到高级,且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质疑思辨法,采取探究性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明白做事情时应有精神追求,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境界的人。 设计理念: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清晰。根据课标目标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结合单元教学目标,从学情出发,我拟定了本堂课的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理解作者观点。 (2)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 设计理念: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容,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是中职语文阶段阅读的一个重要目标。 教学难点: 探究文中蕴含哲理性的语言,如“觉解”、“超道德价值”、“入世与出世”等等。 设计理念:由于本文是一篇哲学论文,容比较抽象,且疑点较多,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 学情分析: 有位专家曾经说过:“我们想引领学生到那里去,必须首先知道学生现在到底在哪里。”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要先进行学情分析。 我所授课的对象是中职卫校的学生。这些学生语文学习基础普遍不好,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但他们大多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存有较强的好奇心。由于他们

是医学专业,毕业后将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我一直把本文作为卫校学生的重点授课篇目之一。 教学方法: (一)教法 设计理念:现代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要贯彻启发式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设计以下三种教法。 (1)讲授结合法。 设计理念:这是一篇哲学论文,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要想使得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中的四种境界,就要重视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以“质疑思辨法”为主,结合探究讨论等方法。 设计理念:在本节课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多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 (3)多媒体辅助教学。 设计理念: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二)学法 (1)掌握质疑思辨法。 (2)抓关键词、句的读书法。 (3)学会融会贯通,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设计理念:对于中职生来讲,学法的指导以及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自主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叶老也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学习指导和能力训练上,我设计了以上三种学法。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4分钟) 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

(完整word版)《人生的境界》练习题

《人生的境界》导学案 一、阅读理解 1.下列对“人生境界”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生境界是人们所做的各种事对他自己所具有的各种意义的合成整体。 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完全不相同。 C.如果忽略个人差异,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可以由低到高划分为四个等级。 D.做相同的事,人们的人生境界可能不同;做不同的事,人们的人生境界可能相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处在自然境界的人,是自然的产物,他们只是凭着本能做事,且做的事对他们没有任何意义,如小孩和原始人。 B.处在功利境界的人,他们做事的准则便是利己主义,是人很容易就能成为的人,但他们并不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C.处在道德境界的人,他们眼界开阔,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D.处在天地境界的人,为宇宙的利益做各种事,他们在社会上很少见,如各国的宇航员,研究宇宙天体的高端科学家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提升人们的觉解能力,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成为人应该成为的人。 B.为了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人们不一定非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只需要高度觉解自己做的平常小事即可。 C.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冯友兰也认为,在人生过程中,觉解的有无与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你的价值的大小。 D.中国的哲学是既入世而出世的,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将来中国哲学可能对世界做出重要贡献。

4.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划分依据是是么?(4个字) 5.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指哪四种?写出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每种人生境界限20字以内) 6.第六自然段中,作者认为哪两种人是现在就是的人?哪两种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7.第七自然段中,作者阐述的哲学任务是什么? 8.第八自然段中,你可以推断出作者所认为的哲学的崇高任务是什么?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导读:本文是关于人生的境界..,希望能帮助到您! 邓浩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4.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四种境界的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生活中,面对一些人或事,我们经常会发表意见,或是感慨万分,或是啧啧称赞,或是义愤填膺,等等。我们发现,甚至对同一件事,人们的处事态度也会有很大分别。为什么呢?我们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素质真的是有高有低。殊不知,这里的素质高低就是人生境界的高低。什么是人生境界,是什么造成人

生境界的高低,我们该如何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预习检测: 1.选词填空: ①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②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③中国哲学总是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课文《人生的境界》教案

课文《人生的境界》教案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4.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四种境界的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生活中,面对一些人或事,我们经常会发表意见,或是感慨万分,或是啧啧称赞,或是义愤填膺,等等。我们发现,甚至对同一件事,人们的处事态度也会有很大分别。为什么呢?我们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素质真的是有高有低。殊不知,这里的素质高低就是人生境界的高低。什么是人生境界,是什么造成人生境界的高低,我们该如何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

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预习检测: 1.选词填空: ①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②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③中国哲学总是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A.程度严肃趋向 B.程度严格倾向 C.水平严肃倾向 D.水平严格趋向 2.作者所认为的哲学的任务概括地说是什么?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魏书生上《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教案

魏书生上《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你们平时课前3分钟做什么呢? 生:介绍古诗。 师:怎么个介绍方法呢? 生:按照学号进行。 师:那今天该谁了? 生:**** (对不起,由于当时笔者没集中精力,没听清楚该学生的名字) 师:谁是****? (该学生起立) 师:平时你们下面介绍呢还是在讲台上介绍? 生:在讲台上。 被叫起的学生:老师,由于今天是在这儿上课,所以我没准备 师:(微笑)那怎么办呢? 师:(征求全班学生意见)让他非干不可?找人代替?还是不干了? (本人深深被魏老师上课的民主折服) 被叫起的学生:找人代替 (其它学生也小声回答:找人代替) 师:那找谁?

生:语文科代表! 师:谁是语文科代表? (语文科代表起立) 师:好吧,开始。 (语文科代表上台开始介绍古诗《春晓》,包括:作者、朝代、逐句抽学生回答含义、结束时全班诵读全诗)师:说得很好,上课! (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没有坐下) 师:我在我们班上课时,一般要要求他们进行口头作文,我们今天可不可做? (学生没有回答) 师:举手表决吧! (一半以上的学生举手) 师:一半以上的同学举手了,说明可以通过。那我们 今天说什么呢?(停顿一下)说“我的一天”吧!既然是我的一天,那么一定要说整天所做的事情,我的一天是 哪天呢?2020年3月28日!今年你们多大了? (有学生回答13岁、有学生会大14岁!) 师:算算看,中学还有2年,高中3年,大学4年吧,特殊专业可能更长一点,有的同学可能还会继续深造, 读完硕士研究生还需几年,到了2020年的今天大家参加工作了吧?

生:是。 师:好吧!到了那时,我们已经过上小康生活了,你们愿做什么就说什么,随便说说,别管别人,七嘴八舌地说。预备,开始! (学生开始口头作文,师到几个学生旁边询问他们说的什么。大略3分钟后,学生口头作文结束)师:看来同学们一天的工作干得够快的! (全场爆出一阵笑声) 师:同学们都说得不错,有的当医生了,有的做警察了。好吧,我们开始上课!(生坐下) 师:教材发了没有? 生:发了。 师:(埋怨)我曾告诉你们老师课前不发教材,今天才发教材给你们,没想到他已经发了。那么你们预习了没有? 生:没有 师:为什么? 齐答:不知道上哪一课。 师:能猜到老师今天上哪一课吗?为什么能猜到? 生:《阿Q正传》,因为此文篇幅较长,占全书的比例大。 生:《蜀道难》,因为这篇文章很有意思。

《人生的境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3.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明白“人人可以为尧舜”,只要认真做好自己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就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深刻理解四种境界。 2.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人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导读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建筑工地上,三个泥水匠正挥汗如雨地干活。 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在砌砖。”第一个泥水匠随口答道。 第二个泥水匠回答说:“我在挣钱呢。” “我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第三个泥水匠很自豪地说。 十年后,第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砖,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是什么给三个泥水匠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遇?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砌砖”、“在挣钱”还是“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我们又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人。1915年入北大学习,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北大、清华等学校任教。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曾以“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释今古,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纪贞元”总结了一生的学术成就。他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一代哲学宗师。他的主要论著收入《三松堂全集》。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范文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树立健康、远大的人生目标。 2.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文章层次清晰、思路严密的特点。 教学过程 【预习】 导入:在语文里,我们邂逅大师。今天我们来听一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为我们讲一讲人生的境界。 默读课文,做批注 朗读课文 一、理解人生境界的含义 1.课文的题目为“人生的境界”,那么什么是人生的境界?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人做某事时,他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第1段) 2.作者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哪4个等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划分依据: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 3.根据课文内容,分别给四种人生境界做注释,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对这四种人生境界的理解。 自然境界:对自己所做的事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功利境界:觉解到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道德境界:觉解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要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天地境界:觉解到自己也是宇宙的一员,要为宇宙的利益做各种事。 4.“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阅读第7,8段,回答这一问题。 通过哲学,觉解到他的行动和生活中的道德原理,达到道德境界。 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达到天地境界。 二、把握文章思路 1.本文是一篇学术随笔,也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要理解文章思路,先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概括每段内容),然后划分段落,写大意。 第1段:人生境界的含义及分类。 第2段:最后一句。 第3段:最后一句。

《人生的境界》阅读答案

《人生的境界》阅读答案 人生的境界(节选) 冯友兰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有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做他正在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达到天地境界。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道德认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 1、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指哪四种?试用自己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对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 2、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3、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启发学生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深刻理解四种境界。 2.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人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教学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对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一、故事导入 建筑工地上,三个泥水匠正挥汗如雨地干活。 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在砌砖。”第一个泥水匠随口答道。第二个泥水匠回答说:“我在挣钱呢。”“我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第三个泥水匠很自豪地说。 十年后,第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砖,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是什么给三个泥水匠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遇?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砌砖”、“在挣钱”还是“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我们又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1、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人,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系,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初读课文 请同学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教师设疑导引,学生讨论交流。 1.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明确:人生的境界 2.什么是人生的境界?找出文中的阐释。 明确: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3.冯友兰认为人生有几种境界呢? 明确: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4.划分这四种境界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觉解。什么是觉解?了解和自觉。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所以,人对所做的事情的觉解程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境界的高低。 四、整体感知 (一)自然境界 首先,作者给我们介绍了自然境界,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看,自然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该境界的具体内涵。(生七嘴八舌)。 明确:自然境界的人处于一种蒙昧状态,板书:蒙昧。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3.《人生的境界》自我检测及答案解析

三人生的境界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 )。 A.觉解.(jiě) 境界.(jiè) 干坼.(chè) 敦.(dūn)厚 B.差.异(chà) 奇迹.(jì) 沮.丧(jǔ) 污垢.(gòu) C.禅.宗(shàn) 解释.(shì) 干涸.(hé) 触.犯(chù) D.洞穴.(xuè) 风俗.(sú) 詈.(lì)骂蹉.跎(cuō) 解析: A(B项“差”应读为“chā”;C项“禅”应读为"chán" ;D项“穴"应读为“xué";詈(lì)骂:用恶语侮辱人。)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 A.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画分为四个等级来进行解释。 B.道德行为并不单是遵寻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 C.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是哲学的祟高任务。 D.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解析: D(A项“画分”应为“划分”;B项“遵寻”应为“遵循”;C项"祟高”应为“崇高)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D )。 A.临出发了,张小芳还在七手八脚 ....地收拾行李。 B.南京路上好八连,拒腐蚀.永不沾,身居闹市,一成不变 ....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C.在严酷无情的事实面前,他过去给自己筑起的一座座海市蜃楼 ....,顷刻间全都倒塌。 D.谁叫你平日贪玩,到考试才临阵磨枪 ....,没考好还累倒了。这是自作自受! 解析:D(“临阵磨枪”,临:到,快要;阵:阵地、战场;枪:指梭镖、长矛一类的武器。到了快要上阵打仗的时候才磨刀擦枪。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A句,“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指多人一起动手;B句,“一成不变”指一经形成,不再改变。亦泛指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是固定不变的意思。C句,“海市蜃楼",蜃:哈唎,传说中的蜃能吐气成楼台形状。实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1.人生的境界(冯友兰)》精品教案设计

1.人生的境界(冯友兰)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本文,了解人生境界即精神境界,有高下之别,有四个等级,中国哲学的精神,或 曰作用,或曰任务,在于提升此种境界,中国哲学对于未来人类的进步可能有所贡献。了解本文短小精悍, 深入浅出。要求学习质疑,练习随处发问的探索研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一、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 ,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 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 门,1919 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
b5E2RGbCAP
二、题解 境界一词原指疆界、景象,但自晋唐以降,译佛经者却给它赋予了一种特定的含义。佛教有所谓“六 境”的说法,是指基于六根之官能与六尘之接触,然后由六识所产生的一种意识活动的状态。由此可知, 在佛学中,所谓“境界” ,主要指意识活动中之主观感受;由此而引申出的某方面的造诣的深浅称为境界的 高低。在艺术和美学理论中,艺术境界,更与主观感受、创造有不可分的联系。冯友兰正是在综合上述各 种含义的基础上,运用“境界”一词讲人生哲学的。所以,在冯友兰的人生哲学中,境界是指由人的主观 觉悟和了解造成的精神状态。p1EanqFDPw 冯友兰认为,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有两个:一是人之异于禽兽即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何在?二是人生之 意义何在?他根据自己的哲学理论,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从而引出了人生四境界说。DXDiTa9E3d 冯友兰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即人之异于禽兽者在于其有觉解,人生的意义就在觉解之中。有觉解是人 之理,求觉解是人之性,能觉解者人之心。人生在世,必追求人之理,以成就一个理想的人格;欲成就一 个理想的人格,便需尽心尽性便能达到这个理想人格,是做人的方法,只有尽心尽性,力求觉解人之所以 为人的道理,人生才有意义。RTCrpUDGiT 对于每个人来说,人生的意义并不相同。人生的意义是主观的,全在于他对人之理的理解,这种理解 有程度深浅之别。5PCzVD7HxA 冯友兰指出,人的了解可有最低程度的了解、一般的了解、深的了解(胜解)和最深的了解(殊胜解) 几个层次,这几个层次的了解在人生方面表现为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这四种境界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境界高低完全取决于觉解程度的深浅,标志着人 格完善的程度。jLBHrnAILg 自然境界: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顺才或顺习的。这里的才是指人的自然属性,以区别于人的本 质属性――即人性。才是人之辅性即次要性质,性是人之正性即主要性质,顺才即按照人的生理心理的自 然要求而行事。顺习即不自觉地因袭传统、照章办事。自然境界的人“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 不止” 。所以,冯友兰说,古诗中“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几句最能代表自然境界中的人的心理状态。xHAQX74J0X 自然境界中的人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以近乎本能的状态行动着,他们“少知寡欲,不著不察” ,生活纯 朴自然,常常得到道家的赞美。其实,自然境界的人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都十分低下,并没有什么值得称 道的。冯友兰指出,道家知道纯朴自然之可贵,以自然为美,这已经不是什么自然境界了。自然境界的觉 解程度最低,几乎到了没有觉解的程度。而道家论自然已是有了很高的觉解,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自然境 界的人是自然的必然性的奴隶,而道家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必然性而去顺应它。不得已而顺才顺习与自觉的 顺才顺习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前者是被动之顺,后者是主动之顺。冯友兰认为:照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说, 自然境界不是人所应该有的。在他看来,要追求理想的人格,就不能停留在混沌自然之乡,而要自觉认识

1、人生的境

1、人生的境界- 同学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那么,作为一个生活在新年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又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哲学和哲学家对人生的看法。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预习检测:

1.选词填空: ①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②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③中国哲学总是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A.程度严肃趋向 B.程度严格倾向 C.水平严肃倾向 D.水平严格趋向 2.作者所认为的哲学的任务概括地说是什么?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提示:作者认为中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也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哲学要使人觉解道德原理,从而达到道德境界。哲学要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地境界。 1.作者划分人生的境界其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种境界? 提示: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分为自然境界(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和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 四.文意概括:(板书) 人生境界哲学任务 宇宙宇宙意义天地境界圣人教人了解宇宙

人生的境界教案1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两课时) 授课时间:2006年9月8日和9月11日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2、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鉴赏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鉴赏本文深入浅出、平易流畅的表达艺术;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2、品味文中含义丰富多彩的语句。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并介绍作者: 在我们每一册的语文教材当中都会珍藏着几幅有价值的图片。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一位人物是冯友兰。(看教材首页的冯友兰照。)下面请听我来读一段当年有幸亲耳聆听冯友兰先生说课的学生郑敏的一段回忆: 一位留有长髯的长者,穿着灰蓝色的长袍,走在昆明西南联大校舍的土径上,两侧都是一排排铁皮为顶、有窗无玻璃的平房,时间约在1942年。这就是二战时期闻名世界的中国的最高学府——昆明西南联合大学。那位长者正在走向路边的一间教室;我和我的一位同窗远远跟在我们的老师、哲学家冯友兰教授的后面,也朝着那间教室走去在那里“人生哲学”将展开它层层的境界。 正在这时,从垂直的另一条小径走来一位身材高高的,戴着副墨镜,将风衣搭在肩上,穿着西裤衬衫的学者。只听那位学者问道:“芝生,到什么境界了?”回答说:“到了天地境界了。”于是两位教授大笑,擦身而过,各自去上课了。那位戴墨镜的教授是当时刚从美国回来不久的金岳霖教授,先生因患目疾,常戴墨镜。这两位教授是世界哲学智慧天空中的两颗灿烂的星星,在国内外都深受哲学界的景仰。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在这段话中所提到的境界说是冯友兰在国难中所形成的最精彩、最深刻、最重要的思想成果,也是他终生抱定,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政治高压下也没有真正放弃过的安身立命之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从语文的角度来看看这一篇有名的哲学论文——《人生的境界》。 (欣赏图片补充简介宗璞: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抗战胜利次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又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

人生的境界教案

教案首页

●新课导入: 在我们每一册得语文教材当中都会珍藏着几幅有价值得图片。今天我们要认识得这一位人物就是冯友兰。(瞧教材首页得冯友兰照。)下面请听我来读一段当年有幸亲耳聆听冯友兰先生说课得学生郑敏得一段回忆: 一位留有长髯得长者,穿着灰蓝色得长袍,走在昆明西南联大校舍得土径上,两侧都就是一排排铁皮为顶、有窗无玻璃得平房,时间约在1942年。这就就是二战时期闻名世界得中国得最高学府——昆明西南联合大学。那位长者正在走向路边得一间教室;我与我得一位同窗远远跟在我们得老师、哲学家冯友兰教授得后面,也朝着那间教室走去在那里“人生哲学”将展开它层层得境界。 正在这时,从垂直得另一条小径走来一位身材高高得,戴着副墨镜,将风衣搭在肩上,穿着西裤衬衫得学者。只听那位学者问道:“芝生,到什么境界了?”回答说:“到了天地境界了。”于就是两位教授大笑,擦身而过,各自去上课了。那位戴墨镜得教授就是当时刚从美国回来不久得金岳霖教授,先生因患目疾,常戴墨镜。这两位教授就是世界哲学智慧天空中得两颗灿烂得星星,在国内外都深受哲学界得景仰。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设计: 一、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得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在这段话中所提到得境界说就是冯友兰在国难中所形成得最精彩、最深刻、最重要得思想成果,也就是她终生抱定,即使就是在最艰难得政治高压下也没有真正放弃过得安身立命之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从语文得角度来瞧瞧这一篇有名得哲学论文——《人生得境界》。 (欣赏图片补充简介宗璞: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

《人生的境界》答案-2020上海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

2020上海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 人生的境界 答案 一、单选题 1.从人的本性角度考量,工作和快乐关系应该是()。(10.0分) A.工作本身就是快乐的源泉 B.工作用来聚集财富,通过财富获得快乐 C.工作为了实现自身价值,价值的实现就是快乐 D.工作带来的报酬是快乐的最大源泉 我的答案:A √答对 2.人最早的对科学和哲学的研究的源动力来自于()。(10.0分) A.人的大脑的进化 B.人的年龄的增长 C.人的生存的需求 D.人具有的好奇心 我的答案:D √答对 3.根据马克思的思想,人类真正进入自由王国的标志是()。(10.0分) A.人的活动不再为了满足自身的好奇 B.人的活动不再为了精神的自我实现 C.人的活动不再为了能力的发展 D.人的活动不再为了满足物质需要 我的答案:D √答对 4.人生的境界包括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是()。(10.0分)

A.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 B.幸福层面和道德层面 C.物质层面和道德层面 D.道德层面和精神层面 我的答案:B √答对 二、多选题 1.按照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思想,人的精神属性包含的内容有()。(10.0分)) A.理性 B.情感 C.意志 D.本能 我的答案:ABC √答对 2.自己喜欢的事业与其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相同,衡量一份工作是否是自己的事业的标准有()。(10.0分)) A.自己对这份工作是否有真正的兴趣 B.这份工作是否让你感觉实现了人生的意义 C.自己对这份工作是否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D.这份工作对你的前途是否有很大的帮助 我的答案:ABCD ×答错 个人分析应该选:ABC 三、判断题 1.一个有感受能力的人,内心会是丰富的,他的人生也会是丰富的。(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哲学不仅是一门学问,更重要的是对人生的一种思考。(10.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单位: 作者: 联系方式: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清思路,概括大意,理解人生的境界是由低级到高级,且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质疑思辨法,采取探究性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明白做事情时应有精神追求,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境界的人。 设计理念: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清晰。根据课标目标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结合单元教学目标,从学情出发,我拟定了本堂课的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理解作者观点。 (2)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设计理念: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是中职语文阶段阅读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学难点: 探究文中蕴含哲理性的语言,如“觉解”、“超道德价值”、“入世与出世” 等等。 设计理念:由于本文是一篇哲学论文,内容比较抽象,且疑点较多,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 学情分析: 有位专家曾经说过:“我们想引领学生到那里去,必须首先知道学生现在到底在哪里。”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要先进行学情分析。 我所授课的对象是中职卫校的学生。这些学生语文学习基础普遍不好,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但他们大多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存有较强的好奇心。由于他们是医学专业,毕业后将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我一直把本文作为卫校学生的重点授课篇目之一。

教学方法: (一)教法 设计理念:现代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要贯彻启发式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设计以下三种教法。 (1)讲授结合法。 设计理念:这是一篇哲学论文,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要想使得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中的四种境界,就要重视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以“质疑思辨法”为主,结合探究讨论等方法。设计理念:在本节课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多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 (3)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理念: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二)学法 (1)掌握质疑思辨法。 (2)抓关键词、句的读书法。 (3)学会融会贯通,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设计理念:对于中职生来讲,学法的指导以及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自主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叶老也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学习指导和能力训练上,我设计了以上三种学法。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4 分钟) 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 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 “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这就是一个山区放羊娃的人生! 你们认为他的人生有意义吗?(学生自由回答) 这也使我们感到治贫首先要治愚,理念(觉解程度)对于一个人的人生作用是多

《人生的境界》阅读答案

人生的境界(节选)冯友兰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有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做他正在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达到天地境界。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道德认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1、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指哪四种?试用自己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2、第五自然段中,作者认为哪两种人是现在就是的人?哪两种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在文中横线处填上相应的词语。 3、第六自然段中,作者阐述的哲学任务是什么?在文中横线处填上相应的词语。 4、从最后一段中,你可以推断出作者所认为的哲学的崇高任务是什么?《人生的境界》答案:1、指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1)自然境界——一个人做事只是顺着其本能或其社会风俗习惯,其所做之事无觉解或不甚觉解,此事于其没有意义或很少有意义,这个人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即自然境界。(2)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其所做之事,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动机则是利己,于己有功利意义。这种人生境界即功利境界。(3)道德境界——一个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并成为社会的一员,有这种觉解并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即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是真正的有道德的人,其所做的符合严格的道德行为,有道德意义。这种人生境界,即道德境界。(4)天地境界——一个人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各种事的意义,自觉地做他正在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即天地境界。2、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3、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4、哲学教人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