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长日照植物long-day Plant

长日照植物亦称长日性植物。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期,如果每天光照时数超过一定限度(14小时以上)才能形成花芽,日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凡具有这种特性的植物即称为长日照植物;反之,长日照植物如果给予比临界暗期(critical dark Period)长的连续暗期的光周期,花芽便不能形成,或花芽形成受到阻抑。植纬度超过60°地区的多数植物即属此类。农作物中如冬小麦、大麦、油菜、菠菜、甜菜、萝卜等均是。

在自然界里,当日照比较长的时候,花芽便进行分化。例如菠菜、天仙子、莳萝、高雪轮、小麦等。若暗期较短,随之而来的光期也短,花芽仍进行分化,即使给予长的暗期,如在暗期的适当时刻进行短时间的光照射花芽也能分化。临界暗期的长短因植物而异,多为10—14小时。长日照处理前,多数植物需要低温处理。

短日照植物short-day plant

是指给与比临界暗期(critical dark period)长的连续黑暗下的光周期时,花芽才能形成或促进花芽形成的植物;在自然界中,在日照比较短的季节里,花芽才能分化。例如菊花、水稻、牵牛花、苍耳、大豆等,都是属于短日照植物,即使日照较短,假如随后的暗期短于临界暗期,花芽仍不能形成,或即使给与足够的暗期,但在中途适当的时间进行短时间的光照(光中断)时,花芽也不能分化。

低温长日性作物,原产低纬度(赤道)地区引种到高纬度(两极)地区种植,由于温度、日照条件能很快得到满足,表现生长期缩短,植株变小,产量降低。同时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春季霜冻严重,易遭受冻害。对于高温短日性作物,主要是感温性和感旋光性问题,春播品种感温性强而感旋光性较弱,引到高纬度地区,会表现晚熟、营养生长好。夏播和秋播品种感旋光性强感温性弱,引到高纬度地区,表现晚熟,营养体生长好,影响后期播种,或遭受后期冷害,不能安全成熟。

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根据植物开花过程对日照长度反应的不同划分。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3月21日,9月22日),全纬度昼夜平分(日照长度都一样),自3月21日到9月22日前,由于太阳直射处北半球,因此纬度越往北日照时间越长(6月21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日照时间达到最大值,夏至日),自9月22日到次年3月21日前,由于太阳直射处南半球,因此纬度越往南日照时间越长(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日照时间达到最大值,冬至日)

长日照植物:只有当日照长度超过临界日长(14~17小时),或者说暗期必须短于某一时数才能形成花芽的植物。否则不能形成花芽,只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长日照植物有冬小麦、大麦、油菜、萝卜等,纬度超过60°的地区,多数植物是长日照植物。

短日照植物: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少于12小时,但不少于8小时)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在一定范围内,暗期越长,开花越早,如果在长日照下则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能开花。许多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春秋季开花的植物多属短日照植物,如大豆、玉米、水稻、紫花地丁(Viola chinensis )等。

分布和特点:植物开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这种特性与其原产地在生长季节里自然日照的长度有密切的关系,也是植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对于所处的生态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短日照植物起源于低纬度地区(夏半年昼夜相差不大,但白昼比高纬度地区短),长日照植物则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夏半年昼长夜短)。在临近赤道的地带,长日照植物一般不能开花结实,只有短日照植物分布;在高纬地带(纬度66.5°以上),夏季几乎24小时都有日照,短日照植物不能生长发育,只有长日照植物分布;而在中纬度地带,兼有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所以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都能生存,但长日照植物多在春末夏初开花,短日照植物多在秋季开花。

光周期对植物的地理分布有较大影响。短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地是日照时间短的热带、亚热带;长日照植

物大多数原产于温带和寒带,在生长发育旺盛的夏季,一昼夜中光照时间长。如果把长日照植物栽培在热带,由于光照不足,就不会开花。同样,短日照植物栽培在温带和寒带也会因光照时间过长而不开花。这对植物的引种、育种工作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国地处北半球,现以北纬的情况进行分析。不同纬度的日照长度有季节性变化。日照在夏至(22/6)最长,在冬至(22/12)最短,在春分(21/3)和秋分(23/9)各为12小时。春季和秋季有同样的短日照,但是春季的短日照时期气温较低,一般与开花无关;秋季温度较高,适于植物生长发育,所以,这时的日照就显著地影响植物开花。自然的长日照时期,气温也合适,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良好时期。在低纬度地区没有长日条件,只有短日照,而在高纬度地区因为秋季天气已冷,只有在较长的日照时期,植物才能生长发育。在中等纬度地区,则由于气温在夏季秋季都较合适,所以,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长日照和短日照都有。因此,短日植物和长且植物在北半球的分布是:在低纬度地区(如我国南方)没有长日照植物,只有短日植物;在中等纬度地区(我国北方),长日照植物和短日植物都有;长日植物在春末夏初开花,而短日植物在秋季开花;在高纬度地区(如我国东北),由于短日时气温已低,所以,只能生存着一些要求日照较长的植物。

植物开花的环境调节因素较多,温度、日照时间、光周期、湿度、昼夜温差等都可以影响植物开花。比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就是环境差异造成的;再比如春化作用(低温)对十字花科植物开花的诱导;还有谷雨时期的闪电对水稻开花的诱导就是光周期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人工控制植物开花

植物开花受植物发育的控制,即植物必须达到花熟状态后,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主要是温度和光照)下,才能进行花芽分化和开花。现介绍几种人工控制植物开花的方法。

1.控制温度

有些植物花芽形成后,必须在更低的温度下才能开花。例如,桂花一般于10月初开放,如果要促其提前开花,可用在13~16℃下处理10~14天即可开花;若要延迟桂花开放,则将桂花移入18℃以上的温室内,高温可抑制桂花花芽的萌发和开花。当菊花、天竺葵、唐菖蒲、月季、水仙等含苞待放时,将其移入2~5℃冷室内即可抑制其开花,若需提前开花则需适当加温。

2.控制光照

长日照植物如唐菖蒲,若要使其提前开花,可在幼苗长至2片叶时,每天延长7h光照,并保持12~18℃的室温,一个月后即可开放。短日照植物菊花,当生长达10片叶以上,若缩短每天光照时数(如保持每天8h光照,16h黑暗),室温保持20℃左右,一个月左右即可开花。如果要让菊花延迟于春节开放,则可延长每天光照时数,如每天14h以上光照,即可使其不现蕾。而甘蔗若在夜间给以短暂的光照,就能抑制开花,提高产量。

3.应用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可影响花芽的形成、发育和开花。如山茶花的花芽一般在7~8月形成,于次年初开花。如要使山茶花在国庆节开放,可于9月初每隔一日用质量分数为5.0×10-4的赤霉素溶液,涂抹花芽即可如愿以偿。此外,还可用植物激素延迟植物的开花期,如用质量分数为5.0×10-4的α-萘乙酸溶液和质量分数为5.0×10-5的赤霉素溶液混合喷菊花,可延迟花期5~10天。

光敏色素phytochrome

光敏色素的生色团chromophore类型分为Pr型和Pfr型.前者没有活性,后者有生物活性

光敏素在植物成花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光敏素是色素-蛋白复合体,是一种蓝色蛋白质。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

红光吸收型Pr 和远红光far-red light 吸收型pfr 。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其对成花的作用与两者的转化有关: 光照有利于远红光吸收型Pfr 的形成,使Pfr/Pr 比值升高,有利于长日植物开花。Pfr/Pr 比值降低有利于短日植物开花。

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根据植物开花过程对日照长度反应的不同

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根据植物开花过程对日照长度反应的不同划分。 长日照植物:只有当日照长度超过临界日长(14~17小时),或者说暗期必须短于某一时数才能形成花芽的植物。否则不能形成花芽,只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长日照植物有冬小麦、大麦、油菜、萝卜等,纬度超过60°的地区,多数植物是长日照植物。 短日照植物: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少于12小时,但不少于8小时)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在一定范围内,暗期越长,开花越早,如果在长日照下则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能开花。许多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春秋季开花的植物多属短日照植物,如大豆、玉米、水稻等。 分布和特点:植物开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这种特性与其原产地在生长季节里自然日照的长度有密切的关系,也是植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对于所处的生态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短日照植物起源于低纬度地区(夏半年昼夜相差不大,但白昼比高纬度地区短),长日照植物则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夏半年昼长夜短)。在临近赤道的地带,长日照植物一般不能开花结实,只有短日照植物分布;在高纬地带(纬度66.5°以上),夏季几乎24小时都有日照,短日照植物不能生长发育,只有长日照植物分布﹔而在中纬度地带,兼有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所以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都能生存,但长日照植物多在春末夏初开花,短日照植物多在秋季开花。 光周期对植物的地理分布有较大影响。短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地是日照时间短的热带、亚热带;长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于温带和寒带,在生长发育旺盛的夏季,一昼夜中光照时间长。如果把长日照植物栽培在热带,由于光照不足,就不会开花。同样,短日照植物栽培在温带和寒带也会因光照时间过长而不开花。这对植物的引种、育种工作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 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 3、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 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六、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⑴流域广,支流多;⑵中上游馆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⑶中下游多为帄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 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七、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条件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光周期)和光的组成(光质)三个方面。 (一)光照强度 1.光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植株徒长或黄化;抑制根系; ?植物受光不良,花芽形成和发育不良;果实发育受阻,造成落花落果; ?光照过强,发生光抑制(光破坏);日烧; ?光强对蔬菜品质的双向调节作用:果菜类强光、叶菜类弱光;软化栽培嫌光。 2.光形态建成 由低能量光所调控的植株器官的形态变化称为光形态建成。 ?马铃薯植株在黑暗中抽出黄化的枝条(匍匐茎),但其每天只要在弱光下照射5~ 10 min,就足以使黄化现象消失,变为正常地上茎。 ?消除在无光下植物生长的异常现象,是一种低能反应,它与光合作用有本质区别。 3.需光度 植物对光强的需求,与植物的种类、品种、原产地的地理位置和长期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有关。 ?原产于低纬度、多雨地区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对光的需求一般略低于高纬度植物。 ?原生在森林边缘和空旷山地的植物多为喜光植物。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需光度不同。 ?不同的生育时期需光度也不相同。 (1)根据蔬菜生长发育对光强的要求,可将蔬菜分为: ?强光照蔬菜:饱和光强1500μmol·m-2·s-1左右,西瓜、甜瓜、番茄、辣椒、茄子等。 ?中光照蔬菜:饱和光强800~1200 μmol·m-2·s-1,白菜类、根菜类、黄瓜等。 ?弱光照蔬菜:饱和光强600~800 μmol·m-2·s-1,绿叶菜类、葱蒜类等。 (2)根据种子萌发对光的需求不同,将蔬菜种子分为: 需光种子:伞形花科、菊科 嫌光种子:百合科、茄果类、瓜类 中光种子:豆类 4.影响光照强度的因素 ?气候条件:如降雨、云雾等。 ?地理位置:纬度、海拔。 ?栽培条件:如栽植密度、行向、植株调整以及间作套种等,会影响田间群体的光强分布。 ?栽培设施: (二)光质 1.太阳光谱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150-3000nm,其中400-700nm的可见光约占52%,红外线占43%,而紫外线只占5%。 ?光质随着地理位置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光质因天气及其它遮挡材料而变化。如散射光强度低,但红、黄光比例可达50%左右,而直射光只有37%的红、黄光。 2.光质作用

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 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1、太阳高度(即 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 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 2、地形、地势; 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 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陆,有植被的 小于裸地;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六、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 ①流域广,支流多;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 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七、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条件: 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河段)。 二潜水等水位线的应用: 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即为潜水流向。 潜水面的坡度(潜水水力坡度):确定潜水流向之后,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潜水面的坡度。 潜水埋藏深度: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点,二者高程差即为潜水埋藏深度。若所求地点的位置不在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交点处,则可用插法求出该点地面与潜水面的高程,潜水的埋藏深度即可求得。 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根据潜水流向来判定。 利用等水位图合理地布设取水井和排水沟,一般应沿等水位线布设水井和排水沟。 三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 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1、太阳高度(即 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 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 2、地形、地势; 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 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 的小于裸地;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六、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 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 ①流域广,支流多;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_;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七、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条件: 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二潜水等水位线的应用: 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即为潜水流向。 潜水面的坡度(潜水水力坡度):确定潜水流向之后,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潜水面的坡度。 潜水埋藏深度: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点,二者高程差即为潜水埋藏深度。若所求地点的位置不在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交点处,则可用内插法求出该点地面与潜水面的高程,潜水的埋藏深度即可求得。T 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根据潜水流向来判定。 利用等水位图合理地布设取水井和排水沟,一般应沿等水位线布设水井和排水沟。 三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有效日照时间怎么算

一.前言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控制建筑密度和审批建设方案时,通常采用两种标准:日照标准和间距控制标准。其中,日照标准是指大寒日(或冬至日)日照时间数不小于2小时(或1小时);间距控制标准是根据当地规划主管部门规定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指定的比例来控制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 日照标准:需要对每一个窗户进行日照分析,计算出窗户的日照时间段。这就需要在日照分析前,测绘出每个窗户的具体位置,同时还要考虑建筑物屋顶的形状,如果数据不正确,就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同时,大寒日日照时间数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针对纬度比较底的南方来说,规划部门比较容易操作。但对纬度比较高的北方来说,要真正按照日照标准来操作,那大部分北方城市的现有住宅都不满足要求,同时无法进行城市改造,影响城市的发展。 间距控制:主要针对多层建筑,由于其计算规则简单,易于操作,所以国内大部分城市在多层建筑中采用该标准控制。但针对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与面宽的比例比较大,而间距控制只考虑到太阳的高度角,所以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比较大,不能合理利用空间。 同时,间距控制一般按正南方向的太阳高度角计算。如果邻建筑之间有不同朝向时,间距控制的值就不好确定,所以对高层建筑或多层与高层混合的情况时,就不太适合。 二.日照预评估基本原理 如何将日照标准与间距控制标准相结合,并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需要,按照当地的纬度制定本地区的日照控制标准,已成为规划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日照预评估是采用日照分析的基本原理,既根据当地的经纬度,确定太阳的运行轨迹;同时根据当地规划主管部门制定的间距控制比例,按太阳的运行轨迹,计算出影响建筑的空间范围。 原理图一: 确定在一个拟建地块内,影响客体建筑日照的空间范围。 日照预评估只需要在一张规划图纸上,标记出拟建地块、需要分析的客体建筑及其他控制线。控制线一般指拟建地块建成后,希望地块内的任何建筑,日照影响范围限制在控制线内。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相邻的几个地块之间的相互影响。 日照预评估不需要客体建筑的具体窗户信息和建筑物的高度信息,只需要建筑的基底轮廓线,减少了大量的测绘工作,缩短的审批时间。

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宝典]

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宝典] 低温长日性作物,原产低纬度地区引种到高纬度地区种植,由于温度、日照条件能很快得到满足,表现生长期缩短,植株变小,产量降低。同时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春季霜冻严重,易遭受冻害。对于高温短日性作物,主要是感温性和感旋光性问题,春播品种感温性强而感旋光性较弱,引到高纬度地区,会表现晚熟、营养生长好。夏播和秋播品种感旋光性强感温性弱,引到高纬度地区,表现晚熟,营养体生长好,影响后期播种,或遭受后期冷害,不能安全成熟。 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根据植物开花过程对日照长度反应的不同划分。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3月21日,9月22日),全纬度昼夜平分(日照长度都一样),自3月21日到9月22日前,由于太阳直射处北半球,因此纬度越往北日照时间越长(6月21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日照时间达到最大值,夏至日),自9月22日 到次年3月21日前,由于太阳直射处南半球,因此纬度越往南日照时间越长(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日照时间达到最大值,冬至日) 长日照植物: 只有当日照长度超过临界日长(14,17小时),或者说暗期必须短 于某一时数才能形成花芽的植物。否则不能形成花芽,只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长日照植物有冬小麦、大麦、油菜、萝卜等,纬度超过60?的地区,多数植物是长日照植物。 短日照植物: 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少于12小时,但不少于8小时)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在一定范围内,暗期越长,开花越早,如果在长日照下则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能开花。许多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春秋季开花的植物多属短日照植物,如大豆、玉米、水稻、紫花地丁(Viola chinensis )等。 分布和特点: 植物开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这种特性与其原产地在生长季节里自然日照的长度有密切的关系,也是植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对于所处的生态环境

园林植物2(花卉)复习题纲2014

园林植物2期中复习提纲 2014.4.14 一、名词解释 宿根花卉:地下部分的形态正常,不发生变态的多年生花卉。 温室花卉:在当地需要在温室中栽培,提供保护方能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的花卉。 扦插:利用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再生能力或分生机能将其从母体上切取,在适宜条件下,促使其发生不定芽和不定根,成为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压条:将接近地面的枝条,在其基部堆土或将其下部压入土中;较高的枝条则采用高压法,即以湿润土壤或青苔包围被切伤枝条部分,给予生根的环境条件,待生根后剪离,重新栽植成独立植株。 嫁接:将植物的一部分(接穗)嫁接到另外一个植物体(砧木)上,其组织相互愈合后,培养成独立个体的繁殖方法。 营养繁殖:又称无性繁殖,利用花卉植物体(根、茎、叶、芽)的一部分进行繁殖,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方法。 二、选择题 1.一般每天的光照短于12—14h,花芽才能正常分化与发育的花卉是() A. 短日性花卉 B. 长日性花卉 C. 中日性花卉 D. 不确定 2.从下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按用途分类的温室() A. 生产性温室 B. 观赏性温室 C. 试验研究温室 D. 加温温室 3.菊花属于什么花卉() A. 宿根花卉 B. 球根花卉 C. 水生花卉 D. 室内观叶植物 4.依照园林用途的花卉分类() A. 药用花卉 B. 温室花卉 C. 室内花卉 D.水生花卉 5. 下列属于草本花卉的是() A.月季 B.牡丹 C.二月兰 D.樱花 6. 嫁接方法中不包括() A.茎接 B.枝接 C.芽接 D.根接 7.无性繁殖所使用的繁殖材料不包括植物的() A根系 B叶片 C种子 D枝条 8.有性繁殖的缺点是() A.容易引起霉菌污染 B.繁殖速度较快 C.植株根系分布浅 D.性状变异性大 9.向日葵属于()。 A.一年生草花B.二年生草花C.宿根花卉D.球根花卉 10. 下列花卉中属于春季开花的是()。 A.白玉兰B.凤仙花C.桂花D.腊梅 11. 菊花喜光,花芽分化与花芽发育对日长的要求因品种而异,通常长日条件促进()。A.营养生长B.生殖生长C.花芽分化D.分蘖 12. 一二年生花卉在栽培中常具有()特点。 A.较好地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B.不易混杂退化 C.管理上简单,不费工D.多行播种繁殖 13. 下列关于芍药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宿根花卉B.花色丰富C、花朵硕大D.木本植物 14. 下列花卉中属于冬季开花的是( )。 A.白玉兰B.凤仙花C.桂花D.腊梅

长日植物、短日照植物及其引种问题

长日植物、短日植物及引种规律 北半球的日照变化规律是:夏半年(春分到秋分)越往北日照越长,冬半年(秋分到第二年春分)越往北日照越短。 跨大纬度引种时,不但要考虑作物的光周期特性,还必须考虑作物在原产地的具体开花时间。 由于绝大多数作物都是在夏半年孕蕾的,所以一般长日照植物南种北移时会提早开花,要引种迟熟品种;短日照植物南种北移时会推迟开花,要引种早熟品种。北种南移与此相反。 对于一些孕蕾时间在冬半年的植物(如菊花、梅花等),因冬半年的日照时间是越往北越短,引种的注意事项也就与一般情况相反了。 原来绝大多数作物都是在夏半年开花的,这样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了。 从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推出:尽管有长日照和短日照的区分,但是绝大多数的作物的临界日长都是高于12小时的?否则在夏半年就不会开花啦(因为整个夏半年的日照时间都是在12小时以上)。 光照时间与引种: 不同纬度与季节的光照长短不同,不知道原产于不同纬度地区的作物与品种具有不同光周期性与感光性。所以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引种工作中,应特别注意作物与地区的之间光照时间的供求对应关系。 ①纬度相近地区之间,因光照时间相近,引种成功之可能性较大。 ②对短日照作物来说,南方品种北引:由于北方生长季内日照时间长,将使作物生育期延长,严重的甚至不能抽穗与开花结实,为使其能及时成熟,宜引用较早熟的品种或感光性较弱的品种; 北方品种南引:由于南方春夏生长季内日照时间较短,使作物加速发育,缩短生育期,如生育期缩的太短,过多地影响了营养体的生长,将影响作物产量。为使向南引种保持高产,宜选用迟熟与感光性弱的品种,或调整播种期,以便在季节上利用南方相对较长的日照。 ③对长日照作物来说,北方品种南引,由于日照时间短将延迟发育与成熟。南方品种北引反之。此类品种引种困难较小。因为如不考虑地势影响,我国一般南方比北方温度高,长日照作物由北南引,温度高使之加快发育,光照短使之延迟发育,光温对发育速度的影响有“互相抵偿”的作用,南种北引类似。反之,短日照作物之南北引种,光温对发育速度之影响有“互相叠加”的作用,因而增加了南北引种的困难。 以大豆为例,南方大豆在北京种植时,从播种到开花日期延长,枝叶繁茂,但由于开花期晚10月15日才开花),此时天气已冷,结实率低,产量不高。东北大豆品种在北京种植,从播种到开花的时间很短,植株很小就开花,产量也不高。同纬度地区的日照长度相同,若海拔高度相近,则温度差异一般不大,因此,如果其它的生长条件合适,相互引种比较容易。但如果引种地区与原产地相距过远,还有留种的问题,如广东、广西的红麻引种到北方种植,9月下旬才能现蕾,种籽不能及时成熟,可在留种地采用苗期短日处理方法,解决种籽的问题。 (高纬度地区在春季和秋季有短日照,但是春季气温低,和开花无关,只有到了秋季才有可能气温、日照都适合短日照植物。在春分和秋分之间,日照长度随纬度增高而延长,春分和秋分对于南北方都一样,白天和黑夜长度相等。我国低纬度的南方只有短日照植物,高纬度北方只有长日照植物,中纬度地区才是都有。) 日照与植物引种问题 一、影响植物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光 光对生物的影响包括光照强度、光质(即光的波长)、光照时间3个方面。 (1)光照强度 阳生植物:需要较高强度的光照,如小麦、水稻、森林中的乔木等 阴生植物:需要较低强度的光照,如人参、三七等 (2)光质:与绿色植物的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有关 (3)光照时间

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第一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一、植物的生长发育二、种子的萌发与环境三、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环境四、植物的生殖生长与环境一、植物的生长发育 (一)生长和发育的概念生长是指植物在体积和体重上的增加,是不可逆的量变过程;发育是指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的质的变化过程。 (二)生长和发育的关系区别:生长是植物生命过程的量变过程;而发育是植物生命过程的质变过程。联系:在植物生活周期中,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的,二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具有密切的“互为基础”关系。 (三)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1.概念植物的生长发育又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一般以花芽分化为界限。营养生长: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它是指植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生殖生长: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它是指植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营养生长是植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如果营养生长过旺,就影响生殖生长,造成植物生长不协调;反之,营养生长不良也会影响生殖生长。只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植物的生长发育才能达到理想状态。 二、种子的萌发与环境 (一)种子萌发的过程 1.吸胀 2.萌动 3.发芽 (二)种子萌发的条件 1.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具有生活力的种子或具有完整而健康的胚的种子。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三、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环境 (一)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1.植物生长大周期 2.昼夜周期 3.季节周期(二)植物的衰老 1.概念衰老是指一个器官或整个植株生理功能逐渐衰弱,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是生物界遍规律。 2.特征对整株植物来说,衰老首先表现在叶片和根系。 3.影响因素植物衰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也与环境因素有关,如高温、干旱、缺少氮肥、短

长日照植物

长日照植物:日照长度长于某一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作物. 短日照植物:日照长度短于某一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作物. 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积温都较高,生长发育的最 低温度为10℃左右.喜凉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比较 低,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在1-3℃左右.作物的生长:作物个 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不可逆 增加.生物的发育: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 程,也就是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最终导 致植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成.收获指数: 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最小因子定律:即作物生 长取决于数量供给量不足的那一种因子.耐性定律:任何一 种环境因子对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耐受性范围,范围有最 大限度和最小限度,一种生物的机能在最适点或接近最适 点时发生作用,趋向这两端时就减弱,然后被抑制.报酬 递减规律:即投入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生态因子量不断增 加,作物报酬的增加幅度逐渐减少的趋势.大气逆温:对流层 或近地层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的现象,即上层空气比 接近地面的空气更热.三基点温度: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 最高温度. 积温:某一生育时期或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 温累积之和.把高于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称为活动温度. 作物在某一时段内活动温度的总和称为活动积温.活动温 度与下限温度之差称为有效温度.作物在某时段内有效温 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温室效应: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 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 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 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营养临 界期: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有一个时期对某种元 素的要求绝对量虽不多但很迫切,如缺乏该营养元素,生长 发育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以后很难纠正或弥补损失,这个 时期.需水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复种: 同一块土地上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作物的种植制 度.复种指数:一年内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用百分数表示,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设施栽培:是 在一定设施如温室大棚等的条件下,创造人为可控制的环 境,改变作物正常的生育周期,使产品的成熟期提前或延 后,从而达到周年供应市场的栽培形式. 分析本世纪上半叶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和对策.形势: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是实现我国国家安全的基础和保证.9%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农业劳动力投入多(超过世界10%)、化肥利用率低(30%)、灌溉水利用率低(40%).我国未来粮食供求关系的“四个不会变”的总趋势,人口增长的趋势不会变,耕地数量特别是人均耕地面积缩减的趋势不会变,粮食需求总量不断增加的趋势不会变,立足国内为主解决粮食问题的原则不会变.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四个难”问题:种粮农民致富难,土地零散规模难,强占耕地补偿难,优质品种和技术推广难.对策:根本出路只有一条:提高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一靠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二靠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前者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数量为基础,后者则必须有较好的耕地质量为保障,同时还必须注意耕地资源利用的生态安全问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耕地资源安全问题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障.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核心之一是如何保证耕地资源安全,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粮食有效供给.根据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特征,作物分为哪几类,并举例(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小麦玉米) 豆类作物(大豆绿豆)薯类作物(马铃薯山药)(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棉花亚麻)油料作物(花生芝麻)糖料作物(甘蔗甜菜)嗜好类作物(茶叶咖啡)(3)饲料及绿肥作物:豆科牧草绿肥作物(三叶草)禾本科牧草(苏丹草)菊科牧草(菊苣)水生绿肥(水葫芦)(4)园艺作物:瓜类花卉(5)其他:特用作物(桑)香料作物(薄荷)编织原料作物(芦苇)简述作物传播的重要性、途径和主要方式作物传播的重要性:(1)为作物的广泛利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2)也促进作物种类的多样化,丰富了作物的利用价值.(3)作物的传播,大大促进世界作物生产和产量水平.(4)作物的传播也带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作物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如下:自然因素:风力、水流、动物活动、自身弹力(传播慢,距离近)人为因素:引种民族迁移、贸易、战争、传教、探险、联姻、外交活动等.作物传播的主要路径有:陆路;海路.我国的作物传播主要经由丝绸之路,一条是通往中亚和西亚,一条是南亚(印度)传播的速度,古代很慢,现代迅速传播的结果,起源中心和现在的生产中心差异很大.中国作物生产亟须解决的问题?水资源缺乏,农业基础条件较差;人口持续增长,增加了人口对作物生产的压力;粮食生产重心转移问题(北移、西移);粮食品种结构问题;作物生产科技发展问题;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发展问题. 我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哪些?气候资源:有利条件.大部分属中、低纬度地区,热量条件优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不利条件.受季风影响,降水不稳定;多台风等灾害性天气.水资源:有利条件.水资源总量很大.不利条件.地区分配不均,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多旱涝灾害.土地资源:有利.总数量不少,类型多样农垦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不利.山地多,平原少,干旱地区面积大,耕地和林地所占面积少,后备资源不足.生物资源:有利.种属多,品种丰富.不利.缺乏合理开发和保护.生长与发育的关系.作物生活中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没有生长便没有发育,没有发育也不会有进一步的生长,生长与发育是交替推进的.1)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停止生长的细胞就不能完成发育,没有足够大小的营养体就不能正常的繁殖后代.2)发育又促进了新器官的生长:作物经过内部质变后形成了具备不同生理特性的新器官,继而促进了进一步的生长.3)生长快而发育慢:有时营养生长过旺的作物往往影响开花结实4)生长受到抑制时,发育却加速进行.如何提高作物产品品质?(1)培育和选用优质作物品种:种质资源.作物产品的主要经济性状,包括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的含量、食味和蒸煮等品质都受遗传基因的控制, 培育选用品质优良的品种是提高产品品质最根本的途径.(2)建立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如新疆优势棉区,东北玉米优势区,山东、河南、江苏.小麦优势区,湖南水稻优势区.(3)改善栽培技术措施:A.开展轮作:减轻土壤中有毒物质、病虫草的危害;减少农药用量、残留,提高地力.B.合理密植.C.改进施肥:氮肥在中低产田可改善作物品质,而在高产田容易造成倒伏和有机物运转不畅,使品质下降.施用磷钾肥和微量元素一般能改善品质.D.合理灌排:收获含糖类的瓜果作物,水分过多导致糖分含量高而降低品质.E.适时收获:禾谷类作物在蜡熟后期收获,产量高,品质好.棉花收获早,纤维成熟不够.收花过晚,色泽差,强度低.瓜果蔬菜为了长途运输,赶季节提前采摘而影响品质.影响作物分布和生产的因素有哪些?1、作物种类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2、温度、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3、纬度、海拔、地势、地貌、土壤等地理环境条件4、人们的消费习惯、生活需求、消费水平等社会条件5、农业经济技术的进步6、国内外市场的销售和价格.作物分布还受到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工业、国防发展的需求以及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轮作换茬、培肥地力的需要等方面的影响.

全国主要城市标准日照时间

全国主要城市标准日照时间(2009-09-20 11:06:32)转载▼ 标签:杂谈分类:技术知识 太阳中心从出现在一地的东方地平线到进入西方地平线,其直射光线在无地物、云雾等任何遮蔽的条件下,照射到地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可照时数。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称为日照时数。 测定日照时数的仪器,有暗筒式和聚焦式两种日照计。日照时数以小时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城市纬度Φ最佳倾角年平均日照时间城市纬度Φ最佳倾角年平均日照时间 哈尔滨45.68 Φ+3 4.4h 杭州30.23 Φ+3 3.42h 长春43.90 Φ+1 4.8h 南昌28.67 Φ+2 3.81h 沈阳41.77 Φ+1 4.6h 福州26.08 Φ+4 3.46h 北京39.8 Φ+4 5h 济南36.68 Φ+6 4.44h 天津39.10 Φ+5 4.65h 郑州34.72 Φ+7 4.04h 呼和浩特40.78 Φ+3 5.6h 武汉30.63 Φ+7 3.80h 太原37.78 Φ+5 4.8h 长沙28.20 Φ+6 3.22h 乌鲁木齐43.78 Φ+12 4.6h 广州23.13 Φ-7 3.52h 西宁36.75 Φ+1 5.5h 海口20.03 Φ+12 3.75h 兰州36.05 Φ+8 4.4h 南宁22.82 Φ+5 3.54h 银川38.48 Φ+2 5.5h 成都30.67 Φ+2 2.87h 西安34.30 Φ+14 3.6h 贵阳26.58 Φ+8 2.84h 上海31.17 Φ+3 3.8h 昆明25.02 Φ-8 4.26h 南京32.00 Φ+5 3.94h 拉萨29.70 Φ-8 6.7h 合肥31.85 Φ+9 3.69h 另一种计算方法: 类型地区年日照时数年辐射总量千卡/cm2。年1 西藏西部新疆东南部 青海西部甘肃西部3200-3300 160-200 2 西藏东南部新疆南部 青海东部宁夏南部3000-3200 140-160 甘肃中部内蒙古 山西北部河北西北部 3 新疆北部甘肃东南部 山西南部陕西北部 河北东南部山东 河南吉林辽宁2200-3000 120-140 云南广东南部 福建南部江苏北部 安徽北部 4 湖南广西江西 浙江湖北福建北部 广东北部陕西南部1400-2200 100-120

光照时长对植物的影响

光照时长对植物的影响 作者:毛鑫亮 由于一年中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和地球的赤道面之间存在着黄赤交角,一天中白天和黑夜的长度随季节的转变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随季节的转变而导致的一天中光照的持续时间的长短的变化在植物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有的植物要求在白昼较短,黑夜较长的季节开花,如早春的报春花、秋天开花的菊花;有的植物要求在白昼较长,黑夜较短的季节开花,如夏季开花的鸢尾花。这种不同长短的昼夜交替对植物开花结实的影响,叫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根据植物对光周期反应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性植物。长日照植物: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段时间,每天的光照时数超过一定限度(14~17小时)以上才能形成花芽。光照时间越长,则开花越早。生长在纬度超过60°地区的植物大多数是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断时间白天短(少于12小时,但不少于8小时)、夜间长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暗期越长,开花越短。许多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春秋季节开花的植物大多数属于此类。中间性植物: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长短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其他生态条件合适,在不同的日照长短下都能开花。如番茄、黄瓜、四季豆等。 为了能够使植物较早开花,缩短植物生长周期,北京大学东莞生物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植物补光灯就能够很好的增加植物光照时长,达到补光,助长的效果。 我公司的植物补光灯特点:1.波长类型丰富、按照其生长规律与和光的特殊关系,给予特殊波段的补光,使其更好的生长。2、频谱波宽度半宽窄,可按照需要组合获得纯正单色光与复合光谱;3、可以集中特定波长的光,均衡地照射作物;4、系统发热少,占用空间小,可用于多层栽培立体组合系统,实现了低热负荷和生产空间小型化;5、光衰很小, 寿命高达5万小时。

植物的引种规律

植物的引种规律 【摘要】介绍了与植物引种有关的几个概念,从3个方面总结了植物的引种规律:即不同纬度地区之间相互引种的规律、气候相似论和不同海拔地区之间相互引种的规律。 【关键词】植物引种规律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必修)第二册“生态因素”一节指出: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这说明了光照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布影响很大。特定的植物长期生长在特地的地区,形成了它特定的生态区域(即最适宜其生长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但是,由于人类自身对植物的需求,人们往往需要从外地区或外国引进植物新品种,通过适应性实验,直接在本地区或本国推广种植——引种。人们在植物引种的操作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引出地和引入地的光照和温度的变化情况,避免盲目引种,遵循一定的引种规律,才能确保引种的成功。 有人详细的分析了光照与植物引种的关系[1],但未提及温度(特别是低温)对长日照植物引种的重要性。再者,有关植物引种方面的习题在一些课外资料中频繁出现,如果没有将植物引种方面的知识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完成课外作业就会遇到困难。因此,作者结合有关资料,较详细的分析了植物引种的规律,供读者参考。 一、明确几个慨念 1、光周期现象 植物对日照长度发生反应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植物在一年内的特定时期开花,很多植物在开花之前有一段时期对昼夜相对长短的要求很严格。如果这种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不能开花或开花延迟[2]。根据植物对光照长短的敏感程度不同,可分为以下3类: ⑴短日照植物。是指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如果适当地延长黑暗,缩短光照可提早开花。相反,如果延长光照,则会延迟开花。从植物全生育期所经历的日长变化来看,短日植物的全生育期必须经过的光照阶段为由长到短的日照变化条件,才能顺利开花结实。如晚稻的全生育期正好处在夏至到冬至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日照变化正好是由长到短,所以晚稻为短日植物。除此之外,还有棉、玉米、高粱、大豆、麻、甘薯、菊、紫苏等。 ⑵长日照植物。是指在日照长度长于一定的临界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如果延长光照缩短黑暗可提早开花;而延长黑暗则延迟开花或不能开花。从植物全生育期所经历的日长变化来看,长日照植物的全生育期必须经过的光照发育阶段为由短到长的日照变化条件,才能顺利开花结实。如油菜的全生育期的大部分处在

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低温长日性作物,原产低纬度地区引种到高纬度地区种植,由于温度、日照条件能很快得到满足,表现生长期缩短,植株变小,产量降低。同时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春季霜冻严重,易遭受冻害。对于高温短日性作物,主要是感温性和感旋光性问题,春播品种感温性强而感旋光性较弱,引到高纬度地区,会表现晚熟、营养生长好。夏播和秋播品种感旋光性强感温性弱,引到高纬度地区,表现晚熟,营养体生长好,影响后期播种,或遭受后期冷害,不能安全成熟。 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根据植物开花过程对日照长度反应的不同划分。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3月21日,9月22日),全纬度昼夜平分(日照长度都一样),自3月21日到9月22日前,由于太阳直射处北半球,因此纬度越往北日照时间越长(6月21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日照时间达到最大值,夏至日),自9月22日到次年3月21日前,由于太阳直射处南半球,因此纬度越往南日照时间越长(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日照时间达到最大值,冬至日) 长日照植物:只有当日照长度超过临界日长(14~17小时),或者说暗期必须短于某一时数才能形成花芽的植物。否则不能形成花芽,只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长日照植物有冬小麦、大麦、油菜、萝卜等,纬度超过60°的地区,多数植物是长日照植物。 短日照植物: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少于12小时,但不少于8小时)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在一定范围内,暗期越长,开花越早,如果在长日照下则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能开花。许多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春秋季开花的植物多属短日照植物,如大豆、玉米、水稻、紫花地丁(Viola chinensis )等。 分布和特点:植物开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这种特性与其原产地在生长季节里自然日照的长度有密切的关系,也是植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对于所处的生态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短日照植物起源于低纬度地区(夏半年昼夜相差不大,但白昼比高纬度地区短),长日照植物则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夏半年昼长夜短)。在临近赤道的地带,长日照植物一般不能开花结实,只有短日照植物分布;在高纬地带(纬度66.5°以上),夏季几乎24小时都有日照,短日照植物不能生长发育,只有长日照植物分布;而在中纬度地带,兼有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所以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都能生存,但长日照植物多在春末夏初开花,短日照植物多在秋季开花。 光周期对植物的地理分布有较大影响。短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地是日照时间短的热带、亚热带;长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于温带和寒带,在生长发育旺盛的夏季,一昼夜中光照时间长。如果把长日照植物栽培在热带,由于光照不足,就不会开花。同样,短日照植物栽培在温带和寒带也会因光照时间过长而不开花。这对植物的引种、育种工作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国地处北半球,现以北纬的情况进行分析。不同纬度的日照长度有季节性变化。日照在夏至(22/6)最长,在冬至(22/12)最短,在春分(21/3)和秋分(23/9)各为12小时。春季和秋季有同样的短日照,但是春季的短日照时期气温较低,一般与开花无关;秋季温度较高,适于植物生长发育,所以,这时的日照就显著地影响植物开花。自然的长日照时期,气温也合适,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良好时期。在低纬度地区没有长日条件,只有短日照,而在高纬度地区因为秋季天气已冷,只有在较长的日照时期,植物才能生长发育。在中等纬度地区,则由于气温在夏季秋季都较合适,所以,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长日照和短日照都有。因此,短日植物和长且植物在北半球的分布是:在低纬度地区(如我国南方)没有长日照植物,只有短日植物;在中等纬度地区(我国北方),长日照植物和短日植物都有;长日植物在春末夏初开花,而短日植物在秋季开花;在高纬度地区(如我国东北),由于短日时气温已低,所以,只能生存着一些要求日照较长的植物。

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六、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 ①流域广,支流多;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二人为原因: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七、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一凌汛的形成条件: 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二潜水等水位线的应用: 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即为潜水流向。潜水面的坡度(潜水水力坡度):确定潜水流向之后,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潜水面的坡度。潜水埋藏深度: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点,二者高程差即为潜水埋藏深度。若所求地点的位置不在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交点处,则可用内插法求出该点地面与潜水面的高程,潜水的埋藏深度即可求得。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根据潜水流向来判定。利用等水位图合理地布设取水井和排水沟,一般应沿等水位线布设水井和排水沟。三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八、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九、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二是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和阴坡) 十、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地形平坦开阔);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十一、开凿隧道问题: 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