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基础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石油

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原油是从地下采出的石油,或称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

石油成因的学说

主要有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学说。多数学者认为石油主要是有机成因的。

生油岩

按照有机成因学说,大量的微体生物遗骸与泥砂或碳酸质沉淀物埋藏在地下,经过长时期的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富含有机质的岩石,其中的生物遗骸转化为石油。这种岩石称为生油岩。

储集层

是指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向前继续运移,并在其中贮存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称为圈闭或储油气圈闭。

油气藏

圈闭内储集了相当多的油气,就称为油气藏。

油气田

在地质意义上,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面积内各油气藏的总称。该产油面积是受单一的或多种的地质因素控制的地质单位。

油气聚集带

油气聚集带是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位置邻近的一系列油气藏或油气田的总和。它具有明确的地质边界区。

含油气盆地

在地质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沉降区,接受同一时期的沉积物,有统一边界,其中可形成并储集油气的地质单元,称做含油气盆地。

生油门限

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中随着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增加,其中的有机质逐步转变成油或气。当生油岩的埋藏到达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也是与深度相应温度)时,叫进入生油门限。

油气地质储量及其分级

油气地质储量就是油气在地下油藏或油田中的蕴藏量,油以重量(吨 )为计量单位,气以体积(立方米)为计量单位。地质储量按控制程度及精确性由低到高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三级。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1995年年产原油192万吨。

油(气)按储量可分

按最终可采储量值可分成4种:特大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大于7亿吨(50亿桶)的油田。天然气可按1137米3气=1吨原油折算。大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0.7~7亿吨(5~50亿桶)的油(气)田。中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710~7100万吨(0.5~5亿桶)的油(气)田。小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小于710万吨(5000万桶)的油(气)田。

按圈闭类型划分油气藏

有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三大类。后两类比较难于发现,勘探难度大,称为隐蔽圈闭油气藏。

岩石分类

岩石分沉积岩、火成岩及变质岩三大类。多数油、气储存于沉积岩中,火成岩及变质岩中也可以储存油、气。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砾岩、泥岩、页岩、石灰岩及白云岩等。

地层及其单位

岩石(特别是沉积岩)常常是由老到新呈现为层状排列的,因而把这些排列在一起的岩石统称为地层。地层的单位有大有小,因其成因和时代及工作需要可把排列在一起的岩石划分为不同的地层单位和系统。

地层时代划分

地层形成的年代有老有新,通常把地层的时代由老至新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与“代”相对应的地层单位则称为“界”,如太古界、……新生界等。“代”可以细分为“纪”,如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分为第三纪、第四纪等,与“纪”相对应的地层单位称为“系”,如侏罗系、第三系等。“纪”和“系”还可以再详细划分,如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中常用到的“×××组”和“×××层”,就是更小的地层单位。

三维地震勘探

由于地震勘探的测线只提供了二维的信息,要了解一定面积内的地下情况需要把各条测线的地震剖面进行对比,找出相关的信息推断测线之间的地下情况,才能形成整体概念,这就可能产生相当大的人为误

差。三维地震是在一定的面积上采用地下地震信息的方法,它可从三维空间(立体的)了解地下地质构造情况。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剖面的、平面的,立体的地下地质图构造图象,大大地提高了地震勘探的精确度,对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多变的地区特别有效。

高凝油

通常把凝固点在40℃以上,含蜡量高的原油叫高凝油。辽宁省的沈阳油田是我国最大的高凝油田,其原油的最高凝固点达67℃。

稠油

稠油是沥青质和胶质含量较高、粘度较大的原油。通常把地面密度大于0.943、地下粘度大于50厘泊的原油叫稠油。因为稠油的密度大,也叫做重油。我国第一个年产上百万吨的稠油油田是辽宁省高升油田。

天然气

地下采出的可燃气体称做天然气。它是石蜡族低分子饱和烃气体和少量非烃气体的混合物。天然气按成因一般分为三类:与石油共生的叫油型气(石油伴生气);与煤共生的叫煤成气(煤型气);有机质被细菌分解发酵生成的叫沼气。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干气和湿气

油田的伴生天然气,经过脱水、净化和轻烃回收工艺,提取出液化气和轻质油以后,主要成分是甲烷的处理天然气叫干气。一般来说,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在90%以上的叫干气。甲烷含量低于90%,而乙烷、丙烷等烷烃的含量在10%以上的叫湿气。

天然气与液化石油气区别

天然气是指蕴藏在地层内的可燃性气体,主要是低分子烷烃的混合物,可分为干气天然气和湿天然气两种。干气成分主要是甲烷,湿天然气除含大量甲烷外,还含有较多的乙烷、丙烷和丁烷等。液化石油气是指在炼油厂生产,特别是催化裂化、热裂化、焦化时所产生的气体,经压缩、分离而得到的混合烃,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

沉积相

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石组合。在沉积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一般把沉积相分为陆相、海相和海陆过渡相。

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

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主要是从盆地石油地质成因机制出发,将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合为一体,充分研究各种地质参数,建立数字化动态模型,并形成一维~三维的计算机软件,全方位的描述一个盆地的油气资源形成及地质演化过程。

石油勘探

所谓石油勘探,就是为了寻找和查明油气资源,而利用各种勘探手段了解地下的地质状况,认识生油、储油、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综合评价含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找到储油气的圈闭,并探明油气田面积,搞清油气层情况和产出能力的过程。

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一种最重要的的方法。它的原理是由人工制造强烈的震动(一般是在地下不深处的爆炸)所引起的弹性波在岩石中传播时,当遇着岩层的分界面,便产生反射波或折射波,在它返回地面时用高度灵敏的仪器记录下来,根据波的传播路线和时间,确定发生反射波或折射波的岩层界面的埋藏深度和形状,认识地下地质构造,以寻找油气圈闭。

多次覆盖

多次覆盖是指采用一定的观测系统获得对地下每个反射点多次重复观测的采集地震波讯号的方法。它可以消除一些局部的干扰,有利于求得较准确的讯号。

地震剖面

地震勘探方法是在地面上布置一条条的测线,沿各条测线进行地震施工采集地震信息,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就得出一张张地震剖面图。经过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图就象从地面向下切了一刀,在二维空间(长度和深度方向)上显示了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

地震勘探的数据处理

把记录采集到地震信息的磁带上的大量数据输入到专用的电子计算机中,按照不同的要求用一系列功能不同的程序进行处理运算,把数据进行归类编排,突出有效的,除去无效和错误的,最后把经过各种处理的数据以波形、线形的形式绘制在胶片上或静电纸上,形成一张张地震剖面。这个过程就称做数据处理。

地震勘探中所说的速度

地震勘探所说的速度即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它是地震波垂直穿过某一岩层界面以上各地层的总厚度与各层传播时间总和之比,可以用来把地震记录的时间转换为深度(距离)。此外,还有层速度、均方根速度、叠加速度等。

水平叠加剖面

在用多次覆盖方法采集的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把共同反射点的许多道的记录经动校正以后叠加起来,以提高讯噪比(高讯号与噪声的比例),压制干扰,用这种方法处理所得到的地震剖面叫水平叠加剖面。

叠加偏移剖面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在水平叠加的基础上,实现反射层的空间自动归位,用这种方法处理得到的地震剖面,就是叠加偏移剖面。

垂直地震剖面

地震源放置于地面,接收的检波器置于深井中,地面激发震动后由不同深度的检波器接收地震波讯号,这种方法获得的地震波讯号是单程的,而不是反射或折射回来的,对分析和认识地下地质构造情况更为准确。

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资料解释是把经过处理的地震信息变成地质成果的过程,包括运用波动理论和地质知识,综合地质、钻井、测井等各项资料,做出构造解释、地层解释,岩性和烃类检测解释及综合解释,绘出有关的成果图件,对测区作出含油气评价,提出钻井位置等。

地震地层学

地震地层学是把地层学和沉积学特别是岩性、岩相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地震解释工作中,把地震资料中蕴藏的地层和沉积特征的信息充分利用起来,做出系统解释的方法。

地震层序

地震层序是沉积层序在地震剖面图上的反映。在地震剖面图上找出两个相邻的反映地层不整合接触的界面,则两个界面之间的地层叫做一个地震层序。但因为受不整合面影响,其间的地层即地震层序是不完整的,沿不整合面追踪到地层变成整合的之后,这个地震层序才是完整的。

层序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是在地震地层学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新学科,是综合地质、地震资料,详细划分并确立地下地层的层序,从而研究其构造活动、沉积环境的变化、岩相分布等。

地震相

地震相是指沉积物(岩层)在地震剖面图上所反映的主要特征的总和。地震相标志分为:内部反射结构;反射连续性;反射振幅;反射频率;外部几何形态及其伴生关系。

合成地震记录

合成地震记录是用声波测井或垂直地震剖面资料经过人工合成转换成的地震记录(地震道)。它是地震模型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也是层位标定、油藏描述等工作的基础,是把地质模型转化为地震信息的中间媒介。

油气检测技术

油气检测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烃类存在的多种地震特性参数(速度、频率、振幅、相位等)来确定油气富集带的方法。这类技术有许多种,目前常用的有亮点技术和AVO技术等。

储集层预测技术

储集层预测技术是综合应用地震、地质、钻井、测井等各项资料对地下储集层的分布、厚度及岩性和物理性质变化进行追踪和预测的一项先进技术。

地震横波勘探

地震波(弹性波)的传播有纵波与横波两种,纵波质点位移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横波的质点位移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现在通用的地震勘探方法采集的是纵波的讯号,采集横波讯号的称做地震横波勘探。横波在判断岩性、裂缝和含油气性方面有其固有的优点。此种勘探方法在我国正处于研究和实验阶段。

重力勘探

各种岩石和矿物的密度(质量)是不同,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其引力也不相同。椐此研究出重力测量仪器,测量地面上各个部位的地球引力(即重力),排除区域性引力(重力场)的影响,就可得出局部的重力差值,发现异常区,这一方法称做重力勘探。它就是利用岩石和矿物的密度与重力场值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研究地下的地质构造。

磁力勘探

各种岩石和矿物的磁性是不同的,测定地面上各部位的磁力强弱以研究地下岩石矿物的分布和地质构造,称做磁力勘探。由于地球本身就是个大磁体,所以对磁力的预测值应进行校正,求出只与岩石矿物磁性有关的磁力异常。一般铁磁性矿物含量愈高,磁性愈强。在油气田区,由于烃类向地面渗漏而形成还原环境,可把岩石或土壤中的氧化铁还原成磁铁矿,用高精度的磁力仪可以测出这种磁异常,从而与其它勘探手段配合,发现油气田。

电法勘探

电法勘探的实质是利用岩石和矿物(包括其中的流体)的电阻率不同,在地面测量地下不同深度地层介质电性差异,用以研究各层地质构造的方法,对高电阻率岩层如石灰岩等效果明显。电法勘探种类较多,我国目前石油电法勘探一般用直流电测深、大地电磁测深、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测深等方法,近期又发展了差分标定电法、大地电场岩性探测法等新方法。

地球化学勘探

根据大多数油气藏的上方都存在着烃类扩散的“蚀变晕”的特点,用化学的方法寻找这类异常区,从而发现油气田,就是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方法的种类比较多,常用的是土壤烃气体测量、土壤硫酸盐法、稳定碳同位素法、汞和碘测量法等,还有地下水化学法及井下地球化学勘探法。

地球物理测井

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是在钻孔中使用测量电、声、热、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仪器,以辨别地下岩石和流体性质的方法,是勘探和开发油气田的重要手段。

测井系列

不同的测井仪器有不同的性能和作用,在某种地质条件和钻孔条件下,根据一定的地质或工程目的,采用多种有针对性的测井仪器组合起来进行测井,称为达到这种目的的测井系列。

电阻率测井

是在钻孔中采用布置在不同部位的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来测定岩石(包括其中的流体)电阻率的方法。通常所用的三电阻率测井系列是:深侧向、浅侧向和微侧向电阻率测井。

声速测井

声速测井是利用不同的岩石和流体对声波传播速度不同的特性进行的一种测井方法。通过在井中放置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记录声波从发射探头经地层传播到接收探头的时间差值,所以声速测井也叫时差测井。用时差测井曲线可以求出储集层的孔隙度,相应地辨别岩性,特别是易于识别含气的储集层。

放射性测井

放射性测井即是在钻孔中测量放射性的方法,一般有两大类:中子测井与自然伽马测井。中子测井是用中子源向地层中发射连续的快中子流,这些中子与地层中的原子核碰撞而损失一部分能量,用深测器(计数器)测定这些能量用以计算地层的孔隙度并辨别其中流体性质。自然伽马测井是测量地层和流体中不稳定元素的自然放射性发出的伽马射线,用以判断岩石性质,特别是泥质和粘土岩。

井温测井

井温测井又称热测井,它可以进行地温梯度的测量;可以在产液井中寻找产液的井段,在注入井中寻找注入的井段;对热力采油井,可以通过邻井的井温测量检查注蒸汽的效果;可以评价压裂酸化施工的效果等。

地层倾角测井

地层倾角测井是在钻孔中测量地层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的方法。根据测得的数据,可以研究地质构造与沉积环境,从而追踪地下油气的分布情况。

井径测井

井径测井仪是用来测量钻孔直径的。在未下套管的井中可以测量井径不规则程度,提供下套管固井施工所需要的水泥用量参数;还可根据钻孔的不规则形态,分析判断地下岩层裂缝的发育程度和裂缝的方向。在套管受损坏的井中,可以测量套管损坏的位置和变形情况。

自然伽马射能谱测井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是测量地层中放射性元素铀、钍和钾40的伽马射线强度谱,从而确定它们在地层中的含量,用于分析岩石及流体性质。

声波变密度测井

补偿声波测量的是接收到的声波波列的首波达到时间,用于测定地层的声波传播速度,源距较短,其资料用来计算地层孔隙度和确定气层。全波列声波测井记录的是接收到的声波全部波列,可测定岩层的弹性模量,其源距较长,用于求解岩层强度、检查压裂效果及固井质量等,在求解地层孔隙度及判断气层方面比补偿声波更为准确。

三孔隙度测井

指补偿中子、补偿密度及补偿声波测井。

测井解释的“四性”

“四性”是指地层的岩性、储集性(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性和物理性。

测井相

测井相又名电相,是从测井资料中提取与岩相有关的地质信息,并将测井曲线划分若干个不同特点的小单元,经与岩心资料详细对比,明确各单元所反映的岩相,即是测井相。在一个地区建立了测井相后,可以利用测井曲线解释出井的柱状岩性剖面图。

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是一种新技术,它把地震、测井、地质等多方面资料综合起来,运用计算机手段进行处理,定性、定量描述三维空间的油气藏,包括:构造、储层、储集空间、流体性质及分布、渗流物理特征、压力和温度、驱动能量和驱动类型、油气藏类型等,是对油气藏本身正确的认识。

井壁取心

井壁取心是使用测井电缆将取心器下入井中,用炸药将取心器打入井壁,取下小块岩石以了解岩石及其中流体性质的方法。

油气探井

为勘察地下含油气情况所钻的井称油气探井。探井一般有4大类。⑴参数井:了解一个地区(盆地或凹陷)生油岩和储集岩存在和分布的情况的井;⑵预探井:了解一个圈闭中是否含有油气和储集岩分布情况的井;⑶评价井:在预探井发现含油气储集层后,为探明这个圈闭(油气藏)含油气面积和地质储量所钻的井;

⑷资料井:为获得油气藏油层参数(主要是使用特殊工具在钻进中取出整块,进行检测与分析)所钻的井。

地质录井

地质录井是配合钻井勘探油气的一种重要手段,是随着钻井过程利用多种资料和参数观察、检测、判断和分析地下岩石性质和含油气情况的方法。主要包括岩屑录井、岩心录井、钻时录井、荧光录井、钻井液录井及气测录井等。

可燃冰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其主要万分是CH4·H2O。它的形成与海底石油、天然气密切相关,是埋于海底地层的大量有机质分解形成石油和天然气时,其中的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与压力下形成一种类似冰的透明结晶。1立方米可燃冰释放的能量约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目前国际上的公认全球可燃冰总量是所有煤、石油、天然气总和的2-3倍。我国南海海底已发现可燃冰带,估计能量总量相当于我国石油总量的一半。而对东海的调查也得出可燃冰蕴藏量可观的结论。还为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和地下的油气资源及其形成、分布、运移和储藏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它是一个基础性、应用性和前沿性学科,涉及化学、物理、数学、地球物理学等多个学科。 石油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鉴定勘探对象的有利地形构造,建立一定的地质模型,进而进行油气勘探预测和储量评估。首先需要进行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和沉积学等多方面分析,通过对现代和古代地质过程的综合研究,进而探查出地下沙岩、砂质泥岩、古槽填积、盆地砂体和缝隙储层等油气藏类型,然后可以通过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探技术等方法进行勘探找矿。 石油地质学对勘探找矿至关重要。油气藏的形成和储存需要满足一定的地质条件,如沉积盆地有足够的沉积物供给和适宜的古气候环境,地层构造稳定性好,地下有足够的绝对深度和足够的渗透性储集岩。此外,沉积岩石和油气生成和分布的规律也是石油地质学的研究重点。 石油地质学还涉及到石油开采,包括地下开采和地面开采等。地下开采又可分为自然流动采油和人工辅助采油两种方式。人工辅助采油包括注水、注气、泡沫驱等。在地面采油中,主要采用油气污口或油气集输系统等工程措施以提高采出率和利用率。石油地质学还研究了石油的成分和性质、石油化工等领域。 石油地质学在我国发展得比较快。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

的石油勘探和生产工作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大西南区域的勘探活动中,丰富的油气资源被不断发现和开采出来。从1950年 至今,中国石油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成为当今 世界石油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总的来说,石油地质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广泛而重要。石油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石油地质学则为油气资源的开发、生产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广泛。石油地质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石油地质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非常广泛,因为石油资源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而石油开采是获取这种能源的最主要手段。因此,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石油地质学促进了石油勘探的发展 石油地质学是石油勘探的重要支撑,它能够提供关于地形构造、地层沉积、石油成因、储量分布以及勘探潜力等信息,对于进行确定性勘探和高效勘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石油勘探通常使用多种勘探技术,包括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探技术等。这些技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而石油地质学正是为这些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石油勘探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油气藏类型、分布规律、形成过程、演化历史、成藏时间和储层特征等进行研究。而石油地质学正是为这些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从而促进了石油勘探的发展。

石油基础知识

石油基础知识 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 1石油 答:石油是储藏在地下岩石空隙内的不可再生的天然矿产资源,主要是以气相、液相烃类为主的、并含有少量非烃类物质的混合物,具有可燃性。 (P1) 2?石油的基本性质(主要化学成分、常温常压下状态、密度、粘度、凝固点、闪点、燃点、自然点、溶解性、原油中的有害物质) 3.天然气(成分、比重) 答:主要以气体形式存在的石油叫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气态烃,以甲烷为主,其中还有少量的C2?C5烷烃成分及非烃气体。

4.天然气水合物 答:甲烷与水在低温和高压环境下相互作用可形成一种冰样的水合物,称为天然气水合物,亦称可燃冰。 5.液化天然气(LNG ) 6.天然气分类(气藏气、油藏气、凝析气藏气、干气、湿气、酸气、净气) 按照矿藏特点可分为气藏气、油藏气、凝析气

藏气。按炷类的组成可分为干气*湿气、酸气爲净气7?石油工业 答:通常说的石油工业指的是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存和运输的生产部门。(P5 ) &对外依存度 对外依存度是各国广泛釆用的一个衡量一国经济对国外依赖程度的指标 9.储釆比 储采比又称回采率或回采比。是指年末剩余储量除以当年产量得出剩余储量按当前生产水平尚可开釆的年数 10.油气当量二、问答题 1?石油工业的行业特点。 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技术密集的行业。 2.请画出石油行业产业链结构图口P4 3.世界石油工业的迅速兴起是在哪个国家,第 一口现代石油井的名称是什么?世界石油工业的迅速兴起是美国.第一口现代石油井的名称是德雷克井4.一般认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开端是指的那个油

田?产量最高的油田?行业精神代表和人物?答:一般认为中国的石油工业应以1939年甘肃玉门老君庙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作为开端 5.中国原油资源集中分布在哪八大盆地? 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 6.中国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哪九大盆地?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 7.中国能源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能源安全原则、能源可持续利用原则、能源与环保协调原则。 8.中国可行的能源供应路线是什么?阐述其具 体原因。 固体燃料-----多元化能源----可再生能源为主新型能源供应路线 就可持续原则来讲,中国今后不能走“以煤为主” 的能源供应路线,资源分布及环境保护要求不允许,就能源安全原则来讲,中国不能走“以油气为主”的能源供应路线,中国的财力以及国际油气资源难以保障 9?我国目前的石油产量大约是多少,能否满足需要?进口的主要来源通道?

石油基础知识

定义 石油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化石燃料。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1.0g/cm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不过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区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2012年开采的石油88%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由于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原料,许多人担心石油用尽会对人类带来的后果。世界海洋面积3.6亿平方千米,约为陆地的2.4倍。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埋藏在海底。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 石油1吨约等于7桶,如果油质较轻(稀)则1吨约等于7.2 桶或7.3桶。美欧等国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仑做单位,我国的加油站则用升计价。1桶=42加仑;1加仑=3.78543升;美制1加仑=3.785升;英制1加仑= 4.546升;所以,1桶=158.99升。 石油的组成知识 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石油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天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的易燃性混合气体。在整个的石油系统中分工也是比较细的:构成石油的化学物质,用蒸馏能分解。原油作为加工的产品,有煤油、苯、汽油、石蜡、沥青等。严格地说,石油以氢与碳构成的烃类为主要成分。分子量最小的4种烃,全都是煤气。 石油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分子结构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锑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各种烃类按其结构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一般天然石油不含烯烃而二次加工产物中常含有数量不等的烯烃和炔烃。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 烃类:主要指烷烃(链烷烃)、环烷烃、芳香烃这三类烃。 烷烃:指石油中带有直链或支链但没有任何环结构的饱和烃。 环烷烃:指环状饱和烃。 芳香烃:指带有不同碳数烷基或环烷基侧链的苯的同系物。 在各种烃类中烷烃粘度最小,环状化合物的粘度最大,随着环状化合物的比例的增加,粘度随之增加,粘度指数随之下降。 非烃类:硫、氧、氮这些元素则以各种含硫、含氧、含氮化合物的形态以及兼含有硫、氧、氮的胶质、沥青状物质的形态存在于石油中,它们统称为非烃类。

石油基础知识

沉积环境-- 指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 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的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要条件。 单纯介质 - 只存在一种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单纯介质。如孔隙介质、裂 缝介质等。 多重介质 - 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多重介质。 均质油藏 - 整个油藏具有相同的性质。 非均质油藏具有不同性质的油藏,包括双重介质油藏;裂缝西个油藏;多层油藏 弹性趋动 - 油井开井后压力下降,油层中液体会发生弹性膨账,体积增 大,而把原油推向井底。 水压趋动 - 靠油藏边水。底水或注入水的压力作用把原油推向井底。 地质储量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层中所储原油总量。 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剩余可采储 量 ----------- 油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计采出量之差。 采收率 - 油田采出的油量与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最终采收率 - 油田开发解束累计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采出程度--- 油田在某时间的累计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采油速度 - 年采出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原油密度----指在标准条件下(20度,0.1MPa)每立方米原油质量。 原油相对密度----指在地面标准条件(20度,0.1MPa)下原油密度与4度纯水密度的比值。 原油凝固点 - 在一定条件下失去了流动的最高温度。 原油粘度 - 原油流动时,分子间相互产生的摩檫阻力。 原油体积系数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汽体积比值。 原油压缩系数单位体积地层原油在压力改变0。 1 兆帕时的体积的变化率。

溶解系数 - 在一定温度下压力每争加0。1 兆帕时单位体积原油中溶解天燃汽的多少。 孔隙度 -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绝对孔隙度 - 岩石中全部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有效孔隙度 - 岩石中互相连通的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含油饱和度 - 在油层中,原油所占的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孔隙体积之比。 含水饱和度 - 在油层中,水所占的孔隙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之比。 稳定渗流 - 在渗流过程中,如果各运动要素与(如压力及流速)时间无关,称为稳定。 不稳定渗流 - 在渗流过程中,若各运动要素与时间有关,则为不稳定渗流。 等压线 - 地层中压力相等的各个点的连接线称为等压线。 流线 - 与等压线正交的线称为流线。 流场图 - 由一组等压线和一组流线构成的图形为流场图。 单相流动 - 只有一种流体的流动叫单相流动。 多相流动 -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同时流动叫两相或多相流动。 渗透率在一定压差下,岩石允许液体通过的能力称渗透性,渗透率的大小用渗透率表示。 绝对渗透率 - 用空汽测定的油层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 - 用二种以上流体通过岩石时,所测出的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 - 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水包油 - 细小的油滴在水介质中存在的形式。 油包水 - 细小的油滴在水介质中存在的形式。 供油半径 - 把油井供油面积转换成圆形面积后的圆形半径。 地层系数地层有效厚度与有效渗透率的乘积

石油基础知识

石油基础知识 石油被誉为“黑色的金子”,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在现代社 会中,石油被广泛用于燃料、化工原料、机械润滑等领域。下面,我将简单介绍一些关于石油的基础知识。 首先,石油是一种由有机物质经长时间压力和热量作用下形成的液体燃料。它主要由碳和氢组成,所以也被称为“烃类化合物”。石油的形成过程复杂,通常发生在地壳较深层的沉积盆 地中。具体来说,当古生物体死去后,它们的遗体和腐殖质(如植物残渣)会随着河流的冲刷进入海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有机物质经过压力和温度的作用,逐渐转化为石油。因此,石油可以被视为地球上数百万年来的“化石”。 其次,石油是可再生能源。尽管石油的形成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但地球上仍然存在大量的石油资源。根据2019年的估计,全球的石油储量约为1700亿桶,可以满足几十年的需求。为 了确保石油的可持续利用,许多国家都通过采取措施来保护和管理石油资源,以免过度开采。 再次,石油的提取和加工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石油的提取通常通过钻探井进行。首先,地质学家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和地质特征确定钻探位置,然后钻探队将钻孔打到地下的石油藏层。当钻探到石油层时,石油会被压力推出井口,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加工厂。 在加工厂中,石油会经历多个步骤的处理,包括分离、精炼和加工。首先,通过蒸馏等方法将石油分离成不同的组分,如汽

油、柴油和润滑油。然后,这些组分会进一步进行精炼,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最后,石油的组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加工,例如制造塑料、化工产品等。 最后,石油的利用范围非常广泛。作为一种主要的能源来源,石油被广泛用于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和工业生产等领域。例如,汽车、飞机和船只都依赖于石油燃料。此外,许多石油产品也被用于化工行业,如生产塑料、涂料和化妆品等。然而,由于石油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人们也在积极寻找替代能源和开展能源转型。 总之,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了解石油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能源行业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意识的觉醒,我们有望在未来发展出更加有效和环保的能源替代品。

石油基础知识

石油基础知识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最早 提出 " 石油 " 一词的是公元 977 年中国北宋编著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 " 石油 " 是依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 (公元 1031-1095 )在所著《梦溪笔谈》中依据这种油《生于水际 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 " 石油一词消失之前,国外称石油为 " 魔鬼的汗珠 " 、 " 发光的水 " 等,中国称 " 石 脂水 " 、 " 猛火油 " 、 " 石漆 " 等。 我们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见到石油或其附属品的身影,不知你留意了吗?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塑料、纤维等还有许多!这些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而我们日常 所用的自然气(液化气)是从特地的气田中产出的!通过输气管 道和气站再到各家各户。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① 无机论即石油是在基 性岩浆中形成的;② 有机论即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殊是 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 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很多物理化学作用,最终 渐渐形成为石油。 原油的颜色特别丰富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亮;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原油的颜色越浅其油质越好!透亮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 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

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 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 石油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别气味的、有色 的可燃性油质液体!自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 体组成的,具有特别气味的、无色的易燃性混合气体。 在整个的石油系统中分工也是比较细的:物探特地负责利用 各种物探设备并结合地质资料在可能含油气的区域内确定油气层的 位置;钻井利用钻井的机械设备在含油气的区域钻探出 1 口油井并 录用该地区的地质资料;井下作业利用井下作业设备在地面对井内 下入各种井下工具或生产管柱以录用该井的各项生产资料,或使该 井正常产出原油或自然气并负责日后石油井的维护作业;采油在 石油井的正常生产过程中录用石油井的各项生产资料并对石油井的 生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集输负责原油的对外输送工作;炼油将输 送到炼油厂的原油按要求炼制出不同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煤 油等!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 0.8 -1.0 g /cm3 ,粘度 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 30 -60°C ),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 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83%-87% )、氢( 11%- 14% ),其余为硫( 0.06%-0.8% )、氮( 0.02%-1.7% )、氧 ( 0.08%-1.82% )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 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 95%-99% 。含硫、氧、

油品储运基础知识

油品储运基础知识 油品储运基础指的是关于石油及其衍生品储存和运输的一系列知识。石油是现代工业社会中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储存和运输石油及其衍生品的安全和高效性对于保障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下面将对油品储运基础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一、石油基础知识 石油是一种天然的有机化合物,是地球地壳中的一种重要矿产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能源来源。石油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包括烃类化合物(如烷烃、烯烃和芳香烃)以及少量的硫、氮、氧和金属元素。石油的性质包括密度、粘度、燃点、热值等,这些性质对于储存和运输石油及其衍生品具有重要意义。 二、石油储存基础知识 石油储存是指将石油及其衍生品储存在储罐或其他容器中,以备日后使用或交易。石油储存具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 储罐类型:石油储罐一般分为地面储罐和地下储罐两种类型。地面储罐常用于储存大规模的石油产品,地下储罐则常用于储存小规模的石油产品,地下储罐可以减少石油蒸发和泄漏的几率。 2. 储罐设计:石油储罐的设计应考虑到储存的石油种类、储存容量、操作要求和安全要求等因素。储罐设计应保证石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可设计为固定顶罐、浮顶罐、圆顶罐等不同类型。

3. 储存安全:石油的储存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石油及其衍生品的泄漏和火灾都可能对环境和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储存石油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配备灭火装置、使用防漏措施、定期检查和维护储罐等。 4. 储存管理:储存石油的管理包括原油质量检测、定期检查和维护储罐、入库和出库管理等。定期检查和维护储罐可以确保储存环境的安全和石油质量的稳定。 5. 储存规划:根据石油需求和供应情况,制定合理的储存规划可以确保储存石油的及时供应和有效利用。储存规划应考虑到石油产品的规模、种类、质量和供应链等因素。 三、石油运输基础知识 石油运输是指将储存的石油及其衍生品运送到需要的地方,以满足能源和工业生产的需求。石油运输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 海上运输:海上运输是石油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常用的海上石油运输工具包括油轮和集装箱船。油轮是专门用于运输原油和石油产品的船只,根据运输的石油种类和量级,可以选择相应的油轮类型。 2. 地面运输:地面运输是将石油从储罐或炼油厂运送到消费地点的主要方式,包括管道运输和铁路运输。管道运输是石油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适用于大规模运输和长距离运输。铁路运输适用于中小规模的石油运输和较短距离的运输。

石油化工基础知识

石油化工基础知识 石油化工是一种将原油或天然气作为原材料,经过化学反应和加工处理得到各种化学品和燃料的产业。由于石油和天然气是有限资源,石油化工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石油化工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以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一、石油的组成和性质 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石油组成中含有碳、氢等元素,并且还含有硫、氮、氧、钾、钙、钠、镁、铁等元素的化合物。石油的性质包括密度、粘度、闪点、蒸气压力、气味等等。这些性质的不同决定了石油在炼制和使用中的特性。 二、原油炼制工艺 原油炼制是将原油的化学成分分类并制造成不同类型的产品的技术处理过程。原油在经过蒸馏分离、裂化、重整、重整等工艺处理之后,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煤油、液化石油气等各种产品。原油炼制工艺需要掌握化学反应、热力学、动力学等知识,以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三、化工生产过程

化工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经过化学反应和处理而制造成各种产品的过程。化工生产过程需要掌握反应原理、反应速度、反应机理等知识,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产品质量的可控。 四、化工产品的分类和用途 化工产品可以分为有机化工产品、无机化工产品和高分子化学等三个方面。有机化工产品主要包括乙烯、丙烯、苯、酚、氨基酸等,用途广泛,如编织纤维、塑料、橡胶、颜料、医药、农药等。无机化工产品主要包括氧化铁、氢氧化铝、硫酸、硝酸等,用途广泛,如建筑业、化妆品、医药、农业等。高分子化学主要包括塑料、橡胶等产品,用途广泛,如电气、电子、机械、建筑和包装等。 五、石油化工的环保和安全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产生成为污染源。对于污染抑制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外相关标准的更新换代与制订也加强了对环保的要求。环保与安全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各石化企业都加强了自我管理,加强环保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高了对环保、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关注和着力点,全力推进绿色石化的建设。 总之,石油化工的基础知识是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它们的正确应用保障了石油化工产业的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使石油化工行业长远发展。对于从事石油化工产业的人来说,不断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必要的。同时,推进绿色石化建设,加强环保与安全管理,保障环境、保障生产安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石油及燃料油基础知识

石油及燃料油基础知识 石油及燃料油基础知识 一、原油和油品的性质和分类 石油是由各种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石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组分组成和杂质含量等。 1、原油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轻质原油。 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成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的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石蜡在地下以胶体状溶于石油中,当压力和温度降低时,可从石油中析出。地层原油中的石蜡开始结晶析出的温度叫析蜡温度,含蜡量越高,析蜡温度越高,析蜡温度高,油井容易结蜡,对油井管理不利。 含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硫分)的百分数。原油中含硫较小,一般小于1%,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很大,对管线有腐蚀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害。

原油基础知识

原油的基础知识概述 一.综述: 原油即;也称黑色金子、工业的血液;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世界上的大部分纷争都和它有关;它是一种外观黑色、褐色、深黄色粘稠的、的液体..有着强烈的刺激性的味道..由远古动物经过漫长时间地层的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的;原油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混合物;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碳氢化合物;此外石油中还含、、、、等元素..由于地质条件的影响;不同地域的的石油成分和外貌有着极大的差别.. 二.原油的物化性质 密度和API度 原油的密度取决于原油中所含重质馏分、胶质、沥青质的多少;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API度称为相对密度指数 API度=141.5/d15.6℃-131.5 密度越小;API度越大;密度越大;API度就越小 特性因数K 反应出原油的平均沸点的函数 K=1.216T1/3/ d15.6℃

相对密度越大;K值越小;烷烃的K值最大;约为12.5~13;环烷烃的次之;为11~12;芳香烃的最小;为10~11 含硫量 是指原油中所含硫或单质的百分数..国产原油中较小;一般小于1%;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很大;对管线有;对人体健康有害..根据硫含量不同;可以分为低硫或石油.. 含蜡量 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 含盐量 原油含有一定量的的无机盐;如NaCl;MgCL2;CaCl2等; 粘度 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组分增加;粘度降低..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一般来说;粘度大的也较大.. 凝固点

与石油有关的基础知识

一、石油的外观性质 1、石油是一种流动性或半流动性的粘稠液体,是一种复杂的混合 物。 2、大部分石油是黑色;也有暗绿色或暗褐色;少数显赤褐色或浅黄 色;极少数是无色。 3、—0.98之间;个别的高达1.02或低至0.71;我国主要油田的相 对密度都在0.85以上; 3、许多石油都有臭味,是因为含有硫化物的原因 4、2/s, 也可以高达20000 mm2/s。 二、石油的元素组成 1、石油主要是由碳与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含量在83%—87%,氢 含量在11%—14之间,两者合计在95%—99%。 2、只由碳与氢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烃。 3、石油碳与氢,还含有硫、氮、氧,这些元素的含量一般在1%— 5%; 4、石油中的微量元素(已ppm为单位):镍、钒、铁、铜、钙、砷、 氯、磷、硅等 5、各种元素的存在形式一般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三、石油的烃类组成 1、石油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与芳烃构成。 2、天然石油一般不含不饱与烃。 3、页岩油中会含有一定量的烯烃。 4、烷烃: A、只有碳碳单键与碳氢键;烷烃的通式为CnH2n+2。 B、常温常压下,含1—4个碳原子的烷烃是气体;含5—15个碳 原子的烷烃是液体;含16个碳原子以上的正构烷烃是固体 C、相关知识: Ⅰ、干气:含有大量甲烷与少量乙烷、丙烷的气体称为干气。 Ⅱ、除含有大量的甲烷与乙烷外,还含有少量易挥发的液态烃 蒸气(戊烷、己烷与辛烷)气体称之为湿气。 D、一般条件下,烷烃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吗,不易及其他物质反 应;但在特殊的条件下能够发生氧化、卤化、热分解与硝化反 应等。 5、环烷烃: A、含有脂环结构的饱与烃。有单环脂环与稠环脂环。含有1个脂 环且环上无取代烷基的环烷烃,分子通式为CnH2n。 B、石油的环烷烃主要是环戊烷系与环己烷系;国内原油环己烷系 多于环戊烷系,国外则相反。 C、在高沸点的馏分中,还含有双环与多环的环烷烃及环烷—芳香

2023年石油基本建设安全

2023年石油基本建设安全 2023年,石油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石油是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能源来源,因此,确保石油基础设施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探讨2023年石油基础建设安全的现状和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提高石油基础设施的安全性。 在2023年,石油基础建设面临着许多安全挑战。首先,石油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许多国家正在建设更多的石油管道、储油设施和加油站等基础设施。然而,这些建设项目的规模庞大,使得管理和维护变得更加复杂。此外,石油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涉及到许多不同的技术和设备,对于施工和操作人员的要求也更高。 其次,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对石油基础设施的安全构成了威胁。2023年,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更频繁和更强烈的自然灾害,如飓风、洪水和地震等。这些灾害可能会破坏石油基础设施,导致石油泄漏和火灾等安全事故。因此,在建设石油基础设施的同时,必须考虑到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此外,石油基础设施还面临着人为破坏和恐怖主义的威胁。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因此,石油基础设施成为恐怖分子和非法势力的攻击目标。恐怖分子可能试图破坏石油管

道、炼油厂和储油设施,以制造恐慌和混乱。为了保护石油基础设施的安全,必须加强安保措施,加强监视和防御能力。 为了应对石油基础建设安全面临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首先,加强监管和法规。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制定更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石油基础设施建设者和运营商遵守相关规定,并加强对其监督和检查。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适当的财政支持,促进石油基础设施的技术改进和创新,以提高安全性。 其次,加强培训和教育。施工人员和操作人员是石油基础设施安全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熟悉相关安全规程和操作流程,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此外,还可以组织定期的演练和模拟演习,以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 再次,加强安全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石油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取决于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因此,必须加强研发和应用新的安全技术,如智能监控系统、防火材料和安全控制系统等。此外,还可以使用无人机和卫星图像等现代技术进行安全监测和巡检,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石油基础设施的安全是全球范围内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因此,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信息,共同应对石油基础建设安全面临的挑战。

石油基础知识一

第一章石油和天然气的组成及性质 石油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油状可燃物,石油通常是流动或半流动壮的粘稠液体。从颜色看,绝大多数石油是黑色的,但也有暗黑、暗绿、暗褐,甚至呈赤褐、浅黄色乃至无色。以相对密度论,绝大多数石油介于0.9-0.98之间,但也有个别相对密度大于1.02和低于0.71的,石油的流动性差别也很大,有的石油其50℃运动粘度为1.46mm2/S,有的却高达20392 mm2/S.许多石油具有浓烈的气味,这是因为含有有臭味的含硫化物的缘故。 第一节石油的组成 石油外观和性质上的差别反映了其组成的不同。石油的组成极为复杂,但其元素组成却较简单,石油主要由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含量为83-87%,氢含量为11-14%,两者合计为96-99%,硫、氮、氧三种元素总量为1-4%。此外,石油中还含有微量铁、镍、铜、钒、砷等。 上述元素都以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石油中。现已确定,组成石油的有机化合物分为由碳、氢元素构成的烃类化合物和含有硫、氮、氧等元素的非烃类化合物两大类。组成石油中的烃类主要是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石油中的硫、氮、氧元素以非烃类化合物形式存在,这些元素的含量虽仅有1-4%,但非烃化合物的含量却很高。 一、石油中的烃类组成 1、石油中的烷烃。烷烃是组成石油的主要组分之一,随着分子量的增加,烷烃分别以气、液、固三种状态存在于石油中。 在常温下,从甲烷到丁烷是气态,它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在常温下,C5-C15为液态,主要存在于汽油和煤油中,其沸点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上升。在蒸馏石油时,C5-C10的烷烃多进入汽油馏分(200℃以下)的组成中,而C11-C15的烷烃则进入煤油馏分(200-300℃)的组成中。 C10以上的烷烃在常温下为固态,一般多以溶解状态存在于石油中,当温度降低时,就结晶析出,工业上称这种固体烃类为蜡。含蜡量的多少,对油品凝点的高低有很大影响。 2、石油中的环烷烃。环烷烃是石油的主要组分之一,也是润滑油组成的主要组分。在石油中所含的环烷烃主要是环戊烷和环己烷及其衍生物。 环烷烃在石油各馏分中的含量是不同的。它们的相对含量随馏分沸点的升高而增加,但在更重的石油馏分中,因芳香烃的增加,环烷烃则逐渐减少。一般来说,汽油馏分中的环烷烃主要是单环环烷烃;在煤油、柴油馏分中除含单环环烷烃外(它较汽油馏分中的单环环烷烃具有更长的侧链或更多的侧链数目),还出现了双环及三环环烷烃;而在高沸点馏分中则包括单、双、三环及多于三环的环烷烃。 环烷烃对油品粘度影响较大,一般含环烷烃多,油品粘度就大。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

一、解释概念: 1石油: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矿物,主要成分是液态烃。 2天然气:(广义)所谓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它们常为各种气体化合物活气态元素的混合物,其成因复杂、产状多样。(狭义)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可燃气体,成分以气态烃为主,多于生物成因有关。 3正烷烃分布曲线:在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 生物标志化合物: 4石油的荧光性:石油中的多环芳香烃和非烃引起发光,而饱和烃则完全不发光。轻质油的荧光为浅蓝色,含胶质较多的石油呈绿和黄色,含沥青质多的石油或沥青质则为褐色荧光. 5石油的旋光性:当偏光通过石油时,偏光面会旋转一定角度,这个角度叫做旋光角。凡焗油能使偏光面发生旋转的特性,称为旋光性. 6气藏气:指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呈纯气藏得天然气。 7气顶气: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的天然气。 8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9油田水:(广义)指油田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10油田水矿化度:油田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或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溶解状态的固体物质总量.) 11*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有机质。 12沥青:沉积有机质中可以被有机溶剂溶解的部分 13成熟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为有机质的成熟温度或生油门限. 14*门限深度:达到生油门限的深度. 15*门限温度:达到生油门限的温度。 16生油窗:生油量达到最高峰,即为主要生油期或生油窗。 17液态窗(液态石油存生):地壳中液态烃(石油)存在的温度范围. 18TTI:标识时间和温度两种因素同时对沉积物中有机质热成熟度的影响。 19同位素:是原子核内具有相同数量的带正电质子而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的原子,可分为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 20石油热裂解:高温下脂肪族结构破裂为较小分子,生成为较高氢含量的甲烷及其气态同系物等烃类,并使石油所含芳香烃浓缩集中. 21石油热焦化:高温下贫氢石油(一般以含杂元素—芳香烃为主)产生缩合反应,主要形成贫氢的固态残渣,并使石油中脂肪族相对增加而杂原子减少,同时残余干酪根也变得贫氢。 22湿气指数:(C2~C4)/(C1~C4)的比值即为湿气指数。 23二次生油:在地质发展史较复杂的沉积盆地,如经历过数次升降作用,生油岩中的有机质可能由于埋藏较浅尚未成熟就遭遇抬升,到再度沉降埋藏到相当深度后,方才达到了成熟温度,有机质仍然可以生成大量石油,即所谓“二次生油"。24生油岩: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生油岩. 25生油层:由生油岩组成的地层. 26生油层系:在一定地质时期内,焗油相同岩性-岩相特征的若干生油层与其间

石油地质基础

一、填空 1.地壳可以分为陆壳和洋壳两种基本类型。前者由沉积岩层、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后者由沉积层和硅镁层组成。 2.地幔是指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平均厚度为2800余千米。 3.内动力地质作用常见的有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四种类型。 4.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在地球表面进行,包括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作用。 5.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两个界面,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6.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 7.根据岩石的成因可将其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型。 的含量不同可将岩浆岩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四大类 8.根据岩浆岩中 SiO 2 9.碎屑岩的四种基本胶结类型是基底式、接触式、孔隙式和镶嵌式。 10.矿物的力学性质包括解理、断口、硬度等。 11.作为标准化石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演化快、分布广、数量多。 12.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产状及其反映的地壳运动特征,不整合可分为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两种主要类型。 13.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宙、代、纪、世、期、时。 14常见的地层划分方法有年代地层学方法、构造地层学方法、岩石地层学方法、生物地层学方法四种 15.沉积相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情况分为海相、陆相、海陆过渡相。 16.油气勘探开发中重点研究的相类型有陆相中的河流相、湖泊相;海陆过渡相中的三角洲相等。17.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走向、倾向、倾角。 18.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断层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三种类型。 19.褶曲的基本形式可分为背斜、向斜两种。 20.断裂构造可分为节理和断层两类 22.石油的组分组成一般有油质、胶质、沥青质三种。 23.石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其次是含量很少的硫、氮、氧。 24.石油的相对密度一般介于0.75-1.0之间。通常相对密度大于0.90的石油称为重质油,小于0.90的石油称为轻质油。 25.石油主要是由三种烃类组成,即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26.储集层的基本特征有孔隙性、渗透性两个方面。 27.石油地质常按岩石类型把储集层分为碎屑岩储集层、碳酸岩盐储集层和其他岩类储集层三类。 28.油气藏的基本类型有构造、地层、岩性油气藏。 29.圈闭由盖层、储集层、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二、选择题 1.关于地质作用的正确叙述是( C )。 A.地质作用的能量都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 B.地质作用因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C.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D.地质构造形成的动力既有内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

一、解释概念: 1 石油: 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矿物,主要成分是液态烃。 2 天然气:(广义)所谓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它们常为各种气体化合物活气态元素的混合物,其成因复杂、产状多样。(狭义)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可燃气体,成分以气态烃为主,多于生物成因有关。 3 正烷烃分布曲线:在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 生物标志化合物: 4 石油的荧光性:石油中的多环芳香烃和非烃引起发光,而饱和烃则完全不发光。轻质油的荧光为浅蓝色,含胶质较多的石油呈绿和黄色,含沥青质多的石油或沥青质则为褐色荧光。 5 石油的旋光性:当偏光通过石油时,偏光面会旋转一定角度,这个角度叫做旋光角。凡焗油能使偏光面发生旋转的特性,称为旋光性。 6 气藏气:指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呈纯气藏得天然气。 7 气顶气: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的天然气。 8 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9 油田水:(广义)指油田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10 油田水矿化度:油田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或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溶解状态的固体物质总量。)11*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有机质。 12 沥青:沉积有机质中可以被有机溶剂溶解的部分 13 成熟温度: 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为有机质的成熟温度或生油门限。14*门限深度:达到生油门限的深度。 15*门限温度:达到生油门限的温度。 16 生油窗:生油量达到最高峰,即为主要生油期或生油窗。 17 液态窗(液态石油存生):地壳中液态烃(石油)存在的温度范围。 18TTI: 标识时间和温度两种因素同时对沉积物中有机质热成熟度的影响。 19 同位素:是原子核内具有相同数量的带正电质子而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的原子,可分为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 20 石油热裂解:高温下脂肪族结构破裂为较小分子,生成为较高氢含量的甲烷及其气态同系物等烃类,并使石油所含芳香烃浓缩集中。 21 石油热焦化:高温下贫氢石油(一般以含杂元素- 芳香烃为主)产生缩合反应,主要形成贫氢的固态残渣,并使石油中脂肪族相对增加而杂原子减少,同时残余干酪根也变得贫氢。 22 湿气指数:(C2~C4)/(C1~C4)的比值即为湿气指数。 23 二次生油:在地质发展史较复杂的沉积盆地,如经历过数次升降作用,生油岩中的有机质可能由于埋藏较浅尚未成熟就遭遇抬升,到再度沉降埋藏到相当深度后,方才达到了成熟温度,有机质仍然可以生成大量石油,即所谓“二次生油”。 24 生油岩: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生油岩。 25 生油层:由生油岩组成的地层。 26 生油层系:在一定地质时期内,焗油相同岩性- 岩相特征的若干生油层与其间非生油层的组合。 27 有效烃源岩:已经生成并排出足以形成商业性油气聚集烃类的岩石。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

一、解释概念: 1石油: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矿物,主要成分是液态烃。 2天然气:(广义)所谓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它们常为各种气体化合物活气态元素的混合物,其成因复杂、产状多样。(狭义)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可燃气体,成分以气态烃为主,多于生物成因有关. 3正烷烃分布曲线:在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 生物标志化合物: 4石油的荧光性:石油中的多环芳香烃和非烃引起发光,而饱和烃则完全不发光。轻质油的荧光为浅蓝色,含胶质较多的石油呈绿和黄色,含沥青质多的石油或沥青质则为褐色荧光。 5石油的旋光性:当偏光通过石油时,偏光面会旋转一定角度,这个角度叫做旋光角。凡油能使偏光面发生旋转的特性,称为旋光性。 6气藏气:指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呈纯气藏得天然气。 7气顶气: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的天然气。 8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9油田水:(广义)指油田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10油田水矿化度:油田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或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溶解状态的固体物质总量。) 11*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有机质. 12沥青:沉积有机质中可以被有机溶剂溶解的部分 13成熟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为有机质的成熟温度或生油门限。 14*门限深度:达到生油门限的深度。 15*门限温度:达到生油门限的温度. 16生油窗:生油量达到最高峰,即为主要生油期或生油窗。 17液态窗(液态石油存生):地壳中液态烃(石油)存在的温度范围. 18TTI:标识时间和温度两种因素同时对沉积物中有机质热成熟度的影响. 19同位素:是原子核内具有相同数量的带正电质子而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的原子,可分为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 20石油热裂解:高温下脂肪族结构破裂为较小分子,生成为较高氢含量的甲烷及其气态同系物等烃类,并使石油所含芳香烃浓缩集中. 21石油热焦化:高温下贫氢石油(一般以含杂元素-芳香烃为主)产生缩合反应,主要形成贫氢的固态残渣,并使石油中脂肪族相对增加而杂原子减少,同时残余干酪根也变得贫氢。_ 22湿气指数:(C2〜C4)/(C1~C4)的比值即为湿气指数。 23二次生油:在地质发展史较复杂的沉积盆地,如经历过数次升降作用,生油岩中的有机质可能由于埋藏较浅尚未成熟就遭遇抬升,到再度沉降埋藏到相当深度后,方才达到了成熟温度,有机质仍然可以生成大量石油,即所谓“二次生油”.24生油岩: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生油岩。 25生油层:由生油岩组成的地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