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倍率【钜大锂电】

关于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倍率【钜大锂电】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倍率,决定了我们可以以多快的速度,将一定的能量存储到电池里面,或者以多快的速度,将电池里面的能量释放出来。当然,这个存储和释放的过程是可控的,是安全的,不会显著影响电池的寿命和其他性能指标。

倍率指标,在电池作为电动工具,尤其是电动交通工具的能量载体时,显得尤为重要。设想一下,如果你开着一辆电动车去办事,半路发现快没电了,找个充电站充电,充了一个小时还没充满,估计要办的事情都耽误了。又或者你的电动汽车在爬一个陡坡,无论怎么踩油门(电门),车子却慢的像乌龟,使不上劲,自己恨不得下来推车。

显然,以上这些场景都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但是却是当前锂离子电池的现状,充电耗时久,放电也不能太猛,否则电池就会很快衰老,甚至有可能发生安全问题。但是在许多的应用场合,我们都需要电池具有大倍率的充放电性能,所以我们又一次卡在了“电池”这儿。为了锂离子电池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有必要搞清楚,都是哪些因素在限制电池的倍率性能。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倍率性能,与锂离子在正负极、电解液、以及他们之间界面处的迁移能力直接相关,一切影响锂离子迁移速度的

因素(这些影响因子也可等效为电池的内阻),都会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倍率性能。此外,电池内部的散热速率,也是影响倍率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散热速率慢,大倍率充放电时所积累的热量无法传递出去,会严重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因此,研究和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倍率性能,主要从提高锂离子迁移速度和电池内部的散热速率两个方面着手。

1.提高正、负极的锂离子扩散能力

锂离子在正/负极活性物质内部的脱嵌和嵌入的速率,也就是锂离子从正/负极活性物质里面跑出来的速度,或者从正/负极表面进入活性物质内部找个位置“安家”的速度到底有多快,这是影响充放电倍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举个例子,全球每年都有会很多的马拉松比赛,虽然大家基本同一时间出发,可是道路宽度有限,参与的却人很多(有时多达上万人),造成相互拥挤,加上参与人员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比赛的队伍最后会变成一个超长的战线。有人很快到达终点,有人晚到几个小时,有人跑到昏厥,半路就歇菜了。

锂离子在正/负极的扩散和移动,与马拉松比赛基本差不多,跑得慢的,跑得快的都有,加上各自选择的道路长短不一,严重制约了比

赛结束的时间(所有人都跑完)。所以呢,我们不希望跑马拉松,最好大家都跑百米,距离足够短,所有人都可以快速达到终点,另外,跑道要足够的宽,不要相互拥挤,道路也不要曲折蜿蜒,直线是最好的,要降低比赛难度。如此一来,裁判一声令响,千军万马一起奔向终点,比赛快速结束,倍率性能优异。

在正极材料处,我们希望极片要足够的薄,也就是活性材料的厚度要小,这样等于缩短了赛跑的距离,所以希望尽可能的提高正极材料压实密度。在活性物质内部,要有足够的孔间隙,给锂离子留出比赛的通道,同时这些“跑道”分布要均匀,不要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这就要优化正极材料的结构,改变粒子之间的距离和结构,做到均匀分布。以上两点,其实是相互矛盾的,提高压实密度,虽然厚度变薄,但是粒子间隙会变小,跑道就会显得拥挤,反之,保持一定的粒子间隙,不利于把材料做薄。所以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以达到最佳的锂离子迁移速率。

此外,不同材料的正极物质,对锂离子的扩散系数有显著影响。因此,选择锂离子扩散系数比较高的正极材料,也是改善倍率性能的重要方向。

负极材料的处理思路,与正极材料类似,也是主要从材料的结构、尺寸、厚度等方面着手,减小锂离子在负极材料中的浓度差,改善锂离子在负极材料中的扩散能力。以碳基负极材料为例,近年来针对纳米碳材料的研究(纳米管、纳米线、纳米球等),取代传统的负极层

状结构,就可以显著的改善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内部结构和扩散通道,从而大幅度提升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

2.提高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

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里面玩的是赛跑,在电解质里面的比赛项目却是游泳。

游泳比赛,如何降低水(电解液)的阻力,就成为速度提升的关键。近年来,游泳运动员普遍穿着鲨鱼服,这种泳衣可以极大的降低水在人体表面形成的阻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并且成为非常有争议的话题。

锂离子要在正、负极之间来回穿梭,就如同在电解质和电池壳体所构成的“游泳池”里面游泳,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如同水的阻力一样,对锂离子游泳的速度有非常大的影响。目前锂离子电池所采用的有机电解质,不管是液体电解质,还是固体电解质,其离子电导率都不是很高。电解质的电阻成为整个电池电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锂离子电池高倍率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

除了提高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之外,还需要着重关注电解质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大倍率充放电时,电池的电化学窗口变化范

围非常宽,如果电解质的化学稳定性不好,容易在正极材料表面氧化分解,影响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电解液的热稳定性则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电解质受热分解时会产生很多气体,一方面对电池安全构成隐患,另一方面有些气体对负极表面的SEI膜产生破坏作用,影响其循环性能。

因此,选择具有较高的锂离子传导能力、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且与电极材料匹配的电解质是提高锂离子电池倍率性能的一个重要方向。

3.降低电池的内阻

这里涉及到几种不同的物质和物质之间的界面,它们所形成的电阻值,但都会对离子/电子的传导产生影响。

一般在正极活性物质内部会添加导电剂,从而降低活性物质之间、活性物质与正极基体/集流体的接触电阻,改善正极材料的电导率(离子和电子电导率),提升倍率性能。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导电剂,都会对电池的内阻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倍率性能。

正负极的集流体(极耳)是锂离子电池与外界进行电能传递的载体,集流体的电阻值对电池的倍率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通过改变集流体的材质、尺寸大小、引出方式、连接工艺等,都可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

电解质与正负极材料的浸润程度,会影响电解质与电极界面处的接触电阻,从而影响电池的倍率性能。电解质的总量、粘度、杂质含量、正负极材料的孔隙等,都会改变电解质与电极的接触阻抗,是改善倍率性能的重要研究方向。

锂离子电池在第一次循环的过程中,随着锂离子嵌入负极,在负极会形成一层固态电解质(SEI)膜,SEI膜虽然具有良好的离子导电性,但是仍然会对锂离子的扩散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尤其是大倍率充放电的时候。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SEI膜会不断脱落、剥离、沉积在负极表面,导致负极的内阻逐渐增加,成为影响循环倍率性能的因素。因此,控制SEI膜的变化,也能够改善锂离子电池长期循环过程中的倍率性能。

此外,隔离膜的吸液率和孔隙率也对锂离子的通过性有较大的影响,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相对较小)。

影响锂离子电池高倍率充放电性能的因素

影响锂离子电池高倍率充放电性能的因素 由技术编辑archive1 于星期四, 2014-10-16 13:51 发表 影响锂离子电池高倍率充放性能的因素很多,包括电池设计、电极组装、电极材料的结构、尺寸、电极表面电阻以及电解质的传导能力和稳定性等。为了探究其原因和机理,本文主要从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材料三方面对它们在高倍率充放电时各自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讨论了利于高倍率充放的电极和电解质材料的发展方向。 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大、无记忆效应且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手机、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小 型电器的同时,在电动车、卫星、战斗机等大型电动设备方面的应用也备受青睐[1-2]。美国Lawrence LiVermore 国家实验室早在1993 年就对日本SONY 公司的20500 型锂离子电池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分析,考察其用于卫星的可能 性[3];我国中科院物理所也早在1994 年承担福特基金项目时就开始了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研发[4];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进行了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研制和生产,如德国瓦尔塔公司研发的方型锂离子电池,容量为60 Ah,比能量为115 Wh/kg,日本索尼公司生产的高功率型锂离子电池80%DOD 的比功率高达800 W/kg [5],国内深圳的比亚迪、雷天、天津力神、河南金龙、湖南晶鑫等公司也研制生产出容量在10 Ah 以上的动力型锂离子电池。 尽管在全世界科技和工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已取得了长足进展,并逐步走上了实用的轨道,但其价格较高,而且循环性能、安全性能及其高倍率充放电性能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目前锂离子电池用于电动车时,其动力仍不能与传统燃油机的动力相比,这影响着电动车的行程、最高时速、加速性能及爬坡性能等)。为了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更快的发展,有必要对其高倍率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

锂离子电池最大放电倍率

锂离子电池最大放电倍率 1. 什么是锂离子电池最大放电倍率? 锂离子电池最大放电倍率(Maximum Discharge Rate)是指锂离子电池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释放的最大电流。它通常以倍数的形式表示,例如2C、3C等。其中,C代表锂离子电池的容量,1C表示锂离子电池在1小时内放电至100%的速率。因此,2C表示锂离子电池在2小时内放电至100%,3C表示在3小时内放电至100%。 2. 锂离子电池最大放电倍率的意义 锂离子电池最大放电倍率对于电池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决定了锂离子电池能否满足高功率需求的应用场景,例如电动汽车、无人机和电动工具等。较高的最大放电倍率意味着锂离子电池能够更快地释放能量,提供更大的功率输出。 3. 影响锂离子电池最大放电倍率的因素 3.1 锂离子电池的化学特性 锂离子电池的化学特性直接影响其最大放电倍率。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和离子传输速率决定了电池的最大放电倍率。通常,正极材料的导电性越好,锂离子电池的最大放电倍率越高。 3.2 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和制造工艺 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也会影响其最大放电倍率。电池内部的电阻和导电路径的设计直接影响了电流的传输速率。较低的电阻和优化的导电路径可以提高电池的最大放电倍率。 3.3 温度 温度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最大放电倍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较高的温度可以提高电池内部化学反应的速率,从而提高电池的最大放电倍率。然而,过高的温度也会导致电池的寿命缩短和安全性降低。 3.4 电池容量 电池容量也会对最大放电倍率产生影响。一般来说,较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通常具有较低的最大放电倍率,而较小容量的电池则可以支持更高的最大放电倍率。 4. 锂离子电池最大放电倍率的应用 锂离子电池最大放电倍率的应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

关于锂电池充放电详解

该贴主要内容: 锂电池充电最好是原装的直充,充满既可,最多加充2小时,充电时间过长会影响电池寿命。不要把电池用尽才充电,会影响电池寿命。 随时需要随时充电,没有记忆效应,首次不需要充12小时。 E52手机电量显示少第一格的时候,表示电池已经用了50%的电,后面的6格也只有50%电量。 帖子最后的软件是“能量监测”软件,可以显示电压、信号强度、CPU占用、内存等,E52能用。 ====================================================== =================================================== (本文为转载) 手机锂离子电池基本概念 目前的手机基本上所配电池都是锂离子电池,所以我下面所讲的是针对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知识。镍氢电池有所不同,这里不谈。 1、锂离子电池标称电压3.7V(3.6V),充电截止电压4.2V(4.1V,根据电芯的厂牌有不同的设计)。(锂离子电芯规范的说法是:锂离子二次电池) 2、对锂离子电池充电要求(GB/T18287 2000规范):首先恒流充电,即电流一定,而电池电压随着充电过程逐步升高,当电池端电压达到4.2V(4.1V),改恒流充电为恒压充电,即电压一定,电流根据电芯的饱和程度,随着充电过程的继续逐步减小,当减小到0.01C 时,认为充电终止。(C是以电池标称容量对照电流的一种表示方法,如电池是1000mAh 的容量,1C就是充电电流1000mA,注意是mA而不是mAh,0.01C就是10mA。)当然,规范的表示方式是0.01C5A,我这里简化了。 3、为什么认为0.01C为充电结束:这是国家标准GB/T18287-2000所规定的,也是讨论得出的。以前大家普遍以20mA为结束,邮电部行业标准YD/T998-1999也是这样规定的,即不管电池容量多大,停止电流都是20mA。国标规定的0.01C有助于充电更饱满,对厂家一方通过鉴定有利。另外,国标规定了充电时间不超过8小时,就是说即使还没有达到0.01C,8小时到了,也认为充电结束。(质量没问题的电池,都应在8小时内达到0.01C,质量不好的电池,等下去也无意义) 4、怎样区别电池是4.1V还是4.2V:消费者是无法区分的,这要看电芯生产厂家的产品规格书。有些牌子的电芯是4.1V和4.2V通用的,比如A&TB(东芝),国内厂家基本是4.2V,但也有例外,比如天津力神是4.1V(但目前也是按4.2V了)。 5、把4.1V的电芯充电到4.2V会怎么样:会使电池容量提高,感觉很好用,待机时间增加,但会减短电池的使用寿命。比如原来500次,减少到300次。同样道理,把4.2V的电芯过充,也会减短寿命。锂离子电芯是很娇嫩的。 6、既然电池内有保护板,我们是否就可以放心了呢:不是,因为保护板的截止参数是

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评价指标汇总

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评价指标汇总在动力锂电池系统中,各个参数能够表征系统的不同性能,本文罗列锂电池各个参数。 目录 1.锂电池单体 (1) 2 .常规性能指标 (2) 2. 1.电压 (2) 3. 2.内阻 (3) 4. 3.容量 (4) 5. 4.功率 (4) 6. 5.比容量、比能量 (5) 7. 6.充放电倍率 (5) 3 .可靠性性能指标 (6) 3.1. 1.循环寿命 (6) 3.2. 自放电率 (6) 3.3. 放电深度 (7) 4 .锂离子电池模块 (7) 5 .锂离子电池系统 (8) 1.锂电池单体 锂离子电池单体由正负、电极、电解液和隔膜组成,是组成电池模块和电池组的基本结构单元。电池作为一种电化学电源天然的具有电压、内阻、容量、能量、功率等特性参数。

人们主要的出于两个方面的目的,希望对电池的参数进行测量和评价。一 个是为了实现主动控制的目的,比如,电池单体电压不一致,使得系统能量存储能力降低,如果能够主动调节两极的单体电压,则可以起到放大系统容量的效果。另一个是为了安全考虑,电池的参数有其固定的范围,检测电池参数,实施监控其边界,可以起到表征电池安全状态的作用。 2.常规性能指标 2.1.电压 单体电压主要的取决于单体正负极材料的类型,一般的钻酸锂、三元正极配合石墨负极可以获得4.2V左右的满充电压,而磷酸铁锂最高只能达到3.6V o这里的电压,准确的说应该是电势取决于材料属性,电势数值上等于静置足够长时间以后的电池开路电压。而闭合回路中的单体端电压,是我们用外部仪器检测到的电压值,其数值等于电池电势减去电池内阻占压。而电池内阻并非恒定不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些在下面一节再说。 ------------ -1 --------------------------------- - R=f(SOC,‰-)、+ I1 ()E=f(SOC,T j∙∙∙)U ____ :之鹫曜羽

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充放电特性

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充放电特性 锂电池笑效率模型: 目前,各种锂电池等效模型可分为:内阻模型、阻容模型和基于运行时间的电路模型。更常用的电池模型是戴维南电路模型,它使用电压源表示电源的电动势,电阻表示电池的 直接内阻,RC电路模拟电池的极化内阻和极化电容 电池的充电限制电压是指电池由恒流充电转入恒压充电时的电压值,对一般的锂离子 电池,其值为4.2v,若电池到达限制电压后仍采用恒流充电,电池内部会持续升温,活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膨胀,使电池内压增大,压力达到一定程序,会有外壳破裂。 电池的终止电压是指当电压下降到电池放电时不适合继续放电时的最低工作电压。在 电池使用过程中,如果电池的终端电压已达到终端电压,可以通过继续放电获得容量,但 会对电池的使用寿命带来很大的损害。因此,在放电过程中,必须在电压终止时停止放电。终端电压与电池的放电电流、温度和其他因素有关。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电池的终止电 压会有所不同。中国国家标准规定单体电池的终止电压为2.75V,即当电池负载电压达到2.75V时,应立即停止放电。 电池的内阻包括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欧姆内阻包括电池电极本身的电阻、电解液的 电阻、离子透过隔膜时所受到的阻力、正负极与隔离层的接触电阻。欧姆内阻与电池的类型、正负极材料、电解质有关,也受电池的大小、结构、装配等因素影响。极化内阻指在 电池的正极与负极进行电化学反应时极化所引起的电阻,包括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引起 的电阻。极化内阻并不服从欧姆定律,其阻抗一般呈容性。 R2是电池的欧姆电阻,R1是电池的极化电阻,C1是电池的极化电容。一般来说,R2 相对稳定,在电池工作过程中变化不大。R1和C1是动态的,在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 中会发生变化。 电池的内阻很小,基本在200毫欧以内。在小电流放电时,由于外部电阻较大,电池 内部压降相对于外电压可以忽略不计。但电池进行大电流放电时,电池极化严重,电阻增大,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电池温度升高,电池端电压降低,放电时间缩短,对电池性能和 寿命造成严重影响 电池的实际容量是指电池在特定放电条件下实际放电的电量,理论上等于电池放电电 流和放电时间的积分。其值通常小于理论容量和额定容量。 在研究电池充放电电流时,通常用c为单位,c为电池额定容量,对于1500mah的电池,1c的放电倍率就是1500ma。锂离子电池典型的充电方式为恒流恒压充电方式,充电 开始时先采用恒流充电,使用快速充电时充电倍率一般为0.5c-1c,随着恒流充电的进行,电池电动势逐渐升高,为了维持电池的恒定充电电流,充电器两端电压也必须慢慢升高。 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限制电压(通常为4.2v)时,充电过程进入恒压阶段,充电器两端输

锂离子电池的过充电和过放电产生的问题

针对锂离子电池过充电、过放电问题 令狐采学 过充电:锂离子电池过充时,电池电压随极化增大而迅速上升,会引起正极活性物质结构的不可逆变化及电解液的分解,产生大量气体,放出大量的热,使电池温度和内压急剧增加,存在爆炸、燃烧等隐患。 过放电:电池放完内部储存的电量,电压达到一定值后,继续放电就会造成过放电,电池过放电可能会给电池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特别是大电流过放,或反复过放对电池影响更大。一般而言,过放电会使电池内压升高,正负极活性物质可逆性受到破坏,电解液分解,负极锂沉积,电阻增大,即使充电也只能部分恢复,容量也会有明显衰减。 解决措施: 1、改变正极材料:目前钴酸锂正极活性材料在小电芯 方面是很成熟的体系,但是充满电后,仍旧有大量的锂离子留在正极,当过充时,残留在正极的锂离子将会涌向负极,在负极上形成枝晶(使其晶面的半高宽变大,导致某一方向的晶粒尺寸变小,晶体结构的改变导致碳材料出现裂纹,进而破坏负极表面的SEI 膜并促进SEI 膜的修复,SEI 膜的过度生长消耗活性锂,因此造成了电池的不可逆容量衰减。如图1所示)这是采用钴酸锂材料的电池过充时必然的结果。甚至在正常充放电过程中,也有可能会有的产生多余的锂离子游离到负极形成枝晶(由于石墨的嵌脱锂电位较低,接近锂的还原电位,因此在某些条件下负极容易出现锂沉积,锂沉积会消耗活性锂,产生不可逆容量损失)。因此寻求高能量密度、高安全、环保和价格便宜的电极材料是动力电池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家选择的安全

正极材料有锰酸锂、磷酸铁锂等。 (锰酸锂LiMnO4分子结构上面可以保证在满电状态,正极的锂离子已经完全嵌入到负极炭孔中,从根本上避免了枝晶的产生。同时锰酸锂稳固的结构使其氧化性能远远低于钻酸锂,分解温度超过钴酸锂10O℃,即使由于外力发生内部短路、外部短路、过充电时,也完全能够避免了由于析出金属锂引发燃烧、爆炸的危险。 磷酸铁锂(LiFePO4)及其充电(脱锂)后形成FePO4的热稳定性非常好,其在210~410℃的温度范围内所放出的热量仅为210J/g:而普遍使用的LiCoO2的充电态(CoO2)开始分解产生氧气的温度为240°C,所放出的热量约为1000J/g。(如图2所示,过放电至1.5 V、1.0 V 时,石墨的表面变化不大,而深度过放电时石墨表面可以看到有粗大的颗粒及一层厚膜覆盖。)因此,在目前所发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LiFePO4的安全性能最好。用该种正极材料制作的锂离子电池2 C30 V过充,安全通过。) 图1 充电倍率为C/1000时不同充电时间LixCO2微分干涉图像的晶间裂纹 图2 LiFePO4电池循环前后的石墨电极 SEM 图(a)循环前;放电至(b)2 V、(c)1.5 V、(d)1 V、(e 和f)0.5 V、(g 和 h)0.0 V 2、添加剂保护法:通过添加剂实现电池过充的内部保 护,对简化电池制造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意义。目

锂离子电池最大放电倍率

锂离子电池最大放电倍率 摘要: 1.锂离子电池的概述 2.锂离子电池的最大放电倍率概念 3.锂离子电池最大放电倍率的影响因素 4.锂离子电池最大放电倍率的应用领域 5.我国在锂离子电池最大放电倍率研究方面的进展 正文: 【锂离子电池的概述】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它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组成。锂离子电池在现代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它们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锂离子电池的最大放电倍率概念】 锂离子电池的最大放电倍率是指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与电池的额定容量之比。它反映了锂离子电池在短时间内能够释放的能量。通常情况下,锂离子电池的最大放电倍率在0.5C 至2C 之间,其中C 表示电池的额定容量。 【锂离子电池最大放电倍率的影响因素】 锂离子电池最大放电倍率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电池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等都会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最大放电倍率。

2.电池结构:电池的厚度、电极的尺寸和连接方式等都会对最大放电倍率产生影响。 3.工作温度:锂离子电池在最大放电倍率方面,有一个最佳工作温度范围,通常为10℃至40℃。 【锂离子电池最大放电倍率的应用领域】 锂离子电池最大放电倍率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例如: 1.便携式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等,需要电池具有高最大放电倍率以满足短时间的大电流需求。 2.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需要高最大放电倍率的锂离子电池来提供快速加速和制动回收等性能。 3.储能系统:对于需要高功率输出的储能系统,如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等,锂离子电池的最大放电倍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锂离子电池最大放电倍率研究方面的进展】 我国在锂离子电池最大放电倍率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优化电池材料、改进电池结构和提高生产工艺等方法,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最大放电倍率。

锂离子电池不同充电倍率下的能量效率研究

锂离子电池不同充电倍率下的能量效率研究 【摘要】目前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已发布使用的行业标准是QCT/743-2006,其规定的锂离子通用的充放电电流为C/3(C为电池的标称容量),沿用参考的是国际标准ISO WD12405-1-2011,所以目前大多数电池厂家给定的标准充电方法为:以恒定电流速率(C/3)对电池充电,直至达到充电截止电压上限,然后保持该电压级别,同时充电速率会降至涓流充电。而本文通过测试锂离子电池在不同充电倍率下能量效率,综合比较各种充电倍率下的优缺点,从而积累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相关充电特性数据,分析得出一种最优的充电策略。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不同倍率;充电效率 1.引言 近年来,随着锂离子电池研究水平的提高和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锂离子电池作为化学电源的一种能源形式,具有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安全性好等优点,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被看好可以作为未来普遍使用的新能源之一,尤其是在电动汽车以及混合电动汽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得到迅速的发展[1]。 与此同时,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充放电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如何设计出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率的充电方式,也是锂离子动力电池应用于电动汽车行业研究的热潮,目前国内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厂家非常多,虽然每种不同的电池都有各自的充电策略,但普遍使用的充电方式为CCCV(即恒流恒压充电),恒流充电的电流若过大,虽然节省了时间但同时可能会导致电池内部过热,电池过充等问题,恒流充电选取的电流若过小,虽然保护了电池,但会严重降低充电效率,所以选取一个合适的充电电流值,在保证电池寿命及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的提高充电效率及能量的利用率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以磷酸亚铁锂电池作为充放电的测试对象,采用美国A V (AeroVironment)公司生产的MT-30电池测试设备以及SmartGuard采集器,以恒流恒压充电方式测试单体电池在不同倍率充电电流下的能量往返效率、充电时间,综合评价不同倍率充电的优缺点。 2.测试方法 本次试验以中航锂电生产的SE180AH磷酸铁锂蓄电池为研究对象,为排除电池差异所引起的影响,选取同一批次一致性相对较好的3块电池进行试验,将电池编号为141,142,143,如图1所示: 图1 被测电池样品

锂电池的国家标准

锂电池的国家标准 1、锂离子电池标称电压3.7V(3.6V),充电截止电压4.2V(4.1V,根据电芯的厂牌有不同的设计)。(锂离子电芯规范的说法是:锂离子二次电池) 2、对锂离子电池充电要求(GB/T18287 2000规范):首先恒流充电,即电流一定,而电池电压随着充电过程逐步升高,当电池端电压达到4.2V(4.1V),改恒流充电为恒压充电,即电压一定,电流根据电芯的饱和程度,随着充电过程的继续逐步减小,当减小到0.01C时,认为充电终止。(C是以电池标称容量对照电流的一种表示方法,如电池是1000mAh的容量,1C就是充电电流1000mA,注意是mA而不是mAh,0.01C就是10mA。)当然,规范的表示方式是0.01C5A,我这里简化了。 3、为什么认为0.01C为充电结束:这是国家标准GB/T18287-2000所规定的,也是讨论得出的。以前大家普遍以20mA为结束,邮电部行业标准YD/T998-1999也是这样规定的,即不管电池容量多大,停止电流都是20mA。国标规定的0.01C有助于充电更饱满,对厂家一方通过鉴定有利。另外,国标规定了充电时间不超过8小时,就是说即使还没有达到0.01C,8小时到了,也认为充电结束。(质量没问题的电池,都应在8小时内达到0.01C,质量不好的电池,等下去也无意义) 4、怎样区别电池是4.1V还是4.2V:消费者是无法区分的,这要看电芯生产厂家的产品规格书。有些牌子的电芯是4.1V和4.2V通用的,比如A&TB(东芝),国内厂家基本是4.2V,但也有例外,比如天津力神是4.1V(但目前也是按4.2V了)。 5、把4.1V的电芯充电到4.2V会怎么样:会使电池容量提高,感觉很好用,待机时间增加,但会减短电池的使用寿命。比如原来500次,减少到300次。同样道理,把4.2V的电芯过充,也会减短寿命。锂离子电芯是很娇嫩的。 6、既然电池内有保护板,我们是否就可以放心了呢:不是,因为

锂电池常用参数介绍

锂电池常用参数介绍 1、容量(Capacity,单位:Ah) 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参数。电池容量是衡量电池性能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它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放电率、温度、终止电压等)电池放出的电量(可用JS-150D做放电测试),即电池的容量,通常以安培·小时为单位(简称,以A·H表示,1A·h=3600C)。例如一个电池为48V200ah,那么就是说该电池可以存储48V200ah=9.6KWh,即9.6度电。电池容量按照不同条件分为实际容量、理论容量与额定容量。 实际容量指在一定的放电制下(一定沉度,一定的电流密度和终止电压),电池所能给出的电量。实际容量一般都不等于额定容量,它与温度、湿度、充放电倍率等直接相关。一般情况下,实际容量比额定容量偏小一些,有时甚至比额定容量小很多。 理论容量指的是活性物质全部参加电池反应所给出的电量。即最理想状态下的容量。额定容量是指铭牌上所标明的电机或电器在额定工作条件下能长期持续工作的容量。通常对变压器指视在功率,对电机指有功功率,对调相设备指视在功率或无功功率,单位为V A,kV A,MV A。 应用中,极板的几何尺寸、终止电压、温度、放电率等对电池容量都会产生影响,比如北方的冬季,如果在室外使用手机,电池容量会迅速下降。 2、能量密度(Energy Density,单位:Wh/kg或Wh/L)

能量密度,电池能量密度,对于给定的电化学储能装置,所能充入的能量与储能介质的质量或体积之比。前者称质量能量密度,后者称体积能量密度,单位分别为瓦·时/千克Wh/kg,瓦·时/升Wh/L。这里的电量,是上面提到的容量(Ah)与工作电压(V)的积分。在应用的时候,能量密度这个指标比容量更具有指导性意义。 基于当前的锂离子电池技术,能够达到的能量密度水平大约在100~200Wh/kg,这一数值还是比较低的,在许多场合都成为锂离子电池应用的瓶颈。这一问题同样出现在电动汽车领域,在体积和重量都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电池的能量密度决定了电动汽车的单次最大行驶里程,于是出现了里程焦虑症这一特有的名词。如果要使得电动汽车的单次行驶里程达到500公里(与传统燃油车相当),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必须达到300Wh/kg以上。 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远低于集成电路产业的摩尔定律,这就造成了电子产品的性能提升与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之间存在一个剪刀差,并且随着时间不断扩大。 3、充放电倍率(Charge/Discharge rate,单位:C) 充放电倍率是充电快慢的一种量度。这个指标会影响锂离子电池工作时的连续电流和峰值电流,其单位一般为C(C-rate的简写),如1/10C,1/5C,1C,5C,10C等。例如电池的额定容量是20Ah,如果其额定充放电倍率是0.5C,那么就意味着这个电池,可以以20Ah0.5C=10A的电流,进行反复的充放电,一直

锂电池特性介绍、充放电曲线、电池寿命等。物联网设备必看

锂电池特性介绍、充放电曲线、电池寿命等。物联网设备必看 展开全文 电池在物理接口上比较简单,就两条线:正极、负极,这个小学生科普知识都知道;不过真正用到电子产品中时,有关电池方面的东西还是有点多的。 电池充电最重要的就是这三步: 第一步:判断电压<3V,要先进行预充电,0.05C电流; 第二步:判断 3V<电压<4.2V,恒流充电0.2C~1C电流; 第三步:判断电压>4.2V,恒压充电,电压为4.20V,电流随电压的增加而减少,直到充满。 一、锂电池 1、简述锂电池以及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自1990年问世以来,因其卓越的性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广泛地应用于社会。锂离子电池以其它电池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迅速占领了许多领域,象大家熟知的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小型摄像机等等。 目前锂电池公认的基本原理是所谓的“摇椅理论”。锂电池的冲放电不是通过传统的方式实现电子的转移,而是通过锂离子在层壮物质的晶体中的出入,发生能量变化。在正常冲放电情况下,锂离子的出入一般只引起层间距的变化,而不会引起晶体结构的破坏,因此从

冲放电反映来讲,锂离子电池是一种理想的可逆电池。在冲放电时锂离子在电池正负极往返出入,正像摇椅一样在正负极间摇来摇去,故有人将锂离子电池形象称为摇椅电池。 我们经常说的锂离子电池的优越性是针对于传统的镍镉电池(Ni/Cd)和镍氢电池(Ni/MH)来讲的。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等优点。 2、锂电池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常识 (1)、误区:“电池激活,前三次充电12小时以上” 对于锂电池的“激活”问题,众多的说法是:充电时间一定要超过12小时,反复做三次,以便激活电池。这种“前三次充电要充12小时以上”的说法,明显是从镍电池(如镍镉和镍氢)延续下来的说法。所以这种说法,可以说一开始就是误传。经过抽样调查,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人混淆了两种电池的充电方法。 锂电池和镍电池的充放电特性有非常大的区别,所查阅过的所有严肃的正式技术资料都强调过充和过放电会对锂电池、特别是液体锂离子电池造成巨大的伤害。因而充电最好按照标准时间和标准方法充电,特别是不要进行超过12个小时的超长充电。通常,手机说明书上介绍的充电方法,就是适合该手机的标准充电方法。 (2)、不益长时间充电、电池完全用完再充电 锂电池的手机或充电器在电池充满后都会自动停充,并不存在镍电充电器所谓的持续10几小时的“涓流”充电。如果锂电池在充满后,放在充电器上也是也不再充电。 超常时间充电和完全用空电量会造成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将对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造成永久的损坏,从分子层面看,过度放电将导致负极碳过度释出锂离子而使得其片层结构出现塌陷,过度充电将把太多的锂离子硬塞进负极碳结构里去,而使得其中一些锂离子再也无法释放出来。 (3)、电池寿命 关于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循环的实验表,关于循环寿命的数据列出如下(DOD是放电深度的英文缩写):

锂电池的六个主要参数

锂电池的六个主要参数 1、电池容量 电池的容量由电池内活性物质的数量决定,通常用毫安时mAh或者 Ah 表示。例如1000 mAh就是能以1 A的电流放电1 h换算为所含电荷量大约为3600 C。 2、标称电压 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称为电池的标称电压。标称电压由极板材料的电极电位和内部电解液的浓度决定。 锂电放电图,是呈抛物线的,4.3V降到3.7V和3.7V降到3.0V,都是变化很快的。惟有3.7V左右的放电时间是最长的,几乎占到了3/4的时间,因此锂电池的标称电压是指维持放电时间最长的那段电压。 锂电池的标称电压有3.7V和3.8V,如果为3.7V,则充电终止电压为4.2V,如果为3.8V,则充电终止电压为4.35V。 3、充电终止电压 可充电电池充足电时,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已达到饱和状态,再继续充电,电池的电压也不会上升,此时的电压称为充电终止电压。锂离子电池为4.2 V或者4.35V。 4、放电终止电压 放电终止电压是指蓄电池放电时允许的最低电压。放电终止电压和放电率有关。一般来讲单元锂离子电池为2.7 V。 1 / 2

5、电池内阻 电池的内阻由极板的电阻和离子流的阻抗决定,在充放电过程中,图像引擎以及极板的电阻是不变的,但离子流的阻抗将随电解液浓度和带电离子的增减而变化。当锂电池的OCV电压降低时,阻抗会增大,因此在低电(小于3V)充电时,要先进行预充电(涓流充电),防止电流太大引起电池发热量过大。 6、自放电率 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电池在没有使用的情况下,自动损失的电量占总容量的百分比。一般在常温下锂离子电池自放电率为5%-8%。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电量计介绍

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电量计介绍 1.锂离子电池介绍 1.1荷电状态(State-Of-Charge;SOC) 荷电状态可定义为电池中可用电能的状态,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因为可用电能会因充放电电流,温度及老化现象而有不同,所以荷电状态的定义也区分为两种:绝对荷电状态(Absolute State-Of-Charge;ASOC)及相对荷电状态(Relative State-Of-Charge;RSOC)。通常相对荷电状态的范围是0% - 100%,而电池完全充电时是100%,完全放电时是0%。绝对荷电状态则是一个当电池制造完成时,根据所设计的固定容量值所计算出来的的参考值。一个全新完全充电电池的绝对荷电状态是100%;而老化的电池即便完全充电,在不同充放电情况中也无法到100%。 下图显示不同放电率下电压与电池容量的关系。放电率愈高,电池容量愈低。温度低时,电池容量也会降低。 图一、不同放电率及温度下电压与容量之关系

1.2最高充电电压(Max Charging Voltage) 最高充电电压和电池的化学成分与特性有关。锂电池的充电电压通常是4.2V 和4.35V,而若阴极、阳极材料不同电压值也会有所不同。 1.3完全充电(Fully Charged) 当电池电压与最高充电电压差小于100mV,且充电电流降低至C/10,电池可视为完全充电。电池特性不同,完全充电条件也有所不同。 下图所显示为一典型的锂电池充电特性曲线。当电池电压等于最高充电电压,且充电电流降低至C/10,电池即视为完全充电。 图二、锂电池充电特性曲线 1.4最低放电电压(Mini Discharging Voltage) 最低放电电压可用截止放电电压来定义,通常即是荷电状态为0%时的电压。此电压值不是一固定值,而是随着负载、温度、老化程度或其他而改变。 1.5完全放电(Fully Discharge) 当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最低放电电压时,可称为完全放电。 1.6充放电率(C-Rate) 充放电率是充放电电流相对于电池容量的一种表示。例如,若用1C来放电一小时之后,理想的话,电池就会完全放电。不同充放电率会造成不同的可用容量。通常,充放电率愈大,可用容量愈小。 1.7循环寿命

大倍率放电时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热性能

大倍率放电时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热性能 张云云;白洁;张国庆 【摘要】为保证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可靠和高效的运行,实验研究了其在大倍率放电时的热性能。实验中,对于一款商业电动车用3.2 V、50 Ah锂离子电池,用充放电测试仪和温湿度巡检仪,控制放电倍率为1C~3C(50~150 A)。结果表明:电池放电倍率越大,电池两端工作电压平台越低,电池放电量越小,电池表面的温升率越大。当放电倍率达到3C (150A)时,电池表面温度超出其安全工作温度,因而,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大倍率放电时,需要为其增加散热设备。拟合了一组用于计算不同放电倍率下电池的瞬时产热量的经验公式。这些公式可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辅助散热设备的设计和选择。%The electrical and thermal performances of power lithium-ion batteries used in electric vehicles were experimentaly investigated to guarantee the power lithium ion battery operate safely, reliably and efifciently. A charge and discharge tester and a temperature / humidity recorder were used to control the various rate of discharge at the arrange of 1C~3C (50~150 A) for a kind of 3.2 V/50 Ah lithium-ion power batteries commercial appli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erator voltage platform between battery two ends is going to lower with the output energy decreasing and the battery surface temperatures increasing when the discharged rate increases. The temperature at the lithium-ion battery surface exceeds the temperature limit for battery safely operating when the battery discharged rate up to 3C rate (or 150 A). Therefore, being equipped with cooling device is necessary for battery to ensure battery operate safely and efifciently. A group of empirical

锂离子电池主要性能指标

锂离子电池主要性能指标锂离子电池的容量 电池的容量有额定容量和实际容量之分。电池的额定容量是指电池在环境温度为20℃±5℃条件下,以5h率放电至终止电压时所应提供的电量,用C5表示。电池的实际容量是指电池在一定的放电条件下所放出的实际电量,主要受放电倍率和温度的影响(故严格来讲,电池容量应指明充放电条件)。容量单位:mAh、Ah(1Ah=1000mAh)。 锂离子电池电池内阻 电池内阻是指电池在工作时,电流流过电池内部所受到的阻力。有欧姆内阻与极化内阻两部分组成。电池内阻值大,会导致电池放电工作电压降低,放电时间缩短。内阻大小主要受电池的材料、制造工艺、电池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电池内阻是衡量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锂离子电池的电压 开路电压是指电池在非工作状态下即电路中无电流流过时,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一般情况下,锂离子电池充满电后开路电压为4.1-4.2V左右,放电后开路电压为3.0V 左右。通过对电池的开路电压的检测,可以判断电池的荷电状态。

工作电压又称端电压,是指电池在工作状态下即电路中有电流流过时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在电池放电工作状态下,当电流流过电池内部时,不需克服电池的内阻所造成阻力,故工作电压总是低于开路电压,充电时则与之相反。锂离子电池的放电工作电压在3.6V左右。 锂离子电池的放电平台时间 放电平台时间是指在电池满电情况下放电至某电压的放电时间。例对某三元电池测量其3.6V的放电平台时间,以恒压充到电压为4.2V,并且充电电流小于0.02C时停止充电即充满电后,然后搁置10分钟,在任何倍率的放电电流下放电至3.6V时的放电时间即为该电流下的放电平台时间。因某些使用锂离子电池的用电器的工作电压都有电压要求,如果低于要求值,则会出现无法工作的情况。所以放电平台是衡量电池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倍率 充放电倍率是指电池在规定的时间内放出其额定容量时所需要的电流值,1C在数值上等于电池额定容量,通常以字母C表示。如电池的标称额定容量为10Ah,则10A为1C(1倍率),5A则为0.5C,100A为10C,以此类推。 锂离子电池的自放电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