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上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2.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3.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意识具有:()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

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5.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A.决定性B.预见性C.能动性D.主动性

7.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

8.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10.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小康的过程中:()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活动D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1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12.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1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14.“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15.列宁的物质定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划清界限的关键在于列宁的物质定义:()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B.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C.把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作为物质本身

D.正确的处理了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

16.恩格斯认为:“时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充分说明了:()

A.主观的时空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B.时空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C.时空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D.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形式

17.揭示事物发展形式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规律

18.在实践的基本形式中最终其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实践B.科学实验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政治实践

19.关于人类意识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有:()

A.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语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B.人类的意识完全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人类意识形成的初期不是社会的产物D.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20.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唯一的B.人脑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C.无论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认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

D.否认意识的主观性将会导致唯心主义的错误

21.“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

A.反映论B.不可知论C.先验论D.唯心论

22.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通过:()

A.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客观实在性B.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

C.社会实践D.必要地物质手段和条件

23.一元论都承认的观点有:()

A.世界有统一性B.思维可以认识存在

C.世界是可知的D.世界时变化发展的

24.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矛盾分析方法B.科学的实践观

C.一切从实际出发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5.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指:()

A.人们在逻辑思维中所产生的矛盾B.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C.事物之间的斗争性D.事物之间的同一性

26.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

A.阶级分析法B.矛盾分析法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唯物史观

27.在我们分析人时,既要看到其缺点,又要看到其优点,这一工作方法的理论依据是:()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

28.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是:()

A.唯物辩证法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29.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是:()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B.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0.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是:()

A.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原理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

A.事物的自我否定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C.抽象的否定D.主观、任意的否定

2.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3.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于事物自身

4.下列属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有:()

A.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B.结构——功能方法

C.模型化方法D.理想化方法

5.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6.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

A.原因和结果B.必然性和偶然性C.可能性和现实性

D.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

7.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8.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和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9.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克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克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纪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纪录本来就是用来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10.联系的重要形式有:()

A.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B.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C.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D.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11.下列关于时间空间的正确说法是:()

A.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B.时空都具有客观性

C.时间是一维的空间是三维的D.时空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2.下列关于物质和运动的正确说法是:()

A.物质都是运动的B.运动都是物质所作的运动

C.脱离开物质的纯精神运动和不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存在的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3.实践活动的特点有:()

A.客观性B.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主观性

14.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A.国家工作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B.阶级斗争

C.爱因斯坦进行思维实验D.化学化家进行化学实验

15.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三次有决定意义的转变是:()

A.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B.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C.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意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D.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16.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一命题表明:()

A.意识总是先于物质而存在B.人的实践活动要以理论为指导

C.在一定条件下,人的实践受理论的决定D.人类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17.下列关于人与客观规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一切规律都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单独存在B.人类不能选择规律

C.人类不能改造规律D.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类有能力摆脱规律的支配

18.下列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B.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C.整个世界都是人类实践的结果D.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

19.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以尊重规律为借口,不敢锐意进取、积极创新的观点和做法犯的错误有:()

A.否认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B.贬低或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犯了机械决定论的错误D.犯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

20.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完全否认客观规律的决定作用,在实践中急躁冒进的观点和做法犯的错误有:()

A.否认了质变要以量变为前提和准备B.否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C.犯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D.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21.二元论的错误有:()

A.否认了世界的统一性B.最终仍然属于唯心主义

C.认为世界上存在物质和精神两种本原D.否认了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22.关于物质和存在,正确的说法有:()

A.万事万物的最高共性是客观实在性B.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C.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都具有可知性

23.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A.离子和场B.生产关系C.人的阶级属性D.经济基础

24.辩证法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承认:()

A.世界的统一性B.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C.世界的联系和发展D.历史发展过程的必然性

25.联系的特点有:()

A.客观性B.多样性C.斗争性D.普遍性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B.一定形式的运动意味着一定的变化

C.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7.发展的特点有:()

A.发展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

B.世界处于发展中,但是仍然存在发展中的复辟和倒退

C.世界处于发展中,因而每一个具体事物都处于前进和上升的过程中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28.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统一的物质运动规律的表现形式B.都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C.都表现为特定的必然性D.都无需有意识的人的参与

29.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B.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30.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与具体D.逻辑与具体

(三)简答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意义。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3.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4.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5.为什么说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6.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7.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的关系表现在那些方面?

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各表现在哪些方面?

*9.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意义各是什么?

*1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各是什么?

*12.什么是辩证的否定?

*1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4.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5.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论述题:

1. 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论述我国为什么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惩治腐败和打击各种领域中的犯罪现象?

2. 论述普遍联系观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意义。

(六)材料题

1.材料1

概念以及理念,诚然和它们自身是同一的,但是它们之所以同一,是由于它们同时包含有差别在自身内。在对立中,有差别之物并不是一般的它物,而是与之正相反的它物。这就是说每一方只有在它与另一方的联系中才能获得她自己的本质规定,此一方只有反映另一方,才能反映自己。另一方也是如此。所以,每一方都是它自己的对方的对方。

摘自黑格尔《小逻辑》

材料2

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性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摘自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材料3

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摘自1974年《人民日报》

材料4

在抗日统一战线中,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这一真理,已经逐渐为党内同志们所了解。

摘自《毛泽东选集》

请回答:①试根据所学原理对材料1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②分析材料2,简述为什么“对立面的统一是相对的”,而“对立面的斗争性则是绝对的”?

③根据所学哲学与毛泽东思想的知识对材料3和4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2.材料1

赫拉克里特则进一步把“命运”称为“逻各斯”,他称命运本身就是那贯穿宇宙实体的“逻各斯”。他认为“逻各斯”永恒存在着,万物都根据“逻各斯”而产生,它是任何事物都应该遵从的。摘自《欧洲哲学简史》

材料2

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一旦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意识而独立起着作用的(马克思把这点重述了千百遍)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在人类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对自然界的统治是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在人脑中客观地反映的结果,它证明这个反映(在实践向我们表明的范围内)是客观的、永恒的、绝对的真理。

摘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材料3

承认自然界的必然性,并从其中引出思维的必然性,这是唯物主义。从思维中引出必然性、因果性、规律性等,这是唯心主义。摘自《列宁选集》第二卷167页

材料4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又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储存水分的中心。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模拟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A

5.A

6.C

7.B

8.A

9.B 10.C 11.B 12.C 13.B 14.C 15.D 16.C 17.B 18.A 19.D 20.A 21. A 22.C 23.A 24.C 25.B 26.B 27.D 28.B 29.B 30.C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D

3.CD

4.ABCD

5.AC

6.ABCD

7.AD

8.ABD

9.ABCD 10. ABCD 11.ABC 12.ABCD 13.ABC 14.BD 15.ABD 16.BD 17.BC 18.AD 19.BCD 20.ABD 21.ABC 22.ABCD 23.ABC 24.CD 25.ABD 26.ABCD 27.ABD 28.ABC 29.ABCD 30.ABCD

(三)简答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意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题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列宁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揭示了物质范畴的深刻内涵,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类实践视为一种客观实在并将其包含到对物质的理解中。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3.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的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

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创造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实践改造的自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人类改造自然的对象的活动,构成了物质生活本身。

*5.为什么说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新事物: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存在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因为:

(1)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他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是不可避免的了。

(2)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新事物比旧事物更优越。

(3)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尤其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表现的特别明显。

*6.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 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3)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7.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的关系表现在那些方面?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两个方面。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主要表现在:

(1)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

(1)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

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2)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

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联结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也是指导实践活动的一处重要的方法论原则。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各表现在哪些方面?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即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的同一性在推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有:

(1)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2)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因素而各自得到发展;

(3)同一性规定者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推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有:

(1)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

(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转化的决定力量。

*9.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1)矛盾性质的特殊性。

(2)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3)矛盾解决的形式的多样性。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对于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矛盾去分析它,对于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解决方法加以解决。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意义各是什么?

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意义: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它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又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1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各是什么?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的结果。

(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4)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相互贯通,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注重量变的积累,脚踏实地创造质变的条件,达成事物质的飞跃,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这样只能事与愿违。另一方面,当事物质变的条件已趋成熟时,则应把握契机,乘势而为,勇于创新,促成事物的转化。

*12.什么是辩证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其特点是:

(1)它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2)它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其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方法,必须同时看到它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1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必须首先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可以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并按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这就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4.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1)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3)意识具有能动的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5.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四)论述题:

1. 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论述我国为什么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惩治腐败和打击各种领域中的犯罪现象?

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二者的关系是:

第一,必须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第二,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否则,就会影响次要矛盾的解决。

第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生产力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首先抓住和解决这一矛盾,即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大搞经济建设,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但同时,我国还存在着很多其他的矛盾如腐败现象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各种犯罪现象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只是这些矛盾相对于主要矛盾来说是处于次要地位,但我们决不能对这些矛盾掉以轻心,放任自流,而要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抓精神文明建设、惩治腐败和打击各种领域里的犯罪现象。否则如果忽视这些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2. 论述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意义。

(1) 普遍联系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具体表现在:

第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第二,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三,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2)普遍联系观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一,联系观点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根据。只有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同全球发展趋势联系起来制定发展战略,才能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从联系观点出发,必须树立全局观点,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发展;注意事物的系统性,注意系统与系统,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运用联系的观点,从中国经济建设的整体出发所做出的重大决策。

第三,在现代化建设中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联系起来,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此相联系的再分配领域也是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协调好各种所有制经济和各种分配方式的相互关系,对于深化改革、繁荣经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五)材料题

1.①唯物辩证法认为茅盾是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构成了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材料1中的观点指出每一个概念自身都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为条件,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属于辩证法的观点。

②在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中,同一性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矛盾双方同一性的存在,需要在特定的统一体中才能存在;而矛盾的斗争性则可以打破旧条件的限制,创造出事物发展的新条件。因而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③材料3的观点是一种斗争哲学的观点,它夸大了矛盾的斗争性,否认了矛盾的同一性,是片面的;材料4中的观点,看到了在统一战线这个矛盾统一体中,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矛盾双方既有同一性的一面,又有斗争性的一面,因而中国共产党为了维护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应该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也就是以斗争求团结。

2.①材料1中的“逻各斯”是物质运动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它是任何事物都应该遵守的事物内部固有的联系,唯物主义往往把规律理解为意识之外独立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的内在联系,人们的意识可以反映认识掌握规律并指导实践。而唯心主义则从思维中引出规律,否认规律的客观性,把规律完全看成主观思辨的结果,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颠倒了规律和人的关系。

②分析材料4可以看出,人与自然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自然界的自然条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可以运用已经获得的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达到对自然界的改造。但如果人们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而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包括自然资源和生产环境,那么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因而这种对自然界的胜利是一种暂时的胜利,最终将对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因而,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马原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一、观点案例资料 1、对世界本原得不同理解 观点1 德谟克利特得“原子” 古希腊哲学家、原子论者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得灵魂在内,都就是由原子这种不可分割得物质粒子组成得。原子就是永恒得,由原子所组成得整个自然界、整个世界也就是永恒得。原予本身不变化,但能运动。原子得数量就是无限多得,但它们之间没有性质得不同,仅有大小、形状、次序与位置得区别。世界万物由于构成它们得原子在大小、形状、次序与位置上得不同,而形成千差万别得性质。虚空就是原子运动得地方,就是“非存在”。原子在虚空中互相碰撞,形成旋涡运动,从而互相结合形成万物。原子分离,事物就灭亡。 观点2 霍布斯得“物体”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就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机械唯物主义得重要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论物体》、《论人》、《论公民》、《论社会》与《利维坦》等。霍布斯运用机械力学得观点与几何学得方法构建了一个包括论物体、论人、论国家与论社会在内得哲学体系。 “物体”就是霍布斯哲学体系得基本范畴。霍布斯认为,世界上真实存在着得只有物质所构成得物体。她说:“哲学得对象,或者哲学所处理得材料,乃就是每一个这样得物体:这种物体我们可以设想它有产生,并且可以通过对它得思考,指导它同别得物体加以比较,或者就是,这种物体就是可以加以组合与分解得,也就就是说,它得产生或特性我们就是可以认识得”。霍布斯给物体下了一个明确得定义。她说:“物体就是不依赖于我们思想得东西,与空间得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得广延”。显然,霍布斯所说得物体具有如下特征:它不依赖于我们思想而客观存在;占有一定得空间;能为人们所认识。霍布斯所说得物体概念基本上接近马克思主义哲学得物质概念。霍布斯还认为,经院哲学所奉”,如同说“圆得方形”一样荒谬。 观点3 “存在就就是被感知” 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得主要代表人物乔治·贝克莱(GeorgeBerkeley,1685—1763)在其《人类知识原理》一书中,提出了

11多彩的物质世界测试及答案

单元测试(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填空题 mL=______cm3 0.5 cm3=______m3 t=____kg 2.7 g/cm3=____kg/m3 2.有一实心铜块的密度是×103 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若将它截成大小相同的两块,每一块的密度是____kg/m 3. 3.若用横梁没有调平衡,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侧的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则称得的结果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____.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____和____. 5.密度是____的一种特性,每一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我们可以根据密度来____物质.如密度是×103 kg/m3的金属是______,而密度是×103 kg/m3的物质是______ . 6.地球质量是×1021 t,一个苹果的质量是150 g,地球的质量是一个苹果质量的____倍;一个米粒的直径大约是1 mm,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nm,米粒直径是分子直径的____倍. 7.用天平称得一个空烧杯的质量为25.5 g,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盐水后,右盘的砝码是100 g、20 g、5 g,游码所对的刻度是0.8 g,烧杯内盐水的质量是____. 8.一本书的页码是180,用天平测量其质量是270 g,则每张纸的质量是____kg. 9.量筒中有50 ml的水,把质量为565 g的某种金属块全部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水面处刻度恰好是100 ml,那么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cm3,此金属的密度是____g/ cm3. 10.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若体积之比是2∶5,则密度之比是____. 11.若把打气筒的出气口封住,在将活塞向下压的过程中,被封在气筒内的空气的质量、体积、密度三个物理量中,变小的是____,变大的是____. 12.若天平的砝码被磨损了,用这样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则测量值偏______. 13.体积相同的实心铁球和铝球,____球的质量大;质量相同的铁球和铝球,____球的体积大. 14.完全相同的三个瓶子,分别装满水、酒精、硫酸,甲瓶装水,乙瓶装酒精,丙瓶装硫酸,他们的总质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 15.登月宇航员从月球带回一块矿石,这块矿石不变的是 A.质量 B.重力 C.温度 D.位置 16.农村常用盐水选种,它的依据是下列物理量中的哪一个 A.重力 B. 密度 C.体积 D.质量 17.一块金属的密度为ρ,质量为m,把它分割成三等份,那么每一块的密度和质量分别是 A. ρ/3, m B. ρ/3, m/3 C. ρ, m D. ρ, m/3 18.一只能装2 kg汽油的瓶子(ρ汽油=×103 kg/m3),如果用来装水,则瓶子内水的质量为 A.小于2 kg B.大于2 kg

世界的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 唯物论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方法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唯物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2)辩证法:联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量变—适度开发,矛盾—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对自然的影响。(3)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也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4、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重点掌握】 [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哲学上的二元论和多元论根本否认世界的统一性。它们认为,世界有着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原。 哲学上的一元论则坚持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有着共同的本原。在一元论中,又存在着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第二,这一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这一定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一般的变化。 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从哲学上讲,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它有二种基本情形: 一是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二是指没有发生质变。 静止和运动的关系: ①、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②、绝对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存在着绝对运动。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第一,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 第二,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第三,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性: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的时空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反映。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和有条件的,人们对此的时空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原理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他是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二.★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容】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或和改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因此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主选择性,主动创造性。(2)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2.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六.★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的基本要求: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规律。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单元测试题(2) 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36分)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组成的,是保持它们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2、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的形式存在。 3、天平是测量物体的工具,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4、单位换算:①氯原子的质量是1.7×10-27kg = g 、一巨石重0.6t = kg。 ②一物体的体积是60cm3 = m3、量筒内水的体积是35ml= cm3 5、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合g/cm3,它的含义是 。 6、一根均匀的铜棒,其质量为10kg,密度为8.9×103kg/m3,将它截成相等的两段,则半根铜棒的质量为,密度为。 7、一质量为2kg的固体物体,将其运到月球上后,其质量为kg,如果它熔化后变成了液态,其质量会;给此物体加热,其密度会(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8、一物体的质量为3kg,体积为4×10-3 m3,其密度为。 9、煤油的密度为0.8g/cm3,一个瓶子的容积为300cm3,这个瓶子装满煤油后,煤油的质量为。 10、金属铝的密度为2.7×103kg/m3,一铝锭的质量为5.4kg,这个铝锭的体积为。 11、填上合适的单位: 某中学生的质量为60 。一个鸡蛋的质量为50 。 12、1nm = 10-9m,一个分子的直径是3×10-10m,合nm。 二、选择题:(每小3题分,共24分)13、下列关于物质特征的一些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固体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B、液体有一定的形状和没有一定的体积 C、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D、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14、下列属于气态物质分子排列特点的是() A、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B、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 C、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作用力较小 D、分子排列规则,就像坐在教室座位上的学生 15、一个物体质量大小决定于() A、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物体的形状 C、物体的空间位置 D、物体的状态 16、下列物体质量接近于50kg的是() A、一个西瓜 B、一个鸡蛋 C、成人 D、一根凳子 17、在天平的调节和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共出现了多少次平衡?()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8、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密度公式 V m = ρ可知,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质量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大 C、体积小的物体密度一定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9、三个相同的量筒分别装有密度由大到小的100g的盐水、水、酒精,则杯中液面() (ρ 盐水 =1.02×103kg/m3,ρ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 A、盐水最高 B、水最高 C、酒精最高 D、一样高 20、氧气瓶中存有一定量的氧气,当用去一半后,瓶中氧气的密度将()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确定 三、实验题:(共24分) 21、在实验室做“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实验中,先要将天平放在上,同时将放

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原理: ①承认世界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②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③认为世界的统一是物质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是一中有多,多中有一 意义 理论意义 这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都是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为基础,为中心的 实践意义 ①既然世界统一于物质,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②既然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中的统一性,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把集中统一和灵活多样结合 起来,把纪律和个性结合起来,把秩序和自由结合起来,反对专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反对僵化和无序。 ③既然物质是运动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 进,把发展和稳定统一起来。 ④既然物质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有强烈的时空观念,重视和珍视时 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作好工作。 ⑤既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尊重、认识和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认真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 人生意义 ①冷慧与热慧双举。既然世界是物质的,那么就要以冷静、清醒、客观的态度对待世界和 人生,这种智慧叫冷慧;既然人的意识、精神具有相对独立性,那么应以热烈的情感,创造世界的精神投入实践和生实现理想,成全自我这叫热慧。唯物主义给人的是冷慧,物质世界不相信眼泪。唯心主义给人的是热慧,辩证唯物主义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把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统一了起来,其所给予人的启迪就是冷慧和热慧双举。 ②健德与顺德相资。既然世界是物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人要顺应物质世界, 要在物质世界面前顺从而不违逆,谦虚而不狂妄,敬畏而不玩世,这叫顺德。既然物质是运动不息,健动不止的,人就要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建功立业,开物成务,这叫健德。既然物质和运动是统一的,那么人就应顺健相资。《周易》中乾卦的本质是“健”。 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本质是“顺”。“坤,顺也”(《周易·说卦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③自由与节制并重。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运动不需要上帝之手推 动,这叫“自己运动”。“自己运动”就是自因自本,这一宇宙本质所启示与人的价值理念就是“自由”,人应以自由为至高价值。同时,物质运动又有时空秩序,有自己的空间位置和范围,有自己的时间顺序,不能随便越过时空秩序,这启发人要有所节制。 ④瞬间和永恒互渗。物质运动在时间上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时间是有限性和无限性 的统一,有限中包括着无限,无限体现在有限之中。因此,人应在自己的有限生命中追求无限,在瞬间中追求和体验永恒 ⑤奋斗与静穆兼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不舍静,静中含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概括来说可以分为三大块去解释:①世界的物质性;②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③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接下来就以这三部分来讨论。 一、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对物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前提。一切唯物主义哲学都是从这一前提出发,把物质范畴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石。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科学为基础,把物质等同于科学发现的物质结构层次——原子,虽然使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建立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但却不理解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既经不起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直到思维。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哲学的基石。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

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事物的普遍联系有一系列的特点: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最后联系具有条件性。事物的永恒发展,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相互作用之间的结果,是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得以实现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事物发展过程当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规律。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而且要以辩证唯物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练习题。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练习题。 判断题。 一、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第一。这是一个折中主义的命题,他否认了世界统一于物质,实际上是唯心主义观点。 第二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没有别的东西。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第三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存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它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是物质的存在,单独的存在概念既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可见把存在作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混肴了唯物主义的对立,实际上宣扬的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二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错误。第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在实践中遭到失败。 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的东西,必须你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必要条件。 第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否认客观规律的唯意志

论,又反对否认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论和宿命论。 简答题什么叫运动?说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第一,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人们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的主题和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的运动必然倒向唯心主义。 什么是意识的能动性,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是人类所特有的,通过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dr具有主动的创造性第三,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第一次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是第一,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是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唯一途径。第三,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论述题。试着分析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测试题

《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lm3铜的质量为8.9×103kg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宇航员从地球登上月球,其质量变小 B.一杯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质量不变 C.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质量不变D.1kg的铁与1kg的棉花质量一样大 3.人体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则一名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 A.0.005m3B.0.05m3C.0.5m3D.5m3 4.一杯鸡尾酒有几种颜色,不同颜色层界线明显,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酒的() A.质量不同B.体积不同C.密度不同D.温度不同 5.在“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张强同学用已调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这时应该()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出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小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 6.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不能沉入水中的蜡块的密度,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先取一小蜡块,用天平称出该小蜡块的质量为18g,向量筒中注入60cm3的水,用大头针将蜡块全部压入水中,量筒中水面所指刻度是80cm3。则此蜡块的密度是() A.0.3×103kg/m3B.0.9×103kg/m3C.0.13×103kg/m3D.0.24×103kg/m3 7.一只能够装1kg水的瓶子,一定能够装得下1kg的() A.白酒B.食用油C.盐水D.煤油 8.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 B、C 三种物质的密度A 、B 、C 和水密度水之间的 关系是()A .A >B >C ,且A > 水 B .A >B > C ,且A <水 C .A <B <C ,且A >水 D .A <B <C ,且A >水, 9.小王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3 A.体的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的体积小 10.一箱汽油用掉一半后,剩下的一半汽油与原来一箱汽油相比较() A.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C.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D.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二、填空题 11.现代宇宙学告诉我们,恒星在演变过程中,会形成密度很大的天体,如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据推测,1cm3中子星物质的质量是 1.5×109t,则中子星的密度约kg/m3。 12.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1: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13.有一节油罐车装有50m3的石油。从中取出30cm3的样品,称得其质量为24.6g。则油罐车中石油的密度是kg/m3;一节油罐车能装 kg的石油。 14.已知100ml人体血液的质量是105g,则血液的密度是kg/m3,成年人体内约有4000ml的血液,则成年人体内血液的质量大约是kg。 15.有一个容积是5L的塑料桶,其质量为0.25kg,用它来装水,最多装kg;如果用它来装满蜂蜜,称得桶和蜂蜜的总质量为7.25kg,则蜂蜜的密度为kg/m3。 三、实验探究题 16.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时,小明同学将收集到的数据填入下表。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单选)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单选)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多选)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单选)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单选)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单选)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单选)笛卡尔是二元论的着名代表。他认为,物质实体是有广延性的、被动的、不能思想的。心灵是没有广延性的、能动的、能思想的。物质和心灵是各自独立的。 (单选)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之处在于二者分别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单选)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我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多选)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单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多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说” (单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子论为依据,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 (多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四个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机械性;二是形而上学性;三是直观性;四是不彻底性。 (单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 (多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

1[1].多彩的物质世界测试题

2010年暑假九年级物理辅导班第一章测试题(卷) 学号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积也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 ( ) A 、分子间作用力发生了变化 B 、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C 、分子的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 D 、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2.一个物体的质量大小决定于 ( ) A 、物体的形状 B 、物体的状态 C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D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和地理位置 3.下列物体的质量最接近2kg 的是 ( ) A 、一个苹果 B 、一本物理书 C 、一张课桌 D 、一只公鸡 4.小明要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最佳的方法是用天平 ( ) A .直接测量一张邮票的质量 B .测出螺帽和一张邮票的总质量,再减去螺帽的质量 C .测5张邮票的质量,再除以5 D .测100张邮票的质量,再除以100 5.根据密度公式ρ=V m 可知 ( ) 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D.密度等于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6.一杯糖水,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糖水 ( ) A .因质量减半,所以它的密度减半 B .它的体积减半,所以密度减半 C .它的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 D .虽然质量和体积都减半,但密度却不变 7. 一块铁在温度降低时,它的( ) A.密度不变 B.密度变大 C. 密度变小 D.质量变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8.宇宙是由 组成,物质是由 组成,原子是由 和 组成,原子核由 和 组成. 9.下图是同种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其中甲图表示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物质从丙图变化到乙图时,体积_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___________。 10.物体所含 的多少叫做 ,通常用字母 表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 ,它不随物体的 、 、 、 而改变, 是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 11.单位 某种物质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通常用字母 表示,铜的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试题及答案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A)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上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3.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意识具有:(B)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5.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B)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7.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观 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 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一元论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一元论有两种: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 二元论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是二元论的著名代表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 把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等)说成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 运动和静止 运动: 运动时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与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一、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处在运动中;二、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 静止: 所谓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相对静止主要由以下两种情形: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横位置的移动;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 时间和空间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有限和无限的统一实践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本质的解释,与旧唯物之一、唯心主义的不同,不仅在于提出了正确的哲学物质观,而且在于引入了实践的观点,提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严肃哦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1、客观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精)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原理说明 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什么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或共相和殊相)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人们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从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两种基本关系,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般和个别(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包括三个基本观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识及多样性

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关系对世界本质的理解。 世界上的具体事物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各有其质的规定各有其存在价值和地位,这是世界的多样性(“多”);千差万别的事物又有其共性,这是世界的统一性(“一”)。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有共同的本质,这是一元论。同时认为统一性不能脱离多样性,认为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性,统一性离不开多样性;多样性是具有统一性的多样性,受统一性规范,多样性离不开统一性。这就是说多中有一,一中有多;个别中有一般,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统一性使世界具有秩序,多样性使世界充满活力。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一般与个别的统一就是秩序与活力的统一。有秩序无活力事物是僵死的,有活力无秩序事物是混乱的。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就是秩序和活力统一的社会。僵死的专制主义和无序的无政府主义是不合乎世界本质的,自由和秩序的统一是理想社会的应有状态,因为它和宇宙的本质(一与多统一)相契合的。法律和其他社会制度应以实现自由和秩序的统一即正义为根本价值目标。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 多样性的万物具有统一性本质,那么这个统一性本质是什么呢,是物质,还是意识?这问题又回到了我们在第一章第一节讲“世界观”概念时遇到的问题了。在那里,我们从“黑马”等万物中抽出了万物的最大共性存在,也就是这里所说的统一性东西,那时我们就提出万物的最大共性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认为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万物最大的共性,即统一性的本质是物质,而不是意识。哲学家为什么会对作为万物的最大共性,即“一”有相反的看法,如唯物主义认为“一”是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一”是精神。原因我们曾讲过一些。这里再指出这一分歧产生的原因:当把“一”看作万物中最低级的东西时,这“一”是物质,当把“一”看作万物中最高级的东西时,这“一”是精神;当把“一”看作抽象思维的内容时,这“一”是物质,当把“一”看作抽象思维水平的标志时,这“一”是精神。唯物主义从低级的(基础的)和内容的角度来理解“一”。所以认为“一”是物质的。这种理解无疑是有它的真理性的。 总之,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的,统一性的本质是同意识相对立的物质。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问题,恩格斯说过这样的话:“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的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马恩选集》第3券,第83页)恩格斯说明了证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说明了证明的途径是哲学和科学。我们认为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多彩的物质世界测试题

《 一、选择题 1、关于物体的质量,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 B.一块铁化成铁水后质量变小了 C.一块铁块放在地球上质量大,放在太空中质量小 D.一块铁的质量不随上面的三种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2、一架托盘天平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标尺的左端,下列措施中能够使横梁平衡的是() A.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B.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C.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D.以上措施都能够 3、用天平测出一粒米的质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先测出一百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 B.先测出一粒米和铁块的质量,再减去铁块的质量 C.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中仔细认真的测量 D.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中,反复多次测量,再求平均值 4、质量是6.5×107mg的物体可能是() A.一个人 B.一只小狗 C.一辆卡车 D.一本书。 5、李华同学拿了一瓶可乐,刚要喝时不小心掉在了地上,洒出了一些可乐,则瓶内的() A.可乐密度不变而质量减少了 B.可乐密度和质量都减少了

C.可乐密度增大而质量减少了 D.不好判定 6、能比较方便地用来表示银河系大小的长度单位是() A.光年 B.m C.nm D.km 7、对于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B.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正比 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相关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

8.通常说“铁比棉花重”,它的实质是指() A.铁的质量比棉花的质量大 B.铁的体积比棉花的体积大 C.铁的硬度比棉花的硬度小 D.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9.实验室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量程和分度值,要想一次性比较准确地量出100g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那么应该选用的量筒是(前者为量程,后者为分度值)() A.50ml、1ml B.100ml、2ml C.250ml、5ml D.500ml、10ml 10、小聪放学回家,发现爷爷做生意用的杆秤锤碰掉了一小块,他用这个秤称出1kg黄豆,则这些黄豆的真实质量应() A.小于1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