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在禁毒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浅析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在禁毒社会工作中的应用来源: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

寻解导向理论又称为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简称SFBT),是一种以行动为主、目标明确的心理治

疗模式,在理论流派分类上属于后现代主义治疗领域中的一种。

SFBT的视角是将来访者视作健康而充满能力的人,并且有能力为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方式——即来访者是自己问题解决的专家。SFBT 将着重点放在“寻找解决方法”上,强调与案主合作。

治疗过程中,社工着眼于服务对象健康的部分而非问题部分,发掘服务对象本身的能力,由案主决定取向,社工在过程中协助案主从小的部分改变,从而引发更大的改变,直至服务对象的困境得以解决。

一、SFBT基本理念与禁毒社会工作的融合

禁毒社会工作是当前社会工作中的重要领域之一,禁毒社工在帮助吸毒人员戒毒治疗中,需要运用到多种治疗方法。SFBT较其他治疗模式重点倾向于当前问题的解决,成效更为直观。

基于非病态视角,社工在介入吸毒人员毒品成瘾问题、社会融入问题、家庭关系修复等方面可以进行直接有效的介入,通过专业协助案主方法引导来访者看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帮助来访者认识到同一事件的不同层面。

从而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提升生活质量。因此,SFBT与禁毒社会工作开展有较强的可融合性,禁毒社工可以充分利用SFBT的特点开展专业的个案辅导工作。

二、SFBT技法在禁毒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SFBT的主要技法包括一般化、面谈前改变的询问、评量询问、奇迹询问、关系询问、例外询问等六项,禁毒社工可以根据不同情景进行运用。

(一)一般化的分析及具体运用

案例:戒毒人员A与社工面谈,戒毒人员A生理脱毒成功,但是心理上还存在影响,时不时会感到焦躁不安,戒毒人员A认为自己的戒毒并没有取得成功,对自己的戒毒过程产生怀疑感和挫败感。

社工针对该情况,先对戒毒人员A的情绪进行安抚,对A的心态表示理解和关怀,同时,针对戒毒人员A挫败感的产生原因进行探讨。

一般化技巧,指社工根据案主的描述,提供相关专业信息,让来访者看到他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其他一般人也会遭遇,以减少其心理压力。

本案例中,戒毒人员A生理脱毒成功,但在心理上依然受到原先吸毒经历的影响,该状况具有普遍性,但A认为只有自己或者少部分人才会出现这种状况,导致对自己戒毒过程缺乏信心。

在面谈中,社工将引导A发现这种戒毒过程中的心理困扰是普遍的、可以克服的。该过程即一般化的体现。

(二)面谈前改变的询问

案例:戒毒人员A为复吸人员。社工在与其初次面谈时,A说到自己曾经在社区戒毒,当时戒毒成功了,之后遇到个“老朋友”,在“老朋友”的怂恿下,他又开始复吸了,后来被送到戒毒所强制戒毒。

社工在与A建立了基本的信任关系后,在随后的一次面谈中询问A以前戒毒成功是什么原因,当时A自身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周围的环境是怎么样的等等,当时跟现在的差别在什么地方等等。

通过细节,社工协助A找到以前戒毒成功的经验,并鼓励A结合当时的经验,重新振作,以良好的心态进行戒毒。

面谈前改变的询问,其关注点在于关注来访者既存的资源与力量,并等待恰当的时机向案主进行询问。面谈前改变的询问,通过了解改变的细节,协助案主在当中找到详细的、明确的、合适自身的解决办法,并鼓励案主持续做下去。

(三)四组问句的运用

1. 刻度问句——数值引导

案例:社区戒毒人员A在与社工面谈时,表示自己因为吸毒问题,导致自己的身体机能受损,经常感到抑郁或焦躁,跟父母关系也变得非常差,自己只想在出租屋里待着,感觉做什么事情都没意思。

社工经初步预估后和与A进行探讨后,认定A目前面临的问题有以下:

(1)身体状况欠佳;

(2)心情不好,情绪不稳定;

(3)与父母关系待完善;

(4)需要找到重新振作的动力。

上述案例中,戒毒人员A面临的问题具有多样性,社工在对戒毒人员A进行个案辅导时,首先需要判断是否属于心理危机,是否先进行危机干预等判断,排除危机情形,并且确认案主的行为能力后,可以使用焦点短期治疗对服务对象进行个案辅导。

针对戒毒人员A的多种问题,社工需要进行大小主次的排序,从易于解决的问题入手。

例如,在A提出的问题中,为了判断家庭

关系问题存在对戒毒人员A的影响程度,社工

可以使用评量询问进行评估,

例如“从1到10,代表关系越来越好,

你觉得你跟你家人的关系处于哪个位置?”。

评量询问可以协助服务对象将抽象的问题提炼成具体的、对于自己主观感受的反映。

2. 奇迹问句——曙光可现

奇迹提问与其他提问方式相比,其目的在于探讨服务对象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引导服务对象对于未来状态的期待,并从中协助案主找到适合案主的解决方法。

例如,针对戒毒人员目标设定问题,社工

向戒毒人员A提问,

“当你有一天醒来,你发现所有的问题都

解决了,你会有什么不一样?”“假如你面前

有一面镜子,透过这个镜子,你可以看到你最

好的未来,你想你会看到什么?你在做什么?

你感觉是怎样的?”等等。

服务对象在通过对“最好的未来状态”的

构思中寻找到解决当下困境的方法。

3. 例外问句——沧海遗珠

例外询问的假设是“凡事皆有例外”,在焦点短期治疗中,对“例外”的定义是问题不存在或问题没那么严重的时候。

例如,针对戒毒人员A称自己经常感到抑

郁或焦躁,社工在对其进行辅导时,并没有过

多探究该情绪地起因,而是询问A“你在戒毒

过程中,有不那么焦躁、抑郁的时候吗?”。

通过服务对象描述的“例外情形”找到问题的缓解或解决方法,协助服务对象发现自身存在的能力,提升服务对象的自尊,使服务对象更加愿意尝试,引发改变。

4. 关系问句——善用资源

关系提问的假设是个人行为不是独立的,而是与某个情景或者某个情景中的人相联系的,了解重要他人或者服务对象本人,对于事件或者改变事件的可能方法,有助于建构目标,而重要他人的观点参与到目标建构中,有助于服务对象丰富、细化目标并对目标进行落实。

例如,针对心理戒毒期间,戒毒人员A缺

乏意志的问题,社工向戒毒人员A提问,“当

你改变之后,谁会最先发现你的不一

样?”“如果让他们听到你内心的真正想法,

他们会对你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吗?”等等。

通过类似提问,社工能够找到对服务对象起到影响作用的“重要他人”,“重要他人”的存在能够影响服务对象,能够督促服务对象更加坚定地落实目标。

三、SFBT在禁毒工作中的实践反思

在禁毒领域,社工通过焦点短期治疗,能够有效协助戒毒人员厘清对于困扰的观点,从困扰之处出发,探索解决方法,找到目标并深化目标,在服务对象落实目标的过程中给予赞赏鼓励,支持服务对象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困扰。

戒毒人员在戒毒过程中以及戒毒结束后,均有可能出现心理、人际交往、社会融入等问题,社工运用SFBT协助戒毒人员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建立起“服务对象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的视角,重构个案问题,引发改变。

戒毒人员的生理、心理、社会问题较普通人群具有特殊性,通过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大部分戒毒人员能够有效梳理问题,提升其解决问题的信心,并找到合适自身的解决方法,对于戒毒人员的生理-心理脱毒,构建正常人际关系、家庭关系,重新回归社会等具有重要作用。

SFBT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运用时可以视情况搭配其他治疗方法进行使用,戒毒人员的脱毒过程通常伴随其他困境产生,单一的治疗方法并不能十全十美地帮助到服务对象,禁毒社工熟练使用SFBT外,不断学习多种理论流派治疗方法,不断更新迭代自身技能,从而令禁毒社会工作在专业性上的发展更进一步。

(心理学)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 短程心理治疗技术,是1980年代初期由Steve de Shazer和妻子Inn Berg Kim以及一群有多元训练背景(包括心理、社工、教育、哲学、医学等)的工作小组成员,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米华基(Milwaukee)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 BFTC)共同发展起来的[1]。在这二十多年的发展中,SFBT已逐步发展成熟,并广泛地应用于家庭服务、心理康复、公众社会服务、儿童福利、监狱、社区治疗中心、学校和医院等领域[2],并得到积极的肯定。 SFBT产生背景 SFBT的产生,深受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特别是后现代建构主义(Postmodern constructiv-ism)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真理”存在于语言、意义和文化,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并不是通过精细的求知技术而发掘出来的[3]。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主要流派的建构主义强调:“现实”并不是一个存在于人意识之外的世界,而是作为观察者的人的精神产品;个人建构的现实也不完全是个人的产品,而深受其所处的语言系统影响,人们透过语言的过程建构个人的真实,个人的知识会驱使人们对自己的经历去建构、创造、支配及赋予意义。受上述思想的影响,后现代的心理治疗强调个人正向能力的思考和学习,扬弃病理模式的分析;强调系统模式的影响力,不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不设定个案对真实诠释的主观性及公平性,不将“真理”和“客观性”强加在个案的身上;鼓励个案从叙事(narrative)的过程发现自我的存在,审视所述故事是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方式,使个案改变对问题的看法,并赋予个案力量重新述说有正向意义的故事。SFBT认为个案的问题并非是独立的客观事实,而是通过与个案的交谈,在言谈间逐渐呈现出来,这个建构出来的互为主观的现实才是重要的。SFBT还受到催眠心理治疗大师米尔顿.埃里克森(Milton H. Erickson)和心智研究社(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MRI)系统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相信人本身已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寻求协助时,往往为眼前的问题所困扰,在以往无效的方法里不断打转,因此要善用个案已有的潜能,并且加以发挥。另一方面,他们把治疗的焦点放在探讨问题不发生时的状况。如系统中有“黑”(问题发生的互动)、有“白”(问题不发生时的互动),MRI传统的作法是从黑的部份修改,但SFBT的作法却是从白的部分扩展,由于整个系统是固定平衡的,一旦白的部分扩大一些,黑的部分就减少一些;白的部分一点点增加,整个系统的改变就发生了。SFBT的产生也同心理咨询与治疗本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关。首先是来自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依附的迷思。其次,是来自对咨询与治疗效果的迷思。SFBT则是面对这些困境,试图摆脱心理学对西方主流文化单一依赖,探索出符合时代要求和实际需要的心理咨 询与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SFBT基本理念 SFBT的基本精神是:强调如何解决问题,而非发现问题原因;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促使改变的发生。具体精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以体现: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https://www.360docs.net/doc/a019235611.html,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焦点解决短程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是1980年代初期由Steve de Shazer和妻子Inn Berg Kim以及一群有多元训练背景(包括心理、社工、教育、哲学、医学等)的工作小组成员创立的。 SFBT的产生,深受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特别是后现代建构主义(Postmodern constructiv-ism)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真理”存在于语言、意义和文化,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并不是通过精细的求知技术而发掘出来的。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主要流派的建构主义强调:“现实”并不是一个存在于人意识之外的世界,而是作为观察者的人的精神产品;个人建构的现实也不完全是个人的产品,而深受其所处的语言系统影响,人们透过语言的过程建构个人的真实,个人的知识会驱使人们对自己的经历去建构、创造、支配及赋予意义。受上述思想的影响,后现代的心理治疗强调个人正向能力的思考和学习,扬弃病理模式的分析;强调系统模式的影响力,不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不设定个案对真实诠释的主观性及公平性,不将“真理”和“客观性”强加在个案的身上;鼓励个案从叙事(narrative)的过程发现自我的存在,审视所述故事是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方式,使个案改变对问题的看法,并赋予个案力量重新述说有正向意义的故事。SFBT认为个案的问题并非是独立的客观事实,而是通过与个案的交谈,在言谈间逐渐呈现出来,这个建构出来的互为主观的现实才是重要的。 SFBT还受到催眠心理治疗大师米尔顿.埃里克森(Milton H. Erickson)和心智研究社 (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MRI)系统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相信人本身已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寻求协助时,往往为眼前的问题所困扰,在以往无效的方法里不断打转,因此要善用个案已有的潜能,并且加以发挥。另一方面,他们把治疗的焦点放在探讨问题不发生时的状况。如系统中有“黑”(问题发生的互动)、有“白”(问题不发生时的互动),MRI传统的作法是从黑的部份修改,但SFBT的作法却是从白的部分扩展,由于整个系统是固定平衡的,一旦白的部分扩大一些,黑的部分就减少一些;白的部分一点点增加,整个系统的改变就发生了。 SFBT的产生也同心理咨询与治疗本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关。首先是来自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依附的迷思。其次,是来自对咨询与治疗效果的迷思。SFBT则是面对这些困境,试图摆脱心理学对西方主流文化单一依赖,探索出符合时代要求和实际需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一.课程介绍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漫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019235611.html,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漫谈 作者:马建青许文英 来源:《心理与健康》2018年第07期 “自进入大学以来,一直感觉很孤单,觉得没有什么朋友可以交往,每次看到其他一些同学聚在一起聊天、一起玩,自己好像很难融入进去,一想到这,就觉得很难受,也觉得很委屈。”面的这段话,是一位大学生对学校心理咨询师说的开场白。按照一般的咨询模式,咨询师通常会假设他(她)可能经历了一些事或碰到了一些困难,需要专业的帮助,于是开始着手收集资料,了解问题何时、何地、怎么发生的等,并关注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或关注问题背后的根源,或者开始构思咨询师需要做些什么,以期能帮到来访者。 但也可以是下面这样的焦点解决取向的对话,不究根问底去探讨事件发生的原因,亦不过多催化来访者情绪的宣泄,而是关注问题解决,以焦点解决导向的技术介入,挖掘来访者自身的资源,让来访者从原有的问题中释放出来,对自己的问题及其想法进行新的正向的建构,从而带来新改变的可能性。 来访者:我觉得很孤单,没有什么朋友,看到别人在一起,会更觉得自己孤单。 咨询师:那么,当你有一个好消息时,你会想到要和谁分享? 来访者:想不出来。 咨询师:你慢慢想想,谁有那么一点点可能性,或许你会告诉他。 来访者:如果实在要找一个的话,我有可能会告诉小A。 咨询师:恩,不错,你找到了一个你可以分享快乐的人。那么除了他,你再想想,还有谁或许也有那么一点可能性的? 来访者:哦,小B也有可能性。 咨询师:恩,你又找到了一个可能分享快乐的人。你再想想,还有谁也有可能? 来访者:现在想来,小C跟我也处得还可以,他也可以算一个。我有事也找过他的。 咨询师:真不錯,你又找到了一个可能帮助你的人。想想看,还有谁其实也是可以帮上忙的?

焦点解决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理念 一、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简介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理论假设 (一)SFBT的基本态度 (二)基本观点 (三)咨询的流程 三、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技术 一、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简介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是近年来形成并在世界范围迅速崛起的一个现代思潮下的短期咨询学派,它是由Steve de Shazer和Insoo Kim Berg夫妇及其同事在短期家庭治疗中心发展出来的。它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完善,开始在国际盛行。目前国内对该咨询方法的书籍和介绍逐步增多,培训和工作坊也开始操作。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核心为“聚焦未来、目标指向”。它区别于传统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的咨询模式。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理论假设 (一) SFBT的基本态度 正向: (1)以积极的视角,关注来访者身上正向的资源; (2)朝向未来,朝向问题解决。来访者更现实,不会陷入过去 两种思维模式 关注未来聚焦解决 关注过去聚焦问题 要看自己有什么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基本观点 1、对问题的观点: (1)“问题症状”同时具有正向功能; (2)事出并非一定有因(着重问题的解决,而非对原因的探讨) 问题的起因到结果往往经历了很多个环节,咨询的大量时间往往花在对原因的寻找上,而找到了原因也不一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2、对来访者的看法 (1)来访者是有能力、有资源的问题解决者,即相信来访者本身就具有改变现状的资源。 (2)来访者是最了解他们问题的专家,咨询师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专家。咨询师只是“引发”来访者运用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从而“引发”来访者的改变,而不是“制造”改变。 (3)不存在抗拒的来访者,只有固执,不懂得变通的咨询师。 来访者没有按咨询师的要求和期望做事,是因为咨询师不懂得变通。 3、对改变的观点 (1)凡事必有例外,“例外”带出问题的解决; (2)重新建构问题,能够引发来访者的改变; (3)小改变引发大效应。

焦点解决短程心理治疗简介

焦点解决短程心理治疗简介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是后现代家庭治疗重要的代表取向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由Steve de Shazer和妻子Inn Berg Kim以及一群有多元训练背景(包括心理、社工、教育、哲学、医学等)的工作小组成员,在美国的密尔沃基短期家庭治疗中心共同发展起来的。 Steve de Shazer和妻子Inn Berg Kim“以简洁之美构建解决之道”是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最具魅力的特点,SFBT把治疗的焦点集中于问题的解决策略,并极力追求治疗过程的简练性,从探求问题根源的过程转变为如何构建解决之道。 经过30多年的时间,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从流派林立的家庭治疗领域脱颖而出,发展出简洁精练的临床技术(如:奇迹问句、例外问句、评量问句),因此被西方家庭治疗领域誉为“当今时代的疗法”。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非病理性”的思维方式,也促使它步出“咨询室”,在社会工作、学校教育、组织管理、商业服务等众多领域绽放魅力。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重视正向思考及未来导向,也强调个体之所以产生问题,往往是其问题的解决方式不当,所以重视的是问题的解决而非问题的成因。其基本信念至少有以下几则: (一)以正向为焦点的思考 一个人的思考方向会影响其思考内容与结果,进而影响他对问题解决的决策及效能。当一个人把思考焦点放在正向的、积极的、目标导向的方向时,就可以催化他朝向所期待的方向改变;若他将思考焦点放在问题的描述上,那么就很容易陷入抱怨与无助的情绪里,对解决问题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运用正向的、朝向未来的、问题解决的积极观点,把焦点放在问题解决导向的谈话,避免局限于问题取向的讨论,以协助个案产生改变。 (二)「例外」带来解决之道 不论是多么麻烦的问题,总有「问题不发生」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例外」(exception)。个案往往只注意问题发生的时候,陷于问题发生时的愤怒或无助里,很少去思索问题何时会

浅析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在禁毒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浅析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在禁毒社会工作中的应用来源: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

寻解导向理论又称为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简称SFBT),是一种以行动为主、目标明确的心理治

疗模式,在理论流派分类上属于后现代主义治疗领域中的一种。 SFBT的视角是将来访者视作健康而充满能力的人,并且有能力为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方式——即来访者是自己问题解决的专家。SFBT 将着重点放在“寻找解决方法”上,强调与案主合作。 治疗过程中,社工着眼于服务对象健康的部分而非问题部分,发掘服务对象本身的能力,由案主决定取向,社工在过程中协助案主从小的部分改变,从而引发更大的改变,直至服务对象的困境得以解决。 一、SFBT基本理念与禁毒社会工作的融合 禁毒社会工作是当前社会工作中的重要领域之一,禁毒社工在帮助吸毒人员戒毒治疗中,需要运用到多种治疗方法。SFBT较其他治疗模式重点倾向于当前问题的解决,成效更为直观。 基于非病态视角,社工在介入吸毒人员毒品成瘾问题、社会融入问题、家庭关系修复等方面可以进行直接有效的介入,通过专业协助案主方法引导来访者看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帮助来访者认识到同一事件的不同层面。 从而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提升生活质量。因此,SFBT与禁毒社会工作开展有较强的可融合性,禁毒社工可以充分利用SFBT的特点开展专业的个案辅导工作。 二、SFBT技法在禁毒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SFBT的主要技法包括一般化、面谈前改变的询问、评量询问、奇迹询问、关系询问、例外询问等六项,禁毒社工可以根据不同情景进行运用。 (一)一般化的分析及具体运用 案例:戒毒人员A与社工面谈,戒毒人员A生理脱毒成功,但是心理上还存在影响,时不时会感到焦躁不安,戒毒人员A认为自己的戒毒并没有取得成功,对自己的戒毒过程产生怀疑感和挫败感。 社工针对该情况,先对戒毒人员A的情绪进行安抚,对A的心态表示理解和关怀,同时,针对戒毒人员A挫败感的产生原因进行探讨。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何凡)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摘要: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简称SFBT,是目前在心理咨询界广泛应用的心理治疗技术中的一种。近年来也得到了社会工作者的亲睐,从而成为社会工作实务方法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本文意在通过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应用的介绍,以期能将此后现代的社会工作实务方法介绍给大众,让更多社会工作者了解学习,以便在开展社会工作时又多一门得心应手的利器。 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者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简称SFBT,是目前在心理咨询界广泛应用的心理治疗技术之一,最近十年来也得到社会工作界越来越多的重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由Steve de Shazer和Insoo Kim Berg以及与他们一起工作的小组成员,在美国密尔沃斯短期家庭治疗中心发展出来的。SFBT发展至今不过30余年,但其已在社区矫治中心、学校、监狱、医院、公众服务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使用者的喜爱与亲睐。 一、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基本理念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中聚焦案主,相信案主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有能力做自我改变,建立健康积极的生活。它的很多理念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相同,所以社会工作者学习、理解与应用起来也就更方便了。 1.以问题解决为中心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所关心的是案主的问题如何解决,它的观点认为并非事出都有因,案主问题的形成通常有一个较复杂的演变过程,与其耗时寻找原因,不如直指解决问题的方法。 2.相信案主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 SFBT认为案主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在它的基本理念中,相信案主本身具备改变现状的正向资源,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仅仅是协助与合作的关系,社会工作者要做的是提供机会让案主去积极发现自身资源与改变的线索,以帮助促进问题的解决。 3.问题本身也具有正向功能

短期焦点解决治疗

短期焦点解决治疗 短期焦点解决治疗,或称寻解导向治疗是近年逐步发展至成熟的辅导模式[1]。这辅导模式是一套积极、以行动为主的心理治疗[2],成为后现代主义家庭辅导的代表理论之一[3]。此治疗模式于70年代主要由史提夫·狄世沙及燕素·金柏夫妻发展,并于同事于1976年于同事成立短期家庭治疗中心,提供个人及家庭心理治疗,并且不断进行临床经验进行研究、理论探索及专业培训,最后逐步演变成辅导模式[4]。 [编辑]发展历史 1970年代,狄世沙和金柏在一间社区机构工作时,曾希望在与会谈室安装一面单面镜,用作观察案主及辅导员的表现,希望找出哪些治疗对案主最为有益,但机构对于安装单面镜感到不舒服,两人只好离开工作地方,自立门户,于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密尔瓦基[5]成立了短期家庭治疗中心[6],而这间治疗中心更被形容为中西部的心智研究中心[7]。当时,焦点解决治疗仍未正式形成,治疗中心当时的治疗取向仍是依承心智研究中心的策略家庭治疗及爱利克·埃里克森的催眠治疗[4]。到了1978年,医疗机构为家庭治疗中心大开方便之门,让治疗中心的成员收集案主的回馈,在是次调查中,发现了案主只需要4次的治疗便能达到治疗效果,相比过去的6至8次缩短了时间,确立了短期治疗的重要性[8]。1982年,狄世沙在处理一宗家庭治疗时,无法为这个家庭提供介入策略,便与同事商量,结果是在治疗模式从医疗模式中的寻找原因改变为聚焦在解决之道[9],过去的介入手法深受医疗模式的影响,认为需要先为案主进行诊断,然后评估情况,再加以治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则是典型的医疗模式,狄世沙等人当时已发展出一套焦点解决的治疗手法的雏型,但直至1991年,短期焦点解决治疗才正式在金柏的书中出现[10]。 [编辑]基本假设 短期焦点解决治疗中有十二项基本假设[11]。 ∙用正面的、朝向未来的、朝向解决问题的目标的观点,能促成改变的发生。 ∙任何问题的情境中,总有问题不发生的例外情况,寻找案主的例外情况,让案主可看到自己的资源及能力。 ∙没有一件事是永远相同的,任何一个时刻,改变都在发生。 ∙小改变能累积成大改变,亦能化解案主对改变的不安 ∙案主和辅导员的关系是合作的。 ∙案主拥有解决自身问题所需的能力。 ∙世界的意义是由个人的经验构成的,因此治疗不探究问题的成因,只聚焦事件中的行动和反应。 ∙人的行为与问题的介定是互相循环,因此需要改变人的观点。 ∙意义存在于反应中,案主的反应能反映出案主的参与程度。 ∙案主是自身问题的专家,案主最清楚自己的问题。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简称SFBT)是短期治疗的一种新尝试,其主要特征是治疗关注未来、目标明确。SFBT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由美国威斯康星洲密尔沃基市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的创办者史蒂夫·德·沙泽尔、其韩国裔夫人因苏·金·伯格、他们的同事以及来访者共同发展起来的。创立者用多年的时间来观察治疗过程,仔细记录来访者的行为、问题和情绪,并最终引导他们概括和完成最终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SFBT的基本理念 SFBT的来源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位于美国加州的帕洛阿尔托市的心智研究所(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MRI)和催眠心理治疗大师弥尔顿·H·埃里克森的早期研究、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以及佛教思想。 1.没有问题就无需治疗。 这是SFBT最重要的理念。如果来访者自己已经解决了问题,那么我门采取干预的理论、模式和哲学背景都不重要了。但在现实中,尽管来访者的问题已经得到改善,很多心理疗法仍然鼓励继续治疗。例如,为了追求“进一步的发展”而去“巩固效果”,或是寻求“更深层次的思想和结构”,SFBT是非常反对这种做法的。 2.如果治疗有效,那么就深入下去。 这条理念依然遵循“不干涉”原则。如果来访者已经自行解决了问题,那么治疗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鼓励来访者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SFBT的治疗师只评价来访者的方法是否有效,而不评判其质量如何。当治疗师充分了解了来访者在改进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行为和反馈,任务才算真正完成。只有充分了解是什么起了作用,来访者才能取得更多的进步和成功。 3.治疗如果没有效果,就要及时尝试其他方法。 作为最重要的三个理念之一,这一条意味着效果才是评判一个治疗方案的真 正标准。人类总是倾向于通过重复过去的问题来寻求解决之道,然而这些问题往往是之前就没有得到解决的。心理治疗也是如此。当来访者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很多理论常将失败归结为来访者,而非理论或操作方法的不足。SFBT则不然,如果来访者没有完成家庭作业或是没有通过考核,那么治疗师就会放弃这种方法,转而寻求其他方法。 4.“滚雪球”效应。

使用焦点解决短期谘商(SFBT)与儿童工作之感想

使用焦点解决短期谘商(SFBT)与儿童工作之感想 使用焦点解决短期谘商(SFBT)与儿童工作之感想 发表于谘商与辅导月刊94.6 陈意文 前言 与儿童以及青少年工作已经第十年的我,使用的治疗方法通常是以游戏治疗为主,再加上完形治疗或是现实治疗来与案主们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案主有在社区谘商中心,由父母自费带来的小案主;也有由社福单位转介而来的家暴或是受虐的案主;其中近年更参与了学校驻校的心理谘商工作,学校的案主不但是非志愿性案主,因为计画执行的限制,希望进行谘商的次数不超过5次,最多,其实也只能10次左右,我更认为找到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与游戏治疗结合变成当务之急,而焦点解决短期谘商(Solution Focus Brief Therapy)的治疗方式,是我目前找到不但能与游戏治疗结合,同时还能更有效的处理案主问题的一种治疗方式。 焦点解决短期谘商是由Steve De Shazer 和 Insoo Kim Berg 在美国短期家庭治疗中心(BFTC)所发展出来的,受到催眠大师Milton Erikson,MRI短期策略治疗的概念以及Bateson的系统观和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的 影响等(Murphy,1994)。治疗的焦点放在解决导向而非问题导向,尤其看重问题较不发生的「例外」状态,认为每个问题均有其多面向性,相信当事人有能力可以发展出解决的方式,以克服所面临之困境,是一种十分看重「正向」的治疗方式(Murphy,1994;LaFountain,Garner& Elison,1996)。焦点解决短期谘商的三大架构是:目标架构(包括正向开场与设定目标)、例外架构以及假设解决架构。其基本假设与精神包括了:没有一件事情是只有负面意义的;相信案主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不要一直追寻难以达到的目标,要找到目前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小小改变会带来大大的改变;成功的例外经验会引导问题解决的方向;意义的解释与经验是不断建构的以及合作是必然的现象

焦点治疗的理论论述及相关研究

焦点治疗的理论论述及相关研究 摘要: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是近几十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后现 代主义治疗模式的代表,本文论述了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产生背景、基本精神和 原则、基本流程和技术,并对这种新兴的技术做了简要的评价。 关键词:焦点治疗后现代建构主义心理治疗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威斯康辛州 密尔沃基短程家庭治疗中心的steve de shazer和 insoo kim berg夫妇发展起来的,他们都是社 会工作者。SFBT是一种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它的理论假设是:由来访者自己选择治疗目标,来访者本身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具有令自己改变的资源。 SFBT 不强调对既往历史的回顾,强调去病理化的论述,重视语言的影响,尊重当事人建构意义的 主体性以及打破专家的权威性,重视问题的解决[1]11。SFBT在二十多年来发展日趋成熟,并 广泛应用于家庭服务、心理康复、公众社会服务、学校和医院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产生背景 后现代建构主义深信“真实是一种发明,不是一种发现”,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因为人们对 于事件赋予的意义或者假设所致。所谓的“现实”并没有被任何一种普遍性的定律所主宰,不 同的个体根据自己经验和知识的不同去做选择,因此人的世界是多元复杂的,后现代建构主 义反对现代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的、简单的说法[[ 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应用.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9 ]]15。 后现代建构主义坚持没有任何一个人对真理具有独占权,因此治疗师不能把“真理”和“客 观性”强加到来访者身上。后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应该重视来访者的个人经验和观点,偏向于以一种“不知道”的姿态与来访者合作,在治疗中,治疗师不是专家,而是一名参与者,和来访 者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来访者和治疗师是平等的,如此来访者才更可能对自己的生命 发展出更具力量的故事[1]25。 2、SFBT的基本精神和原则 2.1 SFBT的核心精神是创造一个令当事人觉得有能力的情境 SFBT重视语言和意义建构的作用,强调正向的思考方式,正向思考可以看到当事人的能 力和资源,以及当事人抱怨背后的期待与善意,有助于觉察到解决问题的重要线索[1]35。SFBT致力于发现改变,鼓励当事人从改变中觉察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其重要精神有以下几点:2.1.1意义与经验是相互建构的。 意义是我们对自己生活中事件的解释,这种解释并不是完全由外部事物决定,而是通过 一个人的经验形成,所以不同的个体可能会对同一情境或者事件赋予不同的意义,焦点治疗 就是让当事人的注意力从问题焦点转移到问题解决焦点,让当事人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并开始 行动,不再深陷挫折和失落情绪中。 2.1.2对经验的的描述和行动的选择是相互建构的。 一个人怎么去看待它的问题或者烦恼,这将会影响到他接下来采取哪些行动来解决问题。对问题的描述受到个体主观经验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对问题的描述观点太过狭窄,那他解决 问题的选择是十分有限的。 2.1.3 正向思考的力量 来访者深陷痛苦中时,心中会充满无助和挫折,这个时候他们很难从正向的角度看待问题,很难发现自身的资源和力量,治疗师此时要做的就是引导来访者以一种朝向未来的积极 观点解决问题,寻找自身的力量,促使改变的发生,而当来访者选择正向思考时,自己会获 得更多的主动权,他们会发现问题并没有他们想象的如此严重,这个时候,改变才会更好的 发生。 2.1.4 没有一件事是永远相同的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能够注意到人、事、物和 环境的变化,才能避免僵化。当我们用“某人很自私”描述一个人时,只能反映在某些情况下,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研究综述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研究综述 作者:陈佳惠 来源:《山东青年》2020年第09期 摘要: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近三十多年逐步发展成熟的心理治疗模式,在西方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也越来越为社会工作界所重视。会谈的焦点在于“解决”,而不在于“问题”。本文阐述了 SFBT 的理论背景、基本理念、咨询技术与代表性问句。 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理论咨询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冲击,为了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心理帮助,心理咨询作为一种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供有效心理援助的专业活动,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最广为人知并且运用广泛的是认知行为疗法,其效果也是被广大学者与实际工作者所肯定,而其工作疗效时间可能相对较长。与之相比,近二十年兴起的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其中的优势之一就是疗程短,时间快,在一定程度上更符合于我们现在这个高速发展、节奏迅速的社会。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Counseling,Therapy,简称SFBC/SFBT)是目前新兴的、逐渐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心理咨询方法,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其最大特点在于从心理健康的观点去看待案主的问题,会谈的焦点在于“解决”,而不在于“问题”。 1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理论 1.1理论背景 这一以解决为导向的实践模式由Steve de Shazer 和Inn Berg Kim以及其同僚于 1980 年代构想并发展出来。SFBT 的产生深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以强调否定性、非中心化、不确定性、非连续性以及多元性为特征。还受到催眠心理治疗大师米尔顿.埃里克森和心智研究社(MRI)系统观的影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主要的意义在于其正向的哲学观点,这一取向从积极面去了解案主的问题,重视案主原本具有的天分与能力,重点在于找出案主的资源与成功经验,协助案主找寻已经能做或正在做的有效事情,引导案主发挥自己的优点与能力,邀请案主展现其成就与自信,鼓励并塑造案主积极的自我应验预言从而创造改变的可能性(Kahn,2000)。 1.2 SFBT 的基本理念 SFBT的基本理念是:用正向的、朝向未来的积极观点,来促使改变的发生,避免局限于探求原因或是问题取向的讨论,也就是咨询的焦点放在朝向目标导向的谈话,而非问题导向的谈话(Lewis, & Osborn, 2004)。SFBT 采取的是一种“解决—建构”的方法,在评估阶段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学习与应用的经验分享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学习与应用的经验分享作者:许维素 来源:《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年第11期 摘要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一容易入门却不易熟练的咨询取向。针对如何提升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学习与应用,本文将分享作者多年来宝贵的实务经验。 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学习;应用 分类号 B849 1.以认同与熟练化解知易行难 与积极心理学、优势导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非常重视当事人的成功经验、有用之处、力量、资源、希望、小的改变与合理可行的目标。SFBT采取和当事人合作的方式,秉持正向性及整体性的观点,接受当事人的本来样貌,相信当事人是自己问题的专家,重视可能存有的小改变。这样的姿态,将迅速带动当事人投入于自身的改变,而使SFBT成为一个相当有影响力的咨询取向(Corey,2013)。 SFBT是一个注重“改变”的对话,而不是“开题式谈话”的对话,企图引导当事人从“问题式谈话”(problemtalk),经由“未来式谈话”(future talk),而能展开“策略式的谈话”(strategy talk)。虽然在治疗的一开始,当事人常是问题导向且对未来无望,但是透过SFBT的乐观导向的对话以及技术,于治疗过程中,各种“解决导向”及“策略性导向”的问话,引发当事人的动机、了解所欲的未来生活及具体目标,并掌握明确可行的行为改变。亦即,SFBT晤谈中透过解决导向的对话,使得当事人在面对问题时,愿意去思考:对他来说,什么是有效的解决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是如何产生的。如此一来,当事人不会一直陷在问题里,而能减少挫折感,增加自我效能感,进而帮助当事人了解自己如何可以维持已经拥有的一切、如何再学习欠缺的不足,以及如何评量自己的行为策略等,并懂得追踪并强化自身的改变(O’Connell,2001)。亦即,SFBT是一个能引发当事人“知觉转移”及“重新建构”(reframing)问题的取向,让当事人从固着于问题的状态,转移至朝向各种可能性的方向前进(Corev,2013;O’Connell,2001)。 由于SFBT的逐渐茁壮发展,有关SFBT训练也蓬勃发展。然而,从SFBT的训练过程中,训练者或受训者常会表示,虽然SFBT的哲学与技巧在一开始时,常让人觉得很容易理解,但是后来则会发现要能精熟SFBT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许维素,2002;de Shazer,Dolan,Korman,Trepper,2007)。例如,Lammarre(2005)在为期两年的SFBT咨询师培育训练中也发现,虽然第一年时,受训者能开始初步应用SFBT的技巧,但实际要到第二年时,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应用手册(可直接使用)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应用手册(可直接使用) 焦点解决 短期治疗 PS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是我偶然接触到的一种疗法,非常喜欢。它短程(一般4~6次)、高效、适用性广泛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于学校咨询。 内容很长。 第一部分是SFBT的一些基本理念观点介绍,如果你认同的话可以继续往下看。如果你已经对SFBT有所了解,也可以直接不看。 第二部分是SFBT核心的技术,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个人认为就算是在做其他流派的咨询,SFBT的许多技术也是可以在其中使用且很有帮助的。 第三部是SFBT的基本流程。 那么,开始吧~ 基本理念、观点、原则、假设 理念 SFBT相信改变有两个根本来源: 1.通过鼓励来访者描述他们想要的未来——如果治疗成功的话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2.通过详细列举他们已经具备的技能和资源——那些现在和过去成功的例子 通过这些描述来访者可以决定他们应该怎样生活。 人性观 1.相信每个人是独特的,是有资源与潜能解决自己问题的 2.问题的解决之道存在来访者的经验之中,来访者最了解自己的情况 3.来访者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已经尽了全力“你是怎么可以撑在3分,而没有让情况变得更差”

4.来访者是愿意努力实现自己想法和愿望的 5.来访者希望被尊重、认可、接纳并归属某个群体 6.希望留下正向美好的足迹,对世界有正向的贡献 7.一个人会被过去影响,但不会被过去决定(聚焦未来) 8.来访者不等于他们的问题。来访者是来访者,问题是问题 9.来访者带着答案而来,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知道答案 10.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也愿意尊重别人 11.一个人是愿意努力实践自己构想出来的方案的 重要原则/基本信念 1.来访者的方法如果有效,就不需要改变(不破不补) 2.无论多么不合理,只要能解决就是方法 3.如果来访者已做的解决方法有效,就多做一点(有用就多做一些) 4.重复成功的方法 5.协助来访者保持改变的动力,一连串的小进步带来大改变 6.better enough,生活本就不完美 7.接受限制,但不放弃希望 8.无效则试试别的 9.小改变会带来大变化 关键假设 1.不需要初始评估阶段,与来访者的会谈可以即刻开始。 2.治疗任务并非是开始一个改变的过程,而是强调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 3.来访者自身具备解决方案的模式和问题的模式,改变是基于让来访者做更多已经在做的事。 4.无论来访者做什么,都是他当下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因此咨询师的工作是与来访者合作。 5.干预是基于来访者对咨询最渴望的结果而进行的,因此要紧跟来访者的动机和想法。 6.要把每一次会谈当作最后一次来看待。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主要技术与特点分析-心理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主要技术与特点分析-心理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1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的概念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简称SFBT)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心理辅导流派,是1980 年代初期由Steve de Shazer 和妻子Inn Berg Kim 以及一群有多元训练背景(包括教育、心理、社工、医学、哲学等)的工作小组成员创立的。 它是一种短程的助人技术,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该方法中的以正向为焦点的思考、例外带来解决之道、改变永远在发生、小改变会引起滚雪球效应、大学生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等咨询理念以及独特的咨询技术令人耳目一新。由于聚焦于问题解决而非问题本身,并且积极从大学生自身挖掘潜能与资源,因此不会使人一直陷在问题里,减少其挫折感,增加自我效能感,使自己成为解决问

题的主人。SFBT 利于实现建设性的改变,提升自信心、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受。因此,助人过程往往更加愉快,更富有创造性。SFBT 以其理念积极、易学实用、实效性强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大学生这样的群体,因此受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欢迎。 2焦点的主要技术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包括正常化技术-在共情的基础上将来访者的问题正常化、让来访者感到不只是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人都这样。找到同质感以及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咨询前改变询问技术----通过询问来访者咨询前都做了哪些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探寻来访者的即有资源、肯定来访者的积极应对;预设性询问技术---明确咨询目标,直接询问来访者你希望通过咨询实现什么样的改变;刻度化技术---使用数量化的方式定义来访者的现状,使之看起来更为直观、具体。并且在做改变时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咨询的进展,方便比较;赞许技术---又叫振奋性鼓舞,发自内心的欣赏、肯定来访者,使之感受到真实的肯定,是一种强有力的赋能技术;应对询问技术----询问来访者面对这么大的困难,是什么使你坚持到现在,这样的询问可以使来访者感到自己很厉害,增强来访者解决问题的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 简介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 简介 一、SFBT 产生背景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 -fo2 cused Brief Therapy SFBT 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它是近二十年逐步发展成熟的心理治疗模式, 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威斯康星州米华基Mil waukee 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 的创办者St eve de Shazer 及其韩国裔夫人Inn Berg Kim 共同发展起来的 . 传统心理治疗深受分析学派和行为学派的影响, 习惯把人的行为切割成许多部分再赋予一个新的意义, 心理治疗者期待从这样的过程中协助个案产生洞察或自我觉察, 进而能采取新的行为而获得“治疗.同时, 传统的心理治疗通常认为人的行为存在着“因--果”的直线关系, 只要找出一个人行为的病理因素, 并且让他们认知自己的病理, 人便有改善自我的可能.但是, 这种从旧经验中寻找自我存在的根据, 这种发现问题取向的治疗策略, 很难使个案有能力响应相对的、变动的环境, 从而不但使个案无法脱离自我的限制, 也使他们在现实环境中无法找到改善自己的行动能量.而后现代哲学思维的出现, 为这种发现问题取向的治疗策略的转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后现代思维认为剔除或修正个人对自我歪曲的认知或调整个人的情绪经验并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人必须经由自我的创造与环境的互动才能建构真实的主体经验.正如要回答建构主义所提出人的存在意义是如何被建构的”这个问题时, 人不能单纯地被视为环境中的被动反应者, 人要有能力把自己视为主动创造者, 从主体经验中超越内外自我的限制.这正是后现代社会的主体精神

《焦点解决知识点汇总》

《焦点解决知识点汇总》 文章来自网络: 一、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简介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理论假设 (一)SFBT的基本态度 (二)基本观点 三、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技术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理论假设 (一) SFBT的基本态度 正向: (1)以积极的视角,关注来访者身上正向的资源; (2)朝向未来,朝向问题解决。来访者更现实,不会陷入过去 两种思维模式 关注未来聚焦解决 关注过去聚焦问题 要看自己有什么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基本观点 1、对问题的观点: (1)“问题症状”同时具有正向功能; (2)事出并非一定有因(着重问题的解决,而非对原因的探讨) 2、对来访者的看法 (1)来访者是有能力、有资源的问题解决者,即相信来访者本身就具有改变现状的资源。 3、对改变的观点 (1)凡事必有例外,“例外”带出问题的解决; (2)重新建构问题,能够引发来访者的改变;

(3)小改变引发大效应。 4、“短期”的含义 (3)不意味着比其他疗法所花次数更少,而是意味此种疗法有一些特殊的准则。 (三)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流程 1、建构解决的对话阶段(40分) 目标架构 例外架构 假设解决架构 2、休息阶段(10分) 3、回馈阶段(10分) 赞美、信息提供、家庭作业 SFBT重要基本哲学 Solution-focused vs. problem solving 问题/症状 VS. 例外/正向 讨论问题只能引起问题,讨论解决才能创造解决,是想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Why,How)人不是只被过去、心理疾病等所局限,在足够的社会建构支持下,人可以创造自己的未来 聚焦未来是比探索过去更可提升能量的 相信每个人都有力量、智慧及经验去产生改变 解决之道在当事人经验中,只有当事人最了解自己状况。 运用后现代的语言游戏与建构思想 强调和重新组合我们已经有的成功经验 情绪是reason 而非肇因(cause ) 重视行动:先有行动,感受就会改变 小行动带来大改变 SFBT的五个治疗性目的 1与人一起工作,而不是与问题一起工作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基本技巧的奥妙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基本技巧的奥妙 Page 1 许维素国立台湾师大心辅系副教授 郑惠君国立暨南国际大学辅咨所硕士生 壹、前言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为人而熟能详的是其各种具代表性的焦点解决问句,例如奇迹问句(miracle question)、例外问句(exception question)、因应问句(coping question)、评量问句(scaling question)、关系问句(relationship question),以及赞美(compliment)、一般化(normalize)、重新建构(refreaming)等特定技巧(如表一)(Berg & Miller,1992; De Jong & Berg, 2002; DeShazer, 1990; Lipshitz & Waingortin, 1995; Metcalf, 2003;许维素,民2003;黄汉耀译,2002);而Pichot和Dolan(2004)也提出了运用SFBT咨商技巧的八项原则为: 1.如果没有用,就不要固着在这上面。 2.如果有用,就多做一些。 3.如果没有用,做点别的。 4.一小步可以导致大改变。 5.晤谈焦点不需要和问题有直接的相关。 6.解决之道的要素与所描述问题的内容不见得是相关连的。 7.没有问题会一直持续发生的,总会有例外可以运用。 8.未来是经由创造和协商出来的。

是以,SFBT是采用和当事人合作的方式,采用正向及整体的观点,相信当事人是自己问题的专家,重视可能有的小改变,有时间限制的目标导向治疗,不重视过去历史,而强调应致力于现在及未来的学派。 在SFBT如此独特的基本精神与特定咨商技巧之下,SFBT历程中存有与一般咨商晤谈的共通基本技巧,经常是少被着墨与强调的,甚至有些实务工作者还会以为SFBT并没有基本的咨商技巧。然而,缺少基本的咨商技巧训练,实务工作者也难以将SFBT顺利推展。由于SFBT深受后现代思潮、社会建构论、MRI系统观、Ericson催眠学派的影响,其咨商基本技巧虽然与一般咨商技巧有其共通性,但仍有其偏重之处与特定的意图。故本文即不特别着墨于介绍前述SFBT的特定代表技巧,而以一般咨商历程常用的咨商技巧类别为主,并参酌以SFBT的代表著作之一〈Interviewing for Solutions〉(2nd)(De Jong &Berg, 2002)中提及SFBT的基本技巧,分为「基本回应技巧」与「问句的形成与原则」两类,并说明其基本技巧的重要意图,以企图比较SFBT及一般咨商基本技巧两者的共通性与差异性,以能探究SFBT基本技巧的特殊奥妙之处。 贰、SFBT基本技巧的独特性 一、基本回应技巧 (一)倾听 一般咨商中认为所谓的「倾听」(listening),是抓住并了解当事人沟通的讯息,不论是语言或是非口语,清楚或是模糊的,以听出当事人想要表达的内容,并能筛检出背后感觉的线索(林美珠、田秀兰,200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