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养生主》中关于养生的道理

简述《养生主》中关于养生的道理

《养生主》是一篇专论养生之道的名文,它所揭示的主题思想,就是护养精神生命的方法莫过于顺任自然。

“庖丁解牛”这个家喻户晓的的故事,是《养生主》篇的主体部分。庄子以宰牛之方喻养生之理,由养生之理喻处世之道。他以牛的筋骨之盘根错节,比喻世道之复杂凶险;以庖丁在实践中领悟的宰牛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道理,启迪人们处世不能强行妄为,而要依循客观规律;以庖丁在解牛时遇到筋骨盘结之处所采取的“怵然为戒”、凝神专注的态度,告诫人们遇到困难时行事更应警惕、专注;又以庖丁成功后“踌躇满志”的喜悦和“善刀而藏之”的谨慎,教导人们凡事应含藏内敛,不宜过于张扬;更以庖丁解牛之挥洒自如和出神入化,向人们展示了“得道”者的自由境界。

惠文君观看庖丁解牛,不由得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放下刀回答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把宰牛的技艺升华至“道”的境界,这就告诉我们,大道是无所不在的,人生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无不包含着通向最高的真理——“道”的途径,就看你是否善于体验和把握了。庄子在《达生》篇和《知北游》篇中讲述的“佝偻者承蜩”和“大马之捶钩者”,与“庖丁解牛”一样,都是讲的在日常活动中通过心灵的虚静、凝聚而升华而臻至“道”的完美境界。大道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惠文君观看了庖丁出神入化的表演,听了庖丁讲述解牛的道理,于是心领神会,从中悟出了养生的道理,那就是凡事都不能强行妄为,而应顺任自然,在平凡的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对养生之“主”(即精神境界)的求索,是人生塑造、提升、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同精神生命相比,人的肉体生命就显得不那么重

要了,甚至形体残缺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形全而心残。庄子接着以残缺了一只脚却神气旺盛的右师为例,告诉人们那种存在于“形骸之外”的价值取向才是人生所真正应该予以关注和追求的。生活在大自然中的野鸡,十步才得一啄,百步方能一饮,比起养在笼中的同类,虽无丰足的滋养,却不受牢笼之困,得以奋翼高鸣,自适其志,悠然自在。足见不为名利所困的自由精神是多么可贵。

对待生与死,庄子也采取了顺任自然的态度。他借秦失吊唁老聃的故事,表达了这样的观念:生与死都不过是自然的形态变化,因而生不足喜,死亦不足悲,对于肉体生命不必过多地在意。庄子把对待生死的这种自然主义态度称为“悬解”。为什么叫“悬解”呢?因为人生无不时刻被生死问题所困扰,犹如倒悬一般,若能象老聃那样“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对生死采取超然的达观态度,便是解除了倒悬之苦。在庄子看来,肉体生命的存在是暂时的,精神生命的存在才是永恒的,他用“薪尽火传”来说明这一道理:“薪”象征着有限的肉体,“火”象征着永恒的精神生命,人的精神、思想、人格的生命之火一旦点燃,就应该一直传递下去而永无穷尽,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也正在于此。因而,人生在世,应该善于护养自己的精神生命,使其超越肉体生命的局限,在暂时中寻求永恒,在有限中追索无限,使自己短暂的一生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这就是《养生主》向人们讲述的人生哲理。

养心以养生——读《庄子养生主》有感

养心以养生——读《庄子养生主》有感 第一篇:养心以养生——读《庄子养生主》有感 养心以养生——读《庄子养生主》有感 一代始皇帝嬴政,骁勇善战,其统一六国、“车同轨”等壮举为后人所称赞。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千古一帝”,在“长生不老”的诱惑面前却甘愿一次次地被糊弄,他多次花重金派船队远航寻找不老之术,尽管每次都是无功而返或不知所踪。 古代皇帝如此,现代新人亦如此。 上年有段时间,绿豆身价暴涨,原因居然是有许多养生专家通过电视节目、报纸专栏等频繁透露绿豆可治百病,利于养生,绿豆便一时成为人们眼中的“补品”。 看来,从古到今,人们对“万寿无疆”都心存向往,然而,恰恰是无尽的欲望会使人深陷痛苦,超然的心态则会令人感到幸福,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妙。 《庄子》的内篇之一《养生主》用四个小节,三个故事为世人道出养生的“秘诀”。文章短则短矣,意却犹深。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的这句话使我感到很困惑。自小便被灌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和“学到老,活到老”这样的学习观念的我,不免对庄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有害身心的”这样的观点产生质疑。但是,经深入思考之后,便发现庄子的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而且并没有驳倒自己一贯的学习理念。想想,如今大多数的人都是因名利的需要而学习,为考试、为文凭、为工作、为成名等,多不胜数,而真正为了充实自己而吸取知识的可谓凤毛麟角。当你拼命吸取的知识量却不足以达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名利心的时候,无尽的欲望便会让你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影响了你的身心健康。 “庖丁解牛”的故事中,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机理,因而懂得何处下刀,宰牛时自然“游刃有余”。牛的机理是复杂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复杂多变呢?只是,生活和牛一样,有着各自的基本原理,如果

养生主读后感

养生主读后感 学完《养生主》一文后,感想颇多。整篇文章贯穿着庄子的处事思想,乍见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但细细想来却充满着大智慧。 开篇,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原以为这又是一篇教育我们需抓紧时间学习的文章,但看到后面才发现,庄子认为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是危险的,不能把光阴虚度在孜孜追求于无限的小知上,而应当抛却外物,“缘督以为经”,追求自然的内心,方可活得充实而有意义。 接下来,庄子又讲了几个深刻却不失有趣的寓言小故事。 庖丁通过不断观察,思考牛的骨骼纹理并加以不断练习,做到了刀锋一如十九年一样的锋利,甚至在解牛时牛都不曾发觉。 庄子由浅及深,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传达着人生大道。处理事物应透过事物全貌,分析掌握事情的内在联系,方能游刃有余。骨肉之间天生有缝隙,而这缝隙之中又隐藏着自然规律,如果以蛮力割之砍之,无论对刀对人,都有一定损害。 而后庄子以公子轩见到只有一只脚的人的故事为例,说明形体残全在于天而不在于人,更进一步说明世间万物皆是顺应自然的变化,而并非人为。故顺其自然方能得其中道,方能养生。 接下来讲了草泽中的野鸡走十步才能吃到一口食,走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但它并不希求被豢养在笼子里。在笼子里纵然很神气,但并不快乐。这说明精神的自由胜于物质的满足,自由之重就在于自

由乃是顺其自然的体现。所以人应当挣脱身体外物的束缚,而追求人心中自然的内心。 然后通过秦失三号而出的故事,说明情感亦应顺从自然的变化。“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生离死别,在庄子看来竟是那样的从容。当然,庄子安命的思想并不是消极避世的观念,而是让人顺其自然。既然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是不可避免的,就不应将自身为其陷入过度的悲伤痛苦之中。 最后,通过薪尽火传的比喻,说明外物虽然终究会消失而不可传,但精神是不灭的,会永远传承下去。 通过这篇文章,我感悟到生命的本质是最为重要的,其意义即在自然。故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即在寻找自己性情,因为生命是不可受委曲,只有顺适自然,生命才能自由自在。 面对现实社会的残酷和勾心斗角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作为大学生,如果我们能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永远保持一颗清静淡泊、安时处顺的心,不被世俗困扰,视生死如一,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会少许多痛苦和烦恼。

《庄子.养生主》的读后感3

《庄子.养生主》的读后感3 《庄子.养生主》的读后感3提要:第二节讲的是庖丁解牛的故事,这是一个为众人所知的故事,然而这个故事里却蕴涵着很深刻的道理 地产e网 《庄子.养生主》的读后感3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提倡养生之道,均衡的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状态,都是人们所追求的,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精神,关注生命本身,希望合理的养生之道可以赋予他们健康的身体,阳光的心态,让生活变得充满生机,生命变得充盈。 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庄子就告诉了我们养生之道的精髓,就是要遵循中正自然之路,顺应自然天性,安时处顺。他所论及的养生超越了养生的一般养其形的层次,揭示了养生的真性,即护养生之主精神。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是我们如今还经常听到的名言,曾经我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明知识的无穷无尽,一个人不应该满足于自己所掌握的,应当不断进取。现在我才明白,这不是庄子的本意,他想说明的是,知识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以有涯随无涯已”,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会使人陷入困顿,这是不符合养生之道,在

无涯的知识海洋中,我们应该放任心灵,不必追求在书中得到什么,更不必在意自己所懂得的究竟能换来什么。我们要做的,只是重视自己内心的感受,跟着心灵走,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缘督以为经”是养生最重要的一点。 第二节讲的是庖丁解牛的故事,这是一个为众人所知的故事,然而这个故事里却蕴涵着很深刻的道理。以庖丁分解牛体来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自然”,“依乎天理”,。“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庖丁解牛用的不是手中的刀,而是用他的神。在他看来,解牛已经不是一种赖以生存的工作,而是能让他感到心满意足,得到精神上的愉悦的事。“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这句话很形象的写出了一种处世之道,这个社会,有太多的法则和太多的潜规则,复杂得如同牛的筋骨,要在这样复杂的社会中生存,要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就要懂得生存之道,生活的艺术,处理世事顺着自然的纹理,面对纷繁的世事就能泰然处之,游刃有余。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就要学会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什么时候锋芒毕露,什么时候韬光养晦,这样才能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这是极为明智的处世哲学。 第三节讲了两个小故事。一个是轩看到只有一只脚的右师,一开始觉得很奇怪,后来想了想便很坦然了,右师只有

养生主的四个寓言故事

养生主的四个寓言故事 本文介绍了《庄子·养生主》中的四个寓言故事,包括“庖丁解牛”、“庄周梦蝶”、“荅子喻蟹”和“子綦隐机”,并分析了这些故事的寓意和养生智慧。 一、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是《养生主》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之一。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庖丁的厨师,用一把锋利的刀为文惠君解剖了一头牛。庖丁的刀法熟练,解剖过程非常利落,就像是在跳舞一样。文惠君惊叹庖丁的技艺,问他是如何做到的。庖丁回答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遵循自然的规律,顺着牛身体的纹理和结构进行解剖,而不是违背牛的本性。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养生也要遵循自然的规律。我们应该顺应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特点,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某种标准。只有按照自己的本性和规律去做事情,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是《养生主》中的另一个著名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自由自在地在花园里飞翔。他非常享受这种自由的感觉,但突然间他醒了过来,发现自己还是庄周。他不知道自己是庄周还是蝴蝶,于是他思考起人和物的本质区别。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人的身心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应该学会放松自己,放下自我意识,去感受自己的身体和内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自己的本性和自然的规律。

三、荅子喻蟹 荅子喻蟹是《养生主》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荅子与别人讨论如何养蟹。荅子认为,养蟹的关键在于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而不是把它们关在池塘里。他主张把蟹放在大海里,让它们自己去寻找食物,这样才能真正地养好蟹。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养生的关键在于自由自在。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的身体和内心,给它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而不是把它们束缚在固定的模式里。

简述《养生主》中关于养生的道理

简述《养生主》中关于养生的道理 《养生主》是一篇专论养生之道的名文,它所揭示的主题思想,就是护养精神生命的方法莫过于顺任自然。 “庖丁解牛”这个家喻户晓的的故事,是《养生主》篇的主体部分。庄子以宰牛之方喻养生之理,由养生之理喻处世之道。他以牛的筋骨之盘根错节,比喻世道之复杂凶险;以庖丁在实践中领悟的宰牛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道理,启迪人们处世不能强行妄为,而要依循客观规律;以庖丁在解牛时遇到筋骨盘结之处所采取的“怵然为戒”、凝神专注的态度,告诫人们遇到困难时行事更应警惕、专注;又以庖丁成功后“踌躇满志”的喜悦和“善刀而藏之”的谨慎,教导人们凡事应含藏内敛,不宜过于张扬;更以庖丁解牛之挥洒自如和出神入化,向人们展示了“得道”者的自由境界。 惠文君观看庖丁解牛,不由得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放下刀回答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把宰牛的技艺升华至“道”的境界,这就告诉我们,大道是无所不在的,人生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无不包含着通向最高的真理——“道”的途径,就看你是否善于体验和把握了。庄子在《达生》篇和《知北游》篇中讲述的“佝偻者承蜩”和“大马之捶钩者”,与“庖丁解牛”一样,都是讲的在日常活动中通过心灵的虚静、凝聚而升华而臻至“道”的完美境界。大道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惠文君观看了庖丁出神入化的表演,听了庖丁讲述解牛的道理,于是心领神会,从中悟出了养生的道理,那就是凡事都不能强行妄为,而应顺任自然,在平凡的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对养生之“主”(即精神境界)的求索,是人生塑造、提升、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同精神生命相比,人的肉体生命就显得不那么重

读《养生主》有感

11124009 王丹 读《庄子·养生主》有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仅是开篇的几句话就让我震撼了。“活到老学到老”、“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我从小学就开始接受的教育。而庄子教导的却是“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带着疑惑我查阅了资料和解析,才明白是自己浅薄了。开篇的几句至“可以尽年”,是全片的第一部分,也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可不是现在所说的单纯的“养生”,不仅仅是个人的身心健康而已。“主”即关键所在,“养生主”即养生的宗旨要领。本篇主要讨论有关养生的问题,揭示养生的方法没有比顺其自然更好的了。文章第一段就提出了“缘督以为经”这个养生之道的总纲,它的核心就是教导我们做事一定要顺应事物的自然之理,不要被一些主观感情上的看法,欲望所牵制而悖逆自然;接下来借庖丁解牛的故事喻养生之理;紧接着用两个小故事深化;最后以“薪火”的寓意来对养生之道做进一步的说明。 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在庄子看来,人类社会的各种矛盾就好比牛身上的筋腱和骨头,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像筋骨碰坏刀刃那样有害于刀刃一样,对于人自身有损害。因此,为了保全性命不受损害,人应该“依乎天理”、“因其自然”,学会在矛盾的夹缝中求生存。 从养生延伸,其实庖丁的牛就好像一个错综复杂的的社会环境,而他那把牛刀就好比我们单独的生命体。只要刀刃沿着筋、骨的缝隙间游动,不要碰着筋腱和骨头,就会保持锋利,不被损伤变钝。我们想要在这社会里游刃有余,减少对自己的损伤,就要善于,适应周围的环境,并遵循事物的规律。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只有看清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庖丁刚开始解牛的时候,“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已经掌握了牛体的结构;经过长达十九年的实践,终于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这一发展过程充分说明要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必须经过长期认真的实践过程。同时,庖丁的“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小心谨慎;“善刀而藏之”也启示我们要不断的充实自我,养精蓄退,等待厚积薄发。。

养生主翻译赏析_养生主阅读答案

养生主翻译赏析_养生主阅读答案 [题解] 《养生主》的主旨是讲庄子的“缘督以为经”的人生观,其中主要阐述养生的要领和养神的方法。他主张顺应事物之自然之理,而不被外在的物欲所拘泥;忘却感情而不违逆自然。本文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从“吾生也有涯”至“可以尽年”,总论“缘督以为经”的养生之道。第二部分,从“包丁为文惠君解牛”至“得养生焉”。以包丁解牛喻养生之道,说明处理社会事物就象解牛一样“依乎天理”,“因其自然”,“游刃有余”地避开是非矛盾而生活。第三部分,从“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至“不知其尽也”。通过右师之介、泽雉不薪畜樊和秦失吊老聃,写除去形骸残全的观念,视生死如一和薪尽火传的本性,主张崇尚自然,反对人为,听任命运的安排和天性的延展。吾生也有涯(1),而知也无涯(2)。以有涯随无涯(3),殆已(4);已而为知者(5),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6),为恶无近刑(7)。缘督以为经(8),可以保身(9),可以全生(10),可以养亲(11),可以尽年(12)。[注释] (1)生:生命。涯:一作崖,极限,边际。(2)知:通智,智慧,知识。(3)随:犹逐,追随、追求。逐即逐物,即《天下》中的“逐万物而下反”。(4)殆:通怠,疲倦。已:助词,通了。(5)已:此。而:还。为:从事,求。为知:追求知识。(6)为:做。名:名利。(7)刑:刑戮。 (8)缘:因,顺行。督:中,中道。经:常法。缘督以为经:因顺著名刑之间的自然之道做为养生的常法,达到“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的宗旨。(9)保身:保全身躯,免遭刑戮。(10)全生:生通性,保全自己的天性,免受思虑之苦。(11)养亲:事养父母。庄子此观点与盂子说的“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有矣,未有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也”相类似。有训亲为精神或训亲为身者非。(12)尽年:指享尽天年,保持自然的寿命而不使年寿夭折。[翻译]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很疲倦了。明知如此,仍要汲汲以求地追求知识,那就会更疲倦了。做善事不能有求名利之心,做恶事不能有刑戮之若,顺着刑名之间的自然之道以为常法,就可以保全身躯,保全天性,奉养双亲,享尽天年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响然(3),奏刀然(4),莫不中音(5)。合于《桑林》之舞(6),乃中《经首》之会(7)。文惠君曰:“(8),善哉!技盖至此乎(9)?”庖丁释刀对曰(10):“臣之所好者道也(11)进乎技矣(12)。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也(13)。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14),官之止而神欲行(15)。依乎天理(16),批大郤(17),导大窾(18),因其固然(19)。技经肯繁之未尝(20),而况大軱乎(21)!良庖岁更刀(22),割也;族庖月更刀(23),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4)。彼节者有间(25),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人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6),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删。虽然,每至于族(27),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8),视为止(29),行为迟(30)。动刀甚微(31),

《养生主》养生观

---------------------------------------------------------------最新资料推荐------------------------------------------------------ 《养生主》养生观 从《养生主》三辨看庄子的养生观摘要: 《养生主》阐释了庄子的养生哲学,庄子在《养生主》一开篇就提到了自己养生哲学的主旨缘督以为经,即顺应生命自然的循环规律。 庄子通过一则则寓言故事,主要从天人之辨、有无之辩和出入之辨三个方面了阐释缘道以为经的主张。 关键词: 庄子《养生主》养生哲学《养生主》为《庄子内篇》中的一篇。 顾名思义,《养生主》中谈论的就是关于养生的问题。 养生主即养生之主,是养生的宗旨。 庄子在文章开篇便点明了自己的养生观: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保身是保护身体,全生是保全生命,养亲是养护精神,尽年是享尽天年,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这四者是评判一个生命是好是坏的四个标准,要做到这一切就应该缘督以为经。 缘督以为经是全篇的主旨所在,庄子认为顺应生命自然的循环规律,不为自己的成见所禁锢,只有这样才能在充满了纷繁复杂的人世间游刃,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 而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缘督以为经,我认为庄子是通过对三组相 1 / 9

对意象的辨析来进行阐述的。 庄子以故事的形式,将天人之辨,有无之辩,出入之辨融入其中,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养生观。 一、天人之辨在《养生主》的几则寓言故事中,最突出的一组相对的意象就是天与人。 天即道,是主宰万物之所在。 它可以是构成万物的规律,也可以直接化为万物本身。 它是世界上万事万物存在与消亡的根本缘由,是先于一切存在的存在。 人指代一切与人相关的概念,人与天不同,天是无形的,其概念宽泛而抽象,而人是有形的,关于人的概念可以变得很具体;天不受任何事物的影响,是逍遥的,而人则往往受制于其它,是不自由的;天是一种规律,是一种共性,而人则充满了变数,是一个个体。 人需要为人,但更需要顺天以此达到平静身心,修身养性的目的。 庖丁解牛的故事中,文慧王惊叹于庖丁熟练地解牛手法,于是说出了: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面对如此夸赞,庖丁却没有欣然接受,而是一本正经的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虽然是同一件事,但文慧王与庖丁却有不同感受。 文慧王看到了庖丁的技熟练而快速的将一头牛肢解而称赞他,但在文慧王眼中,牛就是一头牛,而庖丁也仅仅是一个良庖。

读《庄子·养生主》有感

读《庄子·养生主》有感 —————1020 任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伴随着这惊世骇俗的言论,一篇表面讨论养生实则蕴含无穷人生哲学的散文徐徐展开,以不紧不慢的姿态呈现在世人眼前。 “主”即关键所在,“养生主”即养生的宗旨要领。本篇主要讨论有关养生的问题,揭示养生的方法没有比顺其自然更好的了。文章第一段就提出了“缘督以为经”这个养生之道的总纲,它的核心就是教导我们做事一定要顺应事物的自然之理,不要被一些主观感情上的看法,欲望所牵制而悖逆自然;接下来借庖丁解牛的故事喻养生之理;紧接着用两个小故事深化;最后以“薪火”的寓意来对养生之道做进一步的说明。 其中庖丁解牛的故事因為寫得繪聲繪色,傳神生動而千古流傳,膾炙人口。莊子通過描寫庖丁用了十九年而依然鋒利無比的牛刀以及庖丁那已經上升到優美高雅的解牛技巧,產發了養生的深刻哲理——只有順其自然,把握事物規律,才能達到養生的最高境界。 從養生延伸,其實庖丁的牛就好像一個錯綜複雜的社會環境,而他那把牛刀就好比我們單獨的生命個體。我們想要

在這個社會中做到批郤導窾,遊刃有餘,減少對自身的損傷而立身於世,又應該怎麼辦呢?這就是《養生主》給我們的又一啟示:要善於觀察,適應周圍的環境,尋找并遵循事物規律。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只有看清事物發展的規律與趨勢,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同時,庖丁的“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偉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告訴我們遇到難處仍要小心謹慎;“善刀而藏之”也啟示我們要不斷充實自我,養精蓄銳,以待“刀發”。 而面對現實社會中勾心鬥角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如果我們能夠“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永遠保持一顆清靜淡泊,安時處順的心,不被哀樂之情所困擾,視生死如一,那麼自己的生活也會少許多苦惱和麻煩。雖然說青年人應該抱有積極入世的鬥志和奮鬥付出的激情,但若只是一味熱情衝動,血液湧向四肢而不是大腦,那無疑會處處碰壁,甚至為他人所利用。这無疑就是现代人所说的“低情商”。 (————866字)

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

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 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看看下面的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吧! 【原文】 吾生也有涯①,而知也无涯②。以有涯随无涯③,殆已④;已而为知者⑤,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⑥,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⑦,可以保身,可以全生⑧,可以养亲⑨,可以尽年⑩。 【注释】 ①涯:边际,极限。 ②知(zhì):知识,才智。 ③随:追随,索求。 ④殆:危险,这里指疲困不堪,神伤体乏。 ⑤已:此,如此;这里指上句所说的用有限的生命索求无尽的知识的情况。 ⑥近:接近,这里含有追求、贪图的意思。 ⑦缘:顺着,遵循。督:中,正道。中医有奇经八脉之说,所谓督脉即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缘督”就是顺从自 然之中道的含意。经:常。 ⑧生:通作“性”,“全生”意思是保全天性。 ⑨养亲:从字面上讲,上下文意不能衔接,旧说称不为父母留下忧患,亦觉牵强。姑备参考。 ⑩尽年:终享天年,不使夭折。

【译文】 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 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我们世人口中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 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①,手之所触②,肩之所倚③,足之所履④,膝之所踦⑤,砉然向然⑥,奏刀然⑦,莫不中音⑧,合于桑林之舞⑨,乃中经首之会⑩。 文惠君日:“(11),善哉!技蓋至此乎(12)?”庖丁释刀对曰(13):“臣之所好者道也(14),进乎技矣(15)。始臣之解牛之时, 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 而不以目视(16),官知止而神欲行(17)。依乎天理(18),批大郤(19),导大窾(20),因其固然(21);技经肯綮之未尝(22),而况大 軱乎(23)!良庖岁更刀(24),割也;族庖月更刀(25),折也(26)。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7)。彼节 者有閒(28),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 余地矣(29),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30),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31),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 解(32),如土委地(33)。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4),善刀而藏之(35)。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36)。” 【注释】 ①庖(páo):厨房。“庖丁”即厨子。一说“庖”指厨子,“丁”是他的名字。为(wèi):替,给。文惠君:旧说指梁惠王。解:剖开、分解。

养生主—《庄子》原文、译文及赏析

养生主—《庄子》原文、译文及赏析 题解: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余下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 庄子思想的中心,一是无所依凭自由自在,一是反对人为顺其自然,本文字里行间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体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 原文1: 吾生也有涯①,而知也无涯②。以有涯随无涯③,殆已④;已而为知者⑤,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⑥,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⑦,可以保身,可以全生⑧,可以养亲⑨,可以尽年⑩。 注释: ①涯:边际,极限。 ②知(zhì):知识,才智。 ③随:追随,索求。 ④殆:危险,这里指疲困不堪,神伤体乏。 ⑤已:此,如此;这里指上句所说的用有限的生命索求无尽的知识的情况。 ⑥近:接近,这里含有追求、贪图的意思。 ⑦缘:顺着,遵循。督:中,正道。中医有奇经八脉之说,所谓督脉即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缘督”就是顺从自然之中道的含意。经:常。⑧生:通作“性”,“全生”意思是保全天性。

⑨养亲:从字面上讲,上下文意不能衔接,旧说称不为父母留下忧患,亦觉牵强。姑备参考。 ⑩尽年:终享天年,不使夭折。 译文1: 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原文2: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①,手之所触②,肩之所倚③,足之所履④,膝之所踦⑤,砉然向然⑥,奏刀然⑦,莫不中音⑧,合于桑林之舞⑨,乃中经首之会⑩。 文惠君日:“⑪,善哉!技蓋至此乎⑫?”庖丁释刀对曰⑬:“臣之所好者道也⑭,进乎技矣⑮。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⑯,官知止而神欲行⑰。依乎天理⑱,批大郤⑲,导大窾⑳,因其固然21;技经肯綮之未尝22,而况大軱乎23!良庖岁更刀24,割也;族庖月更刀25,折也26。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7。彼节者有閒28,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9,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30,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31,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32,如土委地33。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4,善刀而藏之35。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36。” 注释: ①庖(páo):厨房。“庖丁”即厨师。一说“庖”指厨师,“丁”是他的名字。为(wèi):替,给。文惠君:旧说指梁惠王。解:剖开、分解。 ②触:接触。

简析《庄子·养生主》中的养生观

简析《庄子·养生主》中的养生观 “养生主”是著名的春秋文献《庄子》的篇章,其中记载了庄子的养生观。这篇文章以庄子的思想为基础探讨了他的养生观,并阐述了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养生观是庄子最著名的观点之一,他认为健康、静心、自省、适当运动和安定心境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通过积极思考和自我约束,可以规划良好的生活方式、努力平衡身心,使自己变得健康、活力四射。 首先,庄子强调要增强自身健康,努力保持充沛的精力。他建议人们要早睡早起、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以改善身心状态,保持身体健康,获得安定心境。此外,他建议人们要多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紧张压力,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活力。 其次,庄子强调要培养良好的情感性格,调节身心,建立心理健康。庄子认为,在生活中要善于练习静心,静心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心情,更充分地掌控自己的思想和情绪,此外,要培养归于内心的清晰素描,静坐冥想,以实现宁静。 此外,庄子强调要进行自省,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依此作出改变。庄子说,首先要正视自己的行为,而后要省察自己的性格和处世之道,切莫做出违背自己本性的事。庄子说,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拥有健康、平静心态。 最后,庄子强调要体悟自然,合乎自然规律。庄子认为,只有体悟自然、和谐融洽,才能获得安定和平。他告诉人们,要学会尊重自

然,开放自己的心灵,以拥有和谐的自然之美,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庄子的养生观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他把“健康”放在首位,把除病之外的调节身心放在重要位置,注重从内心把控自己,探索自然,获得身心全面协调。庄子提出的养生观提倡健康、静心、自省、适当运动和安定心境,有助于人们拥有健康的身心,实现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养生主》独特而完整的解读

养生: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 ——《庄子·内篇·养生主》解读 人的生命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即常说的身和心。那么,人生一世,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呢?且看庄子的《养生主》。 读庄子的文章要有两个原则。 第一,不能就句论句、就段论段、就篇论篇,而应该把句放入段、把段放入篇、把篇放入整部《庄子》来读,否则就会读不懂、歪读、误读,就是断章取义,这是读庄子的难处。 第二,不能无限拔高甚至神化庄子,不管他说什么,都硬要往现代社会的核心思想上靠。 下面就用这两个原则来解读《养生主》。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题目的意思就是“养生的主旨、要领”。《养生主》所讲的养生是讲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不是指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后世道教的练功、延寿、修仙,是理解偏了庄子的思想。尽管这类人尊庄子为南华真人,但庄子称他们为“益寿者也”、“彭祖之流”、“神仙家流也”,对他们不大以为然的意思是很明显的。 第一段:主旨和总纲。 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开门见山,揭出主旨和文章的总纲: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危险、痛苦而必败;养生的要领在于“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不困于外物。总括起来就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 这一段又分为两部分,到“殆而已矣”为止,讲的是“生命和求知”,后半段讲的是“身、心、精神、生死”。“求知”是“认识论”问题,《齐物论》对此作了集中论述。“求知”是生命与外在世界关系的首要问题,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并以此作为全文起首,紧承《齐物论》的文气。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第一部分译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 这是字面意思。照此来理解,庄子就是个消极主义者,至少是反对个体去追求无限的知识,认为追求无限的知识对个体来说是宿命的必输之局,因为知识无穷而个体生命有限,这样只会让个体徒增麻烦和痛苦。 很多人觉得不妥,这不是反知吗?有人根据现代人的主流思想,对这一部分的文本,采取了两种做法。 一是只取其“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再接上我们的主流知识观、人生观——“所以要在有限的生命里,争分夺妙地求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把“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当作错误的思想抛弃掉。学校的老师大概都是这么教的。 二是认为,庄子一定是打了什么埋伏,是有什么意思隐藏着。于是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庄子认为知有合道之知、悖道之知,并不是所有知识都值得追求,如果知道了这一点还去不加区分的追求,那真是无可救药了。这样解释就跟现代的主流思想靠上了,庄子也得到了维护。这就是庄子的意思吗?不是。 从《逍遥游》来看,庄子认为,要想获得自由,就要做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自由的最高境界是“至人无己”。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无己”呢? 从《齐物论》来看,庄子认为,道化生天地万物,万物无穷,世人陷于这无穷无尽的分身当中不能自拔,由此出发,便生出了围绕着诸如大小、寿夭、成毁、有无、死生、美丑等问题的是非之争,给自己带来变化多端而又无穷的困扰,从而陷入各种各样的痛苦之中,世道也由此陷入樊然淆乱的局面。应该明了“万物无穷而道通为一”的道理,“以明”观照,则可如道般因应

〖2021年整理〗《养生主》读后感

《养生主》读后感 养生,即保养生命。人既然生于世上,就要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庄子不是一个留恋人世问的人,他的养生也不是普通所谓的让生命延长的方法。对于人的生死,庄子都是平淡的看待,一切都只是顺其自然而已,人没有必要在其中掺杂任何的动作或情感。但是,当你还活在世上的时候,你应该用如何的心态还面对这个人世,庄子对于这点,有他的想法,这些想法即为他所谓的养生之主。庄子认为,一切的一切,都要顺应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领导与服从的关系。人没有必要去试图征服改造自然,那样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很多人却想在有限的生命之中,获得无限的知识。于是,就不断的去追求,索取,一生忙忙碌碌于自己不知足的求知欲,想要什么都了解,最后的结果也只是搞得自己身心疲惫。最后又得到了什么昵?只会发现自己更加的无知。庄子认为,只有古代的人的知识才是“有所至”,因为那个时候的人的心目中,并没有物我只分,他们并未意识到物的存在,因此也就未意识到我的存在。因为物与我是对立的。而只有这种不知有物不知有我的知才是最高的知。当你把物和我对立起来再去寻求知,只会找到表面的无尽的小知,并为知无尽,找不到真知而困扰。 “庖丁解牛”,牛即是指人间的事纷繁复杂。如果你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来应对人问的事,你就会想初杀牛者用的刀子一样,弄得自己遍体鳞伤。什么才是正确的应对方法呢?就是要顺应自然。人问的万象虽复杂,但必有其内在的规律,都是按着一定的顺序一定的方式编织起来的。如果你不知其中的规律,你就会被其纷繁复杂的表象所混乱,不知如何下。而当你了解了其中的规律以后,你就可以“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游刃有余矣”。那如何才能学会认识事物的规律呢?庄子提出,首先要由技入道,庖丁也是练了三年以后才逐渐的认清了牛的结构,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单一‘的不断的杀牛,而是要在每一次的进行中深化认识总结经验,将对牛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阶段。其次,要善刀而藏之,用刀解牛,刀无厚而牛节有问,只有以无后入有问,方可游刃有余,刀子也不会轻易坏掉。养刀要知戒知减。这与人尘相似,要知道避难就易,人生才会少些伤害。 “右师之介”,庄子以为天地力物,皆由道而生,道是宇宙万物生成之总原理。道之运动,产生万物。其生循环不息,其力不可抗拒,故唯有顺应道之自然变化者,方能尽其天年。庄子以为人之生死,枯荣、贫富,其一切变化,皆由于自然之天命,而非人为也。人之形体,乃禀赋自然之“命”,人事亦无非依天命,故知右师介其足,办由于“命”,唯能安之若命,顺其自然之变化者,其心方能穷达两忘,无往而不适,而各任其逍遥矣。“泽雉饮啄”,“泽雉”表精神主体之隐喻,“樊,是一个人的形躯。以樊笼喻_心之累”,以泽雉之入于樊中喻“人心为物外所累,若只一味的执着于形躯穷达得失,生命将无法丌畅,终生将形伤神劳,追逐物欲以亡,如同泽雉入樊般失去自由,就如《齐

养生主读后感

养生主读后感 养生主读后感 养生主读后感(一) 在读过庄子的《逍遥游》之后,我对于庄子的其他着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庄子内篇中,我选取了《养生主》一文阅读。 时值夏秋之交,坐在寝室的阳台眺望,大学城里的树木依旧苍翠,郁郁葱葱宛如盛夏。每想到如此鲜活的景象也会在冬季偃旗息鼓,便感到自然力量的可怕。天地之间的万物皆是如此,况人之渺渺乎? 由此,我感到了养生之必要,顺从自然之必要。而庄子一生所求有二,一是无所凭借的自由精神,二便是顺从自然。庄子认为,养生之道,在于缘督以为经,如此,便可以养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对于我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平时,我对于自然的规律是全然无视的,吃饭不准时,作息时间也不固定,饱受病痛之苦。 当然,庄子所谓养生,并非只是生命的休养,更是性格的保全及道德的修养。在中国,儒家思想有着庞大而稳固的根系。这种情况下,人无不以儒家为正统,以孔孟为先师,以其着述为道德准则,而忽视了人的个性。庄子十分看重人的个性特征,即使是天生的残疾也是自然的恩赐。防止我们思想固化方面,庄子真是有着莫大的贡献。诚然,与其千篇一律,不如鹤立鸡群! 文中,庄子还表达了对儒家道德的轻视,从其对于死亡的看法便可以洞悉。他认为人的生死皆是天命,无需拒绝,极为潇洒大度。这种顺应,近乎乐观,对人心境的开阔是不无裨益的。当然,我觉得儒

家思想也是平常生活的一般规范,毕竟千年的积累也是精华。只是结合了庄子的思想更能发展人自身的修养,不是么? 养生主读后感(二) 读过庄子的《养生主》,我不仅仅学会了如何养生,更学会了如何做人。 文章伊始,庄子就提出了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其声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解牛时,未尝见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结果是牛謋然己解,如土委地。一切结束,文惠君曰:得养生焉。其实,养生即是如此,只要顺其自然,让身体舒展到极致,我们的身体一定会得到全面的`保养。现在练瑜珈教练不会要求学者身体一定要达到什么程度,他们只是说只要自己感觉舒服,身体完全舒展即可,这和庄子的养生之道其实是一个道理,都是只要求顺其自然。然而世人是怎样做的呢?很多人对自己的身体是那么地苛刻,有人为了减肥于是什么都不吃或每天吃很少的东西,有人为了练出肌肉就只吃青菜并强迫自己做一些超越自己身体极限的运动,他们不知道自己那么做是在破坏自己的身体。他们不懂得养生之道,可是又有几人懂得呢? 其实不只养生,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我们在世上,就要让自己顺其自然地生活,不要去强求什么,更不要去一味地争取什么名啊利啊等等一些虚幻不实的东西。可结果呢,世上真的有人做到了吗?我们

《庄子奥义》养生主

《养生主》奥义——身心兼养的“人生”论 弁言真谛必“知”,俗谛必“行” 《养生主》是庄学“人生”论。《齐物论》已明“为知”欲达至真谛,必须超越人间视点,达至道极视点;《养生主》继明“为行”欲达至俗谛,必须身心兼养,同时以心为主。 复原近真的《养生主》,白文570字:补脱文1字,订讹文2字。厘正通假字、异体字12字,重复不计。纠正重大误断2处,小误不计。 共四章。开篇卮言一章,总述养生义理;其后寓言三章,形象说明义理。 一吾生有涯,有殆当已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卮言章首节:“有涯无涯”卮言,阐明知行二“已”。奥义藏于“殆已”。 《齐物论》已明“为知”真谛之境,必须超越人间视点,达至道极视点。而达至道极视点的“齐物”,必先“丧我”。 《养生主》继明“为行”俗谛之域,必须身心兼养,以心为主。而以心为主的“养生”,必先“存吾”,故首字为“吾”。 “生有涯”之“生”,著于篇名,兼寓“身形”、“德心”。保养身形,谓之“保身”;葆养德心,谓之“葆德”[1]。物德“有涯”,所以“为行”因应外境,必有极限。 “知无涯”之“知”,上承《齐物论》之重心“为知”,下启《养生主》之重心“为行”。上知真谛,必须知而不行,不行悖道之事,是为“无为”。下知俗谛,必须知而行之,仅行顺道之事,是为“无不为”。天道“无涯”,所以“为知”顺应天道,永无极限。 “殆已;已而为知者”,与《齐物论》“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句法全同,义理相关。为免“已”被误解为“矣”,庄子异篇重言“已,已而”顶针句式,对误解打了预防针。 “殆已”是老聃“知止不殆”的变文。“因是已”和“殆已”,均属苏轼所谓“止于不得不止”。

《庄子奥义》养生主

《庄子奥义》养生主 《养生主》奥义——身心兼养的“人生”论 弁言真谛必“知”,俗谛必“行” 《养生主》是庄学“人生”论。《齐物论》已明“为知”欲达至真谛,必须超越人间视点,达至道极视点;《养生主》继明“为行”欲达至俗谛,必须身心兼养,同时以心为主。 复原近真的《养生主》,白文570字:补脱文1字,订讹文2字。厘正通假字、异体字12字,重复不计。纠正重大误断2处,小误不计。 共四章。开篇卮言一章,总述养生义理;其后寓言三章,形象说明义理。 一吾生有涯,有殆当已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卮言章首节:“有涯无涯”卮言,阐明知行二“已”。奥义藏于“殆已”。 《齐物论》已明“为知”真谛之境,必须超越人间视点,达至道极视点。而达至道极视点的“齐物”,必先“丧我”。 《养生主》继明“为行”俗谛之域,必须身心兼养,以心为主。而以心为主的“养生”,必先“存吾”,故首字为“吾”。 “生有涯”之“生”,著于篇名,兼寓“身形”、“德心”。保养身形,谓之“保身”;葆养德心,谓之“葆德”[1]。物德“有涯”,所以“为行”因应外境,必有极限。 “知无涯”之“知”,上承《齐物论》之重心“为知”,下启《养生主》之重心“为行”。上知真谛,必须知而不行,不行悖道之事,是为“无为”。下知俗谛,必须知而行之,仅行顺道之事,是为“无不为”。天道“无涯”,所以“为知”顺应天道,永无极限。

“殆已;已而为知者”,与《齐物论》“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句法全同, 义理相关。为免“已”被误解为“矣”,庄子异篇重言“已,已而”顶针句式,对误解打了预防针。 “殆已”是老聃“知止不殆”的变文。“因是已”和“殆已”,均属苏轼所谓“止于不得不止”。field is downwind, brooding House separate from the breeding shed, and ... Building chicken farms must also conside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cken manure treatment facilities such as septic tanks, methane-generating pit, do not let the chicken manure directly. Five to do a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o not cut corners. Built into the chicken in chicken farm, will be required to do a variety of vaccine injections and disinfection in chicken farm, do not hold the chance, and do scientific farming. Reasonable problems in building a chicken coop hen house layout, can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chicken, making its full productive potential, so other than in understanding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cken itself, and must be properly planned and constructed sheds. A chicken layout considerations 1. Sites to choose away from populated areas, traffic convenient, away from the road 2. Gaozao terrain, a lot of sunshine. Winter sun as possible, summer wind, and not after the rain water. Larger, leaving room for development 3. Abundant water resources pollution-free, easy to access, sufficient power is guaranteed 4. Building structure, the economy, saving money, and saving energy, it is facing in accordance with local environmental and physiological condition, lighting is good, easy to ventilation, easy to operate, so conducive to cooling in the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