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直肠癌医案22例

中医治疗直肠癌医案22例
中医治疗直肠癌医案22例

中医治疗直肠癌医案22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直肠癌医案22

例,以供大家参详。

高某某,女,30岁1诊

西医病名:直肠癌

西医病名标准:直肠肿瘤

证候:湿热毒邪结聚,下焦气机阻滞,灼伤肠道血络治法:清热,燥湿,凉血,解毒,行气,导滞

主方:白头翁汤加减

服药方式:口服

剂型:汤剂

2诊

西医病名:直肠癌

西医病名标准:直肠肿瘤

证候:湿热毒邪结聚,下焦气机阻滞,灼伤肠道血络治法:清热,燥湿,凉血,解毒,行气,导滞

主方:白头翁汤加减

服药方式:口服

剂型:汤剂

冷,女,48岁。

于1988年6月感觉腹胀,大便艰塞,努力去解便,则挣出一些涎液,有时带血,服药不效。

继后一天一天的解不出来大便,去成都几个大医院检查导管都进不了肛门,医院都说是晚期直肠癌,非开刀不可,怕开刀转移,后果不堪设想,又叫做假肛,冷素华又讨厌假肛污秽,但时不等一时胀痛难堪,转求中医。

6月18日来我院求治,诊其脉洪大有力,看其舌垢腻多涎,利在速战速决,不能畏首畏尾的怕伤正气。

处方:生军12克芒硝12克蜣螂20克玄参30克牡蛎30克浙贝12克半枝莲50克蛇舌草50克土鳖虫12克,嘱其连服三剂。

服一付只是肠鸣不泻,二剂又加泻叶10克,大便通了,下了不少的污物粘涎,去泻叶再服,又泻了很多黑涎,这下大便通泰,食得了,又来转方。

用五仁、软坚丸、红藤败酱散加半枝莲蛇舌草等,另服西黄丸每天一瓶。

一个多月愈,至今健如常人。可

见“若药不瞑眩,厥疾不廖”。

当胆大的时硬要胆大,不可姑息养奸。

鄢荣光

癃闭

邹××,男,51岁。

1983年10月16日初诊。

主诉尿道刺痛、排尿点滴不出30天,加重2天。

病史患者因直肠癌入院以后作根治性切除,行腹膜外直肠吻合。术后用导尿管导尿时间长达1个月之久。

自述上导尿管以后,排尿疼痛日见加重,尿道有剧烈刺痛,排尿极度困难,尤以近1~2天病情加重,现排尿不出,伴有剧痛。西医肿瘤科认为:因感染而停用导尿管,故邀我科会诊。会诊时,患者仍旧尿道刺痛,排尿点滴不畅,甚至完全排尿

不出。

检查表情痛苦,面色无华,小腹胀满,脉沉细无力,舌苔白腻中厚。

诊断癃闭,肾阳虚型。

治疗培补肾气,疏利三焦。

取穴:足三里、肾俞、三焦俞、膀胱俞。

操作:针刺以补法为主,留针15分钟,刺激量适中即

可。针后加灸,用艾条每穴各灸30分钟,每天灸2次。

经过3次治疗以后,患者不用导尿管可自行排

尿。小腹胀满及尿道刺痛消失。

按语该患者年老体虚,癌症加手术,耗气伤精,肾阳不足,命门大衰,所谓“无阳则阴无以生”,致膀胱气化无权,则尿不得出;又因邪气乘虚而入,壅结下焦,则尿道刺痛。

肾虚则脉细弱无力,邪积于下,则舌苔白腻中厚,肾虚膀胱气化无权,则尿液点滴不出。

针刺选取足三里以滋补肾气,疏利气机;选取肾俞以振奋肾经机能;三焦俞以通调三焦气机;膀胱俞以疏通膀胱气机,使膀胱气化功能正常,则尿液可出。

因该患乃年老虚弱之体,故针用补法,并加

灸。针灸共济,则疾病告愈。

针灸能否治疗癌症,目前正在探讨中,通过该例及作者多年

经验,针灸对癌症患者术后某些兼证,确有良效。

据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以培补后天脾胃,达到滋养先天,扶正祛邪之目的,增强患者体内的抵抗力,调动本身潜能,对于治病,确能起到提高疗效的作用。

韦有根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介绍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介绍 经方非独为外感而设,其治疗内伤杂病亦有良效,临床体会运用经方必须在抓主证、明辨阴阳前提下方能取得满意疗效,并介绍运用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三则。 标签:经方;脾胃病;经验 经方配伍严禁,经过千余年临床实践检验,备受医家推崇。不仅适用于外感病,治疗内伤病亦有良效,笔者临床中运用经方治疗脾胃病,疗效满意,兹择数则验案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案 李某,女,58岁。反复近剑突下隐痛8年余。初起剑突下疼痛作胀,反酸嗳气频频,心电图正常,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示萎缩3+、肠化2+、异型增生+、HP3+,行HP根治治疗后反酸稍轻,余症不减,转投中医。来诊时剑突下隐痛,时觉胃胀,嗳气频频,口干口苦,胃纳尚可,大便粘腻,小便如常,剑突下压之疼痛转剧,舌淡红,苔黄厚腻,脉弦略滑。证属湿热中阻、胃气不降。治以化湿清热,斡旋气机,方选小陷胸汤加减,黄连12 g,制半夏12 g,全瓜蒌30 g,炒枳壳12 g,柴胡9 g,煅瓦楞(先)30 g,太子参9 g,炙甘草3 g 7剂。二诊,剑突下隐痛基本消失,食后稍觉胃胀,口干口苦略减,上方加苏梗12 g 以增强降胃功效,再进7剂。如此加减调治3个月,已无明显不适症状。半年后复查胃镜:慢性胃炎。病理示萎缩1+、肠化-、异型增生-、HP-。随访一年未发。 按:小陷胸汤见于《伤寒论》”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功能除痰热,开气结。余以该方化裁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满意,总结其临床适应症必须具备:①病位必须以剑突下为主;②剑突下有压痛,压痛阴性者不可用之;③必须兼有湿热征象。正如《成方便读》云”此则因痰热互结,未成胃实。观其脉浮滑,知其邪在上焦,故但以半夏之辛温散结豁痰,栝楼之甘寒润燥涤垢,黄连之苦寒降火泄热。此方以之治伤寒亦可,以之治杂病亦可,即表未解而里有痰热者,皆可兼而用之”。 2小建中汤合黄土汤治疗消化性溃疡案 周某,女,82岁。因”纳差伴胃脘隐痛3年余”来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胃纳不振,胃脘隐痛。行胃镜检查示胃角胃窦多发溃疡,病理未见恶性病变。长期服用制酸剂,后两次复查胃镜均见溃疡灶未完全愈合。证见纳谷不馨,进食少量半流质,胃脘隐痛绵绵、畏寒喜暖,乏力明显,口干不欲饮,夜寐欠佳,大便努挣难出,小便尚调。舌暗,苔少,脉沉细。证属中焦虚寒、气血两亏。治以温中健脾。方选小建中汤合黄土汤:太子参15 g,炒白芍15 g,桂枝12 g,饴糖20 g,灶心土(包)30 g,黄芩12 g,熟地黄12 g,炒白术15 g,炮附片6 g,阿胶(烊)12 g,炙甘草6 g 14剂。1剂/次,早晚各1次口服。服后胃脘畏寒稍减,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诊断:结直肠癌分期的标准方案,参照2011年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 分期。 (二)证候诊断 1.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2.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少苔。 3.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脉滑。 5.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脉涩,或固定痛处。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阳健脾。 推荐方药:四神丸或附子理中汤加减。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人参、白术、干姜、附子、甘草等。 2.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补肝肾。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合清肠饮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银花、当归、地榆等。 3.气血两亏证 治法:益气养血。 推荐方药: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4.痰湿内停证 治法:化痰利湿。

推荐方药:二陈汤或葛根芩连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葛根、黄芩、黄连等。 5.瘀毒内结证 治法:化瘀软坚。 推荐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五灵脂、炮山甲、乳香、没药等。 对症加减: 恶心:加姜半夏、广陈皮、黄连,紫苏等。 乏力:加女贞子、旱莲草、生黄芪、当归、补骨脂、菟丝子、大枣等。 腹泻:党参、干姜、黄芩、黄连、半夏、大枣、甘草等。 便秘:加大黄(后下)、枳实、厚朴、麻子仁、瓜蒌仁、肉苁蓉、莱菔子等。 腹胀:加苡米、陈皮、鸡内金、炒麦芽、神曲、砂仁、扁豆等。 (二)辨病用药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加用具有明确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漏芦、藤梨根、红藤、蛇六谷、苦参、红豆杉、马齿苋、败酱草、白英、龙葵、土茯苓等。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华蟾素片、复方斑蝥胶囊、安替可胶囊、西黄丸、西黄胶囊、平消胶囊、小金胶囊、康力新胶囊、贞芪扶正胶囊、健脾益肾颗粒等。 (四)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榄香烯乳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艾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等。 (五)外治法 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泡洗、中药灌肠、贴敷疗法、中药熏药治疗等外治法。 1.肛滴法 适应症:消化道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伴有腹胀症状者;无法耐受口服中药者,增加用药途径。 禁忌症:门静脉癌栓,严重痔疮,痔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等。 推荐用药:生大黄9g、枳实15g、当归9g、天龙3条、柴胡9g、黄芪15g、槟榔9g、黄柏9g。 方法:中药保留灌肠技术标准为取胃、十二指肠引流管1根,经消毒后备用。疗程为一个月。取250m1洁净输液瓶1只,中药浓煎至150m1后至40℃放入输液瓶中备用。取输液皮条将输液瓶与胃、十二指肠引流管连接后,以石蜡油将待

直肠癌根治术手术配合(miles术)

手术配合 常规消毒 铺巾 酒精棉球消毒皮肤 切开皮肤:23#刀切皮,干纱布备用。 切开皮下层.打开筋膜.肌肉及腹膜 探查腹腔:递生理盐水洗手探查,并递腹腔拉钩,牵开切口。 保护肠管及切口周围组织:垫皮肤保护器,递温盐水纱垫。 显露术野。 剪开乙状结肠外侧腹膜及腹膜反折处分离乙状结肠系膜:递中弯剪刀剪开侧腹膜,长弯钳分离,钳夹止血或中弯钳夹4#线1#线结扎。 分离直肠前壁 切断直肠两侧侧韧带.结扎直肠中动脉.静脉:递长剪刀分离.长弯钳夹,剪刀断开,中弯钳夹7#线结扎或缝扎。 切断肠系膜下血管:递电刀或剪刀分离,递长弯钳钳夹,剪刀断开,中弯线钳夹7#线结扎。切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剪刀分离,中弯钳钳夹,剪刀断开,中弯钳夹7#线结扎。 游离结肠 切断乙状结肠:肠钳夹住近端,准备消毒棉球,消毒残端,用干纱布包裹。残端用手套包裹,用10号线扎紧。 会阴部手术:此处电刀、吸引器、器械、敷料不可与腹部切口并用,清点。备无菌物品一份。1)再次消毒肛门 2)封闭肛门:用圆针双10号线缝合肛门。3)距肛门2-3厘米处做一椭圆型切口切开皮肤.下脂肪4)切断两侧的提肛肌5)分离切断直肠周围组织,游离直肠,并拉出直肠及乙状结肠 6)冲洗切口 7)于骶前腔内放置引流管8)固定引流管 9)逐层缝合10)覆盖切口 人工肛门腹壁造瘘:1)左下腹偏外方做一皮肤椭圆型切口同时切去一小块皮肤及腹外斜肌腱膜2)逐层切开至腹膜3)将近端直肠自此切口拉出:小圆针1#线从腹膜开始由内向外缝合固定,直至皮肤层,递小角针1#线缝合把肠管口皮肤缝合于腹壁4)用造瘘袋覆盖。 准备关腹:腹膜用大圆针10号线缝,前鞘用大圆针7号线,皮下1号线,缝皮换角针1号线。 缝合完毕:酒精棉球消毒,覆盖伤口敷料贴。

结肠癌中医治疗

大肠癌的中医治疗 大肠癌是由于正虚感邪、内伤饮食及情志失调引起的,以湿热、瘀毒蕴结于肠道,传导失司为基本病机,以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肛门坠痛,里急后重,甚至腹内结块,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北美、西欧各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势,占全部癌症死亡原因中的第二位。近三十年来我国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大部分省市大肠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5-6位,男女之比约为2:1,好发年龄为30-60岁。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接受手术、化疗、放疗的患者具有整体治疗效应,在改善症状、减毒增效、有利于劳动力的恢复等方面具有优势,可以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 中医学无“大肠癌”这一名称,从其发病及临床特征分析,应属中医学的“肠积”、“积聚”、“症瘕”、“肠覃”、“肠风”、“脏毒”、“下痢”、“锁肛痔”等病的范畴。《灵枢·水胀》说:“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肉乃生。其始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也,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其症状的描述颇似结肠癌腹内结块的表现。《诸病源候论·积聚症瘕候》记述:“症者,由寒温失节,致脏腑之气虚弱,而饮食不消,聚结在内,染渐生长块段,盘劳不移动者,是症也。言其形状,可征验也。”有助于了解大肠癌的病因、症状和体征。明代《外科正宗·脏毒》说:“蕴毒结于脏腑,火热流注肛门,结而为肿,其患痛连小腹,肛门坠重,二便乖违,或泻或秘,肛门内蚀,串烂经络,污水流通大孔,无奈饮食不餐,作渴之甚,凡此未得见其生。”类似于大肠癌的病因、主要症状,并明确指出预后不良。清《外科大成·沦痔漏》说:“锁肛痔,肛门内外犹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蜇,里急后重,便粪细而带扁,时流臭水,此无治法。”上述症状的描述与直肠癌基本相符。本病的治疗,《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了“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的内科治疗原则;《后汉书》中有华佗进行“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进行外科手术的记载。这种采用内科或外科治疗本病的方法,迄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药治疗本病所采用的方药散见于中医治疗积聚、症瘕、痢疾、脏毒等病证中,如《素问玄机原病式》的芍药汤、《济生方》的香棱丸、《疡医大全》的化痞丸、《医林改错》的少腹逐瘀汤等。 西医学对大肠癌按组织学分类,分为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等,以管状腺癌最多见。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大肠包括回肠和广肠(直肠)。回肠上接阑门,下接广肠,广肠下端为魄门(肛门),其经脉络肺,统摄于脾。它的生理功能是接受小肠下注的浊物,主津液的进一步吸收,司糟粕传送,并将之排出体外,故《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大

-中医治疗胃病

中医治疗胃病和西医不同,中医将胃部不适分为胃寒、胃热。胃寒湿者较明显的病症是舌苔白腻,也就是舌苔白白的,厚厚的,不易刮除。西医所说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及胃粘膜脱垂等疾患均属中医“胃脘痛痛”的范畴。如表现为胃痛连绵,喜温喜按,没有食欲,神疲乏力,舌淡白,多属虚寒。 胃寒的主要病因与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不节,嗜食生冷等等。经常冷热食物一起吃,吃饭不按时或者饥饱不均,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胃寒。再加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造成脾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对胃痛的治疗,中医以“理气止痛”为临床上通用之法,但是,还须进一步审证求因,辩症施治,不能在这里以偏概全,以免产生误导。但是,我国医学和民间验方,素有食疗调理胃寒的办法,兹向各位介绍一、二。 胃痛者的饮食调理特别重要,对于脾胃寒湿,便溏,舌苔白腻者应该少吃或是禁止吃生冷的食物,从冰箱取出的水果,尤其是橘子类,应该隔一个时候才吃。同时,不论任何人,都不要在生气后立即进食。 脾胃虚寒者应多吃温胃散寒的食物,如胡椒、大枣、黑豆、老姜、狗肉、猪肚等。而且一定要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多食清淡、少刺激性食物,谨防过酸、过甜、过咸、过苦、过辛,过热、过凉的食物。 推荐食疗膳食—— 1,茴香狗肉汤(引自《民间药膳方》)—— 备料:大茴香10克,桂皮5克,陈皮6克,草果6克,生姜2片,狗肉250克,酱油适量,大蒜头4枚。 制作:将大回香、陈皮、桂皮、草果、生姜洗净;大茴香、桂皮、草果槌碎;大蒜头去皮;狗肉洗净,切小块,放鼎内热油炒去膻味。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煮至狗肉熟烂即成,饮汤吃狗肉。每天1料,分2次食完,连服5天为1疗程。 2,糖姜片、糖姜水: 糖姜片即超市所售成品,而且价格不高,比自己制作要省事,直接买来零食即可。 糖姜水则是将生姜切片,加红糖共煮,胃寒疼痛不断时,趁热饮用有效。 3,姜制枣豆(源自《民间验方》):

黄元御医案之脾胃解

脾胃解 9 业师于子蓬,司铎〔1〕金乡〔2〕,录证来问:自来饮食不多,今止三分之一,稍多即伤食泄利,鱼肉绝不思食,食枣数枚即发热,食柿饼半枚即欲泄,陪客茶多,晚即不寐,不食晚饭十余年矣。饮食调适,终日不唾,若晚饮杯洒,略服温燥,则痰唾黏联,长如唾丝,睡即涎流,大便成粒。每晚将睡,必思登阁〔3〕,小便短少,夜醒必溺,五更水谷消化,此时更觉〔4〕溺多。晨起必渴,饮食亦甘。平素气禀如是,往时自制加减四君丸,黄芪、白术、获苓、橘皮、甘草、当归,遇脾胃寒湿,便服一二次,甚觉有效。向来不敢饮酒及食诸燥热之物,六月食凉粉,霍乱呕吐并作,八月六日食黍糕半枚,午后省牲,在明伦堂〔5“呕吐原物.自此饭后常觉气逆欲吐,左胁贴乳,上冲喉下,隐隐似痛,半月食消,方才气顺。服四君丸,发热面赤,耳后如火,两臂〔6〕酸痛,胸腹燥渴。啖黄梨半枚而愈,是后每日啖梨乃安。往日一食便泄,今止大便润湿,不似从前结若羊矢而已.吾恐饭后欲吐,将成反胃证,则可虑矣。前时腰痛腿重,此际已愈,但坐卧少久,不能遽起,是老年常景,非关病也。但有还少仙方,自当更妙,但恐不能耳。偶服六味丸,即觉腹中寒滞,服八味三剂后,更觉燥热,耳后如火,或谓附桂少故,非也,晋脏腑大概寒热俱不受,须不寒不热、不燥不湿、平中带补之剂乃可。此意与县中医士言之,为吾制兔丝丸,服之甚不佳,而四君丸平日最效,今便燥热不受。大抵渐老渐衰,甚有血虚火起之意,当用何药治之,人还即寄方来。详观平日旧证:自来饮食不多,渐老渐减,稍多即伤食作泄,此脾气之弱也.脾为太阴湿土,阳明之燥.足以济太阴之湿,则脾阳升运,水谷消磨。湿旺燥衰,中气莫运,多食不能消化.故病泄利。肉食更难消磨,过时陈宿,反伤胃气,是以不思食。食枣生热者,甘缓之牲,善滞中气,土滞则脾陷而胃逆,胃逆而甲木不降,相火上炎,是以生热,非大枣之性热也。食柿饼作泄者,寒败脾阳也。茶多不寐者,阳气收藏则为寐,收藏之权,虽关金水降蛰,而金水降蛰之原,实由戊土之降.茶多滋其土湿,阳明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故神魂升泄而不寐也.不食晚饭者,日暮阳衰,不能腐化耳。晚饮杯酒,痰生涎流者,酒助土湿,湿动胃逆,津液埋郁,则化痰涎,下行无路,是以逆行也。大便成粒。硬若羊矢者,下焦阴旺,肠窍约结,糟粕传送,不能顺下。下而辄闭,蓄积既多,乃复破隘而下。下而又闭,零星续下,不相联属。大肠以燥金主令,而手足太明,湿旺津癖,但化痰涎,不能下润大肠,是以燥结成丸,枯涩难下,实非下焦之阳盛也。晚思登涵者,阳衰湿动,肝脾郁陷也.夜多小便者,子半阳生,水谷消化也。便多水利土燥,故思饮而甘食。四君丸,术、甘补中,扶茯苓泻湿,橘皮利肺,当归滋肝,与脏气颇合,是以能效.近食凉粉吐泄,寒湿伤脾。黍糕胶黏难化,原物涌吐。阳明胃气,本自下行,屡呕气逆,因而上行。饭后中焦郁满,胃气不下,是以欲

Miles术和Dixon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Miles术和Dixon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摘要】目的比较Miles术和Dixon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2012年间收治的12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Miles术治疗组(M组)和Dixon术治疗组(D组),每组各6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复 发情况。结果Dixon术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便次数以及导尿管拔出时间均 少于Miles术治疗组患者,组间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1~ 2年的随访发现,Dixon术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为3.1%(2/64)均显著低于Miles术 治疗组患者的23.4(15/64),复发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Dixon术治疗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确切,且术后吻合口及吻合口周围复发率 较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直肠癌 Miles术 Dixon术临床疗效 直肠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 由于癌变多发生于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至齿线之间,解剖关系较为复杂,因此 给手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以往临床多采取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Miles术)治疗,但术后会形成永久性的腹部结肠造口,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严重影响到了患 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对手术治疗直肠癌有了新的认识,低位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逐渐取代了传统Miles术,本文将对Miles术和Dixon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作进一步的比较,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2012年间收治的12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Miles术治疗 组(M组)和Dixon术治疗组(D组),每组各64例,其中M组男性35例,女 性29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62.3±2.6)岁。Dukes分期:A期12例,B 期37例,C期9例,D期6例。病理分型:管状腺癌33例,乳头状腺癌20例, 粘液腺癌11例。D组男性33例,女性31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 (62.8±2.4)岁。Dukes分期:A期16例,B期35例,C期8例,D期5例。病 理分型:管状腺癌37例,乳头状腺癌21例,粘液腺癌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 年龄、临床分期以及病理分型等方面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 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M组:采用电刀切除直肠癌下缘距肛缘直径5cm的皮肤、肛管及肛门括约肌,切除后在结肠近端经左下腹行体外造瘘,缝合后关闭会阴切口。 D组:肠管的上切缘到肿块的上缘约为10~15cm,下切缘到肿块下缘距离 2~4cm,锐性生分离直肠系膜脏层和壁层,沿直肠和系膜行低位前切除,要求远 端切缘距离癌肿的下缘3cm以上。切除完成后使用双吻合器吻合,然后向肛门内 注入50~100mL空气,检查吻合口是否有渗漏,并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和盆腔, 骶前放置引流管。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禁食,并给予使用抗生素,以减少术后并 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便次数、导尿管拔出时间,同时对患者进 行1~2年的随访,观察吻合口复发及吻合口周围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肠癌中医

肠癌的中医辩证思维、临床常用分证、中医分证新说 本病属中医学“肠蕈”、“盘积”、“肠毒”、“便血”、“下痢”、“肠僻”、“锁肛痔”等范畴。中医认为,正气虚弱是发病的根本,多因志失调,饮食内伤,忧思郁怒,致胃肠失和,气机不畅,气滞血瘀痰浊内聚,结于肠道,或酒食无度,嗜食膏粱厚味,伤及脾胃,运化司,湿热内生,乘虚下注,搏结于肠,蕴毒日久,结成肿块。早欺湿热蕴结为主要病理表现,后期以气滞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气血亏损为主要表现。治疗原则早期正气尚存时以清热利湿气活血、化瘀解毒、祛痰通结为主,后期正气虚衰时,以扶正为主,治以健脾补肾,滋肾养肝,益气养血。佐以行气散结,解毒止血 (一)中药治疗中医肿瘤学在治疗方面的主要部分是辨证论治。是针对有各种癌肿的各个不同的患,用中医理论对他们的整体情况和癌肿进行分析,推断其病因、病机,确定各个患者的辨证类型,定出治疗原则,用中药进行治疗。不同的癌肿患者,可能采用相类似的中药治疗,而同一种癌肿患者,也可能采用不同,甚至相反的中药治疗,这就是辨证论治的一个特点。大肠癌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脂肪摄食过高而纤维素类摄人过少,与古人所谓“肠风脏毒”的因理解是一致的、,对大肠癌的治疗方法之一,就是针对这种病因病机。饮食中的营养失平衡、包含着的化学致癌因子等,被认为是引起消化道癌肿的一种因素,而现代中医义认为和六淫有关。两种理解也同时可以结合起来,对预防、治疗有帮助。中医药既叮以调整机的免疫功能,调动机体的潜在抗肿瘤能力,1~且对肿瘤细胞办具有直接的杀伤作用。单纯治疗和中药配合手术及放化疗的综合治疗结肠癌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显示出其独特的治疗优势,中医中药作为治疗结肠癌的第四大手段,越来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关注。中医的角度对大肠癌的治疗可改善症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放射治疗、化疗的副用,有的中药有直接的抗癌作用,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慈姑、龙葵等。用药时可辨证、谦顾,加入清热解毒、活血攻坚、滋阴养血、除痰散结、调补脾胃等方面的药物。病机中已经可以知道,得大肠癌的患者,正气虚是病之本,邪气外侵乃病之标,故而立方治病,不可见其表,现在中医对大肠癌症患者,主要的分型论治原则与选方用药。 一)寒毒痰瘀证病证表现.主要症状腹痛、腹泻和(或)便秘、里急后重辨证要点口淡不渴、舌质暗或瘀斑、苔白厚腻、脉沉或滑。3,可能伴随的症状手足不温、或得温痛减、或喜温喜按、痛如针刺、或腹中闷痛、或腹中按压有肿块【治则与选方】散寒解毒、化瘀涤痰。可选用附子粳米墓生化汤合方。处方用药】附子Sg 半夏12g 甘草3g 大枣10枚粳米12g 当归24g 川芎9g 桃仁3g 干姜2g[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40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为1个疗程,需用药8~12个疗程。[配伍技巧] 若脾虚甚者,加白术、苍术,以健脾醒脾,燥湿化痰:若腹痛明显者,加细辛、白芍,以温阳缓急止痛i若瘀血甚者,加五灵脂、蒲黄,以活血化瘀:若寒盛者,加肉、吴茱萸,以温中散寒:若里急后重者,加薤白、木香,以行气导滞等。药物功效】方中附子温阳散寒,助阳化饮。半夏燥湿化,降逆醒脾。粳米补益脾胃。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调经止痛。川芎活血行气止痛。桃仁破血逐瘀。炮姜温经散寒止。大枣、甘草,益气补中,顾护脾胃。 二)寒痰瘀郁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腹痛、腹泻和(或)便秘、里急后重。2.辨证要点情绪急躁、舌质暗或瘀斑、苔黄厚腻、脉涩z纤23.可能伴随的症状脘腹胀痛、或矢气得舒、或善叹息、或表情沉默、或痛如针刺、或夜间加重、或腹中按压有肿块。【治则与选方】化瘀涤痰、行气解郁。可选用附子粳:与四逆散合乃【处方用药】附子59 半

脾胃病治法

脾胃病治法探讨 赵仁1,李卫强2,3,朱西杰 2,3 (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银川750004;2.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宁夏吴忠751100; 3.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宁夏银川750004)摘要: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作者在临证中提出平衡疗法、时间疗法、调情疗法,提高了脾胃病的临床疗效,值得深 入研究。 关键词:脾胃病;平衡疗法;时间疗法;调情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3)02-0260-02收稿日期:2012-08-12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赵仁(1965-),男,宁夏海原人,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 通讯作者:李卫强(1974-),男,陕西凤翔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硕士,研究方向: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 脾胃病是中医临床中的常见病,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脾胃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是机体气机上下斡旋的枢纽,《脾胃论》提出“人以胃土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因此,脾胃病的合理治疗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经过多年研究,在脾胃病的治疗方面平衡疗法、时间疗法、调情疗法,现总结如下。1 脾胃病平衡疗法 《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曰:“阳明乃十二经脉之长, 其作痛之因甚多。盖胃者汇也,乃冲繁要道,为患最易。虚邪贼邪之乘机窃发,其间消长不一。习俗辛香温燥之治,断不容一例而漫施。”《医学读书记》曰:“土具冲和之德,而为万物之体。冲和者,不燥不湿, 不冷不热,乃能化生万物,是以湿土宜燥,燥土宜润,便归于平”。因此,脾胃病治疗上的用药平衡是极为重要的。1.1 补脾不过甘、清热不过苦 脾胃属土而喜甘,故 欲补脾胃, 则多以甘药调之,《内经》中有“五味入胃,甘先入脾”的记载。但脾胃病多用甘味,极易碍脾滞气,《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即是说过食甘味则可致脾土损伤,子病及母,引起心系病变;土不制水则伤及肾气,面色黧黑,肾气受损。因此,临床治疗中,在应用党参、茯苓、甘草、大枣之类甘味药物补益脾胃时,还应酌加陈皮、木香、砂仁、白豆蔻等行气之品。 另外,对于脾胃有热之证,临证使用黄连、蒲公英、薏苡仁等苦寒之品清热时,若过于寒凉,又可损及中阳,使脾胃功能降低。因此临床少用寒凉,且不应久用,应适当加入辛温之品,以制约寒凉之性,方可选用半夏泻心汤之类寒热并调。1.2 升降相依、升降不可太过 升降之法为治疗脾胃 病的常用方法,如脾气下降,中气不足,症见倦怠嗜卧,气短乏力,当用升降之法治疗。但在用药时不可升之太过,强迫脾气上升,或柴胡、升麻之类升药过量,服药时间过长, 又易触犯胃气,使胃气上升,胃失和降,则胃气不降,脾气亦难以升发,气机升降失常,胃肠功能下降。再者脾升太过,还可影响肺的肃降功能、心气的下行与肾水相交,出现肺气上逆和心肾不交。同样应用旋复花、 代赭石、柿蒂等降胃气之品时,亦不可降之太过,恐其影响脾的功能。1.3 寒温适宜、不可过寒过温 脾胃在人生长壮老已 的生命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况且日日饮食,易于损伤,导致功能下降,出现虚实夹杂和寒热错杂之证。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寒、热药物时,要顾及脾胃。脾为阴土,得阳则运,宜温宜燥,胃为阳土,得阴始安,宜凉宜润。如果温药太过,易伤脾阳,寒药太过,又伤胃阳,所以在使用温药的时候,应该甘温相合,补脾气、温脾阳;苦温相用,燥化脾中湿邪;辛温合用,温化脾中寒邪。使用寒凉药时甘与凉合,滋养胃阴;苦与凉用,清泻胃火,酸凉相合,收敛胃阴。1.4 胃宜通、脾宜运,通运必须相合 脾胃属于中焦, 为气机升降之枢,胃以通为贵,脾以运为昌,通运正常则五脏六腑得到滋养,四肢百骸血流畅快,肌肉充实,体态安健,不管何种疾病,只要脾胃通运正常,均可得到治愈。如果脾阴不足,只注重滋补营血,不照顾到脾运,虽补亦难奏效,又可妨碍脾气。胃阴耗伤,亦不可过用滋腻之品,以防胃的通降功能下降,而出现胃纳失常。1.5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泻理应得当 由于脾胃 的特点为多气多血,出现病变易多虚多实,如见虚实挟杂之证,临床治疗,应遵循《内经》之旨,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合理补泻。 2 脾胃病时间疗法 《素问·太阴阳明论》言:“脾者土也,治中央,常 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肠)胃病发病时间学是近年来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实古人对此也有一定的认识,如《素问·玉机真脏 论》言:“脾脏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脾者孤脏,中央土,以灌四旁。”王冰注曰 :“纳水谷化津液,· 062·辽宁中医杂志2013年第40卷第2期

中医治疗结直肠癌的基本 原则

中医治疗结直肠癌的基本原则 发表时间:2011-04-21T13:21:29.0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期作者:吕国芹[导读] 中医治疗结直肠癌的原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通过分析疾病的病因。 吕国芹(黑龙江省庆安县中医院 152400)【中图分类号】R24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1-0428-02 【摘要】中医治疗结直肠癌的原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通过分析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机、患者体质及其发病条件和转归等因素后而确定的。中医认为肿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传变迅速,变化多端,常见寒热、虚实错杂的病理变化。因此应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对肿瘤的病因、病理、发病等全面分析、判断、正确辨证后而确定肿瘤的治疗原则,临床常采用治病求本、扶正 祛邪、标本缓急、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等治疗原则。结合现代医学观点,多采用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这些原则,在临床运用时,既有其独立的指导意义,又有相互协同作用。对于单纯的病证,可以采用其中一个原则,对于复杂的病证,可以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则。 【关键词】结直肠癌根治术不良反应中医辨证临床研究中医治疗临床资料 78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男47例,女31例,年龄37~74岁,平均59岁。术后病理类型:均为腺癌,高分化19例,中分化44例,未分化及低分化15例;行直肠Dixon手术者23例,平均年龄67岁;行直肠Miles手术者12例,平均年龄56岁;行Hartmann手术者6例,平均年龄64岁;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者28例,平均年龄52岁;行左半结肠切除术者9例,平均年龄59岁。肠梗阻出现时间为术后7~13 d,平均8 d。 中医认为结、直肠肿瘤是一种本虚标实的疾病。所谓实者,即是邪气实,或外闭于经络,或内结于脏腑。而虚者,为正气虚也,或色惨形瘦、神衰气怯,或自汗不固、脉弱无力等。其病位在结直肠,而发病多与脾肾密切相关,以脾虚、湿毒、瘀阻为主要的发病机制。因此治疗亦是在中医基本治疗原则基础上,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采用扶正、解毒、活血、散结等方法进行治疗。 (一)治病求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于本”。《求本论》谓:“直取其本,则所生诸病,无不随本退”。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因病体、环境等条件的差别而有着错综复杂的变化,发现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和病变实质,并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在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下确立相应的治则和治法。中医认为结直肠肿瘤的发生与内外两方面因素有关。 标本缓急,是根据病情趋势、病变急慢,所采取的先后不同治疗的原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例如,从疾病的病因和症状言,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从正邪的关系言,人体的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患者发病时间的先后而言,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病为标。肿瘤疾病变化多端,错综复杂,多虚实夹杂,因此必须在复杂病证中找出本与现象两个方面,分析病本和病标的病理变化。以进一步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 1.急则治其标急重之症,危及生命,虽为其标,权当先治,以免病邪入里,损伤脏腑,使病情恶化。如结直肠肿瘤出现热盛伤津,关格壅塞,气机阻滞,大便结,为中满的阳明腑实证,从其病因病机分析,内热为本,中满为标。急则治其标,应以大承气汤急下之,中满得除则大热自愈。 2.缓则治其本在病情平稳,无骤急情况时,应分析证候及其病理变化特点,抓住疾病的根本矛盾给予治疗。即所谓“治有取本而得者”。 3.标本兼治结直肠肿瘤是一种本虚标实的疾病。多数情况是属标本俱重,单治标或单治本都不能全面照应,因此若病情和投药实际情况允许,则应标本同步施治,即《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说:“谨察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三)扶正祛邪 正气,是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抗病能力,是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邪气,是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如六淫、疫疬、食积、痰饮、瘀血等。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恢复健康的方法即为扶正,如益气、补血、养阴、气功强身等;通过应用攻逐药物或其他手段祛除病邪的方法即为祛邪,如泻热攻下、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治疗。扶正祛邪,即是通过增强人体生理功能,从而把邪气(癌肿)祛除,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化。 1.扶正《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强弱对肿瘤的进退有决定性意义。正气虚弱的患者,常有免疫功能减弱或紊乱。 2.祛邪祛邪是治疗疾疾的首要目的和最终目标。肿瘤是由于邪气内伏而产生肿块,并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出现临床各种症状。祛邪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治则,并根据病邪的性质、部位,选择不同祛邪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载:“客者除之、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逸者行之。”及时有效的驱除病邪,减轻对机体耗损,在肿瘤早期邪盛而正未虚时十分重要。 (四)“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即任何疾病均应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理环境及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等考虑采取相应的方法治疗。“三因”制宜,在中医肿瘤的防治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因人制宜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职业、性格等的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原则,即所谓“因人制宜”。男女性别不同,生理特点有异,导致两性对不同病因的易感性及疾病类型的倾向性也不同。治疗用药时应以辨证论治为主,并结合性别差异的不同生理病理特点,配合辨病治疗。如男子以精为主,而女子以血为主,有经、带、胎、产的特点,且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易郁结,肝血易虚易滞,治疗时应注意疏肝理气或养血行向。 2.因时制宜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时令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都有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整体的或局部的应年、应月和应日等变化周期的时间节律。因时制宜的治疗法则是临证掌握人体生理的、病理的时间节律,制定出治疗措施。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也有节律。如“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病理的节律也与之相应,发病的年节律表现有明显的季节多发病或时令流行病。 3.因地制宜不同地区由于土壤、气候以及人们赖以生存的饮食物的差异,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在制定治疗措施时“因地制宜”是十分必要的。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现有癌症约80%和环境有关,环境因素包括化学致癌物质、生物因素和水土气候。参考文献

直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

术前诊断:1.直肠Ca 2.支气管哮喘 3.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 4.COPD 5.前列腺增生 术中诊断:1.直肠Ca 2.支气管哮喘 3.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 4.COPD 5.前列腺增生 手术名称:直肠Ca根治术(Miles术) 手术者:助手:手术护士: 麻醉方法:全麻麻醉者:巡回护士: 手术体位:截石位切口部位:下腹部、会阴部输血量:无术中用药:详见麻醉单 手术经过: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截石位,戴无菌手套直肠指检:确认肿瘤位于直肠后位,距肛门3cm,肿块环绕肠壁,质硬不能推动,可扪及肿块上缘。常规消毒铺巾术野,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脐上1cm,下至耻骨联合上缘,逐层进腹,保护膀胱。腹腔探查:腹盆腔未见腹水,未见明显转移结节。肝脏表面光滑,红褐色,质软且脆,脾门网膜未见转移结节。全结肠、腹主动脉旁及肠系膜下动脉,乙状结肠、盆腔侧壁无转移肿大淋巴结。膀胱及前列腺未见肿块侵犯。决定行Miles’手术。用纱布条于肿瘤近端结扎后提起乙状结肠,沿乙状结肠系膜左侧根部及降结肠发腹膜返折处剪开,并向盆腔部延长到直肠膀胱陷凹,向左分离盆腔腹膜,显露并保护左侧输尿管、精索血管。向右游离乙状结肠系膜到腹主动脉分叉处。切开乙状结肠系膜的右侧根部,上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下至直肠膀胱陷凹,与对侧切口相会合,并认清右侧输尿管的走向。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近端双重结扎。再清扫双侧髂内外动脉间脂肪组织及淋巴结和髂内静脉周围组织。提起乙状结肠及其系膜,钝性分离直肠后壁直达尾骨尖肛提肌平面。分离直肠前壁和两侧直肠侧韧带,将直肠前后、左右都分离到肛提肌平面。切开直肠后腹膜向Douglas窝延长,再切开直肠前浆膜后,将膀胱底部精囊腺前列腺予直肠分开并结扎。切除双侧直肠侧韧带。在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作一直径约3cm的圆形切口,切除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分开腹内斜肌、腹横肌后切开腹膜。用一把肠钳由造口处伸入腹腔内,夹住近端乙状结肠,远侧再夹一把止血钳后,在两钳间切断乙状结肠。将近端乙状结肠断端自造口处拉出腹腔外4cm,采用开放吻合法作人工肛门,即将肠壁边缘全层与周围皮肤间断缝合一周,针距约1cm。观察造口处结肠血供正常。远端结肠断端结扎后用橡皮手套套上,送入骶前凹内。

名医刘炳凡脾胃28治法及医案赏析

名医xx脾胃28治法及医案赏析 xxxx脾胃治法28则 xx整理于2008-10-27晚。 (一)调和营卫法(营卫不和)[/B] xx认为: “脾为之卫”,脾虚时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内经》云: “阴者藏精而起亟,阳者卫外而为固。”[/B]脾胃健运,阴裕阳充,则抵抗力自然提高,此法常用于表虚易感者。 如刘氏治康某某,女,40岁,常自汗出,易感冒,怠倦嗜睡,少气懒言,脉缓弱无力,与黄芪建中汤[/B]7剂而病解,此东垣五药之一,乃《金匮要略》治“虚劳里急诸不足”者。 尤在xx: “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而充虚塞空则黄芪尤有专长也。”所以固表止汗,可防复感,用之屡验。 (二)和胃疏肝法(附肝气犯胃案)[/B] “胃不和则卧不安”、“胃宜降则和”。刘氏认为: 肝胆气郁,多见胃气上逆,故降胃必须平肝。胃寒不和则泛清涎;胃热不和则食入即吐;过饱不和则宜消其食;过饥不和则宜填其空。 和则纳,降则通,肝之疏泄利则气不滞血不瘀,而痛止矣。 如治范某某,女,42岁,患者精神不爽,胃脘刺痛连胁,影响睡眠,恶心欲呕,不思饮食。 经某医院用纤维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曾用中西药治疗,疗效不明显。察其舌质淡红而边紫暗,苔白薄,其脉弦涩。此乃肝胃不和,肝气横逆

犯胃,气滞血瘀而作痛。治宜和胃疏肝,调达气血。方用沙参、茯苓、怀山、炙甘草、法夏、广皮、灵脂、蒲黄、延胡索、白芍、甘松、砂仁。服上方14剂,胃痛缓解,恶心欲呕消失,食纳增加,拟原方14剂,服完病愈,未再复发。 xx认为: 本例患者久病体虚,精神不爽,气郁伤肝,肝气横逆犯胃,气机阻塞瘀滞,胃失和降而痛连脘胁。故治疗用陈夏六君加砂仁,以健脾和胃,用沙参、怀山易参术者,养脾胃之阴也。《别录》云: “沙参疗胃痹心腹痛。”用延胡、白芍、灵脂、蒲黄、甘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不治“炎”而炎症自愈。 (三)和胃利胆法([/B]附胆囊炎医案) 胆邪犯胃,则痛呕胆汁,利胆而不和胃降逆,则非其治也。虽然,“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但调其升降者仍在脾胃,故立和胃利胆法。 如治谭某某,女,44岁。患者右上腹、胁下时痛,且向右肩放射,阵发性加剧,反复发作1年余,发时剧痛,呕吐黄水。到湖南省人民医院胆囊造影检查,发现胆囊肿大为7cm×4cm,诊断为胆囊炎,准备手术,患者不愿,于 1980年5月来院就诊。 初诊时,除上述症状外,并见面色萎黄,纳差,体倦,小便黄,舌苔薄白,质红,脉弦数。 此乃肝胆郁热,气滞血瘀而痛。治宜和胃降逆,疏肝利胆,佐以益气活血,欲降之必先升之。 方用四逆散加减: 柴胡、白芍、枳实、甘草、太子参、沙参、丹参、女贞子、灵脂、蒲黄、郁金、金钱草,另加火硝(胶囊装吞)、鸡内金、隔山消。

中医如何分型治疗大肠癌

中医如何分型治疗大肠癌 *导读:方药:槐角地榆丸或清肠饮加减。槐角12克,地榆12克,生苡仁30克,银花12克,木香6克,川连6克,苦参15克,仙鹤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归尾9克,积壳9克,败酱草30克。…… 大肠癌临床上往往见病程迁延难愈,证候错综复杂,寒热虚实兼夹。但其病因病机与“脾虚”、“湿毒内阻”关系最大,故临证时须抓住其疾病之本质,分清标本虚实,健脾益气,化湿解毒为其基本治则。根据病情程度,疾病之发生部位,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治疗优势,灵活运用辨证 1.湿热型 主证:腹痛腹胀,便下粘液臭秽或夹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干口苦,或伴发热、恶心等症。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槐角地榆丸或清肠饮加减。槐角12克,地榆12克,生苡仁30克,银花12克,木香6克,川连6克,苦参15克,仙鹤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归尾9克,积壳9克,败酱草30克。 2.脾肾亏虚型 主证:腹痛隐隐,腹部肿物渐大,久泻久痢,便下脓血腥血,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声低气怯,纳呆,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

质淡胖暗晦,苔白,脉沉细。 治法:健脾固肾,消症化积。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党参15克,炒白术12克,云苓15克,生薏仁30克,陈皮6克,罂粟壳6克,肉豆蔻9克,淡吴萸6克,野葡萄藤30克,方儿茶12克,五倍子12克,北芪20克。 3.瘀毒型 主证:下腹疼痛,痛有定处,大便带脓血粘液,或里急后重,或大便溏细,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化瘀解毒。 方药:隔下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当归9克,赤芍12克,桃仁9克,红花9克,木香6克,川连6克,红藤15克,白头翁30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枳实12克,八月札30克。

中医治胃气不降病例

中医治胃气不降一例 ――便秘、腹满、胸闷、头目眩晕 患者便秘、腹满、胸闷、头目眩晕日久。 患者常感脘腹部胀闷不舒,饮食减少,稍微增多则胀满加重,嗳气频频,时有恶心、呕逆。之后又觉胸部满闷,两胁胀痛,心中时觉烦热,呼吸气粗而不顺畅。并觉时常有气自小腹上冲于胸脘。又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头脑发胀,面目时潮红,烦躁易怒,口苦,舌胀。每于生气、上火后诸症加重。 视其身体发胖,形气俱实,舌红胖苔白黄而厚,面目虚浮状,脉象弦而有力。 以往治疗用药情况:因为大便干燥,曾用过清宁丸、番泻叶、果导、蜂蜜等,也曾用过开塞露。以上诸药,用后则大便即通,过后仍然秘结。因胸脘痞满,腹部胀闷,曾服过紫蔻丸、疏肝丸、宽胸顺气丸、木香顺气丸、保和丸等理气开郁之品,服后胸腹暂舒,不用药则胀闷依然。因头目眩晕,上焦有火,曾用过上清丸、清眩丸、龙胆泻肝丸等,药后火热稍清,停药则仍然如前。并用过行气开郁,通便清火之汤药数剂,其作用大抵如前药。 据其症情与服药情况,知其病为胃气不降,导致肺气不清,冲气上逆,肝气郁滞化火,而上焦有热。遂用降胃安冲,清金疏肝之法。其方:生代赭石细粉30g,生山药30g,半夏15g,竹茹10g,玄参20g,白芍20g,寸冬15g,当归15g,牛膝15g,生麦芽15g,茵陈10g。水煎每日1剂,3次服。 3剂后,觉上逆之气渐少,大便稍通,胀闷略舒,头目眩晕也轻。又于前方中加柏仁15g,代赭细粉每次冲服5g,其余煎服。3剂后,大便畅通,日行1次,腹满胸闷也大有好转,已不觉呕逆、恶心;头目也觉清爽。又3剂后,诸证皆乎。后用脑立清善后。 辨证思路 在临床中,患者经常出现大便秘结,或三五日1行,或七八日1解,便时干涩困难,同时伴有腹部胀满,胸脘满闷,烦热,经常嗳气,呕逆,饮食减少,或两胁胀痛,或呼吸不顺畅而气粗,渐渐出现头晕目眩、耳鸣,或头部胀痛者,并不少见。高龄者尤多。其大便秘结难行,或用泻下药,或用润肠药,虽可暂通,而过后更甚;其胸腹胀满,饮食少思,嗳气、呕逆,极似气机郁滞,食积不消,但施以行气消导之品,药后稍舒而药停依旧;其头目眩晕耳鸣口苦,似为上焦有热,用清热泻火之品而疗效不能持续者,皆可考虑为本证。 因大便秘结,在用泻下药与润肠药后而效果不能持续者,说明其证非为热结或肠燥。若系热结便秘,当用苦寒泻下之品后,随着大便之通利而热邪自去,热邪去而津液不伤,自无再秘之理。如属肠燥津亏便秘,用滋阴润肠之品而大便滑润后,说明阴液渐复。而此证初用虽通而停后无效,其秘结既非热结,又非肠燥。 其胸腹胀满,胁肋不舒、嗳气、呕逆等,用行气开郁消导之剂,疏而又滞者,说明其证非气郁食积可知,且其并无饮食自倍之因,即或少食或不食,而诸症并不减轻。其头目眩晕、耳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 诊断 (-)疾病诊断 诊断:结直肠癌分期的标准方案,参照2011年NCC\结肠癌、直肠癌TNM 分期。 (二)证候诊断 1. 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 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2. 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 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脉细数,舌 红少苔。 3. 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 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 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脉滑。 5. 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 或舌有瘀斑,或脉涩,或固定痛处。 二、 治疗方案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 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阳健脾。 推荐方药:四神丸或附子理中汤加减。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人参、 白术、干姜、附子、甘草等。 2. 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补肝肾。 推荐方药:知柏地黃汤合清肠饮加减。熟地黃、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 皮、知母、黄柏、银花、当归.地榆等。 3. 气血两亏证 治法:益气养血。 推荐方药: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当归、川茸.熟地、口芍药、人参、口术、茯 苓、甘草等。 4. 痰湿内停证 治法:化痰利湿。. 推荐方药:二陈汤或葛根苓连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葛根、黄苓、黄连等。 3 ?瘀毒内结证 治法:化瘀软坚。 推荐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茸、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 生黄茂、当归、补骨脂、菟丝子、 黄连、半夏、大枣、甘草等。甘草、香附、红花、枳壳、 对症加减: 恶心:加姜半夏、广陈皮、 五灵脂、炮山屮、乳香、没药等。 黃连,紫苏等。 乏力:加女贞子、旱莲草、 腹泻:党参、干姜、黄苓、 大枣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