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舞剧

浅析舞剧
浅析舞剧

浅析舞剧《金陵十三钗》中艺妓情感的处理姓名:李鑫指导老师:张宇宁

内容摘要: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不光表现思想,但更为主要的是表现情感。我国《毛诗.序》中所讲道:“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里强调舞蹈艺术律动的抒情功能。人类的感情达到了语言不足于表达的程度,一个舞步,一个身段,一个动作,能够说出任何其它手段所不能表达的东西,要描绘的感情越强烈,就越难用语言来表达它,作为人类感情的顶峰的喊叫,也已显得不够,于是喊叫就被动作所取代。舞蹈主情,感情是舞蹈艺术表现最为主要的内容。

关键词:舞蹈情感处理编创

引言

舞蹈,是感情的抒发,对于这一认识,已经有很就的历史了。古人对舞蹈的看法是:情动于衷而形于外。然而,这也是现代人最真切的感受。舞蹈之所以是所有艺术中产生最早的,是因为它离生命的本质最近,正是因为感受到自身肉体的美和力量的美,从而上升到精神的美,从而发现舞蹈可以抒发情感,给予自己内心狂热,更是在表达自我感情最直接的方式。所以说舞蹈是情感表现最高的境界。在中国,我们老一代戏剧家,将舞蹈与情感联系的更为直接而紧密。中国舞蹈家欧阳予倩先生曾经在书中提到:“舞蹈是用动作来传达感情的,是活动的雕塑。”

一、情感是舞蹈表现的重要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情感”并不陌生。一方面,是受到了外界的刺激和影响而发生的心理变化,与环境和感性有关;另一方面,是自身对事物的喜爱和看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对某件物品或人产生了好感、喜爱之情的体验,或是环境与感性之情的体验都会产生感情。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喜、怒、哀、乐”这四种情绪,再加上“爱和恶”,构成了最基本的感情。而在舞蹈作品中,更是离不开这些情感的表现。因为情感是舞蹈表现最重要的因素,也是舞蹈作品的灵魂的象征。

舞蹈是八大艺术门类中最特别的一门艺术,舞蹈的本质是肢体,是动作,是一种“身体语言”。而这种身体语言,不是指单纯的舞蹈姿态,而是加入了人的情感,最终产生了艺术的情感。而这种艺术情感是来源于生活的,是对生活体验的情感。艺术家们通过舞蹈作品的创作,融入自己的感情。通过感情去感动艺术家自己,然后在创作出感人的作品。舞蹈作品,通过舞蹈家的肢体语言后,通过艺术作品形象,传达出创作者的艺术情感,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具体而生动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作品源自生活,但它又高于生活中的情感。观众在欣

赏作品的同时,也会被这种艺术情感所渲染所感动。这就是艺术情感中的生情、传情和动情,艺术情感中最突出的情感表现,就是一个“情”字。

“舞蹈善表情”对于这一认识,从古代开始一直延续到当代。舞蹈是将人体姿态、造型、表情,再加上一些动作过程,过这些手段来表现人们主观情感。舞蹈是用身体的动作过程来展示心灵、表达自己的感情。这些动作,一方面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动作、体貌姿态的的表情集中、发展。另一方面又来自对某种精神品质的锻炼动作的概括、提炼。

例如,古典舞《凄凄长亭》就是一个以情为主的抒情性的优秀经典舞蹈之作,舞蹈从题目就可以看出创作者的艺术情感。“凄凄”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给人的感觉就是悲伤凄凉,而悲伤凄凉正是创作者为整个舞蹈作品设定的情感主线。舞蹈《凄凄长亭》主要表现的是夫妻别离时依依不舍、悲伤不已的情感。编导的这个选材是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离别场景,创作时注入自己的艺术感情并被这种情感感染。表演者从上场开始并没有说明“因”,只有“果”的延续。表演时,两个人物形象传达给观众的是悲伤离别、依依不舍的情感,观众在观看欣赏中被打动。

二、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处理

舞蹈中的艺术情感,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努力将真实情感转化为艺术视觉效果。创作的过程中,这种情感来源于生活,或者是自己的真实体验。一部优秀的作品,它的题材都是以创作者的经历或是阅读引发的情感,以此为创作的基础,从生活实践中发掘艺术思想,在生活经验中获取思想。

在舞蹈创作过程中情感的把握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创作过程中,需要感情的驱动,但情感的驱动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它可以感染他人,达到和别人交流的目的,而不是自我的陶醉和任意的发泄。在创作过程中,编导的情绪应该和创作形象相一致。不应由编导自己的情绪而影响。如,在创作一部兴高采烈的作品时,可能编导的情绪正处于低沉的状态,这时候就需要他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调节,以适应作品的情感。否则,作品的情感可能会受到影响,作品也可能会失败。情感的控制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作品创作的成功,关系到塑造人物形象的优劣。

例如,著名舞蹈编导艺术家张继刚曾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这些舞蹈作品的题材都来源于民间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舞蹈《母亲》塑造出一位藏族母亲由年轻到苍老的过程,表现了母亲为了儿女和家庭,不图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该舞蹈运用了藏族舞蹈特有的塌腰体态,典型性地表现了母亲累弯了腰背、不辞艰辛操劳了一生。“舞蹈中塑造的母亲形象”凝聚了世间千千万万的慈祥母亲的身影,生动地表达了这样一种艺术情感:母亲的爱是那么的真诚、朴实而又无私。编导在生活中感受到了这种母爱,便成为他的创作动机,同时也在抒发着他本人对母亲的崇敬。创作者把这种对母亲的情感通过作品表述出来,让更多的

人感受到了母亲伟大的情感。张继刚创作的其他作品,主题大都来自对生活体验的情感。

三、表演过程中的情感表现

舞蹈表演是舞蹈作品呈现给观众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演员的表现,把舞蹈作品中的主题、情感、形象用肢体语言直接传达给观众,同时把编导注入作品的情感表现出来,给观众最直接的感受。这中情感需要依靠两个重要的部分,传情与动情。

舞蹈表演是舞蹈演员按照舞蹈编导已经构思和编排好的舞蹈作品进行表演,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用动作的变化、以及表情、姿态去表现编导的构思,以及舞蹈主题和舞蹈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

虽然舞蹈员是按照编导规定好的舞蹈动作去表现作品内容,但是演员在这种框架中也有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动。这就是演员的二度创作,它建立在演员对作品的深度了解的基础上,在加入自己的情感,然后完成作品。二度创作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更加深刻的表现编导的构思和情感。不同的演员,有不同的气质、个性,对作品有着不同的理解,甚至是同一演员在不能的时间或不能的情绪下表现同一部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些不同点都会给作品带来新的特质,这就是艺术最美妙的地方。所以说,达情是舞蹈表现的重要环节,也是舞蹈作品是否能让观众动情的关键所在。一个好的舞蹈作品想要达到完美,就要从生情、达情、动情,这三者中表现出真挚情感。舞蹈不同于武术、杂技,舞蹈是肢体语言的情感表现,情

感的表现是舞蹈的生命,是舞蹈的灵魂与真谛。

四、舞剧《金陵十三钗》中艺伎情感的处理

舞蹈编创和写文章一样,不仅要有好的素材,还要有具备文字能力,写作技巧,投入真情实感,达到这些是需要磨练的。舞剧《金陵十三钗》是由张艺谋导演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金陵十三钗》有感而发的。根据电影情节,将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搬到了舞台上,用简单的舞美道具,体现一种无声的情感。

舞剧《金陵十三钗》中,主要塑造了十三位秦淮河畔风尘女子在战争年代,躲在了一处并为被占领的教堂,和一群女学生共同面对了一场生死浩劫。由于不同年龄,不同的身份,使得她们之间本身具有了矛盾点,但是,在一次日军收刮中,开枪打死了一位女学生,使得大家看到了日军的兽性的一面。大家由原先的互相矛盾为对立点,变为互相帮忙互相扶持的伙伴。最后,年长的这群风尘女子为保护这群小妹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这群艺伎,从腐化糜烂、轻浮的人生态度转变为救人的巾帼英雄的过程。更是赞扬了一群柔弱女子在大是大非中所体现的英雄气概。

从情感是舞蹈表现的重要因素上来看,舞剧《金陵十三钗》全篇以悲情为主要表现手段。整个作品设定的情感路线是以悲情为主线体现出女子大无畏的精神,进而达到对艺伎的献身精神的赞扬。由开篇的艺伎人物形象与之后的人物形象相对比,从刻画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反映出不同的情感状态。从上场的情感状态转至后续的情感爆发,使得艺伎的人物形象大大的转变,为舞剧所表现的女性增加了更多的英雄情节。从观众的欣赏来看,跟着这一条情感路线发展,从开始的愤怒不满,到学生遇害的悲痛,再到后来的大义凛然的救人,深深的被人物的情感所打动。舞蹈作品中的艺术情感从生情到传情,再到动情,一一表现出来。

从创作角度来谈情感,舞剧《金陵十三钗》是由张艺谋导演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金陵十三钗》有感而创作的。为了使得舞剧在原电影的基础上进行编创,而不失掉原先故事内容的精彩,从而在某些重要的环节上进行突出表现,加深对情感的表现。例如,当一名学生被日军杀害后,艺伎冲出来,围在这名学生周围,大家互相安抚。为表现艺伎对学生的同情和恐惧的心理,艺伎利用托步,在节奏上进行快慢的变化,体现一种害怕,不忍心不相信的情绪。当走到那名学生身边,被这种景象吓到,并且不忍心继续看下去,艺伎用手捂着自己的眼睛,或是嘴,不敢相信更是不敢看到这一场景。当所有人的眼神定格在这名学生身上,再将眼神拉远,看向前方,仿佛艺伎与学生的心此时已经连在了一起。这样一个场景将观众的心也跟着拉到了高潮。

从表演过程中的情感表现来看,整个舞剧的情绪都在凄凉悲伤的情感中进行。舞剧《金陵十三钗》是叙事抒情性的作品,表演这部作品之前,舞蹈演员应该先对作品背景有所理解,把情感在舞蹈中体现出来,才能更好的去体现舞蹈中的情感,打动观众,这样才能达到演员

的传情与观众的共鸣。首先演员对艺伎本身的人物形象进行细化,在开头的第一幕中,艺伎曼妙的身姿和诱人的舞姿,加上音乐灯光的烘托,将艺伎轻浮、糜乱的情绪表现出来。等到第二幕中艺伎与学生的打斗中,更是将艺伎的刁钻的性情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些点滴的铺垫,都是为了烘托后期的艺伎大义凛然的精神作深刻的对比。当艺伎为学生献身时,也是舞剧进入高潮的时刻。这时的艺伎的坚持与学生的情感相融,深深的感触让观众对这群女子不由的产生敬佩之情,从而与观众产生共鸣。

结语

舞蹈中的情感是虚实相生的,它是通过生活中真实人物情感加以夸张的姿态而形成的。用简单的动作,造型去体现舞蹈中的人物情感是很难的。通过编创舞剧《金陵十三钗》艺伎的形象,对塑造人物形象,舞蹈动作的成因与感情处理,所在作品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突显舞蹈动作与情感在题目中的主要地位,指出真实的情感影响整个作品的质量。编导者要从生活出发,重视真正的情感,能更好的处理动作,使作品更加真实、更加丰满。明确作品的真实性,是一部优秀作品的关键,同时也是作为引领观众理解,认知舞蹈作品内涵的条件之一。过不断的学习、钻研、创新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富有内涵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舞蹈艺术教育》.作者:杨仲华,温立伟.北京:人民出版社,

[2]《心理学与艺术》作者:李璞珉.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3]《舞蹈心理学》作者:平心.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大学舞蹈鉴赏》作者:袁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新舞蹈艺术概论》作者:吴晓邦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浅谈中当代舞剧发展借鉴中的文化自觉(周震)

浅谈中当代舞剧发展借鉴中的文化自觉(周震) | [<<][>>] 内容摘要:本论文从舞蹈、舞剧本体的研究着手,采用文化社会学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舞剧艺术放到东西方文化比较及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研究。以期从不同角度解析中国现当代舞剧在借鉴西方舞剧的同时,是沿着自身民族文化的需要而进行舞剧“改革”的,是在借鉴与自觉基础上的有益选择,其原则是在民族文化底蕴下的借鉴西方与实现自我的文化重建。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舞剧;借鉴;文化自觉 舞剧是在运用舞蹈自身语言体系得基础上而产生的带有戏剧冲突与 剧情的综合性艺术。舞剧~词即源于法文BAL.LET,是音乐戏剧艺术的一种,它的内容通过舞蹈的形象表现出来.是融空间、时间艺术创作形式为一体的视觉综合艺术,早在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8至5世纪)就有表现对舜的德政与武王伐纣建国功勋歌功颂德而表演的《韶》与《武》,这是中国最早的具有内容意义的舞蹈演出。孔子对此进行了评价:“《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汉代的舞蹈史上出现了具有戏剧化情节的演出《东海黄公》,其中包含着简单的固定人物与情节表演,但舞蹈不是塑造人物性格与形象以及表现故事情节的主要手段等等。而以上这些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都不能被称之为严格的“舞剧”,只是具有戏剧因素的乐

舞,而中国现当代舞剧的建构则是基于对西方14世纪末产生的芭蕾舞剧的吸收与改造。早在19世纪30年代,吴晓邦、戴爱莲等新舞蹈艺术的先躯们都做过舞剧的有益尝试,为中国现当代舞剧的发展与复兴起到了渗入与铺垫的作用。由于舞剧是舞蹈发展到相当高度的产物,是综合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它包含有戏剧、舞蹈、哑剧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其创作和发展是需要整个大的社会环境的支持。因此受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制约,舞剧的发展只能在缓慢中前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从49年至“文革”前——可看作其实验性的新兴期,初期的创作大都以继承发展戏曲舞蹈与借鉴前苏联芭蕾舞剧的经验相结合的。这一时期的舞剧的以《宝莲灯》为起点,中国现当代舞剧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在不断借鉴吸收外来新进舞剧经验的基础上.进而发现其中的不足。对西方舞剧的借鉴增强与拓展了中国舞剧的艺术表现力与表现空间.并在“芭蕾民族化”与“民族舞剧”的探索中不断发现与改进舞剧创作,这一时期的舞剧创作以《宝莲灯》《小刀会》《鱼美人》为代表,即反映了早期中国舞剧发展对外来文化借鉴的旺盛需求,也反映出了很多在舞剧创作上的不足与弊病,但总体上中国现当代舞剧在吸收外来有益经验的基础上,为中国舞剧的建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随着革命情绪的高涨与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中国舞剧也进入了一个封闭与自觉的发展阶段,虽然文革对中国政治与经济发展造成了许多的负面影响.却在客观上为中国舞剧自身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内空间,从首演于1964年的《白毛女》开始.以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题材得到了全面的

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

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 芭蕾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极力模仿古希腊的艺术风格。最早的芭蕾表演是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1489年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里,为庆祝米兰公爵和西班牙阿拉贡公主伊达贝尔的婚礼,演出了《奥菲士》。当时的表演形式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芭蕾演出绝然不同,它的每一段表演大致都与上菜联系在一起,比如模拟狩猎的表演开始以后就吃野猪肉;海洋、河流神灵出场开始吃鱼。然后,许多神话人物上场献上许多菜肴和水果,最后客人们也都参加到热闹狂欢的表演中去。这是一种把歌、舞、朗诵、戏剧表演综合起来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芭蕾的雏形,后人称它为“宴会芭蕾”。芭蕾继续发展,经历了宫廷芭蕾、情节芭蕾、浪漫主义芭蕾、俄罗斯芭蕾、当代芭蕾几个主要阶段。 传统的芭蕾舞技巧是一个严格的体系。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对外开、伸展、绷直的追求,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三种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击、打开、屈伸、抬腿、踢腿、和划圆圈等动作,还有各种舞姿的跳跃、旋转和转身,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将其按特定的结构手法编排、组合,就能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艺术形象。 《天鹅湖》第二幕:慢板双人舞细腻地表达了白天鹅奥杰塔从恐惧、提防逐渐到对王子的放心和信任,进而迸发爱情,

以至热恋的过程,奥杰塔的独舞突出了她的悲剧色彩,她的舞姿越是优美柔弱,就越是凸现出她的孤独和动人。 十九世纪末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把芭蕾音乐提高到交响音乐的水平。在他的舞剧中,音乐是和作品内容与舞台动作紧密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柴可夫斯基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通过交响性的展开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加深了作品的戏剧性。他在《天鹅湖》中,以富于浪漫色彩的抒情笔触,表现了诗一般的意境,刻画了主人公优美纯洁的性格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以磅礴的戏剧力量描绘了敌对势力的矛盾冲突。因此,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至今还是芭蕾音乐的典范作品。《天鹅湖》取材于神话故事,描述被妖人洛特巴尔特用魔法变为天鹅的公主奥杰塔和王子齐格弗里德相爱。最后,爱情的力量战胜了魔法,奥杰塔得以恢复为人身。 全剧分四幕,包含二十九个分曲。其中第二幕描写齐格弗里德和奥杰塔在天鹅湖滨的相遇和相爱,由五个分曲组成。第一分曲的基本主题是天鹅主题,它在全剧中贯穿发展,起着主导动机的作用。凄恻动人的旋律,由双簧管在竖琴伴奏下吹出,然后移转到圆号上;最后,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隔开两个八度强烈地齐奏,并渐渐消失。乐队演奏这个分曲时,舞台上是一片苍茫的夜色,一群天鹅浮游在湖上,领头的一只戴着花冠。

中国民族舞剧的发展趋势

中国民族舞剧的发展趋势 追溯中国的舞蹈史,在可供查证的史书典籍中,尚未见有关舞剧艺术起源的记载。但是,具有戏剧因素的乐舞却可追溯至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著名的《大武》就是综合了舞、乐、诗等艺术形式,表现武王灭商这一历史事件的情节性大型歌舞。此后出现的《九歌》(公元前300左右),虽具有更强的舞剧因素,但依然不是我们今天所共识的严格意义的舞剧。至于明、清以后,舞蹈融入戏曲的史实,前面已有说明,此处不赘。 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舞剧于本世纪30年代初见端倪。从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外来艺术”的引进。吴晓邦、戴爱莲、梁伦等新舞蹈艺术的先躯都为此做出过有意义的探索,但是舞剧需要较高的经济投入,相对庞大而稳定的专业演出队伍以及具有现代化装置的剧场……等,显然动荡的社会环境,很难具备这样的条件。此外,舞剧艺术是舞蹈发展到相当高度的产物,它所应具有的基本特性:戏剧性基因,广博的题材容量,完整的人物塑造以及综合多种形式的复合化呈现,世纪初叶的中国舞蹈,其自身发展也未见成熟到足以产生综合性的舞剧艺术。 中国舞剧这门新兴艺术的真正发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从49年至“文革”前——可看作其实验性的新兴期,初期的创作大都以继承发展戏曲舞蹈与借鉴前苏联芭蕾舞剧的经验相结合为基本方法。 首演于1950年的《和平鸽》拉开了中国舞剧新兴期的序幕。 《和平鸽》编剧:欧阳予倩,(1889——1962)编导:戴爱莲、高地安(1912——)等;作曲:章彦、刘式新等;首演者:中央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团(1950——1952),新中国第一个专业舞团),女主角:戴爱莲饰和平鸽;男主角:丁宁饰工人;主要配角:赵恽歌饰战争贩子。 这部舞剧的创作题旨萌发于斯德哥尔摩和平宣言的发布——为表达中国人民保卫和平的信念而作。戴爱莲扮演的“和平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和平使者,她飞到哪里就给人民带去福音,但遭到战争贩子的残害,最后在工人的救助下飞到了北京,受到中国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 建国初期著名戏剧家、舞蹈家、音乐家、舞台美术设计家通里合作推出的这部大型舞剧,不仅在当时堪称文艺演出的盛事,而且对中国舞剧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此后,中央实验歌剧院(1952年成立,1963年以此为基础,分别建成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央歌剧舞剧院)曾陆续创作演出了3部小型舞剧《盗仙草》、《碧莲池畔》、《刘海戏金蟾》,它们大都根据民间传说和戏曲剧目改编,在表现形式上对源于戏曲的舞蹈动作进行了初步的提炼改造。这几部小型舞剧的实践,孕育着大型舞剧的诞生。 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成立(1978年后,改制为大学——即今日的北京舞蹈学院),先后有多位苏联芭蕾舞蹈专家应邀来中国工作,其中维·伊·查普林(W·Y·CHOPLIN)、彼·安·古谢夫(P·A·GUSEV)都是资深而成就卓著的芭蕾编导艺术家,他们在北京舞蹈学校编导训练班先后执教,比较系统地传授了俄罗斯学派的戏剧性芭蕾舞剧编舞法,新中国第一代优秀

舞蹈作品舞剧朱鹮赏析论文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舞蹈作品赏析》期末考核论文 浅析舞剧《朱鹮》的艺术特征 学院:音乐学院 专业:音乐学(舞蹈教育) 班级:2014级4班 姓名:杨骐滔 学号:6

关键词:朱鹮,艺术特征 摘要 朱鹮,象征幸福吉祥的美丽珍禽,被称为“吉祥之鸟”。 在很久以前的农耕时代,朱鹮与人类和谐共处,相伴相生。 在人类的记忆深处,朱鹮是一种多情的鸟类,它们矜持、典雅、洁净、高贵,同时也敏感、脆弱和多疑。 那时节,朱鹮与人类是多么亲近友善,多么情意绵绵。 不知自何时起,“吉祥之鸟”渐渐淡出了人类视线。 人类在向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奔跑中,不经意间忽略了朱鹮生存环境的恶化。野生朱鹮繁衍所必须的蓝天净水和宁静自然的栖息生态,已经变得越来越狭小,越来越险恶了。 仅仅不到100年,野生朱鹮种群便已宣告濒临绝迹。 本文将深入舞剧《朱鹮》的故事去了解在我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前言 本文以央视网,星光大剧院,央广网等诸多媒体的阐述以及《大舞台》2016年第Z2期的概述入手,深入探讨舞剧《朱鹮》的艺术特征。在呈现朱鹮纯美、典雅、洁净、高贵的背后,彰显启示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灵平等和共处的理念,启发对人类与其他生灵和自然环境休戚与共关系的思考--但愿,守望的不只是人类自己的家园,而是共同的美好家园。 一、舞剧《朱鹮》的创作背景 “朱鹮戏新藻,徘徊流涧曲”,“因风弄玉水,映日上金堤”,“翩翩起舞 兮朱鹭,来泠春塘栖绿树”……象征幸福吉祥的世界珍稀鸟类朱鹮被誉为“吉祥之鸟”、“东方宝石”,其特有的羽色和秀雅的体态以及起落时的翩翩舞 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境内曾经有14个省份有其生存记录,但20世纪60至70年代,各地均无再现。直至1981年夏才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仅残存的7只野生种群。后经过划建朱鹮保护地和我国科研人员开展人工繁育,现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doc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六场芭蕾舞剧)吴祖强、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曲。中央芭蕾舞团根据梁信同名剧本改编。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编导。1964年在北京首演。剧情:十年内战时期,海南岛椰林寨的一个丫头吴清华,因不堪恶霸地主南霸天的残酷压迫,逃走未成,被打得昏死过去。后为红军干部洪常青和通讯员小庞所救,并指引她投奔红军,成为“红色娘子军连”的一名战士。在战斗中,她违反纪律,打乱了战斗部署,而使南霸天逃脱。后在党的教育下,她认识了错误,提高了觉悟,同部队一齐奋勇作战,击毙南霸天,解放了椰林寨。 舞剧的音乐对塑造洪常青、吴清华等的舞蹈形象起了积极的补充和衬托作用。贯穿始终的娘子军连的主题是对全剧主题思想的概括,表现了娘子军这个战斗集体的音乐形象: 剧中两个主要人物也各有其特定的音乐主题,洪常青的主题简朴奔放、豪迈有力:

吴清华的主题性格鲜明,充满强烈的反抗精神: 这两个主题随着剧情的展开而贯穿、发展。序幕的女声领唱与合唱,采用了海南民歌音调,表达了劳苦大众斗争和反抗的呼声。第一场最后一段三人舞,音乐真挚恳切,深沉动人。第二场吴清华叙述身世并要求参军的一段小提琴独奏,如诉如泣,充分表达了人物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和向往。第四场快乐的女战士以及军民联欢的一段混声合唱,轻快明亮,生气勃勃。第六场洪常青英雄就义的一段音乐,悲壮深沉而具有英雄气质。全剧的音乐,

人物性格鲜明而有戏剧性,在处理民间音调和交响性发展手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以下具体分析三段舞蹈: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可以说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参照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相结合,是艺术领域中中西文化成功融和的典范。舞剧1964年首演,1970年被拍成电影作为“样板戏”在全国放映,“文革”之后,它曾一度沉寂达十年之久,进入90年代,当人们拉开一段历史距离去审视这一中国特定时期的作品,从艺术的角度,重新给予它高度评价:它是用西方唯美的芭蕾形式,大胆地运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军事题材,它是中国芭蕾在民族化的道路上走出了成功的一步,同时也是一部讴歌伟大女性的代表作品。这部舞剧在美国、英国、俄罗斯、丹麦、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上演,为中国芭蕾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娘子军连连歌》 这是舞剧的主题音乐,节奏明快、坚定有力、扣人心弦,配合主题歌是老乡们手舞彩旗先十字步接后踢小跳步的欢迎场面,娘子军连战士大踏步行进及指导员与连长检阅式的行进,没有过多舞姿造型。 在阵阵军号声中,战士们立起足尖整队的动作,这一动作有其创作根源。当年为使芭蕾演员表演上有部队的生活气息,就有演员包括演奏员百余人全部下连当兵,当演员们听到“向右看齐” 的口令时,都下意识地立起足尖,解放军战士都惊讶地叫起来“立起来真好看”、“比我们做得好看”,就这样,小插曲被吸收编排到舞蹈中来,接后面的射击、投弹、刺杀等舞蹈完全来自部队

[关于,中国当代,舞剧,其他论文文档]关于中国当代舞剧创作问题的分析详细内容(1)

关于中国当代舞剧创作问题的分析详细内容(1) 显然,讨论“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的成就、问题与对策”,我们必须首先抓住主要的讨论对象。当前中国舞坛,谁们在“华山论剑”? 笔者以为:1949年以来,为中国当代舞蹈、舞剧创作建设作出贡献的有六代编导。以吴晓邦、戴爱莲等中国现代舞蹈的先驱编导家为第一代;以胡果刚、查列、贾作光、梁伦等中国舞蹈的奠基编导家为第二代;五十年代由新中国艺术院团培养起来的舒巧、李承祥、门文元、黄素嘉、陈翘、张毅、黄少淑,房进激等编导家为第三代;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前期的先锋编导家蒋华轩、苏时进、华超、胡嘉禄等可算第四代;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声名鹊起的编导陈惠芬、王勇、赵明、杨丽萍、王玫、陈维亚、张继钢、丁伟、杨威等属第五代;此后以降的为第六代。 中国舞蹈与舞剧的艺术大厦自然依*每一代编导家的贡献。第一二代编导对中国舞蹈创作思想上的影响最久;第三代编导对当代舞蹈创作的成熟最功不可没;第四代编导的探索在中国舞蹈转型之际形成的文化冲击波最大;第五代以后编导的创作最为多样且最丰产。而当今在舞剧创作领域大显身手的主力军则是第五代编导。值得指出的是,这代编导中不少人已尽显英雄本色,并且以自身的年富力强将继续主控当代中国舞坛数年,为中国当代舞剧实现历史性的飞跃搭好阶梯。因此,将他们置于我们的话语中心予以关注,分析他们艺术创作的成败与得失,是我们寻求中国当代舞剧发展对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起点。 本文不认为舞剧“是舞蹈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但它的确以更大的内涵容量与更多样的手段为我们更深广地传达思想、情感以及对世界的发现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自然,对编导家驾驭作品的内容、结构与手段的能力与要求也同步提升。如果说“欣赏艺术就是欣赏困难的克服”,我们在第五代编导的舞剧中之遗憾正是未能更多地领略到这种“困难的克服”,甚至十分遗憾地看到编导家缺少“克服困难”的意识。所以,我以为,中国当代第五代编导如欲登上中国舞剧的历史高峰,起码要实现如下三大“困难的克服”:一是对艺术生命“速朽性”的克服;二是对“戏剧性”贫血症的克服;三是对舞剧语言平庸化的克服。显然,中国当代舞剧较少涉及到现实题材,然而不少编导家试图运用历史题材、神话与民间传说或者历史文学作品的改编对现实发生影响。但这种努力的收效从总体上说却比较微弱。即便一些获较高层奖项的舞剧作品,尽管从舞蹈编排的角度,不能说不好看、不精致,但编导家的初衷往往并未实现。之所以如是说,不能不说因为作品未能给当代人对历史提供一个新的诠释视角与思想有关。他们在神话与民间传说中依然重复着进行某种造神运动,我们看不到现代民主社会人民创造历史的思想光辉。 美与时代的需要相关,时间在不断地选择对舞蹈美的价值判断标准。正如别林斯基在《一八一四年的俄国文学》中所指出的那样:社会生活存在着一些“永远生存与永远向前发展的现象”,它们不会在死神遇见它们的地方停滞不前,而在社会意识中继续发展,每个时代都对这些现象发表意见,不管每个时代对它们的理解是如何正确。但总是让它以后的时代说出新的和更正确的见解,因为任何时代、任何时候都不会把一切见解说完。最伟大的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达成一致。“……他把死人从棺材里拖出来,叫

舞剧作品论文舞剧作品鉴赏论文

论文:一部舞剧作品中的“鉴赏”与“观照” [关键词] 鉴赏舞剧作品角度 近期有幸观摩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颇有感悟,不单是对舞剧本身艺术性的观照,更多的是舞剧中传递出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及舞剧对中华文明精神内涵的诠释。 一、禅 晨钟暮鼓,禅音悠悠。在大幕徐徐拉开时,直观印入眼帘的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晨钟”与“暮鼓”伫立在舞台两侧,舞台前一位禅师高深的漫步更使舞台上充满了耐人寻味的“禅意”,伴随着那给人以无限厚重感的手臂敲击出的悠远禅声,使观众仿佛穿越千年岁月,置身于古时中原,流连于中原繁荣景象,感受人间欢喜离合,领悟少林亦凡亦深的禅意,编导可谓别具匠心。 舞剧开端就以一段双人舞,让观众切身体会人间真爱之厚重。男主人公“开元”,女主人公“素水”,让我想到了“开天辟地,超然初元”和“素养聪慧、柔情若水”,两个名称极具古朴典雅之韵味。古时中原战乱不断,强寇入侵,国家之危机难容小家之恩爱,“家比天大”的真谛在此时格外令人沉重。 二、武与医

京剧、国画、中医、武术,合称为中华国粹。在舞剧中,京剧行当的老生、花旦等在舞台人物形象塑造上得以巧妙运用,舞剧的舞美运用好似国画之壮观与绚烂,中医与武术等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在舞剧中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不但与舞剧的剧情结构和艺术表现完美融合,更是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加以体现,融合与体现之间,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进行了传承与弘扬。 从舞剧的艺术创新方面来讲,全剧创新之处随处可见。如灯光之渲染,佛像之肃穆,花瓣之妙用,动作之别致,人物性格之鲜明,都是以往舞台上未能淋漓尽致之处。舞剧中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及群舞的人物形象及心理动作,以“圆”为核心进行身体及内心变化的发展,体现出中国人内圆外方的性格特点。 三、观照 记得八年前初赏舞剧,那时只观赏男女一号的身体技艺与完美形象,经过近些年的不断学习和教学经验的积累,逐渐提升了自身对于舞蹈作品的鉴赏能力;后来再赏舞剧,所思所感所悟以于以往有很大改观,更多的是看作品的结构连接、人物性格、灯光舞美、肢体动作的力度和速度等;如今来赏舞剧,总是在理性鉴赏之余多了几分对作品内在涵义的感性剖析与揣摩,虽免不了有些个人色彩的主观品评,却往

中国舞剧产业经济研究——舞剧产业的概念、属性及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在于合理规划企业内部运作体系,就是将商业模式分解为业务单元和具体的流程,这是商业模式设计与完善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要素的合理配置:组织与机制、技术与装备、生产运作、资本运作、供应与物流、信息、人力资源等。这些内部运作活动可以清楚地规定企业内部运作的成本及其结构以及计划实现的利润目标。 4、构筑商业模式外部运作体系 商业模式外部运作体系即企业向顾客供应产品和传递产品信息的渠道,是商业模式得以正常运作必不可少部分,这里设计的重点是分销渠道和合作伙伴网络。 5、建立有效保护利润的制度屏障 这是指企业为防止竞争者掠夺本企业的目标客户,保护利润不流失而采取的战略控制手段。比较有效的制度屏障主要有建立行业标准、控制产业价值链、行业领导地位、独特的企业文化、良好的客户关系、品牌、版权、专利等。孙明章在中国演出走出去高峰论坛上深有体会地提到我国舞剧产业机制建设的若干问题:“1、设立舞剧投资基金。2、搭建国际交流平台。3、建立起舞剧演出业的知识产权评估中心,对企业进行保护。4、设立专项奖励基金。5、对重点企业的从业人员加强国外人才培训。6、建立中国演艺艺术基金会,专门提供贷款。”16】机制是产业获得长足发展的保证。 有了上述各种要素的保证之后,舞剧产业的商业模式就可以具体实施了。在实践的过程中,某些环节也许会因为市场的变化而发生故障,这就需要对商业模式的运行环境重新分析,改变组织结构、流程、思维和公司的信息系统等,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这个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转变程度的大小。商业模式是一种企业创造利润的思维方式,它有许多不同的原型,企业可以从中选择一种方式,也可以将多种模式组合在一起,企业的主导思维架构将是决定商业模式的主要因素。许多技术创新面对的是一种不确定性极高的未来环境,而市场信息也无法全盘取得,因此没有一个商业模式能确保未来利润一定会被实现,也没有所谓最佳的商业模式。在设计与执行商业模式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种弹性的一t7态,也就是说,商业模式的内涵需要因应环境变动,在设计时就应该留有一定的可变余地,运行时更应该顺势而变。 参考文献: 【1】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古德纳.知识分子的未来与新阶级的兴起【M】.顾晓辉,蔡嵘,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29.【3】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I.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93. 【4】陈原.民族舞蹈也可以经营民族舞剧进军文化产业【N】.人民日报,2006-一01—09. 【5】埃尔辛伯曼,帕特丽夏.艾斯盖特.娱乐营销革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9. 【6】孙明章.增强文化原创力,努力推进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DB/OL】.(20070/,国演出走出去》高峰论坛.北紊文化创意网,2007—12—12http://www.bjci.gov.cn/503/2007/12/21/41@6577.htm. (责任编辑:范晓峰) 01z》NJ乏D

浅谈中国当代舞剧中舞台美术的运用与结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04317351.html, 浅谈中国当代舞剧中舞台美术的运用与结合作者:孟超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4期 摘要:舞剧本质上属于舞台剧本中的一部分,是依靠舞蹈来作为舞台艺术的表达载体。中国当代舞剧当中有着很多组成要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物、事件以及矛盾冲突。因此,不同于独舞作品,舞剧在表演过程中容易产生更加强烈的情感变化,这时候,舞台美术就需要在其中起着很好的作用,能够帮助舞剧进行一些创造性的画面感和情感的营造。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舞美的重要价值,并对舞剧中灯光、服装以及舞台布景在舞剧中的运用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当代舞剧;舞台美术;灯光;服装 中图分类号:J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2-0066-01 一、前言 舞台美术在设计过程中包含着对舞台布景和相关装置的设计(比如:舞剧汇总所要用到的灯光、服装、道具以及化妆等方而),是在进行舞台表演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利用优秀的舞台美术,能够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和情感共鸣,让观众可以充分的感受到舞剧当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由此可见,在舞剧当中需要重视起舞台美术的运用。 二、中国舞台美术应用的重要价值 现阶段在舞剧当中,舞台美术的作用越发的重要。舞台美术可以在舞剧的表演过程中将故事中的时代特征、环境氛围以及人物的情感和性格进行很好的补充描述,能够有效的提升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深入,从而促进作品的情节发展,并且舞台美术在解读舞剧作品当中也起到着一定的作用。 舞台美术在舞剧表演过程中能够烘托出贴近真实的渲染环境氛围,从而提升舞台环境的感染力,同时从侧而加强舞台的表现力。对丁中国当代的舞剧表演来说,其最主要的形式是利用声光电米进行舞台表现力的调动,同时对于舞台升降的使用也有较为广泛的使用。这种新颖的技术有效的加强了舞台在舞剧表演过程中的节奏和空间的表现能力的提升。对于舞剧的创作内容米看,优秀的舞台美术的使用也能够使作品内涵具有创新性,极大的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同时还可以创新作品内涵的表现手法。舞台美术还能够进一步的提升人物形象塑造的水平,例如

《永不消失的电波》舞剧赏析舞剧赏析

《永不消失的电波》舞剧赏析 舞剧这一作品形式非常直观,有感染力,不仅仅是展示舞蹈,而是用舞蹈当做载体,去传达剧情、情绪和思想。特别是观看了《永不消失的电波》中各位舞蹈老师们精彩的演绎,更加感受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独有的魅力。 开场舞中,精心的布景还原了老上海的市井风貌,舞蹈演员们仿佛从那个年代蹁跹而来,音乐的鼓点密集突出,演员们脚步细碎,每一个肢体动作都传达出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紧张之感,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是观看中一下就带入了那个雨夜,每一个角色的舞蹈都表明的自己的身份和情绪的转换,非常有感染力。让人觉得意外的是,这部剧非常的写实,以往对于舞蹈的理解无论什么题材,舞蹈都是唯美的,一定要带有独特的气质,尤其是女演员,妆容和造型都要漂亮,但是在《永不消失的电波》中兰芬这个角色在造型上并不是传统的美丽,而是粗糙的朴鲁的,非常还原人物的形象,这部剧中的角色不是单单靠一件衣服来表明的,而是整体的造型和风格都是贴近人物形象的,不是为了美而美,兼顾了“写实”与“写意”是这部剧非常大的亮点,也让人更易于理解,艺术不仅仅可以通过抽象来表达,更可以进行还原式的表达来引起共鸣。

除了舞蹈演员们精彩的演绎外还有剧情的设计和整体的编排上,舞蹈段落没有华而不实的表演,背后全都有剧情的推动,地下党和国民党的斗智斗勇,情报的输送传递,紧张的氛围伴随跌宕的剧情全都在每个单元里得到了展示,每一处灯光布景都尽显心思,单人舞、双人舞还有群舞的安排,错落有致,让人的情绪随着节奏起伏。特别是本剧的经典段落《渔光曲》中身着旗袍的女演员们的温柔袅娜的舞蹈与整体的紧张氛围形成对比,既还原了老上海弄堂生活的简单安逸,又表达了在战争年代和平生活难得的美好与惬意。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这是这部剧开场时候一句字幕,这种精神也贯穿了整场的表演,这部剧在思想上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也是艺术表达的一种追求,让人充分感受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思想与情感,从而追寻更高的理想与价值。

歌舞剧赏析

歌舞剧赏析 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工一班20094525 范冰倩

歌剧《卡门》观后感 刚开始知道《卡门》是因为《哈巴涅拉舞曲》里面的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鸟儿》。玩世不恭地唱调,却又饱含着炽热而又倔强的感情底下,掩盖着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性,怎样的一个故事。当观赏完歌剧《卡门》后,不可抗拒的被吸引住了,《卡门》无愧于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歌剧的美名。 自“卡门”经梅里美之手诞生以来,这个名字已经成为西方文化中一个具有多维象征意味的著名符号。在近一百六十年的演化史中,“卡门”这个女性人物吸引各路英杰,历经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不同媒介的诠释,但只有在歌剧《卡门》中,“她”才获得了充实饱满和有血有肉的本体存在。这是一个必须依靠音乐的呼吸才能获得全部生命的人物,她的妖冶、狂放、热情和坚决,她全身的感官性魔力,几乎“本能地”召唤音乐的加入——因为音乐在所有艺术媒介中,是一种最有效的直刺神经的感官武器。以音乐塑造卡门,优势不言而喻。卡门似专为音乐而生,音乐也在期待着卡门。 在空气中洋溢着浪漫与激情的十九世纪,在美丽的西班牙小城塞维利亚,有一位迷人的吉普塞姑娘用她短暂的生命轨迹奏响了一曲震慑人心的爱情咏叹。她的名字叫卡门。当她爱上一个男人,她会全心全意;当她不再爱的时候,就义无返顾地放弃。放荡不羁的卡门轻而易举地诱惑了年轻的士兵堂·何塞,并引发了何塞对她疯狂的爱

情。 然而当卡门遇到了斗牛士埃斯卡米洛时,她意识到这才是她的真爱。在何塞的疯狂与艾斯卡米洛的爱情面前,卡门选择了真爱的同时也选择了死亡。何塞的匕首被卡门的鲜血染红。这与卡门所钟爱的红裙一样鲜艳刺目的颜色,正映衬了卡门用生命所捍卫的对真爱的追寻。 卡门就像一股惊心动魄的祸水,把动乱和牺牲带到她流经的地方。这部震惊世界的巨著果然名不虚传,剧中的音乐完美的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音乐中体验了鲜明的吉普赛风情,主人公卡门的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卡门》无愧于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歌剧的美名,在音乐中,比才把浓郁的民族色彩,个性鲜明的音乐语言。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喜欢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当时法国歌剧最高成就。 歌剧中的卡门是个非常美的吉普赛人,美到只要让她看一眼你就会深深爱上她。是个奔放、不羁的女人。卡门的大胆,狂野,热情,忘情地舞蹈却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本身就是一只跳动的音符,随着音乐为唐·何塞翩翩起舞。她连回答审讯也用歌曲,甚至只是哼哼旋律而没什么词。就像《爱情是一只自由的鸟儿》中唱的她就是一只叛逆小鸟,没人能捕捉她,驯服她,限制她,即使最终因为自由而死。 卡门渴望爱情,不仅敢爱,而且敢于追求爱,敢于表白爱,同时还敢于表明不爱和摆脱不爱。卡门的确是个很特别的女人,她愿意为了自由而牺牲所有,她敢于做男人才能做的事,她喜欢打情骂俏,自己挑

中外舞剧鉴赏

赏析芭蕾舞剧《白毛女》 院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08级应用化学 姓名:夏文超 学号:200805040032 2010年12月16号

赏析芭蕾舞剧《白毛女》 《白毛女》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产生的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同名的歌剧、电影、京剧、舞剧等均成为各艺术门类中的精品历演不衰。此剧采用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戏曲音乐,借鉴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是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作者用河北民歌《青阳传》的欢快曲调所谱写的“北风吹,雪花飘”来表现喜儿的天真和期待;用深沉、低昂的山西民歌《拣麦根》的曲调塑造杨白劳的音乐形象;用河北民歌《小白菜》来表现喜儿在黄家受黄母压迫时的压抑情绪;用高亢激越的山西梆子音乐突现喜儿的不屈和渴望复仇的心情等等艺术处理都是在民间音乐的土壤上生出的永恒旋律。 该剧在表演上的突出特点是借鉴了古典戏曲的歌唱、吟诵、道白三者结合的传统。人物出场通过歌唱作自我介绍,不少地方也用独白叙述事件过程,人物对话采用话剧的表现方法。 红色芭蕾舞剧《白毛女》是1964年上海舞蹈学校的师生勇于创新,共同探索芭蕾民族化,根据同名歌剧集体创作改编的成果。该剧初创于1964年,经小型、中型发展成为大型芭蕾舞剧,《白毛女》首演于1965年第六届“上海之春”,一炮打响,并引起了全国轰动。该剧被誉为一部西方芭蕾艺术和中国民族风格完美结合的精品,是中国芭蕾的奠基作品之一。1979年在“白毛女”剧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芭蕾舞团,舞剧《白毛女》传承至今历经了40个春秋。演出了1600余场,是目前国内演出场次最多的舞剧。1994年该剧被文化部评为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 它根据同名歌剧改编,讲述贫苦农民的女儿—喜儿,被迫卖给恶霸地主黄世仁抵债,不堪凌辱,逃入深山。长年风餐露宿,头发变成了白色,不知情者称其为“白毛仙姑”。最后她被八路军所救,与年轻时的恋人—已是八路军战士的大春团聚。歌剧《白毛女》以“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真实故

舞剧朱鹮观后感_中国舞剧朱鹮观后感.doc

舞剧朱鹮观后感_中国舞剧朱鹮观后感 《朱鹮》旨在对朱鹮这一物种"曾经的失去",呼吁珍惜。剧中舞蹈演员舞姿婀娜,将朱鹮的灵动姿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唯美的舞台则令人仿若置身仙境。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舞剧朱鹮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舞剧朱鹮观后感1 朱鹮,象征幸福吉祥的美丽珍禽,被称为"吉祥之鸟"。 在很久以前的农耕时代,朱鹮与人类和谐共处,相伴相生。 在人类的记忆深处,朱鹮是一种多情的鸟类,它们矜持、典雅、洁净、高贵,同时也敏感、脆弱和多疑。 那时节,朱鹮与人类是多么亲近友善,多么情意绵绵。 舞剧《朱鹮》,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承制,上海歌舞团有限公司出演,上海京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运营,剧作家罗怀臻编剧,青年舞蹈家、国家一级导演佟睿睿偕主创团队创排,上海歌舞团首席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朱洁静、王佳俊领衔主演。 舞剧《朱鹮》是上海歌舞团四年磨一剑的力作。20xx年世博会期间,团长陈飞华在日本馆看到朱鹮的影像,它们"涉""栖""翔"的姿态令他着迷,便召集创作团队以此为题创作舞剧,以翩翩舞姿展示朱鹮魅力。

《朱鹮》是一部纯美的舞剧。舞台上,一幅幅唯美恬静的画面,伴随着悠扬的音乐,让观众仿佛置身仙境,舞蹈演员们舞姿婀娜,神态优雅,将朱鹮的纯美、洁净、典雅和高贵刻画得惟妙惟肖,呈现出诗画般的情境表达。 上海歌舞团《朱鹮》旨在对朱鹮这一物种"曾经的失去",呼吁珍惜。剧中舞蹈演员舞姿婀娜,将朱鹮的灵动姿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唯美的舞台则令人仿若置身仙境。 上海歌舞团《朱鹮》带来了一抹醉人的清新与感动。舞台上的鹮仙们每一摆首、悉腿、展翅都生动传神,将朱鹮的姿态展示得惟妙惟肖;清淡的音乐中浸透大自然气息,而空灵的舞台水雾氤氲,置若仙境。动物是人类的亲密朋友,舞剧中农耕时代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景象令人向往,也发人深思。 朱鹮是一种多情的鸟类,它们纯净、高贵,同时又敏感、脆弱。上海歌舞团原创舞剧《朱鹮》分古代与现代两幕,古代时候,朱鹮与人类亲近友善、情意绵绵,而现代化进程中它们曾一度频临灭绝,直到人类开始觉悟并悉心保护,朱鹮才又出现了物种复苏的吉祥征兆。 舞剧朱鹮观后感2 20xx年11月18日,我拿着6排2号位票来到湖北剧院,本以为票号是像电影票一样吧,从1到终,然而去了才发现,最靠前的号越接近中间,程对称式的排座,也对,我所得票是半个月钱就买了,我的座位可不会是最偏的位置吧,不然谁还会积极

孔子舞剧赏析

孔子舞剧赏析 《孔子》是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创舞剧,编导孔德辛是孔子后人。讲的是孔子周游列国的一段历程,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序《问》、《乱世》、《绝粮》、《大同》、《仁殇》、尾声《乐》,接下来我就给大家慢慢讲述这里面的每一段舞蹈。 序·问 《执羽舞》 开场舞应是一段改良的六佾舞,舞者皆手持雉羽(就是野鸡毛),按六六三十六人排列。按照周礼,佾舞应是天子八佾,诸侯六佾,男执盾或戚,女执羽或龠(类似于笛子)。关于这段执羽舞,编导也说过她是想在这段舞蹈中展现现代人对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解 《启程》 六佾舞者徐徐散去之后,就是孔子的出场。 一束灯光打在舞台中央,胡洋饰演的孔子仰望苍天,忧思忡忡,作为好礼之人,他实在是不忍心看到这天下礼崩乐坏。但他在鲁国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只好带着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救世济民的心愿,踏上那周游列国的道路,而此时孔子的心中是充满期望的。 舞台灯光从黯淡到强烈,音乐从轻柔低沉到高亢激昂,也是暗示了孔子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后几幕亦是如此 第一幕《乱世》

《熏香》 这一幕开场是唐诗逸领舞的《熏香》,展现了古代宫廷的奢华,诗逸在这里中扮演的是妃子,演技当然是无可挑剔 《进谏》 之后就是孔子进谏,耗费孔子大量心血的谏言被权臣随意丢弃,孔子执着的想亲自面圣,却被权臣打压,不得机会。这里的臣是负面人物,谗佞专权,意图谋逆 《以舞问孔》 在以舞问孔中,孔子遇到了赏识她的王妃,王妃在舞剧中是正面人物,她极力劝这个昏君细看孔子的谏言,多次遭到忽视依然执着的劝说大王重用孔子,大王也终于决定肃正朝纲 《叛乱》 无奈权臣谋逆,王被推翻,妃也被白绫赐死。孔子依旧不得重用且还被追杀,落得个绝粮的境地 第二幕《绝粮》 《百姓》 百姓这段舞蹈展现了当时民不聊生的状况,这段舞蹈中孔子与其弟子也和这些灾民挣扎共舞,与灾民讲经说道,唤起了灾民对未来的

舞剧艺术邓闻人

舞剧艺术 台山市第一中学 【授课教师】邓闻人 【课题】舞剧艺术——综合的舞台表演艺术 【课型】鉴赏模块课 【年级】高一(14)班 【课时】1课时 【教学思路】 通过对高效课堂的理解,我认为上好一节课最主要的关键在于如何启发学生自主动脑,将所学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际分析当中。因此,在音乐鉴赏课中,应该以一种“鉴赏——启发——探讨——学生自主分析——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模式既使得课程轻松愉快,又能使学生学习到大量知识并懂得运用。 通过对《舞剧艺术》的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效果非常显著,学生也十分热爱。这一课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还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这一要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舞剧,舞剧的综合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使得 学生能够在了解后进行简单的自主鉴赏。 2.正确的认识中西舞剧之间的区别,并掌握。 3.通过互动探讨,学生自主鉴赏,使得学生学会如何鉴赏舞剧,鉴赏舞剧应 该从何下手。 4.课内大量的鉴赏著名舞剧片段,能让学生对舞剧提高兴趣,并对舞剧这一 综合的表演艺术产生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舞剧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哪里? 舞剧是舞台剧本的一种,是以舞蹈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舞台艺术,结合了音乐、美术、文学、杂技、武术等元素的综合艺术; 2.中西舞剧的区别分析 中:舞与剧结合,舞为剧服务,重视剧情发展; 西:舞与剧分离,为舞而舞的插入,重视舞蹈技术技巧的展现。 【教学难点】 1.启发学生学会自主分析舞剧,尤其是对舞蹈、舞美、音乐等元素的综合性 分析; 2.认识了解中西舞剧的区别,并掌握。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课前播放舞剧《天鹅湖》(AMP男版)片段 一、导入 通过对于舞剧片段的欣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舞剧艺术》。提出问题:这个片段里有什么? (答:舞台、演员、动作、音乐、道具、背景……) 教师总结并导入课题,舞剧艺术——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 二、展开 1. 通过欣赏图片,了解舞剧的综合性,舞剧是以舞蹈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结合音乐、美术、文学等元素在舞台上呈现的艺术形式 2. 欣赏中国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片段1,了解舞剧的综合性表现在什 么地方,有什么作用(教师引导) ※该片段中利用了背景、灯光、声音、动作、道具等元素营造出三人挨打一场景,手法新颖、动魄惊心、简单易懂,极具说服力 3.欣赏中国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片段2,分析舞剧的综合性表现在哪

《红楼梦》舞剧鉴赏

《红楼梦》舞剧鉴赏 经过一学期的舞蹈鉴赏课,让我对舞蹈这门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网上的搜索,让我知道了舞蹈简单的来说是一种人体动作艺术。而这个以人的身体为表现工具,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起源于劳动。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已经不仅仅是模仿狩猎或欢庆丰收为主,它意境逐渐变为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为主,鲜明而形象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理想和审美要求。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 舞蹈是通过人体的动作——手势、舞姿、造型等来表达思想和内容的。舞蹈本身也是一种美的表现,它是用人体动作的变化展现出美的舞姿,用其表达某种感情的特殊美的形式。舞蹈者有意识地把握住身体线条,在有节奏的旋律下,使身体线条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随着动作的延伸,如展开双臂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左摇右摆,纵空、伏地、静止造型,使上身和下身有机地配合,在一定空间中作各种姿态,使人们从那灵巧的躯体得到艺术上的美感。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现在我们通过大型的中国古典舞剧来描述也另有一般风味。他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红楼梦》是靠人体的动作和姿态来塑造艺术形象的。通常把有节奏、有韵律、有组织、有变化的人体动作和姿态,称为舞蹈语言和舞蹈语汇。正因为舞蹈是以人体动作、姿态、手势、表情为主要表现手段,依靠表演者的舞蹈语言来表演的,所以它不同文学家借助于语言、雕塑家借助于材料、画家借助于色彩起创造形象,舞蹈语言有它自己的特点。 舞蹈语言有连续性。舞蹈艺术是通过一系列的、有连续性的相关的形体动作,由开端、发展到结束,创造完整的艺术形象的。即使是简单的、只是抒发单纯感情的舞蹈,也不可能只靠一个舞姿所能完成,每一个成功的舞姿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同前后舞姿都有内在的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舞蹈语言具有节奏感和情感表现力。生活中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发展运动着的。舞蹈语言是对生活事物的提炼和升华,它也要求有规律、有节奏的运动,成为舞蹈化的动作,也就是成为有节奏、富有表情和造型美的动作。舞蹈语言的节奏感与情感表现力有着紧密联系。 组舞,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 剧场灯光渐渐暗下,摄人心魄的音乐旋律像静夜里凭空乍起的轻风,扑面而来,令人倏地打了个冷颤,然后像月光似的悄然泻入心灵,抓住人心,极富情感。而此时,镶嵌在舞台大幕上一块美玉伴随着空灵的音乐变换着斑斓的色彩,突然美玉中间如梦幻般显现出了一对粉琢玉饰的人儿,翩翩起舞,时而缠绵悱恻、时而如泣如诉,眼角眉梢都是恨,举手投足无尽爱,这分明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那是从发黄的红楼书卷中走出的人吗?那是“红楼之梦”中流淌出的前世情吗?恍惚间,令人忽生错觉,今夕是何年?此情此景只应“梦”中有,人间能有几回睹。然而,这仅仅是令人如坠梦幻的序幕。随着大幕的徐徐升起,在辉煌的音乐声中,金碧辉煌的贾府惊现眼前,“梦”中各色人物纷纷登场亮相,鱼贯而出。根本不用对照节目单上的演员表,就能认出个中人物,风韵端庄的薛宝钗,干练风姿的王熙凤,凤冠霞帔的贾母,雍容华贵的王夫人,道貌岸然的贾政,还有令人捧腹的刘姥姥,一个个美若天仙的金陵十二钗翩翩起舞,一对对锦衣华冠的王孙公子器宇轩昂,真似神仙人物下凡尘。他

中国近现代舞蹈史

1、到外国学习舞蹈的第一人是:裕容龄 2、第一个办舞蹈机构的人是:唐槐秋 3、第一个举办各人舞蹈发表会的是:吴晓邦 4、红军时期最流行的歌舞是:《八月桂花遍地开》 5、1932年苏区成立的第一个剧团是:八一剧团 6、石联星演的电影《赵一曼》 7、1933年苏军创办的第一所艺术学校是:工农剧社蓝衫团学校 8、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讲话的全名称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9、“三大赤色舞蹈明星:是指:李伯钊,石联星,赵月华 10、东北全军成立的第一个专业舞蹈队是在:1947年 11、解放时期最为轰动的舞蹈作品是:《进军舞》 12、欧阳予倩写的一本舞蹈书叫:《唐代舞蹈》 13、“人民胜利万岁”是:华北大学文艺学院创作的 14、全军第一届文艺汇演的优秀作品有:《藏民骑兵队》和《轮机兵舞》 15、“五研班”是由崔承喜创办,“五运班”是由吴晓邦创办 16、吴晓邦写的书叫做:《新舞蹈艺术概论》 17、苏联舞蹈家伊莉娜来帮助建立北舞,北舞正是成立是在:1954年 18、新中国第一部大型民族歌舞剧是《宝莲灯》,主演有:赵青 19、1949-1962年参加国际世界青年与和平友谊联欢奖的获奖作品有: 20、天马舞蹈工作室是:吴晓邦创建的 21、新中国第一本公开发行的舞蹈刊物是《舞蹈丛刊》 22、新中国第一只白天鹅是:白淑湘 23、舞剧《蝶恋花》是根据: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创作的 24、《红色娘子军》是第一届编导班创作的 25、“三化”座谈会是指:民族化,革命化,群众化 26、中国芭蕾舞剧《白毛女》是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红色娘子军》是根据梁信的同名电影剧本改编 27、《丝路花雨》“复活了”敦煌壁画的舞蹈形象,创造了一种“敦煌舞”的舞种,改编了过去民族舞剧只以戏曲舞蹈为基础的一种做法,是观众耳目一新。 28、《再见吧,妈妈》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 29、1980年在大连举办的全国舞蹈大赛是第一届 30、桃李杯是:1985年开始在北京举办 31、中国第一个以表演现代舞的团体是:广东实验现代舞团 32、第一部社会误导基础理论著作是《社会舞蹈概论》 33、新中国首次举办各人舞蹈专场的是:陈爱莲 34、中国艺术研究院;1982年开始招收艺术硕士研究生 名词解释 1、“卖”:由戴爱莲创作,可以说是旧中国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舞蹈表现的是一对善良的父母被生活所迫不得不卖掉亲生骨肉的情节,是对当时社会无声的控诉。 2、“苏区歌舞”:在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一种新型的歌舞沐浴着一轮东升的旭日破土而出,它以鲜明的进步色彩,鼓舞着人们的革命斗志,人们称它为苏区歌舞或红色歌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