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一二章)

最新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一二章)
最新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一二章)

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

(一二章)

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

大纲

前言

山东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3100多公里的黄金海岸线上,自黄海之滨到渤海湾畔,点缀着大大小小近10个明珠般的城市。沿海可开发利用海洋面积,远远超过陆地面积。山东沿海各省市的滩涂、浅海、港址、盐田、旅游和砂矿六种资源丰度位居全国首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大规模滨海区域发展规划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得天独厚的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物产资源,山东沿岸区域开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热点地区。

山东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肩负着重大责任。今年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省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总揽全局,立意高远,精辟深刻,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谋远虑的重要部署,为丰富深化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科学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充分体现了对山东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为山东省海洋经济板块进入国家战略提供了无限可能。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进一步充分发挥山东经济大省、海洋大省的优势,加速山东半岛发展,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但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恶化和海洋生态体系损害趋势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山东沿岸的社会经济发展迅猛,陆源污染物入海污染严重,对山东近岸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对山东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围绕“海上山东建设”和“碧海行动计划”,加强海洋国土保护和海洋生态建设,尽快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态省建设的意见》(鲁发[2005]20号),已将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列为加快生态省建设的六个重点之一和九项工作之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本规划参照《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围绕蓝色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基本规律和战略重点,蓝色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及空间布局,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整合重要资源发展临港产业区等战略措施,在《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和《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上,以坚持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为原则,综合考虑资源开发、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特制定《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明确我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确定规划期间工作的重点任务,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章总则(王)

第一节山东海洋经济发展优势

山东是一个海洋大省,全省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和滨海旅游资源等均十分丰富,海洋经济发展优势显著。

一、区位优势

山东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特殊区位优势。山东半岛处于亚欧大陆桥和太平洋的交汇地带,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新亚欧大陆桥和澳亚两条洲际通道的交汇点,是我国通向世界五大洲得重要出海口,也是环渤海经济圈和沿黄经济协作带的核心区域,北临以京津冀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南连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经济区,处于我国“T”形经济宏观布局中的沿海发展轴线上,是当今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二、资源优势

山东海岸线长达3121公里,居全国第二位;-15 m等深线浅海1.482万km,居全国第四位;滩涂0.339万km,居全国第二位。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326个,拥有与陆域面积相当的海洋国土资源。地处暖温带,日照充足,水质肥沃,适合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类水生生物资源400多种;海岸2/3以上为山地基岩港湾式海岸,水深坡陡,建港条件优越,是我国长江口以北具有深水大港预选港址最多的岸段。离岸2 000 m,水深10 m可建深水泊位的港址有51处,居全国第三位,其中l0万~20万吨级港址有23处,居全国第一位。锚地和航道条件也比较优越。海岸地貌类型多样,人文和自然景观较多,主要滨海景点有34处,位居全国第三。渤海沿岸石油地质预测储量30~35亿吨.探明储量2.29亿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对滩涂、浅海、港址、盐田、旅游和砂矿等6种资源进行丰度评价,山东位居沿海各省、市、区之首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海洋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三、经济优势

山东靠着内源经济和基础产业雄厚的优势,近年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使全省海洋经济一度走在全国前列。 2008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534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7%,居全国第二位。2008年5月,山东省发改委、国资委拟设立总规模约500亿元的海洋产业投资基金。海洋经济成为了山东发展的新亮点。

四、科技人才优势

山东海洋科教实力雄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是我国重要的海洋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与此同时,这个省拥有国家驻鲁和市属以上涉海科研、教

学机构56所;海洋科技人员1万多人,占全国的40%多,其中两院院士18 名。拥有24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处海洋科学观测站台,20多艘海洋科学考察船,涉海大型科学数据库11个,种质资源库5个。另外,还承担了500多项“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和处于国际前沿科研水平的成果。科技在山东海洋产业中的贡献率达50%以上。雄厚的科研整体实力和源头创新能力, 为山东省海洋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第二节机遇挑战

2009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视察山东时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目前,蓝色经济区呼之欲出,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航标”。

当前,在山东打造“蓝色经济区”的新形势下,山东海洋经济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政策环境,具备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良好基础。山东省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在当前有利的发展形势面前,需要客观对待可持续发展中所遇到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应用正确有效的海洋资源利用策略,使海洋开发和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协调发展,实现山东省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规划编制目的和意义

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是国家或沿海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海洋环境保护目标与措施所做出的安排。它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改善山东省海洋环境质量,优化海洋资源配置,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升海洋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社会发展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的海上山东。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是在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指导下,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法规保障,通过强化海洋环境保护管理与监督执法,实施一批重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项目,适应社会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海洋生态环境系统。

《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在客观分析研究山东省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山东省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等,对2009年至2020年有关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入海污染物的排放、海洋生态的保护、恢复和建设、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环境保护队伍的建设等做出全面、系统、科学的安排。《规划》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的具体体现,是解决山东省近岸海域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破坏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山东省组织实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依据。

通过《规划》,可促进山东省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在科学有序的基础上,实现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山东省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朝着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发展。

第四节规划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理》(198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198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6年);

《国务院关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的批复》国函[2002]77号;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03年);

《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04年);

《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95年);

《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2004)

《山东省碧海行动计划》(2004)

《关于打造烟台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2009)

二、相关区划、规划

《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8)

《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03);

《山东省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

《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3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